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自考毕业个人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自考毕业个人总结

篇1

2.学以致用式:

篇2

项目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学考试分会科研课题,(课题编号:40)。

作者简介:应跃兴(1963―),男,浙江永康人,浙江师范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从单一的学历考试发展成为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形式,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社会化开放教育,以其“开放灵活、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和严格的考试制度,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完善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普通高等教育、函授教育的大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民办教育的迅速崛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就业难度加大等都是目前自学考试所必须解决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自考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调查,从各个层面分析如何提高自考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为改革自学考试的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调整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分六部分,包括自考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创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各种社会关系处理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以外的特长、爱好。调查时间为2005年10月,调查对象为浙江省英语、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学前教育、法律、音乐、体育、美术等部分专业的本、专科业余自考生及全日制自考助学生。自考生分布在浙江省各地,包括已经就业和未就业的两部分,共发放问卷2648份,回收2440份,回收率92.15%,其中全日制自考助学生1100名,业余自考生1340名。利用计算机进行百分比数学统计,并结合文献调研及网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分析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理解记忆和有计划的学习――提高自考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自学考试是由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由于它是“宽进严出”的教育形式,具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因此,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对自学考试的合格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具体能力的综合概述,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等,简单地说,就是听、说、读、写、算与交流的能力。

自考生个人学习能力不容乐观,特别是全日制自考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只占49.7%,在学习遇到难题时能通过读课文,查资料等方法进行学习,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只有64.9%,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的只有9.2%,有40.8%的学生平时很少看书,以考前突击的方式应付考试。相对于全日制自考助学生,业余自考生情况要好得多,绝大部分学生有学习计划(76.7%),在学习遇到难题时能读课文,查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86.1%),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的占45.3%。学习时间的安排及阅读理解能力是影响自学考试合格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培养自考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明确学习动机和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善于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自考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

创业是在知识创新合理运用的前提下,对所从事的行业和服务项目进行体系改革和价值增值,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的行为。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创业至关重要。

绝大部分自考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打算毕业后凭自己的能力进行创业,即使第一次创业失败,他们也会总结经验,把握时机,积累经验,筹足资金重新创业,只有及少数学生是依靠父母的关系,安排一份工作。从择业方向看,大部分学生选择资金少,风险小,社会需求量大的行业,而选择的地方是家乡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很少有人愿意去相对落后而教育资源却较为匮乏的西部地区,反映出自考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很少学生选择就业情况较为理想的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和教育需求量较大的西部地区,缺乏冒险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自考生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自己,客观、冷静地看待世界,保持正常的心态,既要对新事物的敏感,又不盲目的追逐潮流,具备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创业素质,对自己的理想目标做出合理的选择。

3.合理的自我评价,恰当的目标――自考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核心

自我认知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状况的感受能力,包括对自己的长处和弱点、追求和梦想的认识,对自己角色的合理定位,觉察自我的情绪变化、原因等。

报考四门课程一次性通过率较低,计划在2~3年内获得自考毕业证书的学生只有一半左右(业余自考生40.5%、全日制自考生68.8%)。提高考试通过率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一次报考的课程门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4.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影响自考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习惯、态度、合作和创新精神,处理同事关系、上下属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等的能力对其学习、考试和就业等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事业成功者一定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

大部分自考生都能积极参加单位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乐于与人交流和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能热心的帮助同事和朋友改正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宽容对待别人,充分吸取家长的合理建议来勉励自己,恰当的处理和领导之间的意见分歧,反映出大部分自考生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

5.适者生存――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

社会适应是指在社会认知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要求。良好的适者生存的本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自考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主要考察自考生对陌生环境、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程度。

大多数自考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对待失败与挫折,尊重、接纳他人,具有较强的心理调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提高就业竞争力。相对而言在对环境和作息时间方面变化的适应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6.特长与爱好――自考生成功就业的助推器

除了专业技能外,自考生所具备的特长、爱好对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或许你选择的单位或企业正好急需你所具备的某方面特长的人才,比如要组织一个篮球队、乒乓球队,或者要策划一台文艺晚会等,更重要的是,特长、爱好能够从多个侧面反映个人的综合能力。

表6自学考试学生专业技能以外的特长及爱好情况调查表

自考生除了会唱歌所占比例较高外(54.2%/55.6%),其他方面所占比例均较低,特别是绘画、书法、舞蹈、乐器演奏、各种球类等技能项目,这将对自考生的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全日制自考助学生缺乏从思想上对自学考试的高度重视,没有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考试计划,不能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同时缺乏对教材的理解记忆,往往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相对于全日制自考助学生,业余自考生情况要好得多。

(2)多数自考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打算毕业后凭自己的能力进行创业,但在就业选择上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很少学生选择就业情况较为理想的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和教育需求量较大的西部地区。

(3)从特长、爱好方面看,具有绘画、书法、舞蹈、乐器演奏、各种球类等特长的学生比例较低,不利于就业竞争。

(4)自考生在创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开拓进取、永不言败,乐于与人交流和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把自己尽快的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当中。

2.建议

(1)对自学考试,自考生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科学的制定学习计划和考试计划,合理衔接自学、助学和考试三个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努力使自己从“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

(2)自学考试主考院校在课程设置、考核形式等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克服理论知识偏难、偏多的倾向,增强实践性和应用性;建立网上助学系统,使学生和教师能充分交流,有助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学单位在助学的同时,增加一些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考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3)从改革考试内容入手,使之更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学优势,强化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训练,增设一些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辅导,编制实践环节考核的配套教材、辅导材料和多媒体课件等,提高自考生的实践能力。

(4)目前,自学考试的学习媒体匮乏,助学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够,就业协议书的签署、报到证的办理等各地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甚至不允许自考毕业生参加就业考试。为此,要加强自考学习媒体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方式,进一步明确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提高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邓红霞.浅谈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1).

〔2〕李齐鸣,刘诗宇,程越.论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

〔3〕马敬峰.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可持续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2004,(1).

篇3

在所有教育中,学生都是最核心的构成要素,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考生作为受教育者和学习者,同样也是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对自考生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对提高自学考试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十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在1978―2010年,以“自考生”或“自学考试考生”为题目的期刊论文有309篇,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自考生”或“自学考试考生”为题目的论文有9篇。另外,在一些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对于自学考试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因此,本文拟对三十年来自学考试考生的有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与反思。

一、三十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研究的综述

(一)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一般情况的研究

1 人们对自考生的年龄、学历、职业、就业等外在特点进行了研究。人们共同认可的观点是考生的年龄低龄化、考前学历提高以及接受系统助学者增加等,而对在职人员是否已成为自考生的主体,学术界的观点并不完全统一。如有人认为自考生以在职人员为主,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非在职应考者的比例显著增加。有人认为,自考生的构成经历了在职成人、在职人员明显减少、主体由高中和中专毕业生变为高等教育毕业生三个阶段。还有学者认为自考生有以下特点:应考对象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不便或不需要进入普通高校的求学人员是应考主体;高等教育供需矛盾越突出、越尖锐,越会出现相对集中的应考群体;在高等教育有较充分发展的时候,弱势人群在应考对象中所占比例越突出。还有人认为,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单位状况都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好;自考所学专业对个人的职务与职称升迁的作用非常显著;50%的自考毕业生表示将来还会选择通过自考深造,50%的被调查者对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持乐观态度。

2 学术界对自考生的一般内在特点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特点主要有: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卑心理重;学习素质相对偏下;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缺少坚韧不拔的毅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心理不够成熟等特点。也有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认为自考生的个体特征主要有: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强;有顽强的毅力,科学的方法;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原有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年龄大,记忆力减弱。之所以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是对作为高考落榜生与在职人员两种不同的自考生群体考察的结果。

(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学习的研究

1 对自考生学习动机的研究。部分学者认为,自考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取得文凭以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有人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自考生都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放在前两位。有人认为,文凭和水平是巨大驱动力。还有人对在校自考生与社会上自考生的学习动机作了比较,认为在前者对自考的理解还停留在取得文凭和有利于就业上,后者则出于终身学习需要的比例更大。

2 对自考生学习方式与方法的研究。有学者指出,自考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个人自学或组织学习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听一些辅导课、在民办高校或补习学校学习。有人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自考生未接受辅导;排在前三位的辅导材料是模拟练习题、学习方法指导材料、曾经使用过的试题。还有人认为,不论是在校生还是社会考生对自学考试的助学要求都是比较强烈的。有学者总结了自考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阅读考试大纲和教材,边理解边记忆地把握课程内容;知识学体分理解、保持和运用三个步骤;技能随着自学专业课程而逐步提高。另外,妥善处理工学矛盾。

3 对影响自考生学业因素的研究。有人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自考学员共有七个因素对学习成败有较大影响,其中年龄、原有教育程度、居住地区、学习方法、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业成就有直接的影响;低年龄段和高学历层次的学员较能顺利完成学业;自考学员实现学业成就的比例总体上存在下降的趋势。人们认为,影响自考生学业成功的积极因素有:学习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辅导;毅力和积极的心理因素;正确的治学方法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认为影响自考生学业不良的因素主要有:对自学考试的基本常识和规律缺乏了解;学习动机不明确;平时学得不扎实;侥幸心理;在时间、精力和环境方面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得到教师的系统指导和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还有人提出,影响考生学习适应的不良因素有基础不扎实、个性心理脆弱、学业的压力、教育环境的变迁、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等。

4 提高自考生学习效果的研究。从教育者方面看,人们认为,应加强自考生学习适应的教育对策:深化自考生的学习动机;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帮助自考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自考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考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自学方法。从考生方面看,有人提出了自学考试中要坚持自我强化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循序渐进与不断飞跃相结合、知识巩固与能力发展相联系的个人自学原则。有人认为,考生应端正自考动机、制订自学计划、注重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及时复习、自觉自学、相互切磋。有人强调考生必须要做到有抱负、广涉猎、勤思考、重视提高自学能力等方面。还有一些人则更具体地阐述了自考生的学习步骤:了解专业考试计划、领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理解自学考试教材。还有人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模式,即考生为共同的学习目标,组成小组和团队而开展学习活动。

(三)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考生心理的研究

1 对自考生心理的一般研究。这些研究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认为自考生与统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相比,具有自信心不足、心理素质较好、就业思

想负担相对较轻、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道德评价能力较低等特点。(2)认为自考毕业生择业的良性心理有“就业优先”、“公平竞争”、自主创业、继续学习。不良心理有焦虑、自卑、自负、安逸、求高、依赖、从众。(3)对自考生的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的研究,认为自考生家庭氛围不太和谐;自我接纳状况处于中等水平;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极其显著;自我接纳是家庭环境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变量;家庭环境和自我接纳共同影响领悟社会支持。(4)对自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自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数总体上低于全国常模;学业求助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2 对自考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有人把自考生、技校生、高考生三种生源测验结果比较,发现自考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对自考生自卑心理的研究。有人认为,自考生自卑心理表现为自暴自弃、自我封闭与逃避、盲目自傲、敏感和掩饰等方面。有人认为自考生自卑心理的成因有:成才欲望和社会认同感强,但自我调控能力较弱;主办单位在自考助学过程中的工作缺陷;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作者还提出了通过市场机制和规模效益调节供需矛盾,以改变自考生自卑心理的对策。(2)对自考生焦虑、抑郁的研究。有人通过调查发现:自考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文献;女生在焦虑和抑郁得分中高于男生;农村学生抑郁状况平均得分高于城市学生平均得分;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自考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及对支持利用度越少,其抑郁状况程度越重;青少年的负性事件与自考生的焦虑和抑郁存在广泛的正相关。并对上述自考生焦虑、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

3 对自考生能力的研究。(1)对自考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有人把自考生的创新界定为四个层次:引用新的或引进新的知识、将已有的知识按逻辑关系进行重组加工或综合建构从而产生新事物、重新发现或再次发现、发明创造与首次发现。有人认为,制约自学考试考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命题、学历文凭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助学辅导等方面。(2)对自考生综合能力的研究。有人强调了自考生的以下几种能力:理解记忆和有计划地学习、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合理的自我评价和恰当的目标、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适者生存、特长与爱好等。认为大部分自考生没有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考试计划,缺乏对教材的理解记忆;大部分自考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较大的误区;掌握外语情况较为理想,但是具有其他特长的学生比例较低;在创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较强。

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研究的反思

(一)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1 对自考生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后的十来年问,对自考生的研究非常少,其后。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而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最近几年。这就说明对白考生的研究正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人们正把研究的目光从长期以来对自学考试外在制度层面的关注转向对内在的考生的关注。这一转变,既是以学生为本理念在自学考试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又为对自考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 对自考生的不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1)对自考生的一般外在和内在特点进行了研究,有利于人们对自考生的情况有大致的、总体的了解。对自考生与普通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比较研究,有益于对自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对自考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方法、影响自考生学业的因素、如何提高自考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对考生的学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直存在着通过率低的问题,弄清影响自考生学业成败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让考生端正学习动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质量和通过率,(3)对自学考试考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些比较专业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对自考生的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自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人们比较深入地认识自考生本身心理与其外部环境及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比较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自考生的学业及发展问题,丰富和充实了对自学考试考生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又有助于指导自学考试考生的实际,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再如,学术界着重对自考生的焦虑、抑郁、自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这些方面确实是自考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自考生的不良心理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自考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选择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

3 广泛地运用了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者们比较多地运用量表或自编问卷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获取了比较多的第一手资料。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自学考试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思辨的方式,而只有深入到自学考试考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才能真正对促进自考生的教育和服务工作、促进自考生提高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和指导作用。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人还从心理学的角度,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使这部分研究更具学术性和科学性。

(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研究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1 在研究中没有真正树立以考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白考生的研究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研究的成果不够多,许多研究领域都只有一两篇论文,只提出了基本的观点,没有人去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还有一些研究领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对自考生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反映了人们的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社会本位论或者说是工具性的倾向,即人们对自学考试制度本身研究较多,对于自考生这一核心要素研究较少。事实上,自学考试和其他教育一样,都要以学生为本,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且自学考试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对这些考生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和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因此,自学考试考生应该成为自学考试研究的中心问题。(2)大多数研究都只是就事论事,没有站到以考生为本、促进考生全面发展、提高考生生命质量的高度来进行研究。

2 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不深入。(1)学术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历教育部分的自考生上,对非学历教育部分的自考生则关注较少,而后者正越来越成为白考生的主体。(2)人们对自考生的一般情况及

学习、心理情况进行了研究,但对考生的其他方面,如思想道德、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极少,特别是没有把培养自考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联系起来进行研究。(3)个人自学是自学考试制度中的关键,社会助学只是外因,必须通过考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把社会提供的助学落到实处,国家考试也只是检验的手段,归根结底还是为考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对白考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就特别重要,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考生是如何进行自学的,其自主学习的机制如何,自主学习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关系怎样,有些什么样的自主学习策略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现有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缺乏学术深度和学术高度。(4)对考生心理研究范围比较狭窄。除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我们还应对自考生的情绪情感、意志、自我意识、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研究。此外,应深入研究自考生与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生、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其他高等成人教育学生心理的异同,以进一步探讨高自考学生心理的特殊性。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极少。(5)只对自考生的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而对自考生的其他心理健康方面问题没有进行研究。同时,也没有对如何更好地维护白考生的心理健康作比较深入的研究。(6)对于自考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业的能力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甚至几乎没有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把对自考生的研究放到一-个应有的重要地位。在研究中,不但要研究自学考试中的学历教育部分考生,而且还要研究自学考试中的非学历教育考生;不但要研究自考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研究自考生的思想品德、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不但要研究如何促进自考生当前适应性发展的问题,而且还应更注重研究促进自考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但要对自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还要从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相关理;-2出发,对自考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上述种种,都应是今后我们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康乃美,自学考试制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30,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课题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1:53,

[3]于信凤,马 强,自学考试发展的三个阶段:应考对象和职能的变化[J],中国考试,2006,(8):23―25,

[4]李荣希。于信凤,自学考试一一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杜,2009:83―84,

[5]陈明庆,福建省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考试,2007,(2):]6―17。

[6]芦庆梅,刘 红,罗遂洪,全日制自考学生的基本特征及管理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2,(8):29,

[7][26]吕淑珍,从自学考试学生群体特点看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4,(10):56-57,57,

[8][9][16][19]中国成人教育理论专著编纂委员会,中国自学考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67―68,5,76―80,80―85,

[10][14][18]李全柱,怎样才能获得自学考试的成功一一“自学成功之路”调查问卷总报告[j],河北自学考试,1997(10):26,26-27,27-28,

[¨]王新民,马 强,刘 铸,于信凤,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4,

[12][15]陈 慧,张焕镇,终身学习时代高教自学考试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6下):59。

[13][29]关世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浅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989:55。57-61,

[1’]李金波,自学考试学员学业成就的因素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3,(3):54,

[2。]陈 斌,于信凤,任福昌。自学考试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杜,1994:272,

[21]薄士华,邓 诚。成人自考学生的素质教育与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杜科版,2001,(2):127―128。

[2,]金一鸣,关于自学考试中考生的自学问题[C]//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规律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996:223

[23][24]韦耀阳,杨应华,朱晓平。影响自考助学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及其对策[门,继续教育研究,2008,(]2):121―122,122―123,

[25]张英敏,知识经济下自学考试的学习方法[J],中国考试,2004,(11上):36,

[27]黄惠智,李金柱,雍成汉,试论自学考试制度中的个人自学原则[C]//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规律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杜,Ⅱ996:216-221,

[28]邵爱杰,石新龙,刍议提高自学考试合格率[j],职教论坛,2005,(6):26,

[30]任福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十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杜,1990:201-203,

[31]陈会芳,自学考试中“合作学习”的模式及意义[J],河北自学考试,2004,(9):34,

[32]冀伯祥,万朝晖,自考大学生与统招大学生思想状况比较初探[C,中国成人教育,2007,(5):72,

[33]来慧艳,自考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j],河北自学考试,2007,(5):4-5,-

[34]刘婷婷,自考生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2 33,

[35]杨 逵,湖南省自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5。

[36]赵 欣,彭 友。高自考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J]。现代技能开发,2000,(11):8, -

[37]搡光亮,卢安宁,自考全日制助学班学生自卑心理浅析[j],湖北招生考试,2003,(4下):38 40,

[38]施章清,张安娜,普通高校自考助学学生自卑心理研究[J],心理科学,2007,(3):636-639,

[39]鲁 劲,申南大学全日制自考生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3―27,

[40]黄光扬,王小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突出考查创新能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杜版,2005,(]):133―134,

篇4

当然,本人亦存在了许多不足的地方,诸如:

一是学习成绩并不是十分优秀,虽然成绩是一直在进步,但却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我始终觉得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刚进大学时,学习的环境变宽松了,学习更多需要的是自主性,于是,长期在老师、家长督导下学习的我,一度迷失了方向和动力,幸亏后来在老师、辅导员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从迷失中找回了方向,从而迎头赶上,但因此也落下了一些课程。

二是与同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和同学交流较少,主要原因是自己作息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未能十分有效地工作与学习,导致时间使用的紧张,无意中减少了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其次,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又担心找同学交流会打扰他们的休息,造成没能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所感所想。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XX成人自考毕业自我鉴定

通过这几年认真学习自考课程,我开始更加关心时事政治,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了个人素养和道德品格。

通过这几年认真学习自考课程,我开始更加关心时事政治,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了个人素养和道德品格。

几年的自学测验阅历,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式。让我逐渐学会了该如何面对新知识进行自学,然后对其进一步深刻懂得和操纵应用?在边工作边学习中,我合理部署空闲时光,认真研读教材,然后收拾有关要点、重点做好笔记;最后做到理论接洽实际,学以致用。我想这些学习的方式和习惯,将会使我受益毕生。

感激自考给我供给了学习和锤炼的机遇,丰盛和开辟了我的知识面。展望未来,我将持续充实自我,积极进取,做三个代表的虔老实践者。

篇5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二者的联系在于,成人教育从功能上可分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非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包括对未成年人及成年人的职前职业教育和对成年人的职后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乃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点。[6]总体而言,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更为广泛,在教育目标上更为广阔,在教育内容上更为丰富,在教育功能上更为全面,在教育时限上更为长久。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成人教育衔接的现实意义与实现途径

专升本是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成人教育衔接的最直接的途径。那么又花钱又花时间考取本科,获取本科到底有没有意义,有哪些重要意义,到底值不值?为了帮助那些有类似疑虑困惑的同学,我们就来探索下考取本科的现实意义和好处。

1.就业:毕业时,由于近些年大学都已经扩招,每到找工作都是毕业生本人及家长头疼的事,许多单位招聘都把专科学历拒之门外,虽然许多没有学历的人一样创业很成功,学历高并不必然能事业成功,但当今社会通常学历越高工作机会越多,晋升发展的速度也越快。

2.薪酬:目前,按照学历定工资是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普遍标准,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本科学历往往比专科学历基本工资高,奖金也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也不可否认有的企业主要是私企的部分岗位,尤其是一些不规范企业,不是很重视学历,只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只讲贡献,不讲资历。

3.晋升:以前学历教育不普及,考评干部不是很重视学历,而主要是以工作成绩和个人思想道德为主要参考,而近年来,随着用人机制的健全,很多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是以学历高低作为基本的考评条件,有的单位甚至不是985院校都不予考虑,这就使得那些工作成绩也很好的专科学历的人才,失去了晋升的机会,但不得不承认,以学历作为基本条件,在目前中国人情社会的背景下是相对合理的,是可以操作的。

4.继续深造:有的学生追求比较高,有了大专或者本科并不满足现状,还想考取硕士、博士等更高的学历,那么问题来了,大专学历的要想考取研究生必须工作满两年而且只能以大专学历报考,而本科学历的就可以毕业后直接报考,同时即使大专生读了研究生,也无法获得硕士学位,而且有些研究生是不欢迎大专生的,往往私自设置一些门槛,把大专生拒之门外,比如加试英语、专业课等。

5.执业资格证:许多国家职业资格证的报考也把专科生学历挡在了门外,专科生学历的人也就别想着做某些很令人向往的职业了,比如公证员、律师、法官和检察官,而本科生却绝大多数满足报考条件。

6.国外留学:我国的本科学历现在许多国家都承认,有了本科,不需要在国外再浪费时间,就可以在国外直接报读更高一级学历了,这样也会省许多费用。

7.评定职称:许多高级职称的评定也把专科学历拒之门外,而很多单位提拔干部(比如技术总工、技术科室主任等)也需要具备某些高级职称的,专科学历获取不了高级职称,也间接影响了自己的晋升机会。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本科學历相比大专学历的优势是很大的,考取本科不单单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真实地影响着我们今后的工作和人生的命运,所以建议在校高职同学,都应考虑获取本科,在年轻的时候努力一把,多下点辛苦,将来机遇来了,就不会后悔和抱怨了,而且目前社会下,考取学历对我们在校学生来说还是相对容易的,因为我们知道,毕业时间长了,很多知识点都会模糊甚至忘掉,那些工作几年以后再想考取学历的在职人员基本上要从头再来,付出更大。

由此来看,“专升本”就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成人教育衔接的有效实现途径。

四、各种专升本途径介绍,难度、含金量、花费比较

既然“专升本”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成人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那么我们就具体谈下各类专升本途径比较,供广大在校高职院校学生参考。

1.目前,高职学生通过业余时间参加成人教育,获取本科学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成人高考(夜大、函授)。成人教育相比较其他三种形式,考试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学员有一定的课程基础,每年考试机会是在10月中旬,每年只有一次,可以利用工作日的晚上或者周末上课。每年参加成人高考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也是社会比较认可的形式。(2)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它的最大优势是不用出门,时间任选,机动灵活,比较方便学员的学习,比较适合工作繁忙没有固定时间来上课的学员。而且可报考学校较多,且多数为211重点大学。另外报名入学时间相对宽松和灵活,分为春季和秋季进行入学。考试机会也比较多,每个月都有入学考试。(3)自考专本衔接。与以前传统的自考相比较,自考专本衔接是自考的全新模式,更容易通过,因为自考专本衔接考试科目更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专科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参加自学考试具有学习专心的优势,并有教师讲授辅导,学习周期短,有学校统一组织管理、报考、校内考试,大大减轻了负担,通过率要高很多,拿证周期相对较短。专本衔接毕业难度比自考要容易一些,但是文凭含金量是比较高的,而且入学门槛不高。

2.三種成人教育的分析与比较。(见表1)

其他区别:(1)证书性质:成人高考的毕业证书是成人高等学校的盖章,教育部电子注册,会在毕业证书的专业后注明:脱产,业余,函授;自考专本衔接毕业证书由当地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加盖主考学校公章;网络教育毕业证书是由普通高等学校颁发并盖章,是教育部电子注册。(2)报考招生院校:成人高校主要是职工大学、区业余大学、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民办高校和独立二级学院;自考的招生院校主要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招生院校主要是具有远程网络教育资质的普通高校,其中有很多是211大学,甚至专业也是该院校的较好专业。(3)招生生源:成人高考可以面向高中、中专、大专院校进行招生,招生范围比较广;自考专本衔接是由主考本科学校与高职高专学校联合举办,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在校学生。高职高专在校学生在学习专科的同时修读自考本科;网络教育招生范围也比较广,可以面向高中、中专、大专院校进行招生。(4)证书认可程度: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网络教育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都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符合相关条件者,都可以申请获得学士学位,都可以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

成考的文凭盖章是该成教学院所属大学的全称,比如,你就读的北京大学成教学院,那么毕业文凭上的章就是“北京大学”;自考的文凭上却盖有两个章,一个是主考院校的章,另一个是当地自考委的章。比方说在上海,如果你学的是自考的上海交大交通专业,不管你是何种形式的学习,毕业后毕业证上会盖上海交通大学主考院校和上海市自考委的章;网络教育毕业证上只有开设网络教育课程的学校印章,加注“网络教育”字样,国家承认学历。另外,自考、网络教育和成考设有本科,满足条件者国家也可授予学士学位。

3.三种成人教育的优缺点。(见表2)

五、不同情况的学生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成人教育

1.成人高考比较适合的学生:成人高考更适合那些想利用业余时间感受在大学里继续深造的在职人员。在职人员必须拿出较多的时间参加面授和集中学习,工学矛盾大。业余的含金量、认可度以及学费均处于中等位置。

2.网络教育比较适合的学生:网络教育的学习时间和地点都比较灵活,更适合成年人在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的业余时间自由安排,可以随时随地上课,而且可以持续地不间断地终生进行学习。

3.自考专本衔接比较适合的学生:要想参加自考“专本衔接”学习,必须保证所就读的学校是国家批准的有“专本衔接”资格的高校,而且学生本人也必须是经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正式录取的在籍专科生。

参考文献:

[1]林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审视[J].济南:中国成人教育,2007,(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余永德.农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范先佐.构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4,(4).

[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Z].2008.

篇6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的课堂上,我认真的听讲,不懂就问,针对作业我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不明之处主动找专业老师;每次考试后,我会总结一下学习的经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篇7

一、前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就是对自学人员进行以学历考试作为主要的高等教育的国家考试形式,是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个人自学相互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在《高等教育法》中规定,我国实行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制度,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的学历或者学业证书。专业水平到达国家所规定的学位标准后,可向相关的学位授予单位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历学位。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介

高等教育的自考制度是1981年由国务院所批准创立的一种规模较大的社会化、开放式的高等教育体制。全体公民都可以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报考自学考试。自考既是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又是一种国家承认的学历考试制度。经由个人自学、国家考试、社会助学等多方努力,对自学人员进行检验与认定,以获得国家的承认。自学考试的任务就是通过国家的考试来促进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活动的进行,推动在职人员专业教育与大学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培养与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民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质,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与传统的教育形式比较,自学考试有高度开放、工学矛盾小、适应性强、灵活多样、花费少、容量大、效益高等诸多优点,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自学考试采用的是学分累积制度,学分积满即可毕业,考试的安排灵活,应考者在每次考试时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选择报考的课程与数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做到边工作、边自学、边应考,也可自主选择参加一些助学机构所举办的各种辅学习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历水平与质量标准在整体上和普通的高等学校同等学历层次的水平要求一样。每一门课程的考试结果均是该课程的结业考试科目。自学考试学历一般分为专科与本科两种层次,其证书一般包括:专业证书、课程合格证书、专(本)科毕业证书等几种。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意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本)科毕业证书取得者,如果为在职人员一般由其所在的单位或上级的主管部门依据用其所学、发挥所长的原则,依据工作的需要对其进行工作调整;如果为非在职人员,则由其所在地区的劳动人事等部门根据需求,在编制的范围内有计划的择优进行录用或者聘用,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人们自学进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对社会进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自考来提升学历可以为我们找到心仪的工作做好基础准备。现代社会学历证明就是我们求职过程中的敲门砖,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前途的作用非常重要,而自考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可以更好的就业,从而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有更好的砝码。

另一方面,有了自考的基础,我们以后就有更好的晋升与发展空间。自学考试可以为我们以后的考研、考教师资格证、司法考试、考公务员等更多的深造考试打下基础。自学考试对广大的大中专生、本科生和在职人员也有很大的作用。大中专生想要继续提高学历,自考给大中专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继续深造求学的平台。

四、自学考试的学习方法

如果把自学考试比作是渡河,那么一个好的自学方法就是渡河所必需的船或者桥。好的心态加上浓厚的兴趣,再结合自己的实践,那么自学考试的成功必当水到渠成。以下就介绍几种自学考试的学习方法:

1.摘要学习法:自学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摘要关键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通过做一些同步练习题与自测题,对平时的知识摘要做校对与更正,这种方式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消化与深化知识。

2.逻辑分类法:在自考的复习阶段,可以适当的打破教材的章节限制,依照全书的整体逻辑结构来编制出比较简明的逻辑关系,这种方式对于我们对知识的系统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复习方式。

3.做题拓展法:由于很多的复习参考资料的选择题数量较多,覆盖知识面也较广。所以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全面的考虑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与可能产生的变型题,这有助于学习者快速的完成知识复习,也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更多的题型。

4.争论提问法:所谓碰撞会让真理的火花更加绚烂,适当的进行争论,会使知识在记忆中更加的深化。因此在学习中不妨在同学期间多争论与提问。

5.重复学习法:在学习中当我们感到对知识掌握已经基本成熟的时候,再重复的复习一次,这一次会使我们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与更多的心得体会。

6.换位思考法:自学过程中,不要老是被动的只把自己当作“学生”,而应该不断的把自己放到“教师”与“考官”的位置上去,采取主动,那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7.角色转换法:在自学某些专业课程比如会计,不能仅仅把学习当作是练习题目,而应该把自己设想成为一个专业资深的会计人员,这样就会做到学以致用,对考试到有裨益。

8.交叉应用法:对于知识进行多学科、多方位的交叉应用,会使学习者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这是不胜枚举的成功的学习方法。

9.经典指导法: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困惑。这就需要学习者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经典学科的知识等来指导实践,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10.重点把握法:作为好的自考生,是从来不胡乱的进行猜题的。但是,考前的重点把握考点是应该进行的。在考试的前几天,集中的把学科的知识重点、难点弄明白,要是内容较多或难以记下,则可以选择其“重中之重”,进行强记,这样必定会有所收获。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对自学考试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努力进行自我深造,掌握好的自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才能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基础,未来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技术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乃美.自学考试制度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林小珠.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终身教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5(5).

篇8

1.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

1.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1.2专接本

专接本又称“特色自考”,是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接读自学考试本科教育的一种自习形式。

1.3成人高考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成人高考,是为我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

1.4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是高校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将事先录制好的授课课件上传到网上,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学员与教师、学员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

1.5专转本

选拔优秀专科生转本科学习简称专转本。专转本是由省教育厅制定招生政策,编制下达专转本选拔招生计划,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报名、命题、考试、阅卷、录取的选拔考试。各省略有不同,本文以江苏省“专转本”为例。

2.招考对象和入学方式

自学考试报考条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级自学考试机构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考生须按有关规定报名。待考生办理本科毕业证书时,必须交验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原件才可办理本科毕业证书,所以专科在读的情况也可以报考本科,只是领取本科毕业证的时候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毕业证。

专接本招生对象必须是列入国家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的三年级在籍学生;经市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专接本没有入学考试。

成人高考属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报考专科起点本科的考生必须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成人高考在每年8月网上报名,9月由招生办公室进行报考考生的确认,10月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并根据考生成绩划定录取分数线,成人高考难度和录取分数都大大低于普通高考。

远程教育报考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性别、年龄等不限。应届专科毕业生应持即将毕业学校证明和学生证报名,且入学时,应获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报考医学类必须有相近专业医学类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书。远程教育一般每年3月和9月由报考的本科学院组织入学考试,自主命题,录取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专转本选拔对象是列入国家普通院校招生计划,经省级招考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在本省各类普通院校的专科二年级、三年级在籍学生(含普通院校对口单独招生学生)中,符合选拔计划招生专业对考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要求等报考条件;思想品德较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每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成绩达到良好以上,无不及格课程;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过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的考生,经所在学校推荐,可报名参加专转本考试。因为专转本是省级选拔考试,报考范围只限本省各类普通院校,因此考入外省普通院校的本省户籍考生不能报名参加本省的专转本考试。

专转本所有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艺术类、理工科类、英语类和日语类。省控线按类分别划定。报名和填报志愿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月,学生可根据自己在专科阶段所学专业情况,在本学科门类中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不得跨门类报考。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5月,专转本录取计划总量控制在省高校高职(专科)当年毕业生的5%以内(含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选拔计划),考取后安排在普通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近几年,江苏省专转本的录取率一般在30%左右。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是经市招生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并且是在本省各类学校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此类学生实行的是在学生符合条件、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接受院校组织考试,择优录取。

3.难易程度和学习周期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宽进严出,以自学为主,自考全都由国家出题且在社会上公开考试,每个专业有十多门课程,每门课程必须及格以上,最快可在两三年内完成学业。自考是所有专升本方式中最难的一种,每年全国有一千多万人报自考,拿到毕业证书的只占10%左右。

专接本学习周期一般为两年,政治理论课在专科阶段已学过的成绩合格,承认其课程及学分;公共课按院校考试成绩占40%,参加高等教育自学成绩占60%来计算成绩;衔接课程按院校考试成绩占30%,参加高等教育自学成绩占70%来计算成绩;主干课程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的成绩;实践和应用课程由主考院校负责考核,所以相对自考要容易一些。

成人高考和远程教育为宽进宽出,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参加教育部规定的统一考试,其它各门课程的考试由所在高校自主命题,通过考试相对比较容易,学习周期一般为两到三年。专转本录取的学生统一转入普通民办高校三年级学习,培养方式、学籍管理、考试、毕业等和所在高校本科生要求相同。所以成人高考、远程教育和专转本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顺利毕业。

4.授课方式

自学考试是以自学为主,也有一些培训机构组织的考前培训。专接本为脱产学习,由专科院校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组织辅导授课。成人高考的授课方式有脱产、业余及函授三种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远程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选择、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专转本录取的学生由普通民办高校单独组建班级,不插班学习,授课和所在高校本科生相同。

5.毕业证书和学位的含金量

自考毕业证由主考院校所在地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院校联合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盖有主考大学章和省自考委的印章,由于其学历证书获得最难,通过率较低,因此认可度相对较高,目前国外有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承认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凭。由于专接本是特色自考,因此毕业证和自考毕业证相同。成人高考和远程教育毕业证盖有所学习高校的印章,证书上分别显示“成人教育脱产或函授”和“网络教育”字样,两者的社会认可度低于自考和专转本。专转本毕业证书和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相比,证书上显示“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字样,但是只有专转本的学生第一学历为本科学历,认可度和普通民办本科相当。如果学生是三年级考取了专转本并且达到了原所在专科院校的毕业标准和要求,则还可以领取到专科毕业证书。

以上所述专升本方式只要课程成绩和学生表现达到所在高等院校学位授予的标准和要求即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所在高等院校授予相应学位。但是学士学位证书上会说明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学士学位,只有专转本方式的学位和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学位相同。

6.费用比较

篇9

Key words: self-study examination;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the computer;teaching;statu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08-02

0引言

自学考试专科层次的考试计划里计算机基础是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课来开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二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更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参加自学考试专科层次的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衡量,各专业要求有所不同,各有侧重。综合起来它至少应包含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应试能力,即通过课程的学习能顺利通过考试;二是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即利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还包括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查询和实现网上通讯的能力。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作者在专科院校担任自学考试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年发现,《计算机基础》成了学生过关率最低的几门功课之一,也成为了影响学生拿到自考毕业证书的最难的几门功课。学生闻计算机色变,教师听计算机哎叹。《计算机》难学难过的信息一届一届的学生传下去,学生越传越怕,越怕就越不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计算机通过率不高的原因

2.1 应试教育不彻底自学考试是以通过所有考试科目,最后取得社会承认的毕业证书为目的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学生参加自学考试首要的目标就是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书。因此,《计算机基础》首先是一门自考的考试科目,其次才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学生首先是要通过考试,其次才是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愿将计算机课程与应试联系起来,忽略了自学考试的特殊性。教学中脱离考试的标准和要求,一味强调素质和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方向,最后的结果是事倍功半,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一定要以考试为第一目标,结合历届的考题,找出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

2.2 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目前,参加自考的同学一般有几种来源,第一种是高考落榜生,也是最主要的自考生源。这种生源的特点是学习自觉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甚至根本不愿意学习。第二种是曾经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大学教育,现在时间和经济允许了,再回到大学校园来充实和提高的社会人员。这种生源的特点是本身愿意学习,但由于离开学校太久,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也比较差。最后一种是学学历的高校在校生或毕业生。这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好。

鉴于自考生的主要来源,大多数自考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接受能力也不能和普通高校的在校学生相提并论。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这个特点,要把自考同学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区别对待,讲课的方式也要不同。要把教材内容讲透,讲明,需要记忆的就给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2.3 能力教育不落实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看老师操作也觉得很简单,但当自己坐在电脑前,需要动手操作时就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即课堂理解和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或者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为唯一的上机实践任务,这样,一旦变换一下题目就不会做,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应该明白《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尤其是对于自考学生,任何一个操作,就要手把手的教会他们,保证任何一个简单的操作都要自己做一遍,只有通过自己去做,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操作,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3《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3.1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自考考试计划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必须结合自考学生本身的特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着力于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着力于自考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通过考试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应当从过去的操作技能的培训逐步过度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作为专业工具的重要作用,熟悉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方法以及掌握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

对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组织的好坏,对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熟悉教学内容,明确各章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整体规划,即对教材内容做整体的分析与研究,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相连,首尾呼应,融会贯通,成为一体。同时还应为教学过程准备大量的适合教学需要的、针对性强的教学素材,最后再挖掘各种教学内容的前沿课题,为课程的发展做好准备。

另外,由于自考教考分离的特点,即教学和考试的组织实施是互相分离的,办学不办考,办考不办学。教师要想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还应经常留意历届的考试试题,对考试内容、考试标准、考试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把这些标准和要求带到日常教学当中,让学生了解那些是考试内容,并重点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惧怕考试。

学校还必须经常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从事自考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提出各种宝贵的意见,大家一起讨论,一起组织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制作出适合教学的教学课件,编写指导书、习题集,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

3.2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前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投影仪将教师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投射到大屏幕上,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信息的容量,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易于理解。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自考学生本身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学习过程仍然以听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首先应该精心备课,组织好教学内容。其次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对自考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授课内容应用下面一些教学方法:①归纳总结。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注意经常总结所学知识,归纳出简明扼要的知识点,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对自考学生,更是要明确那些是重点,需要记忆就一定要记忆,需要掌握就一定要掌握。②互动教学。在课堂中,穿插学生参与操作、一起讨论、共同研究的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这样能调动自考学生的课堂积极性,③任务驱动。给学生布置具体的操作任务,并且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操作任务,教师也一定要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在学生试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网络化教学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提供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QQ、E-mail、BBS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化社会中的学习能力,而且也将教师从低层次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⑤单元测验和期末复习。对课程中基础知识章节可以进行单元测验的方式,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期末可以为学生印制纸制的复习资料,在考前反复练习,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考试过关率。

3.3 理论和实践并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靠听课和看书是掌握不了的。要让自考学生真正掌握,必须通过在计算机上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上机操作实践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学生的实践机会:①在教学安排上,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实践课的比例,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需要再增加一些课外上机时间。②操作课采取小班辅导,确保每个机房(40~60学生)有一个指导教师,要辅导到位。还可采用同学间互相帮助的方式,确保达到基本的操作要求。③上机操作课内容要明确具体,同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喜欢操作课,做到真正自己动手去完成操作任务。从作者多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经历来看,上机安排一定的任务,能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操作。④强调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上网查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上机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0

一、人本主义教学观概述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他们的理论观点被延伸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是立足于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人不单单是社会实体也是自然实体;人性是自然的,人的本性也是自然人性。他们认为每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发展潜能和发展动力是无限的。知觉的产物一是行为,二是学习。一个人的基本行为都是他对自我评价的结果。由此,真正的学习是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和发现他自己所拥有的独特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学习即“完善”,不断努力完善自我,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其理论主张要把人当作一个整体研究。主要研究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也关注人的内在发展水平和自我引导能力,形成一种以自由教育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和创造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学观非常重视教学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重视人际的相互影响,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同时,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不仅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还有助于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二、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高校全日制自考生是指各高校开展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班的全日制学生。这类学生按照普通全日制学生模式进行管理,采取住校形式进行全日制的学习。同普通高校大学生一样,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完成学业是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在校期间的三大任务。总结近几年全日制高校自考助学班的发展情况,全日制自考是部分高考落榜生的选择,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相对于高校普通大学生更为特殊。

(一)自我评价失调

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大部分自考生的求学道路履步维艰。高考的失败让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也造成了创伤。他们通过全日制自考的学习形式进入大学校园,内心时常矛盾纠结。特别是来自外界的异样眼光或与统招生的竞争对比,让那些内心敏感的自考生更易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他们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归因,无法客观的认识自己,导致自我认同感差,自我评价失调,自尊心受挫。

(二)自卑心理普遍

目前,全日制自考生大部分来自高考落榜生。高考“落榜”,这对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是一个打击,也可能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到高校举办的自考班学习,与正式录取的大学生本科生待遇不一样,社会有关部门给予的重视和关心程度不高。另一方面,自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比较差,不能及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甚至有部分学生对完成学业都存在困难。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不愿轻易向他人表露,自卑心理也会更加严重。

(三)焦虑情绪突出

自考生学习基础较差,对完成阶段性的学业存在困难,不少自考生对自己能否顺利毕业都存在疑惑。部分自考生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带着他们的殷切期望来到大学学习。然而望子成龙的期盼却在种种现实中遭遇不利因素限制或阻碍。有53.4%的自考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使他们产生沉重的思想包袱,导致悲观丧气、焦虑、自我评价过低等表现。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历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自考生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社会上对他们的认可度还较低。在就业方面,用人单位对自考生存在偏见,不太愿意招聘自考生。就业压力在无形中也增加了自考生的焦虑情绪。

(四)抑郁问题明显

部分自考生可能在入学前对高校全日制自考产生过高的期盼,当他们进入大学后,接触到自考,就发现自己就读的大学并非想象中的样子,将会产生一种极大的落差感、自卑感和被欺骗感。其次,当自考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获得毕业证后,在进行下一步选择的时候,多少会因为自考文凭受到不公平对待。现存的种种阻碍和不公平使得自考生心理发展不平衡,抑郁心理也随之出现。

(五)社会性情感冷漠

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冷漠是遭遇多次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退缩反应。课堂上,部分自考生出现“课堂冷漠”现象。有的学生上课懒散拖拉,经常迟到;有的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去上课;而另一批学生虽然没有旷课行为,但在课堂上完全无视老师的存在,对老师教授的内容充耳不闻。在社会交往中,不少自考学生表现出情感冷漠,对他人总是怀有戒心或者敌意,对任何事物的态度都是表现出来冷漠,对集体活动没有兴趣。

三、全日制自考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

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可以适应社会变化和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根据这一目标,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比“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高校教师和高校教育管理者对自考生的前途更应充满信心和希望,需要不断的向自考生灌输信心和希望,在学校期间不断的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将个人目标与人生理想结合起来,把学习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二)重视师生关系,引导成材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影响。从人本主义教育观理论出发,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三大要素为“真诚”“接受”“理解”。这三种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真诚”,即教师要做到民主平等、言行一致。高校教师在与自考生交往中应该是坦诚相待,要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不要不公平对待自考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公平对待的,减轻他们存在的自卑感。其次,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第二要素是“接受”,即教师要做到“积极关注、自由包容”。教师对学生的每个方面应积极关注,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理解自考生在面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困难时的表现,并且可以积极的鼓励自考生去面对和解决。第三要素是“理解”,即教师要做到“交流理解、因材施教”。要求教师都能从学生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理解学生的言行和内心体验,根据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真正设身处地为学生成长成才着想。

(三)创新就业模式,重视实践

人本主义教育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建设性倾向和自我指导能力,当自考生每天只接受传统的理论教学,其自我建设性及自我指导能力也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在社会上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变化和处理人际关系,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在目前就业形式下,自考生的就业压力大,自考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的长期存在是不利于自考生的身心发展的。高校通过积极筹划建设有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和实验基地整合社会资源,校企联合,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加培训和实习,帮助提升自考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环节,在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现代企业目前的发展和方向。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才是社会和企业和欢迎的人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情绪。

(四)扩展教育渠道,因材施教

全日制自考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比较大。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对自考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必须是弹性教育。自考生大多文化成绩不理想,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同时自考生曾因考试受过挫折,对传统书本式教育容易产生厌恶。对自考生进行心理教育就要求我们必须扩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在教育媒介上利用影视媒w和传统媒体;在教育方式上利用课堂教学和活动实践;在教育场地上利用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等。要从多方位进行分层教育,因人施教。根据自考生的心理变化,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钱利.从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角度浅析高校法学模拟实习――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法制博览,2015(4).

篇11

一、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的内涵

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教育。中职教育的全称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后备力量,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自学考试的全称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学历考试和社会证书考试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自学者通过国家考试后,可获取国家认可的自学考试本、专科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自学考试毕业生的使用和待遇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

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指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之间构成有机联系,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手段、教育理念等方面相互沟通衔接,组织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在校生,利用在校及业余时间,参加由主考学校与中职学校共同开展的助学辅导,实现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补修相近专业的自学考试专科课程和相关衔接课程,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技能和学历水平的过程。

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一是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的学习对象为中职学校内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得组织非中职学校在校生和外校学生参加自考专科专业的学习和考试。二是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的学习模式为全日制学习,在中职学校统一组织下集中学习、集中考试,毕业时不仅可以获得中职毕业证,通过所有课程的学生还可以获得自学考试专科(高职)毕业证,与在校学生自主参加的社会自考具有明显不同。三是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的培养目标是在坚持理论“必须、够用”的基础上强化实际技能训练,培养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四是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的专业计划与考核方式不同于普通的自学考试,专业计划由公共基础课、衔接课、社会证书、实践课程等组成,考核方式有的实行国家统一考试,有的由中职学校自行组织考试,通过学分互认给予认可,有的需要参加相应的社会证书考试,考生凭相关证书申请课程免考。

二、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的必要性

1.终身教育背景下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目前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准确”,过于倾向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培养,中职毕业生虽有“一技之长”,但缺少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面较窄,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造成学生缺乏后劲,不利于自我发展和继续提高。引入自学考试不仅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2.中职学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在高校扩招、普高升温、职教滑坡的背景下,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很好的机遇。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中职学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通过与自学考试的沟通与衔接,对加快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水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积累发展后劲,都有巨大的益处。通过主考院校对中职学校辅导教师进行的技能培训、集体备课、教学指导,非常有利于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积累高层次办学经验。

中职学校通过自学考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无疑是向社会证明自身实力,树立良好形象的最好办法,对于扩大招生宣传优势、有效吸引学生、稳定在校生规模[1]、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中职学生提升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导致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中职学生要求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自学考试灵活多样,专业较广,内容全面,紧贴社会需求,中职在校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既可以使他们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业余时间拓宽知识面,学习一些在课内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又可以早日提高学历层次,为就业作铺垫,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增强了自主意识和适应能力。

4.自学考试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开放教育、远程教育飞速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格局已经形成。自学考试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自学考试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困境面前,改革创新是唯一出路,创新和改革成为自考发展的原动力。

自学考试要保持持续发展,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打破传统的办考理念和思维模式,积极开拓市场。在对“专接本”考试进行总结、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时开展自学考试与中职教育的沟通衔接,既可以使更多的中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破中职教育“断头教育”的现象,又可以开拓自学考试的发展领域,拓展自学考试的功能。

三、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的可行性

1.自学考试的制度优势为沟通衔接创造了条件

自学考试是一种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自学考试已形成了包括本科、专科、中专(已停考)和非学历证书在内的多层次、多规格、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比,具有最大的开放性,无需入学考试,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学制年限、课程内容等方面弹性较大的特点,扫除了沟通衔接中的资格、时限和专业体系障碍,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地按照自己的技能优势和专业特长发展。

2.中职学校具有学有余力的学生

近年来由于国家推行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及对普高招生进行限制,中职在校生不断增多,学生总体素质逐步提高,仅徐州市目前就有44所中职学校,在校生11.26万人[2]。然而由于中职教育改革尚不完善,技能培养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和实施条件,职业教育性不强,文化教育不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压力不大。一些学生受中学应试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感到学习时间较多,日常教学不能满足自己提高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其中那些基础扎实、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考提高学历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3]。

3.中职学校与自学考试存在专业相似性

中职学校的专业,有不少与自学考试专科段开设的专业相同或相近,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内容基本相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也有重复之处,自学考试专科段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往往是中职课程深入和拓展。中职学校和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方向都体现较强的职业性和技能性,都重视岗位技能的培养,突出职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人才培养层次上,而自学考试培养的人才层次恰好是中职教育的延伸和提升。

4.中职学校教师辅导自学考试的可行性。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40%,不少教师已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在一些承担集体报名的中职学校,部分教师除承担本校教育教学任务外,还辅导着面向社会开考的自考课程,这部分教师实际上已经具备辅导自考课程的能力。

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构建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是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教育与实际结合的需要,更是教育与职业接轨的需要,对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补充和发展中职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学历层次,拓展中职教育及自学考试的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1 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也是如此。而且,自考生两极分化的特点还表现了其特有的阶段性。笔者认为,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和形成可以分为分为初显阶段和形成阶段,而形成阶段又分为初步形成和最终定型两个方面。自考生两极分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一个由“枣核状”向“金字塔”变化的过程。

1.1 两极分化现象的初显阶段和表现形式

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时间大概在新生开学一个月以后,即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因为,在数以千计的新生中我们必须承认有一部分学生在开学时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热情是建立在对新环境和专业的陌生感上的。开学一段时间之后,伴随着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和个人交际圈的逐渐扩大,那种对专业学习的暂时性兴趣必将慢慢发生转移。十月中旬以后一个班级里经常上网玩游戏和谈恋爱的学生会逐渐增多,而且个别班级里各种违纪行为也开始表现出来了。 当然,在两极分化形成的初显阶段呈现的是一种“枣核状”的表现形式,整个班级的两极分化局面是比较隐性的。这个阶段一个班级中在专业学习方面失去兴趣的差生和意志力特别坚强的优秀学生都比较少,他们分布在“枣核”的两端。绝大部分学生是处于“枣核”的中间部分,他们的动向是不稳定的。

1.2 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阶段和表现形式

全日制自考生两级分化现象的形成阶段又可以分为初步形成和最终定型两个方面。初步形成方面出现的时间大概在新生第一个学期尾声。经过将近半年的专业学习一部分原本处于“枣核”中间部分的学生开始向差生队伍滑落,这也就是前文所述的由“枣核状”向“金字塔”的转变过程。造成这个转变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学校和社会因素,但是更多的是这部分自考生自身学习原动力的逐渐缺失。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最终定型的时间一般会出现在第一次参加自学考试之后。第一次考试对于每位自考生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一部分平时在学习上比较放松的学生在第一次考试失败之后会毫不犹豫和班级里的差生走到一起。另外,有个别平时比较用功学习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的学生在考试失败后也极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而“沦落”为班级的差生。整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呈“金字塔”分布,在“金字塔”上层的优秀学生是少数而底层的差生则成为班级的多数。至此,一个班级的两极分化局面最终形成。在这样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和其他违纪现象则是常有之事了。

2 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探析

造成一个班级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作者主要选取了生源原因、心理原因、社会评价原因和自考生的自身素质原因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2.1 造成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的生源原因

有学者研究认为:“自考生绝大部分来自于高考失利的高中生、职业高中生、中专生以及少部分在社会工作后又回学校充电的社会人群,这导致自考生之间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1]生源的多样性带来的是学生心理素质和个人习惯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性不同、抗外界影响能力不同、挫折承受能力不同。

2.2 造成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的心理原因

造成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心理原因主要是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浙江师范大学施章清教授在一次研究中表明“自考生过于自卑是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87.1%的自考生存有自卑心理”。[2]自卑心理在一个班级两极分化中产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者一次考试之后部分学生在发现专业难度的同时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第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到助学机构参加自考学习的动机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是担心被考上大学的同学歧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都比较差。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两极分化的初显阶段就表现得相当明显。

2.3 造成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的社会评价原因

自考教育评价指的是:“根据现有自考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信息,对自考教育条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不断地自我完善和科学地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3]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社会上对自考文凭和自考生的能力认同不高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在近年来在各级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的考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一条“全日制高校毕业”的条件成了无数自考毕业生们永远也迈不过的坎。不平等的社会待遇对于一部分历经过高考伤痛的全日制自考生们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使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最后的自信心。

3 解决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几点建议

自考助学机构设立的目的就是在发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将大学的课堂教育和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众多自考生大学梦的同时提高高教自学考试的质量。因此,解决两极分化现象不仅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学风建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助学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3.1 始业教育的扩展和深入

通常意义上的始业教育是指在开学初期为了使新生熟悉学校环境、遵守校规校纪、明确学习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手段。这种手段在开学初期的班级学风建设中的确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两极分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从隐性到显性的变化过程。要想在班级中培养出对抗两极分化现象的长效性“抗体”仅仅靠一时的始业教育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针对全日制自考生的始业教育应当由始业性转化为具有非始业性质的连贯性常规教育。这种教育在两极分化的初显阶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第一,新生入学要首先进行形势教育,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生涯;第二,通过专业教育中渗透就业指导因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本专业一定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此时,我们应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当前和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第三,学生人格的个性化重塑是班级日常生活的主题。根据全国考办的统计,目前20岁左右的自考生是考生的主体。“大学生不仅处于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的‘收尾期’,而且由于独特的大学生活所赋予的独立生活,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角色的多元因素互相交织,使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也处于‘人生调整定位’的关键成熟时期。”[4]因此,在班级中开展以责任意识为中心的人格教育对于全日制自考生的长期发展和班级两极分化的预防、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班级学生档案的建立

班级学生档案不同于学生信息表,它是对班级每位学生平时表现的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谈话记录、班主任观察及任课老师反馈记录、学生个人的期中和期末总结、家长联系记录。通过班级学生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把握学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变化过程,及时发现班级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生理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要进行跟踪辅导。必要时要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学生人数比较少的班级我们要求对每位学生都建立比较详细的档案。人数比较多的班级应该掌握重点人员在两极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这个重点人员就是指在两极分化初显阶段时就处于“枣核”底端的学生和在形成阶段开始逐渐由中间向底部滑落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谈话是获得学生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班级学生档案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谈话的对象也主要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和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学生。一部完善的学生档案就是班级里每位学生在三年或者四年自考生涯中的成长线路图,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体现。如何建立既能反映自考生成长一般规律有能体现各专业特色的班级学生档案是每个自考实际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3 班级核心力量作用发挥

一个班级的核心力量包括班委、团干部、学生党员和业余党校学员,他们是班级同学在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选举出来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的代表。同时,他们也是预防和解决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依靠力量。班级核心力量在解决两极分化现象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竞争性学习氛围的营造。作为班级核心力量成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具备良好的学习成绩。假如班委和团干部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成绩,那么他们对于班级的学风建设将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第二,班级团队活动中的组织作用。一个班级核心力量的基础是学习,但是带动整个班级凝聚力的方式往往是团队活动的组织。学生干部应该在自身积极投身班级活动的同时也努力带动身边的其他同学,通过班级活动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无处不在而自己也是这个集体的主体。第三,学习和生活中的奉献精神。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应当在生活中关心同学、学习上帮助同学。学生干部可以在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的引导下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尤其是不要使成绩原本处于班级中间部分的同学滑落到差生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 吕关心.自考教育管理概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2] 冯敏.论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学生的特点和管理对策[J].教育管理,2009.

[3] 林文广.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个性重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篇13

(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供需矛盾

自从物业管理专业在广州最早兴起以来,物业管理专业的开设一直局限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中等专业层次以及高职高专学校等大专学历层次,长期不具备培养高学历高端人才的渠道。进入21世纪,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开设物业管理行业的本科专业,但这只是解决了物业企业新增员工的素质问题。许多现在已经达到物业管理企业领导层次的人员,急需得到学历层次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补充;过去的中小物业公司由于发展规模日渐扩大,也急需提高自身的层次,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满足这些物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要求,以及物业企业在保持企业稳定的情况下提高自身层次的需求,这不是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能够解决的问题。

(二)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的特色和其发展阶段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自学考试这个以“宽进严出、学制自由”为特色的“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位一体的考试制度,逐渐转变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继续教育形式。自学考试由于其不受学制限制,不受年龄限制,不受地域限制的特色,对许多大城市的物业管理行业从业者来说都有很大方便和优势。因为这些从业者大多工作繁忙,学习时间不能保证,也不能保证在几年之内完成学业,同时还有很多人员是外地到当地打工,没有本地户口,选择自学考试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最为有利的。正如王火生等人所说[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补偿教育’为特征的探索阶段;以‘补充教育’为特征的快速发展、成熟阶段;以‘终身教育’为特征的改革和完善制度的新阶段……当前,自学考试的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必须……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以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考试方式以及专业和课程等方面改革为核心,推进自考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自学考试教育质量……。”正是由于自学考试30多年来形成的以上特色和现时所处的发展阶段,使得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成为了解决物业管理行业内部人才供需矛盾的最佳方式,因而自学考试物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物业管理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于2006年率先在广东开考,主考院校为暨南大学。之后,浙江、天津、陕西、山西先后于2010年设立了物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山东省、四川省等省市也不约而同,相继开始了物业管理专业本科段的自学考试。而北京市直到2012年初才开始运作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的设置工作,不能不说是较晚起步的省市之一。

三、物业管理独立本科段创立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经过多方协商、遴选与合作,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选定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物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的主考院校,2012年10月该专业本科段正式开考。2012年10月顺利进行了第一门专业课程的考试,2013年5月进行了4门专业课程的考试。由于北京市是第一次进行此专业的自学考试,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思考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预测今后的困难与应对策略,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以下几点是笔者认为今后阶段物业管理自考本科专业应该着重进行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

首先,总结前一阶段经验,并参考其他省市自学考试的做法,我们不得不说,物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在社会上要进一步推广,还需要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一是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弥补了行业协会教育和主考院校各自的不足。北京教育考试院毕胜老师在《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行业合作开考状况分与思考》一文中根据自学考试行业合作开考的现状分析总结出:行业协会“了解和掌握本行业对各个层次人才需求的状况,以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了解和掌握国外同行业管理的成熟经验,保持行业水平的先进性。主考院校与行业协会合作,能够弥补自身由于了解和掌握行业人才情况不够及时,长期以学科型为主设置专业,知识更新滞后的不足[3],”并为毕业生找到就业出口,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为行业协会所属企业员工提供了获得参加正规高等继续教育的途径。二是基本解决了社会考生的生源问题。陕西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开设的物业管理自学考试本科段,就是与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合作,不接受社会考生个体报名。陕西省物业管理协会负责该专业的生源组织、集体报名工作。从笔者对2012年某物业管理自考助学班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考生对自学考试具有更加急迫的需求和渴望。该班级共有自考生72人,其中在职考生38人,大专在校学生34人。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10月份物业管理自考第一门课程《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的考试结果显示,在职人员3人缺考,32人及格,3人不及格;在校学生中1人缺考,4人及格,不及格人数达到28人。在参加考试的学生中,在职人员91.4%的及格率与在校学生12%的及格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在职人员的学习动力远远超过在校学生。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组织更多的在职生源,是物业管理自考独立本科段得到社会认可并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要素。

(二)加强物业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

在最初创建时,我市该专业独立本科段几门核心课程的教材都使用了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证书》和《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试合格证书》的培训教材,这样做有利于学分互认,也有助于减轻在职考生重复学习的负担,有其优势。但是,其他省市包括广东省都没有使用这套教材,必定有其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过于依赖行业协会所编写教材,使得主考院校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行业协会组织编写的教材,虽有其行业优势,但没有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具备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主考院校高层次教学人才的能动性,也不能充分利用大学既有的多年教学经验积累,不能有效地把行业内教育提升到高等教育的层次。第二,教材的成套性也给学生的购买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给教学辅助机构带来了不易推广的麻烦。该套教材的更新换代也具有不可预测性,给自学考试大纲的稳步更新带来了困难。因此,下一阶段物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的发展,教材建设也是关键问题。最佳方案当然是建立教材编写委员会,集中高校中有经验的主考教师和行业专家,根据物业管理自学考试的实际需求,以及行业要求编写专门教材,但是由于实践紧迫,也可以学习其他兄弟省市,选择一级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专业教材。教材的问题解决了,本专业的社会化推广才更加方便、顺畅。当然这并不与上面提到的证书学分互认相抵触。

(三)加大自学考试考核课程改革力度

首先,自学考试可以借鉴成人高等教育的成功做法,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减轻公共课所占比重,加强专业课程和专业相关课程的考核力度。目前物业管理专业的公共课程同其他自考专业一样,科目较多,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但是从实际应用来说,这些公共课程又多数与本专业的关系不大,成为考生学习的“鸡肋”。而这些课程又成为考生通过考试取得学历的拦路虎。考虑适当减轻这些公共课程的占比,相应减轻了自学考试的难度,必定有利于自学考试的发展。其次,有些科目,例如现在统一考试的英语

(二),成为许多大龄考生望而却步的科目

将许多需要通过自考获得高层次学历尤其是学位的考生挡在门外。从行业实际应用来看,物业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完全可以专门设立物业管理英语而真正适应行业的需要,成为学习者学习后立刻能应用到工作中去的知识,这样学习者就会增加更多的学习动力,减少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的苦恼。

(四)主考院校应加强与助学机构沟通和交流

作为主考院校,协助助学机构提高助学质量,鼓励他们构建网络课堂和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必然能够推进该专业的社会推广进程。

(五)多种渠道推广自学考试物业管理专业,增强其社会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