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一2011年11月的急诊脑卒中昏迷患者抢救记录为本项研究资料,病例总数120例,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为15-120 分钟。经头颅 CT 检查,脑出血患者 70例,脑梗死50 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血压、脑卒中的程度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纳入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要点。

1.2 方法: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有义齿应取出,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洁口腔分泌物、呕吐物,把咽通气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压舌插入口腔,对意识障碍、牙关紧闭、抽搐、躁动者用开口器将牙关撬开,压舌板从臼齿处放人抵住舌,咽通气管凹而向下对准咽部迅速置入,使前端置于舌根之后,预防舌后坠。置管成功后,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2条胶布固定口咽通气管于口角,避免移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1.3 评价指标:采用美国惠普心电监护仪进行置管前后无创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记录置管前后呼吸频率。检测置管前、置管后1小时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 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本组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5—10 分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SpO2:由原来60%~85%上升至91%-99%,呼吸频率由原来30~40次/分下降至18~24次/分。颜面、口唇、指端末梢发绀明显改善,置管前后SpO2、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见表l。

使用前后比较,P

3.讨论

篇2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 患者因意识障碍,脱水治疗及吞咽、咳嗽反射减弱, 此时建立人工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最有效保持气道通畅的方法之一, 它能够支持呼吸, 改善通气和氧合,帮助患者度过急性呼吸道堵塞, 是生命支持的首要措施和抢救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 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此,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不当常可引起肺部感染、出血以及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抢救成功与预后。现将6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6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4~76岁,其中原发性脑干伤1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5例,颅内血肿19例,广泛性脑挫裂伤17例,入院时神志均呈昏迷状,GCS评分3-8分之间,64例病人均置入胃管行鼻饲。

1.2 治疗方法 64例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采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使头部极度后仰,用2%利多卡因5ml浸润麻醉,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的上方,切开切口长约3cm,分离气管前组织,切开气管,确定无误后用尖刀十字切开第2~3气管环,放入大小合适的气管套管,检查套管内气流通畅,固定气管套管。16例患者行了颅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手术;给予复方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及速尿药物交替脱水疗法降低颅内压;给予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等营养脑细胞脑神经疗法;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等营养支持疗法。

1.3 结果 平均带管治疗(40.00±5.08)d,其中最长62 d,最短15 d。护理过程中6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占9.375%;2例发生肺部感染,占3.125%。

2 护理措施

2.1 呼吸道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液易积滞于咽部导致误吸.病人咽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所以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患者常用的清理呼吸道的措施为吸痰。

2.1.1 正确评估吸痰时机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出现颅内压增高、低氧血症等症状,而吸痰常会加重患者的上述症状,针对该情况,护士正确评估患者是否需要吸痰,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尽量减少刺激,将吸引的频率减少到最低限度,但对22例无呛咳反射的深昏迷患者予每小时定时吸痰,因气管切开后,使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使分泌物粘稠结痂不易排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导致窒息[1];13例患者发生频繁呛咳提示有新的异物刺激,有可能是下呼吸道痰液已排至主气管,此时护士正确把握吸痰时机,立即吸痰,在血氧饱和度正常和病情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吸净痰液;对于本组中23例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适当刺激患者自行将气道深部的痰液咳到人工气道后,再进行吸痰,避免深部吸痰导致的不适[2];6例患者在床旁听到痰鸣音,提示大量痰液淤积在气道需立即吸痰。采取上诉措施后,在护理本组56例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能正确评估吸痰时机,2例深昏迷患者因家属夜间拒绝护士定时吸痰导致痰痂形成阻塞气道,经重新更换气管导管后患者呼吸平稳。

2.1.2 正确有效的吸痰 为了避免吸痰管过粗加重低氧血症,吸引负压过大导致气道粘膜损伤引起气道内出血,护士正确选用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吸痰管,吸引负压维持在100 mmHg~200 mmHg。针对吸痰会引起或加重低氧血症,本组30例患者吸痰前后给予吸入纯氧2 min,32例患者吸痰时持续吸氧;11例患者颅内压监护仪显示颅内压持续超过1.96kpa 、6例者患者出现喷射性呕吐、视水肿等颅内压较高时,就缩短吸痰时间,不超过10 s,吸引动作轻柔,以免刺激引起颅内压再增高[3]。本组18例深昏迷患者痰液粘稠难吸且有呼吸道阻力增加,采取的吸痰方法是:在患者呼气末向气管内轻快、准确注入湿化液5~10ml 等1-2分钟后吸引,这样的冲洗吸痰重复3-5次,直到听不到痰鸣音为止,每次冲洗吸痰都将冲洗液吸净,以免坠积,并观察吸出的分泌物色、性质、粘稠度、气味、量。本组昏迷较浅的23例患者,吸痰前用手刺激患者胸骨上凹内气管,以诱发咳嗽,并叩击患者背部数次,使黏附于细支气管的痰液松动,脱落排入较大气管,然后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后松开负压,进管到气管隆突处刺激咳嗽后稍往上提0.5~1cm加负压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护士未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或使用拉锯式动作,口腔吸痰管和气管吸痰管严格分开使用,并且先吸口鼻腔内痰液,吸痰管吸1次更换1根。采取上述措施后18例深昏迷患者气道通畅、无痰痂形成及气道内出血,昏迷较浅的气切患者护士能有效的将痰液及时吸出。

2.1.3 气道湿化 患者气管切开后失去了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管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护士正确有效的气道湿化显得尤为重要。气管套管口均盖双层无菌湿纱布,以增加吸入空气湿度,以防空气中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护士对本组38例痰多、粘稠且不易吸出的患者以输液泵控制速度气管内持续滴注湿化液,将硫酸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 U加入0.9%氯化钠200 ml~250 ml中,将输液瓶连接输液器, 再将输液器装入输液泵内,调整好速度持续泵入,一般以3 ml/h~9 ml/h为宜,将头皮针去掉针头,软管直接放入套管内5 cm~6 cm,用胶布固定于外周;并且在气管套管口进行雾化吸入,每6小时一次,雾化液是0.9%的生理盐水30ml加氨溴索30 mg和地塞米松5mg,每次15-20分钟,采取上述措施后,本组38例患者气切口敷料干燥,气道内湿润,痰液稀薄,患者无呛咳现象,呼吸平稳。

2.1.4 预防及处理呼吸道感染 因气管切开后空气被吸入气道,失去了鼻粘膜对吸入气体的调温、调湿及清洁功能[4],病房温度保持在18~22℃,通风1次/8 h,地面湿式清扫2次/d;严格探视制度,感冒者禁止探视,出入必须戴口罩、帽子,每次吸痰前后进行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2次口腔护理, 并彻底清洁口咽深部分泌物,减少口腔内细菌的寄生、繁殖,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气管切开局部清洁、干燥,切口周围用0.5%碘伏棉球消毒,2次/d,被痰液浸渍的纱布随时更换, 每日最少换药2次,并观察有无感染、出血、皮下血肿及湿疹发生;定时翻身叩背,每2-3小时一次,平卧及左右侧卧交替 ,使粘稠的分泌物松动,脱落,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本组2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吸出痰液色泽呈现绿色伴有高热、两肺闻及音、并有一侧肺呼吸音较低,行痰培养加药敏试验, 结果培养出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性菌),分别采用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及时行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结合患者体温、血像、肺部情况适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经过及时有效的吸痰及治疗,2例肺部感染患者最终顺利拔除气管导管。

2.2 气管导管的护理

2.2.1 正确选用气管导管 较粗的、低压型单套气囊的气管导管,可减轻呼吸道阻力、便于吸痰,使导管居于气管中央而不易偏向一侧,本组64例患者均使用7-7.5号的一次性低压型单套气囊的气管导管,注入气囊内的气体量为3~5 ml,维持囊内压在2.45kpa 以内。

2.2.2 防止脱管 气管导管妥善固定,班班严密交班,管系带打手术结,松紧放入一指为宜,每天更换套管的系带均由两名护士完成,更换时防止发生套管活动或抓脱套管而导致呼吸困难,烦躁患者加强巡视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并给予适当约束保护。翻身时头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防止气管套管内口压迫气管壁引起出血、糜烂或穿孔或套管脱出,气囊每4 h放气一次,防止长期压迫气道黏膜。本组8例患者因颅脑损伤出现四肢躁动不安,听诊无痰鸣音,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及鲁米那钠及安定镇静药物并予约束四肢,加强看护。经精心观察护理后本组8例患者均未出现导管松动或抓脱现象。

2.3 病情观察 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SPO2、口唇、面色、瞳孔、尿量、出入量等全身情况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保持尿管、引流管的通畅。本组38例患者出现脉搏缓慢、呼吸慢、血压高、呕吐、双侧或一侧瞳孔有改变等颅内压高时,遵医嘱给予加强使用脱水剂及地塞米松药物、氧气吸入及控制液体滴速;7例患者出现脉搏快、呼吸增快、血压偏低等提示血容量不足、颅内压偏低时,给予调整输液速度,每小时监测CVP,保持血压稳定,以维持正常脑血流量。采取上述措施后20例患者颅内压明显下降,16例患者有明显手术征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因颅脑损伤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2.4 鼻饲的护理 护士鼻饲前观察胃管置入的刻度确诊胃管在胃内,并抽吸胃液观察有无并发应激性溃疡;鼻饲时抬高床头15-30度,鼻饲半小时内不宜翻身及吸痰刺激,以防食物返流引起误吸。本组3例患者鼻饲后因躁动不安出现呕吐胃内容物,给予头偏向一侧,及时有效的清除呕吐物而未出现误吸现象,因此对于躁动患者的鼻饲时机值得引起重视。

2.5 拔管护理 本组53例患者呼吸困难解除,痰液明显减少,分别试堵塞24~48小时,堵管后患者无呼吸困难,SPO2维持在95%以上,心率、血压、呼吸平稳,咳痰有力均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前吸尽气道及口鼻腔的分泌物,拔管后切口用无菌创口贴十字法张贴并再用无菌敷料严密固定,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咳痰情况,嘱家属患者咳嗽时用手压住伤口,每天用0.5%碘伏消毒伤口并更换创口贴及敷料,直到伤口痊愈。本组5例患者采取未试堵管而直接拔管,因患者神志转清,呼吸平稳,咳嗽有力,听诊无明显痰鸣音,拔管后通过观察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SPO2下降等临床表现。

3 讨论 重度颅脑外伤的患者常处于病情极其危重的状态,气管切开是解决其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其护理工作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及防止呼吸道感染,而肺部感染的危险随吸痰次数增加而增加[5]。通过对本组患者护理观察认为要正确评估吸痰时机,正确有效的吸痰对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而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造成分泌物排泄不畅,通过湿化可使呼脑神经吸道分泌物变稀、变薄,易于吸出,有利于通气,且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的降低而升高[6],因此又认为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预防肺部感染的又一重要护理措施。对本组2例深昏迷患者护士未定时吸痰导致痰痂形成堵塞气道及2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过程中的不足尤为值得重视及改进。

4 结论 通过对6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总结出做好全面的护理至关重要: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有效的吸痰及气道湿化,加强气管导管及各项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缩短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陈芳,张胜之. 双道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湿化气道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2:79.

[2]李莉 ,王欣然.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的选择[J].实用护理杂志,2007,26(20):68.

[3]余莉,曾劲松.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3):135.

篇3

我科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68例,男性42例,女性26例,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者32例。

2、 护理方法

2.1 转运途中护理 脑出血患者早期伴昏迷者较多,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颅内压增高发生频繁呕吐,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口角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患者家属和急救人员应尽早清理口鼻腔呕吐物和分泌物,对避免和减少误吸量有重要意义。

2.2 入院后呼吸道 早期护理 立即吸痰吸尽口鼻腔呕吐物及分泌物,必要时插管吸尽气道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上胃管胃肠减压,禁食,抬高床头15~30°,必要时上口咽通气导管便于吸痰和保持气道通畅。

2.3 人工气道的护理

2.3.1 严格无菌操作 特别是在有创性操作时严格操作规程如吸痰、口腔护理等,以预防加重继发感染。

2.3.2 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当闻及痰鸣音时,应及时清除气道内的痰液,痰液不多时也要定时吸痰,以便刺激气道引起自主咳嗽反射,痰液黏稠者,吸前应雾化吸入或气道湿化,吸痰频率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应在必要时吸痰。

2.3.3 充分湿化气道 每日自呼吸道丧失的水分有200~300ml.常规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断湿化:0.9%生理盐水50ml,每日吸痰前缓慢至气道注入2~3ml,湿化液每日更换。(2)持续气道湿化:0.9%生理盐水50ml用微量注射泵持续2~5ml注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内,根据痰液粘稠度调节速度。

2.3.4 气管切开者每日Q8h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每次清洗时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雾化吸入15~20分钟,每日更换气管切口外纱布块,随时保持清洁。气管插管者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插管正确位置,及时吸尽口鼻腔分泌物。

2.3.5 室内每日通风,每日行空气消毒,保持病室空气新鲜,菌落总数控制在≤200cfu每平方米。

2.4 进食护理 严格掌握进食方法及时间,吞咽障碍者,早期禁食,采用静脉补液,发病后3天可给鼻饲流质,少量多餐,待意识恢复,吞咽障碍消除时再改为由口进食。鼻饲前应事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温度,不可过高,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前吸净痰液,鼻饲后短时间内不搬动病人,尽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呕吐,可采用营养泵缓慢滴注。

2.5 氧疗护理 在呼吸通畅的情况下保持低流量给氧1~3L/min,据血气分析调节,通气不足者可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2.6 肺部体疗 翻身拍背2小时1次,清醒合作者鼓励深呼吸示教并协助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听诊肺部呼吸音,观察痰液性质及颜色和量,定期做痰培养和药敏实验,据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定期拍胸部X片。

3 结果

通过早期细心并系统的呼吸道管理,本组32例脑出血发生不同程度误吸致肺部感染者在1~4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患者早期恢复和良好的预后起到了极大作用。

篇4

1 临床资料

2009-01~2011-01,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约136例,男100例,女36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 (GCS≤8分),136例病人,105例因呼吸道梗阻行气管切开,占77.5%;并发肺部感染43例,占32%;死亡51例,占38 %;死于肺部感染8例,占5.8%。

2 护理

2.1有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 颅脑损伤早期可因伤后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NPE的患者,由于降颅压使用脱水剂,使气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难以咳出,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引起肺不张和加重缺氧。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是必不可少的救治步骤之一。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防止误吸。

2.2.1重型患者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应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便于口腔或鼻腔分泌物引流,口鼻腔内分泌物和异物应及时清除,防止误吸或窒息,协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翻身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发生脱管。拍背应自下向上,从边缘到中央,手成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同时嘱患者咳嗽,将痰咳出。遇有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者立即告之医生及早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困难,改善脑缺氧。

2.2.2吸痰:吸痰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尤其是对分泌物阻塞的病人,吸除分泌物是一项主要的治疗措施。

在吸痰前、后分别给予高浓度纯氧1~2min,可以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的氧浓度梯度,促进氧合,防止肺泡氧分压在吸引时降至基线以下。

2.2.3重者吸痰注意事项:感染严重者,痰多要及时吸出,每隔2~3h,翻身叩背一次,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发绀,应立即停止吸引,无自主呼吸者,给辅助呼吸或接人工呼吸机。待循环改善,再谨慎将痰吸出。对呼吸困难的病人,吸痰前可给5~6L/min氧气吸入,以提高血中氧饱和度。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超过气管导管0.5~1cm,再与负压相通,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s,负压不要超过50mmHg。

2.3气管切开后湿化液的选择及使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脱水剂的应用,呼吸道较干燥,痰液黏稠,给予超声雾化和气道内滴湿化液,稀释痰液,防止呼吸道感。

2.3.1人工气道湿化

(1)湿化液的应用:常用的湿化液为生理盐水痰液黏稠者用生理盐水加入沐舒坦效果甚佳。(2)湿化方法: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会因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仍然处于失水状态。因此,呼吸机治疗时,液体入量必须保持2500~3000ml/d。①雾化吸入法::通过超声雾化器定时进行雾化吸入,4~6次/d,雾化液中适当加入地塞米松或支气管扩张剂,以利于痰液排除和降低气道阻力。②持续给药法:输液管滴入法是将前端软管插入气管切开5~8cm,并用胶布固定,以持续滴入。微泵持续滴入法是将50ml注射器内抽吸湿化液,连接一次性延长管或静脉头皮针(去针头),同样深度的插入气管套管内,并将之置于微泵上,可根据痰液选择注入速度。痰少且稀者,速度可4~6ml/h;痰稠多者,速度8~20ml/h,以保证充分湿化,使痰液稀释。

2.3.2湿化满意标准:

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

2.4 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口腔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要有充分的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对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做到熟练准确地判断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早期表现及处理措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篇5

颅内血肿的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1],硬膜外血肿约占创伤性颅内血肿的30%。硬膜外血肿是头部外伤致硬脑膜与颅骨内板剥离,硬脑膜血管破裂或板障出血,血液存积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血肿。硬膜外血肿按血肿发生部位分为幕上血肿和幕下血肿,幕上血肿出血源多为脑膜中动脉,其次为脑膜中静脉、静脉窦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颅后凹硬膜外血肿出血源多为静脉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有时为脑膜后动脉损伤所致[2]。我科2011年6月~2014年2月收治70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患者,具体护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0例患者中男60例,女10例;年龄24~78岁,平均41.5岁;其中车祸伤48例,击打伤18例,坠落伤14例;均经头部外伤后头颅CT首次平扫确诊,血肿量为12~100 ml,平均50 ml。

2护理

2.1 术后监测护理 行心电血氧监护, 定时观察神志、瞳孔、神经功能、血压、脉搏、呼吸及呕吐情况并记录,神志 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3]。颅脑损伤患者在严密观察瞳孔、生命体征的同时,进行GCS评分,能准确及时地反映患者病情变化。该类患者术后GCS评分逐渐上升是病情好转的标志。监测患者的血压是否进行性升高,脉搏、呼吸的变化,能及时有效判断病情,进行救治。患者神志清醒后又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并进行性加重,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偏瘫,血压代偿性升高,脉搏、呼吸变慢,呕吐逐渐加重,说明有继发性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的危险,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损伤患者可因昏迷、气道不通畅,出现呼吸困难或衰竭。护理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勤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因舌后坠而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黏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或静脉滴注氨溴索化痰药。中流量氧气吸入,每分钟3~4L。有舌后坠时,用舌钳外包纱布将舌拉出或抬高下颌,以畅通呼吸道,呼吸道阻塞重,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每日定时清洗,消毒内套管,及时更换套管下面的纱布垫,保持套管通畅,及时吸出分泌物,每次吸痰不超过15s,连续吸痰不超过3min,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流量。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用一更换,保持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宜在32℃~34℃,湿度在40%~60%。注意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定时做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拔管前先堵管24―48h,若吞咽反射正常,呼吸平稳,咳嗽、咳痰无异常,分泌物减少,意识障碍减轻,COSP 9―14分,病情稳定,可考虑拔管,拔管应选在日间,以便观察。

2.3基础护理 术后回病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h后抬高床头15°~30°,保持头部敷料干燥,防止伤口感染。昏迷、卧床患者不能自动翻身,皮肤抵抗力差,皮肤易受潮湿、渣 硬膜外血肿屑的刺激而引起压疮的发生,因此要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睡气垫床,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干燥,每1~2h翻身1次,翻身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拖、拉、推,并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每日擦身1次,头发护理早晚各1次,每日会阴清洁和洗脚各1次。口腔护理每日2次。昏迷患者常有排尿功能紊乱,可留置导尿管。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导尿管一周换一次,尿袋一天换一次。定时开放导尿管,训练定时排尿功能。

2.4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装置保持密闭、无菌、通畅,各接口衔接牢固,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或脱出。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前夹紧引流管,更换后常规检查密闭性及是否通畅,确保有效安全引流,操作时动作轻柔,引流管与引流袋衔接处用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检查引流是否通畅,每日由近颅端向下挤压引流管,以防阻塞。

2.5饮食护理 清醒患者术后1~2天给流质饮食,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无呕吐等情况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4]。昏迷、吞咽困难者术后72h内宜采用胃肠外营养,3天后给鼻饲,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好的胃肠内营养,注意饮食卫生。

3结果

70例患者中58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死亡。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4讨论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术后需要护士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神经功能,分析病情变化及时的处置,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头部引流管护理,是防治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5.

篇6

重度颅脑损伤是常见的严重创伤,发生率占全身各部位伤的10%―20%,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常合并严重多发伤、昏迷、失血性休克,伤情复杂,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在发病初期给予快速及时准确诊断和实施有效的院外急救及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的预后好坏的关键。现将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通过“120”急救接诊的45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与转运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68岁,车祸致伤34例,高处坠伤5例,打斗致伤3例,撞击致伤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3例,合并四肢骨折30例,骨盆骨折2例,内脏破裂6例,院前死亡3例,院内收治42例,其中死亡2例,康复出院40例。

2 院前急救

2.1 快速反应 急诊接听人员必须正确接听电话,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出事地点、大致伤情、受伤人数。出车时间不超过3分钟。急救车上的急救设备如吸痰器、氧气、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保持功能正常,急救药品齐全,应保持常备不缺状态。以最佳的工作状态迎接患者。

2.2伤情评估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了解受伤的时间和着力位置,注意听清病人或陪人的主诉,问清与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及局部表现,迅速检查出血的部位、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病理反射、肢体活动情况,对伤情进行综合判断,区分昏迷和休克。有较多伤员者应按轻重缓急进行重点救治。要随时处理直接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

2.3 伤口处理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多有开放性伤口,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伤口局部包扎,以减少污染或再出血。有严重出血或活动性出血者应及时压迫止血,盖上无菌纱布后加压包扎,有脑膨出者应防止膨出物破裂及受污染,尤其枕部较大的膨出物,需用无菌碗覆盖或纱布圈保护包扎,有肢体骨折者应先固定,搬动时应轻、稳,勿拖拉,以免引起疼痛或加重骨折。有耳漏或鼻漏者,应保持外耳道或鼻孔周围清洁,用无菌棉签擦拭,严禁堵塞或冲洗耳道和鼻腔,避免漏液逆流,导致颅内感染。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加之呕吐和咳嗽反射消失,血块和分泌物阻塞呼吸道,易引起窒息而致肌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加重脑水肿。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舌后坠者用舌钳外拉舌体,保持正常呼吸功能。同时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保证大脑氧的供应。如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或停止,应立即行气管插管,用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药物起搏、除颤等复苏措施。

2.5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选择易于固定的大静脉穿刺,选用静脉留置针,可保障快速而通畅的液体速度,给予脱水剂、利尿剂、止血药等,减轻颅内压。合并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3 转运途中的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应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变化、瞳孔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当病人由烦躁不安转入昏迷,提示病情加重。一侧瞳孔扩大,提示颅内血肿,昏迷程度加深;瞳孔不等大,极度缩小或大小多变,对光反应消失,提示脑干损伤;一侧瞳孔先缩小后扩大,对光反射由迟钝而消失,提示瞳孔散大一侧已发生脑疝;一侧肢体少动或不动,对痛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血肿引起脑疝;而血压逐渐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出现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跳减弱,呼吸减慢,无其它部位明显出血,提示脑干受损;血压呈阶梯式上升,脉搏呈阶梯式减慢,呼吸深慢,合并枕骨大孔疝时,可致呼吸、心跳停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3.2 注意头位与 头部抬高15°,固定好头部,使患者平躺,保持安静,

身体自然倾斜,避免颈部扭曲,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燥动不安的患者应用约束带妥善固定。

篇7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39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0岁。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按类型分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16例,硬膜下血肿的患者14例,脑内血肿的患者4例,迟发性颅内血的患者5例。

2 术前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外伤所致颅内血肿时患者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呕吐,呕吐物、分泌物以及血块或者舌后坠常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不畅加重脑缺氧,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关键措施[1],给予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对于清醒的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窒息,密切观察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止血、降压,脱水,减轻脑水肿治疗,对于颅脑损伤严重、或者出现昏迷的患者应给予20%甘露醇250ml全速静脉滴注,减低颅内压。

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可以通过语言功能、对疼痛的反应、吞咽及咳嗽反射来判断。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的症状;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较为明显,昏迷时间长而且进行性加重;迟发病者多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常因当时无明显症状而被忽略,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种反应;脑内血肿则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的表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瞳孔是反映颅内病情变化的窗口,可较早地反映有无颅内血肿[2]。

2.4 术前准备 做好相应的检查,如头部CT、各种血化验、做学交错配血,准备充足的血源;遵医嘱做药物皮试,备皮等各项准备工作。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患者平卧位,将床头摇高30度,由于减轻脑水肿;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以及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情况,每15-30min观察一次,做好详细的病情记录。保持术后的各引流管通畅,防止打折、受压,要将其妥善固定,以防止翻身时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做好24小时记录;观察伤口局部敷料有无渗血情况。

3.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颅内血肿的患者多数由于长期卧床所致肺部痰液增多,应按时给予翻身、扣背,痰液粘稠时可以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要注意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气管内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加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给予人工气道进行加温加湿,保持气道足够的温度与湿度,不仅增加患者的舒适感,而且能够减少肺感染的发生率

3.3 高热的护理 颅内血肿的患者多出现高热,如不及时处理高热问题会影响患者病情。颅内血肿的患者术后均匀冰帽,主要降低脑代谢率和脑耗氧量,而且还可以降低体温;患者体温在39度以上事可以给予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用毛巾将冰袋或者冰块包好放置患者的大动脉搏动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以及窝处等,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可以使用冰毯,使用冰毯时注意发生肺不张加重肺感染的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冬眠药物,不仅可以抑制患者的躁动而且可以控制脑细胞代谢率和降低能量消耗。

3.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4.1 消化道出血 由于外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可以出现应激性溃疡造成消化道出血,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物为咖啡样胃内容物、呕血、柏油样便等,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必要时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禁食水,并做好大出血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

3.4.2 预防肺感染 颅内血肿的患者大多会出现呼吸道功能减弱,昏迷患者的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继而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等,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对神志清醒者,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尽量将痰液排出。对于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保持气道的通畅,观察患者出现分泌物增多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吸痰,保持气道的湿化加温,减少肺感染的发生率。注意患者,将患者床头摇高30°,按时给予翻身扣背。每日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情况2-5次/日。

4 小 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级交通事业的发达,造成外伤的患者日益增多,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多数由于车祸创伤、工地砸伤、摔伤、殴打伤等外力因素所致。颅内血肿的患者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而且死亡率高,因此加强颅内血肿患者的术前急救与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加快患者康复时间,减少致残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篇8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原因大多有由高处坠落、楼梯滑跌、打架,或由于自行车、机动车辆的交通事故而受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男59例,女33例,平均44岁;GCS评分3~5分25例,6~8分43例;均给予重症监护,给予氧气吸入2~4L/min。患者中度昏迷至深昏迷,单侧瞳孔散大42例,双侧瞳孔散大13例。头颅CT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颅骨骨折。

2、护理体会

2.1 基础护理 ①室温18~20℃,湿度60%~70%为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②: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避免舌后坠。③清除口鼻分泌物,每天2次口腔护理,预防和减少口腔细菌滋生。④每1~2 h翻身叩背1次,每4 h做1次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每次20min,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⑤超声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每天4~6次,每次15 min。⑥加强尿管和会阴护理,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2次,膀胱冲洗每天2次,尿袋每天更换1次,留置尿管时间长者1~2周更换导尿管1次。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意识障碍者容易发生误咽、误吸,或因下颌松弛导致舌根后坠等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必须及时清理咽部的血块和呕吐物,并注意吸痰,痰黏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每6h 1次,可加用α-糜蛋白酶1支、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驱动雾化时,氧流量调至每分钟6~8L。舌根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3 气管插管的护理 患者常因喉咽分泌物、舌后坠致呼吸道不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给予大流量氧气吸入(4~6 L/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可保证吸痰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以减少呼吸道阻力,清除呼吸道死腔。

2.4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①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新鲜及流通;②局麻者取半卧位,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给氧,心电监护,吸痰。手术当日不宜过多的变换以免套管脱出;③对小儿、精神病及全麻者应约束双手,防止抓脱套管;④保持套管通畅,给予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措施,每日消毒内套管至少3次,套管内滴入1%的碘化钾稀释痰液,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⑤规察呼吸变化,如有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应及时检查处理;⑥术后第二天调节套管系带松紧,以系带与皮肤间能插一指为宜;⑦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并发症,如伤口出血、皮下气肿、感染等;⑧拔管前先行堵管,堵管后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堵管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可拔管。拔管后继续观察1-2天;⑨病人带管期间,拔管前后,应随时准备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急救器械,以备万一。

2.5 吸痰 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尽可能减少感染的机会;吸痰前先用无菌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吸痰方法:①确定通畅后关闭导管近端,使其消除负压,快速进入气管内,插入10~15 cm。松开导管近端,恢复负压,边旋转边退出。插入气管时不做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损伤气管黏膜。②每次插入只吸引1~2次,注意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 mmHg。需要进行多次吸痰者,两次间隔期间应吸氧或连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进行吸引。③为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低氧,吸痰前后应给予充分吸氧5 min。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减轻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同时要注意痰液的性质和量,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篇9

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因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57例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意识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现将方法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因重型颅脑外伤至昏迷72小时未清醒者或重型颅脑外伤至呼吸停止患者57例。纳入标准:符合中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35例,7分9例,5分8例,3分5例。其中男42例,女15例,年龄7~83岁,平均36.4岁。昏迷72小时未清醒者48例,呼吸停止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的9例。

主要护理措施:除一般基础护理外,主要采取呼吸道通畅护理、防治切口感染和呼唤式护理指导等方法。

结 果

57例重型颅脑外伤病员临床治愈42例(73.68%),自动出院9例(15.78%),死亡6例(10.52%)。

护 理

常规基础护理:①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暂时失去发音能力,痛苦等主观感觉不能自述,医护人员应昼夜严密观察,精心护理。②术后注意患者呼吸情况,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应立即检查套管及呼吸道内有无阻塞及压迫情况;如套管通畅,应注意有无肺部及其他全身原因。③保持正确:患者取平卧或侧卧,头稍前后仰,保持颈项正中位,以利气管套管口暴露。对危重及昏迷患者,注意定时翻身,以防坠积性肺炎及压疮的发生。④气管切开患者,床旁应常规备有一套气管切开抢救用品以备急用。⑤术后进流食或半流食,以后根据情况调整,如进食呛咳、有食物自套管喷出,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暂停鼻饲。⑥湿化空气:套管口处,应覆盖双层生理盐水纱布以防灰尘、异物吸入并保持一定湿度,一般1小时更换1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更换。气管套管周围敷料每天换1次,伤口感染者应增加换药次数。⑦有时可因剧烈咳嗽、变换时造成套管脱出,因此应切实注意套管系带要打死结,松紧要适宜,随时观察以防脱管;儿童宜将双手适当固定,防止自行拔管。⑧定时清洗内套管。分泌物多时,每4小时更换1次,一般每天清洗消毒4次。⑨加强口腔和眼科护理。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尤其对鼻饲患者要注意观察有无食道气管瘘。

畅通呼吸道护理:⑴保持气管套管通畅,随时清除分泌物。尤在术后3~5天内分泌物较多时,更应注意及时抽吸干净,严防咯出之分泌物再次吸入。如分泌物较黏稠时,可用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注射液4000U,每30~60分钟间断管内直接滴注1~2ml,一般24小时总量不超过250ml,起到稀化痰液、消炎解痉等目的。⑵协助排痰:①每1~2小时翻身1次,侧卧90°有困难,可以从仰卧左侧卧45°仰卧右侧卧45°交替翻身,用软垫维持,同时用手掌面呈杯状叩拍患者两肺,自下而上,自边缘到中央,利用手腕力量,使痰液松动,容易排出[2]。②气管切开后咳嗽反射强烈的患者,在翻身叩背后,注入2~3ml雾化液,可自行咳出痰液,神志清醒且有咳嗽能力的患者,让患者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分2~3次即可将痰液排尽。⑶电动吸痰:①吸痰是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护理任务之一,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吸痰不及时又可导致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痰是确保呼吸道通畅,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②选择多侧孔可控式或透明硅胶吸痰管,内经约0.3~0.5cm,长度30cm以上。③单人操作吸痰前吸纯氧1~2分钟,操作者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和吸痰用生理盐水1次1换。④置入吸痰管最深处,上提1cm再踩动开关边旋转边吸引退出,吸痰动作轻柔,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⑤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痰液黏稠者注入2~3ml雾化液再行吸出。与清除左支气管内痰液,可将患者头尽量左转,便于吸痰管插入,连续吸痰不超过4次。⑥气管切开套管采用高容低压气囊套管,每2小时放气囊1次,放气囊前先行气管内吸引,再行咽部吸引,放气囊后换1根吸痰管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⑦每次吸痰均要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及鼻腔分泌物。

防治术后切口的感染:①室内空气要新鲜,温暖湿润,病室温度宜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80%~90%。同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增加湿度,预防感染,注意通风换气,但应避免冷风直吹患者,以防感冒;室内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做好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夏天炎热条件下,严防蝇、虫污染伤口及管口。②如有伤口感染或气管内咳出脓痰,可随时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并作抗生素敏感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采用呼唤式护理:促进意识尽快恢复:呼唤式护理指由护理人员或者患者家属采用语言及音乐等呼唤方法,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其可促进患者意识尽快恢复。呼唤式不但可以在住院病情相对稳定时采用,还可用于出院后依然昏迷的患者作为家庭护理措施,节省费用,使患者和家属受益。

讨 论

颅脑外伤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在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呼唤式护理,可以提高昏迷患者脑电波基本节律的频率、振幅、调幅,减少慢波,呼唤式护理还可调整神经元的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重现功能重组,达到重塑的作用。通过音乐对患者进行听觉刺激,可对大脑皮质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刺激神经,可使脑内多数区域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通过自身调节而加快意识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护理,而护理中最重要的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问题。因此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与护理尤为重要,这样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合临床实践,将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中,男60例,女10例,年龄3―80岁,平均年龄42.5岁。70例中脑脊液、耳鼻漏10例,颅骨骨折50例,原发生脑干损伤10例。开颅手术治疗62例,非手术治疗8例。非气管切开30例,气管切开40例。肺部感染2例。多数昏迷1周或3周左右,3例呈植物状态昏迷半年后清醒。住院时间最长180d,最短30d。治愈66例,死亡4例。

1.2 方法。对未行气管切开病例,主要是加强基础护理,包括:翻身拍背,有效吸痰,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对行气管切开病例,一方面是加强切口护理,其次是强化无菌操作,第三是湿化气道、有效吸痰以保持气道通畅,解除呼吸道梗阻。

1.3 结果。未行气管切开组,无l例发生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发生率5%,经对症治疗,感染得到控制,无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

2 对策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大脑缺氧4-6min便可出现不可逆损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是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首要问题。经本组70例护理体会,均采用以下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

2.1.1 。重型颅脑损伤的昏迷患者,可给予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并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除,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死亡。如果是气管切开患者,最初7d要随时保持头、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因为头位不正,气管套管内可压迫气管壁引起出血、糜烂或穿孔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是医院肺部感染的主要发病原因。[1]

2.1.2 翻身拍背。每1-2h翻身并拍背1次,并随时准备吸痰。

2.1.3 有效吸痰。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呕吐物、血性液体及凝血块等,吸痰管应分别从鼻腔口腔或气管切开处深入气管内吸引。要求吸引管在吸引前要过度通气,插入前要吸痰管尾端折闭,不然一开始就在管口形成负压易致吸引失败和气管黏膜的损伤,吸痰动作要轻柔,吸痰管一般先插入足够的深度,再边提边旋转边抽吸,不可反复提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出15s,避免损伤气管黏膜,为确保有效吸痰,吸痰前应给患者翻身、叩背,促使痰液松动、脱落而易排出。具体方法是:半握拳状,叩击患者胸背部,把空气停留在手与胸背部之间,空气留得越多叩击越有效,叩击在呼气时同步进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时间为3―5min。但在叩击前后均进行吸痰,叩击时随时准备吸痰,否则,松动的痰液或痰痂过多易造成窒息。

2.1.4 保证有效供氧。由于脑组织耗氧量大,对缺氧的耐受性极差,大脑皮层尤为敏感。颅脑损伤的患者常伴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故必须注意维持有效吸氧。给氧方法:本组30例非手术病人均采用鼻塞法给氧。先清洗好鼻部使患者吸入氧气。40例气管切开的患者直接将鼻导管插入气管内套管口旁的导管入口处。一般情况下小儿吸氧浓度为2-3L/min,成人吸氧浓度3-5L/min,并根据血气监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情况,调节氧流量,使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采用上述方法,本组病例中无1例出现气管壁出血、坏死、穿孔。对病人进行氧饱和度监测,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

2.2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是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本组70例中有40例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梗阻,减轻阻力,使胸。内压、颅内压随之下降,并能减少呼吸道死腔,增强有效气体交换量,改善缺氧状况,降低脑水肿。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2.2.1 环境。将患者安排在重症监护室,严格探视制度,有感染的家属严禁探视。室内用空气消毒机消毒3次/天,时间为30min。用有效含氯消毒剂拖地2次/天。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保持在60%。

2.2.2 严格无菌操作。备2瓶0.9%生理盐水吸痰液, 1瓶用于吸口鼻腔分泌物,另1瓶用于气管吸痰,二者不可混用。用完后将[2]

2.2.3 做好呼吸道湿化。有利于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功能,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本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均采用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因超声波雾化器的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um以下),温度接近体温,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可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雾化4―6次/d。药液配制0.9%生理盐水20ml加地塞米松5mg、a―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将药液配制好后,调节好雾量,直接将“口含嘴”罩住切口,每次雾化时间为15-20min。另外,气管导管内还可滴入a-糜蛋白酶稀释液2-3ml,每隔1-2h 1次,或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配制成溶液直接滴入气管导管内2-3ml,并与前药液交替滴,这样也可以刺激患者咳嗽反射,有时痰液易于自行咯出。

2.2.4 内套管的消毒。严格内导管的清洁消毒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气管内导管应每日取出清洗,并煮沸消毒3次,具体方法是:取出内导管,清洗干净,煮沸消毒时间为25min,用无菌盐水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放入外导管内,管口遮盖2层无菌盐水纱布,每次取放内导管时间不能超过30min。

2.2.5保护好切口。气管切开切口敷料更换1次/d,若敷料有渗血或被分泌物污染,也应及时更换,并注意切口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或血肿。气管切口用2层无菌盐纱覆盖,并保持盐纱湿润无须边,不能用毛巾等物品盖在气管导管口处,避免导物进入气管导管内引起误吸,避免刺激气管黏膜引起咳嗽和吸人性肺炎,甚至引起人为堵管,导致呼吸困难。

2.2.6气管切开患者要注意无名动脉破裂出血,吸痰时,如反复抽出痰液伴有鲜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2.2.7密切观察呼吸的深浅及次数的变化,如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喘鸣音,应检查套管及呼吸内有无阻塞及压迫,发现问题,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护理本组40例气管切开病人中,肺部感染发生2例,肺部感染率占5%,疗效显著。肺部感染者,经对症治疗均得到控制,气管切开时间越长,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3]。

2.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其他系统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因此,在做好呼吸道护理的同时,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的变化,做好五官的护理、消化道护理、泌尿系统护理、皮肤护理和心理护理,并提供足够的营养摄入。

3 小结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各种因素,易发生肺部感染,护士应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做好各项管道护理,基础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切断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泰孝建、余佩武、梁雅萍 胃组织与胃液细菌定量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17(3):257-258。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 2008年2月~2012年7月共收治3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年龄最小13岁,最大54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

1.2 诊断 分期 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6版内科学[1]有关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及分期。35例均符合,兴奋期8例,共济失调期22例,昏迷期5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5例(呕吐物为咖啡色、血性等),合并血压下降者1例,合并外伤者3例。

2 治疗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酒精中毒患者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较多,而自己又不能有效排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尤为重要。

2.2维持循环功能 建立静脉通路 补充液体,促进排泄,必要时给予速尿,昏迷病人插尿管。

2.3 洗胃 对于饮酒6小时以内的中、重度患者洗胃效果非常好。但是洗胃是一项侵入性有创操作,对患者的口腔、胃部均会造成很大的刺激,一次洗胃相当于一次急性咽炎,急性胃炎。因此,要严格掌握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心脏病、深昏迷、休克的患者禁忌洗胃,若患者可以配合饮水、催吐者可以不洗胃,对于躁动、兴奋的患者若必须洗胃一定要做好制动措施,以保证安全。 2.4 解毒剂的应用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使患者快速清醒,是目前治疗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2].

2.5 胃粘膜保护剂、保护肝功能药物的应用 临床常使用维生素6、奥美拉唑、肝泰乐等药物。

2.6 并发症的处理 恶心、呕吐者给予胃复安,上消化道出血者给予止血、制酸药物,血压下降者予以升压药物维持血压。

3 护理

3.1 监测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血糖。

3.2 注意保暖 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扩张,散发大量热量,皮肤湿冷,体温低,末梢循环差,有甚者寒战,发抖,尤其是洗胃后的患者。因此,保暖尤其重要。可以加盖衣被,应用热水袋、电热毯,提高室温等措施。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温,增加患者舒适度。

3.3 确保患者安全 对谵妄、躁动患者要专人守护,加设床档,以防止坠床。

3.4 心理护理 进行健康宣教,允许家属陪伴,给患者关心、安慰,倾听患者诉说,让其发泄心中的郁积、不满。

4 结果

3例合并外伤者清创缝合后数日痊愈,一例血压下降者经观察2日后出院,其余33例均在24小时内痊愈出院。

5讨论

一次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状态下,可出现急性神经、精神症状,对此类患者,加速排除体内酒精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3]。同时,正确的救治及护理措施能减轻酒精对患者的危害。

参考文献

篇12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2月~2012年7月共收治3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年龄最小13岁,最大54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

    1.2诊断

    分期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6版内科学[1]有关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及分期。35例均符合,兴奋期8例,共济失调期22例,昏迷期5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5例(呕吐物为咖啡色、血性等),合并血压下降者1例,合并外伤者3例。

    2.治疗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酒精中毒患者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较多,而自己又不能有效排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尤为重要。

    2.2维持循环功能

    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液体,促进排泄,必要时给予速尿,昏迷病人插尿管。

    2.3洗胃

    对于饮酒6小时以内的中、重度患者洗胃效果非常好。但是洗胃是一项侵入性有创操作,对患者的口腔、胃部均会造成很大的刺激,一次洗胃相当于一次急性咽炎,急性胃炎。因此,要严格掌握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心脏病、深昏迷、休克的患者禁忌洗胃,若患者可以配合饮水、催吐者可以不洗胃,对于躁动、兴奋的患者若必须洗胃一定要做好制动措施,以保证安全

    2.4解毒剂的应用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使患者快速清醒,是目前治疗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2]。

    2.5胃粘膜保护剂、保护肝功能药物的应用

    临床常使用维生素6、奥美拉唑、肝泰乐等药物。

    2.6并发症的处理

    恶心、呕吐者给予胃复安,上消化道出血者给予止血、制酸药物,血压下降者予以升压药物维持血压。

    3.护理

    3.1监测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血糖。

    3.2注意保暖

    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扩张,散发大量热量,皮肤湿冷,体温低,末梢循环差,有甚者寒战,发抖,尤其是洗胃后的患者。因此,保暖尤其重要。可以加盖衣被,应用热水袋、电热毯,提高室温等措施。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温,增加患者舒适度。

    3.3确保患者安全

    对谵妄、躁动患者要专人守护,加设床档,以防止坠床。

    3.4心理护理

    进行健康宣教,允许家属陪伴,给患者关心、安慰,倾听患者诉说,让其发泄心中的郁积、不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结果

    3例合并外伤者清创缝合后数日痊愈,一例血压下降者经观察2日后出院,其余33例均在24小时内痊愈出院。

    5.讨论

    一次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状态下,可出现急性神经、精神症状,对此类患者,加速排除体内酒精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3]。同时,正确的救治及护理措施能减轻酒精对患者的危害。

    参考文献

篇13

检查受伤的部位,协助医师抢救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四肢活动情况并做好记录;同时通过询问陪送人详细了解患者饮酒量、饮酒后受伤的情况、受伤的时间、伤后是否清醒,有无中间清醒期,呕吐次数、呕吐物性质及数量。对有昏迷半小时以上的患者,常规送CT检查,对准确判断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有重要意义。

2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供氧

患者伤前有过量饮酒和饮食,颅脑损伤后呕吐较频繁且量多,由于酒精和脑损伤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意识障碍者不能主动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反流,造成呼吸道梗阻。护理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目、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对呼吸困难、呼吸暂停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使用呼吸兴奋剂。

3急救护理措施

3.1接诊患者后,要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瞳孔、神志意识并做好原始记录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特别对昏迷伴呕吐患者,防止呕吐物反流误吸,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2早催吐、洗胃争取将尚未被吸收的酒精从胃中迅速排出。对于神志尚清的患者应选择了催吐方法,效果良好,方法是嘱其配合,先自饮温开水,再以棉签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催吐,直至胃内容物吐尽。对乙醇中毒严重者,尽量置入胃管行胃肠减压,用生理盐水洗胃以减少乙醇的吸收,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3.3迅速降低颅内压,维持血液循环迅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路,用较大针头或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失血过多、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行深静脉穿刺,以保证液体和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加压静滴,给予速尿、地塞米松针静脉推注,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乙醇抑制肌磷酸化酶的活性,对心肌、骨骼肌均有损害作用,易引起外周循环衰竭,部分患者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极易发生休克。故有休克或处于休克前期者应积极扩容,扩容时以胶体液为主,如血浆代用品、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血液,辅以一定量晶体液,如平衡液、10%葡萄糖溶液。应予50%葡萄糖液和B族维生素,予纳洛酮促进患者清醒。

3.4对待烦躁不安的患者可给安定10mg肌注或静注,禁用吗啡及度冷丁,以防抑制呼吸。

3.5急救处理时应注意有无复合伤,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医护配合,争分夺秒。在送X线照片、CT检查时注意病情变化并保持各管道通畅。

4观察及护理

4.1急性酒精中毒若合并颅脑外伤,意识状况和眼征变化是观察的关键由于急性酒精中毒的表现常常掩盖了颅脑外伤的神经系统症状,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据文献报道,约20%颅脑损伤发生在醉酒状态下,因此,病情观察细致、体检全面是提高诊断和疗效的关键。

4.1.1意识的观察由于乙醇对大脑和间脑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导致昏迷,而颅脑外伤亦可直接引起昏迷,故此时根据意识障碍判断病情相当困难。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必须将乙醇与外伤两种因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乙醇中毒往往掩盖了颅脑外伤的典型症状。若昏迷在4h后无改善应考虑为颅脑外伤所致,昏迷程度逐渐加深、无好转应考虑颅脑外伤的病情加重。典型的颅脑外伤中间清醒期一般不会出现。

4.1.2瞳孔的观察一般急性期10~20min观察1次,做好记录,以作对比。有瞳孔不对称散大,即使在正常范围内,也要怀疑脑疝可能,应立即报告医师做出相应的处理。

4.1.3观察生命体征严密的观察能及时发现伤情变化,往往有一部分患者,特别是颅脑外伤及胸腹部外伤早期就诊时,有的脏器虽然已受损伤,但早期各种检查阳性体征不明显,医护人员很容易被这些检查情况蒙蔽,产生病情不重的概念。因此,笔者认为,酒醉后创伤的患者,首诊时只要有一个可疑点,无论是医师还是护理人员,均应做到认真、细致,对患者负责。对症状体征不典型的患者留院观察是十分必要的,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全面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先兆、发展、动态等,使患者的每个细微的变化,得到及时发现和准确的处理,避免因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突然变化,延误治疗及手术时间而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