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亚麻属于亚麻科亚麻属作物。亚麻的种子含油32-48%,亚麻油属于干性油脂,碘值高达180个单位,是制造油漆、油墨、涂料、人造橡胶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良好的医药用油。榨油剩下的籽饼含蛋白质23—33%,营养价值相当于1.1-1.2个饲料单位,是良好的家畜饲料。脱粒后的碎果皮(亚麻糠)含2%可消化蛋白,也可做家畜饲料。同时,亚麻又是草本双子叶植物,具有化学纤维不可代替的一些理化性状,如拉力强、柔软度好、吸水快、散热快、膨胀率大、抗腐烂、光泽好、导电小等特点。亚麻织物具有独特的风格,是夏季理想的衣料,具有凉爽等特点。
l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
1.1地理位置
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区的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06°56′ 至107°43′,北纬29°21′至30°0l′之间。境内地形起伏较大,表现为东南高而西北低。海拔最高1977米,最低138米,多在200米至800米之间。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长江沿岸为主的河谷丘陵区 坪状低山区,石灰岩溶低山中山区三个地貌类型。
1.2气候条件 。
涪陵区境内年均温度18.1℃,极端最低温一2.7℃,极端最高温42.2℃。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后,沿江河谷区年均温将达到l9℃以上。年日照时数1248小时。年降雨量1000—1400mm。10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为368.0ram左右;积温为2685℃;日照时数438.9小时。亚麻生长季节为秋春,亚麻生育期内温度、水份条件能满足亚麻正常生理需求。由于涪陵是日照低值区之一,光照时数偏低,使亚麻生育期延迟。
l.3土壤条件 .
亚麻试种在涪陵坪状低山区,其成土母质为沙溪庙组灰棕紫色砂泥岩风化物。土壤质地中壤——重壤,疏松,矿质养分丰富,经过长期耕作熟化,保肥供肥力强。土壤pH4.7—7.0。有机质0.34-3.7%,全氮0.014—0.137%,全磷0.027—0.182%,速效磷0.5—30ppm,速效钾14—240ppm。
2、亚麻种植的选地
亚麻根系发育弱,吸肥力差,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对土壤要求严格。因此,种植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及杂草少的地块。种植亚麻以黑土地、二洼地和黑油地为宜,不宜选择黄土岗地和山坡地。
3、选茬
不同的前茬对亚麻的生育和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大豆荐种植亚麻产量最高,其次是小麦茬,谷子、高粱茬种亚麻产量最低。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选择前茬。种亚麻不能重茬、迎茬,否则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减产。为防病害获得高产,应4—5年轮作。
4、耕翻整地
亚麻种子小,播种时覆土浅,种子发芽需水多,所以提高耕翻整地质量,保住土壤水分,是亚麻1次播种保全苗的关键。采取翻、耙、耢、压连续作业的整地方法,创造了疏松深厚的耕层,提高了蓄水能力,为亚麻种子萌发出苗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减轻了春旱对亚麻生产的威胁。
5、施肥
5.1需肥特点
亚麻根系细弱,吸肥能力差,但需肥较多,吸肥早而且集中。亚麻不仅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而且也需要硼、铜、锌、铁、锰、钼等微量元素,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元素都会影响亚麻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亚麻生育进程中,平衡供给各种养分,才能促进亚麻的生长发育,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死生长,达到提高原量和纤维品质的目的。
5.2施肥技术
5.2.1增施有机肥
亚麻高产典型的施肥经验是从前茬人手,即把大量的优质农家肥施在亚麻的前茬地里,以合亚麻利用的残肥,这是一项用养结合、全面培肥地力的好措施。前茬施肥少,肥力低的地块,在秋翻前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施肥量为每公顷30—37.5吨。若秋季来不及施肥,可在早春整地时,施人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肥量为第公顷15—22.5吨。要做到随施、随耙、随压,防止春旱跑墒。
5.2.2合理施用化肥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施用化肥做种肥,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确定氮、磷、钾配比,应因地制宜。在肥力高或前茬残肥多的低洼地块,应提高磷、钾的比例。在地力差或前茬残肥少的平冈地,可适当加大氮的比例。
6.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精选,彻底清除菟丝子和化亚麻,使种子净度达到95%以上,发芽率达到90%以上。为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子后熟,可在播前晒种4—5天。亚麻用锌拌种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和抗倒伏能力,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用3克99%的硫酸锌配制成o.06%的溶液,将种子摊在苫布或塑料布上,用喷雾器边喷边拌,种子风干后可进行药剂拌种。
7.播种期
适期播种,整好地,保住墒,是一次播种出全苗、保全苗的关键。当播种深度的土温稳定在7—7.5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时,为亚麻适宜播期。
8.种植密度及播种量
8.1种植密度
亚麻单位面积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成麻株数(即收获时期的保苗株数)与单株生产力所构成的。而单位面积有效麻株数,又来源于单位面积的适宜播种量。因地制宜地掌握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适当的播量和播法,来协调亚麻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合理密植,争取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成麻株数和高的单株生产力,以期达到高产。
8.2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要适宜。如果播种过深,出苗期长,易受病虫危害,造成死苗;播种过浅,春旱时种子易落干或芽干,造成缺苗而减产。亚麻的适宜播种深度为3—4厘米。若土壤粘重、水分充足、春季雨水较多的年份或地区,播种深度宜浅;而在土壤干旱、墒情不的情况下,播种深度可深些,但最深不能超过4厘米。
8.3播后镇压
播后镇压能使种子和湿土层紧密接触,有利于封下层水分上升,保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加快出苗,同也有利于幼苗扎根。
9.田间管理
9.1除草
化学除草主要在亚麻苗高10—12厘米时,防除双子叶杂草和野燕麦,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60—80毫升,与15%精稳杀得乳油60—70毫升,或20%“拿捕净”乳油80毫升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5—35毫升混合兑水均匀喷撒叶面即可。
9.2防治病虫害
亚麻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枯萎病和锈病等,要采用综合措施加以防治。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增强亚麻的抗病能力,用多菌灵进行拌种处理,田问发现锈病中心病株应彻底销毁。
10.收获时期
篇2
1低层次的环境生物技术
低层次是指利用天然处理系统进行废物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和农业生态工程等。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界环境中的生物生态功能.投资运行费用少.易于操作管理,是一种省力、省费用、省能耗的技术。
1.1湿地系统
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从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被认为是控制面源污染的一种低费用、实用有效的方法。湿地系统一般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种,天然湿地大多要经过改造才能发挥作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人工湿地。
1.2人工复合生态床
所谓人工复合生态床就是在人工湿地形式的基础上,以如何提高系统负荷。减少占地面积以及填料费用等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人工复合生态床选择最佳的植物栽种方式.并在床体内部填充多孔的、有较大比表面积的介质.以改善湿地的水力学性能.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附着面积,同时增强系统对污染物。尤其是对氮、磷的去除能力。
1.3生物埂
姜达炳等(2004)在三峡库区耕地选择7种不同的生物篱笆,设立小区试验研究生物埂对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机理,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应用生物埂技术可以保持水土,主要是减少土壤中养分的主要载体
1.4植被缓冲带技术
缓冲带是一类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控制的生物治理措施的总称,全称保护缓冲带,是指利用永久性植被拦截污染物或有害物质的条带状、受保护的土地。广泛应用于坡地水土流失控制、河(沟)道稳定性保护、干旱区风蚀控制、寒区防雪、城市园林美化等多个领域.主要的设计形式有防风林带、十字网格防风带、草本防风隔栅、地头防护带、坡地等高缓冲带、过水草带等多种典型设计。
2中层次的环境生物技术
中层次是以废物的生物处理为主要内容.既包括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如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也包括在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下开发出的废物强化处理技术和工艺,如生物流化床,生物强化技术等。是目前废物生物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2.1堆肥化
堆肥化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堆肥处理,不仅有效地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出路.解决环境污染和垃圾无害化的问题.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适用的腐殖土,从而维系自然界良性的物质循环。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堆肥是一种深褐色、质地松散、有泥土味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腐殖质,氮、磷和钾的含量一般在0.4%~1.6%、O.1%-0.4%和O.2%~0.6%。这种物质的养料价值不高,但却是一种极好的土壤调节剂和改良剂。因此.堆肥不但可以减少生活垃圾造成的面源污染,还是处理农药污染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2.2沼气技术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式生态农业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与沼气使用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能有效地缓解农村人、畜禽粪尿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同时,沼渣和沼液还可以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由于施用化肥而造成的污染。另外,沼气发酵残留物还是一种很好的生物农药,能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并且不会像化学农药那样在环境中残留,污染环境。现已探明沼气发酵残留物对小麦、豆类和蔬菜蚜虫等14种农作物虫害和甘薯软腐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小斑病等26种病害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2.3应用光合细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光合细菌(以下简称PSB)是一类以光为能源、以 CO和有机物作为碳源,以有机物、硫化氢、氨等作为供氢体而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的总称。由于PSB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使其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PsB可以作为生物肥料。由于大多PSB都具有生物固氮的能力,因此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株生长、降低土壤氮素的流失和污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2)PSB可以作为生物农药。因为PSB中含有抗细菌、抗病毒的物质,这些物质能钝化病原体的致病力、提高作物的抗病力,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
(3)PsB还可以作为一种清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饲料添加剂。由于其富含蛋白质、辅酶Q10、多种维生素、抗病毒物质和生长促进因子.因此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并且增加禽畜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4)PsB还可以用来处理养殖业的废水。上海交通大学用PSB处理畜禽粪尿废水已经取得了成功。试验表明,将粗滤后的牛粪尿稀释液用PSB处理后. BOD降解率达93%,将经PSB处理过的废液再经过生物氧化法处理,BOD可降至30 mg・L-1。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PsB可以用来处理水产养殖的废水。PSB对各种有机物质、胺、氨、硫化氢等具有极强的利用能力,能有效降低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浓度,自然净化已经被污染的水体。
2.4微生物发酵剂
在滇池应用中复合微生物发酵剂处理农村可利用固体废物制造高效活性有机肥.不但可以科学合理地解决农村可利用固体废物的资源化问题,而且在保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改良土壤,减少了氮、磷的流失量。该类型复合微生物发酵剂是经过先进的微生物工程技术研制的高科技产品。其微生物菌种均来源于大自然,从优质的耕作土壤和森林土壤中采集而来。此类微生物复合发酵剂中的微生物菌群依功能分为类群:固氮菌群、硝化菌群、解磷菌群、酵母菌群、乳酸菌群、光合菌群、放线菌群和生长菌群。这类高科技肥料能大幅度降低堆肥的时间,将堆肥时间从常规堆肥耗时60~90 d左右降低到7~30 d左右,从而减少堆肥的占地面积,操作较为简单实用。在日本和台湾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证明此类微生物复合菌群发酵生产的活性有机肥是一类集肥效、作物生长刺激剂、农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有利于减少目前存在于农村的面源污染,发展可持续农业。
2.5 SC27土壤微生物增肥剂
由澳大利亚珀斯生物遗传实验室研制的SC27土壤微生物增肥剂(以下简称SC27),含有27种高活性的土壤微生物。使用SC27可提高化肥肥效,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环境,防治面源污染。1998年嘉兴、杭州等地进行了SC27在蔬菜上的试验.证明了SC27具有极佳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效果。
篇3
一、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指的是创新性改革傳统化学,是以促进生态环境稳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协调发展为目的一门技术。以绿色化学为主发展起来的绿色化学技术包括如下几点内容。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包括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以及细胞工程等,其主要特征就是可以对生物质资源充分利用,在节约生物能源基础上,实现清洁化生产。
(二)催化技术的应用
催化剂作为化学工艺的基础,是很多化学反应实现工业应用的前提,当前我国各大领域中生产的化工产品都普遍使用了催化反应技术。如纳米催化以及酶催化技术。酶催化效率要比普通化学催化剂高出很多倍;酶反应容易控制,没有太大副反应,也不会给环境带来太大污染。因为纳米材料的性能特殊,所以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要比常规催化剂好很多。光催化氧化法容易控制操作条件、氧化能力高,也不会出现二次污染,有着较为可观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绿色化学技术应用领域
(一)在控制大气污染中应用绿色化学技术
大气中含有的SO2通常来源于煤中含硫物经燃烧出现的产物,当前煤炭脱硫包括3种方式,即:燃后烟气脱硫、燃前脱硫以及燃中固硫。从绿色化学层面上而言,燃前脱硫属于预防污染,燃中固硫和燃后烟气脱硫属于治理污染。绿色化的煤炭生物脱硫技术是我国将来脱硫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常使用的煤炭生物脱硫方法包括微生物絮凝法、生物浸出法以及处理表面浮选法。很多人提出结合非生物乳化技术以及煤炭生物技术,提出煤炭脱硫的生物非生物综合技术应用优势多,尤其是可以减少脱硫时间。在研究微生物菌种上,我国在运用驯化传统菌种的基础上,还对遗传学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改良了脱硫微生物。虽然当前煤炭生物脱硫技术还处于不完善时期,但它是一种使用价值极高的煤炭燃前脱硫方法。
(二)在处理固体废弃物中应用绿色化学技术
(1)处理白色污染。所谓的“白色污染”指的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废弃物没有经过科学处理和收集而带给环境的污染,通常包括一次性餐具、农用地膜以及塑料包装袋。处理白色污染物有很多种方法,降解方法、熔融方法以及燃烧方法等都普遍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结合具体情况来讲,这些方法会不同程度的为环境带来污染,所以研究可生物降解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根本措施。
(2)处理城市垃圾。当前处理城市垃圾技术包括:①焚烧垃圾,这是很多西方国家曾经采用的垃圾处理技术,虽然可以实现部分资源化,但是需要巨大的投资,并且废气中大量的HCl,SO2.H2S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②无害化垃圾卫生填埋场,尽管技术和操作上没有太大要求,但需要投入巨大财力,占用很多土地,只能实现一部分无害化,并且处理垃圾黑液已经是全球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与绿色化化学技术相符的技术包括固体废弃物电离气化技术、热分选煤气化技术,特别是在固体废弃物电离气化技术,这一技术的使用不但不会出现二次成本,而且运行费用较低,在短期内就能够收回投资。
(3)处理矿山废弃物。在开采矿物中,不可避免要出现很多废堆矿石以及尾矿,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次资源,目前对这方面我国还没有太多的研究,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情况过于严重。高效利用金属矿物资源,这是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来达到最高程度上高效利用矿物资源。在施工工艺上运用环境友好治理方法,主要研究包括非氰化法以及生物浸出提取技术来回收金属。生物浸出方法在研究和分析铜矿的生物浸出领域中经常使用。非氰化法是研究和应用硫代硫酸盐浸出以及硫浸出常常使用的方法,它们可以快速溶解银以及金,对环境污染力度小,与绿色化工需求相符。
(三)在控制水污染中应用化学技术
开发低能耗、高效、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水处理技术,尤其是光、无毒药剂氧化、电以及生物氧化等多种方式联用的新型绿色化技术将成为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
(1)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当前,我国水环境主要污染源就是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废水。零排污水处理是一项以“绿色化学”为主的新型技术,从各个环节方避免产生污染,可以从根本上解水污染的一项新技术,虽然这项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应用初级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方面不完善,但是这项技术的问世,代表了新世纪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循环冷却水零排污技术,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循环冷却水系统浓缩倍数通常都是5.5以上。美国研究的零排污废水技术可以在处理废水后,水质可以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我国的热水锅炉零排污技术也在深入研究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废水零排放,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2)处理化学实验废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占据着重要位置,当前我国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过于陈旧、内容过于传统,并且验证型以及基础型实验过多,实验方式以及实验手段依然采用传统形式,这些因素给学校附近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绿色化学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化学实验废液,但如何在处理化学实验废液中高效应用绿色化学技术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课题。
(3)处理农药污染。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多数都是高种,不但影响着农业的产量,而且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绿色食品”概念兴起后,人们开始对“绿色农药”有着新的要求。新型绿色农药通常有光活化农药、生物农药以及现代化农药等等,这些农药代替以前的化学农药必然会降低环境污染率,在保证粮食增产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化学尽管是近些年来才兴起的一门学科,但其先进的理念以及应用的可行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和肯定。在处理经济增长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上,绿色化学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相信在绿色化学技术的大力应用下,定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国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生态中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4
1引言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树种,是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油茶自身具有四季常青和树体根深叶茂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森林防火和水土保持林种植中。近年来,国家意识到了油茶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出台了一系列油茶种植扶持政策,构建了“公司+农户”的油茶产业新模式,为油茶作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种植前准备工作
2.1选地
油茶作为强阳性的树种,喜酸性土壤,适合种植在丘陵山地。需要选择疏松、排水性好、土壤深厚和轻粘壤土地区。对于林地地区,需要将山脚或山腰地区种植油茶,对调节小区气候和水土保持具有良好的效果。
2.2整地
油茶主要的整地方法有带状、块状和全垦整地三种,选择何种整地方法需要结合当地的林地条件、劳动力投入、经营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因地制宜选用。整地时间主要集中在造林前一年的夏秋两个季节。如果种植地为山区地区,需要在整地前一年开始炼山和砍山[1]。
2.3选种
需要选择丰产、优质、抗病、抗旱和适应性较强的油茶品种,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品种有:小果油茶、中果油茶、华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等。需要结合种植地情况,合理选择油茶品种。
2.4幼苗抚育
幼苗抚育的主要方法包括插条、种子和嫁接等形式,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嫁接育苗方式,该种幼苗抚育方法具有种性稳定、丰产早和结果早等特点。芽砧嫁接法是一种常用嫁接方法,在幼苗抚育时,需要选择粒大饱满的成熟油茶种子,运用健壮品种的春稍进行接穗,嫁接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春和初秋。接口处需要运用专用的薄膜进行绑扎,能够起到保湿作用,提高芽接苗的成活率[2]。
2.5定植
油茶的栽植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下旬和次年的3月上旬,以春节定植效果最好,能够避开寒冷干燥的时段。定植可以选择在晴天和阴天种植,定植时需要在根蔸处加焦泥灰250 g/株,钙镁磷肥5 g/株。需要将苗木的根系舒展开,确保嫁接口要与地面保持平行,栽植后进行浇水,确保根系能够与土壤紧密结合[3]。
3油茶种植管理
3.1种植密度
油茶种植需要按照2 m×3 m的株行距进行种植,需要栽植166株/hm2。随着挂果,可逐年降低密度,在盛果期,种植需要保持在1050~1200株/hm2。对于已经挂果的油茶树,需要按照老残砍掉、按稀补植、密度间伐原则,保留1050~1200株/hm2。
3.2栽植方法
油茶在栽植时,扦插苗的株行距需要保持在2 m×3 m,每亩的栽植数量控制在111株。将氮磷钾复合肥作为主要的施肥原料,采用营养袋扦插苗形式,在冬春季进行植苗。栽植时需要先剥掉营养袋薄膜,将苗木端正放好,苗木栽植的深度维持在1.0~1.5 cm,采用分层填土踩紧形式,待栽植工作结束后,将松土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出现穴土沉陷积水现象,导致苗木死亡[4]。
3.3幼林管理
3.3.1抚育管理
渍水和干旱都是影响油茶生长的主要因素,在雨天需要做好排水工作,在夏秋季节需要做好抗旱工作。在夏季干旱来临前,需要进行1次除草抚育,将铲下的草皮覆盖在树蔸周围的地表地区,对幼苗进行培蔸,减少地表温度对幼树生长造成的影响,对提高土壤的保湿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冬季需要做好除草抚育工作,加大对有机肥的使用力度,进行块状松土除草。对于种植地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需要选择豆科类植物,运用以耕代抚方式,提高作物产量。油茶作物由于自身的组织较为幼嫩、抽稍量较大,需要加大对钾肥的使用量,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5]。
3.3.2施肥
对于幼苗时期的油茶,施肥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为主,施肥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个季节,施肥量需要逐渐加大。通常在定植当年不施肥,从第2年起,3月开始施速效氮肥50 g/株,运用开沟施肥法,在距离幼树30 cm的位置开沟投肥,投肥厚覆土。在之后的施肥中,主要采用看苗施肥法,当幼树的叶片由绿转为淡黄时开始施肥,尿素施肥量为20 g/株。在10月下旬开始施1%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在越冬时节,主要施粪肥,每株施肥量为1~2 kg,施肥位置为距幼树40 cm处,施肥量会随着树冠的扩展而不嘣黾印
3.3.3树形培育
当幼树生长到高40 cm时,需要在距接口处30~40 cm处开展定干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保留主干。在第1年,需要将树干处30 cm处培养成主枝。在第2年,需要在主干处保留2~3个分枝作为副主枝。在第三年和第四年,需要在培养副枝的基础上,将春稍作为侧枝群。由于油茶树自身具有较强的内膛结果习性,需要在树冠处多保留一些枝组,培养成为树形开张和树冠紧凑的丰产树型,控制枝稍长度,并做好修剪工作,及时给予营养,促进树冠快速成形[6]。
3.4成林管理
3.4.1深挖林地
为了促进土壤熟化,需要通过改善根系环境、改良土壤理化形状、满足土壤养分需求和扩大根系范围来实现。需要隔年一次对林地进行深翻,为了避免对根系造成伤害,深翻区域主要集中在树冠投影外侧15~20 cm范围内,需要分年度轮换进行,以2~3年为一个周期。
3.4.2施肥
需要按照油茶抽发100 kg施氮肥0.9 kg,氧化钾0.28 kg,五氧化二磷0.22 kg的比例进行施肥。在油茶树生产期为了能够满足结果和树体营养生长的需要,施肥的种类主要包括: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施肥比例为10∶6∶8。增施有机肥对改善土壤性状、延长化肥肥效和促进结果具有重要作用。叶面施肥种类主要包括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施肥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
3.4.3修剪枝叶
修剪枝叶的时间主要是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春稍是结果枝的主要来源,需要将重叠交叉枝和病虫害比较严重的枝叶修剪掉,保留内膛结果枝。油茶树在结果几年后,枝叶会出现严重的衰老现象,应及时进行修剪,确保营养生长,及时补充营养。对于树型出现过分郁蔽现象,需要减去枝径的2~4 cm,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3.4.4授粉
油茶授粉主要是通过昆虫来实现,以野生土蜂授粉为主要授粉方式。需要在林地周围放养蜜蜂,以便能够随时满足油茶授粉需求,提高油茶结实率。
4病虫害防治
4.1病害
油茶的常见病害主要包括软腐病、白绢病、炭疽病和烟煤病等,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以防治为主,需要确保种植地环境清洁、加大对园区的经营管理,确保园内具有良好的通风,降低园内的湿度。在油茶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需要以施钾肥和磷肥为主,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在早春新梢生长后,需要喷1.0%的波尔多液进行保护,在发病初期用50%的托布津可视性粉剂0.125%~0.2%的溶液进行病害防治。
4.2虫害
油茶的主要虫害包括茶袋蛾、油茶蛀茎虫、油茶蓝翅天牛、油茶尺蠖、茶毒蛾、象甲等,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灭幼虫、夏铲冬垦灭蛹、灯光诱蛾招引益鸟捕食害虫和人工捕捉等。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等,但是药物防治轻易不使用,只有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才可使用[7]。
5油茶作物发展前景
5.1油茶产业发展较完善
油茶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种植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多年来的发展,油茶作物的种植技术不断完善,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产业构成,并且随着内在原动力的增强,商品市场拉动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扶持,给油茶作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渠道。相关专家曾对油茶作物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在未来油茶价格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各地已经意识到了油茶的经济价值,纷纷创建油茶深加工企业,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加长和完善,促使油茶种植手段不断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5.2油茶产业社会价值大
油茶作为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该种食用油具有不易变质和便于储存等特点,不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对促进身体健康,助消化具有重要作用。婴幼儿、孕妇和老人均可食用,对降血压、养目、抗衰老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油茶具有广泛的用途,除了可以作为食用油之外,在医药和机械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在医药中的主要功能包括淡化妊娠纹、确保皮肤湿润、防止皱纹、祛除色斑和痘疮,防止毛孔粗大,具由防晒效果。加工后的油茶残渣也具有广泛的用途,残渣内部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粗蛋白等营养物质,更有溶血作用的皂角苷素,对水生生物有杀灭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是防止鱼虾病害的有效药物[8]。
6结语
油茶种植产业发展逐渐完善,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正确的油茶种植技术,能够促进油茶增收,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油茶种植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种植技术,为油茶种植提供理论指导。
收稿日期:20170113
作者简介:吴卫勇(197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浩,刘芳.农户对不同属性技术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油茶N植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1):53~64.
[2]陈丽芳.油茶的发展前景及其种植技术要点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130.
[3]李子龙.油茶的培育技术和种植技术探究[J].农技服务,2016(8):53.
[4]袁德.重庆生态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188~191.
[5]何建标.大埔县油茶种植技术探析[J].农技服务,2016(3):91.
篇5
1.1高效原则
盐城市各生态农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品种丰富,模式多样,结构灵活,转型简便,市场看好。甜菊、、瓜蒌、秋葵、辣根、贝母等均达到集中连片,订单销售,持续增效。新一轮调整,要坚持以高效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优化布局,精准调整,产销对接,保证种得好,品质优,卖得出,效益高。
1.2适度原则
新一轮调整,要注重科学规划,做到适度发展,规模种植,成熟一块发展一块,成熟一点发展一点,稳步扩大,培植典型,打造亮点,示范辐射,引领带动,做特做优,做亮做强。
1.3配套原则
要应对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新一轮调整。搜集信息,预测市场,分析形势,宣传技术,推介模式,强化培训,及时指导,保证良种与良法配套,高效模式与集成技术配套。
1.4融合原则
新一轮调整,要坚持融合发展的原则,实施“接二连三”工程,保证经济作物一、二、三产相融合,延长产业链;推进经济作物产品营销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增强产业竞争力。
2经济作物结构调整推进方法
2.1宣传转型,推进调整
宣传转型发展,引导调整经济作物产业,推动特经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推广林地、棉田立体套种模式,引导调整经济作物生产,推进立体复合经营;积极发展药食同源功能性作物,引导调整经济作物产品,着力把地方小品种做成带动增收的大产业。建设甜菊特色市,发展瓜蒌特色县,做响药材特色镇,提升辣根专业村,做大做强、甜菊、何首乌等传统特经产业,做特做优瓜蒌、辣根、黄秋葵等新兴功能产业。
2.2创新模式,规模经营
2.2.1扩大药材规模产业
适度扩大、葛根、贝母、金银花、夏枯草、蛇床子等特色中药材产业种植规模,优化种植结构,发挥规模产业优势,推进品牌创建,增强苏北沿海药材产业影响力2.2.2壮大瓜蒌功能产业适度扩大瓜蒌种植,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机制,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立体种植,突出重点区域,培育示范典型,注重做优做强,推进瓜蒌规模化种植、高效化间套、市场化营销、产业化发展。
2.2.3提升首乌传统产业
推广“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运行机制,发展规模化订单种植,提升首乌生产水平,促进精细加工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2.2.4发展甜菊特色产业
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合同签约、计划种植、订价收购,集成规模种植、标准生产、高效套种技术,提高栽培水平,增加干叶产量,提升产品质量。
2.2.5推进经作融合发展
着力推进经济作物生产、加工、销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基地,在发展旅游观光产业的同时,强化与饮品集团和医药企业合作,实现种植与休闲度假相融合,产品生产与饮品药用开发相融合。瓜蒌基地,着力引导项目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添烘干加工设备,注重技术改造升级,为企业精深加工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实现瓜蒌种植、瓜蒌籽加工、瓜蒌皮与天花粉药食开发相融合。
2.3推广技术,提高效益
推广轻简育苗技术、冠层设计栽培技术、棉田立体种植技术;主推耐盐、优质甜菊、优质瓜蒌品种;推广-毛豆-玉米、甜叶菊-蔬菜、何首乌-莴苣、辣根-玉米、瓜蒌-菠菜-甘蓝等高效间套种植模式;推广林下中药材生产技术,发展林下药材生态种植;推广白菊、何首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利用生物诱杀、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控制有害生物,提高药材、首乌品质产量。
3经济作物结构调整服务模式
深入推进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全面推广首席专家指点、农技人员挂点和业务团队建点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效率。
3.1实施指点协同推进
全面实施技术指导“234”协同推进服务模式,充实市、县两级经济作物专家团队组成人员,细化指点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团结协作,协同推进;组建市、县、镇三级技术服务团队,联合开展技术宣传指导;开展市、县、镇、村四级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实现服务指点全范围、广覆盖、大力度和高效率,打通技术入户最后一公里。
3.2服务挂点新型主体
以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挂点服务对象,全面发动,全员参与,选择挂点单位,接成挂点对子,根据服务对象所急所需,及时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帮助解决生产难题,增强挂点主动性,保证服务实效性。
篇6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是一项通过采用地膜覆盖土壤表面,增温保墒、保水,促进种子提早发芽出土,加快植株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协调各器官物质分配,获得早熟、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增产技术。目前地膜覆盖种植已经成为镇原县重要的粮食增产技术。
1 镇原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引进
镇原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验阶段(1979年~1985年)。1979年镇原县从甘肃省农技推广站引进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在玉米等粮食作物上进行试验示范。当时由于镇原县群众的认识还不够,种植面积小,效益不够明显;第二阶段为起步阶段(1986年~1994年)。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群众在认识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由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扩展到蔬菜、瓜果、油料作物等领域。1994年,国家实施以地膜玉米为主的温饱工程,镇原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得到了大发展,效益明显;第三阶段为迅速发展阶段(1995年~1999年)。由于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地膜覆盖种植的作物种类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第四阶段为稳步发展阶段(2000年~2006年)。由于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效果明显,全县农作物地膜覆盖种植由单一的玉米、小麦、蔬菜等扩展到瓜果、马铃薯、冬油菜等粮食作物和油料、中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上。与此同时,还推广了膜侧沟播、平膜穴播、周年覆盖、一膜两季用等种植技术。在覆膜方式上,由半膜覆盖向全膜覆盖转变。在播种方式上,从平铺穴播向垄沟播种转变。同时,由于畜力和机械覆膜农机具的研发和投入使用,使地膜覆盖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第五阶段为大面积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该阶段在覆膜时间上由春播覆膜向秋季覆膜和早春顶凌覆膜转变。由于全省推广以玉米为主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镇原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因此进入了大面积推广发展阶段。由于地膜覆盖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大规模应用地膜覆盖农机具,使人工覆膜快速向机械覆膜转变。2011年全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430多公斤,较常规地膜种植亩增效益500多元。同时在马铃薯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小麦上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展。自推广以玉米为主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全县累计种植地膜粮食和经济作物达到220多万亩,增产效益非常显著。
2 镇原县地膜覆盖主要种植技术
2.1 小麦膜侧沟播技术
具体操作:垄、沟各宽25厘米,垄高10~15厘米,地膜覆盖垄面垄沟相间排列,沟内每贴近一个垄边种植一行小麦。镇原县1998年从甘肃省农技总站引进该技术。主要优点:覆膜和播种一次完成,生产效率高,不存在苗与孔错位问题,通过地膜将生育期地面降雨收集到作物根部,达到雨量增值效应;主要缺点。增温保墒作用不如膜上播种。
2.2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多茬种植技术
具体操作。用70厘米宽或120厘米宽的地膜全地面覆盖后,在地膜上覆一层细薄土(3厘米左右),用穴播机在地膜上穴播小麦;主要特点。由常规半膜覆盖转变为全地面覆盖。膜上覆土防止种植过程中苗、穴、膜错位,杜绝缺苗、放苗现象。延长了地膜的使用寿命。留膜免耕,多茬种植。减少了耕地、劳动力等投入;主要缺点。地膜上覆土不够,容易造成穴膜错位,缺苗较多,补救难度大。
2.3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具体操作。在田间起大小双垄(大垄宽70厘,高15厘米;小垄宽40厘米,高10厘米),用宽120厘米的地膜全地面覆盖,播种时在垄沟内播种作物。该技术2003年在镇原县试验示范1200亩,获得成功。2005年全县推广种植5万亩,至2014年大面积推广,面积达到95万亩。
2.4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膜两季用技术
具体操作。在前茬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不揭膜、不耕作,保护好地膜 ,翌年在地膜上直接播种下茬作物;主要特点。主要减少了秋、冬、春三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了作物水分供给。减少地膜和劳动力投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一种作物改为种植多种作物,解决了倒茬,提高了经济效益。
2.5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具体操作。与全玉米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相同,马铃薯种植在大垄垄侧,播深10~15厘米,株距25~35厘米,亩保苗3000~4500株。较露地亩增产30%以上;主要特点。起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较大的集雨面,使垄面上的降水向垄沟集中,保全苗、苗壮作用突出,可提早上市20~30天。
2.6 马铃薯半膜垄侧沟播种植技术
具体操作。在田间起大垄,垄底宽60厘米,垄沟40厘米。幅宽100厘米,垄高20厘米,宽75~80厘米的地膜覆在垄上,沟内种植马铃薯(也可种在垄侧)。小整薯播种,播深20厘米,行距70厘米。亩保苗3000~3500株,亩可增产20%以上。
篇7
1.1 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为主
巧家县人多地少,对食物的需求量较大,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作为种植业的基础,直接决定了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为主。“以农业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社会形态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但是巧家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在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在河谷地区、低二半山区,玉米、水稻667m2产量可达700~800kg;高二半山以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耕作粗放,有“种一遍坡,收一箩箩”的说法,当地农民还未得以解脱贫困,生产生活水平低下。而江边河谷地区经济作物以甘蔗、烤烟、桑蚕、花椒、核桃为主,近几年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鼓励大力发展栽桑养蚕;烤烟产业也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目前巧家县烤烟种植面0.2万余hm2,年收购烤烟7万多担。但是巧家县人多地少、经济落后的基本县情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当前以粮为主始终是巧家县种植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1.2 区域布局情况在不断变化
巧家县的农业高稻产区及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等都在两江河谷热区,故江边河谷地区是巧家县十分宝贵的资源库。江边河谷地区除传统的粮食和蔗粮生产外,近些年来,沿江各乡镇还在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新领域,在烤烟、反季蔬菜、花椒、蚕桑等经济作物,以及石榴、芒果、香蕉等优质水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同时也丰富了天然大温室的库存内容,但一直以来区域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拉大种植业空间布局差距的直接原因。随着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布局情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巧家县进一步加快了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从以前单一的品种逐步向名优特新品种发展。
2 加大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1 加大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巧家县江边河谷地区冬季的热量比较充足,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反季蔬菜远销昆明、重庆、昭通、攀枝花等地。在今后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在政策和市场方面进行引导,提升冬春季节作物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农业部门应该充分重视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起完善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部门应该将种植业技术推广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完成,引起人们对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这样才能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各级农业部门应该积极配合上级的要求,安排技术人员到基层对种植业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同时应对外招聘知识面广、专业技术强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为推广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加大对种植业技术的投入,达到推广目的;在推广种植业技术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监督机制,确定种植业技术可以得到有效推广。此外,在日常种植推广中,农技人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种植业技术,使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快速培训种植户,从而促进其种植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升。
2.2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和培训,引导农民对更多先进种植技术进行了解和掌握,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应该充分加大在种子、农药及农资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其附加值。巧家县的热量比较充足,土壤肥力较好,在水旱轮作模式的影响下病虫害也比较轻,因此和其他地区农民相比,该地区农民的负担要少很多。但是新的种植技术得到研发和应用以后,农民应进行积极的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
2.2.1 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切实将农民种植技术培训提到日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培训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展开;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应意识到拓宽渠道的重要作用,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引导社会中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巧家县农民的种植技术培训中来,更好地为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前提和基础。
2.2.2 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
在农民种植业技术培训过程中,注意不能沿袭传统方式进行培训,应该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按照新的种植技术针对广大农民展开培训。由于种植技术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所以必须通过实地培训来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兼顾到实践方面,结合农民的基本特点,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展开教学培训,尽量缩短农民接受知识的时间,减少农民在这上面投入的费用,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最新鲜的科学知识,引导农民有效掌握各项先进的种植技术。
2.2.3 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在培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吸纳,在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和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技术员本身的能力及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不仅要对农民的种植业技术进行培训,还应注重自身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从而达到提升广大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水平的目的。
3 种植业在巧家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前景
种植业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巧家县是立体农业大县,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十里不同天,农业技术推广仍是农业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更新对提升农业水平至关重要,今后巧家县着力发挥“地理、气候、物种、生态、开放”五大独特优势,省委、省政府要求把云南省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花园子、肉铺子、鱼池子、药盒子”,努力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昭通路子。巧家县今后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主要利用巧家县高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生物资源、热区资源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和中低产田地林改造,大力发展以畜牧、反季蔬菜、花卉、核桃、花椒、蚕桑、热带亚热带水果等特色农业和冬季农业开发;大力发展山地牧业。充分利用巧家县草地面积广阔优势,实施现代畜牧业工程,推进生猪、肉牛、肉羊、奶牛、肉鸡、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快发展淡水渔业。充分发挥巧家县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常规淡水鱼类、特色冷水鱼类和优质土著鱼类养殖,将巧家打造成为云南重要的淡水渔业养殖和出口基地;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充分发挥巧家县林业物种种类多、低成本消耗、可持续利用等优势,发展木本油料和以野生食用菌、林药、木本香料、松脂松香及紫胶、特色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为重点的林下经济、珍贵用材林及速生丰产林、生物质能源、高原特色观赏苗木等林产业;大力发展开放农业。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 相结合,建设外向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域性农产品进出口加工基地,“走出去”与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和向西南开放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构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农业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参与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4 结语
篇8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播种技术,不仅能起到提高玉米产量,还能避免农户一些不必要的损失[1]。在播种过程中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可增加耕地播种面积、节省人工作业、提高玉米抗病虫害性以及增强除草剂效果等。所以,对于农户而言,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有效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发展。
1 分析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的特征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种植的产量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在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范畴中,所获得的发展也比较显著。这种跨越式的进步,直接影响了玉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玉米属于非传统经济型作物,不仅种植面积相对广泛,而且还有这较强的气候以及土壤适应力,且产量收入也相对较高,深受农户喜爱。此外,在作物轮作期间,玉米能够达到养地用地的效果,既能使农田土壤间的肥沃程度提高,还可有效控制水源,避免土壤内营养的流失。由于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人们对于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使其农户在播种过程中,也要不断开拓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一直都是农户所关注的问题。在播种过程中,选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不但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还能使玉米的质量得到保证,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2 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的好处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播种技术,使得农户在播种过程中采用此技术,所取得的优势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节省种子。若农户在播种过程中采用传统化的播种方式,则一亩田地需要种植5斤-6斤的玉米种量,一公顷田地需要种植75斤-90斤的玉米种量;若农户在播种过程中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则一亩田地需要种植3斤左右的玉米种量[2]。举例:阿场共有20村队总耕地面积172491.7亩。去年种的是主要玉米和小麦,小麦采用传统播种技术播种15807亩,玉米采用精量播种技术播种156684.7,经对比发现,经良播种耕地面积是总耕地面积的91%。可见,采用精量播种技术实施播种,既能使种子成本降低,而且还能使种子的用量得到减少,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农户经济成本投资。第二,节省人工作业。分割垄作、喷药以及除草等,这些都是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作业。采用传统化的种植技术,不但消耗时间长,而且还会增加的农户的作业量等。针对这些弊端现象,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进行种植,可有效缩短农户在种植消耗时间,减少农户种植的工作量。第三,玉米抗病虫害性提高。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实施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可使苗间的种植距离都能保持一致,从而降低农作物受杂草的影响,同时也可实现玉米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整齐化等。此外,实施玉米精量播种技术,还能强化玉米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防御病虫害能力,确保玉米的质量与产量。第四,增强除草剂效果。实施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可使定苗、间苗环节省略,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降低杂草生长现象的出现,提高药剂的除草效果。
3 种植过程中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的主要环节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其主要环节可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保证田间土壤的平整性。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可依照玉米的生长习性,对其土壤进行整合。为了能使土壤的完整性得到保证,农户在播种玉米时,需要按照玉米根茎的插入特征,对其种植插入深度实行选择,这样不但能避免植株出现歪倒现象,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抗风作用。第二,轮作工作的实施。若农户选取的田间具备排水能力强、地表无沟壑以及地势平坦等特点,采用轮番作物种植模式,可避免土壤内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也能使玉米的种植能力得到保证。第三,肥料深用,浅松土。若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见阴雨天气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松土工作,这样能使空气和土地的循环替换能力有所保证。但需要注意的是,农户一定要在玉米的纵行间隔内实施深度施肥,这样可防止土壤肥力的流失。第四,品种的选取要优良。农户在选取玉米品种时,需要从正规单位部门进行采购,并且还要查看商家玉米品种的简介、纯度质量以及生产日期等。特别要查看选取的玉米品种是否有抗病虫害能力。第五,施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化。农户在给玉米施肥时,需要根据玉米的适应能力以及生长状况等合理施肥,所选取的肥料则必须是有机肥,这样能有效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第六,密植合理化是实施精化操作的主要前提。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保证密植合理化,可有助于玉米叶面的动态化发展。若叶子的生长具备规范化,使其会有效降低阳光反射,同时还会提高叶子面积的吸收以及截获能量程度,从而使叶绿体的活性增强,能够让植株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在光照条件较强的条件下,玉米植株棒三叶的基本叶片,还会处在一个光照补偿的范围内,而且通过光合作用,所有叶子都能制造出大量的营养物质,比如碳物质或者养料等,从而为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需求。此外,在田间玉米植株的配置方式是优化玉米植株密度的种植方式,由于叶面大小以及植株密度相同,种植方式不同,所以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采用动态平衡化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样可让玉米的产量实现最大化。
篇9
105例中,男85例、女20例,年龄62~72岁。直肠癌下缘距10~12cm。10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190min,术中出血50~80ml,分离时无直肠破裂穿孔、输尿管及邻近脏器损伤。105例均于术后1~2d恢复胃肠道功能并下床活动,5~8d出院。术后切缘病检未见癌细胞,肠旁淋巴结无肿瘤转移。随访1~4个月无肿瘤复发.
2无瘤技术的护理配合
2.1切口保护措施。手术区铺好双袋式切口膜。器械护士以弯盘盛放接触瘤体的手术器械,肿瘤切除后术区不再使用。对于使用过已湿透的纱布(巾)应放在专用弯盘中收回,不得在手术布类上停留,不得重复使用。
2.2术中严格区分“有瘤区”和“无瘤区”。切瘤前器械和切瘤后器械分开放置。开腹、关腹与术中接触癌种的器械分别单独使用,凡术中接触过瘤体或破溃瘤体的剪刀及其他器械,不再使用于正常组织,以免将器械上的癌细胞带入其他组织,没有条件更换或必须使用的器械,在无菌盆中用温蒸馏水浸泡15min以上,再用蒸馏水由上而下冲洗,擦干后备用;超声刀每隔15分钟在蒸馏水中清洗一次。冲洗后使用。
2.3为防止恶性肿瘤细胞的种植,术前应准备切口保护膜,胃肠道手术应备有伤口保护圈,以保护无瘤区域[2]。恶性肿瘤手术器械应相对更为充足以便进行活检、肿瘤摘除和摘除后无瘤关腹的不同需要。
2.4手术者的手套不直接接触肿瘤。如术中遇到肿瘤破裂,需彻底清除干净,用纱布垫紧密遮盖或包裹,并更换手套和手术器械[3]。术中要及时更换纱布垫,不得换洗和重复使用。
2.5关闭腹腔前用蒸馏水或5-FU等刺激性较小的抗癌药物冲洗、浸泡,杀灭术野及手术切口可能污染或残留的癌细胞,使癌细胞种植机会降到最小。
2.6防止套管口的种植。腹腔镜TME术中应十分重视这一特点,术中严防漏气、术毕从套管内释放气体是腹腔镜特有的无瘤技术。
2.7术毕器械的处理。术毕后用2000mg/g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进行初步清洗,在利用清洁酶超声清洗,擦干并上油打包消毒。洗刷时禁用热水,以防止坏死组织凝固在手术器械上。
3小结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的增高及年轻化的趋势,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无瘤技术的操作能有效的控制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手术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无瘤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加强无瘤技术操作的技能。
参考文献
篇10
1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
1.1 造景休闲
在园林植物造景过程中,多选择公园作为人们休憩的场所,从而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休闲环境。在设计规划园林绿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的景物,选择面积大且树叶多的植被。同时,可结合建筑物的位置,选择种植藤本植物,以此发挥隔景的作用,保证园林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促进园林艺术风格的提升。
1.2 美化生态环境
将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应用于园林绿化设计中,需要以园林设计理念为依据,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恰当选择植物,从而美化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由于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吸收CO2,因此,可选择夹竹桃等植物,或是将萍蓬草和荷花等种植于水环境中,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1.3 环境防护
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环境防护,当前由于空气环境的持续恶化,城市上空经常出现雾霾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而园林具有防风作用,能够美化环境,降低污染,将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应用于园林绿化设计中,有效保护城市环境。
1.4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提高环境质量,还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整体面貌的重要衡量标准。例如,有些企业在办公楼平台上进行景观设计,采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创设相对舒适和安静的环境,以此吸引投资,促进社会的发展。
2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2.1 利用美学原理,将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和色相加以展现
对植物进行造景时,需要以美学原理要求为依据,有机融合园林景观中的各类植物,重视植物的现时景观,合理布置不同色相的植物,使园林形成一定美感的林相。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出现季节演替的现象,因此,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植物的不同花期特点和季相特征,有时序性地设计景观,展现植物蕴含的独特含义,确保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风景、韵味和群落现象。如梅、兰、竹、菊等植物含有不同的意境,给人们强烈的精神感受,对这些植物加以设计,可以创造具有独特韵味的景观效果,强化植物的意境美,提升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
2.2 利用生态学原理,形成生态原理理念
将植物造景应用于园林绿化设计时,需要结合园林绿化的具体要求以及地理地质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植物,避免因盲目引进外地植物而影响本地植物的生长等。同时,积极推广抗性植物,如将马尼拉草皮铺设在开阔地面;将夹竹桃、樟树、海棠等植物种植在工厂附近等,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另外,在造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设计植物,使其能够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确保景观封闭与开明的适宜,有效展现园林绿化的自然美。
2.3 促进生物的多样化
不同的植物种类可以组成不同的园林绿化景观,保证园林绿化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的稳定性。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采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合理布置草坪、灌木和乔木等,有机结合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尽量选择适于种植的树种,做好植物的搭配和选择工作,以此保证园林绿化生态的平衡性,突出园林绿化生态的自然之美,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目的。例如,部分城市的烟厂生活小区,要想创设独特且多样的自然生态园林,可以在不同风格与样式的住居附近加以绿化,采用藤木、花卉、草坪、灌木等植物进行造景设计,并建设小桥、廊坊和亭阁等,以此促进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3 结语
将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应用于园林绿化设计中,可以增强园林的美感以及景观的观赏效果,优化园林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休憩场所,使人们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当然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需要合理应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积极遵循美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提高园林的绿化效果,改善生态环境,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城市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篇11
阿勒泰作为我国的重点牧区之一,其饲草种植情况是大众关注的对象之一。阿勒泰地区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是当地牧民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牧业发展的基本物质,草地分布极其广泛,是当地牧民畜牧产业的重要资源来源,截止2014年底,阿勒泰地区人工草地总面积约120万亩,整个地区草原的总面积为1.48亿亩,可利用的草地面积为1.08亿亩,全区的植物种类高达1500-1600余种,拥有良好的天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是种植饲草料的最佳场所。
2 饲草种植新模式现状
根据阿勒泰地区的畜牧产业发展状况来看,虽然阿勒泰拥有良好的产地资源和优越的种植环境,但由于阿勒泰的种植技术较为落后,其种植物品较为单一,很多生产技术都不成熟。经过对现代市场上的调查,发现了大部分牧民一直在采用苜蓿作为传统饲草料,这种饲草料受到广大牧民的喜爱,在畜牧产业中被广泛的应用着,这也表明了现代畜牧产业的市场需求量,但是,由于很多种植产业一直都在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导致种植效果不显著,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高,对此许多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都不高。阿勒泰地区四季气候特点显著,但当地开发的饲草料地多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其主要种植产品为油葵、打瓜等农作物,这些产物的种植对当地区域土地的伤害力非常大,在种植的5到6年后,那片种植区域就会出现土地退化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这片土地就再也无法种植其他农作物,最终变成荒地。据相关人士统计,目前阿勒泰被荒废的区域已越有55万亩地,这些土地常年被荒废,无法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而苜蓿草的种植对土地要求和环境要求都不高,能在贫瘠的土地上进行大面积种植,苜蓿与传统的农作物相比不仅存活力强,其对环境的抵抗能力也非常强大,在冬季的冰雹天、冰冻天、夏季的干旱天、大风天等对植被伤害较大的天气下苜蓿都能够有效的抵抗,这也表明这苜蓿的种植风险小,不会因气候的突变而导致出现农作物产量下降的现象,其管理方式也不复杂,与传统的农作物相比管理方式较为简单,是现代市场上农作物中最好的草料。
3 种植饲草料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要想在荒地上种植苜蓿,其过程与灌溉土地离不开关系,随着农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研发出了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为荒地带来水源,使其减少种植过程因缺水带来的不便,虽然科技技术减少了苜蓿的种植缺水问题,但苜蓿不一定就会种植成功。由于许多农牧民都缺乏对种植技术的管理,在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时没有维护设施的意识,当设施出现了问题时时常不清楚怎么去解决,这种现象会致使节水灌溉技术一直被停用,也导致国家对设施投入的资金没有发挥最大功效。阿勒泰地区的农牧民长期以来一直是以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些农牧民在种植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缺乏经验、种植技术不完善、种植过程简单等现象,在耕种苜蓿的过程中常常使用错误的耕种手段,导致农作物的管理方式出现了很大误差,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就算拥有再完善的科技技术也无法生产出让人满意的效果。对此,针对这些现象,农业户可采用渗灌苜蓿种植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控制农作物的整个生产过程,能有效的农民进行土地和植物的管理。
渗灌苜蓿种植技术在管理上,主要是使用代管代种的新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在农牧民生产农作物的过程中完全的管理农作物的生产状况,在实施这项技术前,农户要签订相关合同,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和种植的材料费用,这项技术需要种植经验丰富的人员才可进行实施,其管理过程为播种、施肥、管理三个步骤,其中还需对节水设施进行有效管理,这种种植新模式使销量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也大量的减少了人工劳动力,使当地的种植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经过有效证实,这项技术使当地的种植水平逐渐走向科学化与专业化,农民不再只关注农作物的产量,而是更加关注管理手段和养殖过程,这项新技术不仅使原有的荒地变为了绿色资源地,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土地的荒废现象,使土地有了更好的用途。
4 产业开发
随着种植技术的创新,饲草料的种植技术得到了巨大的突破。以往的牧民虽然有稳定的居住点,但是由于没有稳定的饲草料来源,牧民只要采用放牧方式来饲养牲畜,这也是导致牧民的居住点一直飘渺不定的原因。也有很多牧民因为不了解种植饲草料技术,导致种植饲草的效果时常不显著。但是有了渗灌苜蓿种植技术后,可以使种植过程变得简易化,其管理方式也非常的简便,渗灌苜蓿技术能为当地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减少了饲草货源短缺的现象。渗灌苜蓿技术不仅改善了种植过程,也为当地的畜牧产业带来了大量的货源,减少了草原植被的破坏现象,也使当地的畜牧产业链大幅度提升了,改变了以往因气候原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带来的饲草短缺现象,使当地相关的饲草料企业、肉制品企业、奶制品企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使当地的土地植被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5 结束语
畜牧产业的发展与饲草料种植息息相关,饲草料的货源充足直接影响着畜牧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对此,当地地区各个部门应重视饲草的种植情况,对饲草种植投入相应资金,研发新型饲草种植模式,让饲草不再出现货源短缺的现象,面对还在使用传统种植技术的农民当地部门应派发专业人士来进行专业指导和管理,让牧民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种植饲草,使其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道路。
篇12
自幼勤奋好学的吴晓泉,参加工作后发现,淮安的草药基本都是从外地购进的。而这些草药经济价值极高,如果引进种植,既可以减轻农民看病的支出,又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他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这里的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已经习惯,不敢贸然种植其他植物。他决定,自己回家乡带头试种。
吴晓泉的想法首先遭到家人的反对,理由很简单:读了十几年书,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个大学生,回过头来离开城市到农村种地,会被村里人笑话!然而,吴晓泉主意已定,就义无反顾。2009年,他毅然放弃收入颇丰的医药销售经理的位置,回到家乡计划创业。
创业:脚踏实地当花农
种植中草药在当地可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很多村民投来不屑的眼光。对吴晓泉回家当农民,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对此,他首先请求父母理解:“我本来就是农村人,等到我为村民找到一条尽快走上小康的新路,那时大家会理解我的。”
在一片质疑声中,吴晓泉以现款支付方式,和村民签订了租赁面积600亩的土地流转合同,开始了中草药的种植。从草药的掐苗、扦插,到培土、浇水,他坚持手把手教,带着大家一起干。他把在大学学到的培育中草药的技术,传授给每一个来基地打工的父老乡亲,把他们都培养成新型经济作物种植的行家里手。
今年新年刚过,他第二次来到射阳,以每年8万元的高薪,聘请一名种植能手,专门负责的种植技术问题。接着是举办种植培训班,请老师讲解栽培技术,包括如何把握好扦插密度、栽插深度,以及苗床浇水。吴晓泉每天和专家一起,在田头边学习边指导,脚踏实地当起了花农。吴晓泉还按技术员的建议,在种植中草药的地里轮作小麦,600亩地每年可收获小麦60万斤。他说:“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药材进行轮作,以农家肥为主,田里有草,也不用除草剂,保证无农药残留,得到了医药部门的认可。
收获:带领乡亲奔小康
篇13
在全球化的低碳经济趋势下,农业低碳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低碳农业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温室气体减排(王昀,2008),是农产品从“摇篮到坟墓”低碳化的生产过程(许广月,2010);是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收益(翁伯琦,2010);是全世界应对能源枯竭和气候变暖的一种全新农业形态,它在农业生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赵其国,2010)。适应了全球碳减排潮流,响应了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业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农业生产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农业生产主体具有分散性和差异性。我国特有的农业度决定了我国农业碳排放来自千千万万个农户,由每一户农户不同的生产项目的碳排放所构成。关于农户层面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漆雁斌、陈卫洪(2010)较早开展了研究,他们以农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为解释变量,建立了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化肥对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董谦等(2011)研究了主要投入要素对河北省农业产值的影响,她们在解释变量中增加了农膜、柴油、农药使用量,发现影响最大的是农膜使用量。而杜华章(2011)对1990-2008年江苏省和2008年江苏省52个县(市)农业增加值与化肥、农膜、柴油、农药、农机数据建立模型后发现,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对农业增加值贡献最大的是柴油使用量,其次是农机总动力,而化肥施用量起负作用,这与漆雁斌、陈卫洪和董谦等的研究差异明显。姚延婷、陈万明(2010)选取农机、化肥、电力、柴油、灌溉五种碳排放途径,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农业总产值与上述因素的关联度;发现对农业总产值影响最大的是农村用电量,其次是农机总动力、柴油和化肥使用量,影响最小的是有效灌溉面积。
Ernesto(2008)以加纳为例,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种植策略选择模式下土壤净碳汇和农民的经济效益,且以此为基础确认了最优的农作物种植模式,以期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West(2002)将农田投入换算成能量,并进一步折算出每项投入造成的碳排放系数,提出了衡量新管理措施下农田生态系统对大气二氧化碳排放贡献多少的方程,即相对净碳排放方程。Michael Popp(2011)在分析和测算农业碳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应对碳补偿政策的策略。
因此,当前从农户角度计算碳排放量并分析对比生产结构的研究还很少。故本研究试图核算典型农户各个生产项目的碳排放量,比较不同农户行为模式下生产的碳排放量,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为促进陕西地区农业低碳生产,提供一定的有效可靠的数据,为中国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农户层面碳排放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
1.分析框架
本研究小组通过多次预调研、调研,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咨询相关专家,对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滑里村农户生产经营项目进行调查分析,以农户碳排放计量为基础,基于生产投入视角,把生产项目主要分为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经济林果种植、养殖业四大类。粮食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其碳排放量主要从施肥、农药、灌溉、翻耕、秸秆处理、人工投入六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作物,主要是蔬菜,具体有西红柿、白菜、芹菜、菜花等,其碳排放量在粮食作物种植的碳排放计量的基础上,加上设施投入和地膜覆盖。经济林果,其碳排放量在粮食作物种植的碳排放计量的基础上,加上落叶枝干的处理方式。养殖业,包括家畜和家禽的养殖,碳排放主要从肠道发酵、粪便处理以及人工投入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核算。
2.计量方法
对于农户生产经营项目碳排放的核算,每一项目的碳排放不尽相同,尽可能采用IPCC的研究方法,同时采用了一些现有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针对农户经营项目排放量的计算,以农户碳效应分析框架为基础,其具体的核算公式为E=∑Ei=∑Ti*∮i,式中E为项目碳排放总量,Ei为投入类型i的碳排放量,Ti为第i种碳源的使用量,∮i为第i种碳源的碳排放系数。为了方便研究分析,本研究对碳排放量统一换算成标准碳。关于农户项目用地和投入来源于调研分析,关于各种投入的碳排放系数见表2。
动物肠道发酵温室气体排放是动物在正常代谢过程中,寄生在生物体内的微生物分解消化饲料是产生的甲烷等气体,主要是从口、鼻、直肠排出体外的甲烷气体(韦秀丽,2013)。肠道发酵碳排放通过将不同类型牲畜数量(Nij )乘以相应肠道发酵温室气体排放系数δij获得,牲畜饲养量数据来源于实际调查或统计年鉴资料。温室气体系数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相关数据见表3。
畜牧业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畜禽粪便处理过程产生的CH4及粪便还田利用过程中的NO2直接或间接排放,已成为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Olesen J E.,2006)。粪便管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是畜牧业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H4和NO2,在核算过程中分别将不同类型牲畜数量Ni乘粪便管理排放的CH4和NO2的CO2当量,以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指南相关排放系数整理为表4。
二、案例农户碳排放计量与比较分析
1.滑里村农户生产经营情况
滑里村位于云阳镇,由滑里、仝家、雷家、东华云、西华云、互助六个村民小组。有520余户,2210人,全村面积4000余亩,耕地3400亩,以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导,靠多种经营收入。其中,水果1400亩,以桃为主;粮食900亩,以小麦、玉米为主;蔬菜1100亩,其中温室大棚菜300余亩、陆地蔬菜700余亩。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300万元,养殖业养奶牛800多头,生猪3000多头,蛋鸡20万只,鹌鹑10万余只,奶山羊1000多只,产值1000多万元,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9600元。目前,滑里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基本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碳型模式。经济作物种植技术主要是地膜种植和大棚种植。地膜种植成本和收益相对于大棚种植都较低。生产过程中肥料和药品的使用方面,绝大部分使用化肥和农药,极少数进行了粪肥的施用。因为经济作物收入可观,为了产量的提高,农民不惜付出化肥价格逐年提高的成本,经济作物种植施用了大量的化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农药使用量同样较高。养殖业主要为规模化养殖,分布于村边居住区之外,采取散养和笼养的养殖方式,养殖业垃圾堆放于养殖场周边,没有使用污染物处理相关技术。
2.案例选择与描述
通过对泾阳县云阳镇滑里村的调查研究,发现种植业存在三类典型农户生产经营,分别为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桃树种植。鉴于此,在每种类别中各取一家典型农户进行剖析。此外,该村还存在养殖业、种植业兼业农户生产经营,根据农户禀赋的相似性,选取了一家“粮食种植+养羊”典型农户作为案例进行剖析。
案例农户的生产资源信息(见表5)。根据农户主体经营项目的不同和农户禀赋的相似,分别选取以粮食种植为主的FZD农户、以蔬菜种植为主的YXF农户、以桃树种植为主的PZL农户和以“粮食种植+养羊”为主的TJZ农户。
FZD,48岁,女,初中文化程度,泾阳县云阳镇滑里村东滑云人,家中5口人,其中有一个老人,一人务农,三人外出务工。她主要经营了8亩土地,主要种植粮食,6月份至8月份种植玉米,9月份至次年6月份种植小麦。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FZD加大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对土地及时进行翻耕和灌溉,加强人工管理的同时,租用消耗柴油的农用机械进行施肥、翻耕、灌溉等,农药的喷洒也用到了小型电机。
YXF,57岁,男,初中文化程度,泾阳县云阳镇滑里村东滑云人,家中9口人,务农人员有两人,外出务工人员有四人。经营了9亩土地,用于种植蔬菜。为了提高质量和产量,建起了大棚。大棚内种植了经济作物,主要是蔬菜,包括菜花和洋葱等。一年种植两茬,第一茬在过完春节开春以后种植,具有生长期短、成熟早、见效快,且耐低温、抗病的优势。第二茬一般在秋季,这段时间蔬菜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比较可观,能有效解决露地栽培后期市场供应问题。为了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该农户注重地膜及棚膜的投入,地膜一茬一换,棚膜两年一换;此外,农药和化肥投入以及灌溉量都很大。
PZL,59岁,男,小学文化,泾阳县云阳镇滑里村仝家村人,家中有6口人,两位老人,其余四人皆务农。经营了12亩桃林。为了提高产量,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大;为了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土壤肥力,翻耕力度和灌溉量大;人工投入(修剪枝叶、套袋等)力度大。
TJZ,70岁,男,小学文化,泾阳县云阳镇滑里村雷家村人,家中5口人,一个未成年人正在念书,两口年轻人进城打工,老两口务农。除经营了8亩土地用于粮食种植外,在自己院落里养殖了两头奶山羊。羊粪除了为粮食施肥外,还用于自家沼气的原料和动力。机械和柴油的使用量大,小麦的收割、玉米的播种、土地的翻耕、化肥的施用、农药的喷洒以及灌溉都租用或使用了消耗柴油的机器。
3.结果分析
3.1案例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分析比较
从案例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量(见表6)来看,FZD、YXF、PZL和TJZ碳排放总量分别是3344.928kg,2578.744kg,4770.376kg和2735.778kg。从单个生产项目来看,PZL桃树种植和FZD粮食种植为主要的碳排放源,TJZ“粮食种植+养羊”比FZD单一粮食种植碳排放量少。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养殖粪肥的使用抵消了化肥的碳排放量,因而“粮食种植+养羊”总的碳排放量少于单一粮食种植的碳排放量。而从单位面积生产项目碳排放量来看,FZD单一粮食种植碳排放量最高,PZL桃树种植碳排放量次之,YXF蔬菜种植碳排放量小于FZD粮食种植和PZL桃树种植碳排放量,TJZ粮食种植和养羊的碳排放量相近。
3.2案例农户生产投入碳排放结构分析
从案例农户生产投入碳排放结构(见表7)来看,化肥投入、柴油以及翻耕是FZD最重要的碳排放源,分别找碳排放总量的71.6%、16.7%和5.0%。YXF最主要的碳排放源是农膜投入、化肥投入和农药投入,分别占碳排放总量的52.8%、31.3%和4.8%。PZL主要碳排放源为化肥投入、农药投入和翻耕,分别占碳排放总量的77.1%、13.9%和5.3%。TJZ碳排放源最多,共8个,最主要的是化肥投入、柴油、羊肠道发酵和翻耕,分别占碳排放总量的45.8%、24.3%、17.2%和6.1%。化肥投入、农药投入、翻耕、柴油的碳排放占极大比重,是共同的碳排放源。由此可以看出,在促进发展低碳生产行为过程中,农户存在很大潜力,转变农户的生产行为极为重要。此外,灌溉、人工投入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视。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以典型农户案例剖析的方法对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排放进行分析,取得如下几点结论:
1.四个典型案例农户的碳排放量测算分析说明碳排放量因农户生产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粮食种植和经济林果种植碳排放量较大,单一粮食种植比“粮食种植+养殖业”模式碳排放量大。
2.经济作物(如蔬菜)种植碳排放量相对小,特别是使用塑料大棚的种植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总量。
3.农户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可极大增加碳排放量,如过量的化肥投入、过度的柴油施用、大量翻耕等,影响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
4.灌溉、人工投入虽然在农户生产投入碳排放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但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不容忽视。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得出以下促进减排的政策启示。第一,树立低碳经济意识,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我们必须摒弃传统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第二,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提高其利用效率。应以节肥、节药为突破口,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我们要运用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同时,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碳排放。第三,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低碳化的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能力。我们要加大科技攻关和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力度,不断研发和推广低碳农业技术。第四,政府可以加强规划指导的同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等保障措施。建议将可持续发展低碳排放农业项目归纳到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去,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法规和政策,从而明确我国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各部门的政策导向,同时由相关部门负责相关协调组织工作,将其取得的效果和成绩纳入绩效考核中去。国家相关部门应研究和制定出相应补贴和奖励制度来鼓励农民和企业施行减量投入,同时为取得社会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可以颁布相关的减量认证标志及建立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昀. 低碳农业经济略论[M]. 中国农业信息, 2008(8): 12-15.
[2]许广月.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 经济学家, 2010(10): 72-78.
[3]翁伯琦. 低碳农业导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82.
[4]赵其国. 低碳与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思考. 北京:全国低碳农业研讨会, 2010.
[5]A.Weiske, A.Vabitsch, J.E.Olesen, et al.2006. Mitiga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Europea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dairy farming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112(2-3):221-232.
[6]武少松.2015.黄土退耕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7]张广财.2015.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支持畜牧业低碳生产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8]韦秀丽,高立洪.2013.重庆市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J].西南农业学报,26:1235-1239.
[9]漆雁斌,陈卫洪.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农村经济,2010(2): 19-22.
[10]董谦,刘宾,董海荣.河北省低碳农业发展条件、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185-6186.
[11]杜华章.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4): 63-71.
[12]姚延婷,陈万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7(22):48-51.
[13]ERNESTO G E, LUIS C, RODRIGUEZ, et al. 2008.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farm income in west Africa: Identifying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smallholder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northern Ghana [J]. Ecological Economics, 67(3): 49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