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价值评估概念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价值评估概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价值评估概念

篇1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客户价值与客户关系价值。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现代企业获取自身价值和价值优势的重要基础。客户价值与客户关系价值的研究中,方向界定是重要前提。客户价值和客户关系价值都是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产生的。

(二)国内外有关客户价值的研究。

不同学者对于客户价值的理解并不统一,在概念使用中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对客户价值概念的使用有两种倾向,而其实质上又是对客户价值的流向、方向性或所有者的认定的差异:一类观点认为,客户价值是企业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客户价值的收益者和所有者是客户;客户价值是由企业创造出来并流向客户的。比如Wooddruff(1997)认为客户价值是由某种客户关系给客户所创造的价值。端木文娟(2011)提到,客户价值是指在所处的管理情景下,企业感知到的来自客户的净现金流及其未来净现金流的总体能力。另外一类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客户价值是由客户带给企业的价值;客户价值的收益者和所有者是企业;客户价值是由客户创造并流向企业的。如Cartwright R.(2001)提出“客户终身价值”的概念,认为客户的终身价值存在累加效应,Roland T. Rrust(2001)提出了客户终身价值的计算方法,他们认为客户价值就是所有客户终身价值之合。

(三)从不同视角界定客户关系价值。

为了对客户价值和客户关系价值的研究更加清晰,首先应该明确界定这些概念所使用的方向,即顾客视角和企业视角。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企业是客户关系经营和价值创造与获取的主体。郑玉香、佟志伟(2006)认为客户关系价值是企业在客户关系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追求和获得的回报,即其方向性是由客户流向企业的,由客户关系带给企业并最终为企业所拥有的价值。陈静宇(2002)这样定义客户关系价值:企业为获得某一客户的实际价值所付出的成本。因为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亲疏不同而使得不同企业将潜在的客户价值转化为

现实价值并获得的价值在数量上是不同的,且为之付出的成本也存在差异。赵爱琴、罗琳(2011)认为,客户关系价值是为建立和保有这种关系的所投入资金( 现金流出) 及关系形成后产生的收入 ( 现金流入) 两者的净现金流量。这一现金流量的大小及价值取决于客户的长期购买量和购买的次数。罗伯特·韦兰和保罗·科尔(1998)提出客户关系价值的概念和如何衡量企业目标客户关系价值。客户关系价值就是指企业拥有的客户可能为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客户关系价值取决于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购买频度、每次购买量和购买的持续期。

二、客户关系价值的影响因素

张丽、杜培林(2012)从资产评估对财务管理的意义角度总结出,影响客户资产评估的财务因素主要有:客户的开发成本、客户的服务成本、营销成本、客户的年利润、客户的投资回收期、客户信用风险、客户投资收益率以及各期的贴现率等,影响客户资产评估的非财务因素:客户关系生命周期、客户的满意度、客户的忠诚度和客户的保持率。郑玉香、佟志伟(2006)指出,只有在充分考虑客户关系生命周期与现有关系赢利性的结合基础上,考察客户的终身价值,才能更全面反映客户关系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能力的大小。

三、客户关系价值模型

四、主要评估方法

无形资产评估(下)—曼彻斯特商学院企业研究中心报告(2006)中提到,客户型无形资产-通常认为是“客户关系”和“产品与客户服务”,因为客户资源价值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未来交易中获得收益,而且我们知道客户型无形资产没有活跃的市场,所以评估这种无形资产最好采用收益法。

收益法是评估客户型无形资产的常用方法,其目标是计算客户关系在剩余年限的预测收益的净现值。评估中可以使用直接资本化率或报酬资本化率。当使用报酬资本化率时,需要预计未来时期可获得的经济收益(通常是净现金流)。经济收益期间可以是客户关系的平均寿命,也可以使用总衰变曲线(代表每年客户关系的递减),然后将预计收益额用年度收益率折现。当使用直接资本化率时,选定的经济收益用客户关系平均剩余寿命折现。折现率(直接资本化率)可以在无限期间使用或根据剩余寿命计算。客户关系价值应为期望年收益除以直接资本化率(如:所购资产的加权平均资本化率)。

篇2

平谷县房改办:

你办《关于平谷县一九九九年房改成本价售房价格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同意你县1999年1月1日起,出售公有住宅楼房取消标准价,一律实行成本价。

二、同意你县1999年向职工出售公有住宅楼房的成本价为每建筑平方米1052元。

此复。

篇3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革命性之一,即在于其从根本上扭转了对企业价值概念的认识,澄清了企业价值评估所指的对象,即“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此概念的引入并非是我国独创,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早就对企业价值作出了上述的定义。如《欧洲价值评估准则》指南7中指出,评估师应当将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评估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即企业的整体价值,另一类是评估权益价值(equity value)。

由于企业价值中有股东权益创造价值与股东贷款创造的价值,企业价值评估的理念也将国际上已成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引入了国内。

这里的股东全部权益的价值,即企业整体价值中由全部股东投入资产创造的价值,本质上是企业(法人实体)一系列的经济合同与各种契约中蕴含的权益,其属性与会计报表上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相减后净资产的帐面价值是不相同的。而引入股东全部权益和部分权益价值的意义,在于明确地将股权作为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对象,而非过去将净资产这样一个会计科目作为评估的对象,同时其隐含了部分股东权益与全部股东权益之间并非一个简单的持股比例关系,部分股东权益还存在着控股权溢价和少数股权折价的问题。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革命性之二,在于罢除了成本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垄断地位,强调了收益法和市场法也是企业价值评估适用的方法,而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个方法甚至是更为适用的方法。同时,指导意见对各种评估方法的使用提出了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

在收益法方面,具体规定有:1、提出采用收益法可使用收益资本化法和未来收益折现法两种具体方法。 未来收益折现法往往适用于成熟的企业,其收益通常是稳定的和可预测的。

2、提出了预期收益可以采用多种口径,包括现金流量、各种形式的收益或现金红利等,打破了传统上只用净利润作为预期收益的传统观念。

3、提出在预测过程中委托方、相关当事方和评估机构应相互配合和沟通。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应提供委估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和收益状况的预测,评估机构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和调整,确信其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收益法的参数。区分了资产评估收益预测与审计盈利预测审核时中介机构的责任。

4、提出折现率和资本化率的确定原则,要求应当考虑利率、市场投资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及委估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定风险等因素。

在市场法方面,具体规定有:1、提出采用市场法可使用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明确指出市场比较案例的来源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市场上可收集资料的买卖、收购及合并公司。改变了以往实务界认为资本市场尚不活跃,无法收集交易案例的传统观念,为市场法的使用提供了新思路。

2、提出具有可比性的公司应当是属于同一行业、或受相同经济因素影响的公司,同时要求对参考企业报表进行分析调整,使其与委估企业报表具有可比性。

3、提出选择、计算、使用价值比率应考虑的因素。

在成本法方面,具体规定有:

1、提出成本法评估的范围,应当包括被评估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应当承担的负债。此规定真正从企业拥有权益的角度揭示出评估对象,而非以往将评估对象对应为会计科目。

2、提出企业价值评估中所采用的成本法,其实质就是资产基础法。并明确企业的各项资产可以根据情况选用适当的具体评估方法。

3、提出长期投资项目是否单独评估的原则,是根据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而非委估企业其是否为控股单位来确定。

4、 给予了评估机构根据重要性原则和工作量完成的可能程度来确定评估方法的选择机会。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革命性之三,在于引入了国际上一些成熟的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与方法,使中国的企业价值评估能够尽早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外投资人在国内投资时,往往不相信国内评估师的胜任能力。虽然因限于我国对国外的企业价值评估机构的资格限制,仍聘用国内评估机构进行企业价值的评估,但同时聘请外资机构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由于过去我国对企业价值评估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一些国内评估师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因此常常遭到外资机构的质疑。国际企业价值评估概念与方法的引入,能够使中国的评估师武装起来,从而从容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所引入的先进概念与方法包括:

1、财务报告的分析、调整和利用;2、在采用收益法时,对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进行单独分析;3、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价值与清算前提下企业价值;4、企业存在多种经营业务状况下的分别分析的原则;5、控股权溢价和少数股权折价;6、股权流动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革命性之四,在于评估报告与以往的相关规定有了质的区别。指导意见从评估报告使用角度出发强调了评估报告充分披露有关信息的重要性,并且对报告应披露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未对报告形式进行任何的规定。与91号文相比,指导意见增加的报告内容包括:

1、评估报告使用者;2、价值类型和其定义;3、评估假设和限制条件;4、评估程序实施过程和情况。

前述三项均是基本准则中强调的重要内容。在指导意见中提出披露此三项内容的要求是对基本准则的呼应,也映证了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的作用。在披露评估程序实施过程和情况时,指导意见强调披露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调整情况,评估方法选取过程和依据,重要参数依据来源与形成的过程,以及运用评估方法时的逻辑推理过程和计算过程。这些披露要求强调资产评估应当利用经济学、管理学、逻辑学等知识,对所收集到的评估信息资料进行合理分析、推理和计算。指导意见始终强调资产评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经济类学科,以还资产评估的本来面目;同时对资产评估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任何带有革命性的观点,必然是创新的,也必然会与旧观念发生冲突。指导意见(既然具有革命性,则必然带来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

1、一些新的概念如何理解和定义,如有形资产、溢余资产、控股权、少数股权、价值比率等。希望尽早能出台相关释义,帮助广大评估师对指导意见形成正确的理解;2、指导意见的实务操作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溢价、折价、流动性等因素的考虑,必然需要大量的案例数据作支持,而国内的数据和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希望进一步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

3、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衔接一直是困扰准则制定工作的难题。如在报告披露方面于91号文的衔接、收益法和市场法评估结论如何满足《公司法》关于投资注册资本金的规定等。

4、价值类型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基本准则将价值类型作为重要观点提出后,实务界仍处于茫然的状态,不少评估机构不理解价值类型具体的含义,更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结合国内资产评估业务的价值类型研究,定义不同种类的价值类型已成为目前资产评估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美国的企业价值评估准则最早制订于1987年,至今已经历了十几个年头。欧洲在2000年也将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纳入价值评估的准则体系。我国的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吸取了国外多年研究的经验,并结合了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探索,应当说具有较高的起点。我们期待着具有革命性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将中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带入辉煌灿烂的明天。

篇4

一、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概念

技术类无形资产,又称为技术资产或技术型无形资产,是指含有技术内容的无形资产。由专利权、专利申请技术、技术秘密三项内容组成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对人类社会、技术创新、知识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在新经济时代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其特征主要包括:风险性、高智能性、个体差异性。

二、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1.成本法。该法是计算替代或重建某类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适用于那些能被替代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也可估算因无形资产使生产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减少或价格降低,浪费减少和更有效利用设备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评估出这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无形资产损耗但由于受某种无形资产能否获得替代技术或开发替代技术的能力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很难确定,使得此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2.市场价值法。该法根据市场交易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适用于专利、商标和版权等,一般是根据交易双方达成的协定以收入的百分比计算上述无形资产的许可使用费。评估值=参照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价格×功能系数×调整系数。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大多数无形资产并不具有市场价格,有些无形资产是独一无二的,难以确定交易价格,其次,无形资产一般都是与其他资产一起交易,很难单独分离其价值。

3.收益法。此法是根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无形资产价值。诸如商誉、特许等。此法关键是如何确定适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此法同样存在难以分离某种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问题。此外,当某种技术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时,其无形资产可能不存在经济收益,因此不能应用此法进行计算。

三、目前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价值确认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在于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例如,在无形资产的取得时点上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已下几点:(1)企业大多数的无形资产产生的因素不同,各企业无形资产的类别也不一样,纷乱繁杂,加上我国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办法不健全,规章制度也不是很明确。(2)众所周知,无形资产的形成需要的时间点很长,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披露,所以其取得时间很难进行确定。

2.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选用不当。在实际评估过程中,无形资产处理事项不同,其选用的方法也应不同。但就我国目前的环境来说,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适用系统,甚至很多会计师为了图方便,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统一使用成本法核算。这样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我国价值评估体系的混乱。所以,我们在价值评估工作中应选用正确的评估方法。

3.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在收益法下参数选择的问题。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行业及规模不同折现率也就不同,但是有的评估人员对被评估企业的技术类无形资产所处的行业拿捏不准,导致折现率选择错误,从而造成价值评估的计算错误。

四、加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对策

1.完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包括市场调查法、成本法以及收益法。而行业的不同,规模的不同,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当然也不同,采用成本法和采用收益查账法其结论是大为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应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进行评估,完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体系,最终要把这三种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三种方法的评估结论综合,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2.选取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市场法构建在完全竞争和有效市场理论基础上,要求有公开而活跃的市场交易。评估界认为我国目前证券交易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缺乏规范性。无形资产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垄断性、专有技术的保密性等。评估界更是将大多数无形资产的市场法评估视为。在我国的评估环境下很难上见到用市场法评估无形资产。所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市场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是非常困难的。

成本法下的资产价值评估没有考虑无形资产的整体价值,因此也很难计算资产的时间价值,以及机会成本),所以一般情况下不适合于评估无形资产价值和整体资产价值。

收益法一般适用于整体资产评估和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评估,在理论基础上比较适合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收益法与投资决策相结合,考虑了资产的时间价值,能真实和较准确地反映资产本金化的价值。对于收益法的参数选择,因各会计人员的自我意识不同及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不确定因素越多,对其参数误差的控制就越低,风险也就越大,科学预测的准确性就越低。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科学预测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那么,收益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就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在收益法下各参数的选择有着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那么,如何减少和降低收益参数的不确定因素,是目前收益法评估首要面临的问题。

3.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参数匹配。对于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参数的选用必须遵循统一的原则。其参数的选取应在计算方法和财务概念上保持统一,尤其要注意折现率和收益额二者之间的配比。评估操作中一般应先选定预期收益额的种类,然后按所选用的收益指标的财务概念和计算方法选用合适的折现率。不能出现由于财务概念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的评估结果的差错。

五、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市场竞争中,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那么,我们就要对无形资产进行更准确的评估,找出适合各个行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各种评估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单独应用更会有不足。所以我们要根据无形资产评估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格的多方面因素,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现状的,全面的,实用的指标体系。总之,在实际评估工作中,各会计人员应总结其评估经验,使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更加完善。要能充分考虑影响评估结果的各种因素,最终找到一种适合本企业甚至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冯丽艳.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商场现代化》.Market Modernization,2009 年01期.

[2]张叔进.对无形资产评估问题的探讨[J].知识经济,2009(17).

篇5

(一)现金流量折现模式

1.现金流量折现模式的基本思想

2.现金流量折现模式的优点

(1)该模式考虑到了几乎所有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它不仅涉及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还考虑了目标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2)该模式得到了有关股票市场对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结果的有力支持,与会计利润相比,现金流量折现能更可靠精确地评估企业价值。

3.现金流量折现模式的缺点

(1)现金流量折现模式忽略了企业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能在将来带来的投资收益。(2)现金流量折现模式在运用过程中存在难点:企业未来各期的自由现金流量大小、自由现金流量贴现率高低难以确定。(3)现金流量折现模式不适合对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和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4)现金流量不是一个用于日常管理的好指标。这种模式在价值评估的时点上或者从价值评估的整个周期来看是有效的,但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却很难用来作为监督实施的工具。

(二)经济附加价值(EVA)模式

1.经济增加值模式的基本思想

EVA(经济增加值)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出的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是企业的净经营收益抵减了资本成本后的价值增值。其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息税后利润-期初投资资本总额×加权平均成本=期初投资资本×(期初投资报酬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由此我们可知,EVA的计算主要围绕三项指标展开,一是投入资本报酬率,它可以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投入资本,代表企业增长能力;三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代表企业的风险情况。

2.经济增加值模式的优点

(1)EVA将资本成本的理念引入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在计算企业的资本成本时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成本,使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合理。(2)EVA指标的运用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企业价值观,建立在EVA基础之上的管理体系密切关注股东财富的创造,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企业决策的制定和营运管理更加符合股东利益。(3)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减少甚至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4)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未来的所有经济增加值都可以从预测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直接得到或者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

3.经济增加值模式的缺点

(1)在使用EVA指标时需要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并且对于调整指标的选取也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和主观性。(2)EVA本身是众多因素综合以后的结果,并不能帮助企业找出经营无效的原因。

(三)市场价值模式

1.市场价值模式的基本思想

在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中,市场价值模式充分利用市场及市场中参考企业的成交价格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判断被评估对象的价值。

市场价值模式比较流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市盈率模型

市盈率=普通股票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目标企业每股净利

(2)市价/净资产比率模型

市净率=市价/净资产;

股权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净资产

(3)市价/收入比率模型

收入乘数=每股市价/每股销售收入;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平均收入乘数×目标企业的销售收入

2.市场价值模式的优点

(1)简单直观,便于理解。(2)从我国采用比较多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所包含的价值驱动因素来看,合理的比率是建立在对价值驱动因素合理估测的基础上的。

3.市场价值模式的缺点

(1)寻找一个合理的可比企业经常是并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新兴行业。(2)如果比率包括了市场对这些企业的错误评价(高估或者低估),那么使用这个企业的比率就会发生错误,从而无法正确地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四)实物期权价值模式

1.实物期权价值模式的基本思想

根据期权价值理论,企业的价值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企业现有业务或投资项目所形成的价值和未来投资机会或选择权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其中,V表示被评估企业的价值;表示自身价值,或称为静态净现值;表示被评估企业的期权价值。

2.实物期权价值模式的优点

(1)考虑了目标企业所具有的各种机会与经营灵活性的机制,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置于动态环境中。(2)能够使并购方根据风险来选择机会、创造经营的灵活性,风险越大,企业拥有的机会与灵活性的价值越高。

3.实物期权价值模式的缺点

(1)缺乏实物期权定价所需的价格信息。我们无法直接通过市场获得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所需的输入信息,如标的资产的价格及波动性。(2)存在其他影响公司投资实物期权价值的因素。实物期权不完全等同于标准的金融期权,它还有着自身的一些特殊性,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而且其中一些定量指标的估计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其估计的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与否。(3)实物期权的概念尚不普及,评价结果不为人们所接受。实物期权的概念毕竟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很多投资公司的决策者对此都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这也限制了实物期权方法的应用。

二、完善企业价值评估模式体系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资产评估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企业价值评估要求资产评估师不仅懂得资产评估、会计等专业知识,还要懂得财务管理、金融、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了能真正满足委托人的需要,应加强和规范资产评估师的后续教育,拓宽资产评估师的专业知识面,通过案例教学来提高资产评估师的综合业务素质;改革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增加综合测评考试环节,有针对性地考核考生的行业分析、企业战略、财务分析、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修订和完善高校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企业价值评估概念与方法体系研究

理论上,中国目前缺乏一套比较成熟的企业价值评估概念与方法体系,应充分发挥政府、协会、评估机构、高等院校的作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研讨,形成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接受的企业价值评估概念与方法体系。完善我国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应从国情出发,既不拘泥于某一理论和方法,又要综合运用劳动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效应价值论等资产价值构成理论,并借鉴国际评估界的观点,在实践中确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企业价值观。此外,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企业价值评估试行办法,完善企业价值评估准则,进一步规范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和程序,以及评估假设、数据基础、影响因素等。

(三)完善企业价值评估的环境

当然,对企业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除了需要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估体系,而且有赖于财务报告体系的改善、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以及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有必要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进一步发展产权市场、证券市场,提高信息透明度,为更好地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提供良好的环境。

篇6

评估行业在世界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而在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20多年来,评估行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推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正积极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不断更新评估理念,改进和完善方法,推动评估行业的发展。

实际上,就企业价值评估本身来说,它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的逐渐增多,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

(一)转型经济相关问题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

1.产权模糊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

由于产权模糊容易引致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干预,导致在评估实践中难以正确界定资产范围。

2.企业价值多元贡献与投资者一元所有的矛盾

企业价值是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的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通常只考虑了企业股东权益价值或债权权益价值,而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的权益。

3.体制惯性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

旧体制下形成的企业包袱仍未解决,其行为方式也有一定的惯性,由此掩盖了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4.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估计问题。

企业交易双方面临的风险和障碍远大于成熟市场,评估困难。风险主要包括:通胀率波动、经济不稳定、资本控制权变动、国家政策变化等等。

(二)随市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中国评估界重新认识企业价值评估

基于多年来资产评估一直处于企业各单项资产价值累加的层面,实践中又多采用成本法,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对企业进行评估,比按企业账面净资产进行交易有了很大进步。但这种做法也给社会公众、广大客户乃至于评估师形成了一个不准确的概念,即企业的价值评估就是账面资产的重新计价。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讲,中国评估界还无法形成完整准确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随着中国市场发育的完善,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公司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不断增多,企业价值评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不考虑企业未来收益而按照成本法得出的企业价值评估结论,委托方不满意、评估师感到困惑,社会公众不认可,客观上要求中国评估界重新认识企业价值评估。

二、 在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价值评估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现行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给评估业带来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资本运作的,企业间并购重组等行为日趋活跃,资本运营规模不断扩大,资本运作手段不断创新。对企业价值、股权价值的追求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旋律,企业股权、期权及许多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对象,面对企业价值评估中遇到的新问题,对我们原有的评估理念、方法及体制都提出了挑战,以往以资产为基础的传统的评估思路显然无法适应客观要求。同时,中国加入WTO后,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还是国际财团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都要求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与国际接轨,客观上要求评估从业人员熟悉并运用国际通行的企业价值评估的原理和方法。

(二)面对挑战,应做好准备,积极采取对策

1.转变观念,适应需要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的资产重组为主逐步过渡到资本运营和股权重组的过程,资本市场不断演化和发展要求评估行业从注重实物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尽快发展到企业价值、股权价值的评估与研究。资本市场多元化的主体对评估行业提出许多新的、更细化的要求。比如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投资者已不满足从重置成本角度上了解在某一个时点上目标企业的价值,更希望从企业现有经营能力角度或同类市场比较的角度了解目标企业的价值,这就要求评估师进一步提供有关股权价值的信息,甚至会要求评估师分析目标企业与本企业整合能够带来的额外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十几年一贯制的成本法消极应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国评估行业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需要更多的评估整体获利能力的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的资产评估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企业的价值并不简单地等于企业会计账面资产的价值之和;部分股权的价值也并不简单地等于企业全部股权价值与相应股权比例的乘积。由于受传统资产评估业务的影响,我国资产评估理论和实务还难以满足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比如,在以企业并购、股权转让为目的资产评估业务中,往往通过成本法将企业相关资产的价值汇总,确定企业的价值;按照全部股权价值和相应股权比例的乘积确定部分股权的价值。这些做法已经成为我国评估实践中的习惯做法。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对此提出质疑。这就要求资产评估行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满足资本市场和评估报告使用者的客观需要。对此资产评估行业已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挑战。2004年2月,财政部了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奠定了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基础。2004年底,为了规范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中评协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这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3.全面理解,切实执行评估准则

中评协2000年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在内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对评估师执行评估业务提供了具体的指导。2004年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充分借鉴了国外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在一些重要方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如提出了价值类型的概念,将收益法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之一.等等。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是一个系统规范企业价值评估的准则。各级协会要组织好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的培训,使广大评估师掌握准则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广大评估师要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并按照准则的要求,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保证评估报告质量,提高资产评估行业的执业水平。

三、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现状下,企业价值评估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新会计准则给评估业带来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给资产评估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需要评估人员熟悉新会计计量体系和新的信息披露要求。资产评估中常用的方法是现行市价法和重置成本法。有时资产评估选用的方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可能不一致,比如: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既要评估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也要评估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选用的方法如果与会计准则的要求不一致,那么评估出来的结果很可能无法应用,这就要求:专业评估人员必须熟悉新会计准则的特定要求,抓住准则出台给资产评估业带来的机遇,尽快开展新的评估领域的业务拓展;同时加强我国资产评估规范的国内统一和国际协调,并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 加强与国际组织与地区性组织的合作。

(二)面对挑战,评估界应做的准备

1.评估界要做好公允价值估算的知识储备。

新准则选择公允价值模式,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项目,评估人员要具备评估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还要熟悉会计方面的要求和审计方面的知识,并及时掌握评估领域最新动态和培养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此,中国的评估业要未雨绸缪,重视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学习。重视与会计、审计等行业的交流,尤其要重视研究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的大背景下相关的各种评估问题。

2.加强对评估行业的监管力度。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毕竟是一种新型业务,其中相关参数的运用,业务要素的确定等方面与现有以交易为前提的评估业务有所不同。要使我国的资产评估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赢得会计行业、资本市场、社会公众的尊重和信任,就需要加强对评估行业的监管, 督促评估行业形成优良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3.加强会计与评估界的合作。

新准则推行离不开评估业的支持,公允价值的确定离不开估值技术。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与评估中的市场价值之间在定义和应用范围上的联系与区别,反映了会计师和评估师对评估方法和结果的不同认识。加强会计与评估界的合作的最终目的应该使评估师做的结果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尽量相同,使评估和会计平稳衔接。

4.加快我国以财务报告评估为目的评估准则建设步伐。

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体系要求会计信息做到:可靠性与相关性并举。 推行并使用公允价值便是举措之一。公允价值的主观性较强,对其的评估需严格规范。所以,要加快我国以财务报告评估为目的专业评估准则建设步伐,为评估师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

四、 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都将进一步促进企业价值评估业务的发展,将给评估行业带来无限生机。因此我们要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携手并进,深入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相关理论,加快推进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建设,推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7

1.账面价值法。账面价值是目标公司记账核算的会计账面价值。它是以历史成本来估算资产价值,没有考虑现行的市价波动,也没有考虑企业未来资产的收益。

2.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指资产在公开市场上的最佳使用状态下最有可能实现的交换价值的评估值。市场价值真实体现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在成熟市场上的可操作性很强。

3.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将公司资产在未来继续经营情况下所产生的预期收益,选择一定的折现率后的价格。它着重于评价企业未来的发展,把市场环境和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与目标企业价值联系起来,反映了企业的续存价值。

4.清算价值。清算价值是企业处于停业或因亏损而面临破产时,资产变现出售的价格。清算价值是企业因作为一个整体在已丧失获利能力情况下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5.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尚有获利能力,在假设持续经营的条件下,以其未来的收益能力作为基础进行评估得出的价值。

由于人们对企业价值进行分析的角度不同,因此,理解并熟练运用相关的价值概念和他们之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收购方只有根据现时市场信息,选用合理的价值评估概念,进行分析和管理,进行正确的投资评估,才能做出正确的收购决策。

二、我国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现状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建设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价格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尚在不断完善与改革中。因此,企业未来的收益额、收益期限及收益率的确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不充分。

三、影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因素

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企业的价值评估有很多的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收购企业可以根据目标企业是否已上市、资产在市场的可比性、并购的支付方式及目的选用不同的方法。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重置成本法,也有少数情况下采用收益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内在的缺陷,重置成本法不能够反映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且受不同企业的会计政策的影响,计算出的结果也是随意性很大。收益法由于要对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获利期限、折现率进行主观估计,评估结果的偏差很大。

2.信息不对称。由于现实中完全的公开市场不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是企业并购过程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例如,当目标企业是非上市公司,由于信息披露,收购方往往对其财务报表内容的真实性、负债具体数额、资产抵押担保情况等估计不足,从而无法准确的判断目标公司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即便是上市公司,也会因为被收购方通过资产重估、股份回购等反收购方式来增大收购成本,利用收购方对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研发能力、资产实际可使用状况等情况的了解不足,导致并购难度加大。收购方没有充分掌握对方信息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行动,往往会因为高估并购后的协调效应或规模效应,而对目标公司隐含的债务和亏损知之甚少,一旦并购完成后,各种问题会马上暴漏出来,造成企业损失。

四、我国企业价值评估评估方法的选择

1.并购主体的并购动机。不同的并购动机对采用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的并购动机主要有:一效率动机。即通过两个公司兼并后存在经济上的互补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生协同效应,共享共性资源,达到“1+1>2”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二战略动机。企业为了未来的发展而实施的改变整个企业经营战略的并购,比如跨行业并购。三是其他动机,主要包括享受税收优惠、降低交易费用、投机等。如果出于效率动机,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被并购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那么使用重置成本法更为恰当;如果出于战略动机,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未来的发展及行业前景,采用收益法更为合适。

2.目标企业的特点。(1)目标企业的资产结构。对于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有形资产占的比率比较大,因此可以采用成本法作为主要的评估标准;对于附加值比较高的IT行业等,实物资产占的比重比较小,可以采用期权法、收益法作为评估标准。

(2)目标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国有企业由于受政策因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并购过程中适宜采用重置成本法,而新兴的股份制企业可以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

(3)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成熟程度。在成熟的行业里的目标企业,可以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但是对于新兴行业来说,由于没有可比较的同行,因此适宜采用期权评估法。

3.并购的环境。并购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完成的,因此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税收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评估方法有着直接影响,比如市场法和收益法的运用就需要一个活跃、公开的市场环境,我国的所得税率由33%调整到25%,对于企业的并购决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评估方法时,也要考虑并购的环境因素影响,建立科学合理价值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薛玉莲,李全中.财务管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1)

篇8

根据我国的企业合并准则,企业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中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交易。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是指合并方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与方法对被合并方,也即是目标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估计的过程。其中合并方在估计目标企业的价值中所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贴现现金流量法和市场法。合并方之所以要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是为了确定自己的合并价格,所以一旦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了错误或不当的评估,使合并方最终支付的对价远远大于被合并方也即是目标企业整体的真实价值,那么毫无疑问合并方将因此承受巨大的损失,从而可能会使整个合并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适当与否对整个企业合并事项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是基于在企业合并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才需要探析我国企业合并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实质性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企业合并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企业合并中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

(一)评估方法选择不当,造成错误评估

在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时,有多种方法可供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是重置成本法、市场法以及贴现现金流量法。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的被评估企业,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企业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后的差额,并将此差额作为被评估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而市场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企业与最近售出的类似企业的异同,将最近出售的类似企业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最后的贴现现金流量法是指采用一定的贴现率将被评估企业预计未来所带来的现金流量折现为当前价值,并将此价值作为被评估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虽然有这么多种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前提与侧重点,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最终所得出的评估结果可能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结合目标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评估。

但在实际的企业合并中,存在一些企业为了简化企业合并流程,加快企业合并的进程,在能够并且应该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进行价值评估时,都未采用该方法,而是直接采用另外两种方法。但事实上,贴现现金流量法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最合理且最本质的方法,因为它是以目标企业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去确定目标企业价值,这种方法是站在合并方的角度去考虑目标企业价值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所得出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结果更为有意义,但由于这种方法需要测算目标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核算程序会比较麻烦和繁琐,因此很多企业在可以用这种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情况下,都未采用这种方法,从而导致了最终的价值评估结果与真实情况出现偏差。这种因评估方法选择不当而造成价值评估结果错误的情况可以说在我国企业合并中是屡见不鲜,也使得其成为了企业合并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中的一大主要问题。

(二)政府干预导致对目标企业的不恰当评估

在现阶段的我国,即便经济市场化程度在逐渐提高,但在日常经济运行中,企业的某些决定还是会受制于政府,比如我国很多企业实施合并的事项会受到政府的干预。针对一项企业合并,政府的高层管理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达到提升自身政绩或其他的政治目的和某些经济目的,他们可能会采取行政施压的方式让在本区域的龙头企业去合并一些发展状况很不好甚至已是资不抵债的“老弱病残”企业。地方政府的这种做法从长远来说,会对这些龙头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从就合并事项本身来说,为了促成这项企业合并,政府极有可能采取某些施压手段让评估机构作出偏离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亩?使合并事项缺乏公允性,被并购企业即目标企业的评估价格将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这种由于政府干预而导致对目标企业的不恰当评估,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否则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

(三)资产评估机构的不当行为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失真

在我国的企业合并中,有些合并企业并没有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关机构进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工作,这些企业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在发生企业合并时,寻找企业外部的第三方机构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专业的评估。但从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企业合并事项相比于国外很多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还比较“年轻”,因此与它配套产生的有关企业合并的资产评估工作,其程序也相对来说还不太完善,存在着许多尚待改进的地方,很多资产评估机构在观念、知识和技术上都有待更新与提高,不仅如此,这些资产评估机构甚至在商业信誉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一些资产评估机构为了某些经济利益与合并事项中的某一方勾结,出具不真实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结果。这种不公正的评估会阻碍我国企业合并的良性发展,甚至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从我国目前的法律文件中可以看出,政府对评估行业的监管力度还不够,而这更是对这些资产评估企业出具不真实的评估结果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使这些评估机构更加肆意妄为,从而加重了企业合并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问题。

三、有关解决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

企业在实施合并时,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方法,由于在这些方法中贴现现金流量法是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方法,因此本文是鼓励此方法的运用的,但这种方法在我国目前阶段,其运用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抛开合并企业主观上由于此方法的复杂与繁琐而不愿意运用不说,其使用还受到了来自客观经济环境的制约,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做出预测,而在目前阶段无论是从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还是从证券市场中都无法获得关于对目标企业现金流量和风险程度的较为可靠的预测,所以运用此方法会不可避免地掺入评估人的主观因素。尽管这种方法在目前阶段来说存在着应用上的困难,但由于这种方法的计算思路更体现目标企业的整体内在价值,因此,企业在可以获得相关资料进行此方法的计算时,应尽可能采用此方法,并与其他方法配套用之,这样得出的评估结果会相对来说更加准确。

(二)规范政府行为,使政府保持适当的干预力度

由于并购行为不同于企业的其他经济行为,不论从它的规模方面还是性质方面来说,这都使得它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影响比企业的其他经济行为在程度上要深。因此,如果政府在这方面完全放任不管,那么可能就会产生很多诸如失业人口大增等社会经济问题。所以对于企业合并,政府还是得管,但是政府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清楚自己不是市场的替代品,不能试图去完全代替市场在企业合并中所发挥的作用,要对自己的干预设置一个“度”,政府应该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地为企业并购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服务于企业并购的相关政策,促进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

(三)规范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为,确保评估的中立与客观

对于我国很多资产评估机构存在的职业道德缺失问题,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与严苛的法律制度去规范和约束这些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为,使他们了解到一旦他们出现为了自身利益,而出具损害合并企业或目标企业利益的价值评估报告,那么他们将为他们的行为承担极其严重的法律后果,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迫于法律的威力,而减少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的不恰当评估,从而大大提高评估结果的中立性与客观性,使得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r。

篇9

2010年8月,美国Trialpay的创始人Alex Rampell首次提出了O2O的概念。2011年11月,O2O的概念被引入我国,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O2O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发展势头、广阔的市场前景,都让O2O企业成为了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O2O企业的概述

(一)O2O的定义。O2O即Online To Offline,Alex Rampell将其定义为:把互联网作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其他的交付与体验在实体完成。也就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络挑选商品或服务,在进行在线支付之后,在实体店获取消费的商品或享受服务。

(二)O2O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通过对O2O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到,O2O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其价值影响因素也与传统企业存在着不同。因此,要想更加准确地评估O2O企业的价值,需要对其价值影响因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1.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同业的竞争状况、通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内外经济环境对O2O企业的市场需求量有着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行业之间竞争的强弱,将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进而影响企业进一步的发展。O2O企业的运营是以互联网作为交易的前台,通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O2O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2.在线支付系统的完善程度。在线支付是O2O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支付形成的交易记录不仅是消费者享受线下服务的依据,也是互联网公司取得收入的依据。企业可以通过吸引更多的“客流”使用在线支付系统进行交易,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在线支付系统的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效率,对O2O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3.线上、线下有效整合程度。线上线下的整合是O2O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消费者在线上选择商品或服务,到线下收取商品或享受服务,这就要求线上和线下能够有效整合,确保消费者能够线上获取准确的信息、线下享受优惠的服务。线上、线下的有效整合越高,能够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企业的“客流量”,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4.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主要指企业的营运状况和盈利状况。O2O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产品与服务的差价、广告收入、商家佣金、会员服务费、客户服务费等。跟依靠销售商品取得主要收入的传统企业相比,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使得O2O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篇10

公司价值的评估由于其评估过程复杂性、评估项目多样性和评估环境易变性,难以使用单一的模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因此成为长期以来公司治理中的主要问题。目前,已有中外学者建立了多种公司价值的评估模型,这些模型的立足点各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并不一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赋予公司不同的意义,以不同的价值体系作为衡量标准。例如: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的价值表现为公司能为投资者带来的投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公司的现金分红,可能是公司股权的转售价值,也可能是该公司为投资者拥有的其他公司带来的协同效应,因此投资者更加注重公司在其投资期内的价值;对于并购者来说,公司价值表现为将处于相同竞争地位的公司排挤出市场可以获得的利润增加值,因此并购者更加注重公司所在行业的同类公司价值;对于破产者来说,公司价值表现为现有资本的变现值,它往往低于公司的真实价值。不同角度的评估对应不同的评估模型,具体分类见表1。

2公司价值评估理论与模型发展综述

公司价值评估理论最早发展于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对各类资产的价值评估,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艾尔文·费雪提出的资本价值理论。1906 年费雪在《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中完整论述了资本与收入的关系以及价值的源泉问题,为现代公司价值评估理论奠定了基石。1907年,费雪在《利息率》中分析了利息率的本质和决定因素,并且进一步研究了资本收入和资本价值的关系,初步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资本价值评估框架。1938 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 在博士论文《投资价值理论》中首次提出了折现现金流量的概念, 开创了内在价值论的先河,从此折现现金流量法(DCF)得以广泛应用。威廉姆斯的重要贡献表现在: 一是给出了股利折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DDM),这是许多衍生的现值评估模型的基础;二是把股利看作现金流量。1958 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不仅对公司价值和价值评估方法做出确切的定义,而且还阐述了投资、融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但是,由于资本价值评估思想与实践脱节,很难应用于实践之中,受到公司产权交易实践的极大挑战。早期评估理论虽然开拓性地指出未来收入的折现是价值的基础,但是表述并不严谨。首先,未来收入的概念模糊。在会计计量和会计登录中,当期收入反映的是会计年度的收入而不是资本收入在整个存续期的实际分布。其次,将利息率作为折现率存在明显不足。利息率作为折现率体现了对资金时间成本的计量,但是未来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仅仅考虑对当期消费推迟的补偿而不考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补偿,等于遗漏了需要补偿的主要方面。因此,1952 年,哈里·马克维茨(Harry Markowitz)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与简·莫辛(Jan Mossin)将其发展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模型包含了风险分类和风险测度的重要思想,是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一个突破性发展。CAPM 模型在理论界得到高度评价,但是就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而言,该理论假定风险是外生变量,在缺少完善市场的情况下,评估过程无法进行。而缺少市场评价的非上市公司、新上市公司和单一投资项目的风险测度实际上都是模拟市场评价的推算,缺乏可信度。1956 年,美国学者沃尔特(J.E.Walter)尝试把公司价值与公司盈利、股利发放比率、再投资收益率以及市场基准收益率联系起来,提出相应的价值评估公式。沃尔特将盈利看作公司价值之源,将再投资收益率超过市场基准收益率看作是公司价值成长之本。1958 年,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 和米勒(Miller)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理财与投资理论》,对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次系统地将不确定性引入到公司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之中,精辟论述了公司价值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创立了现代公司价值评估理论。1961 年,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格》,对股利政策的性质和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MM 股利无关论。认为在完全市场的假设下公司的价值与股利政策无关。1963 年,他们对MM定理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存在公司所得税状态下的公司估价模型,为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出现了由经济货币化向经济金融化过渡的趋势。投资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投资获利水平不是取决于公司在以往时期里所获得的收益,而是取决于公司在未来时期里可能获得的收益(现金流量),“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未来”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公司价值并不仅仅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 而是按贡献原则与变现原则混合产生的公司价值。1982 年,美国人Stern 与Stewart 合伙成立思腾思特(Stern & Steward) 财务咨询公司,随后推出反映公司资本成本和资本效益的经济附加值( EVA) 指标。EVA方法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目标为基础,表示的是一个公司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而这之后发展起来的期权定价理论为公司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所谓期权,是赋予其持有者在特定时间或者特定时间以前,按照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项资产的权利的契约。伴随着20 世纪90 年代的新经济浪潮,经济金融化、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公司价值评估技术也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对潜在的、尚未列入规划的公司价值增加值进行合理的估价,成为公司价值评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受B-S模型的启发,Myers (1977) 最早提出与金融期权相对应的概念——实物期权(Real Option),开始将期权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金融市场以外的实物资产投资与管理领域。沿用实物期权的思想,迪克西特(Dixit) 与平迪克(Pindyck) 指出,公司价值应该是由经营资产价值与投资机会的价值两部分组成。平迪克(Pindyck ,1988) 在连续时间模型下研究了投资的时间选择性对投资机会和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了投资项目的价值独立于投资支出时的决策问题,指出项目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决策者倾向于延迟投资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迪克西特(Dixit,1997)指出,若投资项目的价值是不确定的,立即投资丧失了等待选择权,存在着投资机会成本问题。Timothy A.Luehrman(1998)认为,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所创造的利润应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增长机会的选择。这种增长机会可以被看作是实物资产的看涨期权,这一期权的执行价格是获得这项资产的未来投资,到期时期权的价值依赖于资产未来价值和投资者是否执行这一期权,即投资者拥有一种权利,可以一定的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非金融) 资产领域的延伸,在高新技术公司、网络公司迅猛发展,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即时选择非常重要的情况下,期权估价技术显示出了独到的作用。与一般公司相比,高科技公司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们具备及时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充分利用机遇的实力。要么不成功,丧失初始投资,要么获得巨大成功,获得极高的报酬率,这种状况与期权定价所适用的条件非常吻合。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高科技公司进行价值评估,那么这种潜在的、但随时可能变成现实的获利机遇就会构成公司价值的一部分,即期权总价值中的“时间价值”。 3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相对于其他评估模型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转贴于

根据上文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可以导出不同的公司价值理论,对应的各种模型都存在其优势和弊端,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公司所处的环境和估值目的性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型。具体来说,在并购公司时,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多采用与市场对照的方法,通过将其他相似的公司市值进行直接或间接调整后作为收购公司价值评估依据的方法,给出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估流程;在清算公司时,则更多地注重公司内可变现资产的价值,对于一些无形资产和未来收益忽略不计;在投资公司时,由于公司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战略不同,面对的市场风险和利润流形式也不相同,因此衡量是否应该对一家公司进行投资以及对投资回报率的估计都建立在采用何种角度和方法对公司价值进行估计,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公司并购的价值也可使用公司投资的估价模型进行计算。

在表1中,列出了多种适用于投资期的模型,其中的资产估价模型,是以公司的历史成本为依据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一种沉没成本,与公司创造未来收益的能力相关性不大,仅对于公司的存量资产进行计量,无法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行业特点。而且会计政策的弹性使得管理层很容易操纵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因此这种模型的主要缺点就在于将一个公司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对某项资产脱离出整体单独评价,其成本价格和它给公司整体带来的边际收益相差甚远。因此,这种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司价值,充其量只能作为价值参照,提供评估价值的底线。

经济增加值法从计算上来说更进了一步,然而在运用时也存在着一个两难问题, 那就是EVA指标一旦建立就不能随意更改,但是公司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用不变的指标对变化的公司进行评估,很容易造成结果的不准确。另外,EVA法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的确定,很难识别报表中的虚假成分。

相对的,基于现金流量模型则较为适用于公司经营项目有着稳定的现金流,风险小,资产变现能力强的公司。对于其他类型的公司,可能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例如市盈率模型,在证券市场上有的股票特别是高科技股的市盈率相当高,用市盈率法来判断,这些公司的价格远远超出了它们的价值区域。因此,这种方法只是一种粗略算法,不可泛用。

基于相同原理构造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在公司价值评估中虽然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仍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公司价值的动态变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公司时刻处于变动的经营环境中,内外部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公司价值的波动,使公司价值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反映在股票的市场价格上,就会呈现出一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况。但是目前广泛运用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基本上没有考虑这种情况,而是将公司的价值固定在某一时点,看作是静态的。尤其是对于影响公司价值的财务杠杆、资本成本、现金流量等参数的波动没有进行考虑,对于现金流量的预测是依赖一种线性关系,对于资本成本的确定是基于目前的资本结构和市场盈利状况, 对于参数的变化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因此,它不适用于当前不产生现金流,近期内也不会产生现金流,但却有潜力创造价值的公司。例如对于初创期的公司,该类公司的现金流量往往表现为负值,但这些公司很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如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它们往往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未来的潜在增值能力也很强,遗憾的是依靠目前的现金流量折现方法,无法正确反映其潜在价值。

实物期权模型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问题。将一个公司的投资项目理解为若干个实物期权的组合,为我们利用现代期权理论来正确估算投资项目的价值提供了可能性。实物期权可用于对投资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以及对市场盈利机会的发掘。公司投资是一项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投资活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将实物期权理论运用到投资中,解释投资的现象和本质,运用期权定价方法评估投资的价值,对投资方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及对投资后的公司进行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为科学合理地评估这种价值,引入实物期权的概念:首先,投资的目的在于赢得其在未来获取巨大收益的机会,而不是期望当前就盈利,因此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时,着重考虑的是投资行为将为其带来巩固市场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先进技术以及进入新业务领域的权利。公司做出投资决策时,就拥有了看涨期权,有可能在将来获得由投资带来的巨大收益。其次,投资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投资的风险如协同效应、市场前景等都将对投资的收益产生较大影响。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大,用收益的期望值代替收益产生的误差越大,则实物期权的价值就越大。第三,投资后的投资机会不一定会马上消失,它可以延迟。公司可在一定时期内等待观察,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最佳的投资时间,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减小投资风险。第四,投资决策是很灵活的。由于实物期权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因此期权持有者可以灵活地选择在有利于自己的条件下行使权利,也可以在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下选择放弃行权。在延迟期内投资方可在被投资方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中止投资,从而减少损失;在投资后的经营期内,投资方也可以选择出售被投资公司。实物期权对公司投资战略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公司实施投资可能是执行期权的行为,也可能是创造期权的行为。然而,投资公司不同于普通的投资,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有其自身的特点。目标公司的价值除了自身的公平价值以外,还应该包括目标公司对于投资公司的附加价值。

下面根据Dixit,Pindyck(1994)在《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一书中提出的对实物期权应用于投资决策的理论模型构造模型(见表2)。

dP(t)=α1P(t)dt+σ1P(t)dz1(t)(1)

dI(t)=α2I(t)dt+σ2I(t)dz2(t)(2)

该模型不仅考虑了投资面对的不确定性对价格的影响,而且将其对成本的影响也纳入考虑范围。由于变动的相互影响,二维的绝对变动必须降低到一维的相对变动,因此根据式(1)~式(3)可得式(4)。其中p作为投资的自由边界,代表了项目的投资价值等于等待价值的边界值,其直观意义见图1。在数学上p这个斜率值有着标准的期权价值乘数含义。当风险增加时,p增加,等待的区域增加,投资的区域减小。这样,该模型很好地将市场风险、公司未来价值、投资可行性联系起来,给出量化的解析解,成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尤其适合评估高风险公司的价值。 转贴于

4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的局限性和相关操作建议

虽然期权定价模型是公司定价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突破,但也有其局限性。期权定价公式包含着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如标的资产收益率服从维纳过程,其方差在期权有效期内保持不变等。但现实中公司的投资项目收益特征难以完全符合该假设条件,尤其是在对标的资产收益率方差的测定上。另外在公司价值评估中包含有多种期权,如等待期权、可转换期权等,若要使评估出的价值更为精确,只有全面考虑各种期权,这无疑增加了应用难度。

鉴于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的这种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实物期权理论不是适应于所有的投资项目。首先,期权定价理论是建立在可以运用标的资产和无风险借贷资产构造等价资产组合的前提之上的。对于上市股票的期权,这一点是成立的。但当标的资产是没有交易的实物时,期权定价理论成立的条件并不充分,这意味着风险中性原理对许多实物资产来说是不合适的。其次,期权定价模型的另一个假设条件是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是连续的,即没有价格突变。但是针对多数公司投资项目而言,这个条件并不满足。如果这个假设条件与实际不符,则模型将会低估公司并购项目的真实价值。因此,具有以下特点的投资项目应用实物期权理论更有意义,即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未来收入很大;具有可观的盈利空间;并购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并且预期可得到一些信息,如市场需求、竞争者行为等以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

第二,缺乏实物期权定价所需的价格信息。公司投资中实物期权的非交易性必然导致价格信息的缺乏。我们无法直接通过市场获得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所需的输入信息,如标的资产的价格及波动性,而且不像金融期权那样可以用期权市场的实际价格信息检验定价结果的合理性。

第三,存在其他影响公司投资实物期权价值的因素。实物期权不完全等同于标准的金融期权,它还有着自身的一些特殊性,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而且其中一些定量指标的估计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其估计的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与否。

第四,实物期权的概念尚不普及,评价结果不为人们所接受。实物期权的概念毕竟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它的研究和讨论更多的还局限于学术界,实践中的应用还很有限。很多投资公司的决策者对此都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实物期权的模型就更加难以理解,因此用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估算出的投资项目价值往往让他们难以接受,这也限制了实物期权方法的应用。和所有理论模型一样,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因为理论模型中参数的假设条件都比较严格,而公司投资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业务,在此过程中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假设条件。我国对实物期权在公司投资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问题还有待探索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志维.论实物期权在公司并购价值评估中的作用[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2):127-128.

[2]孔祥丽.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公司股权价值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8(22):134-136.

[3]李啸豹,袁芳.购并中的非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问题探讨:基于收入法[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1):72-73.

[4]李璞.实物期权理论在公司并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J]. 浙江金融,2007(11):38-39.

[5]刘捷,王世宏.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分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3):15-16.

[6]王舒健,李钊.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演变与新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8(1):32-35.

[7]徐茜.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2008(1):121.

[8]张君,李红.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 经济论坛,2008(5):75-76.

[9]邹朋飞,谢凤鸣,尹筑嘉. 运用Black-Scholes期权评估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J]. 金融与经济,2005(10):57-58.

[10]Avinash K Dixit, Robert S Pindyck.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M].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g Press,1994:23 - 78.

篇11

公司价值的评估由于其评估过程复杂性、评估项目多样性和评估环境易变性,难以使用单一的模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因此成为长期以来公司治理中的主要问题。目前,已有中外学者建立了多种公司价值的评估模型,这些模型的立足点各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并不一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赋予公司不同的意义,以不同的价值体系作为衡量标准。例如: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的价值表现为公司能为投资者带来的投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公司的现金分红,可能是公司股权的转售价值,也可能是该公司为投资者拥有的其他公司带来的协同效应,因此投资者更加注重公司在其投资期内的价值;对于并购者来说,公司价值表现为将处于相同竞争地位的公司排挤出市场可以获得的利润增加值,因此并购者更加注重公司所在行业的同类公司价值;对于破产者来说,公司价值表现为现有资本的变现值,它往往低于公司的真实价值。不同角度的评估对应不同的评估模型,具体分类见表1。

2公司价值评估理论与模型发展综述

公司价值评估理论最早发展于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对各类资产的价值评估,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艾尔文·费雪提出的资本价值理论。1906 年费雪在《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中完整论述了资本与收入的关系以及价值的源泉问题,为现代公司价值评估理论奠定了基石。1907年,费雪在《利息率》中分析了利息率的本质和决定因素,并且进一步研究了资本收入和资本价值的关系,初步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资本价值评估框架。1938 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 在博士论文《投资价值理论》中首次提出了折现现金流量的概念, 开创了内在价值论的先河,从此折现现金流量法(dcf)得以广泛应用。威廉姆斯的重要贡献表现在: 一是给出了股利折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ddm),这是许多衍生的现值评估模型的基础;二是把股利看作现金流量。1958 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不仅对公司价值和价值评估方法做出确切的定义,而且还阐述了投资、融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但是,由于资本价值评估思想与实践脱节,很难应用于实践之中,受到公司产权交易实践的极大挑战。早期评估理论虽然开拓性地指出未来收入的折现是价值的基础,但是表述并不严谨。首先,未来收入的概念模糊。在会计计量和会计登录中,当期收入反映的是会计年度的收入而不是资本收入在整个存续期的实际分布。其次,将利息率作为折现率存在明显不足。利息率作为折现率体现了对资金时间成本的计量,但是未来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仅仅考虑对当期消费推迟的补偿而不考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补偿,等于遗漏了需要补偿的主要方面。因此,1952 年,哈里·马克维茨(harry markowitz)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与简·莫辛(jan mossin)将其发展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模型包含了风险分类和风险测度的重要思想,是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一个突破性发展。capm 模型在理论界得到高度评价,但是就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而言,该理论假定风险是外生变量,在缺少完善市场的情况下,评估过程无法进行。而缺少市场评价的非上市公司、新上市公司和单一投资项目的风险测度实际上都是模拟市场评价的推算,缺乏可信度。1956 年,美国学者沃尔特(j.e.walter)尝试把公司价值与公司盈利、股利发放比率、再投资收益率以及市场基准收益率联系起来,提出相应的价值评估公式。沃尔特将盈利看作公司价值之源,将再投资收益率超过市场基准收益率看作是公司价值成长之本。1958 年,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 和米勒(miller)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理财与投资理论》,对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次系统地将不确定性引入到公司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之中,精辟论述了公司价值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创立了现代公司价值评估理论。1961 年,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格》,对股利政策的性质和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mm 股利无关论。认为在完全市场的假设下公司的价值与股利政策无关。1963 年,他们对mm定理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存在公司所得税状态下的公司估价模型,为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出现了由经济货币化向经济金融化过渡的趋势。投资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投资获利水平不是取决于公司在以往时期里所获得的收益,而是取决于公司在未来时期里可能获得的收益(现金流量),“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未来”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公司价值并不仅仅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 而是按贡献原则与变现原则混合产生的公司价值。1982 年,美国人stern 与stewart 合伙成立思腾思特(stern & steward) 财务咨询公司,随后推出反映公司资本成本和资本效益的经济附加值( eva) 指标。eva方法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目标为基础,表示的是一个公司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而这之后发展起来的期权定价理论为公司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所谓期权,是赋予其持有者在特定时间或者特定时间以前,按照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项资产的权利的契约。伴随着20 世纪90 年代的新经济浪潮,经济金融化、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公司价值评估技术也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对潜在的、尚未列入规划的公司价值增加值进行合理的估价,成为公司价值评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受b-s模型的启发,myers (1977) 最早提出与金融期权相对应的概念——实物期权(real option),开始将期权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金融市场以外的实物资产投资与管理领域。沿用实物期权的思想,迪克西特(dixit) 与平迪克(pindyck) 指出,公司价值应该是由经营资产价值与投资机会的价值两部分组成。平迪克(pindyck ,1988) 在连续时间模型下研究了投资的时间选择性对投资机会和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了投资项目的价值独立于投资支出时的决策问题,指出项目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决策者倾向于延迟投资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迪克西特(dixit,1997)指出,若投资项目的价值是不确定的,立即投资丧失了等待选择权,存在着投资机会成本问题。timothy a.luehrman(1998)认为,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所创造的利润应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增长机会的选择。这种增长机会可以被看作是实物资产的看涨期权,这一期权的执行价格是获得这项资产的未来投资,到期时期权的价值依赖于资产未来价值和投资者是否执行这一期权,即投资者拥有一种权利,可以一定的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非金融) 资产领域的延伸,在高新技术公司、网络公司迅猛发展,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即时选择非常重要的情况下,期权估价技术显示出了独到的作用。与一般公司相比,高科技公司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们具备及时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充分利用机遇的实力。要么不成功,丧失初始投资,要么获得巨大成功,获得极高的报酬率,这种状况与期权定价所适用的条件非常吻合。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高科技公司进行价值评估,那么这种潜在的、但随时可能变成现实的获利机遇就会构成公司价值的一部分,即期权总价值中的“时间价值”。 3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相对于其他评估模型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根据上文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可以导出不同的公司价值理论,对应的各种模型都存在其优势和弊端,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公司所处的环境和估值目的性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型。具体来说,在并购公司时,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多采用与市场对照的方法,通过将其他相似的公司市值进行直接或间接调整后作为收购公司价值评估依据的方法,给出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估流程;在清算公司时,则更多地注重公司内可变现资产的价值,对于一些无形资产和未来收益忽略不计;在投资公司时,由于公司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战略不同,面对的市场风险和利润流形式也不相同,因此衡量是否应该对一家公司进行投资以及对投资回报率的估计都建立在采用何种角度和方法对公司价值进行估计,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公司并购的价值也可使用公司投资的估价模型进行计算。

在表1中,列出了多种适用于投资期的模型,其中的资产估价模型,是以公司的历史成本为依据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一种沉没成本,与公司创造未来收益的能力相关性不大,仅对于公司的存量资产进行计量,无法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行业特点。而且会计政策的弹性使得管理层很容易操纵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因此这种模型的主要缺点就在于将一个公司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对某项资产脱离出整体单独评价,其成本价格和它给公司整体带来的边际收益相差甚远。因此,这种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司价值,充其量只能作为价值参照,提供评估价值的底线。

经济增加值法从计算上来说更进了一步,然而在运用时也存在着一个两难问题, 那就是eva指标一旦建立就不能随意更改,但是公司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用不变的指标对变化的公司进行评估,很容易造成结果的不准确。另外,eva法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的确定,很难识别报表中的虚假成分。

相对的,基于现金流量模型则较为适用于公司经营项目有着稳定的现金流,风险小,资产变现能力强的公司。对于其他类型的公司,可能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例如市盈率模型,在证券市场上有的股票特别是高科技股的市盈率相当高,用市盈率法来判断,这些公司的价格远远超出了它们的价值区域。因此,这种方法只是一种粗略算法,不可泛用。

基于相同原理构造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在公司价值评估中虽然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仍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公司价值的动态变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公司时刻处于变动的经营环境中,内外部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公司价值的波动,使公司价值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反映在股票的市场价格上,就会呈现出一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况。但是目前广泛运用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基本上没有考虑这种情况,而是将公司的价值固定在某一时点,看作是静态的。尤其是对于影响公司价值的财务杠杆、资本成本、现金流量等参数的波动没有进行考虑,对于现金流量的预测是依赖一种线性关系,对于资本成本的确定是基于目前的资本结构和市场盈利状况, 对于参数的变化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因此,它不适用于当前不产生现金流,近期内也不会产生现金流,但却有潜力创造价值的公司。例如对于初创期的公司,该类公司的现金流量往往表现为负值,但这些公司很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如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它们往往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未来的潜在增值能力也很强,遗憾的是依靠目前的现金流量折现方法,无法正确反映其潜在价值。

实物期权模型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问题。将一个公司的投资项目理解为若干个实物期权的组合,为我们利用现代期权理论来正确估算投资项目的价值提供了可能性。实物期权可用于对投资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以及对市场盈利机会的发掘。公司投资是一项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投资活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将实物期权理论运用到投资中,解释投资的现象和本质,运用期权定价方法评估投资的价值,对投资方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及对投资后的公司进行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为科学合理地评估这种价值,引入实物期权的概念:首先,投资的目的在于赢得其在未来获取巨大收益的机会,而不是期望当前就盈利,因此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时,着重考虑的是投资行为将为其带来巩固市场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先进技术以及进入新业务领域的权利。公司做出投资决策时,就拥有了看涨期权,有可能在将来获得由投资带来的巨大收益。其次,投资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投资的风险如协同效应、市场前景等都将对投资的收益产生较大影响。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大,用收益的期望值代替收益产生的误差越大,则实物期权的价值就越大。第三,投资后的投资机会不一定会马上消失,它可以延迟。公司可在一定时期内等待观察,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最佳的投资时间,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减小投资风险。第四,投资决策是很灵活的。由于实物期权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因此期权持有者可以灵活地选择在有利于自己的条件下行使权利,也可以在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下选择放弃行权。在延迟期内投资方可在被投资方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中止投资,从而减少损失;在投资后的经营期内,投资方也可以选择出售被投资公司。实物期权对公司投资战略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公司实施投资可能是执行期权的行为,也可能是创造期权的行为。然而,投资公司不同于普通的投资,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有其自身的特点。目标公司的价值除了自身的公平价值以外,还应该包括目标公司对于投资公司的附加价值。

下面根据dixit,pindyck(1994)在《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一书中提出的对实物期权应用于投资决策的理论模型构造模型(见表2)。

dp(t)=α1p(t)dt+σ1p(t)dz1(t)(1)

di(t)=α2i(t)dt+σ2i(t)dz2(t)(2)

该模型不仅考虑了投资面对的不确定性对价格的影响,而且将其对成本的影响也纳入考虑范围。由于变动的相互影响,二维的绝对变动必须降低到一维的相对变动,因此根据式(1)~式(3)可得式(4)。其中p作为投资的自由边界,代表了项目的投资价值等于等待价值的边界值,其直观意义见图1。在数学上p这个斜率值有着标准的期权价值乘数含义。当风险增加时,p增加,等待的区域增加,投资的区域减小。这样,该模型很好地将市场风险、公司未来价值、投资可行性联系起来,给出量化的解析解,成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工具,尤其适合评估高风险公司的价值。

4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的局限性和相关操作建议

虽然期权定价模型是公司定价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突破,但也有其局限性。期权定价公式包含着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如标的资产收益率服从维纳过程,其方差在期权有效期内保持不变等。但现实中公司的投资项目收益特征难以完全符合该假设条件,尤其是在对标的资产收益率方差的测定上。另外在公司价值评估中包含有多种期权,如等待期权、可转换期权等,若要使评估出的价值更为精确,只有全面考虑各种期权,这无疑增加了应用难度。

鉴于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的这种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实物期权理论不是适应于所有的投资项目。首先,期权定价理论是建立在可以运用标的资产和无风险借贷资产构造等价资产组合的前提之上的。对于上市股票的期权,这一点是成立的。但当标的资产是没有交易的实物时,期权定价理论成立的条件并不充分,这意味着风险中性原理对许多实物资产来说是不合适的。其次,期权定价模型的另一个假设条件是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是连续的,即没有价格突变。但是针对多数公司投资项目而言,这个条件并不满足。如果这个假设条件与实际不符,则模型将会低估公司并购项目的真实价值。因此,具有以下特点的投资项目应用实物期权理论更有意义,即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未来收入很大;具有可观的盈利空间;并购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并且预期可得到一些信息,如市场需求、竞争者行为等以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

第二,缺乏实物期权定价所需的价格信息。公司投资中实物期权的非交易性必然导致价格信息的缺乏。我们无法直接通过市场获得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所需的输入信息,如标的资产的价格及波动性,而且不像金融期权那样可以用期权市场的实际价格信息检验定价结果的合理性。

第三,存在其他影响公司投资实物期权价值的因素。实物期权不完全等同于标准的金融期权,它还有着自身的一些特殊性,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而且其中一些定量指标的估计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其估计的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与否。

第四,实物期权的概念尚不普及,评价结果不为人们所接受。实物期权的概念毕竟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它的研究和讨论更多的还局限于学术界,实践中的应用还很有限。很多投资公司的决策者对此都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实物期权的模型就更加难以理解,因此用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估算出的投资项目价值往往让他们难以接受,这也限制了实物期权方法的应用。和所有理论模型一样,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因为理论模型中参数的假设条件都比较严格,而公司投资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业务,在此过程中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假设条件。我国对实物期权在公司投资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问题还有待探索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志维.论实物期权在公司并购价值评估中的作用[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2):127-128.

[2]孔祥丽.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公司股权价值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8(22):134-136.

[3]李啸豹,袁芳.购并中的非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问题探讨:基于收入法[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1):72-73.

[4]李璞.实物期权理论在公司并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j]. 浙江金融,2007(11):38-39.

[5]刘捷,王世宏.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分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3):15-16.

[6]王舒健,李钊.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演变与新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8(1):32-35.

[7]徐茜.公司价值评估模型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2008(1):121.

[8]张君,李红.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 经济论坛,2008(5):75-76.

[9]邹朋飞,谢凤鸣,尹筑嘉. 运用black-scholes期权评估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j]. 金融与经济,2005(10):57-58.

[10]avinash k dixit, robert s pindyck.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m].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g press,1994:23 - 78.

篇12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企业估值是将企业的全部资产作为评估对象的价值判断和估计过程。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成本加和法: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是根据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得到的企业价值,其基本思路是重建或重置评估对象。

2.市场法:市场法就是在市场上找出一个或几个与被评估企业相似的参照企业,分析比较被评估企业及合适的价值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修正、调整参照企业的价值,最后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3.收益法:收益法就是通过预测目标企业未来所能产生的收益,并根据获取这些收益所面临的风险及所要求的回报率,对这些收益进行折现得到目标企业的当前价值。

二、企业价值评估传统方法的缺陷

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是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得到企业价值,其基本思路是重建或重置评估对象。基本原理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购置任何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建造一件相同替代品的成本。该方法起源于传统实物资产的是评估,例如机械设备、房屋建筑物等的评估,其着眼于每个单项资产的成本。

虽然成本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采用成本加和法模糊了单项资产与整体资产的区别。(2)采用成本加和法难以真实反映资产的经营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资产评估的评价功能。

市场法是将目标企业与可比企业对比,用可比企业的价值衡量目标企业的价值。如果可比企业的价值被高估了,则目标企业的价值也会被高估。实际上,其得出的结论是相对于可比企业来说的,以可比企业价值为基准,是一种相对价值,而非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说,市场法应用的主要困难是可比企业的选择,而且市盈率、市净值率等评价指标要求具备活跃、成熟、规范的证券交易市场条件。目前国内企业整体评估还不宜采用市盈率乘数法,只能作为辅助方法或粗略估算方法。

收益法就是通过预测目标企业未来所能产生的收益,并根据获取这些收益所面临的风险及所要求的回报率,对这些收益进行折现得到目标企业的当前价值。企业价值评估的评估对象是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而收益法正是以企业的获利能力为基准进行的评估。所以,收益法是企业价值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理论上最健全的方法之一。其中最常使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包括股利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采取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法,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大部分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处于资本的扩张阶段,大多企业采取剩余股利政策派发股利,一般不适合采取股利现金流量折现法。但是即便是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该模型也有缺点即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未来的盈利水平主要依靠于预测,因此主观因素会比较强,同时对于折现率的预测主观因素一比较大。

三、企业价值评估经济增加值模型

EVA是由美国斯特思・斯图尔特咨询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所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经济增加值并非是个新概念,经济增加值的概念,来源于经济收益,根据默顿・米勒(Merton Mllier)和弗兰科・莫迪利亚尼(Frnaco Modiglinai)在1958年到1961年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经济收益是公司创造价值的源泉,即经济收益等于净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提出临界回报率是由投资者所需承担的风险决定的。其为企业净经营利润减去所有资本成本的差额。如果差额为正,说明企业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EVA指标的特点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因此能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真正盈利或创造的价值,对全面准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经济增加值EVA=息前税后净利润-全部资本成本

=投资资本×(投资资本报酬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从上述EVA的计算公式可知,当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超过资本成本时,EVA大于零,表明企业的经营收入在扣除所有的成本和费用后仍然有剩余,该剩余收入归股东所有,股东价值增大;反之,表明企业经营所得不足以弥补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在内的成本和费用,股东价值降低。可见,EVA与股东价值成同方向变化,追求EVA最大化即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企业价值应等于投资资本加上未来年份EVA的现值,即:企业价值=投资资本+预期EVA的现值。

EVA模型与DCF模型本质上是一致的。假定企业初始投资为Io,第t期税后营业净利润为NOPAT1;第t期新增投资资本为AI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WACC。EVA模型能有效衡量公司任何单一年份的经营情况,而DCF模型难以通过对实际和预计现金流量的比较来跟踪企业经营期投资资本的情况。任何一年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的随意投资,都会影响现金流量及折现值,管理者容易为了改善某一年的现金流量而推迟投资,使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受损。而EVA模型不考虑前后年度资本随意投资额的大小,仅确定单一时期的预计EVA,并同实际产生的EVA对比分析,真正从“创值”而不是“创利”出发评估公司价值,因而有利于更真实完整地评估公司价值。

参考文献:

[1]谷棋,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会计研究.2000(11):21-23.

[2]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

篇13

企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体,其经济价值是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企业价值不仅仅表现为企业的股价水平,还表现为未来所创造价值的可持续性。如何衡量企业可持续价值?企业可持续性价值理论内涵是什么?这是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中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文章旨在对该领域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以期对未来企业可持续性价值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线索,藉此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有关企业价值及其可持续性概念的综述

(一)企业价值相关概念的综述

金融经济学家给企业价值所下的定义是:企业的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风险及其持续发展能力。管理学家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普通员工、政府等)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国内外学者沿着上述研究思路,对企业价值相关概念作了进一步延伸。

李延喜、陈景辉、栾庆伟(2011)认为企业的使用价值是指企业所带来的收益和回报。这种回报的表现形式是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即现金净流量。蒋茵(2003)在论述企业价值时指出,企业价值应是其整体的市场价值。冯曰欣(2004)则认为企业价值的本质含义就是项目的现值,而项目的现值又是由投资本金和净现值构成的,因此,企业价值也就是由投资本金和净现值构成的。

孙明海(2004)将企业价值论述为三个价值,他认为企业价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财物价值、运营价值(又包括战略价值、信誉价值、运营管理价值和员工及执行力价值)、文化价值。高印潮、于渤(2004)将企业价值的内涵概括为五点:一是指出企业价值和商品的价值相同,是个主观概念;二是将企业价值的本质认为成一种价格,并且是我们愿意为某家企业所有权支付的最高价格;三是提出企业价值指的是企业所有权的价值,而不是企业净资产的价值;四是企业价值是有其客观基础的,这些客观因素包括企业的设备装备水平、竞争优势、管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等;五是企业价值是建立一种前瞻性的、动态的、长期的及风险均衡的结果。刘秋桔、李春兰(2005)分别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角度对企业价值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她们指出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企业价值是以核心所有者或股东间的特定关系为核心,随企业经营过程不断变化,以其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价格体现的存量;从损益表来看,企业价值的维持和增长来源于市场、顾客的评价,也即来源于顾客价值,所以企业必须保持并提高其创造价值增量的能力;从现金流量表来看,企业价值是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整体价值,因此企业价值管理必须有战略眼光与长远观念,合理控制企业风险就能增加企业价值,保证企业连续价值增长的实现。

(二)对企业价值可持续性概念的综述

在王绪成、吴顺青(2007)所著文章中,提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生命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也是保证企业价值可持续性的关键。他们在论述企业核心能力与价值持续性关系时提出了三点:其一,核心能力在企业创造价值方面具有核心地位;其二,核心能力必须实现客户所特别关注的价值;其三,核心能力是企业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原因。最后文章总结说,核心能力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相互联系的,只有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企业才能够保持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性。

解秀锦(2012)则认为经济增加值(EVA)对企业价值创造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她认为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实现短期目标是不合理的,而EVA则是着眼于长远发展,这就为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保证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可持续性。所谓企业可持续性价值反映了影响企业价值相关因素的可持续性。这些因素可以从资本结构、企业成长性,客户关系资源和内部流程等视角来认识。张娜、李琪、王馨迪(2010)认为企业的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具有正面影响。同时提出,企业的成长性和不同期限负债对企业价值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不同的。孙艳霞(2012)从生产要素视角、流程视角、顾客视角和财务视角四个视角对企业价值创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潘兴强(2011)则从战略决策、人力资源增值、管理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四个方面论证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蒋旭(2012)指出可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论断。王同律(2004)认为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三、有关企业价值及其可持续性的计量综述

对于企业价值的计量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Irving Fisher的资本价值理论和Modigliani-Miller的价值评估理论。其后众多的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对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进行了衍生。

(一)企业价值计量方法的分类综述

闫存岩、邢敏(2007)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分类如图1所示。

其中比较法又称为以市场为基础的评估模型,账面价值调整法又称为以资产为基础的评估模型,期权估价法又称为以期权为基础的评估方法,预期折现法又称为以收益为基础的评估模型;其下又包括六种常用方法:红利折现模型、股权资本自由现金折现模型、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调整现值法、经济利润法、经济增加值法。

江丽君(2008)从西方和我国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如图2所示。

西方研究方法中的直接价值评估模型主要包括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调整现值法、经济增加值价值评估模型;相对价值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以股票市价为基础的模型和以企业实体价值为基础的模型;衍生的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进阶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蒙特卡罗方法、期权评估模型、实物期权法;我国研究方法中的市场法又包括了市盈率法、市净率法和股价销售收入比。

(二)对常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综述

1.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常用方法之一,有许多学者从此方面入手对企业价值评估进行了论述,如庞亚辉(2010),王焕梅(2007),孙营(2009),王令纯(2010),吴海波(2011),李汶静、陈丙(2008),殷越、徐丹丹(2008),熊敏(2008),王晶(2010)等。综合上述学者的论述,笔者对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了总结:现金流量折现法对折现现金流量价值部分的三个构成要素:一是未来逐年的现金流量预测;二是选定一个截止日,把现金流量预测至这个日期,并对企业到这个日期时持续经营所获价值作出估计;三是计算企业资本成本,计算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及企业持续经营的价值。

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优势和劣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势总结

1)由于仅是对企业营业利润的计算,并不考虑非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非经营性收益,因此,可以不受管理层的主观操纵,即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影响。

2)该方法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从长远角度考虑,并且注重长远利益,更能符合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需要。

3)延长了企业竞争优势持续的时间,并从能给企业带来持续收益的核心业务出发进行考虑,加强了企业价值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4)准确地刻画了上市公司企业基于价值创造能力的长期发展潜力,估计结果也能确切地代表公司的现实价值和企业的实际创造能力,是对企业价值的真实反映。

5)此方法的信息综合性较强,是将企业内的各单项资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评估,而不是将各个单项资产价值进行简单的加总。

6)此方法了企业价值取决于利润的论断,体现出企业价值取决于现金流量这一现实,即通过此树立并运用了价值管理的思想。

(2)劣势总结

1)此方法的运用受到较多的限制,如:不适用于处于重组企业的企业;不适用于评估处于投资期和衰退期的企业;不适用于经济周期有较大变化的企业等。

2)由于该方法忽略了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价值的动态变化,从而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该方法缺乏灵活性。

3)此方法在考虑周全性上有欠缺。如,忽视了企业战略对企业价值的作用;忽视了企业投资和评估的时间选择等。

4)由于缺乏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只能通过评估人员的评估进行近似的估计,因此该方法过于主观。

5)对上述估值基本要素的估计较为困难,不易得出准确的估计结果。

2.经济增加值法(EVA)

经济增加值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另一个较常见的方法,刘春蕊、朱孔来(2006),李延喜、陈景辉、阮庆伟(2011),何佳(2008),施祝君(2011),解秀锦(2012),黄业德、辜玉璞(2004),李双燕、卫民堂、金超(2004),王丽南(2010)等人都对这一评估方法进行过论述。其中李双燕、卫民堂、金超(2004)和王丽南(2010)还是通过对EVA和MVA(市场增加值)的对比来进行分析的。

施祝君(2011)在论述EVA模型时,对应用EVA模型评估企业价值的步骤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公司经营状况分析;二是公司发展情况分析;三是对未来EVA的预测;四是公司价值评估。

对EVA模型优势和劣势的总结:

(1)优势总结

1)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因产生利润所消耗的资本成本的多少,从而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企业真实的价值。

2)通过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有机协调,从而克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这也就维护了股东或者投资者的长期利益。

3)对上市公司中分散经营的问题进行了较好的解决,并向企业总部准确地传递了部门业绩的相关信息。这说明EVA这种评估方法的解释力更强,信息含量更大,与其他评估方法相比更具优势。

4)由于评估参数均可通过财务报表获取,因此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并且可以通过此来加强监管力度,降低了假账发生的可能性。

5)此方法能够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强化风险承担意识,使经营者目标与所有者目标趋同。

6)在企业价值创造的持续性问题上具有重大意义。

(2)劣势总结

1)由于资本市场不成熟,企业财务数据的透明度不高,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会较为严重。这样外部人员在采用此法对企业价值进行估计时准确性就会有所降低。

2)应用上具有局限性,因为该方法仅适用于成长型的上市公司和真正分权决策的企业。

通过比较EVA和MVA使得我们对EVA的的相关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EVA和MVA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且两者的信息含量都较为丰富,但MVA有几点不如EVA之处,一是MVA仅能对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进行评估,而无法涉及非上市公司和小企业,但EVA弥补了这一不足;二是MVA无法促进股东的价值创造活动,这一点EVA又能很好的加以解决。

3.实物期权方法

实物期权方法是理论界近些年来的一个突破,但是对其进行研究的人还相对较少,不过仍有周宇、董明敏(2006),王钰(2011),赵江、张志伟、张春梅(2008),廖理、汪毅慧(2001),龚斌(2008)等人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述。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上述学者对该理论的分析如出一辙,都对实物期权理论中常用的二项树定价模型和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进行了分析,并且都认为目前在我国企业中采用此种方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可度较低。这里所指的认可度包括市场对实物期权理论的认可度和公司内部决策者对实物期权理论的认可度。认可度低是由于对该理论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的。二是该理论的使用受到局限。这一理论主要是对企业成长期权、放弃期权的研究并且该理论的应用有其特殊的前提条件。三是发展不成熟。由于该理论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模式,因此尚未形成适合我国企业实际的通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四是由于估值结果受主观因素和使用恒定的无风险利率的影响,因此估计结果很难具有说服力。

4.其他计量方法

除上述三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外,龙山、肖贤辉(2009),杭省策、张姣姣(2011),李娜、王静敏(2010)从剩余收益法的角度;冉一彤(2010)从经济利润的角度;孙建平(2007),郑丹凤、刘朝马(2010)从托宾Q法的角度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进行了论述,此处不再进行总结性论述。

四、研究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上文论述,不难看出现今的理论界对企业价值及其计量方法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但是如何计量和反映企业可持续性价值仍是一大空白。企业可持续性价值本质上可探讨影响企业价值相关因素的可持续性,并将企业价值变化与一定宏观和微观环境因素相联系,探讨企业可持续价值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实现和确立企业可持续性价值进行理论和实务上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德学.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商业文化,2011(10).

[2] 闫存岩,邢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12).

[3] 张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1).

[4] 江丽君.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述评[J].华商,2008(18).

[5] 张娜,李琪,王馨迪.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东社会科技,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