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形式和思想内涵,其中融合了哲学、科学、空间等多个学科内容,并在历史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文化的精髓。茶文化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集合。其中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了茶生长的环境、生产材料和茶农等,精神财富则体现在茶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茶文化也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古代人民在经历了种茶、采茶、制茶等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提炼,在历史的洗涤之后,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特色,并体现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茶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品位。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这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合,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为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使茶艺设计更具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文化是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和核心,从古至今,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多以茶文化为前提和基础,从茶室建筑到各种艺术纹样,都渗透着浓厚的茶文化气息,虽然对于茶文化的表现手法有所差异,但是设计的核心元素是茶文化,充分体现了茶文化的思想艺术特色。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例如古代图腾、纹样、宗教符号等,这些内容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思想情感的体现,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集合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在现代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这些茶文化元素也得广泛的运用,并在不断的提炼整合更加丰富的艺术特色,既实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利用,同时也丰富了现代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形式,使茶艺室内空间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气息。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对茶文化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茶文化符号的抽象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对传统的茶艺空间进行有效整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特色,又不失现代气息,使文化得到有效的延伸,可谓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首选。由于中国茶文化已经有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人们对茶文化已经构成了既定的印象与思维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变形处理,既使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象征意义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在新旧元素的结合中获得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体现更加新颖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最后是茶文化符号的重新组合。茶文化符号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思想底蕴,通过对这些符号的重新组合,能够形成更全新的形象,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价值,同时也与时展潮流相一致,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除了以上三种设计元素的应用外,还可以利用外来文化元素与传统元素的融合,其中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也具有国际审美特色,这种中西结合的设计风格更贴近国际友人的审美标准,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风格更具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中国茶文化与茶艺室内空间设计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茶艺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是彰显茶文化的重要形式。茶艺室从最初的以满足人们饮茶需要逐渐转变为休闲活动场所,为人们营造一种充满浓厚茶文化氛围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这里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品茶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对于茶艺室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满足饮茶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精神的享受。因此,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也越来越与时展潮流相迎合,从外在建筑形态到室内装饰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仅强调茶艺室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强调其文化思想内涵,给人以浓厚的茶文化气息,传达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现代茶艺室从外在建筑到室内设计都各具特色,但是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以茶文化作为前提和基础,以茶文化作为情感延伸,不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茶艺室中得到展现,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提升了茶艺室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
2.1充分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审美价值
茶艺室作为茶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体验和精神享受。一方面,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是一个整体的设计,任何元素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是需要与其它元素相结合,以体现整体空间的文化特色和品位。茶艺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是时代文化风貌的体现。另一方面,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与时展紧密相连,历史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历史的延伸,历史与文化是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源泉,二者只有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才能真正为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发挥作用。
2.2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对应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文化回归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人们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多。基于文化回归的基础,许多室内空间设计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也没有脱离这一设计理念,许多优秀的茶艺室内设计都充分运用了传统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但是也有一些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设计是完全脱离了传统文化的,这种说法是难以立足的,首先,任何设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历史发展相关的,无论设计师是否刻意地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但不得不承认,历史的印记总会或多或少地渗透到设计作品中,因为任何设计作品都是在时展中存在的,设计师也同样生活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这种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与他们的设计行为紧密相连的。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历史的体现和延伸,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茶文化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只有真正在设计中融入茶文化,并对此进行积极的开发整合,才能真正发挥茶文化的艺术价值,使茶艺室空间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也能够使传统茶文化得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2.3实现了中国茶文化与茶艺室内设计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艺室内设计也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优秀的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二者的融合与提升,缺少内容的形式是空泛的作品,没有了实质的文化内涵;缺少形式的内容是干枯的作品,缺少了艺术的灵动与美感。因此,缺少任何一部分的设计作品都不是完美的作品,设计师要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并融入深刻的思想情感,通过对人们生活活动的需求展现,进而体现设计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和审美价值。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是隐喻。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够使作品更具艺术美感,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出设计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以传达出作品悠远的意境之美。合理地运用隐喻手法,就需要设计者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知,并将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能够为设计师的设计提供基础和源泉,同时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承
中国茶文化既是茶艺室内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师理念创新的源泉。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茶文化的运用十分广泛,也为当前人们审美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不仅丰富了现代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形式,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层次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随着设计师个人文化理念的不断提升,他们对茶文化的内涵价值也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运用这些文化元素时,能够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作品更具审美价值,尤其是传统茶文化的运用能够使茶艺室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加入造型、色彩等元素的合理搭配,能够使茶艺室更具审美特色和历史感,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精神体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影响和冲击。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作为茶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基础,对茶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国内的一些茶艺室内空间设计逐渐被同化,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化,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民族特色更加弱化。这一现象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使中国茶文化也面临着不小的危机和挑战。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如何使中国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是当前的首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茶文化也必须紧跟时展潮流,融合创新设计理念,使茶文化得到全新整合,在充分发挥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方式,使中国茶文化彰显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魏颖艳.传承、融合与超越———现代包装设计的传统回归[J].甘肃高师学报,2010(1):93-95.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藤宋尧,米疆源,译.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455.
[3](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篇2
(一)祈祥纳福,应节之兆
剪纸艺术中很多有吉祥的寓意隐喻或吉语的谐音,通过托物寄意的手法,能唤起人民情感上的共鸣。其中,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点。(1)形象表达。用比喻手法将动物、花草等比作一种吉语或愿望,通过鱼、桃子来体现人民对幸福生活、年年有余及健康长寿等愿望的追求,另外还有将鸳鸯比作夫妻、牡丹比作富贵、麒麟比作早生贵子及竹、兰、菊、梅比作四季等;(2)谐音表达。通过用寓意的谐音或吉语组成动物花卉图案,体现人民对美好愿望的憧憬,如图1中莲花与鲤鱼,可体现出“连年有余”的愿景;或鸡羊比作“吉祥”、玉如意和海棠比作“金玉满堂”等;(3)文字表达。通过将我国特有的汉字书法结合剪纸艺术,直接表达人们的祝愿幸福、吉祥、安康的愿景。如图2中的大福字及四个“花开富贵”的字样直接、形象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花开富贵等愿景的追求。另外,还有新婚嫁娶中的“囍”、喜花中的“寿”字等,均是将文字与花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将文字与自然景观组成的吉祥图案,不仅主题鲜明、造型美观,且能充分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想象力。
(二)婚姻爱情
在剪纸艺术中,还有很多内容反映出人类婚姻及繁衍的内容,如以鱼、莲为主的剪纸艺术作品“鱼吻莲”、“娃娃坐莲”及“莲笙贵子”等内容,都是体现古代人民以鱼比作男、以莲比作女、以笙比作生的精神文化寓意。
(三)民间故事、传说的体现
在剪纸艺术中,还有一些内容的取材主要来源于人民所熟悉的故事及传说,以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神笔马良”、“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些传统民间故事、传说通过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四)民间传统习俗与文化的体现
剪纸艺术作为符合我国民间习俗、文化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其能体现出我国民间的生活背景及文化背景。如我国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将新剪的窗花、字体张贴在窗户、墙壁、粮仓等;又如正月十五元宵节贴灯花,以体现人丁(灯)兴旺的愿景;五月端午一葫芦贴在门口,以体现灭害消灾的愿望;七月七日乞巧节,剪“牛郎织女”,渴求美满姻缘;八月十五中秋节,剪“兔儿爷捣蒜”、“嫦娥奔月”等,则象征着合家团圆、幸福美满等。可见剪纸艺术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传达着我国民间的生活气息,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完整、丰富的内在精神,通过将这些题材与内容相结合的剪纸艺术,使我国传统精神文化在剪纸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及延伸。
三、剪纸艺术的审美内涵
剪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工艺品,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以其外在形式烘托格调、气氛等表现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影响与感染人的作用。通过结合人们对美好的愿望、理想进行创作,不仅有鲜明的形象图案,还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及审美内涵。这些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也是百姓生活中经常见到、听到的事物,都是围绕着祈福求祥、花好月圆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展开创作的,既有鲜明的,又有深刻的寓意和审美内涵。
(一)审美情感的体现
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在剪纸艺术中提炼了大量的文化符号样式,如“鸡”可作为阳性及生命的象征,金鸡报晓,则意味着光明来临,万物复苏;由如“鱼”,“鱼”的寓意、内涵比较丰富,由于鱼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在剪纸中可寓意出“多子多福”的内涵;另外,在我国春节墙纸中的,“鱼”可体现出“年年有余”的内涵。如“八仙庆寿”“百蝶贺寿”等剪纸内容,则寓意着多寿多福的内涵。通过丰富的图形、文字结合,从而反映出人民的情感生活,同时表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艺术还蕴藏着我国劳动农民的美好情感,人们通过剪纸艺术,无论是作者,还是欣赏者,都能从中体会出文化内涵。
(二)意境美的表现
剪纸艺术的意境美审美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人与自然共存的内涵。在创作题材上,根据人的审美感受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以对自然界及人最富有表现价值的方面体现出来。在材料运用上,作者以朴素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并结合人民美好愿景在材料中体现出来;(2)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的原则。这种审美观念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就是实用与审美的相统一,通过形式各异的剪纸,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美善相兼的寓意及内涵。而且,剪纸艺术不仅体现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及动机,还能体现出剪纸在生活中的实用性,通过以美丽的图案、文字等有机结合,从而构成我国民间丰富的视觉文化及民俗文化内涵;(3)浓郁的写意内涵美。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将形式表象的感官渲染及符号,寓意传达的生动融合,使剪纸不仅具有较强的客观实用价值,且可寓神情于物象中,不仅构成了生动、形象、优美的写意意境,还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另外,部分优秀的剪纸艺术还能将画面以外的诗意、意境融合在一体,不仅有着丰富的视觉意境,还能体现出音韵意境的内涵;(4)整体韵律美的内涵。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应具备强烈的整体韵律美。在形象上,要求剪纸在外在形式的多样统一,要求剪纸的形象生动悦目及和谐统一。在色彩上,应以单色强调画面的整体感及画面,并在材料上将自然质朴的视觉质感和色彩、形态等有机组合,从而构成了整体和谐。如图5,无论是外观上、色彩上,还是整体结构上,通过“百雀争鸣”的手法展现出强烈的视觉质感及整体韵律美。
篇3
一、端午节概述
(一)端午节的来源
目前关于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这是目前比较受大家认可的一种来源。相传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受奸人陷害,最终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这一爱国诗人,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第二,纪念吴国的一名忠臣――伍子胥。在春秋时期,伍子胥是吴国的官员,当时他识破越王勾践的阴谋,向吴王夫差谏言,但是当时吴国的太宰伯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谗言赐死了伍子胥,最后将其尸体在五月五日这天投入大江。因此,人们就用端午节来纪念伍子胥。
另外,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渊源还有夏至说、恶日说、曹娥说、勾践说等多种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但是,就现代人对端午节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属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说法最深入人心。
(二)端午节的民俗民风
端午节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民俗民风。比如佩饰民俗中的戴艾虎、系彩丝、系长命锁、佩香包;饮食习俗中的喝黄酒和蒲酒、吃粽子、吃咸鸭蛋;卫生习俗中的悬挂白艾、挂菖蒲、沐兰汤;竞技习俗中的赛龙舟、划旱船、斗百草、跳钟馗、赛诗会;祈祷习俗中的画额头、躲端午、端午雨等。这些不同的习俗都在不同的地区传承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二、端午节的文化价值
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距今产差不多有两千多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丰富的民族精神
端午节的文化价值之一就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一般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虽然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众说纷纭,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比较认可屈原说。屈原是我国的爱国诗人,那么端午节自然就蕴含着我国人民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推崇,充分反映出了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就目前情况来看,端午节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它与我国的各民族已经紧紧融合在一起,在传承端午节这一重要传统节日时,其实也是我国人民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它也体现了我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推广。
(二)丰富的文化价值
随着端午节在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端午节文化中,反映出中华儿女对文化的认知。比如人们在赛龙舟比赛中的团结统一,顽强拼搏的积极态度,这是中华儿女文化价值的体现。此外,端午节还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进一步说明了社会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外国的各种新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一定要摆正思想,不崇洋,看到世界各国都开始学习中国文化的潮流,坚持本土文化的传承,认真对待我国传统节日,充分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坚持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背后其实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体现了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一方面来讲,人们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提倡科学,但是依然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大步前进。人们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过端午节时,经常都会回顾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段历史,告诉人们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此外,人们通过节日的形式,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端午节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形成了一种端午节文化,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文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比如在端午节这一天,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节目,进一步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此外,在端午节的良好气氛下,人们可以互相拜访,或是家庭团聚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会风气。人们在和谐的社会大家庭中快乐生活,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使我国社会朝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三)体现人对理想的追求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人们都会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项目,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赛龙舟、吃粽子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的美好追求,希望能够生活幸福美满,这也是人们对道德理念的弘扬。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度挖掘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端午节这在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充分尊重和继承这一传统节日,这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继承和发扬端午节,可以将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让人们形成良好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晓峰.端午节与东亚地域文化整合――以端午节获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篇4
良好的学校精神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它作为学校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以制度形式,依存于学校校风,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体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即校风的人格化。
一、选拔高素质的校长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我们坚信:“只有最差的领导,没有最差的职工。”校长素质越高、越独特,越容易造就学校精神。因此,校长必须文化知识渊博,个性特征完善,思维品质独特,办学思想成熟,管理才能出众。
二、爱国、爱民、爱家、爱校
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情操。这首先就要爱国、爱民、爱家、爱校。尊重本国每个同胞和世界上每个诚实人的人格,对劳动人民的友爱,同志和兄弟情意,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快乐,以及对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的无私享用。一个真正的人不能没有爱心。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切之情——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做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真诚地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人的多种品质——智慧、勤勉、天才——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得到最光辉的发扬。
三、勤奋、刻苦、严谨、求实
勤奋、刻苦、严谨、求实应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前提。首先,教师要精通所教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其次,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实事求是,无法做好工作。再次,教师集体要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要有多样化的兴趣,广阔的眼界,顽强的钻研精神和对科学新事物的敏感性。同时要加强阅读,集体的智力财富是个体的智力财富汇集而成的,学校求实的精神赖以确立的基础就是每个教师多样化的知识,丰富的智力活动,宽阔的眼界,学识上的不断提高和积极主动而又严肃活泼的劳动。为此,学校要尽可能给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图书资料、报刊杂志以及多渠道,多方位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第四,每个人都要讲究工作效率,注重内容而不是看重形式。
四、开拓进取,创造革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首先给他自己带来深刻的美感体验。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愉快。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价值应当成为每一个现代教师在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目标。其实质是在于教师能够在整个教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创造的态度和精神,显示出敏锐的教学感受力,丰富的教学想象力和深刻的教学思维能力,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应当只是一两次偶然的表现,不是某个教学片段,而应当体现于一切教的行为中。
五、民主意识,学术自由
准确的决策只有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真正理解、接受才能变为巨大的创造力。因此,决策者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民主参与决策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干部、教职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聪明才智。
学校浓厚的学术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应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百家争鸣,鼓励积极研讨。
六、生活丰富,心理相容
学校重视主流文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非主流文化。校园里非主流文化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多种多样的:课余时间、生活之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方式,班风,相同或相近年龄段的类似活动兴趣与方式。在学校的不同群体中,教师、学生、干部都有不同的爱好、兴趣或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方式。学校不可只容许主流文化存在,处理恰当的非主流文化不但不会冲击主流文化,而且会用各自的特殊方式折射、补充、丰富主流文化,构成学校文化多彩的生动局面。
篇5
在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因此其形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时期,传统文化也是国家与地区之间实现文化交流的必要保证,因此,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现代艺术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艺术设计活动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2.传统文化凝聚了民族的力量,增强了群众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认同感。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精神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十分强烈,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但是共同文化的认同作用,使得中华民族可以呈现出巨大的民族力量,而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同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如民族服装、风俗习惯、艺术品、戏剧等等,所以民族文化融入当代平面设计活动中,可以为设计作品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从而增强作品的民族认同感。
3.民族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领域的艺术之源。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艺术设计活动的文化和精神,而这无疑为当代平面设计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启示。平面设计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则要体现其自身的艺术特色,所以平面设计要关注中国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平面设计艺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当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平面设计是一种面向使用者需求的设计活动,所以其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到作品的实用性与社会效益问题。而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意识活动,要将其赋予设计活动中,才能通过作品的形式将其体现出来。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贴近生活,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形象认知也越来越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文化赋予了平面设计作品更多的精神内涵,而平面设计则是传统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这是一种精神和形象的结合。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平面设计作品如果单纯的表达形式而没有内涵,会让人觉得空洞、抽象,所以必须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只有用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指导平面设计活动的开展,才能为其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使平面设计作品具有更丰富的文化价值。传统文化的形成,聚集了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精髓,其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态,每一种都表达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手段,而这些民族文化也为平面设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依据,可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发挥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指导作用,也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多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利用自然资源可以营造出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也可以为现代都市快速工作节奏压力下对人们创造一个舒缓、休息的空间,从而更加体现出平面设计的人文特色。
三、传统文化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1.构图方式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追求“中正仁和”,在做人和做事方面都充分体现不偏不倚的中正思想,这也是古人平和气度的直接表现方式,而且这种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对不同时期的社会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平面设计活动的开展,在构图方面也十分讲究中正,讲求对称感和层次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线的应用。中线是运用一条线自上而下贯穿整个平面图形设计结构的构图方式,中线的应用是传统文化中正思想的直接体现,在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也从中反映出传统文化在设计师心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对称的结构。对称被艺术设计领域视为一种最符合人们审美意识的表达方式,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体现对称性的艺术作品,如剪纸艺术、脸谱艺术等,都注重对称元素的应用。这种对称的构图最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感受,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不偏不倚的中正思想,可见,传统文化对于平面设计构图产生了深远影响。
2.表现方式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儒学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学思想尊崇的是中规中矩,而道家思想则尊重自由自在的思想,二者之间的碰撞却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明显,不同的社会元素之间想要达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式,必须以文化的碰撞为基础,文化中的精神和意境才可以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而这些传统的文化思想的艺术表现,对于当代平面设计的表现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传统水墨艺术。水墨艺术是绘画领域中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方式,在工笔线条的布置、色调的运用方面,都为当代平面设计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借鉴和指导,而水墨艺术中明显的虚实转换艺术,正是当代平面设计作品视觉冲击力的形成要素。同时,在传统水墨艺术中使用的毛笔,被画家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看似柔软的毛笔却可以形成柔韧有力的笔触,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跳动。从当代平面设计中也可以看出,水墨艺术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第二,传统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汉字也被视为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运用不同形式的字体表达不同的意境,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中国的汉字讲究结构与构成,看似相同的汉字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字型结构,运用这些字型结构相互重叠,可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图案。如清朝时期的吉祥文字“黄金万两”,运用四个不同的字体结构组成一个文字形式的整体,形成了带有图形意义的字体结构,这是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另外,汉字作为一种图形结构,除了汉字本身的涵义,还具有明显的象形意义。
3.色彩表现形式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典型代表意义就是阶级和等级制度的划分,如黄色系、红色系是古代皇宫寺院使用的颜色,青、蓝等颜色是王府官宦使用的颜色,而百姓只能使用诸如黑色、灰色等色调。这种用色彩代表等级和阶级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历经多年都不曾改变,所以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平面设计活动中,在色彩的应用方面经常会出现浓烈与朴素的强烈冲突,这不仅形成了特殊的艺术冲突,也彰显了设计师的个性。浓烈的色彩主要体现在不同色系之间的对比关系,在传统文化中最为明显的体现是以黑、白、赤、青、黄五种颜色形成的五色结构,这种色彩结构在民族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年画、脸谱,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则大多集中在带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工艺品的包装设计中。朴素的色彩结构大多是由黑色和白色对比应用形成的色彩结构,黑白两色的典型体现就是太极的境界,这也是色彩应用的最高境界。如今,黑白搭配的对比在平面设计中也随处可见,其不仅可以提高艺术设计的层次感和艺术感,也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使人形成良好的视觉感受。
篇6
人文精神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向度追求,是人们重要的精神力量来源。人文精神体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产生了两大积极推力:第一推力是推动了学生挖掘汉语言文字中独特的人文魅力和文化内涵,使中华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第二推力是推动了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塑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使小学语文教育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良好调节,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1、人文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精神向度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文字特色,是民族文化的积淀与精华的集中体现,带有显著的民族性和人文性。小学语文教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学生的智育发展奠定基础。
1.1 人文精神体现着文以载道的教学诉求
文何以载道?小学语文教材呈现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如《论语》、古代诗词赏析、中外名著赏析等带有浓郁人文关怀的文章,使学生了解到璀璨的中外文化;通过教学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将学生带入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通过阅读,了解到孔融让梨、孟母戒子、老人与海欧、农夫与蛇等道德故事,了解到古代诗人词人悲天悯人的大智慧、大情怀,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树立了正确的好恶,塑造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人文精神凸显了构筑精神家园的教学理念
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构筑文化体系的核心。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小学生犹如一张白纸,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是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创建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中富含了深厚的历史、民俗、哲学和文化等内容,是学生汲取精神营养的基地。把握好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合理渗透于日常教学中,教学阐述做到忠实原义、弘扬人文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神圣职责。
1.3 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沃土
小学语文教材中含盖了深厚的历史、民俗、哲学和文化等内容,尽管言简意赅,但博采众家之所长,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加上教师的解析,使学生在感受作者丰富情感和深厚的时代背景的同时,也领略了其中的艺术魅力。对于经典课文的赏析,本身就是对于读者审美情操的一次提升,日积月累,便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参差百态的生命真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1.4 人文精神推动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转型
当今教育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偏向实用的教育,是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寻求职业发展的技能教育;另一种偏向人文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格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则属于后者是,因此将小学语文教学同人文精神紧密融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首先,人文精神教育可接近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相对于数学、自然、英语等应用型学科,小学语文这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学科,最直接地为学生展现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其次,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更贴近生命、感悟生命。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人类生命与灵魂的感知过程,相对于理性学科,语文教学更强调学生的感性思维,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可激发学生民族感和审美情操,使民族文化代人相传。
2、人文精神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人文精神是人类内心世界的展示,强调感悟、熏陶、体验等感性理解,不像应用型学科那样,可以通过量化的检测来检验教学效果,而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构建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体系。
2.1 教材中处处蕴含着人文精神闪光点
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使学生感受到同情已远远不能慰藉小女孩的心灵,她的善良在充满自私和冷漠的社会中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使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再如《老人与海鸥》一课中,通过老人与海鸥结缘、喂食海鸥等情境的描写,展现了老人对于动物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爱是需要相互的,对于人类对于动物同等重要,使学生体会到珍爱动物的重要性。再如《大瀑布的葬礼》一课,在学生面前勾勒出一副完美的大瀑布景象,但随着人类肆意砍伐、破坏大自然,瀑布完成了另一番景象,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2 围绕体现人文精神展开教学实践
人文精神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教师适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有助于调整教学工作。开展互动教学的方式有许多:
(1)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人文精神魅力
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而对于小学语文这一涵盖历史、文化、民俗、道德等多种文化内涵的学科而言,情境教学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从而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篇7
平面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开始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表现出了一些民族化的特征,经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意象表现的特征
意象表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手法,平面设计在民族化的过程中,开始体现出一些意象表现的特征:第一,加入了较多的图形和符号,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从图形和符号开始形成的,例如:我国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开始,主要是通过形态表现出特定的含义;第二,形意结合,文化中有很多具体的图形,同时也有很多抽象的设计理念,设计师经过思考,将自己表达的思想隐含在其中,从而能够让不同的欣赏者,看到不同的含义。
(二)具有中和之美的特征
我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谦虚恭和的特点,从而导致平面设计中民族化的体现中也具有中和之美的特征,使得相关的设计表现没有那么突兀,给人一种平静的美感:第一,图像元素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开展平面设计时,可能会有多个图像,图像之间能够和谐共处,相互之间具有美的关系;第二,文字元素的中和之美,文字能够直观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想法,文字之间的排版、字号、颜色以及文字之间连贯起来的意思,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文字之间和谐性的特征,根据这些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平面设计民族化的方向。
(三)具有生命精神的特征
民族化的表现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出生命精神的特征:一方面,在平面设计中,很多都采用了大自然的元素,大自然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场所,人与其他生活和谐相处的地方,这也是民族化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平面设计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力、各种元素,而目前的设计认为是灵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表达了设计者的精神内涵,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得平面设计具有生命精神的特征。
二、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相关策略
(一)语言类型的多种选择
在平面设计中,语言是最为直观的元素,因此在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类型,第一,具体的语言表达,在合适的场合,直白的语言更加具有震慑和感染力,所以语言的具体化是平面设计民族化的重要标志,利用直白的文字能够将民族化更加直接地体现出来;第二,抽象的语言,语言本身带有多种含义,而抽象的语言能够使得这些含义更加丰富。当抽象的语言被解读时,可能会有多种内涵出现,而我国平面设计的民族化具有更好的包容性,因此可以利用多种语言类型,从文字方面更好地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发展。
(二)视觉动力的应用
视觉是人们感受世界和认识世界最直观的手段,在平面设计中,视觉效应是设计师不能忽略的重要感受。所以,在推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好视觉动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民族化更好地发展:首先,综合多种视觉元素,人们的眼睛能够看到平面设计元素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比例等等,有效地利用这些视觉元素,能够使得平面设计带有更好的视觉效应;其次,注意捕捉视觉效应背后的内涵,对于平面设计来讲,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内涵,给予设计更加丰富的含义,才能够使得民族化更加饱满。因此,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注意视觉效应背后的含义,对其进行充分地挖掘和塑造,能够为更好地体现民族化添加动力。
(三)丰富的艺术手法运用
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需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可以更好地将民族化的特点体现出来,丰富的艺术手法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间接的手法进行体现,我国是一个谦逊的民族,文化内涵较为注重内在和含蓄美,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民族化的特征,可以结合间接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得平面设计的作品更加耐人寻味;第二,比喻艺术手法的运用,这种手法是进行平面设计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法,在进行民族化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比喻手法,能够通过一种事物来体现另一种事物的内涵,能够使得表现内容更加明显和熟悉。
(四)运用更多的民族精神
为了使得平面设计更加具有民族化的特征,需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民族精神表现的更加生动,我国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因此民族精神的内涵较为丰富,因此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艺术手法,使得表现过程更加生动,能够帮助欣赏着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第二,要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统一和变化:一方面,我国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特征,在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这一特性,保持民族本质的东西不变;另一方面,要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才能够使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欣赏和理解,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平面设计民族化的发展,保持平面设计的青春和活力,通过源源不绝的动力,更好地促进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
总之,在民族风盛行于艺术设计领域的背景下,作为平面设计而言,也应当不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借古开今,在历史文化当中寻找平面设计新的突破点和设计灵感,为我国平面设计的新发展做出深层次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洁. 浅析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对图形设计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09(24)
篇8
一、快速扩展中的品牌概念
最早的“品牌”是从古代那威文字brand延伸而来的,翻译成中文为“烙印”的意思,从用来区别牲畜所有权,到各商品、服务以及广告等经济方面,随着“品牌”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品牌”理念已经被广大人民认可、熟悉。比如肯德基、百事可乐、李宁、美的、海尔、同济堂等品牌多不甚举,“品牌”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域多,关注广。更是与“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使得商品的最核心的价值更加凸显,“品牌文化”将其情感和精神表露无遗,出现了很多观点,比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等等,并且逐渐深入到新的理念的产生,其本身成为一种商品,并通过市场经济作用,挖掘出艺术产品的特殊性质,将其精神理念充分展示,满足需求,同时可以得到最大的利润空间,推动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品牌群众文化”新理念,具备了“品牌文化”的理念和精神,同时又结合了群众文化的特殊性质,更突出了其公益性、服务性、平民性和社会性。
二、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
(一)公益性
通常情况下,群众文化活动是由某些公共服务机构或者政府部门来组织、策划和实施的,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公益性,所有的活动开展都是围绕群众的文化权利来进行的,其主要目标是满足文化需求,完全区别于利润为目标的商业活动,在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中公益性永远都是方向的指导,绝不能有所偏离,否则,则不属群众文化活动范畴。
(二)形象性
任何一个品牌都要有一个形象定位,那么同样,品牌群众文化活动要有自己的形象定位,如何做到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以及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活动本身应该具备怎样的创新性,因此,活动策划之前要做好调研,充分评估活动的可实施性,现实文化允许,将活动基调打好,才可以让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并能够乐于参与。可见,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奠基石是其形象性。
(三)文化性
纵观“品牌”的发展,其终究一种理念的体现,这种理念是文化和精神的综合体现,作为时展的新产物“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更应该将最新的文化、精神和理念传递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将浓厚的文化性,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承载这一品牌,活动才更具有影响力、辐射力。我国的群众文化分为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在一个城市中,群众文化覆盖了每一个领域,有社区文化、企事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等;在农村方面,群众文化又以各种民间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存在着。任何一个活动一旦成为品牌,成为精品,那么它所具有生命力是强大的,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每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都是某种文化背景下,某种特定时间内,某个角度上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地方特色的一种体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参与性
所谓“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必须是被广大受众认可,并且积极参与的活动,并且形成延续性。因此,每一个品牌都要打好群众基础,并具有一个顽强的生命力,只有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淀,一个品牌才能拥有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各个层面的群众参与进来,并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和热情。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让群众的视野更广阔,审美更接近时代,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拒绝文化的群众化形式,深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
(五)可持续性
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首先主题要有连贯性、一致性,上下届活动在主题的传承上有所体现,始终保持相同或者相似;活动的举办时间要具有规律性,或者说有一定的周期性,具有一定的节奏,不能随意的进行调整或修改,同时,活动的形式要稳定,这样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可持续性,才称得上品牌,没有经过岁月的验证,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就不能成为品牌。
篇9
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即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丰盈了人的内心,也升华了人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一起。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爱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在平等、自强、自主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动态审美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饮茶是当前城市人群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茶艺和茶道过程中,服饰与茶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服是在行茶时所穿的服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茶服的记载。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装和服饰。从茶服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在一些茶艺表演中也采用了专门的服装,茶服的式样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主要特点是以仿古为主。这种古装茶服从设计到服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具备茶艺表演功能的服装。随着对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将茶服与时展相融合,集合古典与时尚元素,将生态理念渗透入茶服设计中,通过各种时装秀展示中国茶服风采,体现茶服的审美特色。茶服的动态审美是指茶服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饮茶等方式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演等方式呈现,茶服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动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其丰富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历史的回归成为人们推崇的时尚潮流。茶服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才能对茶服做出准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2.1音乐审美
在茶服的呈现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观众形成听觉与视觉的统一,获得审美的享受。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时,音乐能够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的配合下,人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动性的美感。音乐能够给予人们茶服创作的灵感,并通过音乐展现设计师的构思与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既能够看到茶服的色彩、图案和样式,满足视觉享受,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音乐与茶服的融合,能够利用音乐提升茶服的表现力,引导和启发观众的联想。其次,利用音乐与茶服的结合,能够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内涵,用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现更具节奏感和鲜活性。同时在欣赏茶服时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
2.2服装审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茶服作为服装的一类,也被设计师赋予了生态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种行茶服装,更具备了环保安全的优点,穿着之人能够从中感受舒适放松的心情,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传统茶服具备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特点,从布料、图案到样式,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说,传统茶服体现的更多是古代服装的特点,而茶文化气息却不够浓厚。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茶服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茶文化内涵的渗透,使茶服的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生态理念的渗透为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设计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设计师注入生态理念,与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茶是一种自然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逐渐融合。茶服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优雅纯粹的特点,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现代时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与民族传统服饰相结合的服装,在茶艺表演中,茶服的运用十分广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对于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次,茶服与茶艺及环境相融合,需要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视觉艺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优秀的茶服不仅美观典雅,而且能够与茶艺融为一体,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且从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2.3表演审美
除了茶艺表演外,服装表演也使茶服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服装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基本形式仍然是传统模式,但是却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优雅的茶服配以美丽的模特,在各种音乐灯光背景下进行展示,使商品与艺术品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模特赋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态充分体现了茶服的性格特点。模特是流动的,音乐与灯光是流畅的,一切艺术元素都在茶服中变换交融,使茶服这一服饰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不仅满足了服务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饮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饮茶的风俗习惯,例如杭州有全民饮茶日的法定节日。全民饮茶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国内的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向当地民众赠送中国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推广和传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现了生态茶服展示,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场时装秀主打生态理念,虽然没有精美的舞台效果和走秀场,模特也并非专业出身,但正是这种自然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体现出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将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无遗。模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美感。各种优雅美观的茶服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许多来自国外的模特也给茶服增添了异域风情。在此次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茶服表演成为当天的亮点。尤其是活动在结束后,还向全国各地的茶馆及茶企业及个人征集各种特色茶服,并进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茶服设计者以及从事茶艺表演的参与。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这些茶服作品,不仅体现了茶的静谧和优雅,以及茶自然质朴的特质,同时也结合了服饰的创意灵感,表达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茶人思想,体现了茶、自然与服饰的精妙统一。
4结束语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茶服的发展变迁,茶服也被设计师赋予了更丰富的理念,生态茶服是茶服的创新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尚服饰的代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此后,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茶服的设计与应用中来,为茶服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茶服设计也做出了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不仅引领了服装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中国饮茶之风。在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时代特色,在与世界时尚接轨的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篇章,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东,胡正荣.超越与回归:谈国际传播的价值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7.
[2]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40-45.
[3]李晓岩.时装表演的节奏韵律美—————动与静[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8-19.
[4]朱宁,王彦.展示的艺术————谈服装展示的多元化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69-171.
篇10
包装设计现在作为一门艺术呈现给消费者,它结合了美术以及自然社会科学,可以说是综合学科要素的交融体现,在实现其科学合理、美观利于销售的必备条件的同时更具有艺术内涵、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成功的包装不仅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精神境界也可以得到了很大的升华,以此同时正确引导了现代市场消费。
一、水墨元素在插画艺术中的独特体现
(一)传统水墨和插画的现状
中国传统水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质,插画将水墨融入其中,既丰富了插画的表现手法,也为水墨艺术注入了新的命脉。满足了国人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的要求。水墨艺术承载着中华名族的悠久文明历史,也承载着历代人的艺术审美。水墨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影响已深入人心,融入人们的精神与感觉之中,它的独特文化气息更渗透到人的内心以及审美理念。传统水墨已失去了现代人对于它实用性的依赖,但是用插画艺术作为媒介载体就会唤起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特别是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是不可替代的一种艺术传播媒介。当水墨在插画中有新的体现时就像水墨在宣纸上会有无穷变化,这是艺术之间相互借鉴、融汇的效果,使艺术表达语言上另辟蹊径,无论传统的水墨艺术还是具有现代风格的插画都会产生更大的社会认同感。
(二)插画中提取的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从中国水墨的结构中分离、提炼出来的,水墨元素讲究用笔、墨色、构图和韵味,这是水墨丰富的艺术蕴含感受以及精神内涵的体现,水墨精神的本质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和谐境界,历经发展演变更具有雅韵深邃的意味,博大的精神内涵表现在插画艺术中,传统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插画中通过其点、线、面和色彩等元素及水墨形式的变化,可以按照艺术法则和艺术规律搭配组合,浓缩为一种意象复合。由此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表达作品的主题,创作出新的表达理念手法。这不是对传统水墨的单纯照搬,而是对艺术的思考以后进行的加工和再创造,这种赋予新的理念的意象符号,既没有流失传统的韵味,又给人一种现代潮流的感觉。水墨艺术融合了现代化的插花艺术,必将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插画艺术带来长远的发展。能够挖掘中国水墨艺术元素及风格与世界现代艺术更多的融合点。
现代插画中的水墨元素丰富了其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有着诸多方面的结合创新。首先是点的创造,点是造型的基本元素,其表现既丰富又简单。利用水墨形式不仅可以描绘细枝末节,而且在插画中可以大面积渲染气氛。其次,从线条中演变,线条无疑是突出的造型手法,将笔、墨、线条融为一体,讲究一气呵成的笔韵,笔触的自由发挥,线条形象的由繁到简。最后,墨法中的演化:块面是插画的组成部分之一,泼墨技法打破了拘谨的结构,淡墨勾勒、重墨泼洒使画面存在丰富的关系,运用到插画中可以有强烈对比、画面张力顷刻而出。墨的节奏变化通过笔韵所表现,线的韵律美是笔和墨色全面体现,水墨意境在现代风格插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插画中的水墨元素在现代包装中的作用
传统水墨元素画艺术赋予新的内涵与风格,使其拥有自己的视觉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不仅是具有文化韵味的欣赏性象征性符号,也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视觉艺术,多样的表现手法让包装设计思维和创意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现代人们对于包装的要求不只是艺术美感,更注重其传统文化内涵。
良好的包装设计除了保护促销手段更显现丰富的是审美价值,突出个性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尤为重要,决定其形式的美感。经过演变的水墨元素符号既赋予了文化意蕴也为外包装奠定了独特的风格,所传达的信息性体现包装的情感性,传递包装的名族性,表明与众不同的品质与内涵,回归名族路线也追随现代的设计潮流,从文化继承来看,强调了传统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彰显包装的时代性,反映与时代相符的精神价值,让其背后的美学、文化等内涵与大众的发展需要相一致。从插画中挖掘的具有创新的水墨元素如果在现代包装中合理应用,那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风格的相互渗透,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传承了传统,也形成了具有名族特色的现代包装。
篇11
城市标志性雕塑作为城市可识别性元素而存在于城市当中,是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中的一部分,属于城市静态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设计外在硬件部分最直观的体现,是城市的精神物质文明的高度提炼,是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印象标志。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里起到一个地标的作用。这种简单易识别,拥有丰富内涵的地标可以使人产生对一个城市的长久记忆。这种标识性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的概念,在经过历史洗刷的过程中,而形成对标志性雕塑的历史记忆以及城市空间的识别记忆。这种标志性不仅具有高度视觉的识别性,而且可以引发唤起城市记忆的功能,使人们对它有深刻的感情认识,从而在大众内心中逐步形成标志性雕塑建筑。
2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象征性含义
它是一个城市的代名词,是城市灵魂形象的代表产物。它所具有的象征性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即显性标识象征与隐性标识象征。城市标志性雕塑的显性象征包含两种情况:其一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创作者某种深邃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寓意的艺术创造手法。本体寓意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通过创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描绘,使大众欣赏者产生丰富联想,从而领悟到创作者的创作初衷。其二是指根据传统民俗习惯,选择大众所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具体化和形象化抽象的概念表达一种艺术意境,从而表现作品的张力与艺术气氛。其次,再说一下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的隐性象征,就是通过不可视的象征意义,以象征性的创作手法将城市精神文化历史沉淀通过抽象的概念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以见显性象征是一种具体的抽象概念,而隐性象征则为深层次的抽象概念,在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为了突出城市个性就赋,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各种不同的隐形意义。
3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地域性含义
城市标志性雕塑要与当地的传统生活、历史文化相融合,它传承着风水、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城市中的记忆。标志性的城市雕塑无论从主题、形式以及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因为地域文化是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建造的基础,地域文化的不同影响着城市雕塑表现形式的不同。其次,标志性的城市雕塑是表现地域人文精神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物。所以在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确立的过程中,要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历史发展紧密相连。要在传统的血脉中寻找现代标识的地域文化精神,所以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的建造无论从主题、形式以及意义等方面必须要考虑到地域文化是一个历史延续性的动态过程。
4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历史纪念性含义
主要从空间上融入历史记忆的精髓,把传统历史形象凝聚于现代手法的雕塑形体中。通过对传统地域历史文化的挖掘、提炼,唤起城市历史回忆的点滴,为了纪念曾经在这个城市中发生过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所以将其精髓运用到当代抽象思维中进行重新诠释和艺术创作。在拥有传统符号寓意的现代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却使人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纪念的积淀。如:丝绸之路群雕。
5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艺术形象的创造手法特征
篇12
汉代墓室壁画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思想、政治、军事、科技、礼仪、、神话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社会状况、文化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情况,绚丽地再现了汉代的历史。在绘画艺术领域中,汉代的墓室壁画艺术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早期绘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汉代墓室壁画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环境中发展形成的,继承了古代楚地文化艺术的古朴凝重、饱满婉转的特质,将汉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艺术完美和谐地结合到一起,丰富了我国古代早期的绘画内容与题材。从绘画技法上看,汉代墓室壁画更加完善了绘画技法,在透视、绘画的造型、线条、色彩搭配等方面,都彰显了汉代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作能力,对周边地区的绘画艺术影响颇深,为日后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13
一、戏曲服装的产生与变化
戏曲服装通称行头,是我国戏曲艺术特殊的一种形式。它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升华夸张为一种物化的行为美学,具有了符号性、装饰性的特征,成为戏曲艺术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
从历史演进分析,我国的戏曲服装早期开始于歌舞杂戏。到了宋代,戏曲服装有了很大的发展,色彩、图案、样式等日u丰富;元代戏曲艺术开始成熟,服装也在前代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的明代,戏曲服装规制更加明确,角色不同服装不同,已成为戏曲表演的基本特征;清代,戏曲服装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京剧是戏曲服装艺术的高峰,通过服装观众甚至可以知道角色是谁,人物性格刻画和服装紧密结合,成为人物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我国戏曲表演独有的衣箱制和戏曲演出的发展相互融合。伴随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戏曲服装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戏曲衣箱制度。各个剧种不断演化,不同的地域都有着自己特色的传统衣箱制度。
二、戏曲服装的审美
戏曲服装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欣赏戏曲表演时,对于演员所展示的五颜六色、流光溢彩的服饰无不叹为观止。通过欣赏这些华丽的服饰表演,观众们深深融入到审美享受之中,获得了极大的艺术满足。
(一)戏曲服饰的写意性。戏曲服饰本质是写意艺术。表演者的穿戴无不体现者艺术家对表演角色的神似追求。戏曲服装发展经历了从生活化到艺术化,所以戏曲舞台的服饰不仅仅是生活中服饰的再现,更是生活服饰艺术化加工,这些都是戏曲服饰艺术写意性的集中体现。比如戏曲中的水袖表演,通过一系列夸张的动作,表现主人公的地位、身份、心理。从简到繁,从无到有,正是戏曲服饰写意性的典型代表;又如翎子,它绝不仅仅是装饰作用,更是表现了戏曲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演员夸张的形体表演,通过翎子的节奏韵律的变化,刻画出人物丰富的情感变化。
(二)戏曲服装的装饰与夸张性。装饰性也是戏曲服饰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图案,服饰艺术完美地装饰了整个戏曲舞台。2000多年的戏曲服饰历史其实就是戏曲舞台的装饰历史,我们的先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为后辈留下了华丽的服饰文化。服饰文化离不开夸张,各种服饰图案主要体现在上面各异的纹样上,这些纹样无疑都是生活的夸张杰作。它们丰富的形态和色彩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是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戏曲服装的符号美。戏曲服饰不是简单的生活重复,而是生活服饰的艺术化,它们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夸张的表现形式,体现主人公的性格地位特征,戏曲服饰更多体现一种符号美学。比如乞丐在现实生活中是破衫褴褛,但在戏曲中穿着却体面异常;又如穷秀才现实生活中估计是粗布麻衣,可戏曲舞台上他们一个个充满书卷气,穿着体面。对于那些神仙将相,更是衣着华丽,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戏曲特定人物有特定的服饰符号,人们从人物的穿戴上可以轻易地辨别出人物的社会地位、人物背景,无论是丫鬟、婢女,还是公子小姐,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寒门学子,都可以从他们服饰中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些都是戏曲服装符号美的体现,它不重视生活的真实,更看重艺术的升华。
三、人物塑造与戏曲服装
人物塑造是戏曲艺术的中心任务,戏曲的人物塑造不是生活简单的还原,而是人物的写意塑造,是用写意的方法创造出的极其神似的抒情形象。这其中服装的作用是尤其重要的,服装完成了生活人物向艺术人物的符号转化。比如,有些知名的历史人物,已经有固定的装扮模式,如人们熟知的诸葛亮、张飞、项羽等。因此可知,它的艺术功能,主要体现的不是人物的身份或者演出规定的情景,而是要表现所表演人物的精神气质,塑造传神的意象化人物。
四、结语
传统戏曲服装依托人物形象造型促成了稳定的戏曲表演的艺术形态,与戏曲表演艺术融合,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传统戏曲服装涵盖古今,浓缩了历代服饰之精华,包涵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传统戏曲服装美学价值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精神家园,它是陶冶人的灵魂、抒发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精神生活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张树桃.刍议戏曲服装在舞台中的表现[J].大众文艺,2014(20).
[2]陈玲.传统戏曲服装的现代管理方法[J].戏剧之家,2014(07).
[3]戴明.戏曲服装在舞台中的表现[J].当代戏剧,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