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火法冶金的原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把握专业基础课定位,处理好“3232”
《有色冶金原理》作为有色冶金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牢牢把握好专业基础课这一定位,来组织实施教学。具体来说,《有色冶金原理》课程承上启下归纳为“3232”,《有色冶金原理》是物理化学作用规律在有色冶金生产中的应用。
第一个“32”承上――与基础课的联系(主要是物理化学)具体的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两部分内容:
三个问题:①如何确定反应在标准状态下究竟向哪个方向进行?
②如何确定反应进行到何种状态达到平衡?
③如何确定反应进行的速度?
即研究确定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度。
两部分内容:①反应的热力学。
②反应的动力学。
即反应的原理、反应速度的确定及影响因素
要将以上三个问题、两部分内容讲授清楚,必须了解学生对物理化学掌握情况,并据此来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思考有色冶金生产的实际问题。
第二个“32”――启下是《有色冶金原理》在各门专业课(主要是《冶金学》)中的应用。
具体的也可以概括为三张图,两部分内容。
三张图:①渣系状态图
②ΔG―T图
③E―pH图
即将物理化学的抽象规律,转换为有色冶金专业的专用直观图表。(解释内容、分析具体用途)
两部分内容:①火法冶金
②湿法冶金(解释内容、分析具体用途)
即从冶金反应的温度和反应物质所呈状态的角度,对反应进行分类。
这三张图和两部分内容,体现了从有色冶金专业对《有色冶金原理》课程内容的分类,以及将物理化学知识转化为有色冶金专业直观工具,为学生以后利用这些工具业进行专业的思考和研究打好基础。
2 突出重点章节,精讲多练
目前通用的《有色冶金原理》教材,一般都包括冶金炉渣、化合物离解生成反应、氧化物还原、硫化物火法冶金、氧化物和硫化物的火法氯化、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矿物浸出、浸出液净化、水溶液电解质电解、熔盐电解等内容,要在有限的90个学时来完成以上这些内容逐一讲精讲透既无可能也没有必要。而是应根据第二个“32”,结合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章节,精讲多练。具体地说就是要从火法冶金、湿法冶金这两部分内容出发,重点讲授化合物离解――生成反应、冶金炉渣、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这三个章节,使学生了解、掌握应用渣系状态图、ΔG―T图、E―pH图;同时也对具有相同基础知识点的章节教学打牢基础,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自学能力。
3 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授课质量
根据《有色冶金原理》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丰富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往传统教学中手段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1)开发和使用《有色冶金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版),通过课件的使用将传统教学中难以处理的抽象概念用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休技术展现出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将教学内容移到校园网上,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主动学习,既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化合物离解-生成反应中讲授ΔG―T图时,传统教学从图的绘制、分析、应用基本需要6~8学时,但由于不够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采用教学辅助软件后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ΔG值(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T变化规律,进而通过ΔG值的大小判断反应平衡进行的方向,并与冶金过程尤其是火法冶金过程的应用相结合(反应条件、还原剂选择、还原程度控制、杂质脱除程度等)。同样在火法冶金过程常用的基本知识―三元相图的教学也是如此,传统教学方法从绘制、讲解、应用的整个过程耗时较长效果不理想,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后,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
(2)充分利用校园网及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结合课程教学进度布置一些专门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实现讲授与自学的有机结合,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观念,并进行讨论,达到教学良性互动。
4 结合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如何与3232相联系)
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及学时安排,有针对性地安排了3~4个有典型代表性的专题实验(氧化铅还原动力学实验、硫化锌精矿焙烧动力学实验、铁―水系E―PH图测定)。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直观了解相关反应的机理及过程。巩固相关知识的基础。
5 结束语
只要牢牢把握《有色冶金原理》专业基础课的定位,处理好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承启关系,突出重点,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可以使《有色冶金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培养出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的创新型冶金高技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明荣.冶金原理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9,(04).
篇2
财政部等四部委2009年《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6号),文件中规定对在试点城市推广新能源客车给予专项补贴,补贴的额度根据新能源不同技术路线分别给予5-60万元不等。2013年9月13日四部委又《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财建[2013]551号),明确国家继续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央财政继续进行补贴。
比较上述两个文件,笔者发现其具体内容有了变化,例如在财建[2013]551号文件第二条第二款明确了补助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第三款中规定了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将直接拨付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这和财建[2009]6号文件第二章第五条规定的“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相比有了变化。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1月8日了国税公告2013年第3号及其文件解读,明确了从中央财政获得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属于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征收增值税,并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由于以上文件的及其内容的变化,在实务中,不同的新能源客车企业和使用单位在相关的会计和税收处理上存在不同的方法,导致各自财务报表项目信息披露及纳税义务产生变化,本文结合财政部颁布的有关文件,以案例的形式,对此进行比较和探讨。
二、案例分析
(一)按全价开具发票(不扣除补贴)
此种方法是财建[2013]551号文之前的通行做法。
例1:A客车厂(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15%)销售一台纯电动大客车给B公交公司,客车全价117万元(含税),客车厂采购成本105.3万元(含税),在销售合同中约定中央财政补贴的50万元在B公交公司收到后转付给A客车厂。
1.A客车厂的会计处理为:
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B公交公司 1 1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
收到货款和补贴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1 170 000
贷:应收账款――B公交公司 1 170 000
该笔业务,A客车厂应交增值税:(117-105.3)/1.17×0.17=1.7(万元),实现利润:(117-105.3)/1.17=10(万元),应交所得税:(117-105.3)/1.17×15%=1.5(万元)。
2.B公交公司的会计处理(假设B公交公司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
采购客车时:
借:固定资产 1 170 000
贷:应付账款――A客车厂 1 170 000
收到中央财政补贴时: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递延收益 500 000
支付货款时:
借:应付账款――A客车厂 1 170 000
贷:银行存款 1 170 000
计提折旧时(假定10年折旧期限):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折旧费 117 000
贷:累计折旧 117 000
该笔业务,B公交公司将中央财政补贴视同纯电动公交客车推广运用的补贴,确认了50万元递延收益,年度折旧也按全价进行直线法计提折旧。
(二)按全价扣除中央财政补贴的金额开具发票
此种方法是在财建[2013]551号文之后的第一种做法。
例2:A客车厂(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15%)销售一台纯电动大客车给B公交公司,客车全价117万元(含税),客车厂采购成本105.3万元(含税),销售合同约定按照扣除补贴后的金额67万元开票,中央财政补贴的50万元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A客车厂。
1.A客车厂的会计处理为:
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B公交公司 670 000
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5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72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7 400
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500 000
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670 000
贷:应收账款――B公交公司 670 000
收到补贴款时: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500 000
该笔业务,A客车厂应交增值税:(67-105.3)/1.17×0.17=-5.56(万元),实现利润:(67-105.3)/1.17+50=17.26(万元),应交所得税:[(67-105.3)/1.17+50]×15%=2.59(万元)。
2.B公交公司的会计处理(假设B公交公司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
采购客车时:
借:固定资产 670 000
贷:应付账款――A客车厂670 000
支付货款时:
借:应付账款――A客车厂 670 000
贷:银行存款 670 000
计提折旧时(假定10年折旧期限):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折旧费 67 000
贷:累计折旧 67 000
该笔业务,B公交公司依照扣除补贴后支付的价款确认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并计提折旧。
(三)按全价开具发票,但按照扣除财政补贴后的金额付款
此种方法是在财建[2013]551号文之后的第二种做法。
例3:A客车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15%)销售一台纯电动大客车给B公交公司,客车全价117万元(含税),客车厂采购成本105.3万元(含税),客户为了反映车辆的真实成本,在销售合同中要求全价开票,但从车款中扣除中央财政补贴的50万元后支付给A客车厂。
1.A客车厂的会计处理为:
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B公交公司 1 1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000
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670 000
贷:应收账款――B公交公司 670 000
收到补贴时: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应收账款――B公交公司 500 000
该笔业务,A客车厂应交增值税:(117-105.3)/1.17×0.17=1.7(万元),实现利润:(117-105.3)/1.17=10(万元),应交所得税:(117-105.3)/1.17×15%=1.5(万元)。
2.B公交公司的会计处理(假设B公交公司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采购客车时:
借:固定资产 1 170 000
贷:应付账款――A客车厂 670 000
资本公积 500 000
支付货款时:
借:应付账款――A客车厂 670 000
贷:银行存款 670 000
计提折旧时(假定10年折旧期限):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折旧费 117 000
贷:累计折旧 117 000
该笔业务,B公交公司将中央财政补贴视同国家对公共领域推广使用纯电动公交客车的投入,确认50万元为资本公积,年度折旧也按全价进行直线法计提折旧。
三、三种处理对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以上三种处理方法在实务中都有运用,对A客车厂和B公交公司的财务报表项目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下面通过列表对比各科目的差异。
(一)A客车厂财务报表项目对比
(二)B公交公司财务报表项目
从以上对比表可以看出,虽然是同一业务实质但不同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是明显的,笔者认为,同一业务在遵循相同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不应出现不同财务结果,下面就不同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分析。
(三)以上三种方法的分析
1.应税收入的确认。依照国税2013年3号公告及其解读和财建[2013]551号文件的规定,A客车厂销售新能源客车,客户按照扣除中央财政补贴后的差额支付,中央财政补贴的部分不论是从客户处取得还是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客车厂,均不属于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征收增值税。因此,A客车厂的增值税应税收入应当是车价扣除中央财政补贴后的收入。
2.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的开具。现行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具有增值税抵扣功能,应当视同增值税发票进行管理。依照发票管理的一般规定,发票应当据实开具,金额应当为购买方实际支付的款项。因此,A客车厂应当按照车价扣除中央财政补贴后金额向购买方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A客车厂和B公交公司应依照发票金额确认双方的债权和债务关系。
3.补贴收入的确认。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其应用指南以及财建[2009]6号文第九条的规定,A客车厂收到(或按照定额定量方式判断可以收到)的中央财政补贴是对新能源客车与传统客车基础差价的补贴,其本质是对新能源客车较高生产成本的弥补,属于与收益有关的补助项目,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项目。
4.补贴收入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的列报。在具体实务中,客车企业一般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将收到的中央财政补贴记入“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中,并在会计报表附注“其他应收款”、“营收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进行披露,同时按照“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经营性损益项目,应逐项说明披露认定理由”的规定作为补充资料单项进行说明,在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时,将该部分补贴收入视同经常性损益不进行扣除。
按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般规定,以上会计处理无疑是正确的,但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新能源客车的生产和销售数量必定会大量增加,收到的中央财政补贴也会同步增加,当新能源客车销量占客车企业销售总量达到一定比重后,该企业的当期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数额会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营业外收入数额大幅上升,虽然利润总额不变,但单从利润表反映出的利润来源结构与实际经营情况就会产生背离,营业外收支净额占的比重过大,影响了报表使用人对新能源客车企业经营获利能力的判断。
鉴于《企业会计准则》遵循的“决策有用观”,从有利于报表使用人正确判断企业盈利水平的角度,笔者认为A客车厂收到的中央财政补贴应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可以单设一个二级科目“新能源补贴收入”进行核算,在利润表中列示在“营业收入”项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单项披露说明。
(四)本文提出的会计和税收处理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前述案例应当按以下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列报,同时确认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会计分录如下:
1.A客车厂的会计处理:
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B公交公司 670 000
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5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XX产品 576 249
主营业务收入――新能源补贴收入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7 351
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670 000
贷:应收账款――B公交公司 670 000
收到补贴款时: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500 000
2.B公交公司的会计和税收处理。车辆入账价值的确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七条、第八条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因此,B公交公司购入新能源客车应当以购买的价款(即车辆全价扣除中央财政补贴后的价值)入账。
所得税计税基础的确认。按现行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B公交公司购买的新能源车辆应当按照扣除中央财政补贴后的价值计提折旧。该笔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采购客车时:
借:固定资产 670 000
贷:应付账款――A客车厂670 000
支付货款时:
借:应付账款――A客车厂 670 000
贷:银行存款 670 000
篇3
中国是电池消费大国,每年至少报废50万吨干电池,其中包含了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汞、铜、锌、铅等重金属。鉴于电池内含有大量有害成分,如重金属、废酸、废碱液等,若不经过妥善处置而进入环境,电池中的持久性重金属在环境中与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这些持续进入环境的有毒金属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将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此外,报废的干电池中仍含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如不能进行回收利用,就会造成锌、锰、铅、镉等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废旧干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废旧干电池较可行的回收利用技术主要有两种:湿法和火法,两种方法主要可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汞金属及其他可再生资源的回收;二是消除“三废”。即废液、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1 湿法回收技术
湿法回收技术有焙烧—浸出法和直接浸出法两种,其原理是利用Zn、MnO2等可溶于酸的原理,Zn-Mn干电池湿法冶金回收过程就是使其中的Zn、MnO2与酸作用,生成可溶性盐进入溶液的过程,净化后的溶液可电解生成金属Zn和电解MnO2,或者生产化工产品(如立德粉、氧化锌)、化肥等。
1.1 焙烧—浸出法
该法采用机械切割废干电池,将炭棒、铜帽与塑料一一分离,暴露出电池内部粉料和锌管,然后在600℃的温度条件下,在真空焙烧炉中焙烧6~10h,使氯化铵、金属汞等挥发为气态,并采用冷凝设备加以回收,废气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将汞含量减至最低;焙烧后的产物细细研磨后经磁选、筛分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锌粒和铁皮,筛出物经过强酸浸出后从浸出液中可以电解回收金属Zn和电解MnO2。
废电池在高温条件下焙烧除汞后的残渣(含锌30%~60%、锰23%~30%)被大内弘道在pH=1时用硫酸浸出其中的锌和锰,后用NaHS中和,使95.4%的Zn以ZnS的形式进入沉淀,极少量的锰与锌共同沉淀用作冶金原料。
1.2 直接浸出法
该法将废旧干电池进行机械破碎和筛分、洗涤后,直接进行酸浸,浸出溶液中的锌、锰等金属,从过滤、净化后的酸浸滤液中提取重金属,进而生产化工产品。
该法曾于1991年被北京冶炼厂引用,处理锌锰干电池并回收其中的金属Zn、Cu、Fe、MnO2和NH4Cl等,其中锌回收率为81.3%,铜回收率为85.5%,该工艺除回收率较高外,还可以解决因氯化铵对设备的腐蚀而使设备不能够长期运转的问题。
兴建于德国马格德堡近郊区的“湿处理”装置也是基于该法的原理,该装置中除了铅酸蓄电池以外,其他各类电池均可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离子交换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能够提取出电池中的95%的金属物质。
总的来说,湿法冶金虽然可以使废电池中的有用成分得到有效回收,但其工艺流程太长,废气、废液、废渣处理难度大,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最近几年电池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无汞化,再加上铁、锌、铜、锰等重金属市场不景气,导致从废旧电池中回收上述资源的成本远高于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因此湿法冶金技术在废旧电池回收领域已很难实现其利用价值。
2 火法回收技术
鉴于湿法冶金的种种弊端,目前为止,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处理废旧电池的最好方法应属火法冶金工艺,该工艺是最为有效的处理和回收汞的方法。其原理是在600℃左右的高温条件下,物氧化、还原、分解废旧电池中的金属及其化合,并使其挥发、冷凝的过程,共分为两类:分别为传统的常压冶金和真空冶金。
2.1 传统的常压冶金法
传统的常压冶金法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较低的温度下加热废旧电池,使其中的汞挥发,然后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回收Zn及其他重金属;另一种是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在竖式炉中对废旧电池进行焙烧,使其中易挥发的金属及其氧化物挥发,挥发后的残留物作为冶金中间产物另做处理。
用竖式炉处理废干电池时,竖炉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氧化层、还原层和熔融层,废旧电池在竖炉中焙烧时采用焦炭加热,其中汞在氧化层中挥发为气相,锌高温下在还原层被还原挥发,然后汞和锌分别在不同的冷凝装置内进行回收,废旧电池中大量的铁、锰在熔融层被还原生成锰铁合金。
日本TDK公司和野村兴产公司对废干电池再生过程作了大胆改革,将上述工艺改为整体回收,而不是单一的金属回收后作磁性材料。改进后的工艺为将废旧电池进行机械破碎,在高温条件下除去其中的杂质并将金属元素氧化,经过一系列处理即成为合成铁金氧的原料。该工艺改革的构想来自于彩电和变压器等使用的铁金氧的原料同干电池中所含的主要成分类似,与传统工艺相比,由于大大简化了其中有用成分的分离工序,降低了回收成本,使废旧电池回收成本远低于铁金氧原料价格,从而使废旧电池再生利用的经济效益大为提高,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
2.2 真空冶金法
传统的常压冶金法与前述湿法冶金同样存在种种弊端,例如工艺流程长,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大,生产成本高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能耗相对较高等,因此人们在对废旧电池各种回收利用技术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真空法。真空法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不同组分在相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蒸汽压的原理,使组成废旧电池的各种组分在真空环境下通过蒸发与冷凝,使具有不同蒸汽压的组分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一一分离,从而实现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蒸发时,蒸气压高的组分进入蒸气,蒸气压低的组分则留在残液或残渣内,冷凝时,蒸气在温度较低处凝结为液体或固体。
德国阿尔特公司分拣出镍镉蓄电池后,将废旧电池在真空环境中加热,其中的汞迅速蒸发,同时将其回收,然后将剩余原料进行研磨粉碎,用磁性物质提取其中的金属铁,再从余下的粉末中提取Zn和Mn。该法的加工成本不超过1500马克/吨,而lt废电池的填埋处理费用要大于1700马克,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三井茂夫等将使用过的废旧干电池在压强为2632Pa的真空环境中,经300℃的高温加热2h,汞挥发进入烟气,烟气经冷凝后回收其中的汞和粉尘,挥发后的残渣中汞含量为原来的1/5000~l/2000,从而达到消除汞对环境危害的目的。
虽然目前尚缺乏真空法处理废旧干电池的经济指标,但从粗锌精炼过程中的能耗:火法(6-10)×106kJ,电解法(10.8-12.6)×106KJ,真空法不大于3.6×106KJ,可以间接看出,真空法的能耗必定低于其他方法,因此其成本也必然低。而且真空法的流程短,对环境的污染小,各有用成分的综合利用率高,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值得广泛的推广。
截止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废干电池回收处理渠道,废干电池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应加强废电池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尽快研究废干电池处理切实可行的技术,实现废干电池的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
篇4
随着科技的发展,选矿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不断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运转效率,不断简化生产工程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具有很多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热效率很高,同时耗能很低等,受到采矿和矿物加工行业的亲睐。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微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同时微波技术如何在选矿过程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微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在利用微波技术加工过程中,与常规加热的形式不同,微波加热主要通过微波电磁有效的转化成热能,在很大程度上与物质的内部分子联系。微波加热作为一种高频电磁波,与物质发生作用后,内部的分子被电离发生极化的现象,从而形成极化分子,同时形成正负两极,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在磁场的作用下,出现高频振荡的情况,分子产生热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即时性。利用微波技术对矿物质进行加热,能够有效提高效率,能够保证矿物质原料在瞬间得到或者失去热量,增加无惰性。第二,整体性。微波的穿透力很强,能够促进内部分子进行剧烈运动,让他们充分运动,发生摩擦,产生热量,大大缩短加热的时间,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第三,选择性。对于微波技术,对矿石材料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对矿物质的混合材料可以进行不同部位的加热。另外,采用微波加热技术能够保证安全、无污染,如果在选矿过程中,采用常规加热会产生二氧化碳,而采用微波技术加热对环境没有污染。微波技术在选矿过程中通常是由内向外的加工方式,具有很多优点,温度升高较快,效率较高,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同时对极性的液体加热,还可以降低能耗,进行高效的自动控制。
二、微波技术在选矿中的应用
由于微波技术的特殊性和巨大优势,可以有效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增强选矿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一)碎矿技术
在采用微波加热矿石可以有效减少电能消耗,因此,在实际采矿过程中,要根据矿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微波参数。因为矿石吸热情况不一样,就会导致矿石出现裂缝,这样就可以把破解成各种颗粒,提高碎矿的效率。
(二)磨矿技术
在进行选矿过程中,采矿单位要对各种矿物质进行粉磨,保证有价值的矿物能够脉石有效分析,为以后操作生产提供便利;因此,采用微波技术可以对要进行加工的矿石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粉磨过程的消耗。在矿石所含物质中,石英和方解石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在升温过程中,与其他物质就会形成局部温差,从而形成热应力,当热应力超过一定范围后,就会在矿物表面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就可以使矿物产生单体解离的现象,同时相应的增加表面积,有效降低磨矿的成本,提高回收率。在通常情况下,微波技术对黄铁矿、蓝晶石矿以及铜铅锌等金属矿起到效果比较明显的助磨作用。
(三)浮选技术
在进行钛铁矿浮选过程中,在微波辐射的条件下,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观察新的相位。当钛铁矿暴露在空气中,如果温度升高,就会出现明显的氧化作用,采用微波技术,就能增加浮选的吸附作用和效果,同时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回收率也会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也会改变矿石表面的化学性质,有效减少油酸钠的剂量。
(四)磁选技术
微波技术在进行选矿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把无磁性的矿物进行合理转化,使之成为有磁性的物质,这样就可以采用磁选的技术对矿物进行选择。在有的煤炭矿物质中,黄铁矿属于有毒有害物,如果采用传统浮选的方法进行处理,就会比较很麻烦。因此,要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增加黄铁矿的雌性,这样就可以利用磁选的方法,把有害的黄铁矿进行较为彻底的分离。
(五)浸出方法
在大自然界,很多金属矿物大多数都是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的,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火法陪烧加浸出手段的过程,但是使用火法,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气体,造成一些污染。在实际过程中要采用微波技术进行加热,就会可以有效的浸出硫化铜,具有很高的浸出率,远远高于传统的浸出率,达到生产的标准。
(六)还原方法
在进行金属氧化物选择过程中,经过高温可以还原为金属,通常会采用火法冶金的方式,同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采用微波技术,就大大提高矿石的反应效率和还原速率。另外,在进行矿石的预处理过程中,矿石中含有很多的砷或者碳,但是经过微波技术焙烧加工后,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回收率。
综上所述,在进行选矿过程中,可以采用微波技术,根据微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从而不断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运转效率,不断简化生产工程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因此,选矿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采用先进的微波选矿技术,同时还要进行全面的推广引用,增强选矿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开辟一条新路子,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礼生,韩跃新.微波技术在选矿中的应用[J]. 金属矿山. 2006(04)
[2] 孙凤坤,邢泽炳.微波技术原理及其发展与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06)
篇5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主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也就是说能将常规的成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具有一定的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和一定的横向扩展能力,为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比例达1:1左右。实践课的加强,会使专门课的课堂教学时数相应减少。将相关的两门或两课程综合为《轧钢工艺及设备》后,在不降低原有理论深度且引进了部分新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节约了48课时;钢铁冶金专业将《钢铁冶金原理》和《物理化学》综合为《钢铁冶炼技术》,节约了62课时;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将《重金属冶炼》、《轻金属冶炼》、《稀有金属冶炼》、《有色冶金原理》四门课程内容按工艺流程进行重组,综合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三门课程,使之更利于专业实践能力的
培养。
二、课程综合化应遵循的原则
课程综合化不是学科型教材简单地加加减减,通过课程综合化,将相关知识材料有机地重新组合,并引进一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新知识。课程综合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按职业能力结构调整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适度地多设接口。
三、如何实施综合课的教学
实施综合课教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编制一个能满足课程要求的教学大纲
在编写专门课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综合课大纲上。每门综合课教学大纲应组织三到五人的编写小组,由担任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执笔,其他则为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编写小组在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确定该课程的功能与框架,由执笔者写出课程基本要求,并据此写出课程教学大纲初稿。每次审稿,必须由审稿者签署书面意见,作为执笔者修改的依据。我校的综合课教学大纲巳经由湘钢、株冶、601厂、23冶等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审稿,并已修改定稿。
2.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教材或讲义
目前综合课教材还是以“选”为主,逐步向“编”过渡。有些课程难以选到合适的教材,须由任课教师写出讲义,并打印给学生作为教材,如钢铁冶金专业、金属压力加工技术专业、冶金机械专业都编写了部分综合课讲义。大部分选用的教材,难以达到综合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教研室组织人员写出补充讲义。从试行情况看,写补充讲义以完善现有教材的不足,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3.对任课教师必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综合课内容面广、量大,突出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更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就是说综合课的教学质量要由“双师型”教师队伍来保证。因此,任课教应多下实验室、实训室锻炼自己。我校已采取了有关措施,鼓励教师下实践教学现场,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则要派到生产现场进行锻炼。此外,还应聘请有关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来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4.必须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课程综合化属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内容改变了必须有新方法与之适应,包括教的方法与考核的方法。对于专门课要改变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做法,要探索新的考核方法,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能力培养上要强调过程控制与目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可实行厂校联合,工厂、企业除提供现场教学的场地、设备外,还可派出有关技术人员与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查。
5.应成立学生助教小组
篇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冶金技术(高职)”(项目编号:GXTSZY058)和2010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依托行业优势,冶金技术专业特色化发展道路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C069)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45-03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学校通过课程为学生服务,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课程来实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课程的表述,课程是按照教育内容确定的,是完成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可见,课程是将教育目标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经验、技能的总和,也是学生建构专业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
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冶金技术专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开展特色专业及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通过课程改革和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一、冶金技术专业课程构建的依据
(一)社会需求――广西有色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及岗位分布
1.有色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广西是“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是广西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正在向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到2015年,有色行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量为5.29万人;2020年,紧缺专业人才需求量是8.51万人。
2.有色企业人才需求的岗位分布。重点需求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炼、新材料、环境工程、节能减排和矿山安全管理等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具备有色金属专业背景,熟悉现代企业管理、资本运作,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3.有色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调查表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的重要度依次为:工作态度、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岗位技能、专业知识;对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实际能力满意度依次为:岗位技能、工作态度、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
上述内容表明,高职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无论在数量和素质方面与广西经济发展都有较大差距。
(二)因材施教――生源现状
目前近半数高职院校录取生源的70%在200~300分的分数段。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按照学科知识本位的“三段式”的课程体系,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内容上过于强调“是什么”“为什么”,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必然让学生听不懂,不想学,大约只有1/3左右的学生能按要求掌握相关知识。于是旷课现象严重,教学、考试“两张皮”,老师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却与教学质量要求相距甚远。老师只能考试前划范围、出提纲、讲答案,用各种手段保证80%的人通过考试。
可见,课程目标并非越高越好,内容并非越深越好。因为课程目标的达成必须考虑学生现有水平,这是课程构建的出发点。此外,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是课程构建的目的。对高职学生来说,“会做”才是他们的智能之长和谋职就业之本,坚持从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求出发,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才是科学的、务实的。
(三)培养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又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技能型人才通常指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员。何为高端?主要是对技能层次的划分,即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相对中职教育培养“经验”层面、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完成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言,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策略”层面的技能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怎么做”的经验,更要有“怎样做更好”的技能。在实践中将专业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融会贯通,促使“经验”向“策略”迁移、升华,能够将技术知识运用于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经过生产劳动的磨砺,最终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具有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以上三方面的分析表明,高职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突出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技能)设置课程。要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依托,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不仅仅限于“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是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等多种能力的集合。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冶金技术专业坚持“依托广西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培养在有色金属冶金企业一线生产岗位从事工艺过程控制及生产管理、设备及系统运行操作、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依据,以有色金属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性,基础理论够用、专业技能以常规技术为基础、以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导向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
(一)压缩理论课,增加实践课时和技能培训课程
主要减少“原理”课、“概论”课的门类或学时,以保证有足够的学时用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实习。将“物理化学”“有色冶金原理”的部分内容整合为“有色冶金技术理论”;将“有色冶金炉”“冶金过程及设备”整合为“有色冶金设备”;增加“冶金环保实用技术”、重金属冶金和铝冶金技术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等,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 。
(二)融合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优化课程内容
职业资格标准是基于行业、企业的职业调查与职业分析而制定的,反映了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其次,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国家层面的认证标准。将反映具体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既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也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冶金技术专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职业能力分为“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岗位能力”是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拓展能力”是相关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与专业有关的技能及管理能力等(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创新能力) 职业通用能力,形成了由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1.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化。冶金技术专业把专业能力(技能)的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以现代铝、锡、锌、铅、铜冶金生产过程为基础,以广西大型冶金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为主要内容,对每一个岗位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进行分析,归并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过程必需的知识、技能及专业核心能力,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重点建设“重金属冶金技术”“铝冶金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了确保课程内容密切围绕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培养,实行项目教学。铝冶金分为氧化铝和电解铝两个项目,重金属冶金主要分为锡、锌、铅、铜四个项目。要求学生掌握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熔盐电解、矿物熔炼、粗金属精炼、矿物浸出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将火法冶炼工、湿法冶炼工、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职业资格标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把具体岗位设备、仪器、工具的使用、维护及管理知识融入教学过程,力求课程内容与广西有色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匹配,与职业标准接轨,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吻合。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有从事冶金生产一线主要岗位操作的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专业拓展课程平台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技术含量日益提升,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因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的能力,在竞争中也难以保持优势;其次,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人们以技术、能力的复合性来拓宽职业岗位的面向。因而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第一任职岗位能力,稳健迈出就业第一步,还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及就业弹性,开出专业拓展课程。
为适应有色企业对冶金技术、工业分析等人才的需求变化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开设“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拓展内容部分)“仪器分析”“冶金资源工程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选矿概论”“冶金工程概论”等专业选修课程,侧重专业知识的拓展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择2门专业选修课程,满足职业发展和提升专业能力的需要。此外,与所选拓展课程相匹配,还要求学生掌握1~2个相关岗位的操作技能,并获得相关等级证书,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技能培训课程一体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形成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基地二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训是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进一步改善校内实验条件和拓展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在广西华锡集团、中铝广西分公司、广西银海铝业有限公司、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等15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涵盖铝、锡、锌、铅、铜多种金属生产,满足本专业学生岗位认知、生产设备操作和技能培训的需要。
第二,教学、实习、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证一体化。(1)操作技能综合培训。每一次实习将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岗位技能串在一起,进行操作技能综合培训。从而使学生对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两大技术领域的岗位操作技能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2)将实习、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要求学生至少取得火法冶炼工、湿法冶炼工、电解精炼工、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等职业岗位一项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采用理论考试与现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在生产现场指导学生技能实训和参与考核,使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同步完成,突破了以往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局限。毕业生“双证”获得率100%。同时,职业资格考证作为实习考核的重要依据,增强了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可控性。(3)把课堂搬到企业,强化实践育人。实习既是操作技能培训的过程,也是专业知识学习和巩固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要结合实习企业生产工艺和岗位技能培训涉及的知识和问题,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巩固和拓展理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
实践教学一体化,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职场体验,企业师傅的言行引导、企业文化环境影响和实践岗位锻炼等,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和敬业精神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职业认知、吃苦耐劳品质的养成有积极意义。
(三)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分段交替,促进能力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一线岗位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通过训练形成的。专业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真实的工作环境。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从技能形成的规律看,高职教育应遵循由入门到熟练、由单一到综合、由新手到专家的持续发展过程实施教学,其基础平台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顺序上要打破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从理论到实践的框框,这种顺序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我们将理论教学与企业实习分段交替安排:一年级安排认识实习,二、三年级理论教学和生产实习交替进行,三年级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将在实习中观察到的问题带到学习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学校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及新工艺、新技术、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专业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和生产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经验层面的能力升华为策略层面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一项难度较高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在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只有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学生学习与课程实施相吻合的改革思路,才能培养出大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升级版”构建中转型与内生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06-18.
篇7
1 材料的失效原因表现形式及解决原则
钢铁材料在热环境下工作会产生一系列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变化。例如:材料表面金属的氧化,机械强度(包括断裂强度、抗拉强度、疲劳强度、蠕变强度等)的显著降低,材料组织发生的变化,奥氏体的转变、马氏体的转变,珠光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晶粒之间慢性滑移等都将在一个热环境下发生不明显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宏观的变化,结果引起零件的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报废,耐热材料失效的最主要原因为:氧化原因、蠕变原因、热疲劳原因、高温静载荷强度降低等。下面逐一分析。
(1)氧化原因:放置于大气中的钢铁材料,表面会吸附大气中的氧原子而与铁发生反应,生成铁氧化物,在表面形成气膜,这一反应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相对缓慢,通过表面处理如刷漆、电镀等完全可减缓之,几乎不会对结构件性能在短时期内构成威胁,而在热环境下,氧溶入钢铁材料表面的速度呈几何速度递增,钢铁材料表面的氧化层不断加厚,当氧化层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氧化皮脱落,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氧化脱落,当这个结果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钢材的机械性能已不能满足零件的需要,导致零件损坏,失去使用性能。
针对钢铁材料在热环境下工作氧化失效的解决措施就是采用合金化办法,在钢铁中加入铬、铝、硅等合金元素,这些元素在热环境下在钢铁表面迅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化的持续侵入。目前常用的不锈钢等耐热钢均为此原理。
(2)蠕变是指钢铁材料在热环境下工作,承受低于屈服强度的压力而产生的低速率塑性变形现象,热环境下,金属晶体滑移的驱动力减少,使晶体易于产生滑移,同时热激活作用也有利于产生交滑移和形变带,常使滑移阻力更低的新滑移系出现,另外亚晶粒形成,晶界定位扩散,晶界滑移却导致不同的金属材料产生蠕变,长期处于热环境下的材料,滑移的不断累积导致材料发生变形,当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时,材料发生断裂,失去使用性能,蠕变的宏观表现形式为沿晶界开裂,呈现颗粒状或冰糖状脆性断口。
蠕变解决办法:细化组织,提高组织的热稳定性,强化基体和晶界形成致密的组织结构,这些都是减缓蠕变的根本原因,最有效的改善方法是加入钼合金,钼合金的加入强化基体组织,能有效减弱蠕变的发生率。
(3)热疲劳:零件在温度不断起伏变化的条件下,如果工作温度变化产生的体积改变受到限制,零件内部将产生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的热应力,经过一定的循环累积后,热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使材料表面产生网状裂纹,裂纹继续扩展,将导致零件断裂失效。体积改变的原因是材料中的铁元素与珠光体的热物理性质有差别,两种组织的存在易导致热循环过程产生压力增加,破坏结构,导致开裂。
解决办法:在热环境下的零件尽量采用具有单一铁素体组织的材料。
(4)高温静载强度降低:指金属材料在热环境下内部原子间结合力减弱,热激活作用增强,导致塑变能量减少,晶界强化和固溶作用减弱,这些因素导致金属材料高温强度降低。
解决办法:采用钼合金化,钼具有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增强高温强度的元素之一。
2 合金元素在耐热材料中的作用
改善金属材料在热环境下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唯一的途径就是合金化。合金化元素多种多样,且各种元素共同作用,才能使某一材料满足某一特定条件下的使用性能,现将主要合金的性能予以介绍。
镍:镍是强烈扩大奥氏体的元素,由于镍的加入,将使材料的组织变为单一的奥氏体,奥氏体在热环境下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能,故大量采用镍元素。
硅:形成硅氧化物钝化膜,硅量大时,形成单一铁素体组织,抵抗蠕变性能好,一般用于700℃以下工作的耐热零件。
铝:促使组织形成单一铁素体,且生成表面钝化膜,钢合金中铝含量大于4%时,材料耐热特性急剧降低。
钼:强烈提高热环境下基体组织强度的元素,在任何一种耐热材料中均有良好的表现。
耐热材料的分类:
结构钢:包括奥氏体钢、马氏体钢、铁素体钢;
奥氏体钢:热温度范围在1100℃以下,主要用于小的耐热零件。
铁素体钢:耐热温度范围在1100℃以下,抗氧化性能较优。
铸造耐磨材料:包括铸造耐热钢、铸造耐热铸铁;
铸造耐热钢分为:耐热钢、热强钢;
铸造耐热钢适用于一般抗氧化、蠕变为主的环境中,不能承受较高的机械强度。
铸造热强钢:适用于热环境下工作,且承受一定机械强度的零件。
铸造耐热铸铁又分为:铬系耐热铸铁、硅系耐热铸铁、铝系耐热铸铁;
铬系耐热铸铁又分为:低铬耐热铸铁,适用于600℃以下零件;
中铬耐热铸铁,适用于600℃—900℃之间;
高铬耐热铸铁,适用于900℃以上。
硅系耐热铸铁:一般为中硅耐热铸铁,适用于600℃—850℃之间。
铝耐热铸铁又分为:低铝耐热铸铁,适用于700℃以下零件;
中铝耐热铸铁,适用于700℃—900℃之间;
篇8
2.废硫酸的处理和再生方法
废硫酸处理主要有废硫酸浓缩、高温裂解、化学氧化、萃取、结晶、生产化肥和中和处理等工艺。各企业一般根据废硫酸量、废硫酸浓度、杂质成分及含量、处理后硫酸的用途等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看时需要几种工艺配合使用。这些方法中,只有中和处理法不能再生硫酸。处理废硫酸主要是去除废硫酸中的杂质,同时对硫酸增浓。
废硫酸浓缩工艺适合处理数量较小的废酸,在加热浓缩稀废硫酸的过程中,废硫酸中的无机物杂质(如硫酸亚铁)会结晶析出;有机物杂质则会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转变为深色胶状物或悬浮物,一般采用过滤除去这些杂质,从而达到去除杂质、浓缩稀硫酸的双重目的。废硫酸浓缩工艺技术较为成熟,应用较广,2013年有150多套装置。
从生产实践来看,我国废硫酸浓缩存在4个问题:①废硫酸浓缩对设备材质要求高,通常采用钛制常压蒸发或搪瓷减压薄膜蒸发器,设备投资较大;②蒸汽、水、电消耗量大,运行费用高;③操作复杂,维修困难且费用高;④废硫酸处理量小,蒸发管道极易堵塞,运行不太稳定。
对于杂质含量高而不能采用浓缩工艺回收的高辕度废硫酸,可将其热分解为含S02*S03气体,然后生产硫酸。髙温裂解可分为髙温还原分解工艺、高温非还原分解工艺和废硫酸掺烧工艺。高温裂解法工艺成熟、可靠,是最清洁、最彻底的废硫酸处理方法,其废硫酸处理量大,并可处理废硫酸铵。该法可直接生产w(H2S04)98%硫酸或发烟硫酸,这一优点是浓缩法无法比拟的。高温裂解法的缺点是投资大、能耗高;另外,由于废硫酸中的F_、cr及金属离子(特别是Na+)容易造成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及堵塞,因此高温裂解法不太适合处理氟、氯及金属盐含量很高的废硫酸。
化学氧化法应用已久,原理是用氧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将废硫酸中的有机杂质氧化分解,使其转变为二氧化碳、水、氮的氧化物,再从硫酸中分离出去,从而使废硫酸净化回收。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硝酸、高氯酸、次氯酸、硝酸盐和臭氧等。每种氧化剂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硫酸在高浓度[W(H2S04)为97%~98%]和高温条件下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可以将有机物较为彻底地氧化。这种方法由于硫酸浓度和温度太高,有大量的酸雾产生,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要消耗一定量的硫酸,使硫酸收率降低、生产成本高,因此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一般需与其他工艺配合使用。目前国内有部分企业采用该工艺处理蒽醌类废硫酸、染料废硫酸和含酔废硫酸。
萃取法是用有机溶剂与废硫酸充分接触,使废硫酸中的杂质转移到溶剂中来,从而得到净化的硫酸。与其他方法相比,萃取法的技术要求较高、对萃取剂的要求苛刻、运行费用较高。因此,国内基本无工业化应用。常见的萃取剂有苯类(甲苯、硝基苯、氯苯)、酚类(杂酚油、粗二苯酚)、商化烃类(三氯乙烷、二氯乙烷)、异丙醚和#-503等,价格远高于硫酸。
当废硫酸中含有大量有机或无机杂质时,根据其特性可考虑选择结晶沉淀的方法除去杂质。
对于浓度很低的废硫酸采用碱性物质中和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中和剂是石灰。中和处理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少、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特别是在目前硫酸价格较低(约200元/t)的情况下低成本更明显。传统中和处理工艺中废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石膏(CaS04?2H20)副产品质量较差,难以满足相关行业的使用要求,并且石膏产物大多为粒径小于10fjun的微晶体,导致后续的沉降、过滤和脱水等过程都极为困难,这种微细石膏晶体的回收和堆放都将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从我国废硫酸处理技术应用情况看,大部分废硫酸中和处理,少部分生产化肥,极少部分采用废硫酸浓缩、高温裂解等工艺资源化利用。
3.各行业废硫酸的产生及利用
我国是硫酸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硫酸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国内工业废硫酸量也在逐年增加,废硫酸的回收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硫酸下游应用多,而且产生的废酸H2S04)在6%~90%,每年的废硫酸产生量未进行统计,但根据对硫酸各应用领域的调査和推算,2013年我国产生的废硫酸折合成W(H2S04)100%硫酸达11~13Mt。
为避免废酸污染,传统方法一般是采用石灰、电石渣或石灰消化反应的产物(:?1(011)2进行中和,中和后pH值虽达到要求,但其余各项指标很难达标,而且产生的泥渣脱水困难、不易干燥、后处理难度大,大部分情况是堆积待处理,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该方法浪费了大量的酸和铁资源。但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和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目前H2S04)高于80%以上的废硫酸[折合<H2S04)100%硫酸约10Mt]都得到了回收利用。
与硫酸产量及表观消费量大幅度增长相比,我国的工业废硫酸量仅小幅增长,近几年我国废硫酸量年均增长速度约为8%。这主要是缘于2个因素:①受钛白粉、苯胺等工业耗酸产品产量继续增长的拉动,废硫酸量有所增长;②受生产工艺改进和环保压力的影响,磺化、酯化、催化等领域副产废硫酸量在不断减少。
3.1化肥
化肥行业不产生废酸,但可以利用其他行业产生的废硫酸生产普钙、硫酸铵和磷酸铵等化肥产品。有些磷肥企业,特别是浙江省的磷肥企业,消耗的硫酸是较低浓度的副产酸。目前用于生产化肥的主要是钛白废硫酸,但由于废硫酸中杂质较多,涉及食品安全,现在化肥行业禁止采用废硫酸,废硫酸在化肥领域的用量巳很少。
3.2石油炼制
炼油工业在石油的加工与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用于生产高标号清洁汽油调和组分油(烷基化油)的硫酸烷基化装置,生产1t烷基化油要生产出w(H2S04)85%~90%的废硫酸80-90kg,其成分除硫酸外,还含有质量分数为8%~14%的烃类和水分。该废酸是一种黏度大的胶状液体,色泽呈黑红色,性质不稳定,散发特殊臭味,很难处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另一部分是在加工石油产品过程中脱除的硫化物,该硫化物多以硫化氢(酸性气)状态存在。多数炼油厂都将其制成硫磺产品,而这种硫磺产品由于质量、数量、回收成本及销售价格等问题,造成销售和经济效益等情况不理想,从而使硫化物回收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油精制过程中也有废硫酸产出。
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将炼油厂的两部分含硫废物或含硫产品一并处理,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硫酸烧基化工艺’确保高标号清洁汽油的生产,而且其产品可以满足企业自需,大大增加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目前为满足汽油国V标准,国内硫酸法烷基化装置一拥而上,硫酸法烷基化装置产生的废酸不断增加,其回收处理成为企业成本增加及环保压力的难点。因此,寻求一种好的废酸处理方法,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截至2013年底,我国炼油行业投运的废硫酸回收装置仅8套,总能力约140kt/a。
另外,匈牙利Toth、Andras等人尝试用炼油厂的硫酸废水与褐煤飞灰混合反应,再加人水后与卜兰特水泥混合,生产具有高强度的混凝土,可用于铺路及建筑行业m。
3.3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中,生产所排出的废硫酸或含硫酸废水如果在原工序中无法再直接使用,可以考虑用于对硫酸质量要求不高的其他生产工序,这样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废酸的排放量。另外,一些以硫酸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若对硫酸中的杂质要求不严,也可直接用废硫酸或将废硫酸稍加处理后用作原料。绝大多数无机硫酸盐的生产都是采用副产硫酸或废硫酸生产的,如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铊和硫酸亚铁等。化学工业废硫酸主要来自以下产业。
3.3.1钛白粉
原来硫酸法生产1t钛白粉副产w(H2S04)S20%~25%的废硫酸8~10t,目前降低到5t左右,同时副产3~4t硫酸亚铁和0.2-0.3t残渣(硫酸氧钛),并含有少量的铝、锰、钙、镁等金属的硫酸盐。钛白废硫酸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废硫酸来源。
如此大量废酸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这将成为钛白生产厂和环保部门的难题之一,严重影响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硫酸法钛白已被国家列为限制类发展产业的情况下,因此加大废酸综合利用刻不容缓。由于各地环保部门对钛白粉企业均提出了要求,没有废酸回收装置不准生产,因此现在钛白粉行业的废酸基本实现了回用。
3.3.2氢氟酸
氢氟酸的生产过程中副产一种废酸,其主要成分为硫酸、水和一部分氢氟酸,其中《?(112304)约55%~65%,w(HF)约11%~13%,其余为水。以前处理办法是用石灰中和后排放,废酸里所含的有效氢氣酸没有回收利用,造成很大浪费。多氟多化工股份宥限公司于贺华经过试验证明:先用化学计量的硼酸与《;(KOH)为30%的氢氧化钾反应制成偏硼酸钾溶液,偏硼酸钾溶液再与废酸反应制得氟硼酸钾的工艺是完全可行的,实施后每年可回收氢氟酸120t[以w(KOH)100%计],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氢氟酸企业对废酸的利用主要是利用其中的氟生产髙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对废酸的硫酸回收利用较少。
3.3.3草甘膦
草甘膦[^-(膦酰基甲基)_甘氨酸,PMG]是目前全球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合成路线有甘氨酸法(Gly法)和亚氨基二乙酸法(IDA法)。甘氨酸法合成草甘膦的生产过程中,每吨草甘膦会产生325kg?;(H2S04)82%废硫酸,废硫酸提浓困难,后续处理麻烦,为了提高废硫酸的附加值,研究了以废硫酸代替盐酸生产双甘膦的工艺,目的是将甘氨酸法产生的库硫酸应用到IDA法草甘膦生产中去,变废为宝,减轻草甘膦企业环保压力,降低双甘膦生产成本。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废硫酸代替盐酸作为催化剂,以亚氨基二乙酸为主要原料与亚磷酸、甲醛发生反应生成双甘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废硫酸对合成双甘膦反应收率及产品品质均无影响⑶。
3.3.4氯碱
氯碱化工企业氯气干燥工序利用m(H2S04)98%硫酸的脱水特性对离子膜电解槽产生的湿氯气进行脱水干燥,以保证聚氯乙烯生产所需氯化氢气体所用氯气原料足够低的含水率,避免湿氯气生成盐酸,从而腐蚀输送设备和工艺管线。》(h2so4)9S%硫酸吸收氯气中的水分后,W(H2S04)降至73%,由泡沫干燥塔排至储槽待处理。由于这部分废硫酸中溶解了一定浓度的氯气、少量氯离子、悬浮物与机械杂质,在常压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会有有毒氯气的挥发,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因而成为一种生产废液。国内氯碱企业出于满足自身环保需要,通常只是将这部分废酸廉价出售,将环保风险传递给了下游企业,同时损失了大部分废酸的可利用价值。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浓缩提纯技术处理含杂废稀硫酸,即通过不同方法将除杂后的低浓度废酸浓缩为高浓度商品酸进行回收利用。正在应用的浓缩技术主要有高温燃烧浓缩技术、真空浓缩过程和多效蒸发浓缩技术,但普遍存在提纯、浓缩处理设备投资巨大,运行管理成本高,适用性差,费效比低等缺陷,无法满足氯碱行业废硫酸处理的需求。3.3.5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酯、正丁酯、异丁酯)生产中会产生大量《(112304)40%废硫酸,其中以MMA废硫酸量最大。2013年MMA产能达625kt/a,产量达347kt/a,多数采用丙酮氰醇(ACH)法装置,每年有大量废硫酸产生。但该领域硫酸基本回收利用,如吉林大地化工利用吉林石化丙烯晴厂MMA生产装置的废酸液,生产300kt/a硫酸铵。
3.3.6染料
染料工业是我国工业用酸的主要领域之一,各种染料及中间体生产过程中几乎都要用到硫酸,大部分硫酸最终转变为硫酸盐或存在于w(H2S04)20%以上的废硫酸中。染料产量少,每家企业产生的废硫酸量不大,而配置废硫酸回收处理装置投资大,在目前硫酸价格低廉的情况,染料企业的废硫酸一般采用石灰中和处理,回用率很低。
3.3.7磺化
工业中常用的磺化剂有浓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及氯磺酸等,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三氧化硫作为磺化剂,使废硫酸产生量大大减少,只有一些产量较小的企业仍采用浓硫酸或发烟硫酸作为磺化剂,反应中会产生部分废硫酸。
3.3.8焦化企业
粗苯精制废酸是焦化厂苯加工酸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我国焦化行业大多采用酸洗工艺,每年产生的废酸数量相当可观,如攀钢产废酸约1.6kt/a、马钢约3kt/a、济宁煤化公司约700t/a0在废酸中,除含有》(H2S04)40%~60%硫酸外,还含有苯磺酸、不饱和树脂、吡啶、喹啉及其同系物等多种有机物,另外还有少量的酸焦油以悬浮或乳化状态存在于废酸中,又由于有机色素和铁离子的存在,其外观一般呈黑色,且较为黏稠。这部分废酸并没得到充分利用。
3.4金属加工/酸洗
钢铁热轧所产生的酸洗废液中一般含有0.05?5g/L的H+和60~250g/L的Fe2+,由于其腐蚀性强,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目前,这些废酸处理工艺复杂,难度大,成本高昂,不利于工业化应用。
钢铁产品钢丝绳、金属制品等在生产过程中,一般要用H2S04)18%左右的稀硫酸对其表面进行酸洗。根据一般的酸洗工艺,每酸洗1t钢材就产生废硫酸100kg。目前钢厂对废酸基本做到回收并循环利用。
3.5水处理及其他
1)水处理废酸。硫酸在水处理中用作硬水的软化剂、离子交换再生剂、PH值调节剂、氧化剂和洗涤剂等。水处理领域一般采用中和法处理废酸。
2)芳烃硝化废硫酸。硝基苯、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硝化甘油、TNT(2,4,6-三硝基甲苯)和硝基氯苯等生产中需使用硫酸与硝酸组成的混酸作为硝化剂,硫酸最终主要以废硫酸形式排出,芳烃硝化废硫酸的主要成分有*?(H2S04)65%~70%硫酸、m;(HN03)1%~6%硝酸和苯硝化物O)1%~5%。废酸提浓装置是将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W(H2S04)67%左右的废硫酸进行提浓处理至w(H2S04)81%以上的硫酸,以便循环利用。由于没有废酸回收装置不准生产,因此芳烃硝化废硫酸几乎全部回收循环利用。
3)矿产方面的铜沥滤、浮选、铀/钒矿加工。在有色金属的开采、选矿、冶炼、加工及再生回收过程,有多种提取方法可供选用。就冶炼过程而言,通常分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冶金。湿法冶金就是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的水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或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杂质、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许多金属或化合物都可以用湿法生产。湿法冶金在锌、铝、铜、铀等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全部的氧化铝、氧化铀、约74%的锌、近12%的铜都是用湿法生产的。这其中都要用到硫酸。
我国矿产行业的废硫酸杂质较多,如果配置废硫酸装置会造成投资和运行成本大,在目前硫酸价格低廉的情况,一般采用中和等方法排掉,回收利用率很低。另外,浮选本身大部分用的就是废酸或稀酸。
4.建议
废硫酸是一种工业废物,不但有强腐蚀性,而且常常含有对环境有害的有机或无机杂质。随着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废硫酸将会严重制约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发展。现有的废硫酸处理工艺大多存在能耗高、处理不彻底、对环境二次污染等问题。分析比较现有治理技术,将废硫酸集中起来进行浓缩或再生。废硫酸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产业链相结合,只有加强石化、化工、磷肥、硫酸企业的联合、协作与产业互补,才能共同开创我国废硫酸资源化利用的新天地。
当前我国有机废硫酸的再生处理存在三大困难:①废硫酸再生处理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在新鲜硫酸价格非常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经济效益;②废硫酸不集中,单个企业废硫酸量少,大于5kt/a的企业很少;③石化和有机化工企业大多缺乏硫酸生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