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体能训练模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能训练模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体能训练模式

篇1

在社会发展中,刑事犯罪率逐年增长,对特警人员能力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过程中,我国相关机构应培养特警人才。对于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是重要环节,只有构建完善的训练模式,才能增强特警学员的有效性,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特警学员体能训练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构建新体能训练模式的实施建议,提高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效果。

二、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就特警学员体能训练现状看,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训练计划和训练时间安排相对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体能训练的有效性较低。例如,部分训练项目在上午或晚上执行,与学生运动生理学不符合,极易适得其反。其次,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比较传统,具有单一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特警学员的体能训练方法比较单一,在训练内容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再次,训练场地不符合体能训练标准,相关设备设施不健全,阻碍体能训练进程。最后,特警学员的体能训练考核标准不够合理。在特警学员体能训练进程中,以体能基础素质过硬为主要依据,但在后续训练中,未能充分挖掘学员的体能潜力,难以实现体能训练的真正意义。[1]

三、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的构建

(一)特警学员训练的主要内容

要构建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应确定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确定训练的内容,从力量、速度、爆发力、灵敏度、柔韧性等方面而确定内容。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训练是重点。力量训练中,主要考察学员腰腹肌、四肢肌的力量和相对的力量,是特警学员所具备的基本体能素养之一。速度训练中,主要通过30米、60米、80米等短距离冲刺跑进行训练,旨在提高学员的速度。爆发力训练中,是在速度训练基础上而言,能够进行爆发力等方面的训练。灵敏度训练中,教员可通过多种形式跑的结合、起跑等训练,对学员加强反应能力训练。柔韧训练主要对学员进行身体拉伸,为提高学员训练成绩和规避韧带损伤问题提供保障。

其次,针对特警学员的实际情况,对训练方法和手段加以确定,主要有课堂教授和自主训练两种。一方面,在课堂教授的体能训练中,教员针对学员实际体能素质而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在适应学员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保证计划的科学合理性,以不断提高学员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在自主训练中,学员不能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训练,保证自主训练的有效性。例如,在力量自主训练中,每周进行2~4次的大力量训练。在自主训练中,可借助杠铃而完成训练,常见的训练活动有:负重蹲起、提铃、抓举等,对增强学员自身的体能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次,针对特警学员构建体能训练模式,应考虑训练的负荷变化情况,其参数依据主要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等。所谓的负荷量,是特警学员在训练实际中所承受的最大负荷量。在体能训练中,教员有必要对特警学员进行针对性的负荷量考虑,保证训练负荷量在学员承受范围内。在特警学员的体能训练中,有必要靠负荷强度的因素,即学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例如,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5公里负重越野,为学员制定的合格时间是26分钟。

最后,对特警学员体能训练进行周期安排,主要有中周期和小周期两种。一方面,小周期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以7~10天为基准,在训练期间,旨在考虑学员身体的适应能力,以发挥小周期的过渡性作用。另一方面,中周期的时间相对较长,能够不断提高学员的身体适应能力。

(二)基于专项体能训练模式的构建

从专项体能训练视角来看,构建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能够满足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需求,有助于提高特警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首先,设定综合体能训练方法,既能弥补传统体能训练的不足,又能实现体能效果的最大化。其次,针对核心力量而加强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设计,对强化核心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核心力量体能训练中,主要可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徒手训练方法,如侧卧平衡、俯卧平衡等;二是基于器械的训练方法,如大小腿夹球仰卧起等。最后,在专项素质训练中,主要针对速度训练而言。影响速度的原因相对较多,如反应能力、肌肉力量、爆发力等。对此,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可采取障碍训练、负重训练、恶劣环境下训练等方式实现,如组织特警学员进行蛇形跑等,有助于提高特警学员的专项素质水平,增强特警学员的自信心。

(三)基于年级的体能训练模式构建

在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基于年级的体能训练模式构建中,注重对警务技能的提升。构建科学的体能训练模式,能够从训练理论到训练实践,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满足体能训练的需求。尽管特警学员经过特殊选拔,但学员之间仍然存在个体差异性,因而从年级视角对体能训练模式加以构建具有必要性。首先,初期体能训练中,注重对体能的储备。基于此,教员应根据学员实际而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培养学员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意志等。其次,中期体能训练中,注重对学员体能的激发和开发,如每周组织一次负重越野的耐力训练,对学员加以有效的体能训练。最后,后期体能训练中,注重以力量、速度、协调性训练为重点,满足实战训练要求。[2]

四、特警学员体能特征的分析

(一)抓握能力

在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抓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特警学员必须具备的体能特征之一。在抓握能力考察中,教员必须对学员进行抓握能力训练。为提高特警学员的抓握能力,有必要通过以下训练方式而达到训练目标。首先,对特警学员进行单杠和双杠的训练。根据学员的实际特点而制定训练目标。以“引体向上”运动为例,要求学员向上时,必须使下巴部位高于杠;在向下时,要求手臂拉直。对于25岁以下的特警学员,以每组8个的成绩为合格。特警学员具备较高的抓握能力,能够增强上肢力量,使其在任务执行中更具适应能力。

(二)攀爬能力

攀爬能力是特警学员必须具备的体能特征,只有具备较高的攀爬能力素质,才能在未来执行任务中,保持身手敏捷和具备良好的攀爬能力,以出色完成任务。例如,在高楼攀爬中,既是对特警学员胆量的考验,又能锻炼其攀爬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素质。在攀爬训练中,先是引导特警学员进行必要的俯卧撑训练,以锻炼身体的肌肉;再是引导特警学员在训练场地中的建筑物上利用绳索进行直立向下和倒立向下的训练,逐渐引导学员充分借助高楼本身的落脚点而做徒手攀爬训练。基于此,不断培养和提高特警学员的攀爬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特警学员,满足特警队伍建设需求。

(三)跑步急停

在体能训练中,跑步急停是特警学员的重要体能特征,能够对学员的反应能力加以锻炼。所以,教员应针对学员进行必要的跑步急停训练。例如,在日常跑步训练中,教员适时为学员发出停止的口令。如此,学员必然受惯性因素的影响,使身体向前,对特警未来执行任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员对学员进行跑步急停的训练中,不仅可使学员注意力集中和锻炼自身的反应能力,而且经长期训练,可减少惯性因素对学员的影响,对未来执行任务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五、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的有效实施

(一)邀请专业人才指导

特警学员体能训练中,要使训练模式得以有效落实,有必要邀请专业人士对体能训练加以有效指导,对实现身体素质上的突破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对于体能训练强度,教员应听取专家的意见或建议,针对训练周期而合理设置训练内容、制定训练计划等,保证体能训练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激发学员潜能,鼓励学员勇于突破自我。其次,通过开展专家座谈会,鼓励教员与专家共同探讨特警学员体能训练相关问题,在经验交流中,以弥补体能训练的不足。最后,通过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体能训练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员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对增强体能训练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完善相关设备设施

要促进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必要完善相关设备设施,为体能训练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建造有效的模拟区域空间,有助于对特警人员攀、爬、跑、跳等综合素质进行必要的检验,能够适应环境发展。在特定的场景模拟中,能够最大限度激发特警学员的潜能。其次,对体能训练中的相关辅助器材加以完善,并注重在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确保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保证学员的身体健康。[3]

六、结语

当前,通过对特警学员体能训练模式构建现状看,存在不足问题,阻碍了体能训练的发展进程。因此,有关人员应进一步对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从专项体能训练和年级体能训练两个视角构建新模式,确保体能训练的有效性,以全面提升特警学员的综合素质。为保证体能训练模式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应积极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体能训练指导和完善相关设备设施,提高特警学员的体能训练效率。

(作者单位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芸萱.军校新学员心理健康及野外综合训练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

篇2

要掌握专业技能就必须训练。在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怎么组织,训练什么内容,训练的结果如何,对训练结果如何考核和评价,如何处理“练考评”三者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是实训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时必须做好的。

训练:组建训练小组

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便于学生训练中进行交流、沟通,便于开展组内、组间学生技能竞赛,便于考核评价。小组的划分要灵活,要适时进行调整,可按性别划分,也可按小组平均成绩相等划分,也可按成绩分层次划分。具体按哪种方法划分,应视训练情况的需要而定。

训练方法多样化 在训练中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训练内容、学生情况而定。常用的方法有:(1)讲练结合,即示范演示与规范训练相结合,讲中有练,练中带讲,边讲边练,边练边讲。重点内容、关键技术和工艺应反复讲几次或示范操作几遍,让学生加深理解,加深印象,把握住技巧和关键。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具体化。在实习实验课讲解或示范操作时,应根据学生的注意力、表情及时提问学生,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这种训练方法能消除学生因训练时间过长产生消极、怠慢的现象。(2)先基本训练后强化,即对于某些训练项目先训练基本技能,待基本技能掌握后再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在元器件焊接训练中,先让学生进行元器件管脚的握制、电烙铁的使用、焊接的基本要领、焊点的要求等训练,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后,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焊接,比较谁焊的焊点多,谁焊的好(即焊点光亮,无毛刺,无虚焊、脱焊,焊点大小适中,成锥状)。(3)巡回指导、逐个记分法。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观察、了解学生操作情况的有利时机,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违规行为和不足。每次接线后,都要打分,给表现好的学生和有明显提高的学生打高分,对不符要求的学生不予打分,直到改好为止。如在进行电机拖动技能训练时,学生在接线中出现长架空线、交叉现象,让他们重接。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能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从而提高整体授课效果。

训练内容模块化,具体过程项目化 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当今企业的用工需求,把学生要掌握的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各模块再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要制定训练的目的要求、具体任务、训练步骤、考核评价标准。这样能使学生在训练时目标明确,操作有序,团队协作,展开竞赛。通过考核评价应使学生发现自己技能训练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看到自己的成绩,产生成就感,激发出再次训练的兴趣。如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专业的技能训练,划分为四个模块:(1)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测试及测量仪器的使用;(2)元器件的焊接;(3)常用单元电路的装配与调试;(4)实际应用电路的装配与调试。在模块(1)中,又分为电子元器件性能测试、万用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等项目。其他模块同样分为若干个项目。

组织形式灵活化 小组的划分应根据训练情况灵活确定,刚开始训练阶段可按理论成绩划分,待训练一段时间后根据技能训练的成绩平均划分。这样分组的好处是:每组中有技能成绩好的,也有技能成绩差的,在训练中他们可以互相帮助,相互交流。一方面,能降低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整体的技能训练成绩。待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可按技能成绩划分快慢组,其好处是能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技能成绩好的小组除完成规定的训练项目外,可适量增加难度,适当安排一定量的选修项目,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更多专业操作技能;技能成绩差的小组只要能完成规定的技能训练即可。这样做,对实习训练劲头足、进步快的学生是莫大的鼓励,对中层生和后进生也是有力的鞭策。如在组织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时,初始阶段按理论成绩划分小组,待第一阶段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测试和测量仪器的使用结束后,按技能训练成绩平均重新划分小组,待第二、第三阶段元器件焊接、单元电路的装配与测试训练结束后,按技能训练成绩划分快慢组,进行第四阶段实际应用电路的训练。由于组织得当,既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训练成绩,也使技能成绩好的学生有了更多发挥的机会。在近几年徐州市、江苏省组织的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大赛、技能创新大赛中,我校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市级一、二、三等奖多次。

考核:全程考核,方法多样

考核是对学生技能训练成绩的检测,通过考核能发现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便于改进日后的教学。

考核要全程化 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也是考核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从学生的安全文明操作、纪律的遵守到仪器的使用,以及技能训练中的操作工艺、方法,技能训练完成的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可以说,只要学生在训练场地,与其相关的一切都是考核的范围。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职业技能、爱岗敬业精神、语言沟通能力。

考核方法多样化 (1)理论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相结合。在技能训练中应结合所学课程内容,针对具体训练项目进行理论考核。考核方式可采取笔试、口试或提问,按照工艺流程分阶段进行,内容应简短,形式要多样化,应避免死记硬背,突出应用性。如对照实物口述元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默画原理图,写出操作步骤,叙述操作要领和安全操作规程,分析操作工艺是否正确等,从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较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2)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每一次训练,都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使用情况、操作规程遵守情况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情况加以考核,作为平时训练成绩记录下来。一个阶段的训练结束后,要进行阶段考核,了解学生本阶段技能掌握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期中、期末两次考核,建立学生成绩考核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成绩进步快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成绩下降的学生,要了解原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3)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就是根据训练项目的内容,按其权重给出相应的分值,根据学生在实际技能训练过程中操作情况给出一定的分值。如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训练中,定量考核分值为:元器件性能检测10分,电路安装50分,电路调试30分,安全文明操作10分。定性考核就是根据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如工具的使用,元件和器材的选择,使用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工艺等进行有针对性评价。通过定性和定量考核能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学习的信心,不断克服自己技能上的缺陷,不断进步;让能完成训练任务、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改进操作方法和操作工艺,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评价:内容全面,方法多样

评价内容全面化 评价内容要“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评价是对学生技能训练成绩进行分析总结,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加深过程。通过评价,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1)知识: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一是看是否达到了“必需、够用”,二是看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训练的能力。(2)技能:是课程评价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必备的岗位技能。专业技能又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如焊接、常用仪器的使用、电路图的识读、电路的识读、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综合技能是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途径。如在单级低频小信号放电器的安装与调试训练中,提出几种故障如短接集电极电阻、静态工作点设置偏高、输入信号幅值过大等,或发现学生安装的电路不正常时,看学生是如何查出故障原因的,作为该项目的综合技能评价标准。(3)职业素质:是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安全操作、团队协作、与同学交流沟通、应急应变的能力等。

评价方法多样化 学生技能训练的评价既要有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既要有量化评价的成绩,也要有质性评价的评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对象认同评价结果,从中得到启发和激励。(1)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定量,就是根据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确定若干评价项目,确定评价标准和根据权重给予相应的分值,根据学生技能训练的情况,评价出学生的训练成绩。成绩评定能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进行有效的控制,激励和督促学生对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定性,就是根据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如工具的使用、元件和器材的选择、使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工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评价表中写出评价结论。通过定性评价,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学习信心,不断克服自己技能上的缺陷,不断进步。(2)学生自评、小组评定与教师确认的多元主体评价: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对照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自己给自己评定成绩和对自己的技能训练表现写评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训练的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关怀。小组评定,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教师确认,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成绩、小组评定的成绩,对照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给学生评定技能训练的成绩。(3)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有些表现是需要控制的,如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反训练纪律、可能损坏仪器或仪表的线路连接等;有些表现是需要鼓励的,如采用新工艺和新方法、对设备的安装或线路的制作提出新的看法或新的见解、对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操作提出的疑问等。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无时无刻不在向教师提供信息,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技能训练,应注重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每个项目训练结束,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的评定,对学生表现给出一个阶段性的结论,肯定学生的成绩,是对学生的鼓励和鞭策,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加深。两种评价相结合,既注重了过程,又抓住了结果。

总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项工作。训练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考核是检查学生训练结果的手段,评价是对学生技能训练成绩的肯定,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练中有考,考中有练,考后有评,以练促技,以考促练,以评代考,练考评一体化的技能训练模式,能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建立对专业的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早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义芳.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黄革勋.电工技能训练实践教学评价的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2009(2).

篇3

跑步时,步频与步幅是两个相互制约的因素,速度一步频×步幅,显然,提高步频,加大步幅,或者两者得兼都可以实现快跑的目的。优化步幅和步频,哪一因素更有效呢?

2007年的世锦赛万米,贝克勒(万米世界记录保持者)与Mathathi以同样的速度跑了前面九千米。贝克勒身高1.63米,步频190/分钟。在最后的一公里冲刺阶段,他的步幅不变,步频提高到216/分钟,一举摘金。Mathathi身高1.7米,步频接近200/分钟,在最后冲刺阶段,加大了步幅,步频反而下降,维持速度不变(后来他表示最后没有提速,是疲劳所致)。而女子万米记录保持者王军霞,则是典型的全程高频率跑法,她的平均步频达到209/分钟。在冲刺阶段,用加大步幅,步频不变的方式来实现的。高步频,步频与步幅的完美协调,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2步幅和步频

2.1步幅:步幅由运动员迈步时的爆发力或腿接触地面的时间所支配,受支撑腿与地面的夹角产生的力的影响,合适的步幅,中前掌落地,落地点靠近重心,主动下压、扒地。大步幅,过度前伸的小腿,打直的膝盖,脚跟的重落地,支撑时间长,抵消了大步幅好处;把步频限制在不经济的低水平,还增加伤痛等负面作用。

提高步长最好方法不是改变技术,也不是施加给地面更大的力(如速度,力量)。当以较大爆发力施加于地面,即提高步频时,步长自然而然增长了。步幅受人体生理结构的限制,受神经刺激肌肉能力的支配,即受肌肉神经类型,四肢长度因素的影响。快肌纤维越多,步频就越快。四肢短小转动频率较快。四肢较长转动频率较慢。良好步幅行为表现在:1.准备着地的脚用前中脚着地。2.脚离地时,保持脚跟高抬。3.支撑脚落地尽可能靠近身体重心。4.摆动腿的膝关节要超过支撑脚的膝关节(超越器械原理)。5.保持高重心,身体稍前倾,倾斜便于加速,倾斜越大,加速越快,所以一旦达到最高速度不要忽视倾斜的作用。6.双臂向后摆动时控制臂肘的位置。7.上肘关节的弯曲度(前摆时肘关节弯曲不超过90度,后摆时肘关节超过90度)。8.放松手臂。9.向前摆动的手臂摆到最高点是在身体正中线下颌初,不要超过身体正中线。10.背曲的踝关节落在脚落地时的前面。儿,头垂直,眼睛要盯在终点线上。12.放松肩、颈、颌、脸。

2.2步频:跑步时,对抗肌收缩与舒张快速交替运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迅速转换。改变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很不容易。要提高这种快速转换,经常进行一些200米之类的反复冲刺跑,体会跑步的协调发力。练习的途径包括高抬腿跑,后踢腿跑,不屈膝小跳上楼梯,沙地跑等。

注意身体放松、协调。高效率的前进方式是滚动,你的双腿应该是“主动下压落地――扒地――后蹬――放松后扬――屈膝送髋”这样的过程,想象你穿上锁鞋骑自行车,双腿不是下压上提,而是随时进行圆周运动,沿切线方向发力。什么时候你跑步跑出了这种滚动的感觉,那肯定是轻松的。170-180的步频属于正态,短距离跑,高于170-180的步频,会更省力。当然,步频的提高是有限度的,取决于神经协调性、身体结构和力量。理论上,人的肌肉1/3的最大收缩速度下运动最为高效,这相当于每分钟180-200步。

3训练方法

3.1原地摆臂:摆臂维持跑动中的身体平衡,促进支撑腿的后蹬,也促进腿的摆动频率。方法:原地前后脚站立,重心稍前倾,按“快一慢一快”摆臂节奏练习。每次练习2

3组,每组15’’-20’’。要求:肩关节放松,有耸动感。前摆时注意向前用力。

3.2高抬腿跑:增强大腿肌肉力量和髋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发展小腿肌肉力量和膝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动作频率。方法:①原地或支撑练习,定时(10’’~15’’)或定次(50次~60次);②行进间练习,从慢到快,逐渐过渡到途中跑;④负重练习,方法同①;要求:大腿与躯干成直角,支撑腿蹬伸充分,提高重心,防止上体前倾或后倒。

3.3小步跑:小幅度,高频率,高重心。方法:①快慢节奏变化练习;②逐渐过渡到加速跑练习。练习距离60米~80米。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放松,快频率,前脚掌积极扒地。

3.4快速交换跳步推举轻杠铃:发展上下肢的协调用力。方法:原地进行,定时(20’’~30’’)或定次数的成组练习。要求:循序渐进,快速多组,有间歇。

3.5牵引跑:改善动作频率,提高刺激阀限。方法:跟随跑、下坡跑或顺风跑。练习距离在20米左右。要求:以最大努力做练习。改善步幅的练习方法。

3.6后蹬跑:发展腿部力量、改善用力顺序。方法:①支撑练习,定时(15’’左右)或定次(60次左右)成组进行;②负重支撑练习,③小腿负重,方法同①;④60米~80米练习。要求;上体稍前倾,髋、膝、踝关节充分蹬伸,尽量打开两大腿的夹角,注重质量。

3.7专门性跳跃:发展腿部爆发力和弹跳力。方法:①立定跳远和多级跳远;②蛙跳;③各种距离的跨步跳(跑),如80米~300米,均采用成组练习。长距离练习可安排在课的后部。要求:注意用力顺序及爆发用力,充分伸展踝、膝、跨关节腾,空展腹,落地深蹲。

3.8上坡跑。对步幅练习极好,发展后蹬力量。方法:成组练习,每组问休息2~3分钟,如(10×30米)×2~3组。坡度越陡,则距离应越短。要求:保持正确动作。

篇4

波利亚说,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选取一些典型教学结论的创造过程,分析其发现动机和合情推理,然后再让学生模仿范例去独立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所以为了强化解题思维的优化,我们向高一全体学生介绍了波利亚解题表,在平时的限时训练别选择一些典型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自觉地去试验、观察,得到猜想。在分享时间中经常出现多方补充,使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朗,从而进一步理解波利亚解题表所蕴含的解题思想。使得学生从模仿到会解题,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我们对高一学生开学第一个月及实施一段时间过后的教学调查中学生回答“你在课堂上进行解题思维的限时训练时会自觉利用波利亚解题思想来尝试吗?”这一项统计结果从4.2%到31.5%上升的比重可见一斑了,说明波利亚解题思想通过解题思维限时训练的途径真正实实在在让学生接受了,优化了学生解题思维。

弊端:解题思维限时训练搭建了一个解题思维展示和实践的平台,但随着学生对波利亚解题思想深入了解,有时解题时感到波利亚解题思想并不奏效。有的学生解题时没有预见,死套模式,只知道自己一味往前走,过程中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解,缺乏对每一步操作的理由直到走投无路。与其相反,有的学生,思维流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解题过程,在整个解题过程中能做到“心中有数”直至成功解决问题。这种解题的差异是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经验、思想、方法等掌握的不同而造成的,所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了波利亚解题思想并不能很好解决问题,限时训练也只能是给这部分学生提供了尝试、聆听、感受他人的解题思维和方法的机会。

二、养成了良好的解题思维方式,强化了解题细节规范。

我们分别选取了一些易错题在实施前和一段时间后进行了错误原因的统计,我们发现错误率从37.2%下降至11.4%;其中是因为忽略或看错条件的原因的比率从23.1%下降至7.3%:这一点我们深深感到在课堂上强化解题思维限时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审题习惯起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解题过程中对于条件的剖析加深了学生对条件本身的认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对条件的轻视,加上学生之间思维不断的相互碰撞会不断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

弊端:这种训练模式中有思维分享过程,无论是有效思维和无效思维都可以分享,但对于学生来说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有的时候就会毫无预计的发散出去,这样的思维就会对一些没有成功解决问题的学生在思维上进行一定的干扰,特别是高一这样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更不利于他们正确的解题思维方式的确立和最佳思维方式的巩固。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一方面引导有效思维的不断深入和有机的择取,另一方面果断地去判断学生的无效思维是否具有共性再作相应的引导。

三、克服了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加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

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导致了数学课堂整体上是沉闷的,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发言深怕自己的发言招致什么后果似的,只愿意去听,几乎已经看不见学生主动抢着发言的场景了!开学一个月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自己在数学课堂上不想主动发言的理由中因为对自己的发言内容不自信的占33.6%,对学好数学很自信的占18.7%,说明学生普遍缺乏对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解题思维限时训练一段时间后再一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前一项的比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从原来的33.6%下降至19.8%这说明通过训练之后再发言学生有了思想有了发言的底气,即使有的发言的内容不准确起码学生有了发言的欲望,很好地克服了对数学的畏难心理,有了一定的自信。这种来自于课堂的自信心的建立直接影响于对整个数学学习的作用,学好数学很自信的比率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从能够原来的18.7%上升至44.2%。这一点说明它的确起到了改善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帮助学生加强学习数学的自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弊端:从调查数据上看出来,解题思维限时训练的效果明显,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作调查发现数据上升幅度很小,几乎与第二次持平,究其原因影响这两项数据的因素是很多的,即使我们立足于这项活动的展开来讲还有问题设置的难度、角度、综合度,交流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都会直接受到影响。还有部分学生从他人那里获取方法到自我实践,这里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化过程,忽略内化过程或简化内化过程都会导致学生缺少完整的自我体验也很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确立学好数学的自信。

四、最大限度地集中了注意力。提升了课堂的效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一定规律的,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但这样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极易会导致学生的疲惫,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我们实施的解题思维限时训练活动会根据课型、内容的不同设置成分散训练或集中训练,有效地兼顾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问题:同时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有效转换了相应的感官:再者因为限时的特点也可以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集中了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提升了课堂的效益。实施前调查时问及学生你觉得在数学课堂学习时你注意力集中吗?很多时候不能的占19.8%,实施后下降至7.8%:实施前调查你做数学作业是的注意力集中吗?会受干扰分散的占23.4%,实施后下降至18.3%,从实施前后两次调查的数据来看也是能十分说明问题的。

弊端:在课堂上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确能受到很好的效果,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很多时候不能集中的学生比例从19.8%下降至7.8%,在对7.8%这部分学生的追加提问情况反馈上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思维的跟不上也就是说不理解、想不通出现的思绪停顿行为滞后而造成的注意力跟不上的现象,这也一定程度上要求在训练题的设计、学生预见性等方面多下苦功。针对第二个学生做作业注意力易受干扰的调查结果变化不大,我们反思我们的这个课堂活动的设计存在了一些问题,我们把解决一个问题分成了整理思路和实施解决过程两段,同时其中还加上了相互的交流,是否会导致对部分学生对他人产生依赖,而影响其专注程度,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五、学习交流协作成为一种常态。学会了分享

其实我们开展的这种限时训练活动特别珍贵的是引导我们的学生多交流多协作,调查中我们发现实施前后学生面对同伴的请教数学问题时能向同伴分享思维过程的从2,6%上升至34.2%,这点告诉我们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我们的学生的身上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他们懂得了在学习应该如何交流协作,懂得了如何去分享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悟,从他人身上汲取自己提高的力量,记得有个孩子在一次与我谈心时说到每次一碰到数列与不等式结合形式出现的综合题就晕,每次老师一讲就懂但每次一碰到就死,最后都变成一种心理恐慌了,一段时间一直无法克服,但有一次小组交流时同桌给了她一个说不上理由的定式,她的问题解决了,这就是交流的效果,我们发现解题思维上的交流可以延伸至学习的其他方面甚至是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们看到了这种训练活动对促进交流与协作的强大生命力。

弊端:课堂上这种解题思维和解题过程方面的交流由于课堂本身的局限性制约了交流的局限,有的问题的解决只交流到了怎么做?对于为什么这样做思维的起点的交流就比较少了!及我们曾经碰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吗?这样思维的广阔性上的交流也是比较少的?关于这一点我们正在尝试创造机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交流方面能更为深入更为有效!

六、由点促面促进了由课堂向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整理的延伸

在课堂上规定时间内的收获与放弃在一定程度上会深深刺激不甘落后的学生,我们通过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将课堂内获取成功的基础向课前的准备延伸,通过预习温习到课前物品准备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实施前后调查结果能做好预习工作的比例从原来的36.6%上升至52.7%,能做好每节课之前的物品准备工作的比例由13.4%上升至64.3%,这种促进还向课后的即时反思和及时整理延伸,调查实施前后有反思习惯的比例由7.3%上升至31.2%,通过反思整理及时巩固对知识、方法等方面认识,有效地构建自身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正确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弊端:有竞争就会有失落者,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每一次限时训练都有可能对自己是一次伤害,比如有的学生很勤奋但思维的敏捷性差动作慢就对限时训练极度不适应。当然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将随着自身认知的发展和心理的调适到位一定能适应这样的节奏的。

从我们对课堂上进行的解题思维的限时训练的利弊分析来看,如何更好地扬长避短,发挥其正面积极的功效最大限度地避免其不利因素,将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特别注重的地方,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篇5

1. 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

在英语教材中,入册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也贴近生活实际,尤其是阅读课文更是良好的写作素材。所以,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书面表达巧妙地融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善于运用文中的短语或句型等进行造句表达。同时,在回答阅读思考题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话语答问,可适当变化时态或人称等,而不是直接运用原文句子。其次,阅读教学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关键字词,结合文章逻辑关系,运用适宜的连接词,以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表达,概括文章内容。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构建篇章能力,训练了语言准确性,对书面表达水平的提升是极有帮助的。

另外,教师还可适当拓展延伸,围绕单元话题,提供相关的写作话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也拓宽学生思维,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如教学Unit 2 The environment一文后,围绕话题“How to Protect Environment”进行书面表达。再如学习Unit 2 Sporting events后,在Task and Project环节,教师可布置书面表任务:倘若你是Jane,获知朋友Lily日渐发胖后,于是想给她写封信,在信中你建议她今后少吃高脂肪的事物,比如奶油、巧克力,要多吃水果,多运动,这样才能瘦下来。注意:字数120字左右;不可逐字翻译;书信格式。或者对于那些有较强故事性的课文,英语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改写或续写课文,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空间,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与写作,实现个性化发展,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2. 结合课堂讨论与写作训练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看到写作题目后,却无从下笔,或者仅仅是根据题目提示逐字翻译,又或者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背诵的范文词造句。对于这些情况,并不仅仅是学生缺乏英语词汇而下笔难,也可能是学生缺乏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又或者难以灵活巧妙地组织所学词汇来呈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利用课堂讨论,组织头脑风暴,诱导同学们围绕话题背景与内容等方面,说说有关词汇、语句、名言习语或相关事例,随意表达篇章结构等,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唤醒他们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不管学生所说的是否会运用到写作之中,教师都可先简要板书,汇总学生的智慧与思路,丰富写作材料。同时,通过自由讨论,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相互启发,说出妙词佳句,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以说、以论导写的目的。

例如写建议类的书信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认真审题,而后进行头脑风暴,要求同学们说说有关建议的英语词汇、短语或句型,于是学生各抒己见,比如You’d better ...;Why not (Why don’t you) ...;You should / ought to / have to / must等,其中ought to与should语气较为客气、委婉;must与have to语气比较较为直率。然后教师板书到黑板上,接着诱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关于建议信可分几段加以表述,各段需写些什么,怎样构建篇章。然后学生独立写作文初稿。这样,通过讨论,可碰撞思维,相互启发,并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其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3. 结束语

当然,除了上述整合训练外,教师还可融合对话教学与写作训练,比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听录音复述材料内容,可以编写类似的对话,进行表演。或引导学生结合对话内容,适当变化人称、语态、时态,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巧妙运用连接词编写一段叙述性文字,这样,既让学生深刻理解对话内容,又可增强学生写作实践,促进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出台,已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极大的研究热情。一方面,他们特别强调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试图跟进或弥补多年来与国际工程教育先进水平和理念的差距。比如,大批高校正在广泛地参与并实施与《华盛顿协议》有关的专业认证工作,学习推广CDIO(Conceive Desige Implement Operate)、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另一方面,一批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应将大学本科教育纳入“双一流”建设,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特点,创新思想,实现弯道超车,把握引领世界的机会。例如,钟秉林、席酉民等认为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探索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路径除了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还应采取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系列举措;洪大用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中重视人才培养,是回归大学本位的重要标志,创建一流的本科教育,需要大力推进价值观的养成、创新创业教育等系列工作。由此可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处在追赶和超越的关键时刻,非常有必要在吸纳国际先进育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筑适宜的育人环境、深入推进价值观和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助推国家发展并有自己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也就是说,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虽然遵循一定规律,但鉴于国情、校情、发展阶段和社会需求的差异,不应一味地模仿,模仿与跟踪永远不会有国际一流的本科教育。创新思想,找准突破口,实现弯道超车,比一味地强调跟踪和模仿更重要。

二、“一体化”训练与能力叠加效应

众所周知,实践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常常以不完全独立的角色出现,在理论学习、创新创业、各种素质与能力培养中处于陪衬的环节。也就是说,通过实践完成独立育人的功能往往较少被认可。但是各种研究又发现,实践在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团队精神、价值观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又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达成要素。因此,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反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不仅被认为是育人和搭建育人环境的重要基础,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方面也比理论学习更直接有效。实践不仅是生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肥沃土壤,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所以,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质上已成为高校实践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或基地。最近,教育部为加强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下发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从管理办法不难看出,教育部不仅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规范建设与科学管理,并将示范中心的实践育人功能明确延伸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延伸到与科研及企业的紧密结合。不仅如此,我们从近期全国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有关调研和教研情况也可以看到,各级工程训练中心、有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工实习基地几乎毫无例外地承担了学校创新、创业的训练任务。这些有利的变化为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一体化训练”的设想进一步提供了支撑,为实践育人模式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户,使“一体化”训练的可行性得到了更有效的支持。

何为“一体化”训练?基于我们的前期“关于创新与创业的实践属性和认知的规律)”的研究,“一体化”训练的要点是将实践这一基础要素贯穿训练全过程,特别强调实践对创新、创业的奠基作用,强调训练过程中对各种综合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持续实践。这种持续实践将有利于推进各种能力的叠加,促进能力从量变到质变,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自主获取课堂以外的知识,也有利于育人环境和价值观的形成。正像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复合效应一样,当A材料与B材料复合成c材料,c材料不仅具有A和B的特性,还会产生A和B所不具备的新的特性,@种1+1大于2的效应即是复合效应。同理,如果我们把能力的量变到质变现象、能力1+1大于2的现象定义为“能力叠加效应”,那么,“一体化”训练的终极目的就一定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的叠加。但是,“一体化”训练应该达成哪些方面的基础能力,获取哪些基础知识,“一体化”训练体系如何负载串接这些相关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叠加后如何实现倍增效应,如何搭建良好的育人环境,需要认真地设计与研究。

三、“一体化”训练的目标、理念与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认为,借鉴与创新应该是我们制定“一体化”训练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基于实践育人这一基础要素,如果借鉴ABET(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rechnology)专业认证的思想,“一体化”训练的目标应该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要素,以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协同提升为目的,在培养实践、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效果方面做到与《华盛顿协议》要求的实质等效”;但如果基于“双一流”的创新思想,我们有必要将“一体化”训练目标进一步提升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叠加为目的,通过构筑有利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方法,有效实现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叠加”。因为,基于“双一流”创新思想确定的“一体化”训练目标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还可以体现以下理念。

(1)提升综合能力。如果将创新、创业、竞赛等训练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实践要素和能力要求,则创新、创业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就可以转化为一系列密切相关的实践过程、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培育的过程。“一体化”完成这些训练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还可以通过各种能力的累积,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2)实现能力叠加。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不代表能力叠加效应的实现。但“一体化”训练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做牵引,利用项目作训练载体,使实践、创新、创业、竞赛训练有机融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推广、营销全过程,这种模式和育人环境有利于使学生收获的各种能力通过叠加进一步产生复合效应,衍生出复合人才必备的多种能力和素养。比如,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必要的工程意识、团队意识、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种能力与衍生物的集合正是我们需要的能力叠加产物。

(3)以学生为中心。“一体化”训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围绕学生意愿设计培养目标,基于学生兴趣自主选题选课,致力于学生大众化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践与课程资源、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免收训练费用,切实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4)有利于自主学习。“一体化”训练要通过项目牵引,经历动手实践、创新设计、产品制造、创业企划等系列过程,两年时间内学生要解决一个相对完整复杂的工程问题,期间要学会分解知识与梳理问题,探寻知识来源。这些训练要求有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开展自主学习并填补课堂中欠缺的知识,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

(5)有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产生会受到各种成长因素和环境的影响,绝不是一门课、一个训练项目可以确定的。但是,随着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向上的团队氛围中,人的价值观一定会受到积极影响。长达两年的“一体化”训练育人环境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对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定会具有润物无声的促进作用。

(6)有利于团队精神培养。项目牵引的“一体化”训练,不仅涉及实践、创新、创业各种知识,也涉及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团队成员,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取长补短、通力协作、共同实现,这对解决团队合作问题,培养团队精神非常有利。

(7)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一体化”训练不仅要求项目组同学思想敏锐、敢想敢做,通过相互启发自主提出创新创业项目和实施方案,课题组还在项目训练计划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课程,配备经验丰富的创新指导教师和相关创新资源。这些环境和资源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8)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传统的本科教育缺少创业能力训练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体化”训练将实践一直延伸到创业,是该项目的一大特点。每个项目组不仅配备管理专业的同学参与,还同时配备实践、创新、创业三个导师,因此,每个项目组成员不仅要学习与创业有关的课程,还要具备创业企划的能力,这对确保创业能力的提升,解决非管理类学生创业知识、能力欠缺问题毫无疑问是有利的。

四、“一体化”训练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一体化”训练的实质是一系列的实践要素的集成训练,这些实践要素是由与实践有关的知识点、能力要求所组成,可分为动手操作模块(含仪器设备、信息资源的操作利用)、创新模块、创业模块、能力叠加模块。这些训练的起点通常是建立在学生承担训练项目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的。在目组自主选题后,“一体化”训练对获取知识和能力有以下进一步要求:

(1)动手操作模块。实践的真谛是亲身参与,动手操作,体验过程,养成良好的工程素质和意识,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为后续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基于每个项目不同,该模块所包含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主要限于以下通用部分。

知识点:所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安全操作须知;产品拆装技巧;设备仪器操作技巧;加工方法的选择;分析测试方法选择;选材;文献检索;软件使用;可行性分析;材料(产品)工艺性;材料加工经济性;技术报告撰写等。

能力要求及工程意识:熟练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产品拆装调试的能力;文献检索的能力;选材的能力;选择加工方法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工程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成本意识;软件使用能力。

(2)创新模块。创新包括创意、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等。创新的基础源于实践,创新为创业奠定技术与思想基础。其主要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如下:

知识点:创新特征与作用;创新原理;创新思维;创造技能;创造技法;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原理;扩散思维与收敛思维;TRIZ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项目的申请。

能力要求:创新能力;创造技能;观察能力;选题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工程能力;信息能力;操作能力。

(3)创业模块。创业是创业者发现一个商机,并通过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效益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能力是指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业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实践,创业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创业需要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创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创业计划制作;管理与沟通技巧;实验室的模拟创业训练;合法开业的知识;营销知识;货物知识;资金及财务知识;服务行业知识;经济法常识;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障知识;公关与社交礼仪;知识产权。

能力要求:发现商机的能力;创业企划的能力;融资能力;持续实践的能力、坚韧不拔的能力;信息获取、资源利用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表达能力;企业管理的能力等。

(4)能力叠加模块。能力叠加的前提是必须经历“一体化”训练,并获得足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活学活用、有意识的相互作用、相互叠加会导致更高层次能力和素质的产生。该模块基础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隐含在前三个模块中,其实精心组织运行“一体化”训练过程,可以间接获取以下更多的能力与意识。

能力与意识:举一反三的能力;领导能力;全局意讽价值观的提升.服务回报社会的能力;爱岗敬业和立德树人的意识等等。

五、“一体化”训练载体设计与思想

“一体化”训练涉及实践、创新、创业等内容的有机组合,涉及各训练模块中诸多知识与能力训练。为此,本研究以学生自主设计的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将实践、创新、创业训练内容串接成一个整体,项目中除创新思想和商机主要源自学生外,我们对项目结构和组成提出特别要求,比如项目内容和训练计划必须涉及前述实践、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点;项目组必须亲自完成产品的制作,完成创业企划;项目组所有成员要通过所提供的课程、讲座补足各模块涉及的知识盲点;项目组成员必须持续评价自身能力与素养的达成情况,并据此不断修正自己的训练计划。

为使“一体化”训练落地,特别要求将大学生的训练计划纳入现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创新训练与实践能力训练紧密结合。具体设计思想如下:

(1)基于创业、创新、实践之间的关系,理工科创业资源应相对集中,建议集中在工程训练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创意和创新紧密结合,使创新活动成为创意的源泉。

(3)使创新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经得起市场的检验,体现创业价值之所在。

(4)创业的过程应该和工程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创新设计能真正变成为产品。

(5)创新、创业产品、投资企划要和各种竞赛联系到一起,以提高产品与技术的竞争能力和成熟度。

(6)创业的企划、组织和运营要与团队管理、创业管理、心理疏导等课程和管理的虚拟仿真实验结合在一起,以体验产品运营和组织的成功与失败。

(7)训练计划要用创新创业项目做牵引,训练计划必须有机承载前述各种知识点与能力要求。训练计划要确保各种能力训练具有叠加效应。

(8)一体化训练团队和顾问组组成要满足复合型人才构成,以形成在创意、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组织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互补结构。

(9)不断组织课题组组会和论坛,通过学习、总结,不断评价自身能力与素养的达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六、“一体化”训练的教学实践

“一体化”训练课题于2016年己获得山东大学重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支持,由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院、工程训练中心、管理学院四个单位联合承担,并按照以下实施方案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一期立项35项,参与学生达到200余人,汇集实践、创新、创业课程资源56门,开放实践训练项目近100个,学校和学院己统一将训练计划纳入荣誉学分体系和培养计划。“一体化”训练实施步骤和实施流程如下:

1.选题

(1)组织:由学院团委与工程训练中心组织遴选具有创业前景的创新项目或大赛组委会命题的创新创业项目。

(2)题目来源: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来自老师建议。学生自由组合跨专业研究团队。

(3)题目初选:专家组对上报项目进行初选。

2.申请答辩与立项

(1)立项数:总计60项,每项经费数4 000元。

(2)答辩:按照1:1.5比例答辩。重点考察创新性、市场前景、可行性和研发价值。

(3)立项:第一批30项,第二批30项。

3.训练计划

(1)训练资源:由学院与工程训练中心汇集可供训练资源和开放资源清单(包括项目、资料、仪器设备与课程)。

(2)训练计划: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定自己的训练计划,包括选修课程、工训项目、创新产品研发制作、创业企划。计划必须串接上相关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3)训练计划认定:专家组对训练计划和学分认定,上报本科生院备案。

4.实践能力训练

(1)工训:创新实验室、电工电子、钳工、车工、3D打印等加工制造训练项目。

(2)材料学院:材料制备、材料成形、材料分析检测等创新实验训练项目。

(3)管理学院:管理类虚拟仿真训练项目。参观访问典型企业(了解管理经营等情况)。

5.训练课程

(1)工程训练;

(2)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

(3)创新创意;

(4)市场营销;

(5)企业管理;

(6)工程设计与实践(设置短学时;

(7)工业工程管理;

(8)产品实现与工程化生产;

(9)标准与知识产权(由企业专家授课);

(10)团队合作;

(11)心理疏导;

(12)各种专家讲座。若本校开不出,可通过在线课程学习获得成绩。

6.创新产品制作

(1)实验室开放:各创新实验室制作。

(2)工训开放:工训制作室制作。

(3)外协制作。

(4)产品功能实现检测。

7.创业企划

(1)市场调查。

(2)编写创业企划书。

8.竞赛

(1)自设竞赛.校、省工程训练专项大赛(专项命题)。

(2)校内竞赛:校内创新、创业比赛。

(3)省内竞赛:省内创新、创业比赛。

(4)国内外竞赛:国内外创新、创业比赛。

(5)产品优化。

9.项目验收评优

(1)材料验收:项目组写结题报告。

(2)成果验收:论文、研究报告、专利、企划书、获奖等。

(3)项目组答辩。

(4)学生能力达成度自评。

(5)专家组评优。

(6)推荐有潜力的创业项目。

10.W分认定

(1)课程学分:审查课程完成情况。

(2)项目完成学分:项目组验收情况。

(3)获奖加分:成果及获奖情况。

篇7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Primary Hospital/WEI Ya-song,HUANG Jiang-yi,WEI Ji-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6):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primary hospital’s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Method:Selected 20 new nurses from a three grade hospital in our city as group A,20 new nurses from a dimethyl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B and 20 new nurses from a our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C.Group A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group B was given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and group C was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on the basis of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Valued the three groups’ efficacy after six months clinical experience by using homemade questionnaire.Result:The basic theory,individual technical operations and integrated operations in group C were all obvious better than group A and B,the comparison has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Primary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izhou City,Yizhou 5463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6.046

在医院快速发展时,医院护理人员资源也越来越紧缺,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新护士进入医院。大部分新护士都是应届毕业生,临床实践经验缺乏,技术水平较低,这样就会对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所以加强新护士专科技能培训,提高新护士临床技术水平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基层医院护士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1]。笔者所在医院在对急诊新护士进行专科技能培训时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宜州市某三级医院急诊科新护士(A组)、某二甲医院急诊科新护士(B组)和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新护士(C组)各20名。三组护士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护士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法培训,B组护士采用一带一传统带教法,C组护士在一带一传统带教法的基础上采用情境模拟演练法进行专科技能培训。

一带一传统带教法的具体方法为:护士长负责安排带教老师,对新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讲解。情景模拟演练法具体的培训方法如下,(1)成立培训小组和制度培训项目:首先由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和医生组成经验丰富、模拟逼真的培训小组,然后根据近3年急诊科的特点以及护理要求制定出急诊科护理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常见病情的观察要点、主诉、临床症状、患者病情变化的处理方式、专科检查的相关准备、护理操作、健康宣传教育、常见的护理纠纷处理以及应急抢救配合等。(2)演练场景:示教室和病室都可以作为演练的地点。在设计布置问题情境时应该根据选择的主题来进行,让护士能身临其境,从而更快进入自身角色,由护士模拟某种疾病的患者、家属、医生以及护士,情景演练临床中可能出现的症状、问题、操作要领、沟通技巧以及处理方式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护士利用对患者的交流和治疗护理,去了解病情观察、纠纷处理以及抢救流程等,利用自身知识提出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情景模式中,要充分发挥护士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这样护士获得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情景模拟结束后,护士长或者培训小组成员要对护士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让护士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

1.3 评价标准

培训结束后考核新护士相关理论知识、单项技术操作和综合操作(如应急流程),并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临床实践6个月后,C组护士的相关基础理论、单项技术操作和综合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A、B两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情景模拟演练法就是在护理实践中融入护理理论,在模拟演练中对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体现,利用模拟实际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去解决临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得到有效激发,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最终让学习效果得到提升[2]。情景模拟演练法的内容是培训小组根据专科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学生在对专科护理技巧进行掌握时就会更加快速,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情景模拟演练法可以重复进行,而且也没有风险,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中更快的进入自身角色,让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巩固[3]。在情景模拟演练法中,新护士是主体,护士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去解决临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让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

本研究中C组护士采用一带一传统带教法联合情景模拟演练法进行专科技能培训,结果C组护士的相关基础理论、单项技术操作和综合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A、B两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双.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提高急诊护士综合能力的实践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70-2471.

[2]巩越丽,董亚辉,吴超,等.循环技能培训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273-274.

[3]刘红平.应用微技能培训法提高急诊年轻护士应急能力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1):2697-2699.

[4]李晓蓉,方惠英,李映君,等.基层急诊护士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9):155-156.

[5]曾艳,赵振兴.急救技能培训及模拟急救演习实施前后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0,21(17):153-154.

[6]江丽华,崔焕卿,旷红,等.加强急诊科新护士培训提高整体救护水平[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402.

篇8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on the exercise of affected limb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Methods 150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and underwen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affected limb function exercise after the radical resection of breast cancer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mong them,70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the nursing by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were assigned to the PDCA group,and 80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gener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compliance,the height of the finger climbing the wall upon discharge and the length of stay, and the shoulder joint activity after 3 months of dischar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compliance rate (100.00%) in the PDC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8.75%) (P

[Key words]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Exercise of postoperative affected limb function

乳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腺癌,每年递增且年轻化,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以手术根治术为首选,由于手术损伤大,范围广,术后易引起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侧手部及上肢肌肉萎缩等不良症,虽癌变乳腺被切除但是生活质量仍受影响[1],因此,术后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应采用有效的锻炼。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组成[2]。我院将PDCA模式运用在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恢复中,旨在研究此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3]:年龄18~60岁;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根治术;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同意回访。排除标准[4]:合并其他脏器转移;肝肾功能异常、重要脏器衰竭;预后较差;生存期大于半年;精神异常;滥药史。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恢复患肢功能锻炼的1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0例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模式的患者称为PDCA组,80例采用普通护理管理模式称之为对照组。PDCA组80例,患病时间3~15个月,平均(6.2±2.3)个月,年龄19~59岁,平均(39.3±3.1)岁。对照组70例,患病时间2.5~17个月,平均(6.5±3.3)个月,年龄18~58岁,平均(38.6±3.2)岁。两组的年龄、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药物使用指导等常规护理。PDCA组予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①PDCA循环管理模式小组由2名组长培训,创建PDCA循环管理模式小组并培训。②采用集体讲座文字和多媒体和个人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肢功能锻炼恢复知识培训。③计划阶段:对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认识不足及耐心不够进行有针对性计划。④实施阶段: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整体康复计划及其必要性,取得其配合;依据患者康复的不同阶段,由查房时管床医生亲自指导、示范,讲解注意事项等责任护士在床边协助其完成,从术后第4天起,规定时间内在责任护士带领下家属参加,在功能锻炼室行集体和器械功能锻炼,30 min/次。⑤检查和处理:责任护士掌握、落实患者锻炼情况;管床医生每周督查,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对功能锻炼依从性好的患者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依从性差、效果差的患者,协同自查原因、制定对策,重点强化和指导并重新制定下一个循环方案,以达到功能锻炼目标。

1.3疗效评价标准

依从性由负责患者的责任护士完成测评,依照参考文献设计依从性量表,以锻炼强度、项目、频次、时间四个项目为其调查内容,完全执行为5分,稍加督促为4分,督促为3分,需要监督才能完成为1~2分,督促下仍不能完成为0分。17~20分为依从性良好,12~16分为部分依从,8~11分为依从性差[5]。总依从率=(依从性良好+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校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锻炼总依从率的比较

PDCA组的总依从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手指爬墙高度的比较

PDC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指爬墙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情况的比较

PDCA组在肩关节后伸、前屈、上局外展的肩关节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应时代需要出现新型护理理念,由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4个部分组成,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具体的运用和实施、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测、适当的处理检查结果[6]。患者常出现疏于锻炼的现象,使上肢功能恢复较慢或退化,对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均有较差影响[7]。我科借以PDCA理论为框架,使指导针对性,准确性,上肢功能被恢复。督促患者且责任护士每日评估使患者能够主动认真[8]。主动锻炼及学习时间延长,有效锻炼时间准确完成,高康复效果提升。如心理问题还是疼痛不耐受问题出现的锻炼懈怠,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使护士的工作及患者的锻炼更具针对性和连续性[9]。PDCA循环管理形成答理、控制、监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提前发现患者各种消极心态及不利于功能恢复的因素,对症下药,疏导心理克服困难,使护理措施更全面、科学、安全、有效。由于PDCA循环实施时间尚短,文献亦较少,在我科进行时亦存在不足[10]。如因心理影响生理,许多患者达不到标准要求不是因为身体上不能忍受疼痛,而是心理上惧怕疼痛及各种不良反应,更加接受不了手g后上肢功能出现残缺,至心理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态,此时要求护理人员不仅技术过硬,还要对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行及时疏导,心理问题解决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功能恢复锻炼中去[11-12],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树立技术过硬形象,护理人员指导即使标准,家属亦要配合[13],因此,在实行这以管理模式之前,对医护人员做好相关的培训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14]。

从本研究中可明显看出,PDCA组总依从率高达100.00%,对照组为8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本院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恢复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方式,先计划、实施后处理检查的模式,通过医护、患者及家属有针对性地实施、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了术后患肢的功能,使科室对患者的管理更规范化,提高了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缩短了住院的时间。

[参考文献]

[1]Nelson HD,Zakher B,Cantor A,et al.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for womenaged 40 to 49 yea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 Intern Med,2012,156(9):635-648.

[2]Testa A,Iannace C,Di Libero L.Strengths of early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in surgic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4,50(3):275-284.

[3]韦卫红.知信行模式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5,28(1):49-52.

[4]王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113-114.

[5]谢晓冬,屈淑贤,郑振东,等.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9):815-817.

[6]钱一平,王秀珍,顾康莹,等.电话访问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01-803.

[7]徐锦江,孙铭,顾立学.延续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J].中全科医学,2012,15(9):972-974.

[8]叶和珍.全程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巾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5,4(5):387-389.

[9]黄玉,罗淑娴.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病人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3):253-254.

[10]许爱玲,王萱,白光梅.功能锻炼方法的改进对乳腺癌病人术侧上肢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33):3063.

[11]周文,于风燕.系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113-115,118.

[12]潘伟琴,叶新青,蒋奕.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75-78,81.

[13]胡爽爽,宋永霞,洪静芳.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54-858.

[14]丁桂凤.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91.

[15]尹玲,陈先红,谭丽君,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122-123.

[16]周如女,罗玲,周嫣,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11):48-49.

篇9

一、前言

足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广、影响深远。现在足球由于全攻全守的盛行,加之足球运动属于典型的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运动员除了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战术能力以外,更要求拥有良好体能。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其特长技术和执行赛前战术布置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因此,本文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体能训练的周期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一般是在2次/周,且每次训练间的间歇足有5分钟,每周只有两次体能训练明显不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体能训练的提高需要不间断的训练,足球体能训练的禁忌在于“超量训练”和“超常恢复”,运动员在有比赛的前一周就停止体能训练,“以赛代训”的思想贯彻着球队。由此可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间歇长,体能的储备量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成正比。体能训练一旦开始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训练过程,间歇时间长会大大影响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二)体能训练的项目

体能项目如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等,足球体能训练中力量是核心是基础,速度是体能训练的关键。灵巧性的高低能决定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判断的准确性。这些项目都应该是分开练习,各自都应该占一定比重,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往往在一次训练中要做到每个训练项目都触及,多个项目同时出现在一次体能训练中势必会顾此失彼。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项目繁多,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敏捷性训练等等,考虑到中学生本身的特点如此繁多的训练项目往往会和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时间发生冲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特点,找出优势,强势训练加以提高,要避免“滥训”现象。

(三)体能训练模式

在青少年足球球队中基本上都是,非常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赛前加量,赛后减量,平时随机定量。这样一种训练模式会使许多运动员无法正常恢复,提高。模式的老旧使得整个青少年足球运动没有质的飞跃,一直停滞不前。教练员一直没有关注,没有引用新型的适合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模式。老旧的训练模式让运动员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腻味。逃训,据训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

我国70%以上的足球运动员,无法适应现在的体能训练,原因有很多:1.体能训练就是单一的体能训练,就像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一样枯燥乏味。2.许多运动员表示进行了几年的足球体能训练,感觉自己的身体强度也没能提高,效果不明显。3.体能训练负荷量标准过高,让很多球员感到有些吃不消。4.球队内球员的身体速度各不一样,教练员的体能训练要求却一样,让很多运动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感到自卑。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非常低,这是最突出的问题,运动员的训练心态非常的不稳定,有时积极有时消极。这些都体现出了运动员对现有的体能训练无法真正适应和喜好。基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当然会无法真正提高。现有的体能训练急需进行一场改革。

三、改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措施

(一)加强体能训练密度

体能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每天都有一定强度的锻炼才能使自己的体能有所提升,体能也是一种可以迅速下滑的身体机能。如果安排的体能训练过少将很容易造成体能的流失,那么训练的效果将随之流失。体能训练间的间歇也不应该过长要让运动员身体始终保存训练兴奋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递减间歇体能训练方法,所谓递减体能间歇训练方法是指一次或第一组练习以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进行调整恢复,再进行第二次或第二组练习后,缩短就调整休息的时间,这样训练的密度就逐步加上去了,而且有助于运动员逐步的接受运动量的增加,慢慢适应体能训练的方法。体能训练中速度训练是以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方式才可以得到最大提升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而且在每次进行完速度训练时不应该立刻停下来要慢跑进行调整,以调整内脏器官的缓冲,也可有效抗拒疲劳提高速度。体能训练的间歇时间应以脉搏和心率为依据,切记不能以具体时间为依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能训练

1.力量训练的方法:肌肉收缩动作过程中,经常改变拉力的强度和方向,同时改变骨杠杆的位置,从而完成机械动作,以发展力量。练法关键在于科学选择负重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的多少及间隔休息时间的长短。训练时,尤其强调股四头肌、腹肌胸肌等练习,也要注重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股二头肌,骶脊肌和竖脊肌(腰背部)、背阔肌、腓肠肌、肩带肌群等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得肌肉力量发展的平衡。主要的练习方法是大强度间歇训练和低强度持续训练方法。

2.速度训练爆发力练习方法:立定跳远或多级跳;跨步跑,规定距离 ,步幅越快越好,单足跳,双替进行;蹲杠铃30-50mc.30md.半蹲跳练习等 在足球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突然速度就是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的结合,爆发力和动作频率是突然速度的基础。在足球比赛中的,突然速度又以球为主要刺激物,根据球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突然机体运动,所以突然反应速度练习要与比赛的形式紧密的相结合进行训练。

3.速度耐力训练: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训练,通常的方法是让运动员在训练课中以中等的强度进行长时间的运动。例如:1500M跑。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强度主要指运动的速度。强度与时间,速度与距离是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自然短;运动速度快,运动的距离必然短。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1)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即氧债和耐乳酸工作能力、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2)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3)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速度都比较快,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增大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发掘运动员最大的潜质,以提高足球运动水平。

(三)探寻新型的体能训练模式

传统的体能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发展水平,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现状比赛多的特点,可以进行“两类三段”的体能训练模式,“两类”即储备型体能训练模式和赛前体能训练模式。储备型体能训练模式主要致力于运用中强度,长时间,多次数的方式。这种体能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持身体的体能储备,抑制身体的疲劳保存充分的体力。

赛前行体能训练模式是指临赛前一周的体能训练模式,应该适当加强体能训练的负荷量,减少训练的次数,充分的放松调节身体机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其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以高强度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使其在临赛前能挖掘出储存的体能应对比赛。

“三段”是指准备训练阶段,训练进行阶段,训练结束阶段三个阶段。分别是根据训练目标进行体能、心理与技术的适应性准备阶段,负荷不断增加和应对重大赛事的体能训练进行阶段和强化体能训练效果的训练结束阶段。三个阶段的目标都应该确定。

“两类三段”的体能训练模式有助于帮助运动员提升体能水平,也不至于一开始就进入训练让运动员感觉到乏味没有层次。有效的放松训练也不至于让运动员们感觉到太疲惫而对下一次的训练产生逆反心理。负荷的逐步增加可以使运动员们更容易进入状态,不会因为统一不变的负荷而感到疲劳。

(四)在体能训练中适当加入趣味性元素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于单调枯燥的体能训练来讲很难让运动员们接受,在体能训练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型的元素会使运动员更提起兴趣。

趣味体能训练方法以快乐地进行体能训练为目标,其主要特点如下:1.娱乐性。趣味体能训练方法中的娱乐性是其根本特点,这也是普通体能训练与趣味体能训练之间的本质区别之一。2.趣味性。趣味性体能训练可以让运动员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训练项目,并激发热情、积极的心理潜能。3.竞争性。好争求胜是人类的本能,教练可以通过适当比赛提高运动员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运动员兴趣。4.游戏性。在趣味体能训练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要注意游戏的选择要有新意,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身体运动又有趣的游戏。

(五)体能训练的符合量制定应因人而异

首先,训练中负荷强度比负荷量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大,但它必须在量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加大。而且强度加大了以后,量就不应再保持很高的水平。如果量和强度一直同时增加,非但整个运动负荷加不上去,而且容易因为过度训练产生身体疲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训练中,应使用波浪式的方法加以解决,即负荷量增加,负荷强度适当减少;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就相应减少,使量、强度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运动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承受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其次,具体安排运动负荷量的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是指,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和对象的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直至最大限度。

最后,因人而异。青少年员运动水平和身体机能的差异比较大,如果给每位运动员安排的运动负荷量都一样,很容易引起部分运动员掉队的现象,所以在制定负荷量的时候应该因人而异。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周期间歇长,体能的储备量与体能训练的时间成正比。间歇时间长会大大影响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项目繁多,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爆发力训练,敏捷性训练等等,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特点,找出优势,强势训练加以提高,要避免“滥训”现象。

3.体能训练的模式老旧,教练员一直没有关注,老旧的训练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反感甚至腻味。逃训,据训的现象屡见不鲜。

4.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适应程度非常低,这是最突出的问题。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当然会无法真正提高。

(二)建议

1.加强体能训练密度,体能训练间的间歇也不应该过长要让运动员身体始终保存训练兴奋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体能训练的间歇时间应以脉搏和心率为依据,切记不能以具体时间为依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篇10

一、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体能是由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篮球中我们熟知的乔丹、科比、詹姆斯等一些球员他们如何可以在球场上担任起球队的灵魂任务因为他们有过硬的技术以外还有充足的体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充足的体能能使你的投篮姿势不会改变只有你投篮出手姿势不变形的情况下才能增加你的投篮命中率,对于篮球这种以得分为目的的运动项目一切战术都是围绕着进球为目的以阻止对方进球为要求而开展的。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不明确。无论哪种运动项目在制定训练内容时,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其影响比赛成绩和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即项目特征或项目特点是什么。教练必须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它是实施正确训练的前提,否则将导致训练效果甚至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我国对现代篮球运动竞赛制胜规律的特征认识模糊,重视技术战术训练,轻视体能训练,导致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在高水平比赛中不能完全适应激烈比赛的需要,专项体能缺乏导致技战术发挥不好。(2)训练方法简单。当前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法单一落后。如力量训练时杠铃挂帅。目前先进的力量训练方法除杠铃外,还有大强度的跳跃练习器、综合力量练习器、等动和电刺激力量训练,以及各种组合力量训练;对速度的训练单纯认为加速跑就可以提高了;耐力训练单纯采用田径式长跑。(3)体能训练的无计划性和欠系统性。篮球运动员体能的提升是需要周期的,只有坚持持之以恒的体能训练,才能达到体能素质的提高。但是当前,很多大学的篮球教练在学生的体能训练中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没有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制定一个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体能训练计划。

二、篮球体能训练系统的实现

(1)丰富体能训练的内容,创新体能训练的方法。对篮球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主要包括核心力量的训练、速度的训练和耐力的训练等。要根据不同体能项目训练的需求,丰富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2)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是保证体能训练持久进行的保证。这就需要篮球队的主教练和体能教练等对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进行分析,对薄弱环节进行把握,然后根据运动员体能的普遍性问题制定体能训练的中、长、短期计划,并根据各个运动员自身体能情况的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样有助于将体能训练具体化、系统化,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要充分参照国内外关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3)模式化训练方法。针对球队的整体特点和技术战术风格,采取相应的体能训练模式,将个体素质经过训练使其融入到球队,提高球队整体素质。模式化训练方法要求以球队的整体技战术风格为原则,以提高球队的集体体能素质为目的,通过一定的内容练习,按一定的训练量度和强度控制球队整体体能训练。就目前我国篮球运动专项技术体能训练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应认真学习和探索并及时做出科学的改善,从而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快速发展。

篇11

现代化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排球运动也在进步。如今,对运动员的技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以排球运动的技术与战术为基础,体能水平需要提升,体能训练很重要。可是,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传统的体能训练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排球体能训练中,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才能促使排球运动员快速的发展。

1 体能训练的含义

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而进行的训练方式。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训练中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使身体的各方面得到提高,掌握更多运动技能,为专项运动技能提供了条件。合理的体能训练,是提升技术训练的基础部分,是运动员承受高负荷训练的基础条件,是得到积极心态的重要方式。能够预防伤痛,是延长运动寿命的根本保证。在现代高校排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体能。因为体能的训练是长时间的,而学生体能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学生体能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操之过急的话,很有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此外,体能训练并不意味着大量的身体力量训练。其实体能训练不仅仅需要训练学生的身体力量的能力,同时更加需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提升体能训练的质量所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排球运动虽然是一项技巧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但是实际上,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让运动员在运动和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这样,这一运动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而体能训练就是更好地发挥好排球运动价值的必然选择。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训练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体能训练的现状

当前,随着高校排球竞技的增多,我国高校的排球运动项目获得很大的提升。然而,在我国高校排球体能训练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2.1 缺乏对体能训练重视

我国高校对排球体能训练不够重视,主要方面还是教练的配备不符合、注重战术训练与缺乏排球理论的探究等等。最先是教员配备不符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排球教练分工不清楚,许多教练都是身兼多项训练项目,不能合理的按专项进行的分配,不难看见一个教练把整个团队的日常生活管理与训练技能都全面负责的情况。另外,尽管许多教练都觉得应该把体能训练作为单一训练课程,但是,在实际排球训练中,教练们常常注重战术训练,而忽视体能训练。最后,缺少排球体能训练这项体育运动的研究与分析。尽管我们在体育类别中已经有了体能训练的探究课题,但是关于排球运动的专项探究还是没有多少。所以,没有可以给予教练参考的资料,这样排球的体能训练就得不到提升。

2.2 缺乏深入对排球竞技的研究

不管哪一个运动项目,在明确训练原则前,教练要最先掌握这个项目的规律与特点,以此才能达到训练效果。可是,我国排球运动基本没有掌握现在规律,并没有认识到排球运动的特点。因为在训练上注重技术、忽视体能,导致我国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跟不上,技术没办法展示出来。

2.3 训练方式单一化

从生物的方面来说,训练的手段对训练的效果影响很大,训练手段的选定体现了体能训练的效果。当前,在高校排球体能训练中,教练的训练手段比较简单化,训练负荷也比较盲目。例如,在力量训练时,总是从杠铃训练开始。教练员对体能训练没有正确的认知;在力量训练方面,并不追求方法;在速度方面,盲目的排球体能训练主要表现在训练次数上,导致运动员的体能得不到提升。

2.4 缺乏专项的体能训练

从运动学方面来说,专项体能训练和一般体能训练的要求不同,前者主要是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健康,而后者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素质。目前,我国高校排球体能训练普遍采用一般体能训练方式,然而缺乏的是专项体能训练。以专项体能训练为的目标,一般体能训练要达成一定成果后才能进行专项的体能训练,但我国高校的排球队的体能训练模式并没有针对性,总是采用传统那套方式,导致了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互不联系。

3 改善排球体能训练的对策

根据我国排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情况,我觉得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3.1 提升对体能训练的认知

我们必须明白,要想获得一些成果,一定要对体能训练有一个认知。所以,教育部门,教体部门与高校要通过各种高效k法,增强培训排球教练与运动员的学习水平,得以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和认识,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水平。

3.2 专研排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在排球训练的同时,也要掌握排球运动项目的规律,把握排球运动训练特点,针对科学的训练,排球专项需要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

3.3 改善体能训练的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先进排球训练设备已经进入市场。一些简单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排球运动员训练的需求。因而,要完善排球运动的体能训练,要增强科学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运用先进技术设备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监督和控制,期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体能训练的水平。

3.4 要合理分配教练人员

以我对高校的排球体能训练状况来看,许多高校的教练兼顾很多兼职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在高校的排球队中,要分配专职的体能教练,设立相关的训练制度,并不断推广。

3.5 要落实训练的情况

把握了排球运动的规律与特点之后,要设立与实行全面的排球体能训练。重视每一次的体能训练,紧抓训练的落实情况,在达成体能训练后要和专项体能训练相互结合。其次,才能更好地使排球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得到平衡发展。

3.6 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地训练

高校的排球运动员在体能方面展露不同。这需要教练在设定训练方案时,要依据每个运动员自己的情况,来设立适合每个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案。既要考虑到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状况,还要考虑到运动员比赛的相关经验。在一个排球队中,排队员的体能水平肯定会有一些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练在个人需求的根源上依据发展的不同水平编写出个人训练方案,这应该是最好的训练方式了。

4 结语

总之言之,排球体能训练是技术能力训练的根基,给予运动员一个良好心态,给予运动员一个预防身体损伤的保证,给予运动员一个提升运动竞技的关键,所以,我们更应该要重视排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根据需要的排球专项体能分配教练员,灵活运用排球运动特点,掌握排球运动的规律,改进体能训练的模式,并落实体能训练的情况,这能使运动员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可以合理战术奠定了基础,让排球队能够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12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专项体能的要求是不同的,表现为不同运动素质的优先增长方面。为了能更地理解专项体能手段,本文以不同难度的角度进行论述。

1 无维度只根据训练经验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

根据训练经验对球类专项体能训练进行确定就是不考虑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只依靠自己以往的实践及训练经验及书本知识来分析确定球类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这类的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提出专项体能训练的初期。这一时期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确定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没有考虑专项运动本身的运动特点,仅从一般理论、训练原理或以往的经验出发,如陈钊辉、朱性民[1]是通过选用不同训练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对两组训练成绩进行测定,得出实验组成绩好于对照组,同时根据自己以往对球类运动训练的经验,对专项体能训练所包括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就如何提高球类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提出了自己的训练方法。

2 运用单维度指标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

单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大部分是从生理学、训练学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还有一部分是从解剖学、生理力学方面进行研究确定的。

从生理学上单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确定有从运动时根据机体能量代谢特征来分析的,如屈建华、黄敬华[2]根据乒乓球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特征,用休息――中等负荷――短暂大强度负荷不断交替的循环方式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进行体能训练手段界定时,能量代谢特征应与专项比赛时能量代谢特征(尽量) 保持一致。有根据比赛过程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情况为依据的,如任建生等[3]依据足球比赛过程运动员乳酸浓度的最大值、平均值及不同时间的乳酸的变化来选择确定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手段。有依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心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确定的,如程勇民[4]根据羽毛球运动员比赛中心率的曲线图,以此为依据,选择与心率变化相符合的训练方法作为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

从训练学角度单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确定,有根据专项比赛时运动员运动的方式、跑动的距离等来确定体能训练手段,如孟宪武[5]根据足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跑动的方式及次数来确定;董青等[6]根据运动员一场比赛时快跑距离、跑动的总距离等为依据来确定足球运动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从解剖学角度单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研究确定,有根据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用力顺序来确定的,如杨代明等[7]先分析了羽毛球运动员上肢、躯干、下肢主要技术动作涉及的肌肉群,然后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有目的地对这些肌肉群进行训练。

从生物力学方面来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确定主要是对某一动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严波涛、吴延禧等[8]对网球发球技术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并针对我国运动员当前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3 运用二个维度指标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

二维度的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界定既有从一门学科两个方面来分析确定,又有从二门学科二个方面来确定的。一门学科二个方面主要是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明的,如从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能量系统的分配情况与运动过程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比赛时间特征和供能特点、能量变化与运动过程中、后的血清睾酮、血红蛋白等。也有从训练学角度二个维度的分析的,这主要是从运动员在场上运动的距离及运动的方式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用两种学科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主要是从训练学、生理学两个学科来分析说明的,如程勇民、林建成等[9]以羽毛球的动作结构和能量代谢特征为参照标准,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还有根据专项比赛时能量供应特征及运动员在场上运动的方式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

4 运用多维度指标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

运用多维度的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有根据一门学科多个维度的,也有从二门学科多个维度的,比如从训练学角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界定,还有从多门学科多个维度的。在当前,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的变化情况相结合,如刘夫力、谭华俊[10]以我国优秀隔网对抗球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论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结合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在场上各种运动的次数和距离的分析来确定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的训练手段。还有通过问卷、专项咨询实验、聚类、因子分析等来确定专项体能训练手段。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到,确定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无维度的、一个维度的、二个维度的,也有多个维度的。有从生理学角度为主的来确定,也有从训练学角度为主来确定。但是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进行界定时,无维度或仅从一个学科单维度进行,还远远不够。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与训练学理论紧密结合,形成多维度的训练手段,这样才能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优选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钊辉,朱性民.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方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6).

[2]屈建华,黄敬华.乒乓球专项体能训练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

[3]任建生,曾丹,凌波等.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定方法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5).

[4]程勇民.羽毛球男子双打多球训练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

[5]孟宪武.我国优秀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

[6]董青.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的误区及对策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06,(8).

[7]杨代明,程勇民,杨新芳.羽毛球体能训练模式的个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9).

[8]严波涛,吴延禧,苑廷刚等.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0,(4).

篇13

1、体能训练

1.1、体能训练内涵

体能是人类身体的一项重要素质,想要完成好工作以及学习任务,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体能训练意在磨练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极限,其能够开发人类潜能并增强对人意志的磨练。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偏差,大学军训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其身体素质较差这一现状不禁令人担忧。因此,在大学体育的篮球课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各项机能,从而让大学生能够从容面对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各项挑战。

1.2、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在大学体育篮球课中,体能训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必须明确其目的,针对提高学生速度、力量等方面的内容制度具体的训练方案。第二,体能训练必须遵循几点原则,比如以力量和速度训练作为体能训练中的重点内容以及体能训练效率要高的原则。第三,体能训练需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制度出不同强度不同内容的训练计划。只有做到这些内容,才能使体能训练发挥最大的效果,最终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2、教学现状

2.1、课程设计不科学

目前,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与内容都比较老,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篮球技巧和热身训练,而一些专业性的技巧教授以及对抗方面的学习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2、陈旧的教学模式

我国近些年来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导致教学模式较为陈旧。而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授课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的示范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解散自由活动,期末考核多数也仅仅以简单的测试进行考核评价,最终导致大学篮球课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3、师资力量不充足

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很高的重视,初中和高中甚至会发生主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究其根本是学校思想观念上的错误。体育课的教学地位一直处于最底层,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投入有限,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体育课授课教师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加之硬件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3.1、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我国大学体育课的教学通常都存在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这一问题。几乎所有的体育选项课都将跑步这一方式作为热身项目,体能测试也多以跑步的形式进行。跑步这种单一的形式显然无法满足所有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篮球课有其本身的特性,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课教学时,其体能训练必须有其针对性,教师应制定符合篮球课具体要求的体能训练方案,这样一来不但能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2、模糊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体能训练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也仅仅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而对体育课真正的内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体育课及其中的体能训练都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体能训练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体能训练自身优势。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方向指导,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体能训练达到其应有效果,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3.3、学生积极性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与耐力被逐渐消磨,当体育课上教师安排体能训练时,学生往往不愿遵从,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由,一些学生由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导致其自律性较差,而这时需要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完成体力消耗较大的训练任务。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训练,最终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4、学生身体素质差

我国的教育自中学以来,学校大多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学生在中学时期身体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从而使体能训练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另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体能训练并不能适应SPORTSANDTRAINING>>>竞技与训练良好,而且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得不对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进行调整。

3.5、不科学的时间安排

大学校方多数重视对学生专业课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表的安排上大学体育篮球课所占的时间很少,通常而言由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少,专业课压力大,校方会根据其他专业课程的安排决定体育篮球课的上课时间,这也导致篮球课的上课时间可能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由此看出校方不科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导致学生体能训练效果较差。

3.6、没有形成训练体系

真正有效的体能训练往往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首先,教师要制定系统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而传统体能训练往往形式单一,既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大学体育篮球课对学生体能方面的要求很多,其体能训练必须满足对速度、力量、柔韧性以及延伸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提高篮球课的体能训练效果。

3.7、场地与设施的限制

大学现有的体育训练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其与校方的现有硬件设施不能匹配,而体育课也没能得到大学校方更多的重视,因此在这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都有所不足,这些都给学生篮球课体能训练方面带来更大的难度。

4、优化篮球课体能训练方法

4.1、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

想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教师制定出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教师在设计方案时,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都能够得到适宜的锻炼。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将训练过程分成几个小模块,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在哪些环节的训练存在不足,并对其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使学生能够合理的分配训练时间,提升自己的短板。除此之外,饮食计划也是体能训练方案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营养的同时提高其身体素质。

4.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有教师在一旁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比起学生自己盲目练习的训练成效要高很多。第一,教师在篮球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清楚的传达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高。第二,大学学校可以聘请更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加入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第三,对于一些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学校应组织培训交流会,让教师们可以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4.3、创新训练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篮球课的体能训练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训练方式,同时,在训练方案中加入一些新思路,让体能训练变得更加完善新颖。传统的训练方式可能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体能训练要求,这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从而使学生的体能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4.4、训练方式与技巧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体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而言,体能训练需要重点训练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体能:第一,耐力训练。一场篮球比赛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想要在篮球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和状态,需要学生有充足的体力进行支撑。同时,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体力恢复,教师们也要注意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第二,速度训练。篮球运动需要学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随时应对赛场上形势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增强学生的爆发力,这样学生不仅能看清赛场上局势的变化,同时也能根据具体情形做出身体反应。第三,柔韧性及伸展性训练。篮球这一竞技项目需要很强的技巧,换而言之篮球运动中有很多难度系数较高的专业性动作,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极佳的柔韧性和伸展性,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这些动作。体能训练对学生具有深远意义上的影响,其能够使学生释放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压力,改善学生情绪;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另外其对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因为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脑反应力以及思维活跃度,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毅力以及耐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并且能够对专业知识更好更快的理解。从这种意义来说,体能训练不但可以增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还能提高学生智力,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由此可见篮球体能训练绝对是一种一举多得的锻炼方式。

5、结束语

大学体育课中篮球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一项娱乐性和竞技性兼备的体育项目,它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乐趣,又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大学教师要重视篮球课上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校方也需要加大体能训练场地、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让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时能够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下进行,同时能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另外,教师也要将体能训练方案设计得更加新颖有趣,最终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篮球这项运动中。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与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

[2]黎振华.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