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管理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金融经济管理学

篇1

临床诊断的研究思路和基本规范与传统大样本计量实证研究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其特点如下:

首先,在研究作用和目的上,传统统计检验实证研究往往以检验金融经济学理论为主;而临床诊断研究可以验证理论假说,但更主要的是弥补大样本实证研究的不足,从实际参与者中获得有价值的实践信息,提供对企业和个体行为环境的丰富理解,为理论和大样本统计检验提出新的思想、问题和研究线索。

其次,在研究对象数量方面,传统的统计检验实证研究对象为大样本;而临床诊断研究则根据研究目的设置样本,从一两个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但大多数情况下,研究对象关注一个或少数案例。字串6

第三,在数据收集方式上,传统实证研究通常被动地依靠公开标准化的数据;而临床诊断研究的数据收集更为主动,需要获得与样本或事件相关的非公开信息,包括公司内部文件、管理报告、会议记录等,还要访谈事件决策过程中的参与者。

第四,在样本分析方面,传统的统计检验研究注重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数学处理,难以考察不能量化的因素的影响;而临床诊断研究不仅进行数据分析,还包括对样本事件的背景、发展演变过程调查访问等,深入考察不能量化的因素的影响。

第五,临床诊断应用时可以同时采用事件分析和长期业绩法,以考察样本企业事件的短期市场反映和长期实际运行结果。

临床诊断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研究对象。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统计学角度的样本有偏问题;另一方面,不宜选择太早的样本事件,避免企业内部调查和访谈时当事人难以回忆事件背景细节,使临床诊断的内部调查信息内容和价值打折扣。

在我国的应用价值

与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带动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引入、消化吸收和繁荣一样,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程度的提高、工商管理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对金融经济学理论、实证研究方法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大样本计量检验实证研究开始活跃,实证研究的学术规范正在形成。到目前为止,产生了一批以国内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成果。字串8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法制规范不完善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包括: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非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大样本计量检验研究依据的公开信息非常有限;3.股票市场庄家操纵市场的行为比较普遍,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脱节严重,股票价格变化不能反映企业价值;4.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发展环境变化快。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客观上制约了传统的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加上一些误用,使人们产生实证研究有迎合大样本计量检验方法、流于形式的感觉。

篇2

3.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缺少科学的“本土化”指导体系。就业指导是伴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目前所说的就业指导实际涵盖了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甚至创业教育,指导理论基本上是泊来品,国内很多高校和社会机构热衷于探索研究,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但还没有真正形成“本土化”的、科学的、令人信服的指导体系。

4.省属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其特殊性

(1)省属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观念具有“地方特色”。由于本省招生比例高,经管类大学生职业价值方面具有惊人一致性,观念陈旧、不了解专业及发展方向、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受家长影响大、“地域归属感强”、求稳”、“守家”心理严重,不愿意冒险去拼搏,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留在省内工作,这给就业指导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2)省属高校经管类毕业生供大于求。一方面因办学成本低,省属高校经管学生招生数量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原因,很多企业不需要经管人才,需求经管人才的很多大企业又提高了用人门槛,只招聘211或重点大学学生,本省经管人才需求量较少。

二、经管类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虽然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度很大,但仍有一些大学生就业质量很高,观察其成功之处,具有四个共同点:本人有积极工作的热情和勇气;不等不靠主动找工作;有明确的求职目标;综合素质高,价值观比较一致———为他人服务。

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具备上述优点,成为经管人才中的佼佼者,如果能够整体提升经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是否可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呢?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就业指导,需要解决四个问题,即“就业指导为了谁”“谁指导”“指导什么”“怎么指导”。

1.就业指导工作为了谁

就业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是就业工作的最大受益者。让大学生“动”起来,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高校为了能够让大学生就业,想了许多办法,开设就业指导课,安排老师做学生思想工作,邀请单位开招聘会,与企业家交朋友等。《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积极就业,没有合适的单位,就是回家“啃老”!对这样的学生,高校想再多的办法,辅导员做再多的工作也是白搭。在国外,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主动的,而在我国,大部分学生是“无规划”或是“被规划者”!因此,想办法让大学生有“主动规划”的意识,让大学生急着“动”起来,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2.“谁”指导?

整合高校内部和外部资源,满足大学生就业指导个性化的需求。辅导员应在就业指导中扮演什么角色,家长、大学生本人、社会机构、辅导员谁是就业指导的第一责任人?目前高校辅导员“校门”进“校门”,擅长为学生服务,提供生活成长成才方面的指导,但缺少就业指导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单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或是二级学院辅导员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近几年,能够在学校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是去社会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我认为,高校应与社会职业生涯教育机构联合,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第一是高校内部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规划能力水平;第二引进有丰富行业经验,有热心、愿意帮助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第三是寻求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的帮助。除此以外,社会舆论、专业教师、家长也应成为就业指导的主体,并应向前推进到高中、初中、乃至小学。

3.指导“什么”?

尊重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适应国家的战略需求,着重培养职业价值观,奉献、创业、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加剧转型和社会矛盾比较集中显现的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无所适从。一方面是大学生感叹用人单位“太挑剔”,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感叹找不到优秀的人才。表面上看二者都很无奈,实际上二者之间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而大学生只是希望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工作,特别是经管类大学生或是其家长,之所以选择经管学科就是希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安稳的生活,人均GDP从1000达到3000美元似乎跟自己没多大关系。降低期望值是别人的事,不是自己的事。事实上,一直顺利求学的80后大学生并不了解真实生活,不了解熟悉职场规则,不明确自身位置,未品位过成败甘苦,最大的难题是很多80后大学生不知道工作做事到底为了什么。应指导学生学习做人,提高生存、就业的能力,包括解决大学生的观念、调整合理的工作预期、职业预期,提高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指导大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4.如何指导?

第一,就业指导活动要以实践性活动,体验式教育活动为主,提升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课堂,讲座,报告,大学生听到的多,感受到的少,亲身体验的更少!应让实践“说话”,告诉大学生社会是什么样的,职业和行业知识是什么样的。通过体验式培训,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体验职业环境和职业素养要求。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集中实习、兼职、生涯人物访谈,走访企业、调查本地优势行业等,同时通过主题班会推广社会实践成果,形成良性循环。通过笔者两年的寒暑假期实践研究表明,90%参加社会实践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动力。

篇3

一、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经济衰退期宏观政策选择逻辑

传统经济学理论关于经济衰退期宏观政策手段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凯恩斯学派。该学派认为。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是总需求的不足,因而造成总供给的减少,因此拉动经济的根本性方法是刺激需求。

在凯恩斯学派的影响下,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陷入经济衰退期,而整个国际环境并未衰退时,经济衰退国家可以主要通过扩大对外贸易顺差来拉动本国总产出。具体的政策选择包括:本币贬值、降低(或者取消)出口关税、加大出口退税额度、对外贸企业实行政策扶持等。

如果是世界性经济衰退,则正确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刺激内需,以内需拉动经济。但由于处于经济下滑期的居民消费全面萎缩,因此刺激内需的主要路径选择是政府投资,即政府投资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等,以此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包括钢铁、建材、煤炭、能源等,从而形成一个宏观需求拉动总供给的逻辑链条,以此实现经济复苏,缩短经济周期。

二、金融学理论关于政府投资决策的规范研究

金融学历来被视为远离宏观问题的科学,金融学的许多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微观经济问题领域,但这并不影响某些金融学结论对宏观经济问题的解释。比如,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在对企业资产结构问题进行研究时,关于投资决策的理论就被莫迪利亚尼认为是可以运用到宏观经济问题里来的。下面,我们就沿着MM的思路,运用其中的有关方法,来说明政府投资决策的决定因素。

(一)经济复苏的标志是单位投资量创造的价值,而非产出总量

根据金融学理论,经济体发展(或好转)的评判标准是市场价值的增长。而非产出总量的增加。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以产出量为准则的评判标准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仅以GDP为例,政策决策时制定的发展目标并没有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比如通胀因素、国际能源价格突变因素等。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一方面是(名义)GDP的快速增长,而另一方面确实经济下滑”的现象。而以市场价值为准则则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因为任何市场价值都隐含着不确定性的预期;二是市场价值不仅反映经济发展的现状,同时还隐含着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预期,是政策决策的可靠依据。而总产出不具有这样的功能,也就是说,期末总产出的增加并不说明未来产出变化趋势。

但是,经济体市场总价值的增减仍不能全面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好的”经济永远以效率为基准。结合经济体的市场价值,良好的经济运行状态应该是单位投资量创造价值的不断提高。也可以说,这是经济复苏的真正标志。

(二)政府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产出效率

假设经济体当前的平均产出效率为r,当前总投资量为W,年产出价值Wr,则其市场价值为V=Wr/r=W,单位投资量创造的价值为V/W=1。现在政府决定由政府投资来刺激内需,总投资量亦为W,所投资项目及相关产业的平均产出效率为R,则年产出价值为WR。投资后经济体的总价值为V=Wr+WR/r单位投资量所创造的价值为V/2W=r+R/2r。当且仅当R≥r时(即政府投资项目的产出效率高于现有经济体平均效率水平),政府增加投资后的单位投资量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原水平(即大于1),政府投资才能拉动经济,实现经济的复苏。反之,如果R≤r,则政府增加投资后的单位投资量所创造的价值小于原水平(即小于1),说明政府投资不但不会拉动经济,反而会加快经济下滑。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政府投资能否拉动经济取决于所投项目的产出效率,而与其他变量无关。

三、金融学关于政府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

金融学对政府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用到了一个重要的金融学理论――资产复制理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套利定价模型(APT)理论基础上的。根据套利定价模型,任何一项资产的收益水平都可以理解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ij=α+β1Ijl+β2jl+…+β nIjljn+εj。如果我们把这个表达式理解为各种头寸的组合,则说明资产的某种头寸可以通过其他相关头寸的线性组合加上一个误差项复制而成,这就是资产复制理论。

根据资产复制理论,金融学家曾将历史上某个时期美国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凯恩斯主义制定的经济政策)进行复制,他们选择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基础设施项目,然后构造一个与该项目在同一时期内预期收益与相应风险完全一致的投资组合。构造完成后,研究人员重新打开这个组合时却发现。组合头寸中包括了诸如梅西百货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空头头寸。也就是必须卖掉这些公司的股票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而当时的美国百货零售行业和消费品行业恰是经济衰退期效率最高的产业,也就是说,根据金融学的实证研究,当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内需,并以此拉动经济的举措,实际上相当于把资金从效率高的产业转移到效率低的产业,因此不但没有拉动经济,反而使经济陷入更大的衰退中。这个研究的结论不仅与前述规范分析的结论相同,而且也与当时美国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

四、经济衰退期政府经济政策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指凯恩斯学派)关于经济衰退期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存在重大缺陷,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抓住“经济复苏的根本力量在于单位投资量所创造的价值的提高”这一本质,片面强调了政府投资的能力,忽视了政府投资的效率。因此,盲目推行政府投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衰退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关于经济衰退期宏观经济政策的以下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激励高效率产业发展

经济衰退的原因众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往往是产业结构出现问题,一些无自主知识产权、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比重过大,长期以来占据太多的稀缺资源,一方面没能给社会创造出足够的财富,另一方面又挤压了某些新兴产业(主要指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从而阻滞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复苏的政策重点应该是减少低效率产业比重,加大高效率产业比重。

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市场机制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存在市场制度缺失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政策倾向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存在政策滞后问题。因此,在产业调整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完善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要尽早完成政策倾斜转型,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高效率产业,制约低效率产业。

(二)适时推进税收制度改革,运用税收杠杆调整经济

从金融学的角度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视为其所从事产业发展的看涨期权,标的物即为该产业的产出能力,税收无疑是这项标的物的“分红”。根据期权定价理论,分红降低了看涨期权的价值。因此,任何税收的降低都是提升企业所在产业产出能力的价值。根据这个原理,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

首先,对于高效率产业实施降低税率的政策,甚至在某些朝阳产业的发展初期可以实行税收补贴。以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该产业;其次,对于低效率产业采取加大税收政策,降低这些产业的价值,迫使社会资金流出,转向更高效率的产业。

篇4

通过激光表层重熔处理,改变块体非晶合金近表层微观结构,来提高块体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研究表明,非晶合金在上述激光表层处理后,其图1.1所示重熔层地微观结构可能发生以下变化:

图1.1 激光重熔处理后非晶试样微观结构空间分布示意图

在压缩变形过程中,心部非晶体系由于表层晶体阻碍剪切带增长,从而得以使非晶剪切带各向扩散,从而提高塑性。

2.试样制备和实验方法

制备Cu46Zr46Al8块体非晶合金的铸锭是在钛吸附氩气气氛保护下,采用纯度为99.9%的Zr、纯度为99.99%的Ti、 Cu、Ni及Al高纯金属,然后利用真空电弧炉进行混合熔炼。再通过铜模吸铸法制备出直径为4mm的Cu46Zr46Al8非晶合金柱状试样,为后续激光熔凝处理使用。

采用YAG激光器脉冲式的高能激光束在Cu46Zr46Al8非晶块体表面进行熔凝处理。激光处理方法为沿非晶合金棒轴线方向逐道扫描。将处理好的非晶合金试样通过XRD分析其物质组成含量,分析激光处理对非晶合金表面成分的改变。再通过SEM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其微观形貌。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XRD分析

在其他工艺参数额定的状态下,在不同激光功率和激光扫描速率的条件下制备Cu46Zr46Al8非晶合金熔凝层,并分析功率和速率的影响程度。最终在功率1.0kw、扫描速率10mm/s、频率15Hz、搭接率30%、离焦量5.5mm的参数设定条件下,激光处理Cu46Zr46Al8非晶合金能得到最佳熔凝层。如图3.1,为铸态非晶合金和激光处理后非晶合金XRD图谱,明显看出激光处理后有较多ZrCu、Zr2Cu晶体相生成。

图3.1 Cu46Zr46Al8铸态非晶合金及激光处理后试样XRD图谱

3.2.微观组织分析

通过激光处理,可有效的控制Zr2Cu相的位置和形态。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微观结构,如元素体积分数和第二相的分布及形态。如图3.2,激光参数为功率1kw、频率20Hz、速度10mm/s、脉宽10ms的条件下,熔凝层附近的金相形貌。以明显看出,从熔凝层外部向内部产生了明显的多层梯度复合材料的特性。

图3.2 激光处理后 Cu46Zr46Al8熔凝层金相图

3.3 力学性能

同一非晶合金在不同加工处理后组织结构改变,导致其力学性能有所变化。图3.3为Cu46Zr46Al8铸态非合金和激光处理功率1.0kw、扫描速率10mm/s、频率15Hz、搭接率30%、离焦量5.5mm的参数条件下样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铸态Cu46Zr46Al8非晶合金在压缩实验中明显表现为脆性断裂,而激光处理后的Cu46Zr46Al8非晶合金由于晶体的引入,表现出良好的塑性。

图3.3 Cu46Zr46Al8铸态非晶合金及激光处理后压缩实验应力应变曲线图

4 结论

(1)在其他工艺参数额定的状态下,在不同激光功率和激光扫描速率的条件下制备Cu46Zr46Al8非晶合金熔凝层,并分析功率和速率的影响程度。最终在功率1.0kw、扫描速率10mm/s、频率15Hz、搭接率30%、离焦量5.5mm的参数设定条件下,激光处理Cu46Zr46Al8非晶合金能得到最佳熔凝层。

(2)通过电子显微镜(SEM)对熔凝层分析可知,Cu46Zr46Al8非晶合金在适当激光熔凝处理后,会生成ZrCu、Zr2Cu相,且熔凝层中以ZrCu相为主,伴随生成有少量Zr2Cu相。随着激光功率增大,ZrCu相含量显著增长,Zr2Cu相则适量增多。且由于形核质点位缺乏而无法形成支状晶。

(3)在其他工艺参数额定的情况下,当功率为率为1kw,频率15Hz,速率10mm/s,脉宽20ms时,由此激光参数下,可有效生出适量晶体,阻碍剪切带沿单一方向扩展,而是均匀塑性形变,即可以得到近10%的塑性提升。

参考文献

[1]Luborsky F E.非晶态金属合金[M].柯成,唐与谌,罗阳,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2]旺卫华,金属玻璃研究简史[J].物理.2011(11):701-709

篇5

经济管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入改革,加入WTO后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及组织所认识,企业决策者开始认识到运用经济管理知识来管理公司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经济管理的人才无疑成为了许多企业追逐的对象。在今后20年中,中国所需要各类管理人才,而其中经济管理类人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扎实专业知识,可以前往金融机构、各大企业、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从事相关的职位,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话,相信也是可以在经济学领域发展的很不错的。毕业生们需要好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才有可能觅得理想的工作。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证券、基金、信托、银行、市场营销、经济预测和分析、对外贸易、管理类等等。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合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这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比较吃香。

经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经济学专业类的应届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房地产;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金融/投资/证券;

4 新能源;

5 建筑/建材/工程;

6 其他行业;

7 计算机软件;

8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推广专员、文案策划、财务总监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网络推广专员;

2 文案策划;

3 财务总监;

4 财务经理;

5 销售经理;

6 会计;

篇6

1.2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质性的改变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瓦解,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前城乡结构的主要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将在经济转型期间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普及,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点。

1.3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将重点放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并且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目前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际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家化带来的挑战,这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2.1差异化学科战略

考虑到上述笔者所阐述的农业经济转型期间的两大特点以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三方面的新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还要对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大城乡之间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2.2科研人才战略

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的实际内容和需要有选择地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需求进行有相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教材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转变而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养的力度。

2.3学科互补性战略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在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将这些学科进行分割研究,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作为核心内容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的过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篇7

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是在原管理学院管理综合实验室和原财经学院文科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在经济管理学院组建成立。

1.现有实验室硬件环境

有服务器:4台,保护服务器:4台,51英寸背投:2台,电脑:152台,交换机:5台,空调、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脑桌和耗材等辅助设备若干。

2.现有实验室软件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Premiere6.5、Acrobat5.0、Photoshop7.0.1、ACDSee5.0、CorelDRAW10、FlashSaver、Authorware6.5、DreamweaverMX2004、FireworksMX2004、FlashMX2004、VisualBasic6.0、VisualC++6.0、Freehandmxa、MediaPlayerClassic、Office2003、SQLServer2000、Visio2002、VisualInterDev6.0、Msnmessenger6.0、Realoneplayer、Ul-traEdit9.2+、奥派、诺思、用友、TMT、Java等。

3.实验室运行情况

已开设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诺思物流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网络营销、证券与期货投资操作实务、单证制作与报关等20余门课。有实验室管理人员6人。

4.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同类实验室相比,起步晚投资不足。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实验于2002年建成,我校管理综合实验室2000年建成,电子商务实验室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硬件和软件投资严重不足,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实验中心被列入211工程建设项目,经费投入上千万,而我校文科综合实验室建成投资60余万元,整个西科大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两百万元。尤其是专业软件投资不足。例如教师在上《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时,在讲到物料需求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由于没有相应的软件做模拟实验,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上《证券投资分析》时,没有证券分析软件和证券交易模拟系统让学生做实验,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此外,实验室人员配备不足,教师对部分软件使用不熟练。

三、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实验室功能设计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类型和定位上,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和开发应用型是几种主要的类型。我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宜定位在教学科研型。立足点放在“面向教学”和“提供科研支援”上,努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既面向本科教育,又面向研究生教育,同时为教师科研提供条件和服务。为满足我校经济管理不同专业的需求,来划分相应的专业功能实验室。

1.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进行面向企业和政府信息化方面的MIS模拟和MIS分析设计开发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使学生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为企业和政府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并配合国家和地区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人才培训、技术咨询和项目开发。

2.统计预测和决策实验室

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造方面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实验室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案设计、图表再现等功能,满足统计分析、预决策等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应用预决策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分析经济问题和解释经济规律的素质和能力。

3.电子商务实验室

进行电子商务、现代营销技术和现代商业企业管理方面的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Internet、EDI技术的商务组织、运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的需要。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开放平台上模拟电子商务中的诸多环节,包括B2B和B2C的交易、CA认证、网上结算、物流配送等实际运作过程,并学习掌握和维护网络企业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在全球化的网络环境下从事商贸工作的能力。

4.国际贸易与金融实验室

进行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如单证制作与报关、对外贸易实务和国际支付与结算的实验教学与科研。进行金融工具、投资项目评估分析以及网络银行方面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满足应用金融工具进行技术分析,实施模拟证券(期货)交易和符合国际标准的项目评估分析等方面的实验及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系统地认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及金融风险、了解经营管理的理念、掌握金融投资技能和投资技术分析方法,配合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政策开展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科学研究。

5.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基础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教学实验,具体包括帐务处理、报表处理、财务分析、成本核算的实验等,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管理的实际流程和操作。学生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实际动手操作,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具备今后参加实际工作的能力。上列各专业功能实验室并不分属于学院相应的系或者专业,每个专业在不同的教学实践阶段使用相应的功能实验室,从而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组合中使用这些实验室的功能,以达到完成本专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将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学习Internet和电子交易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践掌握本专业的大部分理论和技能,在金融(证券)实验室了解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的原理和系统。由此,该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完成本专业领域涉及的所有教学实践的学习和训练。

四、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的环境建设

1、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建设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具有其特殊性。虽然不像理工类实验室的设备昂贵、种类繁多、操作管理复杂,但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却要面对不同的专业,适应培养经济管理类各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满足学科的科研及教学的需要。因此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要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以适应不同专业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的发展。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建设必须集中规划、集中投资和统一布局,合理配置实验室的资源和实验场所。根据我校经济管理设立的会计、金融、经济、外贸、管理等各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特色,使实验室具有一专多能、灵活使用的功能。能充分满足一般的管理、经济、财经类应用软件的安装运行,以及各专业计算机和信息化课程的基础训练。

篇8

0引言

高等院校的学科实验室建设是实现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环节,学科实验室建设和运营的高效率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好学校、培养高标准、高质量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实务应用的显著特点,应用型本科普遍开设了诸多经济管理专业,并配套建设相关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这些学科实验室建设已达到一定规模并在营运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这些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当前应用性本科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进行摸底分析,有利于提升学科实验室建设效益、效率以及效果;有利于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有利于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的发展

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设[1],国内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设立实验教学环节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建立的经济学科实验室标志着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的诞生[2]。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国内外高等院校目前已经有众多经济管理实验室。纵观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的历史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手工地模拟实验室、计算机模拟实验室、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三个阶段。同时,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不断变化,伴随着高校定位由单一研究型向应用型、研究型、踪合型等多方向分化的变化,国内外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也开始由理论研究功能不断向实务能力培养功能扩展。随着国内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这些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也都在不断增强其实务能力培养功能。

2河南省本科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三层级

目前河南省有60所省管、省教育厅管以及公安部管本科高校,除河南警察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铁道警察学院等3所本科高校未开设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其他本科高校均开设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各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规模也根据该校的专业招生规模而有所不同,相比之下,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规模大于综合类院校大于理工类院校;公办院校学科实验室建设规模平均水平大于民办院校[3]。进一步对比河南省有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高校的学科实验室可以发现,不同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所处层级不同。最高层级的一类本科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按照市场需要的不同类型的经管人才的能力结构去搭建起跨专业仿真实训平台,比如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等高校建设的VBSE实验中心,这类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大资金的硬件和软件投入,还需要同步进行课程、教材以及实验导师队伍的建设。居中层级的是最常见的,这类本科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以专业为导向,按照专业建设实验室,这类实验室建设以机房作为基本的硬件投入、以专业模拟软件为配套辅助课程教学,课程、教材往往比较成熟,教师教学上手快。最低层级的一类本科高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还只是处于初步建立的原始阶段,以课程为导向建设实验室,比如为了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这门课程建设会计手工实训实验室等。这三个层级可以是一脉相承的,也可以是突变激进的。对于建校时间久、实验室建设时间较早的本科高校来说,由以专业为导向的学科实验室过渡到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学科实验室建设层级,会面临前期资源浪费、再投资金额较大以及制度惯性的难题。而一类建校时间短的本科高校由于包袱轻,可以直接新建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经济管理学科跨专业实训平台,往往能较快地完成高层级的实验室建设。

3安阳学院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效率实证分析

经过7年的发展,截至2016年12月,安阳学院现今拥有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9个,这其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网中网税务申报实训室、增值税纳税申报实训室、市场营销实验室、证券仿真模拟实验室、物流实训基地、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室、LeTianTrade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综合看来,安阳学院基本完成以专业为导向层级的学科实验室建设,目前正处于向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层级的过渡阶段中。为了更进一步对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进行量化分析,本文拟采用DEA方法(数据包络分析)对安阳学院的经济管理学院和财会学院下属9个实验室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效率。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由著名运筹学家A.Charens,W.W.Cooper和E.Rhodes等人于1978年提出,他们给出的第一个DEA模型命名为C2R模型,他们利用模型分析包括无形的、没有市场价格、不易确定权重的指标数据对弱智儿童开设公立学校项目进行效果评价。DEA的优点吸引众多学者在多领域进行应用并不断发展其模型。利用DEA中的可变规模模型(BCC模型)分析得出的三个指标:综合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这些指标值在区间[0,1]内,指标越接近1说明越接近最优目标值,即效率越高。本次分析中以实验室建设资金金额、实验室配备实验员数量为输入指标;以实验室年实训学生人数、实验室学生满意度(100分为满分)为输出指标,假设规模报酬可变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初步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点:第一,9个学科实验室除了规模报酬不变的4个实验室外,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第二,综合效率相对有效的4个实验室基本上处于利用率较高的实验室,而实验室利用率又与实验室可开课程有很大关系。第三,综合效率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58,极差较大,各学科实验室效率参差大。在几个专业中,会计专业和物流专业相关的实验室的效率值相对更高一些,这也与近年两个专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而得到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撑有很大的关系。第四,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比较,纯技术效率更加均衡,反映的是各实验室管理效率相当,实验室制度已较为完善。各实验室的效率差距主要来源于规模的不同。综合看来,提高安阳学院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效率的关键点在于:第一,充分利用学科实验室建设规模报酬递增效益。第二,通过跨学科平台融合各专业实验室,完成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验室建设阶段的过渡,激活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之间的专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效应。然而做到这两点,根据本次数据包络分析中的冗余变量分析,实验室资金建设金额投入平均不足35.70%,实验室配备实验室员数量平均不足56.01%。因此,安阳学院在进行下一步的规模扩张和实验室建设升级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和人员的瓶颈。

4优化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4.1多种方式突破实验室建设资金瓶颈

第一,多渠道实验室建设资金来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助、财政资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实验室资金。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财务情况设立预算资金,还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特点设立专项实验室基金,还可以争取如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等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建设经费,最后还可以根据各自特点从社会各面筹集社会赞助项目经费、校企合作项目经费、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经费等等。安阳学院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春来教育集团规划的实验室建设资金,同时还积极申报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目前会计学专业、物流学专业先后申报成功,获资助资金共400万元,亦缓解了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压力。第二,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实验室。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共同建设“校中企”、“企中校”的形式来筹建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安阳学院与安阳通用集团合作在安阳众创空间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帮助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实训、市场营销实训等,同时帮助部分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安阳学院的物流实训为例,物流专业通过与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物流快递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物流实训基地。物流专业学生通过操练真实的快递配送、包裹归集、快递接单等业务,实现了物流企业和高校物流专业的共赢发展[4]。第三,“互联网+教育”O2O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机遇。目前互联网教育平台方兴未艾,很多平台为了突破线上教育的互动局限,开始摸索O2O(线上-线下)模式。由于互联网教育平台的传统优势在线上,线下的硬件购置和学员的面对面互动往往存在短板,因而互联网教育平台的O2O模式存在一个巨大的线下市场空白,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可以为互联网教育平台补充线下短板,实验室亦可节省下不少的软件和线上教育资源的购置费用,因此双方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

4.2打造“双师型”、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

第一,“双师型”教师往往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建设人员队伍的主力,这些教师不仅有从事教师职业应有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时熟知其专业的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挖掘适合教学的案例,让仿真实验室做到真正的仿真教学。近年安阳学院就通过内部培训中高级职称教师和向企业外援引进兼职教师两种途径为实验教学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第二,经济管理跨专业复合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亦是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所需要的。由于经济管理学科专业间联系紧密,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有一定的重合和联系,这就决定了相关实验室需要有一支实验与理论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具备复合知识结构,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实验指导队伍。第三,为保证实验室建设队伍的稳定性,学校可以给实验指导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同时实验教师指导创新实验项目,给获得创新实验项目省级以上奖励的指导教师以荣誉和薪资的奖赏。

4.3快速升级至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层级的实验室建设

第一,围绕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实验、专业实训、能力实习多层次、多阶段、逐步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4]。如此一方面避免对现有实验室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实验室教学贯穿人才培养整个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不断强化实践能力锻炼,推进实验室建设升级至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第二,与用友、浪潮、方宇博业等企业合作开发经济管理学科跨专业实训平台。安阳学院目前已初步跟浪潮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旨在引进财务实训云资源,推进现有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资源的重组整合,延长实验教学链条,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向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层级的实验室建设升级。第三,利用云技术提升跨专业实训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方面确保实验室硬件和软件不断的技术更新,促进产学研结合,让经济管理真正转化成生产要素,实现本科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另一方面在经济管理学科内跨专业融合的基础上,接入理工类专业研发和生产企业模拟,实现本科高校综合实训经济生态圈的构建[5],提高本科高校实训的社会仿真性,同时实现“校中企”的创业孵化功能,培养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激发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星.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宋魁元.国外大学实验室科学研究与科技装备[M].北京:中国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3]铁凝.会计就业新要求下民办高校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篇9

一、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农业经济进入转型期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工业与农业这一产业结构内部开始变化,由原来的利用剪刀差牺牲农业发展换取工业发展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出于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考虑,会加强相应的宏观调控,力求通过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从而完成以工促农这一反哺过程。我国的工业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已经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以工促农的新阶段。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我国经过30年快速的城市化,造就繁荣的城市的同时,也造成城乡的差距拉大,农村在城乡收入、文明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增速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具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国家以城带乡的战略开始付诸实践,城乡由二元割裂开始走向一体化。这一质性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一体化中自由高效地流通,极大地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

二、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将是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工业对农业全面反哺的铺开,传统学科研究的农业结构将随之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对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农业大物流的构建、农村绿色生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等等都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重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除,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变化予以足够重视,才能跟上实践的变化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在城乡各个发展领域的陆续展开,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大流通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要实现发展生态化,这种可持续发展略的革新式的提出,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对农业发展方式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增加研究力量,并直接倒逼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的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缓慢,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先进农业经济面前缺乏竞争性,如何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

三、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差异化学科战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处在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三大特点以及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实施差异化学科战略,即把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产业结构质性变化、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农业现代化战略驱动这三个方面,着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着重加大城乡生产要素大循环大流通方面的科研力度,着重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农业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科研人才战略。要根据差异化学科战略,有选择性地按照上述研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理论的更新引进,也应根据研究重点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契合研究重点的新知识、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经济管理中去。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加大教育规划力度,出台扶持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培养投入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长期在农业经济管理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

学科互补性战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与之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就有数学、法学、金融学、环境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这些学科间不能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应对由农业经济转型期催生的新特点并由此对科研带来的新变化时,“关起门”来搞研究,只有死路一条,只做简单的“1+1=2”的叠加研究也是没效果的。正确科学的路径应该是以农业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确定的研究重点为核心来确定所涉及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由此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不断付诸实践,在大量的鲜活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和事件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四、结语

应对农业经济转型期产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新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粗略的分析,要真正有效地解决农业经济转型期条件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还是要集合广大科研专家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者的智慧,并在付诸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从而适应转型期新特点新变化,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忠伟,王艳霞.夏龙.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篇10

主要从事金融市场、金融工程、项目投融资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在国内权威学术刊物《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科研管理》、《管理科学学报》等发表了关于金融工程、金融市场、风险投资、期权博弈等方面的多篇论文,2006年5月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关于投融资方面专著一本。

三、主持项目

曹国华作为项目负责人在近三年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转换债券融资与项目柔性投资的互动机理研究(70571089)”(2005年获准,2008年底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期权博弈视角的西部风险投资发展研究(08BJY154)”(2008年获准,2011年6月结题)、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期权博弈基本理论及其在投融资领域的应用(NCET—07—0905)”(2007年获准,2010年底完成),并都顺利通过验收结题,三个项目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期权博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用期权博弈研究可转换债券,国家社科基金应用期权博弈研究西部风险投资,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则研究了期权博弈基本理论及其在投融资领域的应用。

四、主要研究成果

1、上市公司“庄股跳水”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第2期。

2、基于建设时间的企业投资期权博弈均衡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第3期。

3、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科研管理》, 2007年第1期。

4、企业创新竞争的期权博弈行为分析,《财经科学》,2007年第1期。

5、国有企业委托问题的期权博弈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2期。

6、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动机的国外研究综述,《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5期。

7、联合投资在分阶段风险投资中的约束机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7期。

8、银校合作模式研究,《金融经济》,2007年第20期。

9、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投资与分红的柔性分析,《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8期。

10、美、印风险投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23期。

11、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不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2期。

12、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的双边匹配模型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5期。

13、技术不确定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投资决策分析,《管理学报》,2009年第12期。

14、股权资本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增长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国进民退”隐忧的思考,《金融评论》,2010年第3期。

15、实物期权法在生态补偿额测定中的应用,《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16、基于期权博弈的西部风险投资发展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4期。

17、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非减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深交所上市公司为例,《软科学》,2010年第5期。

18、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科技保险与风险投资的协同发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9期。

19、基于rough集与BP神经网络的大非减持度预测研究,《软科学》,2010年第10期。

20、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迎合理论——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11期。

21、我国股市对货币供应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12期。

篇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经济与金融行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增长,金融是经济学研究领域应用性强的分支,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学科理论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的增设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试点开办经济与金融专业。至2015年,我国已有18所高等院校正式开设了经济与金融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还很少。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历程

2006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批试点招收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2007年正式_始招收第一批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建立并进入试点招生阶段。在建立之初,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代码为020120S(S表示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归属于经济学科(02)经济学类(0201)[1]。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据统计,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达到了100%[2]。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试点的成功,加之国内其他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经济学与金融学本科教学,教育部开始在各高校逐步推开设置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与此同时,教育部对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在2012年的新目录中,经济与金融专业进行了细微的调整,虽然还是属于经济学科门类,所授予学位还是经济学学士,但是从经济学类调整到了金融学类。这一调整,表明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学生培养应偏重于应用型更强的金融学。

目前,我国虽然已有高校12所高校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各高校正处于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的起步阶段,尚未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形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参考清华大学试点办学的经验和国外经济与金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成果,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清华大学是我国第一所设置经济与金融专业的高校,2007―2011年间,教育部未批设经济与金融专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上处于先试先行的地位。因此,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探索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招生是文理科兼招,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在培养目标上,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与金融学理论和方法,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国情,能够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实际问题,有较高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未来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采用“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通识教育学习后,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为三大课程模块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相关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大学第一、二学年,不分专业均需修读。第三学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原理(1)、经济学原理(2)、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金融学原理、信息管理导论;专业必修课一共8门,为中级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1)、公司财务、公共财政学、投资学和货币银行学。专业选修课需修够27学分,学生可以在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博弈论、金融数据库、计量经济学(2)、发展经济学、经济控制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学专题研究、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金融学专题研究等课程,或在经济学院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院的课程中选修。

2007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本科培养总学分不低于170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在学分的分配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40学分,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1学分,专业相关课程6分,其中专业相关课程又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1分),专业必修课(23学分),专业选修课(27学分)。从学分的配比上,可以看出清华大学的课程设置强调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均衡,专业基础课、必须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占比也相差不大,这体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培养原则。

总体而言,清华大学200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出在宽广的知识面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理念。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中包括了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的核心课程,在选修课中,不仅开设了众多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学生还可以跨专业和跨学院选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其他高校进一步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经济与金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提供了借鉴样本。

三、国外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一)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会计与金融学研究和教学最好的大学之一。该校的社会科学学院和商学院联合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学制为三年。课程教学采用讲座、教程和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样,包括考试、完成课题项目以及论文报告。第一年的课程是关于社会科学的通识性教育,同时开设会计和金融学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开展第二、三年的学习和研究做准备。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金融经济或会计金融。第二年的课程主要是金融学与经济学的专业课程,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主要课程包括金融学基础、中级管理会计、金融市场与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等。第三年开设公共部门会计、审计、公司财务、信息系统案例研究等。从曼彻斯特大学经济与金融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在突出培养学生国际化的商业思维和视角下,该专业更偏向于金融学理论知识,尤其注重会计学相关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培养。

(二)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培养期为三年。该校经济与金融学专业的培养注重数理统计分析在经济和金融学中的运用。该专业要求学生在第一、二学年修读至少一门经济学课程,第三学年至少修两门经济学的课程。从该校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该校在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经济和金融实务中的问}。

(三)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南安普顿大学经济与金融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掌握经济学的原理与分析方法,强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南安普顿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学制为三年。在第一、二学年开设课程,每学期四个课程模块,一年共八个模块。第一学年的课程均为必修专业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统计分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第二学年的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为微观应用经济学、投资组合理论与金融市场,选修课包括计量经济学概论、统计学理论等。第三年,学生自选课题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相当于两个课程模块。从该校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在第一学年注重教授学生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手段的训练,第二学年则促使学生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深入学习,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数学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再开设投资组合与金融市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来认识和解决金融学问题的能力。

(四)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

兰卡斯特大学开设有金融与经济专业(Finance and Economics),学制为三年。兰卡斯特大学该专业的学生可以从第二学年开始,转入会计与金融专业学习。课程教授采用讲座、团队合作、个别指导、讨论等多种方式。该校在专业课程开设上,第一年必修课包括会计和金融学概论、经济学原理、经济定量方法,注重为学生打下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的学科基础。第二年的课程以金融学和会计学的课程为核心,必修课包括金融学原理、高级金融学原理、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估值、管理经济学、商业和国际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学概论,学生还需在会计审计信息系统、金融会计原理、商业决策管理会计三门选修课中选修一门。

第三年的必修专业课程包括企业融资、投资学、国际金融管理、计量金融学,这些课程是是对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学生还需在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宏观货币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广告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工业组织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业学中选修4门。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兰卡斯特大学对经济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金融学的课程为核心,经济学的课程作为铺垫或拓展,始终贯穿了经济数学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训练。

国外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各有特色,但总体而言,又有共同之处。在这些学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是以金融类和会计类的课程作为核心,辅之以经济学的课程,用经济数学或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将这些课程加以贯通。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教授金融学理论,强调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四、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当前我国高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亟需建立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我国高等学校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广泛经济学知识和金融学理论,并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学和金融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参考清华大学和国外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经验,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建议采用“经济为基,金融为核,计量为法”的基本思路来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经济为基”是指以经济学的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与金融专业属于经济学科,是在经济学与金融学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性学科,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是金融学发展的源泉。因此,培养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人才,首先应该使其具备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设立经济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具体设置课程上,可以在不同学期开设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金融为核”是指在专业课程的体系中以金融类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经济与金融专业从开设之初归属于“经济学科(02)经济学类(0201)”到2012年调整到“经济学科(02)金融学类(0203)”的这一变化,也表明经济与金融专业应以金融学的课程为核心。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根据教育部规定的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金融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

“计量为法”是通过开设计量经济类的课程,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经济与金融问题。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数学工具的运用。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能,才能更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经济与金融问题,在投资实践中发现规律,进行决策。同时,计量经济学也是将经济学与金融学理论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而计量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需要以高等数学为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开设相应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如经济数学、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依据“经济为基,金融为核,计量为法”的基本思路,可以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三大课程模块组成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是为通识教育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素质,包括政治理论课、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组成。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类的基础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核心课以金融类课程为主,如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保险学等。专业技能课以经济计量类课程和金融实务训练为主,如计量经济学、经济数学、金融数学、商业银行实务、投资理财实务等。商业,专业方向课程是根据学生兴趣和结合社会需求,来细分的专业方向,如会计金融、金融经济、证券投资等,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理论和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2012.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D],2011.

[3]教育部.教高[2013]4号,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附件:201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2013.

[4]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007级本科生培养方案.2007.

Study on Curriculum System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pecial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AN Guang-wan,ZHUANG Ping,YU Tao

篇12

二、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将是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工业对农业全面反哺的铺开,传统学科研究的农业结构将随之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对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农业大物流的构建、农村绿色生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等等都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重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除,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变化予以足够重视,才能跟上实践的变化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在城乡各个发展领域的陆续展开,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大流通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要实现发展生态化,这种可持续发展略的革新式的提出,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对农业发展方式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增加研究力量,并直接倒逼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的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缓慢,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先进农业经济面前缺乏竞争性,如何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

三、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差异化学科战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处在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三大特点以及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实施差异化学科战略,即把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产业结构质性变化、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农业现代化战略驱动这三个方面,着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着重加大城乡生产要素大循环大流通方面的科研力度,着重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农业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科研人才战略。要根据差异化学科战略,有选择性地按照上述研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理论的更新引进,也应根据研究重点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契合研究重点的新知识、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经济管理中去。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加大教育规划力度,出台扶持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培养投入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长期在农业经济管理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

学科互补性战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与之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就有数学、法学、金融学、环境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这些学科间不能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应对由农业经济转型期催生的新特点并由此对科研带来的新变化时,“关起门”来搞研究,只有死路一条,只做简单的“1+1=2”的叠加研究也是没效果的。正确科学的路径应该是以农业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确定的研究重点为核心来确定所涉及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由此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不断付诸实践,在大量的鲜活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和事件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篇13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还从未出现“国民经济学”这个概念。“国民经济学”的概念是1980年由厦门大学的钱伯海教授提出的。目前的分类上,国民经济学与国民经济管理学并无本质上的差别,然而,国民经济管理学究竟属于哪个学科,一直以来存在很多的争议,有的认为应该属于政治经济学,有人认为属于应用经济学,还有人认为属于管理学,因此各个高校也有不同的称谓。

其实,目前真正开设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多。1986年辽宁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办了国民经济管理本科专业,随后全国有8家高校相继开设了类似专业,主要是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江西财经大学,2008年安徽财经大学也新增了该专业。虽然它们的专业名称各有差异,但是在经历了很多的争议和摸索后,大家都对两个不同名称的专业的学科性质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国民经济学”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经济类专业。它是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预测与规划。它是一个比经济学更为广阔的领域。它有很多的亲戚,如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正是因为国民经济学的跨学科属性,所以到目前为止,国民经济学还是一个有着很多争议的学科。不过,国民经济学与它的亲戚们有着很多的区别。例如国民经济是个宽泛的概念,那么它可以与宏观经济画等号吗?宏观经济指的是经济运行的总量现象,如怎么计算GDP,国家怎么决定国民的收入,又该如何分配国民收入;还有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规模问题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而国民经济则包罗万象,比宏观经济宽泛得多。它不但涉及全部的宏观经济,还包括被称之为“中观经济”的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如“小灵通引发电信与政府的博弈”“某市煤炭资源枯竭,出路何在”等案例,甚至包括已形成群体现象的厂商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同样,单个的企业经济、农户经济、家庭经济、个体经济等微观经济现象本来不进入宏观经济分析的视野,但它可以作为群体现象成为国民经济分析的对象。

培养模式“三分天下”

根据不同的专业名称和高校性质,国民经济学的学习和培养模式也有些不同。大致说来,国民经济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注重宏观经济。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经济,如产业行业地区等,所以需要学习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如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侧重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侧重国际贸易管理与发展等。

第二类注重经济学的知识,更多地与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等有关,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财产性收入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按照投资学模式进行培养,着重财政税务、银行投资、证券投资等方面。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等的国民经济学专业(投资管理方向)。另外还有西南政法大学侧重国际贸易与投资、西北大学侧重资本市场的投融资等培养模式。

第三类注重管理学,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的管理。专业课程包括如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与管理、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等辅助课程。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四川大学侧重管理,辽宁大学侧重国民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

就业正走向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