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子版优化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盘刷清洗单元的优化设计及应用
盘刷清洗单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安装在与玻璃传输方向水平垂直的驱动轴上的一排盘刷对传输中的玻璃基板进行机械力刷洗作用,以促使粘附在玻璃基板表面的玻璃切割碎屑、研磨粉等颗粒被强力去除。
1.1 原有盘刷单元设计结构及不足
如图1所示是原有设计的盘刷结构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盘刷主要通过安装在公共驱动轴(4)上的彼此同向锥形驱动齿轮(5)与固定在盘刷刷盘上的锥形齿轮(3)的齿合作用来实现对玻璃基板(1)的机械清洗作用。但是,在这种结构设计及运行工作状态下,传输中的玻璃基板经常发生跑偏及叠片事故。
如图1所示通过对传传输中的玻璃基板受力分析可知,传输中基板跑偏及叠片事故发生主要直接原因是由于清洗单元所有盘刷刷盘转向一致,从而使处于水平传输中的与刷盘平行的玻璃基板受到一个扭矩作用,这个扭矩促使运行中的玻璃基板受力总是趋向一个方向,从而引发水平传输中基板跑偏、叠片现象的发生。因此,解决原有设计不足的直接切入点在于刷盘转向问题。
1.2 原有盘刷单元结构的优化设计
依据盘刷单元齿轮动力传动过程原理结果分析,不难发现,盘刷刷盘之所以转向一致,关键在于所有垂直安装在驱动轴上的锥形齿轮同向安装导致,如果将相临的驱动锥形齿轮彼此反向安装在驱动轴上,且齿轮数量为偶数个,那么就可以使相邻的刷盘转向彼此相反,使每个刷盘作用在玻璃基板上的扭力矩彼此抵消,从而使传输中玻璃基板所受合扭力矩为零,这样就可以解决原有设计结构不足的问题。据此分析,我们对盘刷清洗单元驱动锥齿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安装,通过优化调整,使相邻的盘刷刷盘转向彼此相反,从而确保基板所受合扭力矩几乎为零,极大减少跑偏、叠片事故的发生。
2 喷淋清洗单元优化设计及应用
2.1 喷淋清洗单元原有设计及不足
喷淋清洗单元作为玻璃基板清洗烘干输出前的一道工序,其主要起着对玻璃基板表面进行最后一次全面冲刷洁净作用,以将基板表面颗粒度降低到最小程度,喷淋用水纯度为18MΩ以上。
2.2 原有喷淋单元设计构型及参数优化
经过反复多次对原有设计构型进行调整,最终寻到最优优化方案,通过将喷淋管直径增大至约50mm,基板上下两侧喷淋管两端喷嘴到基板距离h1减小至约50mm,其余喷距h2减小至约150mm,喷嘴与基板表面夹角α增大至约80°,同时喷嘴口径扩大一倍左右,这样只需提高供水泵的功率,那么同压下供水流量可增加四倍左右,调整喷嘴与基板的夹角,避免了基板走斜,缩短喷淋管两端喷嘴与基板间距离缩短,对基板两长边加强冲洗,而其余喷嘴保证对整片基板均匀清洗,既保证了基板运行的要求而又提高了清洗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电子玻璃基板清洗系统的盘刷清洗单元、喷淋清洗单元和烘干输出单元的优化设计和实施,不但极大强化了洁净清洗能力,降低玻璃基板跑偏、叠片、撞片、颗粒度高等因素导致的加工不良率高的技术难点,从而有利与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综合良品率,同时,这些优化设计方案也将为国内同行技术的提升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推动国内电子液晶玻璃基板行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伯荣.世界TFT-LCD产业现状.液晶与显示,2001,15(3),154-158.
篇2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87-02
1 交互电子白板的含义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与投影仪连接,由计算机控制的触感式白板,它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由四个要素组成:投影仪、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及电子白板。教师可以通过点触或笔操作白板来控制计算机,方便地呈示、处理、存储数字化材料,为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个灵活、生动的平台。交互电子白板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迅速的信息传递性以及较强的交互性等优势,迅速占领课堂教育。2004年我国课堂教学中引入第一台交互式电子白板,得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肯定与认可,之后交互电子白板开始在我国广泛运用,不仅是教育领域,其他领域也有应用,比如工作会议、媒体等。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中交互电子白板应用的价值
交互电子白板是一种集传统黑板教育与现代化电子教育优点为一身的新的教学工具,它具有资源整合、创设环境、亲近师生、常态应用、模式多样、投资效益高和教学设计好等特性。它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有着积极的作用与价值。
能够灵活多变地组织数学教学 利用交互电子白板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能够使教学回归生动灵活的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展示讲解课件的教育方式,使教学资源从预设转向弹性调用,使数学预设性课堂转化为生成性课堂。
比如讲解“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一堆沙土,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圆锥体和圆柱体,要求是制作的圆锥体或圆柱体必须是等底等高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分析、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帮助下推出圆锥体积公式。利用这个方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三个不同的结论,三个结论的对与错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反复试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自己结论出现错误的原因。
这时教师可以推出交互电子白板,要求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圆柱体、圆锥体在白板上画出它们的高度和底部周长,然后教师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直线”“平移”功能与学生画出的直线进行比较,学生能清晰地看出圆锥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经过这样的教学,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支持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方便教师教学 交互电子白板的运用,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数学教学工具,比如笔、线、图形、擦除等绘画工具,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照相机、屏幕录像、探照灯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这些工具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这些教学工具的使用使教师远离粉尘,而且不用来回地擦黑板,同时也不会使教师在讲课时因为粉笔、板擦、直角板、教鞭等文教工具而手忙脚乱,另外还可以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拉幕、探照灯等功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教学目标。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教师一般都是采用“互动课件+灵活讲稿”的方式进行讲解,这种讲解方式能够使抽象的数学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物质形态。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演示功能将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成知识的生成情境,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
比如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公顷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在讲解时很难进行实地测量,也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一公顷具体有多大。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交互电子白板中的制图软件准确地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画出学校哪个地方大致是一公顷。这样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呈现出一公顷具体的大小,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加强互动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课件是教师预先设置好问题的答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教学思维走,不会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更不会进行积极的交流。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更加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与探索。
3 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
处理好交互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媒体的关系 交互电子白板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运用灵活、即时编辑、便于保存和回放,而且支持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教学方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交互电子白板以其独特的优势笑傲于其他教育工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工具价值的消失,教学工具的使用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以及教学工具的特性合理得选择。比如:多人书写时用黑板比较好,展示学生作品时用投影仪比较好。
合理选用交互电子白板的功能 交互电子白板的功能非常强大,这些功能的选用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精心分配、使用,真正使交互电子白板推动数学教学的开展,服务于教学实践,不能让它只是一个白板的摆设。比如在总结课堂收获时使用拉幕功能就不是太合适,因为学生在进行总结课堂收获时一般不会按照课程讲解的顺序总结,而拉幕展示一般都是按照顺序讲解的,所以不适合进行总结性讲解。拉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比较好,可以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穿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互动活动的设计 交互电子白板交互性非常强,这是传统教学工具所没有的功能,能够给教师与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使师生的交流更加顺畅。交互电子白板的交互不仅包括人际交互,还包括人机交互,使教师、学生、机器形成一种多维互动课程,使教与学在互动的课堂气氛中得到提升。在进行交互流时,要注意人机、人际交流之间的和谐共处,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文明使用机器,保护好机器的使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交互电子白板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优化中,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构建交互性教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使师生在数学课堂上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郗良刚,刘春燕.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0):40-41.
篇3
一、智能化技术的含义
智能化技术是人工智能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合后的重要产物,它是21世纪才兴起的一项高新技术。从兴起到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经被广泛地关注和应用,由此可见,智能化技术的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智能化技术被称作人工智能(AI),也可其为机器智能,该技术是自然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体。AI隶属于计算机技术,它重点研究:将人们的收集信息、识别图文、自动做出反应、分析判断等这些能力,通过运用计算机的编程设计,来加以实现,让计算机来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目前,AI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到语言和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处理、专家系统和机器人等方面。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专家系统。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了:信息搜集、信息处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等。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能增强控制效果,改进、弥补自动化控制中的缺陷和差错,提高设备运行、设备处理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进而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促进行业发展。
二、实现智能化控制的好处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智能化控制器的开发使用上。与传统控制器相比较,智能化控制器具有很多优点,如取消了控制模型、调整控制更加方便、对于数据处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等,以下是对其好处的具体分析。
(一)取消了控制模型
过去的自动化控制,由于控制对象的动态方程非常复杂,使得控制器不能对其进行精确的掌握,从而在设计对象模型的过程中,增加了较多的不可测量和不可预估的客观因素。由于客观因素的不确定性,也就无法保证设计模型的精准性,也就降低了自动化控制工作的效率。智能化的控制器,无需设计控制对象的模型,这也就在根本上避免了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产生,从而保证了自动化控制的高精密度。
(二)调整控制更加方便
依据响应时间、鲁棒性和下降时间的变化,智能化控制器可以随时对控制程度进行调节,让工作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与以前的控制器相比较,智能化控制器更便于调节,也更符合实际的使用。另外,智能化控制器的调节控制是根据数据变化而自动进行调节的,而不需要专业人员的在场操作,它还可以进行远程的调节控制,从而实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无人操作。
(三)较高的一致性
智能化控制器在处理不同的数据时,即使是陌生数据,它也能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针对控制对象的不同,其控制效果也不一样。在对某些对象进行控制时,尽管智能化控制器没有任何行动,但其控制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当然这也仅是相对的,若换了控制对象,可能就得不到同样的预期效果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分析每个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化的设计,切实满足智能化控制的高要求。
三、人工智能的具体运用
在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其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拓展。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电气故障的诊断、优化产品设计、智能控制三方面。
(一)诊断设备故障
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是电气设备故障的基本特征。传统的故障诊断,其准确率和效率都较低。智能化技术的引入,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率,从而保证了故障诊断的高效率。智能化故障诊断主要有专家系统、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三种方式。比如,在对发动机、电动机进行故障诊断时,采用智能化技术中的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方法,在保留故障诊断的模糊性的同时,使用神经网络的强学习能力对故障进行诊断,有效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二)优化产品设计
优化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它综合应用了实践经验知识和学科理论知识。传统的产品设计,是使用实验手段与设计经验的综合验证,由于技术支持的缺乏,导致其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其设计方案也不尽科学、合理。
在优化设计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包括了遗传算法、专家系统两种方法。专家系统是以优化设计领域中的部分专家所提供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对专家的决策过程进行模仿,然后对复杂问题进行处理。目前该方式还处在研究阶段,在实际中的应用较少,但是其发展空间非常大。遗传算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可对结构对象直接进行操作,具有全局寻优能力、内在隐并行性;其次,它可对搜索空间继续指导优化、自动获取;最后,它可以对搜索方向进行自动调整。在优化设计中,它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对于优化设计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智能控制的实现
在电气工程中,综合运用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有助于自主化、无人操作化和远程化控制的实现,并为提供给智能控制更好的发展平台。将智能化技术成功运用于智能控制,是对智能化技术本身的肯定,也为今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智能控制的方式包括了专家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智能控制运用的主要方面有:所有开关量、模拟量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记录故障并进行在线分析;使用鼠标和键盘实现系统控制;对主要设备和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四、总结
智能化理论是对人的智能进行开发、延伸和模拟的理论。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分支技术,智能化技术以人工智能的实质为依托,生产出类似于人类智能的智能机器。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促进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实现智能化控制,从而提升电气系统效率。由此看来,只有加快电气工程智能化进程,才能促进电力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集武.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篇4
Keywords: substation; civil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design;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 TU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变电站作为是电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土建部分的工程设计涉及到拟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周期、工程造价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不仅受到优化设计影响,其使用阶段的运行费用也受到优化设计的影响。寻求一次性投资与运行费用的最佳结合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把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降到最为合理的水平。
一、优化设计的原则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基本要求,变电站土建部分优化设计围绕着这个主题。按照变电站的功能要求,明确其电气设施的功能定位和配置要求。在建设变电站的时候始终都要贯彻一个前提,那就是全面的实现变电站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在建设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典型设计和标准化设计进行实施,对建设当中的一些细节还有程序不断加强审视,务求变电站建设和运行成本能够合理的得到控制和降低。要达到资源的循环和有效控制,应用新技术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采用现在最新的模块化设计,不断的引进和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任何施工工程的完善,不仅是指它的材料以及质量的良好,也需要一定的外观基础,对建筑风格也有一定的追求,变电站的建筑风格要能够体现工业性产品的特点,整体上体现出工艺简洁、线条流畅的特点,充分的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因素,与周围的环境有一个很好的统一。在设计标准上,不突破现有的设计规程、规范,遵循公司通用设计总体原则。
二、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
1、变电站的前期准备阶段
变电站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其中最先出现的问题便是地理因素,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地形都适合建立变电站,我们在建立变电站的时候要先对当地的地形有一个全面的考察。首先要进行确定的,便是变电站的负荷中心要建立在哪个位置。要确定变电站负荷中心位置需要对当地的潮流进行充分的分析,再结合电网规划,才能够有一个准确的判定。可以说这是变电站建设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准备阶段还包括了变电站接入系统的方案设计、无功补偿规模大小等,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设计是否全面和有效,对于后面整个变电站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变电站土建设计的准备阶段更需要我们慎重对待。
在确定好变电站负荷中心的地址之后,我们就可以围绕着负荷中心来进行变电站的建设。而变电站的线路选择也需要和变电站地址有相互协调促进的作用。因为我们在变电站的选址过程中并没有线路布置人员参与到当中,所以有时候会出现选好的地址完全不能和线路配合的现象。因此我们在选址的时候要先咨询线路人员,注重和线路人员之间的配合,不然到最后可能会出现资源的严重浪费。变电站和线路之间互相配合才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两者虽然独立的,但是又必须是统一的。线路的建设造价在整体上面来说要远远的高于变电站的建设造价,所以如何控制线路造价问题,就直接的关系到了变电站的建设是否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
2、变电站土建的初步设计阶段
在进行初步设计的时候,最先要考虑的就是变电站的规划设计问题。因为变电站会受到各种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建设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变电站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这些包括了交通、水源还有气象等多种方面,只有对这些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考察了才能够确定变电站规划的具体规则。
变电站的平面布置也是建设当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过这个只有在确定了变电站的规划之后才能够再进行设计。变电站的平面布置如果不能和变电站的规划达到相一致的效果,那么最后会给变电站的设计带来难以估计的变数。在布置变电站的平面设施时,要尽量注意不能对土地有过量的占据,在同一个阶段里建设的建筑物尽可能的要集中到一点布置。
平面布置完成之后就是对变电站的竖向设计,这也是土建当中很重要的一点。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变电站本身的电压等级再结合变电站所处区域历史上出现过的最高内涝水位和标准的洪水位数值,以此确保变电站不会受到当地水位的侵袭。
三、结束语
变电站土建部分的设计涉及到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还有竣工阶段,这几个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变电站的建设失败。变电站之间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要面对的地理环境还有客观自然环境也就不一样。由于这些因素的多变,土建设计也会因为面对不同的情况而出现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进行土建设计的时候要清楚的把握好当地地理变化的重点,这样才能有效而圆满的完成土建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篇5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时代给城市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生态、提倡节能、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但是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给排水设计规划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就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再根据其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1 城市给排水规划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这三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安排的活动使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排放这几个环节做到相互协调、相互合理搭配,从这些环节上面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做到科学化使用水资源。就目前的城市给排水规划内容来讲,主要是市政给排水范围的划分、市政给排水量得预测、关于排水体制方面的确定、排水系统的综合布局等等。
2 目前城市给排水规划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具有滞后性
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给排水规划主要是处于一种配合的地位,其影响到了整体的城市给排水规划科学化发展进程。目前很多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都是先将城市道路工程修建好再进行排水工程的规划,很多的排水工程都不能与道路工程共同施工,就算是在施工时间一起施工,在后期的过程中还会由于很多原因而进行修改,市政工程项目没有能够按照原有的规划进行建设,即使规划了,也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
2.2 供水能力不足,未形成可靠的供水系统
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居民或者厂矿单位依靠自己打井取地下水使用的现象,这些地方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很多的水资源都得不到有效的优化配置。同时,地下水的过渡开采,使得水位逐年下降,特别是到了缺水的季节,常常会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
2.3 给排水工艺设备与技术不完善
关于给排水需要处理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微生物污染、低温低浊、富营养化水等等,在这些问题中需要很多的专业设备与工艺,但是目前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配套的工艺设备与相关的技术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存在的问题。
2.4 城市雨水系统不完善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深,目前城市的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加,对给排水系统无规划、不定期的修改,使得原有的径流系数不断增加。在相同的降雨量前提下,径流系数不断增加会导致洪峰较早出现,且洪峰的流量也急剧增加。
3 解决对策
3.1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进行。
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其对于城市化的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用水规划的总量平衡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对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可行的节水、水循环用方案进行合理优化组织。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前,我们需要对城市水规划及其了解,加强有关的水专项优化,按照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生态平衡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优化。对于目前城市水系统建设中普遍出现的规划不协调、建设不配套情况,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官网配套与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能力进行协调增长。
2.2 完善有关法律,坚决落实
我们对于目前还存在的水井问题可以依照有关的法律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同时完善有关的市政给水系统,充分考虑到长远利益,为以后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法律不完善的地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2.3 用现代科技武装给排水工程
在目前的给排水工程中,我们必须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对其进行武装,同时加大对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的相关科学研究,合理引用目前国际存在的多方面的科研成果与经验,为目前我国的城市给排水工程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加大有关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保证高标准、高起点,将各种科研成果及时的应用到工程当中,严格控制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关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2.4 合理规划雨水资源系统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合理的设计标准,根据不同城市不同气候发展情况,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因地制宜的设计有关的雨水资源系统。再者我们需要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从城市的长远发展角度来合理地选择有关的排涝标准,再通过建立排涝闸、排涝泵站、修筑排涝沟渠等方法来提高河道的泄水能力,确保雨水排入河道时能够及时通畅排出。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收集管理方面,建立起有关的收集雨水系统,不但可以减少城市雨水的径流量,减少城市排水的压力,还能够将雨水用于日常生活中,减少供水系统的压力,还能够通过雨水渗透将其回灌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结束语
市政给排水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适应目前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改善城市居民供水水质,在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全局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综合考虑,再基于实际融合创新的思维、时代科技来优化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这是目前城市化给排水规划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城市给排水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在规划城市给排水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妥善的处理好已存在的问题,高质量地堆其进行规划,朝着城市全面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迈进。
参考文献:
[1] 郭巧.探析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2] 王传启.浅析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篇6
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专门的测量器具,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把设计图纸的位置、数据、几何形状真实的放样到实地,其测量放样的成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及建成后的功能。
1.1工程测量技术特点
工程测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也是非常讲究的。大家都知道,测量放线为工程施工开辟了道路,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准确、细致的测量工作不仅是决定着工程能否顺利按图施工,而且还给施工的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为下一步的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1.2工程测量理论方法
1.2.1测量平差理论
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观测值粗差的研究促进了控制网可靠性理论,以及变形监测网变形和观测值粗差的可区分性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1.2.2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
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网的质量指标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的灵敏度或可区分性。对于网的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的不同,网的优化设计又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涉及到网的基准设计,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的设计。
模拟法优化设计的软件功能和进行优化设计的步骤主要是:根据设计资料和地图资料在图上选点布网,获取网点近似坐标(最好将资料作数字化扫描并在微机上进行)。模拟观测方案,根据仪器确定观测值精度,可进一步模拟观测值。计算网的各种质量指标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精度应包括点位精度、相邻点位精度、任意两点间的相对精度、最弱点和最弱边精度、边长和方位角精度。
用模拟法可获得一个相对较优且切实可行的方案,可进一步用模拟观测值作网的平差计算,同时可模拟观测值粗差并计算对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数学扭曲法或蒙特卡洛法。下面通过一个笔者所经历的实际案例来阐述测量技术相关问题。
2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技术
该工程具有深基础、大凌空、高程落差大、曲线类型多、结构平面形式复杂等大型建筑特点,且工期紧、任务重、图纸多,促成施工测量工作内业计算量超常。因此,如何控制本工程测量放样的精度,如何进行系统地、高效地、全面地图纸审核和快速准确的提供施工测量数据,是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最终工程的质量。
2.1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从场地实际情况看,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场地狭小,故南北向和东西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侧和北侧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西侧和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至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3)根据甲方要求和测量管理部门提供的控制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4)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数据,向建筑物的东、西、南、北各引测一个固定控制点。
(5)水准点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2.2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1)场地控制测量,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整体后控制碎部的逐级控制的测量原则,结合场地、工程建筑结构特点,根据现场通视条件以及现场施工的需要,以城市导线点为高级控制点,沿场地周围布设了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导线网。导线全长相对中误差高于1/35000,方位角闭合差小于±5″(n为导线点个数),平差后精度指标:测角中误差小于±2.5″,边长相对误差高于1/40000。
(2)由于曲线类型多、通视条件差、占地面积大、平面形状复杂等施工特点,外控制点的布设困难大,布设导线边长差异大,首级导线点之间精度不均匀,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率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施工测量的总体控制采取内控为主,外控为辅,内外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但始终保持内、外联测。测设现场方格网作为轴线控制时,边长不宜过长(如取≤100m),并以此作为工程的二级导线,为减少由于工程高差太大产生I角的影响,避免地下、地上两部分结构出现测量放样的超差,事先在基础护坡周围布设“十”字轴线控制点,并与地上Ⅰ、Ⅱ级导线点联测,检核,以确保施工测量控制精度的要求。
(3)轴线控制点的测放,按常规正倒镜投点法投测,并经平差、复核后,采用内分法或直角坐标法测放出其他线及墙体控制线等细部线。如基坑开挖进行边坡上、下口线控制时,应根据坡度计算边坡外放量。
为便于层间的检核,在各流水段内应以适当密度设置预留点:轴线控制点,主楼每层预留点九个),以此进行层间放线的复核,对于大凌空层间较复杂的点位采用激光铅直仪法进行投点检核。
平面细部测量一般分为初测和归化二步进行,放样定点后要对各点做校核条件的检查或在一点架设仪器重复检查。对于一些不连线的或与周边结构相对关系不很明确的独立结构(如独立柱),在放样后必须用另外的控制点或轴线进行检查,以保证其位置正确。
2.3竖向标高控制
本工程的高层控制,采取二等水准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法控制。
(1)±0.000以下
由于工程结构基坑深,采用水准仪高程测量向基坑度进行标高传递,获得基底高程,经检查、复检、复核进行闭合差调整后将标高基准桩妥善保护起来(标高基准桩不少于3个),对于基底均以2~3m设控制桩带水平线来控制开挖平整度。
(2)±0.000以上
为了避免标高传递出现上、下层标高超差,经常对标高控制点进行联测、复测、平差,检查核对后方可进行向上层的标高传递,在适当位置设标高控制点(每层不少于3点),精度在±3mm以内,总高±15mm以内调整闭合差,结构标高主要采取测设﹢1m标高控制线,作为高程施工的依据。
3工程测量施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3.1曲线放样计算程序
根据曲线特征要素,为施工放样的方便起见,以一定弧长为等分圆弧起始步长,来实现计算圆弧中间加密点坐标,输入已知数据即可算出该段圆弧中所加密点数和各点在当前坐标系内的坐标值。对于椭圆曲线,可以一确定距离为限定界限等分拖延来计算加密点坐标。
3.2计算机电子模拟制图应用
篇7
Keywords: residential;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study
中图分类号:TU9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促生了各类住宅小区的出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小区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住宅小区中的供配电系统设计问题研究,不仅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确保小区的各项设备正常运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小区供配电特点分析
从实践来看,住宅小区中的各栋楼房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空间,其供电面积相对也非常的大,然而每台箱变可提供的用电范围相对非常有限,所以实践中所需要的箱变台数一定很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满足小区用户的总体荷载要求。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小区内的用电客户比较多,因此必须要保证供电回路的数量能够满足要求。据调查显示,实际上每一栋楼的建筑面积及用户的数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供电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住户的实际数量,再采取相应的电源布设方式。小区中的联体楼房,通常采用的是单相供电方式,而复式楼则主要采用的是三相电源对其进行供电。小区内的照明负荷一般都是为用户生活提高服务的,空调的负荷一般作为舒适性用电存在。从实践来看,由于小区内的面积相对比较大,且其负荷的点比较多,且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其电源主要采用的是现场的两级变压。其中,第一级是35kV的,应当变为10kV;第二级是10kV的应当变为O.4kV( 主要是指户外箱式的变压器设备)。对于小区供配电系统而言,其箱变的分布主要在负荷的中心位置,这样可以减小一次性投入,对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和提高小区用户的实际用电质量和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2、小区供配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1)供配电系统中的接线问题
从实践来看,当前国内的很多中小型小区中的高压供配电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单电源的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这是当前住宅小区内的一种主要接线方式;住宅小区内所采取的该种接线方式所建立的供配电系统表现出接线简单、维护简便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尤其对中小型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比较适合。但实践中我们发现该方案具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即系统的主供电源通常只有一根10kV的供电线路,所有其供电能力十分有限。当住宅小区中的居民达到了一定数量以后,只有这一根供电线路是难以真正满足实际用电需求的。
负荷问题
一般而言,正常情况下小区供配电系统维持一般性停电没有问题,但如果住宅小区内的用户用电负荷量突然持续地增长,那么供电电缆及住户配电装置和相关设备、导线等,将会受到非常严峻的考验。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在电气规划的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小区内的住户配电设施技术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造。具体选用哪一种供电方式和方法,一定要充分地结合配电系统的实际规划状况进行规划和处理。
供配电系统中的电压跌落问题
从实践来看,很多电压跌落问题经常发生在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中,该系统中的所存在的电压跌落问题主要是因为输电线路中存在着一定的短路、电容器投切、变压器充电、感应电机启动以及系统的自动装置动作等。一般而言,对于供配电系统中的那些大负荷投切、感应电机启动所引发的电压跌落问题或者相对幅值比较小等因素,可以引起上述跌落问题,但如果该问题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则就不会出现较大安全事故或者各类损失。在住宅小区的实际供配电系统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危害最大的因素就是电压跌落,它主要是因供配电系统中的电路出现了短路现象造成的,传播距离相对比较远且电压的跌落幅值也比较大。
供配电系统中的单相短路与接地问题
据调查显示,引起住宅小区内供配电系统单相短路与接地故障的主要原因有输电线路的导线和保护设备之间的配置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导线过载运行过程中保护设备出现了拒动现象,因此导致输电导线的过热、进而引起绝缘层的严重损坏;供配电系统中的输电线路及相关设备,因长期的疲劳运行,导致相关问题的出现;其他的外力因素所致的导线绝缘层出现了严重的破损;输电线路的导线自身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出厂的质量不过关或者开关设备的功能不灵敏。住宅小区内的供配电系统中,单相的短路接地问题危害性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该系统出现了严重的短路故障,则保护装置很可能会不动作,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因过热而发生电气火灾事故,进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3、小区供配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将设计的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从而为日后增加用电设备预留一定的空间与负荷容量,同时这也是有效避免小区供配电设备不间断更新、给用户带来方便的重要策略。
住户的线路系统优化设计
针对以往小区电气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住宅设计规范》之规定,电气输电线路如果采纳了符合安全和防火需求敷设配线,则其导线一般要采用铜芯线;每一套住宅进户输电导线的截面一般要小于10平方毫米,而且分支回路截面一般也要小于2.5平方毫米。根据上述要求,可在小区设计过程中依照房屋结构的实际户型面积,而对于用电负荷是单相 8千瓦,那么住宅入户的线径一般不应当小于16 平方毫米;对于铜芯导线而言,其用电负荷单相的6 千瓦 ,住宅入户线经不小于10平方毫米。
(2)住户配电系统优化设计
住户配电系统优化设计,一般是在住户室内布设适量的配电箱,按照照明、 插座以及空调等用电设备进性回路设置。照明回路和空调线路所使用的是空气开关,柜式空调、插座以及浴霸的装置和设备应当使用漏电断路器。照明回路不通过漏电开关,空调安装在2.4米以上的位置,以保证正常活动时接触不到;浴霸安置在卫生间内,但因环境相对比较潮湿,有漏电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出现了漏电现象,则开关就会自动脱扣,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小区变电所的位置设计
一般而言,配电房是由配电室和变压器室两部分组成的,高低压进出线路的统一规划所使用的是敷设在电缆沟和电缆保护管里的电缆,通常配电房的位置应当与用电负荷中心相距较近一些。对于小区供配电系统而言,小区内的变电所一般应当布设在小区的特殊管理用房之中;由于小区内的住宅群以及楼栋之间的间距相对比较大且比较分散,因此可在小区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高压总配电房,进而实行分区和分片设置。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可在布设适量的户外箱式变电站,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对小区内的总体环境及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控制,并对小区用户的正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
结语:总而言之, 住宅小区内的供配电系统设计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意小区用电负荷确定及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设施配置等。笔者认为,只有加强思想重视和设计理念创新,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使小区的供配电系统更加的完善和高效。
参考文献:
篇8
1 采暖通风空调设计的常见问题
(1)标高较差、设备定位与管线定位问题。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需布设较多管线,通常按照设计图纸布设管线,对于不同系统,其设计图纸也是较为独立,必须结合自身利益、安装路线,整个空调系统主要包含较多管道、设备,包含冷凝水与冷冻水管、排风管与送回风管。目前,对于空调系统施工,已完成布设其它系统的管线布设,布设空调系统的位置、高度,产生严重交叉问题,管线、设备无法根据原有图纸布设,或在不正确标高、位置上布设,增加了后续施工难度,无法确保工程质量。
(2)设备噪音超标。目前,采暖空调设计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末端设备的运转,国内大多数空调技术较为成熟,设备噪声指标与国家标准相符合,但对于大风量的空调机组,往往会出现噪声问题,其实际测量值通常比产品样本参数要高。目前,空调产品发展方向是噪声控制,空调系统使用频率通常较高,公共场合的噪声分贝较高,严重影响了人们工作、生活,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3)空调水循环、水系统。对于空调水系统而言,是施工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施工质量对采暖通风系统的正常运作具有直接影响,最常见的是冷冻水管的堵塞问题,导致管理循环不通畅。同时,因建筑内部具有较多管道,存在管线交错问题,导致整个布局不合理,使得空调管理道不能达到标准高度,对管网循环造成影响。同时,由于空调系统无法合理安排日常维护工作,无清洗管道,导致水循环问题。
(4)结露滴水问题。对于商场建筑而言,通常上层伴有水珠滴落问题,该情况因空调系统运行、调试过程中,产生结露滴水所致,该状况可能由于管理保温不足,使得温度较低,凝结水汽后,出现结露滴水问题。因管道与管道、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密实度不足,对管道材质把关不严格,使得管理道内出现水滴漏问题。该情况由于冷凝水排出不畅,冷凝水管路设置过长,空调安装时,同吊顶发生碰撞,难以确保坡度,冷凝水管发生倒坡问题,产生滴水现象。对于空调机组的冷凝水管,由于负压处未设置水封,不能排除机组空调的冷凝水。
2 采暖通风空调的优化设计对策
(1)严格按照暖通设计规定、设计规范执行空调设计。对于采暖空调设计而言,要求设计人员具备专业设计能力,认真学习、掌握设计标准与规范,按照规定实施空调设计,严格按照政府相关规定,给予贯彻、落实。节能建筑反映于采暖通风的维护结构材料、设计材料设计,尤其是暖通空调作为建筑大比例能耗体,合理、科学的优化设计,通过有限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节能效益。暖通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尤其是高层建筑暖通设计,采用节材与节能材料,实现暖通效果最大化。
(2)设计可靠性、可行性。采暖通风空调工程是施工、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规范,设计可靠性包含设计经济性、运行安全性问题,设计可行性要求设计达到相关要求、规范,提供充分供水、供水给暖通设备,以保证正常工作。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供电、供水变化情况。若设计过程中,若特殊暖通工程,不能选择标准设备,暖通设计方案对于非标准设备,重新规定了参数要求,新提出参数必须满足科学、合理的可行性。
(3)采暖通风空调设计的经济性。在暖通空调设计中,设计方案必须满足经济型原则,制定较为规范标准,方可对比方案经济性。采暖通风设计方案存在市场价格、设备档次与能源价格,浙西额因素均属于经济对比指标。同时,呀确保结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同一周期内对比方案,暖通设计必须考虑设备运行费用。所以,根据采暖通风设备报价对比极为不科学,必须将设备维修、使用寿命纳入经济对比范畴。空调设备使用情况,也是重要对比因素,因使用情况、季节差异,需综合考虑,对比经济性因素。
(4)设计调节性、可操作性。为满足全年变化情况,采暖通风空调必须具备调节性能,科学、合理的调节性方案,具有VAV、VRV的空调系统,两种设计空调方案具有较小能耗,一次性费用相对较高。部分办公建筑不属于全天使用状态。所以,选择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夜间不工作因素。因空调系统逐渐提升自动化水平。所以,需适度降低劳动数量、劳动强度,增加适当投资费用,所以,要加强技术经济性对比,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在季节转换时,阀门需设置为手动控制,调节控制、设备数量、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需选择自动控制,为降低管理人员工作量,为确保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尽可能简化自动控制系统。
(5)强化知识培训,提高设计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定期对采暖通风设计人员实施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多样化知识竞赛、技能操作比赛等形式,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邀请暖通设计专家开展知识座谈会、知识讲座,鼓励全体人员参加,进而提高暖通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3 结束语
目前,采暖通风系统最为建筑结构的大比例能耗系统,通过节材、节能,为用户设计出最大取暖效果、取暖空间,确保建筑行业净空发展。在具体采暖通风空调设计中,存在标高较差、设备定位与管线定位、设备噪音超标、空调水循环、水系统、结露滴水等问题。所以,我们需高度注重暖通设计工作,严格按照暖通设计规定、设计规范执行空调设计,满足设计的可靠性、可行性、调节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原则,制定合理、科学设计方案,通过最少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近年来,由于城镇居民对生活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等在建筑工程的广泛应用,而建筑管线给排水系统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形势下,也遇到了大量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也对城市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大量巨大的影响。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前建筑体系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诸多新问题加以总结,规范施工作业,逐步细化给排水系统维修流程,切实提高给排水工程质量。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线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住宅区生活给水管线系统存在的问题
1.1.1噪声问题
现如今,住宅区给排水系统普遍选用UPVC管道,尽管此种管道质量轻且假设相对简便,但排水噪声相对较大,特别是在用水高峰时段,水流相对集中,因此流经管道的强大较大,因此,便产生了较大的噪声。此外,由于浇楼板隔音效果较差,在某些情况下回听到高分贝的噪音,例如:爆裂以及撞击等,这直接对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1.1.2管道堵塞和渗漏现象较严重
住宅管道渗漏问题始终为给排水工程施工的一个质量通病。这主要是由于管道质量不合格,并且作业环境温差相对较大,因此,常常会出现管道堵塞或者是渗漏问题,这既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大量不便,又增加后期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等的资金投入。
1.2建筑中的各个关键陪睡管道系统问题
1.2.1地漏排水系统不畅通
当前,建筑排水系统地漏水封高度测量假设质量高低不平,其中有些地漏水封标高还不到50mm,此情况极易造成地漏器大量失水,最终导致地漏器的隔臭作用被大大减弱,污染室内环境。
1.2.2厨卫分排水管线铺设不够规范
因某些给排水施工队伍的素质偏低,因此,对卫生室、厨房等并未单独铺设排水系统,并且,对相邻空间防噪与消声操作处理十分得当,所以,造成厨卫的管线常出现管道堵塞、噪音声过大等问题。
1.3其它给排水元器件问题
在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若吸气阀的架设不科学、管线施工不符合施工设计要求等,都会降低给排水的功效,以至于出现管线堵塞、管道爆裂以及渗漏问题的出现,而上述问题的出现,将对会人们日常生产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
2.建筑工程管线给排水优化设计
2.1大量引进新技术与设备,降低给水管线噪声
因当前管线给排水设计存在严重的渗漏与噪声大等问题,因此,我们最好要选用隔音效果较好,并且防水性能较好的管道,例如:UPVC螺旋管、硬质聚氯乙烯排水管道等,上述这些都管道都有较强的隔水与消音作用。
2.2提高施工精度、合理铺设给排水管线
在施工之前,要对场地的地质、水文条件等进行实际考察,从而有目的性选用地漏产品,并且在安装完成后,要进行排水测试。对于厨卫排水管道的布局来说,要结合实际情况,遵循与之相关的施工操作。最重要的是将厨房、卫生室管线铺设要各自独立进行,再完成铺设之后,要对排水管接口粘贴橡胶带加以密封。
2.3提高其它给排水环节的设计操作
针对立管吸气阀环节存在的问题,有关人员要结合室外通气帽与环形通气管来加以予以增强;但是,对给排水管线噪音大问题,要及时更换灵敏度较高的倒流防止器,切实提高控制能力;如果为阳台排水系统施工作业,要结合具体规定要求,进行选址、设计,规范施工流程,这样才能发挥出很好的排污功效。
3.结束语
总体来说,当前,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并且,在整个施工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业。因此,我们要及时对建筑工程的给排水施工进行优化谁,将设计内容逐步进行细化处理,从而切实提升给排水施工队伍的整体竞争能力。由于给排水系统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因此,必须及时掌握给排水系统使用规范。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加以深入、全面考虑,从而深入理解规范要求,使技术更可靠、操作更安全。要选用隔音效果较好,并且防水性能较好的管道,厨房、卫生室管线铺设要各自独立进行,提高其它给排水环节的设计操作。除此之外,我们必须及时制定一系列的合理对策,切实提升我国建设工程的给排水系统质量,从而确保给排水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文章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建筑体系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诸多新问题加以总结,规范施工作业,切实提高给排水工程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朱江.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与优化技术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27):175-177.
篇10
一、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目前,虽然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已逐渐运用到建筑电气工程中,但新型能源仍处于投入使用的摸索阶段,以致新型能源在其使用性能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而智能化建筑的主要能耗就是电气能耗。相关统计证明,建筑耗能在我国的整体能耗中,占据相对较大的比重,而电气能耗位居首位。因为我国近几年才时兴智能化建筑的相关节能技术,实践经验严重不足,且仍未有规范的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标准,以致建筑电气节能在其运行中存在很多不足,耗能量也相对较大。
由于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以及工业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源的耗能量,特别是建筑消耗,一直居于首位,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使得人们高度重视降低建筑耗能的问题。此外,能源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且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建筑电气节能变得更加重要。
二、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准则
1、节能应优先尊重环境保护
由于能耗会带来环境污染,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节能优化要以环保为核心。建筑节能设计的目的是实现综合效益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利用先进技术,选择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及经济适用的优化方案。此外,还应选择合适的节能设备,并严控节能成本,以确保在预期成本范围内,实现最佳节能效果。
2、节能应在确保建筑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开展
智能化建筑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好、更完整的生活服务而开发的,所以在节能优化时,必须考虑节能设计是否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例如,休闲娱乐设施及运输通道畅通等节能设计的正常运转。
3、节能应尽量减少能源损耗
优化建筑的节能设计时,应先总结和实现建筑基本功能无关的各种耗能方式,然后再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节能方式。无用耗能通常包括变压器损耗及传输电缆的线路耗能等,这种耗能量相对较多,且对实现建筑功能没有任何帮助,是利用建筑能源的一大损失。
4、节能应与实际的经济效益相吻合
投入使用的节能技术应充分考虑其成本,不能为了追求节能、高效而一味加大投资,使得建筑的开发成本不断增加。所以,电气设计师在优化节能设计时,应着重考虑设备材料应用及节能方式选择,以尽量实现成本控制及节能性能优化。
三、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面临的技术问题
虽然我国关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投入很多,但其在实际的使用中仍未达到预期效果,仍然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首先,质量安全监督不严谨,这是因为电气工程师实施节能优化的过程中,技术应用方面仍缺少实践性,以致建筑电气中的节能技术的实用性较低。其次,使用设备时,智能化建筑缺少智能化、自动化的电气设备及其他附加设施使用,且我国仍未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所以实施优化方案时会因为使用设备受限制而不能发挥节能的最佳效果。最后,我国现阶段在总体规划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协调工作缺少综合性,也没有科学性的优化方案,以致真正实施节能设计时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未实现尽量降低能耗的目标。
四、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的优化设计策略
1、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由于电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那么其使用就有所限制,所以,开发利用热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特别重要。建筑的节能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可再生特点,以减少使用耗能大、功率高的设备,并消除对电能的依赖性;此外,智能化建筑电气的设计装修过程中,其墙体及装饰物都可选择新型环保节约型材料,以降低电能功耗,使其节能效果得以提高。
2、优化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制定智能化建筑用电节能设计时,一定要整体把握用电设施的布局分配、负荷容量及功率大小等信息,以此为基础,选择恰当、合理的节能供配电设备,保证用电设备正常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的损失。
因为供配电系统的主要损耗是变压器损耗,那么节能优化设计就可从变压器着手实施。首先要根据变压器实际的负载情况,将负载在可控的成本范围内进行合理分配,再选择符合驱动负载能力的变压器,以充分发挥变压器的作用,尽量降低能耗损失;其次,还应将同一变电站的各变压器进行并联,让其以并联的方式进行工作,并按照其实际负载及时调整变压器的投放量;最后,还可通过降低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来完成智能化建筑的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线路的电能损耗在输入电能中的比重约为4%,导致线路电能损耗的主要原因是线路导线截面及供电方式。节能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可选择诸如铝、铜材料等电阻率值比较低的导线,若符合经济节约等相关要求,则可在负载量较大的建筑中选择铜导线,在负载量较小的建筑中选择铝导线;此外,布局线路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导线长度,且需避免相对较弯的线路。
3、优化建筑的供水系统、电梯、空调机通风建设的电气节能设计
设计建筑电气时,不能忽略供水系统、电梯、空调及通风的用电量。选择的电梯,其型号、功率应与其电机驱动相互匹配,并应尽量安装在小机房内;通风设计,应结合风机等设备的参数,在考虑电能不同的需求量的情况下,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且合适的设备;优化空调系统节能时,应充分考虑其功率高、耗电量大等特点,选择环保、节能的水源热泵式空调,因为其污染小且运行效率高,使用空调时,应设定合理的工作模式,以避免过度损耗电能;设计供水系统时,选择的供水设备应无负压作用,因为其节能环保并能净化水质。
4、优化建筑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照明的用电量在建筑用电中占据的比重最大,所以可通过优化照明系统实现建筑电气节能。建筑照明设施的用电量与其发光效率、照明方式、照明设备数量、照明时间、建筑总面积及设备功率等紧密相连,所以,优化照明系统:首先,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特别要选择耐用、发光效率高及功耗低的光源设备;其次,选择诸如触发器、镇流器等光源的附加元器件时,应优先考虑性能好、功耗低的设备;再次,照明时间的分配要合理,并利用声音、光线等感应控制开关来控制照明回路,以防止照明浪费;此外,设计建筑时,应充分发挥自然光的作用,且门窗及玻璃的透光性要强,设计的照明系统电路也要以三相四线为主,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供电。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是我国建筑电气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各领域之间的关联性,从环保、经济等方面出发,设计节能环保并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电气方案,以体现智能化建筑高性能、低能耗的特点,真正实现经济节约。
参考文献:
[1] 李争.建筑照明的节能优化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篇11
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基础资料的重要工作,其对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其还关系到工程施工阶段定线放样工作的有效实施。其作为工程建设投资的基础工作是工程设计、施工指引,是保障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必要技术条件。随着现代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如何运用现代测量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测量已经成为工程测量、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下文就以上问题展开浅析,主要浅析了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特点与理论、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工程测量施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二、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特点和理论
1工程测量技术特点
工程测量是一个过程操作,是施工质量的根本所在。在整个施工阶段,工程测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不但关系到一个工程是否能顺利按图施工,而且还给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为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方法和手段。
2工程测量理论方法
2.1测量平差理论
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
2.2工程控制网优化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网的质量指标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的灵敏度或可区分性。对于网的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的不同,网的优化设计又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涉及到网的基准设计,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的设计。
三、建筑工程测量技术
某工程具有深基础、大凌空、高程落差大、曲线类型多、结构平面形式复杂等大型建筑特点,且工期紧、任务重、图纸多,促成施工测量工作内业计算量超常。因此,如何控制本工程测量放样的精度,如何进行系统地、高效地、全面地图纸审核和快速准确的提供施工测量数据,是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最终工程的质量。
1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1从场地实际情况看,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场地狭小,故南北向和东西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侧和北侧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西侧和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1.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至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3)根据甲方要求和测量大队提供的控制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2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2.1场地控制测量,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整体后控制碎部的逐级控制的测量原则,结合场地、工程建筑结构特点,根据现场通视条件以及现场施工的需要,以城市导线点为高级控制点,沿场地周围布设了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导线网。导线全长相对中误差高于1/35000,方位角闭合差小于±5"(n为导线点个数),平差后精度指标:测角中误差小于±2.5",边长相对误差高于1/40000。2)由于曲线类型多、通视条件差、占地面积大、平面形状复杂等施工特点,外控制点的布设困难大,布设导线边长差异大,首级导线点之间精度不均匀,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率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施工测量的总体控制采取内控为主,外控为辅,内外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但始终保持内、外联测。3)轴线控制点的测放,按常规正倒镜投点法投测,并经平差、复核后,采用内分法或直角坐标法测放出其他线及墙体控制线等细部线。如基坑开挖进行边坡上、下口线控制时,应根据坡度计算边坡外放量。
四、工程测量施工技术的应用
工程施工测量中,除了大范围的斜线,复杂的平面曲线,螺旋曲线也是本工程的重点与难点,以下将分别从平面斜线、二维曲线(旋转餐厅),异形曲线楼梯等结构的测量控制加以探讨。
1复杂平面斜线的测量控制
本工程的结构平面为非对称性平面,且无主轴定位线,对测量控制标准要求更高(本工程的内控制标准比国家提高一级),考虑到施工中其他分项工程(如钢筋、模板工程)的相互制约。施工测量步骤如下:
①在1点处架设经纬仪,观测2(2)',旋转90°0'0"之后取3点及4点,满足相应的距离;(此时正南北、正东西控制线已施测出来了)。②在3点、4点处架设经纬仪,向内转15°(a值);至此本工程主楼的平面方位控制线均已明确。
2旋转餐厅的施工测量控制。
2.1基本特征
旋转餐厅位于主楼顶部,呈半悬挑状态,平面为一半径为6m的圆弧图形,内弧半径为6m,外圆弧半径为8m,悬挑3m。旋转餐厅有3层,包括设备层、餐厅、水箱间3部分。
2.2测量控制
根据施工餐厅与主楼屋面有高低差,故旋转餐厅的测量分为:高程传递与平面控制两大部分。本文着重介绍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将仪器架设于2点处,将2、2'线移至标高H1处,再在2'处架仪器,2'2"线即可出来。
五、工程测量施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大型工程的施工测量中,由于结构复杂、计算量大,尤其是对于平面不规则的施工放样与数据计算,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大量的测量内业计算中,不但计算精确、高效,而且能快速完成复杂、大量的计算,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工程测量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其技术应用对提高工程测量质量、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准确数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曲线放样计算程序
根据曲线特征要素,为施工放样的方便起见,以一定弧长为等分圆弧起始步长,来实现计算圆弧中间加密点坐标,输入已知数据即可算出该段圆弧中所加密点数和各点在当前坐标系内的坐标值。对于椭圆曲线,可以一确定距离为限定界限等分拖延来计算加密点坐标。
2计算机电子模拟制图应用
施工测量工作中,电子版模拟制图的广泛应用,在处理复杂部位施工上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如曲线、不规则斜线、基础开挖边坡控制、汽车坡道三维实体模拟等。除此,应用电子版制图模拟法还可快速求点坐标和量取距离及图形面积、实体体积、图纸校对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电子版制图应与施工坐标系统相统一,以及与其他方法的正确复核。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所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核心都是要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而无论是哪一方面,工程的测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对工程的测量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对监理工作的重视,对现代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等,尽量符合现代工程测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欣.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管理重点[J].测绘资讯.2009.
篇12
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专用测量器具,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把设计图纸的位置、数据、几何形状真实的放样到实地。其测量放样的成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及建成后的功能。
1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特点与理论
1.1 工程测量技术特点
工程测量是一个过程操作,是施工质量的根本所在。在整个施工阶段,工程测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不但关系到一个工程是否能顺利按图施工,而且还给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为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方法和手段。
1.2 工程测量理论方法
1.2.1 测量平差理论
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
1.2.2 工程控制网优化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
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网的质量指标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的灵敏度或可区分性。对于网的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的不同,网的优化设计又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涉及到网的基准设计,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的设计。
2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
某工程具有深基础、大凌空、高程落差大、曲线类型多、结构平面形式复杂等大型建筑特点,且工期紧、任务重、图纸多,促成施工测量工作内业计算量超常。因此,如何控制本工程测量放样的精度,如何进行系统地、高效地、全面地图纸审核和快速准确的提供施工测量数据,是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最终工程的质量。
2.1 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2.1.1 从场地实际情况看,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场地狭小,故南北向和东西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侧和北侧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西侧和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2.1.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至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2.1.3 根据甲方要求和测量大队提供的控制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2.2 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2.2.1 场地控制测量,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整体后控制碎部的逐级控制的测量原则,结合场地、工程建筑结构特点,根据现场通视条件以及现场施工的需要,以城市导线点为高级控制点,沿场地周围布设了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导线网。导线全长相对中误差高于 1/35000,方位角闭合差小于±5″ (n 为导线点个数),平差后精度指标:测角中误差小于±2.5″,边长相对误差高于 1/40000。
2.2.2 由于曲线类型多、通视条件差、占地面积大、平面形状复杂等施工特点,外控制点的布设困难大,布设导线边长差异大,首级导线点之间精度不均匀,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率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施工测量的总体控制采取内控为主,外控为辅,内外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但始终保持内、外联测。测设现场方格网作为轴线控制时,边长不宜过长(如取≤100m),并以此作为工程的二级导线,为减少由于工程高差太大产生 I 角的影响,避免地下、地上两部分结构出现测量放样的超差,事先在基础护坡周围布设“十”字轴线控制点,并与地上Ⅰ、Ⅱ级导线点联测,检核,以确保施工测量控制精度的要求。
2.2.3 轴线控制点的测放,按常规正倒镜投点法投测,并经平差、复核后,采用内分法或直角坐标法测放出其他线及墙体控制线等细部线。如基坑开挖进行边坡上、下口线控制时,应根据坡度计算边坡外放量。
建筑物轴线控制桩的埋设方法示意如图:
平面细部测量一般分为初测和归化二步进行,放样定点后要对各点做校核条件的检查或在一点架设仪器重复检查。对于一些不连线的或与周边结构相对关系不很明确的独立结构(如独立柱),在放样后必须用另外的控制点或轴线进行检查,以保证其位置正确。
3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的应用
本工程施工测量中,除了大范围的斜线,复杂的平面曲线,螺旋曲线也是本工程的重点与难点,以下将分别从平面斜线、二维曲线(旋转餐厅),异形曲线楼梯等结构的测量控制加以探讨。
3.1 复杂平面斜线的测量控制
本工程的结构平面为非对称性平面,且无主轴定位线,对测量控制标准要求更高(本工程的内控制标准比国家提高一级),考虑到施工中其他分项工程(如钢筋、模板工程)的相互制约。施工测量步骤如下:
3.1.1 在 1 点处架设经纬仪,观测 2(2′),旋转 90°0′0″之后取 3点及 4 点,满足 ! 3,!4的距离;(此时正南北、正东西控制线已施测出来了)
3.1.2 在 3(4)点处架设经纬仪,向内转 15°(a 值);至此本工程主楼的平面方位控制线均已明确。(说明:原施工组织设计为四角控制点,本人对此作了修改,同时满足分成左右两段施工及测量的要求,为主体的提前竣工抢得了宝贵的时间)
3.2 旋转餐厅的施工测量控制
3.2.1 基本特征
旋转餐厅位于主楼顶部,呈半悬挑状态,平面为一半径为6m的圆弧图形,内弧半径为 6m,外圆弧半径为 8m,悬挑 3m。旋转餐厅有 3 层,包括设备层、餐厅、水箱间 3 部分。
3.2.2 测量控制
根据施工餐厅与主楼屋面有高低差,故旋转餐厅的测量分为:高程传递与平面控制两大部分。本文着重介绍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将仪器架设于 2 点处,将 2、2′线移至标高 H1 处,再在 2′处架仪器,2′2″线即可出来。
4 工程测量施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大型工程的施工测量中,由于结构复杂、计算量大,尤其是对于平面不规则的施工放样与数据计算(包括二维曲线和三维曲线),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大量的测量内业计算中,不但计算精确、高效,而且能快速完成复杂、大量的计算,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4.1 曲线放样计算程序
根据曲线特征要素,为施工放样的方便起见,以一定弧长为等分圆弧起始步长,来实现计算圆弧中间加密点坐标,输入已知数据即可算出该段圆弧中所加密点数和各点在当前坐标系内的坐标值。对于椭圆曲线,可以一确定距离为限定界限等分拖延来计算加密点坐标。
篇13
建筑工程包含的方面很多,所以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优化所涉及的内容也很丰富。从大的方面可以简单分为两大内容,即房屋总体结构优化和分部结构优化。细化可以进一步分为: 房屋内部基本结构优化; 房屋的维护方面、细节和总体结构的优化设计; 屋顶结构优化设计; 房屋造价优化控制设计等。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目的是能够对有限的空间和固定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将建筑材料和设备达到最大使用率,还能使所要建成的房屋安全、舒适、美观。经过优化设计的房屋比一般房屋在造价方面能够节省很多,从长远利益上看,建筑优化设计的理念对建筑工程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观念,对资源实现充分利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常用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
现代的建筑工程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方法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案对实际的建筑达到的效果也不同,不同的优化设计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技术要求也各异。( 一)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主要在房屋建筑抗震方面起到房屋的抗震能力。房屋的抗震性能对于建筑是至关重要的,建筑只有有了好的抗震性能,才能在地震到来时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降到最小化,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地理环境等对建筑的抗震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对房屋建筑的抗震优化
设计要求就更高了,在计算数据和统计上也是较为复杂的。在房屋建筑中“综合考虑决定抗震性能的各种因素和造价因素,选择抗震性和经济性最强的方案”就是概念设计要完成的任务。其中概念设计的主要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二) 概念设计技术。概念设计技术是遵从一般规律和实践经验,从房屋的多种设计方案中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房屋结构技术在房屋结构布置、荷载量的精确确定、房屋结构的细节化处理、具体参数选择等部分的设计上进行综合考虑,最后选出最优化的方案。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成本优化措施
( 一) 材料优化设计。建筑结构在材料方面的优化就是使建筑材料最充分的利用,对材料的选择很关键,选择合适的材料既能够满足使用的功能,又能提高房屋建筑质量,当然还能最大化地降低成本,节省更多资源。所以要求在材料采购选择时一定要对所需的材料性质、各项质量指标熟悉了解,购买时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材料也要方便施工,保证施工安全易操作。钢筋是建筑时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选择时大部分的设计人员都会强化着眼于钢筋的配置计算上,很容易忽视钢筋的种类。现在市场中钢筋的种类很多,所以好的优化设计方案应该是在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钢筋种类和数量,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资金投入。
( 二) 优化设计方案。不同的房屋设计方案对建筑成本的影响很大,所以一定要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房屋的基本类型确定、建筑楼层的层数与楼层高度的确定,房间进深和开间大小的设计等都是影响设计方案的资金投入等。一个最优的设计方案和一般的设计方案在同样完成房屋性能的情况下,成本能相差 10% ~20%。在设计方案中各部分比例、结构等占工程总成本的比例不相同,结构方案优化时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就不一样,所以在方案优化设计时应该对不同的重点要有所侧重,不应该放同样的关注度。
( 三) 选择最适宜的基础形式。根据相关统计,建筑基础形式在房屋建筑的投资成本中占到 30%左右,所以建筑基础形式是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一种合理、优化的建筑工
程基础形式,对建筑工期和建筑工序等都会有利。现在我国的房屋建筑主要是指高层或者超高层的楼宇建筑,所以对于地基的选择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基础机构的造价与地质条件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一定要选择好最优化的基础形式。
( 四) 选择合理的构件截面。构建截面和其他的相关建筑材料是有一定关系的,对于同一结构的构建,如果截面的尺寸缩小,配筋率会相应的增大,钢筋的用量也就增多; 相反,如果构件截面尺寸增大时,构件的配筋就减少了,但是混凝土的用量就要增多。这里特地提出楼层的梁高问题,梁高的问题也即影响到层高问题,因为梁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梁高与使用功能是一对相互矛盾体,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才能达到最优。
( 五)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有不同的优势所在,应该在不同的结构方案及楼宇受力体系等以及经济性能上综合考虑,在不同的地区,结合实际才能建设出成本低、性能好、质量优、安全度高的房屋。根据一般的经验,对于 7 层以下的建筑物,混凝土的用量较少; 7 层 ~12 层的建筑最好使用框架结构,在恰当的墙体处设置好抗震剪力墙,能够达到节省材料完成同样功效的作用,当然抗震能力也能够达到; 对于 12 层 ~20 层以下的建筑物,也易用框架结构,但是应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刚性筒体,这样能达到房屋性能,同时完成材料最优化使用。
( 六) 合理控制配筋率。配筋率是建筑中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指标,现在的建筑一般都是高层或超高层,所以钢筋利用的量很大,同时钢筋市场中钢筋的价格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钢材的成本越来越大,因此合理的钢筋用量和配置就会产生很明显的效果。合理的配筋率是在保证房屋结构安全、耐久性和房屋适应性的前提下的,在配比中一定要考虑到房屋结构规范的各项限值,合理的配置钢筋的各种规格和它要完成的作用,有效控制钢筋用量,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 七) 成本设计管理。以前我国对经济和物价都有严格的限制,在建筑行业中,建设资金基本是由国家拨款完成的,那时也能基本保证物价的稳定,所以当时是采用静态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建筑成本的,静态的计算涉及不到资金的时间变动价值改变。但是现在与以前完全不同,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建筑工程成本每年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时间改变着资金的价值,所以动态的因素就是考虑的关键,好的建筑企业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动态管理系统来完成成本的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中结构设计的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独立的设计方案,它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在实际的房屋建筑中,还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合理调整,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做到实际考察,了解建筑环境和建筑要求,最终确立最合理、最科学的设计方案,从而达到对房屋的具体要求,也达到降低成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学森. 浅谈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技术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3
2. 冯远宾. 浅谈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3
3. 李晓明. 浅议结构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