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颈椎增生康复训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

篇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其发病的群体主要是长时间低头看书的人群、坐办公室人员,头颈部外伤人员,先天性小椎管患者等。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等的变化,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也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的治疗颈椎病,一直是该领域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颈椎病病人康复训练方法,本文就以此进行相关探讨。

1颈椎病病情概述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长期保持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长时间低头看书、坐办公室人员易患颈椎病致局部过度活动,损伤局部椎间盘、韧带等,易发生颈椎病。头部外伤人员也容易得颈椎病,头颈部外伤并不直接引起颈椎病,但却往往是颈椎病产生症状的加重因素。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目前治疗方法分为用药治疗,医疗疗法等,例如口服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辅助康复,促进受压神经的恢复。牵引法,仅适于轻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理疗法,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对于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兴奋型的患者,手术效果相对来说就不太确切。自我运动治疗, 每日可自行施术一次,手法由轻渐重,以能忍耐为度。依法施术,一般1-2月即可见效。

2临床资料

为了更好的研究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情况问题,下面就关于此问题进行一项调查与研究,就观察对象的选择来说,为了保障结果的真实性与普遍性,就要保证选择的观察对象情况存在普遍性,所以,研究对象选择89例颈椎病患者, 男37例 , 女52例 , 年龄在31岁~62岁之间 , 病程1~7年。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2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22例,交感型颈椎病13例,混合型颈椎病25 例。

两组病情,年龄,性别,治疗方法等结构类似。

3研究方法

颈椎病的常规治疗均采用牵引,按摩,理疗等方法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接 受常规治疗时,向患者传授颈部康复锻炼方法。头部,颈部的自我按摩:梳头式 按摩头皮:用双手五指按住头皮,从前向后地按摩,使头皮有酸胀感。抓拿颈肩 部,每组动作重复做10~20次, 每日2~3次。工作和生活中不正确姿势的纠正,枕头硬度及高度的调整,全身放松,消除紧张情绪。采用肌肉的等张、等长抗阻收缩的方法来增强颈部的肌力。左右运动训练:分别将手放在头部左侧或 右侧。来阻挡头部向左或向右压来的力量, 在有酸胀感时维持5秒钟后慢慢放 松。屈伸运动训练:分别将手放在额部或枕部阻挡头部向前或向后的力量,在感到酸感时维持5秒钟后慢慢放松。最后再进行一项旋转运动训练,以上动作重复做10次,每日做2~3次。

4结果讨论

经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观察记录,观察组的显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随 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骨及椎间盘会发生退变,平时不正确的姿势会引起或者加 重颈部肌肉,韧带的劳损,又会加重颈椎的退变,加重颈椎病的症状。由结果可知,如果在综 合治疗的基础上教会患者颈部康复训练的方法,纠正不良的工作及生活习惯, 调整枕头的高度和硬度,能减少或消除引起或加重颈椎病的诱因。在进行颈椎康复训练时,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操之过急,不急不躁,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对病情的缓解和康复非常重要,每天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训练,锻炼时以身体感觉有一些累为宜。此外,食疗法也可以对颈椎病的康复起到一定作用。 颈椎病食物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热能,如米、面,都属于这类食物;另一种食物,可以调节生理机能,称为副食,如豆类、水果和蔬菜等。川芎白芷炖鱼头,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葛根煲猪脊骨,葛根30克,猪脊骨500克。葛根去皮切片,猪脊骨切段,共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煲汤。饮汤食肉,常用有效。可益气养阴,舒筋活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桑枝煲鸡,可补肾精,通经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问题的研究结果得知,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有利于颈椎病的好转与康复,训练康复工作如何有效的进行,不仅影响到医生的工作质量,也关乎着颈椎病人的生命安全,医生对颈椎病病人的康复训练问题要严谨认真,采用合理的治疗计划,适当对病人进行用药,通过牵引,拉伸等方法进行治疗,也可以进行食疗来辅助治疗,主要还是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方法治疗,这样才会提高病人的康复率。

参考文献

篇2

2在康复医学评估前先复习局部解剖学知识

康复评定又称为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是制定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价康复治疗的客观依据。康复评估就是要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及程度,对各关节活动范围、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评估在临床的较为常用的,这些评估均离不开解剖学知识,因此我们在临床教学时,会先复习相关的解剖知识,学生若能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康复评估的内容与形式。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在临床教学时会先结合椎间盘的解剖特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腰椎间盘局部的解剖学结构,了解肌肉、神经及血管的位置分布,然后再在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弯腰、背伸等检查腰椎的活动度,要求患者平卧,检查肌肉的劳损程度以及是否引起下肢症状,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形象地理解康复评估应该怎样做,提高教学质量[3]。

3将局部解剖知识引入康复训练的现场操作

篇3

颈椎病指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导致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常采取手术治疗。由于颈椎病手术部位特殊,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护理要求高,工作难度大。 现将我科对38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8月行手术治疗颈椎病3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38~69岁,颈前路术式26例,颈后路术式7例,颈前后路联合术式5例。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由于颈椎病患者病程长,均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症状,同时颈椎病手术部位特殊,风险大,术后易出现高位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普遍存在高度精神紧张及恐惧感。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康复配合的重要性,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1.2 术前适应行为训练

(1)气管推移训练:颈前路术中需牵拉气管暴露术野,易引起气管损伤、水肿,故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应行气管推移训练[1]。方法:用四指将气管推向手术切口的对侧,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注意勿用力过猛,避免造成咽喉水肿及颈部皮肤破损。

(2)手术训练:颈前路手术练习仰卧位:患者肩部垫一软枕,头颈充分后仰,每天2~3次,每次30~60分钟。颈后路手术练习俯卧位: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

(3)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深吸气后再缓慢呼出,增加肺的通气功能。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以利术后痰液排出。吸烟者入院后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排便训练: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尿储留和便秘。

(5)床上移动躯体训练:选择合适的颈托,教会使用方法,指导床上更换、下床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术后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颈两侧置沙袋,保持颈部中立位,可防止出血和植骨块滑出[2],切勿随意搬动、扭曲,以防植骨滑出压迫气管引起窒息。搬动病人时,要保持头、颈、躯干同一水平线翻身。侧卧时颈部垫枕与肩高一致。

2.2.2 呼吸道护理:颈前路手术因长时间牵拉气管、食管造成喉头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喉头水肿通常在36h~48h达高峰[3],床旁备气切包、吸痰、吸氧用物。密切观察颈部肿胀、伤口渗血、引流液情况,如患者颈部肿胀明显、伤口渗血渗液多、引流管引流不畅。并伴有呼吸困难、紫绀、烦躁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血肿压迫气管,及时通知并配合医生做好处理。术后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避免肺部感染。

2.2.3 监护及观察:术后行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高位颈椎手术后,注意有无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功能不稳定的情况。麻醉清醒后动态评估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功能,与术前相比较。 如有双下肢感觉运动进行性减退,应警惕脊髓损伤可能。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的表现,警惕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的可能。

2.3 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

2.3.1 被动锻炼:术后早期进行四肢肌肉按摩.从下向上进行四肢关节屈伸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2.3.2 主动锻炼

(1)术后第一天即可视病情进行四肢关节和肌肉锻炼及扩胸运动,双手握力及手指屈伸训练。

(2)术后拔除引流管后视病情佩戴颈托下床活动,先取半卧位,适应后逐步坐起、站立、行走。

2.4 出院指导

(1)术后佩戴颈托2~3个月[4],6个月内不得负重。

(2)纠正不良的坐、站、行走、工作的姿势,避免颈肌疲劳。睡眠时枕头高度适宜。避免肩颈部受凉、外伤。

(3)加强颈部及四肢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预防肌肉萎缩。

(4)术后每月定期复查,X线提示植骨椎间隙融合后可考虑取下颈托。

3 结果

本组38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除一例未到3个月自行取下颈托导致植骨脱落外,脊髓压迫症状均有缓解。

4 讨论

颈椎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患者术后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前有效沟通消除心理阴影、积极完善术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功能锻炼指导是手术疗效的保证;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因此护士要认真完成每一项护理措施,才能取得满意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淑贤,曾小芳,李晓莲,等.肌萎缩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4-75

篇4

doi:10.14033/ki.cfmr.2016.26.071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所导致的脊髓、神经、血管等结构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受压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其中神经根型是临床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增生肥大,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为了研究和分析颈椎康复操锻炼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作用,特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资料研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确诊后并进行治疗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0~72岁,平均(51.3±9.2)岁,病程(23.9±7.0)年;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2~70岁,平均(52.3±8.1)岁,病程(21.9±6.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可排除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样临床表现的其他干扰性因素,两组患者均自愿加入,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应治疗方案的协议书,相关的治疗手法均能按计划规范方法操作。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颈椎康复操锻炼,准备动作:站立或端坐,颈肩部自然放松,双手自然下垂[2]。(1)准备动作后,颈椎缓慢做前屈,后仰,侧旋动作,逐渐达到最大幅度,持续约5 s后恢复准备动作,重复5~10次;(2)恢复准备动作,双手手指交叉贴于枕部后,头用力后仰的同时双手用适当的力量抵抗头部的后仰力度,保持约5 s,重复动作5~10次;(3)恢复准备动作,头颈尽力左旋,双眼视线应越过肩膀望向后下方对侧足后跟部,逐渐增至最大幅度后旋低颈部保持5 s,右侧同前,重复5~10次;(4)恢复准备动作后,双肩向前,前上,后上,向后到中立位以最大幅度缓慢摇转5~10次;(5)恢复准备动作,双手摸前额,逐渐向枕部移动,进而到达两肩部,此动作持续5~10次[3-4]。训练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2次/d,每次20~25 min,并在每次训练结束时记录相应的时间,训练用时,地点等,并且维持训练的持续性。以上两组患者均按相应的治疗方案持续训练两周后随访,记录训练第2、7、14天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的随访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判断治疗效果。临床控制:症状已经消失或者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5]。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后的临床情况

随访至3个月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后的复况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占3.33%,对照组复发4例,占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320,P=0.506>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占3.33%,对照组复发8例,占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837,P=0.092>0.05)。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颈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根而出现颈肩痛,短期内可加重,并向上肢放射。可有皮肤麻木过敏、上肢无力、手指动作不灵活等,当牵拉患肢时可有剧烈的闪电样锐痛。体格检查时可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6]。因此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探究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不断努力地方向。康复训练对人体功能的作用是多方面、多方位、多联系的,不只局限于一点一面,在调节人体功能、防病治病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颈椎康复操训练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的临床治疗和科研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与常规治疗配合使用,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常规采用局部止痛膏贴敷治疗,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疗效并不确切,从本研究来看,观察组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颈椎康复操训练能明显的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甚广,主要运用于辅助患者的康复及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复发或降低复发率,在临床上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还是推荐使用的。另一方面,康复操的研究由于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不够完善,种类繁多,规范化标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效果还是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桃,胡中,刘建昆,等.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2):148-150.

[2]甄朋超,朱立国,高景华,等.旋提手法配合颈痛颗粒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改善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0,23(10):750-753.

[3]谢月明.范氏锻炼操对颈椎病康复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37-2338.

[4]何怀云.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33.

[5]刘俊.枕颌牵引结合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6):484-486.

篇5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椎间关节(椎间盘、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血管(脊前动脉、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从头、颈、胸到腿、足,从皮肤到某些内脏,都可有异常表现。颈椎病不仅影响颈部神经、血管、脊髓,而且常常波及心、脑血管、胃肠道等组织。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低头工作方式的人群增加,电脑、空调、汽车的广泛使用,颈部受到风寒湿的机会增多。颈部外伤的可能性也增加。据统计:我国有1亿颈椎病患者,已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和多发病。该病缠绵难愈、治疗难度大。如何有效治疗颈椎病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从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本文作者收集我院确诊颈椎病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改良银质针艾灸组(治疗组)和牵引加手法按摩组(对照组)各70例,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0例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6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33年;有颈部不适、疼痛者132例;头痛、晕眩症状者76例;咽痛、耳部疼痛52例;肩部疼痛、胸部及胸部裹束感49例;上肢疼痛、麻木、肿胀者45例;胃部不适、心悸、胸痛者41例,步态不稳、多汗、便溏、便秘者27例。

1.2 分型 诊断为颈型及软组织型颈椎病10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交感型颈椎病42例、脊髓型颈椎病37例、混合型颈椎病76例。

1.3 影像学检查 140例患者均摄DR片、正侧双斜位片,59例摄SCT片、DR片发现135例颈椎生理弧线改变,103例生理弧度变直,37例呈反弓,3例生理弯曲加大,94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79例椎间孔有狭窄,集中在颈4、5。SCT检查发现140例患者中86例有颈椎间盘突出症,集中在颈3、4、5椎间隙,有51例患者椎管狭窄。摄片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不成正比。

1.4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2组,改良银质针艾灸组70例,用银质针艾灸加小针刀加药物注射治疗后。再做5次颈牵加手法按摩:对照组70例,仅做5次颈牵加手法按摩。他们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

1.5 诊断标准 采用史可任编著《颈腰关节疼痛及注射疗法》第一版颈椎病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组 用上海曙新科技有下。从进针到出针只需1/3秒,这一过程时间很短。要求施术者全神贯注动作熟练敏捷。

火针取穴:病侧头部运动反射区、百会、风池;上肢取肩井,肩隅、曲池、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阳陵泉、太冲、足三里。每次选取5~8穴用火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2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电针治疗,取穴与治疗组相同。

2.3 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用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用简式Fugl-Meger评估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0次后分别由专人进行评定并填写表格。

2.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使用spssl5.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

3 结果

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el指数评分结果、组内及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P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式Fugl Meger评分、改良Bar&el指数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三项评分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

4 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性发病患者大多住院抢救治疗,一般来我院诊治的脑梗塞患者早期治疗在本医院神经内科完成,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脑梗塞患者病情稳定后即转到我科病房实施二级康复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电刺激治疗、手功能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行走训练、床到轮椅转移等。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有言语障碍的进行言语训缘;有心理障碍的进行心理辅导;有高血压病的常规服用降血压药。本研究的三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进行必要的内科治疗(如降压药、扩血管药、神经营养药)和常规康复训练,在必要的内科治疗及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该项研究。

脑梗塞患者存在很多功能障碍,其中偏瘫肢体痉挛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提高康复疗效的关键。用火针治疗中风偏瘫历史悠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以火针速刺病位及反应点,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循环,旺盛代谢,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恢复功能。高天宇用火针治疗脑中风后上肢痉挛并设电针组对比疗效,并得出结论:火针的刺激量远远大于普通针刺,可在普通针刺无效的情况下取得好的效果。云燕用火针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66例,通过观察得出以下结论:①火针通络可朗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未施火针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恢复;②可明显缩短疗程,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③在施治时间上,发病时间越短越好。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的经验中明确指出温通法是以火针为代表,强通法的典型方法是火针放血或三棱针放血,还特别指出在中风后遗症期的肢体瘫痪,病情顽固,经络闭阻不通,多用温通、强通之法,即用火针疗法。《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火针可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液流变学,增加局部营养,因其刺激量远远大于普通针刺。王桂芳用火针在脑卒中患者痉挛肌上多针点刺使肌肉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段建刚在《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MBP基因表达影响》一文中指出“本研究从基因转录水平进一步明确了针刺可促进脑缺血区MBP基因的转录,并且早期针刺优于晚期针刺”。限公司生产的长12cm,直径1mm的银质针,用长

2cm,直径2.5cm的艾柱,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单,用2%利多卡因5ml作颈部疼痛区局部麻醉,20分钟后在麻醉点进针,直达骨膜下,针尾置艾柱,点燃艾柱直至燃尽,冷却后拔针,选三分之一针眼注射(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mg+0.9%氯化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2500ug122mi)混合液,用3号小针刀作痛点松解,消毒后用止血贴敷针眼,休息20分钟后回家。嘱24小时针眼勿湿水,2天后回门诊复查,开始做颈牵和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做5次。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上述治疗。

2.2 对照组 70例对照组患者坐位牵引20分钟,手法按摩20分钟,用点、按、揉、拨、滚法推拿风池、风府、大椎穴,颈枕部至背部上段,彻底松解颈、肩、背部肌肉,隔天1次,共做5次。70例患者均完成本疗程治疗。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偶感不适,功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经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功能未改善。

3.2疗效评定(见表1)。

从表1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1%,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

4 讨论

4.1颈椎病病因病机 颈部活动要完成静力学(如维持头颈姿势)和动力学(完成各种动作)的双重负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颈部肌肉、血管、神经丰富,易受损伤和风寒湿侵袭,造成颈部软组织充血水肿发生无菌性炎症,使之痉挛、粘连致颈椎生理曲线改变、椎间盘、小关节、韧带产生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压迫和刺激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症状。目前颈椎病患者群体年轻化,城乡发病率均高。

4.2 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颈椎病机理 银质针艾灸是上海静安区医院软组织外科创始人宣蛰人教授从“九针”中发展而来的,它从85%白银混以少量铜、铬合金熔炼而成,质地柔软,可沿着骨膜弯曲凹面推进而不折断,能准确到达较远距离和狭窄骨间隙的病变部位。银质针针尖钝圆,不易损伤组织。传热快,燃烧时针体温度大于100°,针尖温度为39~41°。密集的银质针(1cm间距)将热能均匀传导到深层病变部位,形成透热网,有增加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痉挛等功效。一般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很难达到。小针刀对痉挛和粘连的组织有很好的松解作用,借以解决颈部肌群动态平衡失调。配置的药液(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rag+0.9%氯化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500ug 122ml)能“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在疼痛部位进行注射,起到强力消除无菌性炎症、营养神经、阻断疼痛弧的持续传导。银质针+小针刀+药物注射的使用,使复杂的颈椎病治疗变得简单、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特色医疗专科技术培训常年招生

河北石家庄卫康特色医疗培训学校(河北省本级再就业培训基地、卫生部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2010年上半年继续举办以下各班。一、第39届五十种疑难杂病高效新疗法综合班每月18日开课。二、第57届胡氏定向正骨疗法高级专修班每月24开课。三、第40届颈肩腰腿痛综合疗法专修班每月27日开课。四、第32届手诊、二十种专病效法、手法排石三台一综合班

每月2日开课。五、第32届激活针疗法、浮针疗法二合一综合斑每月6日开课。六、第41届黑膏药、无铅膏药、巴布剂、自热贴制作技术培训取证班每月9日开课。七、第35届埋线、注射、电激能三合一综合班每月27日开课。八、第30届肛肠科医师实用技术培训班每月9日开课。九、第33届脑中风偏瘫、IRI.~类风湿专修班每月12日开课。十、第24届口腔科医师速成技术培训班每月12日开课。十一、全国密刺针疗法班每月12日开课。十二、全国中医现代辨证速成班 每月15日开课。十三、网络视频班可随时上网学习。十四、国家职业资格取证班 高级按摩师(技师)、营养师、针灸师、推拿针灸师、康复保健、中药调剂、药剂(员、师)、口腔科医师、美容师等10余种专业,证书全国通用,网上可查。十五、76项特色专科函授班随时可以参加。欢迎电话、手机短信或函索简章。来校学习请提前报名。电话/传真:0311-83657172、82192295手机:13001890308联系人:王

篇6

ZHANG Wen-gu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Daxi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axian 635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4 to August 2015 dur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28 cas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massage therapy,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95.31%vs 73.44%),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Acupuncture;Massage;Cervical spondylosis

i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症,是颈神经根综合症、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主要是由颈椎劳损、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以致颈椎出现一系列功能[1]。针灸、推拿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骨科疾病的传统方法,已有研究报道,针灸结合推拿用于治疗骨关节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本文分析了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颈椎病患者共128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1例,年龄均在35~66岁,平均年龄为(50.7±1.9)岁,病程均在2个月~3年。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各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推拿进行治疗,方法如下[4]:①患者取坐位,头部前屈,暴露颈椎部位,医者准备施术;②首先进行揉拔理筋,通络止痛,于患者外关、肩部、合谷、曲池、风府至大椎段按压揉拔;③然后于患者颈椎两侧按揉,使上肢、颈、肩等部位肌肉完全放松,并对颈后以及两侧肌肉进行提拿;④最后对患者肩井进行按揉提拿,并对上肢、肩等部位进行叩打。

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方法如下[5]:①患者取坐位,放松颈肩部,对百会、风池、风府、内关、大椎、太冲等穴位进行消毒,医者准备施术;②首先使用28号针,对患者颈部压痛点施针,将针尖偏斜于脊柱一侧,保证针感传至上臂、肩部;③然后使用2寸针,对患者大椎穴直刺,将针尖微上斜;④其他穴位使用平补平泻法,使患者能够疏通经络、止痛散寒;⑤最后留针30min。

两组患者均治疗30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考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显效:颈、肩部疼痛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拍片显示劲曲恢复正常;有效:颈、肩部疼痛以及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拍片显示劲曲明显改善;无效:颈、肩部疼痛以及其他临床症状并无变化或加重,拍片显示劲曲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指标,各组间数据比较应用?字2法进行分析,以P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加,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脑力劳动者,临床表现为颈椎间盘病变自身以及由其继发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例如椎节松动,髓核突出,骨刺形成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等症状[6]。因此,如何快速地、有效地治疗该类疾病,是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医将颈椎病归类为"眩晕"范畴,主讲颈椎是人体主要枢纽,其基本病因是颈部劳损,治疗应当以补气益血、滋肝养肾以及填精生髓为重,中医治疗颈椎病相比于西医治,具有安全、便捷、症状缓解迅速等优点[7]。针灸是指将针具按照固定角度刺入体内,恰当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最终达到行气活血、疏经通络、调节阴阳等治疗目的的方法[8]。推拿则是指使用双手施力于患者受伤部位,运用推、拿、按、揉、拍、打等手法对特定穴位或疼痛部位进行刺激,以期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气血流畅、活动关节、扶伤止痛等治疗目的的方法。已有研究报道,应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特征,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等作用,使患者病情好转、痛苦减轻,临床效果较好[9]。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患者相比于单用推拿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加(95.31%vs 73.44%),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梁磊,王新伟,袁文,等.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14-19.

[2]吴三梅,张卉,周敏,等.中药治疗联合针灸推拿缓解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的效果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1):11-13.

[3]田伟,吕艳伟,刘亚军,等.北京市18岁以上居民颈椎病现况调查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8):707-713.

[4]吕素珍,许玉刚.中药泡洗与针灸推拿相结合的综合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实效性对照探究[J].世界中医药,2015(11):1719-1722.

[5]陈启波.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772-773.

[6]蒋新祥,徐海栋,路晓,等.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修复中年颈椎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48):7717-7723.

篇7

张耀主任医师是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绵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从医40余载,医理精深,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列于门墙,受益匪浅,现将业师治疗颈椎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滞血瘀为基本病机

颈椎病又称“颈椎症候群”指颈椎骨关节病变,并发颈丛、臂丛(神经),椎动脉或颈髓及其相关联的神经组织病变而出现的症候群。其常见病因认为退行病变为主的骨关节病与体质衰老,外邪入侵,劳伤,疾病,运动,饮食,精神状态,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西医主要病因为椎间盘退变,后关节与钩椎关节退变;韧带退变;颈椎移位;颈部急性损伤;脊髓、脊神经充血、水肿、变性;椎动脉血供不足;炎症反应;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颈椎病病因分型不同表现为颈肩背强痛,上肢麻、痛,活动受限,头晕,恶心,呕吐,肢软乏力,肢冷发白(或发热潮红),出冷(热)汗,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变缓(或加速)等一系列从头到足均可涉及的不同临床症状,业师认为祖国医学虽然没有颈椎病的提法,但相关症状可见于“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方面的论述。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由于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退化,颈椎韧带肥厚化,骨赘增生等病变,易发生颈部劳损,至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脊髓和主要血管受压,逐渐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故张老认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滞血瘀是导致颈椎病的主要病机。

2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解痉止痛为治疗大法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生髓”,张老云:肾“在体为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充在骨”(《素问。六节藏象论》)“肾主骨”(《素问・宣明五气篇》),“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素问・六节藏象论》)。故张老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解痉止痛为大法,运用自拟颈椎病经验方加减治疗,收效甚佳。

经验方:熟地30 g,鹿衔草30 g,葛根30g,狗脊15 g,骨碎补15 g,川芎15 g,山楂30 g,怀牛膝15 g,当归15 g,白芍15 g,甘草5 g。每日3次,2日1剂。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肝养血,狗脊、怀牛膝、骨碎补滋补肝肾,山楂活血通络,鹿衔草补肾活血,除痹止痛,葛根升阳解肌、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效。根据临床患者情况不同,随症加减。项强明显,夹外感者加羌活祛风止痛;血行不畅,头昏明显者加姜黄、丹参;头晕明显者加天麻、钩藤;痰滞经脉者加白芥子、威灵仙以祛人络之痰;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益气养血。

3 提倡针、药、颈椎牵引综合治疗颈椎病

张老认为颈椎牵引适用于大部份痹痛型及部分眩晕型患者,可作坐位或卧位牵引。牵引角度:通过颈屈角度体现,角度愈小,最大作用力愈接近颈椎上段,角度越大,愈接近颈椎下段,通常C5~6颈屈角约15°,C6~7约20°,C7~T1约25°;牵引力:以不超过体重的1/8为宜,通常以4kg开始,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情况逐渐加重;牵引时间及疗程:每次20~30min,每日1~2次,15~20次为1个疗程。颈椎牵引可放松颈部肌肉,解除颈肌痉挛,恢复颈椎椎间关节的正常列线,增大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伸张被扭曲的椎动脉,拉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使移位的椎间关节复位。适应症: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一般对神经根型有明显疗效。禁忌症:脊髓压迫严重、牵引后症状加重者、椎管内压增高、炎症水肿期者禁用颈椎牵引;硬膜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的脊髓型慎用。对年老、骨质松患者应以轻负荷、短时间为宜。

手足三阳经均经过颈项部,内外因素导致颈项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而致颈痹、眩晕。针灸治疗取主穴:天柱、风池、曲池、外关、颈夹脊、阿是穴;配穴:外邪内侵者配风府、合谷、列缺,气滞血瘀者配阴郗、膈俞、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三阴交,眩晕加百会,恶心呕吐加内关。操作: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天柱穴可疏通太阳经气,配以局部风池、颈夹脊、阿是穴使局部经气调畅,气血通利,辅以远部曲池、外关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共奏通经止痛之功,百会用补法可提升气血,充养脑髓而止晕,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内关和中止呕,肝俞、肾俞三阴交滋补肝肾。

4 重视康复训练,提倡预防为主

篇8

王燕的事故让我们又一次想起几年前受伤的体操运动员桑兰。

1998年7月22日,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失手,头部坠地后导致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完全性损伤,不得不离开她所热爱的体操运动。

然而,桑兰继续在轮椅上创造她此后的人生奇迹。

她通过科学、系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终于回归了社会,被破格录取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并最终成为了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北京奥运会形象大使。

人们也许会问,为何那瞬间的失手会变成千古的遗憾?那是怎样的一次短暂的坠落?我们请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杜良杰从人体脊柱的解剖知识入手,为您讲解脊椎损伤的一些相关知识。

颈椎:活动度大 病分六种

人的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位于脊柱的上端,是人体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分。低头看路的动作由颈椎前屈完成;仰头望天的动作由颈椎后伸完成;左顾右盼的动作由颈椎的左右旋转完成;摇头晃脑的动作由颈椎的侧屈完成。将上述各个动作综合起来,颈椎还可以做环转运动。因此颈椎可以进行相当大的自由运动。

第一颈椎:寰椎

在七块颈椎骨之中,第一和第二颈椎为颈椎的旋转运动提供了结构基础。第一颈椎呈环状,在医学上被形象地称为寰椎。寰椎中空,呈圆形,前后有两个骨环叫做前后弓。在前弓的后面有关节面,可以与第二颈椎的齿状突形成关节,此关节如同户枢,可以进行旋转运动。第一颈椎的前后弓相互连接,在右右两侧形成了耳状突出,像是一个双耳炒菜锅。中间的圆形孔中容纳着极其重要的通向大脑的中枢神经,就是常说的脊髓。寰椎两侧的耳状突中有孔叫做椎动脉孔,供应大脑的主要动脉就是从此孔通往大脑,为大脑提供营养。一股情况下,如果将寰椎中央的椎孔分为三等分,第二颈椎的齿状突占据其前1/3的空间,脊髓占据中1/3的空间,其余1/3的空间是潜在的空间,没有重要的组织结构占据,称为缓冲间隙。当第一、第二颈椎之间发生骨折脱位或者其他占位性病变,使寰椎的缓冲间隙减小或者消失,就有发生瘫痪甚至死亡的危险。

第二颈椎:枢椎

第二颈椎向上突起一个牙齿状的骨凸,与寰椎前弓的后关节面形成关节,使头部能够围绕此关节进行旋转运动。因为第二颈椎的齿状骨凸能够与寰椎前弓的关节面形成关节,如同古代人家的门户之枢,故将第二颈椎称作枢椎。枢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向后突出一个长长的骨凸,叫做棘突。棘突是除了寰椎之外所有的椎骨都具有的结构,但枢椎的棘突较长。枢椎的齿状突是比较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被施绞刑的人就死于齿状突骨折以及所伴随的脊髓损伤。临床上有一种经常可见的儿童疾病是咽部感染,在炎症作用下,常发生寰枢关节韧带松弛、寰枢关节半脱位,导致颈椎疼痛、歪斜畸形。

第七颈椎:隆椎

颈椎椎骨前部的方形骨块叫做椎体。从第三至第七颈椎,椎体逐渐增大,棘突逐渐增长,其中,第七颈椎的棘突是最长的,低头时我们能够看到的颈椎最突出的部位就是第七颈椎棘突,因此第七颈椎被称为隆椎。

“夹心饼干”椎间盘

人在出生之后,随着爬行及抬头运动的建立,颈椎产生了向前的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的颈椎除了第一和第二之间外,在椎体之间都有一个呈夹心饼干状的结构,叫做椎间盘。椎间盘连接上下两个相邻的椎体,使之形成关节,完成前后屈伸及左右侧屈运动。当然,颈椎的运动是由前方的椎间盘与后方的小关节之间的联合运动共同完成的。颈椎间盘突出就是由于椎间盘“夹心饼干”的夹心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所致的一种颈椎疾病。颈椎椎体、关节突等都是骨质增生的常见多发部位。

颈脊髓:高速公路线缆

从第一颈椎到第七颈椎的椎孔共同形成了颈椎椎管,容纳着颈脊髓。颈脊髓上承颅脑,与延髓和脑干相连,向下则与胸腰脊髓相连。如果将脊髓比喻成缆绳的话,我们可以想象,这根缆绳是由许许多多的更细的缆绳组成的。腰椎和骶椎的脊髓接纳来自下肢的“绳索”,胸椎脊髓接纳来自腰骶椎脊髓的“绳索”,颈椎脊髓则除了接受来自胸椎、腰椎、骶椎的缆绳之外,还接受来自上肢的绳索。这根绳索从下向上,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分的加入,变得越来越粗大。其中,在颈椎和腰椎接受“绳索”较多的区域显得异常粗大,被称为颈膨大和腰膨大。

我们也可以将脊髓比喻成人体内的信息高速公路。运动神经纤维分布在脊髓的前部,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经过此信启、高速公路向下传达,支配全身的运动。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脊髓的后部,来自全身的感觉信息经过此高速公路向上传达,到达大脑,传递全身各部的感觉信息。

如果将脊髓横断的话可以在其横断面上看到中部呈灰色的形状像蝴蝶一样的区域,叫做脊髓灰质,是神经细胞存在的地方。在蝴蝶形的灰质的周围存在着呈白色的、传导运动和感觉信息的缆绳,叫做白质。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在颈椎的椎管内容纳着可以传递运动和感觉信息的高速公路线缆,这根线缆的任何一部分遭受破坏都会引起信息高速公路的故障。其中前部运动线缆的故障会导致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后部感觉线缆的故障会导致四肢感觉功能的障碍。

脊髓损伤引起瘫痪

一般情况下,来自左右大脑半球的运动信息缆绳在延髓部位交叉到对侧后向下走行,形成锥体束,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而来自下肢的感觉信息缆绳进入脊髓后上升一到两个脊髓节段后左右交叉,传递对侧下肢的感觉信息。因此,当发生了半侧脊髓损伤后,就会产生同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这种类型的脊髓损伤叫做脊髓半切综合征。

当颈段脊髓损伤发生时,四肢的感觉和运动信息高速公路都发生了故障,四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都发生了障碍,在临床上被叫做四肢瘫。

当发生了胸腰骶段脊髓损伤时,支配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信息高速公路发生了故障,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被叫做截瘫。

当发生脊髓损伤后,大脑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的支配管理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就形成了独立的“司令部”,并各自为政,无所制约,过度亢进,就导致肢体痉挛。

暴力冲击是脊髓损伤的外因

脊髓损伤的原因很多。内在原因有椎管狭窄、骨质增生、肿瘤、结核、脊髓感染、脊髓血管畸形等等;外在原因主要是创伤。脊髓受到暴力的冲击,同时颈椎的韧带、骨和关节发生破坏,变形、移位或脱位,对脊髓发生压迫,使脊髓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其信息高速公路

的信息传导障碍。

常见的颈椎疾病: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第一种:颈型颈椎病

又叫做肌型颈椎病,是在长期颈椎不良姿势的作用下,颈椎发生了椎间盘的退变,同时伴有颈椎前后肌群肌力不平衡,项背肌劳损,以颈椎疼痛为主要症状。此型颈椎病病情较轻,如果注意治疗或保健,就可以预防颈椎病的发展。

治疗方法是徒手功能锻炼法,将双手十指交叉置于枕部,头向后伸,手向前拉,相互对抗,维持5~10秒后放松,每日锻炼50~100次,可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也可以使用一种专用于颈椎功能锻炼的颈椎康复器,这种康复器尤其适合有肩周炎的颈椎病患者。

第二种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是在颈椎间盘退变、颈型颈椎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以颈椎神经根孔附近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为主,以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

治疗方法是靠颈椎牵引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同时进行颈椎的功能锻炼。

第三种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

是在颈椎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的,颈椎不稳、骨质增生、椎动脉受到异常活动或增生骨刺的压迫刺激,发生痉挛,从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产生眩晕等主要症状。

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是制动,然而,制动只能是短期的,并且必须在制动的同时进行颈椎功能锻炼,以增强颈椎的稳定,减少颈椎病的复发。不可长期应用颈围领等器具制动,以免发生颈椎周围肌肉的萎缩。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第四种颈椎病:交感性颈椎病

此种颈椎病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发生了颈椎椎间不稳定,在异常活动的刺激下,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椎动脉痉挛,产生眩晕、鼻塞、心慌等症状。治疗方法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基本相同。

第五种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此型颈椎病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韧带钙化、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并在慢性压迫之下,出现脊髓不全损伤的症状,如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肢体痉挛。

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手术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颈椎功能锻炼。

最后一种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

是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颈椎疾病的混合类型,其治疗更加棘手。

胸椎:坚固稳定 五种常见病

胸椎具有向后的生理性弯曲,上承颈椎,下续腰椎,两侧同12对肋骨相连接,中空以容纳脊髓,起着保护内脏、支撑躯体、缓冲震荡、维护神经中枢等重要作用。

人体有12节胸椎,胸脊髓上通颈椎的脊髓,下连腰椎的脊髓,承上启下,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传递着重要的感觉运动等信息。

纤维环和关节突加固胸椎 在颈椎和腰椎,椎间盘就像在椎体之间镶嵌的天然胶冻样“滚珠”。随着人体姿势的改变,“滚珠”可以自由地转动,就像您用两个手掌玩弄圆球一样。然而,胸椎却不需要太大的活动度,为了防止过度的活动,在胸椎间盘的,上帝用精湛的编织艺术编织了纵横交错的纤维环,还在后方的椎板上、下面捏造两对突起,分别叫做上、下关节突,再在关节突的周围用关节囊和韧带来进行加固。

肋骨保护心肺

大家知道,心肺是非常重要的器官,需要坚固稳定的东西来保护。恰好12对肋骨从后向前分别连接于胸椎和胸骨之间,形成了两个呈肾形的胸腔,容纳并保护心脏和肺脏。

棘突限制胸椎的活动

胸椎的棘突向下倾斜角度较大,如同叠瓦状排列,相互限制彼此的活动,如此也大大加强了胸椎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加固胸椎,在椎体的前、后方还编织了纵形的韧带分别叫做前、后纵韧带,在椎板、关节突、横突和棘突之间编织了坚固的韧带分别被称作黄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经过如此编织加固之后,人体的胸椎就显得非常稳固了。

常见疾病一:韧带结构的增生与钙化

同颈椎和腰椎相比,胸椎不容易发生像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相反,容易发生韧带结构的增生和钙化。最容易发生增生和钙化的是后纵韧带和黄韧带。

常见疾病二:胸椎管狭窄

如果后纵韧带增生钙化,就会从正前方对脊髓造成压迫;如果黄韧带发生增生和钙化,就会从两侧或后方对脊髓产生压迫,从而逐渐出现一侧或两侧肢体的麻木、无力,甚至会影响到大小便功能,发生大小便无力或失禁。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胸椎管狭窄症。

如果发生了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无力等症状,请您一定要警惕胸椎管狭窄症的发生,尽早到医院诊治。

常见疾病三:压缩性骨折

胸椎椎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松质骨。如女性绝经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之后,骨内压增大,会发生局部或周身的疼痛,常常痛无定所,负重时明显,立不如坐,坐不如躺,甚至行动能力受限;伴有身材变矮、圆背或驼背畸形;腿抽筋。轻微的外伤就可以引起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骨折后局部疼痛加重,可有腹胀、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一定要防止外伤,哪怕是轻微的外伤都有可能导致脊椎骨的塌陷。

常见疾病四:脊椎结核

胸椎是脊椎结核的好发部位之一,从肺脏等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的结核杆菌最容易在胸椎松质骨的血管池内停留繁殖,破坏椎体结构。在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的同时,可发生病椎局部的疼痛、压痛。严重的患者,被破坏后的椎间盘组织向后压迫脊髓会导致截瘫。

常见疾病五:胸椎间盘突出

一旦发生了胸椎间盘突出,要比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复杂、治疗难度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胸椎间盘突出后受压迫的是脊髓,而腰椎间盘突出后受压迫的则多是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胸椎间盘突出大多发生于外伤之后,因此,在外伤之后如果发生了腰背疼痛、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应该警惕。

尾椎现在在人体内已经退化,一般被认为没有太重要的功能。

骶椎有5块,融合为一块骶骨,在5块骶骨之间的前方有四对出孔,叫骶前孔,后方也有四对出孔,叫骶后孔。骶前孔和骶后孔是重要的神经出入孔道。骶骨与双侧的髂骨构成关节,进一步与耻骨和坐骨组成骨盆环,容纳和保护盆腔内的重要脏器。

骶骨的退行性疾病较少见,有时可以发生外伤性疾病,骶骨是脊索瘤的好发部位,骶尾部疼痛的患者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以便排除肿瘤性疾病。

腰椎:负重最大 避免椎间盘病变

腰椎上承胸椎,下连骶椎,接受从胸椎传来的应力,并通过骶椎向下传导,因此其负重比颈椎和胸椎的大得多。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也较为普遍。

一般情况下,人体有5节腰椎,分别称之为第一至第五腰椎。同颈椎和胸椎一样,每节腰椎也都有椎体、椎弓根、椎板和上下关节突。同胸椎一样,腰椎诸椎节之间也是靠许许多多的韧带来加固的,其中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分别位于椎体的前后,黄韧带位于椎板之间和关节突之间,而棘间韧带和棘上韧

带分别位于棘突之间和棘突之上。

腰椎间盘的特殊功能

腰椎间盘的特殊功能有:(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2)连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3)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4)缓冲外力作用;(5)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6)保持椎间孔的大小;(7)维持脊柱的曲度。

常见疾病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般在中年以后,腰椎间盘中间夹层中的髓核含水分开始减少,椎间盘的厚度开始减小,会引起其周围纤维环的松弛和后方关节突关节的松弛,导致该节段运动功能的紊乱,产生诸如腰痛、下肢疼痛等症状,叫做腰椎退行性病变。进一步发展,松弛的纤维环发生部分破裂,髓核从破裂间隙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组织,就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常见疾病二:关节磨损和骨质增生

腰椎退行性病变还包括关节突关节的退变,如软骨关节面的磨损、关节周围骨质增生等,也会导致腰痛和下肢疼痛。

常见疾病三:椎管狭窄

长期的腰椎运动节段的异常应力作用会导致韧带肥厚、骨质增生、关节突内聚等病理改变,使容纳神经的中央椎管或者神经根管容积减小,使神经受压、缺血缺氧,活动后尤甚,产生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沉重如同灌铅,休息后症状缓解,这种现象叫做间歇性跛行,是椎管狭窄症的主要症状。

加速腰椎退变的因素有哪些

能够加速腰椎退变的因素很多,其中,腰部急慢性扭伤、拉伤或轻微闪挫会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便秘等会在纤维环破裂的基础上使椎间盘组织发生突出;改变,如腰部屈曲位变为直立位或坐位变为站位,会使椎间盘内压发生急剧的变化,加重椎间盘突出;长期过度负荷及静力性损伤,如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机动车驾驶员、电脑操作员长期坐位,保持一种姿势,易使肌肉疲劳,使躯体的大部分应力作用在椎间盘,可加快椎间盘的退变。

避免腰椎间盘病加重的日常保健

*游泳、散步、打太极拳对腰椎间盘有利

*养成良好的生活姿势

收腹挺胸,双肩撑开稍向后展,双手微微收拢,自然下垂;后腰收紧,骨盆上提,腿部肌肉绷紧,膝盖内侧夹紧,使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

坐要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因为椅子的靠背可以部分承担躯干重力,减缓腰部肌肉的疲劳。

最好睡木板床加5cm左右的床垫,或者睡在较硬的席梦思床垫上,使背部能够完全休息。仰卧时,腰间可垫放毛巾卷,保持腰部弧度。起床时要先转身,将双脚放在床边,然后再用力支撑起身体。

提重物时动作一定要连贯、轻柔,避免突然发力。

*进行腰背肌和腹部肌肉功能锻炼

常用的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有五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等。

腹部肌肉功能锻炼法:取仰卧位,双下肢并拢、双膝关节伸直位,向上抬腿,抬至30~45度位置时停止并保持5~10秒钟,放松,然后再进行下一次锻炼。一般可以从每组10~20次,每天1~3组开始,逐渐增加锻炼强度。

链接

五点支撑法

篇9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55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本科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疼痛、酸胀不适、伴头痛、头晕、手指发麻、上肢乏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DR示颈椎间隙狭窄、反应性骨质增生、颈椎不稳、颈曲变直、反弓、椎韧带钙化、结合CT和MRI确诊。伴有眩晕者53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16例,手指发麻者72例,项肩背不适93例,颈部不适伴上肢乏力21例。对上述患者根据病情辨证论证治,采用本科配制的外洗Ⅲ号方剂中药湿热敷配合颈椎牵引等综合治疗确诊为颈椎病的255例患者,其中239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1.2治疗方法

1.2.1颈椎牵引 方法有两种:(1)坐位牵引:通用于病情较轻或经卧位牵引后需要继续牵引的患者。患者取坐位,枕颌带牵引、牵引角度可采取中立位、具体应用时根据颈椎病类型及其病变的节段决定牵引角度,如神经根型多采用前屈位牵引(15°~25°),椎动脉型和脊髓(硬膜囊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的采用中立位牵引( 0°)。牵引重量由3.5-5kg开始,以后逐日增加到5-10kg,一般不超过10kg。每次牵引时间20-30min,每天牵引1~2次,每周治疗6次,10-14次为一个疗程。(2)卧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的患者,使颈部正中,鼻尖、牵引绳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用枕垫调至适当姿势,使头部略稍后仰,床头滑轮高度与牵引绳一致。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逐渐增加剂5-8kg,持续牵引1-2h休息15-20min,每天1-2次。症状缓解后改为坐位牵引。

1.2.2中药热敷 外洗 Ⅲ 号方剂组成 桑枝、苏木、木瓜各200g,伸筋草、艾叶、桂枝、当归、柴草各150g、鸡骨藤、七叶莲 、路路通、干年健各300g,乳香、红花、没药各100g用袋装好放入电蒸汽锅中浸泡2h以上熬药加毛巾(浴巾大小)煮沸1-2h,将中药毛巾扭至不滴水为宜,暴露颈背部,将中药毛巾敷于颈背部,具体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标准,1次/d,每次20-30min。每次逐条添加毛巾到5-6条,每次添加毛巾应置于接触患者皮肤的毛巾上2条毛巾以防烫伤。

1.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眩晕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眩晕症状明显减轻,颈肩部不适症状消失,基底动脉供血有所改善,手指麻木消失,上肢乏力减轻。无效:上述各种症状均来改变。

2、护理措施

2.1入院宣教 对新入院患者作入院介绍及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低枕卧位休息。

2.2心理护理 给患者详细讲解颈椎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主动进行康复训练。2.3中药热敷护理 ①温度调节:根据患者热敷的部位,年龄、皮肤对温度的耐受力调节合适温度,一般以42-45℃为宜。中药步可过热以免烫伤,过凉则起不到作用;治疗结束后1h方可淋浴或湿水。一旦发生烫伤,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②注意安全:在治疗过程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注意安全防止跌伤、烫伤。③预防交叉感染 执敷床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治疗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40-60min,治疗结束后开窗通风,防止室内过分潮湿,每日清洗中药毛巾晾干备用。

2.4颈椎牵引护理 ①牵引前评估患者,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结核、肿瘤等患者禁忌颈椎牵引。②牵引前患者下颌垫柔软纸巾,牵引套松紧适宜,不可过紧过松。③牵引时将头部适当抬高,告知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保持牵引有效。④牵引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重量和时间,每次牵引时间以不超过30min为标准,以免产生不良反应。⑤牵引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感觉等情况,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等不适,立即停止牵引并进行对症处理。 牵引结束先静坐片刻再缓慢转动颈部,然后站起。

2.5健康指导 ①指导患者低枕头卧位,枕头最好以自己拳头高为度,且透气性好,不过硬过软。②指导正确的坐姿、睡姿,勿长时间低头或仰头,也不宜仰卧位高枕屈颈看电视,抽出休息时间行双上肢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③乘车时不宜睡觉,以免颈部急性损伤。④天冷时注意颈部保暖,可用围领或围巾。⑤必要时遵医嘱口服强筋壮骨,疏通经络等药物。⑥工作生活中保持颈部平直、定时改变姿势、劳逸结合,避免颈部长期屈曲或仰伸,加强颈背肌功能锻炼。

3、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后,伴眩晕的53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26例,显效率39.6%;有效率52.8%;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16例患者中有效13例,有效率81.2%;伴有手指发麻的72例患者中,有效68例,有效率94%,颈部不适伴上肢乏力的21例患者中,有效17例,有效率80.9%。

4、讨论

湿热可使病变部位组织的温度升高,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从而促进药物转运,进而发挥药效。采用中药热敷方法即将药物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部可扩张血脉加速血液循环达到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效果。通过颈椎牵引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有利于突出髓核还纳和纤维环组织修复,松解神经根和关节囊的粘连,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以及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从而缓解神经根受压,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改善颈椎病症状,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通过临床应用,我们认为中药热敷配合颈椎牵引对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疗效,而且患易于接受,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篇10

Effect observ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uring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LIAO Dejun1 LI Xiaohe2 YAN Leilei1

1.Department of Adult Emergency Treatmen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Anatomy,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0101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uring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120 cases with curing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from February 2010 to January 2013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Cervical spondylosis cognitive ability, clinical efficacy,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complaint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cervical spondylosis knowledge, cervical spondylosis attitud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 = 6.59, 7.02, 2.53),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χ2=7.15), nursing work 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t rat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χ2=6.93, 6.93, P < 0.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the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Nerve 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Effect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和节奏加快,颈椎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大,其发生年龄逐渐的有年轻化的趋势[1]。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和颈椎间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引起患者的脊髓、神经及血管发生损害,进而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综合性病变,其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2]。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颈椎病的50%[3]。颈椎病因其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本研究颈椎病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骨外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20例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肩背部的疼痛,一侧或者两侧的上肢、手指的放射性麻木、疼痛,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常规护理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5~70岁,平均(40.5±10.0)岁,病变部位:C3~4 18例,C4~5 12例,C5~6 19 例,C6~7 11例,病程0.5~11年。循证护理组60例,病程1~13年,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6~69岁,平均(40.8±10.3)岁,病变部位:C3~4 17例,C4~5 13例,C5~6 17 例,C6~7 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主要采用骨外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脉搏、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护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组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模式

1.2.2.1 骨外科颈椎病患者常见护理问题汇总 根据我院护理部及骨外科护理人员多年经验,对骨外科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整理。①入院须知了解不足:一些患者及家属在进入医院诊治过程中,由于对入院须知了解不足,从而对护理人员工作有误会,或者在接受检查、办理住院手续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增加了护患纠纷。②生活和工作的不良习惯:长时间的低头工作或者长时间坐在电脑桌旁上网玩游戏和工作,诱发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或者复发。③疼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因病情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颈部、肩背部疼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同时严重者影响睡眠,不利于临床护理。④不良心理情绪: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忧郁的不良情绪,不仅不利于临床护理及护理,同时颈椎病常会使患者舒适度改变、睡眠方式紊乱甚至影响一些日常交流,产生烦躁不安、易怒不良情绪,影响护患沟通。

1.2.2.2 循证支持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期刊、数据库,总结归纳健康宣教计划、心理护理规范,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2.2.3 相应循证护理干预 ①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及时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同时做到患者病房舒适整洁、通风良好,给患者宾至如归的感觉,主动询问患者疑难问题,耐心讲解住院后相关流程,避免患者及家属因住院手续不完备,造成的办理“繁琐”过程。②康复性和预防性训练:根据患者生活和工作状态,制订一系列的预防颈椎病和颈椎病康复性训练的活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颈椎病的复发率。③疼痛:患者入住病房后,除了常规护理之外,增加护患沟通与交流,向患者耐心讲解颈椎病的知识,通过按摩和康复性训练来患者疼痛和肢体麻木。④心理护理:骨外科颈椎病患者入院后出现紧张、忧郁、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患者上述情绪变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对于颈椎病认知能力情况

对骨外科患者的颈椎病知识、对颈椎病态度、对颈椎病预防等进行评价,每项指标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骨外科患者对于颈椎病认知能力越好。

1.3.2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效果评价标准包括:①治愈:颈椎病临床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②有效:颈椎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颈部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过度劳累后颈肩部有轻度的不适,但是按摩和康复训练后明显缓解;③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者。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数×100%。

1.3.3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投诉率情况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自制评价量表进行,投诉情况包括信件、网络、电话等多种渠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颈椎病认知能力情况比较

循证护理组对颈椎病认知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59、7.02、2.53,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病患者对于颈椎病认知能力情况(分,x±s)

2.2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循证护理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15,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情况[n(%)]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χ2=7.15,*P < 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投诉率情况

循证护理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度和投诉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6.93,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投诉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护理模式也在随之不断变化和进步,尤其是循证医学的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循证护理这个概念在临床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主要是以科学依据作为基础护理的理论依据,通过护理实践对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支持和应用,从而促使传统的经验主义护理模式向着以科学研究成果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进行转变[5]。循证护理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往往护理工作者对于循证护理认识不是十分充分,往往缺乏对于循证护理深入学习和研究[6]。

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当受到外力作用是患者的颈椎间盘的内外动力失去平衡,对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等刺激或者压迫,造成一系列的综合征[7]。其属于脊柱平衡失调引起的局部性颈椎病,年轻患者多见,但是也有中老年患者,X线一般没有椎间隙狭窄,但是颈椎生理曲线有改变,椎体间的不稳定和轻度的骨质增生,在头部、肩部、颈部、臂部有一定的压痛点[8]。颈椎病患者颈椎周围组织还可能出现充血和肿胀,神经根周围和椎管内可能有粘连发生,严重的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9]。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其临床治疗往往采用非手术治疗,因而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相应护理措施显得更加重要。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有计划的进行有目的性等护理过程,其根据以往的科研理论和参考文献等知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获得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的证据,根据护理证据的支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护理实施过程[10]。循证护理组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了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大多数是不良生活和工作习惯引起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进而引起脊髓及神经根等压迫,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出现感觉、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11]。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于颈椎病发生原因、治疗及相应护理措施的深刻认识,了解到颈椎病预防的重要性和相应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患者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主管能动性,对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做到劳逸结合,缓解颈部肌肉进行和劳损,更好的做好颈部护理,促进颈椎的血液供应[12]。通过健康教育还可以加强吸烟患者的戒烟劝导,向患者讲解,尼古丁会降低颈椎椎体的血容量,影响颈椎间盘的营养摄入,吸烟引起的咳嗽会增加椎间盘的压力和椎管内压力[13]。饮食方面主要食用含钙量较为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软骨、奶、虾皮等食物,还可以食用猪蹄、牛蹄筋等含有胶原蛋白较高的食物[14]。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证充足的微量元素的摄入,发挥自身的生理调节作用[15]。

注意防止颈部受凉和受潮,预防感冒,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16]。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伏在桌子上学习和工作,避免长时间应用电脑,一般工作或者学习1 h后,起身活动颈部,如用头部书写米字等[17]。保持良好的睡姿,枕头调整适当的长度和高度,一般枕头长度超过患者肩宽15 cm左右,枕头的高度为患者拳头的横径,患者侧卧时单侧肩膀到头部的距离[17]。患者在工作和运动时,尽可能避免猛回头、过度的头向一侧偏,身体转动时,颈部要随着身体的旋转而旋转[18]。

颈部功能康复性训练:①颈部十字操,主要是缓慢的向左右方向旋转头部,做前屈后仰的动作[19]。②做耸肩缩脖式的伸缩性训练,每天20次。③伸直颈部,两只手放在背部,做上下搓澡性练习,每个方向各做20次[20]。④颈项相争向前后左右方向缓慢的进行10~20次,提高颈部肌肉的伸缩程度。⑤低头看海,抬头望月,向后观瞧,上述步骤缓慢进行。⑥双手向后伸合拢呈现“小燕飞”适当向上抬,抬头适当的向后仰,每次持续3 s,每天坚持10次。通过康复性的训练,可以增强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和关节囊的强度,增强颈部的稳定性,改善患者颈部血液循环状态。

颈椎病患者对于病情和预后的过分担心,颈椎病患者在心里情绪上呈现多种不同样式的变化,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易于烦躁的心理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颈椎病患者因病情复杂多变和患者进行治疗过程长短变化,更加增加了治疗后功能恢复的不可预期性,颈椎病患者的心理预期可能和临床治疗效果无法吻合,使颈椎病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方面的依从性较差,颈椎病患者因为达不到预期的心理疗效,其在心理上出现较大落差,无法适应,一旦与周围人际关系不融洽,很大可能进入自我封闭的状态,出现较强烈的孤独感,极可能出现抑郁症。尤其是一些高龄颈椎病患者,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忧虑,还可能出现寝食难安、拒绝治疗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耐心的讲解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过程,根据患者抑郁、焦虑、烦躁的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体会患者临床症状和颈椎病带来的痛苦,诚恳的表示自己的理解和关心,耐心的倾听患者对于颈椎病病情的倾诉,帮助患者宣泄不良的心理情绪。

本研究对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常规护理组60例和循证护理组60例,结果表明,循证护理组对于颈椎病认知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通过循证护理可以对实践性的经验和循证护理的理论知识进行检测和评估,在验证循证知识的同时促进循证护理知识的创新,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将颈椎病知识以健康教育的形式传递给患者,进而提高了患者对于颈椎病认知能力。同时循证护理组对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循证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研究结果和临床专门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同颈椎病患者的特殊需求结合在一起,促使临床护理措施更加人性化的发展,减少由于患者对于护理措施的不适应感,降低护理资源的浪费,有效的促进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另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循证护理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投诉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循证护理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加强护患沟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聊天的形式帮助患者认识到颈椎病预防保健的重要性,促进患者对于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于颈椎病的认知和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永清,张旭.36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4):491-492.

[2] 孙悦华.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5):619-620.

[3] 史新春,马蕊,王淑勉.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新疆医学,2010,29(4):101-102.

[4] 赵晓萍,石玉兰,刘振芳.健康指导在颈椎病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2185-2186.

[5] 杨娟,陈玉玲,李晶莹.浅谈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1,1(5):75.

[6] 袁君君,钱明,王希.系统护理干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1):69.

[7] 黄世敏,林明侠.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3-54.

[8] 尹继兰.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16-117.

[9] 樊冬花.一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7):625.

[10] 欧阳翠姣.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2):53-54.

[11] 祁金梅,张秀军.循证护理模式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2,16(8):1199-1201.

[12] 杜艳霞,谢菲.198例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0,18(6):331-332.

[13] 高松.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87-88.

[14] 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9, 24(24):2211-2214.

[15] 苏春霞,邢林波,阮水朋.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342-343.

[16] 赵文娣.14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90-191.

[17] 刘定芬.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04-705.

[18] 王春晓,谢兴文,李宁.颈椎病病因病机与中医分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9):64-66.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1990年2月~2006年12月,在门诊收治的CMT患儿56例,诊断标准见文献〔2〕。

排除标准:排除颈部淋巴结肿大、产伤锁骨骨折、颈椎半脱位、先天性颈椎畸形、脑瘫等疾患。未随机分组,仅是将未入院正规治疗而期待自愈的患儿做为对照组共26例,其中男性患儿11例,年龄10d~1岁,女性患儿15例,年龄15d~9个月;病史小于1个月者15例,小于3个月者8例,小于半年者2例,小于1年者1例;左侧斜颈14例,右侧斜颈12例;胎位不正5例,脐带绕颈2例,剖宫产5例,会阴侧切加产钳1例,侧切胎头吸引5例,顺产8例。早期综合干预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共30例,其中女性患儿14例,年龄10d~0.8岁,男性患儿16例,年龄5d~1.1岁;病史小于1个月者18例,小于3个月者8例,小于半年者3例,1.1岁以内1例;左侧斜颈16例,右侧斜颈14例;产程中胎位不正8例,剖宫产6例,胎头吸引4例,会阴侧切加产钳2例,顺产10例,2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表(表1)。表1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表

组别例数(n)性别男女年龄病程(年)产程难产顺产分型ⅠⅡⅢⅣ对照组26111510d~1岁<118881332治疗组3016145d~1.1岁<1.12010101631x20.30850.0670.5832P>0.05>0.05>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由于缺乏卫生知识未引起重视,又未进行入院正规治疗期待自愈的患儿,仅是自行进行颈部硬结局部按揉,手法不正规,且无规律的治疗时间,疗程亦不够。

治疗组患儿采用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方法。

1.2.1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

用重庆产ZH11型单头落地式治疗机,辐射极直径78mm,电磁波范围2~50μm,调整辐射头照射区域的角度,对准患侧胸锁乳突肌处,距离30cm,每次照射15~20min,1次/d。

1.2.2手法推拿治疗

TDP照射后,患儿取仰卧位,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处,首先用单手指腹做按揉法约5min,提拿手法约2min,弹拔硬结法2min,推抹桥弓法3~5次,向健侧侧屈颈项5次,向患侧旋转颈项5次,点穴法刺激:选择扶突穴,人迎,天窗,翳风,风池,大椎,下关,合谷,颊车等,每次取穴3~5个,点按3~5次,在做以上治疗时,注意在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切忌粗暴、用力过大,设定15d1疗程,中间休息1周,再重复治疗,4个疗程为一治疗周期。

1.2.3颈部康复训练

指导患儿亲属共同完成。(1)患儿平卧时取半侧卧位,健侧床面垫高,使脸转向患侧;(2)婴幼儿能抬头时,用玩具吸引婴儿的头抬转向健侧,或辅助被动完成;(3)患儿卧房内患侧墙面上可用有吸引力的图案或声音,使其头转向患侧。(4)站在患侧喂奶水,使患儿的脸转向患侧吸奶;(5)抱位时,使之身体向患侧倾斜,通过翻正反射使婴儿头部抬起,颈部向健侧运动,每日重复多次;(6)双手抱住患儿头部,有节奏地做颈部被动运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动作,患侧运动要多于健侧,一般掌握在2∶1即可,每日3~4次,每次做20组,逐日递增。(7)睡眠时用沙袋或装有豆类、米粒的枕头,将患儿颈部固定在良姿位。

1.2.4“热宝”蜡袋加热至30℃左右,敷于患处,2次/日,每次20min。

1.2.5用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曼吉磁贴2~3贴,于睡眠时贴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处,于次日晨揭掉做其他治疗,周而复使。

1.3疗效评估方法

两组CMT患儿在3个治疗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表2)。表2两组CMT疗效评估表

1.3.1评估标准

治愈:头部歪斜消失,胸锁乳突肌的硬结完全消散,肌肉柔软,面部对称,颈功能转动完全恢复正常;基本治愈:患侧胸锁乳突肌硬结基本消散,头部歪斜明显改善,颈功能活动基本在正常范围;好转:患侧胸锁乳突肌处硬结变软,较前有缩小,头颈部歪斜较前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意义。

2结果

两组CMT患儿均经随诊方式观察疗效,随诊时间均大于6个月,随访最长时间2年,最短时间6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并且越早介入综合干预治疗,疗效越好,后遗症越小(表3)。表3治疗时机与治疗效果关系评估

3讨论

小儿先天性斜颈的病因最普遍的学说为“分娩创伤学说”,大致有3方面因素:(1)难产:使用产钳或在产道内挤压了一侧胸锁乳突肌致局部出血受损,血肿机化形成硬结或挛缩;(2)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血运供应,引起局部扭结—缺血,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纤维增生,致使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3)胎儿在子宫内部长期的头部偏向一侧,阻碍局部胸锁乳突肌血运,引起该处肌肉缺血性改变。亦有报道为:感染学说〔3〕、胎内负荷学说、遗传学说〔4〕等,但本文资料中统计显示,难产明显多于顺产例数,支持不正常分娩时的损伤为常见致病因素的分析。

先天性斜颈的患儿通常在出生几天后,可在患处触及小肿块,不被家长注意,在生后10几天肿块迅速增大,20几天时达最大程度,患儿头部偏向患侧,颈向健侧的旋转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当被动使颈部向健侧转动时,肿块突出明显。如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颈椎侧突畸形,同时可引起胸腰椎产生代偿性弯曲,此时即使做手术矫形也无法达到满意疗效,有些患儿由于长期颈部偏斜,眼部肌肉受到影响,产生复视。

通过对治疗组CMT患儿的超声检查显示:Ⅰ型、Ⅱ型者经早期综合干预治疗,痊愈率最高,Ⅲ型者次之,但需治疗间期较长,Ⅳ型者治疗效果差,但也有不同程度的硬结软化,功能略改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一般1岁以上患儿由于局部瘢痕硬化挛缩,治疗效果差,应酌情放弃保守治疗,建议外科手术矫正治疗,使畸形部位随生长发育逐渐矫正,预后较佳,符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

本研究显示,就诊治疗时间越早,愈后越好,因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发育最快的新生儿期就开始干预治疗,可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疗效显示:综合干预康复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对治疗组患儿作者首先使用TDP局部照射后,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挛缩的肌纤维组织,更有利于手法治疗的效果。手法矫正按揉可使局部舒筋活血,伸展拉长肌纤维,缓解肌肉挛缩,松解黏连组织。腊袋加热疗法有很好的深层组织温热作用,能使血流加快,新陈代谢增加,促进水肿和炎症的吸收,降低神经肌肉的张力,软化肌腱挛缩,促进再生过程。曼吉磁贴的主要作用亦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在晚间睡眠时使用,有效利用了治疗空间,弥补了睡眠时不能做治疗的空白,延长了疗效时间,增加治疗效果。颈部康复训练治疗时,最初3次均在医院医师指导下进行,待熟练掌握要领时,可在家中由亲属操作,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家长的耐心、爱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采用的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强调了早期介入治疗的理念,综合治疗措施,起到了疗效互补和加强的作用,重视了家庭颈部康复训练的指导干预,更有利于肿块的消散和姿势、功能的矫正,以上治疗均为绿色疗法,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01803.

篇12

江西 方读者

方读者:

糖尿病是因为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的终身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居世界首位,达6000多万人,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患者较胖,但您却逐渐消瘦,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害怕血糖过高而过度控制饮食或饮食营养不均衡引起的;二是由于随着年纪增大,老年人的身体逐渐消瘦是正常的;三是有些疾病没有能及时够发现,使身体日渐消瘦,如肿瘤、结核等。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由于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发为“消渴”,以至肝肾阴虚。

在治疗上,一是用中药进行调理,我在临床上曾用一消渴方(组成: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石斛、玄参、益智仁、怀山药、桑椹、茯苓、补骨脂、枸杞子,每日1剂,有滋阴补肾之效)。方中这些药可以较长期服用,无副作用,无需节食,无需特别忌口,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并发症发生。二是用单方:①长期用蜂蜜调服天花粉(蜂蜜不宜太多);②苦瓜榨汁喝,隔日1次。③药膳治疗:淮山薏米粥。取淮山药50克,薏米3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服食,1天1次。

在饮食和生活方面要注意:戒烟酒、禁糖和含糖的食品、忌用激素和激素食品,另外高油脂、油炸煎炒食品要少吃;平时宜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梨、草莓、樱桃、葡萄、桃子、柚子等;主食尽量多吃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不吃低纤维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如:水芹菜、冬瓜、苦瓜、西红柿、豆角、菠菜、白菜、海带等;少吃盐、油;忌食辛辣、剌激性食物,如:胡椒、花椒、桂皮、辣椒等。真正做到4低1高,即高纤维、低糖、低热量、低盐、低油。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祖贻

怎样治疗过敏性鼻炎

我今年45岁,女性。患上鼻炎之后,经常出现鼻漏、耳朵痒、上腭痒、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我的生活和工作。医生检查后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引起颚窦、蝶窦、筛窦都有炎症。在医院经氧氟沙星、菌必清等抗感染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加用脱敏治疗(肌肉注射斯奇康)、酮替芬继续治疗。因为生活中的过敏源防不胜防,所以发病以来,我的病情也是时好时坏,无法彻底治愈。

我想请教专家:1.怎样治疗过敏性鼻炎?2.过敏缓解时还需要用药吗?

广西 郑读者

郑读者:

过敏性鼻炎又叫变应性鼻炎,主要有阵发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鼻痒等症状。因为过敏性鼻炎与结膜炎、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发病关系密切,因此有些患者会出现眼、耳痒或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另外在临床上它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除传统分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外,从实际治疗需要出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方法,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程度也有轻、中、重度等。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是尽量避免过敏原,正确使用抗组织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如有条件可行特异性免疫疗法。其根本方法是避免接触已经明确的且可以避免的过敏原:如经过变应原(过敏原)检查知道自己为花粉症患者,那么在春季等花粉播散季节就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对真菌、尘螨过敏者应保持室内通风干爽等。

但因为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较多,患者无从知晓或无法避免,临床控制较为困难。所以药物治疗由于使用简便,效果较明确,是治疗的首选。首要的是鼻用激素,常用的有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此外还有抗组胺药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变应性鼻炎的阶梯治疗方案,是从轻度间歇性鼻炎到中-重度持续性鼻炎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此外,系统的脱敏治疗也是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最低炎症持续状态的存在,在治疗过程中,即使症状缓解或消失,一般都不主张自行停药,仍需按医嘱继续使用。具体方法建议您可以到医院检查咨询。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耳鼻喉科博士 钟诚

脑缺血灶该怎样治疗

我69岁,女性。20年前开始出现头痛,近年来头痛加重,有时疼痛持续时间达八九个小时。既往入院做血液流变学检查正常,CT提示右侧颞叶脑梗死,血生化检查钾低。最近一次入院做核磁共振,结果为:1.右侧颞叶软化灶,伴胶质增生。2.双侧额叶、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体旁多发缺血灶及腔梗灶。3.侧脑室旁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4.部分空蝶鞍。5.双侧下鼻甲肥大,双侧筛黏膜增厚。我想请教专家:脑缺血灶及腔梗灶该怎样治疗?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庆 曾读者

曾读者:

从来信提供的资料判断,您患的疾病应该是:1.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脑萎缩(具体程度如何从信中无法判断);3.侧脑室旁白质脱髓鞘;4.副鼻窦炎。但不知您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是否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疾病等。单从上述资料分析您的影像学改变,包括您的临床症状,符合脑血管疾病所致,而且比较符合一种比较少见的脑血管病――“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该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多有高血压或家族史。一般患者呈慢性渐渐加重,表现为头昏、头晕、肢体麻木或不灵活、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出现痴呆。

对该病的治疗首先是去除或减少病因,延缓疾病的发展。首先要做到:1.生活要有规律,多食新鲜果蔬,食物要保持多样化;2.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参加集体和室外活动;3.平稳控制血压,调整好血糖、血脂水平;4.坚持长期服用改善脑血管循环和脑细胞营养代谢药物。这方面药物很多,建议到当地正规医院神经科就诊咨询。

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许继平

混合型颈椎病

怎样诊断和治疗

我今年76岁,男性。6年前没明显诱发因素出现头晕,以后每年都会发病2~3次,时愈时犯。曾在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在医院服用颈复康、敷贴理疗等进行治疗未见明显效果。现在我的头晕病逐年加重,还伴有耳鸣,并出现行走发飘、步态不稳、两下肢酸痛等症状;血压基本正常(130/90毫米汞柱左右);在医院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各椎体前后角不同程度骨质增生,C3-6椎间盘变性突出,压迫硬膜囊。我想请教专家:我的颈椎病该怎样治疗?中医药治疗有什么方法?

黑龙江 陈读者

陈读者:

根据您提供的资料,您可能患的是混合型颈椎病,既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头晕、耳鸣等症状,又有脊髓型颈椎病所致的行走发飘、步态不稳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因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虽然您做过颈椎核磁共振检查,但不知您所提供的结果是否全面,必要时请您做颈椎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以便确诊后及时对症治疗。

确诊后,如果您不愿意手术治疗,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切忌任何粗暴的手法治疗。一旦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如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继而双侧上肢发麻,握力减弱,并伴见排尿困难与尿潴留或尿失禁、卧床不起等症状时)应及早手术,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由于您的病程较长,又属于高龄患者,如伴有主要器官(肝、心、肾等)的功能不佳,采取手术可能有一定风险,因此对选择手术治疗应持慎重态度。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治疗,要认真听取经治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病情相应处理。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主任中医师 郭剑华

脑发育迟缓综合征

如何治疗

我家小孙子今年7岁,男孩。半岁时曾出现过嘴唇发紫、眼睛上翻的现象,2~3分钟后症状便消失了,但每天要发3~4次。做过脑电图,检查诊断为脑发育迟缓、症状性癫痫。后经治疗并服用活脑素、天麻胶囊、γ-氨络酸片,一直到5岁时,以上的症状都没有再发作,表现跟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于是我们便将药停了。但2009年初,到医院检查发现,脑发育迟缓还是和以前一样。医生又开了一些药(益智康脑丸、复方苯硝那敏片)并嘱咐要吃1年。我想请教专家,儿童脑发育迟缓是否能够治愈?如果需要治愈,吃什么药比较好,需要吃多长时间?

新疆 邱读者

邱读者 :

脑发育迟缓综合征是对孩子危害极大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智力发育障碍、听力障碍、发育迟缓,轻者智力接近正常或低下,多言多语或沉默寡言、多动或呆滞、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不稳、易冲动;重者痴呆、流涎、失语、偏瘫、全瘫、大小便失禁等。

引起脑发育迟缓患儿可能有以下病史:父母为近亲婚配;母亲怀孕年龄在16岁以下或40岁以上;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母亲在怀孕早期有病毒感染史;母亲有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史;生产过程为早产、急产、引产、剖腹产小儿;出生后有新生儿窒息、缺氧、核黄疸等病史。

因为脑发育迟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不同。患儿若具运动障碍宜尽早进行恰当的康复治疗,采用以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措施;并根据生物力学及运动学原理以及神经生理学的原理和神经发育规律,改变肌张力及运动模式异常,促进肌肉、关节自主运动。若有肢体痉挛,可选用推拿按摩疗法,对痉挛肢体进行治疗,降低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还可以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增加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恢复步行能力的训练等。

中医方面,可选用一些具有益气活血、健髓益智作用的中药治疗,有效地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的供血、供氧、激活受损的脑神经细胞,有利于康复,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脑萎缩、痴呆症等。

值得一提的是,脑发育迟缓综合征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一定要参与治疗,持之以恒,绝不可半途而废。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郁晓维

直肠癌手术化疗后

如何进行中医药调理

我今年34岁,女性。去年因间断便血去医院检查,肠镜结果提示:直肠距4厘米处,见菜花样生长肿物,表面糜烂,质硬。病理标本和免疫组化提示:直肠中低分化黏液腺癌,浸润肠壁肌层。被诊断为:1.直肠癌;2.结肠炎;3.乙状结肠息肉;4.内痔。在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行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5-Fu方案)方案化疗。

我想请专家提出一些对病情有所帮助的建议,什么时候进行中医治疗比较合适?

山西 杜读者

杜读者:

您虽然年纪比较轻,但是患腺癌,并已浸润到肠壁,病情还是比较严重的。术后进行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5-Fu方案)治疗,这是目前一种比较好的一线用药方案。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临床实验证明,其对多种肿瘤细胞特别是对直肠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5-Fu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5-Fu也是目前治疗癌症最重要的药物,单独使用,其有效率达20%以上;与亚叶酸钙联合作用,能显著提高疗效,且对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比较少。所以我建议您仍使用这一方案治疗。

其次,由于便血,估计体质亏虚,中药应迅速跟上。建议采用气血双补、扶正固本的方法,加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使用党参、当归、黄芪、熟地、茯苓、白术、红枣、陈皮等。待体质调整后,可加入抗癌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生南星、葵树子和灵芝,这些药物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解毒祛淤的作用。其中,灵芝含有灵芝多糖、灵芝多肽、氨基酸、蛋白质、甘露醇和多种微量元素,有滋补强壮、扶正祛邪和双向调节作用。也可以用前面4种中草药泡水当茶喝。有些中成药也可以使用,如:复方斑蝥胶囊、贞芪扶正胶囊、升血调元汤等,能扶正固本,改善术后免疫功能,保护正常细胞功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另外,由于癌症是一种消耗性非常强的疾病,所以饮食要注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或不食生、冷、未熟和油腻食物,有渣子产生的食物;不能沾酒类;少吃产气食物,如洋葱、红薯、豆类、萝卜、虾子、葡萄干、干果、核桃及油煎炸食物。每餐不能过饱,保持清洁。保持心情愉快,去除恐惧、焦虑、烦躁的心理障碍。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徐新献

肾功能衰竭该如何用药

我今年82岁,男性,患有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曾服用苯溴马隆治疗,但听说此药对中至重度肾病患者忌服,目前肾功能损害较重、尿酸高,不知如何用药,请专家指点。

广西 杨读者

杨读者: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场所,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是不可避免的。增高的血尿酸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压和肾功能存在不利影响。应予以下治疗:

一般治疗(1)饮食方面采取“一限三低” 的原则,即限制嘌呤(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肉汁等),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多食用碱性食物;并采取戒酒等措施。(2)同时治疗血脂异常;保持理想体重,肥胖者要逐渐减肥;(3)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可选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4)禁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利尿酸、速尿、双氢克尿塞和氨苯蝶啶或安体舒通;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等)。

药物治疗(1)肾功能不全者,均需别嘌呤醇治疗。因肾功能下降后,排尿酸药已无排尿酸的作用,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0ml/min就不考虑用苯溴马隆。同时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别嘌呤醇每日用量,严重肾衰者可用半量或1/3~1/4正常量。根据您的肾功能,可2~3天服100毫克即可。(2)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选择既能降低血压又能降低血尿酸的药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非常重要,多项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安博维)150毫克和氯沙坦50毫克,每日1次,既能降压又能明显地降低血尿酸。(3)爱西特(药用炭)可吸附肌酐、尿酸等代谢产物,降低血尿酸。您可考虑同时用爱西特(每日2次,每次6~8粒,不可与任何药同时服用,以防其他药物被吸附而失去作用)。(4)中药:补肾、健脾、利湿、通络方药;有报道,中成药痛风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可治疗痛风及降血尿酸,可以试用。

篇13

1临床资料

我院2012~2013年收治78例患者,男48例 女30例 年龄35~70岁病程5~10年。其中腰痛、腿痛伴双下肢麻木10例,单纯顽固性腰痛25例,腰痛伴腿痛20例,腰痛伴双下肢疼痛10例,伴右下肢疼痛5例,伴左下肢疼痛8例。影像学表现:L3-L4突出26例,L4-L5突出28例,L4-S1突出24例,由于严格掌握了适应症和禁忌症再加上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疗效显著。

2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①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如腰肌劳损、肩胛提肌损伤等。②外伤后遗症,术后综合症如颈椎术后综合症、腰椎术后综合症等。③各种肌腱炎、筋膜炎、滑膜炎。④骨关节增生性疾病,退行性病变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跟骨骨刺等。⑤骨关节缺血性疾病如股骨头坏死等。⑥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⑦各种神经痛如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禁忌症:①全身感染发热性疾病。②凝血机制不全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③施术部位有红、肿、热、痛或有深部脓肿。④严重心、脑、肾疾患者。⑤传染性疾病,如骨结核、梅毒等。⑥体内恶性病变,如骨癌、淋巴瘤等。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护士协助医生,把握水针刀适应证、禁忌症,做好术前的辅助检查。

3.1.2术前洗澡 检查手术皮肤有无破损、感染、红肿。

3.1.3做好心理护理 护士要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水针刀微创术像针灸一样治疗,无痛苦,术中应注意什么,会有什么正常感觉,鼓励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

3.1.4手术日晨测量患者生命体征。

3.1.5询问病史首先排除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手术部位皮肤感染等情况,这些疾病不宜行小针刀治疗。

3.2术中护理

3.2.1给予患者安慰,进行语言交流,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3.2.2将蘸紫药水的棉棒递给医生,医生定点后,将手术野常规消毒。按顺序将无菌手套、无菌水针刀、无菌纱布递给医生。

3.2.3术中根据医生操作要求,迅速送所需型号的水针刀筋骨针具与手术器械。

3.2.4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心跳加快、欲吐出冷汗等晕针发生时,立即给予症状处理,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手术。

3.3术后护理

3.3.1术后以乙醇棉球或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再用干纱布擦干,以创可贴或无菌纱布覆盖针孔,并压迫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3.3.2治疗后搬回病房的过程中,按照脊柱骨折患者的搬运方法,将患者平放于硬板床上,根据病情绝对卧床3~7 d,并遵医嘱给予牵引、理疗、手法等辅助治疗。对卧床患者应定时为其做按摩或热敷,有褥疮的患者要按时翻身上药。

3.3.3密切观察微创术治疗效果,如出现尿潴留,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根据病情留置导尿管3~4 d,注意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行膀胱冲洗,防止泌尿系感染。

3.3.4 合理的饮食可提高治疗效果,饮食以清淡、禁油腻、生冷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多注意进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致腹压增大髓核突出的现象。

3.3.5红外线理疗 红外线可穿过皮肤,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物质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少疼痛,增加肌肉松弛,产生按摩效果等红外线主要是由于从不同水平调动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而治疗疾病。

3.3.6腰围起支架的作用,可稳定脊柱,选择腰围的规格应与患者的体型相适应,一般上至下肋弓,下至髂嵴下,后侧不宜过高,前方也不宜束扎过紧,应使腰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一般需要佩戴腰围1~2个月。

3.3.7有效的腰背肌锻炼可增强腰背肌的支架作用,提高腰围的内在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

4出院指导

4.1饮食 日常饮食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坚果等,必要时服用含钙的药物,根据中医辨证使用腰椎间盘突出症药膳的常用中药。

4.1.1疏风散寒,行气散结,活络舒筋类桂枝、海风藤、牛膝等。

4.1.2健骨强筋,补腰肾类五加皮、威灵仙、白花蛇、杜仲等。

4.1.3通络活血止痛类,当归、桃仁、三七等。

4.1.4对于肾阳虚的还可用桑寄生、熟地、肉苁蓉等;对于肾阴虚的还可用枸杞子、女贞子、黄精等;对于血瘀者还可用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

4.2睡眠 回家必睡硬板床,每日起床时必戴腰围。

4.3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着凉。

4.4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腰部的伸屈,屈曲训练以增肌腰背肌的力量,改善腰腿功能。①锻炼方法先用飞燕式,然后用五点支撑法,1 w后改为3点支撑法,锻炼要循序渐进,开始锻炼3~4次/d,以后逐渐增加次数,指导的同时进行循经按摩和热敷。②直腿抬高训练:术后第2 d开始,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脚上举,鼓励其主动抬高至最大幅度,他人协助进一步抬高,幅度以30°为宜,双下肢交替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6.

[2]吴汉卿.脊柱相关病水针刀微创针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