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措施

篇1

1.职业学校幼儿卫生保健课的教学现状

1.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大专院校的扩招,流向中职的学生每况愈下。中职学校录取学生的分数无高分可言,且分数呈逐年下滑的趋势。以广东省部分中职学校为例,招录的初中毕业生,基本上是无法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部分更是有"问题"的双差生,很大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特别是文化课学习基础更差。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过《生物学》和《生理卫生》课,听课吃力,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加之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许多学生自暴自弃,放学上网、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考试不到等。

1.2中职幼儿卫生保健课的现状。幼儿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了解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托幼机构各项卫生要求及卫生保健工作的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对幼儿进行保健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职业学校幼儿卫生保健课教学对策

2.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创设良好学习条件. 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条件主要是教学用具(如模型、录像、课件)、实验设备等,在日常教学中这些用具要求齐全、省时、方便,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物理环境主要是温度、光线、噪音、质量条件等卫生标准。人际环境主要是指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便对你这科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看我们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想办法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她由不愿学习到逐步自觉学习。

2.2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幼儿卫生保健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增进幼儿健康的科学。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主要指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的指导。掌握知识包括知识的获得、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在知识的输入阶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精力等。如:观察指导, 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在幼儿卫生保健学中要明确幼儿的特点,首先要对整个人体的组成有充分的认识,而每个同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具,课堂上我们讲到人体的哪一部分时,可经常让同学互相观察,掌握人体的各部分,当然还可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挂图、模型、录像、课件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知识的贮存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和综合,如何创造,如何解决问题等,这种指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自学的方法指导

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较差,如果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学生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劲使不上,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为此,我们要采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是一堂课中的大环节,而自学成功与否又是上好这堂课的基础。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例如:我在讲幼儿神经的特点时,当说出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每一个特点时马上接一个问题:(1)脑的重量变化快怎么个快法?(2)神经系统发育表现不均衡?表现在哪些方面?(3)容易兴奋、容易疲劳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学生边看,边划。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差生。学生自学结束后,进入了"教"的环节,这时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教的内容要少而精。教师只须教教材内容的20%,即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训练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两组,教师课前出好抢答、必答题,让学生先抢答,后必答。学生积极响应,在竞争中重温本课所学知识。

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这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自我规划,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复习,课外作业,课外学习和系统总结等。要求各环节不可忽视和遗漏,要形成周期性的良性循环。同时,各环节都要讲究方法、技巧。主要是指导学生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课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把从实际经验方面所得的知识加以系统地组织,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及时复习,一章节一单元结束后再进行阶段性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一般包括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两种。机械记忆适用于无意义的材料,如幼儿卫生保健中的一些数据。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大多都需理解记忆,而理解记忆又建立在比较、分类、归纳等基础上。如用比较法记忆四种基本组织的特点,利用知识体系由点到面去回忆有关知识点,此外还有联想记忆等方法。

5.加强教师的实践锻炼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要保障专业教师每学年有深入各类幼儿园实践和调研时间,除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外,各职业学校应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和调研提出要求,明确课题,明确目标。使专业教师成为理论教学的传授者、教育实践的导引者,做名副其实的"双师型"师长。

参考文献:

篇2

一、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启迪智慧和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科学知识素质教育等,它们概括了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而音乐教育对少年儿童音乐素质和智力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天文,一把是音符。”音乐不仅有直接来源于人类多姿多彩的劳动生活,更是激发个体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启迪智慧,对智力的开发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就拿4-5岁的儿童学习钢琴来说吧:当孩子一边看曲谱,一边演奏,用眼睛摄取音符,反映到大脑,大脑又很快指挥手臂、手腕、手指以致全身各个部位,进入演奏状态,这个过程既动了大脑又动了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体脑结合的高强度“劳动”啊!所以就学习钢琴这方面来说,确实能够提高幼儿的以下反面的能力:1.丰富想象力2.严谨思维能力3.大胆表现能力4.深刻理解能力5.良好协调能力6.沉稳控制力7.杰出的组织能力8.优秀的记忆能力。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系列重复的体脑劳动,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更加敏捷,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情感,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作为美的王国中的一个宠儿,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手段就是用音乐艺术的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音乐以它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等特殊的艺术魅力,赢得幼儿的喜爱,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了它的感染和教育。

音乐教育活动如果不是以音乐美的力量来吸引幼儿,打动幼儿,单纯靠活动形式,内容的儿童情趣来取胜,那么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就只能停留在活动本身,并不能真正形成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来实现的,所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音乐审美能力这一核心来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任务和内容、选择教材教法、设计教育活动。

三、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促进个性形成

音乐情感的艺术,它以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古代史书《乐记》中谈到“乐行而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明确指出了音乐的治疗保健功能。情绪抑郁是人们致病的重要原因,而心绪舒畅可使疾病不治自愈。现代的音乐治疗学,发展了中国古代这种“乐医”理论,利用音乐来治疗心理精神上的疾患。如失眠,可听一些速度较慢、音调柔和的曲调:情绪忧郁,可听些欢快喜悦的乐曲等。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时期身体发展正是由大肌肉活动逐步发展到小肌肉的细腻活动。幼儿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放松地、自由地运用大肌肉、促进小肌肉的发展。他们在打击过程中满足了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在悦耳和谐声音中享受着乐器带来的快乐,这使他们感到身心轻松愉快,消除了身体疲劳和紧张感。

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也影响个性的发展。培养一个孩子好的习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在早期都是比较容易的,早期也是人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幼儿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表现在兴趣爱好上,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上,以及道德品质上。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如;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情趣,激发主动积极性,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让情绪易激动的孩子多听一些柔和,抒情的音乐,能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为日后良好个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集体主义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凝聚力的增强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宝贝”“小皇帝”,在家里发号施令,父母围着转,养成了孤僻任性的性格,纪律性抑制能力差。而音乐除了对孩子们进行美德方面的教育外,还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比如:合唱队的排练,都要求大家严格按照乐曲的旋律,音高,节奏,音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唱得一致,如果一个出现错误就会破坏音乐的完美效果。合唱的成功与否,是孩子们集体主义、协作精神的表现,孩子们在演唱中掌握了技能和方法,并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约束,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因此,音乐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整体凝聚力,在培养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纪律性和群体意识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在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今天,个体的发展不是单项的,而是多项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恰恰使其他素质的发展也获得了提高,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热爱音乐并让内心感到自在和快乐,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的品格在美的感受中得到完善。只有当孩子们增进了审美观念,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丰富了人生体验,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并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的时候,这才是素质教育真正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篇3

    (3)兴趣和活动异常:刻板行为或仪式性行为。

    教育自闭症儿童时首先要确定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及训练。在我校B班就读的付明月同学她的自闭症行为就表现的尤为突出,经常表现为自言自语的念广告词,对其它孩子们极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也很难吸引她的注意力,有时候她还会发出声。还有A班的佟琳云同学语言障碍就表现得非常明显,语言沟通能力几乎没有,目光交流、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在内的非语言行也严重缺失、还有A班的徐帆、郭天一、B班郑子爵同学都是自闭症儿童。他们在平时也都表现出以上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患自闭症的孩子,心理是不正常的,所以,不能以正常孩子的教育来要求和对待他们,只能在顺应中循循善诱,不能主观地强求。

    正常孩子要全面发展,不能由着孩子的倾向。而对自闭症的孩子却不能这样要求,要先顺着孩子,满足孩子,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再适当引导。例如我校B班的郑子爵同学比较喜欢电脑,(这是因为他难以和人沟通的原因),那我就利用电脑扩展他的知识:用电脑播放动画片,我制作的课件等。还利用电脑促使他与人沟通,和他一起玩益智游戏,逗引他说话,让他回答我的问话,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在他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后,我便让他教其他同学玩,目的是为他创造自然交流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现互助和友情,同时也增强了该生的自信心。

    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教师还要和他们建立起师生依恋情感。大家都知道要想自闭症儿童接受你的教学,首先要让他们能接受你、喜欢你,在我们特教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有很多自闭症儿童他们非常胆小,愿意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愿与任何人交往,喜欢独处,像我校于思佳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主动与她接近,用肢体语言表达我喜欢她,使她打消了对我的戒备,这样她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也非常愿意接近我、愿意上我的课了。

    因材施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提倡的方法,特殊儿童的因材施教也就是个别化教育教学,它也成为教学中的常用手段。自闭症儿童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个别化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儿童的缺陷能力,通过个别的训练实现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的生命和主要活动,学前期的自闭症儿童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骨骼、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在发展,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以活动性的游戏课在整个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适当的游戏教学有利于自闭症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运动与保健课中游戏教学占有特殊位置,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游戏中情境让学生扮演游戏中的不同角色,如:“老鹰和小鸡”,“开火车”。让顾翔宁做“鸡妈妈”,杜兴竹做“老鹰”其它孩子做鸡宝宝。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中,玩得开心极了。他们也在游戏当中体会到了互助和友情,在游戏教学中体现了角色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真正做到了玩中学,通过游戏教学促进了自闭症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自闭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儿童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在教给学生一个动作时老师反复提示学生跟我学,看谁学得像,在教学开始我常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如:“石头、剪子步”,“大灯笼、小灯笼”这样长期的训练和要求,学生就按教师的要求,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篇4

一、死胎、胎儿畸形和自然流产

有研究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m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某医院诊治的852名异常妊娠妇女和120名健康妇女检查HCMV情况,结果发现HCMVIgM阳性率在死胎和胎儿畸形组分别为6.6 %(4/61)和18.2 %(6/33);在健康妇女中未检测出HCMVIgM阳性标本。同时,胎儿畸形组和死胎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前期随机选择的6 002例孕妇的阳性率1.1 %(66/6 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自然流产后的绒毛组织和人工流产及引产的正常孕妇绒毛组织,用ELISA法检测HCMVIgM,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HCMVDNA,发现自然流产组HCMVIgM阳性率为16.7 %,HCMVDNA 阳性率为18.2 %,而对照组HCMVIgM 阳性率为4.0 %,HCMVDNA 阳性率1.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HCMV易侵害脑部,对脑发育影响的严重性取决于感染时间。孕早期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移行和发育畸形;孕中期的早期感染可引起无脑回,而孕中期的晚期感染可致多脑回。

继美国报道1例由于HCMV感染导致的穿通型脑积水之后[7],澳大利亚报道1例先天性脑积水患者,尸检组织病理学和病毒培养确认为HCMV感染[8];伊拉克对摩苏尔市60例血清学HCMVIgM阳性的孕妇跟踪妊娠结局结果显示,后代中6例是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其中2例为小头畸形,4例为脑积水[9]。土耳其报道了1例因惊厥入院的3岁患儿,血清学检查HCMVIgG阳性,有小头畸形、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脑室钙化、脑积水等畸形[10]。

有报道,1名22岁孕妇孕24周时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无脑回畸形而终止妊娠,尸检结果发现,在该胎儿大脑皮层和肾脏有多发HCMV包涵体[11]。另外1例为HCMV感染导致的多小脑回罕见病例,孕27周超声检查发现脑皮质带折叠、小头畸形、脑室扩张,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证实了超声检查结果[12]。

HCMV可以导致脑裂畸形[13]。1例患儿生后第2天检测HCMVDNA 阳性,另1例患儿4岁时检测HCMVDNA 阳性,上述2例MRI均显示多处大脑皮层裂缝,脑裂对侧部位有多小脑回,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led tomograph,CT)显示脑室钙化。

1例20岁孕2产1孕妇,血清HCMVIgG阳性,胎盘病理显示HCMV感染,分娩婴儿经超声、CT、MRI等辅助检查确诊为脑穿通畸形囊肿[14]。另有1例单纯巨脑室患者,血清学检查发现产前HCMV感染[15]。

三、视觉系统损害

1980年,7例先天性HCMV感染导致的无眼畸形和角膜缺陷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些患者在生后几天到12个月先后被诊断,并随访到6个月~24个月。患者符合先天性HCMV感染的条件:包括小头畸形、低出生体重、精神行为迟缓、耳聋、癫痫,尿液持续排毒并排除了其他致畸因素。研究者建议,针对任何先天性眼睛缺陷都要考虑HCMV感染的可能性[16]。

1987年,加拿大学者首次报道了与HCMV感染有关的独眼畸形,认为HCMV可能是导致包括独眼畸形在内的全前脑畸形的致畸原[17]。

一项针对125例先天性感染HCMV患者(42例有症状,83例无症状)的前瞻性研究,对每一例病人进行多项眼科检查,结果发现有症状组22 %的患者有中度到重度视力损害。其中,视神经萎缩占37 %,瘢痕占13 %,中枢性视力损害占50 %。相比而言,无症状组没有重度视力障碍(P

四、听觉系统损害

约20 %的有症状患儿、15 %的无症状患儿会发展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可能是先天性HCMV感染最常见的残疾,也是儿童时期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迟发性非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大多会出现渐进性恶化[2]。

美国德克萨斯儿童医院对1983~1989年间出生的59例先天性感染HCMV无症状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照为与病例出生在同一所医院但没有先天性HCMV感染的婴儿,对研究对象定期进行神经发育和听力评价,听力测试在3岁以前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3岁以后采取行为测听。病例组首次听力测试平均年龄为(72±60)d,随后对49例感染者在(17±17)个月进行第2次测试;29例患者在(27±16)个月进行第3次听力测试;对照组的听力检测平均年龄为(94±113)d,对其中10例对照的第2次听力检测在(65±11)个月进行。结果发现,8例感染者(8/59)有感音性耳聋而对照组中没有发现,其中7例患儿为单侧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1例患儿为双侧中度听力丧失。随后的听力学测试发现,5例患者感音性耳聋逐渐加重,另有1例原来听力正常后来发展为感音神经性耳聋[19]。同一个机构对1982~1992年间70例先天性感染HCMV的患者进行追踪,定期检查尿中HCMV排出情况,根据尿中排出HCMV时间长短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尿排毒>4年为长期组,尿排毒

研究人员对中国陕南贫困山区34例先天性HCMV感染无症状患儿(宫内感染组)、72例妊娠期活动性感染但无先天性感染的患儿(无宫内感染组)和106例无妊娠期活动性感染的儿童(正常组)进行随访,每年随访1次,直到研究对象年满5岁。随访内容包括:新生儿期和幼儿期的体格测量、幼儿期和学前期的智能测定、学前听力测试。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宫内感染组和无宫内感染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幼儿期平均体重、身长、头围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论在幼儿期或学前期,宫内感染组智能发育落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尤其是言语能力明显低下(P

五、神经系统后遗症

先天感染HCMV出生时没有症状者,10 %的儿童在生后2年会有精神发育迟缓和行为障碍。国内也有研究报道先天性HCMV感染可导致无症状患儿远期渐进性脑损害,表现为患儿智能发育落后。在幼儿期智力落后轻微或不明显的患儿,在学前期智力落后表现可能会逐渐显现。无论幼儿期或学前期,HCMV宫内感染儿的言语发育迟缓表现明显,同时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多合并有听力障碍[22]。

多数有症状的患儿会有智力低下(70 %)[23]。亚临床症状的患儿后期可能出现听力障碍、脑瘫、学习障碍、癫痫和智力发育迟缓[24]。

通过对18例出生时有网状内皮系统感染症状(包括黄疸、肝肿大、脾肿大、出血点、血小板减少症和小头畸形)的婴儿进行追踪发现,后遗症明显。其中,10名儿童的智商和发育商在50以下,主要表现为:不会走路(8例),不会说话(7例),出生后的小头畸形(8例)。90 %的儿童有癫痫发作,通过CT和MRI等神经成像技术检查,发现症状性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的畸形有颅内钙化、室周囊肿、脑室扩大、脑积水、脑穿通等[25]。

对某诊所2005年7月~2007年3月出生的1 010名新生儿进行调查,收集出生时脐带血并提取DNA,其中2例检测到HCMVDNA。患儿出生时都没有明显异常,头颅MRI和发育商测试也未见异常。生后1个月头颅CT未见异常,ABR 1个月和12个月都显示正常。而头颅MRI在12个月的时候显示异常。12个月发育商测试显示发育迟缓,特别是在姿势和运动方面[26]。

HCMV感染可能与孤独症有关。日本研究者报道1988~1995年间发现的7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者中,2例发展为典型的孤独症。病例1为孕38周出生,血清HCMVIgG阳性,表现为全身性瘀斑、重度耳聋、智力发育迟缓、白内障等;病例2为孕39周出生,血清HCMVIgG阳性,PCR检测尿中检出HCMVDNA,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言语发育延迟。头颅超声显示室管膜下囊肿[27]。Sweeten等[28]报道了3例孤独症患者,其中1例母体孕18周羊水诊断发现HCMV,确认先天感染;另外2例直到分娩后才检测到病毒,因此不能排除围生期感染的可能性。先天感染HCMV孤独症患者表现为双侧耳聋、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包括排列桌椅和玩弄开关、望天花板)等。

六、其他系统损害

通过对9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50例胆道闭锁和62例非肝胆疾病患儿血、尿及其母亲血和乳汁中HCMVIgM抗体和HCMV抗原检测发现,两组患儿及其母亲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

对29例先天性巨结肠症病例的手术标本和10例正常结肠标本的HCMV测定发现,病例组HCMV总阳性率为16.1 %。其中,无神经节细胞段肠道组织HCMV阳性率为30.8 %,显著高于正常段,正常标本无阳性发现。提示婴儿先天性巨结肠与HCMV感染关系密切[31]。日本也报道了1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者:患儿39孕周出生,母亲孕4周开始发烧10余天,19周超声检查发现腹水,羊水HCMVIgG和HCMVIgM阳性,28周超声检查提示小头畸形、双肺发育不全、侧脑室钙化等,生后体检发现腹部膨胀和轻度肝肿大,腹部X线检查显示明显肠扩张,原位杂交显示粘膜和粘膜固有层存在HCMV[32]。

美国每年出生约8 400例HCMV感染所致出生缺陷儿,约1/3患者表现出牙釉质发育不全或者钙化不全[2]。通过对小鼠染毒采取体外器官培养15 d后,发现牙齿发育延缓,牙间质受感染,成牙质细胞和成釉细胞不能区分,牙本质缺如[33]。人群研究发现部分无症状患儿迟发症状包括腹股沟疝和牙釉质发育缺损[34]。

有报道,1例25岁孕妇,因孕19周超声检查发现小于胎龄、羊水过少和多发畸形(包括马蹄内翻足、膀胱异常)而终止妊娠,尸检发现一侧肾脏发育不良,显微镜下观察肺脏、肝脏、肾脏等处含有HCMV包涵体,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患侧肾脏含有HCMV包涵体,而对侧肾脏没有观察到[35]。

HCMV感染可能导致多发畸形。HCMV感染还可能导致指(趾)畸形。1993年,土耳其首次报道了1例由HCMV感染导致的短指畸形[36];澳大利亚报道1例HCMV感染患儿,有拇指和大脚趾弯曲畸形,可能与皮质脊髓束受损有关[8];土耳其报道的血清学检查HCMVIgG阳性患儿,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外,还发现短指并发无指甲[10]。

转贴于

此外,日本研究报道先天性感染HCMV可以引起歌舞伎面谱综合征(kabuki makeup syndrome,ABUKI)。目前全球报道该病300余例,绝大多数是日本人,欧美国家见少数几例。患儿表现为身体发育不良、骨骼发育障碍、特殊容貌、皮肤纹理异常及智力发育低下等症状。在容貌上呈特征性的下眼睑外翻,与歌舞伎演员化妆的外眼角相似而得名。例如,1例8个月的KABUKI综合征男婴,表现为长睑裂合并下眼睑外翻、鼻尖扁平、鼻中隔短、弓形眉合并两侧眉毛稀少、双耳大而突出。该患者2个月时因难治性喘鸣和肝脏功能异常就诊过,近期伴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发现与HCMVDNA复制增强有关[37]。

综上所述,HCMV宫内感染所致的出生缺陷累及多个器官系统,胎儿期和出生时的出生缺陷包括:脑室畸形、脑积水、小头畸形、脑回畸形、脑裂畸形、脑穿通、眼畸形、胆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及牙齿、肾脏、指(趾)等畸形;迟发性健康损害包括有智力低下、听力损害、视觉障碍等。见表1。

目前尚无HCMV疫苗。预防HCMV孕期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改变孕妇的行为。学龄前儿童的尿液和唾液中HCMV的检出率比较高,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重要,包括勤洗手(特别是接触过儿童尿液和唾液之后)、不共用餐具等。此外,研究发现血清阴性孕妇如果获知如何通过行为改变来预防HCMV,将可以降低HCMV的阳转率[38]。但是,近年调查发现,人群中HCMV感染、传播途径以及预防策略等知晓度并不高,因此,提高育龄妇女和卫生保健人员对HCMV的认知水平,对预防妇女妊娠期HCMV感染意义重大。

表1 HCMV宫内感染所致的出生缺陷及器官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 脑室畸形(periventricular malformations) 脑室钙化(periventricular calcification) 巨脑室(ventriculomegaly) 脑积水(hydrocephalus) 小头畸形(microcephaly) 无脑回畸形(lissencephaly) 多小脑回(polymicrogyria) 脑裂畸形(schizencephaly) 全前脑畸形(holoprosencephaly) 小脑畸形(encephalia) 脑穿通 (porencephaly) 脑瘫(cerebral palsy)听觉系统 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视觉系统 小眼畸形(microphthalmos) 独眼畸形(cyclopia) 无眼畸形(anophthalmia) 白内障(cataract) 视力低下(vision deficits)消化系统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prung’s diseases)其他系统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死产(stillbirth) 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 牙齿畸形(dental defects) 牙釉质发育缺损(defects of tooth enamel) 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s) 肾脏发育不良(renal multicystic dysplasia) 短指畸形(brachydactyly) 歌舞伎面谱综合征 (kabuki make-up syndrome)后遗症 癫痫(seizure disorders) 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 学习障碍 (learning disabilities) 孤独症 (autism)

参考文献

1Shepard TH, Lemire RJ. Human Teratogens Proven, possibile and Unlikely[J]. Catalog of Teratogenic Agents 12th edition, 2007:xxixxiii.

2Kenneson A, Cannon MJ.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epidemiology of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J]. Rev Med Virol, 2007,17:253276.

3Nigro G. Maternalfe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from diagnosis to therapy[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09,22:169174.

4Dollard SC, Grosse SD, Ross DS. New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neurological and sensory sequelae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Rev Med Virol, 2007,17:355363.

5俞信忠,许平,曾艳,等. 852例女性巨细胞病毒近期感染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7,22:649650.

6芦雅苹,李冬梅,张燕玲,等.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J].广东医学, 2006,3:406407.

7Sekhsaria S, Rahbar F, Fomufod A, et al. An unusual case of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with glaucoma and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J]. Clin Pediatr (Phila), 1992,31:505507.

8Fraser SH, O'Keefe RJ, Scurry JP, et al. Hydrocephalus ex vacuo and clasp thumb deformity due to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1994,30:450452.

9alAli HY, Yasseen SA, Raof TY. Followup of pregnant women with active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East Mediterr Health J, 1999,5:949954.

10Caksen H, Odabas D, Anlar O.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finger anomaly[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2,38:105.

11Joseph LD, Pushpalatha, Kuruvilla S.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with lissencephaly[J].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08,51:402404.

12Dhombres F, NahamaAllouche C, Gelot A, et al. Prenatal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polymicrogyria[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8,32:951954.

13Iannetti P, Nigro G, Spalice A, et 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nd schizencephaly: case reports[J]. Ann Neurol, 1998,43:123127.

14Moinuddin A, McKinstry RC, Martin KA, et 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progressing to porencephaly as a result of congenitally acquired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an illustrative report[J]. Prenat Diagn, 2003,23:797800.

15Guibaud L, AttiaSobol J, Buenerd A, et al. Focal sonographic periventricular pattern associated with mild ventriculomegaly in foetal cytomegalic infection revealing cytomegalic encephalitis in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J]. Prenat Diagn, 2004,24:727732.

16Frenkel LD, Keys MP, Hefferen SJ, et al. Unusual eye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Pediatrics, 1980,66:763766.

17Byrne PJ, Silver MM, Gilbert JM, et al. Cyclopia and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Am J Med Genet, 1987,28:6165.

18Coats DK, Demmler GJ, Paysse EA, et al. Ophthalmologic findings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J AAPOS, 2000,4:110116.

19Williamson WD, Demmler GJ, Percy AK, et al. Progressive hearing loss in infants with asymptomatic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Pediatrics, 1992,90:862866.

20Noyola DE, Demmler GJ, Williamson WD, et al. Cytomegalovirus urinary excretion and long term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Congenital CMV Longitudinal Study Group[J].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0,19:505510.

21张欣文,李芬,史晓薇,等.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无症状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28:24752477.

22张睿,张建平,刘颖琳,等.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围生儿预后[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21:351353.

23Stamos JK, Rowley AH. Timely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infections[J]. Pediatr Clin North Am, 1994,41:10171033.

24Noyola DE, Demmler GJ, Nelson CT, et al. Early predictors of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in symptomatic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J Pediatr, 2001,138:325331.

25Bale JF, Jr., Blackman JA, Sato Y.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symptomatic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J Child Neurol, 1990,5:131136.

26Endo T, Goto K, Ito K, et al. Detection of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using umbilical cord blood samples in a screening survey[J]. J Med Virol, 2009,81:17731776.

27Yamashita Y, Fujimoto C, Nakajima E, et al.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nd autistic disorder[J]. J Autism Dev Disord, 2003,33:455459.

28Sweeten TL, Posey DJ, McDougle CJ. Brief report: autistic disorder in three children with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 J Autism Dev Disord, 2004,34:583586.

29王宝香,朱润庆.婴儿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14:17451747.

30Rauschenfels S, Krassmann M, AlMasri AN, et al. Incidence of hepatotropic viruses in biliary atresia[J]. Eur J Pediatr, 2009,168:469476.

31陈雷铃.先天性巨结肠症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2,23:225227.

32Asabe K, Nagasaki A, Sato K, et 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d by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report of a case[J]. Surg Today, 2003,33:764767.

33Jaskoll T, Abichaker G, Jangaard N, et al. Cytomegalovirus inhibition of embryonic mouse tooth development: a model of the human amelogenesis imperfecta phenocopy[J]. Arch Oral Biol, 2008,53:405415.

34Alford CA, Stagno S, Pass RF, et al. Congenital and perina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s[J]. Rev Infect Dis, 1990,12 Suppl 7:S745753.

35Chan M, Hecht JL, Boyd T, et al.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 cause of renal dysplasia?[J]. Pediatr Dev Pathol, 2007,10:300304.

36Cinbis M, Topcu M, Balci S. Can cytomegalovirus cause brachydactyly?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lin Genet, 1993,43:204206.

篇5

铅是多系统、多亲和性毒物,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影响. 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铅对其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心理行为、潜能发展等方面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为了解学前儿童的血铅水平和儿童受低浓度铅污染的情况,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定期调查血铅水平以及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以便因时因地制宜,提出相应

防治措施。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7年长春市区普查血铅4867例,2008年到儿童保健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1651例,同期在幼儿园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1881例。据199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标准,血铅水平≥100 μg/L(≥0.48μmol/L)诊断为铅中毒。

1.2方法

采血前对采血部皮肤消毒,采取食指或中指血样40μL加入专用试剂中,采用微量血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铅含量(BH2100原子吸收光谱仪),铅标准使用浓度为0、10、20μg/L,绘制标准曲线。钨舟原子化测定过程:干燥阶段(110℃)灰化阶段(300℃~600℃)原子化及测量阶段(1600℃)钨舟净化阶段(1800℃)。所有化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均经去铅处理和铅含量控制。

2结果

2.1学前儿童血铅水平

根据199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儿童铅中毒指南,将儿童血铅分为:

2.2铅中毒流行率

见表1。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经统计学处理,χ2=15.15(P100μg/L者,在5~6岁组有一个高峰值。在所调查的2536例5~6岁儿童中,>100μg/L者有364例,占14.35%,高于其他年龄组,4~5岁组次之。

3讨论

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儿童血铅检测的需求也显著增加。但是由于许多实验室不能提供准确、可信的儿童血铅质量浓度的数据,送检者出于对检验结果的不信任,将一份样品送多个实验室检测,发现数据各不一样,由此引发的投诉和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不准确的儿童血铅测定结果,不仅造成儿童铅中毒的误诊和误治,错误引导儿童接受医学干预,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有可能干扰国家儿童铅中毒防治策略的制定[1]。儿童铅中毒的确定,铅质量浓度是目前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的首选指标。根据血液中铅的质量浓度能判断儿童是否有过量的铅吸收,是否必须进行医学干预或治疗。血铅测定方法成熟,取材方便,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其重要性和实用价值目前尚无其它指标能够取代。为了更好地、更准确无误地报出结果,我们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将基体和浓度与被测物质相同或类似的质控样和待测样品一起进行实验操作,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情况,同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严格控制外来误差。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①校准曲线:每次分析样品时必须制备校准曲线。校准曲线应由空白及3个已知质量浓度的标准溶液,按样品的测定步骤制备,必要时,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操作。样品质量浓度必须在校准曲线的质量浓度范围以内。超出标准曲线的部分不能外推。②平行样的分析:每一份样品必须进行平行双样分析。平行双样测定误差不得大于分析方法规定的批内精密度的2倍最大偏差。③血铅标准物质的使用: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并已经很好地确定其特性量值的物质或材料,用于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的量值。日常分析的操作程序:将血铅标准物质和待测样品一起进行实验操作。在制作工作曲线后,应先测试高、低质量浓度的血铅标准物质,如血铅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落在给定范围内,开始测定样品,如果结果超出正常,我们要求异常标本必须做4遍,每次结果基本吻合后,方可发出报告单,并且要求重采血做进一步复查,排除采血过程中造成的误差,如果两次结果基本吻合,方可正式发出化验报告,临床医生再根据结果考虑是否需要排铅处理。

儿童铅中毒的普遍性常以两个指标(血铅水平大于100μg/L的儿童数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来反映[2]。儿童血铅水平大于100μg/L即认为铅中毒。儿童铅中毒是指体内铅负荷已经处于有损儿童健康水平,绝大多数铅中毒患儿都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因此它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体内铅负荷的水平。血铅检测是在分析人员、仪器、试剂、质量控品样品、检测方法的主客观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对现场采集的血样中的铅进行定量分析,为受检者提供最有价值的实验检测信息。由于血铅测定用的仪器和器皿、检测方法、检测环境、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分析测试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可减小随机误差,避免或校正系统误差、杜绝过失误差,确保分析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保证:质量保证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质量保证措施必须贯穿于整个分析步骤的每一个环节,从样品的选择、采集、运输、保存、分析、实验记录、报告及评价等步骤都要质量把关。血样采集、运输和保存:儿童铅中毒的诊断采用静脉血。铅尘无处不在,以下分析的各个环节如何避免污染就显得十分重要。①试剂以及实验器皿空白抽检尤为重要;②采血场地;③采血部位的清洁处理;④血样的保存、储存和运送:到实验室后,于4℃冰箱保存,尽快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长春市市区0~6岁儿童的血铅平均已达到92μg/L,血铅范围12~396 μg/L,血铅水平>100μg/L者占被调查总数的12.72%,男童血铅均值(86μg/L)略高于女童(83μg/L)。长春市区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与中国城市儿童血铅水平相当[3],长春市区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的百分数低于中国城市儿童的百分数。

通过调查发现,血铅浓度>100μg/L者有一个高峰期,即5~6岁组高于其他各年龄组,5~6岁组儿童接触彩色画料、画册、铅笔及幼儿园常用油漆涂料的墙壁和地板的机会增多,又常把手指放入口中而食入铅料所致。而且随着人居条件的不断改善,室内装修日益普遍,而各种装饰材料如油漆、涂料等含铅,城市交通工具高速增长,导致汽车废气排放的增加,大气铅污染日益严重,同时儿童不良的卫生习惯如常吃墙皮、松花蛋、爆米花、饭前不洗手、常玩有漆的玩具、常咬指甲和笔尖等以及家庭环境都是重要的原因。

因此我们应重视儿童生活环境、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具中的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通过血铅的检查,轻度的铅负荷增高并不需要特殊处理,主要是宣传教育、减少少儿接触铅的机会,同时多吃富含铁、锌、钙及纤维素等的食物,以降低胃肠道对铅的吸收[4]。对早期发现的高血铅儿童进行及时的个体干预,对家长和儿童进行良好卫生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铅吸收、铅中毒的认识,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重要途径。另外我们一般对没有临床症状的孩子首先帮助他们找原因,如果是环境因素,让孩子远离污染,如果是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要求改掉不良习惯,吸烟的家长我们要求他们不要在孩子面前吸,对于有些高血铅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孩子,我们一方面给予排铅治疗,一方面给家长提供健康知识的培训。心理门诊有一个孩子,血铅396μg/L,虽然给予治疗,但是症状并未改善,孩子特别烦躁、易怒,家长很着急,他既没有其他接触的途径,也没有不良的卫生、饮食习惯,通过我们认真细致地了解发现,孩子因为疾病正在服中药,在没有其他可疑的前提下,我们征求家长的意见,暂停服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复查,血铅值明显下降,最后终于正常。这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某些中药也会造成体内铅中毒。治疗不是关键,预防是关键,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保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宜群,颜崇淮. 儿童铅中毒防治100问[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0-11.

[2] 沈晓明. 儿童铅中毒[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3-120.

篇6

体育课作为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对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和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性意义。从目前来看,我国中职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还存在着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成熟、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指导理念存在偏差等诸多问题,进而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在我国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出专业型人才,使学前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高,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1.幼儿教师发展的需要

健康的身心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和事业的基础。中职院校所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其内容包括对学生生理以及心理健康的养成与塑造,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于一名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学前教育体育课程的同时,不仅可以锻炼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身日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而且能使学生自身体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都得到提升,为其未来的教师事业夯实身体素质基础。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的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其不仅仅体现在年龄上,更多的还是幼儿在生理及心理上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如:幼儿的骨弹性强,不易骨折但极易弯曲变形;关节连接差,易脱位;心脏发育不完善,心率快;容易疲劳,活量小,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这些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都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时,应采用符合幼儿特征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学生讲授幼儿运动能力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开发学生各方面能力,最终形成学生在幼儿体育教育方面的独特教学能力。

2.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情绪,而合理有效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发现,适度的体育锻炼一方面能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如骨骼的长长和增粗、身高的增长以及关节活动灵活等。另一方面,对于幼儿生理机能的完善和动作的协调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肌肉、心肺功能的不断增强以及神经系统协调能力的不断完善等。除此之外,健康体魄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情感、意志、个性和认知等心理特征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将体育课程摆在首位,再次证明了体育对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时,其课程内容应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课程内容,构建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体育课程。

3.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

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关键,而学前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人口的素质。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学生在体质与健康水平方面已有所改善,但肥胖等问题依然存在。体育运动作为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重要因素,在幼儿时期要将其培养为学生的习惯与兴趣,这对于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另一方面,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人在幼儿时期培养的体育习惯,对其未来步入老年阶段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进而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压力。由此可见,幼儿时期的体育教育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大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体育教学对教师、幼儿的发展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就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来看,诸多中职院校该专业的体育教学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多数中职院校都将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体育课程作为“公共必选课”,教学活动中过于注重体育的自身特点,只满足了学生自身的体质锻炼需求,但体育课程本身的专业性特色并没有得到体现;而且体育课程并没有与学前教育专业有效结合,无法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和示范性特点。由此可见,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前教育体育课程与学生专业之间发展严重脱节,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实践能力,也无法满足将来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学需求。

2.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职业针对性

当前国内各中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依然主要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为目的,而对于基本的身体运动、游戏类、体操类等学前教育专业所需要的活动项目都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与教师职业相关的很多幼儿教育活动也统统被忽视掉了。虽然一些学校对体育课程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在内容的设置上依然存在缺乏职业适应性等问题,使学前教育教师在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教学方法不成熟,缺乏实效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对体育课程教学能力进行学习时,除了要掌握关于体育的基本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则是要学会怎样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学中,并将这些内容教给幼儿。经调查发现,很多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并不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学前体育教育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对他们将来学前体育教育工作十分不利。

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检测方式,能够充分地反映出课程教学的最终结果。而多数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这直接影响了学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笔者在对多所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进行调查后,发现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存在着较多问题,如评价内容不均衡,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太少,过分注重学生的期末成绩;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多采用总结式,且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这种滞后的教师评价体系,不仅不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学习过程,还将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人才培养视角下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路径

1.转变教学指导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新时期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指导理念。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应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需求和学生的个人爱好,开展独具幼儿教师职业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讲授,还要提高他们体育教学的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2.合理选择及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各中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该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和将来的职业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安排,发挥体育课程教学在学生、专业、社会之间的最大作用。

(1)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学校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科学合理,同时要考虑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求,且应安全性高,保证学生安全;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则要遵循专业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等原则。

(2)教学内容的具体选择。

根据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以及社会对幼儿老师体育教学技能的要求,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设置为身体素质、职业技能、教学实践三大板块。其中身体素质板块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最终目的,其教学内容包括跑、投、跳三个方面,具体项目有短跑、长跑、跳高、跳远、实心球等,该板块主要是通过各项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职业技能板块是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进行多方面的体育技能训练,其中包括体操类、韵律操类、健美操类、球操类、游戏类、传统体育、幼儿运动保健学等,以满足幼儿园对教师体育教学能力和适应岗位能力的要求;而教学实践板块指的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幼儿体育课教学、组织幼儿体育活动、自制运动器材和创新教学等方面内容。

3.创新日常体育课程教学的手段

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日常体育课程教学中创新方法。对此,教师应将现代的教育思想与课程特点融为一体,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一改传统注入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如笔者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欣赏、初步领略、分析研究、深入体验”四个阶段,循序渐进,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学习由浅及深,由实践不断上升至理论,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应用能力。

4.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模式,将课程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将课堂评价、阶段评价、期末评价内容相结合,共同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最合理的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笔者认为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出独特的评价,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各方面能力的评价。而对于评价模式方面,则不能仅限于老师对学生评价,还应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其他同学对该学生的评价等,进而结合多方面构建完善的体育课程评级体系。

五、结语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是教师培养、幼儿发展、国家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就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文中从人才培养角度进行了相关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并在具体实践中对其进一步完善,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学前教育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一项复杂冗长的工程,还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来逐步实现,进而为祖国培养出更优秀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建华,黄景东.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3,7(2):28-31.

[2]张孙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建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