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物制药的来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制药的来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制药的来源

篇1

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A主要膳食来源为动物性食物中含有的视黄醇类物质;另一类物质为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1982年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调查中显示,动物来源视黄醇贡献比例为22.2%,植物类胡萝卜素来源贡献比例为77.8%。2012年的调查中,动物来源视黄醇贡献比例为47.8%,植物类胡萝卜素来源贡献比例为52.2%,即动物来源与植物性来源的视黄醇虽稍逊一点,但基本打个平手。鉴于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视黄醇吸收利用率极高,因此,建议至少1/3维生素A应由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视黄醇来满足。

维生素D的来源

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生成内源性的维生素D,其比例占我们每天需要量的80%以上,而我们摄入的大多数食物中不含有维生素D,只有少数天然食物中含有极微量的维生素D。

坦率地说,这些少数含有极微量的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高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油、维生素D强化牛奶、蘑菇等。而瘦肉和普通奶中含量极少。高脂海鱼比较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能吃的数量有限,而且就算经常吃,也只能补充很小一部分而已。基本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

维生素E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E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植物油,小麦胚芽、坚果、油料种子是维生素E的优质来源。植物油很大部分原料即是谷物胚芽、坚果、油料种子。因此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其实是谷物胚芽、坚果、油料种子及其加工产物――植物油。

维生素K的食物来源

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4-0007-01

生物制药技术发展于20世纪后期,至今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先进科学技术辅助之下,不同生物制药技术在相互碰撞之后,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根据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历程能够发现,生物制药技术见证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生物制药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保证人们健康主要工具。

1.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

按照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历程来说,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而言较晚,但是却取得了显著成果。生物制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各种生物制药产品开始逐渐在药品市场内销售,得到了消费者高度关注。但是截至目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已经发生显著转变。在国家政策及有关科学技术辅助之下,生物制药技术产品已经包含在各各方面上,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建设过程中,国际生物制药企业开始逐渐进入到我国生物制药产品市场,对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物制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障碍,专业人才数量有限,经济费用支撑力度不足,科研成果无法批量生产。所以,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2.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生物制药工艺的形成,是科学技术之下产物,为人们提供健康手段。生物制药技术首先应用在肿瘤疾病治疗上。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后,肿瘤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现阶段,生物制药技术肿瘤疾病治疗上,主要出于化疗及预防环节上,采取基因技术对肿瘤进行控制。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内应用,可以研究出多种基因重组药物,具有良好疾病治疗效果。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生物制药技术之生物酶催化技术

制药工艺为人们提供身体健康保证情况下,同样也为人们带来一定困扰。例如,药品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与日常废水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含盐量较高,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生物制药工艺快速发展过程中,废水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制药废水处理难度较高,现有废水处理手段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生物酶催化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生物酶催化技术。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原理为借助生物酶,对制药废水内污染物化学键处理,降解污染物内大分子,提高制药废水处理质量。制药废水除了生物酶催化方法之外,还可以应用微生物降解法。生物酶催化方法与微生物降解方法相比较,对反应设施要求较低,降解速度较快,可以反复利用。因此,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内应用,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2)生物酶催化技术优势。首先,制药污水处理效果良好。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污水处理内应用,能够脱色、除臭,同时还能够对制药废水内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其次,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污水处理内应用,成本较为低廉,与原有制药废水方法相比较,成本可以降低40%左右。与此同时,生物酶技术操作十分便捷,反应温度十分吻合。

2.2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造中的应用

西药作为制药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显著优势。中药虽然十分温和,对人们伤害较小,但是西药在疾病治疗上,治疗效果更快,人们在大部分疾病治疗上都在采取西药进行治疗。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中,西药也在逐渐进行改进,西药所带来的副作用逐渐降低。

2.3生物制药技术在细胞工程中的应用

现阶段,大部分药物原材料都为植物,主要原因植物在制药工艺内应用,效果较为温和,对人们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小,因此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逐渐对西药进行改进。但是植物获取来源有限,基本上依靠野生生物,野生生物生长时间过于缓慢,生产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制药实际需求。生物制药技术在细胞工程内应用,采集难度较高植物可以大批量栽培,从而满足制药对植物需求。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保障,细胞工程在疾病治疗上效果更加显著。

2.4生物制药技术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人体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外界无法探知因素。例如,人体主控新陈代谢的活性因子,对调节人体具有重要作用,调节人体激素。但是这些活性因子难以在自然界内感知到。生物制药技术与基因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活性因子能够得到实现。生物制药技术在基因工程内应用,微生物繁殖速度显著提高,按照微生物特征,借助基因工程方式,从动物内提前胰岛素,采取体外合成方式,将基因注入到微生物细胞内,大量合成胰岛素。

3.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前景

生物制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以人们健康作为目标。主要原因生物制药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紧密关联,人们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之后,人们健康要求不断提高,对生物制药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按照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历程来说,我国生物制药技术一直以借鉴外先进技术作为主要手段,生物制药技术领域专业人员规模逐渐增加,但是综合人才数量十分有限。所以,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继续借助先进经验,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渠道,正确认识生物制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生物制药技术发展。

篇3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主要生产低端的普药品种和仿制药,自主创新能力比较低,且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出口量的萎缩、融资渠道的缩小导致生物制药企业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持续成长。因此有必要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做出评价,为政府制定相关方针政策、管理者做出经营决策、投资者投放资金提供一定的指导。鉴于此,本文选取2011年前已经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以2011年为分析期间,尝试为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构建一套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统计软件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分析其成长性,不仅可以总体上判断我国制药企业的成长状况,也可找出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成长的瓶颈所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抛砖引玉。

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取

结合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企业绩效评价标准,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则,从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抗风险能力四个方面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建立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方法,对其成长性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剔除ST、*ST和数据不全的公司,选取了19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11年作为分析期,对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使用excel2007汇总结果。数据来源于RESSET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的财务指标以及上市公司2011年的审计报告。

(三)评价方法或者评价模型

本文针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特征,从成长能力、抗风险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这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采取因子分析法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分析以及评价。

三、实证分析

(一)可行性检验

首先做因子分析前,必须对已经整理的数据进行KMO 检验法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经spss16.0统计软件计算得出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如表2,本文的KMO统计量的值为0.501,虽然KOM值偏低,但是仍大于0.5,符合做因子分析的条件,且样本分布的球形 Bartlett 卡方统计值为196.963,显著性概率为 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研究中使用的评价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

使用主成分法计算公因子方差、特征值和各因子解释的方差比例及其累计比例,以便提取公共因子。本文依据10个评价指标的关系,选择4个公共因子,从表3的总方差解释表中可以知道,前 4 个因子的初始因子解特征值均大于0.8,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282%,基本上能综合反映评价指标的内容,能够全面的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进行成长性评价。

(三)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命名

利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其进行因子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使得提取后的公共因子更接近实际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Y1最高负荷的是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利润率,因此将其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Y2最高的两个负荷分别是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因此将其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Y3与现金流动负债比和速动比率的相关性最强,因此将其命名为抗风险能力因子;第四个公共因子Y4最高负荷是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因此将其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这四个因子与本文所建立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致的。

(四)因子得分及排名

先采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5),从而知道所提取的四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函数:

Y1=0.412X1+0.241X2+0.411X3+0.071X4-0.142X5-0.065X6+0.035X7-0.002X8+0.095X9+0.065X10

Y2=0.107X1-0.222X2+0.041X3+0.145X4+0.062X5-0.043X6+0.113X7+0.091X8+0.484X9+0.456X10

Y3=0.030X1-0.026X2+0.007X3+0.066X4+0.203X5-0.136X6+0.505X7+0.508X8+0.130X9+0.081X10

Y4=-0.067X1-0.019X2-0.101X3+0.441X4+0.588X5+0.362X6+0.077X7+0.136X8+0.091X9+0.045X10

再以前四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之比为权重,得到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即综合得分Y=0.2936Y1+0.2626Y2+0.2449Y3+0.1989Y4。

根据四个公共因子的函数公式和综合评价指标得分函数,运用excel2007就可以算出各个公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结果进行排名。具体排名情况如下页表6。

(五)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表6,笔者从以下两方面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评价与分析。

1.从单个因子进行分析。

第一个公共因子Y1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双鹭药业,分数高达2.9652,较高的是中牧股份、科华生物和上海莱士,得分都在1.0以上;得分比较低是瑞普生物、海王生物、诚志股份和鲁抗医药。2011年双鹭药业的多个药品被列为医保目录范围内,使其药品的销量大增,营业收入大幅上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91.90%,从而成为了销售商品的获利能力最强和股权投资所获利润最高的一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因此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最高,具有较强的成长性。由于“限抗令”的出台,门诊、医院等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逐渐下降,导致以“抗生素”为主打产品的鲁抗医药销量大幅下跌,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110.53%,获利能力和股东投资回报能力变成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最弱的一家公司,严重影响其成长性。

第二个公共因子Y2营运能力因子得分较高的是中牧股份、海王生物、诚志股份和东宝生物,由此看出这几家公司的总资产和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较快,资产的利用率比较高;得分比较低的是瑞普生物、华兰生物、智飞生物和沃森生物,它们的得分都在-1.0以下,它们对资源的经营管理能力还需提高,以提升其成长性。

第三个公共因子Y3抗风险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海普瑞,分数高达3.9103,其次得分在0分以上的有舒泰神、双鹭药业、常山药业和中牧股份,其余14家公司的得分都为负数,得分排在最后的三位是安科生物、沃森生物和瑞普生物。海普瑞在2011年度采购原材料的数量减少和采购价格的下跌,导致应付账款同比下降了90.99%,流动负债也同比下降了56.05%,因此在短期内还债压力减少,流动资金较充裕,抗风险能力增强,尽管海普瑞在其他三个因子的能力不强,但是较强的抗风险因子大大提高了其成长性。虽然沃森生物和瑞普生物相对于2010年的短期偿债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但其抗风险能力仍为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中最弱的两家公司。

第四个公共因子Y4成长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舒泰神,分数达到了3.2819,其次就是常山药业、瑞普生物和双鹭药业。得分比较低的是海普瑞、鲁抗医药、智飞生物和华兰生物。舒泰神在2011年建立了医药产业基地,在建工程项目迅速扩张,总资产增长率高达333.93%,在一定程度提高发展能力。且舒泰神的主打产品“苏肽”自2009年成为医保乙类药物,销量逐步上升,至2011年底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是稳步增长的,因此舒泰神发展能力强,极具成长性。而智飞生物和华兰生物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是负增长,原因是两家公司相关疫苗产品的销量大大下降,导致经营效益变差,成长状况令人担忧。

2.从综合得分进行分析。总体来说,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一般,19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综合得分是大于0,综合得分排名在前四位的是双鹭药业、中牧股份、海普瑞和舒泰神,他们的得分都在0.5分以上;而排名最后的华兰生物、瑞普生物、鲁抗医药、沃森生物和智飞生物,他们的得分都在-0.5分以下。此外,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差异比较大,最高分的双鹭药业与最低分的智飞生物相差1.6742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物制药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大,例如像双鹭药业的产品被医保目录收录后,产品销量大大上升,从而提高其成长性;另一方面是有些生物制药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利润来源比较局限,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不重视研发投入,技术门槛低,在产能不断扩张下,利润就越来越少,成长性也不容乐观。

四、结论

本文从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建立成长性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进行成长性的综合评价,得出公共因子和综合因子得分排名表,并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虽然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但成长性差异大。

笔者认为要提高生物制药企业的成长性,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就应出台有利于生物制药企业发展的政策,为生物制药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而生物制药企业自身需要改善产品结构,逐渐由单一化的产品结构向多元化的产品结构转变。此外还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门槛,从而扩大国内市场和开拓国外市场。J

篇4

一、影响内蒙古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资金投入不足、资本运转体系不完善

生物制药行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研发和生产过程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从企业自身研发投入上看,国内外多数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总投资额的60%―70%,而从我区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在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不足,大多数生物制药企业都是依靠企业自身的投入资金在运作,而且都是以短期利益为主。此外,缺乏成熟有效的资本运作,国内外成规模的生物制药企业,都有一整套资本运作体系吸纳社会资本,实行资本化运营,他们的筹资能力较强。如风险投资,企业上市、民营、私企资本的注入等,而我区生物制药企业这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人才匮乏、自主创新力不强

区内专业人才外走流失,区外专业人才难引进,技术兼经营性人才匮乏,从而导致究其原因,我区缺乏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资源和条件:首先是高水平研究所、大学不多,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其次,发达地区对这些高层次人才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区内培养出为数不多的人才也会去北上广。人才匮乏直接导致了我区生物制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力量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家产品少,企业整体的行为多以仿制药生产为主,或是为国内大型外生物制药企业做产品外包生产服务,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竞争力可想而知。

(三)企业规模小、散、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我区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小而且分散,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在盟市区域上的分散,虽然有工业园区为生物制药产业、企业提供发展平台。但多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入驻园区的企业也是少数,多是分散经营,没形成规模。此外,我区的生物制药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重复建设必然导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效益低下,无法集中财力物力投入新产品开发;我区生物制药企业以生产原料药为主,生产的产品多是仿制药、为国内外企业做产品外包生产,多属中低端产品。这样会使我区生物制药产业面临同行业激烈的价格竞争,企业利润减少,社会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兴趣也会明显减弱,不利于我区生物制药产业长远发展。

(四)区位劣势

区域不平衡发展、距离被拉大。生物医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促使产业发展向园区集聚、经济发达地区集聚、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研发要素、生产制造环节、销售贸易仍将进一步向东部沿海地区科研院所集中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集聚。只有山西、甘肃等少数中西部的城市会成为未来发展的热点区域,这样我区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被天然的空间地域屏障束缚着,距离被无形的拉大了。

二、发展内蒙古生物制药产业的对策和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该行业自身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因此在后发地区的发展有赖于政策扶持,是具有较强政策驱动性的行业。首先需要就内蒙古实际,提出成熟的专业化产业政策,能够在生物制药重点发展领域、金融、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引进及培养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支持、引导、扶持意见,引导各级政府和企业找准切入点,重点突破、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要完善、落实项目行政审批权限、税费优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资源配置政策等一系列有利我区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促进政策,优化我区生物制药发展的政策环境,在政策上保障我区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强化科技、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结构

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生物制药领域,企业间的竞争最终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就区域而言,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必须以高素质、专业强的高层次生物制药科技人才为依托。由于先天条件不足,我区生物专业科技人才匮乏,政府帮助企业推进人才的奖励、培养、引进工作,将产业扶持资金、财政科技支出用于科技、产业技术人员的奖励、培养等工作;把我区的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利用起来,由政府塔尖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的生物制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完善引进吸纳机制和奖励机制,增强人才引进的吸引力,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生物制药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训。利用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研发技术人员的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要优化人才的结构,着重于配置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开拓精神的领导者、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管理者,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的研发人员,生产熟练的企业工人和庞大的具有营销策略和理念的销售人员。

(三)发挥独特资源的优势,重点突破

生物工程技术创新是艰巨长期的过程,需要硬性思维的突破,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根据内蒙古玉米、有毒植物、动物脏器等特色原料供给充足的优势,创新研发技术,开发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物制药产品将是较为可行的捷径。我区有充足的脏器资源,拥有上千种独有的药用植物资源,只有集中力量利用独具的资源,研发出新的生物制药产品,才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专利品牌,占据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也就会处于国际、国内竞争的制高点。我区生物制药产业在研发创新上需多结合内蒙古的优势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药产品和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成熟资金运作模式

生物制药产业对资金的巨额需求和高风险性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需要外部资本的注入,才能成功实现企业的商业化运营。目前在内蒙古,政府是这股外部资金注入的主力,政府要加强生物制药领域的投入力度,尤其是我区生物制药产业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财政支持力度,如支持金宇集团的基因疫苗制剂工程、华蒙金河的金霉素、阜丰集团的生物发酵等。出于政府资金的特殊性,需要对政府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企业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设立生物制药投资基金和专业投资公司,募集更多的资本。在社会层面,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现代金融市场对生物制药产业的促进作用――鼓励银行向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加大对我区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资本支持力度。

(五)集中优势、并购重组

生物制药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发展壮大的条件之一便是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面对我区生物制药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分散的现状,必须走并购重组的发展之路。我们要选择有基础和条件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作为突破口,围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组织区域间或区域内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源头企业与深加工企业配套协作、大企业兼并收购小企业,优势企业兼并弱小企业,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优先发展。

(六)集中力量抓重点,做大“拳头产品”

篇5

在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处于优良的发展环境。第一,政策对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形成有利支撑。该行业是一个容易受到政策影响的行业,积极有力的政策环境能够加快行业的前行。第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有助于生物制药行业稳定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消费起价格相对较高的生物药品。然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存在较多问题,如研发资金投入比重不足、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产能过剩竞争过度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评价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经营绩效,有利于促进该行业稳定健康以及提升其竞争力。

目前,国内缺乏专门对生物制药行业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行业的其他子类,而非生物制药行业,大多数使用了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尹学慧(2009)研究发现:因为没有达到相对较高的生产规模,以及公司的现金流量相对较低,小规模的医药公司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资源配置效率较差。许晶,等人(2011)通过DEA方法对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存在于制药专用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行业和中成药行业中;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技术效率相对较低但规模收益递增;卫生材料、化学药品及中药饮片、医药用品规模效率都相对较低并且规模收益递减。

二、研究方法

效率度量模型

(一)BCC 模型

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在1978年提出了DEA方法最早的形式CCR模型,但该模型存在着仅能处理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特征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估缺点。在此之后,Banker等人在1984年提出了BCC模型,在评价可变规模收益的生产技术能够使用DEA方法,并在前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

对于任一决策单元,其对偶形式的BCC模型可表示为:

由于本文的决策单元(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产出中存在负值,所以利用Charnes等人(1985)提出较为客观的处理方法即所谓additive BCC模型,“转换不变性”是该模型突出的特点,即对每个投入产出数据加上一个充分大的正数。

(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为了能够客观衡量技术变动、技术效率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Fare等人(1992)定义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表示如下: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设定和数据来源

投入指标:总资产、主营业务成本和各项费用作为;产出指标: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投入产出指标选用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东方财富网统计数据及各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

(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1.静态效率评价

选择投入导向BCC模型,利用Deap2.1软件对2008—2012年年度的我国生物制药行业25家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25家上市企业的静态效率和分解项的平均值情况以及相应的规模报酬状况我们可以从表1得到。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分别有10家和12家样本位于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前沿和纯技术效率水平前沿,占样本的40%和48%,这么高的百分比使得很难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政策建议。从规模报酬情况来看,大多数上市生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的递增阶段。显然,以上分析结果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薄弱、规模偏小有关。

可以看到,静态效率评估反应出的信息有限,很难给出有效、明确的政策建议。但是,通过得到的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给出25家公司基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判断。

2.动态效率评价

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通过Deap2.1软件计算,得出25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2008—2012年间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及各部分构成变化情况。

动态效率评价结果显示(限于篇幅,备索),从总体上看,2008—2012年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降速年均为2.7%。其中,年均降速2.3%的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技术效率呈现年均0.4%的下降态势也是推动全要素效率下降的原因。

从单个样本来看,2008—2012年我国25家生物制药上市企业有9家保持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它们分别是长春高新、达安基因、中牧股份、交大昂立、四环生物、四环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以及沃森生物。其余企业主要受到技术进步的下降,均发生了退步。

四、结论

本文运用BCC模型对我国25家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2008—2012年间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结合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样本期间内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变换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利用静态评价得出由于规模效率明显偏低,样本期间内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相对不高,需要改善;其次,利用动态评价得出技术水平下降呈现变化是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尹学慧.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医药上市企业经营绩效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9(574).

[2]许晶,李野,于艳艳.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18).

[3]A.Charnes,W.W.Cooper and E.Rhodes.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02).

[4]Banker R.D.,A.Charnes and W.W.Cooper.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

篇6

1数据来源

创新专利数量是目前各行各业用以衡量该领域技术创新发展程度的一个权威指标。合作专利是协同创新的重要体现。该研究的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查询平台专利类型限定为有效发明专利。在平台药物专题检索库中,以“反义核酸”“小分子药物”“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抗体”“核酸检测”“生物芯片”“超声提取技术”“酶法”“抗肿瘤”等反映生物制药关键技术领域的词为关键词,以“江苏省”为申请人地址,申请人为“大学”“公司”“研究”和“医院”的两两组合,再加上各种机构和个人的联合申请,进行检索,并筛选去重,最终得到包括自然人在内的生物制药相关专利共计134条。2006年是按上述方法检索到有效数据的最早年份,故2006—2016年是该文的研究期间。

2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数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网络分析得以进一步深化。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关系的总合。这个行动者可以是个人、集体、国家等,即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点”。行动者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网络的“边”。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是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协同创新本质上是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可具体体现在专利合作上。在该研究中,以各合作专利的申请人为“点”,以申请人之间的联合申请专利为“边”,从而研究江苏生物制药的协同创新情况。该研究选取从网络规模、网络边数、网络密度、中心度和网络中心势等角度对合作关系进行描述,反映江苏生物制药协同创新的阶段性变化。网络规模是指节点数,即申请专利的机构数;网络边数是指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数;网络密度描述了图中各个点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中心度指点的中心度,是对个体权利的量化分析;中心势是指关于一整个图的中心度,换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的总体整合度或一致性,是对群体权利的量化分析。网络接近中心势作为“中心势”的一种,既具备“中心势”的共性,也拥有其自身特性[6]。简言之,即为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如果接近中心势越高,那么网络中节点的差异性越大,如果接近中心势越低,则意味着网络中节点间的差异越小。公式如下:其中,C'cmax是指最大的相对接近中心度;C'c1是指第i个节点的相对接近中心度;N为节点个数;Cc是接近中心势。

3江苏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的总体网络特征

由于统计专利数据跨度为2006—2016年,为体现“五年战略规划”的阶段性成效,该文将专利数据按5年作为一周期,进行时间跨度上的纵向对比。从表1中,可发现相较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生物制药合作专利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生物制药专利协同创新的网络规模与网络边数扩大了1倍,但网络密度及网络接近中心势始终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并有所减小。可见这期间,江苏生物制药技术协同创新中增加了更多的参与者,且各主体之间的合作数量也有显著增加,但协同主体相互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有所减弱,这与图1、图2这两张社群图中所展示的吻合,机构间的联合专利几乎没有蛛网结构。

4江苏生物制药协同创新主体的合作模式

随着生物制药协同创新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主体及其协同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鲜明特点。按协同主体的不同,及联合专利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协同模式可分为“公司+公司”“公司+高校”“公司+医院”“公司+研究机构”“高校+高校”等11类(见表2)。按数值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列,从网络规模上看,前三位模式依次是“个人+个人”“高校+公司”“公司+公司”。从网络边数上看,前三位模式依次是“个人+个人”“公司+研究机构”“高校+公司”。从网络密度上看,前三位模式依次是“研究机构+工厂”“公司+医院”“公司+研究机构”。从网络接近中心势上看,前三位模式依次是“公司+医院”“公司+研究机构”“个人+个人”。从以上排位可以明显发现一个特点:与“公司”相关的各类协同模式,在4类排名中都处于显著的优势地位。说明这类模式的发展形式相对较好,体现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创新体系得到了加强。此外,结合上文中的图1、图2,可以明显发现仅有“景奉香”及“金柯”所在的两个网络呈现出鲜明的蛛网状态,而这些网络均是个人协同合作的情况;而机构之间的合作在图中多显示为星状,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故,相对于“个人+个人”模式而言,机构之间的协同行为还不够紧密。总体而言,江苏生物制药产业当前的协同创新活动以公司、高校、研究机构三者为主体单位。其中“公司”在合作的地位尤为突出。见表2。

5江苏生物制药协同创新的技术领域分析

按检索的关键词,将联合专利划大致归类为以下6类技术领域(如表3所示),并进行相应的社会网络分析。以从大至小方式排序,从网络规模来看,(下文其他3类角度排序方式相同),排名前三位的技术领域依次是“基因疫苗”“DNA\RNA”“生物医药技术”。从网络边数来看,前3位的技术领域依次是“DNA\RNA”、“基因疫苗”“生物芯片”。从网络密度来看,前3位的技术领域依次是“生物芯片”“天然药物”“抗体工程”。从网络接近中心势来看,前3位的技术领域依次是“天然药物”、“生物医药技术”“基因疫苗”。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规模与网络边数较大的领域其网络密度与网络接近中心势指数明显处于靠后排位,而网络密度与网络接近中心势排位靠前的技术领域其网络规模与网络边数数据则明显偏小;即不同领域中各主体之间的联系紧密度则与该领域的规模大致成负相关。初步得到结论是从技术领域的横向角度看,专利合作的扩张是粗放模式,江苏生物制药创新主体间缺乏深度合作。

6江苏生物制药协同创新的核心机构

可以通过确定核心机构,有效了解江苏生物制药行业的主要创新主体。核心机构是在一个行业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单位,相较其他机构而言,在整体或局部合作网络中拥有相对的中心地位的机构[6]。该文分别以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间距中心度3个指标来查找江苏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活动中的核心机构。其中,点度中心度指当以某一点为中心时,与之有直接关系的点的数目,这是一个最简单且直观性最强的指数。间距中心度是衡量行动者对资源控制程度或者“控制”其他行动者能力的指标。接近中心度则是用来衡量一个行动者不受其他行动者“控制或影响”的能力的指标[4]。由此,可以通过研究这3类数据的比照,有效地发现哪些主体在协同创新活动中活跃度最高,与其他主体联系合作较多,掌握资源数量较大,自由度较高,从而识别该行业协同创新活动的引领者。计算各主体的点度中心度、间距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并进行降序排列,3项数据的前10位分别列于表4中。必须指出的一点是,由于该文重点关注于机构间合作,故结果中剔除了个人合作的情况。按3种方式排序,重复出现的核心机构主要有: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南京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先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南京爱德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在这些核心机构中,高等院校和医药公司所占据了大多数席位,充分显示其在技术协同创新中的主导性。见表4。

7江苏生物制药协同创新的灰色关联分析

为研究江苏生物制药协同创新主体的网络特征对创新成果的影响程度,以网络规模、网络边数、网络密度和网络接近中心势这4种网络特性与合作申请专利数这一创新成果来进行灰色关联。以表3中的申请专利数为母序列,表3中其他4项指标为子序列,采用绝对关联度[7]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后发现网络规模、网络边数、网络密度和网络接近中心势与专利合作总项数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042、0.9783、0.5049和0.5022。可以看出网络边数对协同创新成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都与联合专利数弱关联。这进一步说明目前江苏生物制药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处于粗放模式,创新主体间缺乏频繁及深度的联系。

8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江苏省生物制药领域的协同创新活动从“五年规划”角度来看,发展飞速,参与主体增多,创新成果总体数量也大幅增加。在各类协同创新模式当中,以公司为主导,高校及研究机构为辅助的产学研协同模式占突出地位;同时,“个人+个人”的协同模式依旧占有一定比例,值得关注。“DNA\RNA”及“基因疫苗”是生物制药领域协同创新活动最为集中的两个技术点;其他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则有待加强。而通过研究技术领域的社会网络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江苏生物制药技术协同创新的增长依赖于协同合作数量的增加,而非合作质量的提高。

8.2建议

针对上述的江苏生物制药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状况,该文提出以下建议:拓展各技术领域的研究,提高协同创新、协同合作的质量。江苏省生物制药领域当前创新增长缺乏合作创新质量方面的支持;对于多个技术领域的所研制的创新成果数量也不足,例如“抗体工程”。政府可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对生物制药创新企业的合理投资,为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此外,可以加强人才引进,为生物制药领域的协同创新活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加强核心机构的引领作用。通过转让、授权等模式,提高江苏省生物制药各创新主体的资源获取能力,并学习国外的“接力创新”模式;充分弥补该省核心机构资源掌握不足、各创新主体之间联系松散的劣势,有效发挥核心机构的作用。扩大协同合作规模。结合各协同模式以及各技术领域的网络规模及网络边数来看,可知江苏省当前的协同合作规模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加强平台建设,建立校企联盟、科技园区、战略联盟等协同方式,吸引更多的创新主体参与到协同合作的活动中来,扩张协同规模,提升江苏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和效果。加深各协同创新主体间的联系与信任。创新研究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从制度方面为技术研究的深入保驾护航。增加创新主体间的沟通频率及深度,努力减少信息交流障碍;提高彼此的文化重视程度、认同程度,降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合作不稳定影响;重视协同合作初期所存在的磨合期,建设有效的协同合作制度,以此来解决协同过程中所产生的系列问题,并提升协同主体之间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解学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13(8):51-64.

[2]蒋伏心,华冬芳,胡潇.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5(5):64-72.

[3]李晓利,杨育,张晓东.协同创新环境下的客户知识共享绩效预测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2):112-115

[4]吕静,卜庆军,汪少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及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3):81-85.

[5]王萍.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6):87-95.

[6]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篇7

近年来,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的联合日趋全球化,在整个制药生产当中居于首位。就以现代化西药制药生产技术而言,它在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制药行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以生物制药技术为主的制药工艺应用不仅为人类解决目前存在病症提供了技术指导,也有效的消除了营养不良、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

1.生物制药技术现状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生物药品的开发与消费数量惊骇世俗,其开发资金也十分的巨大。就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生物制药技术总体投入了100多亿人民币,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设备上,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在目前的生物技术应用工作中,其主要是从基因工程、酶以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和细胞工程等方面入手的。

1.1 基因工程

在当今的生物研究当中,激素以及多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和技能的主要物质手段,其活性强、临床效果十分的明显。但是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十分的稀少,从人体以及动物体重大量的摄取难度极大、来源限度极为严格,在供需矛盾上存在着严峻的缺陷。而在现代化生物制药技术当中,其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廉价、高效的药品,为人们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指导。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激素之一,它在提取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匮乏、价格昂贵的特性,而利用基因工程则有效的解决了这种现象,并且有效的实现了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流程和要求。

1.2 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

微生物在转化成为酶或者细胞固定化技术的过程中,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类制药工艺当中,逐渐弥补了酶中存在的不足,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中极为显著,其无论是优势还是在制药模式上,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制药技术在目前的应用中,最为常见的技术体系包含了固定化细胞、特别为生物等等。

1.3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一项,也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体系之一,它的应用为药物资源开辟、微生物原料利用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指导,为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出至关重要的意义。时至今日,无论是在西医还是中医方面都有所涉及,其重要方面的应用数量高达90%以上,而西药更为常见,几乎涵盖了西药生产各个领域,为西药生产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2.生物技术在西药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生物制药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创造出了许多重要的临床治疗药物,其年销售额更是高达70多亿。就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它在西药制药生产中的应用不仅为需要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更是为西药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水准。

2.1 生物制药技术在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近年来,就全球各种疾病引发的死亡数量进行分析,因为肿瘤而引起的死亡率高居榜首,就我国而言,每年所诊断出的肿瘤人数高达百万以上,因为肿瘤病症而死亡的人数高达50万。就我国每年就肿瘤药物的研究费用高达一百五十多亿。其中肿瘤作为多种机制导致了复杂的疾病,现在就早期诊断、手术、治疗等手段的选择上,更是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时间里肿瘤药物会迅速的增多。如果在利用的过程中将其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其整个工作在扩散的过程中都是以下系统化、全面化进行的。在目前的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整个工作流程的应用都是整个肿瘤治疗制剂中最多的一项,它也很快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神经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在利用生物技术治疗老年痴呆、脑中风等多种药物体系,在应用和研究的过程中它包含了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多种新药物的选择。目前,已经在许多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得到重视。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和脑萎缩硬化症的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都开始Ⅲ期临床试验。全国每年中风患者大概60万,每年死于中风患者达15万。现在有效治疗中风症的药物不多,特别是很少有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CerestaL已被证明能对中风患者的脑力有显著改善和稳定作用,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2.3 免疫性药物

很多疾病都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红斑狼疮、哮喘、多发性硬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等。我国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达4000多万,每年花费巨额医疗费,很多制药公司正对这类疾病进行研究。如Genentech公司研制出一种治疗哮喘的单克隆人源化免疫球蛋白E抗体,进入了Ⅱ期临床试验。美国Cetor’s公司开发出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TNF-α抗体,治疗的有效率达80%。有些公司运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治疗方法是把胰岛素基因导入到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细胞,然后把这些细胞注入人体,让这些工程细胞可以进行全程胰岛素供应。

2.4 冠心病治疗药物

我国每年有接近一百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都要花费高额的治疗费。未来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推动制药工业迅速发展。Cen-tocor′sReopro公司利用单克隆抗体对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治疗以及对心脏功能的恢复取得了成功,这标志着诞生了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随着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以及基因操作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正在进行商业化开发,推动了治疗学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构造转基因动物和植物,都以实现产业化开发,以转基因绵羊为载体生产蛋白酶ATT抑制剂,来治疗囊性纤维变性和肺气肿疾病,进入到了Ⅱ、Ⅲ期临床试验。

3.生物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今后10年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在西药制药中如何合理、科学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将成为影响现代西药制药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整体医药生产水平和工艺的关键。 [科]

篇8

1.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概述

作为一种生物学技术,传统的蛋白表达是基于细胞体内,对动植物细胞以及细菌等外源基因的表达。而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蛋白合成方式,实现了以外源DNA或mRNA为模板,利用细胞抽取物中的蛋白因子、相关的酶系等,通过在体系内加入ATP、GTP以及氨基酸、能量再生物质等来实现蛋白表达的体外系统(如图1所示)。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个重组蛋白药物胰岛素问世以来,重组蛋白药物由于来源广泛,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实现了在生物制药领域的飞速发展,在全球药物市场上越来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表达重组蛋白药物最常用的系统包括大肠杆菌、酒酵母以及中国的仓鼠卵巢细胞。但诸如此类的体内表达系统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一些复杂蛋白不能顺利表达,在这一迫切需求下,无细胞蛋白表达技术便应运而生。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蛋白合成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蛋白连续翻译系统的建立,无细胞表达也有了突破性的研究,实现了蛋白的连续表达。该系统无需在活体细胞内进行,基于细胞提取物就可以实现连续的转录和翻译,从而快速高效合成目标蛋白。该系统没有细胞壁,也不必关注维持活体细胞生命的相关生化反应,在表达技术上占据独特的优势。同时,蛋白合成的条件相对容易调整,有助于蛋白的表达和折叠。依据这一优势,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在生物制药工程中也较多适用于快速表达医用蛋白、高通量蛋白库筛选等复杂蛋白质的合成。该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表达具有毒性的蛋白,由于无需维持宿主细胞的活性,也更容易地实现插入非天然氨基酸的表达,可较好地被用于研究蛋白的化学特性中。因此,随着近些年来对该系统相关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逐渐实现了在生物制药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如进行多肽类药物、肿瘤疫苗、重组蛋白药物等大规模的生产以及高通量药物的筛选等。

2.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分类

就目前来讲,已开发出来的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主要包括原核和真核两种表达系统类型。两者由于表达系统的不同,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在实际科学生产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两种表达系统的恰当选择。

2.1原核系统

对原核表达系统的研究由来已久,该系统实现目标蛋白的表达是利用的原核生物细胞提取物,最为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就具有独特的优势。人们在具体进行目标蛋白的表达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标记蛋白等特殊添加剂,在含有杂质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进行目标蛋白的表达。其不足之处在于在进行蛋白的翻译加工后,在正确折叠方面现阶段仍是较大的困难。不过由于大肠杆菌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也存在着较高的表达效率,因此在体外表达系统研究中仍是较为热门的话题。

2.2真核系统

真核表达系统是与原核表达相对应的系统,其进行目标蛋白的表达,利用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提取物。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麦芽提取物和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与上述表达系统不同的是,真核细胞表达系统不存在基因的非特异性激活或者抑制,因此能够实现对调控基因的高效表达。在该表达系统中,为保证得到性质相对稳定的蛋白质,实现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整合,也常需要将环状的模板线性化,以保证合成效率不断加强。经过相关学者的实践研究证实了,大肠杆菌以及麦芽提取物系统都有着较高的合成量,能够进行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3.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长时间以来由于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缺点的限制,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较广。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相关的能量再生系统以及细胞提取物制备工艺等近些年来逐渐得以深入的研究和不断优化,实现了蛋白的体外高通量表达,并有效拓展了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在生物制药领域,该系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为实现生物制药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所学,总结出的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在生物制药工程中进行重组蛋白药物的大规模生产、非天然氨基酸的引入以及蛋白的高通量表达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3.1引入非天然氨基酸

进行蛋白工程改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将非天然氨基酸引入蛋白序列,以为蛋白质进行化学修饰提供额外的基因。在早期的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中,通过加入抑制性tRNA以识别特定终止密码子的氨酰化,并以携带特定位点无义突变的基因作为模板,在目标蛋白的特定位点引入非天然氨基酸(见图2)。相关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更为有效的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在蛋白药物进行特异性修饰中的应用,赋予了非天然氨基酸以独特的药理特性,如延长半衰期以及提高了药代动力学稳定性等。在现阶段的研究中,通过在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中添加非天然氨基酸底物,建立了高效便捷的反应体系,能够对目标蛋白进行选择性的修饰。如国外研究者Zimmerman等现已研发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等。总之,由于这一方面的优势,该体系在升级蛋白药物领域以及开发新型蛋白药物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2重组蛋白药物的大规模生产

随着相关科学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优化,近些年来无细胞蛋白表达技术已日趋成熟,能够成功开发出反应时间更长、体积更大且生产效率更高的体外蛋白合成系统。除此以外,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优势还表现在蛋白活性以及下游纯化工艺等方面,推进了在重组蛋白药物生产领域中应用该系统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发展。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的常用来源为大肠杆菌,除此以外对上述的真核系统为来源的表达体系也逐渐被得以进一步开发,在更加复杂结构的膜蛋白以及翻译后的修饰中得以开发生产。在这一方面国外学者Brodel等有了新的研究进展,其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哺乳动物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在促进蛋白正确折叠、表达复杂蛋白方面占据着优势地位。并且在这一系统下,他们已实现了在体外进行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成功表达,并实现了对其进行糖基化修饰,有着里程碑的研究意义。其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无细胞蛋白表达技术在重组蛋白药物中,有着较好的大规模生a的应用前景。

篇9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经过四年的探索与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自2005年引入中国以来,在短短几年内,就对中国工程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的运行、维护和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建立一体化的相互支撑和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CDIO能力大纲和12条标准是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两个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与很多工程教育改革相比,CDIO是一个国际性、广泛、较全面和系统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该课程重点讨论各类生物药物的来源、性质、结构、用途、制造原理、工艺过程与生产方法等,旨在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生物药物研究、生产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物药物奠定了必备的基础。

对于制药工艺学、生物制药工艺学以及中药制药工艺学等相近课程,其教学改革已多有论述,但其重点仍在于实践、实习课程,强化CDIO实训体系。不可否认实训在CDIO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但CDIO模式培养的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分析解决问题,具有较强工程意识的工程师,因此如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工程理念,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同时亦能分析、解决问题的制药专业工程师,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目前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生物制药专业于2010年开设,2011年正式招生,已有近5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另外,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了制药工艺基础、单元操作及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三大类药物的制备,其中某些工艺操作在前修课程中已有过介绍,另外一些工艺操作与其他专业课程有部分重叠。因此,内容重复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用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学生虽然能在考试过程中给出正确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调整

目前,由于大多数学校为体现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的弹性,采用了学分制,对于以前的很多课程进行了课时压缩。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时也被压缩至40~50学时。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使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学时少的问题,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在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后,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教学目标实质上被分解为两部分:一是技术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单元操作技术、分离纯化原理、药品生产流程工艺等;二是CDIO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相应增减

我校作为农林院校,其生物制药专业设置具有自身特点,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需相应增加提取、分离纯化等单元操作的教学课时。在通常院校的教学大纲中,往往将前两种萃取法作为重点介绍内容,但对于天然药物的提取来说,超临界萃取法是目前应用较为成功、广泛的方法,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配备了小试或中试装置,亦有多家制药公司建立了相关生产线,可作为CDIO的典型项目案例进行讲解,增加其教学比重。由此可见,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结合农林院校的自身特点,可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改革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减相应的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式改革

如前所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前条件下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学习。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我们尝试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导论的形式,花费一定课时将整个课程的整体形象呈现给学生,而后将生物制品的制备工艺分解为数个具有代表性的工艺项目,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组讨论,研究工艺流程,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采用此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贴近了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本课程特点结合CDIO的教学模式,仅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来判断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考虑考核内容细分,采用多种方式考核,考核成绩按权重转化,最后得到学生的总成绩。首先,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均需通过课程答辩,答辩内容针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某一选定产品进行制定,教师可以对学生掌握的内容及深度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其次,期末理论考试,出题内容针对本课程重要的知识点;再次,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分组讨论的情况,教师在听取学生讨论意见的同时进行总结,判断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创新意识、参与积极性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并给出相应的成绩。上述三个方面是根据CDIO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培养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总结得到的。其中,答辩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避免了传统的理论考试不能深入考察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状况的缺点。

五、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在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体系中,教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对教师的工程意识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生物制药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均为各重点高校药学相关专业毕业,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均存在工程意识缺失,难以在教学中给学生贯彻相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从教师职业能力入手,培养其工程理念,这也是CDIO模式下生物制药工艺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校与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以及南京工业大学等在国内率先开设生物制药专业的兄弟院校建立了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吸取其在专业体系建设、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组织教研室教师学习CDIO教学大纲以及标准,贯彻工程教育理念。我们还与山东鲁抗医药集团、常州三高生物、安徽亳州济人、广印堂制药等生物制药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厂参观实习锻炼,通过实地考察,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生产第一线的交流,获得第一手信息,为课堂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给工程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些要求迫使工程教育做出了相应的改革。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现代工程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系统和全面的大纲要求,并对理念的实施提出了全面的指引。我们应用CDIO国际工程教育的理念,结合农林院校的实际,对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探索了一套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我们将密切观察体系的实践过程,及时发现、研究、解决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总结经验,切实保证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顾佩华,包能胜,等.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4-40.

[2]吴梧桐.生物制药工艺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篇10

江苏;医药;产业结构;“三废”排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06

0 引言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世界第三大药品市场。由于药品的生产需要多种原材料及多重化学反应,因此,制药行业“三废”――即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巨大且成分复杂。

产业结构调整是优化经济和环境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Torvanger利用指标分解法并结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九个成员国在1973~1987年间的数据分析后发现,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原因;Lantz和Feng通过计量回归分析后发现,加拿大在1970~2000年间的碳排放与技术进步之间呈现明显的“U”形关系,即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

国内学者同样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赵海霞等(2005)从实证出发,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工业结构中技术水平及高污染行业的相对比重对环境有着直接影响;李玮、赵国浩(2010)对陕西省34个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重点发展、优化发展、引导发展、限制发展四种不同的结构优化策略,从而为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上述分析角度大多较为宏观,对具体地区和行业的深入分析较少。江苏省医药产业近年来保持着2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各项发展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对其结构调整与“三废”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将运用回归分析,探究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三废”排放量的影响。

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与“三废”排放现状分析

1.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现状概述

江苏省医药产业主要门类包括:制剂、原料药、医疗器械、中成药、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和制药机械类。表1主要选取江苏省医药总产值中占比较大的化学制药大类(原料药与制剂加总)、中药大类(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加总)和生物制药大类进行产业结构分析。

2012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90.7亿元,同比增长27.6%,约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8,化学制剂等子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由表1分析可知,2008~2012年工业总产值方面,化学制药由2008年占比62.46%下降至2011年占比58.05%,2012年回升至60.73%,总体维持在60%左右。中药大类由2008年占比8.23%下降至2012年占比7.74%,总体维持在8%左右。生物制药大类由2008年占比8.05%上升至2012年的10.63%,体现出该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相似,化学制药和中药大类占比有所下降,总体分别维持在60%、8%左右,2012年生物制药占比超过10%,与2008年相比占比增长2.15%。利润总额方面,化学制药由2008年占比71.48%下降至2011年占比5900%,2012年回升至63.60%。中药由2008年占比6.47%上升至2010年占比9.06%,之后降低至2012年的7.14%。生物制药总体为上升趋势,由2008年占比8.02%增长至2012年占比9.88%。

1.2 江苏省医药产业“三废”排放现状

江苏省正面临工业化高级阶段的门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环境质量的变化,而污染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工业“三废”的排放方面:2003年,江苏省医药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是4913.31万吨、41.34亿标立方米和18.59万吨,而到了2012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则变化为5076.5万吨、114.8744亿标立方米和11.24737万吨。

具体分析来看,工业废水排放量前期处于上升态势,2005年增长速度一度高达22.09%,2007年废水减排21.10%,此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阶段性波动,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工业废气2003~2005排放量有所下降,2006~2008排放量极速上升,2008年甚至达到228.96%的增长率,经历了2009~2010减排控制,2011年开始排放量上升势头越发明显。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的减排幅度达到4%,尤其2011年,排放量下降35.96%。江苏医药产业“三废”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各异,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体变化幅度较小,整体平缓,而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大起大落,这与2008年江苏省医药企业数量剧增(总的增加了251家,化学制药大类增加了68家)以及废气包含种类繁多等因素有关,同时说明医药企业对废气处理有所疏忽。

2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三废”排放的影响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本文选取2003至2012年度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三废”排放量以及化学制药大类、中药大类和生物制药大类的产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来自《中国医药统计年报》、《江苏省统计年鉴》。对获得数据进行取对数与差分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可操作性。

2.2 数据分析

2.2.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水产生的影响

对废水排放量与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R2的值为0.756751,F值为4.148026,显著性水平为0.1,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具体来看,中药和生物制药大类的弹性系数分别在0.1水平和0.05水平上显著,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将增加1.12%,这与江苏省中药产业规模较小,废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的现实情况有关。因此,中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加速了废水的产生。生物制药产业总产值每增长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将减少3.39%,这是由于生物制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高,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限。化学制药产业虽然弹性系数不显著,但可以看出其对工业废水的排放有正向影响。

2.2.2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物产生的影响

对固体废物排放量与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R2的值为0.931149,F值为18.0323,在0.01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具体来看,化学制药和中药产业的弹性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生物制药产业的弹性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化学制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废物的排放就减少6.35%;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废物的排放将减少329%;生物制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废物的排放将增加12.49%。化学制药及中药产业对工业废物排放增速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而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增长却带来了工业废物排放量的高速增长。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中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等。而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包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基因工程药物过程中的母液和培养基废物等。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废物的排出,对环境产生了较差的影响。

2.2.3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气产生的影响

对废气排放量与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R2的值为0.82617,F值为6.3371,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具体来看,中药和生物制药大类的弹性系数并不显著,但不难看出这两个细分产业对于废气排放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其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较大。化学制药产业与废气排放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弹性系数高达3.3323,说明化学制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废气排放量整体上扬的趋势负很大责任,这与化学制药产业技术水平较低、资源耗费严重以及废气产生较多等特性有关。

2.3 结论分析

总的来看,中药产业排放的废水是一类含难降解物质和生物毒性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对工业废水排放的正向影响较大,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则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废物处理方面,江苏省中药产业以及化学制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更加熟练、高效,化学制药产业的作用尤为突出。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工业废物排放量的增长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江苏省工业废气治理程度相对较低,化学制药产业与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较强的正相关,中药产业与生物制药产业对废气排放的抑制作用还不够显著。

3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建议

3.1 区别对待细分产业

由上述分析可知,江苏省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产业分别对废气、废水、废物排放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治理,达到减少结构性污染的目的。在中药产业方面,建议加强GAP、GMP、GSP等认证监管工作,从药材种植源头抓起,保证周边水质,做到及早防范、及早治理。化学制药行业应注重企业的兼并重组,督促企业技术升级,促进原料药生产企业向高附加值低污染度的制剂产业发展,重点规范废气排放标准。生物制药产业是江苏省未来医药经济重要增长极,一方面,应加强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扶持,提高其在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母液、培养基废物等的中和方法,促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3.2 严格遵循行业标准

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强制实施,2014年1月24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也正式。江苏省医药产业应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淘汰“两高一低”产品和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达成相关目录指标。江苏省医药产业应依照产业实情制定并严格实施产业指导计划,以单位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为基础,同时参考税收率、就业贡献率等指标,制定产业指导目录。

3.3 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对于符合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高技术企业和优势企业,制定鼓励和引导性的政策,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于相对劣势企业,制定鼓励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或退出的系统性政策;对于“三废”排放污染严重的企业,应禁止投资接受新项目,规定最后期限,实行强制淘汰。《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更多地关注医药企业废水以及废物排放治理情况,在废气排放方面未多涉及,因此,建议江苏省采取积极政策加大对工业废气排放标准的制定以及创新监管,从而抑制其增长势头。

参考文献

[1]Torvanger A.Manufacturing sect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nine OECD countries,1973-87:A Diviia index decomposition to changes in fuel mix,emission coefficients,industry structure,energy intensities and international structure[J].energy economics,1991,(3):168186.

[2]Lantz,V,Feng,Q,2006.Assessing income,population,and technology impacts on CO2 emissions in Canada:where’s the EKC[J].Ecological Economics 57,229238.

[3]赵海霞,曲福田等.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环境保护,2006,(2).

[4]李玮,赵国浩.基于环境约束的工业行业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

篇11

本文建立生物制药企业价值投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分析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将所得综合因子得分排名与市盈率排名进行对比,寻找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一步说明投资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发掘各公司的投资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样本选取

根据最新的行业分类标准,2012年度在沪深股市交易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有27家,再对这些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剔除了最新上市和连续三年亏损的四家,最后得到的样本公司为23家(见表2)。

2.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12年年度报告,结合财务管理、统计学等专业的理论知识,运用SPSS19.0和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定量分析。

二、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价值评价

1.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价值评价指标选择

结合财务管理、投资分析的知识以及参考相关文献[2-6],本文选取了每股收益等15个指标建立评估体系,见表1。

2.因子分析过程

(2)确定公共因子数量

利用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进行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7]。方差贡献率由各变量对某一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加总而来,是表示某个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前五个特征值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279%,因此只需要选取前五个公共因子就可以保留原始变量提供的89.279%的信息。

(3)因子得分

为了增强各公共因子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更好地解释公共因子代表的含义,本文以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分析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可知,公共因子F1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每股剩余收益、营业利润率、本科以上人员比例上有较大的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共因子F2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上有较大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偿债能力;公共因子F3在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上有较大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成长能力;公共因子F4在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剩余收益上有较大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市场表现;公共因子F5在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上有较大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8]。

通过计算每一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乘以对应样本的相应因子得分进行加总,因子得分越高其内在价值越大,见表2。

3.因子分析结果

表2的综合得分反映了各公司的内在价值大小,但是内在价值高的公司并不代表投资价值最高。根据价值投资的观点,要选择股票市场中内在价值被低估或者说市价被高估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投资目标。各公司每股市价也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我们要把它用一个能在各公司之间横向比较的指标替代。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9]。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反映了投资者愿意对每一元净利润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比较公司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市盈率越低,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或每股市价越低,因此投资风险就越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市盈率指标只适用于同一行业中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的比较,因为他们的每股收益接近,具有可比性[7]。本文研究对象仅限于生物制药行业,所以适用该指标。

由上表结果可知,按照综合因子得分的排名与市场上表现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排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在上市公司中存在价值被低估或者被高估的股票,也就是说有些上市公司是具有获得超额收益投资价值。由于市盈率排名越高,股票价格越高,存在着价值被高估的可能越大,从而投资风险越大。所以因子得分排名越高即公司内在价值越高、市盈率排名越低即投资风险越小、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越具有投资价值。因此,公司价值被市场投资者低估的股票有:天坛生物、长春高新、科华生物、双鹭药业、上海莱士、安科生物、千红制药。这些股票按照因子分析结果在2013年具有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以此作为参考获得高于市场的平均收益。

4.基于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上述的结论分析已经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是因为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出发点往往各不相同,投资理念差异很大。为了更深入细致地分析行业板块的情况,帮助投资者发现投资价值,本文将进一步根据上文研究结果中的因子得分将这23家生物制药公司进行聚类分析,以期得到更多投资分析的有用结论。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法,测量尺度选用平方欧氏距离,聚类方法为离差平方和法[10],将23家生物制药公司划分为4类,结合各公司多方面能力排名(表3)分析如下。

第一类:该类别囊括了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大部分,一共有15家,这些公司的综合排名位于市场中等或者偏下的位置,且各自在一两个指标上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改善。但是个别指标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如果希望寻找股市中的“黑马”,应该对该类别股票给予密切关注。

第二类:包括3家公司。该类别公司在盈利或经营管理能力方面表现较好,但是市场表现低于平均水平,偿债不佳,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的投资者在选择该类股票时需谨慎。

第三类:包括4家公司。该类别公司偿付债务能力具有很大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容易获得银行投资者和债务持有人的青睐。但是大部分的盈利报酬能力低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继续深化改革和连锁药店规模的逐步扩张,医药流通业的盈利报酬能力应该会有所改善。

第四类:莱茵生物一家。观察分析结果可知,只有莱茵生物市盈率为负值,这是因为2012年度该公司一项投资的项目资金需求较大,公司新增借款额度较大,其财务费用支出和管理费用大幅增加,但该项目部分收益无法确认,造成该年度净利润为负值。由于该公司存在这一特殊情况,其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并不具有可比性,不能因综合排名居于后位而否认该公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追踪观察该公司动态及投资进展,以寻求合适的投资时机。

篇12

一 生物制药技术简介

1 基因工程技术: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机能的重要物质,其活性强,临床疗效明显,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为稀少,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来源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却为临床提供了这类廉价、高效的药品。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激素类药物,一般从动物中提取,其资源缺乏,价格昂贵,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人或动物胰岛素合成基因分离后移植到微生物细胞中,并实现基因表达,这样用基因工程手段得到基因重组微生物被称为基因工程菌,利用基因工程菌在200L发酵灌中产生10克胰岛素相当于450千克胰脏中提取的产量。人生长激素(简称HGH)是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由191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类激素,分子量为22000D。以前,人生长激素只能从人脑垂体前叶中分离纯化,应用深受限制,而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细胞工艺可得到,并且与人生长激素相同,临床用于治疗垂体前叶HGH分泌障碍引起的侏儒症,促进烧伤及骨折等创伤性组织的恢复,也用于改善老年性肾萎缩的症状及治疗胃溃疡。

2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微生物转化及酶催化工艺早已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酶与固定化技术结合弥补酶的不足,在制药界取得显著发展,如用大肠杆菌酞化酶生产6一APA、犁头霉素生产氢化可的松、乳酸菌转化蔗糖制备右旋糖醉等。原西德BeohringerNannhein公司在青霉素酞化酶固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用聚丙酞胺凝胶包埋法制成微型小球状固定化酶已投人生产,其表面活性为100一150U/g,1kg固定化酶可生产500kg6一APA,能连续反应300次,他们用第二代工程菌的固定化酶转化率达到85%一90%,反应次数达900次,有人用固定化后活力可维持100天以上,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用固定化酶的膜反应器分离布洛芬可得到许多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体外试验证明其S一异构体比R一异构体活性高100倍。近年采用多种固定化系统组成的人工肾可在体内反复返转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3 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技术为开辟药物新资源、使微生物原料生产工业化、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临床应用之中,中草药数千种,其中89%来源地植物,初始靠手集野生资源,最后鉴于野生资源有限,及不断开发利用,难以满足需要,许多名贵药材如天麻、人参、当归、黄茂等均采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其所含有效成份较天然植物含量高。如培养的人参细胞中Ginselagoside含量较天然植物高5.7倍。培养的烟草细胞C。QIO含量较天然植物高16.30倍等等。由此可知,植物细胞工程将为人类创造一代新型中药制剂造福人类。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主要以植物的微生物难以生产出蛋白质类药品,并实现工业化、商品化。英国韦尔科母公司采用8立方米培养罐培养生产a一干扰素为工业化动物细胞培养典型实例,被称为"超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获得成功。1975年英国科学家通过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经体外培养、分离可得到一些无性繁殖细胞株,它们能分泌免疫学均一抗体。这种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一经间世显示巨大生命力,由于单克隆抗体目前在医药领域具有特异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单克隆抗体代替传统的抗血清用于临床诊断。1981年美国批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后,1983一1984年又批准了37种,1985年美国FDA认可就有55种,到1987年底,美国已批准单克隆诊断试剂在上百种以上,它主要用于艾滋病、肿瘤性疾病、乙型肝炎及细菌性感染等疾病的诊断,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单克隆抗体对相应抗原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因此有人试用肿瘤抗原的抗体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携带者,将药物导人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药物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这种由单克隆抗体和抗癌药物组成的导向药物为"生物导弹"。

二 生物技术应用展望

1 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效研发产品线。国内大多数生物医药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新产品研发效率低下。这与国内生物医药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有关。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大多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不足10%,甚至低于2%,远低于国外同类企业的研发投入。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往往造成后续产品开发乏力。国内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或完善从上游构建、小试、中试放大、临床研究到最终生产的高效通用技术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国内少数企业,如沈阳三生,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该公司陆续开发出了干扰素、IL-2、E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一系列产品,经营业绩良好。

2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药物开发是国内生物医药的重大发展机会。全球销售领先品种大部分都采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平台,目前,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了生物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内,大多数销售领先的主要品种不能实现国产化,往往不是由于专利限制,而是国内基本未能掌握该技术平台。预期在未来数年内,能真正解决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及大规模培养技术这一重大技术平台的国内企业,将会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3 选择合适的产业化项目。医药产品开发风险大,即使产品开发成功,一般每10个新药中大约只有3个能获得超过其开发费用的收入,而另外7个新药的收入还不足以补偿其研发费用。与其它化学药一样,大多数生物医药产品盈利能力低下,甚至亏损。因此,在生物医药研发立项前,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市场等方面的全面论证,以减少项目研发及市场销售失败风险。

生物医药产业是发展前景巨大的一个产业,随着"人类基因组"等生物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药物将被研发和投入生产,生物医药产业将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Abstract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specialized courses for bio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university and recent teaching experienc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ation reform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生化制药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制造成为生化药物,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酶和辅酶、糖类、脂类药物等。生化制药工艺学是本校生物制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需以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工程及化工原理等多门学科为基础,包含的技术内容,主要涉及生化药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制造原理、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①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结合本校地方性高校的特色,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从事生化药物研究、生产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生产方法,对生化制药工艺学的课程建设进行研究与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

生化制药工艺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学习内容丰富,但在有限的学时安排下,需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优化教学内容,与已学课程紧密联系,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重点突出。

生化制药工艺学虽为重要的专业课程,但是鉴于生化药物种类多、内容繁琐,大多学生在初接触这门课程时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甚至形成课堂麻木的状态,②因此在注重教学方法的同时,需要在教学初期,充分体现出本课程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实践价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本课程的重点,主要是近百种生化药物制造工艺。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对重点药物重点分析,依照“结构与性质生产工艺工艺分析检验方法”这个次序进行教学。例如多糖类药物中的天然抗凝剂肝素的生产工艺中,③根据肝素是多聚阴离子的性质,可用到D-254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药物的性质决定了生产方法的选择,因此从结构与性质入手,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其生产工艺。

生化药物不仅可从生物材料提取、纯化获取,部分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当今生物技术包括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酶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发展迅速,也成为生化药物开发的重要的途径。虽然生化制药技术得到的天然生化药物是研发新药的重要先导物,但是先进的生物制药技术也是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个内容。因此,在学习药物传统的生化制药工艺的同时,辅以了解药物最新的生产工艺,与时俱进。例如蛋白质类药物中的重点代表药物胰岛素,除了掌握提取法生产猪胰岛素外,还需了解重组DNA技术生产人胰岛素,即人胰岛素的AB链合成法。

2 教学方法

2.1 优化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课堂的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加授课信息量,拓展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等。④课件不能是电子教案或教材的扫描复印,大段的文字只会造成照本宣科、学生麻木的状态;也不能过分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本末倒置。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结合大纲和教学目的,并将教学思路、素养、科研完全融入。课件力求简洁,白底黑字为主,红蓝色标示重点,内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同时利用网络信息收集及利用Flash、Photoshop等制作相关素材,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此外,利用学校的教学信息门户平台,教师将课件、电子教案和教学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站上,学生可随时登录查阅,亦解决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信息量大,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学生疲于记笔记而无暇专心听课的问题。并且,学生可在该平台留言提问,便于师生的交流探讨,增强互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推荐其他高等院校中的精品课程网站以及图书馆的数据库,收集了解一些生化药物先进的生产工艺,丰富学习内容。近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QQ是目前学生用户群最大的互动交流手机软件,⑤教师尝试运用这两大软件,亦可进一步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促进师生间交流互动。

2.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

在生化制药工艺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归纳式、任务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气氛,提高课程的学习兴趣及效果。

在课程教学过程针对章节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启发式的阐述,设计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进一步加强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在学习第一章绪论之前,提问“生化药物=生物药物+化学药物?”部分学生答案是等式成立,部分学生直觉等式不成立,但是理由又不明确,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探讨。教师适时对这三个概念的辨析,使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同时,诱发学生对该章节产生学习兴趣。

在介绍各类重要生化药物的生产工艺,主要是采用归纳介绍各类药物的主要特性和生产方法,再举例介绍代表性的药物。例如“脂类药物”教学过程中,以脂类药物的特性,即脂溶性引入教学,然后简单介绍脂类药物的主要分类及应用,归纳脂类药物制备的一般方法,最后介绍重点药物的生产工艺。在生产工艺介绍的时候,不仅介绍教材中列举的常规方法,而且结合查阅到的文献和教师自身科研经历,介绍新颖的药物生产工艺或方法。以脂类药物中的磷脂类代表性药物是卵磷脂为例,除了学习教材中的常规工艺即采用溶剂提取法分别从脑干和蛋黄中分离外,补充介绍以植物材料大豆为原料进行提取,并补充介绍超临界提取法、柱层析法等,从而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增加任务式教学模式。任务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进行教学。⑥例如“糖类药物”教学过程,设置五个任务,包括:糖类药物的分类与作用、糖类药物的结构与一般制造方法、动物来源糖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植物来源糖类药物的生产工艺、微生物来源糖类药物的生产工艺等。将学生相应分成五个团队,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找文献,归纳总结,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知识

单纯的理论学习是无法满足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充分理解,实践可以加深巩固学习内容。本校设有生化制药大实验课程,但课时量比较有限,为此,教师另设开放性实验以及学生科研实验等,编写相关相关教材,并将自身科研成果融入其中,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3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更改以往的闭卷考试形式,而是以开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闭卷考试,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考前集中复习,考后瞬间忘光的现象。开卷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如工艺理解及分离技术的应用等。平时成绩包括基本的出勤、课堂记录、课堂表现、作业以及任务式教学环节中任务完成情况。

4 结语

生化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根据地方性高校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突出重点内容,重视应用,充实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符合本校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

注释

① 吴晓英.生物制药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

② 王中兴,陈芳.《生物制药工艺学》课堂麻木状态的对策[J].校园心理,2010.8(1):48-49.

③ 吴梧桐.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