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

篇1

1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是指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运用现代工艺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生产工艺主要是指现代科学以及相关技术设施。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进行生产,并且用相关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并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化肥和农药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其次,农业现代化在生产技术方面是通过良好的农业环境、高效的农业生产力对自然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和改造进行的,农民的生产经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很多生产经验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就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最后,在农业生产规模方面来说,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专业性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十分明确,提升了相关的生产效率,提升土地利用率,直接、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力达到了空前的成绩。

2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探究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通过社会上的资源和产品等的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统筹、调配、协调农业经济活动,促使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有机统一,确保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包括了农业管理、农业经济的各个相关部分以及相关的企业和经营活动管理等等,是包含整体农业生产的管理。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也应当随着发生改变,才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首先,农业经济管理要做好技术改进,要根据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做好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其次,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农业规模经济,规范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和过程。总体来说,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农业经济管理要从农业管理的要求和规范、农业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

3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相关性提升和发展探究

3.1建立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形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地延伸农业产业的链条,发展集生产、养殖、加工、销售、产业、商品为一体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链条。首先,要积极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优势确定和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逐渐建立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销售降低。其次,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和增加企业的辐射面,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另外,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解放工作,降低社会就业压力,构建稳定的基础,这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3.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首先,要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农民是整个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的科学技能就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其次,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重要保证,从农业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生产路修建和平整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另外,要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加大相关的科学技术投入,强化农业生产与相关科技机构的合作,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和新的技术,提高科技的转化速度,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3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随着社会上对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也不仅仅是提高产量和质量,而是要尽量的降低农业生产的耗能,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和循环农业的理念深入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并且将减量化和循环再利用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原则,在沃土工程、新型农药研发等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3.4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主体和主要对象,要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个方面强化农业的综合素质。政府应当对农民展开积极的培训,注重农民的转移就业和技术培训,鼓励农学院学生、相关人才和工商企业等参与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活动中,积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程,不断引导农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备环节,要加强农民现代科学技术的培训,从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等方面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作者:王荔玫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而且在经营管理方面受到了很多的束缚和制约,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导致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产品的质量不太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低,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不足等,都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许多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遏制了农业经济的进步,另外,农产品处在初始的加工阶段,不利于实现农产品的增值销售,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方式。

2.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太少

现在农村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到位,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公共设施简直可以说是等同于无。我国现有的很多农业基础设施还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这些工程大多已无法满足当下的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的投资有3个主渠道:国家投资、农民自我投资和市场投资,农民自我投资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基础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单一,几乎全部靠国家财政资金进行投入,由于各地方财力不同,导致部分基层的农业工程项目数量少、质量低;而市场投资又由于小农经济的传统经营模式无法获得发展。

3.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比较低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大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都相对较低,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不到位,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质量也不高,而且农业方面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够,技术结构老化,缺少相关的技术服务经费等,都严重的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农业经济的产业链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产业规模较小,科技水平比较低的问题,而且一些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带动能力不足,企业的竞争力也比较弱,所以经济效益也不高。同时,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重视了企业和农民的生产效益提高,忽视了农业产业链的利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另外,在具体的农业产业链中,一些龙头企业数量不足,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分析

1.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和管理

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中,首先要将农产品的附加值作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的农业经济发展产业链。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农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同时,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确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将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的品种作为核心,建立安全、高效和生态环保的生产基地,形成广泛的农业产业链。另外,要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政府应当尽力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实现产业化的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除此之外,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和管理,能够降低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

2.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生产要素的投入,工商业部门的介入,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引入等,使农业成为工业化的农业、科学化的农业、集约化的农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农业,把农业建成竞争力强大,能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积极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以及测土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业市场信息体系等重点项目的建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和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加快推广普及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扶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精心组织农机跨区作业,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积极探索推进经济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强化经济农业示范区、示范园、示范点建设等。

3.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

农业的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因此,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的应用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和优质生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业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引进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其次,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机械化的生产,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就应该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

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效应,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中,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同时,发展新型的肥料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不同地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针对土壤的特点,开发专用肥,并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政府也可以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并进行奖励,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5.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篇3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保守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早已被提出,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推陈出新,仍然停留在保守落后的水平,从而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也仍旧采用落后传统的老旧模式。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保守,导致广大群众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管理内容缺乏了解,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对国家颁布的先进性政策及相关文件也不能及时贯彻落实,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还残留着大量计划经济模式,具有显著的计划经济特征,如在针对不同区域农产品种植及经济作物种植上仍然采取定额制度,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发展,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难以有效融合,更难以激发农业经济的活力。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农业经济管理,针对农业工作的发展情况一再相关文件,强调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并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向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转变。然而实际工作成效不突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仍然与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侧重点不对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别注重农产品数量的增长,而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这种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比较适合于建国初期,也切实解决了当初我国粮食短缺的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药、化肥滥用及过量使用、盲目引进高产物种等做法严重损害了农作物产地的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大量农产品的低质量、高残留与人们注重健康、生态平衡之间产生了矛盾,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农药残留超标也导致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从而减少了农产品产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下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经济管理要努力转变侧重点,从以往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为现代农产品的销售提供市场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技术及信息,可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便捷,提高管理效率。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已经非常之高,如美国、日本等,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较低地位。甚至,某些落后地区还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设备及网络设施,农业生产及信息技术严重落后,区域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农业现代化建设停步不前,既影响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农业企业及个体经济效益的获得,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所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树立新型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我们知道:“理念指导行为”。因此,要解决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抛弃保守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新型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要从现代化农业发展思路出发,以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其经济管理行为。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参观活动,加深农业管理从业者对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认知,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及思想观念,扩宽他们的视野,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以先进的、新型经济管理理念指导其行为。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因此,要勇于做出农业经济管理体质的变革,积极转变管理模式,改变过去保守落后的单纯追求产量的管理模式,从单纯重视数量向重视数量及质量的方向转变,积极发展低碳、环保、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多元、多产业链结合的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要加快农产品生产与深加工创新力度,促进纵向农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同时,要不断拓宽技术性新型农产品的销售领域,拓展销售市场,要结合农产品市场需求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业产业链结构体系。此外,要注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积极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创新农业科技,开发新型农产品,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经济各个区域发展不协调、农业发展与农村发展脱节、农业整体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显露出来。因此,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建设市场化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业产业化建设,改变过去仅仅满足个人需求为目的的小农经济思想;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经济管理的手段,重点建设主导产业及产品,科学合理的分配各个区域的农产品生产资料,将市场需求作为开展农业活动的导向,让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建立集约型社会化农业。同时,要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机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真正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此外,在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中,也要努力建设生态农业,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及其对环保理念的追求,生产绿色蔬菜、有机粮食、绿色水果等备受欢迎的农产品,并在农业生产中坚持循环利用原则,积极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制定环保措施,走生态农业之路。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篇4

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手段落伍。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的第一动力。特别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国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农业多是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及小镇,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不能正确认识信息科学的用处,甚至没有接触过信息科学的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不均衡,缺乏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限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发展落后。国家重视农业的管理与发展,并对农业的发展投入了一定的人才与资金。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好坏取决于领导农业管理发展的团队。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及拥有的管理技术决定了农业管理发展的程度。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知识已经不只是农业这一学科,其中还包含了管理、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管理者自身没有与时俱进,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自身的发展落后与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如何促进农业管理的发展的进步,如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前提。首先,过去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在农业的建设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等,并且是一昧的追求产量。这需要对农业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革,向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军。因此,目前需要解决农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创新并开发出新的农产品品种,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策划多种营销手段,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向的农业产业链。其次,需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创新型的技术提高农业的价值,真正在技术水平上提高农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中国占据重要的地位;最后,需要对加工后的农产品或是其他直销的产品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严查,保证其绿色、健康、无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这是农产品可以长期的根本。

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化的农业发展将成为主流,而信息化的技术及设备则是核心。这需要在农业范围内大量传播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取有关于农业的信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在过去,传统农业发展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天气现象,谚语及先辈的经验等等。但是,在如今,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与跨时代的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智能的手段获取。国家应对农业管理的发展投入一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尽可能在农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同时,为其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施。

篇5

我国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经济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方向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三农”问题被重视力度的不断升级,以加快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管理为目标,在农业经济管理规范化运行的要求下,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则成为目前拟催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信息化系统构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大众生活中的不断渗入,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当前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革标准。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势的逐步凸显,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供了无限可能。正如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融入可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同样也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辅助。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而农业的信息化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改革强化,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新农村繁荣和经济发展、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等均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借助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运作需要和优势,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从信息化辅助下的市场拓展、信息化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信息化科教等多方面逐步推进农业各个生产、销售要素的整合和管理,进而达成农业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要求。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的切入点

考虑到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培训转岗,农业信息化方面技能和知识相对匮乏,只能参与信息采集、储存、整理、等简单工作,采集到的农业信息得不到深入开发,势必造成农业管理工作信息应用的大量浪费,因此农业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基础学习能力、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极为重要。

在具体运作中,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提升农业经济收入,以信息化手段辅助农民增产增收,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以创新的科技和催动利润升值的科研成果来催发农民农业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农业领域的经济收入。其二是需要辅助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方向的转型。信息网络的庞大覆盖能力、强大的互动功能、随时信息传递的优势等,可作为农业传统形式进行发展模式改革的技术辅助,并推动其迅速向知识型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方向进行转变。其三,提出农业科研发展及农业实践性改革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并运用各类标准化条件对人才的培养进行辅助。信息化的存在和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显著加快农业科研、知识传播的速度,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模式

(一)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子系统内容

与农业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势必需要进行科学整合、合理规划后,才能作为农业管理的信息服务系统、农业管理的监测预警系统、农村管理的信息市场服务系统“三项合一”发展的基础。具体则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交换,制定统一化信息标准,为国外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信息信息源进行拓展,使用国际化的数据库对信息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检测,构建起较为稳定的农业信息现代化采、收、传一体化系统。在上述条件满足的基础上,联系农业管理的监测预警系统、农村管理的信息市场服务系统,为农业经济管理现代信息化管理方向的正确性提供依据。

(二)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操作型人才培训

在“三农”问题被重视力度的不断升级的前提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构建的过程中,是必须要不断进行新的管理理念的强化。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转型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标志,就是必须要保障农业经济管理现代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同步进行。由此,在农业经济转型期间,不断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现代化服务意识的构建和强化,使用积极主动、强有力的方式来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型构建,是培育农业经济管理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信息人才、技术管理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等的重要基础。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的强化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需要,鼓励推动优秀大学毕业生返乡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信息爱管理的现代综合平台构建中来,倡导个人、企业、集体在此向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意和优势,坚持以综合平台为构建准则,着力打造出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国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

(三)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健全系统所需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的完善,则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的重点工作所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及政府引入有效政策和启动专项资金,来保障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此过程中可结合市场竞争机制的变化,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敦促国内外企业积极主动地引入先进技术,以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提升。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只有确保资金到位、指导到位、配合到位、措施到位,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企业和各级政府应该承担的权责。因此在进行信息化系统基础设施健全的过程中,政府可尝试统一调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专业人才,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以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各行业、各个领域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文献】

篇6

中国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农业经济现代化起步较晚,农业经济的管理很多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而现代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并不多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目前国内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弊端。由此,现阶段,注意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现状

2.1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低

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是实际政策的执行者,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少管理人员仍然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严重滞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而且,不少管理人员信息不畅,新颁布法律法规不重视,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效果,而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农村经济管理与农业的发展相脱节

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我国没有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建立相应和配套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与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相脱节。无法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指导,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2.3农村经济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现在的中国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就管理技术层面而言存在诸多不足。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仍然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技术和方式,缺乏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受此影响,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效益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未来农村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3.1农业经济管理走向现代化

未来农业经济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模式是大趋所向,就目前而言,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基本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而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就要求我们从现代化的角度考虑问题,重新审视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处理好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2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省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损耗,更为便捷地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指导。而且,信息时代越早来临,实现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夙愿就越早实现,也就更有利于国内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3农村经济管理迈向产业化

迈向产业化的发展趋向,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发展途径。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国内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将更高。同时,产业化时代的来临,将有助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能大大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体制管理走向创新型

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和发展制度,就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高新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培养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4搞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建议

4.1思想上重视农村经济管理

搞好农业经济发展,思想上,就应该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地方农业发展部门应针对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出台对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经济培训和教育,让民众更清晰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4.2行动上保障农民整体利益

就农业经济管理而言,保障农民整体利益,是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尊重的事实。由此,地方部门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协调各方利益,调节各方矛盾,切身保护民众的自身利益。地方政府能顺应时展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4.3体制上注意科技创新

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能够对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进行深度的加工,促进我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应当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以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来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此外,我国的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让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运用到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当中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能够大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群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5结论

顺应时展的现实需求,未来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将走向现代化、实现信息化、迈向产业化、体制管理走向创新型,而顺应这些发展的基本要求,搞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农村经济管理,行动上保障农民整体利益,体制上注意科技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利益的最大化,更好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现代化;相关性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从政府职能发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等多个方面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探究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是指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运用现代工艺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生产工艺主要是指现代科学以及相关技术设施。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进行生产,并且用相关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并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化肥和农药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其次,农业现代化在生产技术方面是通过良好的农业环境、高效的农业生产力对自然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和改造进行的,农民的生产经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很多生产经验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就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最后,在农业生产规模方面来说,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专业性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十分明确,提升了相关的生产效率,提升土地利用率,直接、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力达到了空前的成绩。

2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探究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通过社会上的资源和产品等的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统筹、调配、协调农业经济活动,促使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有机统一,确保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包括了农业管理、农业经济的各个相关部分以及相关的企业和经营活动管理等等,是包含整体农业生产的管理。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也应当随着发生改变,才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首先,农业经济管理要做好技术改进,要根据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做好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其次,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农业规模经济,规范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和过程。总体来说,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农业经济管理要从农业管理的要求和规范、农业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

3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相关性提升和发展探究

3.1建立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形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地延伸农业产业的链条,发展集生产、养殖、加工、销售、产业、商品为一体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链条。首先,要积极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优势确定和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逐渐建立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销售降低。其次,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和增加企业的辐射面,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另外,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解放工作,降低社会就业压力,构建稳定的基础,这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3.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首先,要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农民是整个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的科学技能就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其次,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重要保证,从农业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生产路修建和平整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另外,要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加大相关的科学技术投入,强化农业生产与相关科技机构的合作,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和新的技术,提高科技的转化速度,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3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随着社会上对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也不仅仅是提高产量和质量,而是要尽量的降低农业生产的耗能,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和循环农业的理念深入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并且将减量化和循环再利用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原则,在沃土工程、新型农药研发等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3.4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主体和主要对象,要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个方面强化农业的综合素质。政府应当对农民展开积极的培训,注重农民的转移就业和技术培训,鼓励农学院学生、相关人才和工商企业等参与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活动中,积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程,不断引导农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备环节,要加强农民现代科学技术的培训,从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等方面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J].福建农业,2015(,4):32.

[2]王丽莉.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18.

[3]林海慧.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7):159.

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小论文范文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摘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均逐渐成为了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共同的发展趋势。然而,针对于农业经济管理而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因此我们理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一、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意义

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中,传统农业已经逐渐开始向知识型农业转变,依靠各种高新技术(如生物工程等)以及先进科技成果与信息技术的利用有效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都是以资源型农业为主的,信息化水平一直就比较低。那么,要想从根本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转化,就必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激发农民劳动积极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并没有在农业生产经济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就使得供求信息出现滞后、闭塞的现象,导致农民长期面临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严重挫伤。基于此,广大农民理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劳作方式,学习现代先进的科技农业知识,依据市场需求来对生产经营方向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以此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然而,对于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向以及农业产品的均衡发展来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然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按照国家的农业发展要求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服务系统,但明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很多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并没有实现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互联网上的那些与农业信息相关的新闻都缺乏权威性,而真正具有权威性的农业新闻又不能及时进行更新与共享。显然,在这样的状况下,农业信息化服务就很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信息化服务系统的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二)政府投入不足,信息化技术的实施难以落到实处

要想让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完美的融合,俨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知识储备较深的农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同时还需要拥有大量的资金以及与信息化技术相关的设备。但是,目前很多农民都认为使用网络的成本过高,且并不是必需的,这就直接导致农村网络覆盖率较低的现状。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十分广泛,虽然国家政府在农业的发展上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明显还不足够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很多农业地区都严重缺乏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加之信息化网络的覆盖率较低,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实施必然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农业信息化建设人员素质较低

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从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人员大多数都是编制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专业性,导致他们很难有效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经济管理和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产生阻滞效应。另外,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都较低,无法正确认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而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的信息化发展。

三、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要想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服务系统,首先就应该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来实现对农业信息的不断丰富,从而保证所农业发展信息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以及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同时,应该充分结合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发展上的实际情况,撰写具有针对性的农业发展信息,这既能够有效保证农业信息的及时性,更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与认识到农业发展状况。

(二)强化农业信息化人才建设

专业素质人才,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经济管理主体中最欠缺也最需要的。上述说道,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聘用的人员基本都不是专业人士,多为编制人员,整体素质较差。那么,为了彻底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首先就应该正确认识信息社会的竞争主体(即人才之间的竞争)。然而,为了让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保障,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针对于政府来说,要想实现对农业信息人才团队的完善,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就应该投资建设相关的培训机构,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与优秀信息工作人员的选拔工作。

(三)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备

篇8

1.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农村发展思想解放的引导。我国农村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发展思想上的禁锢。尽管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环境在很大程度有了进步,但是,农民思想上仍然存在封闭、保守的观念。农民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农民的本身素质转变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问题上,把自然环境条件、市场概念、产品组成、成本管理、调控手段等内容对农民进行普及,实现了农民经济发展思想上的解放。

2.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推动力。现代化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现代化农业在土地资源、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业区域布局、经营方式、合作原则上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与现代化农业的内容相一致。因此,农业经济管理符合农村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落实农村工作的具体应用。

三、农业经济管理与农村发展实际的结合。

1.农业经济管理要与农村的资源与布局相适应。农业经济管理是通过完善我国农业合作经济,掌握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途径。农业经济管理是深化农业资源与布局调整的重要手段。我国农村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的重任是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就是要符合农村的发展历史,符合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2.农业经济管理要结合农村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在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的催促下,我国农村已经初步建立的信息体系。农业信息系统依靠数学工具、信息手段和计算技术,建立了服务于农业发展的信息系统,为农产品交易、资金流通、农业再生产提供了智力支持。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农村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生产互相交织的模式。

篇9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和谐的基础,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只有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得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实现国现代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动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除了加大对传统农业资源的投人,还要加强对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农业现代化而很大程度上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的运用。

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就要重视农业究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农业本文由收集整理经济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建设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状况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增长后,由于我国人均所拥有的土地资源非常少及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对农业经济的重视不够,我国基层政府在努力发展农业经济时,但是发展的成本增加,使得农民负担加大,进而使得农业经济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我国的农业产品产量增速降低,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负增长,使得农业增加值降低,人们的说话水平降低。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基层农业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较差,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管理认识不足。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法制和制度建设落后,使得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经济管理无法可依。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业出身,他们大多是农民出身,使得他们的专业素质不高,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仍处在较低的水平。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不断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随着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已经驶入了新轨道。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开始渗透到农产经济的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经济管理将会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深加工以及农业产品质量与安全,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和思维。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各行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将成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使得信息化开始进人到普通农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农业技术的信息化,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进一步向农业生产力转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经济管理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农业只有不断我国基层农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的意识,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管理的效率。

农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农业生产和管理以及农业科研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农业管理信息化除了能够服务于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和科研,还可以作为农业经济决策的辅助系统。农业管理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工具,也能实现农业科技的高效开发。

3.农业经济产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以及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利用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

制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市场化的组织形式得到提高。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品开始标准化生产,农业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产生了一大批优质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满足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且带动了农业经济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农民收入提高。

4.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

篇10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并且非常实用的学科,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去从事农业的生产,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研究人员的焦点问题之一。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的生产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它与林业、牧业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我们应该综合这些特点在最短的时间以最有效的手段将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进而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现状

农业经济管理上的许多问题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存在着许多的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急需研究和解决,所以现在许多的国内学者对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愈来愈有兴趣,已经开始深入研究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罗攀柱等对农业经济管理作了大量的研究。

就目前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面临着新的形势,我国的现在的农产品市场格局逐渐由卖方市场慢慢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的国际化竞争中,国际市场占了主导地位,使得农业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新阶段。由于部分转基因农作物对农产品贸易、种植结构的影响等新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中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例如人们已经不局限于以侠义的农业为基础来认识农业政策了,而且也越来越关心农业队不同于食品和农业原材料生产的其他范围所能产生的影响。针对于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现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地区性差距较大。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地区性差距的扩大,将会加深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然而,当下中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地区差异问题日益凸显并备受重视,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远远高于西部,但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地区差异问题却并未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有效的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有效的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促进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

三、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策略

根据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策略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现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1.加快形成城乡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自改革开放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不断的拉大,农业水平生产力较低等问题也相继出现,农业仍然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弱势产业。而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能有效的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同时加快形成城乡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对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具体来说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各类农业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的过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知识性农业的转变,而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还有效的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通过社会实践和科研学术活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社会活动,如今社会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将社会实践和科研学术活动巧妙的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4.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这个方向是我国政府制定农业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我们要跳出农业看农业,从大农业的视野方向来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生产发展就会落空。只有农业经济水平提高了,农业实现现代化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民收入水平,才能使得社会更加的稳定。

四、总结

农业经济管理应该以一项综合工程来看待,它需要各部门互相配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应该转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最快的速度与国际接轨,进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之上,将当前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农业经济管理有越来越需要研究的问题,它研究的每一个成果,都会不同程度地推动生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一、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

1.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让城市与农村、国外与国内始终保持消息的畅通,充分发挥及利用现有资源,当然,农产品市场也会因信息化的应用而逐渐扩大。信息化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有条不紊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通,从而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进度,并且为当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1]。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能帮助科研单位以及农业院校找到适宜的实验实践基地,进而完成其研究成果,确保资源的配置合理有效。

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接近,但是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固有条件下,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的经营规模较小,且较为发散,从而体现出自身的诟病,即成本虚高并且质量不能控制。若想优化我国的农场品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要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应用国际先进的加工手段和贮藏手段,总之,实现上述过程的基本前提便是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

3.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若想发展农业现代化,则必须要应用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及技术,但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便是确保设备及技术先进化及农业发展各个领域的关键所在。发展农业现代化应当实现软硬两方面支撑,软方面支撑便是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促使农业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环节的经营者得到先进的技术知识,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以及普及,防止发生因信息不对称致使的经济管理部门错误决策。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农民文化素质以及科学意识,全面有效的促进当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力度[2]。

二、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研究

1.信息化基础设施缺失

无论如何,农业信息化建设均不能脱离设备设施建设而单独存在,只有满足基础设备设施建设的要求,方可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目前,我国的农业区域普遍存在基础设备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严重的甚至未曾建设过基础设备设施。其次,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信息化网点均没有完善的覆盖率,因此农业得到信息的渠道依旧沿用传统的手段,而且开展农业活动也是通过机械设备或者人力实现。

2.缺少信息化服务人才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传输、计算、分析、储存以及采集等,因此要求信息化服务人才为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在农村非常短缺,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其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岗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期望,或者对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人才较多,但是受限于诸多因素,实际实践的缺寥寥无几。

3.信息资源开发缓慢

尽管当前的网络信息内容多种多样,但是具有时令性、预测性、指导性及针对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却少之又少,而且相关的软件开发也寥寥无几[3],因此有待开发。

4.缺乏信息化意识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因多种原因导致其缺乏信息化意识,即便是政府部门也没有对农业经济予以重视,对信息的价值视而不见,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措施

1.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

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服务网络的重中之重,更是农业经济信息传播、处理、分析的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不仅包括基础的传输网络,还包括此基础上的广播电视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以及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只有得到完善的农业经济信息,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农业经济的决策及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2.培养信息化人才

培养信息化人才要重视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并且提高农村当地人员培养的比例。首先,应当处理好农业信息管理、经济、和技术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组织满足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要求的团队服务于信息化建设。其次,强化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毕竟农民属于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

3.创新服务模式

信息化服务模式创新主要从载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以及主体社会化中实现,首先,应该确定“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远参与”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其次,促进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多元化,比如科技信息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均可以作为降低农业成本、产生经济效益的途径。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以及管理模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载体则是在当前社会文化氛围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条件下,发展新兴载体,充分发挥新兴载体传播信息的作用。

4.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其组织、协调及主导作用,并且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任务、方针以及目标,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与此同时,发挥其职能和协调作用,全面整合信息资源,促进农业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实效性及全面性。

四、总结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意识,完善基础设施的构建,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春赢.基于信息化角度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4(36):122-122.

篇12

一、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1.农业经济的管理创新,就是突破那些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继而创造出一种可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营造出一种能支持、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有创新思维,才能够打破经济管理的条条框框,创建出新的体制。因此,农业经济的管理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必不可少的过程。

2.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现代农业经济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想要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只能从建设和创新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方面入手,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就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应该抓好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3.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可以使得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能够得到具体运用和落实,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努力把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以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建设进程,从而促使我国农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观念落后。现阶段,虽然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经营管理理念的束缚和制约,致使农业现代化发展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产品附加值偏低、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差;各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趋同现象严重,遏制了农业经济优势的发挥;农产品处于初步加工的阶段,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大以及农产品效益的增值;标准化、高效化、高产化、生态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严重匮乏;尚未形成基地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布局。

(2)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由于我国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在从事农业的工作者中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较低,农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致使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此外,在诸多地区仍然存在农技推广手段落后、技术服务功能不强、知识结构老化、信息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推广经费短缺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3)农业产业链存在问题。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经营效益和市场拓展能力。然而,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仅仅重视企业和农民生产效益的提高,而往往忽视了农业产业链自身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链的有序发展。在农业同一产业链中,呈现出龙头企业数量不足、产业链条较短、缺乏有效竞争的现状,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2.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1)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作为建设重点,充分利用信息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契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融种、养、供、销、加、产、商、贸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链条,从而促进多产业的协同发展,加大农业自身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①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地区的资源优势确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品种、增强农产品附加价值为核心,建立安全、生态、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条;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在农业产业链的既定框架下,政府应当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产业基地,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辐射面广的优势;③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促进农业产业向城镇聚集,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取向,以此降低城市就业压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④秉承标准化原则。将标准化视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性因素,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实现农产品供应、加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落实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以此发挥农产品的品牌效益。

(2)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现代化。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农业科技化。如果没有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的开发和应用,农业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换言之,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效和高产,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最终达到提高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①应加大对农民和科技人员的培训资金投入。农民作为农村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成员,只有不断提高农民及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才能为企业提供最佳的农产品;②应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此来提高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程度。由于我国有很多区域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所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水利设施建设上面,并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借此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逐步实现农田作业机械化、沟路渠林网化、地里田间灌溉节水化、机耕路平整化;③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技术发展。应着眼于科技含量的项目,并加强与农业科技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科技转化速度,增加科技含量;④应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具体可从两方面予以完善,一方面构件立体农业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养,并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另一方面,培育新品种,并将品种、技术、规模三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以便实现农业现代化。

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现阶段,随着社会各界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并不仅仅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而是要将其放到整个社会系统当中来考虑,注重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以可持续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并始终坚持循环再利用和减量化的基本原则,加快沃土工程建设速度,以此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同时还应致力于发展新型肥料以及高效低毒农药等新型农业产品。此外,还应不断推广多功能农机,并优化肥料结构,加快适合不同土壤特点、不同作物的专用肥的开发,并相应地加大对新型农药研发的支持力度,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府奖励政策,以此来推动农业生产力与生产技术之间的转化速度。鼓励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是建立生态循环链,这样不但能够节约资源,而且还有利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

4.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经营主体,同时政府应当给予技术、资金的充分支持。在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应当鼓励农民以兼业和外出打工的形式提高收入,重视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鼓励农民在外出务工后带来技术、资金回乡进行创业,培养其成为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政府还应当支持大专院校毕业生、工商企业、乡土人才创办农业企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为了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政府应当加快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在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各种农业保险,增强农民抵御农业风险的能力,利用农业现代化引导农民生产,构建供需平衡的农业市场。

三、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能力的建设

1.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创新

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随着农业经济发展的波折而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农业经济的波折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还是农业经济管理落后,农业的波动会随着制度的变迁而波动,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给农业带来了低效率。一般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就是管理创新。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信息的时代,农业经济显得极为薄弱,农业的科研人员经济收入水平也不高,农业的科研装备也比较落后,农业经济整体来说投入不足,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的改革不够造成的,只有在经济管理体制创新上下功夫才能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方面的改革建设。

2.农业科研管理方法的创新

农业经济管理方法创新在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工作的内容上,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①在条件和资金的管理方面的创新方面,我们应该积极的开拓经费来源,通过各方面来经费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能力。我们针对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结构进行调整,在改善科研条件方面多下功夫。②在信息管理方面,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优化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最后在成果的管理方面,我们应该不断进行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提高成果的含金量。

3.农业经济管理观念上的创新

在农业经济管理观念创新方面,我们首先要树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识,在进行全方位、开放式地认识问题的同时,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由于以前根深蒂固的思想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缓慢,我们应该摆脱以前的思想,用新的眼光看问题。其次是要在我们心中树立服务意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服务,服务是每一个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如果我们没有服务意识,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

4.以人为本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

在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建设方面,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营造出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科研人员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力方面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才能尽快实现农业创新。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我们应在这样的氛围下,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创新管理方案和具体措施,在管理过程当中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贯穿整个过程,因此对于此我们需要格外的加强重视力度,在思想意识当中需要全面有效的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将科学进步以及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重视,着重放在首要的战略位置。

参考文献:

篇13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业现代化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而且在经营管理方面受到了很多的束缚和制约,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导致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产品的质量不太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低,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不足等,都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许多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遏制了农业经济的进步,另外,农产品处在初始的加工阶段,不利于实现农产品的增值销售,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方式。

2.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太少

现在农村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到位,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公共设施简直可以说是等同于无。我国现有的很多农业基础设施还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这些工程大多已无法满足当下的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的投资有3个主渠道:国家投资、农民自我投资和市场投资,农民自我投资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基础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单一,几乎全部靠国家财政资金进行投入,由于各地方财力不同,导致部分基层的农业工程项目数量少、质量低;而市场投资又由于小农经济的传统经营模式无法获得发展。

3.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比较低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大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都相对较低,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不到位,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质量也不高,而且农业方面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够,技术结构老化,缺少相关的技术服务经费等,都严重的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农业经济的产业链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产业规模较小,科技水平比较低的问题,而且一些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带动能力不足,企业的竞争力也比较弱,所以经济效益也不高。同时,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重视了企业和农民的生产效益提高,忽视了农业产业链的利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另外,在具体的农业产业链中,一些龙头企业数量不足,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分析

1.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和管理

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中,首先要将农产品的附加值作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的农业经济发展产业链。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农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同时,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确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将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的品种作为核心,建立安全、高效和生态环保的生产基地,形成广泛的农业产业链。另外,要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政府应当尽力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实现产业化的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除此之外,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和管理,能够降低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

2.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生产要素的投入,工商业部门的介入,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引入等,使农业成为工业化的农业、科学化的农业、集约化的农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农业,把农业建成竞争力强大,能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积极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以及测土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业市场信息体系等重点项目的建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和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加快推广普及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扶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精心组织农机跨区作业,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积极探索推进经济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强化经济农业示范区、示范园、示范点建设等。

3.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

农业的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因此,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的应用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和优质生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业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引进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其次,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机械化的生产,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就应该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

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效应,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中,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同时,发展新型的肥料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不同地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针对土壤的特点,开发专用肥,并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政府也可以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并进行奖励,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5.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普遍的素质比较低,专业性的知识比较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包括经济、管理和法律规范方面的知识。其次,要促进度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有效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定期的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结语

当前,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当前的农业现代化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比较低,而且农业发展产业链不合理,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实现产业化的经营,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速度,注重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这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以此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

参考文献:

[1]郭永平.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