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资源回收市场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资源回收市场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资源回收市场分析

篇1

虽然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已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被给予肯定,但是资源再生利用的有关法规和有关的实施细则在目前还没有实行。没有约束到不法回收者的行为,也没有保护到合法者的利益。

2、在相关管理中只是重视了回收的数量,却不在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要实现废旧物资的价值,更好的利用二次资源就是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我国在回收废旧资源时过多的追求回收数量,没有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价值,进而形成了二次污染,所以,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不使其产生负面效应。

3、市场信息不畅

在废物回收的利用市场上每个回收者都有自己的回收渠道,不仅经营的活动范围分散开来,而且还存在着很落后的交易方式。所以有些回收者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通过不正规的方法进行非法的收购,使的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秩序变得混乱。另一方面,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没有各种准确可靠的信息,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又因为经营者不了解行业应该怎样发展,也做不出经营规划和长远投资,所以整个行业很难向上发展。

二、废旧钢材市场分析

1、作为唯一一种可以替代铁矿石来生产钢铁制品的原料,即为废旧钢材。另外,其还是一种载能节能的原料。例如要冶炼钢铁0.8吨,只需要回收一吨的废弃钢铁即可,并且能节约铁矿石2到3吨,节约焦炭1吨,废气的排放减少了86%,废水的排放减少了76%,废渣的排放可以减少97%,非常利于清洁生产。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钢材市场供需量很大,对废旧钢材的所需量也随之增加。

2、竞争分析

(1)在竞争中所存在的问题:

该企业发展容易存在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而且废旧钢材行业人才接不上,急需有知识懂管理的年轻人加入,因为做此行业的大部分都是四十岁以后的人。还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化瓶颈突破不了,即废旧钢材行业大多数是个体的经营者,员工也大都是短期工,导致此行业不能快速的发展壮大。

(2)优势

起步的速度快,可以先从废旧家电和工厂生产剩余的废旧钢材边角余料开始收购。因为回收和销售的周期很短,所以流动资金的周转非常迅速。企业的开办优势和市场的前景都使得此项目处于优势地位。

(3)劣势

我们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由于可以动用的资金有限,所以资金投入量会较少。创业人员虽然有很高的激情,但缺乏管理经验,对于开展废旧钢材回收利用的项目来说还处于劣势。况且创业初期没有外部客户和媒体的社会关系。

3、市场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回收和销售废旧钢材定位于江浙沪市场。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很快,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耗和原材料的浪费也很严重。第一,主要市场,在浙江这一省份,五金加工企业很多,主要的产品有:门锁配件、家电配件、垫片等。第二,宝钢集团及江浙地区的钢厂,特别是电炉炼钢需要大量的废钢铁。因此将回收利用废旧钢材的市场定位在江浙沪等地。

三、废旧钢材的处理方式

1、分类压块

把现在市场上的压块方式进行细化,按照材质进行分类,要把冷轧,热轧等分别进行压块,售价要高于现行的,给收购者好感,因产品的感官极强。

2、剪切

根据钢厂的入炉标准要求,把杂乱的废钢剪切成规整合格的废钢料出售。

2、可利用部分分类进行挑选

利用废旧钢材的长宽,厚度,材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来进行分类。做到资源浪费最低,客户要什么货就提供什么货。

结语:再生资源产业的根本为废旧物资的回收。回收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因为它是再生资源产业链上的重要部分。实行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加快了我国在节能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定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保士我国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现状、问题与建议[J]再生资源研究2011(06)

[2]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J]南开大学2010(05)

[3]寇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初探[J]再生资源研究2004(12)

篇2

(一)家电市场分析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消费也不断攀升,在家电需求量上消费呈上涨趋势,例如2001年全年零售额与上年相比增幅达56%左右,其中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房间空调器、电视机、微波炉零售量分别增长12%、9%、26%、5%、15%。在2012年5月到6月,国家推出节能补贴相关政策,覆盖产品包括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这五大类产品2011年的零售规模接近5000亿元,而去年整体家电市场的规模为1.2万亿元,国家的节能补贴政策刺激市场需求,带动国内家电市场的需求由负增长转向零增长、正增长。随之而来的也是电器的更新换代和报废。

(二) 通讯市场分析

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通讯消费市场,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用于通讯的消费已经占5—8%,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各大中小城市及城镇,超过50%以上的人每天都要打电话。中国手机销量也在稳步上升,例如2011年,中国手机产量约为11.30亿部,比2010年增长13.23%,占全球手机出货总量的70.6%。其中,出口约8.85亿部,比2010年增长16.75%。而由于规格不统一,充电器、电池等手机零配件很少能重复使用的市场现状,造成更多的电子垃圾。

二、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贯彻不到位

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相关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及《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但是时至今日,企业、学者、公众普遍认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没有按照法规处理电子垃圾问题。

(二)境外电子垃圾入境量大

除了中国本土每年大量淘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外,据国家环保总局透露,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80%出口亚洲,这其中又有90%进入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倾倒场。这其中不乏国人的“作茧自缚”,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采用各种方式把大量电子洋垃圾走私到国内。

(三)法律体系构建困难多

虽然中国已经出台了有关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相关法规,但是电子垃圾回收方面仍然有很多盲点,比如非法回收猖獗,非法小商贩盛行;消费者的回收习惯尚未形成,大多数人倾向于以物换钱的方式;国家法律尚待完善,对非法渠道打击力度不够;建立回收体系、设立回收厂等环节投资较大,但没有一定的回收量作支撑,维持起来相对困难;国内公众的环境意识还不够强等等。

(四)非法拆卸难杜绝

一些非法小作坊因规避了环保等成本而利润丰厚,打着“高价回收废旧电器”牌子走街串户,形成规模庞大的非法电子废弃物拆解产业链。其中回收大的一部分废弃电子产品通过非法渠道,改头换面后以“翻新机”的面貌迷惑消费者,另外一部分多以作坊式的手工拆解、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原始落后、重污染的处置方式为主,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五)电子垃圾处理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电子垃圾处理产业在国内属于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前景看好,但眼下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产业规模,都与国际水平有差距,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体系建设问题上仍在试点和征求意见,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三、完善电子回收物流体系的对策

(一)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政府有关部门应制订出相应的法规政策以及完善已经出台的法规的相关细则,使电子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起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的责任和义务,使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步入“从商品到商品”的循环经济轨道,比如目前实行的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就比较好。同时政府则应该在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方面多做工作,包括对一些不法商贩,或者违法、非法的处理行为加以限制和制止等等。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电子电器回收系统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二)切断电子垃圾的海运链

目前我国电子垃圾总量巨大,污染严重,所以国家要加强对“进口电子垃圾”的管理,对于那些永久性无法处理的或者以中国目前垃圾处理能力暂时无法处理的垃圾,要严格禁止“进口”, 对于那些能处理的进口垃圾,必须以环保为前提,量力而为。加强对有资质进口废旧五金的企业进行监督工作,甚至可以实行保证金制度,一旦发现有违法进口违规物品情况发生,严加处罚。我国应该规定对于想要向我国出口电子垃圾的必须获得我国政府的批准,拿到许可证方可出口,得到许可证的前提是必须有垃圾输入地有能力处理垃圾并许可进口的证明。

(三)生产者与消费者联动

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中,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三方应该各司其职,生产者的责任是把点铺好,而且要便民,比如留下回收电话上门回收,比如把回收站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承担整个运输任务,将其送到公司指定的回收厂或者是公司自己建的回收厂。同时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回收的废旧家电进行分类检测。对经测试、维修后达到旧家电安全标准的,应贴上再利用品标识,出售给旧家电经销商或在旧货交易市场上销售。另外进行常规宣传,提醒消费者则有义务把产品送到每个公司指定的地方,培养每个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全民参与。

(四)建立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有效回收网络

各地应该依据地方特色配合出台相关的废旧电子电器的回收政策和指南,建立方便有效规模化的回收系统,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回收渠道的顺畅,极大的改善回收的效率和效果。例如上海将把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作为市专项治理项目,其中包括把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立法作为市专项治理项目、立一部废旧电子电子电器回收法规等具体设想,并设立具体的废旧电子电器的回收处理目标,组建电子电器回收处理联合有限总公司,等等。

(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处理技术和经验

我国在完善废旧电子电器回收体系时,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念,例如欧盟要求电子产品的生产者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包括电脑、移动电话、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等在内的电子废弃物;德国规定电子垃圾的处理原则上由生产者和使用者负责;瑞典规定处理费用由制造商和政府承担;法国更强调全社会共同尽责,规定每人每年要回收4公斤电子垃圾;日本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负责自己生产和进口产品的回收、处理,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等等。

参考文献

[1]《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5-31

[2]潘虹梅《电子废弃物拆解业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2007-1-22

[3]张泽玉《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面临的问题和建议》2007-7-13

篇3

1.技术垄断

利乐(Tetra Pak)是瑞典一个年销售80多亿欧元,产品销售遍及16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全球最大的液态食品包装系统供应商之一。利乐在二十世纪60年代首创了无菌灌装技术,从而改变了液态食品工业。与普通罐装和瓶装之采用的方式不同,利乐的无菌灌装加工使液态食品更好地保留了色泽、质地、自然风味和营养价值。在无需防腐或冷藏的条件下,利乐无菌包装可以保持长达一年的无菌状态。无菌灌装技术完全可以被称之为二十世纪中后期液态食品最重大的科技创新。

无菌灌装技术的发明与创造,让这家瑞典包装公司在此后的30多年内保持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以至许多竞争者在如此长的时间里都无法达到或突破其筑起的技术壁垒,这一壁垒为其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大资本的保证。

2.直接面对消费市场的不断技术创新

利乐是一个拥有5000多项专利技术,2000多项专利在研和申请当中的技术公司,由此说明它是多么注重技术储备和不断创新。利乐强调技术发明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力求创新技术市场化的可行性。一味追求技术领先,再领先的技术如不具备市场化的可能,不具备转化市场赢利的能力,那领先的技术就属于太过超前,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利乐一直以消费者的角度来开展研发工作,让技术创新与市场更加贴近。在这一点上,他们甚至比终端液态食品制造企业做的还要专业的多。比如,它在全球各地有一个100多人的技术团队,团队的工作重点就是去感受各地市场,就好比是公司的探测器或感应器。只问客户需要什么,对利乐而言不具多大意义。利乐需要对市场有第一手的感知,这样才能够预见到这个市场的需求,它必须在客户提出要求之前,先一步知道这些消费趋势。快速消费品市场是由不断变化中的消费者需求决定的,而非利乐的客户。

大量的技术储备和技术的市场化,保证了利乐在与同业竞争中一直处于主导者的地位。

3.技术的系统整合能力

没有永远领先的技术,只有领先的思维。或许利乐在某项具体的技术方面并不领先,但是在技术系统的集成和整合方面,利乐是领先的。利乐追求的并非是纯技术的领先,而是一种系统的领先,是围绕着公司的业务要求,全面展开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利乐是技术起家的企业,但是利乐强调技术和业务的有效融和。

技术创新、技术市场化和技术的系统整合能力,完全体现出利乐公司的技术战略和技术思维,利乐所构筑的技术(技术也属供应链一环)壁垒为其他任何竞争对手筑起难以愈越的屏障。

二.利乐构筑的产业壁垒

在中国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利乐将它的业务从包装材料向液态食品的加工设备、厂房工程及生产经营的系统设计方向延伸,从而实现,它是一家能够除了向客户提供综合加工设备和包装材料以外,还可以为客户提供设计方案的国际性公司。

有人将供应链的定义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程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原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这一定义被利乐理解的最为深刻与最为彻底。

对利乐在整个液态食品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为,有人用了一个形象的“Y”型(见图-1)来表示,上面的两个分支,左边一支的原点是原料供应商,右边一支的原点是包装材料和设备生产线的供应商,利乐处在右边这一支的中间,它的下游即两个分支的汇聚点,是加工企业,再往下延伸就是消费市场和包装回收市场。由于领先技术和创新能力,加上它的战略眼光,多年来,利乐在中国没有把自己局限为一个单纯的包装材料与设备供应商,而是凭借技术优势资源、丰富经验和整合服务能力,对中国的整个液态食品供应链,及至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加以了影响与整合。

利乐所做的不只是控制液态食品供应链中上游的源头(设备和包装材料),它内心深处一定是要控制整个液态食品供应链。

1.捆绑销售

利乐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前期,该公司还只是个罐装机设备供应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包装材料工厂之后,才逐渐从罐装机延伸到包装材料领域。此时的利乐公司开始了它的“罐装机与包装材料捆绑销售战略”。

利乐在销售其罐装机设备时候,它可以以较大的优惠价钱、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甚至赠送等手段,这对当时中国许多新成立或急于扩大业务的液态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极具强大的吸引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少化钱或者不化钱使用利乐的设备可以,但合作合约中规定了必须使用利乐包装材料的条款。比如,如有客户在无菌灌装机上采取分期付款,但付的不是钱,而是数年中订购利乐包装消耗材额定数量的承诺,此举也就捆绑住了客户未来若干年的包装材料生意。客户如果在此期间尝试使用其它竞争对手的包装材料,就会遭到利乐没收或拉走设备或不提供维修配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惩罚,由此绑定客户别无选择地使用利乐的包装材料。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利乐的包装纸质材料上有一种标识密码,利乐灌装机上的电脑只识别这个标识密码才能工作,当客户采用其非利乐公司的包装纸,灌装机就停止工作。此举也被竞争对手称之为“垄断性捆绑销售”。以至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连进入利乐掌控的整个供应链都相当困难。

利乐至今已赢得中国罐装机市场95%的份额,可以说,利乐在中国的罐装机市场取得了压倒性支配地位。

2.产能布局

利乐自197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华已累计投资2亿美元,已完成了从原料厂、加工中心和客户群在内的战略布局。它在北京、上海、昆山、佛山等地建立起合资或独资工厂,目前中国客户使用的利乐灌装机生产线多达1000条。国内知名的伊利、蒙牛、光明、汇源等液体食品类快速消费品品牌及二三线品牌都成为他的不二客户。

在中国市场,每条灌装机生产线的价格就是上千万,利乐公司用自己的设备占据了客户的大笔资金,加上它的变相捆绑,其他竞争对手的生产线就很难通过客户购买再进入利乐客户的生产系统。

利乐灌装机1000多条生产线的巨大产能与高达95%的市场份额,它为其它任何竞争对手筑起了无法渗透的行业壁垒。现实的情况是,就算是利乐的客户有采用其它竞争对手生产线的意愿,而竞争对手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一条生产线涉及的资金就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如客户要求整个灌装机生产线免费赠送,那么,对竞争对手来说,包装材料的收入要多年之后才能收回,这会严重影响到竞争对手的资金链。

3.系统营销

利乐之所以自称“为液态食品生产厂提供设计方案的国际性公司”,言下之意就是,它并非一个单纯的包装材料与设备制造商,它的销售业务不仅仅是包装材料和设备,它可以向客户提供从市场调研、市场分析、生产线的工艺设计,乃至客户的渠道分销和市场广方案制订等全方位的系统支持。可以讲,利乐在液态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追求比它的客户更专业。

为客户提供生产经营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客户经理为核心,利乐公司即向每一个客户提供从订单服务、技术服务到市场支持等全过程的基层服务,它还通过自身的资源和组织的第三方资源向每一个客户提供从战略决策、生产决策直至营销决策等更高层面的服务支持。也就是说,客户要什么它就提供什么;利乐自己有的可以提供,它自己没有的,它创造条件也要向客户提供。

利乐的客户服务团队即可做客户的经营顾问,也可以与客户的一线营销员工打成一片,甚至可以与客户的一线营销员工去拜访每一个店铺以及参与每一个细小推广方案的制订。利乐的客户服务真正地做到无处不在,甚至说无所不能的专业境界。

众所周知,伊利和蒙牛的成长离不开利乐公司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是利乐成就了国内这两业品牌。据说,当蒙牛上市成功的时候,服务蒙牛的利乐团队和蒙牛的管理团队抱头痛哭。其实,说不定蒙牛上市前的一系列策划就是利乐一手促成的。

如果说利乐成就了伊利、蒙牛,倒不如说,这两大国内强势品牌最终也成就了利乐于中国市场无法撼动的统治地位。

4.系统软件

为客户提供生产经营的系统解决方案,还体现在它为客户提供的系统生产经营软件上。

利乐还有一套名为工厂自动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Tetra Plant Master(工厂管理大师系统),这是专门为它的客户使用而设计的生产经营系统解决方案。其中的“生产过程追踪模型”可以实现产品追溯功能。比如,当某个消费者从某个超市买回去的一盒牛奶出现了问题,那么,根据该问题产品包装上所载的信息,录入到系统,就可以将该问题产品的生产过程重新追溯与回放一遍,即从灌装、冷却、分离、混合,甚至直至提供原奶的奶牛。这个系统可以使整个生产过程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下来,使生产过程可视化。如此强大与实用的软件,有哪个客户不为之所动。

对单个的客户来而言,开发一套生产经营软件,即有资金成本的压力(如ERP、SCM等,动就数百万或上千万的),也需要时间上的应用磨合。而利乐则面对数百家或上千家客户,如果由利乐来做,在客户生产经营系统软件的开发上,利乐只需化费其一个客户的时间和费用,如果再分摊到每个客户头上,利乐就只需收取少量费用或者直接赠送客户,而利乐换来的则是每一个客户更加紧密的依赖。

5.布局再回收

利乐倡导的“3R原则”和“生命周期管理法”就是要把“可再生性”、“循环再利用”和“企业责任”等环保理念延伸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分销以及回收等上下游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原料纸的采购中,利乐严格要求所有供应商必须保证原料纸来自合法而管理良好的森林;在包装回收领域,利乐长期支持回收链的建立和运作。

近年来,利乐于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还设立了近十家回收再利用企业,其布局的覆盖中国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消费后利乐包装回收再利用产业链也已基本成型。在包装回收方面,利乐积极帮助开发回收再利用技术,建立回收网络,每年化在各种环保项目上的支持累计亦超过千万元人民币。

2007年第三季度,利乐公司了首份《利乐中国环保报告》。报告中称,2007年前7个月,消费后的利乐包装回收处理量超过了2006年全年,达到了5567吨,分别制成了课桌椅、垃圾桶、公园护栏等,利用率达100%。

借环保之名,布局包装材料的再回收,可以说是利乐掌控液态食品供应链策略的最后的完美一招。至此,在中国液态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见到利乐的身影,感受到利乐无处不在的影响。利乐于中国市场基本完成了对液态食品供应链的整合与掌控,这才是真正的利乐。

三.壁垒之内的神密而富有

利乐是家非常低调的公司,除了别人对它的评论较多之外,它很少主动向外界宣传自己。如果说有对外广告宣传的话,就是在客户的每一个产品最不起眼的地方,有一个利乐的三角形LOGO,如果不仔细留意的话。

利乐进入中国市场的40年来,利乐纸的价格平均上涨了大约2倍。近年来,正是由于国内其它竞争对手的出现,利乐纸的价格逐渐有所下降;正是由于在市场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利乐公司的包装材料价格非常高,利乐公司的无菌包装的材料成本甚至在牛奶产品的价格中占到40%左右。

由于利乐不是上市公司,财务不需对外公开,因此,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它确切的财务情况。但根据权威机构的估计数字,利乐于全球的年销售在80多亿欧元,利润率在20%左右,这比某些竞争对手的利润率要高几倍。以这样的数字来计算,利乐在全球的年利润高达16多亿欧元,折合人民币接近200亿,相当于伊利、蒙牛两家在中国市场牛奶类产品的年销售总和。至于利乐在中国市场每年赚到多少钱,只有它利乐自己知道。或许利乐也深谙中国的俗语:真正的富人不露富。

四.打破壁垒的思考

2007年4月,新西兰兰克公司以30多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康美包82.3%的股份(此前,兰克已经成功收购国际纸业的饮料包装业务),世界乳业包装的两大巨头成为兄弟。当有人提及这种联合在打破国际包装业格局的同时,会否对中国市场格局造成影响时,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表示“5年内,利乐在中国市场的老大地位还很难动摇。”

自2004年以来,利乐于中国市场也面临着国内竞争对手“市场垄断”的指控压力,有关利乐是否存在市场垄断的评论也不少,至于孰是孰非,那是政府与行业的事。利乐作为一家实力雄厚和获利颇丰的跨国性公司,它对世界各国各地的法律法规的研究一定是非同寻常的。它要钱有钱,它要法律的人才有人才,它要研究有研究,要想赢得对它的市场垄断指控,定会有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