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冶金工程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国内外冶金工程专业分布
我国冶金高校分布见表1所示。可见,冶金工程专业的分布,紧紧围绕资源而建。那么本专业毕业生需掌握基本原理及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因此,除基础核心课程外,还应重视特色课程,比如:双语教学课程、研究型课程、讨论型课程和资源特色课程。根据贵州省的资源特色,贵州大学冶金特色课程有锰冶金学、钛冶金。另外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冶金工程专业正在缓慢的转型,国外冶金表现尤为突出。表2是国外传统冶金高校的分布。比如:化工冶金、矿物冶金,冶金材料和生物冶金等,这是顺应社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进行引导创新及高层次方向研究。因此,非常规冶金发展非常迅速,真空冶金、微波冶金、超重力冶金、超声波冶金等,并独树一帜。比如昆明理工大学的真空冶金与微波冶金,北京科技大学的超重力冶金,其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在冶金领域的运用,效果都优于常规冶金,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大的方向。
2新兴产业相关工科专业分布
最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新工科”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随后各个高校举行了相关专题讨论研讨会[1]。新工科建设需要重点把握教与学、创新创业与实践;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2]。因此,在这样基础氛围下,目前全国工科专业建设注重专业设置前瞻性,一些紧缺学科专业也加快建设和发展,2010年后相关新兴专业分布见表3所示。那么冶金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应该顺应时代,强化自身专业素养,提高冶金工程工科专业的责任与使命感,回报社会。
3冶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础课程建设培养方已问题不大,关键在于冶金工程专业实施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因为其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顺应我国冶金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的体现;也是为了服务国际化、全球化的中国钢铁行业,所以如何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已刻不容缓[4]。20世纪70年代,专业英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已在欧美、日本等很多国家得以普及。对于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简单地说专业英语不仅能帮助了解国际上本领域的研究现状,还能对日程英语的交流学习起到促进作用[5]。但通过某地区高校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调研可知:教材绝大多数是自编讲义,详见表4,而且授课语言基本上是“以汉语为主”[6]。由此可见,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过程问题较多,而且该领域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需求,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4结语
由于冶金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课程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实习过程危险性大等,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接待学生的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但好在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运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系统。虚拟仿真包括高炉炼铁、转炉炼钢、板坯连铸、LF精炼及铝电解等各工艺过程的2D/3D动画、视频、教科书电子资源、论文电子资源等专业相关的素材库;这样让学生更直接行动形象地了解整个工艺过程,而且学生通过仿真系统可以在线学习,数值建模某个工艺流程,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7]。因此,仿真系统平台的建设是未来冶金工程教学教辅的必备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大良.因时而动返本开新建设发展新工科——在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17,(04):4-9.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3]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9.
[4]李建立,余岳,朱航宇,等.冶金工程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6,(02):49-51.
[5]王苗,李进,王碧侠.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3,(01):59-61.
篇2
一、冶金工程自动化技术分析
冶金生产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
(一)过程控制
冶金企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由检测仪表、程序控制器和过程计算机组成,能完成物料的跟踪、设备状态的监测和控制、工艺参数的监测和控制、操作指导、生产参数的记录和打印报表以及其他辅助功能。
1、物料跟踪
对炉料、铁水、钢坯等的分布情况、位置和速度进行跟踪。物料跟踪系统由检测仪表和记录装置组成。例如在轧钢厂中,板坯的跟踪和检测仪表系统由分布在整个轧制线的红外检测器组成,它们按区域划分。高温轧件在轧制线上的运动过程中,红外线检测仪表将测到的信号送往计算机,由计算机加以记录并对每个轧件编号跟踪,以便加以控制。
2、设备状态的监测和控制
包括对位置、速度、流量、温度等参数的监控,例如对高炉热风炉的风量和温度以及对轧钢机压下位置的控制等。通常由检测机构、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组成设备状态的闭环控制系统。在冶金工厂中大多采用这类控制系统对炉窑、机械、电机等设备进行控制。
3、工艺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主要采用机械、电气、物理的手段来控制产品的数量、尺寸、温度、性能、成分等,例如高炉的布料控制、炉温控制、连轧机的厚度控制、钢板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等。
4、操作指导
向操作人员显示有关生产设备和产品的数据和信号,以便操作人员能正确地登记、管理和操作设备,控制产品质量和处理故障等。显示装置有大屏幕模拟盘和荧光屏显示器等。现代冶金工厂大多采用大屏幕显示器进行操作指导。
5、记录和报表
自动记录生产过程的各种数据,包括工艺参数、生产数据、质量数据等,并自动打印生产报告书。
6、其他功能
采用自动编号装置、自动方向显示器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仪表的记录纸编号、自动显示产品的去向、指导发运以及完成一些复杂操作等。
(二)生产管理
冶金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由中央计算机、若干台过程管理计算机、几百台输入输出终端和通信系统组成,大部分终端装置布置在整个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从原料到高炉、炼钢、轧钢、一直到成品发运的各种信息可以及时通过这些终端、过程控制计算机和通信系统送到中央计算机和过程管理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同时管理人员通过设置在管理部门的终端将各种指令送到管理计算机,然后又可以送到各生产岗位。这种计算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可及时地反映出整个大生产过程的千变万化。
因而只要向计算机查询就可以了解整个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和数据。通过计算机的统计分析、逻辑判断、数学模型的计算和管理人员的指令又可反过来控制整个冶金工厂的生产。所以冶金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把整个冶金企业的生产计划、记录、数据报表、财务核算、经济分析、设备运行情况统一起来。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产品合同;安排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掌握资金库存和流向以及设备运行和备件库存情况;对生产进行最优化管理。
二、冶金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难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同时冶金工业自动化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如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那样具备世界先进自动化水平的钢铁企业,其他国内大中型钢铁公司也大都配备了自动化系统,各个工艺流程上不仅有先进的单机自动化系统,而且也有功能完善的管控一体化系统。自动化在保证冶金工业达到高效、优质、低耗、安全和环保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基础控制和过程控制方面,国内新建或改建的一些高炉、转炉、工业炉均采用了DCS和PLC,有的还配置了过程控制计算机。
在信息化方面,随着钢铁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经成为冶金工业的共识。很多企业构建的融合了企业核心业务的企业信息网,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设施,为企业的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难点
1、基于数字模拟和仿真技术,实现冶金全流程动态分析、评估和精准设计。
2、综合考虑生产效率、能耗物耗和环境指标的多目标实时优化。
3、产品指标、运行指标和控制指标协同的全面闭环控制。
4、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相结合的复杂过程建模和先进过程控制。
5、先进传感技术和软测量结合的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连续测量。
6、综合考虑物质流、能量流优化的先进能源管理和控制。
三、冶金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战略
(一)发展趋势
我国冶金工程自动化技术在自动化技术和冶金行业的需求下,必将取得飞跃式发展。
1、在过程控制方面,将采用先进传感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处理等技术对冶金工艺流程实施在线连续检测。
2、在生产管理控制方面,一方面实现纵向信息集成,即管理一计划一生产一控制;另一方面整合实时数据和关系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为生产管理控制的决策提供依据。
3、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将逐步实现管控一体化,做到实时性能管理。
同时,我国在自动化方面将紧跟世界的发展趋势,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为我国的冶金行业服务。
(二)发展战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钢铁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原矿、原料、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将会由原来的少品种大批量走向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需求发展。因此,钢铁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求规模、求吨位的发展模式,而转向根据市场需求迅速组织生产,满足用户需要的市场化生产模式。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速技术改造,促进科技进步,缩短产品改型换代周期,尽快满足市场需求,向科技要效益,向时间要效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产、学、研联合
充分协调企业、高校、研究所的关系,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积极自主创新,改变国外公司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垄断地位。
2、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鉴于国外经验,先进工艺与自动化结合时,自动化技术要在前期进入到冶金过程设计中去。将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对操作工艺进行优化,提高技术性能指标。
3、把数学建模、专家经验和可视化技术结合起来,实现钢铁冶炼、连铸、轧钢的过程优化。
4、企业应当关注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等新型冶金流程对自动化技术的新需求,准确把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5、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员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用于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6、面向市场,服务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另外,企业也要关注原材料条件、能源的供应状况、企业的管理水平、操作人员的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消除非技术因素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3
一、 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现状与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极为迅速,冶金工程作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一部分,同样也是一种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对于冶金电气安装工程顺利开展意义重大,关系到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效益与进度。因此,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要求也就更高。电气施工人员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并不能仅仅按图施工,电气施工员工要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以此来提高自身水平。好的工程质量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极高,因此在施工之前,有必要考核和评估施工人员。要有技工施行持证上岗制度,因为现在假证现象较多,因此也不能偏信证件,实际操作水平及行业施工规范将成为工程建设中最为紧要的因素。总之,在实际的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提高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益。
二、 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策略
1、严格把关冶金电气设备质量
做好冶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首要的工作便是要严格把关电气设备质量。毕竟目前来看,在国内市场中,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以及无证产品普遍存在,直接扰乱了冶金电气施工材料的正常需求。如果在实际的施工材料的购买过程中,采购人员对于市场中所需要的材料无法辨别真假,或者是无法看出是否有着质量缺陷,如果将假货或者是低质量材料运用于电气施工当中,那么冶金电气施工质量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因此,笔者认为控制冶金电气施工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电气设备采购。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采购人员以及监人员,加强对于冶金电气施工材料的监督,做还对于市场的考察,最好选择那些信誉好、品质高的产品或者是厂家,提高电气设备采购质量。第二,严格材料进场。对于采购好的产品,施工企业还需要安排相应的质检员、管理员、监理工程师等,做好对于材料进场的监督与管控。做好对于材料型号、设备、性能参数的考察,进而做好材料进场记录。
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
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队伍是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执行者,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首先,施工企业要提高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者的门槛进入级别,严格质量监督人员入岗,对于入岗的质量监督人员,需要具备相应从业资格证书,没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开除。对于进入到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人员,施工企业还需要进行培训,组织统一的考试进行审核,通过考试以及培训的人员可以立马安排上岗,但是对于无法达到要求的人员,施工企业还需要继续加强对其的质量监督培训与考核。另一方面,对于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施工企业领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领导的重视是施工企业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的坚强后盾,施工企业领导应该选派那些能力突出以及有思想、有觉悟、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进入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队伍中,提高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3、工程资料完整性的检查
工程资料是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反映工程实体性质的重要参考。因此,提高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关键性的环节在于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于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资料的完整性的检查。为此,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工程资料进行定期性检查,从而使得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资料与工程建设的实际相符合,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在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初期,有关部门需要对于开工报告、开工组织设计以及开工组织方案进行检查。随着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还需要对于进场的设备资料以及资质证明与文件进行检报,尤其是对于分项目的质量检测记录进行检查,从而使得分项目与工程总项目相协调与一致。另外,在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不断开展过程中,施工企业有关部门还需要督促其他部门做好档案的管理与调整,做好对于施工档案的整理与分析,从而使得施工质量监理方面得到进一步的细化。通过对于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科,从而使得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与效益得到提升。
4、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其他策略
除了以上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举措之外,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得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一,质量事前控制。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提高对于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做好对于质量监督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技术性人员的监督与检查,尤其是对于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工种,需要做到持证上岗。做好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制度,使得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到人,从而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质量事中控制。施工企业要做好关于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巡检与平行检查,尤其是对于那些隐蔽性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做好相应的验收与审核,做好工程项目的交接性检查。第三,质量事后控制。冶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完成之后,有关部门还需要组织人员以及单位进行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检查,尤其是在初验时,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好初验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使得建筑工程达到规范的理想性要求。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规范管理和过程控制,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施工单位人员的质量意识,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的。本文通过对于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的研究意义重大。尽管冶金企业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到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益。深入研究当前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创新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策略,是今后冶金企业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面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新建. 关于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的分析[J]. 科技资讯,2012,22152.
[2]卫威. 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4107.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是其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在提高各方面管理的同时,成本控制管理无疑至关重要,成为企业的助跑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壮大,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仍然实行粗放管理模式,事实上成本始终贯穿于产品全过程,这种粗放管理模式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显然,加强成本控制已刻不容缓。
二、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粗放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成本管理观念、管理制度落后,缺少专门的成本控制管理部门
1、企业领导没有树立正确地成本管理思路,缺乏全面性地成本管理措施,往往把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已经发生业务的成本核算上,忽视了业务的全过程,实行事后控制,忽略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2、没有调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只是一味的指望财务部门开展成本核算来加强控制,致使企业其他的部门及其员工认为成本管理与已无关,只要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将自已当做成本管理的主体,对成本控制不了解或没有主动性,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由上向下逐渐淡化。3、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对于部门及责任人没有明确分工职责,待出现问题就互相推诿责任,不但严重影响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只能由企业自行买单,成本当然只有提高没有下降的可能。
(二)传统的成本管理目的就是尽量的降低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
1、极力压低原材料采购价格,导致原材料质量不好,产品残次品增多。2、在生产环节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来降低成本,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出现大量次品、废品,造成质量上的损失非常之大。3、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陈旧落后,以为设备更新会给企业增加成本。以上这些企业自以为是降低成本实际上是属于不合理降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性能下降,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丧失了企业信誉,从而影响了企业的销售水平。试想:没有客户的市场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不言而喻肯定是企业逐渐失去市场后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这样的成本控制更是不足取。
(三)成本控制基础工作不完善
1、没有制定相对准确的材料消耗定额,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使企业成本控制陷于无序状态。2、材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车间各道出入库手续不完备、数量不准确、计量不标准、程序不规范,导致基础数据不准确,无法获取准确的成本信息,成本控制管理虚而不实。
(四)外加工产品成本控制不严
外加工产品成本控制不严主要体现为外加工以为只要收回需要加工产品的数量,对于质量、外发材料没有及时的、连续的进行纪录跟踪,造成质量出现问题、外发材料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当然增大了企业的外加工成本,有些还因为质量原因重新生产,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出货时间,更有些甚至发生退货、索赔事件,不但给企业造成无法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企业信誉。
(五)忽视对期间费用的控制
企业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成本却考虑不多。
三、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制定成本控制制度、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成本控制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提高各部门思想认识。在日常管理中注重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培训,实行全员控制,实现对业务全过程的预测和控制。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不但掌握各种有效的成本管理办法、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和经营目标,而且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及时发现企业成本管理的不足,针对具体的浪费问题或矛盾问题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做到事前测定、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真正降低企业的成本消耗。2、建立专门的成本控制管理部门和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责任考核奖惩制度。成本管理部门通过上报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得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数据;成本控制制度必须具有执行力,能保证成本控制正常进行,对于违反制度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过评价和考核,实行奖惩,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缺陷,为下一期成本控制提供更好的成本控制依据。3、要注意在考核成本管理工作时,常将一些成本浪费归结为客观的、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从根本上分析是否存在能够避免的主观因素,以尽可能降低成本目的。
(二)正确处理产品性能和成本的关系,关注产品的市场效益
1、原材料采购要实行“货比三家”原则,并且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信誉等要进行全方位了解,不能单单停留在价格低就万事大吉的状态;企业还要建立采购制度,对采购手续严格把关,以防止采购人员有舞弊行为。2、企业通过不断开发产品性能、改进设计,使技术为经济服务,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3、改良设备,提高各项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减小生产环节提高劳动生产率;吸引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来为企业技改出谋划策;利用资源的代偿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通过以上途径尽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实行战略上的变革,以达到成本控制目的。
(三)完善成本控制基础工作
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统一计量标准,完备出入库手续,实行质量标准化。1、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成本控制,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2、计量标准在成本控制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统一计量标准,为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是获取准确的成本信息前提,否则就无法谈成本控制。3、规范出入库手续,能保证生产中材料消耗的准确性,保证库存材料准确并为生产服务。4、实行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无所谓成本控制。
(四)严格控制外加工产品质量和消耗的材料数量
1、对于外加工单位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价格,切实做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所签订的合同要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严格按照合同规范操作。2、对外加工业务要进行跟踪和监督,以便及时发现质量、数量、加工时间等存在的问题,出现承包方违约并造成企业损失的,企业应当按照合同进行索赔,并追究责任人责任,以便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
(五)加强期间费用的管理和控制
对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成本,采用预算控制,在日常的管理控制中,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在能够达到目标的前提下,精打细算,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办理严格的审批手续加以控制,达到提高支出的效益。
综上所述,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取得长期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本控制就不能局限于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某一个环节控制,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企业应把成本控制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扩大成本管理范围,注重采购、技术、财务及竞争对手等的成本分析,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全方位、规范且有序地成本控制,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使成本意识贯穿于企业各部门,做到既能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又能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使成本控制得到有效进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篇5
集约化管理前,各县局自主管理,对电力工程的管理标准要求不高,工程从立项到建设以及到最终的完工转资产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工程建设部门、工程核算部门、工程物资采购部门相互沟通协调不够,审计部门也未充分发挥其审计监督职能,财务部门对工程的财务决算编制率几乎为零,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导致对电力工程成本的核算不够准确,从而不能为领导层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单纯就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也存在只侧重于工程的建设而不注重对工程资料的完善和管理,造成每当有内部或外部工程方面的审计时,在提供工程资料方面有手忙脚乱的现象。
2 几点措施和建议
2.1 转变管理观念
在省公司对各县局实行了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后,也积极推进了“两全管控”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综合计划管理),以及在深入贯彻“三集五大”管理理念的同时,我们意识到加强对电力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2.2 将工程管理纳入年度预算和全面综合计划管理
为准确核算工程成本,确保工程所需资金及时到位;为积极推进“两全管控”,确保各项指标的准确上报,针对电力工程的投资应和全面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及时上报上级单位批复。
2.3 制订一套完整的工程管理流程及管理办法
为确保工程的精细化管理,要将电力工程的管理放大,要意识到电力工程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工作,要设计一套集工程物资采购部门、工程建设部门、工程审计部门、工程核算部门为一体的完整的管理流程。使我们的工作人员从工程项目立项到完工转资产的每一个环节和工作节点,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参照标准,从而确保工程核算的质量。
3 工程管理的积极探索
鉴于对以上工程管理的一些思考,我局财务资产部召集与工程相关的各部室反复进行讨论,制订了《电力工程管理办法》,理顺了工程管理流程。流程如下:
年末工程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根据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编制下年度工程项目综合计划,将工程项目综合计划上报省、市公司,待上级管理部门批复后上报我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纳入年度财务预算的资本性支出范围。工程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物资需求计划,分批次上报ERP进行物资采购;财务资产部根据批复的工程计划和项目设立“在建工程”进行工程成本的核算,及时筹措和拨付资金,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财务监督;工程竣工验收后,由审计部对工程费用和施工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书,同时工程管理部门配合财务资产部进行工程成本相关数据的核对,财务资产部根据工程结算和审计意见书等相关资料编制工程财务决算并进行完工转资产账务处理。
针对流程中的每一环节,管理办法中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考核措施,对电力工程实现了完整的闭环管理,有效的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
4 总结
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造成后期阶段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落实好项目质量管理要素,严格控制项目施工质量因素,保证所有工程的施工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得到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篇6
正文:
施工设计总承包是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总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与不确定的因素随时都会发生, 施工总承包单位只有统筹规划、严密组织、科学管理、有效协调, 才能使工程项目总承包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社会效益。
1.工程总承包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总承包式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渗透,但是,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建设单位方面。仍然有许多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对自己的在总承包管理中的定位不明确。例如,在项目立项决策阶段,有时一些业主对某些方案胡乱拍板,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些建设单位的主观性很强,常常对设计单位的图纸进行设计变更,有时甚至没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随意对图纸进行变更设计,常常导致不必要的返工,这样既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了工期。
1.2、施工单位方面。依然有一些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意识水平不高,组织管理仍沿用传统管理方法 ,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机械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造成各种劳务费及管理费的增加 此外,一些承包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获取更多更大的利润,没有注重工期与质量安全的统一关系,以为工程完工就行,没想到在加快进度的同时影响了质量,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1.3、设计单位方面。一个工程项目,同一单项 单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造价有些设计单位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经验,在设计时往往过于保守,不但造成材料大量浪费,也不能有效地促使施工单位进行技术方面的改良,也阻碍了建筑工程行业内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
2.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改进措施
2.1明确合同关系, 搞好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
合同主要条款要约定完整,包括:承包范围、承包方式、质量要求、工期要求、计价方式结算方式 进度款与结算审核期限、合同价款的支付与调整、双方权力义务、违约争议处理、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的程序、工程的变更及变更价款的确定以及计算方法、资料移交等。 例如工期要求中,如须赶工要约定缩短工期费;再如计价方式中应明确采用定额计价,还是清单计价;明确新增工作执行的单价标准 费率标准等。总承包公司的项目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合同条款, 研究合同内容, 树立合同观点, 正确使用合同。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 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总承包及各分承包单位都是平等的, 任何一方不能强加合同以外的事要求对方加以执行, 应严格按法律法规、按合同约定、按办理程序办事。总承包公司的协调任务, 主要是协调业主及监理单位与分承包单位的关系, 明确业主及监理单位有关工程的事项或意见应通过总承包单位向各分承包单位传达; 反之, 各分承包单位有关工程项目的事项也应通过总承包单位向有关各方传达; 同时协调分承包单位之间的关系; 协调解决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其它问题。
2.2发挥总承包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优势, 做好质量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总承包企业应增强质量意识, 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就是市场“的观念, 努力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 根据项目管理规划对质量管理的要求, 实行严格的技术管理, 确保工程满足设计和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在对质量的动态控制管理中, 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控制。
2.3进行目标管理,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
(1)、在工程项目管理规划中应有明确的进度目标, 以目标指导行动从而制定合理有序的计划工期 科学按排施工。(2)、审核各分包单位编制的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使其符合总包单位的工期控制目标的要求。将总工期计划分别按年、季、月度进行分解,进而排出旬、周、日的进度计划监督各分包单位合理安排和调配劳力使工程按计划进行。(3)、进行进度检查主要检查工程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别形象进度实物完成量与工作量完成情况的一致性,找出差别 原因, 制定解决办法。(5)、 应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械组织施工,以确保工程优质、快速、低耗、安全地施工。
2.4有的放矢, 做好工程款的管理工作
首先, 总承包单位应要求各分承包单位编制程项目各阶段、各年、季、月度资金使用计划, 并在各分承包单位资金使有计划的基础上, 编制总承包公司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及时报送业主, 以便于业主进行项目融资。其次, 总承包单位应加强进度计划及统计报表的编制工作, 提高其准确性; 同时应审核各分承包单位编制的统计报表的准确性, 严禁多报、虚报和重复报量。第三, 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应及时撑握和了解工程款的到位情况、资金的流向, 做到工程款专款专用; 应执行工程款付款审核签认制度, 严格认真审核分承包单位的工程决算书, 并及时报送业主。第四, 管理人员应研究熟悉图纸、招标文件, 找出工程费用最易突破的部份, 从而明确控制的重点。
2.5 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现场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
由于总承包的工程项目往往是工作量大, 技术较复杂, 建筑安装搭接紧密, 土建、安装、水卫、暖通、管线、电信等专业施工环节较多, 建筑材料耗用量大, 施工单位多等因素, 造成施工周期较长并给现场的组织和技术管理带来较多较大的难度, 所以总承包企业应成立高效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协调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担任, 并尽可能选择一些组织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技术管理严格, 既懂经济又懂技术的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 建立健全现场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积极协调配合监理工程师抓好质量、工期、安全监督的同时要重视节约投资。工程实践证明没有一个较好的项目管理班子, 有计划、有效率地进行组织和指挥, 是难以达到快速、优质和高效的。
2.6 编制完善的项目管理规划
作为项目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公司, 在项目开工之前, 应编制较为完善的项目管理规划, 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与施工阶段的管理。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方案和技术措施是施工能否按期完成的保证,一个好的施工方案,既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又要安排合理的工期,这样可降低施工企业固定成本,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但如果采用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便需投入更多的人力、机械以及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措施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就会增加,因此要科学处理工期与工程造价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分析,以免顾此失彼。从内容上项目管理规划应比施工组织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项目管理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现场等目标规划, 二是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 三是管理效果( 技术经济效果) 分析与考核, 四是防范风险管理, 由于项目施工过程充满风险, 项目管理规划应充分考虑防范风险的内容。
2.7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
总承包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施工原则, 除要有明确的安全施工奖惩规定外, 并督促各分承包单位要真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真正做到 谁施工, 谁负责。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分承包单位的现场安全设施、消防器具、安全工具及安全措施等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以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语
在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形式下, 成本管理与控制更是一种新的学问, 掌握好这种新学问, 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由于实行工程施工总承包的项目规模都较大,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任务也很重, 因此, 总承包公司和分承包单位的技术人员平时应克服 重外业、轻内业的错误思想, 注意对工程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及时按有关要求做好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交竣工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一、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工程质量粗糙
许多商品住宅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都非常粗糙,表面凹凸不平,线条横不平,竖不直,缺棱少角,框洞不周正、不对称,色差大,观感效果很差。
(二)以次充好,以劣充优
许多工程施工所用的材料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进场时无材质证明(或伪造假材质证明),更有甚者,故意采购一些不法厂家、不法商家提供的再生材料、不合格材料,进场后也不做试验就直接使用,抽样送检的与施工所用材料不一致,以假乱真,以达到验收的目的,这样的工程交付使用后不久便成危房。
二、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施工方面的原因
首先,工程施工队伍整体素质过低,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人员流动快,新工人比较多,技术培训跟不上,技术工人技术水平较低,上岗前施工员不进行技术交底,工人不按施工工序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这就很难达到质量标准。尤其是许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涌人建筑行业,导致了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很快。也有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为了省钱雇佣一些即无施工经验又不懂图纸和规范的人员来管理现场,而一味的追求进度,作出一些粗制滥造的工程。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各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没有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的措施。
第三,施工管理混乱。例如预制空心楼板吊装后不经拨正就进行灌缝,所用混凝土的碎石粒度不加控制,造成天棚和地面开裂。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二)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由于材料选用方面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浇筑砼所用的原材料:水泥、砂子、石子的质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木门窗木材品种的选择等,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某工程刚刚竣工,内外墙装饰涂料,由于质量不过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有的饰面砖由于吸水率过大(>10%)及外形规格不整齐,马虎施工,致使有不少新建成的工程,外墙饰面砖釉面爆皮,贴砖空鼓、脱落及灰缝不均匀等质量通病,造成外墙渗水;结构板面在施工中,在提升架口部位的板面浇筑马虎,细部处理不到位,没有注意板负筋位置,造成提升架口部份板面出现不必要的结构裂缝等。由于材料及设置质量低劣而造成的质量通病比较普遍,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
(三)设计方面的原因
1、有些设计单位为了揽到工程一味的附和开发商,在设计上缺斤少两,该设防水的不设防水,该放钢筋的不放钢筋等等,或者用一些不懂技术和设计规范的人员设计出一些不合格的工程,如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发现有局部泛水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
2、在楼地面的做法上,预制空心板上先抹找平层而后作面层,按这种设计施工的地面和天棚,绝大多数易产生裂纹,在设有进深梁楼盖上,进深梁的上方不加设辅筋,多数均在此处发生大孔隙裂纹,
(四)工程造价过低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建设单位标底造价压的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材料质量无保证,如当前铝合金窗的质量通病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铝合金型材的厚度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是,材质不均匀,表面防腐层质量差,很短时间内就氧化,密封绒条太小,窗锁与走轮质量差等,这是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的原因造成:有的建筑物,屋面防水材料选用石油沥青油毡等低档的防水卷材造成屋面防水层耐久性差,容易产生渗漏:在室内装修部分,如吸顶灯不选用玻璃或瓷质的灯罩,而是选用塑料灯罩所以就出现了塑料灯罩末等交付使用,即己老化,稍碰即碎。
(五)现场监理工程师监督不到位
施工现场监理行为不到位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借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改进措施
(一)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需要有针对性地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重点有目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二)消除设计欠周出现的质量问题
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如果属于设计欠周造成的,应改进设计方案。施工图完成之后,应向各方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听取各方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并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设计人员应在满足设计规范的情况下,来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也尽量减少质量问题,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三)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
据统计,我国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占所有质量问题的80%左右,因此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因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
篇8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处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结合部,是市场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十二五”规划中突出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快速持续的发展,以及建筑业成功的走出国门,对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剧增,这也推动了我国高职建筑专业的发展。
纵观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对比国内外高职院校对建筑人才的培养模式,国内的职业教育中尚存在很多不成熟的部分,尤其是学生的专业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建筑专业课教师,笔者就五年一贯制建筑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1 目前高职建筑专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学生方面
我校建筑专业为五年一贯制高职,培养对象是初中起点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不足且自控能力不太强。虽对专业课比较感兴趣,却没能力接受过于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
选择建筑专业的高职学生,其社会关系多与建筑行业相关,就业压力较小。同时,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学生不需要参加任何升学考试,能比较轻松的拿到大专文凭。这两个因素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学习的动力不足。
大部分高职学生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长期的挫败感造成了他们自信心和成就感严重缺失,在学习过程中不敢积极地表现,害怕犯错。同时,学习方法不太正确,只单纯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无法对知识点熟练的理解应用。
1.2 家长方面
从社会的整体环境来看,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只有当自己孩子的成绩实在无法上高中时,才会选择职业学校[1]。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片面消极的认识,促使相当一部分家长并未指望他们能在职校学到什么,而是抱着“花钱让学校去帮他们管孩子”的心态。另外,学生家长多从事建筑行业,工作普遍较忙,一味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而疏于与孩子的精神交流。
1.3 教师方面
在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为非师范类,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虽然个人的业务水平较出色,但缺乏教育教学方法,仍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无法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2、3]。
缺乏“双师”型教师。资料表明[4],职业技术院校66.6%的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有的学校甚至高达96%,大多数人的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少专业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
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很多专业课教师身兼数职,既要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又要指导学生参加或自己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同时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导致专业课教师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工作,也无法与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氛围。
1.4 学校方面
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分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双证书制的培养模式。多数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明显不足,不能覆盖全体学生,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同时,与德国的双元制、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国内的校企合作趋于表面化,没有深入到课程层面[5]。
学校选用的部分专业课教材仍旧是按传统的学科体系编写的,注重系统本身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忽视了基本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3]。另外,还有部分教材陈旧滞后,仍大篇幅介绍一些已过时施工方法,对早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成熟应用的施工新技术却只字未提[6]。
2 建筑专业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2.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建筑专业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而且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更新相当迅速。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施工、设计经验,还要求教师能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同时,学校需要有计划性地选送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到高校中继续深造,并选派骨干教师定期到国内外进行培训,以获得前沿技术信息和先进教学方法[7]。
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通过把专业教师送出去和把企业技术骨干请进来的方式,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无实际工程经验的年轻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跟班实习或技术咨询服务,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变。另一方面,聘用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第三,有针对性地聘请大型设计院或施工企业的专家或技术骨干来校做专题报告或指导。从而建立一支校内与校外、长期与短期、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2.2 激发学习兴趣,构建自主探究的和谐课堂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完善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6]。根据该目标的要求,建筑专业的理论教学应删去理论性强且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的知识点,内容以“必须、够用”为标准,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结合,专业课教师要加强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围绕一个相对独立、典型的项目,以独立的合作小组的形式,通过资料查阅,群体研讨和协作交流的方法自行制定计划和方案,最终完成项目实施及评价的教学方法[8]。同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实物演示、现场参观讲解、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进行情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三要改进考核形式,改变以单纯的知识考核为主的传统模式,代之以知识和能力兼顾,并突出技术能力考核的职业教育考核模式,如辩论、小组讨论、撰写专业小论文等形式。
2.3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培训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筑实训基地须按照专业课程的实际内容要求,设置相应实验实训项目,建设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训条件,满足动态示范教学和全体学生操作实训的需要,如砌筑、给排水、楼宇、建筑CAD、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
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安排与施工员、预算员、测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密切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环境和资源,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目标。另外,最好能摈弃学生五年级集中实习的成规,分散实习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冬芹. 职业教育需要激情——谈职业学校有效教师的培养[J]. 科教导刊,2011(4):87-89.
[2]李白芬.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教师[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7):263.
[3]杨小芳. 试论我校建筑专业教育教学[J].神州,2011(11):125.
篇9
一、引言
创新教育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1]。高校已经成为社会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学校通过日常教学、实践等环节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科学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价值[2]。
材料学院遵循百色学院《关于制(修)订2015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总体要求,认真理顺现行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区域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定位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教育部及自治区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等文件精神,根据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优化基础、口径适当、强化实践、注重能力”为基本方针,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努力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问题剖析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为2013年组织修订,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制订、实施,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是材料产业的迅猛发展,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对人才提出的“优化基础、口径适当、强化实践、注重能力”的要求[3]。主要不足有:
1.专业划分过细。不能适应“优化基础、口径适当”的新要求,不能体现大材料专业的特点,达不到材料产业对新型材料类人才的需求,有的学生甚至在完成了本科专业学习后,却对大材料专业的概论性知识都不是很了解。
2.课程衔接性不够。部分课程所含知识点重复地方较多,几门课程却包含了相似甚至相同的知识点,造成课时的浪费,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课业负担;有些课程由于缺乏前序课程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
3.在“强化实践”方面做得还不足。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属于工程类专业,实践性较强,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较多的实验、实践环节,当前的方案没有体现出这方面的要求,以致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不足。
4.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的授课形式还是传统的课堂讲课式教学为主。虽然有些课程设置了课堂讨论环节,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与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三、修订目标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次人才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是:适应经济社会对新型复合型、开放型人才的需求,适应现代材料学科的不断细化、同其他学科不断综合的新趋势。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修订目标:夯实基础,拓展平台,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时,明确专业方向,优化实验与实践,着力于培养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四、具体措施
1.广泛调研、理顺思路。通过走访、网上调查等方法进行广泛调研,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广西“14+10”产业及百色铝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内涵是:加强基础、突出个性、重视实践、彰显特色。
2.优化基础、口径适当。我国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专业知识过窄、具体加工技术知识过多过细、专业课程设置过多等问题[4]。学生对材料学科缺乏整体性认识,对所学专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国外兴起了一种名为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简称MSE)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热潮。MSE大学科一体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遵循MSE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突破专业壁垒,优化学科基础平台。开设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失效分析、金属冶金学等基础课程,拓展学生的MSE专业素质。
3.扩大选修课比例、加强自主选择权。顾海兵[5]曾撰文指出:真大学的首要标志不再是传统的设备资产、科研经费、教授人数、高水平论文、师生比等,而是选修课比重的高低。当一所大学的选修课达不到60%甚至低于50%,就没有资格说自己是真大学。提高选修课比重是MSE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这也是本次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的一个重要方向。据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学时由原来的13.9%提高到29.5%,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选择权。[5]
4.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实践教学同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6,7]。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等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试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8]。改革具体措施有:
(1)实践教学与专业前沿相结合。专业教师将专业研究的新趋势、新成果等引入课堂,用专业知识介绍它们的基本原理与关键问题;对比分析热点问题的各学术、技术流派的优劣。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专业知识的趣味性;还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范畴,改变了专业理论枯燥乏味的传统印象,在对科学问题的剖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实践教学与地区产业相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一个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要求较高的工程专业,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金属材料化学组成、微观组织、制备方法及性能特征之间的内在规律。依托百色铝产业,充分发掘地区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教产融合培养模式,材料学院与国家铝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5家企业共建实践教学、科研合作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各种实践形式,不定期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走进课堂为学生作专业报告,加强学生对材料行业的需求、发展现状、行业前景的了解,鼓励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3)实践教学与特色学科相结合。材料学院已组建各类科技创新团队4个,其中校级特色研究团队1个。目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获得广西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立项,材料工程已成为教育厅立项建设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项目及百色学院校级特色专业重点项目等各级项目的建设与支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专业与学院的优势学科团队、特色专业相结合,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学科专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与人才需求相结合。结合人才需求设计教学计划,可持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思路,开辟以企业和学科发展为需求向导的教学体系,适当调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课程和实训计划,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科研单位一线了解、熟悉专业建设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五、结语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同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所以其研究热点变化较快,因此,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不断调整以适应专业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改革不仅仅是一个方案的修改制订,怎样执行、实施过程的质量评估也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付坤,王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03-206.
[2]张为军,白书欣,吴文健,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3):18-20.
[3]周志平,杨娟,邵红红,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3,(6-7).
[4]李恒德.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顾海兵.真大学:选修课比重须超过60%[N].南方周末,2010-11-19.
篇10
冶金工程是我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优势特色学科,学科方向有着较好的基础,形成了较好的学科建设架构,在湖南省内高校学科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06年,以株洲工学院为主体合并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后,学校组建成立冶金工程学院,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教育的华丽转身。近年来,冶金工程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质量评估一直位居全校前两名,国家级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冶金材料工程”二级硕士点开始招生,并进一步完善了该学科培养的课程设置。在我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背景下,继承“特色”优势学科,搭建学科建设平台,有必要对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一、学科发展动态
资源、能源及环境是我国冶金工业发展的三个瓶颈,从冶金工艺和技术路线的源头上解决问题是冶金工程学科发展的长远和主要目标。近几十年来,冶金工程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随着自身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进步,也在发生变化[3]:
(1)学科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具体研究内容在越来越细化的同时,学科间的联合也越来越紧密,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形成了大量新的研究领域。
(2)学科研究的方法与手段越来越精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先进检测与表征科研仪器,使冶金、材料相关科学理论和工艺的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逐渐趋向基于精确且定量的微观结构知识体系方向的深度发展。
(3)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联合越来越密切,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源于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基础知识的更新与创新。
(4)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及具体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各个层面紧密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学科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气候、环境的恶化对冶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节能、环保、高效”的要求,“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日益增强,西方国家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逐渐衰退,而我国抓住机遇,则能获得冶金学科的大发展。湖南省是“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资源非常丰富,这为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金属材料的需求不断高涨,这为冶金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以当前冶金学科发展趋势为契机、以国内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为基础、以社会的需求为前提,这为我校冶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我校冶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国内冶金学科的发展相对集中,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在有色冶金和钢铁冶金方面有针对性的重点发展,地位难以撼动;而昆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利用各自优势,形成了特色研究方向,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一枝独秀。冶金工程学科在能耗与过程排放、环境与生态面临综合性的挑战,也将向着“低碳、环保”方向迈进,这对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三、学科发展前景
21世纪,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仍将是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冶金、材料相关工程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有色金属作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支撑材料的地位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国内新材料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快速与持续增长的态势,冶金工程学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面临矿石品位的贫化和矿石结构的复杂化,冶炼提取过程强化与节能降耗,产品的精细化,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的新问题,冶金工程学科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篇11
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有关冶金的理论知识、生产设计、设备实验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理论研究和专业实验。其中实验类的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的重点,要求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要求学科教学的不断改革,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要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现今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清楚认识。
1.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
冶金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随着科学进步,技术提高,冶金工艺也在不断改进,而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专业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学校实验场地、经费不足,投入的不足就导致了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不均,实验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使一些重要的实验无法完成,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限制。其次,分管实验教学的教师数量偏少,这就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无法很好地保障学生的实验安全。再次,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不高,教授、高工的数量在全专业教师总数中占的比重很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水平的提高,限定了专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影响了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2.教学手段落后
实验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而现在很多学校因为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合理、课程的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在一方面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时的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呆板都是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努力改正。
3.教学体系存在缺陷
现在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还要动手能力强,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多下工夫。然而,现在的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着弊病,不利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因为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忽视,而且传统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较弱,这就造成学生僵化学习,不仅没有获得学习乐趣,还易产生厌学心理。
三、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路
传统的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总带有一些形式化的色彩,没有将实验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所以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从学校的软硬件层面着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1.改善教学设备,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的一个很重要前提就是实验设备,这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硬件保证。最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高校普遍扩大招生,原先落后的实验设备早已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或是损坏破旧,或是过时落后。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设备的采买力度,合理地购置适合实验教学的器材。冶金专业的设备主要有:有熔体物性综合测定仪、铁矿石高温软熔滴落测定仪、铁矿石焦炭冶金性能测定仪、全自动炉渣熔点熔速测定仪等。当然,对于较为昂贵的设备应该先论证后购买,避免造成设备采买不当,浪费资金。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可以考虑升级换代的方式,即以旧换新,既节约了设备成本,亦不会造成设备落后的现象。让学生使用最新的设备,与企业接轨,一些价格昂贵的设备,可以通过学生的企业实习,来让学生熟练掌握。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实验教学成果,也了解了企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
2.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应用型人才
专业知识的巩固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促进理论教学的一个关键。而实验教学的进步与学生的实践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实践意识、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学生要强化实践意识,教师也应该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才能不断提升其实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性人才。
3.完善评价体制,促进教师教学
教学评价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参照课前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判断,为日后的教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冶金工程专业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中众多的教学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包括学生、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教师教学的过程及效果、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中关键的环节,是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现今的考核评价方式大约有实验考试、理论考试和论文报告三种,这从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三方面来考查学生。现今的冶金工程专业应该将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能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将学校专业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完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篇12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工业化量大面广,基础建设任务繁重,冶金产业发展强劲,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旺盛状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市场需求是该专业实际毕业生人数的10倍,如此大的需求为该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3]。目前,全国已有30多所高校开设有冶金工程专业。上海地区开设冶金工程专业的高校有上海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大学以培养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型人才为主,学科优势体现在钢铁冶金材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冶金工程专业以培养钢铁冶金方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主要课程包括黑色和有色冶金基本理论、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多年来形成了“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冶金工业一线工程师”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上海“十一五”规划把重点发展产业分成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三大块,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钢铁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从12.38%下降到7.51%。近几年来,上海金融业、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文化产业等的飞速发展,从客观上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上海由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现代服务业”再次被推向首位[4-5]。钢铁产业链主要指从生产制造为主的上游行业,到贸易流通为主的中游行业,再到消费使用为主的下游行业,形成钢铁产业主链。围绕着产业主链,又衍生出物流配送、融资担保、交易市场(包括现货交易、中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工程设计、结构安装、科研教育、节能环保、信息资讯、咨询管理、会展旅游以及企业信息化等产业支链,也就是围绕钢铁产业衍生出来的钢铁服务业。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钢铁制造业,也包括与钢铁相关的制造业,如钢铁制造业的下游产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产业、家电制造业等,还包括钢铁制造业的上游企业,如铁矿石企业、生铁企业、废钢铁企业,等[6]。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的必然,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控制总量、提高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已大势所趋。产业集中度提高后,上海地区钢铁冶炼企业仅存宝钢集团一家,上海钢铁产业特征转型为以钢铁服务业为主。对定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上海来说,钢铁服务业作为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延伸和支撑,成为上海钢铁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突破的重要载体。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又决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因此,在上海地方经济发展和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之际,本文于2011年初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6届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为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信息支持。
二、冶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由原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原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原上海轻工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历史已有50多年。合并建校之初,冶金工程专业是学院首批建设的一级学科本科专业,2007年调整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冶金技术专业方向(以下仍称为冶金工程专业)。从合并建校至2010年,已培养了6届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172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及座谈的方式,对6届毕业生的就业和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所回收的96份有效调研问卷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单位属性调研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冶金工程专业6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性质分布情况可知,有35%的毕业生在钢铁冶炼、铸造等生产企业工作,有8%的毕业生在政府机构、党群组织工作。值得关注的是,有47%的毕业生就业于钢铁服务性行业。其中,有21%的毕业生在商贸企业工作,有15%在学校、科研单位工作,从事IT与计算机、物流业、自主创业等的毕业生占11%。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学以致用,主要从事的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在钢铁服务业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也符合上海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上海钢铁产业的变化特征。对毕业生就业企业的单位性质调研情况表明,本专业毕业生进入国企的占38%,工作与专业对口。进入民营企业的占39%,进入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的占16%,其他占7%,包括自主创业、考研及进入行业协会工作的学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较灵活,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客观上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多的灵活就业岗位,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民企逐渐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单位。
篇13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指的是,在施工过程当中,施工企业采用必要的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对生产活动中所消耗的成本进行严格的监督、调节,对于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从而最终把项目施工中各个环节所耗费的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1]。
(二)作用
首先,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实施项目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地把施工中各项工作的质量反映出来,降低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成本,并且能够及时发现项目施工中存有的问题,以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成本浪费;其次,实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能够较好的实现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提高对施工项目的管理力度,对项目成本投入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施工质量、周期以及成本等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综合控制;最后,由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是项目施工的利润,实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能够在确定项目价格的前提之下,降低所用的成本,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
(一)成本控制意识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施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影响了项目成本控制的发展,并且,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往往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总是想方设法的扩大项目的产值、缩短施工周期,以便于能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许多的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之时,往往会停留在成本核算这一环节,没有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导致成本科目没有进行细致划分,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核算出企业实际使用的成本,同时,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之间没有做好的衔接工作,无法把核算与控制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这就导致成本核算无法为项目成本的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对施工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造成影响[2]。
(二)缺乏明确的控制体系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往往对成本的事后核算较为重视,把成本管理交给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只注重项目成本事后核算分析,容易造成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指导性。另外,一部分施工企业错误的把成本当成是工程造价的成本,把成本的管理工作交给项目工程预算部门进行负责,而预算部门只能够参照项目开发的面积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估算,这样做就把其他项目工程参与人员排除在外,导致成本管理的不准确。
三、提高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提高项目成本控制的意识
在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当中,需要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因此,要想提高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就必须要把项目成本控制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当中,这就要求要加强企业各个环节的团结协作,调动起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使其都能够参与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当中。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得员工能够与所从事的工作相契合,为项目成本控制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3]。
(二)建立健全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一个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对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之时,需要建立责、权以及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体制,并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把成本控制的责任以及权力落实到每一位相应人员身上,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消耗进行合理的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制定成本控制方案
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之时,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以及技术人员必须要进行共同合作,做好市场情况的调查分析,从而根据市场收集的情况以及以往建设中的成本资料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在制定时要注意:一方面,做好项目利润的制定,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好施工项目的利润;另一方面,做好目标成本的制定,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施工项目的预期利润,利用成本计算公式,得出项目施工所需要的成本,并做好多次计算的准备,以便于能够达到最佳的成本,从而为项目成本控制的实现奠定基础[4]。
(四)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
在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还应当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这就要求由项目经理组建项目管理的团队,确定好项目成本控制的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在满足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下,尽可能的降低项目施工所用的成本,对开支进行节约并进行精细计算,同时项目经理需要明确自身所担负的成本控制责任,充分把握好项目施工的进度,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好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工作,对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使得项目施工按照合同要求执行。
(五)建立成本核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