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网络现象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现象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现象分析

篇1

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网络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变异,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对这种语言变体进行考察,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一.语音的变异

语音的变异主要体现为与标准音读音不同的语音形式。网络语言大量使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所需字,这就导致某些字词的读音与标准音不同而发生语音变异。

1.声韵调的变异

①声母:伦家、桑心、妹纸、小公举等

②韵母:童鞋、偶等

③声调:麻麻、美眉、油饼等

④声韵:肿么、口耐、银等

在上述例子中,语音的变异主要通过声韵调的变异表现出来,声母、韵母、声调发生变化后用同音汉字来记录变异后的语音。

如“伦家”指的是“人家”,“人”的声母“r”变为“l”;“桑心”即“伤心”,“伤”的声母“sh”变为“s”;“妹纸”指“妹子”,“子”的声母“z”变为“zh”;“小公举”指“小公主”,“主”的声母“zh”变为“j”。

“童鞋”指“同学”,“学”的韵母“ve”变为“ie”;“偶”指“我”,韵母“uo”变为“ou”。

“妈妈”变为“麻麻”,声调由“阴平+轻声”变为“阳平+阳平”;“美眉”(妹妹)、“油饼”(有病)的声调也发生了变化;

“肿么”是“怎么”的变异,除了声调外,“怎”的拼音“zen”整体变为“zhong”。“口耐”(可爱)、“银”(人)的语音也发生整体的变异。

2.叠音现象

语音变异中还有一种语音的重叠现象。如“东东、饭饭、漂漂、一般般、一下下”。这种重叠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构词重叠,如“猩猩”,网络语言的这种重叠现象不构成新词,它们都有各自的原型,有的是词语原型的重叠,如“笨笨”是“笨”的重叠,有的是原型中前一个或者后一个组成部分的重叠,如“东东”(东西)、“一下下”(一下)。现代汉语中有的重叠会带来附加意义,如“高高(的)、干干净净”等形容词重叠后表示程度高,我们观察到的网络词汇的重叠也会带上一些附加意义。如“坏坏”、“袜袜”、“好羞羞”等,重叠后带来亲切、俏皮和可爱的效果。

3.连读变异

现代汉语当中的连读音变指的是因语流连读而发生的自然音变。如上声连读变调,老虎(lao214hu214)变为(lao35hu214),如连读变音,干吗(gan51ma35)因为受后一音节声母的同化,实际发音往往变为“gam51ma35”。我们观察到的网络语言中的Z音变异利用了连读音变这一语音现象。如:

①表酱紫=不要这样子

bu yao zhe yang zi“不”的声母“b”+“要”的韵母“iao”biao , 给“样”增加辅音声母“j”biao jiang zi

②吃藕=丑:chi ou“吃”的声母“ch”+ouchou

③次奥=操:ci ao“次”的声母“c”+aocao

当相连音节处于较快语流中时,为了省力,会减省发音过程,一些音的特征会弱化甚至脱落。上述的语音变异通过前后音节的连拼实现,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我宣你”(我喜欢你)、“造”(知道)等表达。

4.音译词语音变异:狗带,因吹思婷、亦可赛艇

“狗带”是英语“go die”的音译,“因吹思婷”是“interesting”的音译、“亦可赛艇”是“exciting”的音译。

5.故意误读:红果果(裸)、别野(别墅)、且丧(沮丧)

二.词汇的变异

(一)构词成分

现代汉语词语由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构成,但是在网络语言中,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材料。

1.数字:88(拜拜)、555(呜呜呜)、448(试试吧)、7878(去吧去吧)等

这些流行的网络词汇都是由数字构成,当看到“88”这个数字词时,我们联系到[ba ba]这个音,然后联想到“拜拜”这个词;看到“555”,即联系[wu wu wu]的语音,再联想到“呜呜呜”的哭声。构词材料的变化与汉语中的谐音现象有关。

2.字母:GG(哥哥)、JJ(姐姐)、DD(弟弟)、BT(变态)、BS(鄙视)等用词语拼音的首字母组合起来表示该词语。

3.汉字与字母组合:郁闷ing、期待ing、N多等

“ing”在英语中表示现在进行时,与汉字组合表示一种状态的发生和持续。“郁闷ing”指的是正处于郁闷这种状态;“N多”中,N表示数量大。

汉语中缺少形态的变化,表示某动作进行或状态的持续一般用“正、正在、着、呢”等表示,这种混用直接、形象地表达,也能给人带来新奇感。

4.数字与字母的组合:B4、4U

“B4”是英语“before、for you”的谐音,“4U”是“for you”的谐音,类似的还有3Q(thank you)、me2(me too)。

(二)词义变异

语言的省力原则在词汇中体现得很明显,如旧词新义,用原有词形承载新的意义。在网络语言中,“旧瓶装新酒”的现象也很多,新的意义中浓缩了人们对某种现象、事件的观点、看法。

1.XX狗:单身狗、加班狗、考研狗、美剧狗等等

“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贬义色彩,如“哈巴狗、走狗、看门狗、狗腿子、鸡飞狗跳、狼心狗肺”等,而在网络语言中色彩发生变化,大多不含贬义,用于自嘲,描述狼狈、劳累、卑微等状态,如“单身狗”,“加班狗、考研狗”表示所出的状态及正在做的事情,“美剧狗、IT狗”表示自己喜欢某一事物、从事的工作。

2.沙发:英语“sofa”的音译,是一种坐具。在网络语言中,指的是在帖子下首先留言的人。

3.宅:本指表示房屋,网络语言中表示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出门的行为。

三.语法的变异

网络语言语法变异是指在网络语言中出现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的现象,如词类转换,即一个词从某种词转入另一种词类。

1.百花奖上的袁立把我雷死了!/这个剧有点雷。

2.小心我扁你!

3.有事儿Q我。

例1中的“雷”指一种自然现象,是名词,在这里用为动词、形容词,有被吓到的意思;“扁”为形容词,这里用为动词,表示“打”的意思;“Q”指聊天工具“QQ”,这里用为动词,指通过QQ联系。类似还有“很垃圾、太菜了”等等。网络语言中语法规则的变异已经扩大到封闭性较强的虚词。如:

4.确保家具质量妥妥哒。

5.你们都棒棒哒!

“哒”字典释义为“同‘嗒’,拟声词,形容机关枪、马蹄的声音。”没有标注为语气词。但是在上述例子中用为语气词,类似“的”。

四.分析

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之,社会的变化也记录在语言中。语言变异是语言发展的需要,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网络语言的变异比较活跃、形式比较多样,从网络语言的变异中,我们能窥探语言的变化和当下社会的状况。

(一)省力原则

在交际中人们倾向于选择最省力、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表达。在互联网交际中,人们的交流更加追求简单、快捷,因一原则在语言创新和发展、传播上明显地体现出来。如语音的减省,“知道”变为“造”;构词材料的变化,如“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B4”(before)等。在靠键盘输入进行交流的网络语言中,这样简洁、快捷的表达方式能较好适应网络交流的快速、简便、直观的特点。

(二)寻求族群认同

网络语言的使用人群多为年轻人,他们喜欢新鲜、新奇的表达,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接受能力。在网络交流中,他们倾向于使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在使用和传播网络语言的过程中也反映了在这个族群中寻求身份认同的心理。

(三)不同文化的影响

语言的使用受到一定文化的制约,网络语言也不例外。一些词汇的变异与避讳文化有关,如“丑”在网络中主要用于外貌的评价,如“丑的人已经睡了,帅的还在游戏。”这种负面的评价难以让人接受,于是用“吃藕”委婉表示;“操”是詈词,网络语言中用“次奥”表示。

从网络语言的变异中还能窥探到当下的一种亚文化,如“萌”文化的盛行。网络语言中出现“儿语”,也被称为“萌化语言”,如“好羞羞、一会会、裤裤”等,萌化词语的流行与萌文化、宅文化有关,这种文化的流行催生了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语言的自我调整

社会生活变化迅速,语言表达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变化,有一些现象或事物如果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会花费较长时间,基于语言省力原则,我们会选择省力的方式,如“-ing”表示某件事情正在进行或者状态在持续;此外,随着社会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事物,人们的心态、观念也发生变化,原有的表达方式不足以满足细微风度的表达需求,因此语言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参考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类型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年6月.

[2]白冰.从汉语流行语中的“ing”看语码转换的一种新现象[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

[3]惠天罡.近十年汉语新词语的构词、语义、语用特点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第4期.

[4]英君.浅谈语音变异的影响因素[J].阴山学刊.2011年10月第5期.

篇2

“给力热”是2010年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给力”一词,在网络上,人气狂飙,成网民的新口头禅;在现实生活中,传播神速,是人们的流行时尚语。一股张口必定说“给力”、街谈巷议是“给力”、 铺天盖地用“给力”的热潮充斥着网络上下。人们不解:为什么“给力”能如此火爆?为什么一些非汉语言专业者会如此热衷于“给力”的溯本求源等问题的探讨?为此,本文拟运用相关原理和法则,分析“给力热”的三四现象,期于找到解释“给力热”语言现象的理据和解除人们疑惑的答案。

一、热称“给力”为网络语言的学理分析

“热称”,即“很受欢迎、很盛行的称呼”。一些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评说谈论“给力”时,热称“给力”为网络用语、网络词语或网络语言,从语义学角度看,这是不准确的。

一是误把网络流行的正常词当作了网络词。“给力”,是一个通过网络而为大众熟知的正常词语,即从符号到读音、从构词到含义都符合一般情况、规律或习惯的词语;网络之于它,只是一个传播媒介而已。网络词语,则是网民为提高网上聊天效率或某种特定需要网络,约定俗成的符号有特殊性和含义有特定性的词和词组。如,数字词语(7456=气死我了)、变异词语(斑竹=版主)、字母词语(英缩:BF=boy fiend 即男朋友;拼缩BT=biàntài 变态)、谐音词语(大虾=大侠。指资深网虫)、音译词语(伊妹儿E=-mail)、符号词语((^O^)=开心)、飞白词语(即故意运用白字示错法:偶=我)、新造词语(菌男霉女=丑男丑女)等。按照社会语言学术语来讲,它是一种社会方言。因此,热称“给力”为网络语言(词语、用语),错在将正常词语划规为网络语言的范畴。

二是误把带有相同语素的词当作了同义词。虽然,网络语言、网络词语及网络用语,都带有“网络”这个相同语素,但它们的中心词都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网络语言,从内涵讲,是指网民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虚拟聊天室里交流的工具;从外延讲,依据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书中提出的“语言是一种符号结构系统”的观点,它是一种语言符号结构系统,包含有语音、语汇和语法等要素;其中,网络语汇包含了网络词语和网络用语;又因网络用语是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防火墙、鼠标等,外延最小,所以被网络词语所包含。因此,用有外延差异的“网络语言”和“网络用语”修饰“给力”,错在大词小用和小词大用。

二、热用“给力”流行现象的学理分析

热用,在文中是“火热地、火爆地使用”之意。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理论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了“语言游戏愉悦功能”之说。他认为,“语言及记录语言的文字,还具有游戏的功能。灯谜、笑话、相声等都是以语言文字为素材的。猜谜语、说笑话、听相声,都能给人带来,愉悦心情。”这为我们从“给力”本体出发来研究热用现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原本为正常词语,外加“走出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的特殊经历,这是“给力”被热用的重要原因。因为是正常词语,其词义人人皆懂,词法人人习惯,故为顺畅沟通提供了保证;以为有红遍网络的经历网络,故给力”带有鲜明的丰富性、自由性、娱乐性等网络文化的特质,为发挥“给力”的游戏愉悦功能奠定了基础。如:“这课讲得真给力!”(即真棒。形容词;补语);“努力为自己的梦想给力!”(即加油,注入力量。动词;谓语);“给力的表演,令人振奋!”(即精彩。形容词;定语);“给力登上了《人民日报》。”(即词语。名词;主语)。

上述例句表明,“给力”的词义有丰富性,可根据语境解释为相应的词义;“给力”的词性有灵活性,可根据需要兼有名、动、形等不同词性;“给力”的用法有自由性,可根据要求充当主谓宾定状补等各种成分;“给力”的过程有愉悦性,即凡用“给力”,都很像演三句半,只说出了三长句,“半句”未说出来; 很像猜谜语,只说出了谜面和谜目,谜底没有揭晓;很像说歇后语,只说出了前半截,“歇”去后半让人猜想;这给接受者提供了开动脑筋、选择词语、替换词语的参与空间。当词义符合语境时,发出开心与会意的笑声,是双方对互动、交流、沟通感到满意与愉悦的体现。心理学研究证明,人有趋乐的天性,故形成了热用“给力”的快乐而时尚的语言行为。

三、热探“给力”词源现象的学理分析

热探,即“热衷于……探讨”之意。美国社会学者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学说,为我们分析大众“热探词源”的心理提供了充分的理据。

西方学者明确指出,“使用与满足”学说,是“试图对不同类型的人是怎样利用不同媒介上的材料,还有他们从那些利用中得到了什么满足来进行调查的。”我国学者认为,该理论是“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由于大众亲眼看到:芙蓉姐姐“使用”网络,满足了个人展示的欲望;李宇春“使用”湖南卫视,成就了个人的明星梦想;蒙牛集团“使用”湖南卫视,提升了品牌和知名度,冲击到了市场的制高点等事实,因此,“利用”是为了“满足”的观念深入人心。当“给力热”已达到登峰造极的“满足”状况,还不见“使用者”时,人们就有些不习惯了网络,强烈好奇心驱使着“热探词源”潮流的形成。

四、热望“给力”转正现象的学理分析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登上《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的标题,顿时在互联网上疯传。有网民评价这是“网络热词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语文的一大步”;有网民看到了网络语言被承认、被转为正常词语、被收入国内普通话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希望。用理论语言学的视角看热望“给力”转正现象能发现更深层次原因。

第一,语言的心理调节功能,是《人民日报》标题产生轰动效应的关键词”,网民自然多了一分亲切感和认同感。第三,误以为“给力”属于网络语言的范畴,是热望转正的根本原因。

总之,虽然,目前专家学者无暇顾及“给力热”的研究,普通大众的探讨略显初浅,探讨的结果还有待商榷;但是,它表明出的社会活力和大众对网络语言的关注与热情是值得肯定的,而且,“给力”一词,到底源自方言土语,还是史官制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屠友祥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2002.

[2]李宇明.理论语言学教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一版)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出版社,2005.(第五版)

[4]化长河.网络语言对现实生活的不良影响[J].消费导刊,2010(5)

篇3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里废寝忘食,组队做任务时往往通宵达旦,或者一天就睡短短的几个小时,仅以泡面度日。且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过程里,人的精神高度紧张亢奋,人体长时间处于这样亢奋紧张且疲劳的状态极易导致猝死,曾有报道大学生在宿舍通宵玩游戏导致猝死的惨剧,可见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对人的身体健康将产生极坏的影响。

严重影响心理健康。长期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许多人沉溺在网络的虚拟实际借此逃避现实世界中人际、工作、生活等的压力,将网络世界当成真实世界来经营,反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造成人际交往、生活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巨大缺陷。同时,当前的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血腥,崇尚武力解决一切,往往误导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性格,进而将网络世界中的血腥、暴力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来,带来影响极重的后果,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甚至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

影响学生成才计划。为了取得网络世界的胜利,学生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当中,通宵达旦不眠不休地做任务、闯关、升级,导致学生本应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大大减少甚至完全不学习,天天窝在宿舍玩游戏不去上课,笔者所调查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当中,都存在因玩网络游戏导致旷课、逃课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严重的学生因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天天旷课,导致学业严重受影响,最终影响到能否顺利毕业。

2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

网络游戏的危害如此大,为何学生却认识不到网络游戏的消极面,反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据笔者的调查分析,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内在断乳期中失控松开的安全阀。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渥,吃穿不愁,再加上长辈的过度溺爱,养成了他们好强、自我的性格,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比较强,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后骤然松弛悠闲的大学生活让他们一下无所适从,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多,与过去高中时期家长、老师主导的紧张生活相对比,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以及自小所拥有的优越的生活环境造成他们心智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差,缺乏生活目标,易受外在不良诱惑,而网络游戏的惊险、刺激对他们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在虚拟世界中虚构的情感和归属的实现。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洛在他的层次需求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和实现的时候,人类会自然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前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有了极大的保障,自然转向更高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别人的关心和认同,希望自己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往往现实却是部分大学生发现上了大学之后,发现自身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得不到周围同学和老师高度的认可,但是内心又迫切想实现自我,展示自我,这种自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在现实当中得不到满足,但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能够予他们足够的刺激和体验。在所调查的学生群体对爱玩网络游戏的理由中,很大部分同学认为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队员之间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以主动性、自主性作为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每一名成员都能很大程度地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的愉悦,进而在这样的网络游戏中寻找到实现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机会,体会到在现实世界中无法体会到的刺激、成功和尊重,从而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依靠虚拟世界逃避现实压力。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家庭、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多重压力,面对这些现实当中避无可避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学生选择了逃避到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在游刃有余的网络游戏中逃避自己在现实当中必须面对的压力。网络游戏当中的打怪升级完成任务映射在现实当中就是学业、事业有成,队友之间的互相协作亲密无间共同完成任务,则让他缓解了现实当中存在因缺乏沟通导致的人际关系不佳的压力,网络世界成为很多学生逃避现实世界许多压力的最佳选择。

简单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就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直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网络游戏基本都是要靠组队完成相应的任务,当周围的同学都在参与这些游戏时,为了更好的融合到同学圈、朋友圈中,一些原本没有接触网络游戏而意志力又较为薄弱的同学就会受消极的从众心理影响,开始跟着身边同学一起组队打游戏做任务,沾染上玩游戏的恶习,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彻底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3 解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祖国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面对网络游戏,做到张弛有度,杜绝学生过度沉迷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应对负面情绪。当前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学生工作相当重要的位置,高校普遍配备了心理教师及相应的心理咨询的场地设施等,这正是基于普遍认识到不良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成长的不利影响。面对大学生的迷茫、逃避、恐惧等心理问题,应当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加以积极引导和排解,帮助大学生直面人生压力,正视挫折,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自制力,避免大学生在负面情绪的主导下沉迷于网络游戏。

积极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多元化提升拓展学生素质和认知。与高中紧张被动的学习氛围不同,大学生活的整体氛围是轻松而愉快的,大学生有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如何引导他们利用充裕的课余时间将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产生巨大的影响。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和展示的平台,从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走出宿舍走出网络世界,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得以充实,得以提高,在现实的世界里得到被尊重和实现的成就感,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归属感,从而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走出来,脚踏实地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抱负,体会到成功。

篇4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中的第一句,其中的“旧书”当然不是指老旧的书,而是指儒家的经典。东坡先生所谓的“百回读”对于古人来说也并非是夸张,“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古人信奉的真理,读书百遍也是很多古人都能身体力行之的读书之法。成语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阅读的次数太多,以致于多次磨断穿连竹简的牛皮绳;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其皇子的教育中就有“书必背足120遍”的规定。他本人从五岁开始读书,于儒家经典,日日必读,字字成诵。17、18岁时,读书过劳,至于喀血,但仍不肯休息。24岁时,在内廷设南书房,选择汉儒为侍读学士,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他命学士日日进讲,虽在瀛台避暑,也未尝间断。不论是孔子还是康熙,他们一生对经典不是“百回读”,而是千回读,万回读了。

前人的读书不仅体现在对一本书读的次数的多上,更体现在理解的精上。南宋时期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如果说这种“循守而致精”的“百回读”是一种专心致志的“深阅读”,那么,与其相反的就是“浅阅读”了。

1 阅读的层次

美国当代哲学家、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Mortimer Jerome Adler,1902~ 2001)在他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阅读分为由低到高的4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这是一个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识字并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这是一个理解句子大意的阶段。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这个阅读层次要求读者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任务,并理解文章的主旨。这个层次的阅读是一种略读或预读。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是全盘的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要求读者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有系统的问题。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要求读者能够对相关主题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比较分析获取知识或思想的收益。

很显然,艾德勒的阅读层次说为我们的浅阅读和深阅读说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徘徊于一、二层次的阅读很显然就是浅阅读,达到三、四层次在=的才是深阅读,蛤事实上,对于多数的读者来说,他们在阅读文艺、休闲、科普等方面的读物时,都是采取浅阅读的方式,很少有人能达到分析阅读甚至是主题阅读的学阅读层次。

以阅读古典四大名著为例,如今的多数的读者能够达到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已经实属不易,进而达到对人物和历史背景的分析已经是凤毛麟角,而能达到周汝昌和鲍鹏山那样对《红楼梦》、《水浒传》有透彻分析和精辟见解的人更是少之双少,但这并不影响这些名著对大众文化素质的影响。

事实上,前人的阅读也并非都是深阅读,晋代陶潜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潜之前的诸葛亮读书也同样是不求甚解,《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读书“独观大略”是算不上深阅读的。

不仅诸葛亮、陶潜在读书时多采取“浅阅读”的态度,就连宋学家陆象山也曾说过:“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鲁迅在《随便翻翻》中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叶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西方学者弗兰西斯・培根也曾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在他看来,多数的书是只需要浅阅读即可。

然而,应该明确的是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学者们的浅阅读是有选择的,那就是不拘泥于字面而沉浸于思想,否则就不会有诸葛亮的“未晓不妨权放过,过后须要细思量”和陶潜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培根的“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2 现今社会浅阅读现象分析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文献的增长,人类的浅阅读现象也从一种气挑剔文人的个别现象演变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中的普遍现象。这种演变主要是由于自19世纪以来的人类知识的倍增。据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 1933~ )统计,人类知识在19世纪的倍增周期为 50 年,到了20 世纪前半叶,缩短为 10 年;20世纪70年代,再次缩短为5年;到互联网出现的八、九十年代之后,几乎每 3 年人类知识的总量就翻一番。最近2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总量,已经超过自人类产生以来 100 万年生产的信息总和。

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旧书不厌百回读”实在是一种误人子弟的教诲了,如今,即使是专业人员对待专业文献也多半是略读多于精读,而处于多媒体信息轰炸下的城市白领在休闲阅读时更是采取浮光掠影的浅阅读方式。

与诸葛武候“观其大略”的“浅阅读”不同的是,当今社会城市白领的“浅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消遣、实用、娱乐为目的阅读形式。在这种浅阅读中,即使部分读者也希望在阅读中获取知识,这些知识也多半是拓宽视野、丰富谈资为目的的,而很少有为了提高素养、增长才干而进行的阅读。

从近年来的畅销书排行榜而知,当今社会浅阅读的主体是城市白领,尤其是城市白领中的知识女性。

在《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12月17日的“2010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十名中无一是纯文学或纯理论、纯技术的图书。在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流通量最大的书全部是言情、武打、玄幻类的小说,或记实文学、婚恋及养生类图书,读者平均每本书的阅读时间不超过一周,除去正常的学习工作时间和其它的生活娱乐时间,一部平均二十多万字的书,读者真正阅读书的时间不超过十个小时,这种甚至算不上“观其大略”的阅读不可能是深层次的阅读。

浅阅读现象的出现,从表像上来看是一种社会浮躁的表现,人们一方面对新知识新动向充满好奇感;另一方面又不肯潜心研读,但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传媒形式单一的时代,印刷型文献是人们获取知识和陶冶性情的最佳载体,文献资源的相对匮乏也使得人们对图书的态度与今天大不相同,一书难求,自然更容易手不释卷。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带来了知识信息的激增的同时,也加速了知识信息的自我淘汰,网络、电视、手机等无处不在的信息传播使得许多书本上的知识成为明日黄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多数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纸本文献的阅读必然是“观其大略”的浅阅读。

而对于数字化的电子文献,由于检索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内容,浏览这种浅阅读甚至已经成为没有必要的阅读方式。

一方面浅阅读的泛滥使文献中的知识得不到有效的挖掘,另一方面,浅阅读也有效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阈,便于他们对个性化需求文献的深阅读。

3结论

网络,尤其是搜索引擎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阅读的理解,一味地指责浅阅读肤浅本身就是一种肤浅的行为。在信息超载的时代,信息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浅阅读的功能还在于能将人们的心理带回宁静中去。

当前浅阅读的群体的迅速膨胀,不是一个值得非议的现象,相反恰恰是文化复兴的先兆,其实,对于大多数人,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比从书本中学到什么更重要。

参考文献

篇5

一、不同销售主体的网络窜货现象分析

笔者选取了李宁公司两款在网络上热销的产品,对其在各类网店上的销售价格进行了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表1中的第一款商品是李宁公司08年新上市并在央视上进行广告宣传的产品,在网上热销,其吊牌价为379元人民币。可以看到,除当当李宁专卖店是以9折出售该款商品,其它授权网店均以8折销售。第二款商品吊牌价为149元,除淘宝商城官方店以7折销售外,其余授权网店均以8折销售。整体上说,李宁公司对授权网店的销售价格体系控制是比较严格的。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销售李宁品牌产品的网店还远不止这几家。以淘宝网为例,利用它的搜索功能可以搜到有896个商家在卖第一款商品,其价格最低为53元,最高则达到345元;有132个商家在销售第二款商品,其价格最低为60元,最高为123元,价格的分布相当的离散,价格体系显得非常混乱,如表2所示。

从李宁公司对授权网店的设定的销售价格体系来看,商品的销售价格多在八折左右,处于整体网络价格体系的顶端,某些特价商品也就打到五折的水平,这跟地面店的打折幅度相差无几,实际上因为不能跟地面店那样可以试穿和提供优质服务,这个价格并不能吸引太多消费者。从网上的销售记录也可以看出这些网站的出货量并不大,其销售规模也不会对地面店构成威胁。而真正造成窜货威胁的,则是那些其他渠道的销售商。

从表2看到,在淘宝网内,两种商品的价格离散幅度都相当的大,而且并没有一个非常集中的价位。通过与不同价位商家的交流和对信用评价进行调查,可以得到如下分析结论。

1.网商的货源鱼龙混杂,正品和仿品难分真假。按照区域销售制度,区域总可以以一个最低的折扣拿到商品,而其下各级商则以稍高的折扣从上级处拿货。以此推理,在网上销售商品的最低价格不应该低于总能拿到的价格。而表2的第一款商品以超低价格(低于三折)销售的商家却为数众多。这类超低价商品的来源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商家为获取卖家信用度和处理积压产品而进行的亏本促销,而更大的可能则是来自非正规渠道的仿冒产品。在传统渠道此类商品往往出现在档次较低的自由市场,但由于网络交易使商品的真实信息更具隐匿性,仿冒产品利用正品的商品图片,甚至还注明了防伪电话号码,消费者难以辩明真假,使得此类商品可以在网络市场上和正品同台竞争。这个现象对品牌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中假冒品盛行的时候,正常的利润被仿冒品掠夺,还容易使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失去信心,转而消费竞争者的产品,对品牌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2.网商进货渠道的不同造成价格体系混乱,网络低价冲击传统市场。以在淘宝网内销售李宁牌产品的商家为例,尽管淘宝网内存在不少的仿冒品,但也还有很多打出专柜正品旗号的商家,他们通过接受信用调查加入淘宝商城,或交纳保证金申请成为淘宝网“先行赔付商家”和“7天无理由退换货”商家等方式来提高自身可信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些非授权网店的正品商品来源通常就是传统渠道下的各级商。这些商因为本身在经营地面店,因此开网店的成本很低,不需要额外的库存,网店销售的价格只需要比进货价稍高便有赚头了,而有些商则是为了超额完成销售任务获得返点利润而低价在网络进行倾销。同时,由于网站的搜索比价功能,使网络价格体系非常透明,价格竞争异常激烈。这样,种种因素综合就造成了价格体系的混乱。总体来说,网络销售的正品平均价格要比地面市场的价格低了不少。

这样,大量低价正品商品的网络销售势必对传统地面店的销售产生冲击。现在有不少的消费者使用取巧的方法,先到商场专柜去试穿品牌服装鞋子等,然后再到网店去购买。商场提供了商品服务,利润却让网商给赚走了。随着网络销售规模的逐步加大,这一矛盾也会越来越激化。厂商有必要规范网络销售的行为,并协调各方面利益。

二、网络窜货的负面性

网络窜货的负面性体现在网络销售对传统市场的影响。

传统窜货是某个区域的商向另一区域的商进行批量的冲货,会对被窜货地区的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但网络窜货是商通过网络把货卖到全国各地,具有发散和小批量的特点,是对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的影响。另外其对传统市场影响的作用力大小还要看商品的类型。

这里把商品按照在使用前能否获得其质量信息分为前验商品和后验商品两类。

前验商品是指消费者使用前可以验证其质量的,如服装、鞋子等,这些商品消费者通常需要提供售前服务,因此消费者会选择到地面店试穿而到网店去购买,这样就容易造成网店与地面店之间利益冲突。地面商利益受侵害,部分利润因网店的竞争而消失。若厂商任由商在网上倾销,其对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同时也使厂商的授权网店发展受阻。

后验商品是使用后才能验证其产品质量的商品,如化妆品、药品、食品、保健品等,属标准化生产的商品。在网店里的商品销售页面往往能承载更多的诱导性信息,因此这类商品更适合网络销售,而网上网下的较大价差能有效地扩大销售量。因为不需要更多售前服务,而不同消费者对网络销售产品的质量信任度又有明显不同,使网络销售渠道与传统销售渠道暂不发生正面冲突,消费群体分化明显。现阶段,企业可以通过网上网下分别发展用户。但随着人们对网络销售接受程度的日益提升,此类商品的网络销售逐步扩大,对传统市场的冲击也会逐步加大,而网络价格体系的混乱同样会对品牌定位、形象都造成很大影响。

三、整合营销渠道,防范网络窜货

网络销售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非常的快,企业必须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不能任由其不规范发展而对品牌原有根基产生破坏。企业应该重新整合营销渠道,把网络销售纳入其中管理,制定统一销售策略,防范网络窜货。

1.对网络销售制定统一的授权销售制度,规范网络销售价格体系,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对网络倾销等行为制订严厉处罚措施。

2.发展网络直营店,提供优质服务,拓展品牌市场。许多品牌的网络直营店为了维护传统渠道下商的利益,都偏向采用了高定价的策略,使直营店没能发挥网络销售的优势,却使商网络窜货有了可乘之机。笔者认为,与其让商网络窜货扰乱市场,不如由厂商发挥自身优势来规范发展网络市场。

厂家发展直营店有三大优势:一是成本优势,这是任何商都不能与之相比的;二是信用度优势,由厂家直营的官方网店或授权网店于消费者而言有着最高的可信度,注重品质的消费者显然更愿意选择直营店的产品;三是服务优势,直营网店品种丰富规格齐全,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能得到更专业的服务。因此,只要厂家直营网店适当降低价格,商是无法与厂家竞争的,这样也就可以比较好地规范和拓展网络市场,解决网络窜货的问题。

至于解决直营网店和地面店利益的冲突则需要一个协调机制。厂家直营店应发掘网站功能,提供优质服务来提高顾客对网站的黏着度,如提供丰富产品知识介绍,建立顾客交流区,服装网店可以通过软件提供网上试衣服务,保健品、化妆品网店提供在线客服,帮助顾客挑选适合的产品等。总之,通过优质服务来尽量减少网络客户与地面店的接触,使网络市场与地面市场相对分离。

篇6

国内第一批团购网站诞生于2010年1月,截至8月份,国内初具规模的网络团购企业数量已达1215家,包括传统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腾讯也纷纷试水:2010年6月初,搜狐焦点正式推出团购频道“爱家团”;7月12日,新浪和腾讯在同一天推出了团购频道;人人网也随即推出团购平台糯米网。一时间,团购市场风生水起,出现井喷式增长。

严格来说,团购网站还包括商家(厂家)销售自家的产品而自行推出的网站,限于篇幅,本文仅仅关注探讨第三方独立团购网站。

二、团购网火爆的原因

1、网络环境整体上有利于网络团购的发展。据艾瑞咨询iUserTracker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7月,中国生活服务类网站的访问用户达2.38亿人,团购网站访问量达4625.8万人,人均月度访问天数为3.52天。中国网民基数大,且日渐依赖互联网获取生活服务信息,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培养了具有付费意愿的用户、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商,日趋成熟的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系统,这些都为网络团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共赢模式促进交易量的火爆。网络团购与传统的B2B、B2C、C2C等模式不同,是一种C2B(Consumer to Business)模式。众多的消费者聚合起来,与商家进行谈判和交易,团购网站在其中起到中介的作用。团购网站具有异常清晰的盈利模式,即用低折扣吸引消费者,用聚拢的大量消费者吸引商家。收取商家一定比例的佣金实现盈利。在这一由团购网主导的链条中,商家通过微利甚至亏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人气,消费者足不出户,鼠标轻点便享受各项优惠,而网站在获得佣金的同时也聚集了大量人气,为日后的市场推广打下基础。

3、启动门槛低、运行成本廉导致蜂拥而至。据了解,一套团购网站系统(基本照搬Groupon)的售价最低只要4000元左右,加上支付系统、企业信箱、短信服务等,创建一个团购网站成本可以控制在1万元以内。运营成本除却网站的必要维护之外,主要是员工外出联系商家等支出,而一旦有了好的团购项目,利润则很可观。

三、当前网络团购存在的隐患

网络团购作为电子商务的衍生,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视,然而,现阶段团购网站准入门槛低,网站良莠不齐,团购陷阱、售后无法保障、消费者维权难、缺乏行业规范等质疑声不断,消费者对团购的诚信不断产生疑虑,网络团购行业隐患重重。

1、进入门槛低、行业同质化严重,小网站在竞争中举步维艰。艾瑞咨询的《中国网络团购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7月份,全国94家主要团购网站的参团人数达272万,成交额达1.34亿元。但同时,已有200多家团购网站在竞争中迅速消亡。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贸然进入的中小网站由于先天不足,在与商家的议价中话语权缺失,既无法杀到较低折扣,又无法取得较高返利,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例如著名的团购网站1288网在一次活动过程中,向某商家订了10万元的货,并将用户缴纳的2万元作为预付款支付给商家,结果商家卷款走人,1288网涉嫌收款不发货纠纷一触即发。无奈之下,1288网只好将该团购网站标价10万元挂牌出售,暂停所有线上团购活动,从其正式开张到被迫结业,前后还不到60天。

2、虚标折扣、收缩成本,商家千方百计寻求利润空间。在公共网络平台上,只有低廉的价格才能聚拢人气,因此,团购平台上许多1折、0.5折的“跳水价”优惠券屡见不鲜。在消费者、商家、团购网站三方的利益博弈中,商家在亏钱赚人气的同时,个别商家不惜以服务打折来应对,包括菜分量不足、商品以次充好、服务怠慢、限定折扣时限、搭售其他商品等等,甚至更为恶劣的是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夸大虚假宣传。

3、远程空间、虚拟网络交易,网站与商家的诚信机制构建不足。团购网站和商家缺乏公正权威机构的有效监管,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没有能力去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团购网站与商家是否有合作协议、具体条款有什么、商家信誉度如何、商品的质量与网页介绍是否一致等等都无从知晓。笔者在星美影院便看到了影院的告示“近来有鼓*网,擅自在网站上与我公司的合作项目,现郑重声明,本公司只与大众点评网开展了团购项目”;还有2010年10月某网站推出的“0元购买价值20万元的豪宅”团购项目,在一周时间内购买量迅速攀升至50万人次,而其可信度令人堪忧。

4、提前付款、即时支付方式,消费者的资金缺乏担保机制。淘宝网之所以深入人心,得到迅猛发展。与其第三方支付宝的推出有关,毕竟网上没有见面、没有实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第三方支付的推出,其验货满意付款的方式让网民踏实许多。目前团购网站几乎全部要求会员通过支付宝、网上银行等支付平台提前付款,而并不是确认收到货物满意后才完成付款。由于这一模式涉及了网站与商户的资金支付、服务消费等衔接问题,用户在网站付费后仅是消费的开始,最后到商户体验消费完毕才算是团购结束。对于消费者而言,钱款一旦转出就没有了任何保障,退货、退款难度较大。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对策与手段

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其中第三条明确指出“本办法所称的网络服务经营者,是指通过网络提供有关经营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自然人,以及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网站经营者”。将团购网站纳入网络服务经营者的范畴,并列出了网络服务经营者的义务。笔者认为在消费者、团购网站、商家的交易链中,网站事实上起到主导的作用,重点应当加强对团购网站的监督和管理。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准入环节。推进团购网站登记备案制度。对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团购网站鼓励办理工商登记注册、颁发电子营业执照,对条件不成熟的网站引导进行工商网上备案。对于注册备案的团购网站,建立

权威的信息数据库,在网站上即时公布各团购网站的基本情况、负责人、访问量、交易量、投诉量等,同时要求提供网购项目的合作协议、商户信息等材料,打造公开透明的网络团购消费环境。对有条件的网站,鼓励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并逐步建立团购网站的资质等级证书认定体系。

2、规范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网络交易规章制度。包括质量保障制度、主体资格审查制度、网络交易规则、进入和退出机制、投诉和反馈机制、纠纷处理制度、交易数据备份保存制度、资金流转制度等等,保障网络交易秩序的健康、有序。

3、完善维权保障。构建团购网站消费纠纷处理机制。在网站主页面上链接12315网上投诉举报中心,在明显位置标注网站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公示网站处理投诉、退换货流程;对消费者反映的情况认真调查处理,对于重大纠纷及时向当地工商部门报备,并将处理结果在网站和数据库中同步等等。

篇7

(二)法院判决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上海激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一审判决,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在二审期间,原告自愿撤回上诉。本案一审判决生效。

二、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分析

(一)信息网络传播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

1、信息网络传播直接侵权行为概述

要认定被告是否具有直接侵权行为,首先应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性质予以界定。即应准确理解信息网络传播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中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根据法律规定的精神,受信息网络传播权直接控制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应当是指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上传至或以其他方式将其置于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中,使公众可以在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因此,要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须具备以下三要素:

首先网络传播行为应借助有线或无线信息网络传播媒介向公众提供作品;其次网络传播行为采用“点对点”的模式,受众为获得内容的特定个人;最后网络传播行为的受众能自主选择获取信息的内容、时间和地点。

2、该案中对直接侵权行为的分析认定

从该案中可知,公众在被控侵权网站观看该视频符合第二个和第三个认定要素,然而对于第一点中的“提供”一词作何种定义和理解还有待商榷。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在《指导意见(一)》中对此有明确规定:“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上传至或以其他方式置于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中。”其对“提供”一词的解释为“上传”或“置于”,然而从该案例中可以分析得知,被告公司既没有通过其他服务器向互联网上传该作品,也没有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贮存、放置该涉案作品,公众登录涉案网站获得涉案作品的播放与涉案网站向互联网上传涉案作品是两个不同法律性质的行为,从技术角度看,通过涉案网站可观看涉案作品并不当然等同于涉案网站对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中放置了涉案作品。因此,被告不应被认定为对该涉案作品予以“提供”,即被告不构成信息网络传播直接侵权行为。

(二)信息网络传播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

1、信息网络传播间接侵权行为概述

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定免责事由,擅自利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行为,即包括直接侵权行为,也包括帮助、促成、唆使他人侵权的行为,或使他人直接侵权的后果得以延伸或扩大的间接侵权行为。

虽然在我国著作权法中有提到间接侵权行为,然而,在网络技术时代,民事权益保护方式以及侵权责任机制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由传统的直接侵权责任向新型的间接侵权责任向新型的间接侵权责任转变,并以连带责任的形式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设置了独立负担之责任。

从我国目前对间接侵权行为的规制来看,侵权的判定涉及以下几要素。

(1)网络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判定的前提——直接侵权行为的存在。

(2)间接侵权行为主体——网络服务提供者。

在互联网中采用搜索、链接等技术手段获取已被上传或置于开放性网络服务器的作品的行为,虽然客观上有利于公众通过网络获得作品,但该行为本身并非直接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而只可能是对于已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帮助行为。判断搜索、链接等行为是否构成帮助侵权,除了判断上述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还需判断被搜索或链接网站的直接传播行为的合法性。如果上述帮助行为是通过搜索、链接已被合法上传至互联网或置于开放性网络服务器的作品的方式实现,则该帮助行为并无不当,属合法行为。

2、该案中对信息网络传播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

根据北京新浪公司与上海激动公司的合同,北京新浪公司取得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一定期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后,有权将该作品上传至互联网或以其他方式将其置于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中。北京新浪公司的上传行为一旦完成,必然导致公众通过互联网在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该作品的可能性存在。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北京新浪公司有权将电视剧《老大的幸福》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在服务器上传至互联网。上海激动公司在合同有效期内,既无权禁止北京新浪公司将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上传至互联网或放置于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也无权禁止北京新浪公司为方便第三方获取已被北京新浪公司事先上传至互联网或放置于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的该作品自愿提供搜索、链接等技术服务,更无权禁止第三方以搜索、链接等手段自行获取北京新浪公司已上传至互联网或放置于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的该作品。北京新浪公司经上海激动公司许可取得涉案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后,其向被告涉案网站提供“新浪云视频”服务的行为,本质上仍属在自己服务器上传作品的行为,该行为并非北京新浪公司将其享有“非独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向涉案网站再行许可的行为。因此,北京新浪公司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使自己服务器贮存的作品在涉案网站上播放的行为,应视为合法有效的行为。

因此,在该案中没有直接侵权行为的存在,而且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也是合法有效的,因此也不能认定被告实施了信息网络传播间接侵权的行为。

综上,笔者认为,虽然无论从服务器标准还是从用户感知标准判断,案件情况所呈现的一些特点足以使视频节目所在的网站具有直接侵权(在服务器中贮存或在开放网络中上传作品)或间接侵权(以搜索、链接等方式帮助作品在网络上传播)的嫌疑。但经过仔细地分析之后,该网站可能并未实施侵权行为,上述种种表象皆因“云视频”的技术特点及现阶段的商业运营模式而起。因此,无论在学理上还是在实务操作中,在防止知识产权侵权的同时,也应为一些网络技术和特别的商业运作模式提供充分的司法保护。

篇8

一、“信息焦虑”概述

“信息焦虑”是由于大脑对过多的信息输入的一种承受力和适应性降低的表现。人体对外界信息的输入,需要大脑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复杂的信息但是无法消化,超出机体承受力,它会造成两方面的不适:一是生理性的不适,包括头晕,焦躁,出汗甚至呕吐等;二是心理性的不适,比如抑郁、紧张、疲乏、思维迟钝、判断力下降等。1989年美国学者Wurman在《Information Anxiety》一书中首次提出“信息焦虑”的概念,他认为,信息焦虑是数据和知识之间的一个黑洞,在信息不能告知人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时,它就会产生[1]。

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人都可以上网,人人都可以在网上留下信息。一个人在网络上的信息可以在下一秒钟被成千上万个人浏览,信息传递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较之以往有了质的变化。与之相对应,每个人在网络中、搜寻信息时都面临着信息量过大,无法穷尽的困境,再加上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作为个体就很容易产生“信息焦虑”现象。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焦虑”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活跃而富有朝气的群体,非常容易理解并掌握网络技术和应用,再加上大学生群体独特的特点,在他们中间产生“信息焦虑”现象也非常多,具体表现在:

1.学习。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单一方式,带来了接受和发送信息的自由选择。“在网络传播中,用户不仅可以在较大的、几乎接近于无限的范围内选择信息,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放大和重新组合,改变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2] 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是非常多的,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结,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对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拓宽知识面或者是增加知识点是非常有益的,但过于丰富的网络资源也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了负面作用。“过量的信息也使有用的信息被淹没,从而找不到有用的信息,出现与信息荒漠化同样的效果,这就像黑格尔所说的,在绝对的光明中和在绝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3]

2.生活。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多文化的社会,网络则利用它快捷方便的优势把这些多元化的观点迅速传播开来,打开任意一个综合性网站,雅虎、新浪、搜狐之类,你可以找到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很多频道,比如房产、家具、服饰、美容等等。这些信息在扩大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信息可能会增长大学生的攀比、虚荣心理,让一些世俗的观点过早进入大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灵,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努力踏实的学习,而总是思考着如何致富,如何享受生活方面。而现实情况是这些事情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很遥远,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过多浏览了这些方面的信息,只会导致学生的浮躁,不安定,产生求之而不得的情况。“久而久之,我们的注意力就只能凋动起‘无所用心’的感官去从事在网上的‘浏览’活动,一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的信息消费,而少自‘深度的阅读’和思想的创造。”[4]

3.择业。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信息焦虑”心理体现的更为明显。由于近年来毕业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严峻。一些非重点高校和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各种关于成功学、职业分析、人生规划之类的资料层出不穷,网络上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则是数不胜数,而面对形形,似是而非却又有一定道理的观点,大学生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同时,很多单位开始在网络上招聘员工,网络信息互动的便利性使得大学生出现海投现象,然而过多的招聘信息又让大学生在投递面试中出现既怕错过每一个好机会,又没有那么多精力穷尽信息的情形,造成“信息焦虑”。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产生“信息焦虑”的原因

1.客观原因。(1)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贮存及其传递便利性。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把一个图书馆的所有资料浓缩在一个光盘里面,而网络技术的发展让这些信息的传播成本变得非常的低廉,与以往任何时代相比,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以及获取内容丰富程度,信息方式的多样性有了质的提高。巨量信息的获取乃至“信息焦虑”的产生对于社会个体都有了产生的可能性。(2)多元价值观。今天的中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且各种价值观在一定时期或一定范围之内自有其合理的地方。多元的价值观通过各种信息载体在网络上飞速传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因特网的力量最终表现在它让整个世界像北美人一样去思考、去写”,这也是一种电子殖民主义。”[5] 多元价值观的存在让大学生面对外面的海量信息进行抉择判断时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标准,无法作出合适的选择,而面对海量信息如不能通过选择从而对大部分信息形成屏蔽是很容易形成“信息焦虑”的。(3)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学生带来压力。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压力无处不在。面对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大学生从心理和实践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加上近年来扩招和就业压力,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在毕业前的心理,使得大四的学生出现情绪沮丧、学习无心、对即将步入的社会生活和个人前途产生迷茫、恐惧进而有可能做出过激行为[6]。他们必然想要搜寻信息寻找合适自己的发展路径,以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这种压力逼迫他们在海量信息面前不断搜索,分析和思考,过多的信息量会造成信息分析的困难,就有可能带来“信息焦虑”。

2.主观原因。(1)大学生好奇心强,对信息获取欲望强。好奇心强是大学生的鲜明个性特点。网络资源的丰富、内容的刺激更催化大学生喜新猎奇的心理,大学生处于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人生最佳阶段,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渴求了解世界,了解一切他们未知的知识。(2)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容易产生动摇与迷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上,对未来的生活虽有向往和迎接挑战的兴奋,但在社会经验不足和对未来没有明确定位的情况下,没有他人的引导,反而更易产生迷茫的心理。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上不但信息量多,而且传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频繁,大学生在感受网络快速生活节奏的同时,也很容易沉迷其中,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3)大学生心理尚不稳定,情绪起伏较大,面对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大学生从生理上看,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这一时期人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正处于一种较敏感、容易情绪波动的时期;而从心理因素看,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成长于比较单纯的环境,人生阅历不丰富,没有受过太多挫折与打击,心理成熟度要低于更早踏入社会的同龄人。在双重因素影响下,面对信息超载而产生的压力(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就业),他们就比较容易在思想上造成较大压力,而很多大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又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容易形成“信息焦虑”。

四、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焦虑”对策研究

1.对大学生上网时间适当控制。学校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大学生的上网时间进行一定控制,如宿舍网线控制好开放时间,对在外通宵上网的严惩。特别是对低年级大学生由于其自控力较弱更有必要在这方面从严要求,而对高年级学生则主要靠其自我管理,而对个别“信息焦虑”现象较为严重学生重点监护,通过与信息源的隔离来戒除网络焦虑的恶性循环。

2.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成为有效的信息处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以合理的信息观指导信息生话,才能正确处理物质、意识与信息的联系和关系,才能发挥信息及信息技术合理合法的作用。”[7] 大学生面对海量信息,如果没有一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指导予以选择,就有可能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无所适从。学校有必要在这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不仅仅是普通形式的大学生讲座、培训,更重要的是结合多种不同情形的“信息焦虑”情况来探讨大学生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与学生相贴近的探讨对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更加积极。

3.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信息焦虑”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情况严重时也会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伤害,作为学校在这方面要加强管理工作,比如说设置相关的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和应付这种现象;再如相关人员(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应付“信息焦虑”。

参考文献:

[1]Wurman RS.Information Anxiety[M].New York:DOUBLEDAY,1989.

[2]刘景涛,丁永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引导对策[J].唐都学刊,2008,(5).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08.

[4]谭楚子.医治网络语境下“信息焦虑综合症”的一剂良药[J].图书馆,2008,(5).

篇9

1 通信网络的现状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是通信网络的主流业务,也是计算机和通信联合的重要产物,起源于 1960年,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全球化的互联网经济,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随着HTTP协议和WWW技术的广泛应用,90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就已经呈现出来快速增长的态势,全球使用用户达到4亿多,仅在五年之间就已经近3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发达国家快速展开,在中国的Internet也是发展迅猛的。

随着TCP/IP协议、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网络呈现了迅猛的发展态势,业务量逐年提升,并向着高速化和综合性能方面发展,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在 IP 协议进行扩充或改造,更好的实现了IP电话、视频会议等对实时性。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存在极度的资源匮乏状态,如何更好的扩展 Internet 的用户容量也是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如网络传输多媒体数据流的影响等等,只能在低速数据流中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实时功能。

1.2 电话网的发展现状

电话网是目前较为普及的通信网络,就目前电话网的发展现状来看,通信业务已经向多媒体数据业务转变,开始利用Internet的发展优势,融入到电话网中,使传统的话音业务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方向发展,VoIP技术使电话网的使用虽然语音质量较差,网络容易出现拥挤现象,但是花费较为经济实惠,在长途电话市场上发挥了重大的功能。

电话网的IP核心网随着时代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重新建设新的IP核心网,不仅耗时,而且更新后的IP核心网的服务质量也是不能完全达到满足的。ATM技术引入到电话网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采用异步时分复用和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实现了电话网中的话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融合,但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ATM 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为此,电路交换技术使电话网逐步走向衰落。

1.3 有线电视网的发展现状

有线电视网主要向用户提供电视节目,现今的有线电视网络开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使传统电视与宽带网络相连接,人们收视到的节目更加多,效果也非常清晰,并形成了一个语音、数据、多媒体的综合信息网络。数字化的有线电视网投入的费用较低,还可以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性。

但目前有线电视网的发展也是受到了很多行政法规的限制,发展起来受到很多的束缚,不过有线电视网的拥有用户较多,其发展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1.4 电力网络的发展现状

电力网络是一种以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为主的通信方式,其起源于 20 世纪 70年代,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网络上网速度快,甚至最低带宽在 512Kbps 以上,同时简捷、方便、实惠,只需有个电源插头和电力调制解调器,就可实现宽带上网,电力网络是通信网络中最为庞大的网络,仅凭现有的电力系统就可实现宽带上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电力网络也会存在不稳定性,超用电负荷就会对电力网络的速率产生较大的影响,稳定性也会受到限制,同时传输需要的调制解调器等设备需要强弱电转换,这项研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是目前电力网络发展的一大阻碍。

2 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通信网络的发展将会向高、精、尖的方向迈进,通信网络在未来发展中也要适时的调整战略举措,更好的加强四网联合,更好的实现宽带化,从而满足人们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促进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通信网络的宽带IP业务将会成为主流业务,并呈现快速发展的增长态似,特别是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其IP业务量已超过电话网的业务量,以电话业务为主的通信网络将会被宽带IP业务所取代,internet网络技术也获得了大量的推广,如千兆以太网、千兆路由器、资源保留协议、实时传送协议、IPv6、IP电话等新技术将会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高速、容量大、宽带化的网络环境。多协议标签交换网(MPLS)也是通信网络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在IP层之下的标签交换技术,可以有效的将核心子网和各种业务子网联合起来,可以为人们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是虚电路分组交换网的呈现形式。

ATM是针对综合业务通信网设计的网络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电话业务和计算机数据业务的需要,是通信网络发展的一大方向。ATM网络可以对 IP 电话的通话质量给予极高的保障,将会成为取代IP电话网络,成为有前景发展的通信网络。

篇10

和其他藏族地区的藏文文献大量保存在各大寺院和民间私人经堂里,据有人粗略统计,传统印刷的长条藏文典籍约有60万函。在,藏文文献收藏率能达到70一80%左右。③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可见在地区,藏文文献资源的共享已有充分的基础和客观条件,关键是共享技术与信息使用手段落后,使很多珍贵文献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就全国范围来说,自治区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藏医学院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是收藏藏文文献相对较多的单位,他们拥有相当可观的古籍和特色文献资源。但是,这些图书馆很少有借助计算机作为载体的现代检索与借阅工具,大部分图书老化严重,编目方式依靠传统方式,手工操作,不便于借阅和检索,更不能与外单位和别的地区的读者和研究者共享这些资源。网络环境下藏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统一协调的复杂系统,不可能一墩而就,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各子系统进行扎实的理论探讨与深入研究,探讨符合和其他藏区实际的办法,循序渐进。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人类共同的向往,也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由之路。在信息时代,优秀的藏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服务藏学研究,藏区图书馆建设主要应该突出藏文文献特色,并以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和藏学文献网络化发展作为发展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丰富的藏文文献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使之得到认真保护,充分开发,科学利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把藏区之外,祖国其他地方甚至是世界各地另具特色的各种文献资源引入藏区,弥补藏区各图书馆对现代图书、其他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收藏之不足,更好地满足藏区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了解外部世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等的要求。藏族有句谚语:“优质的木材,不能让它烂在树皮底下。”我们不能让藏文文献这一极其“优质的木材”,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腐烂。假若出现这种情况,这不但是藏族文化事业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华文明的重大损失,我们将愧对创造这灿烂辉煌的藏族文化的祖先,成为历史的罪人。

二、建立分散互联的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协作网络模式

和其他藏区的藏文文献资源分布范围很广泛,有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图书馆、寺院图书馆及私人收藏资料室,通过藏文文献的分布情况调研表明,藏文文献、尤其是新版藏文文献基本集中在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图书馆、档案部门四大系统,而大部分珍贵古籍文献则收藏在各大寺院里。因体制、设备、经费、管理等因素的限制,每个图书馆不可能将所有的藏文文献收齐备全,所以,更加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藏文文献数据库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从图书馆整体的发展情况看,应该更多地实现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不仅是图书馆文献的共享,各个图书馆已编好的书目数据、建成的数据库、富有经验的资深馆员等因素都具有共享及利用价值,应该也可以纳入共建、共享范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之间应更多地建立联合编目、数据套录、联机检索等技术合作,这样就可以超越过去那种以馆际互借为主的单一形式。分散互联的图书馆界发展思路是21世纪图书馆网络化发展的方向,更是目前藏文文献资源共享的最好途径,自动化与藏文文献资源网络化息息相关,抛开自动化就无法实现文献网络化,只有使用现代化手段才能把参加网络化的各图书馆藏文文献机构真正联结起来,实现和其他藏区藏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由于分散互联网络的稳定、可靠、安全、快捷、多途径响应等特点,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信息访问模式。因此,我们认为以数据的分别储存、文献资源的分别规划建设、借助网络实现文献信息的多途径检索等为特征的分散式互联网络更为适合目前和其他藏区各图书馆藏文文献资源共享的现状,打破门户之见和行业阻隔的坚冰,每个藏文文献信息中心应对内自成一体,对外互为支援,在友好、团结、平等、互惠互利、共求发展的前提下,形成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

199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筹建了“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吸纳全国图书馆为网员。1999年,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发起,召开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情报所等系统124个图书情报单位共同在北京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倡议书)和(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自治区图书馆参加了协助会议,并签署了这两份重要文件。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全国图书馆界跨系统、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并制定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方针。这一倡议得到与会成员的一致赞成和热烈拥护,在全国也产生了强烈反响,普遍认为这对共建、共享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推动。这对我们藏文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事业更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推动。2001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欧洲少数民族语言计划”,计划在2年内建立基于少数民族语种的资源库①。这件事对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应该有很大的启示。2001年,国家文化部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几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覆盖了文化部直属系统的2675个公共图书馆,390个群众艺术馆,2907个文化馆,42024个文化站,2217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和59312个图书室,基本上覆盖了城乡的群众文化网络。和其他藏区从中受益很大。这些文化设施的建成,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也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为新时代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提供的优质服务,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友谊,增进祖国大家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

目前以微软的VisTA为代表的藏文操作系统已经形成,藏文识别技术和检索功能也在深入研究和开发当中;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图书馆方面,已经初步构建了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现在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继续完善并构建各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便形成全国、各地区、各省市直至基层学校的完整保障体系。为了推动这一工作,2002年,成立了“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也是成员馆。成立这个学会的目的,是要推动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事业的开展。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资金少,这一组织目前总体水平距离国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开展的工作也很少。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藏文文献资源图书馆,应有一个中心馆,若干个协作成员馆。不少地区(包括外省图书馆)以前成立过各种图书馆协作网组织,制定了合作章程。但是有些成员馆名义上参加,实际上却不承担义务,协作网组织几年也难得开展一次活动。和其他藏区,由于地域辽阔,基础薄弱,各地区图书馆之间的网络协作更加困难。一些非中心图书馆认为,以某某馆为中心,一开始就有不平等之感。在人们的意识中,“中心”往往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利益冲突,使非中心图书馆对网络建设持消极态度,这也是许多地方图书馆协作网络难以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从目前和其他藏区的情况看,应该着重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要重视联合建设,分工收藏

全国各藏文文献收藏机构普遍经费紧张,正常购书经费都无法保证,各馆分工收藏、联合保障一直难以解决。当前,各图书馆购书经费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分别划拨或者靠社会慈善事业捐赠的,由于经费拨款制度各立门户,各馆的经费使用也只对其主管部门和各自的用户负责,资金难以统一调配,各自只从本单位的需要出发,造成了各单位在文献采购上缺乏宏观规划,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文献重复购置与浪费现象。条块分割的体制也阻碍了各馆的有效合作。自治区图书馆学会的成立,在形式上学会成员图书馆于组织机构层面拉近了关系,在互利的条件下进行了一些资源共享活动,但具体到藏文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实际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没有一个联合建设与分工收藏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划。

(二)建设藏文文献数据库

网络环境下,实现藏文文献资源共享要建设一个以藏文文献为主的大型数据库。目前,地区各大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收藏机构都没有一个可全面有效利用的数据库;国外一些相关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收藏中心建立了规模比较大的藏文文献资源数据库,但是,因为版权和国内外合作协议问题,目前没有公开使用;国内也有许多研究机构从事藏文文献数字化工作,但目前也均未形成规模效应。2011年8月,教育部CADAL服务中心分中心在大学图书馆成立,负责组织地区高校利用CADA项日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并进行特色文献数字化以及与CADAL管理中心的协调工作,建设地区CADAL文献信息扫描加工中心、培训中心和宣传中心。2012年7月,教育部CADAL服务中心分中心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确定了教育部CALis、CADAL项目自治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人选,由大学图书馆作为代表与6个成员馆签订了服务协议,研讨确定了教育部CALis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教育部CADAL服务中心分中心2012一2013年度工作计划。鉴于当前国内外藏文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状况,地区各大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收藏机构可以依托“教育部CADAL藏文文献数字化中心”,全面启动藏文文献整理与数字化加工,最终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藏文文献数字图书馆。

(三)建立完整的藏文图书编目系统

以网络为基础的藏文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其前提是要有一个开放、高效、便捷、准确的完整的藏文文献编目系统。图书馆自动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为了使藏文文献资源得到广泛运用,要充分借鉴CALis的管理经验与系统架构,采取“整体规划,合理分工,联合开发,共建共享”的建设方针,合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篇11

关键词 网络传播;“粉丝”群体极化博弈;浅析

0 概述

随着《爸爸去哪儿2》的热播,节目中几位孩子的粉丝大战同样受到关注,粉丝掐架在网络中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在掐架中表现的极端言论暴力、谣言传播、网络审判等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注意。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在1961年提出的“群体极化”后,芝加哥大学教授凯斯·R.桑斯坦认为在网络中也存在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①

1 粉丝互掐中群体极化的阶段

1.1 初始:话题的产生与对立的形成

在群体极化现象的初始,是有能够引起群体兴趣的话题的产生,话题的吸引力使得聚合起来的群体由围观到参与。比较著名的方舟子与韩寒骂战之初是方舟子提出“韩寒抄袭”这样的话题,随即引来大批网友的围观,言论的争辩由此开始。伴随着围观人群的增多,开始形成双方阵营,对立的双方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又会引发新的话题,有了阵营和组织,群体极化开始发挥效应,理性的讨论或者是对疑问的求证慢慢消失,抱团式的宣扬己见、攻击异见逐渐蔓延。如最近的《爸爸去哪儿2》多多的粉丝与贝儿的粉丝由一个预告片而产生骂战,在这个预告片中多多说贝儿偷钱,贝儿的粉丝开始击多多心机重,爱表现,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多多向贝儿道歉”、“黄磊滚出《爸爸去哪儿2》”等多个话题。

1.2 发展:群体间的极化博弈

伴随着各种话题的产生与发酵,在初始阶段围观的群体也开始加入讨论中,同时,各种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大量出现,而这些信息大多是为印证己方观点而传播的,模糊信息与虚假信息不在少数。伴随信息传播的是愈加尖锐的言辞,和愈加激烈的情绪,原本犹疑的信息只要能印证己方观点就变成群体确信的事情,原本只是厌恶的情绪可能转变成仇恨。在方韩大战中网友不满足于简单的口水战,甚至建起了“倒韩网”②,网站图标上是醒目的“文盲当作家,流氓成导师,骗子变公知”,可见对韩寒的厌恶已不止一般;而在“贝多粉”大战中,类似“那些黑多多的,我恨不得杀死他全家”的极端暴力话语更是比比皆是,新浪微博加V用户“百拍”发起的话题“黄多多滚出爸爸去哪儿”截至“爸爸去哪儿2”结束,粉丝数4091,讨论量2.5万,在这上万的讨论量中明显表现出群体极化的现象——“攻击方”与“维护方”的唇枪舌剑;群体间的极化博弈逐渐形成。

不可避免的,在群体间极化博弈的过程中大量产生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与网络审判。匿名性给予这种情绪化的宣泄一个相对安全的保障,“群体豁免”则是有恃无恐的后盾。“不骂不痛快”与“不赢不罢休”成为典型心理。事实上在对战中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如“居然看见黄多多滚出爸爸去哪儿这个话题,一群大人,骂一个8岁的孩子,点开全是骂黄多多心机婊贝儿手脚不干净的。想起来曼德拉的话,看清一个社会的灵魂,要看这个社会怎么对待他们的孩子,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在混乱的口水战中,这种理性的声音很快会被淹没,粉丝之间似乎只有在口头上拼个你死我活才是最后的解决之道,理性并不是他们可以接受的结局。

1.3 消退:成员的退出与极化的消弱

在粉丝掐架事件的后期,群体极化中的成员可能会逐渐减少——温和派有可能会退出这一群体,因为他们不喜欢事情发展的极端方向。当事件中的声音只剩下双方毫无营养的谩骂和指责,部分成员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在做的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事件的相关方的介入发声也使得群体极化都已有所消退,比如政府或者媒体的引导,事件当事人的声明等。权威声音的解释与权威信息的流动使得“信息流瀑”效应减弱,从而缓解极端言论的感染传播。例如,在“黄多多滚出爸爸去哪儿2”“贝儿向feynman道歉”等等粉丝掐架事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爸爸去哪儿2》中的几位爸爸联合发起一个“微博静默”活动,一方面对粉丝无端谩骂表示谴责,另一方面也替极端的思维的发展降温。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种群体中部分成员的退出也有可能会使群体走向更加极端化,因为退出的都是温和派,而留下来的是坚定派。

2 群体间极化博弈的原因

2.1 群内的感染式传播

粉丝群体聚合的基础是基于对某位偶像的爱,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得成员间的话题交流毫无障碍,信息的流动也十分通畅。当偶像有新动态的时候,信息的交流会更加的频繁,在频繁的信息流动中,群体会由于相互感染而得出共同喜欢或厌恶的意见并加深这一意见。例如在黄多多与贝儿的粉丝骂战中,针对黄多多的攻击意见一致集中在“心机重”;同时在骂战中另一种声音认为“芒果台乱剪辑黑贝儿”一出现,立马也“感染”了大批粉丝共同表达对湖南卫视的不满。“同仇敌忾”的心理使得群体凝聚力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群内“感染”式的传播效果明显。

2.2 选择性注意导致的群之间沟通不良

网络提供的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信息畅通的沟通渠道,但是,同样由于网络的特性,使得群体间的沟通遭遇障碍——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助于证实,从而放大原有意见。这种选择性注意使得对立的粉丝群体间的沟通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双方均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能够印证自己原有态度的信息来接受和解读,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意见,而对对方提出的观点选择性忽略。如在“贝多粉”掐架过程中,攻击黄多多的粉丝们通过各种“证据”来说明多多确实“心机重”,类似天涯论坛娱乐八卦论坛中“黄多多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心机女,多处细节可证”这样的帖子比比皆是。在粉丝掐架过程中,双方群体成员在看待争论的事件时常常走向两个极端,对同一信息的解读也由此走向两个方向。综观网络粉丝的骂战,大多由小事件小话题为由头,逐渐朝着各自持有的意见极化,在骂战中的双方自说自话,群体间完全忽略沟通。

2.3 “沉默的螺旋”作用

“沉默的螺旋”使得“同仇敌忾”的意见迅速被放大,同时,为了表达自己与群体意见的一致,言语也会愈加坚定而激烈,感染式的传播与表达使得群体意见愈发极端;而群体的封闭性,会增加“沉默的螺旋”的作用效果,激化极端现象的形成。粉丝团体日渐壮大后,就会出现成员联手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人,综观网络粉丝掐架大多都是由一方粉丝认为另一方的偶像或者粉丝行为“有罪”开始的,邓家佳在《快乐大本营》节目中说何炅爱修图,“修得变形”,随后被何炅的粉丝设定为“罪人”,双方粉丝群体开始互掐。当两个粉丝群体形成对立之后,假如团体中的某个人公开自己保持中立态度,或者客观去评价对方时,往往会遭遇到其他成员的劝说或攻击,结果可能是其他更多原本持中立态度的成员选择保持沉默,或者为了减少群体压力而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的观点。

2.4 辩论中的“舌战优势”

“舍战优势”表现在对战中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一方,代表的是公义,或者是为受委屈的人代言。这样的想法使得双方都“据理力争”希望将对方从道德的高台上击落。以方舟子与韩寒的粉丝骂战为例,在这场著名的骂战中,方舟子的支持者认为韩寒“抄袭”,不能被轻易原谅,因为这是信用和道德问题;韩寒一方则认为方舟子是“自由的敌人”,以打击“自由派知识分子”为乐,居心叵测。有了“舌战优势”,谁都不会先低头,并且会更加理直气壮的以“公义”作为攻击对手的理由。

2.5 信息流瀑效应的影响

流瀑效应重在说明人们在缺乏相关的可靠信息时,很容易倾向于相信别人的传言,而这种传言很可能是错误的,当周围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些传言时,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群体极化的形成之初大多是由于一个议题的出现,随着跟该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的增加,形成群体围观。受网络传播特点及网民接受心理的影响,相继增加的信息很多时候是模糊的甚至是不可信的,但是人们在缺乏相关的可靠信息时,容易倾向于相信这样的传言,尽管传言很可能是错误的,但若周围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些传言时,也趋向于相信它。即当人们痴迷于先行者或“领头羊”的言行时,“流瀑效应”就很可能发生。比如在《爸爸去哪儿2》后期,feynman眼角受伤,官方微博只是这一事件,并未说明是如何受伤的,但是粉丝开始了各种推测,先后有个别网友将矛头指向了贝儿,该观点经过几轮传播后越来越多的粉丝相信就是贝儿弄伤的,并且在事件的发酵中观点逐渐演变成贝儿是“处心积虑天生狠毒”,要求“严惩凶手”,尽管在过程中陆毅及吴镇宇先后发表微博声明贝儿与这件事情无关,但是仍未能堵住悠悠众口。

参考文献

[1]凯斯·R.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凯斯·R.桑斯坦.极端的人群[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胡美玲.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生成与应对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张启山.从方韩之争浅析网络解析网络论战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人民网传媒频道[OL].media.people.com.cn/n/2012/1112/c238969-19553771-2.html.2012-11-12.

注释:

篇12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为节点共同构成的软硬件平台组合而成的无线传感器的网络技术,在经过了不断发展过程,其中的传感器节点的功能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同时,在无线传感器的网络节点当中,受到了其网络节点能量和资源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在传统的嵌入式的操作系统当中,运行的过程所需要的能耗是相对较大的,因此对内存以及其他的资源的要求方面也是相对较高的,在此种情况下,是不可以利用传统的嵌入式的操作方式进行资源的处理的。与此同时,在消息达到的时候所产生的消息并发量也是相当大的,呈现出了密集的现象,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保持多个逻辑运算的同时执行,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是相当的;除此之外,在对无线传感器的网络节点进行模块化的过程中,由于其模块化的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在进行硬件系统的控制时需要保证全面方便快捷的控制和操作。

2气象观察的无线传感器的网络节点分析研究

2.1节点功能要求以及技术指标

在对气象观测当中的无线传感器的网络节点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其周围的信息作出搜集,其中包括温度、湿度、风向以及气压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摆脱数据采集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电力依赖的现象,实现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长期的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可以形成多跳的自组织网络,对于节点当中所采集到的数据,在多跳网络的基础上完成数据的整体汇聚。

2.2节点的典型结构组成

在该系统当中,需要对其中的典型结构进行分析,其中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应用场景来对其传感器的节点做出不同的设计和分析,从而形成面向对象为应用网络的一种无线传感器的网络结构,在其网络结构方面都是呈现出了相同的结构设计,在其结构当中,主要是由几个部分来共同组成的,其中分别是传感器模块(由传感器和模块组成)、包括、存储器等)、无线收发模块(由无线通信模块和天线组成、以及电源部分可以选择的其它功能单元包括:定位系统、移动系统等,其结构模式图如图1所示。

2.3节点硬件系统组成

在对该系统当中的节点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几个模块做出专门设计,其中包括通信模块、接口模块、传感器模块和电源模块等。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保证对于数据业务的处理要时刻和通信模块当中的芯片来作为主要的核心设计理念,并且还要做到不断的对其的电路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其中包括晶振电路、天线匹配电路等。在接口模块当中,主要是在其外部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做出相对应的扩展,从而对其处理器和传感器当中所需要的通信的需求做出不断的规划和适应。例如对传感器模块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其外界因素做出信息的搜集,比如周围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等多种因素,在进行设计的过程的当中,根据获取的元素信息实现智能化的传感器效果。在其传感器的运行过程当中,其电源模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可以利用太阳能来作为能量进行电池供电,其中的电池模块主要是由锂电池、电源管理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来共同构成的,这些电池模块可以最大限度的对各个模块当中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节点硬件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

2.4节点的软件系统结构

在该系统的软件系统结构当中,主要包含了系统基础组件、传感器驱动组件、路由协议组件和应用层组件这几个相关的组件,在对其设计和研究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其传感器的驱动组件、路由协议组件以及其应用开发的各部分组件进行不断的分析和优化,其软件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3节点的部署以及测试

气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部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网络的自适应选择设计过于简单,只能根据物理连接的情况进行了网络通道的选择,实现了程序的更新功能,但没有在离线的情况下实现这一功能,不能根据网络的带宽情况对或进行选择,整个中间件没有考虑视频数据传输的功能,数据库方面并没有考虑大批量数据的存储情况,没有实现数据的自动删除功能。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正和增加的内容有:实现中间件系统中子系统和子系统的程序离线下载功能,完善程序的自动更新升级功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便利性。改进中间件系统的网络自适应选择功能,通过物理通道的监测实现可接入外网通道的选择,再分析可接入外网通道的信号强度,最后完成具体网络通道的选择工作,从而进一步地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数据库自动清理数据功能,当数据库中各个表中的记录超过规定限度时,会自动的删除最原始的数据。、实现中间件系统对视频监控的支持,为远程监控观测区域提供一种可靠稳定的解决方案。在笔者从事的县区区域当中该系统中包含三个观测区域,其中的采每个区域当中都设置了一个传感器节点和一个网关节点。在区域当中,没有出现市电接口的条件,从而可以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获取,对于网管节点的使用方面主要是依靠于太阳能的能源供电。与此同时,在区域当中的气象观测无线传感器的网络节点运行过程中,对于能源能耗的使用方面都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气象观测领域当中,需要充分的实现其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从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其无线传感器的网络技术便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和优势,因此在本文当中,在面向气象观测的基础上保证其无线传感器的网络节点的优化设计,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对气象观测的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低功耗的气象观测的硬件平台设备,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还建立出了一种的适用于气象观测的网络多条路由的协议,从而最大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现代化的气象观测业务的最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罗希昌,周杰,杜景林,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急气象观测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32(11):108~111.

[2]张照龙,包容刚,王小飞,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陕西气象,2010(6):6~8.

[3]程同琰.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10.

篇13

Keywords: network failure; meteorology; Shucheng

1 概述

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各项气象观测数据必须在规定时效内上传到省局服务器[1-3]。而网络故障对数据正常传输造成极大威胁[4-6],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多种手段,快速查出网络故障的原因,定位网络故障点,及时解决问题。本文以舒城县气象局的一次网络故障实例为基础,介绍如何判断故障原因并解决故障的过程。

2 舒城县气象信息网络现状

目前舒城县气象局接通了联通、电信和移动三家网络运营商,其中联通为内网,电信为外网,移动为备份网络。三家网络通过一套路由器设备实现互为备份,即联通和移动只要有一家网络联通,则内网仍可保持联通,电信和移动只要一家网络联通,则外面仍可保持联通。另外,业务系统计算机安装了3G网络,作为物理网络线路故障时,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保障观测数据正常传输。

3 故障描述

2017年2月1日(正月初五)凌晨3点业务计算机数据传输突然中断,值班员收到省局信息中心发来的数据未传输的手机短信。值班员通过简单判断后对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分别进行了重启,故障依旧。

4 故障定位

4.1 内、外网联通情况

ping内网和外网网关,内网不通,外网正常。对于值班员不熟悉ping命令的情况,可通过查看内网网址(例如ASOM系统、MDOS2系统)和外网网址(例如百度)连接情况加以判断。仅外网联通表明联通和移动网络均已故障,电信网络正常,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也应该是正常的。

4.2 重启设备

先重启业务计算机,若故障仅因传输软件“死机”可通过重启恢复正常,若故障依旧再重启网络设备。

4.3 排除外力因素

故障发生时单位周边没有道路施工现象,与联通、移动网络运行商取得联系,得知近期没有线路维修维护等施工,表明并非野蛮施工等造成光缆中断。

4.4 积极寻求网络运营商协助

在联通、移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找出机房地板下联通、移动光缆均被老鼠咬断,另外移动网络设备故障。

5 故障解决

经重启仍无法恢复网络时,需立即启动3G网络,保障观测数据的正常传输。对于业务计算机上未安装3G网络的台站,安徽省气象局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SSL+VPN线路作为备份通信线路,可实现通过电信外网向处于内网的省局服务器传输数据。

在更换好故障的设备和连接好咬断的光缆后,需对故障修复情况进行检查。在路由器上将联通、移动网络仅保留一路,另一路拔掉,若两次测试内网均正常则表明网络故障已解决。

6 结束语

6.1 机房布线应规范合理

放置网络设备的机房由于线路繁多复杂,布线必须做到规范有序、合理布局。尤其是光缆在接线盒处因没有了外层的保护,容易遭受鼠咬、扯拽等外力因素的破坏,需加强保护处理。在日常管理和维护中较少涉及到对接口处的查看,一旦出现故障时难以迅速被定位,因此相关的加强保护措施应当规范而且有效。

6.2 强化网络应急保障

因网络故障往往对业务造成的影响大,需要每名值班员能够掌握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案,要能在网络管理人员赶到时进行力所能及的修复,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在日常业务应急演练中应列入和加大网络故障修复的应急演练。日常工作中也要加大对网络设备的巡视巡查,时刻保证3路网络的联通,即使有某路网络故障时不至于造成网络中断影响数据传输。

6.3 业务人员加强网络知识学习

除了台站的网络管理人员外,每名业务值班人员也应当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了解网络设备的常识、故障处理步骤和简单的诊断分析命令,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网络故障和加快较难故障的排除速度。

参考文献

[1]谢筱惠,刘锋,李旭东,等.浅谈基层台站网络管理[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3):93-95.

[2]邱劲飚,罗凤明,张银河.气象市、县网络中路由器故障的应急解决方案[J].广东气象,2006,28(4):66-67.

[3]刘亚玲,王俊,于宏君,等.通辽市气象信息网络现状及安全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51-53.

[4]赵勇,杨茂春.市级气象局通讯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