在线客服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

篇1

肺结核的主要临床证状是发热,不仅是除新发结核病灶和原有病灶进展期,还有肺结核合并其它感染所至,若长期迁延性高热,会使病人进行性衰弱,除治疗外还要有科学的、确切的护理,才能保证病人不出现水与电解质失衡,循环和呼吸功能不全。为病人早日康复打下良好基础。现总结我院1995-2010年收住院的肺结核发热182例病人,对发热原因的分析和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总数 182例,男103例,女79例;年龄5-76岁;为便于分析列下表。

1.2 发热原因分析

1.2.1 迁延性高热的分析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高热在39℃以上,呈稽留热型10例,发热持续3-4周,原因是病人在短期内有大量结核菌进入血液内引起菌血症而高热。(2)干酪型肺炎:5例,高热达39℃-40℃,发热后2-3日,先为稽留热后为弛张热,持续时间不等,原因是肺组织内大片干酪样坏死,呈急性结核症状而高热。原因是肺组织内大片干酪样坏死,呈急性结核症状而高热。(3)浸润型肺结核的急性期,病灶在基底段,急性渗出性胸膜炎均出现高热,热型不定。

1.2.2 迁延性低热的分析 指腔温度在37.4℃-38℃,本组病例迁延性低热占106例,61例为午后低热至次日早转正常,42例发热在37℃-38℃之间不降。原因是,浸润型肺结核的活动期,结核病灶的溶解及空洞形成、支气管播散、胸腔积液均可引起。

1.2.3 肺结核合并症引起发热的分析 发热无规律性,需要在临床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肺结核大咯血,血液贮留肺及支气管内,造成局部炎症、血液的吸收热。(2)肺结核并发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肝炎、上耳炎、扁桃体炎,其中有浅在慢性病灶,临床上难以发现,上述各种合并症均可引起发热。(3)继发肺内细菌感染:瘘菌培养可有大量革兰阴性、阳性细菌生长或链球菌感染所致长期发热。

2 发热病人心理护理

2.1 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前途、恋爱、婚姻、提干等的心理顾虑。

护理:我们针对青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实事求是地将病情及转归告诉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问题,消除其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其坚定战胜病症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娱乐活动,活跃文化生活,使病人身心愉快、早日康复。

2.2 中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主要表现为家庭生活的经济负担、子女就业、升学、瞻养父母、晋级提干及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心理顾虑。他们不愿较长时间地住院,待治愈后再出院,而是病情稍有好转就要求出院。出院后,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中断治疗,以及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而使病情又复发、恶化而再次入院。有的病人甚至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

护理:根据心理状态,首先应同病人单位联系,请单位妥善处理。同时应耐心向病人讲清提前出院的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引起病人的重视使其安心休养直至痊愈。

2.3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体弱,有的病情较重而心理压力较大,对死亡的恐惧也是有些老年患者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有的病人因生理功能衰竭而在性格上的改变,如固执、烦躁、沉默、迟钝及行动不便或身边无子女,致使性格怪僻或孤独等。

护理: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加以疏导、解释,使病人从恐惧、精神不快等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注意讲话的方式及态度,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耐心地解释,从而得到病人信任,使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发生转化,同时,帮助病人了解病因及转归,正确地对待疾病,以消除病人的异常心理状态,调整机体的内外平衡,提高疗效,以达到治疗目的。

3 发热病人的临床护理

3.1 一般发热病人的护理

3.1.1 病情观察 应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突然出现气急、胸疼、、坐位呼吸,则考虑是否发生气胸;对有咳血史和肺结核空洞的患者,预防出现大咯血。均应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

3.1.2 环境和呼吸道管理 确保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空气消毒,病区清洁卫生,禁止吸烟,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应自行密闭放置,按时统一收取后进行消毒处理。

3.1.3 休息与饮食 肺结核病人的娱乐活动应受病情加以限制。低热病情较轻者,可室外散步,做适量活动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提高身体抵抗能力;高热病情较重者需卧床静养,减少活动,饮食上应给予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流食,保证电解质平衡,有利于清除体内毒素,为治疗打好基础。

3.1.4 药物治疗 在化疗时应正确指导病人用药。避免用药期间中途停药,造成结核菌耐药,则延长治疗时间。监督指导病人完成规定疗程,确保治疗效果,防止复发。

3.2 咯血病人发热护理 应嘱病人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恐怖情绪,低热患者随咯血停止可自行消退。而高热咯血病人在应用物理降温和解热剂时,应根据病情确定降温幅度和方法。并密切观察降温情况。以防体温骤降引起再度咯血,而危及生命。长期发热的患者,由于水分丢失多,机体消耗大,先从饮食中补充,必要时应静脉补充。

3.3 症状护理

3.3.1 低热的护理 指导病人正确饮食、休息,在应用抗结核及抗和素药物过程中,即可逐渐恢复正常体温。无需特别护理。

篇2

Suotan“fever”of Nursing

Zhao Liwei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Changchun 130021

【Abstract】where the human body temperature, or temperature is normal and the patient a sense of themselves as having fever, are known as fever. Fever caused by reas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exogenous and internal injuries. Exogenous heat mainly due to invasion by six evils of the evil; heat internal injuries was due to diet, weary, emotional injury, or bleeding resistance and other reasons, resulting in sex fluid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organs dysfunction. To the different clinical syndromes, the dialectical nursing.

【Key words】cold and heat internal injuries exogenous heat Nursing

凡人体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有发热感,均称之为发热。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

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主要因六之邪侵袭所致,虽有表证、里证、气分热、血分热之不同,但总以正邪相争为其主要病机。属于内伤者,乃由于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或瘀血内阻等原因,导致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热。

辩证分析:

1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多属实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较重,有感受外邪之病史,常伴有其它外感之症。根据病邪所在部位之不同,又分为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的发热。

1.1 表证发热

其特点为恶寒发热,即发热的同时有恶寒,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一般发热为中等程度,体温多在38~39°C之间。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乃正邪相争,郁于肌表而致发热。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又有风寒、风热之别。

1.1.1 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乃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而致发热。

1.1.2 风热表证 发热较著微恶风寒,头胀痛,口干微渴,或有汗出,咳嗽咽燥,咳痰粘稠或黄,或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乃风热袭肺,热郁肌表而至发热。

1.2里证发热

其特点但热不寒,常出现高热(体温在39°C以上,又称壮热)。乃邪气入里,里热亢盛而致发热,属里实热证。又有热入气分、热入营血的区别。

1.2.1 热入气分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面赤汗多,口渴喜冷饮,或兼咳喘胸痛,咳吐黄痰或午后潮热,腹满拒按,烦躁谵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沉实有力。乃里热炽盛,蒸腾于外而致发热。

1.2.2 热入营血 身热夜甚,口不甚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现,或兼四肢抽搐,吐血、衄血,舌质红绛,脉细数。乃温热之邪内陷,深入营血而致发热。若热邪久羁血分,劫灼肝肾之阴,即可由实热转为虚热。表现为持续低热,暮热朝凉,,五心烦热,热退无汗,口干咽燥,神倦,肢体干瘦,或见于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细数。

1.3 半表半里证发热

其特点是往来寒热,即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兼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乃邪郁少阳,枢机不利而致发热。

2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虚证为多,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表现为低热,(体温在37~38°C),但有时也可出现高热。也有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者,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阴虚发热 午后或夜间潮热,或手足心热,心烦少寐,颧红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乃亏虚,水不制火,阴虚阳亢而致发热。

2.2 气虚发热 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热势或低或高,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乃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致发热。

2.3 血虚发热 多见低热,头晕眼花,神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常有失血过多的病史,乃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致发热

2.4 肝郁发热 时觉身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善太息,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妇女常兼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发胀。乃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而致发热。

2.5 瘀血发热 午后或夜晚发热,口干咽燥而不欲饮,肢体常有固定痛处或肿块,甚则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或萎黄,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乃瘀血阻滞,气血壅遏而致发热。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3.1.1 观察热型 发现患者发热,应立即测量体温,以后每四小时测量一次。掌握发热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观察发热同时是否恶寒,寒热有无规律性;注意分清恶寒发热、但热不寒、往来寒热、午后潮热等几种类型。

3.1.2 观察伴随症状 注意有无汗出,是否口渴,喜冷饮或喜热饮;有无咳嗽、胸痛、关节痛、腹痛、尿急、尿痛、头痛、呕吐、神昏、抽搐或皮肤斑疹、吐血、衄血等;有无气血亏虚、阴虚内热、气滞血瘀等表现。

3.1.3 急诊入院者,要注意询问病史。

3.1.4 观察神色、舌苔、脉象等变化,注意病情之转归。

3.2 一般护理

3.2.1 生活护理 一般发热病人均须注意休息,高热患者应卧床,内伤低热患者可在体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根据病情,适当调节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外感风寒表证须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衣被。里热实证室温应偏低,空气宜湿润,并注意通风。内伤气血虚发热者,要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加衣被,以免感受外邪,加重疾病。发热病人汗出多时,须用毛巾擦干,并注意避风。汗止后要及时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外感发热常见于温病,若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当实行隔离治疗,及时转入专科医院或隔离病房。

3.2.2 饮食护理 外感发热病人的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可给米粥、面条、面片等。风寒表证可服葱姜汤以发汗;里实热证应多给清热解毒及生津之品,如绿豆粥、、西瓜、水果、清凉饮料等,忌食煎炸油腻。内伤发热须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饮食调养。阴虚发热者,忌辛辣、油炸之品,宜食甲鱼、银耳、蜂蜜、冰糖等以滋补;气虚、血虚发热者,忌食生冷粘滞之物,宜食牛奶、鸡蛋、大枣、山药、桂圆等平补气血之品;瘀血发热者,可选食山楂、桃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肝郁发热者,忌食辛辣与饮酒。

3.2.3 心里护理 对高热病人,须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慰工作,经常巡视病房,内伤肝郁发热者,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精神愉快。

3.2.4 口腔护理 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口腔卫生。对不能自行洗漱的高热患者,护士要每天2~3次为患者清洁口腔,并每天检查高热患者的口腔 局部,注意粘膜有无溃疡,口唇周围有无疱疹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施以相应的护理。

3.3 投药护理

注意解表药当武火快煎,并趁热服下,服后卧床保温。风寒表证者,可加盖衣被,并多饮开水或热粥以助药力。药后以微汗出为宜,不可令汗出淋漓。饮食须禁生冷、油腻、酸醋。里实热证服清热泻火药时可稍凉。高热者当缩短投药时间,每4~6小时服一次。服大承气汤后,要注意大便情况,若便通、热退,即应停服,不必尽剂。内伤气血虚发热,服补中益气汤、归脾汤时,宜空腹趁热服下,忌食萝卜、浓茶。一般病人可按常规服药,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投药后要注意观察药后反应,记录体温下降情况。

3.4 发热的处理

一般发热无需特殊处理,若高热患者自觉难以忍受,或可能发生抽搐时,可根据情况,选用以下方法退热:

篇3

1.1安抚病人

护士发现病人发热,要随即安慰病人不急不躁,向病人查询发热的可能原因,嘱咐病人需做必要的检查及注意事项,耐心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病人解决临时的困难。

1.2满足病人的需要

此期病人急需解决的最大生理与心理需要是解除“发冷”。一般可给病人加盖被子(尤其是冷天),并加上足部热水袋保暖。待寒战减轻,要递减盖被,但不可1次全部去除。

1.3解除病人痛苦

病人感口干口渴,护士应尽量提供含糖盐水,并鼓励多饮,补足大量水与电解质,以防发热大量出汗后的虚脱,并可解除病人的烦渴。

1.4常去看望病人

护士除完成诊治工作外,应常去探望病人,询问病情,一来可了解病况进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二来可借看望给予病人精神安慰,以减少病人的烦恼与孤独。若是许久见不到护士,或见了护士时,护士的表情很冷漠,病人会产生失望的感觉和不安全感。

2发热期

继开始期之后,体温继续升高到一定程度,表现为皮肤潮红、皮温升高、一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病人出汗与口渴。伴随体温升高,病人出现许多精神症状,头痛、头晕、思睡、不安;高热者,可有诸妄、神志不清、幻觉、行为障碍等,儿童高热者,多有抽搐;多数病人虚弱无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及呕吐恶心。此期的心理护理要点如下:

2.1尽量解除由于高热带来的痛苦

护士应遵医嘱给予病人适当处理,包括采取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冷敷头部、冰水灌肠等降温措施,以降低体温而保护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因高热而出现的精神症状,只要体温下降,都会减轻或消失,病人也会顿觉一身轻松、心情舒畅。

2.2设法增加病人的舒适

发热期病人大汗淋漓,衣被湿浸,病人殊感不适,甚至感到烦躁。护士应及时更换衣被及床单,或提供擦浴的方便,这不仅是卫生的需要,也是使病人舒适的需要。

2.3特殊照护

对于躁动、幻觉的病人,护士应从旁守护照料或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是必要的。

2.4合理处理病人的要求

高热病人有时有“童心”般的心理,总是依赖医护人员,会经常向护士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琐碎要求。护士要热情地对待病人,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有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不屑一提的,而对发热病人来说却认为是件大事,如不能满足,会挫伤病人心理。因此,护士要认真对待,切不可在病人最需要你帮助时,疏远病人或冷落病人。

3结束期

病人体温或陡然逐渐下降,病人皮肤潮红,出汗增加,精神爽快,头脑清新,周身轻松,但是病人仍有虚弱感。此期的心理护理要点如下。

3.1给病人提供沐浴的条件

篇4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一月至三月共收治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5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9.5℃----42℃。X线胸片检查均出现双下肺斑片状模糊阴影,肺纹理增粗;10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规、痰涂片查霉菌或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协助诊断。高效、广谱抗生素平均应用5---7天,辅以喘定雾化吸入及严格系统化整体护理。1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7天。

护理措施:1、物理降温:对于体温持续在39℃以上的患者,用温开水持续在大血管处擦浴,或用30%酒精擦浴,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8℃--38.5℃之间。另外,考虑发热病人代谢较快,消耗大,我们常规给予吸氧3升/分,以增加机体之氧供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血压、脉搏、呼吸之变化,做好纪录并作对比,发现异常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以尽快取得相应治疗。2、饮食护理:给与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嘱患者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保证日尿量在2500----3000ml,通过液体排出带出体内过多热量,达到降低患者体温之目的。3、口腔、皮肤护理:高热病人体液丧失过多,影响唾液腺分泌,病人口腔粘膜常常干燥,抵抗力往往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或粘膜溃疡。为此,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如协助患者每日刷牙四次,并用1%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尽可能减少口腔致病菌。口腔溃疡患者,根据其致病菌,做对应口腔护理,使其尽快痊愈,防止其成为感染源。高热患者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皮肤往往干燥,容易汗腺途径诱发皮肤或其他部位感染,护士则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擦澡一次,并嘱其勤换内衣,同时保证患者病床整齐、清洁、柔软。尽可能减少皮肤感染。4、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向生物----社会----心理的转变,我院护理小组也做出相应的举措,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这一措施使我院医、护、患关系较前有明显改观,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已经在我院形成。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上呼道感染病人,尤其应注重心理护理,因为他们由于社会、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心理问题较普通病人多得多。我们常常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对自身医疗行为进行评价,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努力洞察病人之内心世界,用巧妙的办法与病人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房间管理:对高热患者与高热患者及其他病种进行隔离,限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防止交叉感染及其他病人感染上类似疾病,并且24小时紫外线消毒机循环消毒,尽可能使病人远离致病菌。

体会:肾移植患者由于术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患者容易发生上呼吸道等其他部位感染,尤其在季节更替之时,要告诉患者做好自我保健,注意保暖,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另外,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导致移植肾功能减退,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住院病人一定做好严格的系统化护理,使感染病人在物理降温、营养支持、口腔及皮肤卫生、心理、房间管理等方面得到较好的护理,尽快使患者痊愈,减少由上呼道感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医学问题。

篇5

《护理学基础》主要介绍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护理基本操作,内容广泛、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教学规律[1]。但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操作手法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各有不同,究竟哪种手法比较好,难以判断,这为教师的教学和临床护士的工作带来困惑。

例如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其中冷疗技术包括局部用冷和全身用冷,也是高热病人降温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而高于39℃(腋下温度)的发热则使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呼吸频率加快,机体消耗增加,各系统功能发生障碍。长时间高热可损伤脑组织,故积极控制高热,是治疗原发病的重要环节[2]。而物理降温,无毒副作用更适用于临床,其中的全身用冷效果更好。但全身用冷对手法的要求很严格,若方法不当,病人的体温不降反而会升高。就是由于临床有些护士手法错误导致结果偏差,所以他们在临床很少使用酒精擦浴。

在全身用冷手法中究竟是擦浴好还是拭浴好?笔者查过1999~2009年大约200多篇有关高热降温方面的文章,研究全身用冷手法的文章几乎没有,所以我把这个问题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我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和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采用类实验性研究中的不对等后测实验法。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从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的、体温高于39.5℃且处于高热持续期的病人中,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法选择70名内科高热病人,随机编号,并根据奇偶数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酒精擦浴的两种手法来降温。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为:①18岁以上(包括18岁)的成年人;②内科病人;③体温高于39.5℃且处于高热持续期的病人;④对冷或酒精过敏者不选;⑤新生儿及血液病高热病人不选;⑥特别是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损害的病人不选。[3]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生物医学测量法,测量工具为玻璃汞柱式体温计。取得医院及科室领导对本次调查的同意、支持及协助,符合本研究标准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培训3~5名操作护士并向其说明操作手法及记录方法,由她们向调查对象询问感觉,并填写实验表格。

1.2.2 干预方法

A组病人采用擦拭的方法:用小毛巾包裹于手掌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来回擦拭皮肤,一定要擦至皮肤发红,才会见效,每个部位3分钟,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在体表大血管分布处,如腋窝、肘窝、掌心、腹股沟、窝等处延长擦拭的时间,以利于散热;但在身体胸前区、腹部、后项、足底的部位禁忌擦拭,以免引起不良反应[1]。B组病人采用拍拭的手法进行:用小毛巾包裹于手掌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拍拭皮肤,也要拍至皮肤发红,每个部位3分钟,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其他要求同A组。

1.2.3 注意事项

在实施物理降温的过程中,需注意:①高热寒战或出汗的患者不宜使用全身用冷。因寒战时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散热少,如再用冷酒精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加剧,皮肤血流量减少,而妨碍体内热量散发,加重发热。②高热无寒战、无汗者采用全身用冷效果较好。但擦浴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着凉。③擦浴过程中不能过多暴露病人身体,应该擦哪个部位暴露哪个部位,以防皮肤温度冷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降温效果[2]。④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寒战,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擦浴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1.2.4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降温效果和病人舒适度用率来描述,采用x2检验。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降温效果比较

由表1可见,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体温降至正常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

表1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降温效果比较

2.2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感觉舒适率比较

由表2可见,物理降温后擦浴组病人感觉舒适率高于拭浴组病人,差别有统意义(P

表2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感觉舒适度比较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全身用冷过程中两种手法经过比较,拭浴的降温效果比擦浴的降温效果好,但无明显差别(P>0.05),全身用冷过程中擦浴组病人感觉舒适率高于拭浴组病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操作过程中,不论使用哪种手法,都必须使皮肤发红,才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增加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否则体温不降反而会上升。这亦是临床许多护士不使用物理方法降温的原因之一。操作过程中,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身体大部分血液集中在体表皮肤,内脏血液减少,容易造成心脏循环血量降低而导致虚脱,因此主张操作前先喝热饮料[4]。操作前应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于护患之间能很好配合,愉快合作。

【参考文献】

[1]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前言,286,291-292.

篇6

Nursing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Abstract] 11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in which,5 cases of mild type,3 cases of moderate,and 3 cases of severe;complicated by pneumonia in 1 case,acute heart failure in 1 case,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1 case.All patients were cured after antiinfection,antishock and hemodialysis.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keys ar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EHF.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ving such patients as EHF to possess nursing experiences,operating skill and responsibilities.

[Key word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complication;nursing

流行性出血热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一种,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发的疾病[1]。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2]。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差异大、变化多端,易误诊、漏诊。1998年10月~2006年9月,我科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1例。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流行性出血热11例,均为男性,年龄25~56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17~65天;发病季节:春季4例,秋季7例。

1.2 结果 本组11例患者中,轻型5例无并发症,中型3例其中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重型3例中,分别并发肺炎1例,急性心力衰竭伴急衰竭1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临床上经过抗炎、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治疗,本组11例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支持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发病急,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有效的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病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预后良好的同病病例,并要求家属亦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调整患者心态。本组11例患者情绪稳定,积极支持配合治疗护理,无因心理问题加重病情。

2.2 发热护理 发热期间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定时监测体温,同时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及维生素。对于高热病人,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冰敷为宜,慎用退热药,根据病情适当补液。本组11例病程前1周均有不等程度发热,体温呈弛张热型,经过治疗与护理,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

2.3 疼痛护理 11例均有三痛症状(头痛、眼眶痛和腰痛)。护理人员操作时动作轻柔,并保持病室安静,安置舒适床单位,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2.4 抗休克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本病病理变化,重视病情观察,低血压休克是常见并发症,定时做好血压监测及病情动态观察。本组11例中,其中1例老年患者当时神志清,患者无不适主诉,但血压监测为零。当即给予平卧、吸氧,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应用血管活性药,立即输血浆扩充血容量,经积极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心电监护正常指标范围。

2.5 做好出入量记录及血生化指标监测 本组11例中,3例重症患者,病理分期很明显,少尿期间甚至24 h无尿,此时加强进出量统计,对于治疗方案很重要。根据病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后血生化的监测,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进量,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品及药物。同时,在多尿期间,本组11例24 h尿量均超过3000 ml,此时应加强监测及时补钾,以口服为主,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给予输血浆、白蛋白,并根据体重、出入量、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2.6 加强恢复期的护理 护理人员往往在患者病情较重时警惕性较高,待患者病情稳定相应的病情观察也会疏漏。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疾病对各脏器造成损害较广泛,给病人造成机体消耗较多,故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护理疏忽往往会酿成错误。本组11例中,其中1例患者恢复期出现晕倒(下床活动时),经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避免了意外。此类病人因卧床时间长,起床活动心切,故护理人员事先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知道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晓之以理,使病人理解与接受。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临床护理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掌握病情动态。根据医嘱配合治疗,严密监测各项化验指标,积极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痊愈,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总之,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发生,关键是早治疗,以减轻其病理演变。而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操作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是在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措施中有着重要作用。

篇7

流行性出血热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一种,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发的疾病[1]。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2]。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差异大、变化多端,易误诊、漏诊。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中心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积极的预防,并加强了其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流行性出血热17例,均为男性,年龄25~56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17~65天;发病季节:春季8例,秋季9例。

1.2 结果 本组17例患者中,轻型7例无并发症,中型5例其中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重型5例中,分别并发肺炎3例,急性心力衰竭伴急衰竭1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临床上经过抗炎、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治疗,本组17例均痊愈出院。

2 预防措施

2.1灭鼠和防鼠 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6月和10~12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目前常用的有机械法和毒饵法等,机械法可用鼠夹、鼠笼等捕杀鼠类。毒饵法主要用鼠类爱吃的食物作诱饵,按一定比例掺入灭鼠药制成毒饵,投放在鼠洞或鼠经常出没的地方。灭家鼠常用的有敌鼠钠、杀鼠灵,灭野鼠的有磷化锌、毒鼠磷、万敌鼠钠、氯敌鼠等。毒饵法灭鼠收效高,但缺点是使用不慎可引起人、畜中毒,故在田野投放毒饵的3天内应派人看守,3天后应将多余的毒饵收回销毁。家庭中在晚上入睡前安放毒饵、白天收回。因鼠类的繁殖能力极强,所以灭鼠工作应持之以恒,略有放松,即前功尽弃。在灭鼠为主的前提下,同时作好防鼠工作。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新建和改建住宅时,要安装防鼠设施。

2.2灭螨、防螨 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2.3加强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2.4做好消毒工作 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2.5注意个人防护 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3 并发症护理

3.1 心理支持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发病急,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有效的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病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预后良好的同病病例,并要求家属亦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调整患者心态。本组17例患者情绪稳定,积极支持配合治疗护理,无因心理问题加重病情。

3.2 发热护理 发热期间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定时监测体温,同时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及维生素。对于高热病人,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冰敷为宜,慎用退热药,根据病情适当补液。本组17例病程前1周均有不等程度发热,体温呈弛张热型,经过治疗与护理,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

3.3 疼痛护理 7例均有三痛症状(头痛、眼眶痛和腰痛)。护理人员操作时动作轻柔,并保持病室安静,安置舒适床单位,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3.4 抗休克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本病病理变化,重视病情观察,低血压休克是常见并发症,定时做好血压监测及病情动态观察。本组17例中,其中1例老年患者当时神志清,患者无不适主诉,但血压监测为零。当即给予平卧、吸氧,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应用血管活性药,立即输血浆扩充血容量,经积极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心电监护正常指标范围。

3.5 做好出入量记录及血生化指标监测 本组17例中,3例重症患者,病理分期很明显,少尿期间甚至24 h无尿,此时加强进出量统计,对于治疗方案很重要。根据病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后血生化的监测,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进量,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品及药物。同时,在多尿期间,本组17例24 h尿量均超过3000 ml,此时应加强监测及时补钾,以口服为主,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给予输血浆、白蛋白,并根据体重、出入量、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3.6 加强恢复期的护理 护理人员往往在患者病情较重时警惕性较高,待患者病情稳定相应的病情观察也会疏漏。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疾病对各脏器造成损害较广泛,给病人造成机体消耗较多,故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护理疏忽往往会酿成错误。本组17例中,其中1例患者恢复期出现晕倒(下床活动时),经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避免了意外。此类病人因卧床时间长,起床活动心切,故护理人员事先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知道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晓之以理,使病人理解与接受。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4 结论

临床护理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掌握病情动态。根据医嘱配合治疗,严密监测各项化验指标,积极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痊愈,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总之,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发生,关键是早治疗,以减轻其病理演变。而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操作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是在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措施中有着重要作用。

篇8

    治疗要点

    1.普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目前对普通感冒症状轻者主张非药物治疗,一般需指导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症状较重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者,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有咳嗽症状者应口服化痰药,一般不主张镇咳治疗,如因咳嗽而影响休息时,可适当应用。有咽痛者,可应用雾化吸入或口含润喉类含片。

    (2)对因治疗  可针对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吗啉胍等。一般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某些中成药对抗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感冒冲剂等。

    2.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即应在起病的1~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二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等;三是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止咳、化痰、缓慢鼻黏膜充血等药物治疗,但儿童和青少年应忌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舒适状态。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解除焦虑。

4.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篇9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8岁,肥胖体型。因口干多饮2年余,发现血糖升高伴间断性寒颤高热20余天入住我科。入院体查T 39次分 、P 88次/分、R20次/分、BP120/80。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寒颤,既而大汗寒颤持续约半小时,2小时后体温自行缓解。发热时无头疼、头晕,无恶心呕吐。体查神情合作,自动。腹无压痛及发跳痛。入院后立即予以降糖、补液、抗炎、营养等治疗。急查电解质、血糖、血酮、血培养、血常规等对症支持治疗。2小时后结果回报;血糖是15.32、16.2mmol/L,血酮(―),白细胞11.2×109L。在连续用药几天后观察,患者血糖控制较前好转,但感染控制效果欠佳。制表如下便于分析。腹部CT示右下肺双侧胸膜增厚并有少量胸腔积液,脾脏低密度灶考虑脾梗塞后液化灶的可能性大。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于6月17日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后无感染血糖控制好。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畏寒、寒颤、大汗等现象,在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每30分钟到1小时复测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便于医生分析病情变化。(2)密切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每日测量血糖九次(三餐前后、晚间十点、零点、凌晨三点),并建立血糖监测表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血糖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在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注意观察胰岛素泵运行情况,置管部位的皮肤及输注管路情况。(5)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有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自杀倾向等,防止意外发生。

2.2 高热的护理 根据发热的分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舒适。体温上升期,病人可出现畏寒、寒颤、皮肤苍白等,此期注意给病人保暖,加盖被子,脚部放热水袋,喝热饮料等措施,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量减少,而减少体温升高的幅度;高热持续期,病人出现面部潮红、呼吸脉搏加快时,给予降温措施,补充足够的水分,并密观体温变化。有物理与药物降温两种。发热不超过38.5度,一般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降低室温、温水或酒精擦浴(水温宜低于人体温度2度左右为好)、冰水灌肠等,同时减少衣服达到降温的效果。体温超过38.5度以上的,可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退热期,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协助家属为患者做好的皮肤护理,更换汗湿的衣服床单被套,适当减少病人的盖被,防止病人出汗过多而出现虚脱。

2.3 饮食的护理 患者因高热导致热量消耗过多,因而需要补充足够的热量,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放宽血糖的控制值。嘱患者饮食要有规律;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进食一些面条、稀饭、鸡蛋、瘦肉、鸡、鱼等高蛋白饮食,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定在两餐正餐之间加以水果,如含糖量较低的,黄瓜、西红柿、西瓜、草莓、釉子、橘子、猕猴桃、梨、苹果等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避免吃一些油炸生硬等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足够的液体量。

2.4 一般护理 嘱患者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代谢率。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安,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档、约束带固定患者。保持病房的干净与舒适,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应避免风直流风。糖尿病患者机体防御功能减弱或防御功能缺陷极易发生感染[3],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内感染。做好皮肤护理,勤擦洗,勤翻身按摩,勤换洗,防止皮肤破皮及压疮。做好口腔护理,每天饭后漱口,早晚用0.9%的盐水清洁口腔两次,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状石蜡或稀甘油,以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增加患者的食欲。保持会的清洁干净。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不留长发、长胡须。

2.5 心理护理 患者因糖尿病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病情的反复时间漫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对疾病的预后担心,经济负担重,病人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给予病人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和尊重患者,应详细向患者解释相关糖尿病知识让患者逐渐的了解疾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以防治的疾病。调动患者家属及社会力量来帮助患者。使患者的情绪趋于平稳、积极、乐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出院健康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坚持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为主,控制饮食总热量,不抽烟不饮酒;制定运动计划,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急救措施;注意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预防口腔炎或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外伤,特别要注意足部的保护;规律生活,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感冒;遵医嘱坚持使用胰岛素,正确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定期复查。经电话回访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好,目前无发热不适。

3 小结

糖尿病是一组伴随终生的内分泌疾病,易并发感染。糖尿病患者防治感染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严格控制血糖,平时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比控制不良者低很多。一旦合并感染,患者的血糖会明显升高,此时要加强降糖治疗,必要时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只有把血糖控制好,其他的抗感染治疗措施才能奏效,否则感染就会迁延不愈,甚至恶化蔓延全身,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家属及患者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疾病,加强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学习,正确的了解糖尿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好血糖,防止感染,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篇10

108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抢救成功,24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死亡,抢救成功率81.8%。结论

经过积极抢救,合理及时处理并发症,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的存活率。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并发症 发热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凶险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治疗效果不良。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病发病急,病情危重,如处理不及时,死亡率极高,而正确及时处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并发症发热,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抢救及预后非常重要。为了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自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对13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进行积极的救治,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132例,男76例,年龄在24~84岁之间,女56例,年龄在28~82岁之间。全部患者中,老年患者102例,年轻患者30例,抢救成功108例,死亡24例。

1.2

临床表现

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但近些年来,高血压发病年龄的前移,使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多在情绪激动,劳累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生,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寒冷季节多发。

病人发病后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 ,严重着多在30min内进入昏迷状态,眼球固定于正中位,面色潮红或苍白,鼾声大作,大汗,尿潴留等,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述头痛,以病灶侧为重;朦胧或浅昏迷者可见病人用健手触摸病灶侧头部,病灶侧颞部有明显叩击痛,亦可见向病灶侧强迫性头位,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出血量大时,可出现阵发性去皮质性强直发作或去脑强直性发作,病人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1.3

临床分型 根据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的多少分型,轻型52例(出血量

1.4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可高达20×109/L;尿常规:可出现蛋白或糖。(2)脑脊液:脑脊液压力多增高。(3)超声波:可见中线结构移位,有时可见血肿波。(4)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及磁共振可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形状以及有无脑室移位及血灶周围水肿等变化。

2

抢救与预后

2.1

抢救方案

根据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怀疑高血压脑出血者,立即行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轻型患者以及部分中型﹑重型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1)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2)对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3)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4)调整血压:血压升高着,可给予降压药物,硝普钠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每5min增加5~10μg,直到满意为止。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左右为宜。(5)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依照病情每6~8h 1次,7~10天为1个疗程;利尿剂:速尿40~60mg静脉注射。(6)补充热量及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7)给予止血药物,6-氨基己酸6g,加入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8)脑代谢活化剂的应用,给予胞二磷胆碱或脑活素。(9)外科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引流术。(10)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①发热的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处理;②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及时给予奥美拉唑针剂治疗;③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

2.2

预后

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轻型脑出血以及外囊出血、脑叶出血预后较好。内囊、脑室和脑桥部位的出血,预后较差。我科对轻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中型患者37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重型患者19例抢救成功,15例死亡。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原则是:防止进一步出血,挽救生命,促进机体恢复。内科保守治疗适用于出血量少,无生命危险及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者。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大脑半球出血量大于30ml,小脑出血大于10ml。

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对脑出血的预后非常重要。脑出血的并发症常见于:发热﹑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现主要讨论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3.1

感染引起的发热

主要由肺部感染引起。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的患者,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此外,肺部感染还可源于机械辅助呼吸措施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二重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防止呼吸道感染采取的措施如下:(1)患者白天尽可能抬高床头30°,进食时改为90°。鼓励患者经常咳嗽与深呼吸,饮水不要用吸管。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应取侧卧位并将口角放低,以利咽部分泌物的排出。对昏迷呕吐患者,呕吐后应将口腔内异物用床边洗引器吸干净,以防吸入气管。(2)防止鼻饲反流:鼻饲速度不宜过快,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鼻饲后将床头抬高30°持续2h,短时间内尽量不要吸痰,以免引起呕吐。在出现胃液反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勿进食。拔管时要注入气体,以免管头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3)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2~3h翻身、拍背1次。更应重视吸痰问题,并发肺炎患者痰多如果不能及时彻底吸出,即使使用大量抗生素,也不能使肺炎得到满意的控制。(4)严重的肺部感染造成体温高、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并且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的,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窒息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利排痰、气管内给药和减少经咽部吸痰所造成的黏膜损伤。(5)积极治疗脑出血,控制脑水肿,争取早日恢复意识状态,以利肺部感染早期控制。(6)肺部感染已经者,则必须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长期留置导管(1周以上)者应注意防止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性患者。为减少泌尿道感染应尽量避免导尿,如确实需要导尿时应严格消毒。无症状的菌尿症一般不必治疗,有症状者可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3.2

中枢性引起的发热

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常见于严重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干出血。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多在39°C以上,患者无汗,躯干皮肤温度高而肢端发凉,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退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垫冰帽降温和冰水灌水等。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使用解热药需慎重,防止虚脱。

3.3

脱水引起的发热

系脱水过度,水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浓缩,颅内体温调节中枢受累而引起的发热。此外,脱水过度还可以导致患者体液不足致排痰困难,也增加了脱水热的发生。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肤干燥、尿量减少而红细胞压积增大,应考虑脱水热的可能。处理方法首先应调整脱水剂,其次也可以进行物理降温。

3.4

出血引起的吸收热

主要见于脑出血,在血液吸收过程中,红细胞溶解释放出各种产热因子而引起的发热,常见于发病后的第1~2周内,以低热、中度热居多,不伴有感染中毒征象和下丘脑受损症状,处理主要采用物理降温。

我科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时,及时正确处理,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景炳文.急症急救学.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713-715.

2

刘治全,牟建军.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310-311.

3

曾举虹.心血管病治疗精要.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391-392.

4

篇11

1护理

1.1疼痛的护理:

临床止痛药物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三阶梯方法[3],要严格遵守阶梯方法原则,尽量口服,按时给药,认真审视和关注患者病情,注意药物副作用,也可以使用非药物止痛,如针刺、理疗、神经阻滞、中药擦剂、按摩点穴、音乐、聊天、情绪稳定、催眠、闭目养神、转移视线等治疗。

1.2消除抑郁、焦虑及恐惧的护理:

了解关心患者,要注意绝口不谈病故和死亡这类敏感的话题,防止自伤自杀经常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细心观察患者痛苦细节,给患者安全感,让家属陪同,时刻陪伴病人不要远离患者视线;安详较明亮环境,光线柔和;温度适宜,一般室温24-26;聊聊以前患者有成就事情,帮助回忆患者朋友家庭轶事和生活笑话,询问患者儿童趣事,聊聊晚辈调皮的事情,患者爱好,比如:下棋、钩鱼故事、打牌、电视剧电影情节和人物等;放音乐(具有镇痛、缓解疼痛)和看电影,如评书、戏曲、经典老歌等,减轻孤独、伤心,增强生活信心等作用。

1.3睡眠护理:

睡眠勿扰原则,掌握晚上多睡,因为晚上容易痛,白天少睡,睡前饮一杯热牛奶或必要时加服安眠药,有条件的睡前做按摩促进睡眠,没条件的可梳子梳理头部,一般由前到后梳理,痒痒挠挠挠背部和腰部;患者睡觉时,最亲近家属陪睡为好,灯光低暗柔和安详,家属说话低声少说,走路要轻,轻拿轻放,慢关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避免饮咖啡、浓茶,经常热水泡脚、热水洗澡。

1.4患者家属心理安慰剂疏导:

现在有很多大夫主张告诉病人还能活多久,说服患者家属理解正确人生观,充分认识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摆脱对亲人即将离世的悲伤恐惧和不安,让患者平静地离去,对家属忧伤的心情进行安慰,说明近期治疗为最佳方案,为患者家属做好各种善后工作提供必要方便。

1.5尊重病人生活习惯及饮食:

在不违反治疗原则情况下,以半流食和多纤维为主,尽量尊重病人生活习惯及饮食,这样患者可以感到以自己为中心,有成就感和优越感。

1.6发热护理:

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要找原发病抗菌及对症治疗,非感染性发热常见护理,随身备用一支体温计,随时测量患者体温的变化,发热时用热湿毛巾或者用稀释的酒精擦拭大血处,如颈前动脉搏动部、腋窝、前额部、前胸后背、手心足心、腘窝,最好不要冰袋冷敷擦拭;发热产生的汗水,应当及时帮助病人擦干身体,更换清洁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防止褥疮和感冒;增加高蛋白饮食及水份的补充,如鸡蛋、牛奶、汤、盐水、瘦肉等;对于低热和中等热的病人,可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衣着、被褥厚薄以及建议饮凉饮,以降低体温,促进舒适;对高热病人,常采用酒精擦浴和热湿毛巾的方法降温,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降温;注意发热患者极易引发各种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感染,而出现发热,而且有些癌症自身也可引起发热。要解决这一困扰,癌症病人及家属都该熟记癌症病人发热的护理方法,同时注意调节室温,保持室内安静及空气清新,减少探视。

1.7皮肤护理:

防止压疮重中之重,癌症病人常因机体衰弱,或自身免疫力下降,全身营养差,尤其大小便失禁及瘫痪的患者,更易发生压疮,护理要做到[4],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换洗,保证患者衣物、床单整洁、平整、干爽。

1.8消化道口腔护理:

发热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如不注意口腔清洁,很容易发生口炎,甚至口腔溃疡,注意平日口腔护理,有利于抑制细菌生成。

2结果

通过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收到良好疗效及社会效益,7年来未发生一例因为临终关怀不到位引起的医疗纠纷,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好评,受到众多同仁好评和上一级领导的赞同。

3讨论

临终关怀是向癌症晚期患者包括骨转移的病人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临终关怀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及对家属的慰藉等方面,帮助患者走完最后的人生历程,临终关怀有利于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得到理解和尊重的需要,体现人的尊严。作为医护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死亡伦理观和对待临终患者的道德观,懂得尊重临终患者的人格,掌握其心理活动,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和改变临终患者对死亡的认识,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做好晚期癌症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提高其生存质量,使临终患者真正在人间温情的照护下,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同时给予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会坦然的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庆宁,卞燕.妇科肿瘤病房的人类学观察,社会科学[J],2007,(9):129-136.

[2]吴琳,屈红,刘红等.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90-91.

篇12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  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  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3)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4)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6)预防心肌炎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见,应加强护理,做好预防。①注意休息  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主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②注意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禁止食辛辣、有刺激性和过于肥腻的食物,预防便秘,以免用力排便, 增加心脏负担,但要保证进食质量。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肌损害较重者表现为心律失常、早搏、传导阻滞者,注意经常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的变化,对有胸部不适、心悸、腹痛等症状的病人应警惕。④对有上述症状者要及时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并注意其动态变化。⑤注意药物护理  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输液时要注意使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输入营养心肌药物时,会引起穿刺部位疼痛,做好心理护理。

        4  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发病时症状较轻常易忽视。因此地,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社区居民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预防疾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2)讲解药物预防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指导正确使用流感疫苗。

        (3)强调遵医嘱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多饮水和物理降温的意义;指导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药。

        (4)指导病人发病期间合理休息,疾病恢复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体抗病能力。

        参 考 文 献

篇13

2.

值班人员要掌握病人的病情,按时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要严密观察危重病人;负责接受新入院病人;检查指导护理员的工作。

3.

值班人员要做好病区管理工作、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护士长及上级请示报告。

4.

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不得私自换班、替班、迟到、早退。值班护士确需离开岗位时,必须向护士长报告,并由护士长指定人员代替后方可离开。

5.

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进入科室,阅读交班报告及医嘱本,在接班者未明确交班内容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6.

每天早晨集体交接班一次,由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主持,全体在班人员参加,值班人员报告病人流动情况和新入院、危重、手术前后、特殊检查等病人的病情变化,护士长讲评工作、布置当天的工作。交接班一般不超过15分钟。

7.

交班者对特殊检查、病情及规定交接的抢救、毒、麻、限剧药品、器械必须当面交接清楚,并为下一班作好充分的准备, 接班者若有疑问,需及时询问、清查。交班后,因交接不清,当查不查而引发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因工作责任心不强,该交不交而发生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

8.

严格执行交班检查制度,做到四看、五查、一巡视。

四看:一看:医嘱是否已录入,是否执行无误,有无留待执行的医嘱;二看:病

区报告全天病人流动情况,新入、危重、手术及有特殊变化病人的重点病情,各班次所给予的医疗处理及护理措施等是否记录正确,有无遗漏;三看:体温监测本是否按要求测体温,有无高热或突然发热病人;四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准确,出入量记录是否准确,有无遗漏或错误。

五查:一查:新入院病人的初步处理是否妥当,病情有特殊变化者是否已及时处理;二查:手术病人准备是否完善,各种须带去手术室的物品是否齐全;三査:危、重、瘫病人是否按时翻身,床铺是否平整、无碎屑、病人有无褥疮;四查:大小便失禁病人是否妥当,皮肤、衣被是否清洁干燥;五查:大手术后病人创口有无渗血,敷料是否完整、是否排气排尿、引流管是否通畅。各项处置是否妥善、及时、齐全。

一巡视:对危重、大手术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病人,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进行床旁交接。除病情巡视外,接班者还需了解病区病人是否全部在床,不在床位病人的去向,注意病区环境安全。

9.

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书写交班报告时,带教护士或护士长负责修改并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