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生物化学的理解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物理量,就是人们用以作为量度物质的属性和描述其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1]。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层次,直接影响着其对物理规律的建构和认识。所以,深化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量来源于生活量。在生活中,我们描述生活现象时用到各式各样的生活量,而其中有科学价值和物理意义的量,被科学家抽象出来,定义为物理量,方便于之后的科学研究。如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会学习长度、时间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的教学难度不大。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一直在接触和应用这些量,且物理量抽象程度不高,生活量和物理量内涵趋近于同一,并无太大区别,学生易于接受。这也是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把长度的教学放在了学生刚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时期的原因。所以,生活中越是经常提及的量(如:长度、时间、速度、温度等),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障碍越小,此时,生活经验对教学起到正迁移作用。对于生活中不经常甚至从未提及的量(如:压强、电压、功、能、比热容、电场、磁感应强度等),在教学中物理量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就困难。此时,生活经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就减弱了很多。另外,生活量描述的随意性,更给物理量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起到了负迁移作用。例如:学生把重力等同于质量,认为压力大小都等于重力大小,摩擦力属于阻力等错误认识。
在抽象程度高的物理量的教学中,教师有时利用类比法,将学生不容易认识理解的抽象概念逻辑类比为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形象的概念逻辑,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规律。例如:在电流和电压的教学时会类比水流水压等。比热容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物理量之一。教师对学生概念的建构和相应知识的应用都颇费功夫。很多学生在学完知识后,还是不能真正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认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多少就可以比较吸热能力。把“能力”混淆为“多少”的错误,究其原因,还是生活中根本不提及比热容这个量。而生活中的逻辑却经常用“多少”来描述“能力”。例如:吃饭的能力被描述为吃的多少,“饭量”这个生活量就是这么来的。由于生活中这种“思维的惯性”,负迁移作用增强,教学中就遇到了困难,很多学生学完比热容的概念,却又回到了生活逻辑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教学也必须遵从生活的规律,找到生活中合适的逻辑关系与科学中的逻辑关系进行类比,便可破解学生“思维的惯性”,使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产生正迁移的作用。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实际上就采用了生活逻辑类比科学逻辑,找到合适的生活中的事例促进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正迁移效果。如把吸热能力类比为生活中的消费水平[2],或者比为挖掘的工作效率[3]等。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将生活中人喝酒的生活逻辑类比物质吸热的科学逻辑,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加深了对比热容这个物理量的理解。小组实验原理图和数据如图1和表1。
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科学逻辑的思维过程,纠正学生片面地、不控制前提条件地认为“吸热多的物质吸热能力强”的错误认识。此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是,通过和多数学生的课下交流,他们虽然理解但内心总感觉有些“别扭”。而这里所谓的“别扭”,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概念的认知是教师通过建立科学实验的情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不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科学实验的理解中,自然觉得“别扭”。于是,笔者在完成比热容的教学之后,又做如下的三部分思维引导:
1.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比较人喝酒的能力,人喝了酒体温升高脸会红,若把刚才小组实验的过程认为是“水”和“煤油”两个等质量的人喝酒的话,时间物理量就相当于喝的“碗数”,温度物理量就相当于“脸红程度”,如何分析哪个人喝酒能力强呢?学生对“水”和“煤油”二人喝酒过程讨论的生活逻辑如表3展现。此时,将生活中人喝酒的生活逻辑类比物质吸热的科学逻辑,学生自然就不会感到“别扭”了。
2.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我们知道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即“比比谁容的热多”,那生活中我们经常认为“喝酒多”的人“喝酒能力强”就不“科学”了,“比比谁容的酒多”应该有个“科学”的物理量才行。此时,学生会对这种牵强地硬把科学和生活拉近的解释报以理解的微笑,“比酒容”这个“科学”化的生活量也跃然脑中。这样就通过幽默的方式深化了学生对比热容物理概念的理解。
3. 在吸热的科学实验中,我们不方便直接测量吸收热量的多少,保证两个加热器规格完全相同,就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吸热多少了。在喝酒的生活实例中,我们不方便直接测量两个人喝酒的多少,保证两个人喝酒的碗倒满相同的酒,就可以通过比较碗数多少来比较喝酒多少了。如此这般逻辑类比,深化了学生对科学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理解。
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量来源于生活量,科学逻辑来源于生活逻辑。实际上,科学的创新和进展也往往受到生活的启发,科学上的已知和未知的真理也早已隐含于生活真理之中,利用生活逻辑类比科学逻辑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对学生在今后的探究中建构科学知识和创新科学理论的能力素养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一、密切联系临床及生活现象,认识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在介绍绪论部分时,首先,教师要高瞻远瞩地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学科,这是与其他医学学科的根本不同之处。而其他很多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不完全明确,治疗以控制和缓解症状为主,很难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其中肿瘤最为典型,外科手术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对绝大多数肿瘤疾病来说只能暂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蚀,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根治。这归根到底是由于人类对调控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不很清楚。人类的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大多是缓解症状,要达到彻底治疗需要从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因此,要消除人类之病痛、延长人类之生命,根本出发点还是在于了解生命的本质。如果物质代谢发生紊乱导致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功能的改变,出现相应的病理状态,通过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帮助疾病诊断。生物化学理论和方法在生物药物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合成或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生物药物,具有药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生活中的现象原理也是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如“三鹿奶粉”事件;节食减肥可能会造成头晕、出冷汗甚至休克;糖尿病人呈现的三多一少症状,都有待我们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来解释这些现象。绪论课讲解中通过相关临床知识的导入和对生活中可感知的现象探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讲述生物化学发展史中的科学家事迹,激发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激情
讲述生物化学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从以物质组成结构为主的描述生物化学,到以物质代谢与调节为主的动态生物化学,再到以功能与应用为主的机能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发展的三阶段同时也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介绍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工作和事迹。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实验依据,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重要性。伟大的科学发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好奇心是科学发现重要的动力之一,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于1962年在水母中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而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他在少年时由于原子弹在他故乡爆炸,他曾数周失明。他不追逐功名利禄,低调而勤奋,直到80岁仍坚持科学研究。教师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图强,激发他们对生物化学的浓厚兴趣。
三、勾勒生物化学研究内容,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绪论课是建立新课程整体观念的起步,在教学内容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因此,绪论课要为学生建构生物化学课程知识框架,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课程的整体轮廓,明确课程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模块:生物体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专题生物化学(肝脏生物化学)。参照教材目录给学生分析四部分内容,生物分子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功能(核酸和蛋白质)是理解的难点;物质代谢及其调控是学习的重点;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以自学为主;以肝脏生物化学为代表理解特殊器官的代谢特点。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与专业技能关系。通过勾勒课程的研究内容脉络,使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既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有专业针对性。有了课程内容的明晰框架,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消除了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介绍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坚定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
对绪论课而言,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正是其教学要求之所在。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的学科,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起来的,内容抽象、复杂,所以在学习生物化学时,必须了解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并将它们结合起来学习。而高职高专相关医学专业大多在大一开始,有的专业与解剖生理学同时开设,护理专业在第一学期就已开始,这些课程背景的缺失,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尤其文科背景的学生常会感到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相关课程内容,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更强调理解性记忆。学习时以生理功能为主线,侧重生物分子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代谢过程与功能的关系,无需过多纠结于物质的具体结构与反应式,要学会抓住要点,归纳总结。另外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即及时复习巩固。由于课时较少,课堂内容容量大,需要学生及时复习,才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将绪论课讲好了,教师必须对整本教材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调控,这样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收放自如;采取多种讲课技巧,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绪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生物化学“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精彩的绪论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消除顾虑,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
对于生物化学而言,生物大分子结构这一章节主要是针对蛋白质化学进行详细的分析,蛋白质化学主要包括核算化学及酶维生素等,属于静态生物化学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感到大分子化学学习过程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对抽象的结构,特别是对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那么讲解时可逐层推进,首先针对简单的肽链结构进行讲解,针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逐渐递增,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还具备一定的归纳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得更加深刻。
三、物质代谢绘图讲解
物质代谢是整个生物化学的核心,也是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很多学过生物化学的学生,之所以过了很多年依然记得“三羧酸循环”是糖代谢中一个重要的循环,是因为在大多是课本中都有三羧酸图,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另外,糖代谢途径是整个生物化学中比较难的,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因此“三羧酸循环”几乎成为了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代言词。对教师而言,在讲解代谢过程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条理,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之前需认真备课,从而明确重点。笔者在进行物质代谢的讲解过程中,经常在进入物质代谢内容的第一次课时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引导作用。三大代谢,不管是哪一个代谢途径,都需要了解发生大的区域,重点掌握不可逆的步骤及限速酶和伴随的能量代谢,根据途径不同,提出的要求也不同,而磷酸戊糖途径是整个糖代谢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对人体生理最为重要的途径。学生学好物质代谢,最重要的是进行归纳和总结,笔者在讲完了三大代谢途径之后,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绘制一张代谢图,这张图上包含了三大物质的6条主要代谢途径,以及这几条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限速酶、不可逆反应、ATP生成和消耗的主要特点。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出每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这样对于学生的基本功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传统的生物化学没有将基因表达这一章节放入到课本中,随着世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的研究已经放入到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中,因此生物化学是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将高中的课本中的中心法则、遗传密码及DNA复制等内容重新拾起。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较为迅速,从传统的表达逐渐上升为基因功能定位,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多讲解一些这些内容,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基因表达和传递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不必让学生理解其中较为深刻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今后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需要学习的内容,仅仅让学生了解大概即可。笔者在进行见解的过程中,在幻灯片中插入了较多的动画图案进行演示,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4
一、生物化学实验对于高校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教育的促进作用
生物化学具有内容丰富和发展快速的特点,医药、生物、农业以及食品等多种学科都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这也是生物化学容易引发学习兴趣却又较难学的原因。生物化学最忌讳死记硬背,纯粹的死记硬背会让理论学习变得无趣,失去了生物化学的趣味性。生物化学实验分为很多种类型,包括生化分离实验、普通生化实验以及很多高技术水平的生化实验等。普通的生化实验主要是以定量和定性的标准对各种生物分子进行分析研究;生物分离实验则是借助电泳、离心以及层析等方式分离和纯化各种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结构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等的研究都归类为高技术水平生化实验。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酸碱性反应以及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实验就通过对蛋白质的加酸和加碱处理,借助酪蛋白溶液遇酸和遇碱后的具体反应现象和情况对该知识点进行直观和形象的展示,教导学生理解何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同时对等电点的概念也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在进行酪蛋白溶液在不同的PH值下的沉淀量试验中,体现了酪蛋白的等电点,此外还帮助学生理解了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二、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学生可以产生对于生物化学的求知欲以及科研兴趣
生物化学属于实验科学,可以说,实验是生物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对生物化学进行现有知识的理解,可以进行新的知识发现,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生物化学揭示的是生命的化学本质,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正是因为生物化学实验的不断开展和创新,才保证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出现的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正是由于生物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很好地解决了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太过枯燥的问题,进而展现了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的魅力。很多生物化学知识相关概念都太过空洞抽象,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进行透彻的理解的。但是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例如在酶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等试验让学生明确酶活力的概念和相关的测定方法;在对于“酶的抑制和激活”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该实验的主要原料是唾液淀粉酶,因为唾液淀粉酶来自学生自己的唾液,所以个体之间的酶活性存在着差异问题,而且在进行唾液稀释的过程中,有些人对唾液的稀释浓度刚好,所以在所设定的激活、抑制和对照三个组别中的实验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分别出现了黄褐色、蓝黑色和酒红色的情况,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唾液太过稀释,所以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千奇百怪,这就使得学生非常的新奇和兴奋,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如此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何为影响酶活力的因素以及测定酶活性的关键之处。
三、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研究是生物化学的研究重点,所以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材料一般都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的情况,这也是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对误差太大的主要原因。只有学生能够做到严谨、灵活、细致和创新,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使得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普遍具有方案已经成熟的特点,所以只要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因为实验结果鲜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神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排查影响实验的因素。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凝胶过滤层析”实验中,通过检测器和电脑对凝胶柱中样品的不同分子量和颜色的蛋白质分子进行分离的洗脱曲线进行展示,让学生真正明确凝胶过滤层析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有些组样品的洗脱峰狭窄,体现较好的分离效果;有些则是峰形展宽,没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学生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观察之后,通过对柱面进行沉降和平稳上样,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从而也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为严谨和细致。除去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以及为锻炼学生而进行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进行综合性和涉及性的实验,让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生物分子的分离技巧。让学生明确在进行生化分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性,还需要具备灵活的艺术性,进而真正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高校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最为直接的就是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相关的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5
1提升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性
1.1有助于丰富医学生的医学知识 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是有各种化学物质构成的,如水、糖、脂肪、蛋白质等。人的生命体内的生理病理现象也是由化学过程产生,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影响着人体的生陈代谢。无数个化学变化的综合表现组成了生物的生命过程,化学与生命紧密联系。同时,医学对于保证人体健康的药物,对人体疾病病因的研究都需要对人体化学元素的平衡进行充分研究,这些都需要丰富的化学知识,较高的化学素养。
1.2有助于推动医学技术的发展 基本医学和临床医学都需要化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撑。生物化学从微观分子和化学变化角度研究生物生命。其中分子生物学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及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去认识、深度的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体的疾病类型很多样,这就需要对生命体的深层研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也就需要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1.3有助于对健康知识的普及 对于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医学知识、技术的掌握不仅仅是为了治病救人,更是为人类更好、更健康的生活。人类的健康与食物紧密相关。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使医学生对食物有了更好的了解,对人体的身体机制也有更全面的认知,对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医疗服务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可以通过对NaCl的结构分析和讲解,可以清楚的让人们知道食用盐的组成因素和食用盐的变质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让人们了解过度饮酒可致使酒精中毒,导致死亡。通过运用这些化学知识,对化学元素的讲解,普及了有关健康的知识,同时使健康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2提升医学生化学素养的途径
2.1激发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生物化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繁多、抽象,理论深奥,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来说,课程繁琐,学习压力大,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往往提不起兴趣。激发医学院学生学习物化课的兴趣是提升他们化学素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学习,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
教师在课程讲解可通过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来导入课题,例如通过对克隆人的伦理问题的探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有关"细胞"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对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了解,把这些知识贯穿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丰富课堂形式 生物化学课程涉及许多微观、抽象的物体,学生很难想象、理解,丰富物化课的课堂,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直观手段教学,让学生对知识有形象化的了解。例如在讲解DNA时,DNA这个生物结构式抽象的,学生很难了解它的结构和在人体中的生物过程。通过在课堂中应用三维动画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的看到DNA双螺旋立体空间结构及复制、翻译过程,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有关DNA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医学影片、有关生物化学的记录片,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2.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医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在实际中的应用,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在医学实验、临床实验、医疗服务中工作。在医学院的生物化学课程中,应淡化学科意识,是知识相互融合,以生活、医学中的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临床医学的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诊断、治疗,分析病因,把病因与生物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在实际中掌握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际的学习习惯和教学方式。
3结论
目前,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常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许多医学研究、医学新方法、技术都需要生物化学知识的支撑,物化课是医学院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医学课的基础理论课程。学好生物化学对于医学技术、医疗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学院应加强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课堂形式、理论结合实际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化学水平,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整体的医学素质。
篇6
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物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的任务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到现今对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1]。
1 生物化学研究现状
生物化学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各个组分,包括有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本身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2]。
目前生物化学正在运用诸如光谱分析、同位素标记、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其他物理学、化学等技术,来对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多种多样功能与它们特定的结构之间的关系[3]。不同组织器官,不同人群,不同的年龄,在运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化学物质,当人体在运动时,其体内复杂的化学变化调节以及运动应激与体内适应的过程,都是目前生物化学结构研究的范围。生物化学在人体各种情况下,各项运动中出现生物化学变化特点及机能的评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如何运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对机体进行研究,目前已经研究到达针刺活体取样分析、动静脉导管引流、同位素示踪、电泳等领域[4]。通过取样分析,身体化学组成的相互关系、物质代谢与能量供给的相互关系、健康与体能的生物化学基础等等。
2 临床生物化学的优势
生物化学广泛应用于临床专业中,对于研究分析机体的生理变化、基础代谢、药物对抗疾病等方面均有发展前景及明显优势。
在临床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医学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已不仅仅满足于治疗疾病,而侧重于养生。生物化学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临床检验不断增多,同时工作量也不断增加,不少项目应用于肝、胆、胰腺、肾脏等消化系统疾病及肾脏疾病的诊疗中,在外科手术及创伤后患者的体液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监测中也有重要的意义。三高人群中,多种内分泌疾病与代谢障碍疾病的确诊和病情随访中,专一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很多亚健康人员,由于被应用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紧密监护病情变化,有效地起到了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生化指标的监测使得临床病死率大大地减少,特别是针对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控制治疗性药物使用,合理配比治疗量,能够有效地监测着血药浓度,根据个体的不同,配好不同的疗效药,药量,吃药的时间等,生物化学技术在整个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5]。
在临床教学中,临床生物化学理论与技术同样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要性,医学生在学习基础课和临床课中都应充分结合有关的临床生化知识。基础的生物化学大部分是取材于动物的,在深度上也可以包括病理材料。临床生物化学的教学在我国近年的医学教育改革中来看,应当积极地为临床医学生、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实验室来进行日常医疗活动[6]。同时对生化检测方法的原理及所得的分析结果限度和评价进行理解,开设临床生化课程,也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室活动中心,提供经费和投资设备,促进临床与实验室的合作,这对于现代临床医学的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室工作内容的不断增长,要急需培养专业人才,如何能更好的提高化学分析实验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检验标准等仅仅是一个辅助手段,但是制定提高各级检验人员素质的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和考核法规、实行质量控制等都是很关键的措施。及时引进和开发可靠性更高的新方法,探索生物化学更深层次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技术由生物整体外观深入至分子细胞水平,这对于疾病发病及疾病药物治疗均将是创造性的举措[7]。人们在越来越意识到,对疾病本质和过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关生物化学分析的确切信息,临床医生正面临着应付实验室带来大量分析数据的新课题,因此临床生物化学工作者有必要在这方面和医生充分合作,将生物化学分析的结果信息转化成更高层次的医学语言,从而为医学科学和临床诊疗提高服务能力。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对一些常见疾病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生化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助于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同时生物化学技术又能够研究发现对抗疾病的有效药物,产生医学化的许多领域。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在医学本科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围绕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将其优势发挥极致,这样才能促进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梁芳.生物化学应用于临床最新探究[J].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进展,2013,40(3):101-103.
[2] 王希成.生物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Roderich,Süssmuth.Natural Products in Chemical Biology[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3,3(19):123-127.
[4] 张兰杰,辛广,邹德生.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6):50-53.
篇7
1 轻松的学习氛围从绪论开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除了要系统的介绍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热情,笔者认为是绪论部分教学的重中之重[1,2]。例如,通常我会以三个"W"作为开场白,即什么是生物化学(what)?;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化学(why)?;如何学好生物化学(how)?。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以三个"W"为主线,展开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深入浅出,将复杂、枯燥、抽象的生化概念生活化。比如,讲述机体的化学组成时,其中水占到体重的60%左右。引入提问,有句话常说:"女人是水做成的骨肉"。我想问大家:"女人含水量多还是男人含水量多?"另外,从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学好生物化学。①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同学在接触生物化学之前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因此,要鼓励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热情。②了解特点,摸清规律。③讲究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根据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养成课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当场或课后整理笔记,择重记忆的学习方法。
2 记忆是学好生物化学的重要方法
生物化学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但是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在体系导致,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多为概念性、结构性内容,名词生僻且英文缩写符号多。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很多复杂,且无规律可循的内容,编写成了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和加强学生记忆[3]。例如:核酸是由磷酸、碱基和戊糖三种基本成分组成,可以用口诀"基本成分有三样,磷酸碱基和戊糖"。学习tRNA的结构时,它的结构特点比较分散,学生很难一下完整的记下来,但是用"三个发夹左右下,右下之间附加叉,三端有个氨基酸臂,下环一个反密码"就可以全面的将tRNA的结构特点凝练出来。再比如,学习脂类代谢中有个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主要是指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如果用"麻油花生米"来记忆的话,不仅语言诙谐生动,而且简单易记。真核细胞mRNA转录后,需要加上7'端帽子结构和3'端多聚腺苷酸尾结构后加工成熟,在讲授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为"戴帽穿靴"过程,就像人准备出门的时候,要戴上帽子,穿上靴子,而帽子和靴子可以对头部和脚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mRNA的加工成熟步骤及其功能。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调节课堂气氛
生物化学课的教学过程,是同学们普遍反映比较枯燥,老师感觉课堂气氛沉闷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笔者认为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4]。讲解真核细胞DNA的空间结构时,先引入问题"真核细胞DNA展开长度大概1m左右,而细胞核直径只有几个微米,这么小的细胞核是怎么容下这么长的DNA的呢?"继而讲解DNA的四次折叠过程,这样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再解惑,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前言部分,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站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饥饿减肥法是否科学?",紧接着讲述糖、脂、蛋白质在人体内作为能量的来源,所占的比重以及供应能量的优先等级。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机械、呆板的内容生动起来。在细胞信号转导一章中,很多学生对第二信使的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室想象成一个细胞,教室内的每个同学都是细胞内信号分子,现在从教室外面来了一个人,找班上同学有事,可是现在是上课时间,他不能直接走到教师里面来,这时候怎么办?既然是上课时间,同学们都不能自由进出教室,但是老师可以啊,老师可以走到教师门口,接受信息,等到下课,再转达给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室外那个人是第一信使,而老师就充当了第二信使的作用。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道理中明白了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4 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生物化学理论课和其它医学基础课不同,它的研究水平是分子水平。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多是抽象的,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来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般采用板书绘图或者挂图和教具来辅助教学过程。但是,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如结构的改变、物质穿透细胞膜机制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等,均是动态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在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憾的同时,使一些抽象,复杂的生化反应更加生动,直观[5,6]。例如,在解释血红蛋白四个亚基之间的协同效应时,从紧张态到松弛态的转变,学生很难理解。但插入动态视频后,使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具体的立体构象的改变过程,这样比教师对着静态的图片,纯语言描述要容易理解。再如,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其起始阶段,聚合酶如何组装;细胞信号转导中细胞膜如何识别胞外信号,向细胞内传递等,如果能够采用一边播放FLASH视频,一边讲述的方式,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动态变化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5 结合临床和科研体现生物化学的实用性
作为医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夯实医学生的专业基础,为增强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服务。在科研领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很多研究领域只要涉及到分子水平的研究,都会运用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教学内容和临床以及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更新知识体系,再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例如,糖代谢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乏,导致氧化型谷胱甘肽不能及时还原,结合临床"蚕豆病"的临床表现,讲述糖代谢中NADPH+H+生成,以及还原性谷胱甘肽的重要性,能够加深学生理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在DNA的空间结构中,讲述核小体的组装时,结合细胞凋亡中检测手段DNA梯度电泳,解释DNA折叠形式和为什么凋亡时会出现DNA梯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研视角。
总之,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掌控课堂气氛,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开放的求知触角,深入简出的教学方法和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还需要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郑凯迪,王建光,毛孙忠,等. 讲好绪论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 大学教育, 2013 (13), 118-119.
[2] 汤 婷 黄春霞. 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 学园, 2013 (16), 64.
[3] 李保安. 浅谈生物化学记忆方法[J]. 科技资讯, 2011 (11), 188.
篇8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农林院校中,生物化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水产养殖、生命科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生命科学理论与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生物化学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界语”[1],然而要学好这门世界语却并非易事。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2],其研究内容十分广泛,理论抽象,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学习并掌握所授内容,学生普遍反应生物化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林院校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笔者结合近十年积累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讲好绪论第一课
绪论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绪论的教学发挥着重要的“先锋”作用。目前,由于受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多但教学学时有限等因素的限制,绪论成了生物化学学习内容中可有可无的章节,对绪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此造成学生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有研究者曾经对详尽与简略讲授绪论对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详尽讲授绪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生物化学整体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3]。生物化学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因为是专业基础课,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专业课,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讲生化第一课绪论的时候,首先就要介绍给学生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是今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这一重要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绪论的讲授中应该避免泛泛而谈。在授课前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生动直观、表现力强的特点,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生命科学领域丰富的信息资源,展示生物化学研究的历史及未来发展前景以及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小的故事,借此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4-6]。
二、吃透教材帮助学生快乐学习
前面绪论讲授得很精彩,但是真正学起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来说,其实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枯燥的理论和烦琐的代谢途径变得更容易被学生学习和接受,这对于一个好的生物化学教师来说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首先任课教师必须在讲授内容上狠下功夫。任课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准备讲稿。在讲稿中,除对讲授的内容可以进行合理的优化安排外,还要指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和难点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讲清楚,在讲稿中都要出现。根据讲稿,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反复练习进行试讲,并根据课时调整每部分的讲授时间,最后最好能达到脱稿的程度,这样教师讲起课来游刃有余,连贯自如,学生有如在听评书,学起来也会兴趣大增。吃透教材,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也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记忆法包括谐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图表记忆法以及联想记忆法等,在讲课中任课教师应注意不同记忆法在生物化学学习内容中的介绍和使用。例如,嘌呤环中各个原子分别来自哪种前体物质,常常让学习者感觉很难记住并准确对应,在此可以采取谐音加联想的记忆方法,将它们编成,“竹竿”(gly)立中央,“谷子”(gln)下面长,二氧化碳“天”(asp)上飘,“假仙”(甲酰)在两旁,通过这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每个原子的位置和前体物的来源。蛋白质和核酸对紫外的最大吸收峰分别是280nm和260nm,学生常常会对应不起来,按照蛋白质字数多,核酸字数少,所以蛋白质对应着较大的数值280这样的方法来记忆,简单又不会出错。生物化学教学中各种记忆法
运用对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7,8]。
三、认真上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课是整个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任课教师除了在讲授内容上要狠下功夫外,课堂上如何组织进行教学也很重要。首先讲课之前要有导入,在总结前面讲的内容和知识点后,再自然地过渡到此次课要讲的内容中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任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目光及情绪的变化,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他们是否能跟上讲课的速度,是否能够理解讲授的内容,据此,任课教师要适当地调整讲授方法及教学进度。再次,现在多媒体已经普遍应用,但是在讲课中还应适当利用板书。可以将授课内容的提纲写在黑板上,一方面方便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另一方面也方便课后总结。此外,任课教师要热爱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讲课中要充满激情,充满激情的课堂必定是生动的、学生喜爱的。
四、课堂之外,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
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生动的课堂,而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学习探索,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动力,使之主动投入到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上来。作为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课,课下及时复习及整理笔记的良好学习模式。可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督促和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笔记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可以采取在学期某一时间点抽查笔记的方式,以督促学生及时记录和整理笔记。生物化学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除了生物化学课程对应的实验课程之外,还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增强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为了获取新知识或是为了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会查阅相关的文献,这样不仅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知识,更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当然,笔者认为实践部分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生物化学学习起来固然不容易,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应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前的认真备课,到课堂上的细心讲授,再到课堂外的严格要求,通过师生的努力和配合,这样方能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为农林院校学生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富丽,尹康.记忆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10-2211.
[2]邹思湘.动物生物化学[m].第4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张艳芳,张俊河,张煜,石如玲,杨保胜.详尽与简略讲授绪论对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529-530.
[4]张瓂,尹战海,李霞,张健,刘新平.浅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08-609.
[5]杨菁.以绪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275.
[6]严冬梅,李敏军.医学院校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48-949.
篇9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知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但同时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生物化学要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一名教师,笔者将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以求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1老师的教
1.1上好第一堂绪论课
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是绪论,有时甚至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因此,上好第一堂绪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堂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的发展、研究内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堂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们都熟知人、物、事入手,比如酵母发酵引出酶学、DNA双螺旋结构引出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甚至分子生物学时期等等,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究竟是什么有个整体的概念,对后续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浅显的了解。医学生物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通过绪论的学习,让学生对人体的生物化学充满好奇,也就良好的完成了绪论的教学任务。
1.2不可忽视每节课的导入
生物化学的每一节课都有自身的重点和难点,好的导入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问题导入法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上课过程中解决问题,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锻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结构时用毒奶粉事件做问题导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法分子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讲维生素时用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什么引起的做导入;在讲糖代谢时用糖尿病做导入,让学生去思考糖尿病到底是由于我们体内那种物质代谢出现障碍引起的;在讲脂类代谢时用减肥药左旋肉碱做导入,让学生思考左旋肉碱这种减肥药是否一定能够减肥等等。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这些问题做导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能够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听讲,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1.3注重课堂上的细节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生化基础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3]。因此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选取与临床上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既能够联系实际,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用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来讲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用痛风症的病历来讲嘌呤核苷酸循环;用肝性脑病的病历来讲蛋白质代谢中氨的代谢;用黄疸症状来讲胆色素的代谢等。通过这些临床上常见病的讲解,不仅能够将学习的重点内容很好的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未来在临床上会见到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除了与临床相关的例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课堂上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有本质的认识,能够充分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为什么用酒精消毒;鸡蛋为什么煮熟再吃;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为什么不提倡过度淘米等。
1.4重点总结
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样,每学完一章节内容也要进行总结。总结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将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内容串联起来。
2学生的学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对于化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在学习生物化学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才会让生物化学的学习事半功倍。
2.1循序渐进,注意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中心内容是物质代谢,但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就要学好前面物质结构与功能的章节,充分掌握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后续与这些物质密切相关的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才能更容易理解记忆。而物质代谢部分自身又是前后紧密相连的,学习完三羧酸循环后,我们体内的蛋白质以及脂类物质代谢最终都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注意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会融会贯通。
2.2细心比较,找出异同,构建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比较,在脑海里留下清晰的印象,把握课程内容的本质特征,找到规律,找出异同,构建起知识模块,在围绕主线向外延伸扩展,这样不仅便于记忆,更有利于对整个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学习完糖代谢之后,要求学生把糖代谢的各个途径总结成一个图,将糖代谢整合起来形成整体,各个代谢途径也更加清晰明了。生物化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事关医学人才的培养,但这门课程的内容多、难度大,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用心讲授,而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查锡良.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篇10
1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想学
现在教学过程大部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一些抽象的结构或者反应过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站在讲台上对着屏幕宣读所有的内容。课堂上,必要的时候应该结合板书、手势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某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也可以举一些学生容易听懂的例子,用对比或者类比的方法来详细的解释某些复杂、枯燥的问题。同时,老师不能一味的自己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提出问题,并且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造就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2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我们通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学习兴趣是维系学生认真学习的精神动力,是学生对学习保持积极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对学生能否积极学习并取得成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老师如果只是照着书本把所有内容讲出来,一些比较难懂的概念和理论就显得比较晦涩,要尽量结合临床实例或者结合一些学生能有深切感受的例子进行深入讲解。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即使面对的不是临床专业的学生,在用一些临床的例子来解释或者加深一个理论的时候,他们也非常感兴趣,听的津津有味,比只是把概念或者理论简述一遍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通过这些手段使他们觉得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是一件有趣的和快乐的事情,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了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就能使学生在玩中学知,在趣中长知,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曾经有学生对我说过:我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边玩边学!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有趣的,即使是大家都认为很难的生物化学也能在玩和快乐中理解并且学会,这样让他们不仅学了、记了,并且这些记住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不会是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习,也不会考完试就都忘掉。
3教给科学方法,使学生会学
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多,很多学生认为概念和理论就是靠背的,有些学生就像背天书一样摇头晃脑的背诵生物化学的内容,这是很不可取的。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时候比较抽象、晦涩,如果仅仅是靠背诵的方法记忆的话显得比较难以记住,这就让学生更觉得这门课程很难学,所以在开始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就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法,我一直给学生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在讲述的时候尽量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并且解释透彻,不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完全按照书本上的语言照搬过来,这样学生在理解了基本概念之后记忆起来就比较轻松,也不会有很难记住的感觉。学生只有学会了,学懂了,才更有兴趣学习,才更有信心学习,才不会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学习上,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学很重要。学生会学了,就会对本门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学习就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篇11
在教学中,讲授生物化学之前应当适当的采用相关病例,并让学生来进行模拟今后将担任的角色,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有着充分的认识,对各个知识点作用的发挥有着完整的理解。目前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生物化学的地位得不到重视笔者了解多所医学或高职学校,均将生物化学作为考查课,课时少。在三年制的教学计划中,生物化学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课,与其同时开课的有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局部解剖学,英语和计算机等。又因为计算机和英语统考,因此几门课程比较起来,只有削减生物化学的课时,如此少的理论学时,难以完成教材内容,更何谈联系临床。生物化学教材更新速度慢本科生物化学教材版本多,更新速度快,与本科第版生物化学比较,第版生物化学教材中缺少的内容有:基因与基因组、朊病毒、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肿瘤标志物、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内容。
在教学之中有些部门为了鼓励编写者能够编写出更加哟秀的作品,在教学之中还要针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用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措施。在章节设置方面不能一味套用本科教材,如果在教学之中要严格按照新的课程题材来进行教学,那么在教学之中就避免不了容易出现老套和传统化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尤其是在教学中对维生素、肝脏生物化学,血液生物化学等从题目在教学中从前面章节目录便可看出需要教学之中的内容和形式。而一般大学在教学之中却始终不做表面文章,保留传统章节设置,并在创立新章节、补充新内容和教材配套上下功夫。如电大生物化学教材,配有大纲、实验指导和学习指导,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方便。在教学内容方面就是要增加新知识点,如基因、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肿瘤标志物、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以加强与临床学科应用的联系。此时学生即将进入临床见习阶段,此时的临床生化课程能够更深入地帮助学生从生化的角度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使他们对临床见习过程中疾病的了解是多元性的,对今后的临床实习和毕业后的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加强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在教学之中需要随时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生物化学教学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又呆板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之中生物化学教学老师需要就有丰富的知识去美化和生化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形成丰富多彩,引人入目的一种内容结构形式。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通过在教学之中采取各种集体课程方式,研讨教学材料的改革要求,针对教学之中需要注意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严格分析,这样在教学中比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中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疾病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如何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融会贯通是医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密切联系临床,如从高血氨、氨中毒的讲授中可扩展到假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胺、硫醇、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等,还原酶与他汀类调脂药的作用机理等,总之,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如能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又可让学生对临床知识有所了解,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有用性的认识。结束语多年来,各个教学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生物化学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已提出了多种建议和办法,生物化学理论和基础技术在临床学科的应用不断广泛,这就促使我们在教学中重视生物化学的教学地位,为培养新世纪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操作能力的优秀医疗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生物化学基础。
作者:刘佳娜 单位:哈尔滨市职工医学院
篇12
1当前大学生生物化学科学素养现状
1.1生物化学科学素养的概念。生物化学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参加社会、经济、生产实践及个人决策等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索能力,具体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及科学品质。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生物化学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2当前大学生生物化学科学素养的现状。首先,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扎实,对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由于对前沿科学技术知识、研究方法了解甚少,实践技能薄弱,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科研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刻。从相关调查数据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虽然知道生物化学的特点,但对高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认识不足。有将近50%的学生盲目地跟随专家或者他人的观点,在探索求知上缺少自己的看法,视野狭窄、目光短浅,受科学功利主义影响大,缺少实验、实践求证精神。高校教学只重视生物化学的常规教学,科研活动少,培养学生科学技能的课程设置比较少,学生参与度低,很难提高科学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其次,生物化学的科学结论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包括3个方面:(1)普遍存在抄袭他人实验报告结果的现象。例如,在生物化学教学的关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测定的实验中,在一个班级中,几近50%的学生出现实验报告数据类似或相同的现象,实验结果盲目接近理论值;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析,没有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只是一味地重复实验操作。当前,在中国学术界中,剽窃风气和抄袭现象严重。有的学生抄袭部分内容,甚至全部抄袭,将别人的文章拿来,署上自己的名字和单位后直接发表。学术界的抄袭行为与实验教学中的抄袭现象有很多相似性,这种抄袭行为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创新动力,不仅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2]。(2)伪造数据的现象比较多。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实验中,需要以实验结果展示实验,很多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测量值的标准范围,并以此为依据推出实验检测数据。在当前生物化学实验之前,学术界部分人员就已经预设了实验目标,如果实验数据与预设目标不相符,实验人员可能会以预设目标为基准,修改实验中的数据,确保实验体系的完整性和所发表文章的良好影响。这种伪造实验数据的现象一般不会被发现,但会对其他科研人员产生误导,对生物化学科学的研究与探索产生不利影响。(3)部分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在实验课中与老师拉近关系。在学术界,有的人为了评职称或者立项评奖,不惜通过请客、送礼的方式达到目的。如果不能及时制止这种风气,培养的所谓“科技人才”也是不合格的。
2生物化学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2.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向是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发现和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不断创新、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最终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2.2有助于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发展,生物化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此,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观念,设置新的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创设浓厚有趣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2.3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现代社会需求变化的认识。信息化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知识创新与应用日益凸显,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想要更快地融入社会、更好地胜任岗位需求,就必须正确认识现代化社会需求的变化,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社会不断提出新的科学研究课题,迫切要求高校生物化学专业为科学界培养所需的人才,学生只有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顺应时展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3]。2.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让学生秉承科学探索精神,以科学探究的精神学习,除了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自然和社会环境,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科学探索精神,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3.1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作研究,研究对象非“实物”,理论知识内容晦涩难懂,代谢反应复杂错综,知识体系专业性强且更新迅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深奥抽象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有趣的生活场景或者具体事例相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研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化学中讲解“蛋白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细胞组织联想到人类社会,细胞中的各类蛋白质遍布细胞的各种膜区和组分,参与到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蛋白质的分选就像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生活与工作中,每个人基于自身特点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所长,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4]。总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采用多媒体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象生动,更易于理解。3.2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在教学中引入具有前沿性的学科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生物化学的快速发展,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入具有前沿性的学科内容和热点,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成果和科学技术。同时,以科研引导促进教学发展,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基础内容后,锻炼其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将科研成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启迪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精神。3.3增加生物化学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不同于其他的实验课,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于生物化学理论之外的一系列技术方法,涉及的许多实验技术可以延伸到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利用这些技术方法甚至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这是其他实验课不具备的优势。然而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优势,设计实验过于单一,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是机械被动地按照实验讲义完成实验,很少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参与度低。综合性实验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为复杂的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基于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及实验的进程,都是基于自己的时间安排。设计性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当前,高校生物化学因为课时少、实验条件有限,实验主要是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安排少,甚至没有安排,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5]。3.4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相应原则有计划地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确保选择实验材料的自主性,在综合设计实验中巩固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技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采取“科学分组”的形式探讨生物化学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取“科学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自由探讨,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意义。针对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也采用分小组的形式,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职务,共同完成课题工作目标。例如,实验课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课的设计、准备以及收尾工作中,即完成实验设计后,小组成员按顺序提前一天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器材的配齐和清洗、实验试剂的配制和分装等准备工作。实验准备是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这期间学到更多的统筹配置以及相关细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分组不仅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有助于拓展理论与实验教学。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将一些科研计划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鼓励学生撰写相关的文章。3.5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生物化学研究范围广,与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对此,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组织丰富的生物化学课外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查或者实习等途径,让学生深入自然和社会生活,积极探索与创新,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科学素养。3.6加强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首先,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针对相关学术不端行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调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对于生命科学的重要影响,既重视理论课程,也同等重视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深化与延伸作用,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向学生宣传和普及抄袭和伪造数据的危害,这种抄袭他人研究数据的行为严重危害到他人的权益,应大力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努力研发获得成果,才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再次,严格管理实验过程。第一,加强实验过程的监管,防止学生抄袭伪造实验数据;第二,加强对实验数据记录的管理,坚持处理数据的严谨性,将原始数据一次性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中,避免抄写过程中对原始数据的涂改;第三,书写实验报告时,重点强调实验结果讨论部分的内容,对于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学生,认真分析其实验数据,帮助他们寻找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当发现抄袭伪造实验数据的现象时,要及时批评和教育[6]。最后,针对实验课种类多、内容单一、时间少的问题,积极改进实验课内容,将相近的内容整合简化,以节省更多的实验时间。同时,将实验课的时间集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为防止抄袭实验数据,可以通过多样化、差异化的实验来测试样品[7]。
篇13
科学、先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生物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精选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把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在现代教育平台之上,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教”为主,方法主要是单边灌输,我们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主动探求知识,更缺乏一种对学习的创新精神。现在的教学改革运用多种辅助方式教学,强调学生以“学”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我们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我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2 对生物化学教学的认识
2.1 课前结合专业考研需求,优化生物化学内容
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故一些概念和反应过程十分抽象,难以理解。针对这一特点及各专业对生物化学的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删繁就简,浓缩基础教学内容,突出主线。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把重点、难点讲通、讲透。同时结合专业考研需求,将近几年的考研趋势以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及时调整经重点、难点等,尽量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热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1]。比如今年的H1N1型流感,老师对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让学生加深了对这种病毒的了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想、学有所用。
2.2 课后用竞赛的方式强化知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今年期末,教研室组织进行了一次生物化学知识竞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在团体赛中,38名学生分为4个小组,做必答题、问答题,题型全部是课内习题,基本上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既加强学生间团队合作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个人赛中,80 %的题型是课内习题,20 %是创新题,即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需要综合各方面知识去解答,更利于强化生物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生物化学的热情。
3 生物化学对学生的思维的锻炼
3.1 对放射性思维的锻炼
以一个知识占为中心,把相关内容像蜘蛛网一样不断向外延伸,有利于深化和渗透知识,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比如糖、脂、氨基酸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通过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6-磷酸葡萄糖等关键物质达到相互转化,学生可以依靠这个关系把糖、脂、氨基酸代谢中相关反应都放射性的添加到其中,就可以从整体来看3大物质代谢,从而减少记忆某些反应产生的概念混淆。
3.2 对框架性思维的锻炼
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提炼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将有关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成固定模式框架,进行高效的学习。如在基因信息传递这一章中,可以把复制、转录、翻译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对探索性思维的锻炼
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不断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如对基因工程进行探索,人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冈崎片段等。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值得探索的知识很多,如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多少个ATP等。
4 小结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这种复杂的发展变化,灵活掌握、灵活运用[2]。在课堂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不断探索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