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母婴保健相关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其中育龄期妇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缺乏对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和自我保健意识的薄弱, 部分流动人口还受农村旧观念和旧习俗的影响, 导致流动孕产妇病死率和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偏高[1]。为调查本市流动人口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本院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市区和城乡结合部进行问卷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以2011~2014年本市的20~40岁的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调查问卷2567份, 排除无效和年龄40岁的调查问卷,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379份。
1. 2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本市流动人口较为密集的市区和城乡结合部随机发放本院自制的母婴保健问卷调查表。调查以当场集中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后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地点主要在市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地。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户籍、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及现有小孩数等)、母婴保健知识(包括饮食卫生、产褥期检查、高危妊娠、规范生育、母乳喂养等)及希望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途径三个方面。调查问卷共20题。总分100分, 以总分≥80分者为知晓。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调查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及小孩数等基本资料及他们希望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途径。②观察不同影响因素与调查对象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关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一般资料 回收2379份有效问卷中2182例为流动人口, 197例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中男1042例, 女1140例。年龄20~30岁1154例, 30~40岁1028例。大专及以上613例, 初中和高中1134例, 小学435例。收入5000/月170例。已婚1164例, 未婚1018例。无小孩1086例, 1个小孩975例, 2个及以上121例。流动人口中有1743例(79.88%)认为通过电视节目是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最佳途径, 有1126例(51.60%)觉得通过网络平台(网页、微信及微博)是最方便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途径, 有726例(33.27%)认为健康讲座、宣传单及报刊书籍可以作为获取知识的辅助工具。
2. 2 流动人口母婴健康知识知晓率与相关因素关系 性别、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子女数量是影响育流动人口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因素。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本市流动人口对饮食卫生、产褥期检查、高危妊娠、规范生育、母乳喂养等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水平普遍较低, 其中性别、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子女数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年龄对流动人口的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影响不大。
男性对母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显著低于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本市流动人口对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 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针对流动人口中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较低及未婚未育的人群, 选择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知晓率。
参考文献
[1] 马凌云.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 3(6):3329.
[2] 张军, 陈莉, 龚时鹏, 等.广州市流动人口妇女母婴保健知识调查分析.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z1):264-265.
[3] 李张爱.上海市奉贤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z1):74-75.
[4] 杜敏霞, 张海洋, 张昌强, 等.农村育龄妇女孕前保健服务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32): 3734-3737.
篇2
产褥期是女性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女性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上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存在诸多健康隐患[1]。产妇从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和组成新家庭,这一过程对产妇及其他家庭成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但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医院与家庭存在脱节现象,且产后家庭访视面临经费严重缺乏、基础设施不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等诸多问题[3]。本研究对出院后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各种健康问题或育儿问题进行调查和指导,以便保健部门提供针对,进一步探讨适合本地区的产褥期促进母婴健康的新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6月于我院分娩并定期回访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500名产妇。
1.2 调查方法
参照有关文献自行设计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需求调查表,并经5名专家进行效度测试。在产后42 d回访时,派遣专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取得知情同意后,调查人员采取面对面半结构访谈形式对产妇进行现场调查。共发问卷500份,最后完成调查且资料完整者496份,有效率为99.2%。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①产妇一般资料,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经济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是否初产等;②产褥期母婴健康状况,如有无母乳喂养困难、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等;③最想了解的产后母婴保健知识排位。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反复修改定稿;随访过程中调查人员固定不变;所有人员通过统一培训;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Fridman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对11项母婴保健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以P
2 结果
2.1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
总体上,母婴保健知识需求顺序排列前5位的是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其中,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见表1。在相同文化层次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居住地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
不同居住地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见表2。在相同居住地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产妇渴望得到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
本文通过对496名产妇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由于住院时间短暂,产后健康宣教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4]。同时由于产妇身体的原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各方面的自我保健和婴儿护理知识,绝大多数产妇在调查中表示缺乏母婴保健知识。在产后最初的阶段,新父母要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但其往往对要承担的新角色缺乏准备,出院后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数的需求都体现出来[5]。因此,为产妇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3.2 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需进一步完善
本组研究表明,婴儿健康需求明显高于产妇健康需求。由于本研究多为初产妇,母亲更加关注婴儿健康,但又缺乏育婴经验,因此,育儿知识在产褥期妇女知识需求中占相当大的比例[6],其中,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的平均秩次较高,产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产后疾病知识预防、产妇膳食营养、性生活及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需求相对较低;另外,关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需求也并不高。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产妇认为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对产褥期饮食、卫生、休息、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宣教到位,而新生儿相关知识则相对薄弱。因此,应制订更全面的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并灵活主动地实施,以提高产妇自我照护及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3.3 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
产妇的文化层次直接影响其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多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较快,能够主动或被动参与孕期保健知识的各种培训,能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而城市产妇的整体文化水平比农村产妇高[7],因此,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结果表1提示大专及以上学历产妇对婴儿早期教育的需求相对较高,这与产妇受教育的程度呈正相关。结果表2提示不同居住地产妇对产后康复的需求不同,可能与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就业及经济压力有关。
3.4 产褥期延伸服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更好地促进母婴健康
现阶段我国“80后”独生子女明显增多,且民间产妇有“坐月子”的习俗,传统的产后修养误区依然在部分产妇中存在,加之住院时间短暂、产后访视存在局限性等相关问题,因此,尽管已经开展的产后延伸服务对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产科延伸服务新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的范畴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社会,是现阶段产科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8]。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产褥期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优质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扩大服务领域,使临床整体护理得到延伸,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素勉,田溢卿,王敬联,等.产褥期妇女知识及生活需求调查与母婴保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4(23):3371-3372.
[2] 卜秀青,尤黎明,颜君,等.产褥期妇女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65-1067.
[3] 赵春霞.母婴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66-267
[4] 尤艳,刘春红,李东妹.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36-137.
[5] 肖艳琼.产后家访对母婴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83-1385.
[6] 刘爱君.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96-98.
篇3
Zhou Limin, Liao Xiaowei (Zhejiang Ruian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 Ruian 325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tervention effect about AIDS prevention training for Pregnant women’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n AIDS prevent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randomly extract Ruian 5 suburban hospital, to carry out AIDS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study.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face to face counseling with medical personnel, Distribution publicity materials of basic AIDS prevention, and preven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AIDS . Through intervention of two questionnaires of before and after, We get the changes of Pregnant women’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n AIDS prevent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a total of 800 pregnant women investigated and intervened. Before intervention, Pregnant women have lack of knowledge, wrong attitude and wrong behavior on basic AIDS prevent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AIDS prevention. [Conclusion] AIDS Health Training improved pregnant women’s knowledge about basic AIDS prevent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AIDS prevention, changed wrong attitude and behavior, improved the sel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reduced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IDS patients. Therefore, should continue strengthening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AIDS effectively.
Key words: pregnant women; Basic knowledge of preventionl;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Inter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近年来我国孕妇感染艾滋病和婴儿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的形势日趋严峻,2010年国务院发【2010】48号文件明确指出: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预防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优先领域[1]。孕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比较缺乏,知晓率比较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十分薄弱[2] [3]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被公认为是当前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最有效“疫苗”,为了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的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改变其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的效果,2011年——2012年在本市不同地理位置的五所医院,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就干预措施对孕妇的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其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进行了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不同地理位置,分层、整群随机抽取2011年——2012年在本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塘下人民医院、马屿镇中心医院和陶山镇中心医院的孕妇产前检查门诊首次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孕妇800名,孕周为6至12周。
1.2方法
(1)人员培训:设计有关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括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并根据《国家级哨点监测点:孕产妇调查问卷》,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法,对问卷的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标准。
(2)现场调查:对5所医院的800名孕妇采用统一方法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后,再由调查人员给予面对面的自愿咨询,并发放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资料,同时对于自愿抽血检验HIV抗体的孕妇给予免费抽血检验。孕妇于下次孕期检查时再次填写完全相同的调查表,并给予门诊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通过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孕妇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进行干预效果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方法,P﹤0.001认为有统计学差异性。评价指标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 [4]。
2 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共完成800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年龄最大的为40岁,最小为19岁,平均年龄27.8岁,以汉族、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初婚、初孕为主,孕期为6至12+6周,平均孕期为10+2周。
2.2干预对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干预后孕妇回答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显示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知晓率,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答题情况
2.3干预对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干预后孕妇回答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显示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答题情况
2.4干预对孕妇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的影响
干预后孕妇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有了明显提高,显示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健康教育干预改善了孕妇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得到纠正,减少了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孕妇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情况
3 讨论
3.1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比较缺乏,存在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对800名孕妇开展首次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得到孕妇的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差,存在着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5] [6]。因此,有必要对孕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孕妇人群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水平,减少艾滋病的垂直传播。
3.2 对孕妇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自愿咨询检测,可有效防止或者阻断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是预防儿童艾滋病的主要措施
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最主要的途径[7],本资料显示,孕妇在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后,其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意愿由44.25%上升至100%,经抗体检测3名孕妇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3.75‰,经阳性告知和妇幼专家谈话咨询后其中1名孕妇选择终止妊娠,2名孕妇选择服用艾滋病母婴阻断药物治疗、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阻断方式,所生婴儿在其出生后6周及3个月采血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反应,报告“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由此可见进行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孕妇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使孕妇尽早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和进行防止或阻断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
3.3干预措施有效,应继续推广现行的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模式
本研究采取的干预模式是以三级妇幼保健网为主体,依托妇幼保健的产前门诊早期建卡,发放有关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资料的模式。本组研究中经过一年的干预,孕妇的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干预有效,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8],同时孕妇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也有明显的改善,对艾滋病感染者多了一份宽容。总之本研究说明将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内容融入到现有的妇幼保健系统孕期保健知识体系中,具有可持续性和易操作性,应继续推广该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提高孕妇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向世界实现零艾滋迈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 48号,2010年12月31日
[2] 王前,方利文,王临虹.我国部分地区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1):30-32
[3] 徐文,宋波,周钰.孕妇对艾滋病预防知信行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0):2859-2851
[4]徐缓,贾中华,国际东,等.采用双向指标评价公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199-202
[5] 肖晋英,王济.山西省孕妇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58-259
篇4
1.3产褥保健:产褥保健就是产妇产后自身的保健。阴道宝洁很重要。平时,要穿洁净内裤并勤换,阴道保洁也要采取措施,如外阴使用活力典棉球擦洗,需要2次/d。另外,考虑的是母婴的营养需求。所以,产妇所使用的食物要均衡。运动对于产妇也很重要。一般产后6~12h,产妇是可以稍微动作的,到第2天时,走动就很随意了。所以,为了加快体质的恢复,产妇要加强运动。
1.4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沐浴及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减弱应激反应,提高小儿抗病能力[6]。婴儿沐浴时的注意事项也很多,如室温(28℃)、水温(40℃)等。
1.5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产房内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阶段,家访时,评估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且检验水准a设置为0.05。
2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对比:见表1。
篇5
母乳喂养是促进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泌乳质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是产科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新生儿【1】。但是有许多孕妇缺乏科学的哺乳知识和技巧,因此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母乳喂养质量,有必要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自愿参加孕妇学校的孕妇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未参加孕妇学校孕期健康教育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各项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式
观察组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授课方式有多媒体视频教育、语言教育、书面教育、结合录像、图片及模型示范等。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孕妇进行随机提问、考试以检测学习效果。对照组50例孕妇从怀孕到住院分娩,均未参加过孕妇学校产前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孕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自我护理,如怎样擦洗、按摩等护理,并讲解的解剖,乳汁的产生与调节,母乳喂养的特点【2】。认真讲解早泌乳机制,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24小时母婴同室及哺乳的正确和婴儿含接姿势、挤奶的正确手法等。
3.讨论
3.1 产前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产前健康教育是提高母亲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及态度的重要因素。它利用产前检查这一特定时间对孕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使孕妇在产前能够系统地学习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示范、看录像、图片等,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并随机提问,加深了孕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提高她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使孕妇及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掌握母乳喂养正确姿势,保健和护理及挤奶正确手法等,使孕妇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母乳喂养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孕妇在产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婴儿实行正确的母乳喂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母婴健康。
3.2 泌乳量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通过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认真讲解泌乳机制,使孕妇懂得婴儿早接触、早吸吮与母乳分泌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教会产妇与婴儿同步休息,尽快使更多的母亲能够做到母乳喂养。告知孕妇乳汁分泌与吸吮刺激、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有关。通过频繁的刺激,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又有利于泌乳系统分泌更多的泌乳素,从而增加乳汁分泌,促进产妇的康复,增加母婴感情。曾有报道【3】显示通过孕期健康教育可使准备产后母乳喂养的孕妇增加27.20%。可见,孕期健康教育是使孕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篇6
目前,南宁市爱婴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爱婴卫生院普遍开展孕产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孕产期的生理变化、妊娠期、分娩期的注意事项、自我监护内容、方法、孕期营养、心理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住院分娩准备等不同程度地宣教给孕妇,但壮族孕妇对宣教知识的接受程度、其健康教育知识来源、知识需求、其家庭拥有健康教育资料等情况,尚不了解。而掌握壮族孕妇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同时使其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为此,进行了南宁市壮族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保健知识需求以及家中健康教育资料拥有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05来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妇学校教育的健康壮族孕妇200人。怀孕时间为(13~38)周,所有孕妇均无躯体疾病,无明显不良社会因素,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由孕妇学校老师向孕妇讲明本次调查的意义,消除心理顾虑,由壮族孕妇在理解填写内容后自行填写。填答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并检查无错漏项,收回问卷158份。
1.3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壮族孕妇年龄小于24岁18人,25~30岁130人,31~35岁7人,36~40岁3人,平均年龄为(28.0±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14人(8.9 %);高中90人(56.96%);大专及以上54人(34.18%)。
2.2 壮族孕妇获取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医务人员、家人、朋友、杂志、电视、报纸、互联网、宣传册(表1)。
2.3 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关知识包括孕期保健、避免哪些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孕期监测、孕期心理保健及对胎婴儿的影响、分娩前的准备、母乳喂养及技巧、分娩方式的选择、新生儿护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总分为100分,得60分以上的孕妇占94.5%,得70分以上的孕妇占65.1%。
2.4壮族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情况对孕产期营养、优生优育、妇幼保健、心理保健、产后康复等知识有普遍的需求。调查发现孕期营养需求居首位,其次为胎儿健康状况、孕期自我监测方法、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
2.4.1 最需要的资料依次为孕期营养、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心理保健、产后康复、急救、传染病防治、文体、环保、消防等知识。
2.4.2壮族孕妇家中拥有各种内容书籍和宣传资料情况结果见表2
2.4.3 对孕期宣教内容和方式的建议认为进行新生儿洗澡、脐部护理的操作实习有必要的孕妇153人(96.8%);认为有必要示范母乳喂养姿势的孕妇149人(94.3%);认为有必要开展孕期心理宣教育的孕妇130人(82.3%);认为有必要在孕期开展心理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采取措施的孕妇131人(82.9%);认为有必要开展丈夫体验怀孕感受的活动的孕妇125人(79.1%)。孕妇建议的宣教方式有:除授课外还可采用图表进行演示的101人(63.9%)。
2.4.4 壮族孕妇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差异,见表3。
从表3可见,壮族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孕期自我监护的掌握,在孕期健康教育施教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孕期健康教育收效良好.对促进围产期保健及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4]。
3 讨论
壮族孕妇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远不够。其接受教育程度对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影响明显。一般来说,孕妇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越迫切,这与朱淑萍等412例孕妇孕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相一致[2]。
壮族孕妇保健知识需求与文化程度有关。调查显示大专以上组对母婴生理、心理知识需求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初中及以下组对疾病防治方面知识的需求较高,对生理、心理护理等保健知识需求率较低。[3]提示对不同文化层次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是十分很必要的。
孕产期健康教育可减轻壮族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的担忧和恐惧,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更加安全,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普及优生优育知识起到积极作用[5]。
从壮族孕妇对宣教内容和宣教方式的建议来看,壮族孕妇都是希望宣教更生动,希望有互动能参与。孕期健康教育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和人际交流与咨询技巧的教学方法[6],学者不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学方法不再是沉闷的教学讲授而是专题讲座,快速反应,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示教等生动活泼的,人人都能参与的教学方法[7]。提示孕期健康教育可适当调整宣教内容和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红,王志秦.,母儿系统保健服务需求趋势及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3):3243
[2]朱淑萍,闾锦秀,李惠民,等. 412例孕妇孕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江西医药,2010,45(1):77
[3]王端霄.健康教育对育龄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2003,19(5):390
[4]胡爱华,李玉兰,魏玉萍,等.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与孕期健康教育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9,6(11):122
[5]罗碧如,马蔚,王毛琼,等.成都地区住院产妇孕期参加产前教育的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17-719
[6]许虹,裘秀月,汪国建,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中西医症状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中华护理教育,2005.9(2):134
篇7
艾滋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受到损坏而发生的一系列相应症状、体征的传染病,是一种经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疾病。随着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的逐年增多,如何使HIV阳性孕产妇克服固有的心理压力,有效实施临床护理,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1 常见心理问题
1.1 恐惧、焦虑型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大多数HIV阳性孕妇往往悲观、失望、孤独,对生活缺乏信心,又要承受社会歧视的压力。孕产妇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疾病及消毒隔离知识的正确认识,一方面又担心胎儿安危,思想负担沉重。另外,患者普遍担心新生儿的健康,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如:胎儿是否因此而畸形、是否会影响智商发育、是否会受到感染等。
1.2 内疚、负罪型
有些感染HIV及AIDS的孕产妇存在内疚负罪心理,特别是通过婚外、滥交等不洁而感染的患者。此类患者认为自己的轻率行为,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终日孤言寡语、精神萎靡、伤心流泪,表现出明显的内疚与负罪感。
1.3 紧张、猜疑型
此类患者大部分为诊断尚不明确或经多方检查未曾确诊的患者,往往把自己的病情估计得太重,怀疑家人隐瞒病情,不让自己知道真实的病情。此种患者对HIV阳性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认为感染上就意味着不能正常孕育婴儿,还对自己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因此整天生活在悲伤绝望的氛围里。
1.4 抵制、报复型
有的患者由于知识水平较低,得知自己HIV呈阳性,对于医院的诊断呈抵制心理,甚至产生愤怒、怨恨的心理反应,对社会极度仇视,甚至想过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以解心头之恨,有的加入贩毒的队伍,表现出一种对社会报复的变态心理。
2 临床护理措施
2.1 细致进行政策宣传
要针对HIV阳性孕产妇的个体特点,耐心细致地为她们讲解相关治疗政策,如宣讲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讲解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规定,宣讲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主要内容,深入浅出地把政策法规以生活化的方式予以讲解,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打消HIV阳性孕产妇的心理疑虑。
2.2 对家属实行心理疏导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否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的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孕产妇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耐心向家属讲解艾滋病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取得家属的支持,给予患者关怀和照顾。
2.3 开展健康教育干预
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对孕妇进行登记注册,建立母子保健卡,进行孕期保健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提出HIV筛查建议。目标人群的干预措施:免费发放“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知识宣传册;采取孕妇学校讲课;导诊、候诊处张贴艾滋病知识宣传画;建立固定艾滋病知识宣传栏进行干预,时间为2个月。保证每个孕妇在产前保健期间得到2次以上的听课,责任医师面对面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以双向交流的健康咨询为主。
2.4 热心为孕产妇排忧解惑
医务工作者及家属的言行对孕产妇影响很大,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孕产妇,为她们解决实际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重视病人的隐私权,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分娩方式,满足孕产妇的心理需要,稳定她们的情绪,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结合病情向其讲解HIV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实施隔离的必要性;另外加强对胎儿监护,让孕产妇及时了解胎儿情况,减轻其心理压力,配合治疗。
2.5 积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在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善于运用激励法,如给患者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介绍若实行有效的母婴阻断等方法,将有效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帮助他们树立希望,舒缓心理压力。家属和医务人员要为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就医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以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的目的。
3 结语
HIV阳性孕产妇的心理问题错综复杂,加强对这一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和临床心理护理,使其了解艾滋病传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能够有效地减轻孕产妇的心理压力,对预防HIV的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孔来.艾滋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1:112.
[2] 曾祥娥.HIV阳性孕妇21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19-3220.
[3] 宁艳春.HIV阳性及AIDS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夏医学,2005,18(3):477-478.
篇8
1.1 访视次数太少或时间安排欠妥 产妇出院后7天内及28天各访视一次,很多地方仅访视1次,且访视时间安排的很随意,,没有在母婴最需要得到指导时去访视。
1.2 访视中偏重母亲而轻视婴儿。
1.3 访视人员知识面较窄,专业知识不强及访视技术不熟练,不能很好的解决访视中发现的问题。
1.4 访视人员不善于应用人际交流技巧来进行交流。
1.5 个别访视人员接到访视后存在怨气,积极性不高。
1.6 我们面对的是农村产妇,有些产妇及家庭成员思想落后,坐月子期间不让生人进门,对产后访视不理解甚至拒绝访视。
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产后访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有些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存在“例行公事、走过程完成任务而已,不考虑访视质量,有问题人家会自己问”等模糊认识,人员配备不强、要求不严、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部分妇保人员对待工作责任心不强,对产后访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产后访视时敷衍了事,访视内容的填写字迹潦草,且有填写内容与访视项目不符的现象填写不完整,甚至有的不去访视,只是打个电话,坐在办公室编写访视记录等等。
2.2 培训工作不到位,和乡医欠沟通,导致部分保健人员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做好访视工作的专业技能。做好访视工作仅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技巧。
2.3 负责产后访视的保健人员同时担当其他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大、琐碎、复杂,加上人员缺乏、配备不够,这样必将使访视工作的质和量都受到影响。
2.4 基层卫生工作者不被重视,待遇偏低。
3 做好访视工作的几点体会
3.1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提高工作热情,要充分认识到产后访视工作在深入农村,提高农村有孕产妇的基本保健水平,拓宽妇幼卫生服务领域、加强妇女产褥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对产妇和幼儿负责的态度做好访视工作。
3.2 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业务技能,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保健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作为妇幼保健人员只有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的学习,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求
3.3 要不断进行培训。由于工作的繁忙,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后访视工作人员不稳定、访视水平参差不齐,对产妇及家属宣传指导意识淡薄,加上目前医学水平迅猛发展,他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不断进行培训,给他们输注最新的医学信息及一些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信息,才能提高产后访视工作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
3.4加大宣传力度,使她们转变观念,认识到产后访视对她和新生儿的好处
3.5 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产后访视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由访视人员独立面对,这就要求访视人员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还应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尤其要学点心理学。由于产后激素分泌的剧烈变化,分娩的疲劳和痛苦,感情脆弱,依赖性增强,产后对孩子的担心,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关系的变化等因素,使一些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抑郁症。因此指导产妇注重休息和营养,尽快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家人随时关心和理解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防止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发生。
3.6 访视的同时,督促产妇42天到医院做产后检查,并告知其按时预防接种。这样,产后访视不仅及时了解母婴健康状况,而且将母婴保健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既做到了母婴保健,又按时完成了预防接种
3.7 做好资料积累,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访视中遇到的问题及难题,回去后要及时请教专科大夫、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日积月累不仅完善、丰富了自己的相关知识,又使母儿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
3.8 加强保健人员的力量,壮大产后访视工作队伍,提高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待遇,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使她们全身心的投身到基层保健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1~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6±1.33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40.02±2.03周。观察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2~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78±1.46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40.10±2.09周。两个小组一般资料的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母婴床旁护理。
对照组:护理人员将新生儿送至专用洗澡房集中为其沐浴。产妇在住院期间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且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以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告知其产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婴儿护理方法。
观察组:为产妇选择安静、通风以及向阳的病房,可在病房内放置新鲜的花草以作点缀。护理人员需要将病房内的空气湿度以及温度进行调控。护理人员在接触产妇以及新生儿之前,需对手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出生1小时之后,在产妇床旁为新生儿进行沐浴,这一过程让产妇及其家属参与,新生儿沐浴需遵循一人一盆的原则,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为新生儿沐浴期间,需慢慢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讲解,告知其沐浴的正确顺序。在为新生儿洗头时,英将其身子进行包裹,避免受凉。在为其清洗臀部时应仔细查看其臀部是否出现臀红,期间耐心解答家属及产妇的疑问。在为新生儿沐浴后,观察其脐部情况,查看是否出现脓液或者发红的情况。随后为新生儿做好抚触工作,在为其抚触的过程中英注意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如果其出现烦躁的情绪,应立即暂停,待其情绪稳定后继续抚触,抚触期间,产妇与家属均全程参与,告知产妇及家属抚触的顺序,每天为新生儿抚触一次,每次持续十分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仔细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以及个人护理技巧等。对于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鼓励产妇多听舒缓音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以及新生儿护理技巧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我院研究主要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检验计数资料,假若P
2.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巧评分以及焦虑评分
法中加入人性化护理以及关怀。对初产妇而言,其对产后保健、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掌握较少,尤其是剖宫产初产妇,其不但需要面对产后身体修复问题,而且还需要面对婴儿护理问题,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4]。母婴床旁护理,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对产妇进行相关新生儿护理技巧进行教学,并能够适当缓解产妇产生的负面情绪,该种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此外能够根据产妇之间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我院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发现,对剖宫产初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产妇对婴儿进行护理的信心,可防止产妇进入护理误区,从而能够缓解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5]。
由此可知,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巧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产生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唐江G.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5,2(06):117.
[2]杨沁源.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29-1530.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5.3±3.4)岁,体重45~70kg,平均(53.7±5.46)kg,孕周30~42周,平均(38.42±0.35)周,其中自然分娩168例,剖宫产72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有责任心、专业技能强的母婴专科护士对母婴进行24h的护理。
(1)要求家属和产妇共同参与常规护理,预防接种、胎便排除、换尿布、疾病筛查、面部清洁、按摩抚触、听力筛查等都在产妇床前完成;
(2)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会对产妇的产后护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产妇的饮食、运动、身形恢复等进行指导;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的洗澡方法、婴儿常见生理变化、婴儿早期教育方法、免疫计划等知识普及;
(3)在涉及到洗澡、换尿布等可操作性知识时,母婴专科护士会进行具体演示,并要求产妇和家属亲自动手操作,护士会对产妇及家属的动作进行指导与强化,帮助其牢固掌握护理技巧和保健知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士每天按规定时间到产房接新生婴儿去沐浴室和治疗室进行沐浴、预防接种、抚触、听力筛查等活动,在保健知识和母婴护理技能培训上由产妇或家人每天到大房间接受集中培训。
1.3观察指标
采用母婴专科护士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表对产妇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母婴护理技能熟练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109例,占90.83%,对照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87例,占72.5%,研究组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
研究组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67%,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0.83%,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质的产后护理服务,充分满足了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心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母婴保健知识、婴儿护理技巧,有助于产妇及家属实现与婴儿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自身角色[2]。
(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母婴床旁护理工作都是由母婴专科护士负责,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并、责任心强,能够帮助家属及产妇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产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11
1.1 口头教育 有巡回班护士为产妇宣传母婴同室的好处,母乳喂养的知识,婴儿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以及产后、术后的有关保健知识,还能直接解答产妇的一些疑问,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产妇由浅入深地掌握有关知识。
1.2 电化教育 设有抚触室,放置电视机、VCD,定期向产妇播放新生儿抚触的手法、技巧、注意事项、婴儿沐浴、喂养的方法,使产妇能形象的掌握一些婴儿护理的知识。
1.3 直接教育 针对有学习意向的产妇及家属,在产后的最初几天内,在婴儿沐浴室中直接示范新生儿抚触手法,并让他们在自己宝宝身上实践一下,使其能更深刻地掌握有关的技巧,并能体验一下。
1.4 书面形式 印制一些针对性的书面健康宣教,分别在产后,出院前发放给产妇,让其阅读学习,帮助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1.5 电话教育 本院设有母婴热线,为已经出院的产妇和家属在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帮助。
2 教育时间
我们把母婴同室的教育按时间分成入院、住院、出院3个阶段。
2.1 入院教育 产后、术后的产妇到了母婴同室病房,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进入了母亲这一新的
角色,都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责任护士应做好入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并进行入院评估,根据产妇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术后保健知识的宣教,使产妇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2.2 住院教育 护士应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伤口的护理,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她们的需要。
2.3 出院教育 内容包括: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3 效果评价
通过对产妇的问卷调查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产妇的满意率为82.5%,实施健康教育后,满意度达99.2%,通过对健康教育资料的编写,护理人员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从各方面获取学习机会,充实知识。
4 讨论
4.1 重视沟通的技巧 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这是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技能,必须在平时工作中加强语言的训练,包括说话的语气、速度、神态,学会说话时要通俗易懂,选词恰当,回答简洁,这就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注重平时的自身修养。
4.2 满足产妇的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 产妇有着特有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强调因地制宜,高质量的宣教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满足产妇需求,使产科护理真正体现“爱母爱婴”的服务宗旨。
4.3 健康教育形式多元化 在产妇这一独特群体中,教育方式要强调多元化,包括口头宣教、书面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针对性的宣传册备受欢迎,而口头教育及示范教育更有利于护患交流,达到进一步的沟通。
篇12
目的:为正常分娩产妇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正常分娩96例产妇实施反馈式健康宣教,观察效果。结果:产妇理解接受宣教内容,有效提高产妇自理能力,无明显并发症,产妇及家属满意度高。结论:有效的健康宣教有助于产妇减少并发症顺利分娩,促进母婴健康,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正常分娩;健康指导;反馈式健康宣教;体会
【中图分类号】R7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55-01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产妇进行相关健康宣教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正常分娩96例产妇实施健康宣教的方法,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正常分娩96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8人,年龄21~36岁,平均( 28.2±2)岁本组进行责任护士健康宣教。对照组48人,年龄22~38岁,平均( 27.5±2.2)岁,本组给予常规护理。以上产妇皆是足月正常分娩,皆为母婴同室产妇,所有产妇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
1.2方法:对照组:本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与产后的护理相关知识。观察组:本组产妇采用反馈式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流程:①分娩前,将产后的健康教宣教方法及必要性进行详细的讲解,为以后的护理打好基础。②反馈表,其内容为产妇的产后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护理及出院指导。并对进行评估:4分:独立完成;3分:完成较好,但需要他人帮助;2分:完成困难,知晓一定的相关知识,但需与家属一同完成;1分:无法独立完成,且对相关知识不知晓。③健康宣教:于产后的第1、2天向产妇讲解生儿的护理、母乳喂养等知识;于产后的第3天向产妇讲解自我护理等知识,于产后的第4天向产妇讲解出院的相关知识。④反馈:每天依照反馈表来判断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产妇不理想的地方进行重点指导。
2宣教内容
临产期健康宣教:指导产妇分娩减轻阵痛有5个方法,包括调整呼吸法,按摩法,压迫止痛法,适当走动,这些方法不但能促进分娩,也大大增强了对疼痛的耐受力,使产妇要对分娩有正确认识消除精神紧张,抓紧宫缩间歇休息,也可看书或听音乐令自己放松下来。按顿进食、喝水,使身体有足够的能力和体力。分娩后健康宣教①产后护理:指导产妇在产后缓解疼痛感,讲解子宫收缩疼痛不可避免性,促使产妇有足够的睡眠,并讲解产后排尿的注意事项及早排尿有助于防止产后出血及促进子宫复旧。指导家属协助产妇进行早期的下床活动及活动的益处。②新生儿护理:告之产妇及家属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并教会产妇与家属正确地为新生儿穿衣服及换尿布等护理知识,增强亲子关系,指导产妇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考虑新生儿的需求。
③母乳喂养: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使产妇对母乳喂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消除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顾虑,实施有效的母乳喂养。④出院指导:指导产妇产褥期相关知识,注意饮食,卫生,运动,避孕的健康指导等。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新生儿的护理情况及出院指导的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讨论
采取反馈式健康宣教对传统的健康教育做了一定的改革,这种健康宣教主要的优势包括:①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再反馈,这样可更好地了解产妇对相关宣教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产妇的恢复情况,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②护士和患者之间每天的沟通交流时间有所增加,产妇和护士间关系也就会向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③使用反馈式健康教育,使产妇切实地感受到护士较强的责任心,满足产妇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在无形中降低产妇内心的不适感受,促进产妇角色早期的成功转换。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自理能力显著提高,满意度,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对新生儿的护理情况及出院指导的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所得的结论相符。综上所述,反馈式健康宣教能够提高产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篇13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分娩的656例初产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328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8.22±2.32)岁;236例为正常分娩,92例为剖宫产,均为活产、单胎。对照组的328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7.36±3.43)岁;204例为正常分娩,124例为剖宫产,均为活产、单胎。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的产妇接受母婴保健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的产妇接受常规的护理服务模式。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主要组成:即由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和新生儿的护理两部分组成。
1.2.1 产褥期产妇的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1] ①产后康复:主要是治疗产妇产后生殖器官的变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快产妇的子宫恢复,使其尽快恢复体型,同时帮助产妇解决产后尿潴留及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症状。②心理疏导:大部分初产妇产后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这要引起医生及家人的足够重视,在对产妇进行随访时,给予安慰和关心,及早的解决产妇心中的疑惑。③电子档案:根据每个产妇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年龄、分娩方式、职业、出院日期、手术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信息建立个人档案,产妇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电话回访或者家庭回访,及时的更新信息,便于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与指导。④知识宣传与演示指导:为孕妇及其家属制定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保健等方面的讲座,同时现场演示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具体内容。
1.2.2 新生儿的护理服务 生产完成的早期,在住院期间以医院的专业护理为主,家长的学习参与为辅,产妇出院后则转变为家长的护理为主,医院的定期回访为辅,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2]:①建立电子档案;②新生儿抚触:家长在院期间均可免费学习新生儿抚触方法;③新生儿沐浴;④新生儿游泳。
1.3 评价方法 分别在出院后产妇的第7、14及28天进行家庭随访,其它时间进行电话随访,如产妇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随访次数[3]。通过对产妇进行回访,及时了解其与新生儿的状况,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有产妇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产妇所掌握的母婴知识情况以及新生儿和产妇的身体健康情况等等。
1.4 统计学处理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通过对本文所选的产妇进行研究表明,观察组的产妇对医院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8.72±3.06)分,对照组为(14.21±3.15)分,两组分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通过实施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帮助产妇更快的康复、更好的实施新生儿保健及产褥期护理[4]。本文的研究指出,观察组的产妇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有较高的满意度,新生儿及产褥期产妇均比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产褥期保健以及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但是现今的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一少部分医院尝试的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5]。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帮助产后出院的产妇提供专业性的产褥期指导及新生儿护理帮助,有效的帮助了产妇从医院到家庭的过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2] 张伟,吴小君,刘晓燕.对出院后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延续健康教育的实施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03):5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