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4h内入院,自愿在我院接受治疗,入院后经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确认具有手术指征。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8~73岁,平均(56.3±9.6)岁;摔伤17例,坠落伤11例,交通伤12例;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20例,上下肢混合骨折6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5~78岁,平均(53.1±10.2)岁;摔伤14例,坠落伤18例,交通伤8例;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21例,上下肢混合骨折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手术计划接受手术,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用药及手术指导、预防并发症、术后康复指导等。术后2~5天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具体时间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由被动运动至主动运动,循序渐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通俗化语言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指导:早期教育,入院后及时反馈真实病情,告知治疗计划、治疗内容、实施方式、预期治疗结果,提示患者治疗期间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实施治疗;术前后指导,在早期教育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术前后心理护理,环节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醒患者术后定时改变、排便,防止褥疮、肠梗阻等并发症;辅助教育,病房通过电视播放骨折基础知识视频、手术介绍视频、术后康复指导建议等视频,使患者熟悉掌握康复要点,同病房患者还可相互沟通、监督,相互纠正、鼓励。训练前期以抬臂/抬腿、站立、抚摸、旋转等被动运动为主(术后2天至术后20天),中期训练以站立上举、前屈、行走等主动运动为主,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此阶段训练持续至术后70天,后期训练即在主动训练基础上辅以器械,增加肌力,为患者重回社会活动而努力,此阶段主要在患者出院后进行,故需要住院期间对其进行指导加之术后随访进行监督。
1.3观察指标
1.3.1依从性评估患者术后能主动完成80%以上的功能训练,其他部分经提醒后完成者为完全依从;主动完成训练内容不足40%,经反复提醒仍不能完成者为不依从;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者为基本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1.3.2生活质量评估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为评估标准,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包括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分别以率(%)、(珔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7.50%,与对照组70.00%比较显著较高(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6月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入选患者均无严重内科疾病,骨折未危及生命,故入院后及时反馈沟通病情,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加入训练,也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康复意识。乡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骨折后常常具有恐惧心理,不愿早期康复训练,不下床不自理,完全卧床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肌无力,后期康复训练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部分患者对手术情况和病情不了解,误以为术后进行训练会影响手术效果和伤口愈合,经过康复教育指导即可纠正此种心理困扰,利于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训练。另外,两组患者中均有患者为尽早出院,术后过于主动训练,甚至挑战身体极限,此时需要医务人员尽早制止、引导。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经康复训练教育指导后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张丽红[3]等相关研究指出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膝关节骨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作用,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在乡镇医院指导患者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邱江燕.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行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0):79,45.
篇2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36例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为15~84岁,平均58岁;行保守治疗1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8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4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例,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带肌骨瓣植入术2例。
康复训练方法
制定正确的肌肉训练方法:股骨颈骨折疾病病程很长,由于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患肢肌肉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因此,早期加强下肢肌肉锻炼十分重要。伤后1~2日行皮牵引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开始进行患肢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足趾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日3次,每次30~50下,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此方法适合所有以上病人。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 其中男100例, 女86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15岁, 平均年龄56岁。
1. 2 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1. 2. 1 健康教育制定原则
1. 2. 1. 1 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 健康教育是护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的, 如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适应能力等, 因此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护理活动, 护士应予重视, 并把计划落实到位。
1. 2. 1. 2 针对性、科学性 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制定的,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康复训练关系到患者肢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是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本科做康复训练的护士均经过河南省中医医院骨伤康复专科护士岗位培训, 经考核后持有相应的专科护士证书。
1. 2. 1. 3 实用性、通俗性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 应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 教育程度较低的可以看电视、录像等;教育程度高的可以看图片、应用现代通信技术, 如加微信、QQ群等, 这样可使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便于学会, 随时随地接受健康教育知识。
1. 2. 1. 4 全程性、阶段性 健康教育应贯穿患者康复训练的始终, 从入院到出院, 根据肱骨干骨折愈合分期进行, 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 直至患者肢体功能完全恢复。
1. 2. 2 健康教育方法
1. 2. 2. 1 语言交流 即通过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语言的交流与沟通, 让其了解并掌握肱骨干骨折的相关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应态度热情, 口语化, 避免难懂的专业术语, 通俗易懂, 以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理性认识。
1. 2. 2. 2 文字宣传 把康复训练方法制成小册子发给每位患者和家属或制成图片挂在病房或走廊观看, 文字宣传有助于加深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印象和进一步深入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
1. 2. 2. 3 实践教育方法 指通过指导受教育者的实践操作, 达到掌握一定的健康护理技能的方法。专科护士可进行示范指导或协助患者和家属掌握肱骨干骨折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方法。
1. 2. 2. 4 电化教育方法 以广播、电视、网络、录像、幻灯等电化器材为工具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可克服时空限制, 随时进行康复训练教育。
1. 3 健康教育的实施 以量化健康教育为原则, 指专科护士根据计划, 分期分部位, 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在规定时间对肱骨干骨折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每个动作给予具体时间和量的指导。
1. 3. 1 入院后即开始鼓励患者行患手抓空增力和掌屈背伸的功能锻炼, 2~3次/d, 每个动作做10~30次, 随着肿痛减轻及个人耐受逐渐增加, 每1~2小时1次, 每个动作做30~50次, 坚持5~10 s/次。
1. 3. 2 手法复位或内固定术, 麻醉消失后可进行手指、腕关节的屈伸活动, 24 h后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指间、掌指关节的活动, 如握拳、抓空增力五指起落、腕关节的背伸、屈曲、桡偏、尺偏等, 2~3次/d, 5~10 min/次, 以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外展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的外展活动, 内收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的内收活动。
1. 3. 3 手术后1周练习用力握拳、伸指, 被动伸屈肘关节, 主动活动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2~3次/d, 5~10 min/次;2~4周可加大活动量, 并进行屈肘耸肩活动, 2~3次/d, 5~10 min/次;逐步加大活动力度和幅度;外固定解除后, 可进行肩肘关节全方位的功能锻炼, 加大活动强度, 如托手屈肘、肘关节屈伸, 也可做弯腰划圈、后伸探背、手指爬墙、肩关节的外展、内收、上举等, 逐渐做提重物等活动。
1. 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6个月后对186例患者进行回访, 根据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优138例, 良43例, 可5例, 差0例, 优良率97.3%。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3 小结
在肱骨干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在患者康复训练中进行健康教育, 量化康复训练内容, 可使患者功能锻炼更到位、具体,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杜天信, 李无阴.正骨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篇4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粗隆间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也是老年患者的多发病,由于疾病原因是创伤,患者极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怕疼、担心留后遗症等心理,而老年患者的特点又是对病情持悲观态度,表现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老年人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和受尊重。因此责任护士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安慰患者、给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使患者尽快从惊恐、紧张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同时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和蔼可亲,而且要庄重大方,技术熟练,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治疗方案及手术方法,外固定架治疗的优点,用成功患者证明愈后的效果,以消除因年龄大而不愿接受手术及担心预后的心理,同时医护人员再与老年患者交谈过程中要多听少说,以满足老年人爱回忆往事的心理,使患者的情绪尽早稳定下来,以取得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积极主动配合。
2.2 皮肤护理 患者取平卧、略外展位,床单保持清洁、平整、干燥、铺气垫床。患者因怕疼,肢体活动及翻身困难,骶尾部、髋部足跟部易发生褥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有效的护理措施:①患肢踝部垫一软垫,使足跟离开床面并按摩足跟部;②指导患者用健侧下肢蹬床抬臀,持续5 s,休息5 s,每4次为1个周期,每天5个周期;③双手抓住吊环或床栏,尽力抬起上身及臀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④每2 h协助翻身一次,方法:将手放入患者后背部,另一手放入臀部抬起,并放入一气枕,约30 min后同法进行对侧护理;⑤将双手放入骶尾部按摩受压部位;⑥牵引针及外固定针道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2次/d。以上方法要交替进行,持续时间和强度以患者不疲劳,无疼痛为准。
2.3 康复训练
2.3.1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教会患者康复训练方法和程序,以利手术后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同时也增强了股四头肌、绳肌、胫前肌的肌力。并增强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力,也有效防止了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①患肢趾关节和踝关节做主动屈伸运动;②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嘱患者尽量伸膝并背伸踝关节,持续10 s,休息10 s,每10次为1个周期,每天完成4个周期;③指导患者在健侧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患者平卧,将膝部下压,同时绷紧大腿肌肉,逐渐抬高下肢停留3~5 s,再缓慢放下,主要掌握方法,术后用于患肢锻炼。在训练过程中避免劳累和疼痛,以免影响康复治疗的信心。
2.3.2 术后康复锻炼 手术后麻醉未恢复期即开始行被动膝关节活动至功能位膝部垫一软枕保持功能位以减少栓桩效应的影响。术后第1~2天根据术前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患肢的趾关节、踝关节屈伸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和直腿抬高锻炼,同时进行膝髋关节主动锻炼并配合人工被动锻炼,根据体质和年龄增加锻炼的次数和强度。术后3~5 d相应增加上述锻炼的强度外,患者可坐在床边,凭借重力,垂膝到床下,然后将健肢放到患肢前方向后压,或他人帮助向后压患肢,术后3 d帮助、指导患肢使用助行器下床,取站立位并练习步行,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身体一般情况,避免发生卧床并发症。
3 结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月,在天津市职工医院康复外科住院的手外伤术后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4.75岁;入选标准为手外伤史,手部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病、手指肌腱损伤术后、血管或神经损伤术后等,且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伤口愈合良好,无皮损、无破溃及红肿;②骨折内固定稳定、肌腱吻合良好、无其他风险因素;③排除截指、断指再植病例;④各项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良好。
1.2方法
1.2.1手外 12例患者,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在回归病房后,因人而异制定自我康复训练计划。对纳入条件的12例患者,由康复护士进行监督观察,根据是否能够按照自我作业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凡每日能够按照自我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训练者列入训练组,不能或很少完成者列入非训练组。训练组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1.6岁;手部骨折术后1例,创伤性关节病2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1例,烧伤后遗症2例。非训练组6例,其中男6例,女0例;平均年龄47.8岁;手部骨折术后2例,创伤性关节病2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1例,烧伤后遗症1例。
1.2.2自我康复训练计划 ①心理康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对手外伤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性,使之树立正确康复信念,积极参与康复训练。②温热水疗:45°C恒温,水位没过所以瘢痕为准,30 min,3次/d。③各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嘱患者不超过痛点,每个关节5组,每组30个,3次/d。④作业训练: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兴趣爱好,进行不同作业训练安排,如初期捡拾豆子训练对指对捏,握矿泉水瓶扩虎口,毛刷擦刷促进感觉恢复;后期可以进行手工训练:十字绣、贴钻画、剪纸作业训练等。40min~1 h,2次/d。⑥ADL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利用患手从事安全范围内的日常活动。⑦支具或压力衣的佩戴。以上各项训练均在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回归病房后继续进行。
1.3评定指标 以患手全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对患者关节角度进行评定。全主动活动度=(远指、近指及掌指关节主动屈曲幅度总和)-(远指、近指及掌指关节的主动伸展幅度总和)[2]。以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要求患者用0~10这11个数字表示自身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3]。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经1个月的治疗及观察,训练组的TAM数值较非训练组明显升高,而NRS评分则较非训练组明显较低,结果见表1~表3。
由表1可以看出,训练组与非训练组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的疗效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P值均
由表2可以看出,以每7 d为1周期,观察当日治疗后及次日晨起的NRS数值,训练组与非训练组的疗效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P值
由表3可以看出,以1个月为1周期,观察当日治疗后及次日晨起的NRS数值,训练组与非训练组的疗效配对变量差值的t检验,P值
3 讨论
康复是一项主动、自觉的活动,是医患双方的活动过程。表1体现的是能够坚持病房自我康复训练任务的患者在该治疗周期所取得的关节角度进展较不能完成训练的患者更大,手功能得以综合提升。
Salter在实验室和临床方面所做的深入研究提供证明,在各种病理条件下,运动对组织愈合是有益的。正如表2和表3数据所示,训练组的疼痛较非训练组的疼痛均有明显缓解。能够坚持病房训练任务的患者,次日晨起累及关节的僵硬疼痛现象较不能完成的患者明显减轻。有观点认为:当施力超过一端较长的时间,组织会延展,造成永久变形。这与组织的黏度有关,因而是有时间依赖性的。低强度负荷,一般在弹性范围内,且长期施用,会增加结缔组织的变形,并允许的胶原组织键结逐步重新排列,并重新分配水到周围组织。这就要求医患双方均要重视并利用除日间常规康复治疗之外的那一段很长的回归病房时间,通过如上训练计划巩固维持训练效果,否则次日反弹足以抵消前日的治疗效果,导致功能恢复减慢甚至停滞。
目前,各种因素影响下,部分患者的康复理念陈旧,度依赖治疗师手法,忽略了主动锻炼和持续锻炼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手功能的恢复。自我康复训练使患者接基本达到患者24 h持续康复的效果,对手外伤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篇6
股骨髁上骨折[1]是临床常见骨折,分屈曲型和伸直型。2006年1月~2008年10月本科采用关节镜辅助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0~62岁,平均34.6岁。左侧7例,右侧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单纯股骨髁上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8例;屈曲型16例,伸直型2例。其中3例屈曲型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法复位及简单外固定后恢复正常。受伤机制: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伤后7~12d,平均9d实施手术,血管危象经处理恢复正常后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后,伤侧大腿近侧上消毒止血带,窝下放置圆枕使膝关节保持在30°屈曲位;首先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牵引小腿使骨折复位,然后经膝关节标准前内侧关节镜入路找到髁间窝正中前方髓内钉理想入口,即后交叉韧带附着点前方0.5~1.0cm,垂直切开皮肤、髌韧带2~3cm,使用开髓器在关节镜直视下开髓、扩髓后,选择长短、粗细合适髓内钉插入髓腔,钉尾应与滑车沟关节面平行或者在股骨远端缩进1~2mm。C型臂X光机透视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安装导向器,按照先远端后近端顺序安装锁钉,再在关节镜直视下安装钉尾封帽螺钉。手术完毕缝合切口。
2护理
康复护理前评估及制定计划要了解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个体特征文化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选择功能锻炼方式。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关节镜手术的简要过程及较传统手术比较的种种优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能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同时详细介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必要性,使其对术后锻炼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取得密切配合。
2.1.2肢体护理股四头肌是运动及稳定膝关节最重要的肌肉,功能锻炼主要是教会患者锻炼股四头肌的方法,术前3d开始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指导患者锻炼肢体肌肉力量的方法、时间及次数,向患者讲明锻炼的重要性,防止术后发生肌肉萎缩,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计划打下良好基础。
2.1.3皮肤护理术前一定要规律饮食,不吃刺激性辛辣食物,避免抓伤、碰伤,避免蚊虫叮咬,如有皮肤发痒、红肿等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术前皮肤准备范围要大,由足尖至大腿上半部2/3处,修剪趾甲。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此期锻炼的目的是控制肢体肿胀,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恢复肌肉张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常规应用抗血栓的药物。手术后将患膝下垫软枕抬高5°~10°,膝关节伸直呈外展中立位,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情况下确保患者舒适,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康复锻炼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
2.2.2康复护理手术次日患膝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
(1)踝关节进行有节奏的屈伸和转动运动,转动的方法是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
(2)关节功能锻炼:根据患膝的功能状态,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练习终末伸膝锻炼膝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的顺序循序渐进,锻炼原则为次数由少到多、锻炼时间由短到长、强度逐渐增强。
(3)膝关节主动锻炼:术后24h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增强肌力,防止肌萎缩,方法为患者平卧,足尖朝上,用力伸膝,绷紧大腿肌肉,持续5~10s,然后放松肌肉,收缩、放松为1次,术后1~3d每小时行20次,以后每3天增加10次/h,直至50次/h,有效指标是髌骨有向上运动的动作;术后24h开始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强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有利于增强患膝的稳定性。
(4)膝关节被动锻炼:膝关节的被动锻炼主要通过CPM机进行,锻炼时的疼痛,会明显降低康复训练的效果。术前运用合理的情绪治疗,在术后康复锻炼中运用全身松弛疗法、行为疗法、鼓励和暗示疗法,可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缓解锻炼时的紧张情绪,同时抑制皮质下中枢疼痛神经元的活动,降低其兴奋性,使疼痛的阈值增高,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2]。早期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完全机化,较易恢复,使用CPM在防止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组织水肿、粘连变性、挛缩方面有显著作用[3]。方法:对于10例单纯股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3d开始应用CPM机每天1h连续被动练习,起始角度为10°~20°,终止角度为20°~40°,在2min内完成一个来回,以后逐步增加活动度,每日增加5°~10°,但要速度缓慢,屈曲度不超过60°。在创口愈合、主动活动膝关节无疼痛时即可停止。
(5)出院指导:术后14d拆线出院。出院前帮助患者制定康复功能锻炼计划,指导并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4]。进行不负重拄拐锻炼,患者拄双拐,用双腋窝撑住杖,先迈健侧下肢,用健测下肢负重,然后利用拐杖移动向前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避免摔倒和外伤。6~12周拍摄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才能负重锻炼,禁止剧烈活动,以防意外摔倒。游泳、骑自行车、慢跑等可在术后4~6个月进行。
(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应注意健肢的锻炼,以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期间注意合理的营养摄入,减轻或控制体重的增加;睡眠时将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复查。
3结果
3.1股骨髁上骨折愈合情况
术后随访6~11个月,平均8.6个月,3~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
3.2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末次随访时根据膝关节HSS评分[5],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其中优85~100分,良70~84分,可60~69分,差
3.3随访
本组随访16例,优14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4.4%。
4护理体会
关节镜辅助下髓内钉闭合穿针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不仅创伤小,且直视下开髓点精确,可减少并发症,恢复快,效果肯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该类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加强对患者康复知识的宣教,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肢肌力的恢复、关节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96.
[2] 张伟明,陆廷仁,王颖. 心理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2005,20(6):354-355.
[3] 王兆霞,李峥. 持续性被动运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运动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B):28-30.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手术患者中,男54例,女66例,左髋68例,右髋52例,年龄60~91岁,平均65.4岁,新鲜股骨颈骨折头下型86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4例,120例均有功能障碍, 且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本组均采用国内假体。82例采用骨水泥型固定,30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固定。8例采用混合型固定,住院14~20 d,平均17 d。经系统的康复训练至出院,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和康复训练。本组术后2周拆线,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出现关节周围粘连致髋关节活动度小,功能受限,4例因患者锻炼不当致脱位。1例术后1个月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处理得以康复。5例骨折前活动能力差且有严重并发症,但能耐受手术,出现皮肤压疮。术后第5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90分)68例,良(80~90分)40例,尚可(70~79分)10例,差(
1.2 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由同一组医师负责进行手术,术中证实假体稳定,术后X线摄片显示假置良好。
2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1 皮肤压疮、肺部、泌尿系感染 本组为老年患者,骨折前常合并有心、脑、肾等方面并发症,手术耐受力较差,术后卧床时间相对延长,术后早期行功能训练较困难,而老年男性患者往往又合并有前列腺肥大,止痛泵的应用和导尿管的刺激等影响使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延长,易发生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沁尿系感染。预防措施:①术后1周内以平卧为主,经常检查后凸部位皮肤情况,特别是背部和尾骶部皮肤,做到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②深呼吸及有效咳嗽;③扩胸运动:患者平卧位,双上肢握拳相对上举,然后向两边尽量分开,10 min/次,2~3次/d,进行上肢拉伸锻炼;④对患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给予口服克拉唑嗪2 mg,1次/d,晚上服,并嘱多饮水,保证尿量在2 500 ml/d,以对尿路起自净作用。术后第2天起定时夹闭尿管,即2 h开放1次,训练膀胱功能,5 d后拔除导尿管。
2.2 切口感染及关节腔内感染 由于手术创面相对较大,剥离较深。且有金属植入物,易有死腔形成,加上老年人各系统器官功能较差,全身和局部抗感染能力低,易合并切口感染,诱发关节腔感染,造成化脓性髋关节炎,致手术失败。预防措施:①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包扎是否完好,清洁干燥,如有渗湿,及时更换;②及时排除切口内的渗血、渗液、消灭死腔、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缓解组织张力,利于消肿;③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指导其适时、合理的康复训练;④L-S多功能激光照射切口,2次/d,20 min/次,促进渗出液吸收,保持创面干燥,加速水肿消退,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本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部损伤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可引起下肢深静脉机能不全致手术失败,并可引发致命的肺栓塞,应予以高度重视[2,3]。预防措施:①麻醉清醒后,督促患者早期开始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及趾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并辅以向心性按摩,以消除静脉血的淤滞;②患肢予以适当抬高,并避免小腿后方的肌肉受压,以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③遵医嘱适量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④加强巡视,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浅静脉充盈情况,有无肿胀、肌肉疼痛及压痛,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⑤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补液,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 康复训练与指导
本组均按统一训练计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分别于术后1~3 d开始康复训练,术后第1、5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第一阶段(术后2周内,住院期间)
重点是患肢的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股四头肌和绳肌的肌力,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由护士帮助实施相关的锻炼项目,包括: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②踝关节主动背伸背屈运动;③主动臀收缩运动;④被动髌骨推移运动;⑤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抬高
第二阶段(术后2周~3个月,即出院指导)
重点在改善患者步态,加强患肢的负重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延长髋关节的使用寿命。此阶段主要是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锻炼,包括:①侧卧位外展运动,运动时两腿间夹1个枕头,禁止内收、内旋;②卧位到坐位运动,利用健腿和双手的力量将患腿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③坐位到站立位点地训练,扶双拐站立,患肢不负重;④站位到行走训练,从脚尖点地至部分负重,再至完全负重,负重力量逐渐递增,从开始20~30 kg(≤自身体质量的20%)直到完全负重。术后第1个月内建议使用步行器或双拐,第2个月使用单拐,第3个月可弃拐或用手杖行走;⑤在扶助器下练习下蹲训练,扶拐上下楼梯行走训练;⑥借辅助设备完成日常穿脱衣裤、鞋袜等动作,直至功能恢复。此阶段以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落实并指导其出院前后的康复锻炼,嘱其出院后应坚持锻炼,并与主治医师保持联系,定期来院检查髋关节的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式,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4 小结
随着老年人群数量的快速增长,材料、医疗技术和配套设备的成熟与发展,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手术指征较以前有所放宽[4],由此而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因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已成为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在护理上,由患者密切配合,医护患三者及时交流和沟通,把重点放在背部及尾骶部皮肤、肺部及防止切口与深部感染和髋关节的脱位上。要充分利用床上的提手装置,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上肢拉伸锻炼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率。在康复训练方面,提倡术后早期适当的训练,对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减少周围组织粘连,增加周围肌力群的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与骨的负重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总结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体现在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负重与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四个方面,其中肌力训练是该手术后康复中最重要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银波.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现代康复,2001,5(5):12-13.
2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4-543.
3 沈素红,陈柯,张江涛.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中医下骨,2004,16(1):7-8.
篇8
解答及分析 肌肉等长收缩运动通俗来讲可以称之为肌肉的“绷劲”,就是肌肉在做类似一张一弛的收缩运动时,长度不改变,不产生关节的活动,但是肌肉内部的力量会有增减。
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骨折周围肌肉组织的静脉回流。骨折之后静脉回流会减慢,血小板容易聚集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形成,从血管壁上脱落后随着血液漂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可能栓塞,最常见的是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以及肺栓塞。另外,骨折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相对较多,相当于肢体骨骼失去了重力的刺激,这时候非常容易出现钙质流失。而等长收缩运动可以给予骨骼关节一定力的刺激,进而防止钙质流失。
问题3:骨折后患肢肿胀怎么办?
解答及分析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弹力绷带。比如下肢骨折,可以从肢体远端即脚尖处开始,缠过膝盖,以有效减少肢体的肿胀。需要注意的是,弹力绷带不可太紧,如果其对肢体产生的压力超过了动脉的压力,则会导致肢体远端坏死。
另外,把肢体抬高和局部按摩肯定有利于肿胀的消退。但需要注意的是,伸直抬腿的动作对于股骨颈骨折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是绝对禁忌。
对于热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肢体远端踝关节骨折,泡热水会导致局部肿胀更厉害。笔者所在的医院一般建议患者做温水、冷水各5min交替浸泡,温水41~42℃,冷水20~25℃。因为温水刺激毛细血管舒张,冷水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反复舒张、收缩有利于肢体肿胀的消退。
问题4:骨折术后很多人会喝骨头汤,即“以形补形”,这样做对吗?康复期间是否需要戒烟酒?
解答及分析 骨折以后在饮食上适当补充钙质是非常必要的,因钙盐的沉积对于骨头愈合非常有帮助。但骨头汤里面钙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喝骨头汤来补充钙质是远远不够的,还不如吃些虾皮或服用钙片更有帮助。除了补钙还要注意到室外晒太阳,否则钙质不会吸收。
需要与患者说明的是,吸烟影响伤口愈合能力和骨折愈合,通过X线监测,发现吸烟者骨痂生长明显慢于非吸烟者;喝酒能增加骨折伤处的疼痛感,另外酒精会引起肝脏代谢紊乱,影响蛋白合成,对骨折愈合不利。因此,康复期间应鼓励患者戒烟酒。
篇9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老年人股骨头血液循环很差,骨折后容易坏死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基于老年人体质弱、手术创伤较大,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康复,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大的影响,不仅可减少术后护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通过早期护理康复训练能改善预后情况。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资料11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 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6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15例,男63例,女52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72±3.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85例,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行全髋置术换78例,单股骨头置换术37例。
1.2 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必要时可给予吸氧,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②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及引流管的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引流液量大于400ml、颜色鲜红应考虑出血未停止,需及时处理;引流量小于50ml,需考虑引流管堵塞,对伤口进行护理时需严格无菌操作。③心理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且老年患者耐受较差,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影响预后,护理工作者需耐心教育、讲解,使患者了解病情及护理康复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帮助患者康复。④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饮食从流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膳食。饮食应选用有助于康复的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忌辛辣、油腻食物。⑤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a、预防感染:保持伤口引流通畅,观察渗液变化,及时换药,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及褥疮。b、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长期卧床制动,易诱发深静脉血栓,血栓影响下肢供血,延缓康复,同时血栓脱落可导致急性肺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术后要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加强下肢肌肉收缩促进静脉回流。c、预防假体脱落:术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预防的关键是保持患肢外展位,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外展、内收。
1.3 康复训练 ①术后当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可能导致术中神经血管损伤,情况严重可出现神经血管危象[1],手术完成后需用三角枕固定双下肢,并保持屈髋屈膝位使下肢重要血管神经松弛,术中充气止血、过度牵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术后须鼓励患者立即活动足趾及踝关节促进下肢血液循环。②术后1-3日:在患者耐受的基础上主动进行髋关节屈曲训练,训练时注意髋关节活动度以防髋关节脱位。早期患者疼痛与恐惧会影响训练,训练过程中需要引导患者消除恐惧并告知康复的重要性[2]。③术后4-7日:尽早令患者下床进行外展功能训练,患者可在平行杠的辅助下面对镜子进行步态训练,医护人员在一旁予以纠正。逐步加大训练强度以增加心血管系统耐力[3]。
1.4 出院健康教育 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康复时间长,需患者出院后需坚持康复训练,教育患者院外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1.5 康复评价 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康复效果,标准如下:①优:下肢无疼痛,能正常行走无跛行,髋关节屈曲120°-130°、内收15°-20°、外展20°-30°、后伸8°-10°、内旋30°-40°。②良:下肢疼痛消失,能行走,但有间歇性跛行髋关节屈曲80°-100°、内收10°-15°、外展15°-20°、后伸6°-8°、内旋20°-30°。③可:下肢间断性疼痛,明显跛行,髋关节屈曲30°-60°、内收5°-10°、外展、外旋至10°、后伸2°-4°。
2 结果
115例患者中70例获得随访,随访中患者反映病情恢复较好,具体情况见表1。
3 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周期长,患者对疼痛耐受性差,术后细致的护理及规范的康复训练能明显地改善患者预后,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另外,耐心的健康宣教与护理,不仅可以促进患者康复,亦有助于医患关系的融洽,同时也使得护理工作者自身业务水平有一定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髋关节置换术病人94例,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 67.5岁。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5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并存疾病及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训练方法
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项训练,即手术当天保持术侧肢体外展30°中立位,穿防旋鞋。术后第2天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行踝关节的屈伸锻炼;协助患者从足跟开始做压力递减的小腿部肌肉挤压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卧床2周,卧床期间膝关节练习器训练,2次/d,1h/次,逐渐增加训练时间,一般增至6h/d。
1.2.2 观察组训练方法
1.2.2.1 心理康复 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不良情绪,术前护士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耐心全面地讲述患者所需要的知识,恰当地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系统进行心理及康复锻炼指导,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1.2.2.2 术后训练法 (1)常规项训练同对照组。术后第1天进行髋关节屈伸训练。病人仰卧位,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臂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上,指导者一手托患者足跟部,一手扶膝部,防患肢内收内旋,保持屈曲位持续5s,放松5s,逐渐增大屈曲角度,不超过90°,10-20次/组,3组/d。 (2)术后第2天增加髋关节推位训练,即伸直双下肢,先使术侧髋关节下移,对侧髋关节上提,从而使术侧下肢显得比对侧长,保持该姿势5-7s,然后双侧交替,3次/d,每次10min。托马斯伸展训练,即对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肌及关节囊前部。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做屈髋位旋转练习,即坐位,拉住床上支架做上身左右摇摆动作(臀部不可离床),5-7次/组,2组/d。(3)术后第3-7天继续上述训练。拔除引流管后,X线摄片无异常时协助病人站立。帮助病人双手支撑床坐起,健肢屈曲,患肢伸直,移动躯体至患侧床边,病人转动至双腿下垂坐立位时,稍坐片刻,无不适时,再拄双拐站起。根据病人情况制定步行计划,逐渐增加步行距离。(4)术后1-2周,主要加强髋部活动度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肌力。即髋关节适当外展,并置于旋转中立位,弯腰屈髋,以下颌触及患侧膝关节;双下肢分开站立,左右摇摆骨盆,使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5)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单独离床活动、上下楼梯训练,讲明术后6个月内不坐矮凳子,不可重叠双腿;弯腰屈髋不超过90°;侧卧时两腿之间要放枕头保护,站立时患肢外展;以防止髋关节因过度屈曲、内收、内旋而造成脱位;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及剧烈体育运动等。
1.3 评价方法
康复训练4周后,对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进行评价,以吃饭、穿衣、洗澡、入厕此4项活动为评价指标,全部自理为生活自理;1项或多项需部分帮助为生活部分自理;1项或多项需要全部帮助为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全部自理和部分自理患者统计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率表示,组间进行x2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
2 结果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55.3%)明显优于对照组(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心理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树立正确观念,激发热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康复治疗;正确摆放及被动和主动运动等能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刺激本体感受器,诱发反射冲动,能有效的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栓塞,提高患肢肌力保持关节稳定性,加快康复进程,预防关节脱位,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提高患者关节功能。本文结果提示,术后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良好的关节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十分重要,对减少并发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篇11
髋关节不稳定手术后的康复训练①床上关节活动训练:手术后患者的石膏拆除以后(一般在手术后6~8周拆除石膏),患者应及时开始床上训练,这时髋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可练习在床上缓慢坐起,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各关节的主动活动或者主动借助活动,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但应防止强力牵拉关节活动,以免拉伤。②站立训练:在床上训练关节活动2周以后,可开始试行下地做站立活动训练。先扶物站立,接着做不扶物站立。动作练习应以身体能够承受,手术部位无疼痛为训练适度。③行走训练:患者能很好地站立后,再进行行走训练,先在双杠内由他人保护下做行走练习,熟练后再训练扶拐行走,最后达到独立步行的目的。
因膝关节屈曲、下肢外撇等畸形在大腿外侧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这种手术一般是将大腿外侧引起下肢畸形的一条紧张的筋膜条索切断,所以手术叫做“髂胫束切断”,术后患者要注意是否发生如足和足趾发麻、疼痛,原来会动的脚趾不会动了,脚趾发凉,颜色变紫、变白等,若有这些表现发生,应立即找医生诊治,把腿由伸直再变回屈曲,以免发生下肢坏死。
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①祛除石膏以后要积极进行髋、膝、踝关节主动活动训练,以及抬起大腿训练。②在石膏祛除以后,及时进行患肢站立和行走训练。此时应尽量保持膝关节伸直,必要时可以用细木板、厚纸板或大画报垫上棉花作保护缠在膝部,维持膝关节伸直的位置,保持腿的站立姿势,并可防止膝关节屈曲畸形复发。站立和步行训练应先练习站立,站立功能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行走,训练应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难度,同时训练时要注意保护,防止摔伤,此期训练进行3个月左右。③训练站立和行走活动时除膝关节注意伸直外,还特别要注意髋关节要尽量伸直,克服髋关节屈曲的异常,保持身体正直的良好姿势。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5~42岁,平均33岁。均为新鲜的闭合性桡骨头骨折,属于MasonⅢ型。外伤原因:高处坠落8例,车祸7例,摔倒5例。伤后平均6 d行手术治疗。所用假体为美国Wright公司生产的钛制生物型人工桡骨头。
1.2 方法 手术取Kocher入路,经肘肌和尺侧腕伸肌的间隙显露桡骨近端,注意保护桡神经,截骨后,选用合适的桡骨头假体试模,检查肱桡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如稳定,则以试模确定的方向和位置将生物性假体柄插入桡骨髓腔,缝合环状韧带,所有病例均未放置引流,术后未行石膏固定。术前术后均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指导康复训练。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月~36月,平均21月,均无桡神经损伤、迟发性尺神经炎、感染、假体松动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产生,日常生活一般不受影响,但多少存在一些伸直受限。术后按照Broberg—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95~100分为优,80~94分为良,60~79分为可,0~59分为差。本组评分平均90分,其中优17例,良3例。
3 护理与康复
3.1 术前护理
3.1.1 一般准备 要求患者术前1周停止抽烟、喝酒,术前晚做好皮肤清洁。
3.1.2 术前进行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疾病常识及术后康复方法。请其观看相应光盘,了解整个治疗的方案、手术过程、手术风险及康复训练方法,介绍成功病例,使其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
3.1.3 术前全面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脑血管、肝、肾、肺等方面的疾病。如手术部位皮肤有擦伤,或红肿热痛,有感染迹象,或肿胀明显,均应延迟手术,并进行治疗,待伤口愈合、肿胀消退及感染控制好后再行手术。
3.2 术中护理 术中注意使止血带的位置位于上臂的上1/3,避免压迫桡神经,局部垫上棉垫或纱布,避免止血带导致皮肤损伤,注意止血带的的压力。我院使用气囊止血带,上肢压力控制在200~250 mm Hg之间,时间不超过1 h,如超过1 h,需放松止血带10 min后方可再次使用。
3.3 术后护理
3.3.1 护理 如行臂丛麻醉,术后平卧6 h即可下地活动,上肢用颈腕悬吊带固定于胸前。
3.3.2 指导用药 术后如疼痛,给予止痛处理,以利配合康复训练。于术后第一天,开始服用消炎痛25 mg,tid,共3周,以预防异位骨化。局部肿胀,给予消肿处理,并预防感染24 h。
3.3.3 并发症观察及伤口护理 桡骨头置换术后最常见的是桡神经深支损伤, 最严重的是感染,其他并发症有假体松动、磨损和不稳定(半脱位或脱位)。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肢端感觉及肌力情况,了解切口愈合、肿胀及疼痛情况,术后第一天局部每4 h评估1次。若麻醉消退后立即出现桡神经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或进行性减退,应立即行神经探查,并根据神经损伤情况进行修补。一旦发现伤口红肿热痛或疼痛突然加剧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一般于术后2周拆线。
3.4 康复训练[2] 共分为3个阶段。
3.4.1 第一阶段(术后第1天至术后4周) 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做握拳练习,用力握拳10 s,用力伸指10 s,一握一伸为1次完整的动作,10次动作为1组,每日完成6组。术后第3天开始行肩关节主动锻炼,锻炼时健手需托住患肢肘部进行保护,2次/d。并行肘部肌肉力量锻炼,指导患者做肱三头肌及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每次肌肉收缩10 s,休息10 s,每组10次,每日7~8组。2周后行轻柔的主动屈伸肘关节练习,以屈肘为主,限制伸肘在30°位,避免前臂旋前位主动屈肘,可以被动旋转前臂。
3.4.2 第二阶段(术后第5~10周) 术后5周开始行肘关节主动锻炼,每次主动屈伸肘至最大范围,停留10 s,由屈至伸为一次动作,10~15次为一组,每日2~3组,练习完毕肘部冰敷5 min,以减轻疼痛及肿胀,并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其次行前臂主动旋转练习,做旋前及旋后动作至最大范围,维持10 s,每日练习5~8次。第三对肘关节周围肌肉(如肱三头肌及肱二头肌)进行锻炼,采用等长抗阻训练[3],为了保障假体不松动,不可进行等张抗阻肌力训练。
3.4.3 第三阶段(术后11~16周) 从第11周开始,维持第1和第2阶段的主动训练,在原基础上每日增加一组练习,开始等张抗阻肌力练习,开始时可利用橡皮筋作为阻力进行,逐渐改用墙壁拉力器进行锻炼。
3.5 做好出院指导 肘关节正常有145°的屈伸范围,前臂可旋前80°及旋后85°。日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动作可以在屈肘30°~130°和前臂100°(旋前50°至旋后50°)的旋转弧内完成,因此应向患者讲明,增强其信心,配合治疗,指导其出院后严格按照康复计划及注意事项持续锻炼,避免操之过急,过早负重,导致假体松动,并定期门诊随访,拍片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桡骨头置换术,作为一种关节置换手术,其预后除了与手术技术紧密相关外,还离不开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良好的护理及康复,可增强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使其坚持长期锻炼,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假体的磨损及松动概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国内桡骨头置换的历史还不是很长,远期疗效尚未完全肯定,其护理及康复尚未有统一的规范,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病例的增加,将会逐步完善。目前我们的病例还很少,还需进一步总结及提高。
参 考 文 献
篇1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康复科2014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收治的膝关节僵硬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5.82±6.78)岁;关节僵硬时间2~1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由分管责任护士对患者施行护理和康复训练教育,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或家属)康复训练时间、频率及强度后,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掌握实施并进行训练。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康复训练全程由责任护士监督完成,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提供连续的护理和系统的康复训练教育。①心理干预:康复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患者的意志力、主动配合性。部分患者并不是膝关节不能活动,而是存在许多顾虑,有恐惧心理,害怕疼痛,康复意识差,拒绝锻炼等等。对于害怕疼痛而不配合的患者应向其讲解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及避免造成膝关节粘连后的危害,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②健康教育:因充分了解患者膝关节僵硬程度、文化层次、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生活工作环境、预期康复目标等。根据Beek的认知理论,患者的情绪及行为改变与其认知水平密切相关的,通过健康教育可改变患者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目的、锻炼方法的宣教,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及康复目标。③饮食护理:在日常饮食中注意保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科学合理营养摄入。④物理治疗:充分利用具有温热效应物理因子治疗。如微波,中药熏蒸,低中频电疗法等在实施治疗性疼痛感之前使用可以减轻关节松动、膝关节屈伸锻炼造成疼痛的程度和改善软组织的可延伸性,有利于各种康复治疗的实施。⑤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主动屈伸膝关节及人工锻炼至6~12个月。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和疑惑及时就诊。
1.3评价标准
1.3.1膝关节屈曲度 根据Judet疗效评定标准[4],屈曲度
1.3.2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采用本院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护士行为举止、服务态度、与患者沟通能力、业务技术等,共20个条目,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较满意为3分,一般为2分和不满意为1分,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90~80分为满意,80~70分为较满意,70~60分为一般,
1.3.3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 采用科室自行制定的康复训练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内容设为训练方法、注意事项、训练频率、持续时间4个项目,患者(或家属)对每个项目知晓率分为全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知晓率=[(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本组参加调查人数]×100%。两组共发放康复训练知识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