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质量管控风险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电力设备、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电网的电能质量。在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电力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引发电网事故,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损失,应有可能给电力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乃至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损害的可能性,这就是电力物资采购质量风险。供应商产品质量不符合采购合同、技术协议的问题频频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网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供应商质量不过关,会直接影响到电能质量和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导致经常性退换货,引起管理成本的上升;供应商交货延期,会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所以,电力物资企业在采购时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应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对内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以及外部供应商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 采购质量风险的分类
根据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形成机理,常见的产品质量风险一般可分为外因型风险和内因型风险两大类。
2.1外因型风险
外因型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供应商原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产品制造风险、供应商诚信风险、市场风险。
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发生问题,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工艺控制、出厂试验、包装运输、安装调试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产生产品质量风险。供应商是产品质量责任的主体,如果其在诚信上发生问题,将引起诚信风险。国网外经济像是变化或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格局,对生产厂家造成影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一些大型店里设备的原材料,组部件的采购商已经进入了全球采购,如近几年铜、铝、钢材的价格持续上涨,使部分厂家无法消化成本压力,如果厂家采取低成本战略,消减原材料、人员成本,也会对产品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2.2 内因性风险
内因性风险主要是指电力物资企业产品质量监督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缺陷设备,导致带来缺陷产品入网运行的可能,主要包括计划风险、监造风险、抽检风险。
物资采购主要是通过编制和实现物资供应计划来进行的,物资计划的编制和各类集中采购物资的需求计划上报等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计划风险。计划管理技术不科学,计划管理工作不严格会导致物资需求计划编制和上报过程出现问题。采购数量、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交货进度、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等与采购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出现计划风险。建造单位为获取建造项目,有可能提供虚假资质证明,如不能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则有可能是本不具备相应监造资格的监造单位承担监造任务,影响监造效果。在监造过程中,如对监造单位的管理不严,对监造实施方案、监造权责、建造过程不能有效进行监督,则有可能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影响监造的效果,在监造中产生风险。抽检工作目标要求对中标供应商100%抽检,对中标物资类别100%抽检。由于中标供应商数量大,中标物资类别多,而目前实施抽检的资金,人员有限,如不能合理制定抽检计划、编制抽检方案、明确重点抽检设备和重点抽检项目,则难以满足抽检目标的完成,在抽检中产生风险。
3.电力物资采购质量风险应对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建设的醒目单位是设备、材料的直接使用者,对厂家情况、设备情况最为熟悉、农电、基建、生计、营销等专业管理部门专业性强,对设备问题分析深入,是各专业管理规划、策划的制定者;生产厂家是产品的制造者,对产品质量有着主体责任,所以电力物资管理部门的指挥下,按照“依靠项目单位、联动专业部门、突出生产厂家”工作机制,在电网工程建设中分型各级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撑,形成高效实施的质量监督工作体系。
3.2 供应商风险应对
加强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考核,按照严格准入、量化评价、过失退出、动态管理的原则,制订出一套可操作的供应商管理办法和流程约束、规范供应商行为。严把供应商准入关,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调查、审核和评价,综合确定合格供应商准入资格;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建立完善设备监造、催交协调机制,加大设备催交力度,及时协调解决设备催交催运中发生的问题;制定《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对供应商不诚信行为作出明确界定以及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对供应商不诚信行为进行公示;开展对合格供应商的考评和动态管理,除了常规的周期考核评价外,对于供应商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诚信危机等须立刻启动专门的评价评估和采取果断措施止险。
3.3 计划风险应对
物资采购必须实行计划管理,所有物资采购应有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产品质量监督计划包括驻场监造、抽检、关键点见证以及巡检计划。产品质量监督计划应覆盖所有招标采购批次、覆盖所有供应商、覆盖所有规格型号物资。计划编制可根据批次物资采购数量、种类和签约到货情况,在年度工作方案中形成整体思路统领全局,在季度工作计划中谋划重点工作,在月度工作计划中具体实施。
3.4监造、抽检实施风险应对
篇2
1建筑工程监理新形势
从实际情况分析,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面临新形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监理环境日益复杂。受到土地资源限制与建筑需求等的影响,使得工程建设环境更加复杂,同理监理环境也如此,工程建造期间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增加风险管控难度。2)监理对象新型化。近年来,各类新技术和新工艺等的运用,带动着质量与安全等形式变化,监理对象呈现新特点,采取以往的监理手段“有些吃力”,难以实现监理的全面覆盖,要进行监理优化和创新。3)监理工作要求提高。最初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质量与安全,如今逐步扩大到多个方面,包括进度和造价等,更加注重监理风险的控制。
2建筑工程监理中风险的特征
2.1不确定性
根据建筑工程实践总结,发生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等,很多是因为不确定风险因素引发,此类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着较大的挑战。首先,风险发生概率具有变化特点,难以确定几率。其次,工程风险来源比较广泛,比如天气、人员以及疫情等,都会引发相应的问题。最后,不确定风险难以快速识别,管控工作比较被动,若缺少对风险的全面认知与了解,极易造成风险产生概率增加,造成更大的影响。
2.2客观性
建筑工程风险具有客观性,不会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转移,为客观真实存在。很多建造任务都是相应的环境下开展,受到环境中的因素影响,难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高效控制,极易产生风险,给监理任务的执行提出诸多难题。
2.3可控性
实际上多数风险通过采取合理的方法都能够有效解决,进而减少工程损失。从建筑工程监理的角度分析,当产生风险后,采取相应的手段,实施风险控制,探索适宜的解决方法,防范与控制低风险。例如,吊装施工风险,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围绕场地和起吊设备、人员以及操作等,采取风险控制,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采取吊装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加大安全管理,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建筑工程监理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3.1增强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监理实践中,实施风险管控措施,要树立风险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进而驱动行为,落实风险管控工作。从当前的情况来说,要增强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进而认真落实各项监理工作。这需要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明晰风险管控责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做好内部宣传,增强监理人员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严格把控各项工作的落实[1]。
3.2引入BIM技术
从建筑工程监理前沿分析,BIM技术逐渐引入和应用,正在掀起监理改革浪潮,很多地区已经开展在监理领域推广BIM技术。基于BIM技术实施建筑工程监理,能够强化风险管控,体现在以下方面:1)现场环境。搭建建筑施工现场的可视化模型,依据建筑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等,为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的布置,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提出相对较优的方案,减少现场无序组织和其他问题的发生,实现对进度和安全等的风险防范,保障工程的效益目标实现。2)质量风险。最初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就是集中于设计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逐渐拓展到工程管理,为建筑工程质量全过程管控,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设计环节通过协同设计、碰撞检测分析等,实现质量风险的事前控制。施工期间发挥技术交底和质量动态化控制等优势,助力生产质量风险的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3)安全风险控制与其他管控。基于BIM技术,开展安全文明施工风险,能够为安全管理和绿色施工管理等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于监理人员而言,利用BIM技术和平台,高效参与建筑设计和施工等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和相关部门的高效共享信息,保障风险管控工作高质量落实,进而发挥监理的作用。
3.3加大监理队伍的建设
建筑工程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新事物,使得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发生变化。若想要更好的适应发展,强化风险管控能力,要注重监理队伍的建设[2]。结合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围绕环境和技术以及材料等内容,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针对形成的风险管控方案,对监理人员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组织专业人员对监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高质量落实风险管控工作。对监理行为和风险管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建筑工程风险,实施预警制度,强化预防管控能力,保障监理工作落实到位。
3.4优化风险评估流程
篇3
企业运营作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性环节,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营是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环境的变化及内外因素的难以预测性决定了运营具有风险性,风险因素对企业运营水平和运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避免毁灭性的风险要比获取超额利润更为重要,这已是现今企业界形成的共识。作为制造型企业,强化运营风险管控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大力倡导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趋势下,我国制造型企业大力提升企业运营水平志在必行。本文从产品质量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技术风险和投资退出风险四大主要运营风险维度出发,识别出每个风险维度的重点风险事件,并提出针对性的管控建议。
1.运营风险识别与分析
1.1产品质量风险
作为制造型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从风险来源上看,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来自原材料采购的风险,又包括工艺设备变更及法规技术要求变更导致的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有三个要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严重性、风险的可检测性。风险的可能性,即在过程或是工艺中风险是否存在,存在哪些风险及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严重性,是指当可能发生的质量风险发生后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严重程度可以度量;风险的可检测性是指风险在将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后是否可以容易被发现。
风险事件――产品质量风险
1.2人力资源风险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实体,经营业绩会受到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影响,除了经济环境变化、政治法律法规的变化等外部因素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构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风险因素存在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全局性”等特征,规划工作开展得不好,就会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造成被动局面,甚至可以用“后患无穷”、“不可估量”来形容。
风险事件――人力资源风险
1.3技术风险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及决定竞争成败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力度,对于传统产品市场来看,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再有大幅度的提升和发展,对于新兴产业市场,由于技术投资收益难以预测,产品还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多数企业也不敢有大的投资,以规避技术风险。
风险事件――技术风险
1.4投资退出风险
项目退出是项目盈利能力、运营策略调整等因素来做的决定。项目盈利能力可能是企业考虑投资退出最直接的因素;从运营调整角度看,企业选择主动退出投资主要包括以下情形:投资项目与企业发展目标、产业导向或核心业务不相符;企业难以取得投资项目的管理控制权和发展主导权;企业内部因资产整合、重组,需要退出相应投资;企业根据目标负债及自身现金流量情况对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当投资总量超出上限,或负债率超过目标水平,或财务、现金流量出现困难时,主动退出有关投资;投资项目公司因合并、分立、购并及引入新的合作伙伴等事项使资本规模、股权结构或合作条件发生重大于己不利的变化;投资项目公司因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重大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
风险事件――投资退出风险
2.运营风险管控建议
2.1产品质量风险管控建议
首先要从原料与辅料供应、生产过程监控、生产技术支持和集团管理等各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其次,应建立健全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第三要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对有关员工的培训工作,切实把好品牌的质量关。
2.2人力资源风险管控建议
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规范管理模式,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
2.3技术风险管控建议
技术风险的管控需要从前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三个方面来完成。前馈控制即在立项阶段就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同时加强管理保证财务状况良好,并确保技术创新资金及时供应,或预先提留专款专用;同步控制即要进行新产品的市场测试;反馈控制即收集顾客对技术创新产品的反馈信息,根据意见进行识别和分析,对产品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分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增长、销售收入及其增长、销售利润及其增长等各项市场和财务指标。
2.4投资退出风险管控建议
对投资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根据领导批示对准备放弃的投资项目进行退出可行性研究,起草投资项目的退出方案;根据专家意见调整完善投资项目退出方案。对分析报告、投资项目退出方案进行审核;投资委员会根据提交的投资项目退出方案对退出的渠道、价值和时机进行评估,给出委员会专家意见。
3.研究结论
运营风险作为风险管控领域最为重要的一环,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对运营风险事件及其影响进行了识别分析和界定,并针对研究结果,给出了降低制造型企业降低运营风险的管控措施和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本文根据风险的来源不同,创造性的将战略风险分成四种:产品质量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技术风险和投资退出风险。其二,文章分维度、分层次对制造业企业运营风险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各个维度中的重要风险事件,并对各领域风险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其三,文章从产品质量、人力资源、技术、投资退出四个方面分别对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运营风险管控给出了对策建议。 [科]
【参考文献】
[1]杨华江.管理视角下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J].财会研究,2010(2).
[2]周敏.浅谈资本运营中的风险管理[J].商业经济,2011(18).
篇4
1 QACP方法研究
QACP(Quality Assurance control point)质量保证控制点:对于特定食品生产工序或操作有关的质量缺陷(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的鉴定、评估,以及对其生物、化学、物理及其市场、利润危害进行控制的系统性方法。QACP包括全部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入厂检验验证到生产过程控制直至到最终产品的消费。针对每一条生产线、每一种产品、每一控制点的某一质量危害进行管控,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保证产品质量。
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查阅学习国内外文献,对上百家审核过的食品企业进行分析总结,以笔者与团队在乳品企业管理体系10余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QACP方法在管理高风险的婴幼儿配方粉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应用。
2 QACP方法应用
2.1 QACP方法中领导的作用
要建立有效的QACP质量安全管控系统,首先高管层应高度重视,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确定质量安全的目标,组建为实现既定质量安全目标所需要的组织架构,积极参与同时提供相应的资源需求,以保证QACP管控系统达到预定的目的。
2.2 QACP方法需要人员参与
QACP方法是基于危害风险分析评估的思想,因此需要公司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各部门人员参与,同时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人员参与,以便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分析各种危害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2.3 成立QACP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
高管层任命小组组长,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危害分析、风险评估,协调资源,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向高管层进行阶段性汇报。
组长需确定小组成员,包括质量控制部质量工程师、检测人员、部长;生产部操作工、工艺员班长、主任、生产经理。
设备部包括设备维修人员、部长;仓储部包括货物保管员、部长等。上述人等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人员进行危害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级别、建立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验证系统。
2.4 分析出明确的产品和工艺流程图
本文分析的对象为婴幼儿配方粉系列。产品工艺流程的列举应足够详尽,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分析到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控制点。
婴幼儿配方粉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原料奶验收-过虑-冷却-净乳-均质-巴氏杀菌-冷却-真空混料-过虑-均质-冷却-预热-蒸汽注射杀菌-浓缩-高压喷雾干燥-流化床冷却-振动筛筛粉-吨袋包装-金属探测-灌装-封盖-X光机-喷码-装箱-码垛-入库。
2.5 确定每个控制点的分析维度
横向危害:生物、物理、化学;
纵向维护:人、机、料、法、环、测、信息。
2.6 明确风险评估方法
应用HACCP风险评估的思想对每一个点从横向和纵向的维度进行风险评估。
严重 5:影响半成品、成品质量安全,造成致命性损伤或疾病,产品需要撤回、报废处理,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高 4:影响半成品、成品质量安全,造成致命性损伤或疾病,产品需要撤回、报废处理,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中 3:影响半成品、成品质量安全,造成一般性伤害或疾病,产品需要撤回、改作他用,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低 2:轻微影响半成品、成品质量安全,造成轻微伤害或不适,产品不需要撤回,改作他用,质量安全问题。
无 1:- -
2.7 识别控制点
识别控制点,分析评估各控制点的风险水平,确定关键控制点和质量控制点,建立各点的控制系统。以蒸发干燥工段为例,QCP系统识别分析如表2。
2.8 QACP系统运行和检查
系统建立后需进行现场培训,让每一位一线员工都清楚自己岗位上的控制点和控制要求以及失控的表现和失控的后果,明确自己的责任,最后开始运行;为保证QACP系统有效执行,每个月体系部门需检查各控制点的管控情况,每季度进行控制点评价,每半年进行控制点回顾,每年进行控制点评审,通过层层把控,让每一个控制点均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婴幼儿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9 QACP系统验证
QACP验证,即为了保证建立一个合适的、满足预期要求的质量安全管控系统,并使之发挥实效。
QACP 验证方式:①检查整个QACP系统及相关记录;②内审与外审;③产品与半成品的微生物检验;④选定一些质量保证控制点或关键控制点进行更多的研究试验;⑤对鉴于由于产品或指标的更新而导致市场上意外的产品质量问题或健康危害问题进行调查。
2.10 QACP回顾
QACP系统运行以后,应定期地进行检查、更新和改进,也可以借助内部和外部审核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同时将实施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向高管层汇报。
当发生以下变化时,在QACP回顾时应予以重视:
原材料或产品配方发生改变;
工艺系统变化;
设备调整、增加生产线;
工厂布局或环境变化;
清洗、消毒程序发生变化;
包装、储藏及发运变化;
员工的技术水准及工作职责发生改变;
消费者发生预期的变化;
篇5
1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特点
1.1地质以及海洋环境方面的风险
地质以及海洋环境风险是海洋石油工程难以回避的重要风险因素,潮汐、大风以及高盐分等复杂气象以及环境条件,都会对海洋石油工程的正常进行以及建设成本带来极大影响,而地质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指海洋石油工程的开展前夕,对整个海上施工地质环境了解不充分,导致后续施工过程中原方案不可行,施工成本增加[1]。
1.2项目所处区域政治环境风险
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政治风险主要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状态存在差异,部分国家的社会稳定性较差,甚至还有部分地区正处于战乱状态,这些情况会对海洋石油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正常开展带来极大影响。
1.3项目东道国经济政策风险
项目东道国经济政策是海洋石油工程海洋项目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会对海外项目带来极大影响的关键因素,会导致项目东道国经济政策发生变动的要素较多,除了东道国自身经济状况、市场发展规划等内部因素,还包括东道国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甚至其他大国的干扰等外部因素,如果项目东道国外汇管理以及石油税率等方面突然出现一定的变动,会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效益甚至工程正常进行带来极大影响。
1.4国际油价方面的风险
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不断波动的势态,就近几年而言,国际石油价格长期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而海工作为中国唯一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炼化工程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低会对海洋石油工程数量以及项目利润带来极大影响。
1.5海洋石油工程自身风险因素
海洋石油工程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也是影响工程正常开展以及项目效益的关键要素之一,其中主要包括项目合同风险、工程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施工作业风险以及技术工艺风险等,由于海洋石油工程普遍存在投资金额更大、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更多以及质量标准更高等特点,再加上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材料在工程建设当中的应用,无形中提升了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设备、材料、资金以及人员等风险的发生几率[2]。
2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项目风险识别意识较为匮乏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意识,关系到是否能够把控好工程建设进度,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以及是否能够提前发觉风险隐患,这对海洋石油工程风险管控工作水平以及项目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们对风险识别意识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在国际市场风险因素识别方面的实效性、全面性以及详实程度也较差,通常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项目回报率的研究方面,对工程项目相关风险因素的定性分析、科学判断以及理性预防等工作不到位,不仅会对海外项目正常进行留下了巨大的威胁,也不利于持续推动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3]。
2.2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以及专业风险管控机构方面的不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国际海洋石油工程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在不断提升,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技术工艺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的风险评估以及管控工作也逐渐向着更加专业、系统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间也较短,导致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以及专业风险管控机构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比如,受项目实践经验较少等因素的影响,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评估和管控机构大多存在工作模式较为粗放的现象,除此之外,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也是制约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以及专业风险管控机构快速发展的要素之一。
3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各阶段风险管理措施
3.1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投标阶段风险管控工作
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管控工作,可以划分为投标前的风险评估、投标期间的风险管理以及投标结束后的风险总结等环节。首先,投标前的项目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着眼于整体层面对工程相关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这需要组建由各个领域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风险评估委员会,从项目外部风险以及内部风险两个层面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其中,项目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工程区域地质和海洋环境特点,东道国社会环境稳定性、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宗教习俗等,而项目内部风险因素则需要根据自身资金、技术水平等综合实力,对工程施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以及合作方风险等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汇总各方面风险因素分析和评估结果,遵循集体探讨、民主决策的方式决定是否参与该工程的投标。其次,投标期间的风险管理是关系到工程投标结果以及项目效益的重要环节,其风险管控工作主要涉及到投标决策风险、投标文件编制风险以及合同谈判风险等几个方面。投标决策风险一方面需要对项目业主方信誉以及竞争对手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详实的收集和分析,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文件以及投标规则进行深入研究;投标文件编制风险主要指是否能够根据项目特点编制高质量的技术方案,以及在尽量保证企业自身项目利润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报价,这是关系到工程企业是否能够中标的关键环节;合同谈判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谈判人员需要采取妥善、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将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以及风险因素进行排除或转移,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合同中相关方的职责以及索赔条款进行明确,这对合同谈判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合同谈判人员具备工程项目实际参与经验,更需要谈判人员对东道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着全面、深入地了解。第三,投标结束后总结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项目投标小组以及风险评估小组对投标期间的各项工作及其风险因素进行汇总、整理,并将最终形成的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投标风险数据库交由工程执行部门,一方面可以为工程项目后续执行阶段提供更加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控工作质量。
3.2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执行阶段的风险管控工作
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成效,对工程整体建设进度、建设质量、项目投入成本以及项目利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企业在保证项目风险管理实效性的基础上,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从而为海油石油工程的正常、有序开展以及企业项目效益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保障。海油石油工程海外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需要企业建立专职、专业的风险管控体系,主要是由风险预警监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以及风险应对等环节组成的项目风险管理闭环。首先,需要提前建立健全的项目风险评估程序、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缓解计划以及风险应急方案,一方面为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规划合理、有效的项目风险识别流程,是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执行阶段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项目风险的识别,可以召集项目各环节的负责人以及各领域的专业人员,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汇总,并编制出项目风险识别登记表,以便为后续的项目风险分析工作以及跟踪管控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第三,项目风险分析工作主要是通过矩阵分析法等手段,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是从风险因素发生概率、风险因素对项目成本和建设进度产生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对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各个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类型、危害级别以及处理优先级等方面的划分,并针对危险等级以及影响程度较高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项目风险因素登记表进行调整和完善,最后按照提前制定好的项目风险管理预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妥善、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第四,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监控工作,一方面是根据项目风险因素登记表,针对未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监控,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妥善处理相应风险,进一步降低项目风险对工程项目正常开展以及项目效益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对已出现风险的处理过程以及最终处理成效进行跟踪监控和分析,确保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管控工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原有项目风险发生的新变化以及新出现的项目风险,最后将项目风险监控分析相关数据信息更新到项目风险数据库当中。
3.3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完工收尾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
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完工收尾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组织项目投标团队以及项目管理团队相关人员开展风险管理交流讨论活动,并对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以及管控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一方面需要对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有效措施进行总结和归纳,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入挖掘和改进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失败和不足之处。除此之外,公司还应加大项目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力度和资源投入力度,比如,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建立更加科学、健全的项目风险管理模块以及防范预案,提高对项目风险的反应速度以及处理质量,推动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专职化、专业化以及规范化发展,以便能够不断完善海洋石油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促进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风险管控工作作为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之一,无论是在保证工程正常、顺利开展方面,还是在保证海洋石油工程企业项目效益以及企业持续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控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除了应加强项目风险管控体系以及风险管控模式的改革完善以外,更应立足于国际发展层面,加强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快专业项目风险管控机构发展步伐,从而为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助力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放,段梦兰,张龙.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海洋油气项目集风险管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03):6.
篇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视到资金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逐步提升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控力度。在此过程中,企业先后探索到多个突破口和多种思路,在强化资金管理方面付诸实践,且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整体而言,其资金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但尚未达到预期结果。究其原因,很多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不足均缘于其风险管控不力,致使资金风险系数长期走高,甚至难以控制,使企业资金运转脱离常态,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所以,当务之急,探索风险管控在企业资金管理的具体作用,并客观分析现阶段风险管控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着重发掘其现存不足或问题,并针对不足进行相应的对策思考;从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控,促进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二、风险管控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风险意识渗透,以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很多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过程中,更注重挖掘资金渠道、扩大资金数额、寻找投资空间、提升资金运转效率等工作,旨在最直接的获取利益,实现资金的经济价值转化,促进企业发展提速。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将各种与企业直接利益相关的因素视作资金管理重点,而忽视了风险管控等真正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始终难以提升,且令一众企业负责人困惑不已。将风险管控理念应用于资金管理中,意味着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要主动发现资金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评估风险系数、及时采取风险防御措施并在事后对风险管理结果进行二次评估考核和应用。在资金管理的每个具体环节当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风险管控,甚至某些风险管控行为是潜意识的。但是这一程序能够帮助企业评估资金质量,选择更可靠的融资渠道和更安全的投资方式;并将风险意识有效渗透到企业资金管理方方面面,从而助力企业有效规避风险,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2.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力度,以规范资金使用
一些企业资金管理相对粗放,资金管理重结果而轻过程,由此产生诸多盲目或不规范行为。该模式看似减轻了资金管理的工作任务,降低了工作难度,实则是对企业资金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活动混乱,财务管理质量低下。良好的风险管控在企业资金管理中起到监督作用,财务部门将违规使用资金的个人风险与企业风险及抵御风险造成的成本损耗等内容明确呈现于财务制度中,使企业全体人员主动认识到违规操作的后果;一旦出现违规操作,将直接触发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倒逼企业自上而下切实执行财务制度,规范化使用资金。
3.有利于科学规划资金,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很多企业在资金筹资过程中均存在盲目扩大资金规模,而造成大量资金闲置和资金成本损耗,致使资金原有的经济价值降低的现象;也不乏为了追求短期盈利,占用、挪用其他用途的资金,导致储备资金紧缺,资金回笼缓慢,负债加重,企业资金流动压力增加,给企业正常运营发展造成诸多阻力和风险等行为。以上现象在很多企业资金管理中长期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乃是企业资金管理缺少科学规划,对资金的风险控制不到位所致。而风险管控通过科学的风险分析和预测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提前预见资金管理、资金使用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上述的盲目筹资、占用等;并通过风险预警机制助力企业及时规避不合理的资金使用行为,保障资金安全。合理的风险管控为企业制定资金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助力加强资金规划,提升资金规划的可操作性;从根源上杜绝资金滥用和资金浪费,使企业资金得到有效应用、规范应用,以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的经济价值。
三、企业资金的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风险管控缺少着力点,其实效性严重不足
现阶段企业资金的风险管控上浮于表面,缺少有效的着力点,资金的风险管控无法纵深推进,致使其风险管控的实效性严重不足。很多企业在筹措资金及安排资金流向过程中过分重视成本节约和盈利增长,而忽视了资金风险管控。忽视风险的融资或投资行为使企业短期内虽然获得了大幅度的盈利增长,但是资金投入与消耗也远远超出预期;且物极必反,违背资金正常运转规律的投资或融资行为,往往潜藏巨大的风险,甚至在将来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由于缺少风险管控的着力点,企业也无法形成有效的风控体系,导致风险管控顾此失彼,漏洞较多,风险控制效率严重不足。
2.预算水平不足,企业资金的风险管控缺少有效依据
预算管理是实现对企业资金事前控制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体资金风险管控的有效依据,现阶段很多企业由于预算管理不足,而导致企业资金风险管控失效。目前只有部分企业在资金使用及资源分配之前进行了精确的资金预算;很多情况下,企业出于各种原因并未对资金进行预算管理,或者并未严格按照预算结果执行,导致资金使用结果与预算方案差距甚远。也有一些企业整体预算管理水平较低,预算从编制到结果评估的具体流程不合理,可操作性较低,各部门对预算方案的认可度较低,预算实际执行力度不足。预算管理不到位,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存疑较大,难以为资金风险管控提供有效依据。
3.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足,风险管控驱动疲软
资金风险管控工作对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极高的要求,而人工处理信息速度慢、效率低且准确性难以保证,必须要依靠先进科技和工具来实现;同时,风险评估、预测、分析及预案实施等风险管控的具体环节都需要完善的信息平台与信息化工具作为支撑和辅助;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先进信息设备及工具的应用是提升企业资金风险管控水平的必然选择。而现阶段,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能满足基本的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运行,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云会计等先进工具无法与现有的信息系统嵌套,更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致使风险管控的信息驱动疲软,风控效力不足,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风险管控的对策思考
1.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提升企业资金风险管控水平
当前企业应该加快构建并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对资金的风险管控,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企业应该结合发展战略为资金风险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框架体系,是资金风险管控的目标和出发点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为风险管控体系的顺利执行奠定基础。在顶层构架完善的基础上,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梳理资金管理的主要风险点,以明确资金风险管控的着力点,并以顶层框架为起始点,围绕着力点对风险管控体系进行完善,使其形成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资金风险管控体系,为实际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刚性较强的依据和指导规范。还要在风险管控体系中增设监督机制,有效监督风险管控体系执行,从而强化风险管控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为提升资金管理水平与效率助益。
2.加强预算,提升对企业资金的风险预测和分析能力
强化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资金风险管控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通过提升预算水平而提高财务信息及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从而为企业资金风险预测与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以巩固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企业要对现有预算机制进行客观考核评估,发现现有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势与弊端,为优化预算管理提供思路和价值参考;要结合企业整体经营发展需求和财务管理制度对现有预算流程进行调整优化,保证信息输入和结果输出真实有效,使之能够准确描述企业资金现状,更能对企业未来发展可能性作出预判,为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析提供充分依据;要将预算管理体系与资金风险管控体系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使预算管理最大化作用于企业资金风险管控,助力企业资金风险管控质量提升。
3.提升信息化水平,为企业资金的风险管控提供信息支撑
篇7
一、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概念
集团企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独立企业,集团企业包括了子公司、母公司以及众多的分支机构,集团企业主要是依靠资金链进行维持,其内部治理结构也不仅仅是只有一个独立法人或者单一管理层次。可以说集团企业是一个企业与企业的联合,是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企业集群,而在这种情况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就具有其独有的特色与难点。任何生产经营活动与资金运作都会伴随与之相应的风险,集团企业由于其经济业务、经营事项具有多元化、多样性及复杂性的特点,尤其是在新经济新环境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集团财务管控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了企业融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资本运作风险以及企业收益分配风险等,尤其是财务风险,将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生存和发展。而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其财务风险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客观存在性,风险的产生都伴随着相应的经济运作,风险的大小及存在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不能够否认风险的存在同时也不能够认为只要做好足够的防范就可以保证风险不存在以及不会引发真正的经济危机。其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不仅包括了风险发生的确切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同时风险导致的后果也存在不确定性,什么时候会发生风险或者经过防范、不经过防范,风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再次,风险具有可控制性,风险虽然客观存在且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导致风险的原因是可以被查明的,因此具体风险也是可以被控制的,这里就给了发挥管理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只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就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或者在一定时间内降低或规避风险。最后,风险具有连锁性,风险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管理不善,一个风险的发生可能因为其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而连带出其他相关的风险,产生可怕的蝴蝶效应,从而带来不仅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风险,甚至会波及更大范围内的经济运作。
二、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频发的原因
集团企业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市场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集团企业在财务管控风险的防控方面仍然问题多多,造成风险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意识淡薄
任何管理工作想要切实推进并取得预想中的效果都必须具有科学的管理意识,而财务管控风险的频发主要也是因为管理者甚至企业决策者与经营者并没有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许多集团企业的管理人员虽然管理着庞大的企业体系,但是在管理思维方面仍然相对传统与陈旧,他们往往更喜欢将工作精力投入到能够为集团带来直接受益的生产、销售、服务等窗口部门及子公司与分公司,对于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工作不甚关心甚至不以为然。这种偏差意识不仅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及风险管控工作推进,对于整个集团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
(二)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
财务管理人才是近年来逐渐热门的人才类别,但是集团企业所提出的财务管理要求却又不是一般水平管理人员所能适任的。而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方面目前仍然缺口明显,许多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却不具备更为专业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知识,未建立或健全集团财务管理人员的内部及外部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从而导致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工作质量不高,对新事物、复杂业务的财务风险敏感度及应对能力不强,甚至因为个人素质较低而给企业的全面运作带来更多更大的危机。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
风险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建设,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风险管理意识、人员队伍素质又相对较低,因而在具体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基本的制度建设。许多集团企业虽然麾下企业众多、经营涉猎广泛,但是却没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管理工作也是由普通的财务管理部门兼任,这种不专业、不科学、不合理的机构设置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管控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四)缺乏有效的内外监控机制
加强风险管控不仅需要具体的管控机制,同时也需要行之有效的辅助监督机制,如内部审计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然而对于许多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集团企业来说,这两方面的工作也都不够令人满意,甚至某些企业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专门审计机构及内外监督渠道,从而让风险管控长期处于自顾自的状态,这种没有监督约束的环境无法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升管理质量,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约束。
三、加强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防范的措施研究
(一)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科学管理意识树立不仅需要在管理队伍及管理部门当中推行,对于集团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及决策层来说,加强具体管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最高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了真正科学有效的管理知识、具备了明确的管理认识才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实现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的有效推进,才能够有效协调部门间、下属企业间的互动关系,从而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集团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更加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更为精准。首先,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联系,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条人才培养定向输送通路,确保企业能够获得更为专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集团企业所使用的人才符合企业管理工作要求,同时也能够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技术知识与信息支持,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可谓一举两得。其次,财务风险管控中集团往往会根据需要寻求外部专业团队的支持,如与税务、法律、财务顾问等专业机构建立常年咨询服务关系,可要求其定期提供的相关专业培训,合作中也可要求其委派专人专职驻公司现场服务,在增强风险防控的同时,由外及内,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也可谓一举两得。
(三)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风险防控是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核心内容,风险防控机制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风险防控数据库,数据库里应该包括近年来集团企业各类财务风险的信息数据以及应对措施,这样一旦发生常规性风险预警便可以通过智能化机制启动防控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其次需要进行数据安全等级分类,不同等级的风险对应不同等级的应对措施,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及人力物力。再次要加强安全会议的制度化,定期召开风险防控研讨会议,研究当前风险防控的成绩与问题,确定下一阶段的风险防控目标及防控应急方案,最大限度将风险圈定在可控范围之内,避免风险演变为实际经济损失。
(四)加强内外监控机制建设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员任用方面也应该兼顾内外,由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及熟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专门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专家联合参与审计工作,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审计队伍对企业的忠诚度、审计工作与集团企业实际需要的契合度,同时也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避免内部利益团体的思想侵蚀。在外部监督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提高公众履行监督管理权利的意识,为自己的管理工作寻找更多监督的声音,督促企业大力加强管理工作与自我约束。
参考文献: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血液病化疗患者PICC置管463例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43例,女220例;年龄18~76岁,平均(48.5±11.6)岁;白血病155例,淋巴瘤87例,多发性骨髓瘤8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5例,其它64例;首次化疗124例,多次化疗339次。将流程管理前(2011年1~12月)225例视为对照组,将流程管理后(2012年1月~12月)238例视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PICC置管常规进行护理及管理,即置管前宣教、置管中配合、置管后维护;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流程再造。
1.2.1 加强组织管理 成立PICC置管质控护理小组,质控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由科室临床护理经验丰富、PICC置管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担任,成员由科室专业护士组成。质控小组根据我科置管现状,结合PICC置管技术准入要求,进行PICC置管流程改进,并制定流程管理考核标准。
1.2.2 培训及考核 通过参加外出、医院及科室组织的“PICC置管临床规范应用”学术讲座,原则上护师以上职称人员需取得“PICC置管资质证书”。要求每位专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PICC置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能处理置管出现问题,有一定风险防范评估能力,质控小组定期进行目标考核。
1.2.3 内容 ①操作前:对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主动了解其情绪、病情,查看患者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报告单及收集其它基本资料;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患者宣教工作,让其缓解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静脉给药条件进行评估,并汇报给PICC置管质控小组,质控小组进行相应会诊,选择首选静脉和备用静脉,进行置管安全评估,制定风险规避措施;准备好PICC置管所需用物及环境;做好置管宣教工作,告知置管的配合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操作中:再次给予解释、安慰,尽量让患者取舒适位,操作者态度和蔼,严肃认真,严格按流程规范无菌操作。③操作后:置管成功后,建立维护登记本,进行交接班,有利于管道及时维护,向患者发放PICC置管维护手册,确保置管安全使用;护士长及质控副组长定期检查及询问患者,内容包括:责任护士健康教育是否到位?是否按要求进行正压封管、更换敷贴及肝素帽,对出血、静脉炎、堵管、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是否及时;科室定期召开质控会议,进行PICC置管风险进行反馈、总结、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以利PICC置管质量持续改进。
1.3 效果评价 ①采用我院“PICC置管质量考核标准”及“化疗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两组患者PICC置管质量及满意度评价,总分均为100分。②统计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
1.4 统计分析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ICC置管质量考核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见表1。
2.2 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次共18次,分别是穿刺点出血5例、静脉炎4例、导管移位3例、穿刺上肢肿胀3例、血栓形成1例、导管阻塞1例、局部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症52例次,分别是静脉炎13例、穿刺点出血10次、穿刺上肢肿胀9例、导管移位7例、导管脱落5例、血栓形成4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感染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明显(χ2=21.79 P
3 讨论
PICC作为一种静脉化疗途径在临床应用已突显出许多优势,但PICC置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操作各过程中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中人为及系统因素[3,4],进行PICC置管流程再造是确保医疗安全,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体现。
血液病化疗患者静脉用药时间长,药物毒性大,且疾病及药物原因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凝血功能障碍,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诸多因素,可能造成PICC置管感染、管道滑脱、穿刺部位出血、穿刺上肢肿胀等并发症;如果护理健康教育不到位,既不能满足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又缓解不了患者焦虑悲观情绪,致使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治疗依从性相对降低。通过流程再造,加强PICC置管质量过程监管,避免了因护士个人水平、能力不足而造成的缺陷[5],让护士主动学习,业务水平提高,在PICC置管各阶段规范操作及做好风险防控管理,及时发现并能正确应对风险,因此流程再造后考核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置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重视PICC置管流程管理,严格操作规程,是控制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符合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医改政策,优化流程管理是一项有效的医疗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赖婉雯.血液病化疗患者留置PICC 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21-122.
[2]苏凤兰.流程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28(15):2906-2908.
篇9
一、众包配送发展现状
随着DoorDash、TaskRabit和Instacart等国外物流众包配送陆续受到资本的追捧,以人人快递为代表的物流众包平台于2013年在国内崭露头角并开始上线运营,“帮我送”“帮我买”和“帮忙”等个性化服务在物流管理领域产生了鲶鱼效应,成功引起了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一些本地到家服务生活平台的关注,纷纷试水物流众包配送。2014年7月9日,苏宁云商苏宁众包平台,通过整合线下门店和线上电商等全渠道,为第三方商家提供从创意到销售的一站式众包服务,变革了苏宁原本的物流供应链合作模式。2015年12月20日,美团推出众包兼职平台,依托线上平台和线下铁军在管理经验、执行效率方面的优势,发力物流众包配送,并迅速崛起成为一匹黑马,成功打造了“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掌握了外卖行业竞争的主导权。云鸟配送平台打通了家具物流领域,以高性价比的众包方式整合海量货运资源,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方案,重塑供应链体系。2016年1月18日,菜鸟网络启动众包计划,联合了百世、德邦、天天、快递兔、指尖快递、财神到家等6家速递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5个城市实施众包配送。2016年4月15日,京东与达达物流深度协同合并成立新达达专注众包配送,将达达在运力、技术、单量积累上的优势结合京东成熟的物流网络体系,实现产品、服务、品牌的全面升级,构建高效的同城配送网络。虽然众包配送解决了配送高峰期的部分问题,看似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其背后存在的法律难点、大数据运算、质量和风险控制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例如,人人快递打政策球,其众包配送业务模式类似快递,打破了快递行业的平衡,在河南和湖北等地被叫停业务;京东众包被吐槽自由快递人不熟悉配送路线配送效率低、客服处理不给力、线上线下商品不一致、用户体验效果差;蜂鸟众包配送的相关投诉统计显示,约10%的投诉是针对众包平台,60%顾客投诉配送超时,10%顾客抱怨自由快递人配送服务态度较为恶劣。这些都说明众包配送在发展成长过程中存在系列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行业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
目前,国内物流领域众包配送体系格局尚未完全成型,必须依靠监管机制和法规政策的保障,但关于众包配送的合法性物流行业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政策法规,潜在的政策风险和薄弱的监管机制容易让人对众包配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产生质疑。比如,人人快递众包配送因不具备快递业务经营资格在多地被叫停;京东众包配送上线后行业监管部门仍未对其经营合法性作相关表态。此外,物流众包配送市场交易缺乏标准的规章制度,其安全运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最后,物流行业对众包配送整个交易流程中出现的错单、货损以及超时等配送事故的责任界定至今依旧模糊,处理方式也颇有争议。
(二)众包配送模式的潜在风险
众包配送作为互联网共享经济下颠覆传统物流界的一种新型配送模式,其标签是“轻资产”和“用人不养人”,存在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文化缺失、运营模式同质化严重、业内竞争激烈等问题。竞争不仅存在于物流众包平台之间,也存在于自由快递人之间,恶性抢单、刷单等现象层出不穷,而企业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激化平台、自由快递人和加盟商间的矛盾[1]。同时,众包配送服务也无法避免经历烧钱补贴的尴尬窘境,市场用户和众包配送方都需要补贴。在运营初期,用户忠诚度较低,一旦降低补贴力度,客户端订单便会随之减少。自由快递人从事众包配送工作也多以挣钱养家为目的,故而他们更倾向于相互比价“挑活儿”,选择容易接单、赚钱多的众包平台。如果短时间内取消补贴,众包配送的发展可能会陷入困境。
(三)物流众包平台的管理风险
首先,自由快递人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管控是物流众包平台的软肋。相对简单的注册、审核、培训等环节造成准入门槛较低,难以规范和约束自由快递人行为。有的物流众包平台仅进行简单的身份验证、上传照片、下载APP、阅读相关条款等流程,即可抢单参加配送任务。部分自由快递人同时在多个物流众包平台注册,抢单的现象普遍发生,扰乱众包市场秩序[2]。其次,物流众包平台面临着技术壁垒的瓶颈,合并订单、动态定价的能力不足、苛刻的超时预警等造成自由快递人配送体验欠佳,求助于客服时系统经常处于繁忙状态,物流众包平台技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最后,物流众包平台对自由快递人信用等级的界定仅仅依赖于客户端(商家或个人)的评价,这造成信用评价双方关系不对称使自由快递人处于被动弱势一方,有的自由快递人反映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比如等餐时间过长造成配送超时)被客户端(商家或个人)恶意投诉,甚至无缘无故被系统判定为差评处理拉进“小黑屋”造成信用等级降低,而且申诉困难。
(四)自由快递人存在的道德风险
众包配送的准入门槛低,其从业者大多数为非物流专业人士,众包配送只是他们的兼职,与物流众包平台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正规的契约式隶属、劳务关系,所以对自由快递人约束控制力薄弱。自由快递人的个人社会背景以及对物流配送的掌握程度也是一个未知数。在物流众包配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交易行为不确定性都大于传统物流市场。相比全职快递员,自由快递人的审核、培训过于简单,他们是否具备一定的配送素养、配送设备、配送经验都难以把控,相应地他们所提供配送运力的持续性也得不到保障。这些都滋生了自由快递人的道德风险,容易发生“隐藏行动”,比如提供低质量的配送服务,甚至发生跑单等更为恶劣的欺诈行为[3]。一些顾客反映自由快递人在送餐业务高峰期抢单后由其朋友代替配送,很多自由快递人在配送时衣着没有规范统一,配送设备极为简陋,有的甚至在取餐、送餐时将待处理餐饮袋置于无人看管状态,食品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三、服务质量管控体系
通过对众包物流服务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将构建全主体、全过程、全面的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服务质量管控体系。“全主体”是指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服务质量管控主体,包括发包方物流企业、中介方物流众包平台、接包方自由快递人和收包方顾客,其中物流企业中还涉及物流行业监管部门。“全过程”是指横跨各管控主体之间的交涉流程,比如发包方物流企业需要先细分区域市场需求并将信息到物流众包平台,众包平台根据累计的信息量抢单任务,并对有意接单的社会群体大众进行资信评估和完成实名认证。通过认证评估后的接包方自由快递人可以抢单,抢单成功后向物流众包平台反馈抢单信息,然后进行上门投递,并与收包方核实验证码。“全面”是指管控对象覆盖全面。物流众包配送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市场交易行为不确定性高,“全面”主要保证物流配送服务质量信息的全面有效传递,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行为不确定性。在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服务质量管控体系中,4个管控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其中,物流众包平台发挥着管控的核心作用,是保障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服务质量管控体系顺利运行的关键点。物流众包平台上承物流行业政策法规以及行业监管机构,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落实到管控机制中;下启接包方自由快递人,对自由快递人进行资信评估并设置客服中心和风险管控机制对自由快递人的物流配送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管。
四、服务质量管控机制
(一)完善物流行业政策法规并建立众包配送监管机制
众包配送是“互联网+”环境下催生的一种新兴物流配送模式,完善物流行业内政策法规是对其合法性的肯定。众包物流监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众包配送交易行为进行监管,监督管理各参与主体的不合理、不合法行为,净化物流交易市场[4]。众包配送作为一种新“轻资产”类的末端物流配送模式,可控性差是其最大的软肋。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出台众包配送服务业务流程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标准化规范,不断完善落实众包配送在物流行业内发展的利好政策。同时,鼓励物流企业差异化竞争,创造自己独特的物流企业文化,不要盲目复制同行的经营模式。本着对广大顾客负责任的态度,必须要提高众包配送的准入门槛,对众包配送的从业者资格进行相应的规范约束,明确界定物流众包流程中各个主体的责任划分。
(二)优化风险管控机制
物流众包平台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物流渠道或中介服务,更关键之处在于通过其在物流众包流程中所处的核心位置,领衔各方共同打造一个具有成长潜能的、日益完善的、健康的“新物流生态圈”。物流众包平台需要在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服务质量管控中挑起大梁。在进一步打破技术壁垒、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平衡订单与运力、完善客户服务系统、优化自由快递人配送体验的同时,物流众包平台需要针对当前的信用风险、投递风险以及恶意抢单和刷单现象设置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由于众包平台的接包方(自由快递人)存在信用风险,所以除了对其身份信息的验证审核,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资信评估。考虑到商家或顾客恶意投诉自由快递人,可以建立客户端(商家、个人)与自由快递人的互评体系。通过借助社交关系来降低管理成本,口碑不好的、有过黑案底的都不给予聘用,将客户端对其配送服务评论进行量化打分并逐步累积,以此作为对自由快递人信用等级进行排序的凭证,为下次发放抢单任务提供依据[5]。可以与银行合作降低投递风险,提前冻结接包方银行信用卡上的等价资金,对投递货物投保并设定密码机制完成最终取件,尽可能规避财产损失、货物丢失和损坏等现象的发生。关于恶意抢单、刷单现象,必须先认定何为抢单、刷单,标准的制定要以现实为依据,建议配置相应的人工复核程序以减少误判的可能,打通各物流众包平台的信息通道,明确规定自由快递人不能同时在多个平台注册,避免扰乱物流众包市场。为了增加自由快递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尤其是防止自由快递人在配送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众包平台可以推出针对自由快递人投保意外综合险等方案规避风险。
(三)设置有针对性的接包方奖惩机制
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服务质量管控体系中,自由快递人作为众包配送的接包方,是物流行业监管部门政策法规和物流众包平台风险管控机制的主要落脚点,必须要响应监管部门和物流众包平台设置的质量管控机制。针对自由快递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可以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根据个人累积信用度、服务时间长短和完成的抢单数量,从其完成的交易量总金额中抽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奖金,在的抢单任务中赋予他们优先抢单权,以此来激励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物流众包配送[6]。对于存在欺诈行为的自由快递人,直接将其拉进黑名单,取消其配送资格,加大惩罚力度,增加欺诈成本。对于提供低质量物流配送服务或漏单的接包方,需要通过培训或其他途径提高其素养,根据漏单的数量从其酬劳里扣去相应金额来鞭策他们。
(四)改进顾客保险补偿机制
顾客作为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服务质量管控体系中的最终服务对象,在整个物流众包流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物流企业将原本应该承担的物流配送工作转交给自由快递人来完成。为保证顾客享受的物流服务的质量,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保险补偿机制,设置一个顺畅的渠道使顾客能够在服务不满意时获得相应的保障或补偿[7-8]。比如,云鸟平台推出的闪赔服务、达达推出的保价赔付等。对于不提供运费险的商品,顾客可以自己提前购买运费险或对商品进行保价,如遇物品破损、数量缺少、品类不正确或丢失等情况,就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流程申请退换货,或者损失赔偿。顾客的保险补偿机制是保证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服务质量管控体系顺利运作的重要环节。
五、结语
在资本的推动下,带有互联网、共享经济基因的物流众包配送备受青睐,在国内渐成气候。众包配送是一个活力与问题交织的新物流业态,是当前跳出B2C电商物流末端配送陷阱的可供选择方式。众包配送服务质量成为物流行业、监管部门、物流众包平台、自由快递人和顾客关注的焦点,但现阶段涉及物流众包配送各参与方的质量管控体系还不够健全,尚待完善。因此,我们在分析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全主体、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管控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旨在提高B2C电商物流末端众包配送服务质量,为顾客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吕晓永.”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众包模式分析及生存发展之路探讨[J].统计与管理,2016(10).
[2]海川.众包物流:满城尽是快递员[J].新经济导刊,2016(5).
[3]李向东.众包物流”充满不确定性”[N].中国经营报,2015-06-29.
[4]朱云桦,栾迎霞,孙晓军.众包物流开拓城市配送蓝海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6(6).
[5]庞建刚.众包社区创新的风险管理机制设计[J].中国软科学,2015(2).
[6]史亚娟.亚马逊:引入众包模式完善物流体系[J].成功营销,2015(8).
篇10
篇11
本文中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包括四个内容,分别为支行评价、任期内行长评价、管户客户经理评价和营业网点评价。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要坚持授信尽职为主旨、指标体系为框架、信贷资产质量为内容、处理措施为保证等四个基本原则,评测结果可以将应用于信贷人员的行政奖励和处分、经济奖励和处分以及单位业务的停牌和扩大授权等。
一、支行经营效能评价
对支行经营效能评价分八个模块,分别为贷款质量状况、新发放贷款质量状况、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分类迁徙率、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贷款收益率、低效客户退出。
贷款质量状况从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两个方面设不良贷款压降计划完成率、不良贷款占比、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率三个指标。
新发放质量状况设2000年以来不良率(五级分类)、2005年以来不良率(五级分类)、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四级和五级分类)三个指标。
贷款分类偏离度(五级分类)设立相对偏离度和绝对偏离度两个指标。
贷款分类迁徙率(五级分类)设正常、关注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内部下迁徙两个指标。
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设当前值和进步值两个指标。
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设当前值和进步值两个指标。
贷款收益率设存量2003年以来收益率和进步值两个指标。
低效客户退出设退出计划完成率和退出贡献度两个指标。
二、任期内行长评价
为体现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状况的评价,设立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个内容。其中效果评价包括任期内贷款质量状况、承兑兑付率、任期内新增贷款质量状况、年均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优良客户结构占比优化状况、信贷担保结构改善状况等指标。
行长必须切实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我行信贷政策审批授信业务,充分考虑业务风险的可控性,是否对每笔信贷业务的风险分类进行认定和审批。有权审批人必须在在书面授权范围内按程序进行授信业务决策,要能根据贷审会审议意见形成并签署具体、明确意见。
信贷审批中不允许出现下述状况:未经授权擅自审批授信业务;采取特殊方式越权、变相越权审批授信业务;违反程序、减少程序或逆程序进行授信决策;放宽审查人员及贷审会设定的限制性条款审批授信业务。授信中不得出现下述现象:授信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或项目;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以贷款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和增资扩股的授信业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的授信业务;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业务;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违规审批同意发放异地贷款;以贷收息或违反规定进行以贷收贷。不得审批客户未按国家规定取得项目、环保、土地或其他按照国家规定需必须具备的批准文件。
贷款质量状况(四五级分类)设立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幅度、不良贷款余额年均下降率、不良贷款率下降百分比、不良贷款率年均下降百分比四个指标。
设立承兑兑付率指标,是在行长任期内签发的银行承兑中兑付金额与签发金额的比例,反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资产质量的高低。
任期内新增贷款质量状况以任期内新增贷款不良率反映新发放贷款质量的高低。
年均贷款综合利息收回率反映任期内平均贷款综合收息率的高低。
优良客户结构占比提高以任期末任期初时差动态比较及年均提高率两个方面进行动态反映。
以抵质押担保结构占比反映信贷资产缓解风险能力的高低。
三、客户经理管贷质量评价
客户经理管贷质量评价是反映客户经理在业务调查、贷后经营管理等环节中尽职行为的评价,是客户经理管贷能力的综合评价。客户经理管贷质量综合评价包括管户存量贷款不良率、调查投放贷款不良率、调查新增贷款不良率、管户不良贷款降低率、管户贷款收息率、贷款本息收回计划完成率、不良贷款清收计划完成率、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到期贷款逾期率等指标。
管户存量贷款不良率指客户经理现管理的全部存量贷款中不良贷款占比。
调查投放贷款不良率指其所有经办调查发放的贷款中目前不良占比。
调查新增贷款不良率是其经办调查发放的贷款自某年份时段以来良余额占比。
管户不良贷款降低率指年末年初及离职与任职以来管辖客户不良贷款占比下降百分比。
管户贷款收息率指特定时段内实收利息与期末表内应收息与表外应收息和之比。
贷款本息收回计划完成率指金额特定时段内贷款本息收回金额与收回计划比值。
不良贷款清收计划完成率指特定时段内不良贷款清收金额与不良贷款清收计划之比值。
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指特定时段内到期贷款现金收回(含收回再贷)金额与到期贷款总额比值
到期贷款逾期率指特定时段内逾贷款金额与到期贷款总额比值。
四、营业网点信贷管理评价
对营业网点的信贷资产质量评价,是为进一步提高单产效益,对营业网点的辖内贷款资产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的一种方式。对营业网点的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包括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下降率、单项信贷产品不良贷款率、单项信贷产品不良贷款下降率、新发放贷款质量、贷款分类偏离度、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优良客户占比、抵质押贷款占比等指标。
五、评价事后处理
对支行进行经营效能评价,一是作为等级行参考数据体系,二是作为信贷转授权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支行进行转授权额度与授权业务品种的划分。
篇12
一、土建工程的风险管理
通常来说,公司对风险的管理都有着标准的流程和办法;在公司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公司即将面对的风险都有详尽的描述。然而在土建工程中,因为工程被划分成不同的板块,每个项目都各具特色,建筑单位对整体风险管理的流程、标准和准则都能作为规避风险的引导条例,但是不可能完整的甄别和管控这类风险。所以,在土建工程中,应以整体风险管理条例作为引导,结合各个项目的特色,量体裁衣,订立各项目的管理程序和准则。在项目开工前应订立项目风险管理规划书,在事中应对风险进行管控,事后的总结和归纳也必不可少。
建筑公司必须全过程、分阶段的进行风险的防御,规避其中可能出现的全部风险,例如:设计不到位风险、投标作弊风险、施工安全风险、竣工延期风险等等。施工单位应依据实际情况,甄别风险,订立对策。例如:风险转移、风险担负、风险避免等等。
二、目前我国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缺憾
(一)风险管理的信息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还未打造出一套标准的信息管理体系,导致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对投标对象的评估不足、对投标的可操作性估计不足,甚而增加无目的性的投标等等,导致中标的概率偏低;此外,由于对建筑施工过程的解析不够科学,运用了一部分错误的参数,缺少一整套的风险示警以及处置体制。当出现突况时,不能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进行根治,进而降低了风险管理的质量。
(二)土建单位缺少风险管理意识
当前绝大多数的土建单位的运营者和高层,在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重视施工技术,且管理意识淡漠,缺少风险管理的方法与管理技能,仅重视单位的绩效,进而导致土建工程单位缺少风险管理意识。
举一个例子:在一部分规模较大的土建工程施工单位中,因为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淡漠,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安全管理、质量管控与工程进度管控中所采用的风险管理举措不当。
(三)土建工程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不完善
在大部分土建施工单位中,因为未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职位,其对风险管理的定性显得并不科学。而且,仍有一部分土建施工单位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控与风险管理相混淆。他们将风险管理等同于安全管控,而正因为土建工程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不完善,才会形成上述乱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述乱象会使建筑单位应对风险的能力变弱,甚而导致项目不能按时竣工。
三、土建工程风险管理和控制
(一)人员管控
因为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履行人,其仍然存在作弊、麻痹、理论知识缺失等问题,它给土建工程带来不可预见性。所以,人员管控是土建工程风险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员管控可以从以下内容着手:
1.对具体参加施工的人员的举止和素养进行管控
对具体的参加施工的人员的举止和素养进行管控,需要参加工程的职员明确自身的职责,且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
2.透过奖罚体制和现场监管进行管控
透过奖罚分明的体制,并对现场进行监控,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二)原料管控
原料是土建工程中一个重要元素。原料控制的优劣将直接决定能否从根源上规避风险,它也是提升风险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对原料的管控需要从以下内容着手:
1.对原料的购置流程进行监督
打造购买体制或实施购买权和财务权相分割的模式,预防购买人员监守自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应预防质量低劣的商品流入现场,为工程项目埋下事故隐患。
(三)施工设施的管理
在土建工程中运用最频繁的就是器械设施。器械设施的挑选应权衡到器械的特性和器械的安全性、可操作性以及技术性等多方面的内容。器械的修护是否到位,操控是否合乎规范,对土建工程的安全来讲都是十分关键的。不当的修护、不合乎规范的操控极易产生安全事故。所以,施工前设施的维护和检测、操控人员的考评都是管理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
(四)工艺管控
工艺管控应针对国家建筑准则进行,并依据工程的特征,依照规划、编制、审查和批复的流程实施。工艺形成的土建工程风险大部分都是因为不符合建筑准则、远离工程实际情况和具体特征等原因形成的。强化工艺管控,加强对工艺的风险管理,就需要严格规定施工流程。
(五)环境管控
建筑环境分成:施工周围的环境和施工环境。
施工周围的环境主要包含周围居住状况、道路交通状况等;施工环境主要指施工现场材料和设施等的安置状况。施工周围环境问题处置不佳,极易引起居民反感并形成投诉、交通管制等等;施工环境布设不符合规范则会拖慢工程进度,使工程施工遭遇极大的阻碍,极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降低施工的质量。而该类风险的出现是土建施工单位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应尽最大可能打造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预防风险的发生。
四、土建工程风险管理的具体举措
土建工程风险管理的对策,目前具有创新性的就是进行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并完善法制。
为高效规范工程参与公司的行为,我国颁布了多项法律规章,而该类法律也是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有效根据。将法律规章作为标准,合理管理项目风险,并对市场动态信息进行追踪,对其进行多元化的管控,并对市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的预估和研讨,从而为土建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充、施工进度、相关准则、管理定位等提供参考。土建工程单位发包方应清楚自己的权益,在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承包方应依据招标文书、承包协约中的本质性条款,追踪市场信息和趋势,明确劳动力与各种设备的市场价格波动,从而根据法律规章明确投标价格,并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确的甄别土建工程中的风险,订立合理、科学的预防管控方略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应使招投标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从而规范投标人的行为,并在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下推动风险管理顺利开展,完成工期目标,提高建筑施工质量,节省成本投资,并为施工单位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徐晓霞.关于建筑工程项目工期风险管理的风险控制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1):464-464.
[2] 赵丽,刘爽,王磊等.招标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3):691-691.
篇13
作为县级供电企业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供电所的各项业务都是县级供电所业务开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电网企业的重要部分。我国具有众多的乡镇,人口数量多,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乡镇供电所的管理水平和运行状况是县级供电所发展的前提。
一、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的内容
(一)表计异常管理
针对表计异常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第一,对于表计存在的异常情况,现场表计管理人员、采集系统应用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并及时处理。第二,对电费复核方面工作进行负责的人员需要在电费复核过程中,落实表计轮换、业务变更、抄表是否准确等工作,对电费核算的准确度进行提升[1]。第三,计量方面的工作人员对用户用电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并建立计量表计台账,表计校验周期、安装时用户是否签字确认、校验数据是否正确完备等都是台账的主要内容。第四,管理人员需要对由于表计异常造成的电量差错情况进行核实,查明原因,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差错电量的退补。在发现违约用电或窃电行为时,必须立即制止,依法取证,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差错电费的追补和违约电费的收取。
(二)业扩工程管理
就业扩流程管理来说,乡镇供电所首先应严格执行电力企业对业扩时限的对外承诺和流程管控,避免业扩报装期限超期的情况发生。在接到客户的业扩报装业务申请后,需要及时进行用电现场的勘察、供电方案的确定及施工的工作人员的安排[2]。其次需要对业扩各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规范,加强现场勘查的规范和到位,提升现场勘察准确度,确保预测、估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对业扩工程施工情况的监控,提升业扩工程的质量进行及时掌握。通过对客户的及时回访,了解客户的需求,取得客户的理解。第三,在将新装表计验收并投运后,及时带电对表计进行检查,确保表计接线的正确性,避免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使得营销管理的质量得到提升。最后,在业扩流程管理过程中,“三不指定”的引导和宣传是否能够对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满足,员工是否在业扩工程中利用职务谋取私利,存在对供电企业利益进行损害的行为,也是业扩流程管理的重点。
(三)优质服务管理
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是电力企业拓展市场的通行证,是打造电力品牌的根本途径。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服务,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四个服务”,即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了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三公”调度“十项措施”、员工服务“十个不准”。乡镇供电所作为县级电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质量,规范供电服务行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
二、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表计异常管理方面容易存在的问题:
1、表计超有效期使用,引发客户投诉或政府质检部门的查处。
2、表计出现异常或故障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表计计量不准确,造成电量出现差错。
3、发生表计轮换、业务变更或抄表出现差错后,电费复核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导致出现差错电费。
4、相关人员不按照规定严格进行差错电量的退补和违约用电、窃电的查处,或者在差错电量退补、违约用电及窃电的查处过程中,弄虚作假,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二)业扩工程管理方面容易存在的问题:
1、业扩办理各环节流程超时限。
2、工作人员在业扩办理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
3、工作人员在业扩办理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或业务技能低下,对供电方案制定不严谨不科学,对业扩工程质量把关不严,竣工验收走过场,工程投运带电后出现表计接线错误、运行异常,甚至造成存在质量和安全风险的业扩工程投入运行,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隐患。
(三)优质服务管理方面容易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优质服务意识不到位,在和客户进行沟通或服务过程中存在推诿或拖沓的情况,造成客户不满,引发投诉等优质服务服帐奔浞⑸。
2、优质服务奖惩机制不完善或者执行不严格,优质服务考核流于形式和表面,不能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指导。
3、科学化、规范化对优质服务进行管控的技术手段尚需进一步加强。
三、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措施
(一)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营销重点领域流程管控
要对乡镇供电所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规范、明确,有针对性的制订并完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安全职责和优质服务等职责,在此基础上制订乡镇供电所实施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的方案。在进行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对管控的目标、流程、职责以及考核进行明确,实现协调一致、权责分明、奖惩落实的管控机制,进而分层次落实,从而使得营销管理风险管控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
(二)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应对措施
1、智能电能表应用及异常管理
随着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及应用,目前乡镇供电所几乎都以实现了智能电能表全覆盖。智能电能表以预测判断结果和实测数据为依据,能实现远程购电、远程费控断电、缴费提示、余额及电量显示、故障报警等功能,并且这种远程费控的功能采取先购后用,购多少用多少的方式,能保证电费回收,杜绝电费回收风险,对电费收缴效率低、电费回收难的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此外,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和使用后,配合采集系统的完善,还能实现远程对表计进行抄表、远程对表计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分析,及时发现表计故障及异常,实现对客户用电异常情况进行数据的收集、记录和存储能等功能,防止违约用电和窃电的情况发生。
智能电能表的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第一,智能电能表内部控制回路错误,当剩余金额为零元时,电表继电器不动作或动作后触发的控制开关不能断电,导致客户欠费后仍能继续用电。第二,智能电能表内部预设电价出现异常变动,执行电价不正确。第三,智能电能表时钟电池电压低,如果停电后,电表时间会丢失,造成表计时钟超差,峰谷电价执行出现差错。第四,智能电能表因过负荷或雷击过电压等原因,造成表计烧毁。此外,智能电能表在日常运行中,通过显示异常代码,还能提示表计出现的各种故障或异常。
针对智能电能表异常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第一,由于智能电能表采用远方自动抄表,因此需加强对智能电能表采集系统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表计失压失流等表计采集数据异常情况。定期安排人员现场检查复核,工作人员在对台区进行检查和抄表的过程中,需要将计量中表计的异常及时发现,并将原因查明,从而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第二,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周期对表计进行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智能电能表出现告警、电池欠压、显示异常代码、电价错误等情况,必须立即安排专业人员查明原因,及时更换表计。第三,严格按照智能电能表校验周期,对用户用电表计进行定期校验,建立智能电能表定期实验台账并,用户是否签字、校验项目完整与否都是台账的主要内容。第四,对电费复核方面工作进行负责的人员,在客户电费复核时,对电量波动加大等异常情况,要逐一要求现场人员查清原因,避免电费出现差错。第五、在发现智能电能表异常或故障,造成电费差错时,管理人员需要查明原因,以采集系统和智能电能表记录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差错电费的退补。如智能电能表数据异常属客户违约用电或窃电造成的,必须依法对相关客户进行电费和违约电费的追补
2、业扩领域风险管控的措施
(1)乡镇供电所必须严格执行电力企业的相关规定,坚持便捷、高效、快速的业扩原则,业扩办理实行“一证受理”、“一口对外”、“限时办结制”等管理规定,方便客户办理业务,处理好业扩报装的协同机制,实行业扩办理全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监控,实现全环节量化、全过程管控、全业务考核,从而杜绝业扩办理各环节流程超时、业扩流程体外循环、线下流转的现象发生。
(2)在业扩办理过程中,坚持公平业扩的原则,严格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确保客户知情权和选择权;按照“三不指定”的要求,不以任何形式制定设计、施工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坚持放心业扩的原则,严格执行电力企业业扩工程出资界面划分的规定,规范员工作业行为,杜绝何形式的“乱收费”、“”、“钱权交易”和“吃拿卡要”行为。
(3)加强对业扩工程的质量监控,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杜绝“带病”业U项目并入电网运行;在装表接电环节,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工序卡,对新投运的表计坚持按规定进行首检制,在首检中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确属工作人员原因,必须要个考核;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讲课、考试和“师带徒”等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优质服务方面风险管控的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提升优质服务的前提
随着国家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市场的垄断以经被打破。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参与市场竞争,服务于发电企业、服务于用电客户,才能实现电力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方能树立起市场观念、经济观念、效益观念,进而将优质服务工作化为自觉的行动。因此,作为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细胞”,乡镇供电所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将服务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此达到完善优质服务的目的。
(2)完善激励和监督机制,保障优质服务工作的贯彻、落实。
激励和监督机制就是要体现奖惩分明,它是优质服务的动力。其核心是优质服务责任制的制订和落实,乡镇供电所要通过完善约束机制,健全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规范、标准,使员工自我约束,实现在优质服务上,岗位有责任、责任有目标、目标有考核,考核有奖惩的目的。切实体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考核到人,奖惩分明。此外,必须将优质服务与监督、监察与检查相结合,严厉查处损害企业形象的违纪违规行为,保障优质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应用科技手段,提升优质服务质量
目前已经广泛运用的电力服务系统“95598” 定位于“客户服务调度”,实行“客户服务调度制”、“客户代表制”、“客户回访制”及“首问负责制”,并对所有业务按照操作权限和时限要求实行闭环管理,不断进行系统完善和功能拓展,通过推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实现了电力企业的内部服务资源整合以及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此外,随着营销SG186系统和生产PMIS系统的贯通,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以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和信息资料,为优质服务提供了决策依据,形成高效运行、闭环有序的科学化服务体系,以保障各项业务快速、高效、稳健地发展,为优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乡镇供电所要通过加强优质服务应用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服务素质和微机操作技能,真正实现对电力客户优质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三)强化监审、管控工作
首先要对乡镇供电所营销领域风险管控的出发点进行强化,完善相关的监审制度建设,分析相关领域的容易存在的“风险点”和“出血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监察和审计工作,例如电力企业首先要将相关监审通知下发,各个乡镇供电所以实际管控情况为依据,展开自查自纠工作并进行报告的撰写。电力企业需要以各乡镇供电所上交的报告为依据,开展审计、监审工作,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处理意见,从而达到提升乡镇供电所营销领域的风险防控的目的。
其次,在实现对营销重点领域管控工作中,要注重全过程的动态管控,将营销工作的全过程其中都纳入监审范围,并注重保存过程资料,确保监审和管控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结语
本文就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的内容,随后分析了智能电能表的采集系统在乡镇供电所的运用,最后提出了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措施。现阶段,电力企业对社会发展来说越来越重要,作为基层供电服务部门,供电所对于乡镇来说十分重要,乡镇经济的发展直接受供电所营销管理的好坏的影响。管理部门需要对营销管理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保证供电所能够有序、高效的开展营销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