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违规建筑的法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关于违规建筑的法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关于违规建筑的法规

篇1

建筑学是研究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及其环境的科学,在中国现阶段,城乡差距日益增大,很多农村都转向了城市,城镇化趋势加强;只有依据建筑学的理论和研究,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的蓝图,充分的利用国家短缺的土地资源,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正确认识城乡规划的困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建筑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研究,统筹城乡规划,显得尤其重要。

1 城乡规划所面临的困境

城乡规划建设是我国社会主要国家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影响着城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必须全面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方案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

(1)过多地强调了城乡规划建设的唯一性,而忽视了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而导致城乡规划建设模式固定,多元化发展受到限制。

(2)忽略了对民意的调查,没有本着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从而过度重视城乡规划建设中居住环境的改善,而忽视了对城乡安全设施的完善以及城乡交通便捷性的规,难以有效保证安全性与可靠性,造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只是片面提高,而无法全面提高。

(3)一些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人员盲目地扩大工业规模、追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忽略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造成城乡风貌协调性降低、各项设施的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利于城乡的全面发展。长期下去,在东部沿海城乡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将继续扩大东西地区的差异,不利于我国社会注意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2 城乡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

城乡规划的法律规范体系指国家现行的有关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修改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城乡规划作为一项制度,在宪法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层面都有相应的规范对其加以规定研究城乡规划的法律规范体系有利于系统全面地把握城乡规划制度,明确城乡规划与其他规划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推动城乡规划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城乡规划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首先是宪法层面上, “宪法” 第十六条第五款规定: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的利用土地;第八十九条关于国务院行使的职权中规定: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城乡建设事业等行政工作。

宪法的这些规定提出了公民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并且授予政府管理城乡建设的权力,也构成城乡规划对公民使用土地进行建设加以限制的宪法依据《城乡规划法》系统规定了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程序,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城乡规划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第五章建设用地对城乡规划的建设用地规划和用地程序做出了限定:这些规定与城乡规划法中有关城乡规划的内容共同构成法律层面上的城乡规划体系再次是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层面上;《城乡规划法》颁布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并未废止,依旧具有效力。

《城乡规划法》亦规定城乡规划的编制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上述规定在法律规范层面界定了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即城乡规划的编制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细究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土地为对象,界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城乡规划则主要以城乡建设用地为对象,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内的建设活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规划的前提;对于两者内容冲突的情形,应认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效力优先于城乡规划。

3 如何统筹建筑学和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建设可操作性与有效性的提高,需要相关规划建设人员全面思考城乡发展实际情况,统筹建筑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并对各个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统筹规划,以便提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城乡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可操作性更高的城乡规划建设措施,为促进城乡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为原则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也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并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对城乡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为人服务的作用,以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有序进行。

(2)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乡镇建设的战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中,必须要注重城乡建设的顺序,加强城乡之间的互动,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为主要

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并以产业发展、城市空间拓展为重点,实现城乡的全面对接,加快城乡同步发展的步伐

(3)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规划建设方案的有效实施。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完善,尤其是对欠缺方案实施的监管,必须加强力度,集中精力抓细节、抓方向,应提高方案实施的科学性。

(4)强化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品味。新时期的城乡规划建设,不仅要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工业与服务产业,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地区经济水平;同时,还要着重建设文化,开发城乡的文化资源,使之形成文化特色,为城乡居民的生活添加文化色彩,从而构建浓郁的城乡文化氛围,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品味,促进城乡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5)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法律规范性与权威性。相关部门必须针对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局面进行全面分析,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切实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性,使其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有序、有效进行,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城乡规划建设人员必须提高重视,全面思考,针对城乡发展的特点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建设;以建筑学理论为基础,从而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的国际竞争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定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统筹与建筑学的发展关系,逐步向着现代化、先进化、国际化道路迈进。

篇2

全文

广州市清查登记非法占地和违章建筑工作基本完成,发现情况十分严重。为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制止乱占土地、违章私建等不法行为,现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规定的精神,对清查出来的非法占地和违章建筑,采取不同情况分别对待的原则,特作如下处理规定:

第一条 占用公共设施、菜地和国家建设重点地段的处理

不论任何单位(个人)在任何时候,非法占用道路、人行道、内街、占压管线、濠涌、渠箱及维护地带,影响市容卫生、交通、消防安全和妨碍市政建设的;占用蔬菜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园林、绿化地的;占用文物古迹及其保护范围的;占用教育用地和国家近期建设的重点地段的,所有违章建筑均要限期拆除,清场退出,场地交回原管理部门接管。造成损失的,由违章单位负责赔偿。

需改道改线的个别地段,经市规划和有关管理部门同意,除办理用地手续外,改道改线的费用由违章单位负责。

凡逾期不拆除的违章建筑物,市清理非法占地与违章建筑办公室(下简称“清理办”),将会同有关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处理。

第二条 在第一条规定范围以外地段的非法占地,分别三个时期,以市“清理办”为主,会同区“清理办”按下列各点规定处理。

(一)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的非法占地。

不论国家、集体单位或个人,能按时如实登记,经审核后,除对其浪费或尚未使用的土地予以收回外,一般不作追究;但国家建设征用时,必须无偿退出。对情节恶劣者以及占地多的单位(个人)要给予处罚。其中,属于单位的,到市规划部门申报补办用地手续;属于居民的,由所在区“清理办”出具证明,到市房管部门申报办理房屋登记手续。

(二)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至一九八0年九月三十日(即穗革发〔1980〕130号《关于制止出租、买卖土地的通知》以前)期间的非法占地。

1、尚未平土和使用的,占地单位(个人)在接到通知后一个月内清场退出,将土地交回原使用单位。

2、已使用并确实需要用地的,由占地单位按用地程序向市规划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正式办理征用;如该地段与城市规划有矛盾,则需另行选址报批,新址确定后,原非法占用土地要限期无偿迁出。

3、擅自更改征地红线范围,或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相互调换土地的,均应申请补办用地手续。如不增加原批准用地面积的,不予罚款;如增加原用地面积的,按所增加面积处以罚款。根据城市规划需重新调整用地的,原占地单位应服从城市规划部门的安排。

4、原属人民公社(区)和生产大队(乡)体制的文教、卫生、科研、水电、商业和工副业等单位,使用土地超过五年,后因体制改变为区或市属单位管辖的,可同意补办用地手续,不予罚款。与城市规划有矛盾的要进行调整。

5、经审查同意补办用地(含临时用地)手续的,按市规划部门核准的用地面积,一次过每平方米处以五至十元的罚款。

(三)一九八0年十月一日以后的非法占地:

1、原则上按(二)项各点办理,罚款加一至三倍。

2、生产队、大队占用耕地建房(仓库、车间、住宅)出租的,可按本规定第三条第(一)项处理;如出租单位要收回房子自用(不得另行出租),可在一九八三年底以前与承租单位商定后,报市规划部门核准执行。

3、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一日以后,非法占用近郊六个公社及黄埔区范围内菜(耕)地的,在补办用地手续时,追收菜地建设费每亩二万元。

(四)其他方面的处理:

1、施工用的临时场地,在工程竣工后,或批准临时用地期限已满的,均应清场退出,拒不清退的,应没收其工具、材料及建筑物,或处以每天每平方米一角的罚款,直至清退为止。

2、市规划部门不同意补办用地手续的非法占地,应自行撤离。如不按期撤离者,处以每天每平方米一角的罚款,直至撤离为止。

3、市规划部门收回征而未用的土地另行分配给别单位使用时,新用地单位应给原征地单位以合理的经济补偿。

第三条 对出租、买卖土地的处理

租赁、买卖或变相租赁、买卖土地的,其所占土地和违章建筑,一律冻结。然后,以市“清理办”为主,会同区“清理办”分别逐项审查处理。

(一)租赁和变相租赁土地的,从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起,停止向出租单位交纳租金,原租用单位可暂按原占用耕地的年平均产值(以国家牌价计算)补偿给生产队或大队。另由租赁双方按所付额各罚款百分之二十缴交市“清理办”。没有收益的非耕地则不予补偿损失,付款和罚款均按一年计算。经审查,同意补办征地的,在征地补偿费内扣回一九八三年一月以后已付给生产队或大队的补偿费;不同意补办征地手续限期撤出的,已付款项不再扣回。未经市“清理办”作出处理决定前,任何单位和生产队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回土地,出租单位要服从征用。

(二)买卖和变相买卖土地的,由市规划部门作出处理,并对买卖双方处以罚款。如已全部交款的,在处理时,不给买卖双方以任何经济补偿,也不安排劳动力。如部份交款的,经市规划部门审查同意补办征地手续后,已交款项可作抵扣征地补偿费,多除少补,也不安排劳动力。

(三)收回买卖的土地,由市规划部门拨给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使用,不给买方以任何补偿。

(四)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予企业、事业经营的,按本规定第二条第二项第二点处理,不予罚款。

第四条 在第一条规定范围以外地段违章建筑的处理

(一)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至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市革委会发出穗革通〔1977〕2号《关于加强城市建筑管理,制止违章私建的通告》以前)期间,国家、集体单位的违章建筑,按建筑报建审批权限,分别由市、区“清理办”作如下处理:

1、在已征地段或历史用地范围内,未经批准报建,或虽经批准,但不按建筑许可证核准事项施工,擅自扩大建筑面积,移动建筑位置者,均属违章建筑。上列违章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五至十元罚款,允许保留使用。

2、非法占地违章私建的简易建筑和临时设施,都要拆除;永外性或半永久性建筑,如不妨碍城市规划的,按违章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十至二十元的罚款。在补办用地手续后,允许暂时保留使用,违章单位应具结在城市建设时无偿拆除。

3、影响市容观瞻,污染环境,妨碍交通、消防安全,不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应限期拆除或改建或改变使用性质。

4、经批准的临时建筑,使用期满时应自行无偿拆除,清场退出,逾期不拆退者,按违章建筑论处。

(二)一九七八年一月一日以后,国家、集体单位的违章建筑,能按时如实登记的,按本条第一项规定处理,罚款加一至三倍。

(三)居民的违章建筑,由区“清理办”会同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按下列各点处理:

1、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至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间的违章建筑,凡能按时如实登记,又没产权纠纷的,按常住户口计(独生子女算两人),违章建筑人均面积不超过十平方米的,不予罚款。超过上述面积的,超出的部份以每平方米三至五元罚款。

2、一九七八年一月一日以后的,按违章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三到五元罚款,另对超过上述第一点规定面积的部份加倍罚款,可给予登记备案,保留使用。

3、占用公地、耕地或买地建房者,根据不同情节处以拆除、没收或加倍罚款处理。有产权纠纷的,由房管局裁决处理。

4、利用公房搞违章加建、扩建的,应先征得房管部门意见,如不影响房屋安全者,罚款后收归公房。如属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违章建筑的,按其建筑造价(单据为凭),从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起抵扣房租。如属一九七八年一月一日以后的,则从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起,按违章建筑面积按月交租。

5、利用私房搞违章建筑,在保护业主合法权益下,根据实际情况,由违章人与业主协商,由区城建会同房管部门审定或裁决处理。

第五条 对负有直接责任人员和当事人的处理

对负有直接责任人员,或单位主管和当事人,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处以三十元至本人六个月收入的罚款,必要时可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1、不听从劝止,强行施工抢建的;或经罚款处理后,一再重犯的。

2、在清查登记期间,继续非法占地违章私建的;或隐瞒不报,煽动群众对抗清查处理工作的。

3、用非法占地或违章建筑物转手倒卖图利的。

4、因非法占地或违章私建使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

5、干部带头侵占耕地、园林绿地、风景区土地建房,在群众中引起恶劣影响的。

6、策划侵占耕地、园林绿地、风景区土地搞违章建筑,砍伐树木,破坏绿化,破坏历史文物和市政设施的;或有行贿受贿,敲诈勒索行为的。

第六条 有关几个方面的处理

1?占用河道、岸线的违章建筑,由港务监督参照本规定和港章,并会同市“清理办”作出限期处理。

2?个体摊挡占用道路、人行道违章建筑,由市或区公安局会同城建、市政部门,按《广州市市容卫生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处理。

3?部队的非法占地和违章建筑,先由政治部群众工作部按本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清理办”审定后执行。

4?社地企业和社员的非法占地及违章建筑,由郊区、黄埔区“清理办”根据省人民政府粤府〔1981〕95号《贯彻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规定执行。

5?抗拒、瞒报或逾期不报的,除按第五条有关规定处罚外,另由市、区、港监“清理办”分别情况,该罚款的加重罚款,该拆除的拆除,该没收的没收,不补办用地和产权登记手续。国家建设征用时不予补偿。

6?非法占地,违章建筑的处理决定,要通知违章单位(个人),必要时可通知其上级机关(包括租赁买卖土地的双方负责施工单位或违章人所在单位)协助监督其执行。拒不执行处理决定的,市、区城建部门和港监应停止违章单位(个人)的一切用地报建业务,建设银行不予支付基建开支,水电部门停止供应水、电,公安部门不给予办理入户手续,直至处理结案为止。

篇3

                                                                       二一年四月

    1994年,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青政〔1994〕112号)下发后,对推进我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一些部门和企业在离退休职工住房补助费发放上执行政策不一,部分单位给已按优惠政策参加房改的离退休职工发放了住房补助费,导致新的社会分配不公,给当前国企改革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就规范我省离退休职工住房补助费发放提出以下意见:

篇4

由原市属行政事业局改制的企业(集团公司)立项工程的施工招标投标由市招投标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其他企业(集团公司)立项工程的施工招标投标,可由该企业(集团公司)自行选择项目所在地区(县)或市招投标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二、根据项目不同投资性质实施分类管理。对政府财政投资和国有投资占控股地位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实施全过程监管。招标人应在交易中心内进行包括招标信息、公开接受报名、召开答疑会、举行开标会、组织评标会、公示中标人等在内的所有活动,并接受招投标办的监督。

三、根据不同工程规模和类型采用不同评标办法。施工招标可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法”、“综合评分法”等评标办法。

采用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工程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施工招标项目鼓励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法”。四、实行招投标公正度评价制度。对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5日内,由招投标管理部门向招标人、招标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发放招投标公正度评价表。评价表直接向建设行政监察部门反馈。对有不公正评价的项目,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一经查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招投标公正度评价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另行发文。

五、建立“不良名单”制度。对投标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一经查实,应依法处罚,违规投标单位将不得参加重新组织的招标活动。同时,该违规单位将被列入“不良名单”,向社会公示。

篇5

1、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理分工不够明确

建筑工程种作业人员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并且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现阶段广泛存在的问题是建筑法中规定的管理标准可以达到,但施行监管权力的部门过多,使得现场质量控制混乱。法规中对特种工种划分不够详细,工程建造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特种项目,由于科目划分时存在模糊的情况,监管工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现行的特种作业监管法包括《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不同部门出台的法规对作业要求不同,在对现场进行核查时不同标准使得技术人员思绪混乱,不知该依照何种标准开展施工。管理部门的特种作业资格证规格存在差异,并且互相之间存在不通用的情况,体制中的矛盾在现阶段广泛存在,是困扰建筑法律法规进步完善的首要原因。若监管部门执行标准得不到统一,下级单位很难给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对工程安全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2、总包资质覆盖专业承包资质不明晰、专业承包资质范围不全

由于建筑工程规模庞大,施工团队会将总工程划分为多个小项目进行分包。现有的法规对分包团队监管不够严格,缺少对资质经验的审查。团队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在建筑过程中不按照规定添加原料,导致结构强度达不到要求。确定建筑工程后会召开招标大会来选定承包团队,在确认期间需要签订各项承包合同,双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筑法中对合同拟定内容进行标注,却忽略了对承包方资质的审查。造成很多不具备大型施工作业能力的团队混入其中,为工程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国家了《建筑业企业总承包资质覆盖专业承包资质对照表》。但这份文件中并没有对详细的资质以及承包能力进行介绍,并且对总包与分包之间的规定不够详细。工程团队在开展项目时缺少明确的参照标准,法律法规也丧失了应有的威严性,造成建筑市场混乱,缺少统一的监管整治。施工细节处存在法律漏洞,不利于广告位安放、建筑表面清洁,对其安全标准缺少规定,盲目开展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3、对施工人员的准入门槛设置较低

建筑行业的兴起使得包工团队数量也随之增多,人员组成较为随意,基层工人多数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并没有接收过系统的建筑知识培训。建筑法律法规中对团队技术水平的规定标准低,并且缺少详细的要求。一些工程方并没有建筑过大项目,为获得利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盲目承接工程,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很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对建筑行业入门标准制定过低,这种现象在县级城市最为常见,使得地方的工程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升。部分团队自身资质欠缺,为提升同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只能在人员组成上下功夫。花费高新聘请工程师,挂牌顶替,但实际施工时现场的指挥人员仍是原版人马,工程质量很难保障。此类现象屡见不鲜,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团队入门的控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建筑行业技能进步。

4、法律法规针对行业乱象的规定和处罚力度弱

建筑法规中对工程质量以及作业标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现实却存在不能被落实的现象。施工现场监理人员与团队成为一体,发现违规现象并不举报,而是从中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对质量的控制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中。工程涉及到转包与分包更是混乱,不能开展有效的控制,完全由团队自主决定。建筑施工中的违法现象屡见不鲜,虽然管理部门一再强调,还是存在不服从条款的团队。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建筑法规落实程度不足导致的,对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不足,并没有在市场中形成严谨规范的风气。处罚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落实到个人,这对地区的建筑行业的管理并不具有威慑力,选用的方法也不够科学,缴纳罚款并不能解决建筑团队水平不足的问题。应实施动态管理的方案,对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停止修筑,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则应该吊销团队的资格证书,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5、现行建筑行业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

法律法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市场以及社会的发展会在内容上不断做出优化,使之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现有的法规中,多数是针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对于工程前期准备、场地测量、使用时对绿化区域的影响等并没有涉及。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同行业之间竞争也逐渐走向白热化阶段,其中法律法规的影响是巨大的。科学完善的法规可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提高工程质量。但由于这一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大部分地区建设情况不能及时上报至政府部门,相应的统计工作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终造成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脱轨。对建筑团队基本信息的完善监管不严格,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稳固的信息共享系统,工程确立后在承包阶段不能全面了解各竞标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度不完善衍生等问题众多,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向更严重的层面发展,不能得到及时的整治。团队应该有自身擅长的项目,并且在竞标时依据能力来选择,法规中并没有将这部分管理细则纳入其中,竞争局面也随之混乱。

二、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建议措施

1、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

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沟通,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在开展工作前要将任务落实到个人头上,避免出现重复监管或者遗漏的情况。在沟通过程中将工作内容进行划分,将施工种类作为参考,并对不同阶段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详细考察,并整理在工作资料中。进行监管时可参照这部分资料,使工作开展更顺利,避免工程现场秩序混乱。总包与分包项目虽然在施工阶段相对独立,但建设完成后还是会进行总回合,建筑管理部门要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将规章制度统一,通过对执行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可帮助确定最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建筑相关的规定应该随着行业发展而做出改变,勇于面对体制上的欠缺,并不断的优化,更好的为建筑工程行业服务,充分发挥监管功能,促进结构安全质量的提升。沟通可改变原有僵持的局面,促进体制向科学严谨的方向发展,同时对解决内部矛盾有很大帮助。紧密配合的工作环境必然是严谨的,不会发生脱轨现象。

2、加速建筑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体制上的漏洞进行整理,结合对建筑行业的考察,制定出一套完善全面的建筑法规。在已有的条款中,并没有对细节进行规定,对此方面的制度要加快完善速度,并且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规划工作。法律规定的范围必须做到科学全面,在前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并且设定一段试运行阶段,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面的实施,保障建筑工程行业有法可依。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国际接轨,技术也进步明显,建筑法更应该做好带头作用,加快法规的完善速度。在借鉴先进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总结经验的重要性。在补充法律制度时,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条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出整改。建筑法涵盖范围广,可同时进行多个部门的改制工作,可有效减少完善制度所用的时间。对建筑团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帮助明确各项建设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违规操作。法律的健全不单体现在内容上,更重要的是在基层的落实,需要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高效发展。

3、引用信息化技术

建筑监管部门应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工作岗位中。对各施工团队进行调查登记,将技能水平与人员组成依次整理到资料中,可避免挂名顶替现象的发生。工程招投标阶段可快速了解各团队的技术情况,作为项目承包的硬性衡量标准。同时建筑行业的进步也可以在平台中体现出来,政府部门在对区域建设情况进行统计时可通过查阅信息来完成。在信息化平台中可将国内各区域的建筑执行标准汇总,可促进建筑质量控制得到统一的标准,并且面向公开透明化发展。信息平台的建设在现阶段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可借助已有的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地区的建筑工程进行全面考察,若存在违规现象在此阶段可以帮助发现。由此可见应用信息化技术具有多重优越性,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起到促进作用。建筑行业进步与规章制度的完善有着必然联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善这一体系。

三、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1、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

与建筑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建筑工程活动的监管力度。如《招标投标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在法律制度的轨道上,进入到了一个更加规范、更加公平竞争的崭新局面。采用招标投标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将竞争机制引入交易过程中,减少或杜绝了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以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在工程资金的使用上更加节省、合理,最为关键的是,关于招投标的相关法规的出台,更好地保证了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此外,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加强了市场准入管理,对于建筑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实行建筑许可制度,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及法律法规中对于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许可的规定,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建筑企业严格依法清理,禁止参与到建筑活动中,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和管理。通过建筑法律法规,不仅使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也有效地减少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为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规范、指导、保护建筑行为

人是社会人,人在社会中的每一种行为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在合法范围内,我们做出的行为才会被国家承认,从而得到国家的保护。建筑活动作为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同样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建筑法》的颁布与实施,使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步入了依法治业的新局面。其中,《建筑法》对某些建筑行为进行了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正是有了这些法律的规定,参与建筑活动的主体才更加明确自己必须做、不能做、可以做的建筑行为的范围,从而接受相关法律的指导与规范。而建筑法律不仅仅能指导规范建筑行为,它也为合法的建筑行为提供保护,对不合法的建筑行为进行处罚。这些都对我们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促进我国建筑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的要求,我们应综合吸取国际立法和市场管理经验,促进并完善建筑法规体系,加快部分法律法规的立法速度。

3、建筑法律法规可以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建筑生产活动具有人员流动、产品固定等特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为了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两法三条例”,即《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各建筑主体在建筑工程中的质量责任,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对工程质量与工程安全加强检查与巡视,发现问题不放过,及时上报、处理。在法律法规的实施下,大家对工程的安全与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大力度,对安全检查不断强化,全国的建筑安全与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总之,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加快和加深、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为我们的建筑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如此,建筑法规在实际工程的实施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建筑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与前进提供更加强大更加有力的法律基础与法律保障。

结束语:

建筑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建筑市场有很强的规范作用,但是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不完善、不一致同样会对建筑行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行业内的各种乱象。研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适用性、规范性,加强法律层面的顶层设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当然完善法律法规只是第一步,最终还是要将法律精神落实在实处,并不断在法律实践过程中将法律法规进行持续改进,让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红娜.浅谈建筑法律法规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城市地理,2015(03).

篇6

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3号)为契机,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电[]59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实施意见》建质[]16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相关措施,进一步强化监管,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今年。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到位。

并与工人同时上班、同时下班。对无负责人带班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负责人按擅离职守处理,一是强化施工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要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日常安全管理。实行工程项目要有施工企业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监理企业负责人或项目监理负责人在现场带班。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负责人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生产违规、违法行为严重的企业和“三类人员”采取暂扣直至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能力考核证书的处罚。动态监管要做到不留盲点,二是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法律、法规和两个动态管理办法依法查处。严格禁止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未取得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的三类人员”从事建筑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已取得“三类人员”安全能力考核合格证的人员的动态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外地入川企业和“三类人员”监管,严格市场准入。

对发生事故的企业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有关企业和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三是切实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力度。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责任到人,四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要切实承担起监管主体责任。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利用一切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保持高压态势,督促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二)明确目标,认清形势。落实责任,确保全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

警钟长鸣,今年我要充分认识当前我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常抓不懈,明确目标,紧紧咬定目标不放,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去年明显下降,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切实加大安全工作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少讲空话,狠抓落实,保证完成全年目标。

三)继续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突出重点。

按照层级管理原则,各地要认真分析当地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监控。找出存在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同时,要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督促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对在建工程项目涉及的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施工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排查和治理,并及时消除隐患。对存在重大隐患的项目要坚决停工整改,企业负责人要现场监督整改,确保隐患消除后再继续施工。各地务必结合本地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切实抓好两到三项重点整治内容,通过全面深入的治理和巩固,逐年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并组织对重点监控对象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进行暗访和抽查。对不执行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对重大隐患治理实行挂牌督办和督促检查。不认真进行隐患整改以及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从重追究企业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给予严肃处理。通过扎实有效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消除安全隐患,扭转部分地区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高发频发的局面,确保全年安全生产。

四)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是加快修改《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办法》省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扣分暂行办法》和《省建筑施工节能环保、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企业及示范工地评比办法》尽快出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资料填写指南》等标准性文件。

实行考试上岗制度,二是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特别是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监管队伍和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我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

篇7

(一)各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建筑节能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情况。

(二)工程实体质量,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质量行为。

二、检查内容

(一)各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及我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建质[*]192号)、《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办法》(建质[*]291号)和《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18号)等文件的情况;对本地区的工程质量形势分析和相关工作部署情况;对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投诉的处理情况等。

(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质量检测等有关机构,执行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况。

(三)在建公共建筑、住宅和市政桥梁工程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

(四)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工作要求和安排

(一)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工程质量实际情况,做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工作。

(二)各地要通过随机抽查、巡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对查出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三)各地应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的总体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篇8

Keywords: quality supervision; current situation;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仅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扩张的关键,也是决定建筑物能否达到使用年限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建筑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业主的的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这就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关于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科学以及高效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并且能够对其起到促进以及提高的作用。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也越来越受人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行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这一些不足。

1.1 关于质量监督已取得的成就1.1.1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视

随着我国各个监督机构的建立以及不断的完善,保证了我国颁布的相关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能够较好的实施。随着监督机构的不断完善进步,也对提高全国各地工程建设管理监督水平有着较大的帮助,并且对于一些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的预防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此,在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中,质量监督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发展,相关部门也陆续颁布了有关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不仅如此,一些省市也根据其当地的特色颁布了地方性质量监督的相关法规,市以及其他部门为了加强质量监督的力度,也出台了各自的监督制度,在极大程度上促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依据,

1.1.2科学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最初的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时,工作人员一般采用人工观察以及触觉等较为主观的检测方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引进,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主要发展成为利用科学仪器进行相关的检测工作。数字回弹仪,钢筋扫描仪,红外定位仪等仪器的使用,不仅仅使得工程质量监督手段变得更加的科学化、信息化、准确化,也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降低了操作误差。

1.1.3各方对施工质量监督的重视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建筑企业直接对工程质量负责即承担了生产责任,而监理单位则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相关的监督监理的工作以及监督并控制整个施工阶段的进程。政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则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即政府从宏观角度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并规范各参与单位的行为。最后,社会公众还要对竣工后的建设工程进行评价。因此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政府以及公众的多重监督下,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

1.2 关于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否严格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但是虽然我国对于相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给予了较大的重视,但是相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质量监督的发展仍是相对较慢,不能较好的与建筑市场的发展相互匹配。这就使得质量监督体制方面存在这一些问题。

1.2.1相关法规的不完善众所周知,要想建筑工程监督能够较好的进行离不开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然而,由于一些局限性使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便。这就使得即使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由于施工技术的更新以及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常常出现在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时,找不到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法律法规的现象。1.2.2监督机构没有发挥具体职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监督机构没有权利进行处罚,在监督部门进行相关的监督工作时,若真发现不合乎施工规范时,监督部门只能对施工单位下发改进以及整改的通知书,并不能对其进行处罚等。若监督机构要对施工单位下发停工整改或实施行政处罚等惩罚措施,监督机构只能建议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相关惩罚。这就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施工单位消极的对待监督机构的检查工作,把项目的施工的自我检查依托在监督部门,使得监督部门的职能失去其原有的价值。而监督机构因没有处罚权,也只能充当这样的角色,并没有履行事实上的执法职能。

1.2.3监督人才缺乏专业素质正是由于监督单位中一些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够较为正确的完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工作时草草了事,不认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质量监督工作,使得一些安全隐患不能较为及时的发现。然而正是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建筑工程监督工作不能够良好的完成。

2、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发展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也越来越受人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行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这一些不足。

所以作者根据这些问题希望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完善。

2.1 修善相关法律法规一个健全的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质量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为监督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提高了监督工作的可操作性。因此,尽快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职能,是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

2.2 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执法力度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而这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才能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格处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树立起监督机构的威严,牢固树立建设单位质量第一的意识,进一步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

2.3 加强监理的权威现在的工程监理过程中,多听从于建设单位,无监理单位该有的权威性。监理单位一方面对业主负责,另一方面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行驶自身职责。所以监理公司要独立的行使自身的职能,没有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允许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材料设备,不允许下道工序的施工。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一定要解决监理部门的资金问题。所需的监督费用需有建设单位按有关标准交予政府部门,再由政府部门拨给监理公司,打破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直接经济关系。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监理单位独立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2.4加强人员培养健全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对于监督工作的确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执行的主体是人,所以,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掌握有先进管理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所以,加强对人才的素质培养,是所有监理单位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所在。

3.结语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仅能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扩张的关键,也是决定建筑物能否达到使用年限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建筑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业主的的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这就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加强监理单位的权威性,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严格执法,才能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熹.浅谈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福建建设科技,2006年04期.

篇9

在执法监察过程中,我们采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耐心细致地做好执法监察对象的思想工作,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文明执法,以人为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执法监察各项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了预防、查处、监管、部门联动4个方面19项内容的执法长效机制。为保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实施,我大队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后协助政府及县局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的意见》、《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快速反应制度》、《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管理办法》、《关于在调查处理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中加强协调配合的意见》、《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目标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加强和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制度,以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创新来规范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

2、加强和完善了一系列执法监察队伍内部工作管理制度。一是实行节假日及周末轮流值班制,要求执法监察大队所有工作人员节假日原则上不得外出;二是建立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所有人员接通知后必须及时到场;三是健全了动态巡查保障机制。首先是经费保障,日常巡查实行燃修费补助,每个巡查区每月补助燃修费80元,周末和节假日值班巡查每人每天补助20元。其次是设备保障,配备了执法车辆、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脑,购置了安全帽、手套、铁锤、榔头等执法工具。四是建立了内部联动机制。在土地、矿产资源审批、供应会议讨论时,要求执法监察大队负责人参加,在国土资源行政许可事项申请审批时,出具查验意见。同时要求相关股室必须将土地、矿产资源审批、供应及使用情况与执法监察大队实现数据库共享,并明确了各股室的批后、供后监管职责;五是建立了动态巡查考核奖惩机制。将动态巡查内容列入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和基层国土所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根据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的效果实行奖惩。

(三)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维护了我县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针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严峻形势和执法人员疲于应付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被动局面,我们通过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度,明确动态巡查责任,强化动态巡查措施,使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坚决维护了我县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县城规划区内的动态巡查,着重加强了对县城黎洞坑、工业园区、城北建设区等地域的土地执法检查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进行动态巡查2000多人次,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2起,涉及面积163209平方米,其中制止29起,立案查处金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赫信化学有限公司、省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违法违规用地3起,涉及土地面积160109平方米。联合规划建设监察大队、城管大队实施强行拆除100多次,拆除违章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查封搅拌机、小推车、潜水泵、铁锹、洋镐等施工设备50余件。国庆中秋两节8天长假期间,执法监察大队所有人员没有休息一天,全部坚守工作岗位,两次雇请铲车填埋违法用地墙基,并实施强行拆除30多次。

(四)协助县局组织开展了县土地执法专项行动工作

全省土地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大队协助县局在市土地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指导和督查下,严格按照省、市土地执法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对全县范围内2006年1月1日以来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批次建设用地利用情况和2008年1月1日-2009年7月31日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了认真梳理,全面摸清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征而未供、供而未建、未批先用等违法违规底数,对金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赫信化学有限公司、省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违法违规用地依法进行了严厉查处,分别给予了人民币玖拾捌万柒仟伍佰叁拾叁元、叁拾万贰仟贰佰元、伍拾玖万陆仟叁佰陆拾元的罚款处罚,有效遏制了我县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依法用地氛围。

(五)全力以赴投入到县城区违法违规用地和违章违规建筑集中整治百日行动中

县社会治安严打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我大队严格按照社会治安严打整治百日行动方案中的要求和部署,在县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全力以赴,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违法用地专项整治行动第一、二、三阶段的工作。

一是全面摸清了县城规划区内违法违规用地情况。自10月下旬开始,安排了十多位执法人员分片对县城规划区违法违规用地进行调查摸底,逐宗摸清了违法违规用地面积、位置、用途、建筑现状等情况,并做好了部分调查笔录、勘测笔录、拍照等调查取证工作。

二是协助相关部门停水、停电,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蔓延势头。10月下旬,我局和规划建设局派员协助了县电力和自来水公司将县城规划区内多宗违法违规用地的三相建筑用电和施工用水截断,成功阻止了部分违法违规用地的继续施工。

三是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严厉打击了顶风作案,暴力抗法,强行施工的行为。我大队联合县规划建设监察大队对在百日行动期间顶风作案、强行施工违法占地所建的十多处违法建筑物实施了彻底拆除,协助公安机关对1名暴力抗法、殴打执法人员的违法施工人员给予了治安拘留5天并处500元罚款的处罚。

四是开展了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土地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针对收到4件举报情况,分别提出了处理意见,并上报县政府。

(六)加大了打击滥采、乱挖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

一是扎实开展了矿山执法动态巡查,启动了临时占地费收取工作。二是继续协助县公安局补充侦查黄桥张某非法开采白泥矿案有关材料,取得了省厅破坏价值鉴定结论,为公安机关违法当事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最终成功追究违法当事人刑事责任。三是针对部分乡镇十多起出现的“四处乱占、抢建砖瓦窑厂”违法行为,我大队协助矿产股,联合公安局、安监局、工经委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砖瓦窑厂专项整治,规范和引导部分砖瓦窑厂走上了科学发展、合理布局、新型用料的道路,有效扼制了我县屡禁不止滥采乱挖矿产资源的违法犯罪势头。

(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闲置土地专项清理工作,建立和健全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机制。

(七)、联合法规股、地矿股深入开展了国土资源工作,调处了多起土地和矿产纠纷,指导、协助各乡镇国土所查处、制止各类土地矿产违法违规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使严格执法流于形式,执法人员常常遭到威胁、恐吓、殴打,执法经常面临尴尬局面。

(二)部门联合机制和股室之间内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执法监察力量比较单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二)加强执法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篇10

笔者认为,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应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针对城市建筑管理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城市建筑管理工作者充分意识到法律法规在城市建筑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其在处理城市建筑管理相关问题时能够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有效避免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拓展多个渠道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城市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城市建筑过程中的侵权问题。

(二)进一步规范城市建筑许可审批程序及管理体制。

要使我们城市建筑管理工作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应当具备一整套规范性的审批程序。完善城市建筑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才能有效防止决策的片面性,降低审批过程中的随意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发挥城市建筑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改革规划行政管理体制,对于城市建筑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建筑管理法规为依据,使城市建筑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违背城市建筑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三)城市建筑管理必须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

城市规划管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长远发展。要坚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建筑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统筹考虑全市的职能分工、功能布局,城市建筑管理不但要处理好自己后续发展的问题,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与周边城市及农村的相互发展关系,使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结语

篇11

一)未经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二)未经合法批准。

三)未经合法批准。

四)以兴建农庄、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为由。

五)擅自使用宅基地及集体土地以联营合作等名义建设“小产权房”行为;

六)私自转让、倒卖宅基地的行为;

七)村集体经济组织私分宅基地的行为。

三、对非法买卖集体土地的行为。没收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综合执法部门或各镇人民政府将依法拆除违法建筑。

四、严禁非法买卖、占用集体土地。对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以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定罪处罚,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五、对非法占用集体土地的行为。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其中,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并造成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严重污染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4号)第三条规定,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定罪处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六、凡在非法占用或买卖所得的土地上施工建设的自本通告之日起立即停工停建。听候处理。

七、坚决执行《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的通知》琼府6号)文件精神。各区、镇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土地执法监管的责任主体,区、镇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履行其相应职责的直接责任人,经办人员是具体负责人。

篇12

1.引言

在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管理中,政府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实现。它们可以明确建筑节能领域各方主体的法律地位,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在建筑节能中的行为,使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节能技术的市场机制尚未成熟,市场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还不规范,人们对节能建筑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强制性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2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

各项建筑节能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宣传建筑节能让各省市意识到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建筑节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节能建筑不断增加。2000年底,我国能够达到采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只有1.8亿平方米,仅占全部城乡建筑面积的0.5%;2002年我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3.2亿平方米,占全部城乡建筑面积的0.83%。据原建设部对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按照节能标准设计的民用建筑项目,2004年为60%,2007年为97%;按照节能标准建造的民用建筑项目,2004年为20%,2007年达到了71%的比例,节能住宅面积快速增加。

(2)建筑节能的技术研发得到重视和发展。如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节能和新能源关键技术”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低耗能建筑节能技术、新型高效节能建筑围护结构材料,节能建筑护结构设计技术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等成为重点研发内容。

3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国在推动节能建筑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远远不够,政策和规范的配套性、可操作性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如下:

(1)缺乏针对建筑节能的专门立法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对建筑领域节能的立法,且相关的法律中也缺少建筑节能的具体内容。虽然出台了《节能法》,但缺少关于建筑节能的具体内容。现行的《建筑法》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建筑节能的规定,仅在第四条规定:“支持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房屋建筑设计水平,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提倡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建筑材料和现代管理方式”。

(2)在法律层面上缺乏明确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我国第一部规范建筑活动的法律《建筑法》对建筑节能、新型建材和建筑科技等工作没有做出强制性的规定,而是采用了“支持”、“鼓励”和“提倡”的文字表述。明显缺少强制性,没有具体条款来约束。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再如,《节约能源法》第十二条和第三十七条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以及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的节能工作做出了规定,但是该法的处罚部分并未对违反这些条款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规定。只有规定而无强制措施和法律责任,使该法关于建筑节能的规定缺乏实施力度,难以实现立法的目的。

(3)具有操作性的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大

我国具有操作性的法规多是由建设部、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办法、规定和通知等,在具体运用中难以产生法律效力,缺乏对行为主体的法律制约。例如,作为部门规章,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法律地位较低,对推动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管的力度远远不够。

(4)部分法律法规内容陈旧,节能法规体系结构不完善

我国目前执行的有些法律法规是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延续而来的,存在适用范围不当、规定内容过时等问题,急需补充和修订。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建筑节能的行政法规。相对来说,法律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而部门规章又只能在某一个行业内颁布施行,用于调整建筑节能这样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战略,显得效力层级不够。因此,建筑节能的法规体系在结构上还很不完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

(5)建筑节能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建筑节能是一项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有效推动建筑节能工作,会涉及到发展改革、建设、财政、税务、科技、质量监督、环保等诸多部门,因此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合作。而由于缺乏对建筑节能概念的科学认识,当前建筑节能在整个节能工作体系中的地位尚有待于加强和完善。并且,由于尚未建立起针对上述各个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合作机制,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容易导致管理职能和相关政策的交叉重叠或者政策的缺位。

4.外墙外保温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发展对策

针对建筑节能政策法规领域存在的问题,要加大政策法规的整合力度,在纵向上考虑不同层面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在横向上充分考虑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之间的配套和衔接。努力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政策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行政监督和执法力度。

3.1加强政府对建筑节能工作引导和推动

政府在我国管理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政策,完善法律、规范和行业引导和调控。在建筑节能领域,建筑节能如何从强制节能的“被动阶段”走向“主动阶段”,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

3.2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经济发展调整结构的需求,国家相关部门应对现有的节能法律进行补充、完善,填补作为调整建设领域各项活动法律基础的《建筑法》、国家节约能源方面根本法律的《节约能源法》在建筑节能领域法律上的空白,统筹考虑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为其他效力层级较低的法律提供上位法依据。

3.3加大建筑节能地方性法规建设力度

针对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加快其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出台适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解决节能不节钱的问题,调动消费者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建立建筑节能政策激励的长效机制

建筑节能是一个公益性的领域,需要政府主导出台的经济激励政策来对市场加以引导。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益驱动”是基本规律,建筑节能效益是影响相关利益主体节能积极性的关键因素。需要尽快建立基于市场的政策长效机制,通过多元化的税收优惠、开征能源税、补贴、特别折旧制度和建立投资银行贷款优惠或贷款担保等财税激励体系,并逐步建立鼓励建筑节能的专项资金和节能公益基金,不断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的长效机制。从而,提高相关利益主体参入节能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不想违规”。

5.结语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推广应用的过程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互动过程,建筑节能领域的立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是逐步的完善。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管理需要克服单纯的技术、经济观念,还要综合考虑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因素的影响,规范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学来,李永安,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做法及经济分析,建筑技术,2005.

[2] 赵沛楠,权威解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国投资,2008.

篇13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二十一世纪的建筑质量概念要比二十世纪大大拓宽,人们从狭义的质量发展到追求广义的质量。广义的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包括工程的实体质量,还包括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必须从广义上理解工程质量的概念,而不能仅仅把认识停留在工程的实体质量上。过去对工程质量的管理通常是一种事后的行为,出了事才想起应该追究有关方面的工程质量责任,这时即使对责任主体依法惩处,也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但如果在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就对参建单位的建设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就可以将工程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虽然看上去加大了工作量,但却可以有效地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2 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可否认,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房屋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

2.1.1 不重视勘察等基础工作。有些工程在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或借用相邻的地质报告就盲目设计.施工后常常发生基础不均造成沉降、裂缝、倾斜甚至基础断裂等质量问题。

2.1.2 边设计边施工。目前,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建设单位没能给设计单位足够的时间进行设计,设计者只能以赶快出图以供施工急需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不可能认真研究设计方案,出图匆忙、加之设计中会受到来自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种想法的干扰,设计质量不能保证,从而使得建筑质量在设计环节就已经先天不足。

2.1.3 建筑工程设计水平不高。由于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工期要求不平衡,迫使建筑工程设计工作量不断增加,设计人员必须加班加点,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各方的要求。因此,设计方案在短时间内很少进行方案对比,从而做到优化设计。而传统的校对、审核和专业会签工作也形同虚设,造成设计深度不够,错、漏、碰、缺较多,设计质量下降。

2.2 房屋建筑施工方面的问题

伴随房地产开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迅速扩大。特别是大量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涌入建筑业,导致施工队伍整体素质每况愈下。一些原来已灭绝的“四无”工程,即无规划部门审批、无许可证、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的房屋建筑工程又卷土重来。从而给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留下了众多的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沉降不均匀,墙身开裂;(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3)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4)预制构件裂缝,预埋件移位,预应力张拉不足;(5)水暖电工安装粗糙,不符合使用要求;(6)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混凝土强度得不到保证;(7)屋面找平不够,造成屋面或天沟等局部积水。

2.3 房屋建筑材料方面的问题

2.3.1 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决定着建筑物的寿命。一是某些生产厂家为了谋求利润,在加工过程中在原材料及生产工艺方面做手脚,出售给施工单位以次充好。二是施工单位在未拿到生产厂家合格证时就接收材料,到现场后又不按规定进行检验、复试或检验不严格。三是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材料成本或赊取材料,从一些水平较低的材料厂家进材料,由于这些材料的质量不稳定,而施工单位又不每批次进行检验等。于是这些不合格的材料被用到工程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3.2 偷工减料,不按图纸施工。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建设单位压低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只好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2.4 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2.4.1 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立法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关于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法规在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中层次过低。应该说《建筑法》是我国房屋建筑市场的最高层次的法律, 但是它只规定了质量管量的要求, 没有规定房屋建筑质量监督, 为此, 关于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规定只能在第二层次即行政法规中有所规定, 甚至只能在更低层次的部门规定和一些地方法规或文件才有所涉用。

其次,在内容上, 《建筑法》颁布于 1997 年, 现在很多条款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和行政管理的要求, 存在许多与国际惯例不相符的条款, 更没有规定质量监督问题, 使《建筑法》的规定远远不能适应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需要。

2.4.2 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执法方面存在问题

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立法工作中的缺陷、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的不完善及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加上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建筑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 建筑市场混乱,质量责任主体行为不规范,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 执法者见多不惊, 往往风声大雨点小, 实际上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还不到位, 尤其是对农村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更是成为监督的盲区。

3 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

3.1 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

3.1.1 建立和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为了有效进行房屋建筑质量监督, 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它们是进行质量监督的法律准绳和规范依据, 当前主要做好: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管理法规的层次, 修改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方面过时的法律。此外, 还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房屋建筑质量监督行政法律法规。以形成完善的房屋建筑监督法律、法规体系, 使房屋建筑质量行为现任制等纳入法制轨道,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3.1.2 有效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在当前条件下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的监管,尤其要加大对工程质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使工程参建单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刻认识到任何不良行为都可能面临严厉的处罚。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3.2 加强施工队伍人才的培养,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素质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更要依靠掌握先进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的各类人才,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2.1 提高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熟练掌握工程质量问题形成的规律并具有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技能,有效地指导本企业施工技术工作。

3.2.2 改进施工操作工艺,对一些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工艺要加以改进。对某些容易形成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或工艺要加大管理力度,以预防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3.2.3 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对规范、规程的学习,认真组织施工,倡导优质服务,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对违反规范、规程施工造成质量问题的予以严惩,对能按质按量,有效消除工程质量问题的技术人员做出奖励。

3.2.4 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对于一些治理难度大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动用科研力量来攻关,有关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重视,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推广使用产生实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3.3 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确保原材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