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技术成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局、区招商局、区农林局、区乡镇企业局等单位。
(二)涉农企业、高科技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二、组织机构
区政府组建参加第十七届农高会参展代表团分团。
代表团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下设会务组、项目洽谈组、评奖组、参会动员组、布展组等5个工作组。
三、大会概况
本届农高会以“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现代农业”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展览展示、国际合作交流、信息、洽谈交易、咨询培训、评奖颁奖等六大板块。
展览展示:本届农高会设置高新技术馆(A馆)、实用技术馆(B馆)、国际馆(C)馆3个室内展馆及农业机械展区(D区)、农业现代示范区展区(E区)2个室外展区。室内展馆举办地理标志产品专题展、“一村一品”产品推广展、西部乡村旅游展和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种子种苗、农用物资、农产品及其加工等专业展览活动。室外展区举办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展示等活动。
国际合作交流:继续举办国际农业合作周活动。邀请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围绕农业科技转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创业等问题,举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中外农民创业论坛等活动。
信息:面向涉农企业、投资商、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农业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举办信息会、技术拍卖和交易活动,集中推介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具有产业化开发价值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
洽谈交易:邀请全国各地招商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经销商、农资连锁经营商、商、进出口商、投资商等,举办农产品购销洽谈会、项目推介会、新成果新技术会、投资洽谈专场、经销商大会、专场推介会以及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促进参展地区和单位的产品贸易、成果转化与项目招商。
咨询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农民企业家和致富农户代表,面向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农民群众,围绕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以及种养新技术,举办现场咨询与技术活动。
评奖颁奖:面向参展单位,继续组织开展“后稷奖”评审和颁奖活动。
四、明确责任
按照代表团分团统一安排,各工作组主要职责如下:
(一)会务组。组长由刘春喜同志兼任,主要负责本届农高会代表团分团的组织、联络、协调工作;做好与市团的联系和衔接工作;做好会议宣传及总结工作。工作人员由区科技局抽调。
(二)项目洽谈组。组长由丁双印同志担任,主要负责推介及签约项目的征集、上报工作,联系准备2个洽谈项目,在会前、会中要加紧对接,组织安排系列投资促进活动、专场项目推介及签约活动等事项,并做好项目洽谈成果统计及上报工作。工作人员由区招商局抽调。
(三)评奖组。组长由刘春喜同志担任,主要负责农高会“后稷奖”参评工作,各部门至少申报参评项目一项。为加快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我区涉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要积极组织较多的高新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产品和名特优农产品参与评奖,并于25日前报送市科技局成果产业科。工作人员由区科技局抽调。
(四)参会动员组。组长由赵运岗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燕金龙同志担任。主要负责组织动员全区涉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农业科研机构有关人员及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种粮大户、农业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民群众参加展览交流,参会学习。共400人:其中黄堡镇200人,王家河镇150人,乡50人。工作人员由乡镇企业局抽调。
(五)布展组。组长由刘春喜同志担任,主要以农业技术、设施农业、畜牧业、节水灌溉、种植、农资、农业机械、种苗林木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展示领域。展位布展由区科技局牵头负责,区农林局、区招商局、区乡镇企业局及各乡镇要依照分工提品、图片资料,全方位、有重点地展示我区农业发展成就、投资环境和科技成果。工作人员由区科技局抽调。
五、工作要求
为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农高会这一重要平台,切实做好参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扎实工作,把各项筹备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参会收到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机构。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团的安排,确定一名领导负责,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制定工作方案,抓紧时间,积极组织动员各种力量,迅速启动各项筹备工作。
篇2
1先进的农业技术方法
1.1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培育
在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同时要注意种植基地的选择、病虫害的积极防治以及肥料的正确使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基地应选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远离交通繁荣区和采矿区,土壤和水质等条件都要满足生产标准规定的要求,可采用农业机械拖拉机进行土地平整,使土地结构更利于蔬菜的种植。积极防治病虫害,注意化学农药的规范使用,着力进行生物防治,避免使用高毒性的化学农药,同时采用农药交替使用的措施,防止单一化学农药的使用致使病虫害产生抗性。科学合理地使用肥料,增施有机肥,运用平衡施肥技术手段,促进肥料利用效率的提高,改善蔬菜营养结构。
1.2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产品的最适生长温度及对水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这就需要利用一些与水产品培植相关的机械设备,及时保持水质的良好环境,做好换水和消毒工作。定期对苗种进行检测,掌握苗种的健康的情况以及生长的合理密度,对症下药,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药,利用疫苗从根本上来提高水产品机体免疫力,最终起到防病的目的。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可增强养殖品的免疫力,抑制病菌和有害藻类的发生。
2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
农业机械是指应用于畜牧业的生产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并可以进行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加工处理等的机械。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农田建设机械、畜牧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其中农田建设机械主要用于土地的平整、沟渠和水井的开挖等方面;畜牧机械在当前家禽养殖工厂化阶段,特别是养鸡业中自动控制鸡舍温度起到重要作用;农产品加工机械主要用于对刚收获过来的农产品做初步加工或对以农产品为原材料进行的进一步加工。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的科技成果,通过演示,组织培训,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咨询解答,向人们宣传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将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过程中,对于新农村的建设也起着重大作用。
3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
3.1节水灌溉技术与农业机械的使用
在当今水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对于水资源的节约有重要作用。使用农田排灌机械,不仅可以对农田进行灌水,同时也可以清除农田中过多的水分。其中滴灌和喷灌是最常用的2种灌溉方式,利用压力为动力源,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当用水量,既满足了农产品的生长需求,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在灌溉的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施肥工作,既可省时又省工,又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
3.2农产品的加工技术与农业机械的使用
刚收获的农产品需要对其进行加工,这就需要用到农产品加工机械。比如刚收获的玉米要经过玉米脱粒机和玉米剥皮机的加工,才可以获得比较优质的玉米粒。利用谷物干燥设备加速谷物的干燥,对谷物无污染,防止谷物发霉而影响产量。采摘的茶叶在茶叶初制和精致机械设备的加工下,可增强茶叶的品质,减轻农民的负担。
3.3农田保护技术与农业机械的使用
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使用不科学合理,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田单位产量大幅度减少。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来增加土壤肥力,保证高产高收,受到当今社会的高度重视。秸秆还田不仅杜绝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而且还可以实现增肥增产;但如果方法使用不恰当,则会造成反作用,致使土壤病菌增加,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等现象。秸秆还田机可以直接将直立的农作物秸秆粉碎,抛散在地表,继而耕翻入土,粉碎的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作为土壤底肥,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更为简单方便,一举多得,是一项新型的农机化技术。
4结语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影响着农村的经济状况。在当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农业机械都在朝着高效率、高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的农业技术,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村农民收入。农业的发展依赖技术的运用,技术的广泛运用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快了农业机械技术成果的转换运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对于节约农业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稳定以及实现粮食高产高收、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都有着重要影响。应当正确认识理解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的重要意义,实现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运作的紧密联系,从而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5参考文献
[1] 朱培慰.加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j].农业机械学报,1980(4):106-110.
篇3
[5]祝建辉.影响知识产权意识的经济因素[J].社会科学家,2013,189(1):58-61.
[6]胡开忠,陈娜.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EB/OL].(2008-01-23)..
*基金项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本级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630012013005)
篇4
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增收方面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质量、农民收入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在农业技术的扩散方式中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通常在农业技术推广与实践中主要采用传习式扩散、接力式扩散、波浪式扩散、跳跃式扩散几种。一是农业技术传习式扩散,农业技术的传习式扩散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农业技术推广方式,通过口口相传,传承沿袭下来,这种传习式扩散农业技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广泛使用,从一家一户到一个村屯,在扩散到更大的范围中。这种传习式扩散的优势在于传习与扩散的农业技术基本上都是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具有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很好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存在的缺点在于传习式较为传统与固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创新科技技术相对较少,就目前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而言,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农业技术接力式扩散,农业技术接力式扩散也可称之为是单线式扩散,这种农业技术一般是针对于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或封锁性的技术,通过单一的传播,向指定的人进行传播,这种农业技术的传播方式,与传习式农业技术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而传习式农业技术的具有扩散性,在实际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这种方式应用较少,但是其传播的农业技术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对于农业生产的帮助较大。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传播角度来看,现代化农业发展应摒弃单一的接力式传播方式,应将独到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农业技术通过市场化转化形成更为的强大的生产力。三是农业技术波浪式扩散,农业技术波浪式扩散也可以称之为辐射式扩散与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通过农业技术的中心点向外传播,从点到面逐步扩散开来,这也是目前在农业技术传播、扩散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式,特别是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各个乡镇都有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通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这一点将农业技术扩散、传播,从而实现从点到面,从少数几个人到大多数人的认知与应用,对于推动现代化农业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农业技术波浪式传播的优点在于传播速度快、扩散面积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创新农业科技技术传播到实际需要的农民手中,大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但是在传播和扩散过程中,技术的准确性、完整性、程序的规范性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四是农业技术跳跃式扩散,农业技术跳跃式扩散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较为实用的扩散方式,这种扩散方式打破了常规的波浪式推广与扩散方式,而是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点对点的进行传播,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能够最快的传播和扩散到最为需要的农民的手中,并且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从而大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这种传播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创新科技继续的渴望与需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渠道的畅通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在农业技术,特别是农业创新技术的传播与扩散过程中,应广泛的运用跳跃式传播方式,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2农业技术扩散的过程
农业技术的扩展在方式上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单要选择正确的农业技术传播方式,同时也要遵循农业技术扩散的过程。农业技术扩散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农业技术的突破阶段、农业技术的观望阶段、农业技术的跟从阶段、农业技术的扩展阶段。一是农业技术的扩散突破阶段,农业技术的突破阶段,是针对新的农业技术的传播应选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知识文化、具有一定创新探索精神,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传播和扩散,这一群体往往比较能够快速、高效的接受新的农业技术,为以点带面的突破实现大面积的传播打下基础。二是农业技术扩散的观望阶段,农业技术的扩散的观望阶段,是其他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接受的先行者或者称之为先驱者所试用新技术的观察、判断阶段,这一阶段重点应扶持和鼓励突破阶段的农民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并指导其使用农业技术的规范性、完整性,保证农业技术实施的效果。三是农业技术扩散的跟从阶段,农业技术扩散的跟从阶段,是在突破阶段和观望阶段之后,相对多数的农民跟随已经掌握或者使用了农业技术的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农业科技工作者应耐心将农业技术的概况、要点、操作注意事项等逐一讲述给每位参与实践的农民,使之能够从应用农业技术过程中受益。四是农业技术扩散的扩展阶段,在完成以上三个阶段后,就是大面积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对于先行实践的农民经验的介绍,后来参与应用农民使用情况的跟踪,带动有意愿学习、应用农业技术学习和实践,从而实现农业技术在扩散和推广。
篇5
(1)成果创建了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提取农情信息数据元素782个,形成农业部《农情调度月历》;创建了全国农情信息采集技术平台,实现了全国粮食、油料等7大类作物农情信息的规范化县域直采,建立农情数据库51个,数据总量达6.57TB,成为我国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管理决策和农业形势研判的最权威数据源。
(2)成果建立了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提出了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作物生长过程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和调控技术,实现了农田环境数据自更新式处理和自进化式决策,已大面积用于农田智能水肥管理;并实现了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协同模拟和基于Agent的作物生产管理竞争决策,提高了大田复杂系统下的生产精准管理能力。
篇6
1.1浦江桃形李产业发展现状
浦江县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北部,截至2013年,浦江县县域面积达920km2,由于各种历史和自然因素,农业是该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属于金华地区农业大市。在“十二五”期间,浦江县斥资5.5亿元,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11个精品园、55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1个共3860hm2,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2200hm2。但是,浦江县的农业技术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生产环境仍需改善,中低产田比重较大,生产能力亟待提高,科技贡献率不足,产品竞争力差。桃形李是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的地方名果,又称尖桃形蜜李,是浦江地方名果,已成为浦江农业的拳头产品,属于浦江县特产。浦江桃形李系蔷薇科李属,“中国李”中的一个品种,是金华市浦江县名特优新珍稀果树之一,其营养极其丰富,可用吸管吸食果肉,可剥皮直接口食果肉,可食率高达97.8%,并获也是该县唯一的省级农业名牌产品,不仅为新技术贮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载体,而且还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
1.2浦江桃形李产业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现状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是指与农业新技术、农业新发明等从初创源头开始向外界传播,直至被农户或涉农企业所直接采用的一个过程。农业技术扩散的结果是:一项新的农业技术为更大范围、更多的人群所使用,进而促进相关地区及产业发展,提高当地社会和生态收益。浦江县桃形李产业的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扩散手段由过去简单依靠行政命令为主的行政推广逐渐向为社会、企业、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全方位农业技术创新扩散转变。通过整理资料,了解到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得到以下基本情况:
1.2.1政府推广模式扩散现状
据对浦江县统计调查,截至2013年底,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个。调查中发现,该县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为纽带,采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包驻乡镇行业站模式。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联带推广模式,既保证了公益性推广职能,又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资源集中整合,使公益性推广任务目标得到有效推广。
1.2.2农户自发模式扩散现状
据调查统计,截止2015年浦江县拥有农户自发组织得到批准成立的桃形李种植业协会1个,借助协会进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不但推广技术,还负责信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起到了组织农户、传播技术、促进销售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
1.2.3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扩散现状
当前浦江县农业骨干龙头企业达到60家,桃形李行业占12家,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基地面积2000hm2,家庭农场136家,年销售收入超367万元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标准化生产广泛应用,标准化生产率达70%。桃形李行业专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链接的生产经营方式,使龙头企业对技术的要求明显提高,产业化利益连接越来越紧密,不仅解决了资金筹措困难问题,也有效破解了农业技术低、农产品销售难、农业产业链断档等瓶颈难题。
2浦江桃形李产业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扩散存在的问题
2.1区域基础设施状况不足
区域基础设施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区位条件,决定着区域与外部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区域基础设施状况又直接受制于区域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桃形李种植区域都存在地理位置偏僻、缺乏水源等状况,也因乡村本身交通不便导致市场网络受到局限。可见,区域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农业新技术空间扩散的重要因素。而除上述因素外,在此处桃形李产业中设计的区域基础设施因素还包括:电力电信、农田水利等许多方面。
2.2农业生产规模及专业化程度不足
桃形李种植农户都认为技术缺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实际上,技术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不足,推广人员缺位。在实践过程中,大多农民对于新技术的引进具有较强意愿,也希望能参加相关种植技术的学习并得到相应具体指导,但目前大多乡村的技术市场发育程度仍处在较低水平上,基于新技术的来源渠道并不畅通,农技的推广人员相应缺位现象也较为突出。第二,受农民自身素质所限,导致新技术的传播效果不佳。对接受新技术的学习主体农民群体而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新技术的接受和采用情况。在罗杰斯的扩散理论中,此类人就是可能的创新者,通常情况下创新者具有引导其他农户学习采用新技能的导向,而当创新者本身放弃新技术采用时,同样也会导致其他跟随者相继放弃。第三,技术本身难度影响传播效率。在罗杰斯的理论中,越简单的技术越容易被接受者采纳,越复杂的技术则越不容易被农户掌握。而在桃形李的种植方面,由于本身从选苗到日常管理等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技术,农户想要完全熟练掌握具有很大难度。
2.3农业技术市场发育程度不足
众所周知,市场化经济下所有的生产为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但凡能拥有较大规模并能实行专业化生产的地方,农户实际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都会更多,其扩散更畅通;反之则导致农业新技术进入具有相当大的阻力。在桃形李发展上,因其不具有大规模成型的产业化程度,导致技术市场发育程度也受到抑制。
2.4政府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程度不足
在浦江桃形李产业发展过程中,早期农户对于该产品的种植都有过较大的期望同时也进行了较高的成本投入,但乡政府与村委会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任务传达模式,通过硬性种植任务等来达到产量要求,这为政府在农民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因此在之后进行新技术推广时产生了潜在阻力。
3浦江桃形李产业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的对策建议
3.1改善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在上述已提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农业新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更是为桃形李种植提供了区位条件等物质基础。因此,在区域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强调道路、电力、水利等建设,而在政策服务方面可以加快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等制度的实施,鼓励规模化及专业化生产,这也是其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2构建新型扩散模式
在扩散模式当中,龙头企业等确为有利选项,但在市场化背景下,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中要积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构建两者结合的新型扩散模式。实际操作方面,与经营相关的可以交由市场渠道解决;而对于中间性和公益性技术,必须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
3.3重视农户作用
农业新技术在当前政府主导的模式中若想取得良好的扩散成果,政府需充分认识到政策接受者农民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农业技术人员及相关管理的提升,从农民出发辅助技术扩散推广。
[参考文献]
[1]向书坚,杜凌.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绿色GDP核算述评[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21(6):17-221.
篇7
对于农业机械而言,之所以会发生一些故障,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受到使用者综合素质的影响,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不合理的操作,甚至是违规的操作,这些操作行为往往会导致农业机械故障的发生。与此同时,由于很少有机会参加与农业机械使用相关的知识培训,导致很多使用者并没有意识到平日加强对农业机械检查与保养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机械使用故障的发生。另外,机械搁置时间过长,使用时就会较为迟钝;农民的操作技术熟练度不高;没有参加相关的使用知识培训;忽略了平时对农业机械的检查及保养工作。
3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技术保养与维修策略
农业机械使用率越来越高,农业机械的维修技术也越来越专业,相对市场的领域很宽广。当农业机械发生问题时,要及时找到出现问题的部件和源头,不要让发生故障的机械继续运作,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另外,要想真正做好这项工作,还要注意:
3.1有规律地进行检修调试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时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做检修、调试,检查农业机械是否正常,保证农业机械能高效率地进行作业,农业机械在进行长久的作业之后,会发生一些故障,只有平常注意定时做检测维修,才能保证农机使用的顺畅、便利。
3.2设立农业机械的维修点
一是农业机械的生产商在有些城市会设维修处,对其公司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二是拥有“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维修点,当农户的机械出现问题需要维修的时候,可以先到生产商的维修处去咨询,然后可以去拥有证书的维修点修理。完成维修后,可以跟维修处要相关的票据,在规定时间内机械发生故障可以拿票据到维修点再次维修。如果有质量方面的问题,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去投诉。
3.3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维修市场
农业机械维修部门必须拥有齐全的设备,维修人员必须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措施,注重对机械维修行业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规范维修市场,使农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来促进农机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
3.4做好农业机械的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就是说即便在农业机械农业生产中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有规律地对机械进行养护,清心的养护可以增强机械的功能,能延长机械的使用时间,可以使机械在生产作业时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
3.4.1农业机械的保养注意事项。农业机械在保养时,要根据使用说明来进行,按照专业维修人员的要求,对相关的设备要定时维修,要使农业机械能达到运行、旋转、上下浮动灵活,不能生锈、迟钝。一是将农业机械放在通风干燥处,及时清理杂草、冲洗污泥,保证各部件外表清洁、干燥,减少锈蚀;二是把水管及水箱里的冷却水排放干净;三是起动机器运转约20秒钟,以便把机体内的残留水分挥发掉;四摇转曲轴,置机器在压缩行程开始位置(此时,进排气门处于关闭状态,高压油泵的滚轮又不受凸轮轴的凸轮紧压),保持此位置不动,把进排气管口包扎起来,以防止落入虫子及其他杂质;五是经常擦洗,使机身不生锈,必要时给予补漆,以防锈蚀;六是每隔两个月左右,解开进排气管口的包扎,起动机器运转十几秒钟(不用加冷却水),再置机器于原来的停放位置,并重新包扎好进排气管口。
3.4.2做好农业机械闲置时的保养尤为重要。农业生产分不同的季节,每当一个季节农业生产的作业完成后,很长时间后才会再次使用,机械就会生锈、迟钝,或者有的部件找不到,那么就会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当机械闲置的时候,要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可以对机械进行清洗、,定时检查、调试农业机械的主要部位,使用过程中有问题的部件要及时更换,所以,机械长时间不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附带的说明说来开展放置养护工作,使机械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
3.4.3有针对性的保养。机械出现故障以后要对发生故障的部位单独进行保养,如,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相撞,这种情况可以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和养护,使机械尽快能够再次投入到农业生产作业中。
篇8
1 引言
在我国,农业生产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其在生产过程中必然需要与更多的高科技技术相结合,不断的改善现有的生产手段与生产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由其演变而来的物联网技术能够很好的完成现代他的生产管理工作,被越来越多的生产管理企业所使用。建立起完善的运营环境,将网络、智能等多种技术作为整体生产管理的基础,以此来实现综合信息平台的建立工作,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共同配合,便能够很好的保障整体物联网的快速、稳定运行。
农业生产过程中在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时候,一定要设置出完善的对象,可以将这些对象设置为牲畜养殖、蔬菜等大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对相关对象进行筛选的时候,则一定要对对象进行综合的考虑,以此来作为使用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重要依据,从而保证能够建立起具有较高水平与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以此来保障整体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另外,现阶段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很高,随着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不断提升,完全可以应用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生产到使用都建立起完善的跟踪体系,以此来确保农业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一旦某个农产品出现了问题,便可以根据需要找到该农产品整体的生产过程,最终找出问题所出现的环节,以此来保障我国每一位公民都能够食用安全的食品。
2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1 在种植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在种植业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能够带来的前景也被越来越看好,在种植业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比如在种植业中,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信息的采集与识别、对种植作物的实时监控、数据的快速传送以及智能分析等,这些技术在种植领域的应用都很好的促进了种植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在种植业当中,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中的监测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作物的实时监控,这一过程可以涉及作物的全部生长周期中,由此可以保障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控制,保证种植作物能够始终处于最优的生长条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实现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根据处理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方法,从而以更加精细与智能的方式来达到控制生产的效果,从而保障了绿色种植的要求。
2.2 在养殖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传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已经有了较好的进步,特别是畜牧业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使得这两个产业能够很好的实现无缝对接,以此来解决传统畜牧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能够很好的保证现代畜牧业建立起更加信息化与产生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此来有效的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畜牧业在与物联网技术结合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了物联网技术中的智能拓扑结构,通过该技术的使用以达到精细化养殖的效果,对养殖的家畜进行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将这些家畜生长过程中的环境信息、食物信息等进行综合考虑,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以此来实现整体过程的全监管,实现数字化管理工作。
2.3 在农业生长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诸多问题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天气、土壤、空气等方面,为了更好的保障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实时的监测与处理,以得到最佳的处理办法,从而有效的帮助农作物的快速、健康成长。基于这些原因,物联网技术便更加快速的应用在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各个数据的监测中来。
物联物技术具有许多衍生技术,其中主要包括云数据技术、实时测控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在我种不同的地区,而不同的技术又能够实现对数据的监测、传输以及处理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科学的处理与分析之后,所得到的处理策略便可以作为农作物生长的最基本依据。
3 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推广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本的物联网技术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给社会上其他许多领域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的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作为最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的农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应当紧跟时代,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快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加多的技术作为该功能实现的重要支撑,以此来提升市场对于农产品的认可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加强在传统农业指标中收益指标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也应当根据现阶段时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业生产表现出更加高效的情形,进一步的降低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成本,提升投入到产出效率的比例,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产管控。通过更加智能化的管控便能蛴行У拇俳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另外,在推广该技术的过程中,也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平台,以此来实现从生产到食用的全方位把控,这也是今后整体农业生产所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洪波,杨龙祥,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吕建东,马睿翔.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06).
[3]杨震.物联网及其技术发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4]刘婧,杨晓冬.政府在实现物联网过程中的对策问题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04).
[5]周国民.浅议智慧农业[J].农业网络信息,2009(10).
作者简介
篇9
[作者简介] 张亚非,硕士研究生,E-mail:
[摘要] 目的:应用近红外(NIR)光谱分析技术,建立热毒宁注射液产业化生产中萃取液浓缩过程绿原酸含量及固含量质量控制指标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实时反映浓缩过程的状态,真正实现萃取液浓缩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收集金青萃取液浓缩过程中样品,经过异常点剔除、光谱预处理和波段选择,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NIR光谱与绿原酸HPLC分析值和固含量之间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 1,0.994 0,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 4,0.998 4,RMSEC分别为0.814 6,2.656 1,RMSEP分别为0.704 6,1.876 7,RSEP分别为6.01%,2.9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且准确可靠,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萃取液浓缩过程中绿原酸含量及固含量的快速监测。
[关键词] NIR光谱;热毒宁注射液;萃取;绿原酸;固含量
中药浓缩过程是中药生产的关键工艺过程之一,目前,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多数以比重值判定浓缩终点,缺乏对整个浓缩过程有效的指标性成分实时监测的手段,无法适应生产过程在线质量控制的需要[1],易造成不同批次浓缩液质量的不稳定,导致最终产品批次间的质量差异,因此,研究中药浓缩过程的在线质量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具有样品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无需消耗试剂等优点,可实现中药生产过程的在线检测,用于实时监控中药实际生产过程的质量。目前,NIR光谱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中药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2-8]。
热毒宁注射液是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原国家二类新药,处方由3味药材组成。本研究首次将NIR光谱分析技术引进热毒宁注射液生产的萃取液浓缩过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该过程的定量校正模型,实现金青萃取液浓缩过程中绿原酸含量与固含量的快速检测,为实现热毒宁注射液金青萃取液浓缩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提供了可行性实验依据与技术保障。
1 材料
AOTF-NIR光谱仪(BRIMROSE USA),配套使用SNAP光谱采集软件和CAMO化学计量学软件;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L104-TC电子天平(METTLER);立鹤牌电热恒温干燥箱(山东潍坊精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金青萃取浓缩液来自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热毒宁注射液生产车间,绿原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3-200413,纯度>98%);甲醇(色谱纯,TEDIA;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冰醋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样品收集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金青萃取液浓缩开始后,每隔15 min取样1次,剩余2 h时每隔10 min取样1次,最后1 h每隔5 min取样1次,对样品进行编号,并记录浓缩过程中温度和蒸气压,本实验取样6个批次,分别记为A,B,C,D,E,F批次,每批次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取样20个左右,共收集123个样品。
2.2 近红外光谱采集
对收集到的金青萃取液浓缩样品,在恒温水浴锅内加热至恒温(与实际生产浓缩温度保持一致)后,将近红外液体探头伸入样品液中采集样品的透射光谱,设定光谱扫描范围1 100~2 300 nm;波长增量2.0 nm;扫描次数300次;光程5 mm;检测方式为透射,每个样品采集3张光谱,取平均光谱值作为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2.3 固含量测定
量取10 mL上清液至已烘干至恒重的扁形瓶(X0),称重(X1),置烘箱105 ℃条件下烘干至恒重,计X2。固含量(mg・g-1)=(X2-X0)/(X1-X0)。
2.4 绿原酸含量测定
2.4.1 色谱条件 Kromasil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溶液(20∶80);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27 nm。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分析要求。
2.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1 mL 浓缩液,用50%甲醇稀释至预实验确定的相应倍数,摇匀,用0.45 μm滤膜滤过,即得。
2.5 光谱数据处理方法与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光谱异常点判别后,在适宜光谱预处理基础上,选择合适波段,PLS建立近红外光谱数据与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2个质量控制指标之间的定量校正模型。CAMO化学计量学软件预测残差平方和(PRESS)的最小值确定最佳主成分数,以相关系数R2,模型的校正集和验证集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C,RMSEP)、验证集相对偏差(RSEP)来考察模型性能。
3 结果与讨论
3.1 质量控制指标测定数据
整体上,金青萃取液浓缩过程中固含量和绿原酸含量均随着浓缩过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含量分布见表1。按照含量测定值分布范围,验证样品的含量范围需在校正集的含量范围之内,选择E批次所取样品作为验证集,其余样品作为校正集。
3.2 模型的建立
3.2.1 异常点剔除 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引入各种误差,如波长的漂移、操作误差、测量环境等的变化,可能导致样品光谱出现异常,从而引起模型精度的下降。本实验异常值的剔除分别采用三维空间分布值(influence)和线性相关性(correlation)这2个统计量来对照检验剔除,同时参考光谱杠杆值(leverage),经过异常值的剔除对模型进行优化。influence是指图1-A中的样品三维空间分布图,做定量分析的样品在主成分空间会因光谱性质的相似性而分布的相对集中,而离散在比较远的区域里的少数几个点就是异常值,如图1-A中B-4点。correlation是指图1-B的线性回归视图,图中横坐标是实测值,纵坐标是PLS回归计算过程中交互验证得出的预测值,图中大部分的样品点都分布在离回归线比较近的两侧,有些直接在回归线上,说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很接近或一致,因此那些离回归线比较远的离散点就是异常值,如图1-B中的B-4点。leverage是指图1-C中的样品杠杆值,通常位于被测组分浓度或性质的均值处的样品杠杆值较小,位于被测组分浓度或性质范围两端的样品具有较大的杠杆值,但在图1-C中明显发现B-4样品的杠杆值远大于其他值,它有可能不代表被测样品的实际情况,故考虑其为异常值,该指标在模型优化时的作用不是太重要,只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3个指标同时锁定B-4为异常值,故在模型建立前将B-4样品剔除。
3.2.2 光谱预处理 所采集的光谱中不仅包含了样品中的有效信息,还包括由于外界环境的波动、随机噪音、样品背景干扰所产生的信息,因此在建模前需要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噪音,净化谱图信息,扩大有效信息,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预测效果 [9]。本文比较了原始光谱及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分别与Savitzky-Golay(S-G)平滑结合等光谱预处理方法,以RSEP和R2的大小为依据来优选合适的预处理方法,不同预处理方法结果见表2,3。经过比较,发现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建模时均选用一阶微分+S-G组合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可以达到最优的结果。
3.2.3 波长的选择 尽管PLS可处理全谱信息,但建模包含大量的多余信息,因此有必要选择特定的波长范围,以消除无关干扰,缩短建模时间,提高模型精度。在1 300~1 600,1 800~2 250 nm处样品吸收强度存在差异性,且溶剂和样品的光谱图差异较大,见图2。本研究采用交互验证分别考察了这2个波段对所建绿原酸校正模型性能的影响,见表4。采用1 300~1 600 nm建模得到的绿原酸校正模型与其他的相比性能要好,且明显缩短了建模时间。从基团的近红外吸收特征角度分析,1 300~1 600 nm包含醇类和酚类的羟基伸缩振动的一级和二级倍频峰,而绿原酸属于酚酸类成分,故在此波段建模可以较好的反映绿原酸的吸收特性。
3.2.4 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 经过异常点的剔除,光谱预处理和波段选择,将A,B,D,E,F批样品作为模型的校正集,第C批样品作为模型的验证集,采用一阶微分和S-G平滑处理后,在1 300~1 600 nm应用PLS建立绿原酸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应用全波段建立固含量的定量模型,其中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的主因子数均为5,校正集样品的预测值和实际测得值的相关性图分别见图3,4,图中NIR的预测值接近实测值,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校正模型的R2分别为0.992 1,0.994 0,RMSEC分别为0.814 6,2.656 1,表明模型的预测值与标准对照方法分析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3.3 模型的验证
用所建立的模型对验证集的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进行预测,验证集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的线性相关性图分别见图5,6,图中NIR的预测值接近实测值,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校正模型的R2分别为0.994 4,0.998 4,RMSEP分别为0.704 6,1.876 7。金青萃取液浓缩过程中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预测趋势与实际测定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RSEP分别为6.01%,2.93%。能够满足中药实际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分析的精度要求。
3.4 重复性实验
为检验模型预测的重复性,对一未知样品的6次扫描光谱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进行预测,见表5,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6次预测结果的RSD分别为1.6%,1.1%,可见模型较为稳定可靠。
4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热毒宁注射液金青萃取液浓缩过程中绿原酸含量和固含量2个质量控制指标的近红外快速质量监控方法,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通过软件判定异常点,并对其进行剔除,增加模型的预测精度;通过原始图谱、对图谱进行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及微分后求导等处理后分别建模,并对模型的性能及预测效果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对样品和溶剂的光谱图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建模波段,最终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理想,为将近红外过程分析技术引进热毒宁注射液金青萃取液浓缩过程在线质量监控提供了可行性实验依据及技术保障。实验所用样品均取自于企业不同时间段的实际生产过程,与在实验室制备的样品相比,样品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本研究建立的近红外过程分析在线质量监控技术,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且准确性高,有望推广应用于中成药浓缩过程中各质量控制指标的快速检测,为在线实时监控中药实际生产过程,保证最终成品质量的稳定均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延莹,张金巍,张培,等.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丹酚酸B纯化在线质控中的应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20.
[2] Woo Y A, Kim H J, Ze K R, et al. Near-infrared(NIR)spectroscopy for the non-destructive and fast determination of geographical origin of Angelicae Gigantics Radix[J]. Pharm Biomed Anal, 2005, 36(5):955.
[3] Rager I, Roos G, Schmidt P C, et al. Rapid quantification of constituents in St. John′s wort extracts by NIR spectroscopy[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8, 28(3/4):439.
[4] Wu Y, Sun S, Zhou Q, et al. Fourier transform mid-infrared (MIR) and near-infrared (NIR) spectroscopy for rapid quality assess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Honghua Oil [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8, 46 (3):498
[5] 陈雪英,李页瑞,陈勇,等.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赤芍提取过程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1):1355.
[6] 白雁,刘建营,雷敬卫,等.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杞菊地黄丸的水分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30(1):52.
篇10
城市果蔬垃圾,主要指的是水果蔬菜及其食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水果蔬菜废物,其与公共餐厨垃圾、居民家庭厨余垃圾一样,都是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其中,蔬菜混合废物弱酸性,pH值为5.9;主要养分为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和N、P、K,含量分别为86.41%、12.9%、4.99%、8.31%、2.06%、0.44%、1.96%[1];西瓜皮含水率>90%,主要营养成分有果糖、葡萄糖、维生素A、B、C、赖氨酸、蛋氨酸、钙、磷、镁、钾。尤其是钾盐丰富[1]。可以直接饲喂畜禽。西瓜皮青贮渗出液BOD较原液高200倍,达到90 000mg/L,即:西瓜皮压榨原液BOD并不高,450mg/L。另外,西瓜皮青贮300d后(15~25℃密封真空),pH降至3.3~3.4;BOD从90 000mg/L降至2 500~3 000mg/L,去除率高达96.67%~97.22%。蛋白质含量从16.07%下降至13.21%,去除率只有17.49%[2]。总之,城市果蔬垃圾含水率高、木质素含量低、富含N、P、K养分和可降解的碳水化合物,其既可以密封厌氧水解酸化青贮保鲜,也会因为高温露天堆放酸败发臭困扰城市公共环境卫生。
城市果蔬垃圾具有废物与资源的双重特性。废弃则成为环境污染,利用则成为生物质资源。解决商业果蔬垃圾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以独立收运为基础、以土地利用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化推进为动力,以政策法规为保障,通过生态环保政策的引导、政府和民间资金的进入,建立城乡一体化循环利用体系,发展产业化处理与循环利用。
1 郊区绿色生态农业背景
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其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农业生产的食品主要有3大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之,绿色农业本质就是在绿色环境条件下,利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对于郊区绿色农业而言,无公害蔬菜是其主导产品,也是其最典型绿色产品。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与绿色环境和绿色生产技术息息相关。其中,绿色环境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基础,也是郊区绿色农业的基石,更是郊区蔬菜基地规划选址和保护管理的重点。
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的安全、高效,不但要求生产出来的蔬菜是高品质的,而且要求交到市民手中的蔬菜也是高质量的。通常,原产蔬菜品质主要取决于种子、气候、土壤、水、空气和肥料,销售蔬菜品质主要取决于原产蔬菜品质和物流贮运条件。其中,在同一地区采用同样的种子、设施、水源、处于同样的气候和空气条件下,原产蔬菜品质主要受土肥条件影响;对于同类原产高品质蔬菜销售而言,销售蔬菜品质主要取决于物流贮运条件,而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则取决于产品认证、品牌信誉和渠道口碑。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的安全、高效,主要取决于4点,即:绿色土肥管理、绿色产品认证、绿色品牌树立和绿色产品销售渠道建设。
目前,我国城市郊区绿色农业刚刚起步,走在前面的是绿色蔬菜产业。就绿色蔬菜产业而言,走在前面的又是绿色土肥管理、至于绿色产品认证、绿色品牌树立和绿色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则刚刚起步。至于绿色土肥管理的长足进步,则完全得益于国家半个世纪持续推进绿色土肥技术。为了更好地减少高能耗的化肥投入、改良土壤、增强地力、减少水肥资源消耗,我国农业部门从20世纪70年代末先后组织实施了3大技术推广项目,一是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二是改善土壤性能、提高肥效和地力的“提升土壤有机质”技术、三是节水节肥、提高劳动效率且增产增收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另外,20世纪70年代组织推广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沼气生物能联产沼渣沼液有机肥技术,直到最近还经久不衰、推陈出新、已经成为环保农业的重点、生态农业的核心。而配方施肥升级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但破解了与作物生长同步精准施肥技术难题,而且为沼液低成本高效率大面积控制施肥奠定了基础。北京、浙江等地在蔬菜生产中,已经将节水省工的滴灌系统和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技术广泛用于沼液(畜禽粪便沼气发酵液)施肥,并实现了增产增收。
2 果蔬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2.1 蔬菜基地蔬菜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利用 作为蔬菜基地的蔬菜垃圾处理而言,其源头处理与循环利用位于同一个地点,且属于同一个行政主管部门,易于协调管理。这里的蔬菜垃圾处理站是蔬菜基地的配套设施,负责整个基地的蔬菜垃圾处理和堆制有机肥供应,蔬菜垃圾回收与自制有机肥供应在蔬菜垃圾处理站和蔬菜田块之间可以通过利用一套物流系统形成双向交互满载配送,提高贮运效率、降低贮运成本。果蔬垃圾处理站规模可大可小,工艺也可以多样化选择,且服务半径可达10km。其中,厌氧消化系统可以联产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可作为基地民用燃气管道化利用,沼液过滤处理后也能作为蔬菜追肥进行管道化配水滴灌,实现水肥同灌、节水高效。而低温阴雨雪天气沼气管道化送入蔬菜大棚点沼气灯,更是能增温增光补碳(CO2),有利于加强光合作用,增产增收。事实上,上海等地多采用好氧堆肥处理后用作蔬菜基肥,无锡等地多采用兼氧堆肥处理后用作蔬菜基肥,而北京等地除了采用好氧堆肥处理后用作蔬菜基肥外,还有与畜禽粪便混合大规模沼气发酵联产沼肥综合利用的成功案例[3](其中,沼液采用滴灌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总之,蔬菜垃圾在蔬菜基地内好氧或兼氧堆肥处理,简易可行、经济合理,适合小规模蔬菜垃圾处理利用,蔬菜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沼气发酵联产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性好,适合较大规模蔬菜垃圾处理利用,但一次性投资大。需要蔬菜垃圾处理与蔬菜生产用肥一体化。
2.2 果蔬批发市场的果蔬垃圾收运处理 作为果蔬批发市场的果蔬垃圾处理而言,源头处理与循环利用不但位于不同地点,而且分属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协调管理困难。这里的果蔬垃圾处理站是果蔬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负责整个市场内果蔬垃圾的处理和堆制有机肥的运销。城市果蔬垃圾处理站和果蔬基地之间只有堆制有机肥的单向满载配送,物流贮运效率低、贮运成本高。这对于含水率高、附加值较低的果蔬垃圾资源化产品普通堆肥和沼肥的贮运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可以说居高不下的物流贮运成本与市场寸土寸金的用地成本,构成了果蔬批发市场的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经济瓶颈。目前,国内果蔬批发市场果蔬垃圾处理利用走在最前面的是全国著名的北京新发地果蔬批发市场。他们在果蔬垃圾处理方面已经实行了3次升级改造,其资源化产品也已经从单一的普通堆肥,升级改造为高附加值的叶面肥和生物质天然气(替代汽油)。可以说这是一线大城市果蔬批发市场果蔬垃圾场内循环处理利用的方向。但应注意到:对于高附加值的叶面肥来说,本地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即:当郊区农业有机废弃物大量生物堆肥处理或沼气发酵联产沼肥综合利用后,其本地市场容量将急剧萎缩、此时产销平衡困难,大部分产品的出路还有待于外地市场的开拓。
2.3 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果蔬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 作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果蔬垃圾处理而言,源头收运、集中处理与循环利用也是位于不同地点,分属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协调管理。这里的果蔬垃圾压缩中转站负责片区内果蔬垃圾的上门收运、站内处理和贮运。果蔬零售市场、果蔬压缩中转站、生物肥厂和果蔬基地之间都是单向满载配送,使得整个果蔬垃圾循环处理利用过程的物流贮运效率低、贮运成本高。这对于含水率高、附加值较低的果蔬垃圾资源化产品普通堆肥的贮运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以往,垃圾分类试点城市都是将该类果蔬垃圾与居民厨余垃圾混合收运处理。现在,北京、上海开始试点果蔬垃圾单独收运处理。其中,北京采用的是在果蔬垃圾中转站直接快速高温好氧发酵辅助热风消毒干燥预处理后,送郊区生物肥厂生产生物菌制剂;上海则是分类加工成脱水果蔬废渣和果蔬废液。果蔬废渣经快速高温好氧发酵预处理后,送郊区生物肥厂堆肥腐熟;果蔬废液外送生物肥厂生产液体生物肥。由于果蔬废渣含水率仍高达75%左右,导致快速高温好氧发酵预处理离不开大比例的菌料返混和热风干燥灭菌,故综合能耗较高。因此,高耗能的干燥灭菌成本、居高不下的单独物流贮运成本和市区寸土寸金的用地成本,构成了此类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经济瓶颈。相比较而言,果蔬垃圾异地分段分类处理成生物堆肥和生物液体肥料,循环利用经济效益较好,不失为一线大城市城区流通市场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方向。但应注意到:对于高附加值的生物液体肥来说,本地市场容量是动态变化的,即:当郊区农业有机废弃物大量生物堆肥处理或沼气发酵联产沼肥综合利用后,其本地市场容量也将面临萎缩、此时产销平衡也会发生困难。
综合分析,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难点主要在于城市商业果蔬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协调性,即制约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性的瓶颈主要是经济瓶颈(居高不下的多级单向物流贮运成本、城区寸土寸金的用地成本和高耗能的干燥灭菌成本)和政策瓶颈(源头收运、集中处理与循环利用分属于城乡的不同地区及其行政主管部门)。
3 商业果蔬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利用瓶颈破解
3.1 物流贮运成本瓶颈及其破解 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利用的物流贮运,以农贸市场果蔬垃圾贮运为例,其有3个环节,一是从特定的农贸市场到辖区内的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站,由环卫部门组织收运;二是从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站到郊区的生物有机肥厂,由生物有机肥厂组织转运;三是从生物有机肥厂到农业生产基地(如蔬菜基地),由第三方物流组织外运。显然,前两个环节都是时效性要求较严的单向运输,一般无法利用经济高效的第三方双向物流,这是此种农贸市场果蔬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模式物流贮运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相比较而言,将生物有机肥厂设在蔬菜基地,与蔬菜基地联姻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协调蔬菜进城和垃圾回乡的双向物流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贮运成本,构建经济高效的绿色蔬菜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
3.2 城区用地成本瓶颈及其破解 城区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站用地因其环境污染重而存在选址难、用地贵。相比较而言,取消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站,代之以在农贸市场原地将果蔬垃圾粉碎、压滤成果蔬废渣(外送蔬菜基地堆肥或沼气发酵联产沼渣)和果蔬废液(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可以节约果蔬垃圾中转预处理用地、减少果蔬垃圾贮运环节、贮运量及其物流成本。
3.3 干燥灭菌能耗瓶颈及其破解 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化预处理干燥灭菌以高温好氧发酵为主,辅以热风灭菌干燥,其综合能耗较高。相比较而言,取消果蔬垃圾高温好氧发酵及其热风灭菌干燥,代之以在农贸市场原地将果蔬垃圾与果蔬废液乳酸菌发酵液混合青贮、粉碎、压滤成酸性果蔬废渣(外送蔬菜基地堆肥或沼气发酵联产沼渣)和酸性果蔬废液(回用青贮和就近用于厕所粪便冲洗和尿液除臭),可以节约果蔬垃圾干燥灭菌能耗和高效利用果蔬废液,减少果蔬垃圾贮运环节、贮运量及其物流成本。
4 果蔬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与建议
4.1 对策 (1)鼓励郊区在蔬菜基地配建果蔬垃圾处理站,统筹解决基地内蔬菜垃圾和来自城镇果蔬垃圾的的肥料化循环利用。(2)鼓励城市在果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活超市配建果蔬垃圾减量处理点,原地将果蔬垃圾粉碎青贮、压滤成酸性果蔬废渣(外送蔬菜基地堆肥或沼气发酵联产沼渣)和酸性果蔬废液(回用青贮和就近用于厕所粪便冲洗和尿液除臭)。(3)鼓励依托蔬菜基地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承运蔬菜进城和果蔬垃圾回乡。(4)鼓励建立绿色蔬菜基地,并扶持他们进行绿色产品认证、注册品牌、进城建立销售终端,将绿色蔬菜进城直供和果蔬垃圾回收返乡循环利用相结合,构建经济高效的绿色蔬菜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5)鼓励利用郊区农村现有沼气发酵系统和秸秆燃料灰(碱性钾肥、酸性中和剂),对城乡果蔬垃圾进行进行厌氧消化联产沼气、沼渣和液体钾肥,并就近资源利用。
4.2 建议 (1)将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利用纳入城市环保规划中的生态农业规划章节,进行规划引领。
(2)将城市果蔬垃圾资源利用纳入整个城乡废弃有机物农业循环利用规划,由市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3)适度开放城市果蔬垃圾回收处理市场,促进城市果蔬垃圾在城乡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毛箐箐.蔬菜废物中温单相厌氧消化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11
12月6日,为更好地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科普宣传工作,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了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宣传专家座谈会,邀请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重要科学家和一线科研人员、管理专家到会,就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科学传播对于转基因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农业生物技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与媒体的沟通策略等内容座谈研讨。本次座谈会还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开展中国科协会员日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南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种集团、大北农集团以及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30位专家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专家们表示,转基因科普宣传工作要争取主动,形成合力。要发挥好相关学会、科研院校、有关企业以及专家团体的优势,组建一支由一线科学家和科普专家组成的骨干队伍,进一步动员科技人员积极承担科普宣传的责任。提出以倡议的方式尽快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宣传专家联合组织,以国家有关科技创新、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政策方针为指引,争取有关政府部门和中国科协和指导与支持,发挥好相关学会、科研院校和企业科技专家的集体优势,共同促进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与产业化。
会议还讨论了拟成立的科普宣传专家联系组织的将要开展的工作,包括介绍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国内外发展动态、转基因安全管理与评价体系与进展、转基因新品种重大专项研究成果等重要信息;宣传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必要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紧迫性,重点针对转基因食品与环境安全问题为公众解疑释惑;建立专门的科学传播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提高科普宣传的组织性、主动性、计划性和时效性;广泛联系和动员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以及广大志愿者等各方力量,针对社会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学传播活动;扩大科技界与新闻界的交流与互动,积极主动应对舆情,为生物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责任编辑:尹莉华)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供稿)
篇12
3、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的综合实力都不强农民合作组织大部分都是产销环节的合作,能够提供的技术信息相当少。大部分农业教育和科研单位推广的技术成果都是本单位研究出来的,服务面很窄。农业科技型的企业和龙头企业的自主研究能力大都偏弱,无法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
二、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的对策
1、推进多元农技推广制度的改革要大力发展多元农技推广组织。加强对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同时建立三级国家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在基层中,以县级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为主体,以乡镇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为连接点,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业科研工作、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教学单位等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组织,努力创建农业技术成果推广良好发展的格局;创新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制。要建立效果评价公正、任务明确、制度健全、多元合作、区域协调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制。再次,对多元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方法也要进行创新。对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进行创新,不断完善产学研与农科教相结合的推广方法;对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队伍要大力培育。通过技术培训、引进人才和继续教育等手段,大力培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2、明确多元农技推广的任务和目标要对中央政府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现代农业为发展目标,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能、创新机制、强化主体、提升能力等多元化的途径,构建以农技经济组织为基础、农技公益服务机构为依托、其他相关的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
3、强化多元农技推广的保障措施
1加强农技推广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坚持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作为主导,广泛利用各种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组织的力量,在全国建立农技推广协调工作,健全各项农技推广制度、协调各种农技推广组织的关系,大力推进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的协调发展。
2加大对各种农技推广组织的扶持力度要在金融、财政、税收以及信贷等方面加强对多元农技推广的扶持力度,积极对多元农技推广组织进行引导,建立健全的多元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努力让农技推广组织科学发展。
3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对《农业技术推广法》尽快完善,从法律层面确定多元农技推广组织的地位,让一切有利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符合我国农业要求的措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篇13
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中,还是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行业和企业生产及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中职实行2+1学制,顶岗实习教学完全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而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需要学生掌握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农作物种子繁育、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农产品贮藏加工销售经营等职业技能。而这些职业技能与农业生产季节密切相联。有的作物一个生长周期长达2~3年,只有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过程,3年在校学习期间根据农业生产忙闲季节灵活安排顶岗实习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熟练的农艺职业岗位工作技能。而开展按季顶岗实习教学就需要迫切解决企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教学组织与实施、校内教学和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和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等方面的问题,特研究了如下几个成果。
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行动领域过程
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结构
四、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
五、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训练项目教学设计示例
训练项目示例一 作物病害症状识别
1.教学条件
1.1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网络。
1.2教学资源
教案、PPT课件、挂图、光盘、网络素材库、学习网站。
1.3教学标本与工具
植物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角斑病、腐烂病、溃疡病、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癌病、丛枝病、软腐病、菟丝子和线虫病等标本。体视镜、放大镜、镊子和挑针等。
2.学生必备学习用品
笔记本、记录笔。
3.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3.1下发任务书,将学生分组,3~5人为一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一名,明确小组长及组员职责;(时间:5分钟)
3.2由教师利用教案、PPT课件和网络素材库图文资料讲授作物病害症状识别方法及特征,同时讲授作物病害与伤害、病态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病害相互关系;作物病害发生四要素,作物病害症状中病状和病征的类型,然后观看挂图,播放作物病害症状识别光盘或网络视频,进一步展示作物病害症状特征;(时间:20分钟)
3.3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植物病毒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角斑病、腐烂病、溃疡病、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癌病、丛枝病、软腐病、菟丝子和线虫病等病害症状特征。并记录各观察病害特征和病状、病征类型;(时间:40分钟)
3.4讲解作物病害症状识别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以纸质稿下发给每个小组,每组一份;内容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10分),教师随机抽查5个病害病状、病征类型识别(50分),学生自评病害症状识别记录(20分),小组互评病害症状识别记录(20分);(时间:20分钟)
3.5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评,表扬先进,指出问题,布置学生课外利用学习网站查阅作物病害症状相关资料。(时间:5分钟)
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
实施“按季顶岗、能力渐进”培养模式,一、二年级边学习边在校办农场和企业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识岗、协岗和顶岗实习;三年级完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七、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习实训环境要求
初步研究本专业行业企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行动领域过程、职业范围和对应职业资格证书、学期实施教学计划、课程训练项目教学设计、校内教学和按季生产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和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等成果,力图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按照“按季顶岗、能力渐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学管理与监控提供重要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