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物科学科研方向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科学科研方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科学科研方向

篇1

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2009年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成立,目前全国各高校中尚没有相近的专业,属于新升起的朝阳专业。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宽口径的应用性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招生和培养按理学学位和农学学位二类进行。强调开放式选课,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本专业以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物、昆虫、微生物上的应用为目的,培养和造就能从事生物资源利用、食品、医药、生物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与设计、应用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此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培养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社会需求性人才,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应证和巩固,重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目前的实验教学仅仅局限于辅助教学形式,对学生的综合性、创造性和研究性等方面训练不够[5,6]。为提高学生的全面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对本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以下几点改革,并初见成效。

一、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实验课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范式结构,它既包含着一定的教学理论,又包含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其中,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还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具体安排,它是实现教学目标追求的具体途径[1]。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模式,以及现代的建构主义理论均强调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原有的经验和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实验课具体的改革实施细则

1.让学生走近自然,走进自然,上专业的“第一课”。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实验课是让学生认识菌物界,了解食药用菌生境、习性,熟悉菌种制作和一些常见的食药用菌的栽培制作等。启发式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理论课程。因此开展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之前安排一次野外实习[7],让学生亲自去采集菌物,给菌物照相,认知和感受菌物世界。通过与小小的蘑菇接触,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

2.走进食用菌企业,了解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野外实习后,安排学生走进食用菌企业观摩学习,使学生们了解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的简单流程,了解从母种制作,二级种制作,三级种制作到蘑菇管理出菇的全过程,使学生了解到目前规模化生产的大概情况,使学生明白自己今后学习的实验课程在生产实际上的应用和重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责任感。为今后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规范专业实验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计划应明确规定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包括设备、仪器、药品等),从而减少重复性,体现连贯性,实现整体性。它既可作为实验教学检查的依据,又是实验室建设的蓝本。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尽可能做到少单一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少演示性实验,多操作性实验[8-10]。为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应开设综合性的试验。经过专业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训练之后,结合着专业的特点,组合一些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分小组后,各组独立操作完成。组合综合性试验内容必须具有探索性的有机组合,但综合试验也不宜过多。因此,我们根据专业的物力财力,尽可能多地安排设计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

4.走出课堂实验教学限制,汇报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很好的配合理论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理论结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等。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做到结合着应用生物科学(食用菌方向)专业的特定,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例如,食药用菌栽培实验教学课程受到季节性的限制,只有让学生走出课时限制,改掉以往的只有实验课程才能做实验情况,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实验教学的学习。结合理论课程开展定时和不定时的学习,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选择每组所感兴趣的栽培品种,独立进行从母种制作,二级种制作,三级种制作到出菇管理整个生产过程。实验报告的形式以汇报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汇报后其他的小组可以对自己不明白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任课老师给予指导。实验课程的成绩由各个小组间相互打分来评定实验报告的成绩。这种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实验,去发现问题到自发的去解决问题。

三、结语

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是新型的学科,不断在摸索中前进,实验课程的改革路程很长,务必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的创新。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改善实验条件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保证。我们将孜孜以求,尽我们所能来促使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上一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志如.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1,(1):52.

[2]陈立杰.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3,(4).

[3]全永富.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1).

[4]广东,朱庆玲,陈艳婷.高职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教改初探[J].教材教法,2007,(2).

[5]马英玲.“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验课教改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0,(5).

[6]蔡婀娜,李夏兰,陈宏文.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教改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0,(4).

[7]秦芸,张敏,成泽艳.“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改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1(4).

篇2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本人通过调查了解并结合自身实践教学,对当前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改革意见,希望能对改善我校生物实验教学有所帮助。

1. 我校生物实验课教学现状分析

1.1 领导、教师对实验教学作用认识不够。我校生物学教师对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和目标没有很好的理解。超过三分之一的生物学教师认为新课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太多,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在他们看来,实验只是用来巩固理论知识的一种方式,做实验只是完成任务。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认为实验的作用不大,只是可以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生物学教师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内涵,教学观念没有更新,不能正确认识教材安排大量实验的意义。而且学校领导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1]。

1.2 生物实验教学条件差,开设率低。我校在实验室、挂图模型标本、显微镜配备方面比较乐观,但是在仪器设备配备和实验材料供应方面以及实验员配备上存在严重不足。在实验经费投入上很少,以此导致很多实验由于在仪器设备和药品配备、实验材料供应上存在问题,不能正常开展。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开设率极低。开设率低与该实验花费时间比较长、课时不够、实验仪器不够、药品试剂缺乏、过程难以把握、实验成功率低等因素有关。而且学校实验室不对学生自由开放,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拓展学生的能力。

1.3 生物学实验课时短缺,教学方法陈旧。目前我校生物课的安排和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容乐观,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课务安排上没有统一安排生物实验课,只是作为生物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的附带部分,随堂进行,时间上没有保障。在实验课座位安排上,比较刻板,按照班级座次来进行的,虽然方便管理,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引导学生的探究性。此外,实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采用的依旧是教师先讲,学生照做的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参与,而不是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来参与到实验中。整个过程下来,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探究发现,造成实验教学出现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的现状。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是相违背的。

1.4 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单一。教学评价在教学中主要起反馈作用。实验评价不仅支配着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向,也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进行实验所采取的策略。目前,中学实验评价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书面形式,为了考核学生对实验结果或要证实的理论的掌握;二是操作观察,因为它简便、省时,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形式上如何改进、在内容上如何调整,它都不能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验态度、习惯,这就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得到的评价差异不大,这种单一的考核很容易养成学生投机取巧、不踏踏实实做实验的坏习惯。

2. 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对策及建议

2.1 改变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认识。领导、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对实验课地位及其与理论课关系的认识是摆脱实验教学困境的关键。新课程之所以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是因为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检验知识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发现理论课上遇不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反复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性、和谐性的发展过程,其中,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发展,这些能力正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实验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2 学校应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和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进行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和实验材料就没法满足。学校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大对实验经费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实验设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实验员的学历状况和业务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实验开展的主要因素。没有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做后盾,就没有扎实的实验指导水平。学校应该给他们多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鼓励继续教育和在职进修,丰富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准备和操作能力。切实改变实验员就是保管员的观念。有了完善的实验设施和专业素质过硬的实验员作保障,实验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2.3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方面有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应该独立设置实验课,合理安排实验课和理论课的课时比例,保障实验教学的时间,提高实验的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在实验课上,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鼓励学生自主对实验进行设计,在材料和方法上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验课上,只是作为辅助者和指导者,不要过多的干预,给学生自由发挥和自主创新的余地[3]。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及享受其中的乐趣。

2.4 改进实验评价方式。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生物实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知识的评价基本上能够借助于笔试,但对其他方面的评价,仅靠笔试手段是有局限性的,是相当片面的。实验教学的评价就应既要考评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和实验用具使用原理的理解,更要考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体现的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对实验成功与否的认定不仅限于是否得出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了实验的过程。这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

生物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表现,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多种评价方式互相补充、综合运用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实验的真实水平,才能体现生物实验教学目标。

如今高考模式的改变,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合卷,在高考大纲中对实验的要求明显增加,在生物科试题中实验题的分数也占了很高的比例,所以就对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今后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实施创新能力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3

各项调查结果表明,日资企业要求高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大致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1商务工作中所需具备的日语能力。包括根据不同对象和场合区分使用的会话交际能力、电话和邮件应对能力,以及书写能力等。2了解商务文化和商务知识,包括对日本企业的组织性和工作方式的了解。3学生能初步具备作为“社会人”在企业中工作的“社会人意识”,以及“社会人行动”等能力。包括团队意识、协调性和对商务礼仪的掌握等。

1.我院日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企业调研与毕业生走访发现,我院日语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1日语基本技能过关,商务专业知识欠缺。

虽能在各种商务场合从事基本的翻译工作,但由于欠缺相应的商务知识,致使难以从事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职位。如06级毕业生何某曾经被企业安排从事会议翻译工作,但由于会议翻译对专业能力要求过高,该生难以达到工作要求,现在转为总务工作,负责为企业人员订购机票与安排酒店等工作。虽可使用日语,但大多已经程序化。

1.2商务文化知识薄弱、个人定位不清

07级毕业生周某受聘于某大型中日合资企业从事人事工作,日常工作需要负责公司各部门与日方管理人员的沟通。该同学综合能力强,日语知识亦较为扎实,工作中得到部门领导赏识。但由于该同学对日本企业文化了解较少,在与日本方面的人员联系时,没有注意使用措词或一些细节,而受到诟病,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

07级黄某,通过亲友的介绍,进入了东莞某日资企业。该生为当年毕业生中日语成绩较为优秀的男生,且企业名声又响,所以一直自恃才高,但适用期结束后却收到企业的不录用通知。原因是该生缺少集体合作精神,无法达到企业要求。虽然课堂上一直强调:日本人最注意的就是集团主义,但同学们总是喜欢以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来适应日本企业的文化,结果造成偏差。另09级毕业生李某亦受聘于日资独资企业,从事日语翻译职务。但该生工作之初被派往生产车间熟悉流程,则认为自己“大材小用”,愤而辞职。其实日企在给人员进行定岗前时一般是让其先熟悉流程,并且在此期间考察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从而为其量身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

1.3英语技能略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商务活动中英语的国际语言的地位越来越强大。即使是对日贸易,其所使用的各类单证如“装船单”、“信用证”等,亦需要用英语,简单的英语会话或邮件处理也是必要的。本专业毕业生相对而言,英语能力较弱。

结合上述调研,对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并致力于商务日语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2.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1语言能力必须保证的原则

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外语能力为核心。必须是在语言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增加其他专业知识。必须分清会专业的外语人才与会外语的专业人才的界线。商务日语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在保证语言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首先,延长基础学习至第五学期,主要课程包括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日语阅读、日语写作等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从基础日语到高级日语得到充分保证,使其最后深度不浅于一般日语专业的平均水平。同时,又注意突出日语贸易实务、商务日语翻译、商务应用文写作等专业日语的特色。

2.2突出实用性的原则

由于专业本身性质的特点,要求学生走上岗位后必须立即或尽早具有独挡一面的能力。因此,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尽量避免纯理论型课程,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如“日语贸易实务”、“商务日语实训”等。同时英语的国际性语言地位,使其在处理简单的英文文书,接听一般的英语电话,一般性的英语接待、接洽等亦成为日语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的一般要求。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学生就业为前提,出于这种考虑,特意加强英语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同时,中文为分析语,英语为屈折语,而日语则为粘着语,三种不同的语系混合,必然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特别是日语是零基础,语音学习非常重要,为避免原有的英语对日语初学的冲击,2013年日语专业的英语开设时期由原有的1、2、3、4学期开设转为3、4、5、6学期开设。即可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大三时期为专业方向课开设时期,第5与第6学期开设的英语科目,可能很好地结合商务实务开展,进一步突出其实用性。

2.3模块选修课设计原则

在选修课方面适应“商务”这个宽幅方向的要求,分为文化模块、经济商务模块等。商务日语是一门跨文化的学科。这就使得让学生理解日本文化成为一个重中之重,商务日语把日语语言的学习和商务等技术能力的学习放在了同等的位置。商务日语的课程设置应该将日语和专业技能紧密地联系起来,不是泛泛地去添加各种技术能力课程,而是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有可能去参加专业性的技术能力课程,并且最终能够使语言能力和技术能力达到同等的水平。来适应这个日益变化的时代的需要。

3.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

商务日语课程奉行“外语学习和商务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市场就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商务日语的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反思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充实教学手段、加强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合作等多方面。

3.1突出商务能力培养

传统的商务日语类课程教学强调语言与商务技能的综合培养,但我校这几年的教学与学生调研表明,通过两年的基础日语学习,虽然有了一定的日语基本技能,但如果用日语学专业课的话,则两者非但不能相辅相成,反而会互为肘制。一是缺乏专业的理论基础,二是专业术语过多。两者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对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吸收,则必然会影响到商务技能的培养。

2010级日语商务方向的同学在选修了由经济系老师任课的“经济学管理”、“国际金融”等相关科目后,感觉再学习本专业的方向课程轻松多了,这也给予了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启示:即可以在初级阶段开设一些中文授课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在高级阶段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不要过多强调日语语言技能,而是以商务领域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同时辅以专业术语的补充。

3.2强化专业实践实训

我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实践中归纳、总结知识,突出训练学生的商务活动能力是实现该目标的良最佳方式。

教学改革中一可以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训室等现代教育手段,通过课堂模拟实践、企业原始文件的翻译、文件制作、社会实践与实习等环节的综合学习与训练,最大限度地实现本课程学习的预期目标。并且结合实训,以督促学生重视现场翻译能力和商务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二可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方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多与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以及外贸公司有名的企业家接触,相互沟通信息,了解每个行业的特点。保持足够的信息量,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及外贸公司参观实习,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口笔译翻译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日语水平。

3.3关注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依然占主流地位。即重视考核书本知识;重视考核学习结果。其实,对商务方向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将来能否使用适当的言语进行商务交流,能否使用这一语言工具为商务获得成功奠定基础。对语法能力、词汇能力的兴趣不大。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评价重点不应放在学生是否熟记课本内容,是否能正确使用语法。而应放在学生的实践考核上。如可设定商务专题,“如何索赔”、“装船”、“报关”等,或以“情境翻译”、“即席谈判翻译”等方式考核。同时加强教学过程监控,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提交等中间评价方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控能力。从关注课堂教学结果逐步转向对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将是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邵来梅.关于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现状-关于商务日语课程设置及专业培养方案的具体措施.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7月

篇4

生物科学是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学科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在高校,生命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顺应国际化发展。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师及科研人员,均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教学研究水平。所谓双语教学,即是通过两种语言的结合,通常是将英语与汉语相结合,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就是讲解。加强和推广双语教学是高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培养具有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接轨,迫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现已渗透到生物科学各个学科,包括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本文将阐述双语教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模式,最后,对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对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案和教学形式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一、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双语教学是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国际化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只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能够推动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大学国际化是将国际的、多元的文化融入到中国大学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去,与国际一流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接轨。在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大力推动的背景下,国际化渗透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大高校力图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学生等方式,来提高自身国际化的效率、水平和层次。由此可见,加强和推广双语教学是高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2.生物科学教学和科研迫切需要双语教学。随着生物科学不断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该学科已进入到不断完善的新阶段。现代生物科学在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粮食与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新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各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生存、人类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5-7]。培养生物科学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与现代科技、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科学专业在教学和科研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其中,英语水平成为了限制该专业领域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语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将中英文相结合,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更高效的使用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双语教学,生物科学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和迅速地了解国际教学和研究动态,时刻保持研究领域的国际化嗅觉,紧跟国际化发展步伐,从而提高该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和高素质教师的有效手段。通过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科研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也有利于开拓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因此,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提高师资力量,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接轨,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从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已设立国家级生物学理科基地班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班。基地班和国际班的设立,为生物学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支撑体系。同时,联合国际班中外双方的教学力量,为培养具有高水平、国际化视野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优势。在此情形下,部分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成为了提高教育改革、应对国际竞争、培养扎实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生物科学双语教学模式

1.中英文授课相结合。与普通的中文授课和全英文式授课不同,双语教学以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普通课程类似,双语课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但授课的多媒体课件均为英文,上课内容以全英文展示。为避免学生不能及时跟进英文课件的内容,老师将个别生疏的或者专业的词汇或关键概念列出,并附上中文注解,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双语教学教师主要通过英文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同时辅以中文解说,帮助同学们掌握课堂知识。最终,教师通过亦中亦英的教学方式来创造一种双语的教学环境,既能保证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又能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理解和应用能力。

2.引用英文教材和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无法离开教材,双语教学既需要优秀的中文教材也需要引进优秀的英文教材。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英文课件或者英文阐释,尚不足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要真正体现并实现双语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外教学资源,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让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领域专业知识。引进并介绍给学生一本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便是前提之一。此外,双语教学不仅需要将教学信息以英文形式进行传授,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容,需要将中英文教材相结合。通过中英文教材作为参考,可以使班级内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同时,双语教学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参考图书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电影、动画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和加强双语课程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重视多媒体资源。双语教学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放映教学图片、电影或动画等。我们从国外有关学校引进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图片、教学电影,这些图片均是彩色的英文图片,制作精美、色彩鲜艳,教学电影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或者复杂的生物动态变化过程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高度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生物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学生在生物科学专业英语的听力、阅读等方面得到培养[9]。

4.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双语教学主要以老师课堂讲解为主,由于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很难长时间保持新鲜感,集中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质量降低。加上课时数少,学习时间紧,学生们课后复习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不能真正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生物科学专业注重理论结合实践,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包括学生自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个别章节以专题讨论形式开展,增加实验课程、野外实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双语教学的老师鼓励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制作展示课件、轮流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和比赛、撰写简单的科研论文。课程中途安排学生走上讲台,用英文呈现自己的PPT,并用英文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英文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学科发展方向、研究热点,拓展学生国际化研究视野,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5.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卷面作答的形式。考核形式单一,且易导致学生以应试为目的进行学习,限制学生自主性和科研能力的发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逐步改变学生以应试为目的的复习方式,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多元化、灵活的考核形式才能遵循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另需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实践能力。将卷面考试与实验考试、题目作答与课堂论文以及自学成绩相结合,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进行考核,从而避免传统的、单一的、机械式的考核方式。双语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平时成绩以专题讨论、PPT讲解、论文撰写、随堂测验以及课题考勤等形式进行平时学习的考核,目的在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在文献资料查阅、论文撰写、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为将来学生继续深造或就业奠定基础。另外,期末考试使用双语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即部分试题为中文,部分试题为英文。鼓励学生用英文答题,进行英文答题的学生可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三、生物科学双语教学发展方向

双语教学顺应高校国际化建设发展趋势,只有经过不懈努力的探索和创新,总结经验、勇于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对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1.培养具有较高学科专业英语水平的学生。通过双语教学,与国际上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促使人才培养国际化,全面提高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科学素养,开拓学生国际化的视野,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出国深造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2.实现部分课程的全英文授课。生物科学专业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将选择继续从事科研事业,部分学生将出国深造,成为国际化人才。随着生物科学双语教学逐步开展并完善,培养具备生物科学领域竞争力和国际化素质的学生将成为其主要目标。针对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议对其进行课程体系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测评,在已有双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双语课程的教学,并逐步实现高年级、部分具备条件的双语课程的全英文授课,尤其是一些国际合作课程、国家重点课程以及具备较好前期基础的双语课程,从而满足生物科学教学的国际化需求,与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接轨。

参考文献:

[1]李春茂,巫跃凤,刘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进展研究[D].高校教育管理,2007,1(5):70-76.

[2]周密,丁仕潮.高校国际化战略:框架和路径研究[D].中国高教研究,2011,(9):16-19.

[3]蒋玉婷.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高校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及其思考[D].教育论丛,2010,(2):163-164.

[4]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D].教育科学,2013,6(29):35-41.

[5]黄国琼.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何白玉.生命科学教育的哲学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篇5

一、高校生物学科专业教学现状

作为实践性的自然科学,各种生物假说或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实验的验证。但目前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仍然以传授式教学为主导,在理论授课中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学生记笔记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许多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探索,如课堂采取互动式教学、前沿专题、问题讨论等具体改革模式,但这些改革措施依然脱离不了单向传授的主导模式,这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例如,生物的实验课课时偏少,主要是以经典验证性的生物学实验为主,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实验过程基本是按既定步骤进行,几乎未涉及探索性的实验。在此情况下,教师上实验课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做实验是为了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讲仅仅是熟悉了一遍实验操作流程而已,由于实验过程中并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实验印象并不深刻,知识技能不能巩固,学习收获不大。

除课堂教学与实验课以外,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生物科学专业课程实习中比较重要的要数植物学与动物学的野外实习,实习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实体,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动物、植物新现象的发现与探索兴趣,从而起到创新意识培养的目的。但从笔者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却更多倾向于对课本知识的一种实体认证,这对于学生来讲,除了将实物与课本动植物特征描述进行匹配之外,就再也没有探索性的认知过程。这种实习模式使野外实习几乎变成了野外旅游,学生在实习一两年后已基本不认识以前熟悉的植物了。又如毕业实习是检验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将其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预演”。但从许多高校生物科学毕业实习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实习仅仅是走过场,工厂实习多半是从事一些与学科专业关系并不密切的劳动力工作,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而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进入实习单位后表现平平,实习单位不敢让其进入关键的生产部门。再如,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大学知识学习的综合能力的总结,理应带有创新性的元素,但是,从目前许多高校生物科学的毕业论文来看,多数毕业论文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工作,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毕业论文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的环节,而很少与教师科研结合,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再加上最近十年的学生数量增多,使师生比例失调,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数量大,无法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培训和充分发挥。

事实上,生物科学是兼具理论性与实验性的专业,系统的学科理论与先进的实验技术构成了专业结构的主体,因而对于本科生来讲,如果没有丰富的研究基础与实践经验做后盾,要在理论与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性实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比如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科研教师强力支持,项目普遍不能圆满完成。因为生物科学研究不是单靠灵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依靠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高的理论水准,只有与教师科研实验紧密相结合,才能达到研究型教学的改革目标。

二、与教师科研结合提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单向传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为此最近几年国内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大部分的教学改革还基本停留在摸索阶段,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平台或手段。教师科研在研究型教学实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科研是沟通教学与科研的纽带,科研教师的创新性思维容易传输给学生,使学生不断受到学科研究前沿思想的熏陶而激发出创新的火花。生物科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实验学科,科研教师要不断跟踪最新科研信息才能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建立在教师科研基础上的研究型教学发挥了教师在科研素质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与教师科研平台结合的主要措施

目前生物科学专业的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均有大量的重叠,而每个教师所授课程相互之间缺乏沟通,结果在教学上做了很多“无用功”,此外也易导致知识的连续性中断,由于教师对小专业内容的局限性,只讲述单一课程内容而忽视了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联系与承接。由于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不同领域的交叉越来越明显,研究层次的深化和研究手段的通用,使传统的按单门课程来教学的模式逐渐丧失其高效性。而目前教师科研课题的立项都是基于生物大学科系统的生物学理论来进行科学问题的论证,其实施过程也必然要求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联系,因此教师科研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应该打破这种一门课程一个主讲教师的模式,而应强调实验研究和创新培养,推行“知识点组库与教师科研组库匹配” 的教学模式,即将专业课程按大学科的研究方向与尺度进行归类,同时将任课教师按科研方向与内容纳入不同的研究组库,增加实验课时数使其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指导组教师的统一安排下根据研究进度和内容选择实验场所。在这一模式下,教学选题不再局限于单一方面的简单观察,而是对于某一生物学现象从浅显的外部特征描述到生物发生的生理代谢、分子作用等内部机理的探索。

基于这一模式,可将生物科学按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体生物学等进行大课程分类,而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之类的课程属于研究层次的类别。在每个大课程下按研究的尺度或水平进行细分,如将植物学分为形态解剖分类、生理、生化、分子等水平。不同的课程对同一生物学问题描述的侧重点不同,讲述的科学研究层次也不同。例如学习植物光合过程,在植物学部分侧重于讲述气孔的作用、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植物生理学侧重于光合作用过程,细胞生物学则对这一部分进行了重复简述,这表明单一课程由于内容侧重点不同,对于一个生物学过程有的不能全面阐述,有的则又相互重叠,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把握以及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知。根据“知识点组库与教师科研组库匹配”的教学模式,本节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其一,将光合过程所涉及的不同教材知识内容归纳为一个知识点组;其二,将从事分类学、植物生理学、生化、分子生物学科研的教师优化后成立教师研究组;其三,将生物科学专业的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由表及里进行的综述归纳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点组,对于知识点组之外的零散知识由学生自由阅读即可。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知识点组的教学按实验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②在一个知识点组研究课题实施期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课题研究计划;③课题文本需按照科研课题申报格式进行撰写,突出强调课题申报的科学意义与创新性。

为确立上述这一模式的规范性,学院应该在管理层面上对生物科学大专业的知识点进行模块化及优化,并会同全体专业教师进行模块化的合理性讨论,直至建立成熟的知识点组库。知识点组库的建设既要考虑到生物学知识的广度,又要考虑到研究的深度,以符合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为建立指导教师组库,学院应每隔一段时间汇总指导教师的科研内容输入库中,以备学生在考虑课题研究内容时有效选择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孙成立,王希敏DSP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06―315.

彭熙伟,廖晓钟,陈金兵工科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高教论坛,2011(11):39―41.

高文庚,李平兰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12,39(01):111―116.

李晓明,张国磊,李彦军研究型教学方法在《高等工程势力学》课程中的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05.

唐 海研究型教学在岩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10(03):99―100.

篇6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专业将在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对生物科学师范学生应用构成体系的研究,将更好地为地方教育系统输送优秀的生物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区位优势。因此,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等调查研究方式,我们对盐城及其周边乡镇地区的中学进行调研,在对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应该从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入手,着力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构成体系。

一、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现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深入探访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在校学生以及部分由师范院校毕业的中学教师,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一)薄弱的生物科学知识

在调查问卷中,为了降低难度,涉及有关基础知识的内容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调查数据显示,师范生对生物学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大家普遍反映:现在的学习模式都属于“临时抱佛脚”类型,为了确保考试能顺利通过,很多人都是在考试前两周才疯狂学习。这就容易导致书本上的知识一考完就忘完了,根本谈不上将知识熟记于心、融会贯通。加之高校扩招、学生层次良莠不齐,这也对大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教育的质量。

(二)弱化的教师职业素质

在已工作的师范院校毕业的中学教师中,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过程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教师职业素质方面,新入职的教师总是不能及时掌握。他们更多的选择墨守成规,将书本上的主观知识以客观的教学方式输送给学生,根本谈不上在已有的教师职业素质上加入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人格魅力。

(三)匮乏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应试教育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应试教育不仅仅残害了普通学生,也对中学教师的科学探究能力造成了伤害。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提高升学率,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科学研究,或者根本就无暇顾及。

(四)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现有的教学模式和以考试为主的测评模式使得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课外的拓展与实践。生物探索实践的成本大、范围广,许多微观实践设备投资大、成本高,使得学生无法亲自实践。这也使得教师在培训时,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不重视学生实践体系的建设;评估也只是注重一些精品课的讲习,而忽略一些课题实践的研究,使得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二、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应用能力构成体系

(一)教育教学能力

扎实的基本能力是应用能力的前提与保证。对于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扎实的知识储存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获取的能力等。

扎实的知识储存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包括包括化学知识、生物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其中化学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涉及细胞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与代谢调节、生长动力学等;教育学知识更是囊括了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学导论等各种综合性知识。

摄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也是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改革中,要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必须在加强知识体系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如何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查询和文献检索,以获取信息;了解学科内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家的发展战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制定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工作效率等。摄取知识的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于生物科目而言,生物学语言以及理论知识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这就意味着许多新的观点的提出需要学生去阅读和掌握。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用人单位和科研机构对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要求中的重要内容。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所得以合理、合适的方式阐述出来,而且符合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生物师范生培训时,要不断给学生走上讲台的机会,要组织各种形式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近二三十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结合产生了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学科,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研究发现产生,作为优秀的中学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与自己的实际教学相融合,带领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

(二)教学管理能力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作为教师,在给学生宽松的成才环境的同时,又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我们可以因材施教尝试在班级内部建立德育综合考评规范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积极探索学生个人培养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客观现实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同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着手搭建与家长的沟通平台,及时交流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制定个性成长方案,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育人的氛围。

用人单位和科研机构认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他们最期待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能具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所追求的,而扎实的教学管理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前提。

(三)科研创新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科研素质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创新人才专业能力素质基本要求的核心,在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科研素质主要包括:对研究问题的兴趣;观察生命现象并提出有关问题;阅读有关专业文献,综合分析文献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等。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一定的科研和项目开发能力,较强的钻研精神和接受新理论、 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和科研机构对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要求的重要内容。

由于生物科学是一门交叉型学科,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具有创新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水平随着新设备、新发明的出现而不断提高,在生物学领域的认识也逐步加快。因此,作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生物科学的发展。创新能力是技术改革的推动力,也是推动生物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教师在培训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扩展思维能力,要让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以生物科学为切入点,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对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来说,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它的实现,涉及教育环节的各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无论是改革研究还是实践,都要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应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趋势。只要我们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面对挑战,认真对待问题,坚持不懈,一定可以培养出为企业和社会所广泛接受的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鲁先文.加强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63-264.

[2] 汪忠.走进高中新课改 ———生物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1、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3、信息工程学院:学院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个本科专业。

篇9

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生物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扎实,对生物技术发展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具备良好的科技强国的信念。但是,他们对高新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实验技术了解较少,生物科学实验实践技能较差,对生物科学科研精神的理解和研究方法的掌握不足。有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的一些生物热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的科学研究领域的认识不足。在理性上,有43%的学生是盲目的怀疑,或者是盲从专家和他人的观点,对事物较少有自己的看法;在探索求知精神上,“科学功利主义”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使得学生视本文由收集整理野狭窄、目光短浅;在实证精神上,有62%的学生缺乏实验实证精神,偏重抽象思维,缺乏科学实验的精神和价值眼光。②此外,许多高校只注重生物专业课的常规教学,很少举办专门的科研活动,且科学技能培养与锻炼的途径缺乏,这使得大学缺乏浓郁的科学素养氛围,学生较难形成一定的科学技能,由此科学实践能力也较差。

2 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的意义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类及农林医药类本科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和分子生物学一起同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并广泛渗透到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等的研究中,和农业、医学、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细胞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要理论与实践密切地联系着。随着生命科学自身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建立与其专业层次、研究方向相符合的细胞生物学知识构架体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类及农林医药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的重要作用。然而,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始终将其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如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3.1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融合

细胞生物学的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深奥、难于理解,教师可以试将抽象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有此联想起有趣的、熟悉的生活场景或事物,这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和动态化,使其容易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蛋白质的分选”时,引导学生由细胞社会联想到人类社会。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发挥结构或功能作用的部位几乎遍布细胞的各种膜区和组分,只有当蛋白质各就各位并组装成结构和功能复合体,才能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这就好比在人类社会中,各专业的毕业生只有找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工作岗位才能发挥所长。总之,运用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地将细胞生物学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配合以

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掌握。

3.2 侧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新颖性

细胞生物学发展极为迅速,随着科学家们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其内容处在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科的前沿和热点,讲述较先进的科学结论,跟踪国际上最新进展。此外,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宜以科研并举,以科研引导和促进教学;教学与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最新科研进展同步,使学生在正确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学会解决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问题。如将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与基础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结合教学内容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这样既生动又贴切,学生又很熟悉,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亦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钻研精神。

3.3 增加细胞生物学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综合性实验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较为复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准备实验材料,自主配制实验所需试剂,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实验进程,设计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由此可见,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由于实验条件和课时安排的限制,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以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甚至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④因此,教师应根据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原则增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如我们精选了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提取、纯化、鉴定、扩增、酶切、重组、转化、筛选的大实验,膜蛋白的分离与鉴定等综合设计型大实验,这些实验中的每个实验都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整体,同时,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尽量做到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每一次的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已学习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术,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正确的资料采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

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是高校教研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它承担着组织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等重要任务。教研室以教学工作为中心,集教学、科研与师资培养于一体,是构成高等学校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1]。在新建本科院校规模迅速扩张的背景下,教研室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建本科院校是1999年后通过各种方式新建立的高等教育学校,1999年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总体数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学校的人数、专业规模迅速扩大,学校组织的工作随之快速发展,变得越来越繁杂,教研室的设置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有利于提高学校组织的运行效率,对于新建本科学校而言,教研室的功能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凸显。

由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型高校的性质特征决定,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应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职能。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不同学校各有不同侧重,新建本科学校则以教学为主,即为教学型高校,教学型高校的组织目标就是“围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探索知识传播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加强专业建设,创办特色专业,打造优势专业,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工作[1]。教研室应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为实现学校的基本职能和发展目标服务。

在专业建设的职能分工体系中,教研室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专业,就专业建设中的最基础性工作完成其职能任务,包括专业申报、专业调研、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评估和监督;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习等。同时要做好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课程建设水平、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工作的好坏。

二、衡水学院生物科学教研室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衡水学院的前身是衡水师范专科学校,于2004年升格为衡水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2009年,生物科学专业被遴选为首批校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教研室承担了特色专业的建设任务,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凸显了教研室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发挥地域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地方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相对比较薄弱,提高专业学科质量关系自身生存发展。特色是动力之源,竞争之本,发展之魂。我院生物科学专业从培育特色入手,紧密依靠地方经济、自然资源的优势,以衡水湖研究为学科建设的切入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利用衡水湖研究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学科竞争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教研室对课程建设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是保证特色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通过反复论证,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设置了凸显专业特色的“湿地保护与研究特色课程模块”,设置了湿地植物资源学、衡水湖鸟类资源学、湿地生态学、水生昆虫学、昆虫采集与标本制作、水质监测与评价六门特色课程,通过课程结构体现专业特色,使传统学科专业呈现新的面貌。经过教研室全体人员的努力,特色课程建设已日趋完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积极进行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新建本科院校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我院生物科学专业5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了60%,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他们的成长、成熟都需要一定时间,需要老教师的帮助,需要学校、系部,特别是教研室的培养锻炼。教研室注重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品德。通过备课,组织青年教师观摩教学,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骨干教师、优秀老师的“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联系,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面向行业、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任教,招聘具有“双师”素质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改善教研室双师结构。逐步打造出一个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3.凝练科研方向,发挥科研服务功能。

生物科学专业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中,注重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并引导教师科研围绕区域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逐步形成了“湿地保护与研究”和“植物抗逆性研究”两大方向,专业教师相继承担了与衡水湖湿地保护和利用及抗旱、抗盐农作物品种研究的相关省、市级项目36项,发表了学术论文129篇。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强化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技能。

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生物科学专业先后建立了衡水湖湿地保护区、邓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市环境保护局、衡水市环境保护局环保研究所、衡水市园林管理局等十几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网络。并与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衡水市环境保护局等签署了合作共建专业协议。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加强到衡水湖等实践基地集中进行课程实践,获得了丰富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技能。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科技作品先后获得8项国家级、省市级奖励,在相关专业期刊上19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高水平的科研素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考研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考研的竞争力。2010―2013年,我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考研率分别为35%、50%、55.6%、43.8%,部分学生科研能力得到了导师和研究生就读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经过教研室几年的建设,生物科学专业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专业教师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经验介绍,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三、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研室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高校对教研室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针对教研室管理的规章制度;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造成教研室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凝聚力;教研室主任待遇低、工作积极性差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教研室的发展,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无法形成学科、专业群体优势,制约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影响整个教学工作乃至教学质量[3]。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教研室自身应克服困难,在教研室内涵建设方面苦练内功,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使教研室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辉.高校教研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关系辨析[J].高教论坛,2010,2:97-100.

篇11

2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发育生物学课程开设过程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5].因为发育生物学在国内外起步较晚,所以教师很大一部分是没有从事过发育生物学教学和研究的专业性教师,只能是从相关的学科,比如组织学与胚胎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转型的教师,刚刚开始的时候一般都存在缺乏专业的、完整的发育生物学知识体系这样的情况.这是我校和其他地方性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我校发育生物学课程就是由遗传专业教师来讲授.第二,课时偏少.虽然综合院校和其他老牌生物科学专业课时基本控制在36学时左右[6],如宁波大学,理论课时为34,我校开设伊始课时也是36学时,学习效果却不很理想,因为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开设课时都是参考基础较好的综合院校的做法,但忽略了面对的教学对象不一样等问题,就我校生物科学专业而言,学生基本是刚刚过二本录取分数线或是其他职业高中生源,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内容无法在同样时间领会掌握.第三,开设时间偏后.主要是考虑到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已经学完,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我校跟其他一些院校一样安排第7学期开设发育生物学,但没有考虑到生物科学专业历来是考研的生力军,第6学期后,大多数学生基本已经确定学习和考研方向,对此时段开设的课程也仅止于学习及格,即使有部分同学觉得该课程内容新颖,知识面广,更新快,奈何时间关系也不愿深入学习,因此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第四,课程知识体系庞杂.涉及到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胚胎学等信息相互交叉融合,逻辑性比较强,比如体轴形成这一部分内容,有遗传学的知识,有细胞生物学的信号转导内容,还有胚胎学的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而现在课堂上一般以传统的讲授和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往往反映发育生物学很难、不好理解.教学效果不佳.第五,教学实验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发育生物学实验投入的时间经费相对较大,一些院校如德州学院、长治学院以及怀化学院都还未开设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许多经典实验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因此对这样一门观察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的发展来说,这也是及其不利的.

3对发育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常规教学过程中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生科专业首先是调整发育生物学课程开课时间,从第7学期提前到第6学期,课时为48学时,周课时为3节.现在一些重点大学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也都将课时量提高到54课时,湖北民族大学、长治学院对发育生物学课程课时量也有了相应的增加.开课学期也都放到了第6学期.此时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基础课程已经讲授完成,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考研方向未定,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多数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这样对很多喜爱该课程的学生就多了一个学习和选择的机会,因为现在考研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很大一部分同学是竞争同样的学校同样的专业,难免会产生“同室操戈”的现象,多一门选择方向可以避免因专业建设不成熟而给有志向的学生造成损失.对专业教师学科背景有待加强的现象,可以让教师通过提前进修或是提高自己的学历来增加对发育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和理解,了解发育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备课时首先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生物科学本科生,要求他们掌握的是发育过程中的基本现象、概念和知识,掌握并理解基本原理.

太过抽象或复杂内容则应尽量简述,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安排上应该从发育的基本原理着手,再根据模式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在依次出现的发育现象中,掺入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突出重点难点,真正做到深入浅出解决“知识抽象”这一问题.发育生物学很多的内容都是通过模式生物的发育过程来说明问题的,例如:无脊椎动物的线虫、海胆、海鞘果蝇等脊索动物文昌鱼及脊椎动物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7],这些生物从受精到受精卵到胚胎再到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与机制几乎涵盖了整个生物物种的发育特点和模式,这样将庞杂的知识体系系统化,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很难、不好理解”了.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山东德州学院从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等方面着手[8];兼用讲解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多采用讲解式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通常适用于一些核心、基础以及难以理解的内容的讲解,比如发育生物学中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及胚胎的器官系统发生的内容,应该应用讲解式教学.而涉及生物体轴的形成及有关干细胞发育分化的问题,则可应用探究式教学[9].

篇12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45-02

Abstract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is the application type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school is in a tran-sition phase an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Biological science is a major emphasis practical,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iological science, Biological Sciences i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constructed multi-level, va-rious and multiple stag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certain results were realized.

Key words biological scienc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1 背景

生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培养具备生物科学基本理论,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感性认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陕西省应用型高校试点院校,学校正处于转型阶段,因此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直接的手段。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从2012年起开设生物科学专业,为了适应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满足新时期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生物科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经过进几年的办学实践,逐步构建了多形式、多环节、多层次、多内容的系统实践教学模式基本思路和构架。

2 实施方案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构建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多形式、多环节、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且具有鲜明的特点。

1)全程性:以野外实习―实验教学―综合能力训练―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5个环节组成实践教学模式,贯彻在本科四学年中。

2)阶段性:5个环节分成6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和管理。

3)完整性:5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但相互间有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递进性:5个环节是依次排序,有前后顺序关系,体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关系。

野外实习 开设在生物科学专业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开设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学习。野外实习是通过教师在野外带领学生认知动植物种类及环境特征,指导学生制作标本或者样本,并进一步鉴定和分析。这样巩固了动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掌握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等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动手能力、基础操作能力和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保意识。

野外实习地点和时间的选择是保障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野外实习时间一般定在6月底7月初,此时植被茂盛,动植物种类丰富。近年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地点定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蒿坪工作站。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良好的自然原始植被,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垂直梯带性非常好;离学校距离合适,交通和吃住方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成为野外实习基地以来,跟有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了教学实习的正常展开。

野外实习结束以后,由参与野外实习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分为实习平时成绩和实习报告成绩两个方面,各占50%。实习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学生在实习过程的表现,制作标本的能力,采集、鉴定和制作标本的数量和质量,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实习报告成绩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

按照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开设计划,在大二开设生态学课程。因此,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的学习以外,进一步增加环境综合知识和动植物数量统计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保护意识和进行动植物野外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 近几年的本科生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比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及植物生理学实验等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到实验总量的30%。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先开设一定数量的操作性、验证性实验,学生掌握一定实验技能以后,再逐步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同时,开展设计性实验时,由指导教师给出几个实验题目―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学生修改―定稿。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不断地修改实验方案,提高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思考能力。

综合能力训练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从大二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特长与需求,遵循双向选择原则,制订合适的个人培养计划。综合能力训练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要求,合理利用自身科研课题及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都较强的训练科目及相关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二、大三这两学年,每个学年学生都需要完成学年论文。通过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科技论文撰写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教育实习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各中小学生物学教师,因此,教育实习至关重要。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学生经过3年的理论学习,进行2个月的教育实习,通过教育实习检验并巩固原有知识,而且学习新的知识。另外,通过教育实习,发展学生的教育基本能力,其中包括学科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工作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

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训练。经过2012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学院根据学校要求,细化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重点抓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等4个环节。通过毕业实践综合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 结语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多个环节、多方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几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时间上看,实践教学具有连续性。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通过实施多环节、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科研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开展感兴趣的设计性课题,或者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多方面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

据统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2级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分布在教学、科研、企事业单位,用人单位反映学生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不够规范,监控措施不力,过程管理不到位,考核体系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等等。要不断整合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探索高校与用人单位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榕辉,林文雄,何水林,等.国家特色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11(4):139-141.

[2]刘清华,刘永利.论地方高校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3):152-153.

[3]刘建军.新阶段下农机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1):153-154.

[4]于娜,张航.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4):57-59.

[5]韩宗先,王新惠,等.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69-71.

篇13

据英国医学会研究理事罗杰・考克斯介绍,这一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仅仅锻炼或节食来对付肥胖并不奏效。科研人员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者其它方法“关闭”这种基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减肥反弹问题。

手机影响心理健康

“喂,喂,你说什么?信号不好,听不见!”类似的场景无论在电视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常见。研究发现,手机对现代人的影响超过钱包,手机丢了,大多数人不到一小时就会发现,而钱包丢了,可能一两天才会发现。日前,某杂志撰文指出,手机不仅拿在手里,也可能“长”在心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少人老是听到手机在响,掏出手机看,却并没有来电或短信。这是一种“手机幻听症”,在高级白领、媒体人员以及销售业务人员中很常见。长时间的幻听,会使人过度紧张,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症状较轻者,不妨养成睡觉前关机的习惯,用健康的方式使用手机,更好地缓解压力。情况严重者,则应该考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早睡早起 有助成功戒烟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比“百灵鸟”(喜欢早起的人)更容易吸烟上瘾,而且戒烟难度更大。

研究人员对23000多对双胞胎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夜猫子”成为瘾君子的可能性比“百灵鸟”更大,吸烟上瘾后戒烟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产生尼古丁依赖症。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可能是,由于尼古丁会让吸烟者在夜晚保持清醒状态,因此“夜猫子”更可能用吸烟来提神。另一种可能是,“夜猫子”更可能去酒吧和餐馆等吸烟环境,这也增加了他们吸烟上瘾和戒烟难的可能性。另外,“夜猫子”寻求上瘾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其大脑中的多巴胺和类鸦片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夜猫子”要想彻底戒烟,最好改变“睡眠模式”,严格早睡早起,这必然会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

电脑族常吃黄花菜可预防电脑脸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而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

国外儿科医生新近发现,人的笑容与铁质有关联。研究资料显示,凡是面带微笑、眼球灵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婴儿,其体内的铁贮存多数正常;相反,面孔严肃、呆板,或1小时内仅发笑1~2次的宝宝,血中铁含量可能不足。因此,要把缺少笑容作为体内缺铁的一个早期警报。

人们都知道菠菜富含铁,其实,黄花菜中所含的铁是菠菜的几十倍。古人曾给黄花菜(金针菜)起名叫忘忧、疗愁,这足以说明黄花菜的功效。在我国的徐州,有道传统名菜“软炸黄花菜”,用黄花菜做主料,因外以鸡蛋糊裹炸,食之软嫩而得名,最适合“电脑族”们吃。

秋天出生的孩子更易食物过敏

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秋天出生的孩子发生食物过敏危险更大。

芬兰奥卢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出生于芬兰东南部的近6000名儿童。研究发现,在母亲子宫内11周时正值4~5月份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几率为11%。而母亲怀孕11周时候正好是12月或1月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发病率只有6%。

研究人员对研究期间花粉水平进行分析发现,4~5月份正是桦树和赤杨花粉的高峰期。早期研究已发现,孕期接触花粉会增加孩子食物过敏危险。研究人员发现, 4~5月份母亲妊娠11周的时候接触花粉最多,孩子发生牛奶和鸡蛋过敏的危险,比母亲妊娠11周时为12月到1月的孩子高3倍。

减慢呼吸有助缓解疼痛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慢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感。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两组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研究,其中一组为受到慢性疼痛困扰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另一组为健康女性作为对照。

实验过程中,这些女性在呼吸正常和呼吸速度减半状态下,其手掌分别受到适度的热脉冲的冲击。每一次热脉冲之后,研究人员都会记录下她们报告的掌部疼痛感程度以及情绪的变化等参数。结果发现,对于健康女性来说,当减慢呼吸时,她们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也随之降低。而对于患病一组的女性来说,整体上的作用不很明显,但那些情绪相对乐观的患者,也能借助减慢呼吸缓解其疼痛感。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解释为何瑜珈等一些活动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烤肉酱汁能减少致癌物质

肉类在烤、煎、炸等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蓄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腌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发现腌过的肉高温烧烤后,所含杂环胺比未经腌制的低40%以上。经过对多种调料的测试发现,用孜然、咖喱、迷迭香腌过的肉,高温烹调后产生的致癌物最少。这是因为,烤肉酱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热的时候首先吸收热量,可以保护中间的肉块不会骤然受到高温,从而减少了致癌物质产生的机会。另外,烤肉酱中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是阻碍致癌物质产生的原因。这些食品配料本身均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也有益于预防高温加热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建议在烧烤、煎炸肉类前,放些调料腌半小时,不仅味道好,还可减少致癌物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