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物化学概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化学概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化学概述

篇1

在检验医学中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验室有主要地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患者体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临床诊断中有助于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预防、治疗,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新兴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改线技术也逐渐的完善、成熟,逐渐的成为临床诊断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对生物化学检验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概述

在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进行了解前,首先应对生物化学进行简单的认识,生物化学是对生物的化学组成、生物结构与生命中的化学变化进行研究的学科,生物化学的内容包含了激素、核酸、维生素、无机离子、蛋白质、遗传、繁殖、结构、功能以及物质代谢等等[1]。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生物化学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病症的生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判断,提供相应的治疗依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是通过生化检验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机能、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为临床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

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

20世纪末期,随着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及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化学的进步,提升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水平。新世纪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逐渐成熟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推广[2],临床生化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物学检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临床生化检验技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分析技术的支持下迅速发展。目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在电介质平衡、酸碱平衡、糖尿病、精神疾病、肾脏疾病、心肌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检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项技术的发展也开始从横向发展专为纵向深化。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在自动化生化仪器的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对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进行推动的一种检验技术,现阶段医学技术中生化检验的频率逐渐的增加,现代科学技术与生化技术不断融合,产生了一些新兴的检验技术,例如:生物传感、光谱分析等,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其中光谱分析技术与电化学分析技术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最常用的两种技术。

3.1光谱分析

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发射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包含了火焰光谱与荧光分析两种方法,其中火焰光谱主要是在火化与电弧的作用下,让物质在高温状态离解为离子或者原子后,发射出光谱线,然后根据强度在试样品中的含量为标准,得到具体的含量。荧光分析则是利用荧光强弱对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该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能够对复杂组分进行微量分析的应用优势,但是对测定条件与仪器的要求较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待测元素灯的特征谱线穿过供试品,经过试原子化产生原子蒸汽以后,将蒸汽中需要测量的元素基态原子吸收,并对辐射光的强度减弱情况进行测定,得到供试品内元素的含量。进行原子吸收测定会受到背景干扰,因此在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广度分析时,必须对背景影响进行考虑,同时原子化条件、波长变化也会影响检测的灵敏性与稳定性[3-11],因此在检测时应尽可能的避免影响因素,提高检测质量。可见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的应用原理是朗柏-比尔定律,比较法、标准曲线法师进行吸收光谱法的定量测量方法。

3.2电化学分析

在实验技术与电化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例如:电导、电量、电位计化学含量的多少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电化学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精确度、高选择性、操作简单等优点。现阶段所应用的例子电位选择分析法,其原理是根据溶液内活性物质与电极电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分析效率高的优点。

篇2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新的生物化学技术不断涌现,使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生物化学教研室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共同编写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本书删除了一些陈旧、过时的实验,增加了一些与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应用紧密的新实验。同时将本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常用试剂的配制及保存,常用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及常用生物化学词汇及缩写写进本书,以方便学生日后的查阅与应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一些基础性、验证性的简单实验,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化”、教学方式过于“程式化”,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机械操作,实验兴趣不高,为此我院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的系统性学习,建立了一个既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小牛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离、纯化及鉴定”为主题,开展了如下实验项目。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3.1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实验教学多是教师讲解,学生模拟、验证,被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双向交流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因此,把学生放在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是极为必要的。实验开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包括试剂的称量、配制、高压;实验材料的包装、灭菌;实验仪器的调试、校正;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原理及操作重点环节的思考和讨论等。通过主动参与实验,既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3.2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验的建设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将声、色、动画相结合,使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静结合、色调鲜明,现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动画、教学视频等,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国内、外实验课相关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吉林大学网络虚拟实验建设项目完成的“双向电泳实验技术”等微实验已应用到实验课教学中,教学效果突出,虚拟仿真实验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3.3举办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会

生物化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学时多,学分高,理论性及实践性极强。学生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目前生物化学先进的技术热点和研究内容,自选题目,独立完成PPT;邀请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交流,同时,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总结。通过举办报告会,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鉴于课堂学习时间及资源的局限性,有必要将实验室对外开放,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吉林大学“大学生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让学生将好的实验项目和想法得以实施。例如猪脾脏胰蛋白酶的提取及鉴定;蚓激酶的提取、纯化及检测;胰蛋白酶比活力的测定方法比较;梅花鹿鹿茸多肽的提取及应用等实验项目均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并顺利完成了结题鉴定。实验室的开放是实验课计划内学时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和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路。

5教学改革实施的效果分析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单一的验证实验,而是一环扣一环的连贯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深化了对生物大分子的性质、提取、纯化及检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的实验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实践过程中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将科研设想得以实现,部分优秀的本科生顺利完成了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撰写研究论文并公开发表。通过对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及动物医学专业共约400名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95%的学生满意新的教学模式,5%的学生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想法,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篇3

1、结合实际,把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生物化学作为商检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除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需对具体章节有所侧重,比如,该专业一些后续课程与蛋白质结构及其代谢关联比较大,还经常接触酶的有关知识与应用,所以这些相关章节的知识就需多花些精力,而有关分子方面的理论就并非重点。生物化学对商检技术专业重在具体实践应用,如在讲解蛋白质含量测定时,要联系农谷类商品的检验技术,以及酶的抑制作用在制药行业和农药等行业的应用。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2.1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衔接

商检技术专业招生是文理兼招,因此学生存在知识结构的差异,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解和心理要求也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需要,从不同知识层次和心理需求出发,讲授内容要与其各自的知识结构相衔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一般在第一次课中,可以将生物化学课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以及自己授课的方法计划等简单介绍一下,使学生对该课程体系与结构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让学生明白该以何种态度、采取哪些措施学习该课程。介绍生物化学与商检技术专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高度重视。在以后授课中,教师要立足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联系,突出重点,讲授生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使学生对其特点和基本知识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引入生物化学在商品检验技术中的新进展,既能体现专业特点,又能把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新知识、新观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内容丰富,且书本以外的知识更广泛,大有作为,从而提高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2提倡形象化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生物化学是基础课,一般在二年级开设。低年级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仍受高中的影响,他们对一般的化学反应并不感到难学,但对生化机理就觉得比较抽象、枯燥、难懂。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用准确易懂的语言,恰当的例子和形象生动的比喻,结合和谐的肢体语言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使学生的感官处于积极的状态,既能现场思维、当课理解,又能记下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教学主体的转变,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上。在课堂上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①在讲授需进一步提升的概念和规律时,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常先提问,引导学生探索,并逐步得出结论;②对一些有质疑的问题,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讨论,达到以疑解惑的目的;③对于一些章节之间或与相关学科之间纵横交错的问题,则采用研究式教学法,安排进行专题讨论或课后撰写小论文;④对于一些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很不方便的章节,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计算机特殊的动画功能逼真地模仿出;⑤其中部分内容是学生经过认真看书可以解决、理解并消化的内容,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同时将一些次要的内容,一些学生能够看懂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既可保证教学进度,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⑥利用网络教学模式,将相关的教学资料上网,通过电子邮件和BBS建立师生交流论坛,定期答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怎样在教改中更好地贯彻实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一根本性的指导思想,使之与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相适应,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谭树华,李泰明,李谦等.现代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实践及其建设[J].药学教育, 2003,(1):20-21

篇4

1生化课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在内容上较为复杂抽象,与其他学科交叉范围较广,学生学习较为困难[4]。生物化学中包含许多生理学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在学习氨基酸的相关内容时,部分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较差,对于氨基酸的化学式以及构型不熟悉,进而无法理解氨基酸的所涉及的相关代谢过程。此外,生物化学的各个章节前后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复习,结合之前的内容对后期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消化。例如,在学习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时,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组成单体,其结构和性质关系着所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如果学生对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不熟悉,那么在学习蛋白质的结构性质以及代谢相关过程也会感到十分吃力。这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难度,使得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1.2教学风格单一

生物化学作为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各个大学均有开设。生物化学的内容较多,且大部分内容较为专业枯燥,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自行学习理解较为困难。所以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即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大大丧失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5]。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感较弱,更容易被富有娱乐性质的手机所吸引。在现代大学课堂中,学生在课上玩手机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同时,教师为了使得学生学习的生物化学具有连续性,可以将前后的知识进行承接,他们的授课的内容也基本按照提前制定好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来进行。枯燥单一的课本内容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对于手机的依赖性增强。

1.3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

由于各个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学习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对于生物化学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存在巨大差异[6]。随着对大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的学习课时被压缩。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完成课本教学,这使得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知识点。生物化学自身包含的内容较多,有限的课时基本上被教师用来讲课,给予学生的提问时间较少。加之,生物化学课程自身晦涩难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于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难以消化理解。即使老师留出了一部分时间用来答疑,有些学生也可能因为无法理解教学内容而无法进行提问。同时,学生的课后自学效果较差,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生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各个行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当下的环境。高校的课程改革也在这个背景下轰轰烈烈开始推进。以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为例,枯燥的书本内容几乎占据了所有教学内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网络62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习资源,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用来学习网站,比如慕课、爱课程等,里面具有很多优秀教师的生物化学教授视频。并且,由于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不同老师讲授的生物化学的侧重点则不相同。比如,药学专业比较注重学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相关的代谢过程。与此同时,相应的移动手机客户端也随之推出,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更加自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3生化课程教学改革采取大数据的优势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交互速度不断提升。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数据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公平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计划的制定。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生物化学知识点多且杂,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理解不同。利用大数据进行调研,可以清楚了解学生对于生化学习的难点以及学习进度,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案以及进度。

4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生化课程教学改革主要策略

4.1进行课程内容筛选教学,提高与专业的契合度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广泛。因此,为了适应不同专业对于生物化学学习的不同要求,应该将生化的授课内容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调整,做到有专业针对性。这样,教师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专业联系不太紧密的部分可以选择简略地进行讲解,重点讲述与专业相关的部分。在讲课的过程中,提高与学生的互动,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收集相关的前沿学科进展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工科专业学习生化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等相结合,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例如,在化工专业的讲授中,就要注重将生化与化工生产相结合,利用实践案例来阐述生化理论的必要性,比如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

4.2积极借助各种软件,丰富教学风格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差,易拖延。加之课堂中老师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进行课程的讲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弱,学习兴趣会进一步下降,课堂上玩电子设备的人数比例增加。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腾讯课堂”“钉钉”等一系列远程教育客户端的相继出现,使得教师和学生上课不在拘泥于传统教室。软件内不同功能的插件也使得线上学习资源和趣味性进一步加强,极大地改善了传统课堂的弊端。以生化中糖代谢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这些客户端上提前一些引导性问题,引起学生对于糖代谢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可以一些背景资料,使得学生上课时对于课程内容太过陌生。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评论区的学生的留言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点并进行解答。这种留言交流方式既可以不打断教师的上课节奏,也使得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连麦来回答问题,或者几个学生一起打开麦克风,讨论课前布置的一些问题或者谈论自己对于糖代谢的看法。这样的交流互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3完善课后评价机制

课后评价一直是被教师和学生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课后评价不仅仅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对于老师教学成果的反馈。远程线上教育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不断蓬勃发展,特别是其对于线上测试数据采集的便利性。在生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客户端以及微信的一些学习小程序课后小测验,以及一些课堂效果反馈评价等。这样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和学习进度,以及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修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这些课后参与的活动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不仅增加期末成绩组成的多样性,可以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察。还可以提升学生课后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当教师讲完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客户端或微信小程序上相关问题,测试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接受度以及掌握度。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案。

5结论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数据收集分析来促进教学改革的趋势逐渐成为主流。作为高等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各个高校应该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为新时代培养更多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城.生物化学课程中糖酵解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视界,2020(18):111-113.

[2]阿斯燕.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才智,2020(21):100-101.

[3]曾京京.大数据背景下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178-179.

[4]张桂春,李华敏.教育新时代下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0,40(08):1453-1457.

篇5

一、与先修课程相联系和后续课程衔接,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取遵循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物理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适当删减重复、落伍的内容,增加与生活、科技前沿相关内容。教学内容选取应充分体现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点,贯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

物理化学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尤其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联系比较紧密。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溶液与溶胶等部分内容重复。选取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已学过的知识略作复习即可,重点放在未学过的部分、拓展知识面,避免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努力做到让学生学过以后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更上一层。

根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特点,高聚物生产技术、油品分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后续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与物理化学有着紧密联系。例如《高聚物生产技术》(侯文顺主编)

二、淡化公式推导,强化理解应用

一方面物理化学理论性很强、公式繁多,另一方面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改革以往过分注重公式推导、逻辑推导,重点放在理解应用。例如,涉及化学动力学方程时,公式推导过程可以略讲或不讲,直接告知其公式和使用条件,通过例题的形式强化其应用。例如:蔗糖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表面催化反应是零级反应等。这些反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公式如何应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通过例题的形式逐一说明。淡化其公式推导,强化理解应用,旨在通过学习以后能简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能避开繁琐的公式推导,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三、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会出现教师认为比较容易的部分学生却很难理解的现象。为了解决这问题,教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走进学生中去,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听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难处、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厌倦的内容是什么等。通过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丰富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学生接触的数字化信息日益丰盈。若是教师一味采用传统板书教学使得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单一,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本身就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力所能及的掌握与教学有关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努力使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赋予物理化学课堂时代气息和生机活力。

五、重视物理化学实训课程教学

物理化学实训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动手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精选物理化学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的选择应该和理论教学内容相呼应。理论教学中侧重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内容,实训项目的选择就应多考虑这方面。本学院在八个实训项目中有两个项目是涉及动力学方面的。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和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高职高专编写组)

(二)重视物理化学实训教学

教师对待实训课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必须重视实训课程的教学。一个完整的物理化学实训应包括实训预习、实训操作和实训报告。部分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只重视实训操作而轻视实训预习和实训报告。物理化学实训项目涉及的仪器比较大、操作比较复杂、时间比较长、数据繁多、后续处理比较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理化学实训失败的可能性。实训前的预习将提高实训的效果,增加成功几率。严格按照无预习报告不得进入实训室的制度执行,教师要对本次实训项目成败的关键点进行抽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而不是敷衍了事。实训中教师要随时密切注意学生操作,保证学生安全。若实训中出现和预期现象不吻合的,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分析现象找原因,给予技术性指导,必要时重做。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交一份完整的实训报告。

(三)改革物理化学实训成绩考核制度

本学院物理化学实训成绩考核采用的是“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实训项目或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作为考核项目占实训成绩的50%+平时表现占20%+实训报告占30%”的模式。实训成绩占期末成绩的40%。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后的考核制度增加了学生对物理化学实训课的重视,提高了实训效果。

(四)定期开放实训室,学生自由操作

物理化学实训课时少,仪器少,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仪器,这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上机操作机会少些。这个问题急需解决,解决方法之一是设置一个全面开放实训室的时间段,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动手操作,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要。本学院设置的全面开放的时间段是每周五下午和每学期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全面开放。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的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教学改革成果

通过近五年的摸索,将改革后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运用在2011级、2012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增加学好物理化学课程的信心,从后任教师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这种改革后的模式对学生学好后面的课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1.2增加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与生化检验相对接在生物化学实验中适当安排生化检验技术内容,重点学习生化检验标本的处理方法对生化检验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火焰分光光度技术、质谱技术、自动生化分析仪技术),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加以介绍,让学生提前熟悉生化检验常用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了解生化检验工作程序,为学生从事临床检验科室相关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3增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内容现代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核酸的分离纯化,核酸的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重组DNA技术,为此我们开设外周血DNA的提取、大鼠肝组织DNA的提取、核酸的电泳分离鉴定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实验项目,为学生将来学习分子生物学检验奠定基础。

2选择适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实验技能操作

2.1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问题导入式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把理论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制定任务让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操作路线,按实验操作路线开展实验,最后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加强。

2.2应用多媒体等实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技术、数码互动技术等教学手段,来拓展实验教学方法,拓宽实验教学思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3运用角色互换将实验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3充分开放实验室,加大学生学习的机会

按照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使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时,学生通过全面的实践锻炼,其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篇7

一、生物技术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

首先应明确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制订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尽管一些高校明确提出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但事实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仍然相对模糊和难以确定。这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本身具有多样性。教育者要用更广阔的视野,动态地看待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要树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个人发展角度看,我们应当把大学本科教育视为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或一个阶段,正确处理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以终身教育为理念,从成本与收益平衡的角度进行阶段性培养目标的科学划分,解决各阶段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问题,使培养目标体系既体现不同学历阶段的层次培养目标的内在关联性,又体现其层次的递进性。因此,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通用型生物技术人才,通过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和全面性的教育教学,强化学科基础与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才教育”的思想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要认真协调好专业性和通用性之间的矛盾,切实做到将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不断地适应现代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明确了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就可以着手课程的建设优化了。在优化课程目标方面,我们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生物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工业、食品、医药、微生物等领域,市场需求范围广。这就要求以通才教育为基础,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2.学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发展趋势。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生命的应用研究就是生物技术研究,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活跃的领域,高新生物技术不断被发明,并应用到工业、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同时,生物技术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手段。我们应将生物技术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当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生物技术,并提高其解决科学难题的能力。

3.国际化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化信息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大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中国加入WTO后,正在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使人才国际化。其体现在教学和课程改革中,一方面是语言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是思维方式的国际化。

综合以上各方面,高等教育应当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出发点,形成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体系的学习,形成自我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优化

本科层次的教育任务,首先在于科学规划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动态比例关系。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双重性决定了核心素质和能力是学生后续职业生涯、自身升级和完善的基础。因此,调整的重点要放在优化课程内在结构上,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强化能力培养的方面转化。因此,我们初步制订了课程优化方案。考虑到教学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基础课程不变的前提下,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基础课组成基础课模块,将专业课分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方向拓展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组成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方向拓展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组成专业模块课程。强化基础平台课程以适应学科发展最新动向和能力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是,前两年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后两年加强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修习时间上,根据难易程度和相应工具模块课程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几门主干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顺序,使得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经优化处理,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修读计划课程设置方案如表1所示。

本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案除表中内容外,还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课方面。基础课程除了表中的课程设置外,还允许学生任意选修一定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类的课程。

转贴于

2.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在课程安排上,需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建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基础平台课程中有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模块课程中有专业技能模块可供利用。

3.国际化教育方面。进一步强化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语言的国际化是国际化的基本要求,需要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最佳方式以及与课程体系的衔接关系,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核心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双语教学的效果和比重,逐步做到在数量上可以覆盖全部核心课程,以适应国际化要求。

综合上述,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实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培养符合国家、社会要求的生物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滕超.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J].辽宁教育研究,2003(3).

篇8

教学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且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获得知识,而是在于应用和创造。在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现行的运动生物化学教材是在原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中的生物化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综合为一门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尽管教材经过不断修订,但现行教材中生物化学内容偏多,其中一些内容对体育院系的学生来说深奥难懂,且不够系统。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是摆在运动生物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运动生物化学内容的抽象性和难懂性,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会使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如果教师采用中小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照顾学生的情绪,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落千丈,更不用奢谈掌握知识。因此,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教师应在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快乐教学”、“合作式教学”和“兴趣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强化运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普及是教学手段改进的重要标志。在运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动画或视频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直观化解说,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容易,强化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改革实验教学

篇9

大学阶段是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时期,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未来的医学领域里才能不断进步完善,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如何增强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全体教职工的责任。随着我校对临床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新的方案,要求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本文以海南医学院的临床本科学生为对象,分析了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针对现状的问题,在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1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在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表现较好,但整体上,学生被动学习也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学习的动机或者动机不明确。(2)没有时间学习。(3)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去主动学习。(4)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5)不知道学习什么内容。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是为了应付学业而学习。

2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占主体地位的是学生,生物化学课堂是媒介,教师凭借课堂起一个指导作用。教师要做好自主学习指导的准备工作,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要性教育。我们首先编写了《生物化学课程自主学习指南》,并将它打印成小册子发给学生。指南包括生物化学课程的五项:(1)自主学习重要性。使用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语,简要阐述自主学习重要性。(2)自主学习方法介绍。(3)主讲教师辅助资源。给出了主讲教师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便于学生有问题能联系到老师。(4)评价。给出了生物化学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方式,便于学生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方式。(5)自主学习资源。给出了精品课程及网络课程的网上资源地址,主要的参考书目录及主要文献资料和主要实践资料,便于学生减少花在搜寻上的时间。那么在生物化学课堂中,要如何设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呢?

第一环:识别自我。医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与医学的联系和对学医的必要性,他们才能就他们想学什么如何学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所以在一开始上课,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概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课程的各篇章内容、各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及篇章内容与医学的联系、生物化学的学习对临床医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内在动机激发下,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前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制定计划。在第一次上完课之后,学生有了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各自按照《生物化学课程自主学习指南》制定出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及时间的安排。教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每一份计划并给予指导性意见批复,在下一次课之前,再将批注了指导性意见的学生计划书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明确地按计划来进行自主学习。

第三环:研讨课程。生物化学每一章节都安排了自主学习课时,我们可以就这些课时开展研讨课程。国外学者(Broady,1996;Gardner,1999)等对合作学习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认为通过提问、倾听和讨论这种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每一次的讨论课我们可以设置特定的研究主题及问题,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检索资料并完成书面报告,然后在课堂上就他们的学习成果做口头报告。教师可以问倾听的学生们,汇报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解决了我们设置的问题?在听报告的过程中,大家是否产生了其他的问题?可以让他们就不同的地方进行讨论。这样通过提问、倾听和讨论之后,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生物化学的重点学习内容。

第四环:评价成果。在主持研讨课程过程中,老师应该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汇报,就他们的汇报、讨论中的表现打分。还需认真阅读每个学生学习成果的书面报告,在评语中指出报告中有哪些优点、缺点以及老师的期待。对于学习成果书面报告出色的学生,可以给予他表扬之后,再给他设置更高的要求,例如“你这次的学习成果非常棒,如果在它的调节机制方面更深入一些会更加透彻。”对于学习成果书面报告差的学生,可以尽量多的提炼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缺点后,给他提出建议和老师对他的期待。例如“语言文字功底非常不错,但是检索的内容过于陈旧,你可以查阅近期相关的期刊,老师相信充分的进行学习后,你的学习成果会更加棒。”把这些评语反馈给学生之后,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下次就会有所改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以这样的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经过几轮的反馈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到了课程结束的时候,让每个学生写一个自主学习的自我总结评价,让他们对自己学习进行总结并评价他们的学习结果。这样一套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

3结语

大学阶段是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时期,作为与人生命打交道的医生,不断成长完善的技术非常重要,做好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育是对学校对社会、生命负责的一种态度。而在学校中如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学生,是当前所有院校必须重视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者:邱逸敏等

参考文献 

篇10

一、官能团羟基的重要性

单糖的羟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多糖中,单糖通过羟基形成了糖苷键。如淀粉,葡萄糖是通过1号羟基与4号羟基形成糖苷键的。单糖成环之后除两个羟基用来形成糖苷键外,其余的羟基也会有各自重要的用途。以N-乙酰胞壁酸为例,1、4号羟基用来成苷键,2号羟基发生乙酰化,3号羟基用来与乳酸2号羟基成苷键。以核糖为例,成环的核糖仍保留有1,2,3,5号四个羟基,其中3号羟基,5号羟基与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1号羟基与碱基形成糖苷键,RNA中保留了2号羟基,DNA则脱掉了2号羟基中的氧以便和RNA加以区别。多糖与核酸都是依靠羟基才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尽管脂酰甘油酯不需要羟基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但甘油是通过羟基与脂肪酸形成酯键的。对聚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来说,羟基虽然没有用来成键,但部分氨基酸,如丝氨酸的羟基作为必需基团,对酶的催化起重要作用。单糖、氨基酸、核苷酸都可以形成多聚体,对生命物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脂类分子虽然不能形成高聚物,但可以形成微囊,从而为细胞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 C、H、O、N元素的代谢

C、H、O、N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四种重要的元素,对人类来说,核酸中的N元素以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氨基酸中N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氨基酸脱去N元素后余下的α-酮酸及脂肪酸进入到三羧酸循环进行代谢,羧基中的C和O元素以CO2的形式排出体外;H元素则传递给O以H2O的形式代谢,同时,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质子浓度差,生成ATP。

三、空间结构与氢键

氢键在维持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中起重要的作用。多糖空间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碱基配对均与氢键相关。螺旋是一种最常见空间结构类型,部分多糖如淀粉、糖元都会形成螺旋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也包括α螺旋,DNA分子也是双螺旋结构。纤维素多糖与β折叠片类似,由氢键维持平行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四、生物分子物性的选择

生物分子的构型具有选择性,绝大多数天然的单糖为D型、氨基酸为L型。绝大多数的DNA都是右手螺旋。以上几点为笔者初步总结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间联系和区别,相信读者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如果用心体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用心学习,用心体会,用心总结,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贯穿于生物化学之中的规律,就能化繁为简,学好这门课程。

篇11

生物化学是所有医学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中医专业的学生同样如此。自从我国以高校形式进行中医教育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被广泛认可的教学大纲和权威教材。但是,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典型的西方现代科学,怎样才能更好地被中医专业的学生所理解和掌握,一直是生物化学教学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持续做好生物化学教学研究,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说课是由河南省的教师于1987年最早提出的一种教研活动,由于其有效地调动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所谓说课,是指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某个特定的授课内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并以类似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专家和同行进行阐述。说课已经被证明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通过说课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很有必要且有效的。

本文以生物化学中核苷酸代谢为对象,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了说课方案的设计,阐述了我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的探索,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门课程采用的教材《医学分子生物学》是由唐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属于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这本教材是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编写的,其教学内容、编写思路等都比较适合中医院校使用,所以我们选取了本教材。

2.授课内容分析

核苷酸代谢是生物化学的第二部分“物质代谢与调节”的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糖、脂类、蛋白质代谢以及生物氧化的内容。这些内容为本章节内容做了铺垫,且与核苷酸代谢的内容存在联系。但核苷酸代谢也有其特点,即其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不像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很容易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就更加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掌握核苷酸合成代谢的两条途径,抗代谢药及其机理;熟悉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了解与核苷酸代谢过程相关的一些疾病。

第二,能力目标。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教学重点。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包括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根据往年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的热情总体较高且投入精力较多,但学习成绩并未因此相应提高,原因很多,据分析主要与其学习习惯有关。生物化学是一门化学,具有内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特点,并且在医学课程中与学生的想象差别较大。如何改变学生的认识以及不良学习习惯同样是教学的重点。

第二,教学难点。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和抗代谢药的作用机理。从头合成主要是难在两种碱基的元素来源,需要记忆比较复杂抽象的结构式,而抗代谢药虽然机理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但种类较多,且与核苷酸代谢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的分子结构相类似,较难记忆。

二 说学情

我院为中医院校,现在属于一本类院校,招生计划中文科生和理科生各占一半,外省生源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所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很大,文科生的化学基础较差,并且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思维模式和习惯也有很大差异,这为教学增加了难度。生物化学在我院中医专业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之前学习过的专业基础课程为正常人体解剖学、医学生物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并未安排化学方面的课程。就本章节内容而言,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核苷酸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的代谢等内容。

三 说教法

根据本章节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拟采用传统讲授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和多媒体演示法等进行教学。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医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本章教学的开始,通过展示某品牌核酸补品的广告,提出问题:人体到底有没有必要补充外源核酸?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在讲解完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以及分解代谢之后,再回到开始的内容,告诉学生人体具有足够的合成核苷酸的能力,完全能够满足需要,不需要额外补充外源核苷酸。如果要补充,对人体的效果无非就是增加了人体患痛风的几率而已。这样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既回顾了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在讲到嘌呤碱基的补救合成时,给学生补充一个遗传病:自毁容貌征。自毁容貌症也叫Lesch-Nyhan综合症(Lesch-Nyhan syndrome),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的遗传缺陷引起的。该酶的缺乏导致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被重新利用成为IMP和GMP,而是转化为尿酸,过量尿酸导致患者发病。该病例的加入可以增加本章内容的趣味性,并且可以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人体的精密性,同时本案例还能够与遗传学的知识相结合。

比较法:本章内容主要分为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两部分。两者的代谢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如对于两种碱基的从头合成,其过程有较大区别。嘌呤的从头合成是先有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再在其基础上一步一步合成出嘌呤碱基;而嘧啶的合成则是先合成嘧啶的主体结构,再将其转移至PRPP上,是完全不同的合成方式。另外,两种碱基的分解也有较大区别,嘌呤碱基在人体内是不能够彻底分解的,只能转化为尿酸,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从而有可能引发尿酸浓度升高后和离子以尿酸盐形式沉淀而引发的通风;而嘧啶则是可以在人体内被彻底分解的,还能够释放一定能量。另外,两种碱基的合成的调节方式也有一定差异,两者都可以进行反馈调节,但嘌呤还有另外一种机制,就是交叉调节。通过对两者的代谢进行全方位比较,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掌握。

多媒体演示法:本章内容涉及很多分子的结构,这对学生一直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特别在文科生占一半的中医专业,问题尤其突出。而对于分子结构,如果依靠教师现场板书,(1)耗时较长,占用了原本就紧张的课堂时间;(2)效果也难以保证。采用多媒体演示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特点,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并且幻灯片中的图片均为专业制作,较为精美,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讲授法:对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的元素来源,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嘌呤碱基结构复杂,主体结构含有碳原子和氮原子,极易混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特为其提供一个口诀:“甘氨坐中间,谷氮站两边,左手开天门,头顶二氧碳,一碳在腰间”。随后简单解释口诀的含义:甘氨酸就像一个人一样,整于嘌呤结构的中央部位,所以叫“甘氨坐中间”;谷氨酰胺的两个氮原子正好在两个环的最下方,就像一个人的两只脚,所以叫“谷氮站两边”;左手边的碳原子来自于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也叫天门冬氨酸,所以叫“左手开天门”;最上面的两个原子出来甘氨酸的氮原子外,还有一个碳原子,来自于二氧化碳羧基化产生的羧基,所以叫做“头顶二氧碳”;最后还有两个碳原子,都是来自于一碳单位,正好都位于嘌呤碱基的中间部位,大致相当于人体的腰部,所以叫做“一碳在腰间”。这样就把一个非常枯燥难以记忆的知识点转变成了一个朗朗上口很容易记忆的口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学生普遍反馈效果良好。

四 说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通过为学生展示某品牌的核酸补品的广告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也是受到了PBL教学法的启发。

2.新课教学

本章内容过程思路按照先概述,再分别展开,最后再进行总结的思路进行。在导入新课后,先简单介绍一下核苷酸对于人体的作用以及核酸的消化吸收过程,即可进行核苷酸代谢的概述。首先,两种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均包含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方式,其概念基本一样,其他一些知识点也有相关,如合成的调节,脱氧过程以及抗代谢药等。

概述结束后,即进入具体的嘌呤核苷酸个嘧啶核苷酸的代谢过程。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前面已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重复。

最后再进行总结,通过对两种核苷酸的代谢过程的比较,对本章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总结完毕后还要回到一开始导入新课的核酸补品上面,通过提问等方式与学生互动,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核酸补品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最后通过临床上的一些与核苷酸代谢相关疾病(如肾结石、黄嘌呤尿、先天性乳清酸尿症等)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核苷酸代谢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收获很多。

3.说板书设计

随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多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但板书的地位依旧是无法动摇的。与幻灯片相比,板书所传递的信息更加灵活和持久。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板书,仍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黑板面积限制,为了尽量在有限的黑板中尽可能达到教学的各个目的,就需要对板书进行精心设计。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整章内容的提纲以板书形式展示在黑板左侧,形式简练,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板书要和幻灯片紧密结合、互为补充;重点和难点内容结合幻灯片和板书进行重点讲解;黑板右侧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展示一些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既可以保证板书安排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又满足了讲解过程中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文以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核苷酸代谢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有利于教师对于教学过程更充分的准备和对教学过程的进一步认识,同时有助于同行之间的交流,相信会更好地促进生物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云、张瑜、李奇峰等.中医院校《生物化学》案例教学库的建设与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2):60~62

[2]齐海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教改方法说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27~128

[3]程永华.说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3):99~100

[4]徐芳、刘颖、石磊等.让“说课”走进病理生理学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10(5):608~610

[5]赵玉萍.典型病案引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12~213

篇12

生物化学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基本理论抽象难懂,对于各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因此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变得浅显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成为大多数生物化学教师不断探索的目标。此外,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背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为适应高素质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自学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医学教育模式。该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平台,以小组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本文就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一、生物化学教学概述

1.生物化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渗透性强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在医学基础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它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中,并且产生了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等交叉学科,不仅如此,在实际医疗过程中,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探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运用,因此,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2,3]。

2.生物化学的教学现状。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多,概念抽象,多数同学反应难以理解。根据我国国情,“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实践中仍占主导地位[4]。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生物化学学科发展很快,然而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兼顾这门课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让其变得浅显易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极大的考验。

二、PBL教学法的重要性

1.PBL教学法产生背景及发展概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Dr. H. Barrows首创,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教学过程。它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由于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解决、问题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社会流合作的作用,强调支持与引导等,其形式、内容与传统教学课程有较大差异。

在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相继引入PBL教学法,到目前为止全球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了PBL教学模式[5]。目前在我国,医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等专业均开始了此方法的教育尝试[6],尤其以医学专业开展较为普遍,在生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等的教学实践结果证明,该方法除了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7]。

2.PBL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PBL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倡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讨论发挥的空间,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旨在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P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多是各自独立学习,学生间很少有沟通。而作为医学生,特别是将来要进入临床工作相关专业的学生,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与同事协作完成治疗至关重要。PBL教学法通过把学习设置于问题情境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先查阅资料,然后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创造了更多学生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能够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P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程,PBL教学模式是通过把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分析和找出问题的答案。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有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分析想办法解决,而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得不到锻炼,更谈不上提高创新能力。

5.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如何应用到临床当中。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抽象难理解,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讲授课本的内容,学生不仅觉得难懂,甚至也认识不到这门课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而PBL教学法往往是通过向学生展示临床案例,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将生物化学与临床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本学科的知识也在迅速更新,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在此形势下,为适应高素质创新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授变成了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8]。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敏,陈立军,靳秋月,等.基于PBL模式的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探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7):3335-3337.

[2]殷冬梅,沈勤.医学生物化学中多元教学模式的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版,2010,12(9):891-893.

[3]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

[4]吕蕊.浅析P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80-181.

[5]宋向秋,肖海,李志平.PBL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96-97.

[6]朱丽.PBL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3,12(1):177-179.

[7]陶小军,杨静娴,徐志立,等.药理学课程PBL教学模式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13-15.

[8]曹蔚,张雅,王四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33-135.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BL Teaching mode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ZHOU Xian-li1,SU He-ling1,LIU Yong-ming1,LIANG Bin1,LIANG Cheng-qin1,XIE Qi1*

(1. College of Pharmacy,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篇13

1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乳糖操纵子内容非常枯燥,而且比较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现象(给出一张细菌生长曲线图):当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的生长曲线不是大家熟悉的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而是出现了2个对数生长期,中间有一个迟缓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接着给出一张细菌培养基中糖消耗曲线图,学生就会分析发现第一个对数生长期主要是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被消耗了,而第二个对数期是乳糖被消耗了。那么为什么葡萄糖和乳糖分别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细菌生长对数期会被消耗呢?学生通过前面代谢部分的学习,一般都明白代谢葡萄糖和乳糖都需要酶,而且需要的酶不同,第一个对数期细菌体内有分解葡萄糖的酶,第二个对数期有分解乳糖的酶。也就是说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最后给出细菌生长过程中lacmRNA、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此时学生会发现乳糖代谢的基因——lacmRNA并没有表达,而且对应的基因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含量也很低,所以第一对数期不能分解乳糖,只有第二对数期才能分解乳糖。那么细菌体内如何实现这一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呢?通过4次层层设疑,抽丝剥茧,引出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大部分学生会好奇细菌是如何实现这一复杂调控过程的。

2始终围绕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只含有乳糖时乳糖操纵子才开始表达这一现象进行授课

通过前面3张图片的讲解,学生发现当培养基中只含有乳糖时,乳糖代谢相关的2个酶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产生了,而且编码这2个酶的lacmRNA也表达了。由此就引入了诱导表达和操纵子这两个概念。诱导表达就是加入代谢物后基因才开始表达;而操纵子就是一个lacmRNA产生2个以上的蛋白质。接着详细讲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操纵子中每个元件的功能。而且指出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模型在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中具有普遍性,并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后讲述为什么培养基中含有乳糖时该操纵子才开始表达主要是由于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作用被乳糖诱导后解除。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蛋白质和酶的变构效应,讲解阻遏蛋白与乳糖结合后结构改变不能与操纵序列结合,这样学生与前面学习到的知识融汇贯通,方便学生理解。乳糖操纵子阻遏蛋白的负调控机制只解释了只有在乳糖存在是乳糖代谢相关酶才开始表达,因而此时接着抛出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培养基培养基中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时,乳糖代谢的酶并没有被诱导呢?是不是还存在其他调控机制呢?由该疑问引出CAP蛋白的正调控机制,同样的CAP蛋白存在与cAMP结合后的变构效应导致功能改变的现象。最后总结过程中强调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蛋白的正调控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的表达过程,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在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只含有乳糖时乳糖操纵子才开始表达”这一中心问题。

3侧重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应该注重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加强调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在讲解完乳糖操纵子结构后,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可以从GenBank中查询下载到该序列,如何找到乳糖操纵子结构中的各个调控元件和结构基因。学生一看非常直观,而且会有许多新发现:调控序列实际上很短,只有几十个碱基,而结构基因很长,有几千个碱基;阻遏蛋白结合的操纵序列和RNA聚合酶结合的启动序列实际上是重叠的;lacZ、lacY和lacA基因之间实际上有间隔序列;阻遏蛋白基因不隶属于乳糖操纵子,是独立转录的。通过教会学生如何使用GenBank查询下载序列,既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又可以“做中学”,有不少新发现,而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就会查找文献,更深入地了解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及机制。同时在知识拓展时还要强调新进展,强调这个领域中目前的创新性的成果。如我们讲述了Bhogale等2014年发现在大肠杆菌中,乳糖操纵子有非诱导状态转化为诱导状态,不仅与阻遏蛋白在操纵序列的解聚相关,同时与阻遏蛋白与操纵序列解聚的周期相关。学生会发现这样一个经典的模型,直到今天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有力于培养学生学无止境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4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大学的教学课堂要不要进行强化训练,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过去在高中阶段长期深受“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毒害。但是我们认为课堂上适当的强化训练还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校教师赴美国犹他大学访学后发现,国外的医学院考试是非常多的,生物化学部分内容每2周考试一次,学生学习基础医学部分内容一年后就参加类似于国内执业医师的全国性统一考试,2次机会,没考过直接退学了。因此,我们针对乳糖操纵子正负调控机制和历年来考试中学生多选题失分较多,安排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先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在问卷网回答,然后教师现场直接在问卷网查询学生答题结果,查看学生掌握情况,与学生一起分析回答错误的原因。

5提纲挈领进行小结,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小结是对一堂课内容的简要概述,也是对一堂重难点内容的再次强化,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掌握。在进行乳糖操纵子讲述过程中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概述乳糖操纵子结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和CAP蛋白的正调控作用。这样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然后可以提出一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研究性学习:“人体中是否有乳糖代谢相关的酶?该基因在东亚人群和欧美人群中的表达调控特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不少同学喝牛奶后有轻微的腹泻呢?”这个问题既和本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后有什么用?”的疑惑。

6结语

上好一堂生物化学课,授课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查阅大量文献,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维定式,一般课堂教学设计时以教材中的章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往往涵盖3~5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感觉非常凌乱、不系统,无法感受到那些内容是重点内容,往往老师在讲课时常常强调这里是重点啊,但是几分钟就讲完了,学生根本没有听明白。因而我们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节课作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进行“深雕细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层层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本节内容为例,我们先后设计了5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且问题一环扣一环。此外,要充分利用小结的机会,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认识。最后,再提出与本教学内容和大家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和大家的生活其实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抽象的、无用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