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建国初期,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8.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一百多台,农业用载重汽车、联合收割机这些大型的农用机械就更少了,几乎为零。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很低,综合统计甚至不足百分之一。现建国近七十年,经过举国上下不遗余力的改革和发展,国家的制造业能力和水平空前提高,农业机械的实际保有量大幅上升,相比较建国初期,增量至少千倍,有些常用种类的生产机械增量达万倍之多。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粮食生产,更加进一步面向各类经济作物;从单一的种植业模式发展出系统的农业产品加工业、副业、养殖水产业等等;耕作方式也从简单粗放的大田农业转为操作高效、管理便捷的设施农业,不仅着眼于生产过程本身,更注重培养产前+产后的链条。以几种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大豆和玉米等的生产为例,都已实现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其中小麦生产更是一马当先,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4%和72.8%)。(2)农机产品多样化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国家本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推行和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措施,陆续出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产业政策,使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增加了很多经济作物和蔬菜、果类产品的种植面积。从发展农业机械的角度,传统作业的机械保有量增速必然减缓,而新兴农业产业布局所需求的经济作物机械必然增加。随着近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设施农业的装备及节水效能在全国范围建立了一批示范项目,因其卓越的性能表现,带动了此类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所以农业机械产品本身的技术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和提升,产品拥有越来越大的附加值空间。(3)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我国传统的农户作业模式相对封闭,家家户户耕种规模都不大,很少有人在这种状况下去特意购买农机,因为不必要,且经济上不划算。这就引出了一个课题———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农机作业真正开始向市场化、社会化迈进,还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国性跨区域小麦机收割说起。跨区机收的开展,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个多月,这样一来,小麦收割效率上来了,联合收割机利用率提高了。这一措施让许多农民实现了小麦收割机械化操作的愿望,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体现,同时,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也因此大幅增加。此举带动其他农业产业作业方式朝着集中的机械化生产推进。此后,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不断涌现。
2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农业机械要发展,必须重视技术的创新,无论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还是新兴的农业产业。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看,传统农机功不可没。农业耕作由于其作业区域的广泛性和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作业时段集中,作业量大,百年来传统的农业机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发挥着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同时,老式机器也在技术层面不断大胆地变革和创新,力求适应新的农艺要求,匹配生产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机械的装备技术,跟随国家的产业战略,进一步融合高科技成果,获得全面发展,在电力电子、信息联动和微控技术的主导下,向着智能型、机电一体化方向快速发展。国家倡导的各种跨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主导型农业产业化开发进程,帮助一大批新技术成果运用于农业机械装备,这些改变很好地适应了重质量、降成本、提效率的现代农业生产需要,一方面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一方面便捷了劳动者的生产操作,改善劳动环境,增加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2)种植科学管理和水土环境保护。日新月异的耕作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和生产能力,也有助于整合农田和水土资源利用。各种少免耕、秸秆覆盖、减轻机械作业对土壤压实等等在不同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下因地因时,合理规划的农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和措施,新型的耕作装备,干旱少雨区的集水、微灌技术,对于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尤为重要。作为传统农业工程学科的重要课题,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战略的驱动下,水土保持方向的研究与实践,将把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和自动控制在智能化灌溉技术层面的集成作为重点方向。(3)建立基于信息管理的生产技术体系。综合应用现代信息高新科技和农业装备技术、作物生产和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决策等先进科技成果的“精细农业”技术,是21世纪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性技术之一。该技术在保证信息来源可靠的前提下,实时获得并处理相关数据。这项工作的完成,要依赖高精度传感器,因此需要能够快速采集环境、土壤和农田作物各样本基本数据的高性能传感器、智能分析仪器和等级匹配的定位系统,开发出能够基于模型、数据和知识,以运算结果为依据来提供决策参考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制造出可以对各种生产条件和环境变化作出量化反应的农业机械,以实现汇总信息数据,完成运算分析并精确定位、精准控制的农业机械作业。(4)重视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近年来,技术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活动,过去主要集中于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换问题,这种现在看来近乎封闭和狭隘的模式,很多时候沦为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壁垒,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许多国家都把目光从重视专利工作更多地转向重视标准。专利的影响可能是某个企业,或者是若干企业,强调对专利所有权人的保护。而标准却能实实在在影响一个产业,甚至塑造一个产业,乃至以这种影响力改写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现在各国都能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在技术标准中确立某种技术要素或设立某项技术指标,就有可能建立一套属于本国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这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增长、认知力的进化以及二者的相互促进,越来越突显。20世纪下半叶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农业机械的技术更迭速度缓慢,而今天,在受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支配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发展观念的开放,新的、好的技术大批应用在农业生产设备上。在这个背景下,要谋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要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实施技术创新、牢固技术储备、强调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就是技术专利追求的最高形式。标准在竞争中越重要,标准制定者就越有市场话语权。
3结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机化科技含量效益日益提高。知识经济的时代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特色的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推动农机科技进步,增强农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等,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阿布来提·达吾提 单位:新疆巴州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篇2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也踏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农业也将在国际竞争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唯有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为此,就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的现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力度的加大,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农业化促进法涉及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扫清了很多障碍,农村经济发展和地方基本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也为农机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我国加入了WTO后,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和合作得到加强,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引进,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为我国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供机会。很多国际企业还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逐渐提高。
总的说来国内农机业发展的势头较为良好,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也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方面,农业机械化也体现出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农机装备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部的市场需求。农业机械装备不合理,市场所急需的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数量较少,深加工机械、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机械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具的整体功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低,过于分散,制约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区域上,南部高寒阴湿区和偏僻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低于北部地区。除此之外,生产成本和加工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生产的农产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缺乏国际竞争力。由于农机装备开发的难度本身就大,加之利润不高,导致很多大型企业对农机装备的研发失去兴趣,目前大部分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仍是中小规模企业。如此一来就使得我国农机装备制造行业整体呈现出研发能力差,行业管理水平低,整体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的状况。
针对这种状况,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支持开发和引进符合市场需求的农机产品,培植大型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迫在眉睫。创新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关键,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新技术、机具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深化农机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绿色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步伐的推进,迫切需要农机装备低耗能、零排放。加之世界资源日紧张,燃油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我国农机制造企业将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增加产量的农机装备,以适应当下市场需要。
农机装备智能化和生产作业方式自动化是发展高效节本农业的有效途径。在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必须通过缩小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机装备上的差距,才能阻止国外先进的高智能化和高自动化的产品垄断我国市场,阻碍我国自主农机装备企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领域,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将科学技术成果迅速传播到各个社会经济门类。国外已有了一些比较成熟、方便我们使用的应用性成果,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DS)、遥感(RS)、变速自理设备(VRT)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次开发已得到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产品,为提高我国农业机械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而服务。从国际农业发展经验和国际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以及趋势来判断,我国农业绿色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趋势将会日益显著。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发展农业机械化仍然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主题。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带给我们诸多便利的情况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机具的研发和开发,提高劳动生产力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努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大国。
参考文献:
[1]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2006(6):17-19.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策略和趋势.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现阶段,我国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的服务对象也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整个农业领域,如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我国的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生产起步的时间较早,质量优异并且成本较低,在近些年来不断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产品种类日益齐全,并且生产能力逐步扩大,性价比也能够很好的满足我国农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水平。截止到现阶段,我国能生产出 15 个大类、近 100 个小类、超过 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这些产品在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所占的比重很大。
1.2 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差异大。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这也是导致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也有的地区土地十分匮乏,再加上农村的人均收入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通过所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约为 30%,而农机拥有量却超过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为24%,农机拥有量的占比却不足15%。
(2)农业机械门类品种上有一定的缺陷。
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不同作物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着明显的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水平明显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抛荒的现象,棉花目前还没有机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数地区也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节种节肥节水性能较好的机具普遍都存在着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所以始终都无法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另外,由于我国农机产品还存在着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
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农业机械产品,就是要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购买农业机械,或是他们用不好这些产品,这也就制约了农机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买不起,我国农田机械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 1-10 万元之间,最小型的产品也在 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台了购买农机产品的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力度较小,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还是无法承受的;二是不会用,在农民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各地的农机管理部门对于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以及使用技术的培训等工作都还无法有效、顺畅的开展,所以很多农民都不能很好的使用这些农机产品;三是效益差,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所以在他们使用农机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设备也容易出现故障,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农机作业市场,很多农机具都处于闲置的状态,无法发挥出农机产品应有的经济效益,这也就降低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产品的积极性。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应更加重视对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与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的融合,同时应该向着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了;其次,当前我国应继续研发和生产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特点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农业资源、经济实力以及农艺制度等现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从而发展出与之更加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最后,应逐步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农业装备产品的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的体系,提高农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适性,进一步的改善使用人员的作业条件,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是我国社会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措施。
(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
要想真正的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首先我们必须能够实时的监测农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改善,其次就是要能够准确的评价农产品的生物学的活动和性状,所以应用农业专用的传感器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现阶段,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型化的芯片的出现也为农机产品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可能,比如说在农机装备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这样农民就可以实时的掌握装备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可以即使的进行调整,提高作业的质量。我国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完善,农业装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灰尘、潮湿以及噪音等不利的环境,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农用机器人技术。
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实例,农用机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高新技术,农业的作业对象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对农用机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也将越来越完善。
(4)建立更加精确的农业体系。
这一内容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及时的获取农作物的产品并掌握影响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其原因,从而制定出经济上有效并且技术上可行的改善措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控,主要的支持技术有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以及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等。在我国工业上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所以,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新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策略,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也应体现出多学科综合和交叉这一特色,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向着更高的水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浅谈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
[2]耿端阳.浅谈农机发展的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中国农机化,2003.
篇4
1 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农业自动化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高速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发的不可替代。近年来,国外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迅速,很多先进的科技都用于农业机械自动化中。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直到近些年来才有所发展,我国吸取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自动化的发展,总结了适合我国农业的自动化体系。
1.2 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我国在温室自动化控制、排灌机械自动化、部分农业机械装置自动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 而且越来越重视精准农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将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 农机市场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机市场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高速发展,同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也促进了农机市场的发展。各种农业机械走进农户家里,其中不乏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设备,为农业作业的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机械的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农业机械需要保养和维修,农机维修的业务量随之上涨。但目前农机维修的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要求。农机维修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够正确的维修保养农机产品。此外,一些农机产品经营商只看到利益,缺乏服务意识,这也是农机市场面临的一道难题。
3 我国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总体来说农业机械发展参差不齐,随着农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我国农村的分布比较广,不像城市那样集中,所以购买力也比较分散,对农机的需求有分散性的特点。
(3)农村农机市场最突出的特点是差异性,各个地区的购买力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
(4)我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农村市场的层次性。
(5)农村居民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所以农机市场具有示范性。
(6)农村市场对农机产品的要求主要是质优价廉,对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高。
4 农机市场存在的问题
(1)农机市场管理权限不明确,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市场规范建设认识不够,缺乏同有关部门的协调监管力度。
(2)农机维修、农机经销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部分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年龄老化或改行从事其它行业。大部分修理网点修理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对农机维修工艺了解甚少且修理水平低,高水平的修理工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疑难修理项目无法解决。各别农机配件经销商对机械性能及维护保养缺乏必要的知识。
(3)维修点条件简陋缺少应有的维修仪器和设备。维修项目范围狭窄,修理经营额偏低影响自身的发展。
(4)维修网点及农机经销业主扶持力度小,对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方面即没有政策扶持,又没有全投入,使大量的维修点和配件商店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很难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
5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1 农机维修是农业机械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
农机产品必定需要定期的维修,如果出现问题就会耽误农业生产,造成农民的损失,这样会降低农民购买农机产品的积极性。有了农机维修业,农民能够放心的购买农机产品,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5.2 农机维修为农机手服务
现在农村的农机手大多没有参加培训,而是直接购买农业机械,成了农机手,他们根本不懂农机知识,更不会修理农机产品,需要农机维修为其服务。
6 加快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措施
6.1 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以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的时候,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规划。
6.2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县级农机主管单位应该重视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把培训做到实处,首先像国家有关部门争取经费,减轻地方农机部门和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负担。在学习中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全能的维修技术人员。
6.3 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
农机维修点的分布应该根据居民的居住地等情况选好地点,在农民能够方便修理的条件下,减少农民的花销。同时,还要根据分布情况考虑维修点的经济效益,做到双赢。
6.4 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为农机维修制定质量标准
好的政策需要有强有力的支撑,农机维修也需要有一定之规。
6.5 对农机维修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一,县级农机管理部门首先要对农机维修点进行监督管理,定期检查,保证维修点的维修质量。第二,要为农机维修点做好服务,传递新技术新信息。第三,要推行科学合理的农机维修制度,在农忙前对农机进行检修。第四,建议农机生产厂家在村级农机维修点设立“三包”服务点,这样,把农机维修服务工作前移到村级,方便农民。
参考文献
[1] 贾静静.健全农机服务组织的目标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5,(09).
[2] 陈仁栋.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管理和发展趋势的探讨[J].福建农机,2004,(01).
篇5
1 农业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力带来巨大变化
在我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农民,以前种田靠的是黄牛,上粪用的是背斗,无论狂风暴雨,日复一日的汗流浃背,以至于累弯了腰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自1978年我国正式开展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一种新的经营土地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去种植自己负责的土地,农民开始关注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作为科学技术的典型运用,是农业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为了大力提升农业生产力,党和政府及时制定并出台了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自此农业机械化正式步入正轨。农业机械化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强化又提高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如今,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途径。
2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
农业机械化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发展,逐步实现了机械替代畜力的目标,比如在农业生产的运肥和耕地、播种和打碾等农作环节中,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极为明显,尤其是对大规模收割机的推广应用,使收割和脱粒以及筛选这三项集为一体,与人工对比可提高效率25~30倍。在紧张忙碌的秋收作业过程中展现了巨大的魅力。农业机械的推广运用和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朋友们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大大减少了农作业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减缓了农民在农作上繁重的劳动,挖掘出人们农闲时间的剩余价值,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使农作物抗御天灾祸事的能力大大提高,保证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性。以前的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民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去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生产极为不稳定。而如今,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使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抗御天灾以及争抢农时等方面。其中,旱作机械和灌溉机械可抗御旱灾,植保机械可抗御作物病虫害,联合收割机可抗御雹灾和粮食发芽霉变等特殊灾害。另外,类似推土机一类的农业工程机械在农业水利和防护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机械化对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重要前提,农业机械化也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座里程碑。农民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加快农业的机械化,可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的生产率,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在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农业机械化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将会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拉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农机产品的质量以及农业技术还不够完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腾飞,传统农业必将转向现代农业,将会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加快转移步伐,随着农民努力摆脱繁重体力劳动愿望的加强,必将加大对农机的迫切需求。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农业的规模化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我国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3 我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模式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必将逐步走向成熟,农业经济必然提倡走生态之路,提倡有限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另外,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品种必然会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小农经济终将淘汰。政府也会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广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也可能会采取入股的方式建立示范基地,使其不断向农业的规模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整个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是与农业机械化紧密相连。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所以要用一个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发展过程,既要反对不顾客观实际的冒进主义,又要避免消极等待。回首我国农业机械化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包含了失误的教训。在对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在认识上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杜绝回避,鼓励正视解决,绝对不能低估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0(25).
篇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61
Abstract: In the strong support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y and other preferential policies, Xinjiang corp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level was enhanced rapidly.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f the gross GDP value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otal power showed that,R2 was up to 0.980 76,with higher model fitting degree. The fit diagram through the OriginPro8.0 data statistics software showed that, the corps’ gross GDP value fluctuated up and down around the line, which indic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the gross GDP value of the total corps was increased also year by yea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gross GDP value in Xinjiang corps showed that,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s’ relative industrial chains,with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corps’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ve interdependence and mutu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west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the corp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should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rket,to develop and strengthe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Key words: Xinjiang corp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gression model; economic development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1]。在任何意识形态与经济体制下,农业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战略产业、民生产业和安全产业。因此,中国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农业与农机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加之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加速实现机械化,农机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中国农业机械制造业进入到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
1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农业生产[2]、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最具活力的因素。许多提高农业生产力、节能增效、保护环境等先进技术[3]离开了农业机械化就无法实现。要实现团场城镇化,改变农业人口占大比例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由传统手工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自然资源,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同时,新疆又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农业是新疆的基础性产业,农业机械化是新疆农业经济的显著性标志[4],是兵团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2 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与社会发展
2.1 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新疆地域辽阔,可耕作土地表面平整且面积较大,非常适合实施机械化作业,有着广阔的农机市场,农业机械需求量较大,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差异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北疆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而南疆发展则较为滞后。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疆兵团农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7年的303.53×104 kW增加到2013年的458.72×104 kW[5](图1),2013年兵团主要农牧团场农业机械配备情况见表1。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到高级阶段,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占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在团场经济基础中的物质支持作用越来越突出[6],农业实现机械化作业已成为兵团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2.2 农业机械化增强了兵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除了农田水利建设之外,农业机械化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7]。农作物生产能力的提高一靠优良品种,二靠先进的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可以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农业机械在抗旱排涝、除草灭虫、抵御自然灾害方面也发挥了积极高效的作用,在受灾时期保障了农业不减产、稳产。
2.3 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机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农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史,从原始农业的简单手工劳动工具到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农业机具的大量使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新世纪以来随着新疆兵团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农产品,畜牧业和特色林果加工业等项目的实施对农业实现机械化的要求更迫切,因此农业作业机具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科技与机械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物质转化,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本身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实施的载体,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4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是目前新疆兵团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有效途径,既解决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增加了农田土壤的有机含量。传统的使用铧式犁翻耕、耙土、镇压的旱地耕作技术[8],造成地表土壤细碎,农闲时期表层土壤,极易形成沙尘暴。实施保护性耕作,通过作物秸秆收割残茬覆盖地表,则减轻了风蚀、水蚀,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改善了团粒结构,增强了表层土壤之间的吸附力,是治理团场农田扬尘的有效举措。国外成功治理沙尘暴的经验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抑制农田扬尘,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次数,还可以增强旱区农业的抗旱节水保墒能力。根据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的16%~19%。使用高效精准植保机械,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其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使用新型节水灌溉机械进行喷灌、滴灌可以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在兵团实施的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和节水灌溉等高新技术项目,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还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碳排放量,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了兵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专业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物质基础,其促进了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高效运行。根据新疆兵团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正在从产前逐步扩展到产中、产后,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林果业等领域拓展。推出新型的农业作业机具,适用于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如农机作业服务、油料供给、技术培训、维修和销售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增加了兵团的就业机会。
2.6 农业机械化增加了团场职工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
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的急剧上涨,农业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团场职工采用机械作业与雇人工作业相比,可以节约一半的开支。而且机械作业减小了损失率,增加了作物产量。机械作业替代人工劳动,使更多的人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存环境。
3 农业机械化与新疆兵团经济
3.1 农业机械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从人类早期的原始手工农业到当今的机械化现代农业,劳动生产工具始终都是划分经济时代的重要依据。先进农业机具的大量推广应用,使得自然资源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利用,农产品的产量和农业附加值随之大幅增加,最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且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力就越大。
统计数据表明,美国与农业相关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30%以上,产值也不低于30%,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美国使用机械化、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生产出丰富的农产品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作业,美国至少有1/3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有30%左右的人力是农业劳动力,1/4以上的农产品将会在农业内部消耗,就没有现在发达的农业生产力,就形不成今天这种现代化的经济结构,也不会有美国农业在当今世界农业中的领先地位。
3.2 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与GDP关系
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GDP与代表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同步协调的,从长期看是相关关系的,即它们的某个线性组合应当是平稳的。通过揭示GDP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的各个参数之间存在的客观量化关系,而把这种关系具体化、数量化,使人们能更深刻地掌握其中的规律,更好地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
根据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来看,农业机械化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图2)。随着新疆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稳步上升,全兵团GDP值和农业生产总值也逐年升高。
2007-2013年新疆兵团GDP总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见表2[9]。
将表2数据代入OriginPro8.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整理所得结果见表3。
根据分析所得结果,建立新疆兵团GDP总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线性回归模型如下:Y=-1 643.541 27+0.382 63X。其中Y代表兵团GDP总值,X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回归方程中的R2高达0.980 79,说明兵团GDP总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模型拟合优度较高[10]。回归方程揭示了兵团GDP总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的这种量化关系,即在现阶段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1千万kW,兵团GDP总值将增加0.382 63亿元。全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持续增加使得兵团GDP总值也相应大幅提高。
从OriginPro8.0数据统计软件所得拟合图(图3)看出,兵团GDP总值围绕着直线上下起伏波动,说明随着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稳步上升,全兵团GDP总值也在逐年增加。
3.3 农业机械化带动新疆兵团相关产业链发展
农业机械化除了有提高农业生产劳动效率的直接经济效益之外,还有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间接经济效益。随着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的逐年提高,兵团农业总产值、农机经营总收入、农机利润总收入也随之上升(图4)。为了满足农机产业的需求[11],必将促使农机制造、销售、维修、电子、电力等部门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促进城市制造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又加速了建筑、交通、能源等部门的扩大和生产的发展。农机产业是联系农业和工业的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刺激工业对农机产业的投资和团场自身的消费,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4 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在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中[12],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样要跟上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由人工作业转变为无人自动化作业。
在农业生产中,日本的农作物在育苗、种植、收获等环节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业强国美国也大力开发农业自动化作业机械,结合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谷物大田作业的无人操作。新疆兵团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于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短期内不可能快速实现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但应将其作为农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该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
当前各个行业的竞争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核心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要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到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培养高端技术人员。同时,对现有的农业机械人员进行培训进修,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化理论创新,更好地为农机事业服务。
国际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13],国际化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化为新疆兵团农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兵团农机要融入到全球农机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新疆农机市场也要对外敞开大门,允许国外农机进入,完善市场机制,公平竞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引进来、走出去,让世界共享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兵团农机在国际交流和市场竞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国际化进程中成长壮大。农机制造业在国际化中发展、受益、接受考验,新疆兵团农机产业将为全球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论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又成为“新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丝绸之路新经济带”的核心区域[14],新疆在中国经济向西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些都是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为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装备尽管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大型、精准、联合、环保作业等机械方面。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兵团农业机械化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动态过程,不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15]。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技术发展应用过程,也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不可能脱离这些因素孤立地发展。经济与农业机械化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根据新疆兵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兵团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分阶段、有步骤地实行。
参考文献:
[1] 杨忠娜,蒋桂容,唐继军.南疆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73-79.
[2] 邓宏海.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09(1):11-12.
[3] 刘和鸣,王 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4] 弋晓康,刘晓蕊.新疆兵团农一师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水平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1(6):46-48.
[5] 孙法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杨宛章.定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1):189-193.
[7] 王平静.新疆兵团农机化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D].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9.
[8] 高焕文.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 刘和鸣.兵团年鉴2014[M].新疆五家渠市:兵团年鉴出版社,2014.
[10] 张 琰,夏显力.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6):733-736.
[11] 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4.
[12] 欧 飘.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湖南农机,2012,39(7):1-2.
篇7
1.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效关系
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先进的农业机器以及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生产目标。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作用取决于它所具有的功能,其直接功能就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产品质量,并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因此,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相互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1)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今时代,更多的是大力倡导绿色农业、有机食品,因此农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也决定了农民的增收。在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利用机械代替人、畜作业,能有效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从而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产出。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随着我国农业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和农业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农业机械价格却一直处于平缓状态,因此,更多的农业劳动力被现代农业机械化替代,很好地起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农业机械在提高生产者的劳动效率、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以及对农业生产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应用植保机械,使农作物抗御病虫害能力得到增 强;应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做到了抢收抢打,防止粮食鼠吃或发芽霉变,抗御雹灾等,使农作物能力得到增强。综合使用各种不同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从而增加了农业产出。因此,农业机械化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业产出,促进了农民收入增收。
(3)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成本。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改变了生产方式,解放和发展了劳动生产力。①农业机械化改变了生产方式。传统农业中自然条件和生产要素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其中生产要素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和生产工具等。当前,农业生产要素中的农业机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劳动者数量不断减少,其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因此体力劳动因素下降,科学文化作用增强。现代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②农业机械化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有了自己的生产经营自,促进了他们主动投入农业机械化进行生产,因此我国农业机械投资逐渐成了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投资的主体是农民,其根本原因是对农机投资可增加他们收入。
(4)农民增收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后,会深刻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利益,因此他们会投入更多资金购买农机,从而促进农机的发展。政府对购买农机优惠政策补贴能使农民加大购机热情,国家逐步投入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公益性与引导性当中来,并长期稳定地向农民提供购机补贴,使得农民购置机具和设备的积极性提高。扶持农机示范园区建设、农机科研开发、农机信息网络建设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农机推广、培训机构提供公益所需经费主要由国家承担;农机执法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及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农民增收促使农民开阔眼界,解放视野,甚至是再学习技术,也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购买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机具,推广多功能高效复工作业机械,加快老旧机型更新换代。[2]
2.结论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我国农业生产当中机械化生产已成为最活力的因素,它促进了农民的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收入水平也随着增加,同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及环境的保护产生了重要作用。鉴于此,国家应该大力投入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潜力,使得农民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更为明显,进而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我们国家作为农业大国,玉米、小麦、水稻是三大农作物。玉米种植范围广泛,它的收获已经是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大瓶颈。所以说加快机械化收割玉米的发展已经是当务之急。
1玉米收割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玉米的机械化收割技术是在玉米成熟时期,根据它的一些种植方式方法,在机械的工作下来进行对其进行摘穗、剥皮、脱粒还有玉米秸秆的处理的一系列工序。玉米在收获时其籽粒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在进行收获的时候不能直接进行脱粒,所以先将玉米进行直接带皮摘穗或者是剥皮玉米摘穗,然后进行玉米秸秆处理,最后进行玉米穗晾晒风干。
1921年第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在澳大利亚产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由于国外工业的发达,实现了玉米收割的机械化。由于现今技术的发展,将多种技术进行整合,使得其性能达到了更高一层的水平。
在我国,玉米收割机研制起步时间比较晚,在农业机械化改革工作会议之后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对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应的改进,然后投入使用。
2 玉米收割机械开发生产的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小麦收割机发展的情况下,玉米收割机也逐渐成熟起来,玉米收割机的推广也来临。根据调查研究,目前我国从事研究制造收割机械的单位有30家以上。它们所研制出的型式有自走式、悬挂式、牵引式。其中收割行数可以分为单行、2行、3行、4行。它们可以完成摘穗、集箱、粉碎等作业。
2.1牵引式玉米联合收割机
我国最早研制开发出来的机型为牵引式,主要含有机架、摘穗装置、切碎装置、升运装置、牵引架、动力传动系统、剥皮装置和起落装置等部件,同时它具有摘穗、剥皮、装车、秸秆处理还田等功能,在拖拉机牵引下时各个部件同时开始工作,适合大场地使用。
2.2悬挂式(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
它是一种特有的玉米收割机械,它利用拖拉机的动力和行走装置,可以灵活进行一系列的工作,主要部件有摘穗台、拖拉机、前悬臂架、果穗箱托架、升运器、果穗箱、粉碎机、纵梁、横梁、油缸支座、主动臂、支臂、扭轴、支杆、挂接臂和轴座孔,它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而且价格比较合理。
2.3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该机型可以一次性完成摘穗、输送、秸秆还田等一系列作业。它含有分禾器、横输送器、往复式切割器、夹持链、摘穗辊、切碎滚刀、抛送器、根茬破碎装置、升运器、果穗箱和茎杆收集箱等结构,同时它的特点为机构紧凑、性能完善、作业率高、质量好。但是它的售价较高。
3 玉米收割机应用现状
玉米收割机研制出多年来,通过农业科研单位以及生产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与小麦、水稻来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自身来看,玉米收割机的发展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对玉米收割机械的研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有许多单位开始进行研制,从而解决我国玉米收割技术的问题,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玉米收割机的性能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各地都进一步加强玉米收割机械化的推广。部分地区发展较快。
全面来看,我国玉米机械化收割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收割时期由于工艺的不足,从而稳定性差、可靠性差,机器故障频繁,造成玉米籽粒破碎、果穗损失率高。
4 玉米收割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从目前来看,我国机械化收割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据研究各个地区的种植行距和要求的各不相同,各个开发机构开发了许多不同的机型。根据农村经济的不同情况,我国玉米收割机械产品开发有相应的重点:第一,从玉米收割的作业功能上来讲,应该开发一种穗茎兼收的机型。在收割的同时将秸秆一起收获,秸秆可以饲养牲畜,减少农民负担,是今后发展必不可少的热点问题。第二,在近几年由于需要,应该对悬挂式收割机进行改进完善。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拖拉机的利用率、缩短农民的投资回收期限。以我国现有的农村经济来看悬挂式收割机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
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作物中,玉米的收割机械化发展是最缓慢的一个,已经变成制约玉米生产乃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要以适用性、可靠性、成本方面为主要方向。针对我国现今农村的经济水平,农民们的收入有限,在研制机械时候应该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开发适合我国发展的机械。我国还应该加大对农机新产品的投入与开发。相关部门对新产品进行强化考核。第二,要坚持大小中相互结合,分层次的进行开发与推广。在研发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农村的种种因素。从市场调查来看,中小型的玉米收割机比较有发展前途。第三,根据农民经济需求,一机多用,提高机器利用率。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小麦收割机与玉米收割机进行合体,将割台用最简单方便的技术进行互换。这样可以提高收割机的利用率,缩短投资的回收期限。
5结论
玉米收割机械化是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发展中的一大薄弱环节。
要实现玉米收割机械化,需要将科学研究、生产等结合起来。首先,要把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把握好。要知道,农民需要的是性能高、利用率高、操作方便价格可以接受的机械。这样要求相关方面应当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依靠科技的力量,抓好机遇,稳定推进发展。
在大力发展农业事业的今天,玉米的收割机械化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它得到了飞速发展的机遇,相关的企业单位应该发挥自己的各种优势,加大科研的投入,实现农业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佑福.收获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S]. 收获机械论文集,2005.
篇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农业机械的分类
1.1 水井钻机:分为回转式、复合式以及冲击式三类。
旋耕机。镇压器、中耕机、钉齿耙和圆盘耙土地表层的耕作机械土地表层的耕作机械。
联合耕作机械既可以是两台不同机具的组合如铧式犁一旋耕机、铧式犁一钉齿耙,还是不同的工作部件的组合如由立轴式旋耕部件和铧式犁犁体两部件组成的耕耙犁。
1.2 作用
其中适用性较强的是复合式钻机。施工功效较低冲击式钻机。耕作蔬菜地、水田和果园采用旋耕机。
2、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生产环节上,不同作物、各有尺度。机械化水平太低、问题最突出的是水田机械化。近几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下降,水稻机械化严重滞后。另外,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少数地区域崛起,棉花机械收获仍属空白,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平不高,数量不足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3、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3.1 由于部分农业机械无法更新换代,致使部分农业机械老化现象严重,
3.2 大多数机械为运输机械,农田作业机械少。
3.3 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居多,大中型机械较少。
3.4 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
二、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无经费购买。而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资金筹措困难,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2、没有效益。因为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所以造成故障多、效率低。与此同时,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
3、农机具科研开发配套系统,严重滞后
新技术、新机具没有更快的发展。示范手段不先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使得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信息不能及时掌握,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4、不会科学的使用。由于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造成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使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
三、加快发展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对策
3.1 调整结构,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
3.1.1 要坚持分类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
3.1.2 要使拖拉机和农具配套比提高,鼓励和扶植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中型农机具和复式作业机具向前发展,努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3.1.3 要在保持必要的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同时,重视农机装备质量的提高。配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牧业等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农业机械。
3.2 实现农机和农艺的最佳协调和配合,多创造效益,要尽可能的实现农机和农艺协调与配合。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3.3 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创新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关键,未来农机化创新的特点:
3.3.1 加强技术创新。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新技术、机具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牧业等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以及农产品分级、加工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提高农机化技术水平。
3.3.2 机制创新需要加强。不断加强和深化农机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
3.3.3 加强农机推广部门与科研开发单位的联系农机推广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建立科研、开发、推广、服务的“一条龙”示范基地。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玉米收获及育苗移栽机械化、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农业机械化、牧业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用航空“十大”农机化技术。
科研部门主要负责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农业新科技、新机械的实际应用性,让新技术适应市场需求。
3.4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适当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和素质的要求,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推广机构工作,为农业推广事业服务。为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除了明确上岗要求外,还要加强对于技术推广人员的定期培训。
3.5 推动跨区作业,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
篇10
引言
受历史、观念、技术等原因影响,我国传统农业机械远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人们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认识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又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劳动舒适性,农业生产高效率、高精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当前农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化控制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农业自动化要求及技术,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1 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
农业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和高效率的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道路,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已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生产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过程的舒适性。建国初期,我国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劳动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还未达到1%,全国农业机械装备仅达到8.01万千瓦动力,只有117台农用拖拉机,而像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等大型农业机械在农业建设中基本为空白,半个世纪后,我国农业机械用量较以往增长了上千倍甚至数万倍,很多农业设备如畜牧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林业、农田作业、农田基本建设等迅速增长,农田管理机达到了4万台,温室面积为69亿平方米等。进入21世纪,随着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发展、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机机械自动化服务领域得到了拓展,农机作业正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向市场化和社会服务方向发展。
1.1农业机械和装备的部分自动化控制
当前,我国现有一部分农业机械和装备的作业性能和操作性能已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其中农业运用较为广泛的有:安装使用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系统装置的农用拖拉机,并将完成更为完善的电子油压式三点联结装置;通过对播种机行驶速度和种子粒数的控制来实现合理播种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出自动切割马铃薯种块技术装置并加以应用;谷物干燥机的自动化,使自动维持热风温度的装置免受了外界条件干扰,遇突然断电或干燥机过热引发火灾时,即可自动掐断燃料供给。浙江省盛产茶叶,茶园面积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10%,茶叶产值约占全国茶叶总量的1/4,历年采茶、制茶出现用工荒现象,2012年春季部分茶业公司开始走机械自动化茶叶生产线道路,茶叶从茶园采摘至最后进入专卖店全程实现机械智能化操作,与人工采茶和炒茶相比,自动化生产线优势更加明显,除了节省人工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与工人接触产生的污染之外,干茶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较传统机械提高了10倍。
1.2精准农业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精准农业是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专家和决策指示系统为一体的、为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定位、定量、定时,需要精耕细作的分散农业。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后,以现代方式完成精准农业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可以改善数据采集、信息传输精度差、速度慢等现象。我国精细化农业设施主要以温室等为主,采用渠系、泵站、灌水等自动化监控与管理技术,实施精准水肥管理,提高水资源和肥料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
1.3 微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节水灌溉工程自动化管理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可实现高效、精细化农业的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节水灌溉技术领域里,我国先后研制开发并改进了微喷灌设备、微灌带、等流量滴灌设备、压力补偿式滴头等设备,不断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微灌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实现部分地区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可通过自动启闭水泵依照一定的轮灌顺序长时间的进行灌溉。2010年7月塔城地区采用滴灌最新技术的万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项目第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由计算机整理分析和设定控制程序,通过“加压滴灌施肥系统”,按设定程序无线遥控干、支管上电脑阀门,按轮灌组分区实施灌溉、施肥和打药等,整个过程均为自动化控制操作。
1.4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各种农业机器人或智能化系统的实用化不断涌向并逐渐应用于农业自动化控制中,在一些需要大量人力、精力开展的精细化作业如蔬菜、花卉种植以及牲畜养殖等农副业特别需要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2 发展趋势
随着机械自动化在农业发展中的渗透,我国农机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势头,传统农业正在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自动化正促使农民尽快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农业农机化需求增强。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研制、开发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和品种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农业生产需求等。面对这些推动和实现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的挑战和长远课题,只有不断加强自动化控制技术创新,加快农业机械新产品开发应用,着力促进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乡智能化技术迈进。
2.1 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旨在提高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当前,我国各地已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今后主要为提高水稻生产中工厂化育秧、高速插秧、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等技术;提高不同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收获等关键期机械化技术等。由于农业机械工作环境均较为恶劣,所以对农机产品的耐久性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对于自动化机械装置,其内安装使用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等电子产品,提高其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相当重要。
2.2合理开发机械自动化模式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扩大,农技服务组织的发展及市场竞争的加强,规模化农业生产对先进、适用、安全,具有高科技含量且操作方便的大型农业机械需求将不断增加,相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机械来说,这种自动化控制技术机械的开发、引进和生产是今后升级换代农机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应着眼于精细化农业生产,充分考虑作物和土壤,开发适合精细生产实际、价格合理、适合小规模农户生产模式需要的中小型、多功能自动化农业机械。
2.3 促进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
由国内外农机业发展经验表明,要缩小我国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上的差距,必须在农机智能化上下功夫,而我国农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为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打下基础。可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驾驶座、方向动力控制等来减轻机手的劳动强度,加大操作舒适性,实现农机系统按钮操作;加大智能化控制科技含量,可通过仪表装置随时了解农机生产、安全等技术指标及使用状态,发挥农业机械的最大能效等。
参考文献
篇11
1.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现状
随着农业的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研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北方各省、市、自治区都进一步加强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在局部地区机械化收获已经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迹象。目前主要有自走式、悬挂式(前悬挂和侧悬挂)、牵引式、玉米割台4种型号。
1.1自走式:目前我国研制生产的有2行、3行、4行、6行机型,其中3行机型的品种最多。发动机的功率为44~1l0kw,能适应的玉米收获行距为 60-70cm,该机型具有机构紧凑、性能完善、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等优点。其不足之处是构造复杂,制造要求高,且售价较高。另外,由于国产发动机性能不够稳定,液压件、传动件等工作不可靠,产品零部件加工手段落后以及装配质量粗糙等原因,使整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都受到了影响。
1.2牵引式:牵引式机型与拖拉机配套使用,适合在大面积地块作业。由于收获机安置在动力机械的―侧,所以作业前需要人工收割开道。加之机组较长,转弯半径大,因此只有作业地块较大才能适应。虽然该机技术成熟,但难以适应当前农村一家一户地块的种植模式,除在个别农场应用外,在广大农村应用较少。
1.3悬挂式:悬挂式机型是我国近年来自行研制的产品,有1-3行机型,可分别与不同型号的拖拉机配套使用,适合在农村小面积田块作业。l行机多为侧悬挂式,可与11-22kw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作业;2行机有侧悬挂与正悬挂之分,其配套动力多为50型拖拉机;3行机型基本采用正悬挂配置,配套动力为60、70或80型拖拉机。该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机动灵活等特点。与大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相比,具有价格低廉的优点。其缺点是与拖拉机组装工作量大,机组作业时驾驶人员舒适性差,自动化方面明显落后于国外产品。目前,在已研制的机型中还存在可靠性差、效率低、对作物的不同行距适应能力不强的问题,个别机型的损失率和破碎率还有待进一步降低。
1.4玉米割台:玉米专用割台是用于替换谷物联合收获机上的谷物收割台,将谷物联合收获机转变成玉米联合收获机。目前试验应用的主要是在自走式小麦、大豆联合收获机上将其割台换成玉米摘穗台。一次完成摘穗、输送和集箱等作业。
2.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必要性
2.1解决粮食自给是加快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项国策。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7亿多是农民。由于每年人口纯增1000多万,耕地每年减少,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采取了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提高玉米单产两项措施,提高单产主要靠选用高产优良品种、紧凑型玉米种植模式、覆盖、移栽、机械收获等措施。
2.2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玉米是高产之王。玉米最高单产达1548公斤/亩(23.29吨/公顷),其潜在理论单产可达3765公斤/亩(56.34吨/公顷),增产潜力极大。我国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但单产比美国低 56~70,列居世界第28位。
玉米收获机生产应用需达到技术性能指标是:收净率≥82%、果穗损失率
以山东省生产的与上海-50拖拉机配套使用的4YW型2行玉米收获机为例,年单机作业面积最多的1000多亩,―般的作业都在400亩以上。按每亩收取作业费600-700元计算,约有两年时间即可收回机具成本,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经济效益相同。可见,农机户购买玉米收获机进行技术作业服务,具有投资价值,会有较好经济收入。
由于联合收获机同时解决了玉米的秸秆还田问题,减少了秸秆占地和环境污染,使土壤增加了肥力,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玉米生产机械化,尤其是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决了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的难点,对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向承包大户集中,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可使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进―步解放出来,对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必然,也是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是农民朋友的迫切要求,是农业生产的急需。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瓶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玉米收获的机械化。玉米从种到收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由于收获基本靠人工和旧式工具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三秋”时间拖得很长。秸秆不能粉碎还田,不少地方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做好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已迫在眉睫。
3.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要求,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产品开发的重点如下。
3.1重点开发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秸秆作为饲料饲喂牲畜是秸秆过腹还田的自然途径,也是秸秆饲料价值和肥料价值的重要体现。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玉米果穗、茎秆的收获,适应农民收获玉米的习惯,又增加了茎秆青贮收获,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是今后发展的热点。
3.2坚持大中小结合,分层次研究开发与推广
篇12
1滨海县气候特点
滨海县地处于北半球中纬度,为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常年年平均气温14.1 ℃,降水量949.5 mm,日照时数2 236.3 h,全年无霜期216.6 d。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滨海县农业适宜于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耕作模式。但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玉米市场行情看好,滨海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9年达1.22万 hm2,2010年已达1.45万hm2规模。玉米收获逐步向机械收获推进,同时先进的玉米作业机械装备也为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持。
2滨海县玉米收获趋势
滨海县玉米传统种植模式依靠精耕细作,收获作业依靠人工摘穗,且劳动强度也大,造成收获时间长,往往延误冬小麦最佳播种期,摘穗后的玉米秸秆除少量过腹还田外,大量秸秆被焚烧,既污染空气,也使宝贵的有机质资源浪费严重。而机械化玉米收获既可以基本满足农艺方面的要求,也基本符合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规范,值得广泛推广运用。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主要采用的是河南洛阳生产的东方红牌自走式玉米联收机。该机械的优点:一是投入适当(7.85万元/台);二是能够基本满足滨海农艺要求(主要是该机型割道中心距适应滨海县玉米种植行距);三是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在玉米收获期偏晚的情况下,果穗下垂率较高时果穗丢失严重。因此,使用该机收获玉米时间不宜过晚,或选用早熟品种。3玉米机械化收获农艺配套技术要点
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存在农机农艺不融合、种植模式与农机装备不配套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为此积极探讨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一是玉米品种应选择硬粒型、矮秆、抗倒、生育期短的中早熟品种,夏玉米一般不超过93 d。二是玉米播种行距与机械收获行距相对一致。玉米播种行距应为60 cm等行或60 cm+40 cm的宽窄行。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及时施用穗肥和花粒肥。施肥比例为4∶1∶4∶1最好,施肥方法为深施。在灌浆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中耕除草、培土壅根,另外,控制草害、减轻病虫害、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倒能力等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三是在选择玉米播种机型方面,新绛机械厂生产的垂直圆盘式开沟器精量播种机能够满足滨海县农艺要求。但也存在一个缺陷,即株距可调范围比较小。四是适期收获。玉米完全成熟,及玉米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为玉米机械化收获最佳适期。另外,玉米机械摘穗后要求秸秆保持直立或按收获前进方向铺放,其意义在于有利于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
4结语
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逐渐成为滨海农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价格优势。在滨海地区玉米比小麦价格高。二是产量优势。玉米产量一般可达9 t/hm2,而小麦产量5.25 t/hm2,高水肥田玉米可达12 t/hm2以上,小麦最高产量达8.7 t/hm2。三是市场优势。滨海地区养殖规模大,年需饲料1 000 t,其中75%是玉米。四是残留物再利用优势。玉米秸秆可用于青贮、作奶牛饲草,青饲料可售2 250元/hm2左右。五是成本优势。玉米种植作业环节播种、中耕管理、收获、还田及肥料、种子总成本约合2 625元/hm2,投入产出比1.0∶(4.2~4.6)。六是政策优势。地方党委政府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列入农机推广的中心工作,财政上对购买玉米生产机械进行补贴,免费为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应注意,玉米应等行距种植,以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要根据玉米生产过程的农机农艺要求,研制推广系列化、标准化机具。小麦、玉米生产作业机械要相互配套,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研发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培育生育期短、耐密植、灌浆快、抗倒的玉米品种。
5参考文献
[1] 刘爱荣.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与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07(12):42-43.
篇13
农业基础薄弱,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差,阻碍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抗灾能力低。若遇到天灾,就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农民收益。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导致农村耕地逐渐减少,以及水资源的短缺,都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1.2 农业技术推广范围小及农业结构不够合理
农业的发展不能离开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技术而存在,现今的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现代农业起步晚,在农业技术上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上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落后一些,发达国家现在的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但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范围还有局限,推广的方式也不够先进,亟需提高,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上,我国还没有完全跟上国际的脚步,由于地理的原因,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在农业结构方面,我国的农业结构不合理,很多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农业种植这方面,没有创新思维,只是在强调种植的量,没有注意种植的质量,更加没有结合当地的环境因素,科学种植不但要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另外很多地区的种植模式很单一,难以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种植某种农产品的时候,没有进行市场分析,造成这种农产品大量积压或者某种农产品大量缺乏的现象出现,所以必要的市场分析是十分关键的。信息时代必须紧跟时代脚步,才能把握第一市场信息。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1.3 我国现阶段的所呈现的土地资源较少,而且单位产量较低
因为我国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近年来人们大量的屯田,造成了土地面积不断减少,沙漠化现象逐年加重,城市不断侵占地方土地,而且在一些地方不断进行厂房建设,对场地造成了缩减。这些类似的措施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影响,也别是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滞后。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较多,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国土面积较为丰富,但受到人口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经常存在人多地少的现象。农村人口与土地资源数量之间的矛盾极为深远。加之从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求与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来讲,通到农业劳动力水平的人较少,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村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这样的发展趋势会使得农业资源问题大幅度下降,农业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程度降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不断增多。这样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会降低农业生产的效率与经营规模,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不利,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2.1 提高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路径之一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的效益低下,农民很难从农业生产和销售中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农业生产必须向专业化、科学化、优质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要大力鼓励有能力的个人投资农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立农产品技术检测体系,生产出既符合我国市场需要又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对农业生产要实行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优势化作物的生产能力,从而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可以使得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可以将农副产品的价值提升了最大程度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2.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会直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成本大,效益低的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规划的问题。政府要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设施。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外面的资金和技术向农村地区转移。
2.3 积极宣传先进思想,转变农民旧思想
在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是人口数量也较多。这就导致了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对不多,特别是近年来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大,而且少数农民没有意识到这种破坏实际上就是到与自然不能共同发展。这就提醒当地政府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以及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实现真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未来的时间内,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
2.4 加强农村的城市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