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危儿护理诊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高危妊娠分娩手术指征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诸多原因导致高危妊娠率也逐年上升,其分娩手术主要指征有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头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3]。
1.1胎儿因素
1.1.1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是近些年来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重要指征之一,有报道显示胎儿窘迫发生率从70年代0.6%上升到80年代5.8%,近年来发生率更高,其占高危妊娠手术指征比例也从70年代3.8%上升到90年代31.5%。诊断胎儿窘迫与胎心监测手段有关,随着先进的电子监护仪的应用,临床上因胎儿窘迫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但是现在所使用的监测方法均有一定的假阳性,不能单凭此结果即决定进行高危妊娠手术[4],医生要对母婴情况进一步了解,综合其他各项指标分析,进行诊断。
1.1.2臀位臀先露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异常胎先露,其发生率为3%-4%左右。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臀位剖宫产率为11.6%,而到80年代则上升至79.1%,我国不同地区臀位剖宫产率在43%-92%。很多医院对于初产妇的臀位剖宫产率已达100%。多数研究学者认为脐带显露、足先露以及胎头仰伸都是臀先露剖宫产的重要指征。
1.1.3巨大儿现代社会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孕期的营养水平也随之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也得以上升,对应的以巨大儿为指征的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率也逐年提升。杨瑜麟研究3475例手术指征发现巨大儿剖宫产率竟达到68.3%,以其他指征施行剖宫产分娩出巨大儿的占其总数的29.6%[5]。
1.2母亲因素母亲患有妊娠合并症如合并肾病、心脏病、凝血异常、甲状腺病、糖代谢异常、肝胆疾病等,或者母亲有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胎盘因素、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羊水过少、高龄初产等,都是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指征[6],郭文分析1428例剖宫产指征发现重度妊高症的剖宫产率达88.67%。
1.3头盆因素头盆因素包括头盆不称、骨盆狭窄、产程异常等。明显的骨盆狭窄是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合理指征,而头盆不称则相对比较模糊。一方面巨大儿比例的增多造成相对头盆不称的概率加大,另一方面,少数头盆不称标准掌握不够严谨。
1.4社会因素
1.4.1非医学指征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医学指征指的是如果不采用手术就会对母亲和胎儿不利,此时不采取手术会带来比手术本身风险更大的危险。反之,非医学指征指的是除上述高危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此时手术分娩带来的危险要比阴道分娩带来的危险大。
1.4.2社会指征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社会指征包括孕妇惧怕分娩时的疼痛,担心并发症与新生儿健康、对成功分娩没有信心。
2手术护理研究
高危妊娠分娩手术是目前妇产科治疗高危妊娠的最主要手段,做好临床护理工作能有效的预防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医疗纠纷。
2.1术前护理高危妊娠孕妇临产前的紧张情绪无疑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因此,术前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孕妇的疑虑耐心的解答,努力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解除其不良情绪,以关心、认真、负责、专业的服务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孕妇的信任,让其对分娩手术有信心。术前的饮食调理也很重要,遵循少量多餐、低脂、高膳食纤维的原则,加强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护理时注意糖尿病类孕妇要通过饮食和药物稳定控制血糖后再行手术,贫血类孕妇要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后手术,体质消瘦类孕妇补充营养后手术[7]。最后,术前对孕妇进行全面检查,同时监测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情况和胎心情况,掌握好手术时机,保持皮肤清洁,准备手术。
2.2术中护理手术中护理人员要与孕妇做好沟通工作,让其放松,手术要严格无菌操作,护理好切口,预防后续感染。
2.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中要每天观察产妇切口处是否有血液渗出,检查切口张力情况。保持产妇卧位时床头抬高30°左右,放松腹部肌肉,咳嗽时则平卧,双手轻压腹部两边,适当补充水和维生素。
2.4康复教育术后要及时与产妇讲解科学起坐、床上大小便的意义,以免引起切口拉伤。指导产妇合理饮食、正确使用腹带并进行早期活动,促进肠胃功能恢复,使其尽早排气、排便。询问并记录产妇术后的大小便情况,防止便秘[8]。执行护理操作时先与产妇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防止操作损伤。最后要教育产妇克服心理障碍,选择母乳喂养。
3讨论
早期筛选高危孕妇,进行重点监护,出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以免高危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重点监护包括孕妇和胎儿两个方面[9]。临床产前检查可通过妊娠图、子宫底高度测量、B超等诊断孕妇和胎儿情况,通过血和尿中的hCG测定、血hPL测定、B超等测定胎盘功能情况,通过胎动计数、胎心测定仪、胎儿心电图、羊膜镜检查等掌握胎儿情况[10]。
高危妊娠多为生理现象,临床上采取剖宫产手术进行治疗,帮助孕妇顺利分娩,其手术指征较多,包括胎儿因素、母亲因素、社会因素等。护理时让产妇侧睡,嘱咐产妇的生活起居中的注意事项,监测产妇生理体征恢复情况。
高危妊娠严重危害母婴健康,高危妊娠分娩手术风险也高于自然分娩,术后护理难度也相应增加,这些都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鉴于此,预防高危妊娠是非常必要的,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孕育,减少高危妊娠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上官雪鸿.剖宫产术792例手术指征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4):124-125.
[2]吴爱芳,顾丽芳,彭丽群.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754.
[3]曾国琼,黄智勇,高坚欣.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418.
[4]曾启仙.6年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149-150.
[5]张坚,李萍,谢静燕.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60-61.
[6]李细平.3425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母儿预后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1,(9):72-73.
[7]李毅.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护理及剖宫产手术的误区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9):118-119.
篇2
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合并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除直接影响母婴健康外,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可以预防妊娠期疾病,促进母儿健康,对孕母及胎儿所出现的异常状况可以及早发现、及早诊治,根据《孕产妇系统保健分级管理方法》高危妊娠评分标准的要求,对所有建册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现将2008年3月~2011年5月高危妊娠监测情况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011年5月收治分娩产妇1547例,从中筛选256例高危妊娠产妇进行观察。
分析方法:对256例高危妊娠产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可能影响孕产妇和围产儿安全的其他因素。并对上述病例资料进行相关所占比例及构成比例分析,重点统计:剖宫产率、母儿病死率、难产率、年分娩总数及各种剖宫产指征,对高危妊娠及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1]。
结 果
情况分析:256例中孕期筛选的高危因素顺次如下:乙肝、人流≥3次、轻~中度贫血、高龄初产、服避孕药史、先心、肾炎、哮喘史、孕妇体重<40kg、臀位未纠正、骨盆异常、瘢痕子宫、生育畸形儿史、前置胎盘、羊水过多、甲亢、精神分裂症、双胎、子痛前期、妊娠期合并妇科疾病、梅毒和尖锐湿疣等。分析得出导致高危妊娠的主要原因有人流、乙肝、臀位、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妊娠合并症、高龄初产、双胎等。
篇3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存在各种高危因素的婴儿,这些高危因素常常有早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产伤等[1]。高危儿有可能发生脑损伤的,并出现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严重后遗症。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出现脑损伤的高危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其主要后遗症脑性瘫痪等却有所增加。因此,探索更有效监测脑损伤的方法、早期发现并干预、降低残障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高危儿进行了监测与观察,提示了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在隆回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中具有高危因素的全部高危儿进行登记造册。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表格,内容包括父母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年人均收入、对妇幼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孕期检查次数、孕产期及新生儿期的高危因素、接受儿童保健检查情况、发现异常后的干预情况及治疗效果等。在婴儿出生时由专人负责登记,由儿童保健科专业人员进行检查至满1周岁,体检时补充相关病史。
1.2.2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包括家庭监测及儿童保健门诊高危儿筛查,首先由儿童保健医生指导家长按“高危家庭监护10条”[2]进行自我监护,观察有无以下异常情况:1)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用力伸直或屈曲,好像“很有力”;2)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时竖不起头;3)3个月还不能抬头;4)4个月紧握拳,手不松开,拇指内收;5)5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6)6个月扶立时尖足;7)7个月不能发ba、ma音;8)8个月不能独坐;9)头和手频繁抖动;10)整日哭闹、张口、喂养困难。然后,在儿童保健门诊对所有高危儿采用“高危儿筛查5项”[2]进行初步筛查,筛查方法包括:视听反应、拉起抬头、俯卧抬头与手支撑、肌张力及异常姿势检查。对筛查异常儿童予以头颅MRI/CT、脑电图、盖泽尔发育诊断、耳声发射等检查,诊断为脑损伤者予以康复治疗;对筛查正常儿童进行早期综合发展指导,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育。
2 结果
2.1 高危儿监测的基本状况 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在该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3209例,其中高危儿1506例,高危儿中男812例,女694例,按要求接受随访的高危儿有1160例,其余因家长不配合、户口迁移、路途远等原因没有接受全程随访。
2.2 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分为胎儿期因素、产时因素、新生儿期因素,其中胎儿期因素有:遗传因素、孕早期阴道流血、 妊高症、宫内感染、孕期接受X线等、母亲疾病(重度贫血、甲亢、癫痫、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胎儿发育迟缓、多胎妊娠、脐带绕颈、宫内窘迫等;产时因素有:新生儿窒息、剖腹产、难产、产伤等;新生儿期因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HIE、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颅内感染等。前四位高危因素是剖腹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
2.3 脑损伤的发生率及诊断情况 1160例高危儿中98例发生脑损伤,发生率 8.45%。全部脑损伤儿童均在监测中得到及时诊断,得到诊断的时间分布情况:0-3个月32例,4-6个月61例,6-12个月5例,早期诊断率94.90%。98例脑损伤儿童均有不同程度发育落后,通过头颅MRI/CT、脑电图、盖泽尔发育诊断、耳声发射等检查,均符合脑损伤的诊断。
3 讨论 高危儿有发生脑损伤的可能,文献报道,绝大多数高危儿能完全健康地生长发育,发生脑损伤的只是少数,约占高危儿8%-9%[2],本研究显示,高危儿中脑损伤的发生率达8.45%,与报道一致。对脑损伤儿童进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普遍认为脑损伤的治疗以早期治疗效果为好,虽然脑损伤病变是非进行性的,但是如果不早期治疗的话,患儿的异常行为就会得到强化,进而出现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使得治疗会进一步加剧困难[3]。研究表明,0到2岁是大脑发育最为迅速且各方面的代偿能力最好的阶段,只要利用某些特性,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早期诊断高危儿脑损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果表明,指导家长对高危儿进行家庭监护可以增强家长的儿童保健意识,并较早发现儿童发育异常,及时就诊。儿童保健门诊利用高危儿筛查5项对高危儿进行脑损伤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脑损伤儿童,提高了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能性,可有效降低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广大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推广应用。
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可促进婴幼儿智能与运动的发展,国外研究认为,家庭因素对幼儿的智力与运动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父母文化、职业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可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特别是与母亲的文化程度相关性最高,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明显[4]。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还显示,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其社会经济地位有关,还与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关[5]。国内研究也显示婴幼儿的早期智力发展与家庭刺激质量、婴幼儿的气质特点及家庭环境有关[6-7]。本研究通过家长的自我监护,提高了家长参与儿童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保健医生常规对就诊的儿童进行早期综合发展指导,不但可以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营造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发育的环境,也能提高婴幼儿智能发育指数的数值,使高危儿监测工作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很好地体现了高危儿监测工作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松,洪世欣,王太梅等.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及小于胎龄儿与脑性瘫痪发病的关系[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5):344-347.
[2] 谢鹏,林义雯,吴昭琳.高危儿保健和脑损伤的早期诊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9-12.
[3] 叶秀桢,罗先琼,朱冬生.早期教育对极低出生体重智能发育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73.
[4] 宋丽华,王兴芳.儿童智能测试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7):127-128.
篇4
新生儿在围产期因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刺激,会诱发围产期脑损伤,从而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对于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1]。如何恢复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日后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院对于2010年5月-2014年2月对于我院接收的212例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2例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106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110例,女性患儿为102例;年龄1-42d,平均年龄(32.45±3.42)d;其中早产儿78例,新生儿窒息5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6例,高胆红素血症30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姿势异常、CT/MRI异常、运动发育缓慢或障碍、肌张力增高、原始反射残存。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和营养神经细胞的治疗,如丽珠赛乐,每日一次,注射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在每次疗程结束后停药20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患儿的治疗基础上接受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恢复治疗每天一次,每次为1小时,一个疗程为一个月,共进行3个疗程。①听觉刺激:在与患儿接触的过程中,播放音乐,与其对话,也可以使用铃声等进行刺激;②在患儿所处的地方装饰色彩鲜艳的饰物,以及其他色彩比较丰富的图片、宣传画,增加患儿的视觉刺激;③在与患儿接触过程中,抚摸患儿的肌肤,以及帮助患儿进行活动;④取患儿平卧位,操作者握住患儿拇指,用食指握住患儿的手,使其手臂弯曲,来回活动;也可以握住患儿的脚踝,使其脚提高;⑤对于六月以上的患儿,需要家长定时带患儿去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临床评估和 Gesell评定发育诊断量表[2]对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等各个方面进行评分。分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级别;基本治愈:患儿基本恢复到正常婴儿的水平,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基本不受到影响;显效: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提高的明显,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有效: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提高;无效:治疗前后患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变。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Gesell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儿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能区、社会适应能区得分(94.33±10.14、92.45±8.25、93.15±10.48、91.24±10.24、90.47±11.24)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围产医学一级儿童病学的研究加深,我国的新生儿的死亡率稳步下降,虽然其死亡率下降,但对于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儿早期康复护理显得十分必要[3,4]。而人的神经中枢系统有一定的可塑性,而且新生儿由于脑的神经细胞正处于增殖期,所以在此阶段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功能和神经细胞的恢复,可能完全恢复新生儿的正常神经运动功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再生以及脑功能的恢复,这为早期康复护理恢复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5]。
护理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同的干预方式和时机有着不一样的效果。本实验中在营养神经细胞的治疗的基础上,被动接受体操、视、听、触觉刺激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其干预结果与一般的方法相比,治疗总显效率为90.12%。而且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能区、社会适应能区等五个智能区评分也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尤其运动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更加显著,所以早期康复护理对于围产期脑损伤患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6]。
综上所述,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外界刺激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恢复其智力发育和运动功能,具有十分良好的预后性,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涛,蒋波,范春燕,等.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 5):698- 699.
[2]郑蓉,池霞,洪琴,等.智能发育迟缓儿早期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604- 03606.
[3]罗玉梅,曹俊,陈险峰.脑发育临界儿筛查与康复治疗流程管理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08- 3709.
篇5
首先要大力宣传,让农村妇女认识到高危妊娠的危害性。年龄超过35岁第一次分娩已经属于“高危”范畴。女人妊娠与分娩危险系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危害一,女人妊娠成功率在下降,容易发生流产。对于40岁的孕妇来说,会有25%的人会遇到流产;而45岁以后,将有一半的孕妇将发生流产。危害二,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在妊娠后期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死胎死产发生率、难产率,围产儿死亡率、感染的几率升高。与年轻初产妇相比,高龄初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增加了5倍。危害三,表现在胎儿畸形率高。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母亲生育年龄不超过30岁者,其孩子出生缺陷率为5.93%,大于30岁者,其孩子出生缺陷率为7.71%,大于35岁者,缺陷率更高。危害四,孕妇年龄越大,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并发症的机率越大,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危害五,高危妊娠对妇女身心健康威胁极大,不仅导致胎儿的发病和死亡,也常会致使孕妇发病或死亡。
当今,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高龄女性安全度过孕产期,但由于高危妊娠问题导致的产科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让大龄的孕妇积极地配合医生的工作,主动并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平安地度过妊娠期并能顺利分娩。具体要做的是:
1 让高龄女性孕前要提前1个月口服叶酸。服用叶酸,可以避免神经系统发育疾病。孕前如果未及时吃叶酸的孕妇,怀孕后要继续补充叶酸,直至怀孕12周为止。
2 孕前要进行身体检查。夫妻双方都要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准备怀孕的女性,除了要进行心、肝、肾等常规检查外,还要重点检查生殖系统。患有性病的,要等待治疗痊愈后才能怀孕。
3 孕期保健要格外注意,要保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检要给孕妇建卡,医院方要做好建卡档案。建议高危孕妇怀孕24-28周到县级医院做四维彩超排除畸形。
4 高危孕妇怀孕16-20周,要进行唐氏筛查。这项检查是提取孕妇的血液,检测血液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的量和浓度,来断定胎儿可能出现的病症。
5 怀孕20周以后动员高危孕妇要到县级医院做羊水穿刺。这项检查主要是针对高危孕妇检查的。研究表明,孕妇年龄愈大,先天愚和畸形儿的发病率愈高。随着孕妇年龄增长,卵巢逐渐衰老退变,产生的卵子自然老化,发生染色体畸形的机会就会增多。羊水穿刺检查可以直接获得染色体的数量,根据检查结果可以知道胎儿是否有异常。但要向孕妇告知这项检查有0.5%的几率会因此导致流产。
6 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自然分娩的难度越来越大,高龄产妇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动员高危孕产妇到县级医院生产。高龄孕妇剖宫产适应征较高,大致有90%的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剖宫产医疗费用较大,产后身体恢复期长。高龄孕妇的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减弱,子宫收缩力相应变小,容易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胎儿产伤和窒息。
7 关注高危孕妇血糖、血压等指标。高危产妇易患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等。由于孕妇体内的血容量比非孕期明显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如果原先有患心脏病的孕妇很可能由于无法耐受,只得提前终止妊娠。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要进行产前诊断。加强对农村高危妊娠妇女在围生期进行监测和护理,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卫生院妇产科护理人员对农村高危妊娠妇女在围生期进行监测和护理的工作有:
尽量动员高危孕产妇到县级医院生产。但日常总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高危孕产妇不愿转到县级医院产儿,也有的是高危孕产妇临近围产,已来不及送县级医院,只好送进卫生院。对于这些高危产妇,农村卫生院妇产科护理人员对农村高危妊娠妇女在围生期进行监测和护理的工作有:
一 产前的心理护理:高危孕产妇在确定分娩时,主要表现为对分娩感到焦虑、恐惧,担心生出畸形儿,有的甚至恐惧发生并发症有夺去生命的危险。我们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与检查产妇,耐心安慰产妇,并尽可能让孕妇身体歇息。以增加产妇的安全感。同时还要及时与产妇的主要亲属进行沟通,使产妇能够得到丈夫、亲人的体贴、关怀和理解,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生产。
二 妊娠并发症的护理:高龄产妇常有妊娠并发症或存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慢性缺氧等病理因素,产前注意生命体征稳定,控制血糖水平,对比较严重贫血的孕妇,给予静脉输液,为围产创造有利条件。对重度贫血或心脏病的孕妇,应联系120服务,送往县级医院。
三 产中护理:产中应做好输液管理,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出入量的观察。产中注意保暖,避免低温寒战。应注意预防术中出血,产过程中注意要“三慢”即吸羊水慢、娩胎头慢、剥离胎盘要慢,产程结束应检查子宫收缩情况,若子宫收缩乏力应及时给予处理。护产士还应多与清醒产妇交谈,分散注意力,以消除恐惧心理。
四 产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产后由护产士协助母乳喂养,以促进乳汁分泌,以利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②加强病情观察:产妇回病房时,责任护士应详细尿量、出血量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严密观察产妇的意识、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量,最初每15分钟观察记录1次,若3次平稳后可改为每30分钟观察1次,产后2小时生命体征较平稳者可改为每2~4小时监测。③输液管道的护理:产后3日内是产妇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应注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控制滴速,一般根据病情调至60~80滴/分,如失血较多时,可适当加快输液。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预防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而高龄产妇因精神过度紧张、产后体力消耗大、孕产次数多,子宫肌纤维损伤,结缔组织增多,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可导致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引起休克。注意产后高危孕妇的补液、输入抗感染药物等。多鼓励高危产妇加强活动,勤做腿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 李卫平.高龄孕产分娩方式的选择.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0):743.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31例,女461例。其中早产儿318例,新生儿窒息及缺血缺氧性脑病(HIE)294例,高胆红素血症548例,新生儿肺炎336例,新生儿小肠结肠炎157例,其他疾病39例。
1.2 方法 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手持式听力筛查仪,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进行听力筛查。地点设在无屏蔽的安静房间(环境噪音低于45dBA),在新手生儿处于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下进行测试。测试前进行探头效准测验,刺激声为滴答声。由仪器自动设置参数判断:通过(PASS)或未通过(REFER)。通过即为TEOAE存在,未通过即为TEOAE缺失,但要求刺激声稳定率80%,伪迹率20%。测试时间在新生儿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第一次筛查。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后进行复筛。每一个婴儿均接受双耳检查,一耳未通过即结果为阳性。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筛查前干预措施 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听力筛查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他们的疑虑,取得他们的同意和支持。由专人负责定期对听力筛查设备进行检修、校准及保养。每次测试前要注意检查设备正常与否,以防止因为设备故障而导致筛查结果失误。操作前应仔细核对患儿床号、姓名、性别,日龄(足月儿出生后满3d,早产儿出生后满15d),与医生一起评估患儿病情,待患儿病情稳定,并更换纸尿裤和喂奶后处于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中。
1.3.2筛查时的干预措施 检查时患儿可取平卧位头略偏一侧或侧卧位,用消毒棉签蘸少许75%酒精清除新生儿外耳道内分泌物及脱屑。选取大小适合的耳塞,将耳塞轻轻放入外耳道,使其与外耳道形成密闭腔,并用一手固定探头。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时刻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等变化。如果患儿肢体乱动或哭闹时就暂停检查,重新打包使小儿舒适,检查尿片是否需要更换;用手轻轻抚摩小儿头部、轻拍其身体或给予安抚奶嘴使其安静下来再检。检完一侧耳朵后取相反的检另一侧。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探头耳塞一用一消毒,操作前后及检查不同小儿之间应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1.3.3筛查后干预措施 注意有无耳塞留在患儿外耳道内,检查耳朵有无红肿,帮助小儿取舒适,继续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根据筛查结果分别进行健康教育。需让家长明白,并不是筛查通过的新生儿听力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仍然有晚发性听力损害的情况,同时还可能因为后天疾病(中耳炎等)或者噪音等引起的听力损害,因此,需定期对小儿听力进行监测。而针对筛查未能通过的小儿,应向家长解释相关情况,告知这结果可能是耳积液,耳道羊水、分泌物阻塞等中耳传音障碍及耳道阻塞造成,必须按时进行复查。出院时把筛查结果记录在出院病历上,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电话随防。
2 结果
1692例患儿中,未通过筛查者为187例,阳性率为11.1%;1个月后复筛163例,仍未通过筛查者为48例,阳性率29.4%;未复24例,未复筛率12.8%;未通过复筛者做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最后例确诊听力障碍11例。
3讨论
高危新生儿早指新生儿因本身有生理缺陷或病理改变,或因孕妇有高危因素而受到严重威胁的新生儿。由于高危新生儿病情复杂多变,所以必须在患儿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方能筛查。因此,筛查前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做好筛查前环境及仪器准备、维持新生儿良好的筛查状态也是听力筛查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应重视家长听力筛查的健康教育,让家长认识到一旦孩子患有听力障碍若错过了听力言语康复的最佳时机,将造成终身遗憾[2]。本组资料中,初筛阳性者未返院复筛有24例,其中7例是出院后转上一级医院诊治;而另外17例是家住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听力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能按时复筛。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听力筛查的宣传教育,可进行多渠道的宣传,如广播电视、聋哑儿家长讲解亲身感受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自愿配合听力筛查,杜绝漏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让听力障碍儿童回归有声世界。
篇7
1.2卧床休息 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一般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部大血管压迫,改善肾脏及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减少脐带受压。
2 妊娠高危因素包括
2.1社会因素及个人条件 如孕妇及丈夫无职业、收入低下、居住条件差、未婚或独居;孕妇年龄小于16岁,体重小于40公斤或大于80公斤;身高小于140厘米等。
2.2疾病因素
2.2.1产科病史 自然流产、异位妊娠、早产、死产。
2.2.2各种疾病妊娠合并症 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等。
2.2.3产科情况 如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
2.2.4孕妇本人恶习 大量吸烟、饮酒。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给孕妇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避免一些不良的刺激。开导孕妇心情放松,精神保持自然。鼓励和指导家人多支持的相伴,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配合医生,有信心顺利完成分娩的决心。
3.2一般护理 增强营养,保证胎儿正常需要。如对功能减退、胎儿育不良迟缓孕妇应给予高蛋白、高能量、补充维生素、铁、钙及多种氨基酸;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则应控制饮食;对于妊高症要注意休息充足,增加补钙和新鲜蔬菜及维生素的摄入。应左侧卧位。
3.3病情观察 对高危孕妇做好记录。观察一般情况,如孕妇的心率、脉搏、血压、活动耐受力、有无阴道流血高血压、水肿、心力衰竭、腹痛、胎儿缺氧等症状和体征,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处理经过。
3.4健康指导 对不同的高危因素的孕妇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和相应的健康指导。筛查高危孕妇,建立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职能。保健人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危孕妇,对高危孕应实行专案管理、监护追踪、随访上门检查保健服务,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病残儿出生率死亡有着重要的意义。
4 预防
篇8
【Keywords】Newborns; hypoglycemia; High risk factors;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16-02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主要损害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是围产期窒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等高危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1,2]。因此必须积极防治。我们对收治的72例高危新生儿中34例出现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符合高危新生儿标准的72例新生儿,其中男39例,女33例,日龄2h~10天,胎龄
1.2 临床表现:反应低下30例,(41.67%),拒奶17例(23.61%),体温不升14例(19.44%),面色苍白14例(19.44%),惊厥11例(15.28%),昏迷6例(8.33%),无症状17例(23.61%)。
1.3 方法:
1.3.1 血糖测定方法:用血糖仪及相应试纸和针头,采足跟毛细血管血1滴进行血糖检测。血糖值正常者每6小时检测1次,异常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后30 min检测1次血糖,待血糖正常后再改为6 h检测1次。连续监测正常3 d后停止检测。诊断标准如[3]。
1.3.2 护理方法:对低血糖症新生儿生后1 h即开始喂10%葡萄糖水,观察1~2 h,如无呕吐及其他反应,生后2~3 h开始喂奶,不能经口喂养者予鼻饲,保证热量供给。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监测血糖值及时调整,争取尽早停用静脉输液。进行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同时加用多种氨基酸和类脂质,以减少葡萄糖用量,预防高血糖的发生。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其体重及体温情况,给予暖箱保暖,及时调整暖箱温度,维持体温在36~37.5℃,避免过多暴露患儿,减少能量消耗。严密观察新生儿神志、呼吸、面色、哭声、吸吮能力,肌张力及抽搐情况。在操作时要严格消毒,采血后用无菌棉球压迫,无出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防止皮肤破溃感染[4~7]。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结果:本组72例患者中,血糖异常者34例,占47.22%,其中低血糖28例,占38.89%;高血糖6例,占8.33%。对照组72例患者中,血糖异常者7例,全部为低血糖,占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胎龄
2.3 护理结果:34例血糖异常新生儿均于发现后2~4 h血糖恢复正常,其中12例出生后7d内血糖有波动,及时发现并纠正。本组无1例采血部位发生感染,未发生与血糖异常相关的并发症。
3 讨论
葡萄糖是新生儿脑耗氧代谢的全部物质[8~9]。低血糖时会导致这些脑细胞结构的基质碎裂,进而加重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高血糖对脑缺氧或缺氧损伤巳成定论[10]。新生儿血糖异常时,其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易被其他疾病所掩盖,故对高危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应常规进行血糖监测,以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进行治疗。本组资料中34例血糖异常的新生儿经针对性护理后血糖均于2~4 h纠正,其中12例生后7 d内血糖有波动,均及时发现纠正。本组资料中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合并疾病的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为早产儿肝糖原储量不足,糖原与产热能的棕色脂肪易被耗竭而发生血糖异常;低体重儿胰岛素分泌不足且活性低,分解反应和调节功能较差,使血糖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发生血糖异常;窒息、感染、缺氧等刺激可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立即启动,使胰岛素相对不足及效率降低,此时血糖虽高,却不被组织器官充分利用,这种利用障碍导致血糖异常[11~13]。
总之,对高危新生儿生后24h内要连续监测血糖,对高危新生儿加强对的病情观察,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早喂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及治疗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闵玉芳,黄瑞萍.母婴NUC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7(1):32
[2] 周志玉,何莉,邓靖怡,等. 高危新生儿血糖的临床分析与护理3 18例[J].主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36~37
[3] 金汉珍,黄德眠,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61~666
[4] 张丽霞,崔艳芳. 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7):41~42
[5] 吴红燕,康文清,赵磊.鸟巢护理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23):14~15
[6] 宫鲁萍.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1994,9(2);69
[7] 张家骧,魏克伦,薜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6~668
[8] 李智英,梁海华,刘晓红,等.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3,2(2):5
[9] 常向秀,徐节,刘菲菲,等. 窒息新生儿血糖动态检测及其护理[J].护理学报,2006,13(9):4~6
[10] Pulsinelli WA,waldman S.rawlin SOn D,et al hyper glycenlia oonverls neuronal damage into brain infarction neurology,1982,32:1239~1246
[11] 马美丽,徐红贞.早产儿低血糖症的观察及护理5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36
篇9
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既往报道明显增加,尤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该病对母儿存在明显影响,但通过及时的孕期诊断和积极控制孕妇血糖,母、儿结局可均有明显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亦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其发生率为1%-5%,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GDM危害巨大,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出现一系列母婴合并症,如酮症酸中毒、妊高症、巨大胎儿等。而护士在GDM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起积极作用,因此我院加强了对GDM患者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糖尿病孕妇共计54例。其中初产妇36例,经产妇18例,年龄24-37岁,孕期32-40周
1.2GDM诊断检查:符合下列标准之一,即可诊断GDM。
(1)两次或两次以上FBG≥ 5.8 mmol/L(105 mg/dl);
(2)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前 3 d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量在150~200 g以上,禁食 8~14 h后查FBG,然后将75 g或100 g葡萄糖溶于200~300 ml水中,5 min服完,服后1、2、3 h分别 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葡萄糖值。空腹、服葡萄糖后1、2、3 h,4项血糖值分别为5.8mmol/L、10.6mmol/L、9.2mmol/L、8.1 mmol/L (105mg/dl、190mg/dl、165mg/dl、145 mg/dl)。4项值中2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
(3)50 g 葡萄糖筛查(GCT): 1 h血糖≥ 11.1mmol/L(200 mg/dl),以及 FPG≥5.8 mmol/L (105 rag/dl)。
2GDM治疗原则
2.1加强妊娠期监测:针对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妊娠前从未进行过血糖检查,孕期有以下表现者亦应高度怀疑为孕前糖尿病:(1)孕期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不增加或下降,甚至并发酮症酸中毒,伴血糖明显升高,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者。 (2)妊娠20周之前,空腹血糖(FPG)≥ 7.0 mmol/L (126 mg/dl)。 50g葡萄糖负荷试验(50g GCT)的时间:所有非糖尿病的孕妇,应在妊娠24~28周,常规做50g GCT筛查。具有下述GDM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孕期检查时,即应进行50g GCT,血糖正常者,妊娠24周后重复50g GCT。GDM的高危因素如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孕期空腹尿糖 阳性 、巨大儿分 娩史、GDM史 、无明显原因的多次自然流产史、胎儿畸形史、死胎史以及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等。确诊后建议转入高危门诊,除常规产检外,须加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此外,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及眼科检查也十分重要。并定期进行B超检查,妊娠 20~22周常规B超检查,除外胎儿畸形。妊娠 28 周后应每 4~6周复查 1次B超,监测胎儿发育、羊水量以及胎儿脐动脉血流等以了解胎儿情况,及胎盘成熟度等。孕前糖尿病患者于孕26周至28周进行胎儿超声心动检查为合适孕周。 主要了解胎儿心脏情况并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指导孕妇掌握胎动计数方法,妊娠32周开始,每周1次NST检查,如有异常增加检查次数,必要时住院治疗。
糖尿病孕妇一般在怀孕37-38周终止妊娠,考虑巨大儿,胎盘功能不良,糖尿病病情较重等,均择期剖宫产。决定阴道分娩者,严密监测血糖,胎心及宫缩变化,鼓励产妇左侧卧位,并持续吸氧。
2.2饮食控制:
(1)妊娠期间的饮食控制标准:既能满足孕妇及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
(2)孕期每日总热量:7531 kJ~9205 kJ,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5% ~55%,蛋白质 20% ~25%,脂肪 25% ~30% 。应实行少量 、多餐制,每 日分 5~6餐 。饮食控制 3~5 d后测 定 24 h血糖(血糖轮廓试验):包括 0点 、三餐前半小时及三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相应尿酮体。严格饮食控制后出现尿酮体阳性,应重新调整饮食。
2.3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及性格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沟通方式,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请家属配合做好孕妇的思想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通过良好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均遵医嘱定期产前检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4做好健康宣教:GDM患者因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治疗、反复检查、缺乏糖尿病知识而紧张、焦虑,担心影响胎儿发育及致畸,因而,要加强对GDM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既要让患者了解GDM对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提高重视程度,又要认识到良好的饮食控制及系统的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嘱其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并随孕期进展,逐渐增加就医次数。
2.5运动治疗:骨骼肌运动除消耗能量外,尚有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的作用。GDM患者进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降低血浆胰岛素浓度,改善胰岛素拮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防止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降低高脂血症。向患者介绍适当运动的好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
2.6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应积极采用胰岛素治疗。开启的胰岛素需冷藏于冰箱内,注射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剂量准确,并注意监测血糖。发现患者出现心悸、出汗、手抖等症状时,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嘱喝糖水或进食,严重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0-60mL。
2.7新生儿的处理:新生儿生后易出现低血糖,出生后30 min内进行末稍血糖测定;新生儿均按高危儿处理,注意保暖和吸氧等;提早喂糖水、喂奶,动态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必要时10%的葡萄糖缓慢静点;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钾、血钙及镁、胆红素;密切注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
2.8预防感染和随访: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探视,防止呼吸道感染。同时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做好会阴护理。所有GDM 孕妇产后应检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正常者产后 6~12周进行口服 75 g OGTT(空腹 以及服糖后 2 h血糖),根据血糖水平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妊娠,葡萄糖耐量受损(IGT)合并妊娠或GDM。
3结果
本次调查5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经过精心细致及科学的护理,均未发生感染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出现巨大儿6例、羊水过多2例、胎儿窘迫4例、早产6例,平均住院6天,52例产妇产后血糖控制稳定后出院,2例因合并精神分裂征最终转院治疗。
4体会
妊娠合并糖尿病属高危妊娠,妊娠期复杂的代谢改变使母婴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尽早地对GDM患者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采取积极细致科学的护理,对控制病情及降低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高危症之一,是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等高危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反复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可引起智力下降及永久性神经损伤。特别在基层医院,由于患儿家属的认识不足或医务人员认识不足,很易出现此病症。本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5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者,对其诊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均为下级医院转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20例。出生日龄l h~12 d。胎龄:30~34周18例,35~37周22例,38~42周12例,> 42周3例,体重 < 2 500 g者21例,2 500~4 000 g者34例。
1.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应用罗氏血糖仪及相应试纸,对新入院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采足跟、拇趾端血进行微量血糖检测,血糖 < 2.2 mmol/L者,不论足月儿或早产儿均诊断为低血糖症。
1.3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症大多无明显症状或有症状亦表现为非特异性,多表现为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拒奶、阵发性发绀、呼吸暂停、嗜睡、多汗等,部分患儿可见惊厥发作。本组病例中无症状者33例(60.00%),吸吮力差9例(16.36%),嗜睡5例(9.09%),发绀3例(5.45%),震颤3例(5.45%),抽搐2例(3.64%)。
1.4 治疗方法
对无症状的低血糖患儿的处理方法为尽早母乳喂养,母乳难以获得时给予配方奶。当口服存在禁忌或患儿不会吸吮时,给予静脉输注葡萄糖,每30分钟复查血糖水平。对于有症状的低血糖患儿,给予10%的葡萄糖,按照2 mL/kg的量给予推注,速度为1 mL/min,每30 min复查血糖水平,直至血糖平稳。
2 结果
本组患儿大多在24 h内血糖稳定,较重患儿一般在48~72 h内症状消失,血糖稳定后停止治疗。有原发病者继续治疗原发病。
3 讨论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且大多数病例无特殊表现,因此不易发现,特别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过去对于此病诊断标准不一,目前诊断上趋向于无论患儿胎龄和日龄,只要血糖低于2.2 mmol/L即可诊断[1]。本组病例即以此为标准,及时发现了大部分无症状低血糖患儿。
由于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低血糖可致脑细胞能量代谢失调,影响脑细胞代谢和发育,导致脑细胞受损,引起如认知异常,听力损害,视觉障碍,癫痫等在内的一系列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并可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必须给予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2]。同时因新生儿肝糖元和脂肪贮存不足,出生后2 h血糖开始下降,若不及时补充,12 h左右血糖将基本耗尽[3]。特别在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更易发生低血糖。针对这些特点,本院对有发生低血糖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加强了常规筛检,及早发现了一些无症状和有症状的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尽早进行治疗,使患儿避免了低血糖所造成的危害。
有文献显示新生儿低血糖无症状者是有症状者的8~10倍[4],极易被忽视,因此加强对新生儿低血糖的监测是发现本病的根本。本组患儿中无症状者占到60.00%,虽未达到文献所述的比例,但也说明无症状低血糖患儿在临床工作中是最常见的。作为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院要加强对此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明确后只要及时的补充血糖,症状一般很快就会消失,此病对新生儿的主要危害在于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使新生儿长时间或反复出现低血糖后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5-6],由于受医疗条件影响和医疗水平所限,本病现多发于基层医院,且有时发现较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损害,本组所报病例均为下级医院转入。因此强调在基层医院对高危病患儿的血糖监测和原发病的处理是临床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Straussman S,Levitsky LL. Neonatal hypoglycemia, curr opin endocrinol[J]. Diabetes Obes,2010,17(1):20-24.
[2] Laje P,Halaby L,Adzick NS,et al. Necrotizing enterecolitis in neonates receiving octreotid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J].Pediatr Diabetes,2010,11(2):142-147.
[3] 毛健,陈丽英,富建华,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7):518-522
[4] 林粤,张岳晔.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11):1751-1752.
篇11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12月收治符合条件的50例产妇。首先产妇病情指标符合临床的诊断标准,患者既往无精神心理障碍。其次新生儿出生体重≥1000g,孕周≥28周,生后Apgar评分≥4分,无先天性疾病。再如有婴儿出生后急危重症,立即送到NICU治疗。
干预方法:干预时间,第一阶段,产后1~3天,医护人员主动和产妇交流,解析新生儿疾病及预后情况,讲解乳胀的原因,示范护理方法,以及倾听产妇的心理状况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第二阶段,产后四天至出院后(产妇出院后),分发出院指导手册,新生儿护理知识,定期询问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实验组护理干预内容:①积极心理干预,全面了解产妇情况,对产妇做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信息支持,制作相关信息手册提供相关病情信息,对病情解析给予支持,加强产妇对NICU病房的了解,减少对病情臆测与焦虑;③同时提醒产妇注意产褥期健康,应当学会产后情绪调控方法和母乳喂养指导等;掌握正确的护理规范操作。
测量指标:心理应激指标,按照心理应激指标分特质性焦虑分值(T-AI)、状态性焦虑分值(S-A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分值(EPDS)进行测评,得出结果分析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的身心状态影响因素。
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分析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资料;计数资料使用( ±S)检验,P
结 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产后3天的焦虑抑郁指标比较:实验显示,对孕妇术后3天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病患,进行状态焦虑方面,特质焦虑方面,抑郁指标方便的检验,结果评分之间的P9,干预组发生率40%,对照组发生率60%。EPDS发生率56%,见表1。
讨 论
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术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因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及资料报道,影响心理应激水平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人口学特征,产科水平,人格特征,及新生儿情况等。经多远逐步回归进一步确定:新生儿出生孕周,高危妊娠产妇是否伴有妊娠合并症以及并发症,以及产妇特质性焦虑是重要影响因素。
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术后的心理应激反应。母婴分离作为一个强烈的应激原,促使高危妊娠产妇经历生产后,以及婴儿的病情,从而产生一系列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产妇产褥期的心理健康。心理应激是指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自我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为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国内多项研究也表明:强调护理人员与母婴分离产妇建立亲密关系和交流的重要性[3]。此次研究,对50例母婴分离高危产妇的调查过程中,高危妊娠产妇因为新生儿各种原因后需要送到NICU治疗,担心患儿的疾病情况及预后如何,而由此产生恐惧不安。没有无法战胜疾病的信心,担心护理是否到位,担心母乳喂养中断等等相关问题。从而容易出现一些情绪症状或者加重原有的情绪反应,出现焦虑,悲伤,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哭泣等情绪反应。这些都提示,母婴分离后,高危妊娠产妇希望与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以及对信息支持的强烈的要求。而且实验组是采用相应干预,表明对孕妇的个体情况赋予信息支持,提供心理疏导,提倡护理等综合性支持,能够有效的缓解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的负面情绪的爆发,有利于产妇产褥期身心状态的恢复。
护理干预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效果分析。高危妊娠产妇常分娩前,经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及产后精疲力竭;担心新生儿无法照料。在这样的情感冲突加剧,严重激发心理应激,对患者造成一系列的身心损害。所以护理上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抑制产妇心理应激的发展和减低产妇心理应激强度,迫不及待。在常规护理处理基础上,按照全面整体化护理的要求,由医护人员采取个别指导、疏导和发放健康资料方式,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健康信息支持,健康护理以产后6周内电话随访在内。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变化,提高母乳喂养机率,减轻乳胀,预防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危妊娠产妇会在母婴分离下,产后产生不同情绪变化,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产妇的心理变化及真正需求,有效地对产妇采用恰当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12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分娩2450例,发生产后出血69例,年龄20-40岁。产后出血量500-2500ml,其中失血性休克(失代偿)7例,自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总失血量2500ml即诊断为产后出血。
2 方法
所有产后阴道流血较多的产妇均先行子宫按摩,并常规应用促宫缩药物,清除宫腔残留物等影响宫缩的因素,如在剖宫产术中,除按摩子宫及应用促宫缩药物外,8字缝合胎盘附着部位;对失血量较多者在止血同时开通静脉通路,抗休克治疗。有软产道裂伤者给予缝合。全身疾病者治疗其原发病,如有凝血功能障碍根据其实验室检查结果补充相应凝血因子。采用容积法加面积法及目测法来测定产后出血量。
3 结果
宫缩乏力43例占62%,胎盘粘连26例,前置胎盘13例;软产道裂伤3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
护理
(1)做好孕期保健。产前保健包括孕前及孕期的保健,产前保健有两方面的潜在作用,医务人员在产前随访时可以随时了解妊娠妇女的情况,及早发现潜在因素和高危因素,预先诊断,并随后采取合适的措施。教育妊娠妇女明白妊娠各期潜在因素和高危因素的严重性,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有妊娠合并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孕;不宜妊娠者在早孕时及时终止妊娠。而今选择性剖宫产的增加,由于大多数选择性剖宫产的孕妇未进入临产状态,子宫自发的收缩差且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差,所以产后出血的机会亦增加。对因惧痛而要求选择性剖宫产的孕妇应告知其顺产的好处,尽量顺产,同时大大推广分娩镇痛在临床的应用。
(2)做好产前准备工作,有下述高危因素的孕妇应积极做好产前准备工作:1)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者;2)高龄初产妇或低龄孕妇;3)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史;4)瘢痕子宫;5)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6)妊娠期高血压;7)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8)宫缩乏力、产程延长;9)行胎头吸引、产钳等助产手术助产,特别是用宫缩剂更需注意;10)死胎;11)多胎;12)巨大儿等。有研究报道,瘢痕子宫在引起产后出血的直接原因中(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裂伤)均占较高比例。有研究报道,瘢痕子宫可能为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由此带来的母儿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如产后出血、手术产、产伤等的危险性均明显增加。产前保健对预防和缓解出血的作用是有限的,重视对高危孕妇的转 诊,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产前检查发现在妊娠期出现的不良症状,并安排转诊做紧急检查和治疗;其次在分娩中存在有严重出血风险的妇女,保证她们在设施齐全的医院分娩。
(3)正确处理产程。1)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合理使用镇静剂,使产妇用休息机会。注重产妇心理调适,有利于消除孕妇临产前的情结障碍,减少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窘迫。2)重视第二产程处理,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生在场守候,有指征者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儿顺利娩出。对 已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时,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并继以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3)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等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 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4)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 h是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h ;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产妇回病房前应排空膀胱,鼓励产妇让新生儿及早吸吮乳 头,以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5)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 的有效措施,重视社会因素对剖宫产增加的影响。提高手术技巧,对于子宫下段肌层切口不宜过低,减少因血运不佳引起切口愈合不良导致产后出血。可在术前应用10%的葡萄糖酸钙10ml 静脉推注减少术中出血,也可在术中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配合催产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总之,产后出血的发生是复杂的,常常是一项或多项因素混合致病,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因此针对高危因素,做好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宣教预防工作,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常林爱.产后大出血产妇12例急救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78
[2] 林俊兰.108例产后出血产妇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3(4)32
[3] 申丽君.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7(4)56
篇13
1研究对象
我院2007~2011分娩总数2037例,发生产后出血42例,发生率2.06%,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42岁。
1.1一般资料:产后出血发生率,收集我院2007年1-2011年12月我院分娩产妇2037例,发生产后出血为4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6%与全国产后出血发生率1.6%-6.4%相等,其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29岁。
1.2研究方法。方法: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①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收集我院2007年1-2011年12月我院分娩产妇2037例,发生产后出血为4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6%与全国产后出血发生率1.6%-6.4%相等,其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29岁。出血量的测量方法1.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立即放置聚血盘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至产后2小时取出,用量杯测量聚血盘中的血量。2小时回病房后,与产妇臀下放置干净的会阴垫,采用称重法,称血染纸巾来计算产后2-24小时血量,上述出血的总和为24小时的出量;2.剖宫产分娩:切开子宫壁后先吸进羊水倒掉,然后负压瓶收集血量,其余出血量收集的方法与阴道分娩相同。
1.3研究步骤:产后二小时采用聚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测量出血量,以便于观察.统计.和及时处理.产后采用产妇纸至产后24小时,用称重法换算出出血量,并作统计。剖宫产者,术中先于子宫前壁下段切一小口,将羊水尽量吸净,记录羊水量,术后统计处术中出血量并登记,回病房后先用聚血器.产妇纸计算产后2小时及24小时的出血量。阴道分娩者,于胎儿娩出后,立即放置聚血器于产妇臀下,2小时后用产妇纸至产后24小时,并统计产后2小时及24 小时的出血量。
1.4研究结果
1.4.1产后出血的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因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占26例(61.90%),其中产程延长7例,占宫缩乏力的(26.92%),巨大儿2例,占(7.69%),双胎2例,占(7.69%),心理因素2例,占(7.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占(23.07%),羊水过多5例,占(19.23%),其它因素4例,占(15.38%)。(2)42例产后出血中,胎盘因素9例,占(21.43%),其中胎盘粘连2例,占胎盘因素(22.2%),胎盘残留4,占胎盘因素(44.44%)。(3)软产道损伤有7例,占产后出血的(16.67%),其中阴道助产4例,占软产道损伤的(57.14%),剖宫产术中所致子宫下段裂伤1,占软产道损伤的(14%)阴道大血肿2例,占软产道裂伤(28.57%)。
1.4.2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有关。病理产科、产程延长、胎盘因素、剖宫产、感染都易造成产后出血,其中以产程延长导致宫缩乏力性出血最常见;其次是胎盘因素:包括胎盘粘连、剥离后滞留、以及胎盘残留。这种出血医护人员如果不仔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将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病率。 1.3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42例产后出血的患者中,并发贫血的18例占42.85%。4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在产后2小时有22例,占52.38%,发生在产后24小时的有20例,占47.61%,发生失血性休的3例,发生时段均为产后2小时。5产后出血的治疗,就是针对原因的治疗,在发生产后出血时,往往几种原因并存,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原因,针对治疗,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存在的因素。比如在治疗宫缩乏力时往往以下几种方法同时应用:②(1)持续按摩子宫。(2)静脉与宫体同时应用缩宫素。(3)应用前列腺素类药物。(5)清试宫腔(6)检查软产道,快速缝合止血。对治疗效果不理想,出血无法控制的可宫腔填塞纱布或手术止血。
2讨论
2.1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为首位原因:子宫收缩乏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样化的,产程延长、多胎、巨大儿、感染、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产妇的心理因素等均会影响子宫收缩。因此,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妇过度疲劳和体力消耗而致使产后宫缩乏力,过度疲劳不利胎盘剥离和娩出。而宫缩乏力又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导致产后出血。因此应加强产程观察,认真绘制产程图,根据产程的不同阶段,急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加强产科医生的责任心,防止产程异常、滞产而导致的产后出血,对有可能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如巨大儿、羊水过多、多胎以及产程明显延长的待胎头娩出,立即肌注催产素10u,舌下含服米素前列醇600ug。
2.2重视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本文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9例(21.42%),占第2位,其中又以胎盘粘连、滞留多见,多孕、多产以及流产次数的增多,都不同程度损伤子宫内膜及继发感染都是引起胎盘粘连或胎盘附着异常的因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做好避孕指导,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同时对这类产妇应该观察第三产程,以及行人工剥离胎盘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我所采用凡人流大于等于2次,胎盘大于等于10min未娩出者,既行人工剥离胎盘术。重视第三产程的观察与处理,及时排空膀胱,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以及对症处理,注意倾听产妇主诉,提倡母乳喂养及早接触,早吸吮。
2.3软产道损伤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7例。因此对急产、巨大儿、胎吸或产钳助产者,臀助产及牵引、胎儿娩出时或娩出后有活动性出血者均应行软产道检查,同时加强产科医生的基本技能的培训,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和技能。
本文剖宫产有1例出现产后出血,占14.28%,临床上应重视剖宫产后出血问题,首先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剖宫产不是处理高危妊娠的唯一方法,更不是减少分娩的唯一途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只要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提倡自然分娩,动态头位评分,及时合理使用宫缩剂,增大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术中正确选择子宫切口,缝合均匀,松紧适度,不盲目及反复多次缝扎。
2.4正确、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症状:早发现、早诊断产后出血是正确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正确处理产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可在第二产程常规开放静脉通道,胎儿娩出后可肌注或静脉点滴缩宫素;同时查找出血原因以便即使处理。对有急慢性感染的孕妇,积极治疗,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众多,不仅有病理因素、临床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因此我门应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时筛查高危因素,重点管理高危孕妇,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及时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引起的并发症。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接产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助产质量,增强助产人员的责任心。合理应用宫缩剂,增大阴道分娩的可能性。
3防治及护理措施
3.1预防产后出血A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者如妊高症.肝炎.贫血.血液病等提前入院。B.分娩期: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治产程延长,保证产妇基本需要,避免产妇衰竭状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术,胎头胎肩娩出要慢,一般相隔3分钟左右,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滴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处血量。C.产后期:产后两小时内产妇在 产房内接受监护,定时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并做好产妇的保暖。
3.2针对原因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大出血,通过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或结扎血管等方法,达到止血的目的;软产道撕裂伤造成的大出血,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准确地修复缝合。胎盘所致的大出血及时将胎盘取出,并做好必要的刮宫准备。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针对不同病因.疾病种类进行护理,如血小板症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输血,如发生DIC应配合医生全力抢救;失血性休克应及早补充血容量,或输血,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观察恶露量色气味。观察会阴伤口情况,严格会阴护理,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3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大失血后体质虚弱,医护人员应主动给予产妇关爱与关心,鼓励产妇说出内心的感受,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有效地纠正贫血,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身体的康复过程。另外做好出院指导,也是心理支持的很好途径,指导产妇出院时注意加强营养和活动,继续观察子宫复旧的情况及恶露情况,明确产后复查的时间、目的和意义,使产妇能按时接受检查,以了解产妇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产后指导方案,使产妇尽快恢复健康,并接受计划生育指导。同时指导产妇注意产褥期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部分产妇分娩24小时后,于产褥期发生子宫大量出血,被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多于产后1~2周内发生,也可推迟6~8周甚至于10周发生,应予高度警惕,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