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优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优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优点

篇1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推进,每天都有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污染环境,并且不利于资源的重复利用。在当今推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较高,然而我国内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不足百分之五,这与技术、资金、认识度等都有巨大关系,在此仅在技术方面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进行分析。

一、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

混凝土是所有建筑垃圾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大约占百分之三十,因此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非常重要。混凝土材料的回收主要是板、柱、地面等混凝土的回收。废弃混凝土可进行破碎处理,之后代替天然粗骨料来制作混凝土;破碎后的旧混凝土可作为碎石用于工程中,如地基加固,室内地坪垫层;破碎旧混凝土经进一步粉碎与标准砂混合,以 1:1的比例制成拌制砌筑砂浆的细骨料;废旧混凝土为主要原料与水泥等粘结剂可制作道路基层材料。

现今废旧混凝土常被用于制作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旧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冲洗、分级成为粗骨料,以代替部分砼中天然砂石骨料,加水泥砂浆拌制而成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相对于天然骨料混凝土而言有较多缺点:坍落度较小,流动性较差,工作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在同等条件下低于天然骨料砼。当然再生混凝土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再生混个凝土强度可以比天然骨料制成的砼高;抗裂性比普通混凝土好;再生混凝土的粘聚力、保水力较好,因为旧混凝土碎块作为骨料较为粗糙,使得骨料之间摩擦力较大。

二、烧结砖瓦的回收利用

二战结束时德国就曾将废旧烧结砖回收,将没有破坏的砖挑拣出来,清理后再次在砌筑中应用,破坏的砖用于制作砼的骨料,现今这种方法仍被使用,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在没有破损的情况下,旧烧结砖瓦经过清理可以直接用于砌筑,这种回收利用方式因其简单、经济的特性在农村应用广泛。但在拆除时较难保证不破坏砖瓦,因此常将破损的旧砖瓦制作成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的制作,其特性为流动性较差,粘聚性较强。废旧砖瓦还可用于制作免烧砖,把废旧粘土砖粉碎后和水泥等材料按配比混合,压制成砖或混凝土砌块。此种回收利用方法节能环保,很值得进一步推广。此外,在种植绿化上旧烧结砖瓦也有应用,烧结砖瓦内有许多小孔,这些孔结构能保存植物所需的养分与水,因此烧结砖瓦可回收用作树坑的坑底垫层和草坪的下部垫层。

三、旧木材的回收利用

现今森林资源在不断减少,木材质轻,高强度和加工方便的特点使对木材的需求又不断增加,因而木材的回收利用很有必要。现在对旧木材的利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木材废料可以作为生产粘土混凝土的原料。建筑垃圾里的废旧木材经分拣加工后和粘土、水泥拌合,用以制作粘土砼。废旧木料中的纤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可塑性,复合材料用以制作轻质保温砼时,废旧木材的添加量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2)废旧木材经破碎后可以用于制作人造木材。例如制造木质人造板。将废弃木料破碎,在高温高压下加工,便可以生产石膏刨花板、中纤板等人造木材。(3)废旧木材还可用于制作氨基木材。氨基木材具有制造成本低、力学性能好、易于加工等优点。

四、废旧金属材的回收利用

建筑垃圾中废旧金属主要有废钢筋、废电线、废铁丝与废钢配件等。废旧钢铁的回收再利用主要是金属的回收循环利用,将废旧金属分拣、集中,回炉熔融,用以各种规格钢材的制作。废旧钢铁的回收利用省去了铁矿石烧结等多道加工程序,节约了资源、能源、和人力物力。

五、旧玻璃的回收利用

建筑垃圾中的废旧玻璃能用于纺织玻璃布,旧玻璃回收后重新回炉熔融,拉伸成纤维便可用于制作;旧玻璃经机械磨后能够制作玻璃砂和砂纸;废旧玻璃制作的废玻璃丝可用于生产建筑饰面砖;废玻璃粉碎成废玻璃粉可用人工彩色釉砂的制造;此外废旧玻璃回收后经一系列的加工还可用于制作泡沫玻璃、浮法玻璃和微晶玻璃。

六、结语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基本上是对砖瓦、混凝土、钢筋、木材、砂、石、玻璃这些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保护了自然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在现今提倡节能环保和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的前景广阔,多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今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相关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瑞敏,王林秀.中国建筑垃圾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建筑工程,2011.

[2]夏伟龙,田军,张博.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路基中的应用研究[J].道路工程,2012.

[3]米旭明.重视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J].商品混凝土, 2009.

[4]林逸涛.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运作模式刍探[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

篇2

废旧建筑材料是指在对各类建筑物、构建物进行新建、改建及扩建和维修的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他废弃物,包括废土、废砖以及废混凝土及散落的混凝土以及砂浆,还有钢材、木材、玻璃和塑料等废旧建筑材料以及各种包装材料。废旧建筑材料可以分为可再生回收的建筑垃圾和废弃建筑垃圾,这些废旧建筑材料中的建筑地基出土等材料可以直接回收利用,还有一些建筑金属材料和木材可以在回收加工之后再加以利用。

3废旧建筑材料的分类

3.1砖石材料

在回收的废旧建筑材料中,砖石占了很大一部分,砖石材料的体积大、分量重,处理方法相对简单。砖块是传统建筑中的常见建筑材料之一,只要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呈现出漂亮的图案。有一些老建筑中使用的是制作复杂的青灰砖,这种砖质地细腻、色泽自然,朴实大方,能够迅速拉近体验和使用者的距离感。

3.2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光泽和延展性,建筑物中的金属材料一般起着建筑承重和装饰两种作用。在新环境设计中,废旧金属材料不像砖石材料那样稍加处理就可以重新使用,一般被加工成艺术装饰品,对新建筑进行装饰。

3.3木制装饰材料

从很久以前开始,木材就常常被用于建筑和装饰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木材容易取材、加工简单、方便运输,可以任意拆装,被广泛应用在房屋和园林景观的建筑中[2]。另外,木材的强度高、韧性大、表面易于雕刻和装饰,是建筑装饰中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建筑拆迁之后的废旧木材可以回收利用,木制家具可以经过简单的改造装饰之后继续使用。

3.4砂浆和混凝土装饰

砂浆主要用于砌墙和抹灰工艺中,在砌墙中作为粘合剂使用,在抹灰工艺中,主要用于建筑物的表面,起着防护和装饰的作用。混凝土是由碎石、砂、水泥和水搅拌而成的,成本低,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具有防辐射、隔热、绝缘和防水等特点。砂浆和混凝土占了废旧建筑材料的30%以上,可以进行回收和利用。使用过的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会有所降低,但是可以作为路基辅设,也可以做成景观植物的花盆,还可以粉碎之后作为装饰材料运用在室内的墙面装饰中。

3.5玻璃装饰材料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现代建筑中是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材料之一,透光性良好,具有保温、隔音、耐腐蚀和易清洗等特点。玻璃从前仅仅作为采光材料,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玻璃的装饰效果提高了,玻璃在建筑环境中的艺术效果也大大增强了。废旧玻璃材料可以回收利用为保温墙,还可以运用融化法制作成玻璃马赛克,对新建筑的外观进行装饰。

3.6建筑塑性材料

建筑塑性材料简称为塑料,主要成分是树脂,常温下不会变形,在高温或高压下具有流动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具有成本低、质量轻、防腐和施工简单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作为装饰材料使用。废旧建筑材料中的建筑塑性材料可以设计制作成简单实用的装饰品,还可以根据后期装饰的需要制作成软膜天花,作为室外的避雨休闲场所。软膜天花价格低廉、透光性好、装饰效果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3]。

4废旧建筑材料再应用的综合分析

4.1价值分析

在新环境设计中实行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应用,对推动环境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时间的冲刷,人为或自然的沾染岁月的痕迹,在新环境设计中再利用废旧的建筑材料,会勾起人们的回忆,引起人们在新的环境中对从前生活的怀念。废旧的建筑材料历经时间的沧桑,材料的残缺形成了一种不完整的美。人们在新环境中见到从前的事物,会激发人们情感上的思考,感叹岁月的沧桑或者惊叹前人的智慧。

4.2意义分析

在新的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人们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了精神和思想的出发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新环境设计中实行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应用。通过废旧建筑材料,勾起人们对于从前场所的怀念,以此为出发点,由废旧建筑材料引起从前的事情。这对于新的场所来说,是情感的延续,使这个场所内有了更多的感情交流,赋予了这个场所意义。

4.3在场所中结构的体现

废旧建筑材料在新环境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被广泛使用到建筑的各个方位。建筑的墙面,天花板和地面是建筑的边界,被视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连接点,废旧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到这些地方,使空间具有了一定的方向性和韵律性。建筑的材质、造型和结构决定了建筑的特性,如果这个建筑进行复制并进行空间位移,这种特性也会随之转移,但是,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5回收利用废旧建筑材料的方法

5.1低级利用回填法

低级利用回填法是指将废旧建筑材料拉到城市附近的偏远地方进行填埋,有的施工单位会将废旧建筑材料堆积在空旷的场所或者道路两旁,也有施工单位将废旧建筑材料拉到新建筑工地,用来铺设路基或者填埋地势低洼的地方。但是,废旧建筑材料在堆放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其中的成分也会造成大气污染。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还会影响到居民们的正常生活。

5.2中级利用加工骨料法

中级利用加工骨料法是指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分拣、分类和回炉再加工,这样一来,大部分资源都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例如,可以将废渣土、废混凝土以及废砖石进行粉碎加工成砂浆,还可以加工成各种砖。还可以对废旧建筑材料中的各类金属材料进行分拣和锻造,制成不同规格的钢材。

5.3高级利用还原和再利用

高级利用还原和再利用是在最大限度地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可利用率和还原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在对旧建筑进行拆迁或改造之后,原有建筑的风貌就全部改变了,但是,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高级利用还原和再利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新建筑中使用原建筑的砖石、木材、门窗等建筑材料,保留原建筑的精神和感情[4]。

6废旧建筑材料的设计方法

6.1找出材料的共性

建筑材料一般都是多种材料混合在一起使用的,这些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这些材料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共性,协调了人们对于整体的认识。要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设计就要找出这些材料的共性,以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出它们的相同之处。例如,材料的色彩相同的话,就可以从材料的光泽、触感和质感等其他方面来体现材料的表现力,给设计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6.2找出材料的秩序感

一般来说,秩序感是指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来确定接收的信息。要找出废旧建筑材料的秩序感,就要了解废旧建筑材料的属性,找出材料之间方向、角度、顺序或者材料的数字变化之间的规律。

6.3找出材料的主题性

找出废旧建筑材料的主题性就是指强调废旧建筑材料设计中的重点,例如,室内装修设计中的电视背景墙设计。要找出废旧建筑材料的主题性,就要以对比来拉开废旧建筑材料之间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差异感更加明显,以此来强调场所的主要部分。因此,可以选择对比比较明显的废旧建筑材料,放在一起相互对比,在对比中找到平衡,寻找动态平衡的平衡点。

6.4找出材料的习惯性

找出材料的习惯性是指设计师运用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行为学等科学方法加以分析,对消费体验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找出设计中的闪光点和特有的生活习惯,并以此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找出材料的习惯性,就要在选材的同时尽量选择材料相互组合的关系来迎合体验者的习惯,选择有感情归属的材料设计在体验者能够经常注意到的地方,以此来加重他们对于这个环境的依赖。

篇3

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要立足教材,在常规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初中阶段,化学可以说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分别介绍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及防治;温室效应;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煤和石油的综合;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金属冶炼尾气环境污染;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酸碱盐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应用;农药、化肥的污染;新能量、新材料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等等环保知识。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应结合本地情况加以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实验探究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二、实验过程中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做到基本操作正确而且规范化。但是大不部分的实验药品用量教材中都未明确指出用量,多用“少量”、“适量”等词语笼统地来限定,使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往往会多取,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和安全隐患的出现,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应先验证实验,只要能得到相应的现象或结论就可以了,一定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试剂,获取最佳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严格按实验操作要求进行不浪费药品,不乱倒乱扔废液、废物,应倒入废液缸或指定的容器内,实验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对一些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废物

化学实验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有些学校化学实验室没有废液缸,实验废液随手到入水槽,流入下水道,有的学校虽然有废液缸却无回收处理办法,学生做完实验,实验管理员把废液一次性到入下水道了事,这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习惯。在实验课中把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又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还可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例如未反应完的金属或碳酸钙可以过滤回收;废酸和废碱可以分类回收,用来做别的实验或洗刷容器;盐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可用锌、铁等轻金属置换;从制氧气的残留物中提取Kcl和MnO2;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等。这样既可减少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发展微型实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微型实验是用微型化学仪器,极少量的试剂而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微型化学实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最先在美国开展与探索,它具有操作简捷、反应迅速、现象明显、节省药品、污染小且安全的优点。近年来我国已将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课题列入高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规划,并将微型化学实验写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育大纲(试用)》本中。如果我们适当地将一些污染比较大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不仅适应了化学实验改革形势的发展,也可谓是减少化学实验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若按常规实验每次需硫粉0.3~0.5g,反应后生成SO20.6~1g,而微型实验每次仅需硫粉约0.02g,反应后生成SO2为0.04g。实验微型化,药品微量化使化学实验的排污量大大减少了,尾气吸收、尾料和废弃物回收处理也比较容易,因此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微型化学实验本身就是对学生环保意识最生动、最现实的教育。

总之,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在开展实验教学和探究过程中,往往要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构成了一定的污染。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品种类多、数量少、变化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废弃物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去爱护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伍曦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2)

篇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3-0014-06

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是指循环经济基本法内容在结构上的安排。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制定与出台,而且影响循环经济基本法的理解和执行。基于此,笔者拟就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展开综合研究,以期有助于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制定与执行。

1 国外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比较研究

综观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只有日本与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基本法,即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1]与德国《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2,3]。但是由于具体国情、立法理念、立法内容等存在差异,两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存在较大差距。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旨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故其立法架构基本遵循了循环型社会建立思路,具体表现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计划;第三章,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政策(包括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政策两节);第四章,附则。德国《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旨在系统运用3R原则解决废物管理问题,故其立法架构基本上围绕废物管理展开,具体表现为: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废物制造者、拥有者和处置者的原则与义务;第三章,产品责任;第四章,计划责任(包括管制与计划,废物处置设备核准两节);第五章,促销;第六章,提供充分信息义务;第七章,监管;第八章,公司组织与废物管理者;第九章,最后规定;以及三个附件(即附件Ⅰ废物分类,附件ⅡA废物处理,附件ⅡB废物回收再利用,附件Ⅲ技术发展水平判别标准)。从国外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比较研究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虽然可以吸取国外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的有益成分,但是必须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立法理念、立法内容等。

2 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研究现状

(1)蔡守秋在《论循环经济立法》[4]一文中认为,循环经济基本法适宜采用《循环经济促进法》这种“政策法”或“促进法”的形式;《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章节和具体内容,应该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循环经济的性质、特点、范围和作用确定。基于此,蔡守秋在该文中建议《循环经济促进法》可以借鉴《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成功经验,采取如下立法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循环经济的推行;第三章,循环经济的实施(可以划分为生产阶段,消费阶段和处理阶段);第四章,循环经济的鼓励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该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虽然从总体上看比较合理,但是容易使得权利义务关系疏于空泛乃至成为宣言式口号,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很好贯彻执行。

(2)中国政法大学《循环经济法》立法起草研究课题组成员王灿发、李丹、李俊红在充分吸收第二、三次《循环经济法》立法起草专家研讨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于2006年7月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博览会(苏州)暨循环经济立法与政策研讨会上提交《循环经济法的建构与实证分析》一文,并在该文中提出如下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职责与管理;第三章,生产建设中的资源循环利用;第四章,消费流通中的资源循环利用;第五章,废物回收利用;第六章,鼓励与扶持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该种立法架构虽然能确保循环经济各个阶段都处于循环经济基本法框架之下并遵循特有法律要求,便于监管部门依法控制与管理循环经济活动各个阶段,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将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循环经济运行过程武断地割裂为建设、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分段规制,导致对循环经济运行进行全过程整体规制的法律条文或者无所适从,或者被武断支解而造成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断裂。二是该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在第二章中专门规定政府、单位和个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职责”,有所不妥,试问其他章中有关政府、单位和个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职责或义务就不是“职责”了?三是该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的第三章与第四章的章名称值得研究,虽然循环经济的核心是高效与循环利用资源,但是高效与循环利用资源并非循环经济的全部。

(3)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循环经济立法研究》项目组成员张天柱于2006年7月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博览会(苏州)暨循环经济立法与政策研讨会上提交《关于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一个设计思路》一文,并在该文中提出依3R为主线架构循环经济基本法(即在循环经济基本法中,将3R划分为减量化与重复利用、循环利用两大基本内容,以此贯穿于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废物处理处置等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在该种立法架构思路下,循环经济基本法的立法架构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三章,综合管理;第四章,资源利用的减量化;第五章,重复使用与循环利用;第六章,扶持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该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看似具有清晰的思路,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第二章“职责分工”在循环经济基本法中不该单列成章,最好以简明扼要的表述纳入第一章“总则”,因为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一个领域的基本法的法律条文并不是很多,在相关立法中尽可能让相关法律条文资源配置在关键环节上,再加上中国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可以根据中国传统政治惯例加以确定或由政府出面统一协调。二是第四章“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与第五章“重复使用与循环利用”将与现存《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内容有很多重复之处。与此同时,还有人提出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的基本顺序架构循环经济基本法。该种立法架构思路认为,循环经济基本法主体部分应当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的实施顺序设计,法律草案主体框架应当包括循环经济规划与管理、减量化原则的推行与实施、再利用原则的推行与实施、再循环原则的推行与实施、废弃物的最终处理等五个部分。该种立法架构思路虽然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特点,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提供充足鼓励与扶持措施并将鼓励与扶持措施独立成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循环经济法律的激励功效,因为循环经济发展在中国目前尚存在诸多瓶颈制约因素,急需政府通过循环经济立法旗帜鲜明地采取鼓励与扶持措施;二是相关内容将与现存《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内容有很多重复之处。

(4)戚道孟、刘翠娥在《中国循环经济立法初探》[5]一文中认为,中国要建立循环型社会就必须制定《循环经济法》,且其立法架构如下: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循环经济法的基本法律制度;第三部分,企业、服务行业、公民及政府主管机构的义务和职责;第四部分,法律责任。该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虽然看起来比较简洁,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存在内在逻辑问题――循环经济法的基本法律制度肯定涉及“企业、服务行业、公民及政府主管机构的义务和职责”,但没有纳入第三部分而独立成章,将本来一个完整的“企业、服务行业、公民及政府主管机构的义务和职责”人为分解与割裂。二是第三部分“企业、服务行业、公民及政府主管机构的义务和职责”在外延上不周延――循环经济的推行与实施不仅仅是“企业、服务行业、公民及政府主管机构的义务和职责”,还包括诸如非政府组织、在华外国人的义务和职责。

(5)周珂、马绍峰、姜林海在《循环经济立法研究》[6]一文中认为,紧跟时代步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应当如下:第一部分,循环经济法的总则部分;第二部分,循环经济法的分则部分(主要应包括国家、企业、个人及非政府组织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该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的分则部分基本上是按照权利义务主体类别设计,虽然意在循环经济法律中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容易导致循环经济法律出现重复性条款,如在绿色采购中,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都负有义务,分别规定就会出现条款重复的现象。

(6)董凝慧在《浅谈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7]一文中认为,中国应顺应国际国内循环经济发展形势,修改《环境保护法》,制定《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并将这两部法律作为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就修改《环境保护法》而言,应该在总则中对循环经济作出规定,并对分则中部分章节、条款进行修改和增删,补充循环经济相关内容,删掉与循环经济不符的章节和条款。就制定《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而言,其立法架构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计划;第三章,国家、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第四章,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政策;第五章,附则。上述《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立法架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与参考了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的立法架构,但是该立法架构存在以下问题:第三章“国家、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单独成章,紊乱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因为第二章“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计划”是国家(含各级政府)的责任,第三章“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政策”既包括国家(含各级政府)的责任也包括企业和公众的责任。

(7)《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8]反映和体现的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实施;第四章,法律责任。该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虽然比较简洁合理,但是没有提供充足鼓励与扶持措施并将鼓励与扶持措施独立成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循环经济法律的激励功效,因为循环经济发展在中国目前尚存在诸多瓶颈制约因素,急需政府通过循环经济立法旗帜鲜明地采取鼓励与扶持措施。

(8)《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9]反映和体现的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计划;第三章,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第四章,支持与鼓励;第五章,示范与推广;第六章,宣传教育;第七章,附则。该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虽然从总体上看符合其定位于“促进条例”的软法性质,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定位于“促进条例”,没有法律责任或罚则一章,将大大制约或削减其功效。二是第三章名称“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不妥,虽然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但并非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就等于循环经济实施,也就是说循环经济并非简单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而是一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

(9)《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10]虽不具有严格而完整的立法架构,但是其主体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以下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循环经济的组织推进;第三章,循环型企业建设;第四章,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第五章,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第六章,鼓励扶持措施;第七章,附则。以“循环型企业建设-区域循环经济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为架构思路的该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虽然从总体上看符合其定位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软法性质,各个层次的各个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纯粹定位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软法性质,没有法律责任或罚则一章,将大大制约或削减其功效。二是第三章、第四章与第五章之间的简单并列关系存在逻辑问题且按照“循环型企业建设-区域循环经济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思路组织循环经济基本法主体部分很容易造成相关规范内容重复和累赘,因为“循环型企业建设”、“区域循环经济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建设”在循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既呈现内涵外延的递进关系又呈现时空分布的并存关系。

此外,还有人提出了下列两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思路:一是按照循环经济管理对象(产业)架构循环经济基本法,即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这三个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要求来架构循环经济基本法。该种立法架构思路的优点在于针对循环经济管理对象或行业进行规定,可以使企业明确其适用的法律规定;缺陷在于循环经济的管理对象不仅仅是这三种行业,循环经济基本法的调整范围应该包括全社会,循环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二是按照循环经济实施过程架构循环经济基本法。该种立法架构思路认为,循环经济基本法框架的主体部分应当包括五个部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再利用、热回收、安全处置。该种立法架构思路的优点是明确循环经济基本法所要规制的是上述五种活动,任何主体在进行上述五种活动时必须遵守法律相关规定;缺陷是无法明确管理主体的规划、监督等职责。

3 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研究反思

综合分析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研究现状后,我们发现,理论界与实务界之所以提出了品格各异的数种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主要缘于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基本定位与基本内容的认识差异。因此,要想科学合理地架构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必须深刻理解与领会中国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真正明确与把握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基本定位与基本内容。

“循环经济”一词并不是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有争议。从“循环经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演变进程看,它是国际社会在追求从工业可持续发展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关于发展模式的理念,它是针对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由于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一,中国与德国、日本等国在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方面,有较大差异,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概念及实践。总体上,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的认识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产生背景。发达国家在逐步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以提高生态效率和废物减量化、再利用及再循环(3R原则)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我国是在压缩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在较低发展阶段,为寻求综合性和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来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了自己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第二,基本内涵。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首先是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从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探索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我国循环经济实践最先从工业领域开始,其内涵和外延逐渐拓展到包括清洁生产(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和循环型社会(大循环)等三个层面。从目前实践看,中国特色循环经济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是对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物质能量流动方式的管理经济。具体讲,是通过实施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等3R原则,依靠技术和政策手段调控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流程,将传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这一线性物质流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提高资源能源效率,拉长资源能源利用链条,减少废物排放,同时获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实现“三赢”发展。

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基本定位问题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循环经济基本法是经济法还是环境资源法;二是循环经济基本法是强制法(即硬法)还是促进法(即软法)。就第一个层面而言,目前有三种基本观点:一是循环经济基本法是经济法,而不是环境资源法。[11]二是循环经济基本法是环境资源法。[12]三是循环经济基本法部分属于经济法,部分属于环境资源法。[13]笔者认为,循环经济基本法是一部环境友好型经济法。一般而言,法律调整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基本标准,法律调整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辅助标准。循环经济基本法主要是调整单位和个人的循环经济活动或行为。循环经济活动或行为既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更要遵循经济规律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循环经济活动或行为只能在符合经济规律的条件下才能“循环”起来。因此循环经济基本法是由部分环境法性质规则与部分经济法性质规则构成的环境友好型经济法。就第二个层面而言,目前有以下两种基本观点:一是循环经济基本法是促进法(即软法)。[14]二是循环经济基本法是强制法(即“硬法”)。笔者以为,对循环经济基本法是强制法还是促进法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绝对化、简单化。首先不能将德国、日本循环经济基本法的“软性”用来证明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必然是“软法”,或者用中国《清洁生产法》的“软性”推导未来循环经济基本法就必定或应该是“软法”,这都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一部法律究竟定位是“硬法”还是“软法”,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其中最主要的受制因素是该法的调整对象。其次,所谓促进法(即“软法”)和强制法(即“硬法”)之分也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软法”或绝对的“硬法”,全世界没有这样的法律。它们之间的差异只不过是程度上或强或弱而已。最后,一部法律的“软性”或“硬性”,也不能简单地看该法律自身有多少制裁措施或具体量化的程度。实际上,许多高级上位法的规范都是比较抽象的,其规范的落实和被遵守,需要由下位法来具体保障。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考虑,在目前诸多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状况下,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定位于兼具软法规范与硬法规范且具有一定强制性与制裁性的“促进法”是比较合乎逻辑和时宜的。

在深刻理解与领会中国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真正明确与把握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基本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分析中国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或环节(即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所要规制与调整的基本内容),以求理出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结构主线,进而围绕结构主线有效架构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在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下,为克服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弊端,社会经济运行系统主要由适度生产系统(包括资源适度开发、项目适度建设以及产品适度生产)、适度消费系统与回收利用系统构成,自然资源通过适度生产系统转变为产品,产品又通过适度消费系统变成为废弃物,废弃物通过回收利用系统实现再生利用,从而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与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进而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因此,推进循环经济乃至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立,主要应该从适度生产系统、适度消费系统和回收利用系统三个环节着手。具体而言,在适度生产系统方面,从产业上看,包括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即一、二、三产业);从外延上看,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就产业而言,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主体;生态服务业是循环经济的纽带,为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服务。就外延而言,从微观层面上,应在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废物利用、强化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降低物耗和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减少废物产生与排放,以最低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在中观层面上,应在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布局和匹配,以技术、产品、废物、信息等为要素构建产业链,形成企业间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废物的梯次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宏观层面上,应在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规划中,运用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把一、二、三产业进行统筹规划,使资源、产业、市场、人才等布局得到合理配置,使各自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在实际工作中按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建设项目引进、产业布局、资源配置。通过宏观调控和引导,使无序的产业布局变成有序的,互为补充的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避免由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而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造成负面影响。在适度消费系统方面,一是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二是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三是提高公众的消费素质;四是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在回收利用系统方面,一是要建立社会化的废弃物回收系统,避免零散的、无序的废弃物回收对环境的危害和资源的浪费,为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创造条件;二是要建立社会化的废弃物利用系统,使一部分尚具使用功能的部件再进入消费领域,延长其产品生命周期,使不具备使用功能的部件通过资源再生进入再生产领域以实现持续利用;三是要建立社会化的无害化处理处置系统,将无任何使用价值的真正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

基于上述分析,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笔者认为,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主体部分应当按照适度生产-适度消费-回收利用这条主线进行立法架构。在考虑与已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后,笔者建议,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应如下:

第一章,总则。该章主要规定立法目的、循环经济定义、适用范围、基本方针(或原则),管理体制、循环经济科技支撑、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循环经济公众参与、循环经济交流与合作、循环经济表彰(或奖励)等内容。

第二章,建设与改造(因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漫长而繁复的建设与改造过程,故笔者建议将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中引导与规范循环经济建设与改造的主体部分定名为“建设与改造”,以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国情与基本规律)。该章分为一般规定、适度生产、适度消费、回收利用等四节。

第一节“一般规定”遵循“自上而下”(即先政府后企业与公众)的思路,主要规定循环经济建设与改造中的基本制度及相关原则性规定,具体内容包括政府循环经济目标责任制度、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度、循环经济鼓励与禁限名录制度、循环利用产品优先准入制度、企业资源循环利用责任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与考核制度以及单位和个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般义务和权利。

第二节“适度生产”遵循农业-工业(依据产品生产经营流程)-服务业-生态园区的基本思路,主要规定循环经济建设与改造中适度生产的基本规范,具体内容包括一般要求、循环农业、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产品环境友好评价与生态设计、产品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限额管理、产品绿色包装、循环服务业、生态园区建设等。

第三节“适度消费”主要规定循环经济建设与改造过程中适度消费的基本规范,具体内容包括适度消费总体要求、政府适度消费政策、节约型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源性产品生活性消费定额制度、旧物品交易与循环利用、一次性易耗消费品限制性规定等。

第四节“回收利用”主要规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基本规范,具体内容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本顺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管理、废旧物资进口管理、包装物回收利用、废旧机动运输工具与机电设备回收利用、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废纸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

第三章,鼓励与扶持。该章主要规定有关循环经济的鼓励与扶持措施,具体内容包括税收优惠、投资倾斜、专项资金、金融扶持、价格激励、政府绿色采购等。

第四章,法律责任。该章主要规定相关法律关系主体违反义务性规定与禁止性规定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该章主要规定相关专业术语定义、实施细则制定权、基本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以及基本法生效日期等事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 循环经济立法选择[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 [Department of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The Choice of Circular Economy Legislation in China[M]. Beijing: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3:1~5.]

[2] 德国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英文 第一部分)[R]. ,2004-09-29/2006-05-09.[ Regulations of Guiyang City on CircularEconomy Ecocity Construction[R]. ,2004-09-29/2006-05-09.]

[9] 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R]. npc.省略/zgrdw/common/zw.jsp?label=WXZLK&id =348403&pdmc=110120, 2006-03-22/2006-05-09.[Regulations of the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on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r Economy[R]. npc.省略/zgrdw/common/zw.jsp?label=WXZLK&id =348403 &pdmc=110120, 2006~03~22/2006-05-09.]

[10]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R]. cq.省略/zwgk/zfgb/n2005/d10/20050610211.HTM,2005-06-10/2006-05-09.[ Decis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on Developping Circular Economy[R]. cq.省略/zwgk/zfgb/n2005/d10/20050610211.HTM,2005-06-10/2006-05-09.]

[11] 高莉.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问题思考[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19(5):86~94.[Gao Li. On the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J]. Journal of Jiangsu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2004,19(5):86~94.]

[12] 蔡守秋.对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思考[N]. 中国改革报,2004-11-08:(8). [Cai Shouqiu. On Promoting the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N]. Chinese Reformation Daily,2004-11-08:(8).]

[13] 蔡文灿,蔡守秋,胡靓.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选择[J].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4):15~17.[Cai Wencan, Cai Shouqiu, Hu Liang. Choice of the Legislative Model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J]. Yunnan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4,23(4):15~17.]

[14] 周珂,迟冠群.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刍议[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4. [Zhou Ke, Chi Guanqun.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J]. Journal of Nan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 2005,(1):9~14.]

On the Legislative Structure of Circular Economy Basic Law in China

QIAO Xingwang NING Ning

篇5

2、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B. 倾倒液体 C. 过滤 D. 加热液体

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硫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4、“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个数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

5、取3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加入3支试管中,如图所示的物质进行实验,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①②③ B. 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6、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Zn中的“2”表示2个锌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

D、Al2(SO4)3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7、下表中不同金属被开发利用的年代不同,从化学反应这一角度来看,决定这一年代先后顺序的最关键因素是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8、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水易生水垢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C、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D、软水与肥皂水作用不易起泡沫

10、下列关于金属和合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青铜是人类历最早使用的合金

B、镁比锌活泼,与酸反应太快,所以,实验室不用镁与酸反应制氢气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是制炊具、食具的材料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而多数合金的熔点却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11、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工业上制得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

4X + 5O2 4NO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 B、NO2 C、NH3 D、N2O5

12、最近“纸火锅”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3、下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14、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完全正确的是

A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 安全常识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燃料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石墨很软——可作电极 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煤矿爆炸——由瓦斯引起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C 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D 日常生活经验

减少水污染 ——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煤燃烧污染——使用脱硫煤 防菜刀生锈——擦盐后悬挂起来

检查煤气管道泄漏部位——常用肥皂水检验

使煤燃烧更旺——把煤作成蜂窝状

15、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生铁的质量为

A、560t B、583t C、800t D、960t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6、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口号是“烟草吞噬生命”。据科学资料分析,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数十种严重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中毒

B、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C、吸烟只影响自己的健康,不影响他人的健康

D、边吸烟边喝酒可以减少对健康的损害

17、某同学在学习CO2的性质后,对CO2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将镁带点燃后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镁带继续燃烧,瓶壁上出现黑色物质,他作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活泼金属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B、二氧化碳灭火器能扑灭一切火灾

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该反应中CO2是助燃剂

18、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X 14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C、D两物质的变化质量比为8:3

C、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4g D、A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19、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不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 Fe、CuCl2溶液、Ag B、FeCl2溶液、Cu、AgNO3溶液

C、 FeCl2溶液、Cu、Ag D、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20、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关于甲、乙

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A.铝、镁 B.锌、镁

C.锌、铁 D.铁、锌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27分)

21.(4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硫元素 ; (2)2个氮分子 ;

(3)3个亚铁离子 ;(4)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22.(4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请用下列物质的数字序号填空。

①醋酸(CH3COOH) ②石油 ③尿素[CO(NH2)2] ④干冰

(1)除去铝壶中的水垢 _______; (2)工业的血液 _______;

(3)常用作人工降雨的物质 _______; (4)含氮量的常用氮肥 _______。

23.(9分)人类每年都要从大自然中提取大量的金属,用于满足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1)钢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高炉炼铁常以焦炭、铁矿石、石灰石、空气等为原料。

右图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开始时,应 (填“先加热再通CO”

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 。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 ,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2)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铁在空气中

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来达到目的。

(4)我国矿物储量很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并不多,请保护金属资源!下面几种做法中,可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填字母)。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制品

b.任意开采铁矿石

c.铁制品不加处理,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d.寻找、开发金属的代用品

24.(2分)取一小块片状的石灰石,放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焰上灼烧,维持红热状态3-5min后,将其放入少量水中。写出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4分)“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

(1)探测显示火星上存在液态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火星上的水与地球上的水化学性质不同 B.水是一种最重要的溶剂

C.水是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2)除火星外,部分其他行星也存在着“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其主要成分为:

行星名称 冥王星 水星 木星 金星

大气成分 甲烷 没有气体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根据表中信息,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

①表中所列“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的行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金星上会下雨,那么此行星上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飞往冥王星上的火箭喷出的火焰去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4分)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

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航天员舱外服除了要隔热、散热外,在航天服这个密封的空间中还要有通讯系统、动力系

统、输送养料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其中废气处理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让废气进入一个装有

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木炭的 性,发生了_________(填“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笫二步,再用氢氧化锂(LiOH)作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生成水和碳酸锂,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

(2)在太空舱里,NiFe2O4可用于促进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自身的质量及化学性质

保持不变,你认为NiFe2O4在这一反应中的作用是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 4分)

27.(8分)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是 (填编号)。

(3)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液体药品是 ;

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C装置制取氢气,在有孔塑料板上放置的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C装置制取氢气的优点是

28.(6分) 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山把一标有“生石灰 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1)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干燥剂中含有CaO

②取少量用样品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干燥剂中含有Ca(OH)2

干燥剂部分变质

(2)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H)2,小山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山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

(3)小西认为步骤②不严密,理由是 。

五、推断题 (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9.(5分)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 )。

六、综合题(本题1小题,共14分)

30.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

(一)他们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OH可以与CO2反应。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

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右图),然后迅速拉起矿

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收集方法属于 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1.全部是CH4; 猜想2.全部是CO;

猜想3.全部是CO2; 猜想4.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 气体。

(2)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

为“猜想1或4”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 ;

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Cu与Zn的合金)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0.4g,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二)该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