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篇1

1信息化在电子信息类企业中实施的必要性

1.1信息化是电子信息类企业生存的必要前提

电子信息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不能摒弃传统的发展手段,就将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失去生存能力,这是很多电子信息类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有很多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以及人才和发展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使得企业发展止步不前,但是,很多电子信息类企业又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自身的发展制度。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能够将自身管理制度改变,提升管理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施更加优化的监督体制,也能够加强企业在各方面发实施力度,保证企业各部门都提高工作效益;利用网络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与客户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优化企业的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扩大企业的宣传力度,使更多人对企业有足够的了解,从而以企业自身优质的产品来获取更多的销售量;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工作时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并且积极研发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最大化加强企业竞争力和稳定,以达到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1.2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求

电子信息类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首先,电子信息类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能够使其扩大发展规模,这就改善了人们的就业问题,满足了部分人的就业难度;电子信息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遵循多样化的发展原则,在当前人们消费多样化的市场格局下能够满足消费者在各方面的需求;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引入高科技,也就是要紧跟科技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更为稳定的发展,因此,电子信息类企业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科技人才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科技创新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社会、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创新科技才能持续发展。因此,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十分必要。国家也已经提出了有关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问题,需要电子信息类企业进行参与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战略

2.1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信息系统是用来处理信息流的一体化系统,主要组成有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信息资源、信息用户以及规章制度。在电子信息类企业中信息系统又能够分为5种类型,包括数据处理、管理信息、决策支持和专家系统以及虚拟办公室。信息系统的功能有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5种。其中输入功能是指企业中要使用某系统时的管理过程,主要取决于使用系统的目的和能力;存储是指将企业内重要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保存,方便企业今后的使用和检查;处理是指数据仓库技术和联机分析处理,是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管理的监督;输出是为了企业对某资料的使用,这种功能则是为了保证企业在过程中的最佳输出能力;控制是指对企业内有关系统组成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保证企业在对信息加工、处理和传输以及使用的安全过程。

2.2电子信息类企业有关信息系统的具体使用

电子信息企业制造的电子品种度、批量多,并且还存在一些临时插单情况,导致生产内部管理秩序混乱,而信息系统能够将分别管理各订单的生产情况,在存储相关生产信息和品种后,管理人员能够根据数据来进行生产上的合理控制,保证品种和质量的合理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间断性,每个阶段和工序都会存在一定的时间段,产品的生产过程也会被分解为多个阶段完成,信息系统将要完成的阶段分别进行纪录,并分别在阶段中制定相应的任务量,规范生产过程和质量。企业的业务模型是了解客户需求,并加强沟通交流,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以满足客户。通过使用信息系统的网络方式,消除与客户之间地域和时间上的距离,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向客户展示产品成果,并介绍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来完成业务沟通。另外就是对高科技的应用,在电子类企业中,科技作为非常关键的部分获取了很大重视。而信息系统的适应涉及到如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都是当前时代下的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会给加大企业的经济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在企业对原材料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对于检验原材料问题也能够使用科技手段,从而为原材料的质量做出一定的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很多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实施,但是却没有运用到整个工作流程中,而企业对信息化的制定和实施也要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在选择建设信息系统时才能够更为合理地发挥其作用。另外,企业发展少不了人才的参与,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人才对科学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使得增强企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淑凤.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158-159.

[2]阚宏亭.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实践[J].科技与企业,2014(11):137.

[3]李冰.大数据时代下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

篇2

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半数以上的规模都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以往的中小物流企业凭借自身多样性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即使不应用信息化管理,也可以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占领市场,这就是中小企业不使用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也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轻视了信息化管理必要性及重要性。

(一)当前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

下面用几个案例说明:

1、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日常的消费模式。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攀升,蕴含了电商物流的巨大商机。

2013年5月28日“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主要创立成员为阿里巴巴、富春集团、三通一达、银泰集团、复星集团、顺丰集团以及相关金融机构。

2016年3月28日,菜鸟网络宣布组成菜鸟联盟,菜鸟网络副总裁万霖表示,“菜鸟联盟的系统和合作伙伴的仓库管理系统是深度整合,能监控到所有订单下发、履行以及所有物流节点”。这类企业,依靠网络的强大覆盖功能,将进一步挤压落后的,传统的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我们的中小物流企业,如果至今还采取的是传统的营销模式,没有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那么将会丧失电商物流这一庞大市场带来的机会.

2、第四方物流平台

近年来,物流行业内诸多模式异同的物流平台(也称为第四方物流)已成为“互联网+”新业态的先驱者,并在资本追捧下不断寻求突破发展。第四方物流,致力于以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共平台为依托,整合国内物流行业资源,打造厂家和商家面向物流供应商的网络物流集中采购渠道、物流供应商面向厂家和商家的网络营销渠道、物流供应商之间的同行网络共赢合作渠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物流资源、设施以及技术进行优化整合与管理,同时依据具体情况,设计物流全过程的方案,提出详细的实施办法以及解决渠道,从多角度为用户提出供应链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弊端,第四方物流是供应链的集成者、整合者和管理者。

目前我国正涌现出一批像广东林安物流集团、菜鸟网络、物流团购第四方物流公共交易服务平台等致力成为中国成熟的“物流第四方平台”的企业。

这些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平台,终将会优胜劣汰,从中诞生出物流行业的“淘宝”!而同时传统模式的中小物流企业必将成为这些企业的附属。

(二)推进信息化管理优化企业结构

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管理,必须重塑生产经营流程,优化组织结构,企业可借此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企业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进而使其发展成为可以适应现代经济结构的“扁平”型,企业的高层领导就可以直接掌控企业信息。

(三)推进信息化管理合理资源配置

当下市场竞争激烈,各行业对成本控制都尽其所能。中小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单纯的生产制造模式,逐步将其转变为供应链上必不可少的信息化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定时采购、合理调配资源的目的,更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消耗。

(四)推进信息化管理节约经营成本

信息平台的协同作业,基础资料、客户资料统一管理,信息、数据一次性录入全公司员工按照权限分享, 快速出具统计报表的功能,每年节约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五)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信息平台的报表分析功能,能够让企业决策者,自主进行各种数据资料的提取,为企业管理层迅速获取经营情况,做出经营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推进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企业融入物流第四方平台以及跟大型的电商物流进行合作。企业可以构建与供应商以及客户之间的交流平台,这样可以保证三者之间高效且快速的联系,也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经营战略及时作出调整,明确企业产品的侧重方向,进而提升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助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不仅可以缩短物流的流程,更是促使物流企业向着高附加值转变,同时大大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服务,使其更专业,因此,物流企业应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层次较低,尤其是在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小型物流企业虽然已经发现信息化的好处,但是在企业实际实行中,这些物流企业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以至于对企业信息化所需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认识不足,这就对企业信息化构建造成了影响,无法保障其顺利发展,这也是造成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二)管理不规范

现阶段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表现为不确定性,其管理水平较低,很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自主探索信息化工作,但是受限于自身实际情况,致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而促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推进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层面

在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构建过程中,政府应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建立健全物流信息化管理法律法规,加大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扶持,可以为中小型物流企业设置专项培训基金,对物流软件的开发商给予物质上的补贴,这都可以助力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但是政府部门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好审核工作,同时对于扶持资金的流向应及时进行跟踪,以规避不良事情的发生。

(二)行业协会层面

现阶段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求物流企业整合优化物流资源以及信息化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这就需要物流行业拥有一个权威性的行业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这可有效的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还没有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这就需要物流行业协会发挥自身作用,强化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进而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 完善平台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实现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为一个具有统一接口标准、服务对象多元化、规模社会化、以及认可度较高的公共资源,进而服务整个行业发展

(三)企业层面

纵观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未来的物流行业一定是具备高附加值的专业化服务,那时的物流企业将完全改变传统单一的仓储以及运输等流程,以客户“管家”的身份存在,可以依据客户的需求具体分析,进而制定完善的物流运作计划,给与顾客综合物流服务,并对上下游物流企业的优化整合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现阶段物流企业应依据自身需求,选取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以及设备。

参考文献:

[1]马士基.中国物流成本占比高昂[N].第一财经日报,2014-5-30(10)

[2]王利芬,李翔.《穿布鞋的马云》

[3]上海如何确保疫苗储运安全?借助物联网技术实时上传温度湿度 澎湃新闻 2016-4-1

[4]电商物流进入“三化时代”[N].国际商报,2016-4-1

篇3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抢先占有优势,企业必须统揽全局,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规划,发挥好资源的最大价值。而会计信息化是新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新要求,也是会计顺应信息化时代的不然选择。只有会计信息化,才能真正地实现与时俱进,才能使得会计工作准确完整,才能第一时间给决策人员有用的参考资料,才能帮助有关人员把握好商机。当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时间和人们的共同努力的,尤其是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还需要加员工训练,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实行明确分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等等,目前看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道路。但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争取让会计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二、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顾名思义,会计信息化便是会计和信息的有机结合,其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建设,它是利用多种媒介等渠道把会计信息及时有效的传达给相关人员。企业会计一般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方式来加工会计信息,存储并加以利用,为企业提供决策的根据,由于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寻找快速发展的方法,而在会计方面,走会计信息化道路是不可置疑的,也是不可不走的。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首先,广泛性;现在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处于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就是一个整体,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会计工作也是如此,它不仅决定着企业能否正常运作,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计信息化影响着政府部门制定会计制度、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等外部结构或者个人、企业内部员工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具有广泛的影响性。其次,集成性;会计信息化通过网络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工作集合在一起,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后,实时性;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通过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及时的传达会计信息,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实施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把握商机的有力保障。

三、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会计信息化软件问题。虽然现在大部分企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且有比较规范的核算制度,但是有些领域仍没普及此技术,缺少全面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模式,有些相关软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级,希望能把此技术拓展到生产和销售等管理环节,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管理,争取在信息化模式上有新的突破。

2.缺乏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直接受到人才的限制,没有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永远是空想。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严重缺乏人力资源,造成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的薄弱,也就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不仅需要他们掌握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要求他们拥有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更需要他们精通管理的原则,具有决策、协调和领导沟通等能力,许多企业因没有这样的人才,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科学合理的建设,自然而然的也就约束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缺乏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高等技术、高素质人员,更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在看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或者部分人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偏差。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戴着“有色眼镜”来认识会计信息化建设,只是狭隘地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化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却往往忽视了技术与企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增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升级网络化软件的管理。企业应逐步加强对系统软件的管理,不断地对软件进行升级,采用集团版或者网络版,这样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基层财务状况。此外,严格规范数据存储和传递等方面的要求。另外,企业需要要求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熟练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掌握软件的安装、资料的备份和病毒的防御等技能,确保系统的正常操作和运转,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资金基础的企业,可以聘用软硬件过硬的计算机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及时的维护设备,还可以帮助其他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使用水平,从而增强职工的综合业务技能,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聘用高素质人才。人才是基础,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因此,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当然,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我,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迎合社会的需要;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员工加以培训,还要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投入大量资金,制定丰富的工资福利,吸引人才。企业要想在社会市场中占有不败之地,那就必须有智慧做支撑,必须有一只属于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

3.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在会计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而领导也更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引领工作人员把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好做强。基于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所以企业必须统筹兼顾,做好整体计划和布局,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当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才能应对挑战,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生产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也随之不断上升,对企业的影响也逐渐提升,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4

一、企业文化指的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建立初期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思想、道德准则以及相关的一些历史传统在内的所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而一个企业形成的企业文化功能则是有利于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等等。因此,打造好的企业文化是要建立一个成功企业的重点,而也只有建立一个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和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可能实现企业向社会提供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信息与其文化理念相结合,从而在建立自己企业形象的同时获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而作为企业高层次的科学管理方法,企业文化综合包括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哲学等方面,它是由企业从过去的生产与经营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经过探索和积累形成的。

1.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哲学

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哲学是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灵魂。它从企业的各种生产与经营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自身独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指引着企业各种活动的基本观念与方法。因此,我们把企业哲学归属于高层次的企业文化范畴。

2.企业文化中的企业道德

作为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道德与伦理准则规范体系,企业道德是规范与协调各方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它不仅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则而且还是一个 企业形象的内在组成要素,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状况。

3.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精神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精神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而长远的影响。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符合时展潮流,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

4.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形象

作为企业整体素质和文化的外在体现,企业形象展现出了企业的自我形象设计和社会的客观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以优秀的产品与令人满意的服务为基础的,它包含了外在表层与内部深层的多层次结构,也是提高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建立企业新型企业新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得以不断的完善。在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理念的同时,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也受到了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挑战,竞争时代悄然降临。然而,当今企业所面临的挑战除了在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竞争外,它更多的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深层次较量。因此,更新企业的文化理念,与时俱进,建立新的新型企业文化显得极为迫切。

1.企业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领

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阶段,企业文化早已成为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范畴。而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与它自身的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于所有的 企业来说也是不例外的。近年来,我国 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信任危机。对此,为了把自身的发展转回正常轨道,不少的 企业纷纷进行改革,在着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加大了对其自身的文化建设。这种运用新的文化管理手段大大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建立新型企业新文化,以其文化力来激活企业的生产力,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来打造 企业的管理新平台,从而能成功实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2.企业的改制带来了其机制与体制的变化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在进行一系列的改制后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新时代。而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 企业的改制是要在创新与改善原来的体制与机制的基础上参与市场经济之中的挑战。而在这种改制中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大力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全力打造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企业新文化。

3.企业的目标与战略应时而变了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要推进企业的顺利发展就必须要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共同进退,互相扶持。也就是说当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所变化的时候,其企业的企业文化也要在相应的时间内做出回应,随之更新。因此,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其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相互交融的,那么,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话,其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必须要随着其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也只有企业在自身的变革中不断更新其自身的文化建设来与其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实施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4.职工的职业身份与思想认识有所改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的思想认识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改变了不少。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呈现出不断淡薄,呈现出逐利化趋势,其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再加上大多数职工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的改变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显得更加难以管理。因此在这些情况中要有效解决相应的问题就需要强大的企业文化来进行支撑了。

总之,如今在世界经济的相互融合与冲击的时代中,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面临着不断深化改革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新形势。而大多数企业原来的企业文化出现了与新型企业制度难以适应的局面,对此,企业建立新型企业的新文化也就显得更为迫切了。因此,企业都需要提高对自身企业文化的再认识,在继承其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实现与时俱进,丰富企业的文化内容,进一步增强企业的企业文化。

篇5

一、煤炭企业文化指的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建立初期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思想、道德准则以及相关的一些历史传统在内的所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而一个企业形成的企业文化功能则是有利于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等等。因此,打造好的企业文化是要建立一个成功企业的重点,而也只有建立一个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和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可能实现企业向社会提供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信息与其文化理念相结合,从而在建立自己企业形象的同时获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而作为煤炭企业高层次的科学管理方法,煤炭企业文化综合包括了煤炭企业精神、煤炭企业道德、煤炭企业形象以及煤炭企业哲学等方面,它是由煤炭企业从过去的煤炭生产与经营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经过探索和积累形成的。

1.煤炭企业文化中的煤炭企业哲学

作为煤炭企业文化的核心,煤炭企业哲学是煤炭企业在生产与经营煤炭过程中的灵魂。它从煤炭企业的各种生产与经营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自身独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指引着煤炭企业各种活动的基本观念与方法。因此,我们把煤炭企业哲学归属于高层次的煤炭企业文化范畴。而一般地,我们都认为煤炭企业哲学包括了四个哲学方面:一是煤炭企业的价值观,它是评价一个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社会活动是否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二是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哲学,它是指导煤炭的安全生产经营的重要思想;三是关于煤矿经营与管理的哲学,它是指导煤矿销售经营与科学管理的方法论。四是煤矿职工的人生哲学,它有助于职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导着职工的科学工作,激励着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

2.煤炭企业文化中的煤炭企业道德

作为煤炭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道德与伦理准则规范体系,煤炭企业道德是规范与协调各方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它不仅是做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则而且还是一个煤炭企业形象的内在组成要素,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状况。

3.煤炭企业文化中的煤炭企业精神

作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的精神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而长远的影响。因此,要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符合时展潮流,积极向上的煤炭企业精神。

4.煤炭企业文化中的煤炭企业形象

作为煤炭企业整体素质和文化的外在体现,煤炭企业形象展现出了企业的自我形象设计和社会的客观评价。良好的煤炭企业形象是以优秀的产品与令人满意的服务为基础的,它包含了外在表层与内部深层的多层次结构,也是提高一个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建立煤炭企业现代企业新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得以不断的完善。在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理念的同时,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也受到了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挑战,竞争时代悄然降临。然而,当今企业所面临的挑战除了在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竞争外,它更多的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深层次较量。因此,更新企业的文化理念,与时俱进,建立新的现代企业文化显得极为迫切。

1.企业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领

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阶段,企业文化早已成为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范畴。而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与它自身的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于所有的煤炭企业来说也是不例外的。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信任危机。对此,为了把自身的发展转回正常轨道,不少的煤炭企业纷纷进行改革,在着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加大了对其自身的文化建设。这种运用新的文化管理手段大大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新文化,以其文化力来激活企业的生产力,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来打造煤炭企业的管理新平台,从而能成功实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2.企业的改制带来了其机制与体制的变化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煤炭企业在进行一系列的改制后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新时代。而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煤炭企业的改制是要在创新与改善原来的体制与机制的基础上参与市场经济之中的挑战。而在这种改制中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大力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全力打造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企业新文化。

3.企业的目标与战略应时而变了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要推进企业的顺利发展就必须要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共同进退,互相扶持。也就是说当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所变化的时候,其企业的企业文化也要在相应的时间内做出回应,随之更新。例如,如果一个煤炭企业的原来战略目标是“以煤为本,多业并举”的话,它之前的企业文化就应该是有着很大宽容度并且多样性理念并存的,但是,如果它后来转变了其战略目标换为是“以煤为本,煤电一体”的话,那么,它的企业文化理念也就会随之变更了。因此,既然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其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相互交融的,那么,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话,其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必须要随着其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也只有企业在自身的变革中不断更新其自身的文化建设来与其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实施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4.职工的职业身份与思想认识有所改变

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煤炭行业的职工身份由原来的国企人员变化为如今的社会人员,与此同时,职工的思想认识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改变了不少。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呈现出不断淡薄的趋势,其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再加上大多数职工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的改变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显得更加难以管理。因此在这些情况中要有效解决相应的问题就需要强大的企业文化来进行支撑了。

5.煤炭行业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一个又苦又累而且危险度很高的行业,它需要工作人员在辛勤工作的时候还要时时关注周边的环境变化,要有随时与水、瓦斯、火、煤尘等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心理准备。因此,在所有煤炭企业当中都是十分需要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来凝聚工作人员的心,鼓舞他们的斗志,使他们在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能够直面灾难,勇往直前,战胜所有的不幸。

总之,如今在世界经济的相互融合与冲击的时代中,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面临着不断深化改革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新形势。而大多数煤炭企业原来的企业文化出现了与现代企业制度难以适应的局面,对此,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的新文化也就显得更为迫切了。因此,煤炭企业都需要提高对自身企业文化的再认识,在继承其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实现与时俱进,丰富企业的文化内容,进一步增强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余瑞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J].煤炭经济研究,1989(7).

篇6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实现人力资源基础信息标准化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基础。根据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实现人力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所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信息技术作为当前管理工具,应应用于管理制度的制定、业务流程的设计、员工沟通、人力资源报告分析等,并根据既定制度与流程完成对客观事务的处理,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主观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理解存在误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仍处于事务型管理阶段,软件偏重一般性,不能完全涵盖企业特有的管理活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同时,软件中的某些附加功能并非组织所需,如SG-ERP中许多附加信息并没有完全利用,甚至没有得到维护,有的数据仍不能得到完全共享,这便增加了组织的负担,造成浪费。

第二,客观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相当薄弱,原有制度不够完善。造成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相当滞后的现状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模式不断发生变化,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对稳定的基础,再就是在现有信息化系统中的动态数据不能及时采集得不到准确维护和更新,因动态数据的本来作用是提供即时信息,供管理层进行决策,这便要求动态数据能随时进入数据库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新,然而,一些组织的动态数据并没做到随时更新,动态数据没有及时进入数据库,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法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能表现为工资的记录器,不能只为发放薪酬或只为统计报表提供数据,应作为一个管理工具,不仅要能记录所发生的数据,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并提出有价值的报告。比如,通过对员工考核数据的分析,组织可了解到目前的整体绩效状况;通过对工资结构的分析,可提出成本控制的建议等。

三、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第一,认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作用。

一方面,企业业绩的持续提升和战略实现必须依靠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体系,既包括求才、选才、用才、育才、留才的激励机制,有包括建立畅通、快捷的沟通平台和凝聚员工归宿感、责任感和塑造自身形象的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是指有计划地实施的、旨在同时满足企业和个人需求的、最终提升组织绩效的一系列教育和培训、开发与管理的活动,其信息化内容也应具有相应的范畴。人力资源信息化是提升电力行业的产业水平,促进电力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不能局限于一些非核心的、过于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而应坚持以战略的目光和系统的思想,集中精力研究系统性、全面性的战略事务信息化管理,如研究企业内部的学习能力、企业再造与技术创新能力、把握客户潜在需求的能力、快速应变能力、用活企业以外资源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策划、决策、领导能力等。

另一方面,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开发和普及、技术运用的成本逐渐降低,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和便捷。新技术的引入使得企业的组织机构发生了变革,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给电力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比如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重组理能指导下对企业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各职能部门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信息流动更为流畅,从而加快沟通过程,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决策水平,改善决策效果。也缩短了各级员工的反馈时间,开辟了更加丰富的沟通渠道,员工可以不拘泥于企业传统的层级管制,可跨部门、跨级别表达和传递各种思想。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使得更多的工作由跨专业的临时性团队完成,显现出网式的组织机构。在这种网络式、扁平化的组织中,企业职工更容易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进行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企业。

第二,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进行指导。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分布实施的系统工程,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步考虑:首先应该着眼于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包括行政事务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绩效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及员工入口管理等,这些在日常工作中占用员工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一是占用大量时间效率低其次是差错率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考虑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其次是规范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如招聘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等。尽可能将相关的工作职能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并且能将优化后的流程体现在流程中,使用一套信息系统使资源共享化;最后才是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如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评估人力资源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决策以及如何根据企业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如何通过合理的招聘技术与测评技术为企业选聘合理的人才、如何通过工作分析技术以及相应的绩效管理体系来提升组织与个人绩效等,所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从以前的相对封闭变得开放,滞后管理变成超前管理,这些好处无疑可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最高决策者以及全体员工的服务质量,并使得全体人员都能参与到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中来。

第三,用系统的理念进行实施。

针对电力企业组织机构的不稳定、业务流程变化频繁的特点,电力企业的不断变革,针对人力资源业务管理规则的实际需求,国网公司推进了SG186信息化工程,于2008年研究开发了“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管理与统计软件”,并在系统内推广应用,实现了组织机构、岗位、人员360度信息、劳动统计数据的全面采集。人员360度信息包括了人员的基本信息、学历学位信息、语言能力、工作履历、劳动合同等33个数据子集。通过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管理与统计软件,初步建立了员工信息、指标、报表相衔接的信息管理与统计体系,使之逐步构建一套纵向贯通、横向集成、高效完备的人力资源应用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工作的网络化、流程化、节约化管理。由于人力资源节约化管理的统一部署,在以上基础上又开发了SG-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了“一套系统、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支撑模式。

篇7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ei Lin

(Sichuan Provincial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Chengdu610021,China)

Abstract: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rate gradually accelerating,China successfully held the Olympic Games and World Expo will have a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ir own development diver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wer,the enterprises have created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model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ystem in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are added to improved efficiency of the computer and artificial to carry out the modern mode of business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and form their own unique development model,in the market improve flexibility for scientific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Key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Construction;Development model

一、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发展的模式逐渐向着国际化标准靠拢,从我国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角度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仍然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企业发展问题。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在空间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随着国际化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信息化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试产的高度竞争也向着国际化水平靠拢,在国际化市场中虽然占被动地位,但还是迫切希望加以改革,从而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外国品片中跨国公司的著名品牌IBM和DELL,其他的包括SONY,SEC等品牌都在商业化模式的管理与操控中占据着主动权,这些国际跨国品牌的营销模式都令中国企业值得学习,比如说它们的零库存竞争战略,零资金耗损战略等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它们的市场驾驭能力及商业经营策略切实地给我们补了一堂信息化管理的课。我国企业的发展也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速发现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是非常的大的,而且企业会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扩大是藏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的信息交换不受时空限制“它是目前最直接、最丰富和最快捷的联系方式"高效的信息沟通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全新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存在价值,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种信息化渠道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加强企业的生存效应。

第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可以提高网上信息交流的速度,加强网上信息交易的便捷度,提高信息化交易的安全性,可以节省杂物费和路费的开支,通过信息化办公解决一切繁杂的问题。

第四、企业信息化可以让很多繁杂的工作和繁忙的工作看起来更加简单有效,让许多工作的发展和管理存在更多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与方式,加强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过程

(一)企业信息调研

企业信息调查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强调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基础性收集的作用于意义,要强调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收集的能动性与作用。提高信息化规划的能力与作用,信息化规划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到企业各项业务与管理的发展方向,避免陷入脱离企业发展目标只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只有与企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信息规划与开发需要准确度只有在建立了准确的信息化的基础环境下才有健康的信息调研结果,建立健康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模式。

(二)信息化需求分析

信息化需求分析的内容是强调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调查与研究采集过程中所提高的信息化的多样化信息技能的分析,要求详细分析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种类和功能,实现信息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最终的发展目的。要为企业建立合适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创新平台做出努力和探索,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与目的,实现更多的信息化发展动力,提升信息化发展平台,实现信息化商务模式和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能力转变,提高企业信息化运行模式。这种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需要实现的内部信息,要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去提高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的分析准确度,实现分析的根本目的,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和所需要掌握的业务工作准确内容的安排,要掌握好软件需求目标的信息制作,对需求分析的标志和进度进行分类和管理,加强分析的准确度,更好的设计信息化企业管理程序。

(三)应用系统规划

应用系统规划分为应用架构规划和数据架构规划两部分。应用架构(EAA)的目的是建立企业的业务架构与具体的IT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应用架构不是对某个系统的设计或者需求的分析。而是定义企业向业务部门提供的整体的Irr应用系统和功能。这里有4类需求分析,分别为:企业通用需求、共享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数据分离)以及特殊需求。企业通用需求就是所有的业务线有的相同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是部分业务线有的相同的需求;共享的需求(数据分离)是部分业务线有相同的需求,但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与前面提到的不同点就在于数据分离;特殊需求即业务线的特殊需求。在此需要根据企业业务架构的“管理积木”,设计企业的信息平台应用架构的“系统积木”。数据结构是数据架构规划的基础,定义良好的数据模型可以反映业务模式的本质,确保数据架构为业务需求提供全面、一致、完整的高质量数据。只有理想的架构目标并不能确保数据环境真正得到改善,数据结构本身也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程度不断调整。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这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与建设模式就是要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可执行能力与可提高能力,转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与网络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化功能。信息化的管理需要考虑更多的前瞻性的问题,要考虑全面性的信息化管理风险,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结合,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真实发展与现实意义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要强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避免出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局面。对于企业惹眼最大化的降低风险,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和满足未来5年左右业务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不可盲目地追求最新技术,增加项目的实施风险。

(二)企业要加强与软件供应商的联系与配合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欠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设备的掌握不足的能力,对于信息化管理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信息管理软件与平台的掌握存在障碍,而且由于长久失修的缘故信息化管理平台会出现一些弊端和问题引起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发展的障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企业的发展不顺利。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就必须与软件供应商取得联系,加强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最新的维修信息和取得软件供应商最新的配置信息,了解软件供应商的软件和平台的操作特性,掌握软件的应用技巧。企业要在信息化过程中与软件提供商加紧合作,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进行诊断与创新维修,针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作出一些解决方案,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同时企业也一定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制作一定的配套解决方案,实现经济发展的快速稳定模式。

五、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变成了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成分,在重点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于必要性,在前期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和基础信息的收集与调查研究,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到所建立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与管理模式的作用,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与健康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机制,加强信息化的管理能力,提高人员的办公效率,改善信息化建设的商务模式,开展网络商务办公模式,提高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强信息管理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李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4:67-68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应用,我国建筑企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和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管理业务职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较快的企业还在互联网上搭建了信息平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执行标准有待完善。

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对有关信息的分类进行统一,对信息的流程进行规范,产生控制报表应做到格式化和标准化。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建筑企业内部有众多的信息系统,造成了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业务合作等方面的困难。

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建筑企业中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建筑市场的放开与竞争的加剧,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以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建筑企业信息化能降低工程项目实施的成本

成本的节约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建筑行业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质,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交换,实现办公信息流的网络化,完成信息资源库数据的采集和利用,推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后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有效性,提高了决策效率带来的间接成本降低。网络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对价格造成向下的压力。通过网络,承包商可方便地进行询价,及时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发现更多新的契机,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范围内选择供应商,据统计,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系统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大约可以占到项目总成本的5%-10%。

缩短了工程项目建设的时间。

信息化手段出现之前主要是靠手工的方式来获取这些信息,网络可以使整个建筑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让从业人员能够更高效快捷地得到各网上企业的营运资料,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

降低了项目实施的风险。

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利用计算机能够准确、及时地完成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信息的处理,提高了决策人员对工程实施的预见性,可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干扰进行有效的控制。

提高业主的满意度

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很难顺利解决建设工程中的设计、招标、投标、控制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等问题,导致业主满意度下降。可能造成业主利用自盲目的立项工程,扩大标准、不合理压价、拖欠工程款。应用互联网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中,业主可以及时地获得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参与项目决策过程,提高了对项目目标的控制能力。

提高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选择合适的模式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第一种模式是自己开发信息系统,第二种模式是与IT公司合作开发,但这两种模式不是费用太高、进度难以保证,就是要花费大量时间沟通,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较之这两种模式最好的是第三种:选择专业的建筑软件公司,其技术分析人员了解建筑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信息系统要求,在辅以专业的IT人员,开发的系统一般适用于建筑企业,其业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对于建筑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信息的标准化问题

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专业,因而建设工程信息的标准化问题也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同软件和系统间,可能需要横跨多个市场,在短时间内切换于不同的工程领域,这就要求建设工程项目各个参与方间的数据信息能够共享,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的数据能够进行交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在项目管理中加强信息的标准化管理。

领导素质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适应

由于建设工程信息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而需要领导具有较高的素质,同时还要十分熟悉所在建设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施工模式和竣工目标,并且能够对工程的施工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篇9

一、国内外民营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这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民营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型企业群体,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有20.13 %的民营企业设有计算机,而大部分有计算机的企业其计算机主要作用在于打字和报表处理,仅有7.19%的企业做过电子商务,还有40%的企业不知电子商务为何物,在对专业信息机构、互联网、广告等现代信息渠道的实际利用率上,分别为10%、9 %和7%,有高达63%的企业尚未建立自己的网站。

当前,民营企业对信息化的整体需求大体呈2∶3∶5的趋势, 即20%的民企需要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30%的企业只需要流程加财务功能, 而50 %的民企仅仅需要会计电算化。目前,实施了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民营企业不到总数的1 % , 而在这1 %的基础上又只有不到1 %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获得成功。在美国, 有60 %的小企业, 80 %的中型企业都实现了电子商务, 在日本和韩国企业相关比例也远高于我国。

二、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依靠机制灵活和机会战略取胜的优势将逐渐弱化, 而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企业信息化可以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 提高企业战略实施的能力, 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民营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合企业资源的需要

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 一些民营企业自身经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库存不清,项目亏损、产品型号不清等。企业信息化能促使企业内部生产力要素结构变革, 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 使民营企业能够用最小的成本参与最大的市场竞争。

2.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般都会出“成长的烦恼”, 即管理压力。在创业初期, 一切工序都可以由人工做出来, 有多少产品, 有几条生产线, 每天卖多少产品, 企业主用脑子就能想出来,不需要更高的管理。但当企业发展壮大后, 企业主凭个人能力就管不过来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企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要求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消除管理瓶颈, 再造管理流程, 优化管理结构, 提高管理效率。

3.降低企业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需要

当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依然沿袭事无巨细的传统管理方式。企业家要花费许多精力去处理日常事务, 经营活动缺少明确的方向感, 缺乏现代科技意识, 凭借经验管理, 凭直觉找市场机会。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竞争环境,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 就必须主动出击, 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决策, 而科学的决策是以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营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4.提高企业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使民营企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加快产品升级, 提高产品竞争力; 另一方面利用全球信息网, 通过网络介绍产品、服务和宣传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知名度。网络技术可以使企业同任何一国家或地区消费者消除地域上的阻隔, 从而减少国家或地区间的市场壁垒, 它为每个企业在虚拟的自由市场体系中营造了一个无法比拟的平等机会, 使企业能轻而易举地进军国际市场, 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5.国家信息化的需要

从数量上看, 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0 % , 而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又是属于民营企业, 所以民营企业信息化程度将决定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的高低, 而没有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则是不完整的。加快民营企业信息化步伐, 也有利于开拓我国信息化市场。

三、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分析

1.企业信息化问题不容忽视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结构、人们的工作方式、部门之间的权限分配、生产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若干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1)认识信息化推进的障碍。企业信息化推进的障碍在于对信息化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统一;传统的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和具有先进管理思想软件的冲突;阻力来源于几个方面:由于企业主要管理者观念迟滞而对企业信息化作用的不认同、由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管理者的认识不到位而削弱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程度、由于员工对信息化的掌握和认识程度的差异而导致的抵触。

(2)长期利益对短期利益的妥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更重视符合当前的企业需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屈服于企业短期的利益要求。具体表现是:不选择或者没有意识请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作整体的IT规划;不够重视从企业战略、企业发展的高度考虑信息化建设,以及现行的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支持若干年后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是缺什么做什么,不同的系统和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影响到以后的系统集成;从信息化成本角度考虑,重视用较小的投入取得当前较好的实用效果,忽略几年后由于现行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而重新选型带来的成本增加和风险加大;虽然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本质要归结到管理,但是企业自行开发系统,往往选择高校或者软件公司等技术性的组织,实质上忽略或者没有能力从管理的角度进行系统优化。

(3)超出预期的投入和维护成本。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的投入,系统软件昂贵、高额的专业咨询费用、对较高的后期维护成本估计不足以及由于实施信息化而带来的机会成本的增加等因素,对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4)制度冲突。信息化系统与企业原有体制存在较大冲突,重组和优化流程的难度较大;机构障碍: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5)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熟悉管理和系统的综合性人才,企业需要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和优化。企业对自有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足,导致咨询专家撤走以后系统运行的不满意。

(6)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基础弱;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足;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信息系统开发前期的需求分析不彻底;信息化还未真正渗入企业核心流程,不能及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辅助;信息系统所覆盖广度和达到的功能不强,缺乏对信息的深加工和系统自行处理能力不强。

(7)系统软件问题。信息孤岛现象,各供应商之间自成体系,缺乏开放性;各个模块之间互相独立,缺乏一套完整的整合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方法。已有的各种数据资源,遗留系统和新的应用系统有效集成,实现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难度很大;缺乏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系统稳定性、可操作性不理想;数据不准确,不快捷。

2.民营企业对信息化保持谨慎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企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要求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消除管理瓶颈,再造管理流程,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并且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实践经历,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第三方机构、组织提供与它们相关的服务,降低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风险,提高信息化的满意程度。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国有企业。有些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和个别领导的政绩形象工程。民营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则是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国有企业倾向选择国外一流信息化系统不同,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讲求实效,很多民营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是“好用”,或称土“ERP”,系统的建设要符合当前的企业需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屈服于企业短期的利益要求,而忽视长远规划的制定。从认识角度看,企业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认同是相对一致的。同时,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基本上能够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其本质上是管理问题,所以企业以战略发展规划、管理需求、业务流程为导向,制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但是由于信息化投资规模比较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流程再造、权力重新分配等问题,所以,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决策层保持相当程度的谨慎。

总之,民营企业信息化在我国起步还不久,跟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信息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晓东:《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篇10

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许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和层次,有些甚至还在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管理效率和水平十分低下。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注重自身信息化的发展,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先进的IT技术来取代人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境

反观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如下几个困境。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知道有企业信息化这样一套先进的企业管理办法,但是他们满足于既成的传统管理方法和既得利益,不愿改变现状。

二是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他们的现金周转速度很快,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笔现金去购买必要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这对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一股不小的压力。

三是技术缺乏。许多中小企业并不是处在IT相关领域,所以认为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来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护,这就导致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在自身建设的初期就畸形发展,没有前途。

2.中小企业信息化一元方向发展严重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许多财务会计软件层出不穷,然而,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许多中小企业进行的所谓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其实仅仅是在建设会计的信息化,这种一元的信息化并不能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的信息化体系,甚至成为真正意义上企业信息化的一大阻碍。

二、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在前文已经介绍过的云计算的三种应用形式Iaas,Paas和Saas中,Saas是最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形式。Saas是既成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面也有既成的应用程序,按需收费。中小企业只用租赁他们的云计算服务便可以使用海量数据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得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持。这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省去购买必要软、硬件和聘请专门信息人才的巨额资金。与此同时,Saas服务涵盖了企业的生产、供应链、客户关系、人力资源、财务、办公、电子商务等软件服务,避免出现数据孤岛的弊端。

三、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局限性

虽然云计算在商业应用领域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但其自身拥有的局限性是云计算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的最大障碍。

1.安全性

安全性是用户选择云计算时的首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云计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个云基础设施,这就必然造成用户对自身企业数据泄露的担忧,这也是许多大型企业对云计算技术始终保持观望态度的重要原因。

目前许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开发出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不同的云架构,其目的就在于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更好的避免数据泄露的风险。

2.带宽限制

云计算的服务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而云计算资源池中的海量数据也是通过互联网流动的,由此就容易发生服务中断、网络延迟等问题。企业如果要实现云计算的流畅运行和操作,多多少少都要改变企业自身的网络架构,而且需要更大的宽带带宽。然而中小企业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面临海量数据的挑战,改变自身网络架构和一次性部署大带宽对他们来说并不划算。因此要使云计算走进中小企业,解决网络接入和宽带带宽技术的问题也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3.信息垄断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相比,最大的差距是技术上的差距。大型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能够迅速吸收当今社会的新技术和新经验。云计算作为一项新的技术,以其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独特优越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是今后助力企业信息化的一项关键技术。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紧跟技术潮流,仍然将眼光局限于既成的企业发展模型。而大型企业迅速抢占新技术高地,并开发了自己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如Microsoft的Azure,Google的App Engine,Amazon的弹性云EC2等等。正如前文所说,云计算正从一项技术发展成为一种信息资源,今后会如同水、电一样被交易。而大型企业正逐渐成为这种资源的生产厂商,形成云计算的垄断,这必将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又一个瓶颈,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四、结束语

随着IT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提高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其中的中小企业,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更是必须尽快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自身实力,跻身行业上游。相比过去企业实现信息化需要专项资金购买必要软、硬件设备和聘请专门的IT人才,云计算的落地帮助了众多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不足和技术缺乏的难题,成为了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一条捷径。相信云计算技术将不仅仅活跃在计算领域,并将在企业信息化,数据分析等领域以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未来。

参考文献:

篇11

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有三大应用系统以及很多业务模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与实施相应的标准,可以解决原有信息系统中的各类问题,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煤炭企业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可将企业日常经营中形成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实现办公效率提高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实际的办公成本;因为信息化标准所具备的规范作用,在进行新系统开发的初、后期阶段则无需实施较大的变动与更改,如此一来,尽可能实现开发新系统所需时间与人力的节约,降低企业相关费用成本。

第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增加。

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标准能够提供一定的服务支持,保障企业信息化系统业务协同、系统互通、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等内容的顺利实现,夯实企业运营基础,促进企业经济消息获得迅猛提升。

所以,大力推动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是保障企业信息化工作高质高效、高水平实施的关键基础,十分必要。

二、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相关思路

一般来说,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标准指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当中,针对设计系统流程以及开发、信息代码、信息分类、数据接口等等内容,制定颁布实施一系列具体标准,确保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统一化、协调化,力求实现企业信息化构建与执行获得最大效益。

第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内容涵盖有管理流程及专业实务处理标准、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规范数据库的建立、报表格式与系统界面规范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实施规范等方面。

管理信息化:通过建立本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0A)、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等和Intranet,提高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效能,增强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构建高度集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构建Intemet/Extranet平台,为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自动化和电子商务奠定基础。

实现员工信息化水平的优化提升:搞好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T 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通过科普宣传,开展全员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化意识。

第二,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所需遵循的原则。

系统性:煤炭企业构建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需具备分明的层次与清晰的结构,形成各个层次以及类别标准相互间均可实现促进补充的有机整体。

完整性:针对现代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趋向进行准确了解与把握,在构建企业信息化标准的进程中保障体系的全面完整性。

突出要点:在将信息系统工程充分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把建设企业信息化中重点关注的信息安全以及信息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等标准作为主要突破口,实施标准体系构建,力求实现点面结合,共同推进建设积极发展。

维护动态化: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其需求量不断增加与变化,为了顺应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需从动态化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更新与维护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

第三,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框架。

框架图

在充分结合煤炭企业信息化标相关内容以及概念的基础上,制定出以上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第四,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构建。

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构建的五个阶段:

调研阶段

理论分析阶段

标准及规范的制定

整合方案的设计

审查培训阶段

篇12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

1.创新可以加强有效管理,促进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

交通运输企业改革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不少企业改制后的好景昙花一现,或者是换汤不换药,屡见不鲜。由于没有抓到企业管理的实处,图形式做虚功,改变不了业绩下滑的局面。只要稍作深层分析,不难看出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已落后于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2.创新即使时代的呼唤,又是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现代企业的经营和运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风险性和创造性的事业。创新是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换言之,不创新即灭亡。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一个不知明天要发生什么样的结构变化的时代,一个需要站在变革的潮头去为自己创造未来、创造世界明天的时代。

二、信息化在运输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网络技术发展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优化,信息时代,已经逐渐开始。成功地推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我们的企业,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1. 信息化的发展,使传统的企业开始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全球化变革,企业的竞争力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企业不仅需要在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信息共享,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营。而且,企业还需要与外部网络相通,形成互联网络。

2.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信息战略更是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种形式。企业信息化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知识优势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先级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3. 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管理者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把企业信息化作为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错设来抓,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来抓,作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来抓。

三、运输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运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的运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子系统:计划管理子系统; 客货运输信息子系统;售票管理子系统;运行调度子系统;运输工具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安全质量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运输统计分析子系统。

2.经营思想与管理理念的创新。经营思想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观念出效益”的角度上来看,是内在的生产力。纵观交通运输企业深化改革的实践,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观念的创新和突破,特别是企业在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过程中,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和思想保证。

3.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4.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四、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趋势

1. 专业化。运输企业通过专业化创新战略的实施即做精做专,将企业资源集中配置于某一种或几种专门性职能上,使本企业具备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专业化的创新不仅可以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可以降低内部运行成本,提高总体利益水平。

2. 多样化。这里所说的多样化是与运输企业经营相关的多样化。这种相关性的运输业务可以分享相近或相同的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技巧,实现产品互补、市场相互交叉等,其目的是增加运输品种和市场份额,产生协同效益,分散经营风险,扩大企业规模。

3. 集团化。集团化是将多样化与专业化有效结合的一种形式。企业集团可以是多个专业化运输企业的强强联合体,也可以是一个运输企业发展的多个专业化运输事业部或分公司。集团化具有专业化协作的优越性,可优化企业组织形式,实现规模经营、网络化经营和区域性相对垄断等优势。

4. 物流化。这里所说的物流化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运输企业具有一定数量的运力装备和场站设施,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网络和丰富的运输经验,要抓住机遇,转变经营观念,大力发展物流业、快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 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5. 信息化和智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于其他行业企业而言,属于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对于运输企业而言,则是包括管理、生产和技术创新在内的综合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途径。运输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面临的主要课题是消除企业内外的信息孤岛现象,整合包括客户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监控、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系统资源,建立起运行迅捷、高效的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运营机制。

6. 行业联盟。运输行业联盟是企业战略联盟的具体表现,既包括行业内部不同企业的联盟,也包括运输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间的联盟。前者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同质竞争造成的损失,实现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两方面的互补;后者对运输企业而言,可以扩大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双赢。

篇13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念

1、电子商务内涵:电子商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商务活动,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联系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趋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内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产物。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1.从概念上而言, 企业信息化的范围比电子商务的范围更为广泛,就好比从社会上开始出现“服装”这一名词,随着人们观念以及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休闲服装”、“正装”等等。那么这两者单从概念上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信息化在随着人们观念以及技术等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是将企业的所有行为数字化,是一种过程,更注重的是技术,靠技术去实现数字化;而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技术只能作为它的一个平台,相比技术而言其更注重的是商务活动。

2.从现状上来谈,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要受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限制,而是要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限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没有企业基础的信息化建设就不可能有完善的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的很好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建设是一种手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才是最终目标。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关系极为密切,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保障。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信息化

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组织单元间的传统边界被打破,生产组织形式将重新整合,开始建立一种直接服务顾客的工作组。电子商务模式将会使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式”向双向的“多对多式”转换。

2企业管理网络化。电子商务以数字化的网络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纸介质,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贸易服务方式。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管理最为显著的影响是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变革。以往的批零方式将被网络代替,人们直接从网络上采购,传统的人员推销失去大部分市场。管理者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将更加依赖于网上的资料以及对网络的充分利用。

电子商务以其显著的信息优势为企业奠定了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源,并且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