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专业的好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著名的《朗曼应用语言学字典》中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在学校的教学中使用外语或第二语言[1],双语教学的形式可以是“浸入”型的,即直接完全使用外语教学;也可以是“保持”型的,即部分学科逐渐从使用学生的母语过渡到使用外语教学,但其他学科仍然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而“过渡”型是指最终从母语过渡到只用外语教学。[2]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印度、新加坡等国家不同,我们没有第二语言及其环境,母语的力量极其强大,因而对中国学生使用“保持”型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
双语教学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母语,他们的英语水平不高,因而在美国他们获得的受教育的机会比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人要少得多,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诸如求职、融入社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在1968年提出了双语教学法案[3]。与他们的目的不同,在我国采用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外语的听、说、读、写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提高他们直接阅读外文资料、掌握国际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新型国际化人才,更好的促进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中国大学里,非英语专业的外语教学远跟不上世界经济和科技形势发展的需要,研究生和本科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语法、记忆英语单词、完成各种形式的英语练习,通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拿到了四级、六级证书,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会出现听不懂也说不出的情况,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令人无法读懂,查阅英语文献也困难重重,这些亟待改变的现实也赋予了双语教学重大意义。因而,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 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环境的需要以及化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此外,一门外语会给学生提供从另一个角度去感知了解世界的工具与方法,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便说过:“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
2 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特殊性
2.1 应用化学专业的特殊性。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之间的应用型理工专业,以培养理工相结合的应用型化学人才为目标[4]。专业基础课以四大化学为主,包括开设《化工原理》等化工类专业基础课,在这一点上各个学校几乎没有差别[5]。但是,就目前高校传统的分析化学体系而言,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化学专业来说,还存在一些缺陷[6]。应用化学专业的分析化学教学目的与其他专业具有明显的不同,作为一个强调能力和实用性的专业,分析化学众多的理论知识、过于繁琐的内容体系和应用化学专业中配置的不多的分析化学教学课时发生了矛盾。而双语教学为这种矛盾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安排自行编写外文讲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双语教学可以顺利进行,也使得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应用化学专业的需求。例如:酸碱、络合、氧化还原、沉淀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在本质上是具有共性的,所以在双语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重整教学内容,将四大章节糅合成一个整体,比较相似点、对比不同点,做到触类旁通。而一些繁琐的公式对于应用化学专业可以略去推导过程只要求掌握结论,以把握实用性为主。
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是传统典型的理工科学生,根据对在校学生的调查,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较文科学生来说相对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化学中也引入英语环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大有益处。双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他们的英文应用能力,使得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且掌握好专业英语可以通过网络更快、更广泛地获取应用化学专业的最新知识,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服务。
2.2 《分析化学》课程的特殊性。
分析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内容多、知识面广的学科,众多国际通用的专业术语和标识均使用的是英语,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准确、严密的理解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应用和创新夯实基础。分析仪器发展速度快、专业性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又是为科技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众多先进仪器使用说明和原版软件都使用英语编写,双语教学尤其是双语实验教学有助于应用化学学生掌握仪器操作,更好的提高分析化学的实用性。
3 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因为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以前没有经历过用英语讲解的专业课,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英语是分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是一个熟悉基本专业英语单词的过程,这个阶段应该以汉语为主,适当插入个别英语单词,在讲解到这些英语单词时语速应该放慢,且重复数次,必要时还应该讲出汉语的意思,例如应用化学常常接触的气相色谱仪,在熟悉仪器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一介绍仪器构造,在介绍detector时,学生可能不知道detector这个字,此时可以向学生提及detect这个动词,学生对这个词通常比较熟,是“探测”、“检测”的意思,而且通过派生词法,那么detector就是其派生词“检测器”。在碰见detector几次后,再次听到时就不需要在重复了,慢慢说出这个单词,并说出其汉语意思,在此阶段英语的量不宜超过5%。
第二阶段对英语的使用应该有所发展、有所加强,在此过程中涉及的英语单词应该增加,但重复的次数则应该有所减少,汉语的解释也应该减少,但是语速还是应该较慢,有的时候甚至使用完整英语句子,例如:The temperature will rise at 20 degrees Celsius per minute. Finally the temperature will reach the set-point.即:温度每分钟升高20摄氏度,最终达到设定温度。如果学生对句子不太能听懂,可以结合在实验中使用的英文原版软件,在软件的窗口上指出相应的数值与设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使用的句子,有时候也可以请学生重复英语句子,但是在此阶段的英语的分量不宜太多,最多不应超过25%。根据以往的经验,第二阶段应该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这是一个不断练习与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三阶段是一个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在此阶段的讲课中往往会出现整段的英文,通常不需要重复学生就可以理解,而且学生对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表现出自信,有时他们会跃跃欲试,用英语与教师对话,这个阶段在讲一段英语的时候,还应控制语速,应该比正常语速稍慢,使用英语的分量可以在35%左右。
第四阶段是一个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讲的英语段落可以较长,语速正常,英语的份量可以在40%上下。第四阶段坚持一段时间,学生中的一部分人的听力和口语表达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4 双语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双语教学并不排斥汉语。
采用双语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用英语来代替汉语,我们只是将英语作为一个工具,利用这个工具来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学的核心是对化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如果学生对英语表达的内容的理解发生偏差,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就仍应用汉语讲清楚。
4.2 准确的用英语表达化学概念。
关于化学概念与原理的表达,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表达,应该做到措辞合理、表达严谨,准确无误的使用化学专业用语,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语境,对学生掌握标准英语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切忌用口语很随便的来描述化学现象表达化学概念,这种口语可能是地道的英语,但用来描述化学现象、表达化学概念却并不合适,这一点上和中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4.3 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制定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讲解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使用与之相当的单词与句型,不随意增加难以记忆的化学专用词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听说上的障碍。如果不可避免,一定要多次重复,让学生增加记忆,同时要尽可能避免使用长难句,将长难句用几个简单句讲出来,一定要循序渐进以防止学生由于听不懂产生畏难和厌恶的情绪。化学分析部分涉及了分析化学的许多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中不可完全舍弃;学生未来运用到仪器分析方法的可能性很大,然而仪器分析发展迅速、种类繁多,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一一讲授,教师应通过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求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7]。
4.4 教师的语音问题。
学生不正确的外语发音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所以尽可能选用有外国留学背景或在国外长期工作生活的化学教师来担任双语教学,一般来说,他们的外语发音相对准确流畅,可以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示范,这对学生的外语口语大有好处。
5 结束语
在应用化学专业进行分析化学的双语教学是一项全新的尝试,这对高校分析化学教师是一项新的挑战,对应化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双语教学的成效不在于一朝一夕,只有在长期的坚持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双语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J, Platt J, Weber H. Longman D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Essex: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28
[2] 潘家祯.“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其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3,(3):48-51
[3] 周玉忠.美国的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简述.语言与翻译(汉文)[J]2002,72(4):26-32
[4] 钟平.高师应用化学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江西化工.2010,01:145-146
篇2
一、转变思想、转变观念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这就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同时应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目标,重视和强化学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出技术应用型而非研究性、设计型人才。
二、了解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改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领会其内涵,从中找准自身的位置。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修改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例如,在药学专业中,有机化学的课时要多一些;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分析化学的课时要多一些。同样的课程,比如说有机化学,在这两个专业中的侧重点也不同。而且,在化学教学中,都应把侧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这就要求增加实验实训课时,缩短理论课时。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种类的显著特点之一。
三、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1.上好绪论课,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要求强化知识的实用性,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第一节的绪论课上,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了解化学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以及本课程的授课方法、学习方法及评估方法,使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产生巨大兴趣。
2.加强实验实训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开设和加强为学生掌握理论和技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开放实验室,开设专门的“化学综合”实验课程,其中的实验主要是“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实验技能的综合和学科甚至专业的综合。以基础实验为平台,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未知的现象,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鼓励运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和方法来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总结实验结果,揭示实验变化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更能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知,培养综合型科技人才需要开放的实验平台。
3.正确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则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还是使用哪种多媒体,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
多媒体课件教学虽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仍须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手段为辅助”的原则,扬长避短,灵活地使用多媒体,使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
四、考核改革,要全面的评价学生
理论考试成绩虽然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化学与实验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因此可以适当的增加实验课程在考核中的比例,包括实验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及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的真实性、实验后的思考等。鼓励创新性实验,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加分。
五、加强专业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交流,使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传统的化学教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师很少交流,往往各自为政。对于专业基础课老师来说,造成的专业课需要的化学基础没有重点讲授,学生掌握的系统的和理论的化学知识要么是善意的重复,恶意的浪费。对专业课老师,基础课已经完成的内容,可能也有重复或者花时间给学生补基础,那样显然得不偿失。因此,专业课老师和专业基础课老师必须多沟通,多交流,必要时还可以一起安排计划、备课、集体考核等。或者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课老师共同制定基础课的指导计划,专业基础课老师根据指导计划设置大纲和教学计划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六、结论
总之,医学高职高专化学基础课教学要树立化学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要树立化学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识,根据专业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断改革化学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量化化学课特别是化学实验课的考核体系,侧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安排,真正把化学课改革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可操作的、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备课之一。
篇3
2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技术能力硬、思想素质好的师资队伍,形成应用型学科的专兼职教学建设。“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位高水平的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其他方面无法比拟的。教师不但要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在实践教学上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从一开始就避免学生走入操作的误区。同时,学校可以与相关大型企业建立起互动关系,建立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与一线工作者多多交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聘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在学校担任客座讲师,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向其讲解各个生产线的优缺点,保证本专业学生能够迅速掌握一线工作中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帮助其迅速掌握学习中的要领,从而适应工作的需要。其次,积极开展与当地的企业相互合作,建立一批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技术实训基地;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在当地的相关企业内部,充分利用生产技术骨干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时利用学校的实验室,“材料制备技术”、“工程测试技术”、“材料表征技术”三大课程实验及“专业综合实验”为建设重点,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把实验室打造成技术培训和理论知识结合的基地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最后,要革新学生考核体系,开展校内证书认证制度过去的一卷考核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学习的需要,考生在考试前简单突击一下就能随意应付过去,为了让学生从深入理论研究,可以开展论文考察等形式,高屋建瓴的从应用的角度掌握理论的知识。目前,专业证书代表了各专业的等级水平,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学校可顺应潮流构建校内证书认证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人才培养机制,以鼓励学生多多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强化基础专业的理解,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
篇4
因为我对物理心存恐惧,所以尽量避开与物理关系亲密的专业,比如土木、机械、电气等,这些专业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与物理关系暧昧。我想我应该选择以化学为主的专业,不仅因为高中时我的化学成绩好。而且在所有科目里面,就化学让我觉得有一些浪漫主义。我毫不犹豫把焦点定格在化学类专业上,当然也还考虑了一些其他备选项,比如经济、林学等。填志愿时,六个专业我都填得满满当当,然后还在“服从调剂”上打了勾。
我的第一专业选了“轻工与食品类”。第一眼看到这个名称,我就知道它就是我要找的。而且我想当然地认为。这个专业大概学些什么我是知道的。至少与食品有关,而与食品有关,化学无疑会是主要课程,古语说“民以食为天”,那么食品肯定任何时候都是社会需求的。此外我还选了材料、化工、经济、林学等一些专业。和之前想法一样——即使掉下来,也不至于摔得太惨,至少还可以学一些让我安心的专业。
事实上,我是多虑了,服从调剂也是多余的。来到大学以后,我才发现,我的这个专业属于“艰苦”专业,和农学、林学、化工、动物科学这类专业是一伙的,属于没有热起来的那类,虽然名称好听,但相比于建筑、机械、电气,实在是相形见绌。我问过身边的同学,几乎没有谁像我一样,把“轻工与食品类”放在第一专业的,他们不是放在最后,就是差不多是保底的那一种。他们说,因为心里没底。基本上是冲着名称来的,名称是漂亮,但还是有所警惕,所以不会放在前面。
忘了说了,我们学校面向省内是“大类招生”,所谓的“大类招生”就是一个学院招进来的学生都是一个大类专业,比如我们学院叫“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唯一的专业就叫“轻工与食品工程类”,其实里面包括了五个专业方向:食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轻化工程、制糖工程、包装工程。大类专业的学生都在一起上课,上的都是一样的基础课。虽然省外的学生已经定好了具体的专业。但还是和我们同在一个班,上一样的基础课。
到了大二下学期,外省考进来的学生就没有机会再选择专业,而我们有。当我们都学了两年的基础课,再按照成绩高低选择专业,和高考填志愿是一样的。一进入大学我们就知道了这回事,因此大家都还是有所准备,因为如果你要选好专业。那就必须努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一般会向着两个食品专业冲锋。我的成绩属于上游水平,每个专业都可以选。但经过了解,我发现,那两个专业就像两件漂亮的裙子,虽然专业好,但工作不好找,待遇也低。而“轻化工程”专业方向不好,就业环境也不好,但工作好找,待遇也不差,因此我就选了“轻化工程”。
篇5
二、材料物理化学在材料物理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材料物理化学是贵州大学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位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是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问题,从基础的具有共性的原理及方法来论述各种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合成、性能与应用的相互关系。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物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等理论基础课程为基础。高等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物理化学只有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才能成其为真正的科学。认识到大学物理和物理化学中热力学内容的衔接,了解大学物理中原子结构知识的介绍,协调好与大学化学中原子结构部分内容的关系,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讲清难点,是材料物理化学教学中值得注意和认真对待的问题[4]。材料物理化学同时也是材料物理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材料腐蚀与防护等)的基础课程。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中的金属与合金的高温氧化的热力学部分,就要运用材料物理化学中诸多热力学基本知识,如G-T平衡图和克拉佩龙方程等。材料物理化学如同一座桥梁,将材料物理专业的前期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联接起来,以完善专业知识的系统与连贯性。同时,材料物理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许多高等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材料物理化学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各专业相关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新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产物性能的提高与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中所用的新型催化剂和引发剂息息相关。在材料表面改性过程中,界面效应是起理论指导作用的。电化学在材料领域应用广泛,例如: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铝、多种稀土金属及其合金,金属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及防护等,新型的化学传感器、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生成都要用到电化学理论。而对于发展迅速的前沿材料纳米材料,如何制备具有规定尺寸和组成的纳米颗粒、测量其性质、了解它们的特殊性质与颗粒尺寸的关系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测量手段和化学化工技术,这也离不开材料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的指导。
三、材料物理化学的教学难点
根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材料物理化学是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这首先是因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与数学物理联系密切、抽象概念多、数理推导多、公式繁杂等特点。许多学生见到大段连篇的公式推导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学好该课程的信心,然后就逐渐厌学甚至放弃学习。再加上该门课程对于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课时相对较少,要在有限的学时中掌握较多的内容,使得以往的教学出现点到为止,认识学习不够深入的现象[5]。该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处于整个大学的全盛时期,求知欲强,精力充沛。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起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并针对他们的缺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对策,使其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起运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并认真对待的问题。
四、材料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材料物理化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我们对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篇6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期,化学工程与工艺已经向“环境友好型化工”方向发展。我国环境问题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改善环境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情。通过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为相关的化工企业提供一些有效的环保方案。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习现状及分析
以往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调、考核制度单一等问题,开设了大量的理论性的课程,对于工程实践方面十分缺乏,从而导致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缺少充分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走进工厂纯属纸上谈兵。在整个工科生培养的过程中,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实践的时候需要我们从中锻炼并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实践工具及从事科研和工程实践的能力[1]。从当前我国学生的生产实习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实习只是局限于参观,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习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工厂只允许学生以参观为主,讲解为辅的方式,学生只能从总体上了解大概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路段。学生在很短的实习时间内了解工厂中的工艺流程,然后粗略的整理资料,以应付课时学分,学生难有深入学习的机会。很多学生甚至借自己找实习单位的名义,仅仅靠借关系找相关企业签字盖章,有的化工专业的学生甚至没有去相应的专业实习,胡乱的找一个企业签字盖章。因此,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其很难理性的认识到这个行业的特点。
2.2 学校没有完善的见习体系,培养方案不合理
目前,许多普通高校对于自身的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进而导致对见习体系和培养方案安排的不合理。大多数高校把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这个时间段许多学生正在积极的准备考研,完全没有把实习放在心上,有的学校为了考研甚至允许学生不参加实习,还有的学生正在跟着老师做毕业论文,实习效果显而易见。此外,大多数学校都是集中时间实习,这也导致企业和学校难以合作和联系。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理论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就要接受工程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训练[3]。
2.3 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和联系。
当前,许多企业认为学生来工厂实习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相反,企业还要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人员的安排,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为了自身长远的发展,保护企业关键技术的安全,以商业机密为由,有所保留的培养学生,甚至还有的企业,当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就要签订应聘合同。其实,学生走进企业实习,既可以为企业带去优秀的人才,保障科研技术的研发,学生又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和培养方案的改进
在实习和培养方案的改进上,天津大学余国琮院士等提出,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导师制、自由选课制,逐步实行淘汰制[4]。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师带学,以学带学”的循环发展模式。有些地方高校也提出了,利用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实习实训中心采用现场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5]。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3.1 加强实习管理,落实责任制度
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校企的合作。学校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对外机构,专管全校学生实习工作。其次,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应该实行“学徒制”,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领学生。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论证理论知识和总结实际经验。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理论知识,还可以改进工艺,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
3.2
做好课程与实习的协调工作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了“3+1”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的尝试探索[5]。还有的学校引进国外其他大学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学体系[6]。对于课程的设计,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施这种培养人才方案。还有的学校提出了最近几年国际上工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7]。
3.3 注重教师的培养,打造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篇7
一、增加物理冶金教学内容的思路
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进步,冶金教学逐渐丰富起来,物理教学逐渐崭露头角,在高校开始冶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进步以及需求,不断拓宽专业,培养适应型人才。增加物理冶金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特色专业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钻研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教育从“对口”逐渐向“适应”转变的进程。物理冶金与化学冶金两者相辅相成,联系密切,在冶金教学中占有同等地位,不能说哪个专业更突出,更重要。增加物理冶金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补充和生产与冶金工程教学相关的内容。对于,物理冶金学与化学冶金来说,他们都是冶金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物理冶金与化学冶金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对冶金工程研究有很好的帮助。现在,关于冶金工程教学还是以化学冶金为主要
教学内容。对于冶金工程来说尽管开设了金属学等有关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宽泛,学生无法建立系统而全面的知识。再者来说,学习物理冶金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冶金知识的理解,在物理冶金与化学冶金方面,两者是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二、增加物理冶金教学内容的实践思路
依据冶金工程的专业特点,我们知道,必须将物理冶金教学投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冶金与化学冶金的不同。江苏大学于2007年开始增设“塑性加工及物理冶金理论“课,然后将学生派到武钢、沙钢企业进行实践教学,通过针对物理冶金等问题,给学生讲解了有关塑性加工的原理、工艺以及物理冶金学等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将化学冶金与物理冶金进行对比教学,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对学生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实践教学,设置在大学最后一年的上学期进行,因为学生都已经对金属学、冶金物化等相关知识进行了掌握,这时候学生差不多都具备了物理冶金以及化学冶金的相关知识,进一步通过实践教学以及认识学习,可以对冶金工程相关工艺以及流程有更好的掌握。
三、开设物理冶金课程的作用
在进行冶金工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物理冶金与化学冶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站在整个钢铁生产流程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程内容新颖、重视实践、与科研成果结合,针对性强,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提问、发言,起到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学生在课下主动查找资料,加深了对冶金流程和冶金生产的全而认识。课程考查采用撰写专题报告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不锈钢的生产”“轴承钢的开发”“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等许多专题,大多数学生阅读了几十篇文献,综合运用化学冶金学和物理冶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学的课程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篇8
如果您已经圈定了院校范围,也可以参照以上方式将这几所院校开设的同一专业进行比较,当然,还是要以分数为一个平衡点,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考生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及专业。
2、看专业方向
专业名称只是对一个专业的高度概括,想要知道相同名称的专业有什么区别,还要看各校具体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往往决定着学生培养方向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在人才培养上,不同的院校其培养方向和特色各有不同。如同样是车辆工程,有的侧重车辆本身,有的侧重轨道交通,有四年制也有五年制,从未来发展和继续深造的角度讲,学生在考虑时还是应该区别对待。当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要考虑的这么详细,只要大致方向对了就可以了。
但还有一种情况,考生在选专业时就要看清楚一些了。那就是“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好处,就是把确定具体专业的环节推后。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再次选择。可即使是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旗下所包含的专业有时也是不同的。如工商管理类,厦门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工商管理类”就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3个专业;兰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工商管理类”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5个专业;而武汉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工商管理类”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7个专业。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大类包含的专业方向,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
另外就是一些院校的大类,最后分专业时是按照学生成绩和分数来定的,如果入校后成绩不佳,将来也有可能分到大类中其它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所以,在填报志愿前还是应该了解一下专业方向。
3、看招生要求
考生家长在对以上两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学校的招生要求。这些专业录取及特殊要求一般都包含在学校的《招生章程》中。考生家长除根据各人体检结果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限报专业外,还要参考所报高等院校章程,弄清专业录取条件和特殊要求,避开限报专业。
篇9
2化学工程技术于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2.1超临界流体技术
超临界流体指的是综合气态和液态两者优势的介于气态液态两种状态之间的流体,也就是说既拥有气态的小附着力还有液体相对高的密度,故而超临界流体的特征就是粘度低、密度高且扩散能力强,并且高溶解性可以节约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2]。这些特征使这种流体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超临界流体技术就是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强两种参数来获得超临界流体,这一技术可以被应用于许多的研究领域,例如复合材料的研发、有机物的生产、高分子材料特性研究、无机材料的配置等等。
2.2热传导技术
化学工程技术中的微小尺度传热工艺和强化热传导的过程两个方面构成了热传导技术[2]。在微小尺寸层面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研究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便是微小尺度的传热工艺;改变换热设备的某一些特定参数使化工产品在加热过程中不断变化传热系数从而达成持续发热目标的技术便是强化热传导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加大换热接触面积来实现提升传热效率的目标,这样就可以降低能耗。相对于微小尺度传热工艺这种工艺对于专业技术和实验条件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
2.3绿色化学反应技术
有毒的废弃物会对人体造成一些影响,绿色化学反应是一种通过化学技术和相关原理防止对环境或人体有害物质产生的技术,可以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避免生态平衡被破坏,防止人的身体健康受到损伤[2]。这种技术是通过过程中的反应物、催化剂或其他材料使得产品或副产物不对人体或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降低能耗。例如使用生物制剂替换含有苯环的石油原料,同样可以产出尼龙产品。除了服饰之外,绿色食品中也大量应用了绿色化学技术,即在养殖过程中不施化学药剂,且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不过绿色产品养殖成本普遍高于正常的养殖成本,科研人员就想到结合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新方式,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作物的品质和长势。
2.4新分离技术
各类化学工程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推陈出新,作为化学生产及其他工业生产关键技术之一的分离技术也是同样有新的进步,由于科研人员十分重视,分离技术的完善和创新步伐都十分快[3]。传统的分离方式均是利用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沸点进行分离,现在许多先进的手段都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例如使用离心力、热传导、超声波等进行分离。这样就可以采取最合适的手段,对于产品的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化学工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化学工程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广泛认可,但是这些技术在某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例如超临界流体技术产生的流体由于状态不稳定不好保存,故而需要对超临界流体的这一性质进行完善或是研发更为有效的保存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国家的化学工程技术有更积极的发展趋势[3]。
3.2科研人才稀缺
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水平是一个化学工程技术科研人员的必备素养,如今高校培养出来的相关专业毕业生经常出现理论知识或动手能力不能兼备的情况,企业单位应当将更多地关注放在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上,为每个层层选拔上来的科研人员制定计划,使其综合素质越来越强。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
4.1持续完善化学工程技术
相关企业除了创新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之外,也要积极地引进先进的工艺,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产品,持续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老旧的技术,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推陈出新,保留其中的优势,达成企业创新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双重目标,促使技术积极的进步[4]。
4.2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篇10
制药工程专业是以药学、化学工程技术、生物工程为主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是化学工程和制药类专业的前沿学科。自1995年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开设制药工程高等教育以来,国外很多院校在工程学院或化工学院下设了制药工程专业。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把制药工程专业设置为本科教育,我校(原郑州工业大学,现郑州大学)于1999年在化工学院设置了制药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开拓办学,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刚刚设置不久,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制药工程专业都是新兴的专业,再加上该专业交叉性极强,既是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又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社会的需求,将生物、化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等各学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以改变我国制药工业规模小、生产水平落后的状况,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本研究根据目前制药业存在的问题及人才需求,从工学和药学有机融合的角度出发,探索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1 制药业存在的问题及人才需求[1]
建国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大多数制药企业进行了改造或扩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和革新,提高了我国制药工业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规模与我国综合国力和用药需求很不相称、现代生产工艺技术落后、制药设备陈旧、制药工程技术的力量十分薄弱等等。
随着现代医药工业的高速发展,医药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必须增强实力,形成规模经济,重视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研制开发。首先从制药工程和生产效率的角度考虑,应以现代工程技术为基础,注重品种开发的连续性,实现高效、低耗、优质的集约化大生产。其次要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对化学原料药,要提高现有紧缺产品的生产能力,重视新路线、新工艺的研究;对药物制剂要研究和开发新剂型、新品种和新辅料,重视粘膜、粘附制剂和单克隆抗体与药物偶联的靶向制剂等新技术的研究,重视缓释透皮吸收以及脂质体、微囊、微球、乳剂等新型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对制药机械要发展高度自动化、微机控制和无泄漏成套设备,加强膜过滤、凝胶过滤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与开发。
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及GMP、GSP、GCP、GLP、GAP等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我国医药工业将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一切滞后和有悖于WTO条例法规的地方需要尽快完善。医药企业要通过联合形成规模经济,增强实力,走集团化、现代化生产经营之路,要掌握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及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老产品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医药生产企业需要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要懂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 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制药业的全貌和制药技术正在发生迅速变化,缺乏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制药业面临的严峻现实。我国制药工程专业的设置只是从形式上解决了制药类人才由原来药学、工程和管理等院系分别培养的局面。虽然国外制药工程教育起步较早,但是所涉及高校较少,主体又是研究生教育,学生人数少,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方案。国内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是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体,更多的院校在起步中。作为新设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专业建设深层次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2.1 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注重工程能力培养
目前,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和方向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同,综合型大学、理工类大学对工程学、化工、生物工程方面的课比较重视,药科类大学、中医药类高校则注重药学方面的课程设置。根据制药工程的特点,制药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保证培养出来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具备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熟练的语言表达、准确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并能熟练操作及应用;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识图、绘图;具有一定的化学实验、专业实验的基本技能及工艺操作能力、工艺分析计算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备选择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的能力,以及选择常用电器、仪表的能力等。为此,所设课程的内容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跟踪制药行业的发展,教材应该是理论、教师的实践经验与工程师的生产经验的融合结果,专业教学应突出主干课程,课程教学突出制药专业主体。为此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4大体系:①公共基础课,包括数理化、人文社科、计算机等;②专业基础课,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设计基础、电工基础、热工基础等;③专业必修课,包括微生物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制药反应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分离工程、专业实验及实践性环节等;④专业选修课: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工、化工安全与环保、抗生素工艺学等。在4大体系中,形成以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反应工程、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工艺学、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为龙头,以药物分析、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制剂工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课程教学为基础的系列制药工程课程群。各体系课程与选修课程在各年级交互进行、循序渐进、互相渗透、手脑兼顾、多层综合。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既有化学、药学等理论作基础,又能突出工科院校的特点,特别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培养[2,3]。
2.2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在教学的内容上,对每门课程不要求讲课内容与教材内容完全一致,而是提倡精讲教学内容,注意本学科的发展与后继、相关课程的衔接。如,制药工业近数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在不增加学生课堂教学时数,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删减陈旧落后、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新技术、新知识,让学生充分掌握制药工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充分了解基础理论与技能和前沿科学的关系,充分了解制药工业的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如纳米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长效注射微球、口服纳米粒等),中药加工现代化工程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三相流化床浓缩技术、膜分离、固液分离技术等目前研究的前沿领域。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开展启发式、讨论式、计划内自学与授课结合、围绕制药工程的实际问题开展开放式教学等生动活泼、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增强互动性,改变以往"一人主讲众人听"的授课方式,增强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深层次的交流;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研讨式交流,或通过研讨教学、课堂讨论、课后查阅文献并撰写综述性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并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要求大部分课程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能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本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已经制作了内容规范、技术水平高和使用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2.3 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与研究很少相关,这使得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其实,学生完全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目前,让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学中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美国,小课题被称为project,美国的教学材料中有很多project,学生对完成小课题很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project研究,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
2.4 加强实践性环节,强化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非常重视实验教学质量。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预演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在实验前进行,由教师介绍实验总体情况,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每个实验的背景及主要实验内容,设备、仪器的操作使用情况等,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总体了解。网络课件挂在学校网上,学生可模拟试验,实际操作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前学生要进行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在实验中要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独立完成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及结果分析,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得出合理的解释与结论。
在实验内容上,采用与科研紧密结合,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的方式。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将科研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很大好处。从教师的科研中选取一部分较成熟的、内容比较新颖的、与实际联系较紧密的实验内容,学生做起来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专业实习突破原有工科或药科学生的实习模式,要突出工科院校的特点,贴近工业实际,把制造技术、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工业安全与法律约束等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发挥传统学科的交叉作用,充分发挥化学工程的传统特色和生物化工的成果,围绕重要药用原料、中间体和辅助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药品的合成与制剂,带领学生到有特点的药厂参观学习,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制药车间感受工业化制药过程,建立工程制药观念与思想,解决应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课题尽量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生产实际相结合。毕业论文题目应具有新颖性,与医药工业相结合,解决工业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内外医药研究的新趋势、新工艺、新技术。
3 结论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在招生规模、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和专业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已经有三届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而且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受到了省内、国内生物和制药领域用人单位的称赞,他们成为所在工作单位的技术业务骨干。这些教学成绩的取得,归结于本专业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兼顾生物、化学、化工、制药科学与工程学科等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既注重理工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将实际生物化工和制药工程问题和最新科技成果纳入专业课教学之中,归结于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篇11
国内已经可以买到的产品,如资生堂艳阳夏臻效防晒乳便是这样的技术,资生堂官方为其取名为SuperVeil-UV 360,表示它具有360度全方位防护能力。
篇12
(2)科学设置课程,稳步提升专业训练队的水平。①现状一:当前有许多学校都是在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组建体育高考队,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文化基础可能相对牢一些,但不利的是学生专业训练时间短,专业过关的风险高。②现状二:学校面对现状,转型步伐快,思想积极但一头热。学生对参加体育高考队的兴趣不高,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成绩带有较高的期望,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专业的训练,另外学生特别是身体素质好但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对体育高考的现状及走向不清楚,不愿意加入到高考的训练队中来。③现状三:在参加高考队的训练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带着玩的心态来参加训练的。也有个别文化成绩特好的学生加入到高考训练队中来,为的是能够考一个更为优越的学校。④对策与建议:学校在高考队的组建上,首先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高一、高二阶段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高一年级主要通过大课间、课外活动及自修学习的时间,学校统一组织相关活动,将更多的爱好者引到体育训练队伍中来,高二年级首先在高一社团、兴趣小组等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文化成绩,组建高考预备队,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后,调整课务,每周利用三天,每天两小时的专业技术训练,高三年级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训练。
二、强化业务提升,打造精品团队
在许多学校,高考队的训练往往总是那么几个人在训练,甚至有些学校还将学生送到体育学校或者是外校的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不利于教训团队的建设及训练的连贯性。
1.细化责任,强化意识
对于高考体育队的组建与发展,学校要有一个成熟的规划,对各年级要明确责任,指导教师要强化意识,严格按照计划,系统进行训练与培训。
2.强化内功,提升业务能力
坚定“肯干比能干更重要”的理念,专业教师在指导与训练中,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训练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反思与总结。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碰撞要及时解决,达成共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3.加强团队意识,打造精品团队
高考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体育训练中项目设置很多,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较大,训练要求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各年级要以本年级的教师为成员组建一个训练团队并委以一名总教练。同时,全校要以各教训团队为班底,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形成学校的教训团队,从面上控制整个队伍的训练与管理。
三、文化专业渗透管理,有效达成高考目标
要想达成高考的指标,文化专业必须双向抓,过程管理双方渗透。
(1)在高一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及专业队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正常情况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与上课时间,高二年级从学校层面宏观控制训练时间的安排,尽量不影响学生“主课”的学习。高三年级根据高考体育生的报考特点,每天坚持主要学科的文化学习,同时保证专业训练的时间。
(2)充分挖掘可以挖掘的因素,专业教师与文化教师要融为一体。专业教师在平时的常规管理中要深入到学生的文化学习当中去,尤其是高三年级,对于学生的每次文化测试要亲自监考,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然后协同年级组,落实到具体教师制定实习计划。文化课教师也要走到训练课中去加以管理,让学生始终处于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关注下,防止管理上的脱节。
篇13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向45分钟要效益。45分钟效益的衡量标准,绝不是教师在45分钟里教给了学生多少,而应该是教会了学生多少,学生已掌握了多少。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新一轮的课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效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这桶水必须是一桶时时更新的活水!实践也证明了这一道理:教师如果博学多才,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了解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所渴望的博学、幽默的老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2、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与以往的教材不同,苏教版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3、“讲授”和 “提问”有效结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和探究学习,教师的“讲授”似乎显得不重要。但是,必要的 “讲授”还是不可缺少的。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如:《化学平衡》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社会事例,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阴凉没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而冬天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温暖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⑵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总是往没有那么拥挤的地方移动。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的讲授都是有限的,教师若想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则需要结合有效地“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但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
4、多媒体辅助手段的使用
新课程化学内容多、课时紧,如果每堂课每个知识点都是“教师的嘴巴和粉笔”,这势必会浪费很多时间。但使用计算机课件则不同,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有用资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怎样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呢?
(1)重难点突破时。
比如,讲解晶体空间构型时,比较抽象,不容易讲清楚,学生不容易理解时,老师适当的应用多媒体课件,使难点知识简单化、抽象模型形象化,这样既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降低难度,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不易做或者现象不明显或有危险的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安排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尤其是许多不能或不易做的实验通过flas演示,以达到相同的效果。比如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等。
(3)化学复习课。
复习涉及的内容多,课堂容量大。老师如果一一板书费时费力,也觉得枯燥。如果用多媒体进行串讲,学生很容易弄清知识的脉络,便于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5、具备反思意识。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因此,教学反思对实现有效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在我们教师应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只有具备反思的意识,不断总结更新,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1]陈国平,魏为[N].中国教师报,2006-5-31
[2]王祖浩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