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全民健身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路光,王永广.从西安市全民健身的现状看体育科普的势在必行[J].科技信息:201-202.
[3]毛俐亚,岳海鹏等.成都市街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9-22.
[4]杨毅谋.从全民健身的旺势看体育科普―以西安市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29-30.
篇2
2014年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成立了多部委共同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进行专题调查、政策研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完成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修订工作;与财政部门就加大地方各级政府全民健身财政投入政策进行了研究;与全国老龄委共同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老年人健身展示大赛等等。
体育部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努力做好各项体育工作。以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做好各项体育活动工作,努力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足以看出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
目前,全民健身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从不同层面分析,主要有:首先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差。有很多人运动前根本不做热身、运动后也从不做拉伸等等,不科学、不专业的健身行为比比皆是,这样的健身行为会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其次健身场地匮乏、利用效率不高。我们相关部门所提供的器械仅仅满足一小部分健身需求,器械并没有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很多器械往往成为居民们晾晒被褥的“专用工具”;再次全民健身意识不强。现如今,商业化的健身场所也不少,但是往往人们会觉得花钱健身有些“不值得”,可见,并不是消费能力阻碍了全民健身,而是意识上没有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最后是体育项目与全民健身没有很好的结合,不管是技术、场地、意识都没有把全民健身落到实处,因为相关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很强、难度大,一般民众根本不可能完成相关动作,导致一些民众喜欢某项运动却因为做不了而放弃,这就需要把相关体育项目平民化,让相关专家把动作编的简单易学,让大家的健身项目选择增加。
如何将相关体育运动项目生活化,平民化,简易化。具体我将从以下几点举例说明:
健美操项目的平民化,大众化。家乡的广场上随处可见跳健美操的阿姨们,有时也有些叔叔伯伯。健美操已然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锻炼方式。健美操运动具有显著的生理锻炼价值,健美操不仅突出力,更强调美。健美操集各种舞姿于一体,充分展示人体健美的体态和优美的动作。健美操也有心理上的促进作用。由于健美操运动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因此它的运动气氛是轻松而又活泼的,能够更有效地达到健身的目的。最后,我们有出色的国家健美操教练和编排组,可以让健美操编的更喜闻乐见。
体育舞蹈的大众化。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是一种人体文化。舞蹈艺术居艺术之首。研究表明,各种舞蹈都起源于原始舞蹈,体育舞蹈也不例外。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舞等发展阶段。体育舞蹈的前身就近来说是社交舞。国际标准舞分为拉丁舞与摩登舞两类。而每个类别又有五支舞种。正是由于体育舞蹈的娱人性、健身性、大众性、社交性等特征,还有体育舞蹈动作本身的多样性,多变性,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应该加大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力度,拓展体育舞蹈的普及面,使体育舞蹈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健身项目。
艺术体操的普及化。分为一般性艺术体操和竞技性艺术体操,竞技性艺术体操难度很大,讲究精准,不适合大众,所以我们就要加强一般性艺术体操的普及与宣传。一般性艺术体操结合队形的变化,可进行集体表演,也可作为普及性的比赛内容。这些练习可以广泛地在大、中、小学中开展,因为它不受场地器械的限制,灵活性强。如今,我国不少地区已把艺术体操列入体育教学内容中,成为体育教育的一种手段和开展课外活动的内容之一。
当然,全民健身与体育运动项目结合远远不止这简单的几个项目,还有各种球类也相应的运用到其中来了,而且普及度相对较高,跳绳,花样跳绳也渐渐被大众所接受,自行车骑行队伍也在扩大。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项目正日益走向平民化、大众化。
结论:针对目前现状,关于全面健身也提出了几点设想:一是政企共建健身场所。政府要从政策扶持、项目审批、税费征收等方面对提供健身场地和服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二是加大各种体育项目宣传力度,改进动作难度,扩大教师教练队伍。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使全民健身真正地“全民化”,起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作用。体育运动项目大众化,真正在全民健身中有效地运用,才能把全民健身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篇3
(1)全民健身场所不断扩大。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开始,各级政府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体育健身基础设施投入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面向市民的各种类型的健身场地设施相继建成,全民健身活动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带动下,健身长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专项路径、户外健身俱乐部等面向大众的各种类型健身休闲场地设施相继诞生,使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设施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实现了空前跨越式发展。如:2009年安徽省体育局出台了《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皖体群〔2009〕45号)及2011年《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2011-2020年)》以来,全省上下形成了一股全民健身热。
(2)各级政府树立为民的良好形象。各级人民政府从关心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出发,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利益,充分体现了政府为民所思,恰恰也适应时展要求,很好地解决了市民就地、就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收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拥护,被广大群众誉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大大树立了地方体育部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民良好形象,也树立了政府“以人为本”的为民形象。
(3)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发行体育彩票是中国政府给予体育事业的一项政策。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建设各项体育设施建设,也是对体育彩票销售一种较好的宣传,树立了体育彩票在市场销售的良好形象,从而不断提高体育彩票的发行量。与此同时,大批量的路径器材的安装、使用,也促进了室外全民健身运动器材的研发与生产,不断健康培育了全民健身市场,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器材生产行业的发展。据悉,我国全民健身器材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名列前茅。
(4)大大净化了城市环境,助推文明创城。在城市里,积极配合了社区、广场、公园、小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大大促进了城市社区、居民小区环境的改造,美化了社区环境,丰富了广场、公园、园林建设内容,成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部分路径工程的选址在城市、乡镇的边缘地带,健身路径的建设配合小区、公园、水域的改造,促进了这些地方的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
二、对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逐步改善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现有的经验,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11工程”“雪碳工程”等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及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对中、西部地区等投资力度,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和具有一定经济条件和全民健身习惯较好的农村地区先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三是各级政府出台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加大建设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有力措施,宣传、鼓励和引导实力较强的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安徽省2011-2015年,全省80%行政村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篇4
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明确的观点,要不断建立起同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相符的系统化、科学化的全面健身体系。同时在其中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清晰的发展道路。[1]
1、体育教育观念转变,树立终身体育观
在《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要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从而实现全面健身观念的培养,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与知识。学生是否培养其良好的体育意识,对体育教学效果于终身体育观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也就使得大部分的学生体育观念比较薄弱。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象,就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能够激发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创新,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同时,学校还要发挥整体教育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喜爱潜移默化中受到体育教育的感染。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体育课程进行开发与创新,也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逐渐培养其终身体育观。
2、培养目标和模式向社会化发展
同时,在《纲要》还提出了实现全民健身工作是未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资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其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从而对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学校的体育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发展,也是体育学科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会对个体的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一种目标性与针对性较强的改革,其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也会越来越明显。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使学生接受的体育教育能够同社会体育活动更好的衔接,就使得学校的体育教学逐渐呈现社会化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学同社会职业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明确在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并能注重将体育结果评价与体育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加强体育素质教育[2]。
3、体育教学内容与教材向生活化转变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与独立的人格,并能逐渐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就要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更改与更新,使学生能够感受带体育教学中包含的乐趣,教学内容与教材的设计更加生活化。学校在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设计与健康有关的教学内容,并能够以大众的视角来进行编写,能够将健身性与体育文化结合,能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活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相关内容,从而能够形成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二、学校体育改革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促进
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进行一定的改进与创新。学校体育是全面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会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学校体育改革与全民健身实践之间的关系
在《纲要》中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象有明确的指出,是全国人民,其中青少年和儿童时该计划实施的重点。在学校生活中,是比较典型的集体形式,且教育的整体性也使得在学校中实行全民健身更加有利。学生在学校解说教育的阶段,其身心皆处在逐渐成长与发展的阶段,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间,学校就要充分的利用这一黄金时间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在学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通过结合《纲要》中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内容与相关理念,能够使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体育锻炼意识与终身体育意识,这对逐渐实现全民建设计划也有积极地意义。且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如课外锻炼、体育技能训练、竞赛活动等都能培养和塑造体育人才,在该过程中也能实现健身。[3]学校可以在不影响学校的治安、秩序的情况下,可以将学校的体育场馆与设施进行开放, 从而能够方便周围的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与健身。
2、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纲要》对学校体育教育与全民建设的关系有明确的界定,即:“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教师都受到过关于体育教学的专业教育,在教学中能够运用丰富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开展教学。他们不仅可以承担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还能对全民健身的实现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实现全民健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吸取全面健身的相关内容,能够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能够通过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在进入社会生活中,也可以使企业、事业单位的健身等活动更加灵活的开展[4]。
3、学校体育改革与全民健身研究之间的关系
《纲要》中关于全民健身的研究与理论化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就是要不断加快将群众的体育健身教育逐渐实现理论化、系统化。因此,要想使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不仅需要一些参与实践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一些人对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就汇聚了大量的体育人才,且相关的资料与设施比较齐全。针对该现象,就可以使教育行政部门同体育行政部门之间互相交流与协调,从而能够形成综合性较强的全面健身、健康指导中心。可以举办具有针对性的全民健身、健康的先关咨询活动与相关知识讲座,从而能够解决一些理论研究的难题,能够使人们认识到加强体育教育、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咨,从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是实现国民体育的基础,要想实现全面健身计划,首先就要加强学校的体育教育。学校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也可以衡量教育质量。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民健身计划也为发展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使其形式更加丰富。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可以借鉴全面健身计划中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能促进全面健身计划的实现与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要南,吴平,桂全安.《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推行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03.59-62.
[2] 王志平,杜江伟,孙荣艾.学校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对策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1.05.96-99.
篇5
体育健身设施是全民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能否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保障,体育健身设施的投资资金则能影响到健身设施的数量、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从现有参考文献资料来看,尚未见有对全民健身设施资金投入进行系统研究和我国全民健身设施投资资金的相关报道,我们拟对全国全民健身设资金投入进行多年的整体的动态研究,以期发现其变化的规律,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设施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 研究对象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参考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并通过自己的一些访谈,相互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数据来源于《体育事业统计年鉴》。
3 研究分析讨论。
3.1 不同地区资金投资比较分析。
我们按照全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分类,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进行研究;根据全国东、中部、西部地区投资资金总量表我们觉得出现中西部地区增长率大于懂不地区的情况可能是东部地区投资资金的总量基数较大(2002 年投资量) 因而中西部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东部资金投入明显要超过中部西部(除2007 年外)而且这种差异有日趋扩大之势。只有全面、均衡和协调发展的全民健身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群众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体质与健康水平。所以,弄清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的对策,这对于全面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总体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缩小东部和中部西部的差距,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加大,但是西部经济实力薄弱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经济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基础。健身活动的发展的好与坏,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经济对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加强宣传,为全民健身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实力,为促进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不同级别投资资金的比较。
根据东部国省地县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以2002 年为标准数)反映出我国东部地区各个投资的投资金额,可以看出省投入的增长比例比较大,尤其是2006- 2007 年的增长幅度较大,中部地区2002- 2003 年国家投资呈现猛增趋势,县级投入也在这段时间内出现异常的增加,其原因不是很明确。往后的2004- 2007 年国家投资比较均衡。根据西部地区国省地县投入的增长比例表反映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等关系,总量比中部,东部低,但是转化成标准数来看发展还是比较平缓的2006- 2007 年呈现了大幅上涨的趋势,无论是国家投入,还是省投入等,都有大幅度增加。根据东、中、西部国家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我们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在2002- 2003 年国家投入比较大,其余年份还没呈现大投入的情况,东部地区由于地方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国家相应的投入较少,没有大的起伏。2006 年以前国家对西部的投资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2007 年突然猛增可能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关。根据东、中、西部省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我们得出,中部地区省投入虽然速度缓慢,但还是呈逐渐上扬的趋势、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2006- 2007 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扬,尤其西部最明显,原因可能是由于国家投入力度加强而带动省投入的增加。东部地区由于奥运场馆和全运会场馆的建设,所以省投入力度也相对加强。根据东中西部地级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我们可以看出2002- 06 年东中西部地级市投资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而2006- 2007年西部地级投入加大,可能是由于国家投入和省投入的拉动,有了质的飞跃。2006- 2007 年中部东部较前几年没有质的变化。根据东中西部县投入资金增长比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02- 2003 年中部地区县级投入大幅上扬,相反东部,西部却成为下降趋势。2004- 2005 年中部和东部都有所回落,回到与2002 年差不多的水平,而后两年又呈现上涨趋势;西部地区由于国家,省,地级投入的带动,县级投资也有上涨。
西部之所以在2006- 2007 年的投资金额的涨幅较大,其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还有西部地区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得到西部人民的广泛拥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2002- 2005 年全国投资资金总额下降,2006、2007 年涨幅较大;4.1.2 2002- 2007 年中部地区投资资金总量呈剧烈波动增长状态;4.1.3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等关系,总量比中部,东部地区低,但转化成标准数来看发展还是比较平缓的,2006- 2007 年呈现了大幅上涨的趋势;4.1.4 东部地区投资资金的总量较大,所以投资资金的涨幅不会太大,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资金的总量基数较小,所以发展空间较大;4.1.5 东部地区投资发展的趋势引领全国投资资金的发展趋势。
4.2 全民健身活动设施投资的建议。
4.2.1 应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全民健身意识宣传。早在20世纪80 年代美国就己经专门成立了“健身和体育总结委员会”,并在50 个州建立分支机构,旨在唤起民众重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因为我们要加强包括图画类的各种宣传,从而提升大家健身的意识,让居民从根本上认识锻炼的重要性。4.2.2 乡镇文体站,农民体育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一大难点。能否解决好农民体育,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
地方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把现代体育比赛形式与古代遗风结合起来,积极地进行加工、改良,创新,摒弃其中的封建迷信色彩,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以乡镇文体站为支点,以小康建设为载体,促进农村体育发展。4.2.3 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最大限度的在保证健身消费者权利的基础上,制定《教练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行业人员管理岗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组织专门人员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对其经营过程进行监督。4.2.4 提供多样化的健身服务项目。将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结合起来,多开发趣味性和少年儿童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使更多的人参与健身锻炼。不追求大而全的服务项目,发展“经营体育型”多功能大众化体育市场。
针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底子薄、场地少、器材缺乏的现状建议:一切可供体育锻炼的公共场所,包括公园、名胜、江河湖海,以及学校、机关、企业的体育场地均应向群众免费开放或低收费。
参考文献。
篇6
1.1株洲攸县全民健身路径场地数量状况与分析
居民从事锻炼的基本条件就是体育运动的器材,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的规模与数量是根据健身路径点附近的居民的人群密度有关。因此,健身路径场地、器材数量建设的重要指标是能不能满足周围群众的需求。株洲民生100工程中就要求今年全市增加160个农民健身工程、12个室外健身路径工程,而且,还被纳入了“全民健身工程”,这两项路径工程的器材已全部下发到各村、社区。其中株洲攸县就有30个。但是,还无法满足全民健身路径的均衡发展,存在着一些差异。
1.2 株洲攸县全民健身路径经费来源与分析
最初,体育彩票公益金是全民健身工程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体育彩票公益金划拨到各地区,采取国家一部分资金,省市一部分以及一些各级单位拿一部分的方式进行的。目前全民健身工程投资趋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株洲市体育局虽然加大了健身器材的投入,但是不够满足众多路径点的需求,而且用来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项目资金在监管和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3 株洲攸县全民健身路径的质量建设状况与分析
健身路径的质量检测涉及许多专业技术,本文主要利用健身路径使用者对其满意程度来判定质量建设情况。健身条件是否满足人们日常体育健身需求是通过人们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程度来反映的。从表3-1中可以看到参与者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程度,一般占了38.2%,不满意占了32.3%,说明全民健身路径的质量建设还有待加强。
表3-1 参与者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程度(%)N=285
满意程度很好较好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人数1092109677
百分比3.5%32.3%38.2%23.5%2.5%
2.株洲攸县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基本状况
2.1使用者的性别及年龄结构状况
回收的样本中男性参与健身路径的比例比女性高,男性比例占到54%,为154人,而女性比例占到46%,为131人。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男女比例有差异。
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将使用者的年龄分为11-25岁,26-35 岁,36-45岁,46-55 岁,56-65 岁,65 岁以上,各个年龄分段体育锻炼的人数分别为 23人,29人,40人,48人,82人,63人。在全民路径锻炼者中56岁以上的人数最多,占到总锻炼者人数的一半,说明攸县主城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老年人为主。这个年龄段的人人数最多,因为大都空闲家中,闲暇时间多,有锻炼注重身体健康的意识。
2.2使用者的职业结构状况
通过调查显示,使用健身路径的人职业比较广泛,为了方便本文研究和数据统计,把被调查人的各种职业大致分为公司职工、工人、离退休人员、党政军联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其他六大职业群体。其中离退休人员是调查数据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就是说使用健身路径的人群中离退休人员最多。
2.3使用者的学历结构状况
调查显示随着使用者的文化层次提高,人们对健身路径的使用率越高,其文化层次高的锻炼者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较多,说明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也高,有助于提高人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而高等教育的人群参与度不高,使用健身路径的人数比例不高。
3.株洲攸县城关镇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
3.1 攸县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获得健身器材使用方法的途径
想要达到自己的运动成果和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正确而科学的锻炼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在人们获得路径使用方法的渠道方面,其中观察别人怎么使用或模仿他人占据了总数的44.5%,其次是听取他人的建议占了20.4%,按器材的使用说明的占14.1%,按个人喜好占 13.2%。(如表3-2)
表3-2 攸县居民获得全民路径使用方法的渠道
渠道个人喜好器械说明他人的建议模仿他人其他
百分比(%)13.214.120.444.57.8
3.2 攸县锻炼者对全民健身路径器械的选择状况
攸县各健身路径点中安置的器械种类有扭腰训练器、单双杠、太空漫步机等。扭腰训练器使用人数最多比例最高,是人们比较喜欢的运动器械之一。
4.株洲攸县健身路径锻炼者体育运动状况与分析
4.1健身路径锻炼者的体育意识状况与分析
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其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与其相应的心理活动、思想观念的产生被称为体育意识。在体育锻炼重视程度的调查中,重视体育锻炼的比例总和为91.2%(如表3-3)。意识高的体育锻炼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民健身意识。
表3-3 攸县全民健身锻炼者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统计表
重视程度很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不重要
百分比(%)53.729.28.38.40.4
4.2锻炼者使用健身路径锻炼的目的状况
锻炼目的是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内在动力,是促进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原因。根据调查表明,株洲攸县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目的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如下表所示,全民健身路径锻炼者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其次是休闲娱乐,然后才是人际交往以及医疗康复等。
表3-4 攸县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目的统计表 N=285
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医疗康复其他
人数13659443511
百分比(%)47.720.715.312.34
4.3健身路径锻炼者参与健身锻炼活动频率以及时间状况
国家对于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为:每一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每一次的锻炼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每一次的运动强度达到自身运动能力的中等强度以上。由此可以看得出,偶尔进行体育锻炼,不能算作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下表中可以看出攸县居民健身路径运动频率主要集中在每星期1到2次,大多数还没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
攸县大多数人对健身活动时间选择上还算比较合理,大多数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一个小时以上人数相对少,说明锻炼时间合理性的选择是影响锻炼效果的。
表3-5 攸县全民健身路径锻炼者的活动频率N=285
频率每一周3次以上每一周3次每一周1到2次偶尔
频数425215734
百分比(%)14.718.255.112
5.结论
5.1 社区健身路径的数量不足,路径的布局不合理
5.2 全民健身路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缺少专门的资金监管机制
5.3 全民参与健身思想的宣传力度和普及力度不够
5.4 全民健身路径在使用上缺乏正确的示范和专业的指导
6.对策
6.1 攸县应加大健身路径建设力度,根据实地情况合理规划
6.2 促进全民健身路径投资的多元化,加强资金监管力度
6.3 健身路径应注重功能的开发和社区文化的推广
6.4 全民健身路径应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性(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篇7
一、“非典”时期群众体育的开展
1.人们体育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非典”给社会民生造成了重大冲击,但却给人们的体育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人们对强身健体的关注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对拥有健康身体抵御疾病的重要性有了亲身体验,迅速掀起了健身热潮。群众体育需求和生活方式开始了变化。
首先,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人口大大增加。据统计,“非典”期间,体育人口比以往增加50%以上,人民健身热情高涨,健身人群到处可见,户外活动明显增加。据调查,公园、空地、健身路径和有体育设施的地方,都成了群众晨、晚锻炼的主要阵地。据不完全统计,小型公园每天晨练有1000余人,较大的有5000人以上,随处可见打太极拳、羽毛球、扭秧歌等锻炼者。其次,体育消费空前高涨。随着人们户外锻炼的增多,小型健身器材供不应求。据了解,“非典”时期,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运动服装等各体育用品店销售呈直线上升,个别商店还有脱销现象。
2.群众体育活动更加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非典”期间,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提高免疫力体育运动又是最好的方法之一,“非典”成了开展全民健身的推动剂。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增强,增强了领导层对强身健体和“奔小康、先健康”重要意义的认识,想方设法组织群众进行健身活动。许多单位因势利导、创造条件,积极提供服务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山东大学制定了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方案;河南焦作、济源在空闲地带和小区建了大量的健身设施;青鸟健身推出了“非典”处方;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经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改建了“篮球场”,新建了“乒乓球台、排球场”和全民健身路径等。对在“非典”期间,稳定群众心理,抗击“非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主流媒体与体育部门密切配合,对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效抵御疾病进行了主动、全面、及时、准确的直面报道,好多媒体开辟了“积极锻炼、决战非典”等专栏,并制作专题采访节目,组织体育专家等介绍科学健身方法,引导群众进行小型分散的户外运动,进一步推动了全面健身的广泛开展。
二、“非典”对开展群众体育的思考
目前,防治“非典”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许多事情让人刻骨铭心,对群众体育也有了许多新的启迪。
1.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抗击“非典”时期,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其部门的主导作用,将开展全民健身作为政府突出的法定职责认真履行,通过锐意进取和卓有成效的努力,组织引导全民健身,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正常时期的群众体育开展提高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对群众体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非典”使群众体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表明群众体育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非典”的威胁使居民树立“大健康”观念,从增进健康,减少疾病考虑,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自觉将锻炼身体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群众体育要求的不断升高,管理和服务也应当提高到相应水平。
3.体育需要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抗击“非典”使全民健身形成国家与民间社会协调互动的良性关系,政府的号召,得到社会普遍响应,许多民营的商业性健身场所主动配合政府,开展了诸多公益性体育活动。表明群众体育活动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给予支持。另一方面,群众消费结构产生细微变化,健康投资大为增加。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势必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最重要的保障条件。
“非典”时期,各个公园及体育场馆、健身工程成为群众健身的主要阵地。但是,场馆拥挤现象的出现,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体育用地严重短缺,建设速度赶不上体育人口逐年增加速度。目前,体育场地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落后的现状,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迫切需要有较大的发展和更新。
5.保持群众健身热情。
从某种意义讲,“非典”时期出现的群众健身热潮是一种特殊现象,是群众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采取的自我保护行动。当威胁消失,健身热潮很可能随之减退。因此,如何深入研究并抓住“非典”对民众生活方式、对体育需求的影响,乘势而上,推动群众体育再上新水平?如何进一步创造条件,使群众健身热情保持下去?是我们今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建议
1.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群众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将明显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政府工作指导思想之一。各级领导要将组织群众健身,增强国民体质作为防治疾病,提高国力的重要措施摆到工作议程,与改善卫生环境一起抓,为群众健身安排时间,提供全方位服务。
2.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人为本,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创造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条件。并还要做到对现有体育场地保护,严禁侵占、挪用,规划、建设、体育行政部门要协调配合,严格把关,对已占用的体育场、馆所辖政府要尽快新建偿还;体育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逐年实施;城市、乡镇建设居民区必须预留体育用地,同步建设;尚未制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城乡以及社区乡镇进行居民区建设时,要像配套供水、绿化、供气设施那样去配套体育设施;规划和土地、建设、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审核定额指标,没有设计体育设施的不予批准;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需要拆迁体育设施的,应依法先行择地新建偿还,以免留下永久的无法补救的遗憾,有愧于后人;要继续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入,提高全民健身工程的比例。
3.制定全民健身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规范全民健身有关问题,有效保护公民参加体育健身的合法权益。
4.对群众体育组织给予应有的实际支持。群众体育组织是开展全民健身的主要力量,他们在组织全民健身中重要作用。对于他们遇到的困难,有关部门责无旁贷,应及时帮助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雪冰等:《试论高校体育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对策管理》,《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
篇8
1、实施全民健身的必然性
1.1作为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身心健康不仅是人类最低级的生存需求能够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类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能够得以满足的重要条件。人类的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获得键康的体魄,这些需求的实现最终应求助于健身活动,而全民健身的优越性显然是其他单一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不可代替的。因为它既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锻炼身体的权利,又能够为每个社会个体获得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1.2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和社会,也无论什么时候,要实现繁荣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广大民众的健康问题。而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解决这一问题,改善生存状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进行体育活动—因为通过增强一个人的健康进而影响着整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健康状态。全民健身便成为增进民族健康、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全民健身”所规定的教育对象的“普及性”“广泛性”学校体育必修课的“强制性”,以及体育本身所固有的“健身”“娱乐”“社会功能”等所必然要求的。
2、全民健身的内涵及其基本目的
所谓全民健身就是体育运动对象的全民化。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背景,我们不难对其内涵作出明确的规范:全民健身指全体国民都有受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健身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身的身体,调节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全民健身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权利与义务,而且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必需。这不仅指单纯地赋予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锻炼自己身体的权利与义务,更重要的使他们懂得全民健身运动背后的理念,提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提供健身的机会和场所;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并不只是权利的享受者,他们也必须担负一定的责任:个人的、社会的以及全球性的。
全民健身的基本目的或者说最终目标应当是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健身的需要,增进身心健康。这些需要包括基本的健身手段、基本的健身知识、基本的健身内容和基本健身场所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进行健身活动中的必要条件,是增进身心健康的根本保证。只有当人们的身心健康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时才能有效地生存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有见识的决策。当然,全民健身并不仅仅是形式,它是终生体育和全人类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知识爆炸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处在一种非常繁忙的状态。人们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不断及时地调节身心以适应各种变化,这就要求终生必须不断地进行健身活动,才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3、我国全民健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自1995年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指导纲要》以来,应该充分肯定我国人民对全民健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逐步深化,健身意识和健身要求得到的加强,广大民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加,健身效果和生活质量大为提高。依据李相如等人的调查:与1997年相比,群众对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较深的由5%上升到23. 02%,知道有其事43 . 84%,从未听说过由原来的65%下降为11.65%。说明健身意识得到了加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后,人们的锻炼次数有所增加的达到了60.12%,没有变的为36.30%,在36.30%中约占总人数的20.90%是一年四季都参加体育锻炼的,所以说有81%以上的人有所增加或没有变的。全民健身的配建改善了群众的锻炼条件,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群众的身体状况明显得到了提高,体育运动不断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证明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人们健身、健康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取得如此可人的成绩,我们不难看到全民健身运动的美好前景。但在肯定成绩之后,我们也应看到其中还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及我们将要面临的新挑战。
3.1中青年体育健身人口的“休眠化”
现阶段我国实施全民健身中身强力壮、年富力强、极易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25-45岁年龄段的中青年,却是一个参加健身活动的最少的人群,处于休眠状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为全民健身计划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阻力的作用,制约着我国.‘体育人口”的增长。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1)对全民健身的对象错误定位,认为健身的对象主要是老、弱、病、残。(2)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角色,使广大中青年无暇于健身锻炼,(3)中青年的文化层次与其健身锻炼的意识、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4)其他的娱乐活动抢占了健身的时间,如“麻将”“扑克”等。为此,必须加强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尤其要加大对中青年“活命哲学”的宣传,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宝贵生命的重要性。最终使他们从“麻将桌”与“扑克堆”中走向运动场。
3.2地区之间全民健身运动状况“差异化”
我国人多地广,地区间的人口素质、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农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自然经济占重要地位,而广大城市却以商品经济为主体,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与平衡,导致了在经济、文化发达的东部和沿海地区.投入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器材设施多,广大居民的健身观念与意识逐渐得以加强,而且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也在不断增,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经济条件较差,投人健身运动的配建经费也少。据九运会期间西藏体育局长介绍:西藏每年用于全民健身的经费只有十万元,有些地区人群中有些甚至连什么是体育都不明白,就更谈不上体育意识和健身运动的问题了。因此,当前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结合地区间的差异性,把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西部边远地区.加快农村与西部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努力改变他们长期所形成的封闭、守旧、落后等,尽快使广大农民投入到体育锻炼的大潮中去。
3.3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贵族化”
篇9
关键词 衡水市区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问题 策略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简称路径工程,是在最近几面逐渐兴起的一种包括了全民健身路径和基础健身配套器材的一种基础公共建设。从我国的健身路径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健身路径主要是在室外,占地面积非常有限,而且因为各地地理和文化的差异性往往形式各不相同。全民建设路径的投资不大,但是却美观实用,方面附近居住的群众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是提高本地群众身体素质的一项公益建设。
一、衡水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群众健身意识薄弱,健身器材老旧短缺
从目前的调查状况来看,衡水市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还存在着很大的阻碍,在一份全市调查中显示,百分之六十七的衡水市民的群众健身意识还比较薄弱,人们更多地是将精力放在工作和家庭中,对于健身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有百分之六的人认为健身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除此之外,根据调查,我们还可以发现衡水市区的健身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小于其他城市,而且其中的健身器材很多已经老旧破坏,不能发挥健身作用,还有一些器材的安装方式不符合标准,很容易发生健身当中的人身伤害。
(二)健身场地存在局限性,建设工程资金匮乏
全民健身是一个需要长久资金支持的公益基础建设,衡水市区的健身场地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从衡水市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衡水市政府在路径工程的建设投资比较少,导致在体育健身器材的购买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基金投资,但是这些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建设工程需求。除此之外,调查还现实目前的路径工程资金划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很多不必要的投入往往被列进建设项目中,导致有限的资金被进一步压缩,这无疑加重了路径工程建设的困难程度。
二、解决衡水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问题的策略思考
(一)开展思想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全民健身积极性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不是单单对体育器材的增添,更重要的是让衡水市民对健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市民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才能让健身器材发挥它的作用,提高衡水市民的身体素质。衡水市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全民健身宣传队伍,通过进行公演和视频宣传唤醒市民的健身意识,从而加快城市全面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速度。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适当鼓励社会个人或者团体的小型基金和宣传支持,通过社会群众的宣传扩大全民健身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路径工程建设中来。
(二)合理划分基金和彩票收益,加大场地的工程建设
衡水市区在进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时应该有效地利用其社会公益资金和体育彩票的公益投入资金,在资金上减少当地政府的经济负担,从而进一步扩大健身场地的规模,争取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整个路径工程的资金支持主要是以政府的拨款投资为主,但是按照当今体育总局的制度,体育行政各部门可以调动一定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市区和各级城乡进行体育健身投资和赞助,衡水市政府应该牢牢把握这一机会,努力争取体育彩票公益金,扩大本地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规模和范围,提高健身基地的基础建设质量,让衡水市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健身服务。
(三)设置健身后期维修机制,延长健身器械的使用寿命
衡水市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应该加大力度在健身器材的后期定时维护上,从根本上延长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在健身器材上的经济投入,提高公共基础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进行健身路径的维护时,当地政府可以在健身地点设立固定的监督管理点,调配人员进行看管和维护,对于健身器材的状况和群众的反应进行定期上报,从而保证上级及时对健身路径工程的缺陷进行调整和改进。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应该针对当地的天气状况有针对性地引进健身器材,衡水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夏季容易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而潮温闷热,且降水较多,在维护器材时应该注意做好防锈措施,减少器材的损耗,从而方面市民的正常使用。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以衡水市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调查为主要分析对象,从问题到解决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从整体上来看,路径工程已经开始从衡水市区中心逐渐向市区周边郊区以及农村发展扩大路径工程的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虽然路径工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困难和挑战也会激励衡水市政府不断改进和发展,从而不断为本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推动城市建设。
2014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静.石家庄市区“健身路径”运行状况及社会效益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篇10
1.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增多,体育指导员数量增加,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和体育人口比例有很大提升,全民健身意识显著增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设施滞后且不足,体育场馆建设迟缓,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不高,各地体育消费水平差距大等,制约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发展。
2.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锻炼场馆和设施不足且相对落后
近些年来,我国体育锻炼场馆数量增多,绝对数量似乎可以满足大众需求,但是,我国体育锻炼场馆在分布结构、分布地点、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庭院、居民小区、公路街旁,这些场所缺乏专业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指导,十分不正规。第二,由于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使我国体育场所东部地区多,中西部地区少,城市地区多,农村地区少,且主要分布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周围,可以供普通利用的场馆和设施十分有限,利用率低。第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设置相对落后,缺乏国际先进体育设施。
2.2 体育市场发育不良,大众体育消费水平低
一方面,受经济收入和时间限制,我国体育消费主体需求量少,买方市场难以成型,大众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市场主体市场敏感度低、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不够重视、中介组织不健全等原因,致使体育产品品质差、市场主体缺乏自主性,难以形成健全的体育市场运行机制。
2.3 全民健身意识相对不高,健身运动缺乏科学指导
目前,我国居民对健身的重要性意识不够,缺乏体育精神,大量的闲暇时间被用来看电视、上网等,全民健身意识有待提高。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锻炼者不能选择适当的健身项目选择和健身方法,不仅影响体育锻炼效果,且极易导致身体不良反应的产生,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3.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3.1 更新体育场所建设理念,合理布局体育场所
一方面,应及时更新体育场所的建设理念,根据民众的健康需求塑造最新理念,向"场园一体化"和"多功能"格局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体育场所的分布结构应根据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特点、社会阶层等合理布局,以满足不同体育人口的健身需求。
3.2 大力发展体育市场,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培养体育市场,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最根本是要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居民收入。经济是基础,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举措。此外,根据体育人口喜好增加健身运动项目,建立不同类型的健身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增加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完善体育市场运营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
3.3 大力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健身、体育锻炼的需求逐渐增加,体育市场的拓展是大势所趋,一旦体育市场拓展,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加,因此,各大体育院校大力增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满足社会对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高等院校应积极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壮大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3.4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篇11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value of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ZHOU Xue-rong1,WU Mi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ng 210046,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value of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and concluded that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profoundly seeing though the trend, correctly judging the reality, and scientifically predicting the future. The New Strategies for Global Health put forward that the 21st century is a century for mankind to pursue health; the putting forward of the concepts of “Chinese dream” and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and national fitness, are policies making nationals strong and China powerful;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ctive response to the coming of the human health era, also the realistic need 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National fit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licy, society,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national fitness can promote political stability, consolidate the governing party’s status, boost social development,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boos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duce national burdens and increase national benefits, boos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national soft power, having important strategic value.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national fitness;national strategy
“国家战略是综合一国之力而行之方略,是建设和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1]。2014年10月,国务院在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这是建国以来在国家文件中首次明确将全民健身定性为国家战略,将全民健身战略从体育系统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民健身战略层次的一次跃升,其蕴含之意一定是重大且值得研究的。为此,刘永国[3]在2014年全民健身报告会上提出:“要重视全民健身基础理论研究,要把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分析清楚、研究透彻。”刘鹏[1]在2015年全国群体育工作会议上也特别强调:“全面理解和具体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全国体育工作者特别是群众体育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深入思考和全力推进的重大任务。”显然,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要重视全民健身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把全民健身何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问题分析清、研究透。
1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
1.1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
20世纪末,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纽约,他们一致认为21世纪人类最需要健康[4]。如今,这一认识已成为人类社会共识。1995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项《全球健康发展政策――21世纪人人健康全球战略》。该战略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它全面阐述21世纪健康战略的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成为指导国际、区域、国家健康行动的战略性文件,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使健康成为人类发展的核心”这一指导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5]。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一项《全球健康新战略――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6]。这项《全球健康新战略》提出的背景源于《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该报告指出威胁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非传染病以及非传染病引起的死亡、发病和残疾,目前约占所有死亡的60%和全球疾病负担的47%,预计到2020年这些数字将分别上升至73%和60%,可见数字之大令人触目惊心,而缺乏运动则是引起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全球健康新战略》强调:“身体活动是改善个人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一个基本手段,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相结合,将成为遏制非传染病增长威胁的有效战略。”因此,它“鼓励各国制定国家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以改善饮食和鼓励身体活动以保护健康”,并建议“国家战略应包括与全球战略所包含的那些相类似的特定目的、目标和行动。最为重要的是实施行动计划所必需的要素,即国家身体活动准则”[6]。显然,21世纪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迫切、最重要的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将全民健身确立为国家战略,着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这本身也是对世界发展、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时展的需要,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发展趋势准确判断所做出的积极应答,也是为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望、增强国家影响力而做出的正确决策。
1.2 全民健身是强民之策和强国之基
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既需要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战略谋划,也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体育是强民的重要手段,体育可强健体魄、振奋精神,促进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所产生的效益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强健体魄可有效开发人的智力与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与耐久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体力、智力支持;其二,体育培育的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等精神与品质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基础与精神动力。可见体育与中国梦实现高度相关,中国政府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恰如总书记所阐述:中国政府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7]有高度才有远度,中国政府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体育,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回顾历史,古今中外世界强国崛起,其兴盛都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古希腊因有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地而闻名于世;大英帝国则以获得“现代体育和体育产业出生地”美誉而载入史册;超级大国美国则是后来居上,跃居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相反,国力衰败与体育衰败却是孪生兄弟,旧中国“东亚病夫”的耻辱给国人留下痛苦的记忆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历史启示:“没有体育甚至轻视体育,其民族不是衰老,就是丧失生命力。中国欲强,中华民族必须在体质上屹立于世”[8]。体育强是一个国家富强兴盛的标志,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体育强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国兴体育兴,国败体育败。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更是强民之策、强国之基。
1.3 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中国体育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迅即做出新的战略部署,提出新时期“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体育事业的方方面面,但全民健身无疑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最核心、最关键部分。2015年《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群众体育工作提档升级的迫切需要。”[9]刘鹏[10]针对新周期体育强国的命题,特别做了阐释,指出“重中之重仍是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群众体育是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走向强国以群体为本”的重要思想。无疑,将全民健身定位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及抓手的意义重大。首先,这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需要。任何国家要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都需要以发展全民体育为基石,一个全民体育薄弱国家是没有资格称之为体育强国的,体育强国须全民体育强,这是体育强国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条件。其二,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方针的最重要体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既定的体育发展方针,为人民健康服务、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是我国发展体育的宗旨和任务,也是体育的本质追求。因此,体育发展坚持以群体为本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贯彻落实我国体育方针的必然需要。
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也是我国当前“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基础性薄弱环节”[11]。如供需矛盾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投入总量不足,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能够提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有较大差距;体育部门对群体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均衡,重竞体轻群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不新、措施不实、人员不足、经费不够等方面;群众体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跨部门工作机制,使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府主导缺位或不到位,大群体的格局还没有真正落地。社会力量参与群众体育和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环境尚未在大范围内形成,新机制有待建立[12]。全民健身发展的滞后直接影响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重要目的就是要着力加强体育强国的薄弱环节,改变全民健身落后的现状,给全民健身提档升级,加快全民健身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必然需要。
近10年我国体育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年增速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远远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明显落后、差距很大。我国体育产业对GDP贡献率仅为0.56%,国家财政支出远远大于体育税收。2012年我国体育产业的税收贡献为90亿元左右,但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体育支出为272.49亿元,体育税收不足财政支出的1/3。2008年至2013年,国家财政对体育财政支出逐年增长,2013年国家对体育财政的支出较2008年增加了50%,国家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15]。究其原因,主要与全民健身直接相关,全民健身发展滞后导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动力不足。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凡是全民健身发展得好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一定比较高,而全民健身发展落后,体育产业一定是落后的。当今体育产业发展名列世界前茅的国家是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德国,体育产业分别占本国GDP的3%、2.85%、2.54%、2.00%、1.99%,与此相对应体育人口比例也大大高于一般国家,分别达到49%、43%、46%、48%[15]。而我国体育产业为GDP的0.56%,经常参与体育的人口比例仅为28%(全国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显然,体育产业发展必须依托全民健身发展,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的根基与动力在于全民健身的发展,全民健身发展水平决定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只有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愿意花钱买健康、愿意参与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发展才能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活力。
全民健身间接、隐性的效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降低医疗费用,二是提高生产力水平。首先,体育运动增进了健康,就可减少疾病,降低疾病费用,减轻国家负担。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医疗费用普遍上涨的状况,医疗费用的增长超出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长,给各国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国也面临同样问题,每年卫生资源消耗高达6 100亿元,因疾病、伤病造成的损失约7 800亿元,合计14 000亿。而体育是疾病防治与干预的重要方式,在《全球健康新战略》中体育被认为是非传染病(慢性病)的克星,在《加拿大体育》报告中,体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成本最低的增进健康,降低医疗费用的手段”。报告还指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每年将减少心血管疾病治疗费用10.3亿美元,减少结肠癌治疗M用40.7万美元,体育产生的隐性经济效益是巨大的[16]。其二,运动强健了体魄,就可提高劳动力水平、增强社会生产力。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健康可使人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使人的智力与体力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证明:“体育参与者明显提高了人们的精力、耐力与决策能力。体育参与者的生产力高于非参与者平均水平的12.5%”[16]。显然,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就是GDP,但健康不是与生俱来,它需要呵护培植,而体育是获取健康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手段。
从未来人类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全民健身与经济发展关系也会日趋紧密。有未来学家预测,未来财富的五大趋势是――生命经济、永生经济、娱乐经济、人本经济、宇宙经济[17]。前4种经济都与人的生命健康、与全民健身高度关联。显然,无论是立足当下,还是着眼未来,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这既是发展体育产业根本之策,也是减低医疗费用,提高劳动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为国减负增利目标的需要,同时全民健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值得开发与利用。因此,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2.4 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18]。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发展摆在国家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要兴起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习见平也强调其重要性,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9]中国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必定要繁荣、兴盛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全民健身是一项惠及全民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也是一项惠及全民精神世界的文化活动。首先,全民健身高扬的是人文精神。“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幸福”;“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全民健身的经典口号,也是全民健身以人为本、健康为本,彰显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是全民健身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终极关怀的重要体现。其二,全民健身倡导的是科学精神。全民健身引导人们崇尚科学,摒弃落后与愚昧,帮助人们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与生活品质,延长人的生命。其三,全民健身弘扬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公平正义、遵纪守法、诚信友爱、团结协作、志愿奉献、顽强拼搏、乐观进取、人与自然和谐等。因此,体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增强国民身体素质、锤炼国民精神品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投入少、见效快、综合效益高的重要手段”[20]。体育精神更是获得了我国著名学者的赞赏与高度评价,称其“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与发展的基本精神”[8]。显然,全民健身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过去由于受传统体育观影响,人们对全民健身价值认识肤浅,仅滞留在“健身”工具的层面,而缺乏从文化视角对其价值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发展,人类社会对体育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体育丰富的精神文化得到了深度挖掘与充分肯定,成为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重要价值追求。如2007年欧盟首次发表《体育白皮书》,就全面阐述欧洲政府的体育观点,认定体育具有“培养积极向上的公民”“促进社会包容、整合与平等”“分享欧洲的价值观”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等价值功能。英国认为“体育是突破社会壁垒的一个最佳方式,须充分发挥其潜力”;澳大利亚强调“体育有助于传播重要的澳大利亚价值:志愿服务、合作、领导力、团队合作、迎接挑战、战胜逆境、追求卓越。体育在构建健康社区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日本在2010年提出《体育立国战略》,其总体目标就是“确立新的体育文化”。将体育文化软实力阐释的最为到位的,是已故南非总统曼德拉,他说“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21]我国2011 年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也给予全民健身价值定位,“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更是对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进行专题阐述,“深入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提升中国体育软实力。通过体育促进并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大众人生观,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让体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22]。全民健身文化倡导的人文价值、科学精神、体育精神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普适性、永恒性,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可充分发挥全民健身文化价值功能,繁荣中华文化,优化国民精神品质,这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伟大世纪。全民健身事业关乎到人类发展、国家发展、体育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及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然需要。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举全国之力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提档升级,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繁荣发展,使全民健身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功能得以充分释放,在国家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发挥更积极、更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及体育强国目标的达成做出更大献。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 刘鹏. 2015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5-12-20]. http:///n16/n.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EB/OL]. [2015-12-20]. http:///zhengce/ con.
[3] 鲍婷. 促进全民健身 建设体育强国――2014 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发论坛暨全民健身优秀论文报告会综述[J]. 体育文化导刊,2015(3):3.
[4] 万承奎. 21世纪健康新概念[EB/OL]. [2015-12-20]. http:// /p-398101.
[5] 21世纪人人健康全球战略[EB/OL]. [2015-12-20]. http:///p-554301.
[6] 全球健康新战略――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EB/OL]. [2015-12-20]. http:// /chinese/esa.
[7] 薛原. 建构体育发展大局观[N]. 人民日报,2014-01-10.
[8] 李力研. 野蛮与文明[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371-269.
[9] 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意见[EB/OL]. [2015-12-20]. http://.
[10] 刘鹏. 新周期体育强国的命题[EB/OL]. [2015-12-20]. http:///ty/2.
[11] 体育局长会刘鹏讲话解读:科学规划 改革创新 [EB/OL]. [2015-12-20]. http:// /n16/n.
[12] 刘鹏. 2014总局系统全民健身工作会上的讲话[EB/OL]. [2015-12-20]. http:///n16/n.
[13] 林祖华. 论民生的内涵和特点[J]. 理论与改革,2012(3):15.
[14] 刘鹏. 政策解读: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N]. 人民日报,2014-10-22.
[15]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EB/OL]. [2015-12-20]. http:///news/cha.
[16] 国际大众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C].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1998:34-37.
[17] 王小平. 第二次宣言[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05:576.
[18] 汪宗田. 中国梦的内涵及其辩证特征[J]. 江汉大学学报,2014(1):6.
[19] 慎海雄. 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N]. 文汇报,2014-01-01.
篇12
我国传统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成,体育市场上的一些体育健身、竞赛表演、休闲娱乐、体育彩票也在不断丰富、创新,关键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了体育器材以及健身娱乐市场由城市走向乡镇的策略,不仅增强了群众对体育产品的消费,同时也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其次,现在我国的上班时间安排逐步合理化,实施的是“五天工作制”,因此人们的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生活质量以及健康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会更加愿意花费时间、精力、金钱来投资体育健身事业,从而保证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是在实际的社会体育发展道路上,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体育普及程度不高,体育人口偏少。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实际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很少,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总数只有34%,而美国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总数在51%-75%左右,相当于我国的两倍,体育人口是衡量群众体育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可见我国社会体育的普及程度普遍很低,对社会体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生活方式及观念对社会体育发展的制约。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很多人喜欢呆在家里坐在电脑面前或者电视机前面休闲的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而且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只重视赚钱忽略对健康的投资。很多人对社会体育事业有一定的误解,认为体育产品的消费是奢侈的,进行体育活动既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实用性。
(三)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人们对体育的需要以及体育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虽然在社会经济改革的形势下,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但是人们的消费水平仍然不高,经济条件使物质消费无法得到保证。其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区域间的体育发展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型时期,区域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未来社会体育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群众社会体育意识的普及。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加强对体育的宣传。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很多人的闲暇时间都花费在网络游戏或者一些网络视频上,对体育活动很少关注,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大力报道社会体育新闻,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感受到全民健身的存在,同时还要宣传体育健身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创建一个让人们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氛围,从而加强群众对社会体育的认识。其次,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牵头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对高校体育锻炼的教育政策,通过高校承接成立体育锻炼的短期培训班,讲授一些简单常用的体育技能和体育锻炼的方法,从而激发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根据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适当的成立一些低档次的健身俱乐部或者建设一些简易的健身设施,为群众的健身和锻炼提供更便利的环境,同时也让更多的群众能够接触到体育健身活动,从而增加体育人口的数量。
(二)加强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的体育投入。目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别尤为明显导致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严重不平衡,很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经常会发生社会体育发展的资金来源及投入经费不足、短缺的现象。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这些经济落后地区的资金、技术投入。为了避免由于经费问题而影响当地的社会体育发展,当地政府应该加强经济调控管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共设施管理政策,应该指派专人投入、建设或者改造公共体育设施,同时对一些重视全民健身活动的单位给予财政以及物质上的奖励。相反的,如果有单位不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则应该征收相应的健康基金,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市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视,还可以起到很好的资金融通作用。
(三)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的地方性法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规章制度早已经颁发实施,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全民健身的细则与工作安排,体育市场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细节规定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当地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执行度强的规章制度,将社会体育纳入法制的轨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全民健身活动制度化、频繁化。
三、结语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体育的发展和振兴的前提,然而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缺不了各种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因此要想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和谐、快速发展,首先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切合的法律法规。其次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支持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最后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群众对体育锻炼的普及程度,只有人们加强对体育锻的认识,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才能使社会体育持续、稳定发展。传统体育机制的改革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很大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的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社会体育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篇13
1.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与分析
1.1 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1.1.1 健身路径使用者性别状况与分析
据统计,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中男性占52.4%,总共有137人,女性占47.6%,总共有124人,男女比为1.1:1
1.1.2 年龄结构状况与分析
据统计,20岁以下的人数占 13.7%,21到40岁的人数占7.2%,41岁到60岁的人数占42.9%,61岁以上的占36.2%。
从数据中分析得出:全民健身路径参与健身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儿童比例很少。根据这一特点,再增加针对老年人健身设施的同时也要多增加针对青少年的健身设施,以便增加青少年人群的健身兴趣。
1.2 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情况
1.2.1 健身路径使用者锻炼目的的状况
临沂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目的主要分为:1、强身健体2、娱乐休闲3、放松身心4、流行时尚5、打发时间等等。由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锻炼目地结构表中可以看出人们参与健身路径活动的目的是多元化的,人们活动的目的以健身为主的占比重最大,娱乐休闲和放松身心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光重视人体的健康,也开始重视心理的健康,健身、健心、健美等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8]。
经调查261人显示:目的分别为强身健体、娱乐休闲放松身心、流行时尚、打发时间、其他,所占人数分别是129、85、26、15、5、1,所占比例为49.4%、32.5%、9.9%、5.7%、1.9%、0
2.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状况与分析
2.1 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数量建设情况
8月8日是国家设立的首个“全民健身日”,其意义可谓重大,健身是一项人人都能够参与的活动,以设立全民健身日的方式来号召全民健身,足见国家对推进全民体质发展方面的重视。同样,作为国家公益彩票的中国体育彩票,以服务体育事业和各项公益事业为己任,时刻关注社会民生。
自体育彩票在临沂上市以来,累计销售已经超过10亿元,为国家筹集公益金3.5亿多元,不仅与社会公益事业一路同行,也与全民健身一路同行。近年来,临沂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在社区、广场、公园、乡镇和农村等地建成全民健身路径400多处,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4处、全民健身基地1处、全民健身特色工程14处、社区健身苑62处、乡镇文体活动中心65处、球类广场8处、青少年户外健身营地11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9处、社区健身俱乐部57处等,使群众的健身环境和健身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2 临沂市区群众对全民健身路径满意情况分析
健身器材是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必备条件,全民健身路径数量的多少是其硬件建设的必要指标。是否能满足周围群众的需求是健身路径场地、数量建设的重要标准。良好的体育设施,能促使人们有参与体育的渴望,积极参与,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10]。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认为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场地、器材数量能满足周围居民体育活动需求,对其非常满意的占23.2%,比较满意的占44%,对全民健身路径场地、器材数量不满意的占32.8%。这说明临沂通过这几年对健身路径的发展群众对健身路径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健身路径不满意,全民健身路径的实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2.3 临沂市区全民建身路径管理情况分析
为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工作,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受赠单位要建立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员队伍,对场地、器材进行日常维护,保障安全和正常使用。但是,据统计对健身器材的管理表示很满意的人占3.8%,满意的人占37.6%,一般的人占50.6%,认为健身器材管理不及时,甚至无人管理,对此表示不满的人占6.1%,非常不满意的人占1.9%。据报道,自健身路径投入使用以来,全国已经发生了几起由于使用健身路径不当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器械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锻炼者的锻炼效果,甚至生命安全,是健身路径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健身路径的受赠单位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配备,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材的安全使用。
3.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
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健身路径的数量不足。虽然近几年临沂市的健身路径得到的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对于临沂这个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健身路径还是很缺乏的。
2、健身路径的质量问题。良好的运动设施是引导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必要的物质环境条件。因为一些原因,临沂的健身路径质量不是很好,一些健身器材损坏没人修复,有的器材安装一两年就成为了一堆废铁,不但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3、健身路径的管理问题。健身路径存在有人建没人管的问题,或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4、健身路径安全隐患问题。健身器材有许多都放在室外,没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
4.临沂市健身路径的发展策略
1、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鼓动作用,调动广大居民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居民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价值,了解体育锻炼的原理,掌握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具体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2、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健身路径的建设主要是政府投资或体育彩票建设。投资建设要多元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健身路径,群众集资建设等。
3、安排专人管理。政府开设专人负责管理健身路径的使用、管理等问题。争取不会出现有人建没人管,有问题没人说的问题。
4、加大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建设。群众体育的人力资源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管理人员等。社会体育工作骨干队伍的巩固与发展,对于健身路径工作的开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健身路径的所有者,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与体育院校联合,聘请在校体育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源等;有条件的可培训和建设有专业知识的指导员队伍,他们负责传授健身路径知识技能,指导锻炼方法,为人们的锻炼服务。
5.结论
1、参加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者性别比例方面差异不大,在年龄特征上,中老年占的比重较大。
2、临沂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努力,使健身路径得到的很大的提高,群众积极参加到健身运动当中,群众对健身路径的建设满意程度很高,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健身路径的建设不太满意,健身路径的管理情况有待提高。
3、作为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临沂的健身路径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对健身路径的数量和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体育人才的发展和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晓宇.对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投资问题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3: 75一78.
[2]李相如.李丽莉.群众体育实践探索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务院199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