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无线电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无线电技术的重要性
1.1 无线电应用范围广
无线电可以利用无线电波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进行通信、数据传输。这一独特的能力已然运用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家里收到的新闻、小孩子的玩具车、航空导航、广播电视、气象服务都是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无线电技术用途如此广泛,俨然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了。
1.2 改变人类生活质量
无线电通信正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21世纪这个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这样的奢侈品逐渐变成生活必须品。同时,在无线电在发展过程中,无线电波是实现信息自由传播的重要载体,各种无线电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无线电存在的问题
2.1 无线电干扰
无线电干扰信号直接耦合或者间接耦合的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息通道或这系统的电磁能量,就会干扰到无线电通信所接收的信号,造成性能降低,信息误差的现象,严重的还可以阻断通信。这是由于无线电管理政策从军管变成地方政府管理,并逐渐的走向民用化,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无线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个人擅自使用无线电台,例如非法大功率无绳电话直接使用通信频率,会对通信产生最有害的直接干扰,造成无线电干扰事件频频发生。
2.2 雷电侵入波
当雷电直接击中了架空电线或者埋在地下的电缆,雷电流会以二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光速以波的形式移动,对电力设备造成极大的危害。实践也证明,在埋有电缆的地方,沿电缆埋设的线路落雷概率要比其他地方落雷概率高。另外,雷电之所以会危害到电气设备,一方面是直接雷击,另一方面是雷电过后的过电压、过电流。当雷云在起电和先导放电的过程中,对架空线会产生静电感应,使之产生异号静电位,即使雷云没有放电,仅在雷云起电和移动的过程中,也会对绝缘良好的短电话产生10到20KV.产生相距大约20到3000m的对地雷击,一般将在架空电话线路中感应高于1000V的过电压,这必将产生相当大的危害。
2.3 谐波滤波器故障
谐波滤波器在出厂时已经用专用仪器调好,并在20MHz的位置(计数器刻度在1000)出厂,要在安装前用电容表测量此时滤波器输出口或输入口的总电容量C∑(20),此电容值是作为今后更换和维护的唯一标准。但是往往缺乏对谐波滤波器的日常维护,导致当谐波滤波器在播音时突然发生故障时,必然会引起长时间的停播。
3 如何应用无线电技术
3.1 无线通信铁塔的接地及防护
在铁塔地网方面,对热镀锌扁钢也是有较严格的要求的,应采用40mm*4mm的规格,通过焊接把铁塔塔脚地基内的金属构件进行连通,一共需要进行四次,另外,对铁塔地网网格的尺寸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要求必须大于9m2,而且铁塔地网和机房地网相距15m和以上的时候,要让铁塔地网和机房的地网相互独立,这就需要铁塔的地网和机房的地网分开设置。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应保持一定的范围内,两者相距不应该超过15m。同时,为了宣泄雷电流,至少要有2根符合要求的热镀锌扁钢在地下,把铁塔地网和机房外环形接地体焊接连通,而且热镀锌扁钢上要均匀的设置垂直接地体,距离差不多以2倍垂直接地体长度为宜。
3.2 无线通信高频馈线的防护
铁塔上馈线是必须放在指定的位置,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也必须放在指定的位置,馈线和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在进行接地时,可以选择天线处、机房入口外侧或者离塔处,其中当馈线和其他的同轴电缆长度比60m长的时候,需要在铁塔中部的位置再增加一个接地点,并且接地线要采用多股铜线,而且截面积要大于等于10m2,并且在室外的走线架头尾两端都必须要接地,在机房接地时,馈线和其他的同轴电缆要接入室外接地汇集线。在天馈系统安装避雷器的时候,要注意避雷器的接地端,接地电阻一定要小于50,如果高于50就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同时安装通信天线时,天线的支撑要和铁塔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连接的电阻等于零,馈线要从铁塔内部垂直而下,并且在一定距离的时候要用铜丝在铁塔上进行固定。
3.3 微电子设备防雷击
微电子设备防雷要减少天馈线进入机房的雷电压,这就要求天线铁塔和机房之间要安装用来悬挂电缆的钢绞线或者是起到支撑作用的金属过桥,钢绞线和过桥在电气要进行和铁塔的连通,为的是在电缆进入机房外侧的时候,过桥、电缆和钢绞线外层能够连在仪器,并以最近的路线和接地网相互连接。同时,在进行机房的防雷措施之前,要注意先对机房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规格。然后给金属外护层、PE线等金属体进行等电位连接,然后测试并记录接地电阻值,绘制机房的防雷平面示意图。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无线电技术也越来越朝着网络发展,趋于综合化与多样化,面对无线电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管理部门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无线电监测能力,保障无线电在转播等工作中使用的安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前言
变电站的高压开关柜、母线接头、室外刀闸开关等重要的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开关的触点和母线连接等部位因老化或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这些发热部位的温度如果无法实时监测,将可能最终导致火灾和大面积的停电事故的发生。
目前变电站内高压开关柜内的触点状态监测主要采用的监测方式有光纤、红外和有源无线方式,但是红外测温方式易受环境及周围的电磁场干扰,另外开关柜内的空间非常狭小,无法安装红外测温探头(因为探头必须与被测物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需要正对被测物体的表面),要求被测量点能够在视野内并无遮掩,并且表面干净以确保准确性。而光纤具有易折,易断、不耐高温等特性。积累灰尘后易导致光纤沿面放电从而使绝缘性降低,且受开关柜结构影响,在柜内布线难度较大。有源的无线温度传感器尺寸通常相对较大并且需经常更换电池,一旦进行电池更换则需要停电作业,导致系统维护成本较高,另外电池不适于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在高温状态下容易发生误报警,严重影响监测精度。
无源无线传感器测温的必要性
采用无源无线传感技术测量温度是国际上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项新的应用。采用无线射频模块和数字温度传感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配变电设备实时温度无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高压和超高压母线、高压开关接点(以及人员无法接近的其它危险、恶劣环境)的温度进行实时在线检测,经过与电力自动化系统连接,在中心监控室内就可以实时监视运行设备的温度状况,真正做到了远距离遥测,当被测点温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发出报警信号及时提醒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高压开关柜作为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气设备。现代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高压开关柜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关柜的温升超标,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过热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加以控制,过热程度会不断加剧,并对绝缘件的性能及设备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开关柜温度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对累计性故障做出预测成为可能。它对于保证开关柜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次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压开关触头处于高电压、高温度、强磁场以及极强的电磁干扰环境中,要实现对触头的测温,必须解决电子测量装置在上述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而开关柜内有高压,空间封闭狭小,无法进行人工巡查测温。
无源无线测温的优势
无源无线测温与光纤测温:光纤温度传感器采用光导纤维传输温度信号,光导纤维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能够隔离开关柜内的高压,因此光纤温度传感器能够直接安装到开关柜内的高压触点上,准确测量高压触点的运行温度,实现开关柜触点运行温度的在线监测。然而,用于隔离高压的光纤表面可能受到污染,将导致光纤沿面放电。这使得光纤测温系统用于室外开关设备的测温应用受到限制。无线测温系统采用电磁波传输信号,传感器直接安装在高压设备上,温度测量准确,可以解决电气绝缘问题,无线测温系统的特点是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可以测量室外开关和母线接点的温度。
无源无线测温与红外测温:红外测温为非接触式测温,易受环境及周围的电磁场干扰,另外开关柜内的空间非常狭小,无法安装红外测温探头(因为探头必须与被测物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需要正对被测物体的表面),而无线测温系统却不受开关柜体结构的限制。
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变电站设备监测包括很多部分。绝大多数重要设备的状态监测都已经有相应的监测设备及系统,但随着变电站设备监测的发展,已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设备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上了。对于之前变电站设备监测忽略的一些问题点的状态监测已逐步进入变电站设备监测的范畴之中。比如高压开关柜内开关触点的状态。高压开关柜是高压输电线路控制设备。但因高压开关柜内部空间狭窄等设备环境因素,以往的状态监测设备都无法使用。对于高压开关柜内设备触点,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触点金属会有老化、氧化等不良状况,这些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设备触点温度升高,影响设备寿命,若不进行监测管理,很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因此对变压器设备触点温度控制变得非常重要。
无源无线传感器采用射频技术、表面波技术及压电感应技术实现传感器的被动测温。由于采用被动测温技术,因此本测温传感器不需要采用电源供电即可使用,因此该设备体积小巧,可以使用在狭小空间内的使用。本传感器可适应高温、高压、强磁及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使用,除了高压开关柜内部以外,也可以实现对刀闸等设备及其触点温度的测量。无源无线传感器设备因其特性,填补了国内多项测温空白,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亚. 延迟线型SAW传感器的解调算法研究[D]. 重庆大学 2012
[2] 汪可薇琪. 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与开发[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 王秀坤. 声表面波(SAW)传感器电路的集成设计[D]. 黑龙江大学 2011
篇3
一、无线电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现状
无线电安全是指重要无线电业务不存在外来攻击、侵害的现实或处于正常使用的保障状态,包括无线电信息安全和无线电环境的电磁兼容、不明干扰信号的快速查处。无线电安全的监测分为电磁环境监测、设备监测和常规监测。目前,在通信网络中,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无线扩频技术、无线接人系统、公众数据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等业务快速发展。设置和使用电台(站)的数量迅速增加,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日趋紧张,电磁环境日益恶化;无线电干扰逐年增加,尤其是大功率超短波发射机,一些使用单位把设备架在高山、高塔及高楼,由于发射天线过于密集,发射功率过大,加上设备指标不符合规定或发射机使用已久、性能指标下降,使得互调干扰、谐波干扰、杂散发射超标等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对船舶无线电通信而言,广泛的信号覆盖必然带来无线电安全保障的极大挑战。加之各类电台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通信信息的噪音明显提高,造成电磁环境大面积恶化,对船舶电台信息通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降低了电台的接收能力。虽然船舶电台在船舶上安装时,考虑了船舶通信的特殊性,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船舶无线电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和管理手段落后,不按规定使用无线电频率,随意占用重要频率,使得船舶无线电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影响到了无线电安全和水上通信的畅通。
二、加强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船舶无线电安全是航运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对船舶的安全运行尤其重要。为确保船舶无线电通信安全,加强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大力宣传无线电的法律法规
大力宣传无线电的法律法规是加强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的关键。在船舶无线电通信过程中,船舶无线电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船舶无线电的安全。对船舶无线电管理人员来说,应重视船舶无线电的安全,加强无线电安全意识。大力宣传无线电的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船舶无线电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具体说来,大力宣传无线电法律法规的措施,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对船舶无线电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强化船舶无线电安全意识,提高船舶无线电管理人员对无线电安全的重视,建议主管机关将无线电管理基本知识和国家法律法规制成宣传资料,分发到各个船舶用户手中方便自学。另外,大力宣传无线电的法律法规,还可以通过将无线电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船舶无线电管理人员的考试范围,通过考核无线电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深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
2.加强船舶无线电的监测监听
加强船舶无线电的监测监听,在加强船舶无线电安全过程中也必不可少。在船舶无线电的管理中,加强船舶无线电的监测监听,使船舶无线电的安全隐患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防范船舶无线电的安全威胁具有重要的作用。GMDSS就是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在GMDSS中,VHR频段的16频道、70频道,MF的490kHz、518kHz、2182kHz、2187.5kHz以及HF的各个遇险与安全频率,都是专用的频率或频道,与航行安全的关系重大。这些频段应采取重点监听的方式,以便监测干扰和非法占用频率的现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找到干扰源消除干扰。
3.定期对船舶无线电设备检验
定期对船舶无线电设备检验,对于确保船舶无线电安全也至关重要。对船舶无线电设备的检验是船舶无线电安全运行的可靠保证,在加强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定期对船舶无线电设备检验,检验电台执照是无线电管理机构对建立船舶台站的书面许可,办理了电台执照就等于在管理机关中备了案,就不会出现无证行事,难于管理的局面。根据有关规定,货船电台执照的有效期是五年,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应提出申请核发新执照。无线电设备检验分为换证检验和定期检验,换证检验五年一次,定期检验一年一次。
三、加强对船舶电台安全管理的措施
1.严禁随意占用重要频率
严禁随意占用重要频率,是加强对船舶电台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在船舶电台管理中,随意占用重要频率是影响船舶电台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严禁随意占用重要频率,可以有效使船舶电台的频率准确发送出去,以便船舶无线电在船舶运行中发送出安全可靠的通信信息。在船舶无线电的重要频率中,包括MF/HF/VHF无线电话、DSC和NBDP的遇险与安全频率;NAVTEX系统播发频率;本船航线附近的海岸电台常用的MF/HF无线电话频率、VHF无线电话频道、无线电传频率、HF窄带海事安全信息播发频率以及本船常使用的无线电传真台播发频率等等,在加强对船舶电台安全管理时应予以重视。
2.掌握无线电波传输规律
掌握无线电波传输规律,是加强对船舶电台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在船舶无线电运行过程中,GMDSS的地面通信系统工作频段有MF、HF和VHF。在MF、HF、VHF三个频段中,根据信号传输的距离来区分,一般来讲,HF信号传输最远,其次是MF信号,传输距离最近的是VHF信号。掌握无线电波传输的规律,应熟(下转封三)(上接第121页)悉信号传输的距离,在呼叫接收电台的时候,应根据本船离接收电台的远近选择频率,以选择最近的接收电台。在呼叫时,尽量先不要使用大功率,若呼叫不通或信号很差时,才考虑采用大功率。船员操作无线电设备应注意合理使用频率资源。具体说来,可以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各个频段上应尽量减少遇险和安全通信频率的使用,优先等级低的通信尽量避免使用遇险和安全通信频率。二是在港口或船舶密集区严禁使用MF/HF发信机发射信号。三是测试信号发送的影响必须保持到最低限度。四是凡正在装卸燃点较低和挥发性较强易燃气体货物及其他危险品货物时,禁止调试所有发射设备。
3.延缓发射机的性能下降
在加强对船舶电台安全管理的措施中,通过定期保养发射机,延缓发射机性能下降,可以确保船舶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在船舶无线电通信的设备中,新设备的安装应按安装工程师的建议安装,通过确保合理布局并积极配合主管机构的无线电安全检测。在单边带发射机的安装方面,互调失真是单边带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它定义为发射机工作于额定功率输出情况下,由调制器、放大器及末级功放的非线性引起的新的非谐波的失真,其中以三阶互调影响最大。另外,互调失真产物对通信也有重要的影响,一是落在信号频带内作为干扰进人接收端,从而降低信噪比;二是使输出频谱扩展,对邻近信道产生干扰131。从爱护发射机,减少因性能下降对电磁环境造成影响这些角度来看,定期对发射机进行外部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语
总之,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为确保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要从无线电安全管理和电台安全管理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大力宣传无线电的法律法规、加强船舶无线电的监测监听和定期对船舶无线电设备检验;另一方面还应严禁随意占用重要频率、掌握无线电波传输规律、延缓发射机的性能下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无线电通信环境,确保船舶无线电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玲.加强水上无线电台管理 保障船舶航运通信安全[J].中国无线电,2009(06).
[2]赵金丽,施继,余江,程骋.基于空中载体的无线电监测探索与实践[J].中国无线电,2012(03).
[3]刘一凡.船员海上求生技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9(03)
篇4
当前无线电台(站)数量急剧增加,空中电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无线电干扰现象也日趋严重,直接威胁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认识无线电干扰,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借助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管理协调职能以及在排除干扰上的技术优势,共同创造良好的无线环境。
“无线电力”这个全新的概念,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中被提了出来。在文中有提到,如果条件成熟,可以在未来有限的时间内研制出一种新型充电系统,对多种设备如移动电话,ipad进行无线充电。无线电力传输与无线通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线能量转换装置也是根据频率有选择接受电磁波,但不同于无线通讯的是,它通过接受电磁波产生振动直接获得电流,相比之下对传输效率有着较高的要求。
2 干扰预防与管理
随着无线电事业的迅猛发展,保障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做好电磁兼容越来越难。因此,首先从防止有害干扰入手,其次加强无线电管理,才能有效减小无线电干扰。
2.1 无线电干扰预防
2.1.1 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宣传无线电管理的各项法规政策,让公众知道无线电专用频率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非法使用无线电频率、频段,都将会受到行政处罚,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2.1.2 联合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在生产、销售违法电台龙头环节进行整治,处罚违法生产、销售无线电设备的单位、个人。同时向公众宣布,凡购买的无线电设备不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可向销售者索要高额赔偿。这种由政府部门与公众共同参与的打击活动,可使违法生产、销售无线电设备的单位、个人无处可藏和无利可图,失去其生存的空间。
2.1.3 人工干预控制干扰。无线电干扰是客观存在的,几乎不可能完全消除,通过测量计算干扰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干扰控制在某一允许的范围内,使台站能在特定通信质量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2.2 无线电干扰管理
无线电干扰种类繁多,成因复杂,但其产生离不开使用频率、站址、设备性能等主要因素,涉及到无线电管理部门、设计部门、设备生产部门、无线电用户和非无线电用户等各个方面。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部门规定,才能有效减小无线电干扰。
2.2.1 确保合法无线电台的利用,对于合法设置的无线电台,无线电管理机构有义务保护其使用的频率免受有害干扰。当合法电台受到有害干扰时,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及时组织力量查清干扰源,排除干扰[1]。
2.2.2 无线电干扰源查处,当无线电受到干扰后,应立即向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诉,无线电干扰申诉受理后,无线电管理部门将展开调查,根据掌握的台、站技术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电磁兼容分析,判断干扰类别是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杂散发射、强信号阻塞、辐射干扰等干扰中的哪一种,然后通过监测或测向确定干扰源。一经查出,将依据有关原则进行干扰排除。
2.2.3 提高无线电执法人员素质,加强部门协作。无线电管理就是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证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无线电执法人员首先树立执法为民和不畏势强坚决执法的思想,按照无线电管理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责,坚持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按法规、按程序办事。同时,根据无线电干扰涉及部门多、群体广的特点,在执法中往往需要当地政府、公安、法院等部门的配合,及时组织力量查清干扰源,排除干扰。
在基层无线电管理工作中,进行设备检测时,检测设备数量最多的是蹬M基站,现以它为例进行分析。GSM基站的发射频率为935-960MHz,属于微波频段,按有关标准基站发射功率共分为8级,其最大峰值功率为320W,最小为2.5W,现按其平均发射功率为50W,天线增益为13dB,因为基站检测一般情况下都在现场进行,天线与测试人员的距离较近,可按10米计,则其到达测试人员处的功率密度为52uW/cm2,已经超过了国标规定的二级标准。而这仅仅是一个频率,一个基站可以有多个发射频率。共同作用场强值就更大了。经过现场测试,在离基站10米处的辐射强变最大值为0.3mW/cm2,也超过了规定的限值,即使按时间间隔计算,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据GSM基站的维护人员介绍,出发射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发豺天线进行维修保养时,10来分钟后人就感觉到头晕、耳鸣、恶心、站立不稳,远离天线之后才能逐步恢复[2]。
3 无线电电磁干扰的基本构成
电磁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电力设备、通信设备均产生了不利影响。而电磁感应之所以能对其它设备造成干扰,是由于电磁干扰几个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长期研究结果显示,电磁干扰由干扰源、传播路径、接收器等要素构成,每一种结构均起到了不同的干扰作用。具体情况:①干扰源。干扰源是产生电磁波的根源,也是电磁干扰现象最基本的要素。以微处理器为例,其在运行时会产生过大的噪声频率,进而扩散到半导体元件,最终产生了谐波干扰。②传播路径。电磁波并非单独形式的传播,其必须要借助不同的媒介才能实现传递。电磁干扰最常见的路径是通过导线,导线在高负荷工作状态下产生噪声,为电磁波传播提供了空间。③接收器。干扰破坏也需要有接收器才能产生作用,若设备未安装可以感应干扰的接收器,则不会发生电磁干扰现象。
4 结束语
无线电本质上是一类电磁波,常用于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载体。由于电磁波的特殊性,其在传输信息阶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给用户信息传输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利用计算机建立自动化处理平台,实现通信设备的智能化操控,满足了现代通信行业发展的改革趋势,为用户提供了优越的无线传输平台,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篇5
1 引言
航空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无线电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法,在各类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机场和航线以及航班的次数逐年上升,无线电台的数量也在日益攀升,而在民航通信系统中,如果干扰问题出现,管制员和飞行员之前的通话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飞行员可能会对管制员的各种指令漏听或者误听,甚至还会中断正常的地空通信,飞机造成严重的飞行影响,所以加强民航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干扰预防检测和查找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完善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无线电干扰对民航管制的影响,并提出响应的改善措施。
2 无线电干扰的危害
无线电干扰发生在无线电频谱内。什么是无线电干扰?由于一种或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组合所产生的无用能量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收产生的影响,引起有用信号接收质量的恶化,出现信息差错或丢失,甚至会阻断通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线电干扰。[1]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在航空的无线电导航、航空的无线电监视、航空的无线电通信以及航空器的气象等各个领域。无线电一旦受到干扰,就可能会影响到航班的晚点、返航、流控和延误,严重的还会危及到飞行的安全,造成机场关闭。
3 无线电干扰对民航管制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
无线电干扰从原理来分:分为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杂散辐射干扰等。从干扰源来分:分为广播电视干扰,民航内部干扰,工、科、医射频设备干扰,大功率无绳电话干扰等。
3.1 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是指载波频率与已发射信号的载波频率相同,并以相同的方式进入收信机中频通带的非有用信号所造成的干扰,都称为同频干扰。在干扰过程中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被同时放大和输出,不但降低了收信机的信噪比,还影响了收信机处理信号的能力,同时形成了阻塞干扰。在实际操作中同频干扰大多不是机器设备出现问题导致的,而是人为造成的,例如:非法大功率无绳电话占用通信频率,这会对通信频率造成直接的干扰;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也可能会对正常的无线电使用造成干扰等。
3.2 邻道干扰
邻道干扰也称之间相邻间频道信号的干扰,这主要是由于收信机射频通带内或通带附近的信号,经变频后落入中频通带内所造成的干扰,这种干扰会使收信机信噪比下降,灵敏度降低,强干扰信号可使收信机出现阻塞干扰。邻道干扰大多是收发信机老化导致技术指标下降引起的,实际中此类干扰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无线电频率邻道间隔带宽都有严格规定,这对避免邻道干扰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3.3 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主要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频谱分量在非线性器件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无用频率分量。这种无用分量与基本分量之和,以及基本分量和不同谐波间的差值有关。带来的结果就是会降低通话的质量,甚至使接受到的信号失真,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空中的飞行人员很难取得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这就容易造成民航地空指挥通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飞机的飞行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种互调干扰的影响还会波及到航空设备的正常运作。
4 无线电干扰对民航管制产生影响的改善措施
新时期下无线电事业的迅猛发展,干扰的次数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保障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做好电磁兼容越来越难,因此,建立起一套以预防干扰为主、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上升和排除干扰的一系列工作的问题处理机制。具体做法包括有:
4.1 加强对民航业的专用无线电频率的保护
加强无线电使用的审批与科学管理,做到台站设置、频率指配、参数设置等方面的科学管理,促进无线电事业的良性发展。在机场和地面无线电控制中心等重要的通信部门中加大对其周边的电磁环境的防干扰维护,并建立无线电设备定期检查制度,以此来保证无线电发射设备在指标合格的状态下运行,减少和消除干扰隐患,为民航无线电通信提供一个良好的通信环境,从而促进民航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工作进程。
4.2 加强行政监督工作
当地的地方政府和无线电通信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的无线电使用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强化无线电的立法,从打击非法生产无线电设备的行为开始,特别是要让非法生产和销售无线电设备的行为始终处于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减少和杜绝非法生产的无线电设备流向使用环节。另外,在发现相关的干扰信号的情况的时候,需要对干扰信号的干扰源的强度、种类、方位和影响程度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为以后的防干扰工作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4.3 无线电干扰的预防管理
加强无线电管理法律的宣传,增强人们对无线电管理的认识,让公众知道无线电专用频率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非法使用无线电频率、频段,都将会受到行政处罚,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建立一整套对于无线电使用和受干扰情况的定期检测体制,从而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当中减少干扰信号对于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的影响。[2]在机场的周边范围内设立相关的无线电检测设备网络,对无线电使用和受干扰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建立起防干扰信息的历史数据库去分析相关的干扰情况,从而为干扰信息的预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频谱分析仪对实时的干扰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信号干扰排除。[3]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无线电干扰问题日趋严重,在未来的发展中,频率干扰问题依然会频繁出现,这些无线电干扰,会对民航管制产生直接影响,不利机飞行的安全,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很多干扰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作者通过对无线电干扰原理的深入分析,进行相关预防措施的应用,对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干扰程度的有效控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以保证民航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无线电知识,我县加大力度,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报刊宣传。《今日》编辑部强化宣传工作,利用报纸这一平面媒体的优势进行报道。以漫画加文字的形式,把无线电基本常识和宣传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无线电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通熟易懂地向群众宣传。目前,印制带有无线电管理知识的报纸共6000份。通过宣传和热线解答群众的咨询,消除了部分群众对电磁辐射的恐惧心理,沟通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也使无线电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二)电视媒体报道。电视台加强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进行报道。通过选择收视率较高的新闻后宣传报道方式,向全县观众宣传无线电应用和无线电管理的基本常识、重要性和作用,提高群众对无线电应用和无线电管理的认识。
(三)科普日宣传。结合县科协9月19日科普日宣传活动,大力开展无线电管理知识的宣传。当日发放宣传册200本,宣传册500张,解答无线电相关咨询130多人次。
(四)横幅宣传。在人流量较大的县城营根路、海榆路等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共计10条,横幅的宣传扩大了无线电管理的影响。
(五)资料宣传。目前,各乡镇向干部及群众共发放宣传册2000本,宣传页10000张;县教育局深入各学校向教师及学生发放宣传册600本,宣传页2000张,张贴宣传画70张;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向群众发放宣传册300本,宣传页1000张;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中国移动公司分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分公司等公司把宣传册和张贴画分发到全县各个专营网点,在营业厅向客户发放宣传册共1800本,宣传页6000张,利用营业网点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700多条。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册5000本,宣传页20000张,加深了社会公众对无线电管理的理解。
三、开展专项活动,巩固宣传成果
(一)宣传进社区。宣传活动期间,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旅游委、县教育局等共同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县城三个社区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向城镇居民、企业职工、机关干部发放宣传册500本,宣传页1000张,解答群众咨询1800多人次,扩大了无线电宣传成果。
篇7
雷电灾害是世界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雷电虽然对维持地球的电磁环境和氮氧化合物合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也同时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1]雷电引起的灾害呈现出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安全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雷电引起的自然灾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电子系统具有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点,导致雷电灾害对建筑物、各种电子设备、机房天线发射系统、人员安全等造成的事故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
在雷电的危害方面,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侵害渠道是不同的,因此,其防护措施也不相同。但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传统直击雷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接闪杆、接闪带(网)等传统防雷装置,这些直击雷防护装置只能对直击雷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对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和室内管道等入侵的闪电电涌则起不到防御作用。这就对雷电防护的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时应将防雷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定义,不仅包括直击雷的防护,还包括等电位连接措施、屏蔽措施、综合布线、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完善合理的接地等组成。
2 无线电监测站现场勘察实况:
⑴无线电监测站位于高山上,所处地势较高,土壤电阻率较高,主要由测向天线塔和机房大楼等设施组成。由移动公司建设的测向天线塔高约30米,距离机房大楼水平距离约10米,天线塔基础与机房大楼高度差约4米。
⑵信号馈线为同轴屏蔽线,从铁塔扶梯固定引下,进入机房,通过专用的信号电涌保护器(SPD)与设备连通;机房所在大楼电源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总配电房位于一楼,电源线从大楼附近的电线杆直接埋地引入,二楼机房的电源线路从一楼总配电房引入;测向天线铁塔顶测向天线电源供电由机房专用220V电源经走线桥架引至天线铁塔,再通过天线塔上的直流电源转换器转换为48V的直流电供应。
3 存在雷电灾害安全隐患
无线电监测站机房及相应建筑物、设备等,虽然有配置一些旧的防雷安全措施,但与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当地实际雷击环境和设备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较大雷击安全隐患。
3.1 塔顶天线馈线系统
⑴天线塔顶部的测向天线上立有一根1米高的接闪短杆,按滚球法计算不能够有效保护该测向天线。
⑵接闪杆引下线与天线距离不到50cm,接闪杆接闪引下时易对天线系统造成闪电电涌侵入损坏相应设备。
⑶通长天馈线路均未进行屏蔽处理,易感应雷电流造成设备损坏。
⑷铁塔四个基础中只有二处有接地并焊接至地网。
3.2 机房供电系统
⑴一层总配电室的配电箱处未安装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SPD)保护,存在闪电电涌侵入的安全隐患。
⑵二层机房分配电处安装的Ⅱ级试验电源电涌保护器(SPD)选型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防范效果较差,且布线较凌乱。
3.3 机房综合等电位处理等
⑴未设置机房设备专用接地汇流排,而是采用室外走线桥架引入的接地排;
⑵设备金属外壳未进行有效接地,大部份悬空;
⑶进入机房的光纤金属加强芯或金属外壳等未在入户处作等电位连接,机房内机柜、设备机壳、走线架等未作等电位连接,无法达到及时泄流的要求;
⑷监控安防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达不到安全规范要求。
4 雷电防护措施
为了加强对无线电监测站测向天线及天线塔配套设施的防护,采用“被动防雷接闪”与“主动雷电预警”相结合,硬件防雷设施与软件雷电预报预警相配套,当雷电临近测向天线及天线塔配套设施时,提前预警,并发出警报,通知监测站监控中心采取人工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轻无线电监测站的雷电安全隐患。
⑴查阅相关气象、雷电资料,无线电监测站所在地区累计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49天,属于高雷区。根据无线电监测站所在位置环境条件、雷电活动规律以及建筑物内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按国标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无线电监测站可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⑵为了加强对机房及天线接收系统、电源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弱电电子设备采取有效实用的防雷保护措施,保障天线信号接收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小雷电感应对电子系统设备的影响,采取综合防雷安全措施,根据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和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雷击事故受损程度以及系统设备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防止或减少雷击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全面加强防护。
5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在对无线电监测站综合防雷装置进行全面整改,在各防雷装置整改并经检测合格后,结合监测站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为减少雷电灾害事故的产生,建设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主动式防雷,最大限度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
5.1 雷电监测预警概述
雷电预警是近几年为了全方位实施雷电安全防护而研究开发的雷电防护新举措,得到各国雷电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雷电分会(T81)2009年3月在意大利的举行的年会上,开始关注雷电预警理论研究,并成立专门的分会负责,近几年取得较快的发展。
5.2 建设雷电预警的必要性
根据现场勘测和无线电监测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建立主动雷电预警预报及电源自动控制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依据有:
⑴现场雷击环境恶劣。无线电监测站具有相对位置突出、雷暴日数多、雷击环境较为恶劣的现状,加上无线电监测工作的特殊性,要全面达到不遭受任何雷电的袭击,不管从技术上或经济上均不可能达到。
⑵雷电被动防护技术的局限性。雷电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的产生、发展、移动、消亡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也是国际上研究的重点学科内容之一,按目前现行国际IEC标准和我国国家防雷安全规范要求设计的防雷装置,不可能百分之百保护建筑物或设备不遭受雷击,只能尽量减少或避免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
⑶雷电灾害风险概率较大。根据无线电监测站的地理位置,查阅历史上落雷密度和雷暴日数情况,过去7年间该区域大部分落雷密度大,而且当雷电流小于10.5KA时,按第二类滚球法保护,但是雷电绕击概率也较大,说明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保护措施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雷电灾害风险。
因此,无线电监测站应该采用“主动防雷设计”与“被动雷电预警”相结合,在做好现有场所的雷电安全防护被动防雷的同时,应采用主动雷电防护预警技术,当雷电临近监测站时,提前预警,并发出警报,采取自动控制系统切断电源,在雷电危险期间停止无线电的监测,减少雷击概率,待雷电过程结束后,再自动恢复供电,可以大大减少雷击设备事故的发生。
6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内容
无线电监测站建设一套由福建省防雷中心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福建省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用户子系统,该子系统与福建省防雷中心的“福建省雷电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有效连通,系统采用国内先进的大气电场监测仪、多普勒雷达回波、闪电定位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结合附近站点天气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组成的高智能的雷电预警预报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监测站工作电源系统的自动控制,加上监测站已按国家防雷规范完成的合格防雷装置,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该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6.1 大气电场探测仪安装
在无线电监测站屋顶平台安装一台大气电场监测仪,监测单点大气电场的变化,并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发送至福建省防雷中心《福建省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安装在无线电监测站机房的雷电预警子系统及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一个大气电场仪探测半径为10公里。
6.2 雷电预警客户终端服务系统安装
在无线电监测站机房内安装一套《福建省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客户终端服务系统,通过网络与福建省防雷中心《福建省雷电监测预警总系统》预警平网,可以实时观察到监测站雷电发生发展强度、方位、密度、大气电场等资料及预警信号情况、电源切换情况等。
6.3 各机房电源自动切换系统安装
根据《福建省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泉州无线电预警子系统》的预警指令,随时启动或取消各分站电源控制开关,或强行设制手动开关控制电源的开或关,达到主动防范雷电对监测站影响的目的。
6.4 雷电预警总系统资料分析处理
《福建省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收集全省境内最新国内大气电场监测仪、多普勒雷达回波、闪电定位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结合附近站点天气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处理,雷电预警级别,启动或取消自动控制开关,达到主动防雷的目的。相关工作原理见图一。
7 结束语
无线电监测站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是“主动防雷设计”与“被动雷电预警”相结合防雷新途径的一次探索和验证,能为无线电监测站提供雷电安全保障服务,较好的解决雷电灾害超前预警预报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提高无线电监测站雷电灾害整体防御水平。
篇8
二、活动内容
(一)、活动时间:5月17日
(二)、活动地点:市滨江公园
(三)、活动成员:全局全体干部职工
(四)、活动形式:
(1)、在市滨江公园布置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现场接答群众问题、
(2)开展有奖竞答活动
(3)发放宣传品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将世界电信日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世界电信日活动落到实处。
(二)突出主题、形式多样。开展世界电信日宣传活动应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
(三)联系实际、讲究实效。世界电信日宣传活动要与当前无线电管理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经验,建立机制。世界电信日宣传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世界电信日宣传活动的经验,建立健全宣传工作机制,使无线电管理工作成为日常工作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无线电管理氛围。
篇9
一、4G的特点
1.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应该能够承载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因此要具备50-100Mbit/s的最大传输速率、非对称的上下行链路速率、地区的连续覆盖、QoS机制、很低的比特开销等功能;
2.灵活多样的业务功能。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应能使各类媒体、通信主机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使得用户能够自由的在各种网络环境间无缝漫游,并觉察不到业务质量上的变化,因此新的通信系统要具备媒体转换、网间移动管理及鉴权、Adhoc网络(自组网)、等功能;
3.开放的平台。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应在移动终端、业务节点及移动网络机制上具有“开放性”,使得用户能够自由的选择协议、应用和网络。
4.高度智能化的网络。未来的移动通信网将是一个高度自治、自适应的网络,具有很好的重构性、可变性、自组织性等,以便于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二、4G的关键技术
1.OFDM
OFDM技术将需要传输的串行数据流分解为若干个较低速率的并行子数据流,在将它们各自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最后合成输出,输出的数据速率与串行数据流分解前的速率相同。
首先,由于这些子载波相互正交,因此允许它们之间的频谱重叠,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其次,由于信号分解后并行子数据流的码元周期变长,只要时延扩展与码元周期之比小于一定的数值,就不会造成码间干扰,且这些子数据流的信号传输带宽减小,可以有效降低频率选择性衰落,同时合成后输出的总数据速率并没有降低。
第三,OFDM采用跳频的方法来选用正交子载波。跳频是把一个宽频段分解为若干个频率间隔(频道或频隙),发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间隔中采用哪一个频道发送信号,由一个伪随机序列进行控制。因此,OFDM技术有很好的抗窄带干扰能力。
第四,OFDM每个子载波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可以不同,但不同的调制方法具有不同的频谱利用率和误码率,尤其在无线信道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用一种最佳的调制方法是值得考虑的。而OFDM技术采用了自适应调制的方案,可以根据信道条件的好坏,灵活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这样,系统以在频谱利用率和误码率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但自适应调制方式需要信号中包含一定的开销比特。
2.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技术是用宽频带的无线接收机来代替原来的窄带接收机,并将宽带的模拟/数字、数字/模拟变换器尽可能的靠近天线,从而使通信电台的功能尽可能多的采用可编程软件来实现。
软件无线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结构通用,功能实现灵活,改进升级方便。
(2)提供了不同系统间相互操作的可能性。软件无线电可以使移动终端适合各种类型的空中接口,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业务间转换。
(3)由于通过软件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因此更易于采用新的信号处理手段,从而提高了系统抗干扰的性能。
(4)拥有较强的跟踪新技术的能力。由于它能够在保证硬件平台的基本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软件来实现新业务和使用新技术,因此大大降低了设备商新通信产品的开发成本和周期,同时也降低了运营商的投资。
(5)多频段天线的设计。软件无线电的天线需要覆盖多个频段,以满足多信道不同方式同时通信的需求,而射频频率和传播条件的不同,使得各频段对天线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多频段天线的设计成为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的难点之一。
(6)宽带A/D、D/A转换。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要从抽样信号中无失真地恢复原信号,抽样频率应大于2倍信号最高频率。
(7)高速DSP(数字信号处理器)。高速DSP芯片主要完成各种波形的调制解调和编解码过程,它需要有更多的运算资源和更高的运算速度来处理经宽带A/D、D/A变换后的高速数据流,因此其芯片有待进一步研发。
3.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采用了空分多址(SDMA)的技术,利用信号在传输方向上的差别,将同频率或同时隙、同码道的信号进行区分,动态改变信号的覆盖区域,使主波束对准用户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并能够自动跟踪用户和监测环境变化,为每位用户提供优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从而达到抑制干扰、准确提取有效信号的目的。
因此,智能天线技术更加适用于具有复杂电波传播环境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提出的3G标准TD-SCDMA中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如下:
(1)提高系统容量。智能天线采用了SDMA技术,利用空间方向的不同进行信道的分割,在不同的信道中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种频率而不会产生干扰,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
(2)降低系统干扰。智能天线技术将波束的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干扰。
(3)扩大覆盖区域。由于智能天线有了自适应的波束定向功能,因此与普通天线相比,在同等发射功率的条件下,采用智能天线技术的信号能够传送到更远的距离,从而增加了覆盖范围。
(4)降低系统建设成本。由于智能天线技术能够扩大覆盖区域,因此基站的建设数量可以相对减少,降低了运营商的建设成本。智能天线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它的使用将增加通信系统的复杂度,并对元器件提出了较高的性能要求。
参考文献
[1]AjayR.Mishra著,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无线通信研究所译.《蜂窝网络规划与优化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何琳琳,杨大成.《4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关键技术》移动通信,2004(2).
[3]Lu,W.W.《4GmobileresearchinAsia》.《CommunicationsMagazine》,IEEEVolume41,Issue3,March2003Page(s):104106
[4]刘伟,丁志杰.《4G移动通信系统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中国数据通信》.2004-(2).
[5]袁晓超.《4G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浅析》.《中国无线电》,2005(12)
篇10
(1)航空无线电通信:包括卫星通信、甚高频地空通信等。中国民航卫星通信网有C波段卫星通信网和Ku波段卫星通信网,其工作频段分别为4GHz~6GHz和12GHz~14GHz,民航通信就是由C波段卫星和KU波段卫星系统提供,它为民航航班安全飞行提供各类话音通信、雷达信号引接、甚高频遥控等服务;民用航空通过建立甚高频地空通话和数据传输的收发信台,实现管制员和飞行员的信息交流以及地面系统与飞机之间的双向通信,达到高效安全的空中交通管理。(2)航空无线电导航:民航系统通过仪表着陆系统(ILS)、无方向信标(NDB)、全向信标台(VOR)、测距仪(DME)等导航设施,发射无线电信号,为飞机提供准确的位置、方位、距离以及速度等信息,将飞机安全、准确地“引导”到指定方位或地点。(3)航空无线电监视:航空无线电监视在民航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机场或航路上的一、二次雷达来实现,通过无线电雷达信号,获得飞行器信息,使地面管制员能够实时对飞机的飞行动态进行跟踪监视并引导飞机沿着航线正确飞行。(4)航空气象:无线电在民用航空气象领域的应用包括气象雷达、卫星云图传真广播系统以及气象通报传输,通过无线电系统,接收并及时更新最新气象情况。
2民航无线电干扰的形成与特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各行各业对无线电频谱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无线电设备投入到生活工作使用中,但是无线电频谱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因此,对无线电频谱使用得越多,使用的频率也越拥挤,无线电设备受干扰也就随之出现,并且愈加频繁。所谓的无线电干扰就是指在利用无线电进行通信时发生的,致使那些所需要的信号在接收时质量削减、受损或者受阻。无线电干扰信号主要是通过直接耦合或者间接耦合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道或者系统的电磁能量,它能够对通过无线电进行通信的有用信号的接收造成影响,致使信号受损,性能削弱,传输信息存在误差抑或丢包,甚至还可能直接导致通信阻断。关于民航无线电干扰分类,首先从干扰源的分布范围来讲,可以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因为民航部门在用无线电设备很多,有甚高频设备、全向信标、测距仪、空管雷达、气象雷达、防撞系统、无线电高度表等等,这些设备流动性大,难免发生互相干扰,如果无线电设备之间的同频干扰和邻道干扰,民航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部门会对内部使用频率进行重新指配、统一协调来解决。外部干扰的特征大概有以下几种:(1)广播、电视媒体业务的干扰。由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广播媒体、民间各种电台的使用和设立的台点日益增多,而广播电视业务所使用的频率和民航业务所使用的频段相近,功率设置较大,有些设备滤波能力较差甚至没有滤波功能,极容易出现信号串进民航通信使用的频段而形成干扰,有时广播的多个频率间会互调,形成互调信号串入民航通信使用的频段形成干扰。(2)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干扰。经常坐飞机的人知道,在飞机飞行及滑行期间,严禁使用手机、平板、移动电源等电子设备。因为乘客使用此类电子产品,容易对飞机正常接收信号、管制飞行员通信信号造成一定干扰,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患。在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受教育水平较为落后,人们对无线电的认知几乎为零,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而功率较大的电话或山寨手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于是农村里面大功率的电话、山寨的便携产品盛行。一般城市中,民航机场和飞行航道基本建设在城郊的乡镇或者农村地带,因此,此种状况对民航飞行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3)个别的工业科学研究、医用设施的干扰。工业科学研究、医用设施的谐波和杂散辐射产生干扰,造成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噪声干扰。(4)电力传输系统的干扰。此类无线电干扰,主要是对无线电台站的电磁环境形成干扰,机场限制区域的架设高压电力传输线路,会导致有用信号的反射和再辐射,形成无源干扰。(5)设施使用不当产生的电磁干扰。比如霓虹灯干扰等,干扰发生时,会产生持续干扰噪声,导致地空通信严重受阻。
3无线电干扰对民航的危害
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容易受到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而民航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因此无线电干扰对民用航空方面的影响尤其严重,如果民航系统受到较严重干扰的影响,飞机则无法安全飞行,会出现复飞,甚至造成空难,后果十分严重。可以通过两起实例来了解民航无线电干扰的现象及危害。(1)主频受扰,电台飘出流行乐:菖菖航站综合业务楼值班员接到电话通告:菖菖号扇区主频XX受到干扰。值班员立即走进机房进行查看,发现在本地电台内模糊可以监听到“欢迎收听菖菖栏目,接下来请欣赏……”,经与市无线电管理部门共同排查后确定干扰来自于市郊菖菖山方向,后相关人员携带无线电监测设备到市郊现场仔细查找,最终确定干扰源是位于市郊菖菖山上的市电视差转台发射机失谐所致。(2)干扰不断,源自闪烁霓虹灯:菖菖通信站检查设备时发现菖菖扇区主频持续受到不明干扰,设备产生参差不齐的嗞啦嗞啦声,并把原信号覆盖。当时正值雨雪严寒天气,值班员与无线电管理人员在机场院内排查干扰源,最终确定干扰源竟然是菖菖机场内霓虹灯。对于以安全运行为目标的民航业来说,不论通信、导航、监视还是气象设备受到无线电干扰,危害都不容小觑。以通信为例,上述两起实例都是典型的航空通信无线电干扰,第一起属于广播、电视业务的干扰,第二起属于设施使用不当产生的电磁干扰。当无线电干扰对通信设备干扰较弱时,地空通话性能会受到干扰,影响通话质量,增加了话务量,消耗了系统资源,甚至可能造成飞行员管制员误听、误解的情况,引起无法挽回的后果;当无线电干扰对通信设备干扰较严重时,则会带来地空通话直接中断的后果。而地空通话如果中断,管制员需要用特殊手段调整频率,通过调整的新频率重新呼叫机组。倘若在航班流量较大时段,转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原有的飞行计划就会被打乱,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对于正在降落的飞机,一旦遇到通话中断,情形将十分严峻,因为无法接收管制员的相关指令,很可能需要复飞来降低风险。作个简单的比喻,把飞机想象成一只鸟,如果失去了眼睛和耳朵,它该如何定位方向,而鸟的身上还背负着数百乘客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4无线电干扰排查的解决措施
航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决定着民航运行的安全。针对民航无线电干扰问题,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1)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频谱实行统一划分和合理分配,对依法设置的无线电台(站),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保护其使用频率免受有害干扰。(2)加强航空频率保护宣传,大力宣传保护航空频率的重要性,让人人知道保护好航空频率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引起无线电设备使用单位和个人的重视。(3)民航部门加强自身管理,加强无线电通信业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加强设备管理维护,确保设备不乱设、乱用,预防设备损坏老化产生干扰。(4)加强民航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协调,努力提高排除民航无线电干扰的效率和成功率,通过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组织,保持民航与电视、广播等单位之间的频率顺畅,防范无线电干扰问题。(5)加强民航内部无线电工作的交流和总结,以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本文以具体无线电干扰案例为依据,对无线电干扰与排查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1应用现状案例为某省空管分局的无线电信号接收环节出现无线电干扰问题,严重影响了飞机的精确飞行,但其工作人员并未及时排查出原因,在事故发生24小时之后,相关器械出现了死机情况。技术人员对器械进行了检查,最终发现存在无线电干扰问题,并找到了干扰源,解决了问题。从该案例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航空等各领域的无线电干扰问题仍然存在,但排查技术的应用却并不及时。1.2存在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无线电干扰以及排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水平低、无线电干扰系统结构的优化力度不足、外部排查技术手段应用水平不高、排查人员业务水平低以及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不好等几方面。通过对案例中空管分局的调查发现,其针对无线电干扰问题,并未认识到应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这导致无线电干扰问题的原因未被及时发现。无线电干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如不及时进行优化,容易出现性能达不到要求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故障。定期优化力度不足同样是导致上述案例中工作人员未能够及时发现干扰来源的主要问题。加强对无线电干扰问题的排查,是解决无线电干扰问题的关键,而排查过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才能完成。无线电干扰排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排查效果。导致排查人员业务水平低的原因有很多,而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无线电干扰与排查措施分析
考虑案例无线电干扰事故出现的原因,综合当前各领域无线电干扰的特点,提出如下解决措施:(1)建设自动化管理系统在航空领域,针对无线电干扰问题进行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能够及时发现无线电干扰信号,并在发现信号时,实现自动预警的功能。除此之外,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能够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测向以及定位。一是为实现对无线电干扰信号的测向,系统中应设置测向控制处理显示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两种模块,还应具有测向接收机以及测向天线两大设备作为支撑。二是为实现对无线电干扰信号的定位,系统应具有一点定位以及动态定位的功能。所谓一点定位,指的是通过一个测向站,实现对电波的定位。动态定位指的是,通过对不同测向站所收集信息的处理,实现对无线电波的定位。(2)定期检查、优化通信系统以航空领域为例,想要避免干扰,必须不断对系统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与干扰问题发展的适应性。(3)无线电干扰与排查外部技术手段的应用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外部干扰的排查。而为解决干扰问题,可从切断电磁波传播途径的角度出发来实现,对此,可采用外部技术手段,以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具体而言,解决上述问题的外部技术手段包括滤波、屏蔽以及接地三种,三者解决干扰问题的原理与具体应用如下:用滤波方法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对电磁波传导过程的控制来实现,需要以滤波仪作为主要设备。低通滤波器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无源集中参数元件滤波器,二是同轴吸收滤波器。上述两种滤波器各有其优势以及缺陷,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两种类型的滤波器。可将滤波器安装在目标设备上,以阻断电磁波的传输。屏蔽指的是通过减小电磁波向电磁场外的穿透力度,达到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目的。干扰源想要实现对敏感元件以及器械的干扰,需要通过一定的介质完成传输,而屏蔽的原理便在于将传输途径阻断,进而使干扰源无法实现对敏感元件的干扰。屏蔽包括静电屏蔽、电磁屏蔽和磁屏蔽三种。具体应用何种屏蔽方法,同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不同屏蔽类型实现屏蔽的原理不同,以电磁屏蔽为例,如设备存在干扰,则可采用低电阻的金属丝,实现对电磁波的消化与吸收,进而达到屏蔽干扰的目的。接地指的是通过对自身容易产生干扰信号的设施等,通过地线接地,使干扰电流能够流入大地,进而避免干扰产生,最终解决无线电干扰问题。实践证明,采取接地的方法,实现对无线电干扰问题的解决效果相对较好。(4)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应从培训的角度出发,将当前新型的无线电干扰排查措施向监测人员进行传授,保证其业务水平能够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相适应。(5)将无线电干扰排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要将无线电干扰的排查作为重点日常工作来开展,同时要加强对无线电干扰信号的管理与监控,加强对各项设备整体运行情况的管理,保证各设备均能够正常运行,保证各系统功能能够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慧英.无线电干扰与排查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09:128
[2]邓荣春,魏小忠,李国强.民航无线电干扰特征分析及几点措施[J].中国无线电,2005,02:26~28
[3]陈祥成.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甚高频通信系统互调干扰与串扰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411~414
[4]曹雷,李云溪,孟禹彤.航空无线电的主要干扰源及防护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95
[5]蒋兰.如何有效预防和排查民航VHF无线电频率干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05:32~35+39
[6]高云,畅洪涛,聂宏斌,刘若钧,毛黎明,李小平,杜涛.一起公众移动通信基站信号干扰民航二次雷达的案例分析[J].中国无线电,2009,11:67~71
篇12
高山无线电监测站由于架设位置高,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目标,造成监测设备遭受雷击损害,因此高山无线电监测站雷电防护一直备受关注。山东省泰安无线电管理处的一座高山监测站位于泰山主峰玉皇顶东侧的日观峰,海拔1533.7米,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监测站,山东泰安年雷暴日28天,属于中雷区,泰安的这座高山站建站十余年,几乎未遭受雷击灾害。本文对该监测站防雷设施进行了技术调研,对高山无线电监测站几点重要的防雷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图1为泰安高山无线电监测站及部分防雷设施。
1防雷措施分析
1.1高防护等级设计标准
泰安高山站与山顶的气象站共址,按照《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的关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划分,气象站很难归入第一和第二类建筑物,但防雷设计人员反映实际设计施工标准不低于第二类建筑物的防雷等级,也就是高防护等级设计标准是高山监测站雷击防护的设计施工保障。目前,在即将的《无线电监测站雷电防护技术要求》行业标准中,将无线电监测站划分为两类:位于强雷区或多雷区的无线电监测设施以及位于山顶、海边、河流附近等雷击风险较高地带的无线电监测设施应划分为一类,重要性和设备价值较高的无线电监测设施也可划分为一类;不属于一类的其他无线电监测设施划分为二类。从分类标准中可以看出,高山监测站可按一类防护等级进行设计,为高山监测站防雷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
1.2高性能接地网
高性能的接地网是高山监测站防雷工程中重要的措施之一。所有的雷电流都通过接地网进行泄放,而高山监测站通常土壤中岩石较多,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很难降低,另外山地地貌复杂,必须依据地形因地制宜进行设计施工,尤其是部分山地为国家保护区域,施工范围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这对接地网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泰安高山无线电监测站,位于泰山气象站内,泰山岩石多为变质岩,电阻率高达102欧姆•米至105欧姆•米,理论上接地网很难做到低电阻。而泰安高山站借用了山东泰安气象站的接地网,2017年接地电阻测试结果为1.09欧姆,远远低于国标规定值(<10欧姆),雷电流释放效果非常好。根据泰安防雷办提供的设计资料,泰安高山站接地网采用了总长约为1580米的40mm×4mm镀锌扁钢作为水平接地极、1.5米长的50mm×50mm×5mm的角钢作为垂直接地极,并且沿水平接地极加注了大量的降阻剂,设计分布图见图2。根据图纸数据计算,接地网面积高达10000平方米。无线电监测站的机房、天线塔1和天线塔2等设施可以就近接地。设计人员还反映,实际施工时在山顶根据地形和岩石分布情况,尽量扩大接地网分布范围。经过技术调研和查阅资料,高山接地网通常使用“深井”技术,就是在合适的土壤位置,通过打深敷设垂直接地,将接地网向纵深扩展,进一步扩大接地网面积。接地网采用抗腐蚀性材料,增加接地网寿命,这与平原接地网设计原则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综上,高山监测站接地网设计施工的要点可以总结为三点:扩大面积、加降阻剂和“深井”辅助。
1.3新型避雷针
高山监测站由于地处山顶,因此避雷针接闪次数肯定高于平原监测站,那么对避雷针(接闪器)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山东泰安气象站在10年前就采用了法国提前高性能放电式避雷针,大大增加保护半径,在实际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验证。普通避雷针对雷电的吸引力有限,其保护范围也十分有限,并且避雷针和引下线在流过雷电流时,所产生的电磁场,会损坏其作用范围内的系统和设备,造成雷击二次效应。目前随着防雷元器件技术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多新型高性能避雷针,见图3,主要有优化避雷针、闪盾避雷针和提前放电避雷针等。主要特点是:对雷电吸引力强,保护范围大,显著减小雷电流流经避雷针和引下线时的雷电感应,降低雷电流入地瞬间的地电位反击;对雷电流的幅度衰减大于80%;雷电流前沿上升陡度(di/dt)下降到之前的1/33;冲击通流容量大于300kA;在相同的安装高度下,比普通避雷针的保护半径大数倍等。
1.4高等级的机房屏蔽
屏蔽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防护雷脉冲的措施。通常机房会采用接地网格和静电地板的方式加强机房屏蔽,而高等级的机房屏蔽会对机房外墙加屏蔽,进一步提高屏蔽等级。经过调研,泰安高山监测站使用的机房外墙内除了自有钢筋作为屏蔽网以外,还在墙内敷设了金属网,提高屏蔽效果。外墙屏蔽施工图见图4。可见高山监测站在预算允许范围内可适当提高机房的屏蔽等级,例如采取六面金属网格屏蔽、设备装入金属机柜、使用金属门等方式,避免破坏墙体的同时又提高了机房对雷脉冲的防护等级。
1.5注重施工细节
防雷是一项工程,细节决定成败,防雷施工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例如设备等电位连接、SPD馈线安装位置、焊接点防腐处理、信号线和电源线布线等。调研中发现泰安高山监测站机房内做了大量的等电位连接,墙上塑铝板的固定架都进行了等电位连接,见图5,可见施工过程非常注意细节处理。
1.6重视后期的运维保养
再好的接地工程,没有后续的维护保养也会出现防雷漏洞,气象站和泰安监测站非常重视维护保养,每年定期做了大量的运维工作,其中就包括防雷设施保养,尤其是雷雨季来临之前和雷击发生后做好防雷设施检查维护工作。
2结论和建议
从本次对泰安高山无线电监测站防雷设施的调研,结合相关资料,可见高山监测站防雷措施对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非常必要,泰安高山监测站防雷工程经受了长时间检验,实现了良好的防雷效果,最后有以下建议供参考:(1)高山监测站防雷措施必须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是防雷设计的理论依据;(2)高山监测站在最初建站选址时除了考虑信号接收性能外,还需将地理环境因素加以考虑,例如土壤电阻率、岩石结构、是否为风口、植被是否可以破坏和恢复等;(3)高山监测站如果为自建,可以在建设之初就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在地基内加降阻材料,降低后期接地网设计难度;(4)新型避雷针可以组合使用,有意识地转移雷电接闪点,实现保护重要目标的效果,例如闪盾避雷针和提前放电式避雷针组合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良,万峻.对短波固定站测向系统防雷方案的探讨[J].中国无线电,2014,01:68~69
[2]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3]潘忠林.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
篇13
中图分类号:TM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70-02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无线电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法,在各类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与此同时,无线电干扰问题也困扰着这一技术的应用。因此,在明确无线电干扰危害的基础上,分析无线电干扰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查找和管理措施解决无线电干扰问题。
1、无线电干扰的危害
任何无线电设备的工作都离不开无线电波,就像有线电话离不开电话线一样。无线电波承担着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递信息的作用,就像一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话线。通俗地讲,所谓的无线电干扰就是指无线通信系统的电波通道扰了。
无线电频谱是所有无线电波频率的总和,它是一种非耗竭性的共享资源。不同于土地、水、矿藏等非再生或一类再生资源,它可以被反复利用而不消耗。由于无线电波的传播不受人为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它又是属于全体共有的,必须实施科学管理。同时,无线电频谱资源又是有限的,具有排他性。通常意义上,在同一时间、同一区域,一个无线电频率只能被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否则就会造成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另外,无线电频谱有时容易受到自然界噪声和人为噪声的干扰,为此也需要实施保护性管理。
无线电干扰会产生什么危害呢?所有无线电设备进行通信都离不开无线电频率,正由于无线电频率具有有限性和排他性的特征,因此当两个无线通信系统的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有意或无意落在使用同一频率时,就会造成无线电干扰。根据形式不同,无线电干扰可以分为同频干扰、邻道干扰、带外干扰和互调干扰等。但无一例外,都会造成无线电通信系统性能下降,通信质量恶化,直至信息损坏或丢失。
2、无线电干扰的形成及分析
2.1 同频干扰(同信道干扰)
同频道干扰是指凡载波频率与有用信号的载波频率相同,并以相同的方式进入收信机中频通带的非有用信号所造成的干扰,都称为同频干扰。这种干扰,在收信机中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等同地被放大、检波和输出。这就降低了收信机的信噪比。当干扰信号足够大时,可造成收信机的阻塞干扰。
同频干扰大多不是机器设备出现问题导致的,而是人为造成的。例如非法大功率无绳电话直接使用通信频率,会对通信产生最有害的直接干扰;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也可能会对正常的无线电使用造成干扰等。
2.2 邻道干扰
邻道干扰是来自相邻频道信号。它是由于收信机选择性差,或者是邻道发信机频带过宽造成的。对于前者,可以靠提高收信机的选择性来消除;而后者只能以限制相邻频道发信机带宽的方法加以解决。
邻道干扰大多是收发信机老化导致技术指标下降引起的。实际中此类干扰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无线电频率邻道间隔带宽都有严格规定,这对避免邻道干扰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2.3 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频率信号同时输入收、发信机时,由于电路的非线性而产生第三个频率称为互调频率,若互调频率恰好落入某个收信机的工作频率上,该频率将受到干扰,即互调干扰。
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互调干扰是十分困难的,但通过采取一定措施也可减轻其影响。提高设备的抗互调干扰能力:一是尽量使各天线间的距离拉大,以增大信道间的耦合损耗;二是净化发信机输出电波,提高收信机选择性,以增大设备的线性度,压低互调分量电平。
2.4 杂散辐射干扰
杂散辐射干扰:指除发射机载波频率信号外的各种杂波。一般分为发信机寄生辐射和收信机寄生响应。
(1)发信机寄生辐射:由于发信机多级倍频器的非线性及滤波特性的不完善,在发信机的输出端将产生许多寄生物,称之为寄生辐射,即发信机杂波辐射。
(2)收信机寄生响应:收信机接收其它不需要频率信号的能力,称为寄生响应。在超外差收信机中,产生寄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镜像频率、中频频率以及倍频后产生的寄生谐波分量等。
3、无线电干扰的预防措施
随着无线电事业的迅猛发展,保障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做好电磁兼容越来越难。因此,首先从防止有害干扰入手加强无线电的控制,这样才能有效减小无线电干扰。当前无线电干扰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宣传无线电管理的各项法规政策,让公众知道无线电专用频率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非法使用无线电频率、频段,都将会受到行政处罚,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2) 联合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在生产、销售违法电台龙头环节进行整治,处罚违法生产、销售无线电设备的单位、个人。同时向公众宣布,凡购买的无线电设备不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可向销售者索要高额赔偿。这种由政府部门与公众共同参与的打击活动,可使违法生产、销售无线电设备的单位、个人无处可藏和无利可图,失去其生存的空间。
(3)人工干预控制干扰。无线电干扰是客观存在的,几乎不可能完全消除,通过测量计算干扰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干扰控制在某一允许的范围内,使台站能在特定通信质量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4、无线电干扰信号源的准确查找
4.1 观察信号特征,判断信号来源
要准确查找无线电干扰源,首先要采集干扰信号并观查信号特征,通过测量信号参数或解调监听信号内容等手段为干扰源测向定位提供信息支持。测量信号参数主要是指测量信号的频率、幅度、占用带宽、调制方式、工作时间等参数,据此可以判定信号属于何种类型、何种业务,进而判断信号的可能来源。
正常发射信号包含明显的业务特征,频偏、占用带宽符合业务规定。带外辐射信号特征为信号强度随频偏的增大衰减不够,导致实际占用带宽超标。杂散发射信号特征为信号与主信号工作时间一致,占用带宽不定,无明显业务特征。互调发射信号特征为信号幅度较小,占用带宽大于正常业务占用带宽,有时会包含多种业务特征。在查找无线电干扰源时,依据信号参数可以判断干扰信号产生的来源,如同频干扰、邻频干扰、杂散干扰和互调干扰等。移动通信设备具有间歇发射、干扰源位置不固定等特点,很难直接确定其位置。但是,可以通过监听其模拟信号内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确定设备使用者,从而找到干扰源。
4.2 合理选择机动路线,单车定位与逼近式查找相结合
利用监测车进行无线电干扰源测向定位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单车定位法和逼近式查找法。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干扰源测向定位,即在较远的距离,通过单车交汇定位法确定干扰源所在的小区域,而后再进入该区域,采用逼近式查找法确定干扰源的准确位置。例如,在城市里查干扰时,由于地形比较复杂,可以先选择较宽的公路和较高的立交桥顶层作为测试位置进行单车定位,而后再进入楼群中间,根据监测信号强度变化和测向结果综合判定干扰源所在位置。
4.3 识别天线类型,分析信号传播路径
通常大功率辐射源都会选择比较高或比较突出的位置架设天线,以增大覆盖范围。查找干扰源时,逼近干扰源所在区域后,可以通过寻找信号所属业务的常用发射天线,以加快查找进程。例如,集群业务和寻呼业务通常采用全向高增益天线,手机和小灵通等移动通信系统通常采用板状天线和全向共轴天线,微波数传业务通常采用抛物面天线等。
在复杂环境下查找干扰源时,应注意分析信号的传播路径,区分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从而确定干扰源位置。在监测车逼近式查找过程中,当信号忽然变大或变小,说明车辆刚好位于信号直射路径或主要反射路径边缘,此时应仔细观察附近地形,判定信号传播路径。
在近距离查找干扰源时,应注意使用测向天线测量上下方向的信号强度,寻找直射路径,尤其是在室内查找时,由于空间狭小,反射信号较多,往往很难准确判断来波方向,此时可以采用测向天线遍历房间的办法,寻找直射路径。当测向天线直接指向干扰源时,信号会忽然变强,从而确定干扰源位置。
5、进一步加强无线电干扰管理的措施
无线电干扰种类繁多,成因复杂,但其产生离不开使用频率、站址、设备性能等主要因素,涉及到无线电管理部门、设计部门、设备生产部门、无线电用户和非无线电用户等各个方面。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小无线电干扰现象的发生。
5.1 确保合法无线电台的利用
对于合法设置的无线电台,无线电管理机构有义务保护其使用的频率免受有害干扰。当合法电台受到有害干扰时,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及时组织力量查清干扰源,排除干扰。
5.2 无线电干扰源查处
当无线电受到干扰后,应立即向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诉,无线电干扰申诉受理后,无线电管理部门通过有效的无线电干扰源查找措施,及时查出准确的干扰源,并以相关规定为依据进行干扰排除和处理。
5.3 提高无线电执法人员素质,加强部门协作
无线电管理就是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证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无线电执法人员首先树立执法为民和不畏势强坚决执法的思想,按照无线电管理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责,坚持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按法规、按程序办事。同时,根据无线电干扰涉及部门多、群体广的特点,在执法中往往需要当地政府、公安、法院等部门的配合,及时组织力量查清干扰源,排除干扰。
6、结语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无线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产、生活、工作中,时常对其它的民用无线电频率造成干扰,这种干扰轻则影响正常无线电频率的使用,重则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危胁。因此,必须给予无线电干扰问题以高度重视,积极探讨无线电干扰危害、成因及管控措施等相关问题,这对于提升无线电使用效率和效益,以及防范不必要的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