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市场研究实用13篇

软件开发市场研究

篇1

(二)软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规模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我国的软件开发企业还没有形成足够大的规模,市场上所出现的软件大多数都由一些中小型企业研究开发出来。企业规模不够大,在这个竞争力极强的市场中难以站稳脚步,一旦市场出现动荡,最先遇到风险的就将会是这些中小型企业。且由于我国的软件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其开发出来的软件并非十全十美,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如果软件工程监理不能发挥其足够的影响力,那么软件的开发研究就达不到国际化的水准。如此以来,这些国产的软件必然会受到一些国外软件的冲击,不但企业难以进步,发展壮大为更大的规模,取得不了应有的经济效益,用户对于软件的使用也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软件工程监理工作,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的生产规模,使其开发研究走向标准化,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其开发研究的软件能过得到用户的认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软件产业产品的质量和类型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一个软件企业能否开发研究出高质量的软件,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软件开发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软件工程监理对于软件开发的质量也有着掌控把关的作用。另外,企业所开发研究出的软件类型是否普遍适用于大多数用户,也会受到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目前,我国一些软件开发企业所生产出来的软件,技术含量不足,难以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对于用户的服务质量也难以达到用户的期望程度。再加上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对于软件的使用需求不同,企业在开发软件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够开发研究出高质量、合适类型的软件。而软件工程监理工作,就是要洞悉这些情况,并向企业管理者反映,从而决定软件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软件产业市场行为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

软件企业会根据自身的软件开发特点、软件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做出相应的活跃行为。而软件产业的市场行为又与市场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软件工程监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软件企业的市场行为。

(一)企业软件生产创新能力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一个软件开发企业是否能够不断地发展,不但受到其自身说具备的人才、管理、经费等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软件行业,其接触的都是社会中最为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日新月异的软件市场所抛弃。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开始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开发研究中不断地提高其创新能力。软件工程监理工作,能够平衡企业对于软件开发方面所投入的资金、所聘用的专业人才等各种事项,使企业增大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开发研究出更为先进的软件。这样,该软件企业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企业软件生产的标准及规范度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软件企业要想能够使自身所开发研究出来的软件能够符合用户的要求,并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竞争力,那么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生产标准。企业在研究开发软件的过程中,需要极强的技术含量,更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开发研究过程。软件工程监理的出现,能够帮助企业对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技术标准、开发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进行把关,使企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能够发挥到更大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中软件开发中的成本。现在的软件市场情况极为复杂,不但是企业开始逐渐重视软件开发的标准和规范,国家政府部门也开始参与对于软件开发的调控。为了加快我国的软件开发,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软件工程监理开始集合企业与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为软件的开发制定一个合理的、规范的标准,保障软件开发能够与国际接轨。

三、软件企业产业的绩效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

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还不够强大,难以形成能与国外软件行业竞争的力量,软件开发技术与国际标准也有一定的差距。要想扩大软件产业的规模,加快软件研究的技术进步,就必须依赖软件工程监理工作的强大影响力。

篇2

一、软件漏洞披露及漏洞黑市

1.漏洞保密

漏洞信息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商品。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认为保守软件漏洞秘密是确保信息安全的最好方式,因为若软件存在漏洞的情况不为人所知,则攻击者很可能不会发现。漏洞信息只在少数利益团体之间交换,并不为大众公开。在1988年计算机应急反应小组(CERT)成立后,研究人员发现软件漏洞一般先向其报告,CERT验证后再将其反馈给软件开发者,直到开发者推出相应的漏洞补丁后,CERT才将漏洞信息公开披露。然而,这种以保密换安全的方式并不有助于软件安全性的真正提高,CERT获得了大量的漏洞报告,但是验证过程缓慢,软件开发者得到研究人员或者CERT的漏洞信息通报后,往往不急于推出漏洞补丁。这种从发现漏洞到补丁推出的缓慢过程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2.完全披露

1993年,Bugtraq邮件列表系统开始以邮件列表和新闻群组的形式公开讨论软件漏洞,研究者在此将其发现的漏洞详尽地披露,甚至还公开出版。自1995年,加入“完全披露”的人大幅增加。“完全披露”的支持者认为此项政策可以迫使软件开发者更为积极地填补漏洞,从而促进软件安全。他们认为公众的审查是提高软件安全性的惟一值得信赖的途径,将软件漏洞秘而不宣,看起来似乎使黑客难以知晓,不过,事实证明,黑客在揭露秘密的软件漏洞方面技术高超。完全披露政策的批评者指出,黑客也可以使用邮件列表系统获知软件漏洞并编写攻击程序。在漏洞公开披露以前,只有那些自己发现漏洞的人才有可能攻击漏洞,他们所能威胁的计算机有限。如果他们使用自动攻击软件或者蠕虫,被发现的机率相当高,随之他们所利用的后门会被公众所知并被修补。然而,如果漏洞被公开披露,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漏洞,那么受害的计算机会显著增加。

3.负责任的披露

基于以上激烈争论,一些软件公司和安全研究人员推出了“负责任的披露”政策,其基本理念为威胁披露漏洞与实际披露同样有效,一个负责任的研究人员会悄悄地给软件开发者修补其软件的机会。2000年,在其他信息安全团体还在为该建议进行辩论时,CERT/CC 推出了一个新的漏洞披露政策。不管开发者是否推出了相应补丁,所有漏洞报告都会在其首次报告后45天向公众披露。另外,一软件公司和安全服务公司开始在互联网安全组织指南之下共同开发统一的漏洞披露框架,他们设定了一个宽限期,在此期限内漏洞信息不应向第三方披露,直到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补丁程序。

4.漏洞黑市

作为一个计算机安全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应用软件或者操作系统的漏洞后,他可以将该漏洞报告给软件发行者,也可以直接将其公开披露,而实际上,一直都存在着另外的选择,那就是将此信息在黑市上出售。据信,软件漏洞的黑市交易一直以来都大量存在。网络犯罪组织出高价购买那些能够帮助其攻破数据库窃取数据及实现其他犯罪目的的信息,而一些唯利是图的研究人员(黑客)与之一拍即合,出卖其发现的漏洞信息。原来,黑客们猎取软件漏洞的主要目的在于自己能够成功利用,从而获取不法利益。但是近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黑客发现软件漏洞后的首要选择不再是自用,而是将漏洞信息出售给出价高的买主。美国学者Sutton和Nagle对软件漏洞黑市的运作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将其分为订单模式与零售模式。网络恶意组织雇佣黑客,研究特定目标软件的漏洞,即为订单模式。而零售模式则与之相反,黑客找到了相关软件漏洞,兜售给合适的恶意买家。

二、软件漏洞市场的理论和实践

1.软件漏洞市场的理论探索

在漏洞披露的争论中,21世纪早期,信息安全经济学开始出现,一种漏洞披露市场化的趋势开始随之浮出水面,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体现。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Anderson就主张绝大多数的安全问题不能仅通过技术途径解决,相反,一些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更能解释某些安全问题。英国电信公司首席安全技术官Schneier也认为经济学有其适当的理论来处理计算机安全问题。[6]学者们认为,建立软件漏洞(合法)市场,使黑客及其他软件安全研究人员可以将其漏洞信息出售给软件开发商、合法的软件安全公司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切断黑客进入黑市的源动力。再加上黑市交易将面临的刑事追诉等法律风险,软件漏洞市场的建立,会大大削弱黑市交易。

在具体的市场机制理论上,德国学者Böhme对漏洞市场的研究较为深入和细致。最初Böhme提出了漏洞市场的四种模式,即漏洞挑战、漏洞掮客、利用派生和网络保险。漏洞挑战是最早用以证明产品安全性的概念,其最简单的模式就是软件开发者对向其报告软件漏洞的人支付报酬。基于此种报酬,一部分黑客可能会将自己发现的软件漏洞报告给软件开发者,而不是将其在黑市交易或者自己利用。漏洞掮客模式是以一个独立的组织为核心建立漏洞信息共享群体,此核心组织向外购买软件漏洞信息,尔后在其会员中共享。其会员有软件开发者,他们需要获知自己软件的漏洞信息从而修正软件;有软件的用户团体,他们对安全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软件补丁推出之前防止他人利用该漏洞攻击自己的系统。利用派生和网络保险其实并不是软件漏洞的市场模式,而是为促进软件安全而设想的另外两种市场模式而已。

2.软件漏洞市场的实践尝试

在实践层面,漏洞信息的合法市场同样在发展。2002年,美国安全分析监测公司iDefense公布了漏洞贡献者计划(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Program),对经其验证的漏洞信息提供报酬。根据该计划,对那些可能威胁其公司客户或者公众安全并造成损害的软件漏洞,iDefense公司对向其提供详尽研究报告的个人提供最高15000美元的报酬。 另外,iDefense公司每年还将从所有的漏洞报告中选出四个年度最有价值的研究,给予5000至50000美元不等的奖励。

2005年TippingPoint公司公布了零时差项目(Zero Day Initiative) 计划。根据该计划,漏洞研究人员应当在该项目注册并提交其漏洞信息,项目组对该漏洞信息进行估价,若研究人员接受报价,则交易成功。如果没有作出报价或者研究人员不接受报价,漏洞信息仍将属于研究人员并且不会用于零时差项目。另外,该项目还对已采纳的漏洞信息和推荐新的研究人员加入该项目给予积分奖励,并根据积分的不同划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可获不同比例的奖金。

2007年,瑞士安全公司WabisabiLabi推出了漏洞拍卖网站,像在拍卖站点eBay上一样,针对安全漏洞信息人的要求,WabiSabiLabi提供了多种竞价方式,可以按照人的固定价格进行销售,也可以在多个卖主之间进行拍卖。WabiSabiLabi声称它们的交易网站只向“合法的”买主服务,他们希望成立这一市场后,可以使那些从事安全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得到公平回报,确保他们不再被迫免费公开自己的安全资料,甚至将这些资料兜售给网络犯罪分子。

三、软件漏洞市场发展的内在障碍

尽管学者们为漏洞市场设想了种种理论模式,实践中也有不少有益的尝试,但基于漏洞信息自身的特点,其市场化面临着许多传统产品和服务所没有的障碍。

1.漏洞信息时效性强

漏洞信息的价值可以瞬间由价值连城跌为一文不名。这是因为漏洞信息其实质为一种商业秘密,只有在其不被广为所知的时候才值钱,一旦漏洞被公开或者补丁,该漏洞信息便毫无价值。还有,其他的因素也可能削弱漏洞信息的价值,比如新技术的引入,对漏洞信息的独立重复发现。因此,研究者必须假定今天就是其发现具有价值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任何有关漏洞信息的交易必须尽快完成。一旦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漏洞,他必须尽快找到买家,谈好价格,完成交易。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是不可能的。

2.价格不透明

对于不同平台下不同应用软件的不同漏洞信息,没有任何公开的信息可以对价格进行参考。漏洞信息的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包含漏洞软件的应用广泛程度,使用该软件是否需要验证,典型的防火墙设置对阻止登陆该软件效果如何,利用该漏洞是否需要用户参与,发现漏洞的难易程度等等。这些因素绝大部分难以计量,虽然研究揭示了一些关于漏洞信息价值的范例和大致的原则,但还远远不能让买卖双方清楚该漏洞信息的公平市场价值。没有这个价值信息,双方便不能以公平的方式达成一致,总是有一方吃亏。

3.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难度很大

现在的市场对于合法的出售软件漏洞信息依然不够开放和透明。当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漏洞,希望将该信息出售,却没有一个集中的途径找到买家。除了iDefense, Tippingpoint以及 SnoSoft, 购买公司并不会做广告称其购买漏洞信息。而且,除了个别公司,软件开发者通常不会购买自己产品的漏洞信息。研究者被迫向其能够联系的人一一询问,向任何其认为可能有兴趣的公司一一联系,这种方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如果不使漏洞信息很容易被破译,有时很难对一个漏洞进行准确描述。因此,研究者其联系的人越少越好。其次,这个过程很花时间,即使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上了对此感兴趣的公司,研究者也很有可能在最初难以联系到正确的人,时间上的耽搁可能最终会使信息一文不名。

4.验证买家合法性不易

由于没有一条明确的途径可以找到漏洞信息的买家,研究者经常被迫将其发现告诉许多人,意图大海捞针,其后果往往是研究者并不熟悉的买家出现。如果说作为个体的漏洞研究者只想将信息出售给合法的买家,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并无太多的资源和途径验证买家的意图并规避法律责任。

5.漏洞信息的有效性及价值无法以没有损害的方式验证

研究者试图出售漏洞信息所必须面对的麻烦问题之一就是在未泄露该信息的情况下证明漏洞信息的有效性,这也是信息产品所要面对的一般问题。证明有效性的惟一方式就是要么揭露信息本身,要么以某种方式予以证明。很明显,在出售之前揭露信息非研究者所愿,因为那将使其面临丧失该信息的知识产权的风险。通过利用漏洞的方式展示漏洞信息也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研究者不可能以利用自己系统的方式展示,因为他人无法验证该系统是否被改变过。通过利用买方控制下的系统的方式展示同样有问题,因为研究者无法获知买方是否会暗地里记录利用程序的工作。没有可信第三方的介入,此买卖中的任何一方无法建立对对方的信任。卖方不愿在得到付款前披露漏洞信息,买方也不愿意在收到信息前付钱。

6.漏洞知识产权交易法律风险大

由于交易的标的是并不广为人知的信息,所以很难做到既披露信息又不冒被他人篡夺信息知识产权的风险。比如,如果研究者向潜在的买家提供漏洞信息,买家完全可以拒绝购买,然后再将该信息当作自己的知识产权卖给他人,研究者对此无能为力。而且,此种交往大多还是跨国性质的,这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限制了潜在合同的实际履行性。另外,为了得到最大的报酬,作为卖家的漏洞研究者必须将信息的所有权利转让给买家。然而,买家无法防止研究者“一女数嫁”,甚至于在出卖后公开披露该信息。当然,此种交易的合同应当包含如果研究者公开披露了该信息,则应当返还价款、支付违约金甚至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条款。然而,如果研究者化名将该信息出售给第三人或者公开披露,将很难证明,买家只能乞求卖家不将该信息透露给他人。

四、软件漏洞市场机制的完善

上述的绝大部分问题要归因于该市场秘密的特性,所以,增加其透明度和组织性有助于缓解问题。尽管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我们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漏洞市场的发展。

1.建设可信第三方交易平台

以具有公信力的中介组织为基础,建立独立于买卖双方的可信第三方交易平台,为漏洞信息交易提供一个集中交易的场所,创造一个公平、高效、低风险的交易环境。中介组织在这里只为双方提供定约的机会和场所,为保证交易环境的公平氛围,其并不买卖漏洞信息,只向买卖双方收取适当的中介费用。为保证其独立性和信息的安全性,该中介组织的成立条件应当极其严格,可以考虑以半官方的形式存在。

在可信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框架之下,健全相关制度,降低漏洞市场的交易风险。首先,交易平台应当设定严格的会员准入和管理制度,防止恶意主体的进入。经营交易平台的中介组织应当对申请加入交易平台的会员进行严格审查,记录清白的信息安全研究人员、软件开发者、信息安全服务公司才能进场交易;一旦发现在交易中有恶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者利用软件漏洞进行犯罪活动的,立即终止其会员资格,并通告其他会员。其次,建立洽商与交易备案制度。所有漏洞信息洽商和交易应当在交易平台备案,该备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一些组织或者个人为了获取对方软件漏洞的商业秘密所进行的恶意磋商或者漏洞信息权利人所进行的“一女数嫁”式的重复交易。另外,漏洞信息交易和洽商的备案也使得以往神秘的漏洞信息流向变得有案可查,不管是卖方再次将该信息在黑市出售,还是买方将该漏洞信息利用于非法目的,国家法定机关通过对备案资料的研究可能会使相关案件的侦破变得简单容易。如此,忌于违法的高风险,漏洞市场的交易风险会大大降低。

2.建立软件漏洞鉴定评估机制

在原有的漏洞市场机制中,漏洞信息难以以没有损害的方式进行验证,卖方不愿在得到付款前冒险披露漏洞信息,买方也不愿意在收到信息并进行验证前付钱。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软件漏洞的鉴定评估机制来打破这种僵局。漏洞信息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为避免在交易前由买方验证信息带来的巨大风险,可在交易前将漏洞信息独立于买卖双方的可信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对漏洞的有效性进行鉴定。鉴定机构根据鉴定委托书对相关漏洞进行验证后,出具鉴定书。鉴定机构应对鉴定书的科学性负责,在鉴定中弄虚作假或者有重大过失的,国家行政主管机关应当对其进行处罚。软件漏洞信息的购买方因此而遭受损失的,鉴定机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漏洞鉴定评估机构还可以接受委托对软件漏洞信息的价值进行评估。笔者并不认为评估机构的评估可以代替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但评估可以给买卖双方确定漏洞信息价值一个重要的参考,尤其是双方理想价位有重大差距时,可以促成达成一个理性的价格。另外,评估机构的评估还可以在软件漏洞知识产软遭受侵权确定法律责任时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CERT/CC.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Policy 2000.

[2] Matt Whipp. Black market thrives on vulnerability trading[EB/OL].(2006/3/7)[2009/8/1]..

[3] Sutton, Michael, and Frank Nagle. Emerging Economic Models for Vulnerability Research[EB/OL]. [2009/8/1]. .

[5] Anderson, Ross, and Tyler Moore.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J]. Science, 2006,314:610-613.

篇3

一、制定发展规划,规范开发行为

 

软件信息系统开发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水平,做好软件信息系统发展过程的管理规划为此项目的顺利开发做好充足的准备。

 

1.企业作为软件信息系统的直接开发管理人员,对拟定开发的项目软件信息系统要做好战略规划以及短、中、长期的发展步骤,并将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与软件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相结合,推动自身经营管理活动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步伐一致。

 

2.企业在开发软件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软件行业市场发展状况、企业自身的经济科技水平、企业员工对软件信息系统研发的积极性等,以综合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制定正确的发展计划,从而合理规划软件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明确项目管理意识,规范管理措施

 

所谓的软件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研发的内容、进度、研究质量以及研究水平等,除此还包括信息系统研发整个过程的费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作为软件信息系统的消费者,还含有系统的论证情况、研究计划、软件信息系统研发、运作、维护以及使用者的评价等。由此可见,软件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它兼具综合性与实用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团队参与管理,其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计划,并与时俱进,及时掌握软件信息系统行业的市场动态,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以及时调整管理计划,提升软件信息系统整体的管理质量。

 

1.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市场供给,进一步影响软件信息系统的研发、营销、管理战略。广大的软件用户对软件信息系统的反馈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的合理性建议等是影响软件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软件开发的前期,阶段,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用户的反映,并将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考虑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当了解多数用户的整体需求时,开发者应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尽最大努力满足消费者各方面的需求,只有做好充足的市场调查,才能研发出最实用、最有价值的软件信息系统,一旦进入研发阶段,整个工作团队不能因为某些需求研发难度大,而随意更改既定的需求计划,只有给自己做好工作定位,才能有动力、有激情、按照计划顺利展开软件信息系统的研发。

 

2.正所谓,有目标才有动力。在确定开展软件信息系统的研发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研发计划,以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突然发生。以下几点是研发计划中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1)计划开发的软件信息系统的规模、整个研发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2)软件研发的阶段划分、具体的工作时间表、专家顾问团的组建情况

 

(3)软件研发团队的工作环境、设施配备情况、队员质量等

 

因此,在制定研发软件信息系统研发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整理这些可变化性的因素,防止由于某个环节、计划的疏漏导致研发的失败,带来巨大的损失。

 

篇4

软件产业的特征

一些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软件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软件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软件构件的可重用性,软件对用户具有捆绑性,软件有超常规的规模效益,软件的销售成本低。根据上述特点和经济学原理得出结论:软件产业比一般非软件产业更容易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国外软件产业的研究

由于我国软件业相对落后,所以对于国外软件业的研究在整个软件产业理论研究领域占有较大比重。

在软件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中,美国、印度、巴西、韩国、爱尔兰、以色列等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对邻国印度,一些学者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国外软件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已成为世界各国在高技术领域竞争的焦点。在软件业发展中,发达国家占有明显优势。美国已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龙头,大多数先进的软件技术及产品源于美国;美国是世界软件产业的“霸主”。

印度、巴西都是发展中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讲,两国与我国在环境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然而,印度、巴西的软件产业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等方面的进程要比我国快得多。尤其是印度,其社会的基本发展水平、总体教育水平比我国落后,但是它在相对落后的环境下发展了信息产业,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制造的软件产品已远销世界75个国家,其中28个国家完全依赖于印度的计算机软件和服务支撑,它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印度的软件产业已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面向国外市场。其它一些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爱尔兰、以色列以出口产品为主;韩国的软件业以占有国内市场为主。

国外软件产业值得借鉴的经验

许多学者从上述国家软件业的发展历程中,总结出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积极的参与和支持;企业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风险资本的有力支撑;重视软件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能发挥自身优势、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比如:印度、巴西的软件业基本上都是为了出口,把进入国际市场视为第一目标。印度面临国内软件市场较小的特殊国情,利用开发国际性软件不存在语言障碍这一优势及面向西方国家,通过现场服务、海外承包、产品承包等方式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巴西则利用接近美国的天然地理优势,积极开展与美国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美国软件公司来巴西投资,同时巴西作为拉美的头号大国,充分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在确保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拉美以及欧亚等海外市场,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

我国软件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和生产能力。尤其是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软件市场的不断扩大,逐步走上了较为成熟、稳定的发展之路。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政策、措施方面。我国近年陆续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扶持软件业的发展。200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人才等方面制定出了详细具体的支持政策;2002年颁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明确了未来三年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北京、辽宁、广东、珠海、深圳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与措施促进软件业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软件产业的高度重视。

市场方面。我国软件市场是一个具有高增长率的市场,每年都保持30%左右的增长率。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国产软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30%。

产业规模方面。国内从事软件开发、生产、销售、维护和服务的软件企业已增加到10000家以上;专业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达到3000多家。我国的软件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但也形成了少数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软件企业集团,如北大方正集团、中软总公司、用友软件(集团)公司、东大阿尔派集团等。从地理分布上,软件企业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珠海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使西安、成都、大连、福建等地的软件产业迅速崛起。

人才方面。培养了一支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软件人才队伍。全国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员约有20万人,以年轻的软件技术人员为主。2001年12月开始,全国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以及其它软件培训基地的逐步建立,将为我国培养各类软件人才创造条件。

基地建设方面。全国已设立15个软件产业园区,国家为园区内的软件企业提供优越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为软件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集中资源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中关村、深圳赛博韦尔、上海浦东、广州天河等,是我国重要的软件生产基地。

软件技术成果方面

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软件技术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在诸多领域的软件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成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以国标GB2321字符集为基础的中文输入、汉字字形生成与输出、中文文字处理与电子排版印刷、操作系统及软件汉化、中文全文信息检索、印刷体和手写体汉字识别、中文语音识别和合成、中外文机器翻译及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等方面成果斐然。

支撑软件技术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发成功了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系统软件技术方面,推出了符合POSIX标准的国产操作系统COSIX,以及运行其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COBASE等,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我国自主开发的一批应用软件系统投入运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以上这些成果,奠定了建立和发展民族产业的良好基础。

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2002年、2003年第一季度增长率有所回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跟我国软件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关。目前软件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我国软件业国际影响力小,产业规模小,中国的软件销售额占全球软件市场的比重不到2%。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不健全,且执法不严,软件的复制盗版现象十分严重。

组织管理效率较低。我国软件产业的组织管理是在综合部门、行业部门、信息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科研教育等部门多头进行的,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来制定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软件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协作与联合,企业之间的重复开发和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软件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服务意识不强。存在科研与产业、产业与应用脱节等问题。

软件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国内软件主要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市场,在高端领域市场份额很小,竞争力很弱。在基础性、大型应用软件技术领域产品开发能力弱,银行、证券、民航、冶金等行业的大型应用软件几乎都为国外软件所垄断。

软件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计划到2005年我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市场销售额要达到2500亿元,研究开发人员要达到80万人的规模,2005年之前至少需要补充60万的人才缺口。我国软件人才存量的总体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布,即高端与低端软件人才在软件人才总体中所占比重小,而处于二者之间的中端软件人才成为当前软件人才的主体。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应呈“金字塔”形,要增加高级管理者和基础程序员的比例。人才结构的失衡现象阻碍了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缺乏风险投资机制。软件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急需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我国一直无风险投资机制,风险只能由企业单独承担,影响了资金向软件产业流动,使得软件产业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束缚了软件企业健康发展。

总体说来,人才、机制,是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

鼓励竞争、放松管制,注重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培养和吸引人才。有计划地强化软件人才的培养,确保国内软件产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重视软件营销人才的培养和经销、管理队伍的建设,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经营环境,吸引滞留海外的大量软件人才回国服务;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

建立风险投资的支持系统及市场运作机制发展软件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的软件企业发展模式,形成市场、产品、技术、人才的良性循环,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青鸟工程的实践证明,TRDC模式是一种良好的企业发展模式。

建立合理的软件产业结构、形成软件产业规模。加强软件园的建设,筹建国际软件信息产业园。

走国际化道路。即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产品市场盯住国际市场,企业管理符合国际化标准。我国已加入WTO,要让软件企业逐步按照国际标准发展自己,接受ISO9000认证体系认证。同时软件企业应注意跟踪国际软件市场动向,了解产品面临的国际环境,掌握先进的开发技术,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提高服务竞争意识和能力。当前价格竞争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而服务竞争已占据越来越显著的地位。未来软件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客户服务能力,核心的资源就是客户服务体系和客户资源。

加强对软件产业的保护和支持,净化市场环境。

世界软件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软件业面临着比较好的发展机遇。在一系列有利于软件业发展因素的推动下,未来中国软件市场将会逐步成熟起来;我国软件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整合资金、技术优势,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最终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1.张淑奇,蒋华.关于我国软件产业的几点思考.中国软科学,2001

2.杨丹宁.美国软件产业概况.科技与经济,2002年增刊

篇5

1.1 选题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与期望

2012年移动端的出货量已经大于pc端的出货量,随之而来的就是移动应用下载量和新应用的开发需求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应用市场。但是,巨大的下载量并没能带来相对应的收益。由于移动app使用者习惯了pc端的免费应用,因此,目前很难接受一个付费的移动端app。现在移动端app的开发团队规模大多很小,可用资金也受限制,如果开发了一款app,却不能带来回报,没有开发者能够坚持下去,用户也就会少了很多体验很棒的app。因此,研究手机软件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找出最优的竞争合作策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Logistic-Volterra模型是公认的研究生物种群间竞争合作最经典的模型,在其基础上,人们又发展出其他许多重要的扩展模型,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Lopez和Sanjuan在对网络博弈的研究中,改进了L-V模型,提出了同类型网站间的竞争模型,随后他们分别研究了基于该模型的

网站之间的完全合作、完全竞争、同盟竞争三种情况。

手机软件间的博弈情况跟网络市场的博弈有很多的类似之处,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一家独大的软件占领市场,慢慢的会有其他软件来抢夺市场,或成功或失败。因此,将上面的模型用来研究软件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是可行的。为了简化研究过程,本文选取浏览器软件和社交软件之间的竞争合作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对于这两类型软件的竞争合作关系的研究,可以给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些有用的策略,帮助他们在博弈中取胜,获得更大的利润。

1.1.2 浏览器和社交软件

在PC上,我们对于浏览器是再熟悉不过了,通过它我们能够接入到互联网,浏览互联网或局域网内的文字、影像及其他资讯。而移动端的浏览器除了这些基本功能之外,在浏览器上聚集了大量的应用,如导航、社区、多媒体影音、天气、股市等。手机浏览器作为互联网入口的占有量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一半的流量,因此,众多实力雄厚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在手机浏览器市场的布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希望抢占这个重要的互联网入口。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的重点是手机浏览器与社交软件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通过稳定性的分析给出其中一方获胜的所需要的条件。为了简化分析的条件,我们假定用户在使用一个浏览器app之后就不会再使用其他的浏览器,同样的,使用了其中一个社交软件之后也不会再使用其他的社交软件,因此,我们说同类型软件间的竞争是激烈的,用户使用人数遵循完全竞争模型。但由于很多社交软件都是从PC端延伸到移动端的,因此,刚开始的时候移动端app的开发还不是很成熟,功能还不完善,有些特定功能,比如打开消息里的链接,需要调用浏览器才能顺利完成,因此本文假设若没有了浏览器,用户无法使用社交软件,社交软件的用户会下降直至小时为零,也就是社交软件依赖于手机浏览器。另一方面,在浏览器上浏览社交网站之后,用户很有可能会下载客户端,从而提高社交软件移动端的用户使用量。因此,浏览器与社交软件存在着互利关系,遵循完全合作模型。本文将在第二节简单介绍下L-V模型的完全竞争和完全合作模型。

2 L-V模型介绍

2.1 完全竞争模型

L-V竞争模型通常写作如下形式:

其中N1,N2是种群1和种群2的种群数量,K1,K2分别是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1和种群2的最大数量,r1,r2是两个种群的自然增长率,α是种群1对种群2的竞争力,β是种群2对种群1的竞争力。K1,K2>0;α,β>0;r1,r2>0。由方程式(1)可得到四个平衡点:P1(K1,0),P2(0,K2),P3(,),

P4(0,0).由雅可比矩阵的定义,可以得出方程(1)的雅可比矩阵为

A=,下表上面四个点的

2.2 完全合作模型

L-V完全合作模型通常写作如下形式:

其中N1,N2是种群1和种群2的种群数量,K1,K2分别是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1和种群2的最大数量,r1,r2是两个种群的自然增长率,α是种群1对种群2的发展可提供的贡献,β是种群2对种群1的发展可提供的贡献。K1,K2>0;α,β>0;r1,r2>0。由方程式(2)可得到四个平衡点:P1(K1,0),P2(0,K2),P3(,),

P4(0,0).由雅可比矩阵的定义,可以得出方程(2)的雅可比矩阵为

3 浏览器与社交软件间的竞争合作模型

3.1 模型所需定义的介绍及简化条件的提出

在第二节简单介绍了L-V方程,在这一节将转入正题,对浏览器与社交软件间的竞争合作进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可能的用户格局以及哪种是稳定的情况哪种是不稳定的情况,以及各自形成的条件。

基于模型的不同参数,我们可以给出下列定义,对于简化研究还有便于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定义1:我们称浏览器i对于浏览器j是强竞争的,如果σij>1;同样,成浏览器i对于浏览器j是弱竞争的,如果σij

3.2 存在两个手机浏览器和一个社交软件

在这种情况,竞争合作模型为:

其中所有变量和参数都取正值g表示社交软件的用户数量,f1、f2表示手机浏览器的用户数量,ωi表示手机浏览器i的支持程度,σi表示手机浏览器之间的竞争强度,δ表示社交软件对浏览器的支持程度。

经过简单计算,在取值范围内,方程组共有七个平衡点,分别是:

由Jacobian矩阵的定义,方程组的Jacobian的行列式是J=

(4)

我们知道,方程组在它的平衡点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它的Jacobian矩阵的所有特征值的实部均小于0.不妨设上述Jacobian行列式的特征值为λ1,λ2,λ3。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①当ω11时,点P2稳定;当ω21时,点P3稳定,

结论1:在市场中只存在两个浏览器和一个社交软件的情况下,当两个浏览器对于社交软件提供弱支持,且这两个浏览器之间是强竞争,那么,社交软件将灭亡,而根据不同的竞争强度,优势较小的浏览器灭亡,优势较大浏览器将独占市场,拥有市场的所有用户。

由于浏览器没有给社交软件很好的支持,导致社交软件用户体验不佳,继而放弃使用社交软件,社交软件无力阻止用户的流失,最后它灭亡;而优势更大的浏览器则在这场博弈中战胜优势较小的浏览器,成功独占市场。

②当满足条件时,P4点处稳定。

结论2:在市场中只存在两个浏览器和一个社交软件的情况下,当两个浏览器之间是弱竞争,并且满足条件1+σ1σ2+ω1(σ2-1)+ω2(σ1-1)>0,那么,社交软件将灭亡,而两个浏览器将共存于市场中,瓜分市场。

这种情况下,浏览器优化用户体验,使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更好更优的体验,于是用户逐渐放弃社交软件,导致社交软件的灭亡,而浏览器的用户则慢慢增长,最终瓜分了市场。

③在市场中只存在两个浏览器和一个社交软件的情况下,当浏览器

之间是强竞争,且当满足,那么,社交软件和浏览器i

将共存,而另一个浏览器j则灭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浏览器i与社交软件之间的相互扶持作用比另一个浏览器j与社交软件之间的扶持强,浏览器i能从社交软件那里获得更多的用户,加上浏览器i、j之间的相互竞争,最终导致浏览器j的用户流向i,而j最终就没忘了

3.3 在较强条件的限制下,三个软件共存的局面将不会发生。

存在一个浏览器和两个社交软件

在这种情况下,模型为

其中所有变量和参数都取正值g1,g2表示社交软件的用户数量,f表示手机浏览器的用户数量,ωi表社交软件i的对浏览器支持程度,σi表示社交软件之间的竞争强度,δ表示浏览器对社交软件的支持程度。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①当δ

结论3:在市场只存在一个浏览器和两个社交软件的情况下,当浏览器对社交软件的支持是弱支持时,那么,两个社交软件都将灭亡,而浏览器则独享市场的用户,直至饱和。

②当δ>1时,根据不同的条件,P3,P4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稳定点。

结论4:在市场只存在一个浏览器和两个社交软件的情况下,当两个社交软件之间是强竞争,浏览器强烈支持社交软件,而社交软件对于浏览器提供弱支持时,那么,最终结果是浏览器和其中一个社交软件共存,而另一个社交软件灭亡。

③而在较强条件限制下,三个软件共存的局面是不会发生。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L-V方程,通过简化条件来研究浏览器与社交软件的竞争合作关系。为了使研究不过于复杂但又不至于丧失普遍性,我们选取了两个浏览器一个社交软件和一个浏览器和两个社交软件这两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在本文中,社交软件相对于浏览器是弱势的,我们假定社交软件的设计不完善,导致浏览图片或者点击软件内链接必须通过调用浏览器来实现,因此它不得不通过跟浏览器合作来扩大自己的份额。

本文用很强的条件限制,在特殊的情况下应用L-V方程对浏览器和社交软件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进行研究。对于一般的n个浏览器m个社交软件以及浏览器和社交软件的初始地位一样的情况,因为情形过于复杂,导致平衡点和平衡点稳定性的分析难度极大增加,因此本文并未讨论。如果将来有机会,这些更一般的情况将是很好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Luis Lopez,Miguel A.F. Sanjuan,Defining strategies to win in the Internet market,Physica A 301 (2001) 512-534.

[2] Yuanshi Wang, Hong Wu, Dynamics of a cooperation-competition model for the WWW market, Physica A 339 (2004) 609-620.

[3] J. Jiang, Z. Cheng, The complete strategic classification for a cooperation-competition model in the WWW market, Physica A 363 (2006) 527-536.

篇6

IT行业成为新职业病高发区

目前,IT、生物医药等新型行业已经取代传统工业成为职业病高发区。卫生部近日透露,我国职业病种类已经由1957年的14种扩大到现在的115种,50年增加了7倍。随着IT、生物医药、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接触视屏作业人数和在现代智能化办公室中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职业病的患病人群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型职业病也在不断涌现。经常接触电脑者中有60%至70%的人视力下降,70%至80%的人出现视疲劳,甚至可能诱发青光眼。不少办公室一族患上“颈肩腕综合症”和“信息焦虑综合症”。越是高档封闭的写字楼越容易暗藏健康杀手。但是,由于职业病更新速度加快,电脑综合症等层出不穷的新“职业病”还没有纳入法定职业病范畴。

点评:IT行业,不仅仅是高薪的代表,也是职业病高发区的代表。前者,让人欢喜;后者,让人忧。

微软中国首位COO上任

10月8日,微软公司宣布鲍方德(Eugenio Beaufrand)将出任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营运官(COO)职务。这是微软进入中国15年以来首次设立首席营运官。鲍方德在微软任职23年,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业务的经验。他曾担任微软负责拉丁美洲地区业务的副总裁,并在任职的四年中领导该地区业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在拉美地区任职前,鲍方德曾任微软澳大利亚公司负责人和主管微软美国公司南区业务的副总裁。作为首席运营官,鲍方德将协助推进微软大中华区业务的持续拓展,并领导销售、市场和服务等运营工作。他的职责还包括着重改善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并作为高层领导,为服务好微软本地区主要客户提供支持。

点评:有分析认为,由于拉美新兴市场的软件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市场相似,因此选择鲍方德而非中国人出任这一首次设立的职务并不令人惊讶。当然,不要水土不服就好。

英特尔中国研究论坛在京开幕

继2007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之后,10月10日,2007英特尔中国研究论坛在北京开幕。在本次论坛中,英特尔除了展示了来自其中国研发机构的40多项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的同时,还与来自政府、学术界的领导、知名学者和专家等共同分享了英特尔的创新机制和经验。英特尔公司企业技术事业部资深院士兼通信技术实验室总监康凯文(KevinKahn)博士在演讲中指出,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始终走在市场的前面。然而,企业必须拥有一套创新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具有可持续创新的能力。同时,要想整体提高业界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创新机制和经验的分享尤为重要,而这一点也正是英特尔中国研究论坛的宗旨所在。

点评:这是英特尔带给国内业界的又一次技术盛宴。对未来平台的应用从事前瞻性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有着深远意义,这也是英特尔公司可以持续走在技术前沿的根源所在。

8月全球搜索报告谷歌位列第一

10月10日消息,据市场研究组织comScore最新研究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每分钟要进行140万次搜索,其中大部分用户都是通过谷歌搜索引擎进行。据comScore的qSearch 2.0服务统计,今年8月份,全球共有370亿次搜索使用谷歌搜索,这相当于所有搜索的60%,高出谷歌在美国所占的50%。雅虎搜索为全球第二,搜索数量为85亿次;之后为百度搜索,搜索数量为33亿次;微软排名第四,搜索数量为22亿次;NHN搜索名列第五,搜索数量为20亿次。中国是谷歌没有占垄断地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comScore副总裁鲍博・埃文斯表示,百度搜索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它很好地展示了一个地区搜索服务“如何通过控制当地大市场来进入全球搜索五强行列”。

点评:百度比谷歌更早进入了中国搜索市场,百度的强大证明谷歌并非不可战胜。而且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增长,百度的搜索数量很可能继续增加。

1月至8月我国软件业收入达3438.9亿元

近日,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8月,我国软件业收入达3438.9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软件产品收入为1212.5亿元,同比增长24.1%;系统集成收入为840.5亿元,同比增长18.5%;软件技术服务收入为558.1亿元,同比增长23.9%;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为742.6亿元,同比增长24.5%;IC设计收入为85.2亿元,同比增长27.6%。软件和集成电路近年来已被确立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要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不断完善政策环境。培育和规范国内软件市场,完善应用环境。落实政府采购和首购制度,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形成需求拉动。

点评:尽管如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在全球软件市场中,我国软件业所占份额不到6%。

IT服务人才缺口巨大东软发力人才储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的IT服务业务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已经成为必然,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IT服务发展的瓶颈。9月底,在沈阳举行的东软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奠基仪式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仅沈阳地区未来3年内的软件人才缺口就高达13万~18万人。对于此次东软与沈阳市政府以及浑南高新区合作建设软件人才实训基地,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表示,其目的就是要解决整个软件产业生态系统中最基础、最关键性资源――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问题。让更多的从事这个专业领域学习和工作的大学生和从业人员迅速融入产业,也让更多的软件企业招聘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据了解,沈阳东软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将于1年后全

面建成并交付使用,可容纳5000名学员同时进行实训。基地实训的内容,东软会根据整个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培训的规模,课程的设置也将沿用东软在IT服务产业的经验和结构构成。

点评:随着传统教育与目前广大企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现,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间的积极合作已成为人才培养新趋势。这种实训基地在向社会培育IT人才的同时,更成为了企业的人才储备库。

中国IT设计人才遭遇鸿沟

随着企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加,设计师成为了热门职业,各高校纷纷增开设计类专业。但学校培养出的设计人才却难以达到企业要求。目前,企业大量需要的是懂艺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优秀设计人才。但缺少实战经验、缺乏多元化的知识、只重技术越来越成为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通病。联想历史上第一位设计出身的副总裁姚映佳表示,联想最缺的是设计人才,最不缺的也是设计人才。“优秀设计师”已不是只会做外观美化的“美工”,随着工业设计融入到联想的大研发体系中,招募的设计师绝大部分都是工作经验丰富,且有两门以上专业知识,具有技术、人文、商业等多元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这成了中国IT设计人才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点评:怀揣设计梦想的毕业生遭受到企业的冷落,高举设计大旗的企业却深陷人才“危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遥远。

中新联合成立数字媒体研究院

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在北京签订协议,联合成立中新数字媒体研究院,总部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附近,双方将重点在交互数字媒体领域开展合作研究。这是中科院与新加坡第一个实质性的研究合作。中科院副秘书长、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和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主席陈振南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谭铁牛说,中方将派40名科研人员到研究院工作,双方将在交互式语言学习、虚拟现实、交互式游戏、视频和分析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与交流。合作方式包括:互派科研人员、企业技术合作、共享知识产权、共同发表文章等。在酝酿和筹备研究院过程中,自动化所已与新加坡科技电子公司就网络数字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签署了框架协议。为进一步发挥研究所在数字媒体学科领域的综合优势,自动化所还在今年成立了数字内容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性支撑技术。

点评: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在世界各国高速成长,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科院自动化所在图形图像、语音语言处理等数字媒体技术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突出的学科优势;新加坡则将“交互数字媒体”确立为国家三大重点研究发展领域之一。相信双方的合作会大力促进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

篇7

1 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的意义

当前在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制定质量管理的措施,因此在开发计算机软件时,必须要构建规范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管理,继而保证软件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同时在项目管理环节,如果项目管理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素质,往往会导致软件开发的预算和实际需要不相符,这就需要在软件开发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软件工程标准化作为软件发展和优化的重要趋势,不仅可以促进软件性能的提升,增强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可靠性,还能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降低软件出错几率。

2 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科学的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开发企业在实施计算机软件工程时,应该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聘请具备专业技能及知识的人员进行监管;同时在开发软件项目时,必须要保证开发与管理的规范性,继而提高软件质量。但实际上,企业往往缺乏标准的开发体系,在开发中没有相关的依据,极易出现问题,无法保障软件工程整体质量,进一步加大了软件质量监管难度。

2.2 没有准确分析客户需求

软件的开发设计是以用户需求为基础,软件本身就是为客户服务,如果在实际开发环节没有全面分析客户的需求,则设计的软件就会缺失相关的功能,致使开发和研究出现偏差,降低软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3 缺乏合理的项目计划方案

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工程的管理应采用专业管理人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管理软件工程。这些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没有提前制定科学的项目规划,更加不能准确评估软件的资金支出及预算,增加软件工程标准化的难度。

3 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的路径

3.1 加强标准化概念,落实国际标准

企业在开发计算机软件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软件市场的用户需求,以用户需求为依据来开发软件,正确处理好用户需求与软件之间的关系,确保软件工程的有序实施。同时企业可以对软件工程的相关标准进行适当引进,深化了解软件工程标准化的概念,使软件工程朝着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获得市场肯定与用户喜爱。此外,要想加快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必须要贯彻落实国际标准,采用国际统一的软件工程标准,积极了解国际软工程的标准化发展进程,对国际水平发展形势加以科学分析,开展标准化指导工作。可以说,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对软件开发的先进经验和新技术进行学习,继而推动软件工程标准化的发展。

3.2 加强研究力度,科学发展软件工程标准化

现阶段许多高新尖端技术都是被外国公司所掌控,要想掌控市场的主动权,必须要占据行业标准的标准化信息系统,但是我国只对国际标准加以认可,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必要大力发展国内标准,适当推出符合国内发展的标准,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并结合市场需求来开发相关的软件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国家应该极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软件技术的科学研究,并且处理好用户与软件之间的关系,进而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加快软件工程的标准化发展。

3.3 完善工程标准和人才培养

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而言,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相关不足,因此在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注重国内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研讨会,鼓励人员在专题性研究方面对软件标准发展空间进行探究和交流,听取各位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继而开发出适当的软件标准,更好地突出创新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也不断变化和发展,只有加强研究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改进软件工程的标准,定期检测和修复缺陷,才能完善软件的标准。在国际标准的影响下,必须要始终坚持走国际化的水平,对软件研制与开发加以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计算机软件标准化程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我国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科学的软件质量管理、没有准确分析客户需求、项目计划方案不合理等,不利于软件产品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深入标准化概念,贯彻落实国际标准,加强研究力度,完善工程标准和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软件生产成本,提高软件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飞.分析如何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J].信息通信,2014(03):163.

[2]马关蕊.如何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标准化发展方向[J].软件,2014(03):184-185.

[3]尹锋.软件工程的若干热点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长沙大学学报,2006(05):45-49.

[4]王刚,张亮亮.软件工程标准化现状与分析[J].信息通信,2015(05):153.

作者简介

篇8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1.项目名称:________。

2.本软件是甲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营的业务)而开发的软件。该软件处理的对象是甲方的 ____________ (数据信息提供、游戏软件等);该软件的主要功能 _____________ 目标为 ______________。

3.软件整体功能符合甲方所描述的 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要求,应达到 _______________ (正确性、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实用性等)的技术指标。

4.甲方的主要义务:

(1)甲方在乙方软件研发成功后,应及时接收乙方研发成果并办理著作权登记,并及时将产品投入市场。

(2)甲方按时将乙方所研发的产品投放市场,并将所获净利润的49%支付给乙方作为乙方的软件研发及后续维护费。

5.乙方的主要义务:

(1)认真制定和实施研究开发计划。

本合同生效后,乙方应及时制定研究开发计划,并交甲方确认,并按甲方确认的研究开发计划及时实施。

(2)按计划及时向甲方支付研发成果,并协助甲方办理软件著作权申请;

(3)乙方在向甲方支付研发成果时,应将软件的源代码及其他相关附属物件移交给甲方,并对甲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与指导。

(4)乙方在软件投入市场后,应对软件产品进行必要性的运营维护,当软件已不符合当时市场需求或存在缺陷时,乙方应及是对软件进行升级或研发新的替代品。

(5)乙方所开发的软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软件产品方面的规定和软件标准规范,没有侵犯第三人的合法权利和涉及他方的诉讼。

6.甲方的违约责任:

(1)甲方拒绝接受乙方研发成果或不将乙方研发成果投入市场,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此研发成果的研发费用,但最高不超过 元。

(2)甲方逾期二个月不接受研发成果的,乙方有权向合同外第三方转让或变卖研发成果。

7.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未按计划实施研究开发工作的,甲方有权要求其实施研究开发计划并采取补救措施。乙方逾期二个月不实施研究开发计划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当向甲方支付数额10万元的违约金。

(2)乙方不将研发成果移交甲方并协助甲方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甲方有权要求其在指定的时间内移交并协助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手续,逾期不予移交并办理软年著作权登记手续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当向甲方支付数额10万元的违约金。

(3)乙方研发的成果不符合同甲方要求,甲方有权拒绝接收并要求乙方按甲方的要求进行改进。

(4)乙方必须按研发计划及时完成研发工作,如因客观原因不能在此期限内完成,应及时与甲方进行沟通,在征得甲方同意后,延长开发时间,如乙方仍未能按时完城研发工作,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5)在乙方所研发的软件投入市场后,乙方仍应承担协助甲方此软件日常营运工作,并解决甲方使用此软件的技术问题,当此软件不再适应市场需求时,乙方应对此软件及时进行升级或重新研发替代品。

8.研究开发成果的归属和分享:

履行本合同所完成的研究开发成果的软件著作权权归甲方所有,乙方不得将此软件产品再行交付给其他第三人使用,或将其出卖给其他第三人。

9.保密条款:

本合同有效期内,双方当事人应对与此研发技术相关的资料承担保密义务,在征得对方同意前,不得向任何第三人透露与本合同或研发技术有关的资料或内容。

10.技术风险的承担:

在履行本合同中,因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导致研究开发失败或部分失败的,由此造成的风险损失由乙方负担。

当事人一方发现前款所列可能导致研究开发失败或部分失败的情形时,应当及时通知另一方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没有及时通知并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应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责任。

11.验收的标准和方法:_____。

12. 侵权责任:

(1)乙方同意,如有第三方声称甲方年使用本软件侵犯了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它财产权利,乙方将对由此而引起的任何诉讼或法律请求进行抗辩。乙方同意支付有关判决或和解所确定的赔偿金额。甲方同意,一旦发生此类诉讼或请求,甲方将及时通知乙方并对乙方处理该诉讼或请求提供合理的帮助,以便乙方获得应有的权利,并在征得乙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处理与此相关的应诉、抗辩或进行和解。如乙方由于其他原因不能针对该项诉请进行应诉或和解,甲方有权应诉或进行和解,其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2)如本软件或其任何部分被依法认定为侵犯第三人的合法权利,或任何依约定使用或分销该软件或行使任何由乙方授予的权利被认定为侵权,乙方应尽力用相等功能的且非侵权的软件替换本软件,或取得相关授权,以使甲方能够继续享有本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并负责赔偿甲方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3)如果乙方经合理和具有事实根据的判断,认为本软件或其任何部分可能被依法认定为侵犯第三人合法权利的,或使用或分销该软件或甲方行使由乙方授予的权利可能被认定为侵权的,乙方可以用相类似的具有相同功能的非侵权软件替换本软件,或尽力取得必要的相关授权,以使甲方能够继续享有本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权利。但乙方对甲方由于使用了相关的非法软件系统,或在本软件中使用了非乙方提供的软件,或该软件中非乙方对本软件的修改而导致的侵权不承担责任。

13.合同争议和解决办法如下:

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时,应积极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向北京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本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乙方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签名:_____(盖章) 签名:_______(盖章)

签字时间:_______ 签字时间:_________

签字地点:_______ 签字地点: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

帐号: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甲方担保人(名称):___甲方担保人(名称):____

地址: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

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签字:_______(盖章) 签字:_______(盖章)

篇9

11月7、8两日在西安召开的大中华区第四届记者大会上,Sun很坦然地面对了财报的负数。也的确,到目前为止Sun仍握着有力的55亿美元现金和有价证券,世界上并没有哪个公司能够轻易地收购它。2003财年,Sun在包括大中华区在内的全球市场的经营中创造出接近1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连续35个季度创造了正向现金流。

不过究其根本,Sun该如何走出因为高端Unix服务器失去市场带来的根源性困境呢?一直坚持的网络计算和Java两项技术会是Sun的救犊吗?

在记者大会上,Sun大中华区总裁余宏德抛出了其2004财年的5种手段:增加市场覆盖面、提供信息化基础解决方案、大量增加服务的收入、大力发展软件、发展J2ME的应用。余宏德解释说:2004年将加强与合作伙伴以及中小企业的联系;另外将把重点行业放在金融、政府、电信上;由于硬件竞争加剧,服务将成为Sun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多种新产品研发的基础上,要从硬件、软件、服务三方面来挽回颓势。

在服务器领域,会继续跟进低端服务器产品。

在软件方面,还将投入更多资金在Java上(在记者会上Sun就展示了最新的Staroffice7.0版)。我们今天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统一在Java下的软件产品线:Java企业系统软件、Java桌面系统软件、Java开发工具包、Java移动系统软件、Java卡系统软件和N1系列产品。

在硬件式微的情势下,以前不屑于服务的Sun终于将目光投向了服务。Sun 服务体系已经是Sun公司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能为Sun公司贡献30%的营收额。

低端服务器、软件和服务―这就是Sun牢牢抓住的兴奋点。只是,低端服务器是否能竞争得过DELL、HP和IBM?投资了几十亿美元的Java,目前也还没有赚太多钱。另一方面,花了血本的N1正是两大趋势―Web Service和按需计算的必答题,它真的能将Sun的解决方案带向春天吗?

无论如何,Sun明天的命运决定于今天的战略。站在当下,从根本上来说Sun要摆脱不的也许并不是产品线路,而是要去构造合理的商业模式。当年以大型机和小型机起家的蓝色巨人走出了自己的服务转型之路,而今在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上与伦比的Sun能否再次创造走出厄运的奇迹?

不过无论结果如何,Sun一直都很顽强。(欣)

用友拿什么Inside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去年就超过SAP成为中国ERP第一品牌的用友软件公司,在其举行的以“实时管理,成就卓越”为主题的“用友2003用户年会”上,透露了“用友Inside”的理念,这一举动明显暴露了用友期望领导中国管理软件的野心。

用友总裁何经华指出,在用友新的三年计划中,“用友Inside”将被提到桌面来。就像“Intel Inside”,用友希望把其的财务软件和UAP,全部开放给合作伙伴并在后者的平台上做增值开发。

那么,什么是“用友Inside”呢?按其总裁何经华的举例就是:一个30人的小公司,其中有4个银行专家对银行某些很特殊的业务系统非常理解,但是这个公司又不想自己做ERP。这样,它就可以通过用友的平台把业务系统接上,从而形成一个银行的解决方案。因为目前软件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有很多独特的业务系统用友是不涉及的,而熟悉业务系统的厂商没有平台软件也走不进去。所以“用友Inside”便成了把两方面结合起来的工具。

只是,用友真的能够实现Inside吗?

在用户大会的上,用友竭力体现其老大哥的形象。一改往日ERP厂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角色,采取“用友为用户搭台”的方式搭了两个台,一是为500多CEO建立与学者、研究机构沟通的平台,二是为他们结交全国同行或供应链中的生意伙伴建立了生意平台。

如产品总监郑雨林所言,用友想把其用户大会办成整个业界都关注的盛会―最好还是年度的。如果说到引导,仅仅是自己的声音还是远远不够的,用友当然也不会忽略这一点。在年中用友的合作伙伴大会中,其总裁何经华就表达了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ERP产业链的愿望。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任何企业如果希望能够“某某Inside”,那么它就必须云集大量专业的合作伙伴―这不仅仅是Intel Inside的成功奥秘,更是“用友Inside”想要成功的金科玉律。(娜)

无盘技术=Linux+Win98?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1995年曾刮起的一股“无盘”旋风―某企业推出了具有“革命意义”的Win95网络无盘技术,号称局域网里的电脑除了主机以外再不需要安装硬盘就可良好运装,这在当时曾引起了硬盘界的惊惶失措。试想,如果真如开发商所描述的那样,有多少家硬盘厂商将因此关门大吉?当时甚至有一家硬盘厂商宣称,如果对方肯卖的话,就用天价收购该项技术而后封存到保险库里去让它永不见天日。

但结果证明这只是虚惊一场―由于安全、网络质量、技术本身成熟度等各方原因,无盘技术只在硬盘市场的烟波浩渺中弄起了几个涟漪。尽管随后该公司又了改进的版本,但市场上的表现大都只是“干打雷不下雨”。

正当人们开始觉得无盘技术会昙花一现的时候,作为此技术主导者的深圳秦众公司却在北京宣布了其“三帝Linux-Win98无盘网吧系统”新产品,并宣称此产品结合了Linux与Windows两种技术的双重优势,解决了RPL、PXE、Bootp远程启动服务的兼容问题,还坚称客户使用后将大大节约成本,方便维护,带来功能强大的游戏功能及额外功能等好处。

但“Linux + Win98”就真的能掀起无盘技术旋风,夺回日渐远去的市场吗?至少从目前看来还没有足够的理由。首先从价格上来讲,利用此技术构建的网吧虽然不需要给每个终端配置硬盘,但需服务器来支撑,而一般的服务器可以支持60台左右电脑。这样算来一个200台左右的网吧就需要4台服务器,在加上主机对硬盘和内存的高要求和每个节点45块钱的价格,不知道最终成本会不会比买200个硬盘便宜。其次从技术上来说,三帝真能将Linux和Windows很好地结合起来吗?毕竟Linux本身的技术发展都还那么步履艰难。此外,在售后服务上,光凭热线电话和有限的几个维护人员可以解决售后服务问题吗?如果真像上面分析的,倒真担心无盘技术又这回又只是空响了一下。(夏)

IBM“圈地”开发者

2003年11月7日~8日,“IBM 2003开发者大会developerWorks Live!China 2003”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国内的近千名Web应用开发者、IT咨询人员、企业系统规划、设计和开发人员,以及国内软件企业的应用开发和项目管理人员,与IBM华人技术精英其聚一堂。

年终IBM公司的这次活动,以及一年来微软、Sun等一批国际软件巨头的类似活动表明,他们已经把竞争的触角伸到了开发者层面,纷纷开始在中国庞大的软件开发者中开始了新的“圈地运动”。

“随着随需应变电子商务的发展,软件的灵魂作用日益明显。IBM公司承诺将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和雄厚的资源,帮助国内开发人员提升开发技能,以此带动中国软件产业的进步。”IBM全球应用开发商合作部经理Buell Duncan在这次活动中也信誓旦旦地称,中国的软件开发前景是“令人激动的”。他坚定地认为,中国软件开发人员队伍将持续庞大,到2005年,这一人数将达到50万,而且日益面向Linux。

我们可以看到IBM在中国“圈地”开发者的决心,其“developerWorks”网站支持中文,而欧洲的软件开发者甚至也还没有这么好的待遇,这一网络开发者的关键站点初英文版本外,只有中文版本颇具规模。由此可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为世界奉献的,将不仅仅是市场而已,更为关键的也许已经成为了开发者之争。(泠、波)

微软亚洲工程院开张

其实5年前李开复博士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时候,很多业内人士都不看好。一个商业型的公司成立基础研究院,能够保持科学上的前瞻性而不被市场左右吗?5年之后,我们看到微软中国研究院不仅仅生存下来了,而且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同时也升格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5年间,微软亚洲研究院有超过700篇论文被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会议和刊物上;72项技术被转移到微软产品中。应该说它为中国企业的科技研发工作开创了一条新路,把国外优秀的科研制度成功地移植到了国内。在此之后,联想等一批国内企业也纷纷效仿这一成功经验,成立了自己的基础研究院,进而形成了重视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风气。这一切,应该说是微软研究带了个好头。业界很多人都把“不急功近利”看作微软研究院成功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研究院的两任院长李开复和张亚勤,都坚持把5年到10年后的技术作为研究重点。这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正是有了这种执着,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同时,微软也重视把研究成果转换为产品,真正进入市场。为此,在研究院成立5周年之际,微软又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微软亚洲工程院。不难看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中国产品研发中心、微软中国公司―这一系列机构的组合,已经在科研、产品、市场间形成了完整的链条。也许这样完整的软件生态链,才是微软在几十年间独霸市场的“利器”。当中国大型的IT企业纷纷开始建设自己的研究院时,希望能够参照微软生态软件生产的精髓,而不是仅仅把它们做成了美丽的“形象工程”。(添)

“鲲鹏模式”

近日,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SAP中国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在北京共同推出了基于mySAP ALL-in-one的“流通分销行业解决方案”。作为Oracle的老对手,SAP的举动很容易让人想起1年前Oracle与联想、Sun共同启动的战略联盟―鲲鹏计划。在这个当时被称为“梦之队”的豪华阵容中,Oracle通过联想的渠道来销售其通用型中小企业应用产品,汉普为咨询顾问,同时捆绑Sun的硬件服务器。一年之后,业界在“鲲鹏计划”刚推出时的喧闹渐渐悄无声息,但这种通过渠道卖软件硬件加实施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形式―我们暂且称之为“鲲鹏模式”―却奇迹般地在其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中重演了。一边是通用型战略,一边是行业化细分,争斗正酣的中小企业市场,谁能够飞得更高,跑得更远?(泠)

不求最好,但求最跟脚

如果你穿了一双漂亮却不“跟脚”的鞋子,那么走得最慢的人就一定是你。

在11月25日举办的“中韩IT产业发展论坛”上,世模科技产品总监鲍文斌向韩国网络游戏开发商呼吁:“我们需要的不是最好的网络游戏,而是最适合的网络游戏!”

众所周知,韩国是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的重要推进器,韩国游戏在开发上的先进经验,到目前为止对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像网络游戏玩家,甚至游戏的外行都已经耳熟能详的“传奇”、“天堂”、“千年”等都是韩国网络游戏的经典品牌。而之所以中国的游戏玩家能领略到如此精彩的游戏,是跟韩国网游开发商与中国网游运营商的合作分不开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中韩在网络游戏合作中仍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和矛盾。

首先,韩国开发商因为对中国的用户和市场了解还不充分,开发的产品往往并不十分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如游戏的题材、文化内涵、操作方式等。由此,韩国网络游戏被一些中国玩家戏称为“泡菜游戏”。

其次,韩国方面对中国游戏市场的技术环境认识不足,这里所说的技术环境包括网络、硬件、软件和黑客等。因此一些在韩国本土很正常的游戏一旦到了中国,很可能就会“水土不服”,由于技术问题而不能正常运行。举例来说,在韩国,4、5兆的光纤接入已经很普遍了,而在中国,大量的玩家上网则还是以“猫”为主,游戏运行的速度相差度可想而知。再次,国外游戏开发商对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运营风险估计不足。他们片面地认为中国人口多,所以玩家也多,据此认定中国市场是一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在合作条件上要价过高,结果也错失了很多市场良机。网络游戏也属于文化产品,同其他文化产品一样,要符合中国的法律与社会准则,而且还要通过中国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才能进入。韩国开发商往往对此也重视不够。

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在不断增长,许多优秀的网络游戏既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也逐渐拥有了用户的认可。韩国网络游戏开发商要想继续开拓中国市场,就必须正视并尽快解决上述问题。

(背景)2003年11月24日~25日,韩国软件院(KIPA)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了为期两天的“2003中韩IT产业交流会”。两国8位行业专家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近250名业内人士参与了活动。韩国政府官员、在华机构和企业代表及韩国主要媒体均参加了此次活动。(芳)

中国数字体育启程

正如照片中所显示的,中国数字体育互动平台的启动仪式令人鼓舞。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我们能够理解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能为这一人口大国所带来的体育发展契机,当然,如果这个庞大的基数能转化为信息产品市场的话,它该多么巨大!

11月18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和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宣布,三方将携手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体育事业中的应用,共同创建中国数字体育互动平台。国务委员陈至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分别致信,勉励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全面应用,促进中国体育取得更大成就。在启动仪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袁伟民、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李志坚、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利用现场开启装置,开通了中国数字体育互动平台,并开通了基于该平台之上的中国奥委会网站(中英文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网站、大型体育娱乐商业网华空星空网站。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以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何慧娴,分别就有关部门数字体育的发展和内涵作了重要的讲话。(波)

价格战斗

戴尔服务器又降价了。其PowerEdge服务器系列产品进行了全面大幅价格下调,最高降幅达到18%。近几个月以来,戴尔已经连续下调了包括PowerEdge服务器、OptiPlex台式机和Precision工作站等多款产品的价格,对此国内厂商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些厂商认为,近期戴尔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常明显的有针对性的降价行为,非常耐人回味。

这股降价潮发源自PC,再到打印机,然后是笔记本,最后是现在价格频频跳水的服务器―戴尔已经成为了中国硬件市场里的鲶鱼。

由于戴尔独特的直销模式,一直保持着对惠普、IBM等国际IT巨头的价格优势,而且相比其他价格更低的国产硬件,又占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因此,不难理解何以戴尔如此热衷于打价格战,而且往往是牵一发动全局,搅得市场风雨欲来。

每次戴尔引起降价,都意味着这种产品的市场版图即将发生深刻变化,该产品的利润空间也会大大降低,同时,跟进的其他厂家也往往会被迫更加苛刻地进行成本控制。比如不久前,合并后明显气粗了的新惠普为了争夺PC市场全球占有率第一的宝座,与戴尔展开了PC价格的贴身肉搏战,结果是市场占有率上去了,但PC部门却由于过度降价而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巨额亏损。

通过价格战,戴尔正在痛快地蚕食其他公司在PC、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打印机等领域的市场分额。不久前,戴尔在公司名称中去除了“计算机”三个字,被称为是深化其多元化的一种策略。这也许还意味着它即将在包括消费电子在内的更多领域,掀起更加腥风血雨的价格战。究竟这一次将会有多少厂商倒在戴尔低价竞争的枪口下呢?未来似乎深不可测,戴尔价格战的残酷,实在是难以估量。(磊)

腾讯缘何携手IBM?

又有两个企业搭上手了―一个是号称亚洲最大的实时通讯服务供应商腾讯,另一个则是堪称世界上最强大IT服务供应商之一的IBM。这一次的携手,对于中国的企业实施通讯(EIM)市场无异于是一场地震。

对于腾讯来说,一直以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面对QQ这一通讯工具1.6亿的注册用户数“掘金”。一直以来,腾讯在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完善包括QQ会员、QQ广告、无线增值业务,以及QQ品牌外包等多种营收体系。特别是在无线短信方面,腾讯QQ与手机的实时联接,更激活了QQ在无线SP市场的商业潜力,这一块的业务模式是腾讯最清晰,也是最主要的盈利来源。自从今年9月,腾讯推出了企业即时通讯软件“腾讯通RTX”以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它。而腾讯此番大举进攻企业市场,无疑也是看到了RTE(Real Time Enterprise,实时企业)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但RTX能否与微软产品在商业领域相抗衡,能否改写以往QQ所树立的娱乐形象,都是腾讯在企业市场面临的重大考验。对于腾讯来说,更坏的消息是有传言微软的企业实时通讯软件将随同Office Systems 2003在年底上市。这不禁让人想到当初微软为了打败网景的Netscape,而把IE与Windows 98捆绑的先例。

由此可知,腾讯在此时与IBM联手,无疑是要借助于IBM的技术以及在其在业界的影响力,也企业级IT供应商的面孔,来改变自己一向示人的“娱乐提供者”的印象,并获得IBM在技术开发上的有力支持,以逃脱成为下一个Netscape的命运。

当然,IBM也不会白干。对它来说,最大的妙处是得以与腾讯共享后者多年积累的1.6亿的注册用户市场和本土化运营服务优势。如果能好好地利用这个资源,IBM能发挥的力量当然也不能小觑。(磊)

诉讼,注定爆发

利玛之争注定会上升到诉讼阶段,这一点在新老公司哗变之初就留下了伏笔。

今年6月2日,北京利玛软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利玛公司)以侵犯商标权、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软件著作权为由,在北京市一中院利玛公司股东之一机械研究所和利玛公司的5个创业者。10月20日和2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10月27日,原告利玛公司再次向法院提出证据保全申请。11月13日,法院查封、扣押了机械研究所部分财务资料。

利玛软件认为:5个创业者离开后推出的“RS10”软件盗用了利玛软件CAPMS8和CAPMS9的技术和著作权,自动化所还使用“利玛”的品牌在外宣传推广产品,并攫取利玛软件的商业秘密,掠走利玛软件的老客户等。

当然,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对侵权坚决否认,不承认员工带出过“利玛ERP”的源代码。他们认为:利玛软件是为了挑起新一轮矛盾,并利用官司炒作,以提高自己的业界名声。

篇10

 

1 概述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面世以来,驱动计算机运行的“代码”经过1946—1955年的程序设计阶段、1956—1968年的软件设计阶段(此阶段由于软件产品质量不高而导致“软件危机”),最终在1968年以“软件工程”概念的出现为标志,软件开发活动进入了工程化时代,并一直发展至今。软件的工程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几十年来至少经历了四次升级换代:①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的结构化程序设计;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面向对象方法学及其应用;④近年来出现的面向问题、敏捷开发编程思想与方法等。

 

毫无疑问,随着软件开发思想的快速发展,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也随之变化。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改革之纲,是在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面向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本文研究了更为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市场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岗位来看,有架构设计、软件研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从技术方向来看,有嵌入式方向或底层系统方向、Web开发(包括J2EE、.NET和PHP等)方向、移动应用开发(包括安卓、Windows、苹果系统)方向、后端开发(数据库、系统服务等)方向、客户端或桌面程序开发方向等。本文之所以选择Java类课程作为软件开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①目前,在移动应用开发领域和Web开发领域,市场占有率高的安卓和J2EE平台均基于Java,即Java教学的改革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②各高校目前普遍开设了Java类课程,即Java教学的改革研究的结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为全面了解市场需求现状,首先以人才市场上为本科毕业生设立的Java工作岗位为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国内某知名招聘公司,统计人才需求单位性质得出,民营或合资企业占绝大多数(74%),因此Java软件开发类人才处于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通过统计毕业1年内Java工作岗位的月薪范围得出,虽然大多数情况是“面议”(82%),但除去“面议”,从月薪6 000~7 999在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看出,市场对于符合要求的本科毕业生还是不吝薪水的。因此,这一月薪范围的岗位要求也应该是对合格开发人员能力的“刚性”需求,这些需求应该作为学校对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聚焦于月薪6 000~7 999的岗位,研究市场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具体需求。通过调研,软件开发人才的市场需求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基本技能类,比如团队协作能力、文档写作能力、操作系统的熟练运用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

 

②专业课程知识点掌握类,比如要求熟练掌握J2SE的API、基础结构、异常处理、日志处理、集合的使用、单态模式、工厂模式、多线程并发安全处理,软件工程概念、异常处理、集合、软件模式、J2EE的各个组件、数据库基本概念等;

 

③专业课程群的融会贯通类,比如熟悉一种数据库的操作及其访问接口编程、熟悉HTTP协议及其编程、软件工程概念及其应用、数学概念及其应用等;

 

④对更高能力的期望,比如能够独立开发程序,能够攻关开发难题,能够开发调试高性能、高稳定的程序等。四类需求总结如表1所示,其中,最后一类(期望型)能力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本科教学培养不太现实。因此,学校应着力于前三类能力的培养,同时软件开发属于实践科学,实践培养模式具有关键性作用。

 

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已有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不重视实践,而是存在待改革之处。以Java类课程为例,目前,主流的授课方式是集中讲解理论内容,学完两三节课后安排一次集中实验;更好一些的授课方式是,学生人手一机,课堂上教师讲完知识点后,学生立即动手验证操作,两三节课后安排一次阶段性实训实验,课程最后安排一次项目实训实验。实践证明,现有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

 

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①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实验环节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即便有阶段性实训,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依然存在问题。

 

②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具备“小应用场景”下的开发能力,但是离真实开发环境下的能力要求(比如表1中的高级知识点和专业课程群类能力)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③现有教学模式下的阶段性实训实验的培养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实验作业规模不大,学生做完后,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

 

④在现有教学模式下,阶段性实训实验和项目实训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点,但目前这两个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学生分工不合理,容易导致“瓶颈点”,小组成员间形成“死锁”,最终无法实现实训目标。

 

对于以上问题,必须确立以下两个研究目标:

 

①研究作业内容及要求,使阶段性实训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高级知识点的掌握;

 

②研究项目实训实验内容及其运行机制,使学生融会贯通专业课程群。

 

基于以上两个研究目标,以Java类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下研究内容:①设计涵盖高级知识点的课后作业题目;②设计阶段性实训实验的内容及运行环节;③以专业课程群的融会贯通为目标,设计项目实训实验的内容及其运行环节;④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设计各实训环节的学生成绩评估与反馈。

 

表1 需求类型表

 

类型 内容

 

基本技能类 团队协作能力、文档写作能力、操作系统的熟练运用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

 

专业课程知识点掌握类 J2SE的API、基础结构、异常处理、日志处理、集合的使用、单态模式、工厂模式、多线程并发安全处理,软件工程概念、异常处理、集合、软件模式、J2EE的各个组件、数据库基本概念,掌握使用查询语句中(内、外)关联查询、子查询、分组语句、Union(合并)命令等

 

专业课程群的融会贯通类 熟悉一种数据库的操作及其访问接口编程、熟悉HTTP协议及其编程、软件工程概念及其应用、数学概念及其应用等

 

更高能力(期望型) 熟悉SSH、Ajax、熟悉PHP、主导技术难题攻关,重构系统,确保高性能处理和系统的稳定性;熟悉Spring、MYBATIS和Struts等开源框架

 

4 课后作业、实训实验及其评估

 

课后作业是补充或扩展高级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必须要以学生牢固掌握课堂基本知识点为基础,可以通过加强知识点验证环节来解决。如果不具备学生人手一机的条件,授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知识点亲手编程并演示给学生看。以Java课程为例,除了正常的课后作业,结合课程授课计划,可以添加如表2所示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关键是由教师建立合适、明确的目标。作业评分与讲解也很重要,评分目的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去做,而是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难点,从而通过讲解来补足。

 

阶段性实验采用个人实验,内容上应统筹考虑表2中课堂基本知识点与课后作业扩展知识点。运行环节方面,分两个步骤实施:①教师综合一个教学阶段的知识点设计实验题目,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课后完成。②评分及讲评。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打分并讲评,讲评的重点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的程度。

 

在此步骤中,教师可以对实践不够好的部分编写详尽的实验指导书或亲自演示编码过程等。

 

由于实验内容的复杂度与工作量都较大,项目实训实验需分组完成,具体分三个步骤实施:①分组。分组的总体原则是组内成员水平差别平缓,从而保证良好的相互协作、共同提高。②任务分工。分工的均衡程度由分工模块的完成难易度差距来评价,难度要有阶梯。

 

不少实验教学,学生只是形式上在一组,没有合理的分工,随意性很大,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成了旁观者。③评分。项目完成后,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打一个集体总分,再根据各组中每个同学的完成和努力情况打个人分,最后根据集体成绩与个人成绩的综合情况评定等级,以保证评定的合理性。

 

在项目实训实验的实际运行中,评分环节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评分环节的设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个人分。一个小组内每个学员的能力高低不等,组员个人分的差异在所难免。评估个人能力的要素有三点:①学员自身任务的完成度;②学员对所做项目的理解深度;③学员与其他组员间的配合,考核学员的小组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是小组分。即使组内成员能力有差异,但如果安排得当,分工合理,依然能够组成强大的团体。评估小组分的要素有两点:①项目总体完成度。项目完成度越高,表明该小组的合作效率越高。②项目分工的合理程度。通过参考组内成员的分数差距考核分工的合理性。

 

5 总结

 

本课题基于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0041423。通过对软件开发类人才市场进行调研,本文研究了市场对软件开发人才所具备能力的预期与要求,并以Java类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设计以课后作业为基础,实训实验为关键的培养模式。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2012级一个班级开展实验,结果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软件开发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与上一届相比,这次实训实验的最后作业更加贴近实际的开发场景,从而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篇11

一方面的变化是我们看全世界,可以看到“计算、网络、数据、软件”无处不在。

第一,计算无处不在。从超算、中小型计算,到移动计算,计算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第二,网络无处不在。这里讲的网络是指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也就是数字化的、用于计算机之间通信的网络。传统的基于模拟技术的网络(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不是信息时代的网络,已经或正在被淘汰。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向宽带化和移动化的发展,网络所承载的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科技活动将不断增加,网络将无处不在。毫无疑问,网络空间将覆盖凡有人类活动的整个物理空间。

第三,数据开始无处不在。计算无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数据也就无处不在。数据之所以能成为一种与能源、物质并驾齐驱的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检索、传播、处理和利用数据不无关系。

第四,软件无处不在。支撑“计算、网络和数据”无处不在,为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科技活动作出贡献的是软件。计算、网络和数据在哪里,一定有各种各样的软件在运行。否则,计算机和网络无法运行,数据资源无法利用,一文不值。事实上,软件已经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的变化是网络空间成为竞争焦点。网络空间的控制权,即“制网权”,是当今和未来若干年网络空间大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科技博弈和竞争的焦点。网络空间的发展和安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信息化推进的“牛鼻子”。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建设中国的软件教育体系是信息化带来的教育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的教育体系是以工业社会的需求为依据而设计的,就理工科而言,其三个支柱就是数、理、化。这种教育体系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需求。软件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

软件强国

“软件强国”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强”是形容词,就是说中国要做一个软件技术和产业非常强大的国家。另一层含义,“强”是动词,就是说软件可以使国家富强,不仅强,而且富。

信息社会中,软件产业是最重要、最具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一定会越做越大。软件不强,计算、网络、数据都不可能强。支撑整个信息社会的运转,靠的是软件。网络空间的进攻和防御,靠的也都是软件。不是软件强国,何来网络强国?

十余年来,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增速保持在30%上下。同期,全球软件产业平均增长率仅在7%左右。2013年末,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24.3%),仅次于美国(29.3%)、欧盟(24.9%);远高于日本(6.3%)、印度(6.2%)。中国的软件产业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不容易的。政府和业界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国务院先后两个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2013年全球软件企业500强排名中,前100名没有一家中国企业。中国软件产业“虚胖”特征非常明显。在中国软件业收入结构中,各类服务(系统集成、咨询、运营)占50%以上。2009年至2013年,软件产品的占比一直在31.5%~34.6%间徘徊。没有优秀的、大市场的软件产品,中国不可能成为软件强国。

软件分为三大类: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编程工具,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基础和高端软件。在工业软件方面,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在20%左右。2012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722.98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长速度大约是全球市场的3倍。但中国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仅为世界市场的1.27%。

从研发设计软件来看,美国与欧盟是全球软件研发设计的中心,其中美国掌握全球25%左右的市场份额,欧盟掌握14%左右的市场份额,以色列、日本等占据余下市场。2011年中国研发设计软件产业规模约50亿元,研发设计工具产品已经基本形成体系,覆盖CAD、CAM、CAPP、PDM、PLM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国研发设计软件产业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1.67%,与中国制造业规模无法相比,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在科学软件方面,特别重要的是计算机辅助科学研究,它对提高科学研究的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极为重要。这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信息获取、计算机辅助建模和算法以及模拟软件、科学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可视化软件。

战略思考

针对当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做一些战略思考。

第一,要明确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要突出“以软件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占有”为中心。在软件产品中,要以编程工具、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中具有基础重要性和科技含量高的高端软件为重点,力求从整体上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要支持发展软件产品,改变我国现有的软件产品和企业分类方法,突出生产软件产品企业及相关企业的重要性,让真正的软件产品生产企业获得更大的国家政策支持。

第二,要建设中国的软件教育体系。随着信息化和计算、网络数据、软件的持续发展,软件将成为一种基础的、理工农医文各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中、低端软件人才。这种人才的培育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推动软件与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融合。软件与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融合,是信息化向高端发展的必然结果。所有的涉及“智慧”的应用,都离不开建模、算法和软件。没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建模和算法都不可能比较专业地完成。

篇12

在这场国内基础软件厂商首次展开海外投资行动的背后则有一位资深软件人的身影――赵晓亮,现任普华总经理。

这是一场真金白银的交易。据悉,普华以现金出资,拥有了Turbolinux下属的专注于Linux技术研发的Turbosystems公司51%的股份。这相当于收购了Turbofinux的核心业务。虽然不方便透露具体收购金额,赵晓亮表示:“我们以一个非常合适的价格完成了收购,代价和风险并不太大。”

我有一个梦想

作为曾经的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赵晓亮曾被媒体誉为“中国Linux旗手”。虽然对于过去不愿谈论太多,加入普华不久之后的一连串动作则无疑揭示了他的“开源情结”。普华公司于2008年10月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

实际上,在注资控股日本TurboSystems公司之前,普华基础软件已经完成了几个大手笔的整合动作。普华2009年完成了人大金仓数据库公司收购。2009年12月31日,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对中标软件增资1500万。普华软件和华东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9.06%和10.94%。根据此前签署的转让及认购协议,在原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中标软件32.5%股权转让给普华软件后,中国软件及普华软件将分别以现金1亿元对中标软件增资。随着这一系列的投资和购并,普华正在不断完善其基础软件平台的布局。

2010年1月28日。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增补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联盟副主席单位的决定。普华公司总经理赵晓亮代表公司担任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主席。

这位曾经的“Linux旗手”无疑以一种更大的气魄展开了一场新的战斗。这一次,他瞄准的目标则是:综合性的基础软件国际化企业。“投资日本Turbo Systems公司只是普华基础软件向国际化迈进的开始。”赵晓亮说。在汽车电子行业,普华也将与瑞典汽车电子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这种国际的眼光,与他自身的工作履历有关。早在他1996年加入惠普公司,任职市场通讯经理之前,他就曾在甲骨文公司从事市场及销售等工作。他还曾经在Sun公司担任大中华区软件事业部总监。多年的国际厂商工作履历,使他拥有国际视野,开拓国际市场自然拈轻就熟。而作为基础软件国家队,普华软件肩负着提升国家基础软件的开发和产业化能力的使命,这无疑为他实现开源梦想创造了优良的平台。

世界级软件品牌

普华公司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整合下属的电子科学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第二十八研究所及第三十二研究所的优势资源,共同投资设立,专业从事国产基础软件研发和产业化。普华公司的想法是通过强化资源整合与商业模式的变革来寻求更快的发展,成为提供一站式的基础软件解决方案的龙头型企业。

赵晓亮认为,通过开发与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竞争的Linux软件技术,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些基础软件厂商,但是每家公司规模都不大,且大都“单打独斗”,即使有合作也很松散。

这种局面如今已经开始出现明显变化。随着Linux系统在全球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国内各类信息化领域对操作系统等自主基础软件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国家主管部门意识到,在基础软件领域不能再受制于人,必须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组建旗舰企业,以此实现中国自主基础软件的突破。

篇13

科利华的黯然退场,是教学软件业陷入困境的一个信号,还是一次偶然事件而已?但不管如何,自从科利华之后,再没有出现像它那样炙手可热的教育软件企业。

1999年,是教育信息化历史上难忘的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从那一年开始,教育信息化在国内迅速变得炙手可热,其建设现状可以用“轰轰烈烈”来形容。

但是,从2005年之后,教育信息化的声音开始变小、变少。在今年年初的一个会议上,一个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比较知名的厂商对我叹气说:“现在没什么热点,我们市场也不好做。你们媒体能不能多探讨探讨现在的教育信息化怎么做。”

此后,教育信息化的兴奋点依然式微,直到今年4月份,美国出炉了一份据说是通过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相关研究得出的报告,它的结论是:教学软件对学生提高成绩并没有多大作用。

《华盛顿邮报》直言不讳地说:这份企盼已久的报告无异于给了教学技术一记耳光。

让教育技术无颜的报告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由于美国各校都想方设法达到布什总统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规定的考试标准,教学软件行业在美国风生水起。

这些软件包括时髦的视频软件、强度很大的练习软件等。美国在2004年~2005年期间对全国132所学校的9424名学生使用的15种阅读和算术软件产品进行了评估。这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相关研究,它根据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对使用这种技术的学生与不使用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是,使用与不使用的学生成绩相差无几。

洛杉矶一所学校的校长罗尼•伊弗雷姆说:“我简直难堪得不愿接受这种现实。在听到这种结果时,我们说:‘这不可能是真的’。”

美国的业内人士则淡化了这份报告的重要性,并将问题归咎于没有对学生就软件的使用进行高质量的培训。美国教育部官员约翰•迪西说,软件并非魔药。“任何技术本身都不能提高价值,仅仅使用软件是不可能提高学习成绩的。”美国软件和信息行业学会教育政策部主任马克•施奈德曼说,另一些研究测试表明这种技术是有效的。但是他又表示,那些测试的规模和强度没有达到联邦政府规定的标准。

校方也有自己的观点。伊弗雷姆说,应把问题归咎于学校的教学制度,因为老师还没有为使用这种软件做好准备,而且未受过良好的训练。

美国的教育背景和我们不同,与之相适应,美国教学软件的设计理念、应用模式和我们也不尽相同。我们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能推进教育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公平,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学水平。教学软件以及其他教育软件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信息化进程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不必拿美国的这份报告来否定我们已经做出的成绩。

但是,从美国对自身教育信息化的反思态度,我们能学到什么?我们是否可以用一种富有责任心的态度来扪心自问:教育软件行业到底发展得怎么样?在它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涌动着什么暗流?现在以及今后的教育软件,还能对教育起到多大的作用?为什么在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都出现了软件的巨头,而已经走过8年的教育信息化,竟然拿不出一个可以和用友、东软等媲美的软件企业?谁,扼住了教育软件业的咽喉?

买与用分离是最大的杀手

自1991年诞生第一家教育软件公司以来,16年间,中国教育软件企业风起云涌,朝起朝落,前赴后继。在中国本土,一共孕育了200多家企业,知名一点的包括:科利华、翰林汇、鹏博士、腾图、洪恩、浙大网络、清华泰豪、清华同方思科、安博、百年树人、中教育星、广州唯一、K12、国之源、校际通、TCL教育、华纳信龙……

然而,时间走到2007年,其中的不少软件企业已经物是人非。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从2005年12月31日起股票终止上市的黑龙江省科利华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曾荣获无数荣誉的明星软件企业以黯然退场告终。大浪淘沙,能够在硝烟弥漫的市场中坚持并且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有少数一些厂家。

从产业的角度来审视教育软件,它是一个巨大的行业,看它是否健康,要看它是否形成了健全的市场体系。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这几年的教育信息化,应该说是不成功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它并没有形成健康的教育信息化市场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博士对教育信息化怀有爱之深、憾之切的感情。他曾经撰文认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以自给自足为主导的“小农”市场,其主要表现在缺乏旗舰性引导企业,采购与使用分离,形成了市场负激励和市场偏差。

余胜泉把目前中国教育软件的市场形容为“如过江之鲫”,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竞争的无序性。由于现行的采购权大多集中在各级电教馆或信息中心,决策采购者(教育局、学校领导)与教育信息化使用主体(教师)分离,厂家只向采购者负责,不对使用的老师负责。由于缺乏直接使用者的监督与需求,使得大多软件的竞争都在花哨的界面上以及非市场手段上,很少有厂家真正去一线跟踪具体的教学和管理,也很少有人关心卖出去的软件究竟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用,各厂家产品也严重的同质化。由于市场中出售的各种应用系统很多都没有实际作用,采购时真正的用户又没有机会参与来区别产品的优与劣,所以厂家只能在市场上拼价格、拼无用的功能堆砌、拼非市场的手段。另外,还有一些有非市场背景的公司介入到市场,使得资源主要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产品服务质量来决定,而是由人脉等非市场因素决定,严重扭曲了市场的导向信号。

这样的软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长此以往,将造成经济学上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具体用户在实施项目时严重受挫,反过来影响后续投资,如此形成负循环,再放任下去,就有可能终结这个市场。

不专业 不合作 不成大器

在制造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中,自己开发软件的还是占少数,毕竟用户不够专业。少数的自己开发也影响不了软件的市场。但在教育领域,由于诸多因素,例如学校感觉到教育软件不好用,或者学校觉得自己人才储备充足,所以相当一部分的学校自己开发软件。

不少大型的教育机构,比如大学,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委托学校几个计算机老师开发系统、建设资源,结果往往是花费了几年的时间,也出不了什么大的成果,只能有些表面上的应用,而且累计投入巨大,不可持续发展。这种开发的不专业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效果。

在其他的信息化领域,还能看到一个常见现象,那就是合作。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强强联手,或者采取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共同应对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

但对于教育信息化企业来说,通常的现象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缺乏诚信,相互模仿,没有形成产业链上的合作体系。产品往往是大而全:教学平台、管理平台、资源库、信息平台、邮件系统、教师培训等无所不包,但没有专业的核心的领域。看到一家公司出了一个新产品,马上就跟风上同样的产品,造成产品同质化。

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8个字,然而这8个字却是当下的教育信息化所不足的。

可以说,在目前的教育软件市场,博弈的双方都是失败者,其直接后果就是大大延后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归根到底还是体制

无论是教育信息化市场上存在的企业不专业也好,采购与使用分离也好,其实都是一个表象。教育信息化的困境,只是那些厂商造成的吗?非也。如果要归结到深层,只有两个字――体制。

首先,是体制限制了投入。

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说,教育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次性建设工程,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信息化应用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个学校或教育行政机构来说,信息化建设受财务预算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投资几千万元,把未来10年、50年信息化的事情都做完。

即使有投入,投入的比例也不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涉及到硬件、软件、教学资源、教学技术的培训、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建设、应用的推进,还包括运营服务和教育技术标准。但一些学校往往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系统建设,把绝大多数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配备上,而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建设又跟不上,造成大量硬件资源的浪费,不能发挥与其代价相称的教学和管理作用。

其次,是体制带来了分割。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大部分是以教育局的科室或者是由基层中小学学校为单位来组织的,在大学里,也基本上是按院、系、所或处室来组织,都是在本部门、本地区内部,按照行政层级的组织要求实施的。跨地域、跨部门、面向相互衔接的多部门协同业务流程的应用系统,往往由于部门的条块分割和管理上的原因难以组织和实施。这都大大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推进和应用。

幸运的是,教育部有关领导还是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面临的难题,也做好了艰苦改革的准备。教育部科技司娄晶处长认为,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健康科学、持续地发展,是今后下一步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进一步推行有关机制的深化和改革,这改革的任务从教育部到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到各个学校都是难题。教育信息化最终的目的是要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也就是性价比最好,其中机制和标准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今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路还会非常艰苦和漫长,甚至会有很多的曲折,但是相信一定可以齐心协力把教育信息化推向更好的境界。

写到这里,或者可以部分地回答教育软件业为何陷入低谷,教育信息化缺乏兴奋点的原因。但是,越是思索,越发现因素之多,纠缠之乱。很多事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循环。要摆脱这些循环,也许需要从根本上突破: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老师为中心;以应用为中心,而非以建设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而非以业绩、数字为中心。只有这样,教育信息化的现实效果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掘,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更好的基础和更大的空间。

链接:中美教育信息化的部分比较

对教育技术的研究

美国:近几年来,网络教学及远程教育成为美国研究的热点,把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中也涉及到网络教学优缺点分析、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网络教学中学生动机的研究及道德问题研究等多个侧面。视频会议系统的利用与研究、利用多媒体构建新的教学环境等研究也比较活跃。“教师培训与教育技术”构成了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的主题。

中国:结合我国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技术研究,构成了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主流。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等,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网络教学及远程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普及,逐步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学为主,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教育技术研究逐步深入发展。

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

友情链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