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软件开发市场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近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7%,达2.3亿部,创下单个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高纪录。报告还显示,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是苹果的两倍多,苹果的iPhone在全球的出货量为3120万部,高于去年同期的2600万部,但出货量仅同比增长2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7%)。此外,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14%,创下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2年中国离岸软件开发市场规模达50.5亿美元
篇2
(二)服装批发商发展网批业务呈快速增长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早期阶段,少数服装批发商开始探索网上批发业务,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成熟及网上服装批发市场份额的日益壮大,传统服装批发商发展网上批发业务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广州一些服装批发市场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普及网络、无线等基础设施,配套了摄影棚、快递区等配套服务,为传统批发商拓展网上批发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服装批发市场与网络零售商互动方式多样化广州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不但产生了唯品会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电商企业,而且还集聚了大量的中小网络零售商。目前,在服装销售领域,批发商与网上零售商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互动模式,其主要模式有一是与传统批发-零售相似的经营模式,网上零售商定期去服装批发市场选货、拿货(包括款式图片等),把批发商提供的款式图片上传到网店上,顾客下单后将商品在批发市场或拿回店快递给顾客,完成交易。目前多数中小网上零售商采用该种销售模式。二是网络零售商在淘宝、拍拍等零售网络平台开店,在服装批发网站看样本,选择服装款式直接连接到自己网站,顾客下单后去服装批发市场拿货再快递给顾客,或者直接联系批发商通过快递方式发货给顾客。通过该模式,网上零售商实现了零库存、低成本、低风险的经营。三是部分网络零售商发展到一定阶段,拥有一定的顾客群基础,自创服装品牌,也会定期去批发市场了解最新的款式、当季的时尚潮流等信息,结合自身市场定位目标,与生产商合作生产自主品牌,然后通过网上销售。四是有实力的批发商创立品牌服装,寻找网络商销售其品牌商品,网络零售商成为商品推广的重要销售渠道。目前,网络零售商直接绕过批发商与生产商建立供需关系的情况还占少数。上述分析发现,服装类商品属于快速消费品,具有价格不高、销售量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附加值低等特点,在网络销售渠道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况下,批发市场在服装流通环节中的货物集散功能、信息集散中心等功能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二、服装批发市场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广州传统批发市场尤其是服装批发市场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形势,对广州城市管理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方面:交易方式落后。当前,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依然以“三现”(现金、现货、现藏)的传统经营模式为主,大量货物集中在交易现场,商流与物流长期无法分离处理。传统的批发交易手段带来的是高成本、低效益、信息不全面的缺陷,制约了批发业的发展壮大。安全隐患多。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大多集中于中心城区,消防、治安、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建筑及配套设施老化严重,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等现象存在,在服装批发市场周边地区还因为货物仓储需要,出现了许多“住改仓”的现象,存在消防隐患。物流方式比较原始,在路边装卸货物等现象普遍,导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市场监管难度大。服装批发市场以小批发商为主体,交易量大,现金交易比例大,逃税漏税现象比较多,假货、串货等现象普遍存在,商品通过批发商直接快递给顾客由此造成网店信用受损等负面影响,而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市场监管的成本高、难度大、效果不佳,有待探索更为有效的市场监管手段加以规范市场行为。利用电商相对滞后。目前,广州服装批发商拓展网上批发业务,多是应市场需求而涉足不久,对电子商务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现阶段,一些批发商因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掌握不足、相关人才及技术缺乏、涉足电子商务需要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等因素影响,电子商务应用的广度、深度有待拓展。下一步如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市场数据收集、挖掘、分析与处理,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加强对流通、仓储、销售等环节的智能管理与应用,提高商贸流通效率;进而进行服装业生产、批发、销售、配送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还有待深入探索和大胆革新。
三、服装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转型的形势分析
网络经济的兴起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服装批发市场是一次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服装批发市场的职能再造与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一)面临机遇一是我国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增长率为24.7%,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提升至48.9%。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1.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互联网+”战略,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扶持电子商务发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二是网批已成为网络零售商重要货源渠道。当前,随着国内知名的网上批发交易平台的运作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网络卖家选择通过网上批发渠道进行选款、拿货等,国内涌现出了一批B2B平台,如衣联网、等,网络批发已经成为网络零售商重要货源渠道。三是广州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广州出台了《广州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支持鼓励政策,成立了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形成了多个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广州先后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城市、中国电子商务最具创新活力城市,并成功创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按照“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aEDI),“2013年电商百佳城市”广州排名第二。广州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将为服装批发市场利用电商推进改造升级提供了有利支撑。四是广州大力推进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广州市高度重视批发市场的转型发展,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批发市场要积极引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国际贸易等新的交易方式和新经营模式,促进批发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化、展贸化、电子化方向转型发展。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可抓住契机,结合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等革新发展时机,探索转型升级道路正当时。
(二)面临挑战一是国内批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形成了广州、东莞、杭州、成都、武汉、北京等知名的服装批发集散中心,如北京的动物园南门、杭州的四季青、东莞的虎门、上海七浦路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郑州银基、成都九龙等一些服装批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杭州、东莞、普宁等纷纷部署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战略,争抢商贸流通业新一轮发展先机,广州作为全国服装生产基地和批发中心地位受到挑战。二是新业态促成生产商与零售商直接交易。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商品流通效率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加快生产商一体化与零售商连锁化进程,促成生产商与零售商直接交易,如凡客诚品通过网络虚拟平台建立连接生产商和消费者的流通模式,或者生产商借助淘宝商城等平台网络分销商或商建立代销关系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新销售模式的产生使传统批发商面临更加严峻挑战。三是新消费方式对商品流通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消费方式更加追求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对服装鞋帽品类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种类和变化频率加快,对加快商品流通速度、缩短流通渠道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以大批量、规模化为特征的传统批发业如不能以更加灵活弹性的销售方式满足消费者复杂多变的消费需求,其生存空间将受到挑战。四是专业批发市场实现转型升级难度大。广州在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也遇到诸多困难。目前,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主要有就地改造、搬迁、关停等方式。采用异地搬迁的方式,可能面临着批发商抵触情绪大,异地搬迁阻力大,新址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市场商业氛围一时难以形成,批发市场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下降等。就地改造可能面临发展空间受限,交通拥堵、消防、安全等隐患难以有效解决等难题,如何尊重市场发展规律,顺应宏观发展新形势,结合批发市场自身发展特色,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值得思考。
四、服装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转型的总体思路
从流通业角度看,批发市场具有集散功能、交易功能、信息功能、价格功能和结算功能五大功能相辅相成,有效地推动批发市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运转(林伟,2005)。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商贸流通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传统批发市场应遵循网络经济运作法则与特色,创新发展战略,重构批发企业在商业流通体系中功能,进行流程升级再造,实现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一)拓展电子商务功能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应借助广州B2B电子商务发展和信息化领先水平优势,依托自身已有的良好品牌优势、雄厚的资产、稳定的客户群以及强大的物流基础优势,顺应商业新业态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批发业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突破时空限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网络交易、网上结算等功能,改造业务流程,减少交易环节,提高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周期,延伸交易半径,扩大批发市场的辐射商圈。
(二)加强信息服务功能网络经济发展背景下,批发业最有可能确立成本优势的流通职能是信息职能(韩耀,2005)。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在现代流通环节中应强化信息集散中心的职能。对于一些大批发商,可以建立信息处理系统,聘请信息管理专家,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处理与分析,针对中小批发商,请专业化公司代为信息分析处理,通过职能转换和技术改造,为生产商及时提供市场销售信息,便于生产者准确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库存,又为零售商提供货源信息、时尚流行信息,指导库存补给行为,减少商户仓储行为的盲目性,巩固自身在流通环节中的地位,实现批发商户、零售商“以销定产”和“以需定货”的批发模式。
(三)提供全面支援服务日本为了促进批发业的发展,曾提出“零售支援策略”,促进了批发业的持续繁荣发展(程艳菲、刘新,2006)。在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批发商要抢占网批市场,不但要提高商品的质量,还要结合网络零售商需求,创新服务内涵,提供全面支援服务。批发商除了向零售商销售商品外,要提品介绍的图片、视频等附加产品,还可向零售商提供零售定价指导、信息服务、合作促销、广告推广指导等综合,满足网络零售商的需求。
(四)优化物流配送功能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流通渠道中的物流也发生了改变,网络平台可以实现物流与商流分离,电子商务发展将带动了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专业化、组织化发展。批发市场可以发挥品牌效应、区位优势及商业氛围,利用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为展示、交易、信息集散的平台,强化“商流”功能,实现“物流”功能转移,在城市周边区域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或现代物流园,鼓励发展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体系,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流通环节的效率整体提升。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传统批发市场还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批发企业管理水平与批发市场实体空间的职能化改造。批发企业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订单发货、结算、包装、分拣、出库信息化管理,并将在库管理系统与交易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接,满足零售商弹性变化的订货需求,及时向生产商反馈市场动态,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动态化和科学化。针对批发市场存在消防、安全、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可以引进新一代智能化技术在批发市场管理中的应用,如设立电子智能停车场,消防报警应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打造“智慧批发市场”,提高批发市场管理水平。
五、服装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转型的策略探讨
(一)引领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在现有就地改造、搬迁、关停等分类改造思路基础上,应重视电子商务对商贸流通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前瞻性谋划推进传统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传统批发企业建立或应用现有网络购物平台,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营销模式,促进电子商业协会与专业市场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批发商与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合作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共同谋划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有效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二)强化区域产业链支撑体系建设区域产业链的发展水平是支撑批发市场长期繁荣发展的基础。广州服装批发市场能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除了中心城市的自身优势外,与珠三角地区发达的纺织产业链体系保障密不可分。广州应加强区域合作和分工协作,出台相关配套产业支持、扶持政策,强化全国服装集散中心地位,优化区域产业链的空间格局,巩固珠三角作为全国服装生产、销售中心地位。
(三)鼓励多方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商务网络批发平台的搭建是批发市场实现线上经营的技术支撑。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运营包括技术支撑及网站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等工作,前期需要资金、人力及技术保障才能成功。广州应研究制定在项目前期阶段给予资金、场地等支持,鼓励批发市场经营者、网络零售商、软件开发公司等多方主体立足广州批发市场体系,开发网上批发交易平台,通过虚拟平台的功能拓展,促进传统批发市场参与到网上商贸流通供应链中,增强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市场服务半径与辐射范围,强化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四)加强电商技术人才引进及培养广州应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鼓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满足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还可以发挥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及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作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培训与人才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人才队伍。鼓励批发商学习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电子商务技术在批发业中的普及,开展与杭州、义乌、北京等城市的人才培育合作交流,提高批发市场应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能力。
篇3
(一)、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的现状及问题
1、认识错位。一是目标认识错位。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流动性管理层面,“三性”协调下的效益观念较淡薄,“三性”原则在营运资金过程中被人为割离,资金营运的效益目的性不强。二是职能定位的认识错位。资金营运的管理职能被人为强化,而经营职能却在淡化,资金营运对全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牵引作用无法发挥,资金对业务发展的推动力作用无法显现,内在的功效放大功能被压抑。三是目标市场定位的认识错位。长期以来以存贷为主的营运思维惯性使我们对全局性、全口径的资金及市场研究不多,无形中更助长了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营运领域狭窄等矛盾。
2、资金营运的管理屏障问题突出。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点多面广,分支机构的资金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现有的集中管理、分级层层授权授信的资金管理模式极易引发分支机构资金营运方向上的趋同性,分支机构拓展资金业务的积极性被压抑,资金资源难以做到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全行资金配置的集成度不高,内耗较大。
3、资金营运机制缺乏灵活性,调控手段不多。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主要手段有系统内资金、现金、利率等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办法,由于这些手段的设置没有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更多掺杂了行政色彩和主观因素,加之对这些手段的调整缺乏适时性和敏锐性,导致各行资金营运对市场信号反映迟滞,对系统内资金供求的传导性较差。尤其在全行超负荷的资金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资金营运机制缺乏灵活性,一方面造成各级行都去争规模,争政策;同时在贷款规模有限、又无其它更有效的运用途径的情况下,基层行不得不以存放人行款项和系统内上存等低效资产的方式大量保持备付金,不仅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造成了资金使用上的浪费和资金效益的低下。
4、技术含量不高,分析预测手段落后,资金营运的附加值不高。从系统性业务来看,实时汇兑系统的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资金调度系统与实时汇兑系统未统一,资金结算通道仍未完全畅通,特别是还没有能满足大型集团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测和资金调度的专门软件,全行性的结算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跨地区、跨行业大客户的需要。从个人业务来看,借记卡存在不少单边账,网上银行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理财等新业务的相关软件开发几乎是空白。从后台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全行性的资金管理系统仍未建立,能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分析模型尚未建立。
(二)新形势下加强资金有效营销的紧迫性
资金的有效营销是指在资金营运中按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引入市场营销的观念,运用经营资源集成化配置等现代管理技术,通过有效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拓展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的新领域及规避风险等来实现有效发展。
资金的有效营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金运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它是对传统资金业务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1)与传统资金业务相比,目标定位不同。资金的有效营销突破了传统资金业务长期停留在保付等低层次操作目标上的局限性,将目标直接定位于三性原则下的效益目标上。
(2)与传统资金业务不同,资金的有效营销强调银行业务与市场的对接,通过拓展外延更广、内涵更深的金融产品去贴近市场,占领市场。
(3)与传统资金业务相比,资金的有效营销的主动性更强,资金这一银行运作的血液在资源配置中的功效更大。传统资金业务更多的是被动管理色彩,而资金的有效营销不仅要求对原有的资金手段进行重大改革,而且要求对现有的资金配置低下的资金营运体系进行重大调整,以实现经营资源在量上的无形扩张及在质上的无形提高,主动地以有限的资金资源去拓展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
(4)与传统资金业务不同,资金的有效营销必须极力解决引起资金营运业务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深层次矛盾,操作将更加规范,机制将更加完善,风险管理能力将更强。
二、新形势下资金有效营销的主攻方向
从全局高度全面计划资金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在营运计划的编制、调整及检查中,既要综合考虑全行的资金状况及社会投融资需求状况,明确资金营运的主战场;又要权衡全行资金在时间、空间及载体上的较大差异性,实行差异化的资金营销策略。
(一)抓“大”不放“小”,做活做强信贷资产这一主体业务,努力提高信贷营销的综合经济效益。
1、强化对有价值的黄金信贷客户的营销力度,推行分客户、分阶段的立体化信贷营销策略。
对现有的重点客户,要加强贷后管理及维护,实行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努力做好做强一大批能带来巨大综合经济效益的优质客户;对大型的黄金客户,要实行有目标、分阶段的渗透策略,主动地向其贴近与渗透,随时捕捉信息,利用点多面广及结算渠道的优势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建设及资金动向,并通过银团贷款及银企协议等方式不断加强信贷批发市场的营销;对电力、能源、交通及优质上市公司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及企业,要实行主动的、领先的营销策略,通过灵活多变的营销手段努力抢占这块优质市场份额。
2、要认真抓好信贷零售业务的营销工作。
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自身在中小企业营销及零售业务营销的优势,积极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对一些前景看好、产品竞争力强、经营效益好、信誉高的中小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使中小企业得以更快地发展,从而建立起优质的信贷链,构筑庞大的黄金客户群。同时,对个人住房及汽车等消费贷款业务,要积极展开营销,对个人创业投资及招商引资等社会投资活动,通过积极探索推出相应的信贷品种,开拓更广阔的信贷空间。
3、切实加强贷款计划管理,提高贷款使用的效益。
长期以来贷款业务一直是各家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更加剧了基层分支行的贷款营销冲动。根据资产结构的这一现实,各级行要加强贷款的流动性管理,切实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速贷款周转,提高贷款综合效益。一是要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努力减少不良贷款总量,降低不良贷款占比。二是要改变增量配置方式,用好用足增量,切实提高资产综合收益。对跨地区的大型优质客户,总行规模可直接配置到客户,不占用经营行的规模,资金匹配也可在受益行内部实行“内部银团贷款”等更加灵活的方式。对贷款经营水平高、创效大、经营潜力大的二级分行及县市支行,总分行可采取直接授权方式扩大其经营自,以实现信贷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三是要改目前缺乏弹性的、简单的期限管理为以到期贷款收回率和贷款周转率等为主的动态监测管理。总分行对地市行收回存量贷款的资金和规模不集中上收,但对收回的资金和规模,须重新配置时,则必须依据内部授权授信的权限进行操作,既鼓励多盘活存量资金,又促进各行用好用足用准规模,以切实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综合收益。四是各级行贷款使用部门要成为贷款资产经营的责任中心,要按资金的使用成本和收益确定其利润目标,通过明晰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挖掘贷款资产的创效潜能。
(二)有重点、分层次参与金融市场资金营销,努力实现资产负债的多元化及组合的最优化,积极有效拓展增效渠道。
1、大力拓展票据市场。
要继续稳步发展汇票承兑业务,进一步完善承兑的授权授信方式。要采取措施提升回购对票据业务的支持力度,回购规模的匹配及回购利率的调整上要充分体现效益优先、区别对待的原则。有选择性地试办本票业务,探索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的思路。对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大型集团及上市公司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要积极稳妥地开展贴现、回购及转贴现业务。加强对中央银行票据的研究力度,创造条件搞好业务的深度开发。加强系统内分工合作,有条件的大中型城市可成立区域票据中心,负责区域内票据营销的公关、协调等工作,努力做大做强票据业务。
2、整合资金积极参与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
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是对市场利率反映最快的两个市场。可选择处于货币市场中心城市成立资金中心,内部分支机构可通过委托总行、资金中心或内部收益协议等多种形式参与同业拆借市场运作。要积极参与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业务,要加大国债承销和分销力度,条件具备的分支机构在上级行的授权授信下可成立国债经理部。
3、加强银证、银保合作,努力介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
要继续完善已有的跨市场资金营运工具。要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创新力度,通过债转股、住房按揭贷款等批发业务捆绑上市及借壳海外上市等方式使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换为流动性强的资产,也可通过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及金融债券的方式实现银行负债业务的证券化。要积极参与企业并购业务及理财顾问业务。要加大自身股份制改革步伐,努力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充实资金营运实力。加大保险营销力度,努力增加保险手续费收入。
4、积极融入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外汇市场,有利于为利率市场化后的经营管理积累经验,同时,外汇市场也是资金趋利避险的有效工具之一。国家已放开黄金交易,如何利用黄金市场,充分满足中小城市及农村广大客户的需求,应是商业银行资金营运重点研究的领域。
5、开辟租赁市场。
国有商业银行存量资产中大量抵债资产的变现及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占用等问题十分突出,通过拍卖、租赁、抵贷返租等方式不仅可最大限度减少资产损失,也可为资金营运增加可用头寸。金融租赁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金融租赁及由此延伸的银行产品创新将极具市场潜力。
三、新形势下加强资金有效营销的保障措施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筑高效的资金营销体系。
1、以管理制度层面的创新为切入点,努力提升经营层次,促进资金有序有效流动。
一是要大力提升经营层次,总分行要加大直接营销力度。总分行要成立专门的资金营运中心,专门负责目标市场的开发、维护及管理工作。资金调度部门要分立,要与结算部门统一,专门负责资金的调度及平衡。
二是要以内部评价评级制度为基石,以授权授信管理为主线,强化二级分行的资金营销职能。要建立科学实际的资产负债指标体系,推行对二级分行的评价评级工作,明确各二级分行的资金营运权限。对市场潜力大、客户群高度聚集、经营潜力大的二级分行,要扩大其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及营销、市场进入等经营权限;对区域经济环境恶化、资产负债指标下滑的二级分行,要通过上收权限等方式控制其资源配置的规模,限制其资金营运的方向。
三是各二级分行要加快扁平化管理改革步伐,要建立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责任目标体系,实行市场化的内部资金买卖制,强化各责任中心的资金筹措或使用的成本效益责任,要根据组织存款等负债的实际成本和不同业务的资金收益率分别对资金筹措部门和使用部门确定资金转移价格,核定各部门的利润目标,增强全行成本核算观念和强化对资金三性的认识。
总之,要根据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内部资源集成化配置要求,努力消除制约资金配置效益最大化的管理制度屏障,真正建立起以总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经营,以地市行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扁平化资金营运格局。
2、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将市场机制引入系统内部,构建灵活的资金营运传导机制。当前,农业银行系统要着重考虑:
建立资金内部定价系统。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就无法准确对不同的产品、服务确定价格,也就难以有效地评价不同部门的经营状况,业务拓展的激励机制不活的问题也就得不到根本解决。实行内部资金买卖制,建立内部资金转移体系,就是要变粗放型的资金营运为集约型的资金营运,就是要变分级式管理为集中式、扁平化管理,真正在全行建立以实现效益目标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资金营运机制。资金营运部门作为全行资金的总闸门,其与各业务(产品)部门的资金计价关系的明确是资金效益提高的关键,各业务(产品)部门要作为相对独立核算的责任中心,依据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把资金卖给资金部门或从资金部门取得资金,并以其营运资金的效益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内部资金定价的方法主要依据管理会计的实际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费用差异收回、资金综合收益率来确定,要建立以管理会计为基本方法的可操作性的分析模型作为内部计价的尺度,进而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依据。
放开系统内资金往来利率。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格局发生历史转折的有利条件下,系统内利率的制定标准、系统内资金的管理一方面对积极开展资金营销的、创效大的经营行要起到激励作用;一方面对不思进取、消极资金营运的经营行要起到惩戒作用。系统内利率的制定及调整要充分考虑分行间资金状况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利率,既鼓励存差行努力拓展资金运用渠道,转向市场要效益,向优质、高效客户要效益;又鼓励发展潜力小的行通过拓展低成本资金渠道及不良贷款清收来改善经营状况。
建立风险——收益对称的产品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收益不对称的问题,经营风险将快速加大,资金营运的安全保障将面临挑战。
要应对这一变化并能从变化中捕捉到市场机会,全行必须建立对宏微观经济金融及市场的信息搜集、传递及分析系统,要扎实开展利率走势的调查研究,为产品定价的决策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依据,当前要尽快解决行内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相互兼容对接及管理信息系统与分析决策系统对接等技术问题。
要强化产品定价中的风险——收益相对称原则,在产品价格政策上不能使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既不能让高风险的资产负债配置低利率价格,又不能使低风险的产品配置高利率价格。总行要建立专门的内部信用评级机构和制度,对目标市场及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依据不同的信用等级确定不同的价格,以此控制风险,锁定利润。
在科学预测利率走势的基础上,运用缺口理论的基本方法,在利率走势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产品组合标准。加快激励机制改革步伐,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资金营运激励机制。要切实推行资金营销责任制,一定要摆正处罚和激励的关系,应把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加是应改变过去只有处罚很少激励,基层人员消极营销的被动局面,通过有效激励促进全行真正关心营销效率及效益,注重贷后管理,促进有效资产的不断放大。
(二)、加快资金营运的电子化建设步伐,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分析预测模型,提高资金营运分析水平。
从资金调度操作层面来讲,要尽快建立全行统一的电子化资金调度系统,实现实时汇兑系统与资金调度系统的统一,保证资金调度的方便、快捷,这是开展资金有效营销的重要条件。要设计能满足跨市场、跨区域的大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测和资金调度的专门软件,提高服务的效率。
从资金营运业务的管理层面来讲,要实现前台业务操作系统与后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对接,建立畅通的资金营运管理信息系统。
从资金营运分析预测层面来讲,要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搞好市场机会的分析和对风险精确的量化分析,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分析预测模型,努力提高资金营运业务的附加值。要依据敏感性分析等建立利率走势的分析模型,要依据管理会计的方法等建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分析模型,要依据绩效评估矩阵及经济增加值模型等建立产品的定价模型,要依据缺口理论等建立产品组合的分析模型。
(三)、加强资金营运的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复合型、理财型的人才队伍。
要加强对各项新业务、各市场及各种经营管理技术的培训力度。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培养和延揽一大批复合型、理财专家型人才。要建立资金经理制,进一步完善对人才的考核激励机制。要更新人才管理观念,引入先进的授权管理和员工自我管理思想,努力把我行的资金营运队伍打造成一支团结进取、高效率的团队。
四、新形势下加强资金营销工作应坚持的几点原则
(一)资金营销中应着眼于有效发展,注重有效经营。强调资金的有效营销,不能局限于现在资金多了要用出去的层次,不是为了营销而营销,而是要在有效经营的原则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增加了5倍,而总体效益却在下滑,虽然这有种种原因,但资金的高使用率与低效益并存的现象从经济学上可以理解为规模不经济,在资产负债单一的结构条件下,贷款资产的加速堆积过程,也就是风险不断集中、流动性高速变弱的过程。资金的有效营销就是要极力解决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深层次矛盾,主动地走一条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及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要求的效益最大化之路,而不是违背这些规律及要求的规模不经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