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气象学定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2]。雾的存在使能见度恶化,降低空气透明度。如果是因为水汽使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 km以内的天气现象即为雾,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接近饱和或饱和的。雾与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时就称其为雾,雾升高离开地面就称为云。雾和云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的尺度比较大,浓度分布不均匀,其大小为1~100 μm不等,平均直径在10~20 μm,空中飘浮的雾滴可由肉眼看到。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态水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3-4],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 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5-6]。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 μm,平均直径为1~2 μm。
2雾霾天气的成因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3危害和预防措施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7]。雾霾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专家提醒老人和儿童要注意雾霾天气的健康防护,建议老人和儿童出门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区域,并且做好个人卫生。雾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的肌肤,尤其要清洗口鼻和双手。平时多饮水,饮食清淡,多吃鸡肉、鱼肉、豆腐、牛奶等优质蛋白食品,保证睡眠充足,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由于早晨雾霾较重,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把锻炼时间改至下午或晚上。
4参考文献
[1] 成都气象学院.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 段再明.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42(5):539-541,548.
[4] 李东海,何彩霞.浅谈雾霾天气的识别及预警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65-166.
篇2
1.计量与力学计量的仪器设备
力学是要经过计量的。由于力学是根据力的作用原理对自然界各种现象做出的反映,因此力学需要运用数字进行解释说明。力学是物理学、天文学以及许多工程学的基础,涉及领域较为广泛,例如力学应用机械、建筑、航天等领域。不同的力的表现需要力学实验体现,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力学实验。力学实验避免不了要应用到力学仪器,目前大多数力学仪器主要应用在高校实验室或者是职业活动中,高校实验室中常用到的力学仪器主要有定制的微纳米综合力学测量系统、规格为MT-5的天平、规格为TVT2滴体积张力计、规格为MS21S电子微量天平、规格为W-NK-25A湿式气体流量计、螺旋测微计(千分尺)、游标卡尺、规格为QTS-25质构仪等。职业活动中常用的力学仪器主要有规格为100KN 80-250H2高频拉压疲劳试验机、规格为W-NK-50A湿式气体流量计、规格为DSM3200数字式压力伺服器、大型风洞、大型水洞、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变传感器、规格为PAT-E03F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装置、规格为W-NK-25A湿式气体流量、规格为C18压力传感器、规格为WSRQ-10N燃气表检定装置、规格为LJS(80mm~300)mm水表校验装置、规格为CXT2002智能数字压力校验仪以及规格为IFA300-2热膜风速仪等。由于力学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所以力学实验仪器涉及范围也较为广泛。以上列出的力学仪器都是较为常用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因此通过对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力学仪器设备检定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力学仪器的综合考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
2.力学计量法
实际上,计量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它包含了物理科学与力学科学,其中以力学科学应用较为普遍。由于力学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计量与生活又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力学计量的统一性是必须要注意的。力学计量的统一性问题,实际上就是力学的计量法问题。实行统一的力学计量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避免由于国家不同、行业不同所导致的力学计量标准不同而造成的误差问题。所以说,想要解决力学仪器检定中相关的问题,就必须考虑到力学计量的统一化问题[3]。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力学计量标准,而每个国家的力学计量标准都不是一致的。我国主要采用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力学计量标准,同时,也采用了与国际通行的力学统一的计量标准。在实际生活中,我国力学计量主要以我国自身的力学计量标准为主,在物理科学、力学科学等研究领域我国主要采用与国际通行的力学统一计量标准,这样不仅有利于与国际研究领域接轨,也有利于与国际学术领域联结。
3.计量检定中相关问题
力学计量仪器的检定一般是在力学计量单位实体测评后,来鉴定力学计量仪器的实际性能情况。一般情况下力学计量仪器的检定都是由国家与之相关的政府部门负责执行的,其检定过程包括国家相关部门开具检定证明并加盖部门验明公章等环节。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我国力学计量仪器的检定工作必须由国家规定的检定部门进行检定与验明,其他部门与个人一律无权干涉有关计量检定的所有工作。当国家检定部门进行计量仪器的检定时,为了确保计量结果的一致性,需要设立统一的相关计量基准。同时,相关计量检定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检定技术要求,避免出现违法行为[4]。
在进行计量检定具体操作时,需要运用力学计量仪器。这里以力学衡器计量检定举例说明。衡器也就是人们常见的天平,它是天平的一种特殊式,在现代力学计量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衡器是由德国科学家虎克发明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定型。在进行检定工作中通常运行整体检定与部分检定两种方法。所谓整体检定就是对衡器进行国家规定使用的检定方法,也是常用的计量仪器的检定方法,这种检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靠,并且容易对每次的检定结果进行检定,方便获得所需要的修正值。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有效防止出现误差,通常采用多次计量的方法,例如仅仅需要测试3次,则可以上升到5到10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随机误差。整体检定包括仪器的计量、标准计量与基准计量等几个方面。部分检定也叫做分项检定,是指对日常实验中计量仪器的检定,其检定原则是计量仪器分别进行多次检定,通过多次计量结果对比。部分检定具有精准部分计量器具的作用,能够减少由于计量器具产生的误差,可以有效弥补整体检定的缺陷问题,因此在实际计量仪器的检定中通常是整体检定与部分检定交叉使用。
结语:力学计量仪器检定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到我国实行的两套力学计量标准,还包含了力学计量的统一性问题。通过对力学计量仪器检定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了解到力学计量仪器检定是由国家相应机构负责,其检定要求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在实际的检定中,采用力学仪器的整体检定与部分检定相结合使用,有利于力学仪器的全面检定[5]。
参考文献:
[1]李宗彭,胡兴伟,韩海瑞.用干簧控制计时的力学实验装置的制作及应用[J].物理实验,2009,30(06):191-192.
[2]陈小亮,杨全虎,刘安明.梁弯曲应力电测实验中应变增量最佳值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33(20):165-167.
篇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为月刊,160页,大16开本,彩色印刷。单价20元,全年定价240元。订户可随时向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509;亦可向编辑部直接订阅,免邮寄费(欢迎通过银行转账,附言栏请注明订阅杂志名称)。
篇4
募投项目远低于预期
雪人股份是集工业及民用制冰设备、冷水设备、冷冻冷藏设备、冰蓄冷空调、成套制冷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 、销售、工程安装、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专业制造商。
公司在定增预案中指出,本次募集资金中的2.9亿元将用于投资于冷冻冷藏压缩冷凝机机组组装及配套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营业收入(各年平均值)为86750万元,企业净利润7921.30万元。
记者查阅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招股说明书,首次募集资金时公司的投资项目为高效节能制冰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招股说明书中,公司做出预测,项目竣工时间为2012年7月,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为项目试生产阶段,2013年项目将正式投产,预计实现收入40370万元。
然而,时隔两年,公司的项目进展如何呢?根据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原定于13年正式投产的项目在13年度仍然有2800多万的在建工程增加,记者调查发现,该笔增加正是对募投项目的投入。可见,单从项目建设进度上来看,公司的募投项目已经延迟了一年之久。4亿元收入的预期顿时显得遥遥无期。
项目目标实现存困难
首次募集资金算是公司的前车之鉴,因此本次定增预案中公司巧妙地回避了时间的界限,仅强调项目达产后公司的利润预期。记者调查了解到,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系公司所处行业产业链上游,公司此前几乎从未涉足,项目建设面临的难度将会比之前大得多。公司能够实现8000万元的利润目标吗?即使可以,是一年两年就可以达到,还是需要5年,10年?有着首次募投项目的经验教训,面对这个问题,即使是雪人股份自己,可能也无法给出自信的回答。
同时,本次定增将募集1.4亿补充流动资金,旨在“保障公司实现产业链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改善公司偿债能力指标”。记者将雪人股份与行业内其他8家主要公司进行比较,13年雪人股份的流动比率排名第二,可见公司偿债能力较强,没有继续提高的必要(见表一)。
记者还发现,2011年底公司上市后,2012年公司的长短期借款共计约9300万全部清零。根据公司的募集资金使用专项报告,公司利用超募资金归还了所有的银行借款。2013年公司的长短期借款再次增加至1.3个亿,而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定增预案,公司难逃利用募集资金再次清空借款之嫌。同样,与行业内其他公司比较,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低水平,公司大力降低资产负债率的举动缺乏必要性。(见表一)加上股权融资存在摊薄收益的缺陷,公司的举动令人无法理解。
另外,从二级市场看,公司自上市以后价格一直低于首日开盘价,今年年初股价回升至15块左右,却从三月底时再次迎来下降。本次募集资金,众多研报称彰显了股东对公司未来的信心,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正如公司财务报表中所看到的,公司首次募投项目带来的是利润的急剧下降,而本次定增,公司利润进一步下滑现象依然可能出现。公司的定增项目经过券商修饰,成为了公司在低迷时期拉高股价的一种手段,而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公司盈利并不看被好。
定增对象表述含糊 意在规避监管
篇5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顶空法 血液 乙醇 含量测定
血液中乙醇浓度的高低,是判定一个人清醒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国标法测定,即重铬酸钾氧化硫酸亚铁铵滴定法。该法花费时间长,条件不易控制。由于血液中含有各种蛋白质和胶状物质,比较黏稠,因此不能采用直接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实验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通过对待检血样进行适当处理和色谱条件的摸索,从而对实验方法有所改进。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 TP2100气相色谱仪,配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工作站。
1.2 试剂 空白抗凝血,无水乙醇(分析纯),叔丁醇(分析纯,内标物)。
1.3 试剂配置
1.3.1 乙醇标准储备液、叔丁醇标准储备液 用移液器分别准确吸取无水乙醇1.26 ml(相对密度0.7893)、叔丁醇1.24 ml(相对密度0.803 7)于100 ml容量瓶中,用重蒸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分别得浓度为10 g/L的乙醇标准储备液、叔丁醇标准储备液。置4℃冰箱保存(可保存1年)。
1.3.2 乙醇标准工作液、叔丁醇标准工作液 分别吸取一定量的乙醇标准储备液和叔丁醇标准储备液,用重蒸水稀释10倍,分别得浓度为1 g/L的乙醇标准工作液和叔丁醇标准工作液。
1.4 色谱条件 色谱柱Hayes EPQ 2 M×2 mm,柱温120℃,检测室温度250℃,气化室温度250℃,载气(N2)流速0.020~0.035 L/min,燃气和空气流速根据仪器条件选定。
1.5 样品制备 精确吸取2份待测全血0.5 ml,分别加入样品瓶中,加100 μl(1 g/L)叔丁醇标准工作液作为内标,用密封钳加封铝帽,密封好瓶塞,混匀,置60℃恒温水浴箱内,水浴15 min。
另取空白全血2份,根据待测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多少(目测乙醇峰面积的大小),添加相应的乙醇标准工作液(20 μg~2 mg),内标液按上述方法平行操作,作为已知对照。
1.6 样品检测 用2 ml注射器分别吸取检材、已知对照瓶内液面上的气体约1.5 ml,注入气相色谱仪中,每个试样进样2次;并注入乙醇标准工作液。
1.7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10 g/L的乙醇标准储备液用重蒸水分别稀释10、100、1000倍,得浓度分别为1、0.1、0.01 g/L的乙醇标准液,然后分别取0.05、0.1、0.2、0.4 ml的1 g/L乙醇标准液,0.1、0.2 ml的0.1 g/L乙醇标准液,0.1、0.2 ml的0.01 g/L乙醇标准液,同时加入0.2 ml的1 g/L叔丁醇标准工作液做内标,检测后制作标准工作曲线。见表1。 转贴于
1.8 记录与计算 记录检材及已知对照中乙醇及内标峰面积值,填入GC定量分析记录表中,并计算出各检材中乙醇及内标的平均峰面积。表1 标准工作曲线相关数据 乙醇添加量理论计算的乙醇浓度根据表1的数据,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y=1.4062x+0.0268,r=0.993
计算检材中醇含量W(g/100 ml)
W=f×检材中的醇峰面积平均值×内标添加量(μg)×100检材中内标峰面积平均值×检材量×1000
f=空白检材中醇添加量×内标峰面积平均值空白检材中内标添加量×醇峰面积平均值
计算相对相差(用来检验平行操作的稳定性及数据的可靠性):
相对相差(%)=|W1-W2|W×100
式中W1、W2为2份检材平行定量测定的结果,W为2份检材平均值。
2 结 果
2.1 测定的色谱图 见图1、2。
该条件下目标峰与内标分离完全,(3.39±0.5)min处为乙醇目标峰,(10.0±0.5)min处为内标峰。
2.2 线性关系 在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对不同浓度的乙醇标准工作液进行测定,其回归方程为y=1.4062x+0.0268,r=0.993。在乙醇浓度为0.01~10.0 g/L范围内,血液中乙醇含量与相应的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限为0.01 g/L。
图1 已知对照色谱图
图2 待测样品色谱图
3 讨 论
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乙醇浓度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但也受到一些条件限制。①恒温水浴箱的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下测定样品的峰面积,其峰面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高,但是温度不能超过水的沸点100℃,温度过高会给精密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将温度选在60℃。被测组分浓度在测定限附近时,温度选在60℃[1]。②汽化瓶内样品平衡时间的影响:将炉温定于60℃,在不同的平衡时间内分别测定。为保证体系充分平衡,本法选定平衡时间为12 min。
通过对温度、时间等条件进行控制,在限定温度条件下,高沸点的组分不进柱,对色谱柱的污染少,从而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2]。
利用本法可以进行自动分析,从而节省分析时间,故适用于成批量样品的测定。本法操作简单,条件易于掌握,线性范围宽,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篇6
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暴文慧(1986-),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馆员。1存在问题
1.1期刊征订工作的重要性
期刊是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承载着最新的信息资源,带给我们最前沿的学术知识,能够及时地反映出人类对于世界的最新认识。因此,期刊管理在图书馆工作中非常重要,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图书馆应该舍书保刊。据统计,国内外图书馆用于期刊管理的经费占到总经费的60%~80%。
期刊征订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日益深入,书籍等资料载录的知识也在发展,文献资源会不断地推陈出新,这一现象在期刊出版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期刊会出现内容改变、质量下降等现象。对这种变化,若是处理不当会引起馆藏期刊资源质量下降、分类出现偏差、介绍有误等问题。为保证图书馆期刊资源的质量,在一年一度的期刊征订工作中必须对期刊种类进行更新调整,做到去芜存菁。
1.2高校图书馆期刊征订的工作要求
期刊对于学术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据研究者统计,世界上有75%的科技文献是通过学术期刊发表的,而科研工作者所需的文献资料70%~80%来源于期刊。由于高校以从事教学科研的院校师生为服务对象,期刊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也需要特别的重视。
出于服务教学科研的目的,高校图书馆对期刊的选择应该更具有针对性。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发生变动,对期刊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术研究,期刊征订应该契合所在高校的学术研究,并根据学术方向的变动进行调整。具体而言,期刊征订工作中需时时考虑本院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引进新进的优秀期刊,剔除陈旧过时的无用资料,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作用。
1.3高校图书馆期刊征订工作现状
尽管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征订工作非常重要,但其完成质量并不理想。有研究者认为,不少高校图书馆中服务教学科研的期刊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没有达到要求。事实上,征订工作实施中确实也存在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1.3.1经费分配中的问题。期刊征订过程中,有限经费的合理分配很重要,是期刊资源结构合理的保证。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资金在分配上要考虑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做到“在考虑学校的整体专业设置情况,涵盖所有专业的基础上,做到突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的期刊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的期刊保障率”。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期刊征订工作需要考虑本院校各个学科的重要性、各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多少等问题,这些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易全面把握。另外,期刊资料还存在某些学科需求量大,某些学科需求量小的问题。确定这些不仅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还需要身在其中才能体会,仅凭借图书馆工作人员难以圆满解决。
1.3.2文献选择时的问题。期刊的选择是期刊征订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期刊资源质量的关键。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在文献选择上就应该符合师生的实际需求。正确的选择、增删期刊不仅需要大量的调查分析工作,还要求工作者必须精通相关知识。受限于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一些客观情况,全面有效的调查结果并不易获得。同时,术业有专攻,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可能完全深度把握要征订的所有期刊。
1.3.3读者意见反馈的问题。读者意见对图书馆而言非常重要,是图书馆增订新期刊、削减旧期刊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高校图书馆通过问卷调查、读者信箱等一系列活动向读者征求有关意见,但成效并不理想。研究者对图书馆常见的荐购工作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同学没有使用过,甚至没有听过图书馆有这项服务。根据数据显示,荐购服务使用率最低的是吉林大学,其参与荐购者只占读者总人数的0.5%,每年向图书馆荐购的图书不足100本。而针对期刊的荐购情况则更加不乐观,辽宁医学院图书馆期刊部门2013年所收获的有价值的荐购信息不足10条,可谓效果很差。
1.3.4期刊分类的判断问题。准确的划分期刊类别是期刊征订中的必要工作。为了切实起到服务教学科研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分类要针对院校具体专业而进行。举例而言,《服装设计师》(邮发代号:82-463)与《家具与室内装饰》(邮发代号:42-138)在通常的分类方式下属于轻工业,分类号为TS,但作为具有特定专业的艺术院校的图书馆,辽宁医学院图书馆划分时并非简单的将其归类于轻工业。本着方便具体专业师生查阅的目的,其将这两种期刊分类为艺术类目下的工艺设计大类J5,并进一步细分为服装设计与室内设计。
但实际的征订工作中期刊种类繁多,总数庞大,图书馆负责人员往往不能精通订购工作中所涉及的所有专业,难以正确处理所有的期刊分类,这种情况会造成期刊分类出现一定的偏差。
暴文慧:高校图书馆依托学术委员会开展期刊征订设想暴文慧:高校图书馆依托学术委员会开展期刊征订设想2问题分析
2.1学术权威缺席
虽然学术界尚有争论,但多数学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具有学术性质。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其学术性无疑更强一些。但术业有专攻,要有限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完全把握所有的学科的方向,谈何容易。况且不少早年参加工作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可能学术修养并不太高,难免在征订工作中出现沿袭旧制、凭感觉工作的情况,无法保证图书馆期刊征订高质量地更新剔旧。
与此同时,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来自高校其他部门的支持并不充分。高校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并不直接参与图书馆事务,各个学院与图书馆的联系沟通相对而言也比较松散,来自院校的帮助不足以解决问题。
2.2客观限制制度的发挥
虽然来自院校的学术支持不足会导致期刊征订工作的质量不能保证,但图书馆界也有一些制度可以缓解。如学科馆员制度、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制度等,它们能尽量弥补学术指导的缺席,从而提高期刊征订工作的质量。然而受制于客观条件,这些制度或难以开展,或开展后效果不佳。
学科馆员,或称 学术联系人(Academicliaison 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学科咨询馆员(Subject Reference librarians)。通过他们与特定专业的师生沟通与调研,高校图书馆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服务教研。但是以现在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客观情况来看,设置足够人数的具有充沛工作时间的合格学术馆员并不现实。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人员相对精简,更难实现。由于这些原因,不少条件不具备的高校图书馆并不设置学科馆员,更勿论借其提高期刊征订工作的质量了。
图书馆学术委员会是协助馆长对全馆实行学术领导的评议、咨询和参谋机构,由具有丰富图书馆知识和很高其他学术水平的专家们组成,对图书馆重大业务问题进行讨论是其重要工作之一。借助其商讨意见,可以有效地避免学术权威缺席的问题,提高期刊征订工作的质量。但图书馆学术委员会设立的条件较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员基础。根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自国应的观点,委员人数应该视图书馆的规模、业务结构的数量和人员质量而定,400人以上的大约20人,100人左右的大约6~7人,还可以再设顾问若干人。对于很多规模较小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其并不具有成立条件,同样也无法借助其提高期刊征订工作水平。
2.3与服务对象沟通不畅
尽管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来鼓励师生推荐好书、好刊以获得信息。但必须承认的是,图书馆的影响力在校园内比起其他机构依旧显得单薄。图书馆对师生的影响比起学院、行政部门较弱,同时,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交流联系也并不充足。因此,高校图书馆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是很不够的,这导致荐购、咨询等活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3解决设想
3.1争取资金
资金争取是期刊征订工作的开始。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在确定的经费安排下,根据图书馆定位选择最有价值的期刊。在征订期刊工作开始的第一步,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获得专用资金。
3.2整理往年征订目录
往年的征订目录对保证期刊征订的连续性意义重大,图书馆工作者应该妥善保管每一年的征订目录。除此之外,期刊出版中往往会出现内容改版、价格变化现象,也会有ISSN、邮发代号等重要信息变动的期刊,甚至还会出现休刊、停刊、合刊问题,这对当年的期刊征订都会有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于日常工作中勤于观察,并及时与出版商联系,将这些变动准确的记录下来。
3.3记录已有期刊的使用情况。
一种文献资料的订购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使用率。而一份期刊是否受到读者们的欢迎,是期刊征订工作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借出率、浏览量以及观察咨询来了解期刊的使用情况。
3.4联系供应商获得供货单
期刊供应商提供的期刊目录是期刊征订重要来源,图书馆所征订的期刊基本上来自于中标的供应商所提供的数据。不同供货商所能提供的期刊种类、价格、到货率、到书时间以及加工服务质量不同,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本着节约经费、考查服务的态度选择最优秀的供货商,及时向他们索取所提供的书单。
3.5通过学术委员会安排荐购
读者荐购是图书馆贴近读者的一种手段,但如号召组织的影响力不足,荐购工作则会流于形式。学术委员会相比图书馆,无疑更有影响力、号召力,荐购通知可以由其,层层传达,让更多的师生得知、重视。获得的荐购内容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整理,剔除那些重复推荐,错误推荐等无意义的信息。
3.6由学术委员会组织讨论
图书馆工作人员将资金调拨情况、往年征订目录、已有期刊使用情况、供应商的期刊单目以及读者荐购信息递交学术委员会,并申请其召开临时会议,由各个学科的学术专家对期刊征订工作进行讨论,以确定不同学科的经费分配、必须保证订购的期刊种类、非必须保证订购的期刊的选择方向以及分类原则。
3.7图书馆进行后续整理工作
获得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根据讨论结果,进一步确定期刊征订的种类。当确认无误后,即可联系供应商送刊,并完成整理排架等后续工作。
笔者认为,这种流程的工作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缓解目前期刊征订所存在的四种问题,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有效方法,非常适合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当然,这毕竟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高校图书馆期刊征订工作的所有问题,只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完善过程中的权宜之计。根本的解决方法只能是高校图书馆不断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扩大自身影响力,促进与院校的联合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毅.期刊订购原则的重新评估[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3):24-25.
[2]吴漂生.关于印刷型期刊与电子期刊订购的理性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3(1):89-91.
[3]岳晓光.高校图书馆期刊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路径选择[J].价值工程,2012(7):284-285.
[4]王咏岚.探讨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订购工作的基本原则[J].群文天地,2011(6):7.
[5]罗毅.高校图书馆荐购系统现状与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46-49,26.
[6]潘德利等.图书馆的学术地位辨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5):103-105.
[7]何芳.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更好的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J].现代情报,2007(9):128-129.
[8]自国应.关于图书馆学术委员会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图书馆,1988(6):37-40.
[9]孙绵涛.《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则》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7):3-10.
[10]关继舜,查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2):158-159,165.
[11]谷彦.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2):96-98.
[12]方锦平.浅谈高校图书馆期刊订购的前期准备[J].图书馆学研究,2002(6):40-42.
篇7
2016年2月21―25日康定市遭遇了64年来一次最强降雪,给当地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指挥下,甘孜州全体气象干部职工严密监测天气变化,科学预报,精心开展应急气象服务,为州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防雪抗冻抗灾救灾及社会公众防灾自救提供了科学依据。州政府根据气象决策服务,在强降雪天气过程来临前,防灾减灾动员令,获取抗灾主动权,灾害气象预报服务及应急气象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大雪天气概况及灾情
受高空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2016年2月21―25日,康定出现持续性降雪天气过程,过程累计降雪量为52.2 mm。主要降雪时段集中在21日20:00至22日8:00,12 h累计降雪量为32.4 mm,达大暴雪标准,该时段内降雪伴有雷暴,小时最大降雪量达7.6 mm;其中21日8:00至22日8:00 24 h降水量达38.3 mm,创下1952年以来日最大降雪量记录;截至23日8:00,康定市降水量42.4 mm,积雪深度达35 cm;23―25日以中到大雪为主,降雪特点为傍晚到夜间强度较大,白天相对较弱。受此次持续降雪天气过程影响,截至25日12:00,康定境内12个乡镇受灾,共造成经济损失约6 500万元。
2 大雪天气过程分析预测
2.1 暴雪环流形势分析
21日8:00 500 hPa上(图1),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乌拉尔山高脊较昨日发展东移,贝湖以西到新疆有一横槽,不断分裂冷空气,高原上形成切变,切变位于合作―甘孜―巴塘一线,甘孜州州内温度露点差≤5 ℃,青海南部―甘孜州北部有4条等温线密集带,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有利于切变东移加深发展。21日20:00 500 hPa环流形势无明显调整,乌山高脊规律东移,携带冷空气南下,切变位于北川―道孚―巴塘―林芝一线,露点温度差≤4 ℃,后部等温线仍密集,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利于切变线加深东移南压。
2.2 700 hPa环流形势
21日8:00,700 hPa上,四川盆地为潮湿的西南气流控制,新疆―青海和甘肃―四川盆地为负变温区,青海和甘肃有-12 ℃的变温中心,南北温差达20 ℃(成都与贝湖以西温差),冷空气势力较强,切变位于盆地北部;20:00 700 hPa环流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盆地由西南风已转为转为8 m/s的东北风,回流强冷空气入侵盆地。
3 气象部门预报服务工作对策
3.1 加强灾害天气预报预警
2月19日11:00中期降温降雪天气趋势预报和降温降雪重要天气提示,在2月21日15:00未来1周气象防灾减灾对策建议中均预计21―25日康定将会出现中到大雪。康定市气象部门领导及业务技术人员24 h值班,加强应急值守,确保观测资料准确、无误,主动上报材料,确保了大雪天气应急气象服务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3.2 加大公共气象服务力度
21日21:00甘孜州气象台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预警信息提示预计21日晚开始未来72 h大部分路段有道路积雪和结冰;21日21:30了康定市区暴雪黄色预警信号;22日10:05将道路结冰升级为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24日16:30继续确认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有效。通过制作沿线交通天气预报,通报道路结冰和天气实况与预报,为交通、高管部门疏导和分流车辆提供了气象服务。
3.3 加强决策性气象服务主动性
截至2月26日8:00,甘孜州气象台共中期降温降雪重要天气趋势预报1期,短期重要天气警报2期,暴雪黄色预警信号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2期、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2期,天气趋势、降雪通报及对策建议11期、决策手机短信10期,收集上报灾情5期。预报预警、实况信息及决策服务材料均通过网络、传真、手机短信和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等方式广泛[1]。
4 大雪灾害气象预报服务效益分析
4.1 灾害预警信息效益
根据甘孜州气象台的预警,甘孜州气象局启动了暴雪Ⅳ级应急响应命令,成立州气象局气象服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2月21日20:00起进入暴雪Ⅳ级应急响应工作状态,加强值守班及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信息报送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收到州气象台的预警信息、雨情通报、强降水现报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协作联防[2-3]。
4.2 灾害决策信息服务效益
甘孜州气象台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通过传真、手机短信、电视节目等方式及时传递,地方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听取州局领导专题汇报并且根据所提供的决策服务材料提前安排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本次天气过程,康定降雪明显,预报预警及时,气象服务积极主动,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将各项防御措施贯彻、执行到位,将灾害降到了最低[4-5]。
5 参考文献
[1] 吉莉,苟思,李光兵.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评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14200-14201.
[2] 徐雁萍.天气预报与公共服务效益评估[C]//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文集,2008.
篇8
1水文气象交叉学科的可行性
1.1气象学和水文学存在互补性、递进性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通过研究大气的变化规律,并最终对天气做出合理的预报,预报的对象包括降雨、气温、气压、风速等。水文学是研究地球大气层、地表及地壳内水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通过测验、分析计算和模拟,预报自然界中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看出,气象学是水文学的上游学科,水文研究的地表水资源来自于大气降水,且地表水资源的演变直接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气象学为水文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边界条件。
1.2社会急需人才的紧缺促进该交叉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各种水文气象极端事件频发,如城市内涝,北京2012年的“7.21”暴雨;2016年7月连续暴雨导致湖北多个城市严重内涝,损失严重;如干旱,自2009年,水资源丰富的西南五省却持续干旱;2016年北方春季持续性严重干旱,等等。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和人口的增加都需要更高的防洪抗旱安全保障。但是若要应对上述种种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单靠气象学科或者水文学科已无法培养出适用的人才。社会急需既懂气象又懂水文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加强水文、气象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整合,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水文气象交叉学科的课程设计
交叉学科的设置和发展依托于交叉课程的建设,本文将以二门特色课程的建设为例,说明水文气象学科的设置思路。
2.1普通水文气象学
普通水文气象学是水文气象学科中重要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讲述气象学在水文问题上的应用,培养学生通过气象学与水文学相结合的手段来解决水文问题中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水文气象学的基本概念,理解水文气象学中的重要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技术和方法,以及了解当今常用的一些水文气象耦合模型和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与国民经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
2.2水文气象集合预报
水文气象集合预报是水文气象交叉学科发展中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为明显的学科交叉性。水文预报的重要输入条件是降雨,而降雨的预报则来自于气象学,同时,地面条件的改变也会对局部的气象背景要素产生影响。通过课程学习,可以掌握水文预报和降水预报的相关技术,掌握水文气象集合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水文气象集合预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进展,带领学生接触到目前国内外的学术热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并进一步提高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水文气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师资和教材资源缺乏
对水文气象专有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只有4家研究机构涉及,国内更是很少,目前只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家。虽然近年来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教师人数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却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而且由于涉及多学科领域,对教师的要求相较于传统专业要高,一般需要有较长的留学经历。而目前的相关教师储备不足。
3.2教学和考核方式较为陈旧
水文气象方向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以笔试为主,占总体成绩的70%;虽然会辅以报告、作业的形式,但分数比例较低,不能有效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平时的表现,无法考核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真实掌握程度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4水文气象交叉学科的发展对策
水文气象学紧贴国际发展前沿,水文与气象的交叉和整合是气象学科和水文科学发展新的增长点,水文气象专业人才的培养关乎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设水文气象方向的专业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4.1培养教学人才,加强教材建设
加大对教师出国进修的资助,通过与国际著名水文气象研究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将知识结构相似的教师组成课程组,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碰撞,进行知识的更新,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组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载体,课程是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的联系纽带,也是推进新兴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4.2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果
水文气象学与目前国家发展中的减灾防灾关系密切,因此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需以实际问题为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建模、求解及实施。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应,需结合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学习、双轨教学法及其研究性教学法等双向交流教学方法。而且,实际问题内容多,板书影响教学效果,需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复杂大信息量的内容。
篇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quall,using automatic weather observations stations,this paper analyze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hen squall passed station,found the corresponding basis in the automatic station datas,numer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sudden strong wind in Ding'an County in 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curately grasped the definition of squall and the value chang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producing squall phenomenon,was the basis of correct judgment of the squall.
Key words squall ; weather phenomenon; records basis
“飑”是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其出现时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亦随之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1-6]。其破坏性很大,春、夏季容易出现。在地面观测中此类天气出现时很容易发生“漏记”的现象。自动站正式运行使用后,其观测到的数据可以更有利于判定“飑”出现与否。 “飑线过境”是指在暖气团内部出现的风切变的强对流现象[1-8],而不是锋面两侧冷暖空气之间出现的风切变,充分领会和理解定义防止“飑”漏记[9-13],对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有重要的意义。
1 “飑”的定义
“飑”意为强阵风。“飑线” 是气压和风的极度不连续线,又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升线,是一种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1,4](由多个雷暴单体或雷暴群所组成),是一种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不可抗拒等特点,沿着“飑线”可以出现强对流天气(冰雹、雷暴、大风、龙卷风、 暴雨等)。 “飑线”出现具有突然性。“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气压涌升、气温急降,“飑线”后的风速强时可在40 m/s以上。春季里,由于大气处于高温高湿状态,一旦有高空波动东移和冷空气过境[4-7],就导致产生“飑线”。
2 “飑”的特征
判断是否出现“飑”最重要的依据是“飑”出现时风的变化特点。气压、温度、湿度等其他相关气象要素也会发生剧烈变化[5-9],这些要素变化明显。
2.1 湿度的变化特点
当“飑”出现时湿度的变化曲线也是很明显的,同样的可以从自动站的分钟数据中找到相应的变化量。“飑”出现前湿度变化比较缓慢,而当“飑”过境后,湿度会下降,然后逐渐回升,形成“湿度谷”的特点,这一点有异于一般的强对流的雷雨天气的湿度陡升的情况(图1)。
2.2 风的变化特点
“飑线”中风的总体变化特点是风速突增、风向突变。在自动站数据中可以比较对“飑”出现时瞬时的风向风速和前后的正点十分钟平均风进行判断[1-10]。“飑”出现时瞬时风速较大,一般大于9~11 m/s,出现前和出现后的瞬时风速均较小,一般小于5.0 m/s。有2种风向变化,一种情况是出现前为某方位的风向,出现后为另一个方位风向,风向变化可达119~222°(图2),一种情况是出现前和出现后的风向大致相同[6-8,12],只是出现“飑”时前后瞬间风向发生变化,而正点前后风向无明显变化。
2.3 温度的变化特点
在传统的自记迹线上,在“飑”出现时,温度是呈现突然下降的曲线,在自动站中也能找到相应的气温的分钟数据变化来体现这一特征。如图1中表明,飑线过境时,温度呈直线下降状态,其前后温度在30 min内变化幅度可达5~6 ℃,且没有回升,这和“湿度谷”的变化特点是不同的。这是每次“飑”出现时温度的特征。
2.4 气压的变化特点
从 “飑线过境”的描述中可知,出现这种强对流天气现象时,气压自记的迹线呈现一个高压鼻,即在短时间内气压上升又下降,有时呈现波浪式的气压曲线[1-8]。因此,判断“飑”的一个重要的要素特征之一就是“高压鼻”或波浪式的气压曲线,自动站正式运行数据量化后这个特征更容易体现出来(图3)。
2.5 雷雨的变化特点
飑线过境时常有雷雨天气现象出现,因此,“常伴雷雨出现”也是判别“飑”出现的依据之一。在上面所述的3个例子中,在“飑”出现时段内均有雷暴和降水发生,资料记录表明6月22日19:00―20:00、6月23日16:00―17:00、7月5日12:00―14:00期间均有雷暴发生,且降水量分别是28.9、32.1、1.7 mm。这也是气象学中所指的“雷雨大风”现象。
从天气现象编报的角度来讲,“飑”可以补记的主要原因是 “雷雨伴随出现”的这个特点。因为雷暴和降水的天气电码 “95”或降水的 “80”总是大于“飑”的 “18”[4-9],“18”的电码在雷雨天气中一般不会使用到,故补记了飑后不会影响当时的天气现象的编码。
3 “飑”的风切变和锋面风切变的区别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飑”和锋面附近发生的风切变是不同的,可以从两方面区别:一是 “飑”出现时风的切变是风向转变后,风速突增,随后迅速减小,而锋面影响时风的切变是风向转变风速加大后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立刻减小;二是飑线过境时的降水多为阵性,而锋面产生的降水一般为连续性。
4 结语
在日常工作中,“飑”由于是只记开始时间没有结束时间的,且基本上都是“补记”的情况为多,所以很容易发生“漏记”的现象。只有充分地了解“飑”,才能做到良好记录。一是在日记录审核或月报表制作和审核过程中注意“飑”现象的各种特征[5-9,10],从自动站的分钟数据和正点数据中寻找相关要素相应的变化情况来判定,以防止“飑”的漏记。二是在当班过程中密切注意天气变化[4-7],在雷雨天气里出现瞬时起风的现象时要仔细观察风和压、温、湿的变化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应的时间段内若出现大风现象,则飑现象可以不记录。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
[2] 中国气象局.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
[3] 陈凤娟,邓吴生.自动站数据中如何防止“飑”的漏记[J].广西气象,2006(增刊1):146-147.
[4] 陈凤娟,邓吴生.自动站数据中如何防止“飑”的漏记[A].广西气象学会(Guangxi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5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广西气象学会(Guangxi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5:2.
[5] 牟容,余君,张亚萍,等.一次飑线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及其反演风场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中国气象学会,2011:14.
[6] 刘明云.飑的观测与记录[J].山东气象,2009(4):73-74.
[7] 张维桓,张铭.对流凝结潜热激发飑线的数值试验[J].气象学报,1987(3):282-289.
[8] 牟容,余君,张亚萍,等.一次飑线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及其反演风场研究[J].气象科学,2012(2):153-159.
[9] 郭弘,林永辉,周淼,等.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的中尺度分析[J].暴雨灾害,2014(2):171-180.
[10] 缪子青,何宏让,张云,等.一次飑线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及环境条件分析[J].气象科学,2016(1):71-79.
[11] 康红,费建芳,黄小刚,等.一次弱弓形飑线后方入流特征的观测分析[J].气象学报,2016(2):176-188.
[12] 王晓芳,胡伯威,李灿.湖北一次飑线过程的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10(2):471-485.
[13] 牟容.利用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反演低层风场的准业务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
篇10
1巴等于10公斤。
巴:是压强单位,经常用于气象学中,早先气象学中常用毫巴,现在改用等值的国际单位百帕。 1帕是1帕斯卡的简称,就是一平方米受到一牛顿的压力。
公斤:公斤的最初定义是质量单位1公斤等于1千克,但是公斤不是科学标准定义单位,而是人们在日产生活中使用的单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1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ing phlegm on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 in patient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phase.
1Zhou jie, 2Zhou gang, 1Sun miaomiao.
(1.The Central hospitals of Jimo Aoshanwei Shandong 266235,china. 2.The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mo Shandong,266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therapy of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ing phlegm on the humoral immunity, cellular immunity and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PD at stable phase. Methods:The changes of immunoglobulin a (IgA), IgG IgM, T iymphocyte subpopulation CD3, CD4, CD8, CD4/CD8+,IL-2 and TNF-а in 66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phase were detected by monoclonal antibody method and radioimmunoassay. The patients were orally giv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effects of replenish qi and mourish yin and activate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phlegm for six months. 60 healthy subjects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The leved of CD3, CD4, CD4/CD8 in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bnonary disease; Chinese medicine;T Iymphocyte subpopulation; Interleukin-2; Tomor necrosis factor-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道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了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并因此引起的低氧血症,导致和加重肺动脉高压,促进了肺源性心脏病的发展,患者白血病吞噬作用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造成了机体对外源性感染物的易感性,从而使疾病进一步恶化或迁延[2]。本文通过对COPD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COPD患者稳定期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007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1])。其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46-79岁,平均60.2岁;病程6-40年;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者36例。全部患者病情均处于稳定期,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气喘,两肺可闻及干湿性音。胸部X线检查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8例患者痰菌培养阳性,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24例,大肠杆菌8例,卡他布兰杆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40例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所有患者均排除近期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活动性风湿性疾病、近3个月内服用免疫调节剂,并排除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照组6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3-71岁,平均59.6岁。两组性别、年龄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测定WuT3、WuT4、WuT8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采用SP一步染色法测定。②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а(TNF-а)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③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琼脂单项扩散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t检验。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服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中药颗粒剂(人参、黄芪、山药、防风、麦门冬、苇茎、丹参、桃仁、全瓜蒌、浙贝母、川芎等组成),每日2次,每次20g,疗程6个月。于服药前、服药3个月、服药6个月分别做上述指标测定。
2 结果
2.1 COPD患者服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中药前后T淋巴细胞、IL-2、TNF-а、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结果见表1-3.
与对照组比较,p
表1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服药前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低,CD8+高(p均
3 讨论
3.1 CO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3]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和中性粒细胞增加。肺巨噬细胞激活可释放ET,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促进多种炎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引起气道炎症,刺激平滑肌及肺纤维细胞的分裂增生肥大,导致气道及肺组织的损伤。IL-2作为主要的T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人体的免疫调节,IL-2的产生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见COPD患者病变过程、检测外周T淋巴细胞、IL-2、TNF-а等能反映其病情、气道和肺组织损伤轻重变化及人体的免疫状态。
3.2 抗生素治疗已广泛应用于COPD发作期的治疗,但细菌感染所致的危象,抗生素治疗效能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有1/4因症状持续需反复用药,且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并因此而反复呼吸道感染[4]。由于感染、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组织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内无氧酵解增强,高能碳酸碱合成障碍,进而免疫功能更低下,从而感染反复发生。本文对COPD患者稳定期各项免疫指标测定结果显示,COPD患者CD3、CD4、CD4/CD8低下,CD8增高;血清IL-2水平降低,TNF-а水平增高,IgG、IgA、IgM降低,提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合[5]。
3.3 本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有增强和调节作用。服药前后各项免疫指标虽未达到正常水平,但与服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参与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钟耀东,胡毅,范优元,等。清金畅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8例[J]。医学研究杂志,38(6):109-111
篇12
中尺度气象学是研究中尺度天气系统及与其相联系的严重灾害性天气(如雷暴、暴雨、冰雹、龙卷、下击暴流等)的发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和预报理论及方法的学科,是当代大气科学中倍受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大气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4]。此课程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针对已经修完基本专业理论课程(包含《流体力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以及基础应用分析课程(包含《中国天气》、《天气学基础》)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内容包括九章,依次为:中尺度大气运动的特征及控制方程组、地形性中尺度环流、自由大气非对流性中尺度环流、中尺度孤立对流系统、中尺度带状对流系统、中尺度对流复合体、锋面气旋及台风附近的中尺度雨带、影响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因子、中尺度天气的预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解与分析复杂天气过程的能力,熟悉目前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明确中小尺度天气与天气尺度(天气预报)的联系与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笔者近几年来从事《中尺度气象学》教学中的部分经验与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复杂的理论、丰富的图表、细致的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中尺度气象学》历年来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需要具备较完整的气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较为熟练的基础专业分析能力,而此两点仅有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即便如此,能够在较为复杂的中尺度天气过程中将复杂的理论基础与合理的天气分析结合起来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复杂的理论、丰富的图表、细致的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一,与中尺度天气过程相联系的天气系统,如暴雨、龙卷、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重力波等,均是天气学分析与预报的难点,所用的基础理论更加复杂、更加系统;其二,学生对复杂的理论、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等难有感性的认识,必须辅以清晰的、合理的图表方能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其三,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学生理解、掌握的最后保障。因此,只有引导学生逐一经过理论认识、感性认识、到系统认识的过程,才能增强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重力波的特征分析为例阐述“复杂的理论、丰富的图表、细致的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关于重力波的定义与特征早在《动力气象学》中已经有所涉及,《动力气象学》课程上通过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的方式给出了重力波的频散关系式、相速度、群速度等理论关系式。学生对重力波的认识是初步的、公式层面的。因此,课堂上首先把《动力气象学》中重力波所涉及的内容给学生简要的复习一遍,给出重力波的重要关系式,通过较为熟悉的内容完成“复杂的理论”部分;接着,利用大量的图片,包括观测的山脉背风坡的云图、理想的背风波云系等,告诉学生重力波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是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存在的大气现象。但是重力波到底在天气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重力波引起天气变化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必须带着这些问题去进一步学习重力波的结构与传播。通过结构图的引入学生基本能够理解重力波传播过程中哪些位置有利于垂直对流,哪些位置有利于高空辐散等,对于由于重力波参与的天气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归纳总结”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并完全理解。大家所熟悉的Rossby波与重力波存在哪些相似与不同?其发生的天气现象有何差异?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基本能够掌握重力波的基本知识,完成了从抽象概念到理解应用的跨越。
课程中“中尺度孤立对流系统”、“中尺度带状对流系统”,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这三章内容是由浅入深、相辅相成的学习重点与难点,需要学生完全领会与掌握。这三章内容所涉及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别是:普通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超级单体雷暴、龙卷雷暴、飑线、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其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相互演变。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复杂的理论、丰富的图表、细致的归纳”起了关键的作用。以单体生命史的演变的结构与云水特征图作为普通单体雷暴的重要目标图形、以多个普通单体经过统一环流组织起来的多单体特征作为多单体雷暴的基本目标图形、以具有显著统一环流与旋转特征的3-D结构图作为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图,讲授孤立对流单体部分,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基本能够掌握孤立对流单体的特征,对其发展与强度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讲授由不同孤立对流单体经过有组织的环流约束排列成带状的飑线系统就相对容易。飑线的结构与中尺度结构图就是带状对流系统的重点,理论学习从基本的结构特征转变为飑线的形成机制问题。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是有以上不同的孤立对流系统与带状对流系统组成的,因此其单体的结构特征与演变是类似的,主要差异是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是近乎于圆形的。因此,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图表重点应该放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结构、降水特征上,理论重点是解决为什么其会呈现出圆形的特征来。
二、启发性的教学理念
《中尺度气象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出问题与思考,增进学生独立认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启发性的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述大气层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时,先给出传统的位势稳定度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利用传统的位势稳定度怎样解释超级对流单体与热带辐合带地区云系的发展?学生经过思考后就比较容易接受后面的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的概念了。随后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对流只能垂直发展吗,对于倾斜对流的问题应该如何去理解?这样条件性不稳定就顺利成章地被引出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过程,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课程的学习将更加主动与积极。
《中尺度气象学》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随着社会的观测网络与理论分析能力的提高,部分讲授内容在不断完善,部分研究理论在不断深入的特征。研究问题的复杂性使其仍存在许多正在解决或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难题。而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偏向于天气发展的表象,对其原因的分析并不深入。比如学习完成飑线的定义、结构、天气特征后,合上书本,与学生一起把所学内容复结后,大部分学生可能感觉到掌握新知识的欣喜了。接着我会问飑线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带状分布?它为什么会形成在锋面前沿的?对于这些没有明确解释的内容我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大家发言。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他们进一步地解释,也把问题清晰地留给学生思考,提醒学生学无止境,认识总在不断前进。
三、天气个案例析的教学思路
《中尺度天气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天气分析与总结是基础,复杂中尺度天气的机制认识与应用是关键。因此,课程的讲述中,典型的天气个案的分析与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讲到飑线时,大家针对这一代表性的中尺度系统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对其发生机理、造成的天气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书面上。因此,我会先将课本上的典型个例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然后结合最近1-2年内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例(如,2009年6月14日安徽、江苏边界的飑线对流天气),首先针对课堂所学内容通过天气个例进行验证与加深认识,然后就目前的研究方向,提出研究问题,引领大家思考并简要介绍目前的主要研究手段与研究结果。这样学生对于飑线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讲述环境风场的垂直切变对对流发展的作用时,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即使大气层结非常稳定时,一定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仍然能够促进对流发展,因此很多强对流天气均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然后利用多个实际天气个例分析,说明不同的对流发展阶段,环境风垂直切变的作用不同,有时是对流发展的积极作用,有时又起到削弱作用。比如,对于台风发展初期,较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是其发展的不利条件;而当台风发展到较强强度时合适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对流层中层暖心结构的维持从而使台风不断发展。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台风发展的影响非常复杂,在实际台风发展过程中总是能观测有些台风在环境风场垂直切变非常强的时候仍能够迅速发展。因此天气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其具有相对普适的规律,一方面具体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四、结语
《中尺度气象学》是一门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因为其一般与灾害性天气相联系,也是大气科学专业中难度较大但实践意义重大的课程,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科研工作的奠基石。本文从“复杂的理论、丰富的图表、细致的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性的教学理念,以及天气个案例析的教学思路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近几年来的教学心得,希望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中尺度气象学》掌握好。
参考文献:
[1]寿绍文,励申申,寿亦萱,等.中尺度天气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2.
篇13
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
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我国日常气候业务中,废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开始使用1981-2010年新一轮的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或气候值
暖冬的概念具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是否暖冬一定要看整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是否高于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时段出现气温偏高(相对暖和)时,就说是暖冬,另一时段气温偏低(相对寒冷)时,又说是冷冬,那就出现一个冬季既是暖冬,又是冷冬的笑话了。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