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融资的条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融资的条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融资的条件

篇1

利率市场化;小微企业融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

0 引言

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国家又多次提到利率市场化问题,包括5月24日中央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中提出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市场化取向,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鼓励金融创新,努力构建品种齐全、运行高效、功能完备、规模相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市场体系”,和5月6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期间对全国的经济改革方面部署工作时提到的“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都是继2012年6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之后,管理层对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改革深化推进的新举措。

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市场利率管理体系。利率由市场决定,资金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资金的配置效率将更有效。对于资金的供给方,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得到对风险的补偿,因而更加有动力和意愿提供资金。对于资金的需求方,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加公平的融资机会,如果需要,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获得资金支持。这对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1 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现状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内部来源是指通过企业自身资本积累,或通过员工集资等方式筹措资金。通常其数量有限,满足不了企业日常流动性或长期发展的需要。

外部来源包括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信贷融资是指通过借贷方式获得资金,是企业使用最多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尽开放,直接融资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借贷融资的来源多数在商业银行。证券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发行债券),这两种融资对于企业的注册资本、盈利能力、盈利年限以及诸多财务指标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因此中国企业采用最多的还是向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直接融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近五年平均间接融资比重仍占绝对比重,约为75%)。

但是,由于利率管制(目前是贷款利率上限封顶,为基础利率的1.1倍),商业银行不愿冒太大风险,偏向于实力雄厚、收益、现金流稳定的企业,而这类企业,通常是大中型企业。这些大中型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数额巨大且利率较低的贷款。而且,在7月20日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之后,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即使是在股票上市或发行债券时,他们也能得到国家或地方的政策支持,在融资方面占据优势。而资本、销售实力都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小微企业则很难通过这些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行业不同,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的标准不同。以工业为例:小微企业指的是从业人员300人一下,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首先,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于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整套指标要求,而且需要贷款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担保支持以及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即使小微企业愿意接受更高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还是会惜贷。其次,虽然在股权融资中,国家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但是其上市公司数量,整体规模都十分有限,而且门槛很高,将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拒之门外。最后,在常规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只能转而求助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渠道,但是超高的利率好似引鸩止渴,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态度转变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核心阶段,商业银行面对的压力逐步增大,迫使其不得不重新构建存贷款结构、大力发展金融创新,设计特色产品并自主定价,提升服务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便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央行扩大了存贷款的上下限,从短期看,存款利率将上升,存贷款利率之差空间缩少,银行盈利减少。银行需要提高贷款利率来提高收益。而向小微企业贷款,正可以通过对高风险的补偿来获得高收益。从长期看,市场上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加剧,短期内提高了的贷款利率又会有所下降,商业银行获得盈利的困难将增大。这就使商业银行需要争取更多的客户,而不论它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以谋求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

实际上,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逐步转变对小微企业的态度,开发出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特色贷款产品:

例如平安银行在与深发展合并后的平安集团将贸易融资业务以“供应链融资为核心”,使业务在整个产销链条中延伸。平安银行利用自己和平安集团大金融平台的专业优势,向融资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顾问、信息和账务管理等中间业务服务。招商银行则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思路,推出了包括创新的客户管理、丰富的产品支持和整合的组织服务在内的一整套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展翼通”、“投联贷”、“风险贷”、“科技贷”等一系列新型融资产品;其中的“千鹰展翼”通过与PE和券商合作为创新型成长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形成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其他的大型商业银行也都开设了专门针对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如中信银行的“小企业四专服务体系”,广发银行的“中小企业差异化服务模式”,兴业银行的“小企业专项贷款安排”,以及光大银行的“阳光助业、电子化平台服务”等。

与此同时,除中资银行之外,外资银行也在抢滩业务,比如东亚银行、花旗银行,都有类似的业务在中国推广。

3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拓宽

商业银行的态度转变,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的一个信号。加上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各金融机构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提供了更多、更适合的融资渠道供小微企业选择:

3.1商业银行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就是基于核心企业和实际交易而开发的新型贷款产品,不需要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而仅以真实交易为依托,不需要提供担保,彻底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它涵盖了传统的授信业务、贸易融资和电子化金融服务,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整合贯通,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时、有序进行。同时,在此平台上,还能够培养起小微企业规范的财务制度,重合同信守行用的习惯,逐步建立与核心企业、银行之间的长期信任关系,并逐步完善独立的信用记录,为将来纳入信用体系做准备。

3.2商业银行联合PE(私募股权)机构,针对创新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新型融资渠道。此种渠道适用于创新型企业,其特点是产品前期研发推广投入高。一旦成功,利润可观。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对商业银行来说可以分担风险,共享收益。

3.3商业银行联合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险的融资模式。小微企业先向信用保险公司购买信用保险,获得一定的信用限额后,凭此信用限额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获得一定的融资限额,在将保单权益转让给银行,并提交其他交易结算单据之后,可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

3.4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专项融资服务创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企业还要改变一昧依靠银行信贷的思路,拓宽其他融资渠道,如信托,商业信贷。再比如阿里小微金融服务。这是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专门面向阿里交易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在阿里平台上的交易记录,会为征信体系提供非常好数据支持,在集合了大量数据之后,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发掘哪些小微企业可以得到贷款。与传统的抵押物不同,阿里小贷的抵押物仅仅是网络上的一个帐号而已。

4 小微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都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打开了大门。但是,如何能够实实在在的利用好这些融资渠道,并且使之长久,需要小微企业不断加强自身修为,与渠道的提供者形成良性互动,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

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虽然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机会,但是由于其议价能力较弱,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随着利率水平的波动,财务成本不确定性增加。如何规避、平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管理者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在实践中经验积累。

其次,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贷款渠道。随着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的增多,利率水平高低不一,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寻求适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融资渠道,而仅仅关注于利率。融资双方在具有共同的认知水平上更容易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再次,关注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通过对日常经营活动的关注和细化管理,降低各项经营成本,减少浪费,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从战略角度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久盈利能力。

最后,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无论是何种融资渠道,无论融资期限长短,小微企业都需要做到重合同守信用。良好的信用形象使企业再次融资时更具有谈判优势,与企业的持久发展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卓越中心·德勤中国研究与洞察力中心, 《中国利率市场化之影响与应对策略》德勤,2013年5月7日

篇2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最突出的特征是企业的负债率从总体上讲水平偏高,第二个特征则是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于非国有中小企业,第三个特征则是在非国有企业中同行业的企业的负债率呈现分化状况,有些企业的负债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有不少则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负债率水平通常在不同的行业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就各行业整体而言,一般认为负债率水平为60%左右较为合适,对一些高成长性的企业负债率还可以适当高些(但是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看,大多数行业的负债率均高于60%)。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极不对称的。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受歧视和所有制的制约,往往面临着很高的信贷壁垒,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处于劣势,难以获得稳定的外部资金支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已经过了创立期,而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资金的需求是现实而又紧迫的。因此,必须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突破原有融资体系的瓶颈,增加信贷资金投放的比重,真正起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风险的现实根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实根源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和社会环境三方面:

(一)来自企业的原因

1.中小企业管理大多落后,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其管理者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状态,没有形成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基本软硬件条件,较为大量而严重地表现为管理中存在决策简单化、主观专断现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通常比较薄弱;信息、资料真实性差,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企业发展潜力;对外信息透明度低,缺乏可信度,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的判断,使银行形成信贷风险。

2.因为缺乏技术和人才,中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差,且一般都缺乏中长远规划目标,又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造成竞争力弱,处于勉强活命状态。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短,倒闭的可能性和频率较高,高出生率和高死亡奋率是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使银行贷款和投资决策科学,在完成贷款和投资等授信业务之后,如果客户的经营状况突然恶化,或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如市场风险等,也可能发生信用风险。

3.信用意识差。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欠佳,存在逃避和不归还银行债务、以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的现象。

(二)从银行内部来讲,风险来自于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这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深刻根源

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从管理体制上看,组织结构不合理,各种风险管理政策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缺乏独立的风险监控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状况。从经营机制上看,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充分货币化,贷款的安全性与个人受益不挂钩。虽然各行信贷管理上都强调“三查”,但往往重贷轻管,由于贷前调查不细致、贷中执行不到位、贷后监督不得力而最终流于形式。

2.商业银行信贷员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未能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变化不了解,对企业信用和经营活动把握不准,导致决策失误;道德意识不高,以贷谋私,造成信贷风险甚至损失。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1.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巨大。经济收缩期,可能导致企业大量债务拖欠,社会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导致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不良资产增加;经济扩张期,社会货币需求量骤增,银行授信业务易失控,风险增加。

2.法制的不健全给信贷资产带来了风险。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银行法,票据法等许多法律,但是除了这些法律本身存在的内容比较简单,有些内容有待于重新修订外,法律与国家的有些政策相悖,导致银行在保全债权方面遇到较大障碍和阻力,加大了银行的信贷经营风险。

3.社会信用环境缺失。银行业是由信用支撑的行业,社会诚信体系不单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而且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本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产权制度改革尚在进行之中,加上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

(一)充分合理利用利率手段,探索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

各商业银行要逐步改革现行自上而下的单一定价模式。充分发挥基层行了解掌握地区、企业实际的优势,将贷款定价权合理下放,提高利率作为贷款价格的敏感性;要加强对风险定价机制的研究,剖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风险状况,按照“高风险、高收益”原则和自身实际,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要充分利用利率调整后的利率浮动区间,实现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率浮动区间调整后,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充分挖掘中小企业的潜在客户资源,用好、用足利率政策,实现利息收入与贷款风险相匹配,就可能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收益。

(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要充分结合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符合中小企业信用实际的等级评定办法,增加评级标准中定性因素的权重,坚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

(三)实行贷款保荐人制度

以核心优质客户为基础,筛选出一批企业授予保荐人资格,由其推荐申请贷款的同行业企业或关联企业,提交被保荐企业的经营分析报告和基础资料,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核,以简化审核流程,节约管理成本。对合格保荐人的贷款应给予优惠利率。

篇3

本次调查样本涉及市、县区域的大中小微企业共计10家。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分类,国有企业5家,民营企业5家。按所属行业分类,采矿业1家,制造业7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家。按企业规模分类,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6家,小型企业2家。按企业成立时间分类,2008年以前成立7家,2008-2010年成立3家。

(一)企业融资结构情况。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开承兑汇票或票据贴现融资为补充。企业全部融资构成中,银行贷款占比最高。截至2016年6月末,10家样本企业融资总额110.72亿元,其中9家企业有银行贷款,合计77.75亿元,占比70.22%;4家企业开承兑汇票融资4.2亿元,占比3.79%;其他形式融资28.77亿元,占比为25.98%。

(二)企业融资成本及主要构成因素。企业融资成本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利息、贷款评估费、风险保证金、抵押物评估费和其他费用。调查显示,2016年上半年企业融资成本中银行贷款利息占比最高,其他融资成本占比较小,分别为98.6%和1.4%。

(三)企业融资成本逐年下降,但融资贵问题仍显突出。2014年11月以来,我国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先后6次下调,企业贷款利率相应逐年下降。调查显示,2016年6月末银行贷款利率较2014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随之下降0.38个百分点。但73%的企业认为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

(四)企业规模与其融资难易程度成正比,不同规模企业融资成本差别较大。据调查,企业融资需求较旺盛,调查中,90%的企业2016年有融资需求,融资需求额达到29.06亿元。当前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小微企业融资较难,其次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融资渠道比较通畅。大型企业融资成本集中在年利率3%-5%区间;中型企业融资成本集中在5%-7%区间,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从6%到10%不等,约64%的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方式弥补资金缺口,民间借贷年利率集中在10%-30%之间,融资成本负担重。

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原因分析

(一)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推高企业融资成本。调查显示,70%的企业认为融资贵主要体现在贷款利率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目前多数银行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不同程度上浮,甚至一浮到顶。同时,受互联网金融、理财等因素影响,存款结构发生了变化,即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理财产品转移,银行高成本资金来源大幅增加,活期存款占比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相应提高。银行负债成本的上升必将导致银行贷款利率提高。

(二)企业抵押物不足,信用等级较低。目前多数企业在金融机构都有贷款,企业能够抵押的资产都已经抵押了,新增贷款不易。部分企业靠租赁厂房、设备进行生产经营,难以提供符合银行贷款需要的抵押资产。同时,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虽然夯实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但导致企业资产减值,因此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降低,贷款难度加大。

(三)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高度依赖银行贷款。调查中,在2016年上半年开展过融资的企业中,90%的企业融入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8%来源于承兑汇票和其他融资渠道,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融入资金为零,银行贷款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和单一,降低了企业的议价空间,在信贷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又进一步推动融资成本高企。

(四)商业银行“保大压小”和风险控制造成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并存。调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向重点大中型企业营销贷款,且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并未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不断加大。同时,部分银行承诺企业按期偿还贷款后会续贷,但当企业偿还贷款后又断贷,调查的10家样本企业中50%的企业出现断贷、压贷现象,商业银行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嫌私营爱国有的信贷倾向尚未从根本上改变。

三、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一是增强信用观念。“人无信不立”,小微企业必须增强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注重自身信用的积累和维护,树立良好的守信用、重履约的企业形象,为获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使银行与企业信息更加对称,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信心。

篇4

(一)背景阐述

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首次提到了“交易成本”的概念。科斯(1937)认为,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威廉姆森在科斯理论的基础上对影响交易成本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威廉姆森(1985)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系统阐述了交易费用以及其决定因素,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斯的理论。威廉姆森(1985)将交易成本分为事前和事后。

(二)相关概念内涵的界定

金融交易成本是指在金融交易发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可以分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进行解释分析。广义的金融交易成本是指整个偌大的金融体系运行的成本,它主要是为了界定产权和维持金融市场的交易秩序所耗费的成本。狭义的金融交易成本就是指金融交易活动所产生的费用,而一个交易活动又会涉及到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以及金融中介三个部分。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这在目前的市场中主要涉及到间接融资的问题,由于资金的供给方的交易成本在整个交易的成本和中非常有限,故将间接融资的情况简化,只讨论资金的需求方和金融中介的交易成本。

企业的融资渠道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指的是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权益性融资指的是股票融资。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明显不强,股票融资为之尚早。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正规的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

二、影响交易成本因素――基于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

我国学者袁庆明(2004)对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的架构提出了框架性的分析。

(一)人的因素

威廉姆森将交易成本中的人这个因素假定为契约人,所谓契约人这一假定与经济人这一假定相悖。经济人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完全最大化,完全理性。契约人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有限理性更强调在现实中的情况,会有很多因素(诸如信息不对称等)限制完全理性,所以只能做到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这一概念涉及到了外部性问题,即人们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维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正当的手段诸如投机取巧,提供不实信息欺瞒真实情况等。

那么,将这部分理论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结合起来,不难看出这实质上就是金融中介与资金需求方的一场博弈。

在金融交易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迫切的想得到资金缓解流动性或者扩大基础建设。此处就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企业都想得到资金尤其是绩效差的企业更想得到有限的资金(因为表现较差的企业愿意出更高的贷款利率)机会主义的特性就体现出来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硬信息不够这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弊病。所以一部分企业就在软信息上下功夫,所谓“软信息”就是指不能用准确的硬指标来表示,是非正式的、模糊的、推断的、知觉的信息,诸如企业借款法人的品质,企业的信誉度等指标。

在银行与企业的博弈中,双方都是主观理性,但受现实情况的种种约束只能做到有限理性,双方进行博弈,但是博弈的最终结果带来的是双方交易成本的增加。

(二)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在这一部分,威廉姆森将影响交易成本的因素细化为资产的专用性,不确定性以及交易的效率三个因素。

1.资产的专用性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现。威廉姆森的解释,资产的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当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后损失较多时,认定此资产为专项资产,否则认定为通用资产。专项资产一旦投资,若投资过早的被终止,所投入的资产或完全或部分的无法改作他用。威廉姆森由此得出契约连续性的重要性。资产的专用性实质上就是一种“套牢效应”,一旦专项投资行为做出,在一定程度上就锁定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合约关系就会发现根本性的改变,事前的竞争就会被事后的垄断所替代,从而导致敲竹杠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

2.交易的不确定性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现。在这里的不确定性是指前只能大致或者不能预测的偶然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威廉姆森则进一步强调了行为的不确定性对理解交易成本经济学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存在部分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些机会主义行为给银行等中介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在评估贷款的风险时花费的交易成本增多。

3.交易效率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现。交易效率可以用一个数学思想进行阐述。令运转的收益为R,运转的成本为C,运转的效率为E,那么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E=R/C进一步可以导出:C=R/E,也就是说交易的效率越高,交易的成本就越少;交易的效率月底交易的成本就会越高。所以从这也可以看出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实力不够,相比之下,银行更愿意把钱贷给大企业。

(三)交易市场的环境因素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现

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交易市场中存在的潜在的竞争对手。威廉姆森认为交易开始时有大量的供应商参加竞标的条件,并不意味着此后这种条件还会存在。

银行作为中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假定大银行小银行在一开始是都参与到中小企业融资的事业中的,是随着大银行的决策链过长与企业联系不密切导致获取企业的即时信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小银行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就得到了体现。

三、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仍旧很大,企业亟需资金却又贷不到资金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基于本文的思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监督和激励机制

目前的情况是,同一份贷款如果可以贷给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正规金融必然会偏好于大企业。大企业一般有雄厚资本保证。所以政府应该对这一扭曲的现象推出激励机制。另外,加强监督,最大限度的避免“寻租”的产生。

(二)双方尽可能的签订相对完备的合约

虽然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合同人无法预见所有的或然情况,即使能有一定程度的预见,合同的执行也并非是无成本的。但是朝着尽可能完备的目标迈进!合同的完备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很多问题,保证借贷双方的权益。

(三)推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完善覆盖到中小企业融资的全面的贷款网络体系

非正规金融作为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规金融的融资缺口。但是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仍然没有得到承认,仍然属于一个“灰色地带”。因此政府在进一步促进正规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铺垫一个良好的制度与法律环境。

篇5

一是在利润不断攀升的基础上,延迟了现金的流入,而施工企业需要支付固定资产购置,材料预付款和各种保证金进行项目延续和新项目拓展,延迟的现金流入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导致坏账损失的产生,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应收账款逾期未收回需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入损益,冲减当期营业利润。

三是链条反应和三角债问题由此产生,不按合同支付供应商人工费、材料费、会引发诉讼,影响企业信誉。

四是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加大。即应收账款管理增加的费用和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其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的损失比如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和投资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

保理融资业务正是针对企业赊销情况下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资金融通、信用保障和账款回收的综合。具体到施工企业可以带来四大好处:一是施工企业以应收账款转让方式获得资金融通,加速资金周转,改善财务结构;二是施工企业将买方的信用风险转让给保理商承担;三是保理商负责催收账款,节约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四是不影响施工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尤其维护了与长期业主间的感情。

本文以通过保理业务成功融资的A企业为例,探讨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功的条件和应对措施。

二、施工企业保理融资业务流程分析

A企业现隶属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施工一级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的大型水运工程综合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已发展为主业突出,跨领域,多功能具有工程项目总承包雄厚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大力拓展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及市场过程中出现应收账款积欠严重的问题,本案例成功的通过保理融资收回2600余万元的应收账款,下面通过对A公司的实际案例操作,剖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的业务流程、成功条件及相应对策。

在本次保理融资业务中,A公司为保理融资方,担保公司为A公司保理业务的融资担保方,建设银行负责对A公司进行审核并提供保理预付款,应收账款催收及对账等工作,临港建设公司作为买方除确认应收账款金额外,还需承担贷款利息(依照建行有追索权国内保理合同年利率6%)。

A公司在建行办理保理融资的基本流程如下:1. A公司(施工方)提供服务后,向临港公司开出发票;2. 施工方、担保方、买方就拟进行保理的业务范围签订合作协议,规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3. A公司向保理商(建行)申请应收账款转让,并按照建行要求提供合同开票收款情况和应收账款明细表及相应工程结算审核书和发票副本,应收账款明细表如表1如示。4 .建行(保理商)受让应收账款,签署保理合同、应收账款质押/转让协议,并通过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书通知(临港公司)买方;5. (临港公司)买方对应收账款金额及转让事宜进行确认;6. 建行(保理商)根据发票金额按商定的比例(最高80%)向施工方发放融资款,最终确定保理申请额度如表2所示。7. 建行负责向(临港公司)买方催收账款;8. 应收账款到期日前,建行和担保公司通知临港公司付款,临港公司将款项汇入保理收款专户,临港公司付款后,建行扣除已支付保理预付款,余款划入A公司账户,应收账款全款收回;9.草拟结算说明书结算A公司先期垫支临港公司的贷款利息,收回保理利息。

三、施工企业保理融资业务成功的条件分析

通过实践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成功的完成保理融资,就要寻找保理商和施工企业的合作和共赢的契合点,而目前施工企业面临保理未能成功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质量和赊销业务对象资质不能达到保理商的要求。

一是赊销的业务对象应当具备一定信用资质,在买方的信用行为及政府法规信用监管未能形成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保理商很难通过相关案例参考,为高风险的应收账款买单。以建行为例工程保业务中的项目业主应具备评定信用等级在AA级(含)以上;如果是项目公司,其控股股东信用等级应为AAA级或AA级总行级重点客户。

二是施工企业因为缺少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分析方法,对客户风险控制能力较低,这也意味着在赊销的过程中无意识的选择了高风险的客户。

三是应收账款本身存在瑕疵及交易纠纷,买方以交易纠纷为由拒付货款,保理商将免除信用担保责任赎回融资款。

四是自工程应收账款确认日至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四、提高施工企业保理融资业务成功率的对策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保理融资的好处显而易见,但都存在较为严格的前提条件,保理商为了免除不良贷款的风险势必事前对买方进行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因此施工企业在实施保理业务甚至签订赊销合同时应有意识地强化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客户的资信管理能力,筛选优质客户,规避高风险客户,不符合保理条件资质的客户要及时寻求专业收账服务,加强企业自身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按月分析,落实催收负责人,力争短期内收回。

二是规范赊销业务,降低交易纠纷保证自身服务质量和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约定。

三是按合同建立分类账记录和管理,如前所述,向保理商申请应收账款转让,需按照银行要求提供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开票收款情况和应收账款明细表,而不是以客户为依据记账,因此施工企业需要以合同为依据,实行辅助项目核算,便于每一笔应收账款的查找和审核进度。

篇6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短、小、频、急”的特点,而满足这些特点会造成金融机构的规模不经济,从而造成中小企业很难实现融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由此引发的资金短缺已经阻碍了其生产经营的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内部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小、收入增长慢和自有固定资产少等,使得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存在较多顾虑,从而导致融资的困难。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外部原因主要有:①直接融资渠道窄。我国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是发行股票或债券,从发行股票融资方面看,中小企业很难做到证券市场的进入门槛;从发行债券融资看,我国现有的债券市场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②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通过金融机构来进行融资,其中主要方式就是通过银行来贷款。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处理、等不规范,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较大,因此无论银行还是信贷公司都不愿冒风险放贷。另外,中小企业也没有适合用来抵押的资产,所以,通过间接融资渠道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是困难重重。

2互联网金融及其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启示互联网金融,广义上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包含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从互联网金融的广义界定范围来看,当前商业银行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而从互联网金融的狭义定义方面来看,是指既不同于利用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是一种完全依赖互联网的新的融资模式。换言之,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金融中介,不依赖银行和证券公司等中介进行资金的流转。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三个核心部分为:①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现金、证券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清算的电算化替代了现钞流通。②信息处理。在云计算的条件下,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被大众了解传播,最终可以为放贷者提供相对准确的风险定价和动态违约概率,并且成本较低。③资源配置。资金供求信息都在网上,供求双方可直接联系、交易,双方均有透明且公平的交易机会,并且利用互联网金融可跨越地区限制,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三个核心优势,可以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建立一个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平台,进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中,互联网金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启示如下。

21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获取以及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资金供给方可通过融资平台上的数据了解到有关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的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做出合理有据的决策。

22信贷配给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信贷配给问题的根源也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平台对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是对信贷配给问题解决的前提。在该融资平台上,所有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的信用与信用风险以及贷款利率都是公开透明的。在这种条件下,放贷者会在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选取贷款利率最高的资金需求方,最终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以及信息的公开透明条件下,会使该平台上信用评级、风险状况相似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趋于相同。放贷者会在相同的风险状况下,根据融资回报率进行自己的资金配比,因此信贷配给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23信用风险可以降低

通过融资平台所形成的数据,首先,可以解决融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风险评估等问题,放贷者通过这些信息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放贷。阿里巴巴也通过淘宝、天猫等平台所得的数据,经过分析再通过阿里金融体系为符合条件的商家放贷,阿里金融的业绩表明通过这类融资平台可以降低部分的信用风险。其次,放贷者可以根据平台上的数据选择多家适合自己的风险以及回报率的中小企业,进行放贷组合,将放贷资金分散给多个对象的同时,也将风险分散。

3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建立

近年来,P2P融资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应用于小额贷款行业的典型逐渐兴盛起来。P2P模式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由于其以互联网为建立平台,因此就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以及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如何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得到应用,可借鉴P2P融资模式,并在该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变更。

篇7

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在贷款合作模式中,银行直接建立“中小企业中心”参与企业的贷款管理工作,可选择一定保证金开保函和开敞口银行承兑汇票。这种融资方式的改变或者说是融资担保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直接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还能够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逐步完善,在经济速度放缓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体系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同时出现了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担保机构来看:一是中小企业的不同融资担保模式发展失衡,互与商业性担保模式运用较少,中小企业过分依赖政策性融资担保模式,降低了融资模式多样化带来的融资效益。二是融资担保模式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经营能力差、无资金保障机制、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仅靠提高担保费率的经营方式无法增加担保业务。三是融资担保方面的人才缺失,由于竞争压力,对于人才成本的减少忽略了担保的专业性。从社会环境来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监督部门和立法保护;企业信用资质体系尚未建立,融资担保成本较大;中小企业与银行的沟通有限,与银行合作的担保机构还不够多。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状况

按照规模经济理论,企业规模的大小与生产成本的高低呈负相关,也就是企业规模越大,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生产成本更低,也就是说,规模越大的企业有更多的贷款选择,即有多种融资方式的选择,而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较大的企业规模,这就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就难以扩大企业规模,这就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恶性循环。此外,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是否能够在这样严峻的条件下平稳发展,是对中小企业的一项挑战,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依然是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一方面,受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对象的影响,国家对农业方面的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扶持政策,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各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挑剔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制度变革和国家担保基金的设立,融资担保机构进行了重新洗牌,融资担保模式需要在之后进行需求的创新。总之,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状况是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基本影响因素。

(二)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有市场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的市场地位,而有针对性的新型产品能够刺激消费,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是解决担保物缺失的重要方式,增强自身还款能力的有效手段。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施产品差异化、服务品牌化的保障,只有企业处在一个有利的市场地位,并拥有继续发展能力的前提下,中小企业才能在保障还本付息的基础下,开拓新的融资担保模式以提高融资担保效率。此外,在2016年中国经济会议中,“创新”作为经济会议改革的关键点,中小企业在新的改革要求中更需要将创新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的内在因素。

(三)企业内部融资水平

企业内部融资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对外融资需求,同时对融资担保模式影响最直接的也是融资水平,中小企业内部融资水平是检验对外融资情况的重要标准,而企业内部融资水平的有效性是减少外部融资压力的直接办法,通过未分配利润与股权融资等内源性资金来源,投入到企业的运营和生产,不仅能够减少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还能降低融资担保的各种费用。总之,企业融资情况直接决定了融资担保模式的选择,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企业盈利、营运、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盈利、运营、风险管理能力三者相辅相成,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而企业盈利、运营、风险管理能力与融资需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盈利、运营、风险管理能力越强,则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也将越强,相应的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也会更低,就能减少相应的外部融资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对融资模式的选择也将多样化并具有保障性,具有良好管理体系的企业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将更加开阔。因此,企业盈利、运营、风险管理能力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能力因素。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的建议

(一)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运行机制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完成融资任务,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运行机制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完善融资基金管理,融资基金管理是近年来建立的风险投资方式之一,风险投资基金作为第四方加入到融资担保模式中,在整个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基金能够对融资风险进行分担的同时,还能对中小企业股权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在这种新的融资担保模式中,除了做好基本的基金管理,还需要创造更多业务发展空间,只有良好的融资基金管理才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和银行成本。二是增强互融资担保模式,互担保模式是由众多中小企业组建的一种内部担保机构,这种互助、互赢的方式不仅需要更多的信任和资源,还需要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互担保模式需要更多的开发和完善,以形成规模优势。三是引入再担保机制,随着商业保险的成熟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与商业保险能够有效结合,通过再担保减少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的健康运行,根据再担保实际情况,再担保通过政府的支持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的漏洞。

(二)构建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方式和防范手段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需要控制融资担保带来的一系列风险问题,一方面,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融资担保进行的全过程,建立从审查、担保,再到补偿风险等方面的、彼此分离的全过程制度管理。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上报要求,并通过具体担保业务做好事后稽查、核对工作;另一方面,巩固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要有效地降低融资担保风险还需要从中小企业内部出发,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管理状况,自身的风险管理不够严格,在中小企业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手段,并按照责任义务原则划分相应的信贷风险,同时通过信息优势和合作关系,提高与银行的协作力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总之,健全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方式和防范手段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的保障。

(三)加强融资担保制度和政策研究

有效的担保补偿机制是担保机构持续经营和拓展业务的基本保障,首先,关于政府的补偿情况,国家担保基金有一定的补充效益;其次,需要制定统一的补偿范围和制度,对优惠条件和补偿做出合理规定;最后,为了弥补一定的补偿风险,根据融资业务进行相应的比例留存。在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中,为了保障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做进一步的政策研究,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的融资担保模式,根据国家实际情况,通过专业部门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就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进行必要的政策拓展和模式创新。因此,融资担保模式制度和政策的研究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环境条件,也是政府扶助中小企业的政策保证。

(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多样化、体系化

如今,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也通过金融体制创新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许多创新型的融资担保模式也陆续出现了,其中有“桥隧模式”“报团模式”等,融资担保模式的创新对中小企业融资有重大影响:一方面,融资担保模式创新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创新模式找到更多发展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融资模式创新是中小企业继续发展的源泉,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融资担保模式创新两者相辅相成,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相应的融资担保模式也会不断创新和多样化,这是一种必然,也需要更多的实践验证和考验。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的多样化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一是在国家加强金融制度改革的条件下,适当引入金融衍生工具,国家担保基金需要在实践中做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二是构建中小企业专门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与银行搭建直接沟通的桥梁,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融资信息透明度,建立透明化信息担保模式;三是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和金融平台,加强担保和反担保的利用,合理利用不同金融机构的有效资源,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总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多样化需要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融资渠道的改变。

综上所述,随着融资担保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了新的突破和解决路径,新的融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企业融资成本,而中小企业在融资担保模式上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同时需要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做出适合本企业的调整和创新,本文关于融资担保模式提出的几点建议需要更多的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篇8

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企业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选择企业最佳融资机会

一般来说,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

第二,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

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那种融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另外,在选择银行融资时,要充分注意各银行间不同的信贷政策,选择对中小企业最为有利、最为优惠的银行。例如,以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为例,该银行近年来特别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对扶持行业、利率、风险控制方面都有十分详细具体的规定。

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融资时,必须要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融资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其一,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务必计算好贷款额,确定贷款用途,准备好整套的真实资料,直接与银行的客户部门联系,配合银行的调查评估。

篇9

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企业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选择企业最佳融资机会

一般来说,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

第二,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

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那种融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另外,在选择银行融资时,要充分注意各银行间不同的信贷政策,选择对中小企业最为有利、最为优惠的银行。例如,以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为例,该银行近年来特别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对扶持行业、利率、风险控制方面都有十分详细具体的规定。

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融资时,必须要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融资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其一,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务必计算好贷款额,确定贷款用途,准备好整套的真实资料,直接与银行的客户部门联系,配合银行的调查评估。

篇10

(一)中小企业的内涵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在我国,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中小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小、经营范围广、生产组织形式简单等方面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的大型、集中化的生产模式不同,中小企业通常都是选择小型、分散化的生产模式,因而其经营范围十分广泛,涵括农业、工业、建筑业等多种行业,且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其管理模式以家族式管理为主。

(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多余劳动力,增加就业

“单个大型企业虽然容纳的就业人员多,但其单位资本吸纳的就业人员少,因为大型企业多为资本密集型企业,在生产中机械设备可替代大量的人工。”而中小企业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有助于社会稳定。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市场的需要,把有限的人财物力投入到被大企业忽视的细小领域,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弥补市场的空缺。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为大企业提供零配件,这不仅可以增进与大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取得规模效益,而且可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进行技术创新的先驱力量

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本有限,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上都不敌大企业,为了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中小企业往往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

4.增加税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的融资方式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的主要途径,它包括企业创立者在创设企业时的出资、企业内部职工的集资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的资本积累和折旧。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民间借贷等,其中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途径。

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其难以获取外源融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资金的来源仍以内源融资为主。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又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的因素,此外,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的不完善也给中小企业融资增添了难度。

1.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难

(1)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金融交易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或有条件的让渡,交易能否成功即出资者的资金及其收益能否如约收回,关键取决于出资者对筹资者的信用、能力和投资项目的收益性等信息的了解程度。”然而由于不少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混乱,当前我国又缺乏完善的资信评级机构,使得银行难以了解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造成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这容易导致银行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银行往往会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较高的门槛。

(2)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对贷款的要求呈现出金额小、笔数多、时间紧的特点,银行信贷的经营环节(包括客户调查、资信评估、贷款发放、贷后监督)却不能因此而减少,由于固定成本基本不变而经营规模大大减少,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银行贷款的单位交易成本上升,这使得大银行对中小企业失去热情。”

(3)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欠信任

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企业往往是国有银行的重点扶植对象,且大型国有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资信状况和经营状况较好,国有银行往往会对其有所偏袒。相比之下以个体、私营为主的中小企业往往会受到银行的所有制的区别对待,难以取得银行的资金扶持。此外,银行普遍实行的贷款责任制往往会对经营状况较差的中小企业产生“惜贷”现象。而银行信贷审批权的上收也让中小企业无法从基层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2.中小企业自身的限制因素

(1)生产规模小,应对风险的能力差

中小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产业链中最低端的位置,而缺乏先进的技术及高级设备又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应对风险的能力差,使银行对其产生“惜贷”现象。

(2)资金有限,缺乏可抵押资产和提供担保的机构

银行在放贷时往往要求企业提供抵押,但是银行可接受的抵押物往往只限于土地和房屋类的不动产,而这又恰恰是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所缺少的。于是,很多缺乏可抵押资产的中小企业都在申请贷款时被拒之门外。

此外,缺乏提供担保的机构也让中小企业无法顺利取得贷款。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企业间也不愿互相担保,免得出于人情为他人担保而增加自己的经营压力和风险。

(3)财务信息管理混乱,资信状况较差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以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主,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其财物信息管理较混乱。此外,很多中小企业信用观念薄弱,存在逃避还贷的的现象,有的企业为取得高收益在取得贷款后未征得银行同意改变贷款资金的用途,把资金投入到高风险的项目中,这加大了中小企业还贷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资信状况普遍较差使得银行不愿为其提供资金。

3.相关立法及政策方面的不足

(1)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诸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一类的法律法规往往是从宏观角度制定的,其条文过于原则性,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这就使得这些法律难以实施,无法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而融资租赁、典当租赁这些灵活简便的新型融资方式在立法的规制上也不尽完善,如缺乏监管部门等。此外,征信管理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会影响征信业的发展和金融机构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从而易导致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贷款审批的难度。

(2)直接融资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不需提供抵押和担保、也不需向出资人还本付息的直接融资极大地节约了融资成本,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不错的选择。然而,由于直接融资方面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门槛太高,限制了中小企利用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上市发行债券或股票的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其发行额做了条件限制,这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因达不到条件而无法直接融资。

“此外,我国专为中小企业开设的资本市场的中的二板市场被定为为创业型中小企业服务,虽然我国的中小企业符合上市条件的,可以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实现风险投资的转移,但是,对于大量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其资本的流通和退出,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3)《担保法》对法定担保物的规定范围过窄

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往往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要求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抵押和担保。“但现行《担保法》中对法定担保物的规定范围狭窄,注重不动产担保,而一些有价值的流通性很好的如账款、存货一类的动产却不能作为担保物,而且担保登记制度杂乱无章,缺乏执行力。”这就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少符合条件的担保物而无法成功获取贷款。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一)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法》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诸如《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制度大都是从宏观角度制定的,缺乏切实可行的配套法律法规。而且受我国早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型国有企业历来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很多法律制度和政策都是为大型企业设计的,因而并不适用于中小企业。笔者认为,针对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资金需求笔数多、数额少、频率高的特点,有必要制定出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法》,规范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简化中小企业融资的审批程序和放宽各种融资方式的条件限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融资方面的立法政策

直接融资中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以及新兴的融资租赁及典当租赁比较适用于中小企业,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这些融资方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修改《公司法》、《证券法》中的相关规定,放宽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的条件限制,如降低中小企业上市所需具备的资产规模等,降低其直接融资的门槛。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典当租赁方面的立法,规范各种融资方式,使之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三)完善《担保法》并逐步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担保法》中规定的法定可担保物主要以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为主,很多中小企业因缺乏此类可担保资产而在向银行贷款时受限。我们认为应该修改《担保法》,将一些流通性较好的如账款、存货等动产纳入到法定可担保物的范围。此外,还应通过立法成立专门的资信评价机构,逐步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便于银企之间的信息获取。

(四)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

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通过立法规定其专门的服务对象、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并通过政府拨款、税收优惠等政策予以支持。同时,银行内部也应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对中小企业适用有别于大型企业的政策和制度,简化中小企业融资的程序,放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条件限制,从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和成本。

篇11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融资相对较难。从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来看,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解决。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具有如下现实情况。

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取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从我国企业融资渠道来看,主要存在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所谓直接融资,一般指资本市场的融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资金的方式,间接融资则不然,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筹集资金,从而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其中,民间借贷也包括在间接融资单位内。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受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和融资条件的制约,他们对这两种融资形式都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对于直接融资而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有很多中小企业不符合国家对于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要求,他们大多没有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满足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规模,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他们的信用评级很低,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获得直接融资。以我国南方的一些中小企业为例,由于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北方来说比较高,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观念的影响,南方的许多小型企业在规模上都难以满足国家对于发行股票的要求,他们自然无法获得相应的直接融资。同时,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对于银行借贷方面,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一些资金,但如果想获得一定量的资金是需要以不动产作为抵押,或者是提供其他方面的保障,但是,这种保证是一些中小企业很难实现的,所以,他们很难获得所需要数额的资金。加之我国目前的一些银行贷款利息偏高,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承受高额利息所带来的压力。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在融资渠道上来说偏窄,但是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原因,还有一些外界因素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进程。

同时,以商业融资为主体的融资方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从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机构来看,一些地方性的商业银行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对象,他们会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但从整体来看,他们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数量还无法满足一些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和规模问题,他们没有给融资机构提供放心发放资金的条件。同时,在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中,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不是做社会福利,所以说,这种盈利的性质使得他们不愿意将中小企业的融资放在第一位,甚至是忽视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狭窄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狭窄,难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一现实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由某一方面原因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主观原因,亦有客观原因。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规模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成为了他们难以获得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融资门槛过高也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从客观方面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受融资门槛高的影响极为严重。在我国,融资机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的存在是试图通过发放贷款等形式而获得利润,促进本企业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他们大多都将融资要求提的很高,要有一定的抵押,要有一定的信誉指数,要具备一定的偿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因为他们根本无法为筹集资金付出如此高的代价,也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融资机构所提出来的条件。融资机构的高门槛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生畏。同时,从客观上来说,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也阻碍了他们的融资,下面从客观上做个简要分析。

第一,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约融资成功的一个首要问题。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他们仅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于管理这一环节有所忽视,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环节,他们欠缺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对于财务分析不明确,财务使用方向混乱,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完全不符,甚至是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这种管理水平较低,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成为其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严重。在中小企业中,他们的发展速度有时候甚至会超出一些大型企业的发展速度,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会面临许多的安全隐患,这种高速发展的现状在融资机构眼里却是一种信用程度低的表现。再者,许多金融机构不都愿意去承担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所带来的损失。

第三,中小企业承担风险能力低,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其倒闭的风险买单。当今市场环境可谓是错综复杂,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动,甚至是存在一些毫无预兆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一些大型企业有时候甚至都无法抵御,中小企业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2008年的经济危机就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在瞬间破产,这种风险没有一个金融机构愿意为其承担。

三、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其在融资上存在一定问题,融资途径狭窄。但是,这种局面并非毫无解决的办法,只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做出双重的努力,就能够突破局限,寻找出更多的融资方式。

1、主观方面努力拓展

从主观角度讲,中小企业在发展的成长的过程中,不免会在某一个方面有所不足,而这种不足就恰恰成为了融资机构所不满意的地方,那么,拓展融资渠道就是要将企业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首先,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中,要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对财务管理进行战略性质的部署,使得财务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企业的信用等级越高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更乐于投放资金,因此,中小企业在信用等级上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努力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2、创造一定的客观条件

从客观角度出发,要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出一条道路,使中小企业在一定环境中能够顺利进行融资,减少其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屏障,减低融资门槛,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国家政策法规,建立一些政策上的倾斜,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展。

首先,建立健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缺乏依据和保障,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那么,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建立有效的担保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中小企业建立担保体系不仅仅体现在建立上,即不仅仅要进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立,还要对担保体系进行维护,这种维护的主体大多是国家,国家可以通过政策上的倾斜来保证担保体系的时效性发挥,使得中小企业在信用等级这一环节能够真正的给予客观的评价。可以说,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中小企业拓展融资途径的一个重要保障。

其次,要引入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提供又一个通道。民间资本从资金数量和集散程度上与各大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融资难以相提并论,但是,正是由于民间资本在资金数量和集散的灵活程度上的与众不同,才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更加便捷,将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通过相对零散的民间资本而达到拓展,便于中小企业减少融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

再次,创新融资手段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中小企业的融资要在传统融资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实现融资更加合理性。比如说,要增加票据贴现、租赁、创业投资、保险公司等不用的手段进行融资。从近些年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乐于采取这些相对较为灵活的融资手段进行融资,尤其是在南方经济相对发达的一些地区,受本地区经济节奏相对较快的影响,他们的本土中小企业对于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更为亲睐。

最后,通过完善融资政策来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政策的支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犹如救命稻草,一个新的政策的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于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成为中小企业转危为安的一个动力。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在一些银行中,尽量降低投放资金的门槛,在一定范围内取消抵押才能贷款的这种规定。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现实条件出发,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融资过程中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保障,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再是阻碍其发展的核心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内外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获得长足发展。

(注:本文获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牡丹江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资助,项目编号:QY201110。)

【参考文献】

篇12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据调查,大约有53.8%的中小企业将资金不足列为对企业发展最不利的因素,而在中国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却只占有不足2%的金融资源,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在这种环境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产业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由于其地域的临近性、企业的根植性、配套的竞争性和信息的快速流动,带来了融资环境的优化和融资效率的提高,使集群内企业拥有了独特的融资优势,也使得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成为改善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一种有效途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以及融资组织形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融资模式安排,如集体发债融资模式、企业间轮流信用融资模式、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等,这些融资模式虽然都是基于集群的环境来组织的,但是哪种模式更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充分发挥,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就将在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选择标准的基础上,对比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主要模式,探索适合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最佳模式。

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选择标准

1.发挥集群融资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集群融资的信息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二是利用集群融资的信任机制和声誉机制,减少违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三是利用集群融资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降低信贷成本,提高信贷效益。追根溯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来自于集群的竞争优势,而这种竞争优势又来源于企业间基于分工协作的广泛联系和相互依赖,基于专业化的产业环境和本地环境的根植性,由此而产生的信息机制、信任机制、声誉机制、规模效应等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的内在效应。所以,要发挥集群融资优势,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竞争优势,而只有充分发挥了集群融资的优势,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的改善。

2.提高融资效率

由于融资渠道和方式的不同,导致融资的成本和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额度小、时间短、需求急”的特点,在选择集群融资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使其融资效率最大化。根据企业融资次序理论及中小企业融资实践,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融资成本相对较小,而且集群融资优势也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银行间接融资条件且效用显著。此外,集群本地银行在长期与本地中小企业互助过程中使这些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3.具有现实可行性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在中国现行金融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改革滞后、中小企业存在严重金融缺口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作为一种较新的融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模式的选择和实施必然要考虑到现实的可行性,包括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和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现状等现实条件。因此,在选择模式时要考虑那些能够马上运用于实践的、可行的,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改善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对比分析

1.集体发债融资模式

它是指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基于产业链的联系,整合各自资源,通过对外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一种融资模式。如,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就进行过中小企业集体发债的试点。在中国现行金融制度条件下,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整合集群融资优势,但由于债券是固定回报率,相对于中小企业板,债券投资缺乏吸引力,而整个金融市场不活跃,导致发债进一步受阻,其实施仍存在一定难度,而且由于债券发行的利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其融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偏高。

2.企业间轮流信用融资模式

它是指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在相互联系、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一定期限内,各自拿出一部分资金,轮流使用的一种融资模式。内部融资机构采取会员制,各会员企业交纳会费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基金,主要为会员企业提供小额生产流动资金的互借贷。从融资效率来看,由于这种信用具有互,因此融资成本较低,并且由于互助企业间相互了解和信任,省去了信用调查的环节,节省了信息调查成本,从而提高了融资效率,还能满足会员企业对资金及时性的要求。但因企业间的互助借贷规模有限,无法满足企业大额的资金需求,因此,这种模式只适用于那些发展不久、资金需求较小的小型企业,同时还要求有这种相互知根知底的互助企业群体的存在。

3.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

它是指通过在中小企业集群内设立区域主办银行,吸收民间闲置资金和社会投资,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息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银企之间建立长期稳定信用关系的一种融资模式。区域主办银行常拥有企业的互惠股本所有权并提供债务资本,使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于区域银行设立在集群内,易于取得各种信用信息,并能充分利用集群的信息机制和信任机制,克服了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防止了企业的短期化行为,从而强化了监督的力度,降低了信贷成本和风险,提高了信贷效率。由于区域银行与中小企业在产权关系、内部机制、运作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因此也更易于形成长期稳固的银企关系。然而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下,推行主办银行制度仍有很大局限性,如中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向企业投资,这使中国的银行不能通过持股和控股对企业形成产权约束,缺乏成为企业监督主体的法律依据。

4.互助担保融资模式

它是指集群内中小企业以自愿和互利为原则,联合出资组建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利用互助担保基金,为成员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担保的一种融资模式。

从融资优势来看,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和强化了集群融资的优势。一是由于互助担保是建立在企业间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通过参加互助担保,会员企业间增加了互动和交流,使集群融资的信息机制进一步得到强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也有效避免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二是由于互助担保企业间是以信用担保为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了集群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离不开集群这个环境,信任机制和声誉机制也因此得到强化,从而减少了违约率,降低了信贷风险;三是由于互助担保组织内部信息共享,且有互助基金做担保,使得银行的调查成本和监督成本大大减少,而且由于银行是给互助担保机构的众多中小企业贷款,且利率有一定的上浮空间,加之集群内企业业务量多,资金需求也相对较大,因此,有效克服了银行给单个企业贷款时规模不经济问题,使信贷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信贷效益;四是由于互助担保是利用互助担保基金向银行提供担保,克服了中小企业自身抵押品不足的缺陷,改善了中小企业与银行谈判时的弱势地位,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更有利的贷款条件。

从融资效率来看,基于信用互助本身的组织优势以及集群的融资优势,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缩短贷款时间,使融资效率得到改善和提高。由于在这种模式下,会员企业的贷款是以互助担保基金作为贷款担保,使银行获得了稳定有效的第二还款来源和保全措施,从而降低了信贷风险,银行要求的风险利率也随之降低;而由于贷款风险的降低,提高了银行对企业贷款的安全性,从而能够降低贷款的正式合约程度,减少审批程序和手续,节约贷款时间;并且由于互助担保的信用已上升为互助担保组织的集体信用水平,改善了中小企业与银行谈判时的弱势地位,从而也可以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此外,由于互助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相对于商业担保机构,其担保费率较低。

从现实条件来看,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为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提供了优越的组织和社会条件。一是企业的集群性和企业间形成的信用基础为多个中小企业集中出资、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创造了较好的地理和信用条件;二是集群企业间的交易和协同,为信用互助的产生提供了牢固的合作基础;三是中小企业集群之间的规制结构为互助担保提供了组织和制度条件,同时还具有规避信用风险并对失信行为进行有力惩戒的作用。此外,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作为中国信用担保“一体两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非公经济36条”)中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这为这种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而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尝试,在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深圳、浙江等省份,互助担保机构发展较快,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借鉴。

综上所述,依据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评价的三个标准可以看出,互助担保融资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集群融资的优势,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而且在现实可行性方面条件也较为成熟,是一种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集群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篇13

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贷款的“小、急、频”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政府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已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例如2005年在《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逐步扩大国家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在法律体系保护、财税减免支持、金融信用环境完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受到许多束缚。由于政策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也无法在股票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

2.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1)我国中小企业多集中住宿餐饮业、零售业等传统行业,自有资金较少,经营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大多数中小企业家缺乏长远经营的眼光,较少去投资长期的高新科技产业。(2)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较差,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监督、不规范,财务报表弄虚作假现象严重,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信用风险高。

3.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体制上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兼容。(1)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扶持国有经济的发展是其重要的准则,首先得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因此,即便是在给予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贷款时,贷款的条件也很苛刻。(2)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尽管我国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制度也不断完善;但是银行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激励机制和融资产品的创新仍然不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应给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有政府组织支持、财政支持、法律支持的系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等形式贷款,以满足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的融资需求。福建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试行)》。设立省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每年安排3 000万元,提高金融机构对工业、农业、商贸等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这些政策法规为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双赢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有力地支持了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2.商业银行应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商业银行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多方面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方面的服务,大力发展新型结算产品。进一步转变观念,认真解决好“可贷可不贷”的问题,只要符合贷款条件,本级银行有授信指标的,应该及时审批,坚决投放。银监部门要总结推广工商银行的经验,积极探索采用企业的无形资产、股权、商业汇票、应收账款、设备等动产抵押业务,特别是对成长型小企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银行要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建立贷款和担保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探索既有效化解贷款风险又有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3.引入金融中介机构,发展金融中介市场。发达国家发展金融市场的实践说明,金融市场总是面临互相依赖的三要素问题:金融市场的消费者、投资者与金融中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金融市场时,必须面对本国的消费者与投资者,引进较高水平的中介金融机构,主要是企业金融服务公司。企业金融服务公司站在被服务企业的角度,去构造对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但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和风险。企业金融服务公司是整个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构建的关键。

4.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1)强化信用观念。中小企业应逐步建立内外相结合的配套信用管理体系,强化自身的信用意识,树立起重诺守信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2)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的财务制度。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财务制度的管理,规范经营,增强企业财务的透明度,改善自身融资条件。其次,推动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的多元化和社会化,解除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对其发展的约束,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产权和产业结构,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尹 雯:关于加强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之探讨[J].当代经济,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