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农村建设的好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

篇1

今年以来,根据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县委、县政府在深入研究我县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六化”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实现这一目标,县里制定了典型带动、整体推进和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思路,区分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对于当前工作中的重点环节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村庄绿化分别出台了详细的文件,新农村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借鉴有些地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以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要处理好长远与眼前的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总书记指出:“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这就把新农村建设放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因此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不能追求短期行为,要切实做好规划,分步实施。但是,强调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求我们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从细微处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让农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比如村容整洁的问题、村庄绿化的问题,从量的积累最终促成质的变化。

要处理好建设新村庄与培养新农民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人们的目光更多地关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比如新房子、新街道、新设施等。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有些地方,我们也看到虽然街道宽阔平整,却到处是粪便垃圾无人过问;虽然楼房漂亮,却有邻里不睦、子女不孝的不和谐声音;虽然家电豪华,却存在违犯法律、赌博迷信等落后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究底是新农民培养上抓得不够。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的主人,没有新农民,就不会有新农村。因此,要在改善农村物质面貌的同时,要按照“六化”的要求,及时制定措施,加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守纪律的新型农民的力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真正建设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的新农村。

要处理好政府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措施,县委、县政府也制定了扶持的办法。各级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抓住有利时机,推进新农村建设。但是,从全国来讲,我国也只是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也需要逐步加大,这就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利用好政策,又必须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充分挖掘当地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面对资源挖潜力,面向市场找门路,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地创造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的关系。中央一再强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不搞一刀切,不搞达标工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讲政策、谈发展、做宣传,深入征求群众意见,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把新农村建设打造成利民之举,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上来,带动广大群众自觉的、积极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来。

篇2

坚持因地制宜。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渠县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大拆大建。14个示范点建设方式和建设模式受到农民普遍赞同。全县坚持以自然村为单元,以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户办工程为重点,大力改造旧房、建沼气池、打卫生井等,引导群众和引进业主建设农家乐园。同时,通过逐步完善村卫生站和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效地解决农民“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需要。

政府引导,群众自愿

篇3

深秋的皖北农村已经有了明显的凉意,然而,蒙城县乐土镇双龙村的村民小张却心里充满了热情。看着自己楼上楼下200多平米外带前后两个大院的新居,都让她怎么看怎么欢喜。

“咱家的房子是咱自己找人盖的,按照政府给的图纸,我们自己找施工队,盖房子的时候,咱家老屋里拆下来的材料还能用得上,又省了1万多元,和以前的住房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面对记者的采访,眼前的这位32岁的年青媳妇打开了话匣子。

新农村建设怎么会是自己盖房子?老百姓对这种建设方式居然还很高兴?听了小张的介绍,的确让人感到十分奇怪。面对记者的疑惑,双龙村的村书记柳向阳立即和记者解释到:“双龙村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特别注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于农民新房的建设,我们只要求统一图纸、统一规划、统一外立面,以及水电沼气改造之类的需要统一规划,盖房子的施工队由农民自己去找。”

记者了解到,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减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腐败,让老百姓放心。与此同时,老百姓原住房的的砖头瓦片以及木料之类的还能用到新房的建设中,这样无形中降低了群众的建设成本。像小张家盖的房子,连工带料加装潢也就10万元左右。当群众自建的住房基本竣工后,村里将组织专业人士验收,验收合格后统一粉刷外立面,这样做到了统分结合,确保了新农村新居的规范统一。农民积极性很高,反映很好。

体现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效益

对于双龙村的新农村建设,群众满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是新农村建设积极意义的全部,环境的改善、土地的节约才是更深层次的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

据了解,双龙村共有11个自然庄,以前居住零散,占地1200多亩,基础设施也较差。从2008年开始,镇村两级就开始酝酿进行新农村建设,但苦于启动资金的缺乏直至今年正式实施。通过对新村八个自然庄的并入(有3个自然庄保留整治),一举就可以节约800多亩土地。

对于这多出来的800多亩土地,村两委班子还多次到山东等地考察,在土地流转上下功夫,在发展经济作物上做文章,目前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更为高兴的还是暂时失地的群众,对于因新村建设而被占用土地的农民,政府给予每年1200元的租地费用。等到新地置换出来后,每征用一亩土地,政府将归还一亩二分地。

现在的双龙村,首期规划的五栋建筑已经全部在建,新村房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居民在进行室内外装修等工程,目前已有30多户群众开始入住。按照规划,双龙村已着手对道排及绿化工程进行招标,近期将全面对配套设施进行建设,预计年底前可完工。

结合新农村建设,他们还规划建设了占地50多亩的敬老院,总投资570多万元,可入住老人200多人,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年底前老人可望入住。可以说,无论是从建设进度还是社会效益而言,双龙的新农村建设已经成效初现。

好事就要让老百姓真正满意

在乐土镇党委政府的意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把规划村镇建设与规划发展生产结合起来,不能理解为各村盖几排新房子,搞几个建设硬件设施就行了,一定要使村镇的建设规划进度与农民的收入提高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不做让群众暂时无法做到的事情。

篇4

一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建设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关键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着眼新实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采取更加奋发有为的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筑牢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看能否真正发动群众,调动起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各项政策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农民自立、自强、勤勉、自助的精神和意识,动员和吸引农民自觉投入到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工程中去。要通过工作发动、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等多种办法,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要花必要的时间,采取必要的形式,大规模、高质量地培训基层干部,让干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上的明白人,带头人,组织人。

三是完善市直部门帮扶乡镇的工作机制。为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市直党政部门帮扶试点村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措施,举全市之力,合力推进。各部门在帮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脱离实际,防止强迫命令。要及早介入,开展工作,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全社会都在帮助他。要妥善处理好5个关系,即:积极推进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全面规划和分期实施的关系、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的关系、先期试点和全面推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和突出重点的关系,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

四是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工换位”。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五是用足用好资金,发挥投入的最大效能。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坚持财政资金存量向农村增加、增量向农村倾斜,保证新农村重点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市财政、金融信贷、市直有关部门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预计6.16亿元,这些资金如何使用?第一要打捆使用,按照规划和农民意愿,依照轻重缓急按计划逐步实施,集中使用,集中投放,集中管理。第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以奖代补、以物抵资,既可以投入资金,也可以投入物资。第三坚决防止乡村举债,向农民集资筹劳要通过“一事一议”,坚决禁止向农民硬性摊派。第四坚决防止形象工程,要从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切合实际的事情入手,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二、搞好试点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乡千村”试点工程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抓好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作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但他们不等不靠,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率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借鉴和学习。结合*的经验,在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市政府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搞好农村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要突出重点,在近期内完成重点试点村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二是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村屯、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县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把分散项目集中向重点村屯倾斜,把单纯依靠部分帮扶向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上转变,把单一资金向捆绑资金上转变,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全市推广。

三是必须明确责任,创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要落实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重点倾斜,尽快制定新农村试点乡镇扶持政策。试点乡镇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必须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加快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我市试点乡镇扶持的相关政策,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普遍性,要做到边研究、边完善、边细化。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区、县(市)、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试点村,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总结试点村的建设经验,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学习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借鉴。

三、及时破解难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当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就高达1.6亿元,其他县(市)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为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我市还有1万多公里农村公路需要建设,818座桥梁需要改造,78个乡(镇)、1480个行政村需要高等级路面贯通,555个行政村需要修建公路,6286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涉及农村人口274万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破除。全市以城带乡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打破,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严重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农村政策制定、公共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克服和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阻力和障碍。

一是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国家、省、市也会拿出更多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给予支持。但是,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近期内还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村庄事业的发展。即便是争取到了上级财政支持,许多情况下分到手上的也只能是启动资金,杯水车薪。大量村务工作的开展及集体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汇聚民力,自力更生干大事,农村干部的引导和模范带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增强时不我待、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起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在困难中找机遇,在发展中求突破,更好地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篇5

国家、省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部署,2月27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即:以县(市)财政和农民“双增收”为核心,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根本途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构建新体制、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树立新风尚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把传统村镇整治建设成规划科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新农村。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工程、产业化工程、科技化工程、公路通畅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康居工程、动力工程、信息化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必须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省、市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务之急,要尽快把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建设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关键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着眼新实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采取更加奋发有为的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筑牢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看能否真正发动群众,调动起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各项政策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农民自立、自强、勤勉、自助的精神和意识,动员和吸引农民自觉投入到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工程中去。要通过工作发动、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等多种办法,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要花必要的时间,采取必要的形式,大规模、高质量地培训基层干部,让干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上的明白人,带头人,组织人。

三是完善市直部门帮扶乡镇的工作机制。为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市直党政部门帮扶试点村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措施,举全市之力,合力推进。各部门在帮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脱离实际,防止强迫命令。要及早介入,开展工作,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全社会都在帮助他。要妥善处理好5个关系,即:积极推进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全面规划和分期实施的关系、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的关系、先期试点和全面推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和突出重点的关系,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

四是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工换位”。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五是用足用好资金,发挥投入的最大效能。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坚持财政资金存量向农村增加、增量向农村倾斜,保证新农村重点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市财政、金融信贷、市直有关部门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预计6.16亿元,这些资金如何使用?第一要打捆使用,按照规划和农民意愿,依照轻重缓急按计划逐步实施,集中使用,集中投放,集中管理。第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以奖代补、以物抵资,既可以投入资金,也可以投入物资。第三坚决防止乡村举债,向农民集资筹劳要通过“一事一议”,坚决禁止向农民硬性摊派。第四坚决防止形象工程,要从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切合实际的事情入手,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二、搞好试点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乡千村”试点工程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抓好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作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但他们不等不靠,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率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借鉴和学习。结合*的经验,在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市政府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搞好农村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要突出重点,在近期内完成重点试点村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二是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村屯、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县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把分散项目集中向重点村屯倾斜,把单纯依靠部分帮扶向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上转变,把单一资金向捆绑资金上转变,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全市推广。

三是必须明确责任,创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要落实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重点倾斜,尽快制定新农村试点乡镇扶持政策。试点乡镇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必须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加快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我市试点乡镇扶持的相关政策,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普遍性,要做到边研究、边完善、边细化。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区、县(市)、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试点村,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总结试点村的建设经验,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学习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借鉴。

三、及时破解难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当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就高达1.6亿元,其他县(市)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为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我市还有1万多公里农村公路需要建设,818座桥梁需要改造,78个乡(镇)、1480个行政村需要高等级路面贯通,555个行政村需要修建公路,6286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涉及农村人口274万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破除。全市以城带乡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打破,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严重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农村政策制定、公共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克服和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阻力和障碍。

一是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国家、省、市也会拿出更多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给予支持。但是,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近期内还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村庄事业的发展。即便是争取到了上级财政支持,许多情况下分到手上的也只能是启动资金,杯水车薪。大量村务工作的开展及集体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汇聚民力,自力更生干大事,农村干部的引导和模范带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增强时不我待、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起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在困难中找机遇,在发展中求突破,更好地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篇6

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这是一个“谁来干”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最担心的是自己会全部成为买单者。过去有不少类似“人民某某人民办”的口号,新农村建设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为此,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广泛参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党委领导就是要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问题,思想和思路必须统一。政府主导,就是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实、抓投入。农民主体就是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能指望政府包办一切。社会参与就是解决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人的出人,有智的出智,有钱的出钱。当然,发展生产必不可少,要千方百计让农民增加收入,凡是典型投入必须慎之又慎,避免政府投钱,个别人满意,而多数人不满意,虽然政府在主导上有“鸡”随“米”走的情况,但“米”必须是引导性的,投米是让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决不能什么事都由政府包办。

三、抓好新农村建设主导问题

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怎么干”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前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首要的问题规划必须先行,根据各村屯情况的不同,经济发展不同,做出既适合于本村,又体现出本屯特点的规划,让村民理解和把握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利用好上级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让群众早日享受到阳光普照,抓住中央的政策能解决一件就先解决一件,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外,同时又不脱离实际,不改变群众好的传统生活习惯。

我们虽然没有像“四家村、三元朱村”那样的经济基础,所有的事由村里全部包办,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按江西大坝新村和益兰花村那样完全用农民腰包里的钱办自己的事,我们要多掌握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多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物质和社会帮助,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积极行动起来。

中央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有大量资金投入,但我们的国情地域广阔、农民人口众多,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平均到每个人头就不多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要切实把发展自还给农民,坚持既尽力又量力而行,引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双手积极、稳妥、扎实地建设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真正把中央的惠民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福祉,切实把事情办好,让农民舒展疑虑的眉头,不让百姓吃亏。

结合实际,努力开创我村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有幸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新农村建设考察团对江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四省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走访农户和座谈讨论,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信心,学到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感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所考察村屯,既有比较富裕的村,也有经济比较落后的村,但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干得有声有色。

回来后,我们村党支部就考察情况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必须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必须更新观念、主动迎上。做为横道河子文华村双河社作为市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社,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篇7

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这是一个“谁来干”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最担心的是自己会全部成为买单者。过去有不少类似“人民某某人民办”的口号,新农村建设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为此,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广泛参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党委领导就是要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问题,思想和思路必须统一。政府主导,就是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实、抓投入。农民主体就是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能指望政府包办一切。社会参与就是解决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人的出人,有智的出智,有钱的出钱。当然,发展生产必不可少,要千方百计让农民增加收入,凡是典型投入必须慎之又慎,避免政府投钱,个别人满意,而多数人不满意,虽然政府在主导上有“鸡”随“米”走的情况,但“米”必须是引导性的,投米是让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决不能什么事都由政府包办。

三、抓好新农村建设主导问题

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怎么干”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前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首要的问题规划必须先行,根据各村屯情况的不同,经济发展不同,做出既适合于本村,又体现出本屯特点的规划,让村民理解和把握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利用好上级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让群众早日享受到阳光普照,抓住中央的政策能解决一件就先解决一件,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外,同时又不脱离实际,不改变群众好的传统生活习惯。

我们虽然没有像“四家村、三元朱村”那样的经济基础,所有的事由村里全部包办,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按江西大坝新村和益兰花村那样完全用农民腰包里的钱办自己的事,我们要多掌握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多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物质和社会帮助,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积极行动起来。

中央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有大量资金投入,但我们的国情地域广阔、农民人口众多,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平均到每个人头就不多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要切实把发展自还给农民,坚持既尽力又量力而行,引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双手积极、稳妥、扎实地建设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真正把中央的惠民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福祉,切实把事情办好,让农民舒展疑虑的眉头,不让百姓吃亏。

结合实际,努力开创我村新农村

建设新局面

有幸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新农村建设考察团对江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四省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走访农户和座谈讨论,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信心,学到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感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所考察村屯,既有比较富裕的村,也有经济比较落后的村,但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干得有声有色。

回来后,我们村党支部就考察情况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必须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必须更新观念、主动迎上。做为横道河子文华村双河社作为市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社,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篇8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我们努力发展当地农业经济,同时还要全面提升当地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升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如果能够得到有序开展,都能够在新农村全面建设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积极推动力量。

首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当地农民的各项生产技能及生产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此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群体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境界与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更为积极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事业当中去。

其次,前文我们已经提到,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的大发展,更多的应该表现在农村文化建设、村风民风等方面的焕然一新。虽然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发展始终处于较为低级的状态,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长久以来我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能够为农民群众带去更多新的知识、新的理念,能够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有效抨击残余的封建思想与迷信思想,能够防止诸多消极不良风气的死灰复燃。此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通过在农村建立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来全面开展送知识下乡、送文明下乡,让广大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尽晓天下大事,能够帮助她们进一步开阔眼界,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能够为他们在工作之余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从而改变农民朋友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的总体文化品位与生活品位。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农村范围内的总体风貌,从而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所倡导的积极、和谐、健康、文明。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措施研究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大力开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效,但是仅仅了解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队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还远远不够,如何真正发挥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才是我们应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思考的重要关键。

(一)加强引导工作

宣传引导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配合新农村全面建设,我们在进行宣传引导的工作过程中应该讲重点放在如何丰富农民朋友精神世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观等方面。具体工作上,应该加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力度,丰富活动开展的形式,变过去那种传授式、宣讲式的思想传播为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例如电影、电视、文艺活动、广播电视宣传等等途径,开阔农民群众的视野与眼界,让农民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国家利益、切身利益之间的紧密关系,让农民朋友学习现代社会的道德礼仪与行为规范,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内部环境,促进建设工作积极发展。

篇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幕已徐徐的拉开,而大型的灌区建设作为服务三农建设的水利工程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但就当前的东北地区来看,多数灌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灌溉方式欠佳等问题,大大的制约着灌区作用的发挥,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和实施过程中要加大改造和改革的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

一、灌区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1.灌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阵地和战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便是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而良好的灌区建设是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的动力所在,在东北地区灌区达到所有土地的2/3以上,因此大力发展大型灌区对发展现代农业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增产,灌区一方面灌溉成本低,灌溉便捷,这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灌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坚持和发展 农村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心之所在,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农村地区仍然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可能不同的地区生产元素不同,生产方式各异,但其都有一个共同的生产要素那便是灌溉,可以说灌溉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命脉之一,如果没有完备的有效的灌溉设施和条件,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说是一句空话,农业生产也将举步维艰,另外灌区周围可以栽种大量的树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质量的提升.

3.灌区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的民主管理和民主进程.我国灌区是以组建 的农民用户协会为依托的水利工程监管体制,这种协会是经过群众民主选举而来的,管理的民主性是其主要特征,其主要的职责是组织用户有序灌溉,维护建设灌区水利工程,征收水费等工作,本质是农民自己的事自己管,因此,加强灌区的建设对建立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的农村民主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灌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灌区的建设问题不够重视

在一些灌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灌溉过程中的铺张浪费问题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节水灌溉的意义所在,没有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例如在节水灌溉中政府的投入不足,导致灌溉基础设施老旧和损坏严重,这样必定限制节水灌溉的推广和发展,另外对采用综合技术而没有发挥整体效果的重视不够,大部分灌区是关注单项的工程建设,如渠道建设就渠道建设,喷灌技术就喷灌技术,而没有达成其综合技术的配套,因此节水效果也就不会显现出来。

2.灌区对节水灌溉的宣传不够到位

虽然节水灌溉的理念由来已久,但就目前来看,在东北地区的灌区的浪费显现却相当明显,农民也没能体会到节水灌溉带来的好处和收益,另外自古以来,农民对节水意识都比较淡薄,文化素质差,等导致了灌区浪费的现象突出.

3.灌区的用水机制和制度不够完善

现在的大部分灌区都没有相关制度和法规的约束,也没有统一的激励机制,灌区的收入主要是靠收取水费,另外,没有实施水价 的阶梯收费,使得农民在节水后也没得到好处和利益,这样就使得用户缺乏节水 的积极性.另外我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节水标准和指标体系,这也就导致了用水的操作性和指标体系失衡,给灌区的节水带来诸多的不便和影响.

三、灌区建设的策略探讨

1.加快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提升灌区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重点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建立体系完备功能健全的水利工程设施,据统计,在东北灌区有相当一部分排水沟道破坏严重.淤积阻塞而导致了其排水功能的弱化,应用功能的降低,这就使得灌区农民农村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2.深入改革水管体制,为灌区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众所周知,大型灌区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依托,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灌区普遍存在着水管体制落后,水利设施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和保养,维护经费不足,效益微弱的现实问题,因此水管体制的改革便显得迫切而重要,具体可以将水管单位按照具体的功能和作用分为纯公益性的,准公益性的和以经营为目的的,并通过各自所防御的对象和对应的人群来做不同的管理.例如公益性的水管单位可以有政府投资费用,进行相关的维护和管理,经营性的单位,由企业或个人来出资或管理.另外还应做到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问题,管养一体,含糊不清,职责不明,经费浪费等导致灌区难以发挥其应用的优势和作用。

3.科学的建立水价机制促进灌区经济的发展

据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的灌区资金严重匮乏,入不敷出,举步维艰,一方面水价连续没有上调,一直保持一个较低的价位,另一方面,近年来却物价上涨,人员工资和维护费用大幅上升,这就导致了灌区建设难以为继.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说通过提高水价来达到收入的提高,而我却认为这一点是行不通的,农民的增收和增产相当困难的,如果盲目的提升水价可能会导致农民负担的加重,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这样对建立新农村是背道而驰的.要考虑到农民的承受力而又能使灌区各方良性运行和发展,因此我认为.要通过听证和民主的方式来聆听百姓的心声,出台政府补贴的政策.从而来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水价机制和补偿机制。

灌区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要优化水资源的配置,统筹各类水资源.努力推进节水型的社会,加快水利工程和灌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是灌区水资源向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发挥起因有的贡献.

篇10

各地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资源优势来确定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原则,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开发环保能源,因地制宜的采取效益互补、开发和节约并举的措施,在农民群众中大力宣传环保能源利用好处,让环保能源利用思想在农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使他们能够自觉利用环保能源。由于环保能源的利用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利用者也需有一定的安全知识,所以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环保能源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环保能源的利用能力。政府还应该树立典型的环保能源开发利用示范村,通过带头示范来促进新农村环保能源开发利用的全面深入发展,以效益引导新农村建设,建设环保能源服务机制,实现能源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2.积极推广环保能源开发利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环保能源,离不开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科学引导和政策扶持。在开展环保能源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规模来开开发利用环保能源。按照市场原则,将政策、效益、技术统一到环保能源规划发展政策中,实施重点规划、分类进行的发展策略。要不断突出重点,联动发展,构建正确的的环保能源发展目标,以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丰富新农村建设内容。政府根据市场环境出台环保能源发展政策,激活本地的环保能源利用市场。政府牵头引导,农村群众广泛而积极参与,环保能源发展政府才会真正实施下去。具体来说,政府应该成立新农村环保能源规划发展机构,将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有序的组织、推广到各个新农村,通过循序渐进的实现计划目标,为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指明方向。

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不断引进新技术,加强和相关科技部门的合作,合理使用资金,不断引进环保能源新技术和技术人才,通过资金划拨和技术指导来强化新农村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让广大农村居民对环保能源有更深的认识。另外,由于我国新农村环保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才刚开始,不少农村群众还对环保能源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政府应该在新农村中建设环保能源利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在新农村的发展进程。

3.综合开发环保能源技术

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建设当地的新农村,并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下功夫。例如深入开发利用生物能、太阳能。将人畜粪、植物秸秆等作为沼气的制造原料,沼气池的修建根据农村农户的猪舍、厕所、沼气相结合的方式,沼气池在下、猪舍和厕所在上,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面积。在新农村修建能够全年产气的高水平沼气池,为农户的生活生产提供可全年使用的沼气,以农作物、植物秸秆来饲养家畜家禽,并将其粪便作为沼气渣,实现沼气的循环利用。有些农村的农户修建了环保节能又经济的“深藏式”沼气池,这种节约开支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要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来发展种植业。

例如北方某县在蔬菜种植中修建了1.33万公顷的日光温室,并且还发展了十多个太阳能生产蔬菜的专业生产基地,其高标准的日光温室,能够生产很多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政府还应该在农村大力普及太阳能知识,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这样既能够让农民群众的生活卫生条件有很大的改善,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让农村家庭节约了日常生活生产开支,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推广太阳能建筑,这种建筑环保、舒适,很难收到能源价格的限制,因而运行成本也比较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试点推广,同样能够节约成本、增加收入,还有很好的环保效果。

篇11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农村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某农村经济平稳发展,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农村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财政对“三农”的保障范围越来越广,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直接补贴越来越多,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广大农村。首先,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近几年来,中央先后取消了面向“三农”的收费项目150多项,县级财政部门严格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完全实现农村农业税收“零负担”。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进入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新阶段。其次,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主要支持了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改进财政支农方式,支农资金效益显著提高。制定和完善各项补贴政策,拨付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小麦粮种、地膜玉米、农机具补贴、兑付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实施小型水利建设,农综开发、扶贫、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安排抗旱防雹、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再就业培训。为增加农民收入打下基础;投入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弱势群体补助支出,实施村村通工程和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有利的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的财政支农工作,促进了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农民增收扭转了多年低速徘徊局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尽管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投入的制度化、机制化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其次是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力度仍需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改善等社会事业发展资金需要与实际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再次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的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第四是大部分县乡财政仍很困难。特别是大部分乡镇财力缺口较大,政府债务负担沉重。

在农村方面,由于县级财政多属于“吃饭型”财政,各县底子薄、基础弱,建设新农村的压力大,困难多,主要体现在农村就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实施标准化作业难,发展农业生产难,文化设施建设难,实施康居工程难,村级债务化解难,乡村两级政权运行难。通过调查发现,收入最高的村人均纯收入1960元,最低的是850元,需要指出的是农民收入中有相当部分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而增加的,目前有60%的农户是靠农业收入为主的,受教育的程度较差,调查的3个村计852户,2890口人,大专以上户仅占3%,高中文化程度占10%,初中以下占50%,还有47%处户文盲、半文盲状态。其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是农村集体经济资金来源匮乏,无力兴办公益事业。其次是农民增收渠道狭窄,虽然已达到温饱有余,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收入水平低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再次是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侵蚀着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好处。近处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通过“三补贴一减免”政策获得的好处已受到严重侵蚀,农民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002年,按一亩两季(小麦、玉米)算,各种生产成本投入包括机耕、机播、种子、化肥、农药、浇水、收割、粉碎等,一亩地成本为360元,而税费改革后的2005年。生产成本及农业税费合计却是460元。两者整整相差100元,如果扣除每亩减免农业税20元,种一亩地仅生产资料成本就增加了80元,而粮食价格却没有大的提高。因此,农民种粮并不能增加收入。

三、措施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投资是关键,如何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一项难点工作,更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和整体推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1、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积极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其次是集中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调整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更多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层人才建设和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大幅度增加财政对“三农”投入总量。再次是市县财政都要筹集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以及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奖励。四是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扶持、农民自主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投入多元化格局。

篇12

李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与困难

记者:中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重新提出新农村建设呢?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戎:中央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我认为主要是出于几个原因:一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组织的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于城镇地区的发展,不利于城乡经济的整合和协调发展;二是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过剩,需要转移到城镇地区;三是由于收入过低、发展机会太少等原因,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人才持续流失,使中国农村今后几十年的发展缺乏人才支持,没有后劲和可持续性。

王志刚: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影响,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层面上,我国存在着重工业和城市,轻农业和农民,造成城乡社会资源占有差距扩大,农村公共服务长期靠农民自力更生进行建设,公共财政逐步将农村和农民边缘化,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远远滞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乡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城乡之间的和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与“三农”问题相比,新农村建设在解决农业与农村问题上,有什么重大突破?

王志刚:与之相比,现在我们谈新农村建设,主要从具体的任务和工作来谈,从适应时展的要求来谈。另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有实力有能力支援“三农”发展。因此,此次新农村建设是在国家重点投入的背景下展开的。

马戎:建设新农村,就是要通过对农村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逐步改变不利于中国城乡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状,落实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而不仅仅是解决“农村太穷,农民太苦、农业太落后”的问题。

李周:我觉得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在于突破了什么,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要把事情做实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与过去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比,目标更具体了,更便于操作了,更便于度量了。这是最值得肯定的显著变化。

记者: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症结是什么,您认为最核心、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王志刚:农民收入提高不快,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乡村基本公共设施落后,教育收费现象严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确立,生态环境恶化。核心问题在于农民收入问题。

马戎:建设新农村的困难和症结,从长远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太差、农村教育太落后。只有充分重视农村教育,才能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有了人才才可以发掘出当地各种资源和机会,推动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推动农村真正的发展。

李周:中央的农村政策具有既一脉相承,又不断递进的特征,但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一心想着开创新局面,缺乏继承的心态。这种心态与自上而下的考核机制结合在一起,新农村建设就有可能成为并村、圈地、拆房的理由,就有可能采取做表面文章、在看得见的地方做文章的做法。为了有效地制止这类现象,应该尽快以自下而上的考核机制替代自上而下的考核机制。

建设新农村的区域阶梯政策

记者:中部、东部、西部在建设新农村政策方面有什么不同?它们的重心分别在哪里?

王志刚:我国中、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尽一致,其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东部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向发达国家看齐,尽可能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中部要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注重农村生态条件;西部重点应该放在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投资兴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总之,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重点应向西部和中部地区倾斜,努力缩小这些地区的收入差距。

李周:我觉得中央政策必须一致,只有这样,才有理由加大对西部的扶持。由于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显著地高于欠发达地区,各个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很可能有些不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格局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政策的目标并非消除发展差异,而是把差异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其实,以较高的紧张程度获得在较发达地区生活的机会和以较低的紧张程度生活在相对差一些的地区,实际上是不同偏好的人群做出不同决策的结果,诸如此类的内容并不是政策调控的对象和任务。

新农村离我们还有多远?

记者:您认为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村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马戎:中国农村至今还是传统的小农耕作的模式,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农业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农民与日本、美国、加拿大农业劳动者在受教育水平、观念、技能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在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不是短期内可以赶上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农村教育改革入手,切实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管理,摸索经验,逐步发展,经过5―10年,是应当可以见到成效的。

记者:新农村建设如何才能把要求和措施具化到农村,落实到农村,如何才能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王志刚: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要明确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马戎:中国的现代化的基础之一是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有一个质的提高,直接投入农业的劳动力规模要减少,为农业服务的其他行业(育种、防治病虫害、运输、灌溉、能源、农产品加工等)要有一个大发展,这些发展的基础是人才,是新型的中国农民。

另外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要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改变农村医院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国家要加大对农村保险体系的资金投入,使基层医院能够正常运行,真正保证绝大多数农民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必要和合格的治疗。

李周:新农村建设关注的是农村发展。从理论上讲,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提升、政治改善、文化进步四个方面。发展的核心是人力资本提升、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改进,这三个方面是把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记者:您认为建设新农村最关键、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志刚:提高农民收入、制度化和第三方监督机制。

李周:新农村建设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了这样的农民,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会充分发挥出来,政治改善和文化进步的作用也会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

记者:如何做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惠和好处?

王志刚:民主决策,建立多方参与的协议会制度。

李周:农民是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积极参与。所以,这个问题更好的提法应该是如何有效制止各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行为。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政策规定必须非常明确;二是加强宣传,让所有农民都知道新农村建设做什么和怎么做;三是制定并实施自下而上的考核制度。

篇13

二、制定方案,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标准

为扎实推进灾民新村结合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及时下发了由我厅制定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2个方面的标准。比如村庄道路要硬化并安装路灯;自来水要100%入户并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电、太阳能、燃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宽带进村,电话入户;村有文化室、篮球场、综合宣传栏;村内设置垃圾收集点,生活区、养殖区分建,畜禽分养;住宅成套,人畜分离;村庄主干道两旁以及住宅、农户庭院绿化覆盖率45%以上;村内整洁,无乱堆垃圾和乱摆乱放现象等。此外,对产业发展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有了这些具体的标准,各级干部对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有了目标,农民对如何建设自己的家园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有力地促进了灾民新村结合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

三、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灾民新村的基础上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仅靠民政部门是很难开展的,因为它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量大面广的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组织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做到部门互动、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形成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社会帮扶、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才能有效推进。自治区党委、政府对100个灾民新村结合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非常重视,自治区党委曹伯纯书记于2005年11月上旬在考察灾区水毁民房恢复重建时作出了“灾民新村建设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的重要指示,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象州县召开了有自治区直属23个部门领导参加的灾民新村结合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现场办公会,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根据职责分工,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灾民新村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建设,做好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建设、国土资源、交通、水利、供电、广电、通信、农业、水产畜牧、林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计生等部门根据职能范围对口加强业务指导,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在规划、资金、技术、宣传等方面给新农村建设以大力支持,从而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