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职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称、职务、职称年限、学历、工作年限、医院级别等。②职业生涯高原问卷:该问卷由谢宝国等[2]编制,问卷有层级高原、内容高原、中心化高原3个维度16个条目,其中12个正性条目,4个负性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正性条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一般”、“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赋值1~5分,负性条目反向计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高原越严重。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887。
1.2.2调查方法
利用召开护理学术会议以及各医院护士集体学习或开会的机会进行调查,问卷采取匿名方式,调查前告诉研究对象调查结果仅用于科学研究。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57份,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86.62%。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输入和纠错,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得分情况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得分为(3.21±0.26)分,其中层级高原得分为(3.72±0.73)分,内容高原得分为(2.94±0.33)分,中心化高原得分为(3.16±0.74)分。
2.2不同人口学特征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学历和婚姻、医院等级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项目得分比较。
2.3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职业高原得分为应变量,以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人口学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年龄和职务。
3讨论
3.1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处于中等水平,层级高原得分最高,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表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目前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这可能与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有关,此种管理模式使向上的职位越少[4-5],护士的管理岗位是有限的,能成为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的毕竟是少数。就目前情况而言,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由副高晋升为正高职称,名额往往有限,对晋升所要达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其向上的职业发展受到更多限制。内容高原得分最低为(2.94±0.33)分,表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护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保持良好态势,没有停滞。原因可能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工作职能的不断扩展有关。特别是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年、优质护理服务、等级医院评审等活动的开展,专科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等护理工作内涵的延伸,要求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必须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从而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起到领头羊作用。
3.2人口学因素对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影响
3.2.1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职业高原现象越严重。年龄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主要预测因素。相比于年轻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龄较大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在慢慢减退,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不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较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6];比较容易安于现状,缺乏进一步晋升的动机,其职业高原现象更严重。
3.2.2职务
本研究显示,护理管理者较护士的职业高原现象更严重,职务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主要预测因素(P<0.01)。长期以来,医院主流文化认同晋升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成功标志[7]。护士成功的唯一标志就是是否走上管理岗位,成为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这使很多护理人员期望在职位上得以晋升,使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所以无职务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有向上的动力和职位晋升的空间,愿意积极进取,自我激励,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已达到职位晋升的高峰,升迁的可能性很小,看不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希望,时间过长,就会丧失主动进取的精神;现行的以医疗为主导的卫生体制使护士长的自受到一定的限制[5],无法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因而会产生强烈的职业挫败感和工作无成就感。
篇2
1.3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仅4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3.4%,低于国内外报道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2护理干预
2.1相关知识宣教DVT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导致的,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为何骨科术后病人易并发DVT,让病人及家属对本病有足够的重视,灌输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后续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病人的配合打好基础。
2.2确定高危人群对骨科术后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高龄、肥胖、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吸烟、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静脉血栓史、手术为骨科大手术、创伤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极高危的重点预防对象。对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以预防血栓。
2.3干预术后2h可改变一次病人的,使之重力有所倾斜,以改善受压侧肢体血液循环,既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有利于静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注意保持患肢正确,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约20~30cm,膝关节屈曲15°,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在比目鱼肌的静脉窦内,因此,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长时间受压,可在足关节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离开床面,以利小腿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2.4饮食干预饮食对DVT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诱发DVT的重要原因是血液粘度增高,因此积极主动配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时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入,能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预防大便干燥的双重效果,避免因便秘而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骨科病人以男性比例大,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静脉血管收缩痉挛,因此干预戒烟落实情况,可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2.5功能锻炼干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DVT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锻炼能有效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因此24小时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活动计划,加强患者肢体主动与被动活动,是预防DVT的关键。方法包括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使用弹力绷带等等。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使小腿肌群及股四头肌有节律的等长收缩运动,促使静脉回流;老人、小孩或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可指导其家属使用向心性按摩手法,即用手掌面、掌根部贴紧皮肤从肢体远端自下往上、向心方向进行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约30min,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以病人可以耐受的个性化原则。
3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凝血机制活化后所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术后病人要卧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动,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膜的损伤,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预防方法,如饮食、等配合,加强术前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并重点预防,术后功能锻炼越早,越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临床护理实践表明,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术后病人DVT的总体发病率。
参考文献
篇3
1.2压力源的概念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压力反应,干扰人体恒定状态的所有内外环境的变化。护理职称晋升中的压力源既可来自工作人员本身,也可来自工作环境,工作人员本身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个体的性格、个人家庭的矛盾或个体的适应而引起。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而持续高水平的压力会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据国外学者统计,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为(75~267)/10万,而护士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088/10万。
二、研究护士压力源的常用工具
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对临床护士压力源的研究量表多采用李小妹等参照国外最常用的两个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美国护理心理学家GreyToftt与Anerson的护理工作压力量表,英国护理学家Wheeler和Riding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并结合中国的国情重新设计,然后请美国、泰国及中国的护理专家修订的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该量表由35项调查内容组成,分为5个条目: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患者护理方面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问题。该量表信度较高,已被广泛使用,能较好地调查临床护士的压力源。此外,较多采用职业压力测量问卷、工作能力指数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价职业压力源及其强烈程度采用职业压力测量问卷,包括物理环境量表、工作中的冲突量表、心理负荷量表、工作危险量表、工作负荷量表与责任量表、工作前景量表、提升与参与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8个子量表,各量表项目得分总和越高,相应压力越大。该量表在国内使用且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他较为常用的问卷有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研究者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等自行设计的压力源调查的压力自评量表等。
三、国内护士职称晋升压力源分析
3.1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在中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国外护理学专家认为,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从业人员的自尊心及专业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患者出院后往往会对主治医师表示感谢,而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认可较少。同时,媒体对护士的正面宣传不足也是影响护士社会地位的原因之一。在医院里,管理者往往认为医生是医院的主体,医院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绝大部分都给了医生,医生面对医院出台的各项措施、制度具有绝对的优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使得护士不能自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
3.2学历层次偏低护理是一种高责任、高风险的职业,护士面对各种复杂的疾病,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护理差错、护理事故。现今在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下,有时即便非常小心,也难以避免护理纠纷。而护士学历层次偏低,职称晋升很受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只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加强继续教育,通过自考和成人高考来获得相应学历。
3.3生理性因素护士的工作是8h倒班制,人员少,频繁上夜班,体力工作繁重。而生活无规律,有时连续抢救、护理患者或手术配合数小时,大量的医嘱实施、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都是由护士来执行。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长期超负荷工作,脑力、体力并用,同时过度支出。赵华等调查60%以上的护士出现注意力下降、睡眠障碍等。多数护士为女性,在家庭中担负着较重的家庭责任,在职称晋升面前承受的压力更大。
3.4科研文章技术水平低职称晋升注重晋职对象资历、论文专著、科技成果、工作表现、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尤其侧重学历、科研文章、技术水平等项目。由于社会进步和知识更新造成激烈的社会竞争,护士现有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为了职称晋升,还要写出代表先进业务水平的高质量的论文,使护士有巨大的压力,更易发生内疚、灰心或无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征。
3.5职称外语考试我国现行的职称晋升条件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通过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才能申报职称晋升。
护理人员无论是学历、学识,还是整体素质都与医师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差别,也就造成了不易通过职称外语考试,这对护士职称晋升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3.6护理管理因素护理管理不当也会成为护士工作压力应激源。当护士因职称晋升的名额引起自身情绪多变、易怒、难以控制而与管理者大发牢骚时,若管理者对护士采取严厉的批评教育,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会对护士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四、减少护士职称晋升压力源的对策
4.1提高护士的社会支持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对护士的正面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护士的理解和认同。医院管理者应引导全院医、护、药、技、后勤各类工作人员重新认识和界定护理的功能和护士应得到的社会地位,提高全院人员对护士的尊重。管理者的支持也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
4.2逐步改善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结构根据护士的需求,医院和各大医学院校联合大力发展高职护理教育,逐步改善护士的学历层次结构,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3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护理管理者应努力改善护士编制,缓解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合理排班以解决后顾之忧。鼓励护士多参加文体活动,舒缓身心,改善睡眠,定期体检,合理调节心态,加强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保证工作和学习顺利进行。
4.4加强技能培训能力的提升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且护士职能范围大大扩展,护士需要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更积极地应对人事、医疗制度改革等带来的挑战。作为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护士进行专科技能方面的培训,支持、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并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适当增加护士晋升和进修深造的机会。
4.5顺利通过外语考试鼓励护士加强外语学习,注重日常外语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多看、多听,不断提高外语水平。
作为护理管理者,也要经常组织护士进行外语学习,可以成立外语学习班或将外语学习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一,促进护士提高外语水平。
4.6合理管理当护士因为职称晋升产生情绪时,管理者必须了解其情绪产生的原因,密切关注其心理健康状态,而不是将批评惩罚放在首位。管理者应对护士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训斥,帮助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篇4
三是上层决策知识管理方法,缺乏员工积极参与。虽然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也成立了专业部门负责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推广,但是这些企业只是从管理层的角度来构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忽视了知识管理新技术、流程等的引入可能引起基层员工抗拒的问题。知识管理的负责人只看到组织从知识管理中可获取的潜在利益,只考虑用什么方法激励员工贡献知识,未能考虑如何让员工从知识管理中得到真正的帮助、从知识管理中获取绩效。这样的知识管理难以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甚至导致知识管理与员工对立的局面。
二、成长期互联网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如何实施
一是创建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最重要最根本也是影响面最大的因素,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促进员工主动完成知识积累,积极分享知识,推动知识创新。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在企业形成固定的行事风格、企业文化之前,企业管理层应有意识地明确企业的文化基调,提升文化管理水平,并带领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应特别注意个人及团队的本位主义、囤积知识而不是分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情况,及时制止和纠正。其次,企业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员工视为组织重要的行为指标,都会形成上行下效的普遍氛围和文化,因此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参与及支持知识管理,并承担知识管理文化氛围营造者的责任。
二是构建适于知识共享的学习型组织。企业必须考虑如何为知识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部门协作基础,并在体制上处理好知识管理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于互联网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基础,扁平的组织结构能够让信息和知识更便捷地交换与传递,更易促进知识的创新。其次,“柔性组织”也是互联网企业可以借鉴的一种组织方式,即根据预期的市场变化或项目任务对人员技能的不同需求和对组织结构适时地、迅速地作出调整。例如,谷歌公司就结合了扁平化和柔性两种组织方式:具体项目由3~5人规模的小团队全权负责,项目团队获得充分的授权,每位工程师可根据个人兴趣及项目需求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将多个项目的成果应用于当前的项目中,大大提升了成果复用率。再者,由于知识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团队,为了有效避免各部门的本位主义思想,消除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障碍,应设立由一个高层领导指导、多个部门管理层组成的知识管理委员会,这样能有效促进各部门将知识管理视为一项合作性的工作,推动知识管理在企业层面广泛实施。
篇5
农村改革后大量的农民进城谋生。因此1984年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县城以下的集镇入户居住,发给《自理口粮户口簿》。这是对50年代以来户口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自理口粮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1990年全国自理口粮人口428万人,1993年只上升到470万人[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小城镇的经济缺乏活力。以1993年为例,在自理口粮就业人口中,从事工业的占26.7%、商业的占23.2%、服务业的占17.7%、建筑业的占10.7%、交通运输业的占6.1%、其他的占15.6%,从这个结构可以看出为小城镇自身经济服务的就业人口占半数以上。让农民自理口粮到城镇,而小城镇给农民的机会有限,因此吸引力也有限。
1992年公安部出台的《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的通知》,决定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范围是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等,对象是外商亲属、投资者、被征地的农民。在这一基础上,1992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地方城镇户口”政策,其他大部分地方采取的是“蓝印户口”这种更加机动的户籍政策。蓝印户口是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因使用的印章为蓝色而得名。拥有蓝印户口的人基本上可以享受正式户口的利益,但是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够转变为正式户口。最早采用蓝印户口的以中小城市居多,在一些地方的小城镇也实行蓝印户口。蓝印户口的条件和价值与城镇的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镇地位越高,得到蓝印户口的条件也越高。
1997年在全国近400个小城镇进行户籍改革试点。从1998年开始,各地逐步开放小城镇户籍。在这方面,中西部地区开放的步伐迈得比较大。例如1998年贵州省在10个小城镇进行试点,在贵州省公安厅的《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中规定,在小城镇中有合法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稳定的生活来源,有合法的固定居所后居住满两年,就可以办理小城镇的常住户口,并且不允许收取城镇增容费。
2000年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对县级市市区及以下的城镇,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对小城镇户籍的开放速度也相应加速。2001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小城镇的户籍改革进一步放宽,至此绝大多数小城镇的户籍基本上对农民开放了。
在开放小城镇户籍这场改革中,对开放户籍促进城镇化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其实从1997年开始小城镇的户籍试点改革到现在,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并没有明显的增强,没有出现大量农民迁入小城镇的情况。例如1999年在安徽涡阳县竟然要把城镇户籍以每个600元的价格摊派出售[2]。河南省小城镇的户籍开放后,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在一些改革试点小城镇竟然没有一个人申报[3]。为什么小城镇的户籍改革没有引起大的反响,这从小城镇人口状况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小城镇人口状况
关于小城镇的人口统计比较混乱,不同的资料来源有出入。资料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计口径问题,按照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一个镇人口的身份至少有两种类型,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在一些镇中则可能还有“自理口粮人口”、“蓝印户口”、“地方城镇户口”等等。按照户口所在地又可以划分成本地人和外来人口,而外来人口中又可以划分为办理了暂住手续与没有办理的两类。按行政区划来划分镇人口,时常会产生误导。因为大多数小城镇的管辖范围都比较大,包含了大量的农村,容易夸大小城镇的人口规模。目前小城镇的范围界定也有待完善,因为在一些地方,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工业的发展,镇与周边农村在地理上已经连成一片,如果用原来的行政区域来计算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则容易缩小其实际的人口数量。鉴于上述情况,在本文中对小城镇人口的描述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只能是一种概况性的介绍。
表1与表2是来自不同资料的全国性小城镇人口资料,表1是历史性的回顾,表2是时间剖面的状况。表2的资料并不完整,缺了接近2000个镇的数据,占当年全部城镇数量的10%。如果比较两张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在平均人口规模上有比较大的差异,而在平均非农业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比较小,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统计范围的不同,前者是用镇行政区划统计,因此规模偏大,后者用建成区,因此规模偏小。由于农业人口大部分居住在镇的建成区外,用行政区与建成区不同口径统计导致的差距比较大。又因为非农业人口主要集中在镇的建成区内,所以用行政区与建成区不同口径统计导致的差距相对比较小。上述的两个资料都有缺陷,但是相比之下用建成区统计的资料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3]《中国人口年鉴》(198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根据表2中的数据,从60年代初期开始到改革开放前的20年间,全国小城镇在数量和人口规模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小城镇的数量从1980年不足3000增长到1999年接近2万个,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0.5%;人口规模从5693万增加到37637万,平均每年增长率也为10.5%。虽然近年来小城镇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分析一下却可以看出小城镇发展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作为小城镇主体的非农业人口,从1980年到1999年的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8%,扣除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因素,小城镇的非农业人口迁移增长率实际上是很低的。第二个是在1980年平均每个小城镇有1.5万的非农业人口,到1999年平均每个小城镇的非农业人口不到4000人。小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的缩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部分人口规模大的小城镇发展为小城市,二是新增加的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小,三是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大量在小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人口”没有被承认是非农业人口。
表21999年各地带小城镇人口情况人/个
地带平均人口平均非农业人口平均劳动力人数平均企业人员数
东部5842241531551516
中部511923782489857
西部331214601676505
全国5009216926121077
说明:①共17260个镇资料,根据这些镇的资料计算,下同。
②此表的人口指的是镇区的人口。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前几年大量的县城转变为城市,导致剩下的小城镇人口规模普遍不大,全国大约70%的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不到5000人,非农业人口规模不到2000人。小城镇人口规模超过2万,或非农业人口规模超过1万的小城镇,占全部城镇的比重在3%左右。从空间的角度看,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以东部地带为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例如东部地带小城镇平均人口规模比西部高76.4%,东部地带小城镇平均非农业人口规模比西部高65.4%。根据17260个镇的资料,在人口规模最小的2000个镇中,约50%在西部地区。
由于大部分小城镇人口规模小,只要增加几千人就可以让不少城镇人口倍增,由此带来生活环境恶化,就业机会减少等问题,因此短期内大多数小城镇人口增长的空间不大。
三、小城镇人口中实际非农业人口估算
在前面谈到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大量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人口”得不到承认为合法的非农业身份,这部分人在目前的城镇人口中占相当大的一部分。同时在部分小城镇中存在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在有资料的城镇中,有1226个镇的企业中的就业人数超过有当地户籍的劳动力人数,表明大量外来人口存在。这种情况以东部居多,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和重庆。如果大量实际从事非农业工作者的身份得到确认,对城镇户籍管理有益,这些城镇将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到底小城镇中有多少人口应该属于非农业人口,这是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因为在小城镇中,有些家庭内部的成员可以分别从事农业与非农业工作,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同时兼职农业与非农业。不过还是可以对目前小城镇中实际非农业人口规模作一大略估计,下面是估计的公式:
期望城镇非农业人口=1.8×(企业人员数+劳动力人数×0.1)
这一公式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按目前中国城镇的实际情况,每个非农业劳动力供养1.8人(包括劳动力本人在内);第二,在一个镇内部的劳动力中至少有10%的人是从事行政管理、文教卫生、商业和服务业,应该说10%这一比重可能偏低。用这一公式计算出的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本文称为期望城镇非农业人口。表6是根据公式计算的结果,从中可知全国小城镇中,实际属于非农业的人口要比统计数多50%左右,其中东部地区大约多70%,中西部则在30%左右。要强调的是这些期望可在小城镇增加的非农业人口中,70%以上在东部地区。
从期望可增加的小城镇非农业人口数量上看,除了局部地区之外,小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并非是无限的,它受到小城镇就业条件的限制。除了少数以交通、旅游、集市贸易为主要产业的小城镇之外,大部分小城镇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企业发展的制约,只要没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企业存在,让小城镇人口大发展是空中楼阁。根据表2中的数据,全国平均每个小城镇只有大约1000人的企业员工。东部地区多些,平均有1500人左右,西部平均只有500人上下。而从表7的数据中可知,全国接近40%的小城镇中,企业员工数量不足250人,在西部地区这一比重是接近60%。从企业情况看,目前大部分小城镇容纳大量人口就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注:①期望可增加非农业人口=A类城镇的期望非农业人口-A类城镇的实际非农业人口
A类城镇指的是:期望非农业人口>实际非农业人口的小城镇
B类城镇指的是:期望非农业人口<实际非农业人口的小城镇
②期望可增加非农业人口比重=期望可增加非农业人口/实际非农业人口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从期望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小城镇企业规模的分析中可以得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让一些实际上已经在小城镇工作的人得到户籍,但是靠这类人口来增加小城镇人口的作法在东部地区可以比较有效,在中西部地区的效果不大
四、关于小城镇人口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讨论
在对小城镇人口状况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从人口的角度对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作一点讨论。
首先,小城镇的人口规模普遍太小,对大多数服务行业来说,根本达不到许多服务业所能生存的“门槛人口”。在这些城镇中,要依靠企业中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拉动服务业人口的增加才可能发展。其实从“自理口粮”人口对小城镇发展起的作用有限这一事实,也可以看到开放小城镇户籍对大部分小城镇的发展帮助有限。
其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的流动主要是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从目前小城镇的人口状况看,大多数小城镇的劳动力市场潜力有限。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容纳劳动力的能力极有限。根据《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中数据计算,在小城镇中平均每个企业的规模12人,其中东部地区平均16人,中部地区平均9人,西部地区平均7人,可以说相当部分企业是处于小作坊的水平。没有就业机会,白给农民一个小城镇户籍对农民没有实质意义。
第三,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并不限于小城镇,大多数小城市的户籍已经相当开放,甚至于石家庄这样大城市的户籍也基本上开放,与小城镇相比,城市的吸引力远大得多,而且对石家庄这样的城市来说,户籍开放后也没有出现大量人口涌入的局面。因此只要小城镇的就业机会无法超过城市,那么小城镇的户籍吸引力就有限。
第四,小城镇户籍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根据目前小城镇人口现状,小城镇户籍改革的实质是承认大批在小城镇工作、生活的人口,他们的身份已经不是农民,其目的应该是方便人口管理。如果把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定位在促进农村城镇化上,从前面的分析看,很可能要失望的。
第五,小城镇户籍改革的效果存在地区差距。在东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比较高,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大城市的郊区,户籍改革对小城镇规模的发展会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简单通过开放小城镇户籍,甚至是开放城市户籍,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依然有限。
收稿日期:2002-1-21;修订日期:2002-4-3
【参考文献】
篇6
1.2方法:
各项护理项目以广东省卫生厅编写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为标准,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患者满意为合格。记录每项操作每次所消耗的平均时间(一项护理操作由不同年限的护士各进行一次,取平均时间);另外根据40名护士1年的工资和奖金测算出单位时间护理人力成本(每小时护理人员成本=年人均收入/年人均工作日×8,每分钟护理人员成本=总年薪的人均收入/工作日×8×60,节假日,星期六、星期天除外),按护理人力成本按公式(平均护理项目执行时间与单位时间护理人力成本的乘积),计算出每项目所需的人力成本,并收集研究各项护理操作所需耗材成本,耗材成本按不能收费的材料购进价格+护理设备折旧成本计算。然后将人力成本及耗材成本相加得出护理项目的直接成本,将直接成本与物价部门规定价格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在护理成本核算中,护理人力成本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而且,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力成本还会逐年增加,而现行的《中山市非赢利性医疗服务价格》是在十多年前制定的。在研究实施中发现不同级别、不同疾病的患者,即使是同一个护理项目,由于受到疾病的限制、年龄、生活条件、文化差异、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所花费的时间也有较大的差别。比如同样是静脉输液500ml,心肾功能不全、新生儿与普通的患者对比,所需的技术难度、观察时间相差甚远,而在收费价格中却无从体现。目前研究表明,目前研究的十六项护理收费价格与护理成本已成倒挂状态。护理材料成本是可控成本,由于现行的《中山市非赢利性医疗服务价格》中除外内容无说明的,不论你使用何种价格的材料,都不允许收费,比如一次性换药包、一次性的灌肠袋,即使患者要求使用,也不能收费,医院为了满足患者需求,提升竞争力只能偶尔使用,这又增加了护理成本。在成本管理上,由于护理项目价格低廉,科室管理者会考虑在不影响护理质量的情况下,遵循以较低成本提供比较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基本原则,争取患者和医院利益的最大化,能节约的节约,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材料,然而这样也无形中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
篇7
追求效益是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都要有价值理念,以最低成本向社会提供最优化的护理服务,充分发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价值工程把护理质量指标与护理耗费指标相联系建筑工程论文,从而衡量工作效益,使护理管理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1 价值工程的模型
价值工程是一种以“提高某种事物价值为目的”的科学方法,[1]其实质是研究消费单位费用所能得到的功能量是多少,即价值系数中国学术期刊网。可用公式表达为:
根据价值工程的原理,在提供护理服务工作过程中,成本与质量之间衍化为一个强度指标,它们的比值反映了护理服务的有效程度。其数学模型为:
护理服务强度指标(V)
提高服务强度指标(V)是价值工程的落足点。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强度指标(V)的途径可综合为四种:
(1)质量稳定,成本下降(Q/C↓=V↑);
(2)成本略有提高,质量有更大提高(Q↑↑/C↑=V↑);
(3)成本不变建筑工程论文,质量提高;(Q↑/C→=V↑);
(4)质量提高,成本降低(Q↑/C↓=V↑)。
2 价值工程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1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及科学管理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是目前一些医院对待护理人员管理的现状,护士减员成为降低医院成本项目之一,致使医院床护比离1:0.4相差甚远,医护比接近1:1,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严重不足,在人员调配上捉襟见肘,这与价值工程的科学内涵相背离。护理工作连续性强、强度大,合理的人员配备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益的前提建筑工程论文,靠减员来获取效益实不可取,更不可能保证质量,在前提一样的情况下,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成本看似略有提高,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护理服务取得效益则更大。
2.2 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护理工作效益运用价值工程,可以在护理工作中,把降低物耗、时耗作为提高价值系数及下一次行动的目标之一,价值思想就成为反馈的指导思想。
2.2.1优化护理操作流程 将操作流程分解,让不同的护士进行操作建筑工程论文,把用时最短、操作最优的步骤固定下来,形成新的操作规程,训练全体护士按新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节约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益中国学术期刊网。
2.2.2 价值工程为评价护士工作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如果我们只看护理效果,而不把它放到物质、时间和精力消耗中去考察,那么我们的评价就没有纵横可比性,不能确切地评价护士水平的高低。如:在排除特殊影响因素情况下,甲护士完成一个病人的洗胃建筑工程论文,用去十五分钟,而乙护士给同样的病人洗胃花了三十分钟,都收到了同样的效果。但谁的工作水平高?显然只依据最终护理效果是不能做出正确评价的,因为时间长短体现了业务素质的区别。
2.2.3为各班次、常规工作设计护理路径,剔除那些重复的环节和劳动,使护理工作安排更科学,总之,功能发挥得越好,管理的效益越大。[2]
3 V值的量化分析及其控制作用
3.1 V值用于相同性质和规模的单位、科室之间的效益比较。V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效益水平,可作为检查评比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指标中国学术期刊网。相同性质和规模的单位、科室建筑工程论文,用V值统一评比标准,尽可能减少评比中的主观判断因素带来的误差,使评比工作更具体更合理。如表一所示,丁医院的V值最大,说明其管理效益最好。
表一:四所市级医院V值比较表
市级医院
护理成本C
护理质量Q
强度指标V=Q/C
甲
80
90
1.13
乙
85
93
1.09
丙
75
80
1.07
丁
篇8
统计分析。各学期成绩作为预测变量,非智力因素作为自变量,将自变量各定性变量数量化,即定义哑变量(DummyVariable),采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由于预测变量与自变量存在相关性,故对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要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1.主成分分析
简介:在对某一事物进行实证研究中,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人们为了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往往要考虑与其有关的多个指标,这些指标在多元统计中也称为变量。这样随着指标的增多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同时由于各指标是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的大量重叠,有时甚至会抹杀事物的真正特征与内在规律。基于上述问题,人们就希望在定量研究中涉及的变量较少,而得到的信息量又较全面。主成分分析方法正是研究如何通过原始变量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原始变量绝大多数的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可以有效利用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提示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到对事物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一些深层次的启发,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
结论: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三个主要因子y1、y2、y3,累计贡献率为95.65%,其中y1为68.43%,且成分矩阵载荷很高,意味着它们与因子y1的相关程度很高,故y1因子比较重要。
2.逐步回归分析
并不是所有自变量都对预测变量都有显著的影响,挑选出对预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的最常用方法是逐步回归法。具体做法是将自变量逐个引入,对选入的变量进行逐个检验,当原引入的变量由于后面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再显著时,要将其删除。引入一个变量或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一个变量,为逐步回归的一步,每一步都要进行F检验,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变量之前回归方程中只包含显著的变量。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既无显著的自变量选入回归方程,也无不显著自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为止。逐步回归目的确定哪些因素对因变量影响最大,从而获得最佳预测模型。
选取预测变量y1,自变量非智力因素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见表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p值均为0.000,回归方程有统计意义。
二、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
y1=0.335-0.705(城镇)+0.563(体育活动少)
1.城镇户口学生比农村户口学生平均标准化成绩低0.705分(P<0.01)
2.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比经常参加或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平均标准化成绩高0.563分(P<<0.01)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1.农村户口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城镇户口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通过座谈了解到,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就业压力很大,尤其是对那些农村家庭的学生,部分学生上大学是要脱离农村环境,到城市就业;但绝大部分农村学生是要依靠个人努力来改变个人的命运,改变家庭现状,改善家乡落后面貌,这样就会被迫努力学习。我们也认为,家庭条件好,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孩子的投入的教育资源更充裕,学生在学习成绩应该更好些,但也可能会削弱人的斗志,降低人的拼搏精神。
篇9
1教学方法
1.1结合绪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护理哲理《护理学基础》是护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和偏见的影响,很多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黄戈冰、许乐[2]研究表明:51.6%护生喜欢护理专业,46.8%护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半数以上护生不愿终身从事护理工作。而《护理学基础》“论”是引导护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第一课,“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能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开篇课,以帮助护生对专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护理本科在大三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经过两年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护生往往对专业课充满着好奇与期待。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做到仪表文雅大方,待人热情诚恳,授课内容和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护生感受到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美,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讲授“绪论-现代护理学发展历程”时,突出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南丁格尔各个时期的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辅以详细、生动的讲授,向护生展示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贵族小姐如何冲破世俗禁锢而从事身心付出巨大的护理工作,以及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使护生了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呕心沥血和才智倾尽;并介绍了“国际护士节”和“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的相关内容,促使护生内心深处产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讲授“中国现代护理”时,展示了中国的南丁格尔-王秀瑛、林菊英、叶欣等护理前辈的照片,详细介绍其感人事迹,以及我国现代护理发展现状和前景,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发展道路的艰辛,产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和榜样。通过学习“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使护生更好的理解患者特征,树立新型的健康观,进一步认识护理专业,从而增强专业信心,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1.2渗透护理情感教育,培养高度职业道德感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这些宝贵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3]。护理情感教育是培养职业道德感的主要途径,借助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渲染、到医院参加临床见习、角色模拟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加护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广大护理人员在2003年“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表现出的临危不惧、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奋力抢救的精神以及2008年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持久奋战、坚忍不拔的毅力,发扬了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捍卫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对在校护生来说无疑是最生动的一课。根据护生需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每学完一个单元内容后即有一次见习机会,使护生能眼见为实,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慎独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以及患者的身心痛苦表现,都给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特定情境,让护生自编、自导、自演,变理论教学为具体活动过程。如讲授“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时,创设病室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愤怒患者、抑郁患者、新入院患者和责任护士角色,通过情景表演来探讨相应的沟通技巧;在讲到“临终护理”内容时,针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设计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使其能在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变化中掌握理论授课内容。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引导护生去创设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3规范日常言行举止,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不但要帮助其行其貌给人美感,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促进健康。这种良好职业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长久训练后内在气质的外化,需要护生下意识地去塑造,并使其成为习惯。为此我们将技能练习室模拟治疗室和病室环境,使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技能练习课和临床见习课时,要求护生进入练习室和病室必须穿统一的护士服,戴护士帽,不穿高跟鞋,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入练习室就如进入病室,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循护士行为规范要求。技能练习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反复强化各种技能操作练习,最终做到操作娴熟、手法轻巧、胆大心细,以培养护生的技术娴熟美、操作轻巧美和动作稳健美[4]。
1.4贯穿临床案例教学,塑造整体专业素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桥梁课,护生没有接触过临床,加之本课程约有1/4内容属护理理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生动具体的临床案例,则不利于护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学习时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授课时我们要求尽可能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具体案例情景加强护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如在讲述“医疗事故及处理”内容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针对问题护生畅所欲言,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所学理论,同时又提高了护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沟通能力。再如讲授“给药原则”时,以身边有血有肉的惨痛教训为例,加深护生对“三查七对”原则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一丝不苟、忠于职守、诚实严谨的慎独修养。
1.5鼓励评判性思维,挖掘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复杂临床现象合理质疑,独立思考,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护理操作教学中,我们改变护理工作过分强调程序和规则、盲目服从的传统做法,在教师规范示教后护生展开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护生视自己为一名真正的护士,能全身心投入到模拟操作情景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能够有所创新和改造,并给出科研新信息,引导查阅相关文献期刊,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如护生能够了解头尾床单打结铺床法,血压计零点位置、着衣测量和测量部位对血压值的不同影响;简化青霉素皮试液配置方法以及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觉的青霉素过敏试验部位选择等最新研究成果,与教材标准、教师示教相比较,激发护生产生科研兴趣。在讲授“鼻导管给氧法”内容时,设疑“鼻饲及胃肠减压伴吸氧的患者,采用何种氧疗方法最好?”,护生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采用胃管对侧鼻导管吸氧法,氧疗效果不受影响。但是患者双侧鼻腔同时插入导管,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不适和不便呢?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之下,参阅其他资料,护生自己设计了一套鼻饲及胃肠减压吸氧装置--吸氧套管,并书写成文有待发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注重创设情景,引发护生去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护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后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超级秘书网
2教学反馈及体会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情景教学,不仅拓宽了护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注重培养专业素质,使护生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审美观点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为临床实习、考研、就业打下坚实的铺垫。近几年来,我校80%护生能在省内、外找到理想的实习、就业单位,在工作中体现出完美的职业风貌,有的护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即承担了领导职务,考取研究生的护生也得到深造学校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收到了良好的信息反馈。
我们体会到,讲授《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单单是传授给护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生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塑造自我而符合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把“授业”和“传道”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教学情景,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
篇10
一、景区――麦积山风景区的保护性开发
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和街亭温泉组成,麦积山石窟的兴建开始于后秦,其洞窟中百分之七十以上为北朝时期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对麦积山风景区的开发主要可分为石窟文化欣赏及相关产业,农家生活和自然生态体验以及温泉度假休闲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石窟文化欣赏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麦积山石窟通过入选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世界文化遗产,应借此契机,发展石窟旅游相关产业,如石窟造像原始形象的动漫化,并进行批量生产,或是建立泥塑体验中心。另外,当地可通过建立数字化信息库,使麦积山石窟文化展现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一方面减少了因游客过多而造成的对石窟的损坏,另一方面也为日后修缮石窟提供了可靠地信息源。
其次,麦积山风景区位于小陇山自然生态区,其生态环境极佳,此外,附近r家乐条件便利,可为游人提供食宿等相关服务。建立农家生活和自然生态体验中心也将成为该地发展的一大优势。
最后,街亭拥有多处天然温泉,是休闲度假的圣地,尤其是当地冬暖夏凉的气候,更为此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古民居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
南宅子作为天水现存古民居中极具代表性,具有非常典型的地域特点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天水独特的人文风情,既具有人文和艺术价值,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天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古民居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对古民居和历史街区进行整旧如旧的修缮,还原其历史风貌,同时,以高科技和现代化手段,对其基础设施进行隐匿性的添加,“建造”一座历史新城,既重现古代生活,满足当代人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又通过现代化设施的加入,为人们的游、住、娱提供便利,使历史本身成为创造价值的因素。应注意的就是保持其原貌不受现代化建设的破坏,尤其是在添加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避免这种视觉上的污染。
三、古遗址――大地湾遗址的保护性开发
大地湾遗址的开发可以参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在大地湾遗址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强该遗址的科学性开发和专业保护,复原其房址、墓葬、窑址等,供科考和参观,建立原始部落模型,专供展览和游人参观,编辑各种手册普及相关文化知识。另外,可以参考国外黄石国家公园等的开发,使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等多种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对大地湾遗址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和开发,同时可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提高遗址的国际知名度
和形象,同时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来访。此外,可以发展创意产业,将发掘出的文物进行文化创意,融入天水特色元素,制成多种类型的衍生品,进行多元化的开发。
四、老厂房――岷山厂改造与开发
岷山厂是天水三线建设时期的代表性工厂,曾经历过一段辉煌的发展岁月,现在虽然岷山厂旧有的生产手段渐渐没落,但文化创意产业的逐渐兴起,为岷山厂的第二次腾飞插上了翅膀。德国鲁尔工业区创造的奇迹,可以在此用作借鉴。工业遗产同其他遗产一样,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经济发展状况,岷山厂作为老兵工厂,将成为曾经时代的象征,也将成为现代人怀旧的一个入口。通过建立博物馆,既可以保护这些已经沉寂的工业文物,也可以使它们体现新的价值,同时采取复古的风格,在其中开设与之风格相统一的吃、住、游商店,以创造大众需求,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类衍生品的制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传承性开发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精湛、漆色尧润,且具有独创的骨石镶嵌工艺,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也具有研究价值,它还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天水雕漆还应在自身基础上,通过融合平磨螺钿、根雕技法等多种工艺不断追求进步,同时也可以吸取壁画、雕塑、陶瓷、玉器甚至是剪纸、刺绣、年画等艺术长处,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天水“飞天”雕漆工艺家具有限公司是享有“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级雕漆工艺示范基地。应大力鼓励示范基地发挥引领作用,让社会大众对这一古老却又不断年轻化的技艺有更深刻的认知,同时借此培养新的传承人,确保这一技艺的永存。雕漆作为天水永恒的文化名片,它的不断创新进步就是对天水形象的最真切美好的展示。
篇11
往往空白的市场会更有前景,从自己熟悉的护理相关工作中选择比人没有解决的或者没有提到的空白领域找起,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学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学说不断涌现,日常生活工作中就可以留意比较感兴趣的领域,在平时多积累资料有利于以后的写作。
二、从现阶段中护理专业的不足中选择主题。
护士主要是护理学的应用人士,在工作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新的发现新的问题要勤于思考,试着去研究,让自己的观点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三、从当下人类的健康需求中选择。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变化,新的问题在不断涌现,因此,需要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与学习中就要注意细心观察。
篇12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7日(北京时间)报道,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的生物分子计算机,可以自动检测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分子。这一成就标志着生物分子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预计在未来把探测能力和生物医疗知识结合起来,用以诊断疾病、控制药物释放,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研究在近期《纳米快报》上。生物分子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分子组装成纳米计算机的设备,,将其植入人体能自动扫描身体信号、检测生理指标、诊断疾病并控制药物释放等。但研究人员指出,要实现这个愿景,必须克服许多障碍。
研究小组此前曾演示过一种二态系统(two-state system)生物分子计算机,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一种限制酶制成,能根据mRNA(信使RNA)的表达水平和变异来探测疾病指标,但每一步计算只能检测一种疾病指标。在新研究中,他们扩大了计算机的能力,根据的miRNA(小分子RNA),蛋白质,小分子如ATP,而其他指标来检测多种疾病。这种方法比以前更简单,而且只需检测更少的成分,便能更敏锐地发现疾病指标。研究人员解释说,,探测几种疾病信号的组合,比单纯探测一种信号更有用,能更精确地诊断疾病,比较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别。比如甲状腺癌有甲状腺球蛋白和降血钙激素这两种指标,就比仅用一种指标作出的诊断要准确得多。 “根据我们的设想,纳米计算机可以徜徉在人体,及早期检测疾病。他们可以检测疾病的指标,疾病的诊断,并能激活药物分子实施治疗。也可以将它们送入血管、植入某个器官或组织细胞内部,用作预防护理。”论文作者之一宾雅明•吉尔说。然而,生物分子计算机在生物活体技术、程序控制药物释放方面还有许多挑战,他表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活体环境中,如血管或细胞质里操作这些设备。目前我们正在开发更简单的、不需要限制酶或者能依靠细胞自身运作的机器。”
硕士论文、职称论文、毕业论文、、、,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
篇13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7月本院重症监护室的危重合并大便失禁患者87例,男51例,女36例,年龄29-88岁,平均年龄69岁。留管时间最长为167h,最短24h。引起大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伪膜性肠炎。此类病人均有大便污染(每天≥5次或经常性污染)³。
2 方法
2.1 插管方法 患者取平卧或侧卧位。戴手套用石蜡油导管前端15-20cm,自插入15-20cm,并向气囊内注入15-20ml气体,导管末端接抗返流引流袋挂于床下,导管固定于
2.2 护理方法 用温水擦洗患者肛周皮肤每日两次,导管气囊每4-6h放气一次,每次10-15min,选择在管内无大便外流时放气,定时挤压确保引流通畅。
2.3 评价指标 肛周皮肤改变程度:肛周皮肤潮红、发红、有瘙痒为ⅰ度;肛周皮肤破溃有渗液为ⅱ度;肛周皮肤破溃深达肌层或破溃蔓延至尾骶部、会阴及腹股沟等,或有压疮加重为ⅲ度⁴。
3 结果
87例患者中,在置管前,12例患者皮肤正常,有49例臀部皮肤评为ⅰ度,26例评估为ⅱ度,置管后,ⅰ度ⅱ度皮肤均好转,床单位保持了干燥,减少了褥疮发生的机会。
4 讨论
4.1大便失禁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尾骶部皮炎及褥疮,这是因为粪便刺激了皮肤,使会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侵蚀的状态,加上皮肤间的摩擦,形成红肿溃烂5,污染尿道口、阴道口引起逆行感染,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亦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故主张对大便失禁的昏迷病人,进行内置管。通过留置导管,既保持了患者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又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4.2一般插管深度为15-20cm,这时气囊正好位于乙状结肠于直肠交界处,此处的肠腔直径最小,大便又未形成糊状,气囊能有效阻止大便流入直肠,使大便经导管流出体外,又由于该处无便意感受器,气囊充气时不易使患者产生便意。如插管过浅,气囊位于直肠下段或处,一是此处的便意感受器多使患者产生便意而用力排便致导管脱出,使留管失败;二是此时大便经螺旋转动及水分完全吸收,易成形,导致导管阻塞引流失败。
4.3 抗返流引流袋的应用,避免了粪水返流;管径较粗,便于粪渣的引流;有利于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及量;有利于标本的采集,
4.4 危重患者大便失禁时频繁更换一次性尿垫,置管后降低了耗材使用量,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胡小燕、谢正秀、叶倩等大便失禁的研究概况于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2):555-558
[2] 池月英、黄少华、梁慧屏等三腔二囊导尿管在大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