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影视艺术的特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的视听艺术,演员的对白与表演相结合,配以画面、音乐、音响效果等。声画统一的综合性是影视语言最大的特性。对于配音译制片而言,首要的就是口型一致的问题。贴合口型的技术包括四方面: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口型时间的长短相贴合;与原片人物说话时口型的开合状态相贴合;与原片人物说话时肌肉的松紧状态相贴合;与原片人物说话时的气口(即声音的停顿)相贴合。贴合口形这一特殊要求,对剧本的翻译造成很大的束缚。译者要注意原文语句的长短、演员说话的语速、停顿等,而配音演员在时间的长短、语言的停顿和口型的开合上也要把握好,尤其是在出现人物面部近镜头的时候。
字幕翻译虽然不受口型一致的限制,但由于屏幕空间的局限性,译者要受到字数的限制。原片中所有的镜头语言和对白语言都要通过视觉传递给观众,字幕与演员的对白及画面的变化必须保持一致。观众的眼睛不仅要看画面,更要看字幕,因而字幕对白的翻译必须顾及对话的密度和速度。为了避免让观众顾此失彼,简练应该是字幕翻译时所应把握的重要原则,通过省略、压缩、合并等手法保证在有限的空间里呈现源语的意义。
二、瞬时性
与能够反复阅读的书面文本所不同的是,影视作品都是一次过,观众看电影或看电视节目时,不管是译制片还是字幕片都不可能倒回去重新看一遍(DVD播放时除外)。影视作品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影视语言的翻译要把握好易懂的原则,译文必须流畅通顺,意义明了。但流畅通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观众都能听懂,因为观众的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常识性的东西都容易理解,但对于比较专业的问题,观众可能听得流畅但不一定真正理解。
字幕片和译制片的对白都要把握易懂的原则,但由于两者在传递信息时采用了视觉和听觉两个不同的通道,翻译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译制片的语言不仅要让观众听明白,还要让观众听得舒服。这就意味着句式不能太复杂,要避免使用生涩的的辞藻。而翻译字幕时,要尽量避免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长句,保证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抓住语句的主旨,跟上剧情的发展。
此外,译者还要注意翻译导致的歧义。歧义主要是由词汇和结构引起的,造成词汇歧义的主要原因在于词汇的同音异议和一词多义,而结构歧义一般起因于形态和结构的含混。对于字幕翻译来说,要避免结构歧义引起的误解;而对于译制片来说,由于主要通过听觉来欣赏影片,要避免由语音及语义引起的歧义。在这种情况下,影视翻译工作者应该灵活运用一些其他的表达方式来避免出现误解或语义含混。当然,如果歧义本身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译者就要思考如何还原这种效果。
三、聆听性
聆听性是配音译制片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观众主要通过演员的对白跟上剧情的发展,除了让观众听懂,还要让观众听得舒服,这就意味着译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能反映其身份、个性,是否富于感彩,能否充分表现人物形象。简言之,译者要把握好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和感情化的原则。准确把握人物性格,译者及相关工作者才能在翻译、配音的创作过程中做到“对号入座“,观众听其声便能识其人,这在群戏中尤为重要。而感情化原则,既是译者再创造过程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下笔时锤炼文字、决定取舍的衡量尺度,同时也是评价翻译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翻译只停留在文字的浅层上,没有潜入其感情深层,即使文字算得上准确、通顺,在字数、节奏等方面也无可挑剔,其结果也往往貌合神离。对影视剧翻译来说,准确自然地传递原作所蕴含的每一份感情,是译者的天职,这就是感情化原则的核心所在。
四、无注性
篇2
影视艺术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乐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原始、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使得影视艺术不再作为一种单独的视觉表达,在视听上更加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和感受。
伴随影视艺术的发展,影视音乐也开始繁荣起来,并成为影视作品中的亮点。影视音乐是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融合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影视音乐虽然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份子,但它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音乐了,而是服务于影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的一种意识表现形式。
现代影视音乐的创作往往通过各种音乐技法和音乐手段来表现,为影视作品专门创作和编配音乐,烘托影视作品中的气氛和情感。当代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鉴定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影视音乐艺术形式特性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影视作品的情感服务,其美感层次主要体现为渲染美、真实美、情感美、故事美等。音乐本身具有的神秘色彩使影视音乐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影视画面的具象性与影视音乐的抽象性相结合,使影视艺术作品的进一步升华。影视音乐往往通过不同形式的乐器进行演奏,其审美价值通过多元化的配乐器材、变化旋律和多功能和声来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景以及气氛的烘托。
2.1 影视音乐结构形态的片段性
影视音乐往往在影视作品总体进程的前提下,间断出现,灵活服务于整个影视作品。充分把握画面与声音的协调配合,让音乐在整体结构中间断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具有超时空和情感的参与性。
2.2 影视音乐表现形态的非独立性
影视音乐最显著的特点是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影视音乐为更好突出影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通过音乐来渲染提升影视作品的的整体基调。这种音乐形式并非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存在,音乐与影视画面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力,促进了观众情感与影视画面的互动。
2.3 影视音乐表现内容的确定性
影视音乐的情感表现并非自我的表现,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往往受固定故事情节和画面效果的约束,因此,整体来说,影视音乐的内容与主人公和画面效果的整体情感相符合,伴随电影画面,影视音乐的内容具有明确具体的情感表达,表现为强烈的确定性。
3.影视音乐的审美特性及功能体现
影视音乐的审美具有不同于其他音乐作品的特殊本质,它没有完全的音乐独立性和自主性,必须将影视音乐置于影视画面和声音等影视系统背景中进行感悟和思考,才能最大程度上获得艺术审美感受并体现出其功能性。
3.1 深化影视作品主题
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影视音乐的出现和使用为影视作品主题的艺术表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影视音乐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为深化影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当代影视作品中,经常会运用“主题歌”来概括一部影片的主题和思想,这种用以表达影视作品主题思想、概括影片的主题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主题音乐往往是影视音乐的核心,即影视作品音乐发展的基础,在关键时刻采用主题音乐对剧情的发展或主要人物进行烘托渲染,进而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
3.2 塑造影视作品人物形象
影视音乐情感的体现,往往集中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包括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变化等。观众通过音乐的抒情,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形成对人物的个人感受,影视音乐往往能准确抒发剧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从而加深和强化观众的情感体验。恰如其分的影视音乐可以促进观众对电影故事情节和情感的理解,深入进剧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正如电影艺术作品《泰坦尼克号》的音乐,如同其震撼人心的画面一样已深深铭刻与观众心中。正是因为影视音乐的存在,电影才有了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才更加鲜明深刻。
3.3 描绘影片场景和氛围
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情感的一种延伸,电影中的音乐对整个电影剧情具有推动和调节作用。影视音乐艺术创作最大的特点在于音乐依附画面,音乐和画面共同完成影视作品艺术形象的创作。影视音乐与剧情完美结合才能将影视音乐的特性完整显现出来,音乐的表现必须完全服从影视作品的内容需要,始终考虑到画面和影视剧情的发展,将音乐结构置于影视创作之中。
总之,影视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在影视电影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影视画面与音乐准确到位的结合,不仅使音乐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得画面更具有节奏感和戏剧性,相得益彰。影视音乐展示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前景,因此,研究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和功能是时代的需要,是当代音乐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篇3
一、影视特效的技术特征
(一)数字化
影视数字化是传统影视向现代影视过渡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由最初制作、储存传输的数字化逐渐发展成为创意、网络化的多元数字化发展模式。从影视制作、动画制作、广告制作以及游戏开发、工业设计、系统模拟等多个层面都涉及到了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是影视特效的突出特征,其使得数字化影视不仅是信息也可以是i型南希创作制作生产的方式,传播方式以及接收方式。影视特效技术的数字化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数字化革命密不可分的,特效的数字化体现在影视后期制作及处理上,通过特效处理时限了影视的数字化,让那学存在于虚拟世界或是人脑中的幻想世界搬到荧幕上去,展现了一个神奇的影视特效世界。例如红极一时的《阿凡达》便是现代影视特效应用的典范,展现了潘多拉星球的保卫战,在唯美的画面中让观众感受到现代影视特效技术的神奇之处。
(二)多元化
当前的影视特效技术日趋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在特效上为了适应多种制作需求,开发了各种特效技术和处理工具,为后期制作人员的影视特效编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影视制作的优化,提高制作水平。影视特效技术的多元化表现在特效工具的多元化以及组合方式的多元化上,不同的特效组合在一起之后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效果,从而衍生出更多的特效,使得特效更加丰富多样,也有利于影视后期制作的完善。
二、影视特效的特殊性要求
(一)增加特效的创新创意
创新是影视产业得以生存的不二法则,在影视特效处理中也不例外,要增强特效的表现力和表现效果,同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喜爱,就需要在制作过程中保持创新和创意。例如《阿凡达》中唯美的潘多拉星球,对于潘多拉星球的数字化特效处理无疑是令人震惊的,唯美的画面设计和细腻的细节展示都让观众惊异于其出色的影视特效技术。不难发现其创新创意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潘多拉星球上的生命树,其种子像水母一样发光,在空中浮动,与地球上的树显然是不同的,通过色彩的搭配让我们看到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和在电影制作中的不断创新。
(二)制作成本高
我国影视数字化的发展相较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影视特效处理需要的投入大,制作成本高,例如《泰坦尼克号》投资2.5亿美元,其中数码特效的费用开支就约占了整个投资的一半,因此影视特效需要高成本的投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成功后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再如2010年《阿凡达》的成功问世,带来的3D特效的震撼让全球影视爱好者追捧,也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3D影片,如3D版的《泰坦尼克号》等,这些都是斥巨资打造的重量级影片,由此可见影视特效需要高成本的资金投入。
(三)专业的人才需求
影视特效不仅仅依赖于数字特效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影视特效人才,他们拥有一双魔术手,通过特效处理将一部平庸的电影打造为科幻大片,创造出精美绝伦的数字化影视世界。因此影视特效的发挥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的支持,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水平的影视特效制作还依赖于国外,国内大师级的特效人员相对较少,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重视也未引起重视,因此要推动我国影视特效的发展就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建设一批优秀的数字化影视特效人才队伍。
三、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
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特征首先表现在其智能化的开放媒体技术,通过人性化电脑工作台的介入,使得影视制作变得轻松,通过数字化操作完成影视后期创作,尤其是通过影视特效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增强个性化和创作性。此外数字影视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使得影视与生活同步,通过编辑提升影视表达效果。此外影视特效技术的交互性又使得影视创作更加人性化,设计人员通过在线创作,能够将个人创作思想加入到影视作品中去,实现人与产品的互动。
当然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电影电视的制作上,还应用于广告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从目前来看影视特效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商业操作,从事影视特效行业的人员大多不是电影行业出生,因此对于行业的特征还不够了解,目前许多电影制作团队也开始施用特效技术,我国目前的影视特效应用相较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目前影视制作行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使得影视特效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泛。
四、结语
总的来说,影视特效技术作为电影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推动现代影视产业数字化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影视特效需要技术和创意,在这两大元素的支撑下,影视特效将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影视特效技术具有数字化和多元化的特征,随着影视特效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以支持其发展,因此,我国影视特效行业要得到发展,就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力量,加大对行业发展的重视并且不断实现行业规范,同时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影视特效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一、我国外来影视翻译现状
近些年来,如上文所说,一批优秀的外来影视正进入我国影视市场,但是于此同时,随着人们观看外来影视的经验增加,其对外来影视的审美水平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之中最强烈的要求就是要求引进方翻译人员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翻译人员翻译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翻译作为文学的一种,受翻译人员的情感表达方式所影响,因此无法制定一个翻译的规范,因此也就不存在能作为模本的翻译。而我国目前外来影视市场正蓬勃发展,对外来影片的引进量逐年上升,这就导致了我国外来影视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现象小则使观众无法很好地感受到原片的情感,大则歪曲原片主旨,使观众对原片剧情产生误解,无论怎样都会降低观众的观看体验[1]。
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大多是由于翻译人员对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把握不到位的缘故,影视翻译区别与普其他翻译文学的一点就在于,其他翻译文学大多面向的是文章,并没有其他载体,因此只需要考虑上下行文是否通顺合理逻辑严密就可以制作出相对较好的翻译作品。但是在影视翻译过程中,表达一批核心内容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画面与声音,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必须要考虑到画面与音乐的影响,综合各项因素来进行翻译,忠于原文的情感表达方式,使翻译过后的影视更接近原片。
二、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
(一)通俗性
影视作品不同与小说、散文及其诗歌等文学作品的特点就在于,影视作品比起这三者更要通俗一动,尽管小说本身也是一种通俗文学,但是影视剧的通俗性还要再此之上。因此在小说散文等文章翻译中往往会由于其作品具体内容的严肃性来选择不同类型的翻译,影视作品却基本都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翻译方式,这是由于目前大多数影视作品的商业价值都远高于其文化艺术价值,为保证其能够吸引并留住观众,必然要选择能够被观众理解与接受的通俗语言。其使用语言如果让人感觉晦涩难懂,就会降低观众的观看体验,久而久之会使观众丧失对该作的兴趣,影视剧一旦失去观众,其商业价值便难以实现。这也就决定了影视翻译语言必须要有其通俗性[2]。
(二)瞬时性
影视剧本身由于其剧情的发展与画面声音的推进有其时效性,就决定了影视翻译语言也有与之相应的瞬时性。书面文学因为其载体的特殊性,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来欣赏其行文技巧与情感表达,但是影片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瞬间完成且不可重复的,因此大多数读者无法做到对同一片段进行反复观看来理解影片内容。因此影视语言如果不能准确地表达到想要表达的内容时,就会影响观众对后续剧情的观看。
(三)语言的融合性
此外,影视语言还具有融合性,此处的语言是广义上的语言,既包括形体语言在内的非口头语言与口头语言在内的所有影视语言。在影视剧中,在人物口头语言与非口头语言相互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影视剧配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二者并不是互相独立且排斥的,而是联系密切、互为补充的,口头语言是非口头语言表达的基础,非口头语言为口头语言的表达做补充。这种融合性既为影视剧内容表达提供了方便,也为影视翻译带来了困难,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口头语言与非口头语言之间的融合,更好地体现原片情感[3]。
(四)口头性
观看影视剧与阅读文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观看影视剧的时候读者的听觉也影响着他们对影片的理解,而影视中口头语言正如其名,是通过语言来进行传达的,而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同音与歧义的现象,尤其是中文与外语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这就为影视翻译带来了困难。如果是书面翻译的话就可以通过页脚注释来进行解释,但是这种注释却不适用于影视剧,因此需要译者能够根据具体情节来对原文进行意译,以求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五)简洁性
在影视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原片画面人物的口型与表情等因素限制,因此需要翻译语言尽量做到简明扼要,用与原台词相等量的文字来进行翻译。如果只注重对原台词的意义进行翻译,没有考虑到原片口型等情况的话,就会使翻译过后的影片画面与翻译不协调,影响观众观感[4]。
(六)省略性
由于影视剧中的语言大多存在与人物之间日常交流中,因此其语言大多都会将对话双方都明白的内容进行省略。在翻译中,如何在不影响对原对白理解的前提下,将部分内容加以省略,就成了翻译人员的工作难点。合理利用影视语言的省略性,能为观众带来更强的代入感。
三、结语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在尊重影视翻译语言特殊性的基础上,制作出受观众喜爱的翻译,是我国影视翻译行业目前的重点难点所在。这就需要翻译人员能够在结合影片背景与剧情的实际情感前提下,选择最生动准确的语言来对原片的语言与情感进行再现,为观众带来最接近原片情感表达的翻译作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翻译经验,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不断制作出优秀的翻译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萌.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D].吉林大学,2012.
[2]李悦.从语言功能角度浅谈西汉影视字幕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篇5
动画的定义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的解释是:动画空间和人物造型等都是通过绘画的形式和逐格拍摄的手法把静态的人物逐一拍摄下来。电视电影动画呈现出来的不只是瞬间静态的美,而是可以超越时空,对客观事物夸张的再现,寄托人们对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对电视电影动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电视电影动画作品能够反映过去和未来,反映生活和畅想,同时还要求能融化各种文化因素,发挥创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赋予动画作品想象力、表现力等美学特质,实现电视电影美术艺术的美学特质,使形象美、意味美和道德美的因素融合到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当中,满足多层次观众的审美要求。
一、影响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对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影响
戏剧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几近千年,而脸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是喜闻乐见,在很多时候,脸谱已经不单单是装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中国人喜欢用脸谱来刻画人物的真、善、坏、恶,例如我们在传统戏剧中了解的“生、旦、净、末、丑”一样,根据他们自身的性情、身份、地位的不同,脸谱的造型也各有千秋。我们熟知的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渔童》中的县官、《张飞审瓜》中的地保、《九色鹿》中的舞蛇人等,由于他们本身的丑恶角色,因此,脸谱也是都是运用丑角的。而相反的《哪吒闹海》中的李靖、《大闹天宫》中的玉皇大帝、《天书奇谭》中的裒公、《九色鹿》中的皇帝,他们所处的地位和形象都决定了他们的脸谱具有戏剧中“生”的形象。再如《张飞审瓜》中的张飞、《大闹天宫》中的护法、《哪吒闹海》中的天兵天将、《骄傲的将军)中的将军等人物,他们的命运早已经在观众的预料之中,人们对他们的形象耳熟能详,因此,他们大多数是以“净”的造型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
(二)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对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我们的动画片有着独特的区别于世界其他风格的艺术形式:山水画、剪纸、木雕、皮影、刺绣、年画等,但是,很遗憾的是,中国的国产动画片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叫不动座。我们归结原因是:(1)现在的动画工作者一味抄袭国内外的艺术形式,只是学其皮毛,加之自身修为不足,无法驾驭好这种艺术形式;(2)片子的情节幼稚,内容缺乏兴趣性,故事讲解得不清晰,忽略了动画片的镜头感和视觉剪辑,仅仅将动画片停留在拍摄画面的低级层次;(3)由于好多动画片的创作者是搞绘画的出身,因此导致好多的画面是优美而生动的,但是其中没有内涵,视觉效果差。
一部动画片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美学修为、创作理念、镜头感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动画片的创作者应该注意挖掘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内涵,坚持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和语言风格,加之当代艺术形式、当代美学风格去诠释,决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没有深度。
二、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艺术特征
动画片和常规的电视电影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常规的电视电影片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物体,真实的动作在屏幕上的再现。而动画片是用绘画工具、材料和技法绘制的图画,是平面二维动画。例如用美术颜料、绘画颜料在透明板或纸张上绘制图画等。
(一)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道德美
动画片既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又应该包含一定的道德美,具有道德价值,传播一定的道德规范,当然一些专门的宣传纪录片除外。我们可以使电视电影动画片的艺术美和道德美相结合,其实,在动画电影中,它的道德因素是对真善美的追寻,这种对道德美的追寻在国产动画电影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是我国动画电影艺术的美学风格之一。
篇6
民间美术的形式特征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并不是要将民间美术的形式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首先要具体了解民间美术的形式特征,然后运用平面构成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手法,从民间美术中提取所需的创作元素,再结合当今的审美要求进行设计重组、分解、转变和重构,最后运用陶艺制作手法进行创作,这样在创作形式上,现代陶艺不仅能够吸收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2民间美术形式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如何将民间美术形式特征中的元素和符号运用到现代陶艺当中呢?可以大致归纳为直接运用和解构与重构两种方法:
2.1 直接运用
对民间美术形式特征中的一些符号元素的直接运用最重要的是做到“新”,而不是一些简单的“现代改编”,不能一味地机械照搬,而是要与作品的形式、内容和主题相结合,服务与丰富作品的形式、深化作品的内容、延伸作品的主题。只有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了解,经过消化吸收后进行再创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艺术创造,才能使民间美术与现代陶艺的结合充满新的生命力,也会让大众更多地从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中了解到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与特殊魅力。如陶艺作品《门》(见图1)就是直接运用了民间木版彩印中的门神造型进行装饰,与作品创作主题相吻合。作品《门》采用泥板成形工艺制作,在泥板表面制作出木纹的肌理效果,再在表面涂上一层氧化铁,使烧制出的效果跟木纹颜色十分接近,在两块泥板的上下两边开光处,使用青花釉下勾线描的装饰
手法把民间门神的造型描绘上去,泥板四边用厚重的木头镶嵌,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真实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创作者运用民间的门神造型,达到作品主题、形式和内容的共鸣,使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在使民间美术的形式特征进行现代陶艺创作时,也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现代陶艺的特征和表现手法,以及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在民间美术和现代陶艺的重新组合中加入现代审美观念,并将其神韵和精神融入其中。民间美术的许多形式与内容都可以在现代陶艺中直接运用,通过材料的转变与烧成技术的转化,使得原本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出新的艺术气息,这不仅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现代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象现代陶艺就有直接将民间“面花”的造型及装饰直接运用到现代陶艺创作中,如王碧云的陶艺作品《老虎》(见图2),就是直接运用了民间美术中面塑的表现语言,其装饰具有剪纸、面塑等表现技法,采用剪刀来剪切各种锯齿状的花边,用铁皮削出各种挑起的纹饰,在这里,现代陶艺所运用的工具与民间面花所运用的工具几乎一样。该作品整体造型优美,装饰变化无穷,加上柴窑烧制的效果,厚重而富有韵味。作品憨态可拘,意趣盎然,纹饰简洁概括,装饰部位考究,对比协调,是现代陶艺运用民间面塑表现语言的一个代表作品,使在视觉上现代陶艺突破了原有的形式语言。虽然创作者直接运用了民间美术的形式特征,但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极具艺术感染力。从这两件作品中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带给了现代陶艺丰富和可取的创作资源,而且有很多民间美术的创作形式可以直接转化成现代陶艺的语言符号或形式,使陶艺创作具有新的创作性,深入发掘出陶艺形式语言的表现潜能。
2.2 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是一种艺术设计的常用手法,将民间美术形式特征中的元素进行解构和与重构,在表现形式上没有直接运用那么直白,借鉴具有象征意义的民间美术元素来表达某种意趣、情感和思想,或者将民间美术中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推陈出新,使其既有民间美术元素的形似和神韵,又具有现代创作的意味,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如黄焕义的陶艺作品《躺着的梅瓶》(见图3)。作者从民间陶瓷中梅瓶造型的对称之美、现代陶艺造型的整体之美上,看到重新塑形的自然根据。作者使泥性粗放浑朴的特质在自己的作品上尽情流露,以至把土色土质、土气土味渲染得淋漓尽致,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造型呈现了柔中寓刚的陶性魅力,在整体和谐中变幻无穷,意味无限,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审美意识,又保留了民族神韵的新形式。这种表现方式侧重于再创造及其意境,具有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篇7
2.视觉传达中的民族地域性思维和设计方法
在多元化社会的今天,世界需要在艺术设计领域中融入不同民族特点、不同文化表达方式,视觉传达设计也需要这样有自己独特民族特征的设计来抓住全世界的目光。融入民族地域性的设计不是一种争夺主权的设计方式,而是全世界共分享共创造的艺思维创作方法,所以这样带有民族地域性 DNA 的设计才会有一个广阔的未来,掌握了这一思考方式的视觉传达设计师才会产生赋予自己设计语言的源源不断的创新设计。
民族地域性文化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无可厚非,因此为了满足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品质的提升,我们要先关注和学习国外相关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努力拓展国际视野。在向外看时,首先,我们要广泛涉猎世界化、多元化的艺术设计性态。其次,要从学习中提取其设计方法、思维精髓,再将之联系发展到自身的民族、文化中来,设计师应时刻保持着独有的民族地域性设计理念的设计思维,以超前的眼光预见时展趋势,做出具有自身特色文化的民族地域性视觉传达设计。
在以往我们对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讨论中可以发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如何融入自身的民族地域性特征都在经历着一个被理解的过程。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有着上下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并不是我们在具体设计时要多么鸿篇巨制,而是作为一名视觉传达设计师,应不断的从给养我们的优秀文化中吸收、积累、发觉自身民族文化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表达手法,再将之运用到我们自身的设计中来。比如,很多人都参观过文化古迹故宫,但作为一名视觉传达设计师,你有没有在欣赏游玩之余,思考过故宫的模块化组建模式,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样系统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运用到我们视觉传达设计 VI 设计实践中去,将民族地域性特征、民族地域性文化中的精髓通过观察、研究、转化,合理的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的细节思维、设计方法中去,这样思考实践方式才是我国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能够具有自身优秀的民族地域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具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印象主义风格等现代的绘画风格的设计作品。同时,在西方绘画作品及艺术设计方法上也多多少少可以看到东方艺术、东方文化对其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所提出的虚实结合、留白、散点透视等艺术形式和艺术形态上的处理,都不容置疑的被西方艺术、设计所接纳和借鉴。这样看来,现代艺术作品、设计作品是可以从原有的艺术形态中提取满足现代设计需求的形式原理来进行重新设计利用的。从中国传统艺术形态中提取理论方法和行态,将原有的艺术形态加以视觉变化,重新结合要传达的信息内容,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成为我国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能够具有自身优秀的民族地域性的有效方法。
与此同时,当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大环境提出要更加突出了设计应以人为本,应顺应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需求。根据调查显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人群他们的视觉喜好偏向都是各具特征的,所以视觉传达设计师要时刻记得设计是要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在设计动工前要确定目标,明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各年龄段、各阶层人群需要的信息传达视觉风格是什么,再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理念进行创意及设计,这同样也是做具有民族地域性特征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有效手段。
篇8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陆续进行了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其主要目标是打破传统电力行业垄断运营的模式,厂网分开,开放电网,实现竞争,进而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促使电力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一直以来都属于垄断性行业,其主体为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商业化运营、走向市场是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大趋势,其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因此,面对市场机制转变,国有电力企业必须强化竞争意识,开展市场营销工作。
一、电力商品的特点
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顾客的需要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而电力作为一种商品,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形性
电力商品不具备固有的形态,无法给消费者直观的感受。
2.不可存储性
电能的生产、输送、使用是在瞬间完成的,无法进行存储,而且电力商品还必须满足客户随机变化的需求,因此必须以销定产,在生产时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准确预测。
3.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决定了电力商品的质量
衡量电能质量的标准是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靠性包括电压和频率在额定的范围,这些都需要电力供应侧和需求侧的综合协调才能完成,而普通商品的质量则完全取决于生产者。
以电能这种特殊商品作为交换内容的电力市场,基本特征为开放性、竞争性、计划性和协调性。传统观念认为供电企业是生产型的企业,只要抓好生产就够了。而从以上对电力商品和电力市场的分析来看,供电企业的实质是服务型企业,其销售的是服务而不仅仅是商品。
二、我国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的营销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电力设施建设无法满足电力需求
电力设施是提供电力商品、搞好电力市场营销的基础。由于历史上电力体制、技术水平、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原因,使得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于电力需求发展,大量输电线路老化,传输能力不足;部分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和二次设备超过使用年限运行,可靠性差,故障频发;从运行环境上讲,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线下隐患日益增多等。这些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会对电力商品的顺利供应造成障碍,影响电力企业的营销。
2.各供电公司市场意识淡薄,服务观念不强
由于电力企业的垄断性、区域性和专营性,特别是我国的电力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卖方市场的环境下生存,市场意识较淡薄,很多员工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市场经济模式不熟悉,对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特性不甚了解,工作上往往采取传统运营模式。笔者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同事及一线工作的工人师傅,在他们的观念中,公司仍未从“电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到“电网经营者”的角色上来,认为只要有电,就不愁卖不出去。一线员工普遍缺乏经营工作压力,无疑会影响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
3.营销体系不健全
从公司企业的组织机构看,营销尚处于非主要地位,企业经营没有形成一个以市场为核心的营销系统,营销系统没有成为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轴心。配电网的管理模式比较粗放,未能建立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三级经营核算体系。从营销队伍看,缺乏具有营销技巧、业务全面、综合素质较高地电力营销人员。
三、提高电力公司营销管理水平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电力公司应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加强市场化进程,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市场意识,重视优质服务工作
在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必须在全体职工中牢牢建立市场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摆脱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客户是企业衣食父母的观念,要求员工进行“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服务,“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全心全意做好客户服务工作,赢得广大电力客户的认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优质服务应重视细节。首先,作为与客户接触的一线客户受理员及抄表、抢修人员,应从站姿、坐姿、服务语言、服务行为等细节入手,着重对其加强礼仪规范培训和业务学习。可采用“可视化”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通过拍摄各种业务的规范服务视频短片,短片中严格按照规范用语和规范姿势办理业务,要求员工对照视频短片纠正自己服务时的言行举止,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做到用真诚的微笑、温暖的问候、恰当的帮助用心服务客户,以细节赢得客户满意。
其次,供电服务的标准化仍需完善。要做到使员工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每一个服务细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答复常见的咨询问题时统一口径。用标准化的服务树立专业、可靠的行业形象。
2.加强市场分析预测
市场分析是电力企业营销的主要内容,负荷预测是电力企业营销的基础,通过认真分析与预测,才能准确了解客户需求,更加主动开拓市场。负荷预测数据和电量预测数据是购电计划的基础。准确的预测有利于合理安排购电计划与发电厂各机组发电计划。
电力市场的分析预测在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和布局,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供电公司只有加强分析预测的准确性,以此为依据进行电网建设,才能提高安全可靠供电能力和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进行市场细分,为客户提供针对
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资源和特长选择目标市场,实行目标市场营销。例如可将市场划分为农业生产用电市场、工业生产、商业和服务业用电市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等。由于电力行业是公共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普遍服务的公益性,不能自由选择某一子市场,放弃另外一部分顾客。然而,客户需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普通消费者要求保证电力供应、电压稳定、交费便捷、服务态度好;而某些高科技产业则对电压、周波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还有一些产业用户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增加电力供应,尽快办理报装、扩容服务和完成供电工程等。因此,以用户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内容和需求形态来细分,企业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科学制定客户分类标准,细分客户市场,针对政府、金融、商业、居民等不同类别的用电客户,实施差异化服务,注重电网工作与客户侧工作的协调配合,借鉴奥运及国庆60周年保电经验,加强客户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定期对客户内部设备进行检查,降低配网事故;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进行良性互动,全方位提升优质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子市场,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如分时电价。深入分析客户的用电结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加强与可替代能源竞争策略的研究,开拓和培育优良的用电市场。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情况,稳定大工业用电,开拓居民用电市场。清理转供电,减少供电中间环节,减轻用户负担,促进电能消费。
4.加强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是对电力用户推行节电及负荷管理工作的一种模式。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社会、电力公司及用户都受益。对社会而言,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可以减少电力需求,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缓解了环境的压力,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实施需求侧管理,减少电力消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对高能效设备的需求,促进gdp的增长。对电力用户而言,实施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电力消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减少电费支出,提高企业能效和产品的竞争力;对供电商而言,实施需求侧管理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网调峰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服务水平,特别是在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它可以大大缓解拉闸限电的压力;对发电商而言,可以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降低发电成本及发电煤耗,减少电力建设投资。总之,实施需求侧管理不论是对政府、电力企业或电力用户都是有益的,可以取得多赢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需求侧管理目前还只停留在度夏期间的调峰错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需求侧管理远不止这些。对于终端用户用电方式的指导,应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效提高用户的用电效率,减少供电企业自身的生产压力,降低对于备用容量的需求,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增加企业效益。
5.努力开拓电力市场
当前我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加上新建电厂的投入运行,未来几年,电力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开拓电力市场将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电能是绿色环保能源,要利用这些优势与其他能源争夺市场份额,扩大电力在能源领域的占有率,为企业发展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可开拓其他能源替代中的用电市场。目前,在供电辖区内还有部分如铸造、钢带压延等行业仍使用煤炉淬火加工、小锅炉供热,宾馆使用燃煤锅炉供应热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居民家庭使用燃气热水比例仍较大,这些都是潜在的用电市场。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引导工作,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宣传电力是清洁、高效、快捷能源,引导用户使用安全、经济、可靠的电能。
6.建立健全三级营销体系
目前,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建制调整后,已建立了营销体系,但营销网络组织机构只建立了两级,即电力公司级和供电公司级,各供电公司尚未进一步划分营销核算区域。因此,应加快三级营销体系机制的建立,通过该体系实现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篇9
烤烟生长过程中,种植密度、施肥、留叶数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烤烟的生长。种植密度是影响烤烟生长一个重要因子[1-3]。种植密度的大小影响烤烟群体光合效能、有效截光面积、田间微气象等。留叶数的多少对烤烟后期的生长、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的影响较大。合理施肥能促进烟株协调生长发育和内在品质协调[4-6]。因此,通过开展种植密度、施肥量和留叶数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明确烤烟降氮增密提质生理生化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山东费县费城街道西官庄科技示范园。供试烤烟品种为NC102(玉溪中烟种子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以常规移栽方式作对照(CK),3次重复,各处理具体设计见表1。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成熟期,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各小区选取长势一致3株,于7:00―17:00在烟株同侧选取相同部位的叶片,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田间CO2浓度等光合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烤烟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影响作物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一般认为,作物生物学产量中90%~95%的物质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由图1可知,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片净光合速率先升高再降低,在旺长期达到最高。团棵期处理T3、T4、T5最高,旺长期至成熟期处理T1、T2最高。由此可见,团棵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施肥量越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越高,随着烟株的生长,团棵后至成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移栽密度呈负相关,移栽密度越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越小。分析原因,团棵前烟株较小,烟株间影响较小,光合速率影响较小;团棵后,烟株体积逐渐增加,烟株与烟株之间影响逐渐增大,遮光现象增大,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越来越大。
2.2 不同处理对烤烟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片胞间CO2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呈相反的趋势,这说明随着光合作用的增强,消耗了大量CO2,当光合作用减弱时,CO2被利用p少,浓度升高。团棵期处理T3、T4、T5最低,旺长期至成熟期处理T3、T4、T5最高。由此可见,团棵前叶片胞间CO2浓度与施肥量呈负相关,施肥量越大,叶片胞间CO2浓度越低;随着烟株的生长,团棵后至成熟期叶片胞间CO2浓度与移栽密度呈正相关,移栽密度越大,叶片胞间CO2浓度越大。
2.3 不同处理对烤烟蒸腾速率(Tr)的影响
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重要生理过程,既受植物形态结构的控制,又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植物Pn关系密切。由图3可知,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呈抛物线形变化,在旺长期达到最高。团棵期处理T3、T4、T5最高,旺长期至成熟期处理T1、T2最高。由此可见,团棵前叶片蒸腾速率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施肥量越大,叶片蒸腾速率越高;随着烟株的生长,团棵后至成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移栽密度呈负相关,移栽密度越大,叶片蒸腾速率越小。分析原因,团棵前烟株较小,烟株间影响较小,蒸腾速率影响较小;团棵后,烟株体积逐渐增加,烟株与烟株之间影响逐渐增大,遮光现象增大,对蒸腾速率影响越来越大。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烤烟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先升高再降低,呈抛物线形变化,在旺长期达到最高。叶片胞间CO2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旺长期达到最低。团棵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施肥量越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越高;随着烟株的生长,团棵后至成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移栽密度呈负相关,移栽密度越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越小。团棵前叶片胞间CO2浓度与施肥量呈负相关,施肥量越大,叶片胞间CO2浓度越低;随着烟株的生长,团棵后至成熟期叶片胞间CO2浓度与移栽密度呈正相关,移栽密度越大,叶片胞间CO2浓度越大。施氮量75 kg/hm2、移栽密度20 250~21 750株/hm2、留叶数14~16片烟株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叶片胞间CO2浓度最低,光能利用率最高,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最大。
4 参考文献
[1] 王瑞,刘国顺,倪国仕,等.种植密度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同化物积累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2):2288-2295.
[2] 曹仕明,蔡鑫,伍义成,等.不同栽培模式对恩施山地特色烤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1):185-192.
[3] 李海平,朱列书,黄魏魏,等.种植密度对烟田环境、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8,22(5):489-490.
篇10
0引言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生理系统会出现一些变化:心血管系统失调、航天贫血症、肌肉萎缩、骨质脱钙等. 而失重引起骨骼系统的变化是航天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航天实践表明,失重条件下骨形成减弱,骨吸收相对增强,失重性骨量减少和钙代谢紊乱呈进行性过程,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平均每月丧失1%~2%的钙 [1]. 为防止长期太空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骨折等严重后果,人们设计和采用了多种对抗失重的方法,如体育锻炼、药物、添加营养物质等[ 2 ]. 虽然这些措施减缓了骨量减少的速度,却不能有效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传统中药毒副作用小、药效温和,近年在航天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国内外重视. 中医学理论的精华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在航天微重力、辐射、狭小隔离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将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 有研究者认为在航天微重力环境较长时间停留及模拟失重状态均可出现肾虚及血瘀之证[3]. 沈羡云等根据对兔头低位-20°限制活动模型观察,提出利用益气活血等中药行防护的观点[4]. 本实验我们根据中医“肾主骨”的理论和航天期间的特殊变化,从整体调节入手,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基础上,给予益肾强骨中药,考察了其对尾部悬吊大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为中药防护失重性骨丢失提供实验依据,初步考察此种对抗方法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SD清洁级大鼠,雄性,18只,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军医动字第C98008. 于动物饲养室内适应1 wk. 实验开始当日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 悬吊组(6只)和中药处理组(6只), 体质量分别为: (200±7) g; (203±7) g;(206±5) g. 4 wk实验期间,给予充足清洁饮水和摄食,大鼠可自由活动. 室温保持在(22±2)℃,人工控制室内照明,保持12 h光照(08:00~20:00)和黑暗(20:00~次日8:00),交替循环.
1.2方法悬吊组大鼠采用李勇枝等[5]改进的方法做尾部悬吊,大鼠始终保持30°头低位及后肢自由悬垂不荷重状态. 中药处理组在尾部悬吊处理的基础上,每天给予益肾中药复方灌胃. 益肾中药复方由黄芪、丹参、杞子、山楂等构成,由本医院制剂室分别煎汤浸膏,制成干粉备用. 用蒸馏水将中药干粉配制成悬浊液,按照100~110 g/(kg·d)的剂量,每天灌胃1 次. 自实验期满开始,依次断头处死大鼠,尽快取出其双侧股骨,去除结缔组织. 右侧股骨测量一般物理指标,包括质量(湿)、长度、直径、体积、密度、质量(干)和灰分质量,除后两项外其余均在处死大鼠后立即测量. 质量及灰分采用ACA 2100型电子天平测量(精度为1×10-4 g,Denver Instrument Company,美国). 测质量(干) 时,标本先在118℃加热烘烤48 h至质量恒定;然后在灰化炉中800℃,24 h完全灰化测其灰分. 长度和直径(骨干中点最细处)使用精度为0.02 mm 游标卡尺测量. 用排水法测量体积(精度为1×10-4 cm3). 湿质量密度为湿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左侧股骨即刻密封保存于4℃环境中,并于2 d内进行三点弯曲实验. 三点弯曲实验在Instron 1195 (Instron,英国)电子拉伸机上进行. 股骨放置方向及位置保持不变,跨距为16 mm,加载砝码2 kg,加载速度为0.05 mm/min. 通过所得载荷-应变曲线计算弹性载荷、最大载荷、破坏载荷、极限挠度、破坏挠度、刚性系数和韧性系数等力学指标.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利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对照组大鼠在实验期间体质量持续增加,而悬吊组和中药处理组大鼠体质量在实验期间的前4 d,均呈下降趋势,从第5日开始逐渐增加. 实验结束时,3组大鼠的体质量分别为:对照组(292±11) g;悬吊组(255±8) g;中药处理组(263±7) g. 悬吊组和中药处理组大鼠平均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大鼠,而悬吊组和中药处理组之间大鼠平均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
2.2大鼠股骨理化指标的变化3组大鼠在股骨长度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悬吊组和中药处理组大鼠在股骨质量(湿、干)、灰分、直径和密度等方面均较对照组大鼠下降(P
转贴于
2.3大鼠股骨力学特性的变化悬吊组大鼠在股骨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和刚性系数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下降(P
3讨论
力学特性是反映骨的生长代谢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航天失重和模拟失重均可引起骨力学特性的显表2各组大鼠股骨(左)力学指标著降低,Cosmos飞行发现大鼠股骨和脊柱的力学性能下降[2]. Skylab23飞行大鼠骨的强度和硬度均较对照下降. MoreyHolton等[6]利用后肢悬吊大鼠模型发现股骨的所有弯曲参数(硬度、负荷、能量) 较对照显著降低. 前人的实验结果提示失重引起骨力学性能降低,且主要发生在承重骨. 本次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悬吊组大鼠股骨的股骨质量(湿、干)、灰分、直径和密度、股骨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和刚性系数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韧性系数和弹性范围内的挠度载荷比值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表明尾部悬吊使大鼠股骨骨钙丢失,力学性能降低.
国内外在进行失重药物防护措施的研究时,一般是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针对失重对不同生理系统的影响,采用不同的药物. 我们认为航天中虽然各生理系统的反应不一,表现不同,但它们的起因是一致的,都是由于失重引起的体液头向分布和运动减退所产生的一种适应失重环境的征候群(航天适应性综合征)[7] . 在这个征候群中,各个生理系统有其各自的表证和特点,但其内在的机制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所以在进行本课题研究时,我们从中医“审证求因”“辩证论治”的理论出发,分析失重引起生理变化的特点,确定以补肾、益气活血中药为主来选择中药,最后选定了黄芪、丹参、杞子、山楂等进行实验.
骨矿盐含量反映骨中无机质含量. 而且由于单纯骨矿盐含量测定不能表现骨结构和材料特征的变化,因此结合骨力学指标测定可以更全面评价骨质量,反映骨骼抗骨折能力. 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反映骨结构力学特性,它们的变化反映骨小梁质量、结构连续性和皮质厚度的改变[ 8]. 与悬吊组大鼠相比,中药处理组大鼠的股骨直径和密度有显著改善,弹性载荷显著提高,在质量、灰分、最大载荷、刚性系数和挠度载荷比值等方面有提高的趋势;表明采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对抗措施后,模拟失重大鼠股骨的生长和力学性能有一定恢复.
参考文献
[1] Saunders DK, Roberts AC, Aldrich KJ, et al. Hematological and blood viscosity changes in tailsuspended rats[J].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2002,73(7):647-653.
[2] Ohira Y, Yoshinaga T, Nomura T. Gravitational unloading effects on muscale fiber size, phenotype and myonuclear number[J]. Adv Space Res, 2002,30(4):777-781.
[3] 范全春, 李勇枝, 白桂娥, 等. 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代谢影响的观察[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3, 16(2):107-109.
[4] 沈羡云, 孟京瑞, 王玉清, 等. 头低位-20度限制活动期间兔生理指标的变化[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4, 7(3): 186-191.
[5] 李勇枝, 石宏志, 范全春, 等. 强骨抗萎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骨及相关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3, 16(2):103-106.
篇11
一、有关影视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阐述
(一)导演艺术是以剧本创作为基础,进行艺术的再加工与再创作。通常情况下,优秀的影视导演艺术作品是源于一部优秀的文学剧本的创作,是以文学剧本创作的质量为基础的。受到多元化社会和多样化需求的影响,不同的导演创作的习惯和方式也是不同的,能够借助于对文学剧本的多次解读和阐释,依托于应试导演的艺术手段,可以将剧本中的文学形象进行银幕性格的再塑造和人物形象的确立,并且能够借助于人物形象与性格,将剧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传递给不同的受众群体,也可以说是导演的二次创作。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导演的二次创作不仅只是体现在对剧本的依赖性上,还会出现只是依照剧作大纲进行拍摄,这种形式的拍摄就能够让导演切实地进行思维的发散,能够在人物的表演与形象的呈现上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
(二)导演的阐释是对灵魂的再创作。导演的阐释是对灵魂的再创作,主要是基于导演在进行影视艺术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出现了编导分离、还是编导合一都需要依托于文学剧本中的内容进行影视作品的演绎。这个过程中,要求导演能够对剧中的人物和剧情进行详实地再次精读,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带给导演的不同感受,并将其注入到自身所形成的一套剧作拍摄体系当中。赋予人物以新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能够快速地形成主体意识,呈现出具有体系化特征的导演构思,并可以将人物塑造的方式、剧情衔接的手段和所要达到的受众效果予以全面与细致地进行剧本灵魂的再创作。因此,导演对剧本新的阐释,就是对灵魂的再创作,能够规避传统直译剧本剧情所带来的乏味与空洞。
(三)综合艺术的创作中心是影视导演艺术。影视导演艺术是一个需要集合多个综艺部门艺术成果的艺术体系,能够通过对多元化的艺术部门进行艺术要素的借鉴和融合,促使其在多元化艺术的基础上,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段。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影视作品都需要借助于多种科技手段和多种表演艺术,这些手段的综合性应用都要遵循导演构思的统一领导,这就促使影视导演艺术成为整个综合艺术的创作中心。影视导演能够根据自身对拍摄作品的要求,可以掌握各种艺术表达方式的特点与要领,并对彰显个性的表现进行合理化的指导,使之能够服务于整个影视艺术作品,促使影视作品能够借助于综合艺术的创作,进行影视艺术作品的再创作。
(四)影视导演既是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又是影视作品的领导者。影视导演在实际的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能够依托于其作品构思的需要进行影视作品的组织,是整个创作团队的核心领导和组织人物。尤其是在摄影、录制、美工、剪辑、表演等方面进行合理化的组织,在演员的选择上,要能够贴近影视导演构思中人物的形象与气质。通过对创作团队的选择,能够将导演的艺术才华与品格进行展示,就影视导演自身而言,其不仅需要具备完美的构思能力和组织能力,还需要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能够让整个创作团队都集中起来,听从他的指挥,完成整部作品的创作,并可以作用于各个环节之中,包括拍摄和后期的剪辑等,使之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更好地传递给受众剧作所要表达的真实思想。
(五)影视导演艺术同影视技术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随着科技水平的深入发展和不断提高,影视导演艺术和电视导演艺术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能够借助于高科技的手段和技艺,进行美学观念与创作观念的革新。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不能将色彩搬到荧幕上的缺点,利用光学镜头可以进行水下拍摄和航拍等等,都推动了影视导演艺术作品进行时代性的跨步拍摄。各个阶段的影视技术创新,都能够借助于影视技术的发展而呈现给受众不一样的感官享受,尤其是在艺术效果的表达上更具有时代的特性。
二、电影导演艺术同电视剧导演艺术的区别阐释
(一)在造型处理方面的区别。电视剧导演在造型处理方面需要考虑到电视屏幕较小的特性,进行艺术画面造型的细致化处理。以中景景别为例,在电影画面中能够看清楚演员较为真切与细致的表情,并且还能够配上具有空间性的环境特性,而在电视画面中,通常为近景画面才能看清演员的细致表情。
(二)在观演关系上的不同。在观演关系上,电影要求受众走出家门在影院进行观看影视艺术作品,而电视剧则是借助于电视媒体直接进行电视剧作品的观看,受众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观影。在观演关系中,电影导演在叙事方式上要更加细腻和精致,而将其同电视剧导演的影视作品相比较而言,电视剧导演的叙事方式略显粗放。
(三)叙事容量上的不同。通常情况下,电影与电视剧导演在叙事的容量上具有明显的不同性,一部电影作品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三小时,而电视剧则会通过续集或是系列剧的方式进行演绎。受众在观看电视剧时,能够将随意性与自主性的特征融入其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电视剧集数的选择,然后进行观看;但是电影作品要求受众能够集中精神投入到电影作品当中,细细品味两个多小时的故事情节,叙事容量比较大。
(四)视听语言处理上的不同。电影和电视对于视听语言的处理是不同的,受到电影画幅较大的影响,视听语言成为影视作品的重点,就目前来说,许多电影作品都是通过立体声的方式进行电影声音的构成。而电视受到银幕小的限制,在视听语言的处理上仍然使用单声道的处理方法,致使电视剧的表现力不足,略有些接近舞台戏剧,并且将依赖台词和演员的特性突显出来。
受到经济和科技的双重作用,影视导演艺术可以在多元化要求的新时代得到快速地发展,可以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制造出许多令人震撼的感官刺激,并且能够将影视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融入其中,推动影视导演艺术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上世纪80年代之后影视美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翻译和编写的各种理论著作相继出版。目前,各高校艺术学系、新闻系和中文系都把影视美学作为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很多高校甚至把影视艺术课程作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由此可见,在当前影视艺术与网络文化紧密结合的时代,我们的影视艺术研究逐渐得到重视,而影视美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却至今没有一个定论,甚至没有引起过注意和争论。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美学和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联系当前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在教学实践与美学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套影视美学研究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研究影视美学:
一是创作学角度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是影视创作的源泉,但世界本身并不能直接构成艺术作品,它必须经过创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艺术作品。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把握艺术的审美特性,我们首先必须研究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和创作规律。一般而言,艺术作品是由两种创作过程合而为一的,一是内化过程,即把生活真实内化为艺术真实,创作出一种“意与境偕”的艺术作品;二是外化过程,即通过各种艺术技巧把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真实外化为生活真实,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从中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二是文本学角度
文本在英文中即Text,可以翻译为文本、本文、辞等,钱钟书就有“观‘辞’(Text)必究其‘始终’(Context)耳”一说。中文里把“文”与“本”合为“文本”一词,一是表达了以文为本的涵义,二是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下强调了作品(即“本”)的文学性和审美特性(即“文”)。文本虽然与作家、外部世界和读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此处所讲的文本学研究就必须忘却这些联系而纯粹地从文本本身着手来考察其审美特性。因此当我们面对一部已经被创作出来的影视艺术作品,即一种文本时,作为专业研究者,我们不能仅仅是从观赏性角度看待影视作品,而应该从音响效果、视像效果和剪辑手法等等方面来分析的影视文本的艺术形象和审美风格等等问题。一方面必须完善影视作品中的音乐、舞蹈、造型、色彩、场景、情节等等要素,使各种要素都达到艺术表现的极高境界;另一方面,在声音和图象、场景与情节等方面的拼接和组合过程中必须使之完全融合,其审美效果才能超出单一的艺术表现,体现出影视艺术的独特审美优势。
三是接受学角度
影视作品最终面临的是观众,只有通过大众的观看、鉴赏和批评,才能使影视作品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而对于影视作品的接受、消费和传播,也就是说从接受学角度研究影视作品,才能真正体现出影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尤其对于从事影视艺术研究者而言,研究作品在大众之中的接受、消费和传播是极其重要的,是关系到影视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正如姚斯所指出的“作品在其诞生之初,并不是指向任何特定的读者的。它是要彻底打破文学期待的熟悉的视野。读者只有逐渐发展去适应作品。因而当先前成功作品的读者经验己经过时,失去了可欣赏性,新期待视野己经达到了更为普遍的交流时,才具备了改变审美标准的力量。”很多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往往有一段距离,因而对这类作品,必须经过导师阐释、引导,使读者认识其价值之后,传播和消费才能顺利实现。
四是源流学角度
源流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影视艺术的历史,是从各个不同阶段的影视艺术作品中找出其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源流学最终关注的则是影视艺术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景问题。而且影视美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如影视美学理论史上的电影符号学、电影叙事学、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意识形态学电影理论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创作学、文本学和接受学一般都是在共时的层面上来研究影视艺术,而源流学则是从历时的层面上考察影视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理论体系。这种历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由自影视艺术诞生以来的影视作品所构成的作品历史,这是研究影视美学的基础材料;而且还必须找出这些庞杂材料中的优秀作品和具有标志性转换的作品,从而进行断代史的研究。二是把艺术美学理论引入影视艺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影视美学理论,这是影视美学的核心,它是对每一时段影视艺术的抽象概括和审美总结,而且这种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都与各自时代艺术和技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着,因而也是影视美学与文艺美学相联系的契合点。
篇13
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剪辑(Film 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
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