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009年7月份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做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把村镇银行的设立推向了。根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计划表》,至2011年底,国内村镇银行的数量要达到1027家。足见高层对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决心。那么,现实是否真如高层所希望的那样呢?本文将根据公开披露的村镇银行的信息对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初步探讨。
一、村镇银行现状――关于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经济学分析
根据2006年12月底的《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而笔者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及计量分析从中得到不少有规律的分布。
1.注册资本与年份及注册地的关系①
2007年至2010年已开业及筹建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的平均数依次为1580万、4590万、7655万、8139万。
注册资本金逐年递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盈亏平衡点,注册资本金低于一定数量的村镇银行不具有商业可持续的基础。因为考虑资本充足率这个重要监管指标,一旦资本金没有一定的基础,其贷款也无法形成规模,在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点的中国银行业,这就意味着利润无法得到保障。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为例,该行初期注册资本仅200万元,按8%的资本充足来算(目前国内大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10%以上,当然,这里以8%来算可以放大贷款量),假定其所有资产以贷款的形式存在,那么其最多贷款额为2500万元,按一年期存贷净利差3.5%来算,净利息收入为2500*3.5%=87.5万元,而固定成本加所有可变成本至少也要上百万,显然是无法盈利的。事实上,该行2007年和2008年确实分别亏损20万元和30万元,于是2008年底增资扩股至3000万元,2009年才首次实现税后盈利270万元。
因而考虑地域因素,越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也应该越高,因为其租金等固定成本以及人力费用也应该越高,那么其盈亏平衡点自然也更高了。可以很合理的推断,随着先行者的经验教训的累积,后面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也自然会随之上涨。
各参数回归结果均显著(相伴概率为0.000),表明各参数均独立对因变量的变化起显著影响;F值等于29.03,相伴概率为0.0000,表明各参数联合对因变量的变化也起显著作用,因而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结果较好。
对结果的分析如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平均每年增加1646.991万元;而在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的资本金平均说来要比中部欠发达地区的高2435.356万元,比西部不发达地区高4870.712万元。
2.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与主发起人性质的关系
这里主发起人性质指的是外资银行(汇丰、渣打、澳新三家)、大型国有银行(国开行及四大)、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招商、民生等)、城商行(城市信用社)及农商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分别以0~4表示。为了统计方便,这里将注册资本金按照200~1000、1000~2000、2000~5000、5000~10000、10000~15000、15000~30000、30000~50000(单位为万元)七档分类,分别以1~7七个数字代表。
从上表分项来看,由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有72%的银行其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1亿之间,而由城商行及城市信用社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有57%以上的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足见这些城商行(合作社)之“不差钱”(虽然很多村镇银行并不是由这些城商行独资的,但是在主发起金融机构控股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越大其所出资也越大),而农商(合)行(农信社)也是如此,这个比例也达到58.67%。
事实上真正不差钱的“主”――外资及国有四大行在这方面反面显得谨慎,多数在2000-5000万,外资银行有60%处在这个区间,四大行也有近35%位于这个区间。
从年份来看,2010年开业及筹建的村镇银行有70%处在5000万以上级别,其中尤以5000~10000万居多,2009年也是如此,而在这之前的2007及2008年设立的村镇银行则有60%以上处于5000万以内。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年度差异相当明显。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预测未来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二、村镇银行发展趋势
1.村镇银行规模巨型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多在5000万以上,2010年3月份开业的由东莞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长安村镇银行更是高达3亿元;而注册资本2亿的村镇银行更是不在少数,由杭州联合银行发起设立的长兴联合、嘉善联合及乐清联合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都达到2亿元,而由九江银行发起设立的中山小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5亿,今年12月份由长沙银行发起设立的国内第一家地市级村镇银行――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也达到2亿,由天津农商行发起筹建的南阳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更是高达5个亿。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及农商行(农合行)的积极性极高,表现相当抢眼。
2.村镇银行注册地发达化
如图4所示,2007年设立的村镇银行只有一家处在发达地区,其余都处于不发达地区,真正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而到2008年,虽然不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增加到42家,但发达地区设立数量也剧增,所占比例剧增到35.38%。这一趋势在2009年表现更为明显,设立在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的数量比例进一步增长,达到57.14%,为最高值。
当然,这种分布有其合理性。监管层更多地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村镇银行的设立,希望设立的村镇银行能够解决金融生态不健全的贫困村镇地区资金有效供给不足的境地,能够起“鲶鱼效应”。但是作为商业银行的发起主体,加之其他商业性发起人的利润导向,单纯支持国家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也不现实。设立村镇银行需要谨慎考察当地的存款能力、运营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及农业发展程度等。希望发起主体只尽社会责任而无盈利显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基础。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累计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及比例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显然,发达地区是村镇银行设立的聚集地。无论从市场规模、收入水平,还是发展程度,东部沿海地区都更具持续发展基础,因此,村镇银行注册地的发达化也就在所难免了。
3.中小商业银行积极性高
如图所示,城商行(城信社)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高达50%,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由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占比为28%,仅此两类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近八成,足见其积极性之高。反观四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就明显较弱。当然,随着国家各项鼓励措施的出台,允许设立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设立控股公司或集团,四大行特别是建行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建行计划未来建设200多家村镇银行,其他大银行及城商行也有类似想法,显然,政策激励机制在此发挥很大作用。
4.跨区域经营是城市及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性的动力所在
相比于大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城商行及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就十分不足。于是众多城商行寻求突破,期望实现由“地方银行”向“区域性银行”乃至“全国性银行”的转变。然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特别是分行的条件限制较多,在中国核准制情况下,金融牌照十分稀缺。因此,在政策利好之下,设立村镇银行成为城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各地监管机构也顺势而为,设立激励。比如四川银监局提出,外地城商行要到成都开分行,原则上“先下乡后进城”,包商银行先在四川广元剑阁县开设了包商贵民村镇银行,其成都分行才获批。而目前包商系村镇银行数量暂居各银行之首,仅2010年就新设7家,并筹建1家,数量超过之前年份设立总和,总计达15家,地区遍布东、中、西部,涉及9省(自治区、直辖市),真正实现跨区域、全国布局。农商行中江阴农商行的积极性最高,到目前为止共设立5家村镇银行,涉及4个省份。
5.村镇银行经营渐入佳境
随着各村镇银行资本规模的大幅提高,村镇银行也慢慢走出初期资本不足的亏损状态。以河南省最早成立的栾川县民丰村镇银行(洛阳商行为主发起人)为例,该行注册资本2000万,成立21个月以来,已经实现盈利244万元,股东回报率达到12%。截至2009年年底,其总资产达4.92亿元,各项存款3.23亿元,各项贷款1.68亿元,实现税后利润244万元。
6.村镇银行任重道远
设立之初,村镇银行就被寄予厚望。“村镇银行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贷款审批机制灵活,为农村经济和农户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支持;其较低和灵活的利率定价抑制了民间高利贷发展;而在许多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无法延伸的地区,更为农村提供了必需的基本金融服务。”监管层期待村镇银行能够像鱼箱里的“鲶鱼”一样激发农村地区金融生态,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
然而,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村镇银行无法开办新业务。目前村镇银行的电脑系统往往无法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致使资金结算手续繁、费用高、速度慢、查询难。村镇银行不能加入银联,不能发银行卡。客户存取款项都必须到网点办。这些成为制约村镇银行业务扩展的最大瓶颈。加之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在规模及声誉等方面暂时都无法与经验丰富的邮储及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可谓任重道远。
注释:
①数据说明:截止2010年6月末,全国已核准开业的村镇银行214家,其中2007年底前开业的村镇银行19家,2008年底前开业的累积91家,2009年底前开业的累积148家;下面的分析所涉及的村镇银行截止2010年6月末共计197家,样本覆盖率达92.06%,完全能够满足样本的代表性.所有数据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银监会.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2006.12.20.
[2]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印发的通知.银监发(2007)5号.2007.1.22.
[3]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做好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72号.2009.7.23.
篇2
随着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启动私人银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进军私人银行领域又掀起了一个。从今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有望步入全面竞争时代。据介绍,私人银行业务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当中层次最高的个人金融服务。根据欧美市场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能达到零售客户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去年3月中国银行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其后招行、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宣布成立各自的私人银行中心,服务对象大都是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客户。今年以来,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启动满周年之际,中资银行布局私人银行市场明显提速。此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也有望在上半年推出这项业务。“相比去年,今年国内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提速,表明各家银行已经对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达成了共识,意味着国内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开始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国内银行加速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原因有三:一是这项业务本身利润率高、回报优厚,有助于银行实现盈利的快速增长。二是出于自身战略转型的考虑,特别是在今年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减少银行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三是布局业务空白点,目前中国大片的高端财富市场仍未被开垦,而与外资银行相比,这一领域也是中资银行的短腿,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中资银行的必然选择。私人银行业务其实是银行服务中高端市场的一种延续,是对个人银行服务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近期私人银行业务的竞相开办,也标志着中资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需要指出的是,私人银行业务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除了对客户财富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之外,往往还涉及法律、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非金融类的增值服务,这对中资银行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发展私人银行需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国内银行可参考起步、扩张、创新三阶段的发展路径,在客户、产品或服务、渠道、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逐步实现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私人银行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团队中年轻人较多,虽然专业背景、个人综合能力都不错,但是缺乏经验,很多国外的私人银行家,都是在行业中工作了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经历了长期工作的历练和几轮经济周期,经验、阅历都十分丰富,而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刚起步,人员的认证体系、培训体系都不完善,客户经理经验有待积累。人才缺乏成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2.银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不够
当前私人银行产品创新机制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求金融企业分业经营,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综合化水平很低。银行除了提供各类标准化产品之外,难以适应复杂的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只能更多专注于服务形式上,如服务团队配备、专属场所、亲情服务等等。但服务的改善有时并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很难为客户的资金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这成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3.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私人银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由于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普通理财业务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不同,原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已经不适用于私人银行的业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私人银行的业务很难完全开展。
三、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对策建议
1.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及客户关系,争取潜在客户
由于长期的经营,国内银行已经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庞大的个人业务及理财业务之中蕴藏着大量的富裕人士。国内银行必须付出努力去发掘这些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在客户,尤其是在我国富裕人士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国内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在这几座城市的经营网络重点发掘高端客户群。
2.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局面,国内银行在紧跟国际潮流。加大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商业银行要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私人银行业务人才,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开发力度。
3.重视风险管理,建立监控框架
私人银行业务对于国内银行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在业务开展初期就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三大风险的管理要以防范为主,立足于完善且严格执行的定性管理基础。国内银行应该着重建立一个风险监控环境以此管理操作风险,制定一套识别与评估、监控、缓释、度量及报告操作风险的完整流程,并由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内部控制部门负责监测整个流程的执行。对于流程之中的每一个程序及风险易发点,都要制定专门的操作准则加以预防。一个规范的操作风险监控框架可以同时防范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的发生。
4.提供高效优质人性化服务
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而言,核心竞争力拼的就是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对服务更为注重。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国内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由此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在充分认识到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复杂性、多样性的前提下,尽快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私人银行客户,应专门为其设定一套快速、方便、高度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并且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将其与普通地银行客户区别开来。参考文献:
篇3
1.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2.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
(1)业务智能化、虚拟化。网络银行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其分行是终端机和因特网带来的虚拟化的电子空间,主要借助智能资本,客户无须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可以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银行业务,即可自助式地获得网络银行高质、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
(2)服务个性化。因特网向银行服务提供了交互式的沟通渠道,客户可以在访问网络银行站点时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网络银行与客户之间采用一对一金融解决方案,使金融机构在于客户的互动中,实行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主动服务赢得客户。
(3)金融业务创新的平台。网络银行侧重于利用其成本低廉的优势和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金融信息提供企业资信评估,公司个人理财顾问、专家投资分析等业务进行创新和完善,提高信息的附加价值,强化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弊端
1.网络建设方面:就目前发展形式看,中国的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网络发展神速,但就宽带、上网费用、覆盖地域等都是网络发展的重头戏,我国网络与业务的实践需求、人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偏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再者,上网速度和宽带也是阻碍中国网络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上网人数的激增,上网速度慢、访问速度慢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些发达城市中,互联网设施水平国内领先,与国际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基本上实现了门到户的宽带连接,但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网络设施的不完善等等。
2.网络的支付问题:网络的支付问题是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的网络银行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没办法保证在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其突出方面就是支付问题,网络支付结算方式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银行都还没办法提供完全全国连网的网络支付服务,在传统和网络支付的变更过程中,银行间未能很好的合作,而且它的网络支付的覆盖面相对教小,在数据和处理过程中也未能达到统一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应用。诚信也是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原因之一,就中国现在的信用制度来看,社会的整体信用制度还不完善,无论是商家还是普通的消费者在很多时候都是不讲信用的,所以人们对这种借助INTERNET的网络支付结算服务都是半信半疑。
3.网络的安全问题:安全性问题是网络银行在建设网上支付系统时,最为重视,也是花时间最多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犯罪分子侵入系统,干扰、破坏系统或盗用资金,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给用户造成资金损失。在网络上存在的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泄露、非法使用、假冒、旁路控制和授权侵犯等等。某个实体假装成另外一个不同的实体,非法实体通过种种渠道便获取合法用户的权利和特权,在很多时候,黑客还会用木马控制用户的操作系统,其技术设计是先进的、超前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网上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造成的风险。
综上所诉,网络银行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它,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
4.网络的法律问题:网络银行的技术设计是先进的、超前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网上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造成的风险,在中国,网络的法律问题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漏洞,使消费者还不能很放心的使用网上交易,从而影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
综上所诉,网络银行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它,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
三、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1.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
要想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是指对银行内部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和人员建立逐级管理和分级授权的制度。
2.加强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
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是指银行对哪些客户可以使用网上银行,客户可以使用哪些网上银行服务,以及客户操作网上银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
3.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和营销
网上业务创新应该从方方面面体现,而体现的是否完美就只能从实践入手,使网络银行可以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金融产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希望金融界能提供更丰富、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使用新型的电子金融工具产生了强烈欲望和要求。
4.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需要加强网络银行的监管工作。根据网络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络银行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以完善对网络银行发展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网络银行是无国界的,所以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问题,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仁真 ,余素梅.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 2002,(03).
篇4
一、伊斯兰银行的起源及经营特点
伊斯兰银行是伊斯兰教法(Shariah)为适应现代商业发展所创立的用以引导商业行为符合《古兰经》、《圣行》、《圣训》的标准而创立的,是区别于传统银行的银行业模式。伊斯兰银行在伊斯兰教法的制约下运行,来规范个人及社会的经济行为。1963年第一家现代伊斯兰银行在埃及开罗建立,开创了全球伊斯兰银行制度。1975年伊斯兰发展银行和迪拜伊斯兰银行建立,更加坚定了伊斯兰银行的成长方向。随后,伊斯兰银行在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并向非伊斯兰地区渗透。尤其在经过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伊斯兰银行以其稳健的表现获得更多人的重视,其发展更加迅速。如今伊斯兰银行已遍布世界70多个国家,数量超过三百家,越来越多的非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它的行列中来。
伊斯兰银行是基于伊斯兰教法的银行,其交易、买卖产品的特点、投资方向、责任分担等均受伊斯兰教法的影响,使其在经营操作方面有别于传统银行。首先,禁止利息收付是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最根本的区别。伊斯兰教法倡导的是公平和自愿的交易,即在交易中,买卖双方共担风险。而收付利息被认为违背了这样的原则,是《古兰经》(Quran)中明令禁止的收放高利贷的行为,而不收取利息的借贷则称之为善贷。其次,伊斯兰银行禁止涉足风险。它是基于伊斯兰教法设立的,因此要在伊斯兰教法的伦理和道德体系下运行。基于伊斯兰教法体系,伊斯兰银行不能进行投机活动,参与风险交易,不能投资酒厂、大型工厂、娱乐场所、赌博等伊斯兰教法不允许的活动。再次,伊斯兰银行支持公正、平等的社会理念,禁止利息、赌博及所有在伊斯兰教法看来对社会有害的活动,以此保护社会各方的利益并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最后,基于PLS(Profit and Loss Sharing)即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模式的前提,伊斯兰银行的业务有成本加融资(Murabaha)、股本参与(Musharaka)、租赁(Ijara)、利润分享(Mudaraba)等有别于传统银行的特色经营业务。
二、伊斯兰银行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伊斯兰银行资产总额飞速增长,其中以沙特和科威特的伊斯兰业务量最为突出,它们的伊斯兰银行也开展的红红火火。另外,马来西亚、阿联酋、卡塔尔的伊斯兰业务份额也十分可观。对于不同国家来说,由于其本身的差别,对本国银行业的要求也有不同,伊斯兰银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就有很大差别。伊朗、巴基斯坦、苏丹只允许在本国建立伊斯兰银行而非传统银行,孟加拉国、埃及、印度尼西亚、约旦、马来西亚等国允许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共存的发展模式。西方银行参加竞争最早的是汇丰银行和英国的劳艾德财团,他们从伊斯兰银行业开始,逐步抢占美国和英国的金融市场。三十多年来,伊斯兰银行的稳定表现,使得伊斯兰金融业成为世界流行的新体制,已经遍布七十多个个国家,参与的资金超过七千亿美元。
三、中国发展伊斯兰银行的现状及展望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00多年,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口也超过了1300万,主要集中在云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有许多熟悉伊斯兰教法和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学者,这些对我国发展伊斯兰金融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马来西亚、沙特、新加坡等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立本国在国际伊斯兰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鼓励和吸引伊斯兰金融在本国发展,提供金融产品以此改变本国金融系统的发展框架。相比于这些国家,中国虽然有些落后,但仍有所发展。中国香港在2007年已经提出要大力发展伊斯兰金融,并于当年11月发行了首只向零售投资者发售的伊斯兰基金。同年八月,香港金管局批准丰隆银行推出香港市场首个伊斯兰银行业务窗口。06年初,巴林沙密银行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成立了1亿美元的伊斯兰基金,专门投资中国的房地产。2009年宁夏正式提出创办伊斯兰银行的计划,通过积极争取加入了伊斯兰金融国际组织,从而加强与国际伊斯兰金融界的合作交流。
虽然伊斯兰银行对我国的经济在安全性、风险性以及意识形态方面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使我们暂时不能将伊斯兰银行作为一个单独的银行体系引入我国与其他商业银行并立,但可以将其继续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下的一个下属部门,通过商业银行对其进行管理。而且,对于存在众多伊斯兰教徒的中国西部地区来说,更应该积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与伊斯兰银行加强合作,既满足广大伊斯兰教徒经济利益的需要,也为完善该地区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劲屹.基于PLS模式的伊斯兰银行业浅析.国际金融研究(京),2005,(09).
篇5
一、用经营理念指引发展方向
2015年是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第三个三年发展战略”的“创新发展驱动年”。战略规划的制定,勾画了发展愿景和阶段性战略目标,对我行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速下行、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金融托媒快速发展和存放款基准利率非对称下调等因素继续对银行构成挑战和压力。未来几年,银行传统业务收益率将会大大降低,银行业进入从制度要红利到向管理要红利的阶段,因此,全面提升银行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迫在眉睫。
一要发挥零售银行经营管理优势。围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从思想观念、组织流程、产品服务、营销团队建设等方面着手,形成系统化管理、专业化经营体系。首先要全面检视所辖网点的经营效能。洞悉支行放款收益、存款收益、各项中间业务收益等结构,掌握支行网点的资产规模、营销能力、客户贡献等信息,细分资产最大的客户、最赚钱的客户,计量高、中、低贡献客户,以“客户价值”为维度,差异化制定客户营销计划,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支行网点的经营效能;其次要全面营销,加速零售业务升级。以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保障体制完善为机遇,通过项目开发,逐步形成低成本优质存款发展的模式,紧抓机遇拉动储蓄存款增长;广泛开展客户答谢会、理财沙龙等主题营销活动,强化我行的理财品牌形象;充分利用营销客管系统,完善客户建档工作,深挖新增理财客户群,逐步实现理财客户资产组合配置。
二要专注本行核心业务。充分利用本行核心业务、明星业务(即高市场份额,高利润业务)发展优势,推动收入稳步提升。一要坚定“两小”贷款业务核心不动摇。立足区域经济,正确把握市场导向,系统梳理本地特色产业、行业及信用状况,增加小额贷款业务覆盖深度与广度;利用我行利率优惠、额度调整、还款方式和延长贷款期限等手段,深挖小额贷款市场潜力,推进小额贷款稳健增长;加快推进特色支行建设,拓展区域市场,集中资源开发优质的小企业及个商贷款客户,提高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二要加快发展我行中间业务。逐步改善我行中间业务规模小、收益低的现状,培养综合客户经理,推进产业链营销模式,着力发展代收、代付、结算等收益高,风险小的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使中间业务成为我行支柱性业务之一。
三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效能。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畅通人才发展通道,保持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态势;多元化开展分类分级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指导支行从学历、经验、业绩等量化指标,以及人脉关系、沟通能力、职业规划等质化指标入手,细化检视本单位人员状况,从而合理调配人员岗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一步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细化完善考核办法,不断激励员工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持续提供源动力。
二、用金融创新驱动业务发展
迎接利率市场化挑战,要以创新为抓手,以推进业务模式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多渠道开拓市场,以适应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要加快“社区银行”建设。
发展社区银行,可以改变支行网点游离于目标客户群体的现状,有利于优化网点配置;便于银行深挖市场需求,发挥银行、保险、证券的综合联动作用,有利于细分市场;推动产品创新,提升银行市场营销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银行创新效率。我行成立以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多元化推进金融产品,逐步践行、扩大“普惠金融”理念的影响力,这为我行加快建设“社区银行”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明确了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从距离上,贴近或深入社区。我行网点与城市社区建设规划相配套,有利于方便社区居民,同时,有利于我们开展社区银行业务。从服务上,方便社区居民。我行营销团队吃苦耐劳,特别是客户经理团队,经常采用上门服务、面对面深入交流服务方式,拉近了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从产品上,满足社区居民要求。
二要紧跟时代,稳步业务发展。
在新形势下,第三方支付、微信金融、p2p线上贷款等业务快速抢占市场,挤兑金融托媒。相较传统线下银行业务,互联网金融在借款服务的流程设置、审批速度等方面有了极大地改进。应对挑战,我们要发挥本行优势,依托“百年邮政”优良信誉,稳定客户群;贯彻“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经营、服务方针,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客户使用我行的网银和手机银行;以“不嫌贫爱富”作为业务拓展的基础,联合餐饮业、娱乐业,举办优惠活动,拓展信用卡业务。虽然在短期内,金融托媒对我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我坚信,只要跟上时代,改进服务,加速转型,我行在资本金、风险管理能力、综合化经营等方面的优势不能被撼动,通过合理机制改革,提升员工素质,稳健合规经营,我行能够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趋势下不断探索前进。
篇6
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51.4万亿元,比2003年的28万亿元增加123万亿元,增长了近5.5倍。从机构类型看,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大,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5.6万亿元,占比43.3%,同比增长9.3%;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6.9万亿元,占比17.8%,同比增长14.5%。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虽然我国银行业相比世界起步较晚,到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才首次进入榜单前十。但是在2014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已经全部进入了榜单前十,这种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银行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再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升,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社会效益。此外,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由于既方便快捷,能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又有利于银行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经出现,便飞速的发展起来。
然而,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它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一)产权性质单一,国有化程度过高
我国银行业中的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国有化程度较高,占据了垄断地位,虽然部分银行已经上市,但股权大都集中在政府手中,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相对国外而显得单一。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来多以分支行为资源配置中心,采取层级授权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开展各项业务。然而这种多层次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不足又会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布局并不合理,管理环节过多使权力严重分散,内部部门职能重叠,协同能力不强,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权力中心。内部审计机构仅被当作一般职能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四)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尽管国家组建了东方、长城等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对其不良资产进行转移,商业银行自身也处置了诸多不良资产,但其不良资产依然在增长。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加大改革,产权股份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对现有的体制模式进行转变。我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健全的背景下,为了保持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国家资本控制的形式,加大实行股份化的改造。银行业应使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应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并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二)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竞争环境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素质必须与世界发达国家看齐,并不断赶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的机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培养和竞争环境。
篇7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的原因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能够出现如此迅速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综合效用。首先是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而能够获得资金的渠道非常有限,有调查显示,在2015年我国需要无抵押贷款的群体占到了贷款群体的50%以上,而商业银行的严格要求使得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次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的支持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宽松的发展环境中茁壮成长。再次是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尤其是以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互联网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资源。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强劲发展势头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资本的流动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变得更加的快捷,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金融行业的代表者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降低到最低,银行的传统金融中介的角色并逐渐的取代,银行的支付功能被不断的降低,互联网金融以其极低的交易成本和极端便捷的支付手段完全打破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垄断,并逐渐快速的占领市场份额,银行在支付端的优势被逐渐抵消。
(二)互联网金融很好的弥补了银行的功能缺陷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是互联网,互联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充当信息中介的角色。传统银行业务中,银行对于客户的信息处理往往都是客户的身份等指标信息,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客户的相关性信息都能够得到运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根据对于客户习惯等信息的分析找出潜在需求,并定制最适合的服务形式,这样既能够有效的利用资金,又能够完美的实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三)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带来动力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活力,但其极高的效率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更新速度很快,这就倒逼这传统的银行必须在企业的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要加快创新。商业银行在经历了银行主宰市场之后逐渐转向了以服务客户为重点的服务中来。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给传统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改进,那么金融市场的格局就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银行必须有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压力。
三、银行应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出互联网金融战略
在如何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在互联网金融发面加快涉足和发展。必须加快商业银行自身的技术升级,在服务客户群体方面进行革新和改变。近年来很多的商业银行都在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方面做出了大的努力,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融e 购、融e 联,融e行”三大平台,分别在电商、通信和直销银行方面进行突破,构建全方位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成果显著。在不断的实践后发现,商业银行网络渠道的完善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过银行互联网渠道进行交易的客户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涉足更加的深入,对互联网金融的发挥也有了明显的话语权。
(二)银行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是企业在客户和数据方面的优势,而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则显现在其完善的产品和充分的线下经验方面。商业银行在不断加快自身的互联网渠道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在银行网点的网络覆盖和互联网金融安全的建设方面。当前我国的各项政策也非常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融合,希望依托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竞争充分释放商业银行的优势和潜力。
四、未来发展建议
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进行了革新,并积极的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学习经验,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极端迅速的发展态势,银行能否适应其发展而不超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维护二者共存的市场局面
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造成了其服务质量的不完善,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银行逐渐改善其服务。但是如果互联网金融独占市场,以目前的金融安全环境来说,会给市场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既要维护商业银行的稳定,又要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二者和谐共生。
(二)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给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偶然性和创新性,风险也随之产生,虽然目前商业银行的辅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这仍然不能使得这种风险明显的降低,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这种风险进行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加强合作,不断进行创新
目前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如何中和二者的优势,并实现化学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金融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但是任何一项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接受程度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满足市场的多方面需求,互联网金融企业有着明显的效率优势,而传统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市场和经验优势,这二者的结合将毫无疑问的为未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国茂.互联网金融:本质、现状与趋势[J].理论学刊,2015(3)
篇8
因此,四大国有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先后都研发了自己的网络银行,就连区域经济相对发达的一些中小银行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借助于网络银行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突破地域给自己带来的限制,不断扩展自己的利润空间。当网络银行的发展成为金融业的普遍共识后,给传统银行实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加快我国网络银行的规模化发展,加快我国银行业向现代化银行改革的进程,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网络银行发展对策这个具有前瞻性的课题,分析网络银行对我国银行实务的创新及改革的借鉴意义。
网络银行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现在的银行产品进行了创新和组合,“搬到”了网络上,其产生本身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网络银行给银行改革提供了新的平台,传统的商业银行正在利用网络银行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本来己经细分化的市场格局正在面临重新洗牌。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需要借助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现有的平台作为基础。面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每家银行都在千方百计的利用信息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其中网络银行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只有将网络银行的发展融合到金融业创新改革的大潮中,我国的银行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切实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和应变能力。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理论综述
(1)技术推进创新
新技术是网络银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在金融业的渗透和应用,是促成网络银行创新的重大因素。
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作了创见性的探讨,他强调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和推广是促成经济发展和商业循环的主要原因。
(2)交易成本创新
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的金融创新理论的基本命题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这个命题包括两层含义: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网络银行创新突出体现了这一点。
交易成本的概念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交易成本是买卖金融资产的直接费用(其中包括各方面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经纪人的佣金、借入和支出的非利率成本,即机会成本)。另一种观点认为,交易成本应考虑以下因素,即投资风险、资产的预期净收益、投资者的收入和财产、货币替代品的供给。总之,他们认为持有货币是低收入经济个体以既定转换成本避免风险的方式。
1.2.2国内研究理论综述
戴国强教授可谓是国内研究网络银行的领头人,他认为,网络银行是银行业在网络银行时代和信息化浪潮中寻求银行管理新模式的具有革命性的实践。它要求银行摒弃过去那种按职能分工,然后组合经营的管理方法;要求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心涉及银行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集中银行的核心力量,使银行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彭湘君在《网络银行的实证经济学分析》一文中通过对网络银行遵循的新经济下特有的经济学原理的实证分析,从成本优势、特殊的经营模式、不同于传统银行的风险监控方式三方面揭示出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差异。
万琢在《网络银行的经济解释》一文论述中指出银行网络化的发展和网络银行的出现是金融领域技术创新的必然阶段。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不能准确解释经济的运行规律,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该文从制度分析、服务定价的确定和网上交易的价值分析等三个方面网络银行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
高小红,吴恒在《中外网络银行发展基础的差异性分析》一文中通过对中外网络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网络银行在发展基础方面与国外网络银行的差距和不足,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论述了促进我国网络银行理性发展的对策。
王羞在《网络银行服务的定价策略》一文中根据网络银行的特性,提出了适合网络银行发展后期的定价策略,即互动定价策略和客户价值定价策略,使网络银行服务的定价策略形成一个动态的定价机制。
最具实践意义的典型代表是招商银行,马尉华在《网络银行再造招行》一文中,以实际数据强有力的证明了网络银行的创新对于再造招行的战略意义,这也是我国网络银行创新实现银行再造的最成功的案例,对传统的银行业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1.3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4大部分。
第1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写作的依据: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2部分:网络银行的发展与趋势。用数据与图表论证了网络银行的出现,是银行业自身不断推陈出新的结果,也是科技进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必然趋势。
第3部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用招商银行的案例证明了我国网络银行多次在国际评比中获得各种殊荣。但也必须看到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服务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和看齐的同时还存在着社会环境、技术支持、人才欠缺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第4部分: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对策。针对以上分析的问题,从政府与银行以及社会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3.2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分析法。本研究通过查阅一定的文献资料和对理论文献的梳理,为所描述的现象找到相关理论基础。文献法还运用于搭建论文的理论架构上。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将运用到比较分析法,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更有效的教育途径。
2.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着眼于现实,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比较国际主要国家和地区网络银行的发展实践理论,构建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体系,并贯穿于案例分析中。
第二章 网络银行的发展与趋势
2.1 网络银行的产生
网络银行的出现,是银行业自身不断推陈出新的结果,也是科技进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必然趋势。美国是网络银行的开山鼻祖,于1995年10月建立了第一家网络银行SFNB(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据《在线银行报告》(Online Banking Report)统计,在1997年5月27日,美国网络银行家数仅为26家,到1999年12月5日,则有512家网络银行提供在线交易,到如今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的银行数量已经增加至3800家。继美国之后,欧洲,法国、德国、芬兰、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纷纷推出网络银行服务抢占商机。至2000年上半年,欧洲有超过1200家金融机构提供网络银行服务,尤其是比利时和荷兰,九成以上银行都己为客户提供网络银行服务。同时,网络银行的服务模式也已为大部分民众所接受。据Net Value公司2010年7月的统计数据,英国有36.6%的上网者访问金融网站,这一比例与法国的34%大致相当,而德国为43%.到2010年初,美国网络银行的用户已达2000万户,普及率超过68%.
2.2 网络银行的发展
银行向网络银行的过渡,大致可以分为银行上网、上网银行、网上银行和网银集团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里,银行通过在互联网设立站点,宣传自己的经营理念,介绍银行背景和业务品种,旨在通过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媒体,树立自己的形象,拓展社会影响力,更广泛地吸引市场资源。
2.第二个阶段,银行往往将已开办的传统业务移植到互联网上,将互联网作为银行业务的网上分销渠道。同时,通过互联网提高传统业务的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周到的服务,进一步培育客户的忠诚度。
3.随着网络银行发展到第三个阶段,银行开始针对互联网的特点建立新型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业务品种,摆脱传统业务模式的束缚。同时,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更深入地分析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以提供智能化的财务管理手段为依托,建立起面向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使银行的经营管理向着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的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
4.第四个阶段,银行建立起以网上银行为核心,业务经营范围涉及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行业以及商贸、工业等其它相关产业的企业集团,在互联网经济市场充分发展的背景下,树立起以网上银行为中枢神经、为核心纽带的虚拟的互联网托拉斯企业,逐步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控制并管理现实的各种社会经济成分。
2.3 网络银行的未来趋势
网络银行今后的发展趋势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虚拟化程度加深,业务全球化、开放化
迄今为止,全球己有上千家银行机构进入互联网络开办银行站点、从事多种金融服务、销售各种金融产品,其中有一成以上的银行已经开展了网上交易服务,实现了作为网络银行所应具有的完整功能。随着电子化网络的不断发展,这种银行业务虚拟化程度会不断加深。网络银行的发展使整个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它缩短了国与国之间遥远的距离,并模糊了各种地域界限和文化传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发展步子的加快,世界各国银行业运用并购重组方式积极向海外扩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扩展业务,占领世界市场。网络银行全球化、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2.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并行
在当前的银行服务方面,已经出现了两极化趋势:标准化和个性化,前者是以更低廉的价格大批量提供稳定而标准化的传统金融服务,如批发业务中的公司银行业务和零售业务中的信用卡业务;后者是在深入分析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智能化的高附加值金融服务,如批发业务中的金融工程与金融规划,零售业务中的个人银行业务,重点是在理财和咨询业务、由客户参与业务设计等方面。进一步说,金融市场将越来越多地提供标准化、大批量的产品,而金融中介机构将提供个性化的、量身定做的小批量金融服务。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给新的高附加值型服务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高附加值型服务难度较大,利润也较丰厚,是以后银行业争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领域。
3.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
传统银行受金融管制的约束,只能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三大块传统银行业务,实行分业经营原则。随着各国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扩大,金融管制有所放松,现代商业银行都大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作为传统银行的延伸,网络银行业务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网络化长足发展。反过来,这些市场网络化的发展也能提升和促进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金融市场的地区整合和行业互动将会带动金融结构的优化和银行混业经营的出现,带动整个金融市场深化。网络金融市场和非金融市场之间界限模糊、距离缩短,各类市场将合为一体,并且可能会出现综合性市场。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网络银行改变着单一化、专业化的银行经营模式。
4.安全性能增强,知识含量更高
制约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和网上支付的可靠性。出于网络银行设置于开放化极强的互联网上,其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也使客户的风险增大。迄今为止,许多国家的科研开发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都通力合作,投入巨额经费开发能够满足高安全等级金融交易活动的网络银行的安全防卫机制,已有一批拥有可靠加密功能的、面向网络银行业务的软件产品和网络产品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有效保护网络银行运营环境的安全产品的不断开发,是网络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从传统粗放型到技术密集型,网络银行将促进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第三章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 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始于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接着中国银行抛出自己的电子钱包。随后,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也都陆续完成各自的“E”化之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如中信实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也纷纷开通网上支付业务。到2008年底,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的中资银行达50多家,占中国现有各类银行的27%.到2009年,网络银行个人客户超过4000万户,企业客户超过6万户。到2010年底,国内网络银行的总交易额接近20万亿元,企业客户总数超过10万户,2011年网上银行交易量超过40万亿元,是2010年的两倍。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选择个人财务产品、账户管理以及支付账单,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上网最频繁的人群中,23%的人可望成为网上银行的用户。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及对公账务查询、企业内部资金转账、银行转账、信用卡申请、代收费业务、网上购物支付及各种信息咨询等。
例如: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深圳分行等正在或即将推出网上证券交易委托平台,以便其客户可以直接在其网站上从事股票买卖、查询和投资管理等。从总体上看,我国网络银行业务这几年己经有了较快的发展。论文格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
1.我国网上银行案例分析
(1)招商银行的发展
1997年4月,招商银行开通网站CmbChina.Com.1998年4月,率先推出“网上企业银行”.1998年11月开办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推出“一网通”品牌。目前,招商银行的“一网通”已形成了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商城、网上证券和网上支付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网上金融服务体系。1999年9月,招商银行全面启动了网络银行业务,推出网上支付的全国联网。2000年11月,招商银行在个人银行大众版的基础上推出了业务项目更丰富、安全性能更高的专业版,全面使用数字证书确认用户身份,具有查询、转账、大额支付和汇款功能。专业版需客户到银行柜面注册,注册后可自行设定或取消支付限额。到2006年,招行个人银行专业4.5版已经具有查询、转账、贷款、外汇买卖、股票基金、国债买卖、理财、财务分析等11项大功能、67项子功能,.到2005年11月,推出网上企业银行5.0版,同时推出现金管理新品:集团通、票据通、E证通、银债通、银基通、网上国际信用证、网上外汇汇款、网上离岸业务。
截至2011年10月末,招商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用户42000多家, 2009年6月2日,“一网通”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的代表,被国际计算机CHP组织授予21世纪贡献大奖决赛提名大奖3,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获得此项荣誉。由此,招商银行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2)中国工商银行的发展
工商银行不断强化金融创新能力,把发展网络银行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工商银行已经在国内率先构建了一个包括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等在内的多渠道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国内金融企业实施“水泥十鼠标”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业务规模上,工行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金额由2001年的3.6万亿元快速发展到2010年的46.8万亿元,业务占比达到25.9%.客户规模上,截至2011年3月底,工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己经超过1700万户,企业网上银行客户超过32万户。网站访问量方面,工行门户网站日均浏览量超过300万次,在国际权威的网站浏览量监测统计机构Alexa全球各网站访问流量排名中,工行排第349名,位居全球银行类网站第二名。
中国工商银行开展网络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但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工行不断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和市场推广,取得了跨越发展,居同业领先地位。多次获得英国《银行家》、美国《环球金融》杂志授予的“全球最佳银行网站”、“中国最佳企业网上银行”、“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等荣誉称号。在2011年2月份由和讯网举办的“网上银行评测”中,工商银行又以绝对优势获得了第一名。
2.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特点分析
(1)发展模式是传统与网络混合型。目前,我国网络银行走的是传统银行与网络银行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借助于传统银行的实力,由传统银行来开展网络银行业务,尚无纯网络银行的出现。
(2)许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初期,利用的是非银行专有的域名或网站。至今仍有一些银行将其产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放在其他网站之中。
(3)业务方式演变迅速、服务品种迅速增多。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而且主要的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也很短,很快就进入了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了从一般网站向网络银行的转变。2000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一,一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己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账户查询、账户资料更新、挂失、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t0B、Bot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筹备或提供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
(4)品牌战略日益突出,开始赢得国际注目。在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中,银行日益重视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出现了“一卡通”、“金融@家”等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且由于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良好势头,银行网站开始赢得国际社会认可,多家网络银行多次在国际评比中获得各种殊荣。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服务水平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和看齐。
3.2 存在的问题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一些特殊问题的制约,网络银行的发展步伐放慢了速度。要顺应潮流发展,夺取竞争优势,推动我国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完善,需要从根本上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社会环境问题
网络银行的社会环境是指经济社会中是否有适合网络银行生存发展的适宜的气候,这是网络银行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我国现行社会经济制度对网络银行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监管体制的束缚。网络银行的发展导致金融业务综合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金融产品的延伸、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和多元化以及各种新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建立,使得金融业从“专业化”向“综合化”转变。而中国的金融体制还是一个“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严格金融监管体制,这一体制将阻碍网络银行的发展。
(2)信用制度尚不完善。互联网交易的虚拟性,对社会信用有较高要求,否则,数字化虚拟化交易难免会对自身利益保障心存顾虑。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许多企业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而是向现金交易、易货交易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此外,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各自为政,企业及个人客户资信零散不全,有关部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其整体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3)法律框架还不完全。目前对于网上金融服务的交易管辖权、法律适用性、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问题、境外信息的有效性和法律的认定等问题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给予规范。由于网络银行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交易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尚无明确规定。虽然《电子签名法》通过并正式实施,但如何保护电子签名人的个人信息,如何规范认证服务机构的行为等都还没做最后定夺。而且,目前网络银行电子支付采用的规则都是协议,出现问题则通过仲裁解决。由于相关法律的缺位,出现问题后涉及的责任确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这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进行电子支付活动的风险。
2.技术支持问题
网络银行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银行服务方式,与传统银行相比,对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网络建设的现状对网络银行的发展也多有延误之处。
(1)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普及率低。我国的网络建设除了省、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其他地方普遍存在着网络覆盖面窄、网络速度较慢、容量较小、频带不宽、网络吞吐能力非常有限的现象。虽然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在网站的构架和服务内容上,仍然与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网络金融市场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覆盖面小,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业务的电脑化上。同时,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的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使用的软、硬件缺乏统一的标准,更谈不上拥有完整、综合的网上信息系统。
(2)TI技术落后,网络安全没保障。安全问题是网络银行首要的也是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应用相关的网络交易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软件系统设计上的缺陷,致使系统运行不稳定带来的安全问题,再有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威胁。目前我国的电脑硬件关键部分和系统软件大部分均由国外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用平台开发也非常依赖国外力量,这就给出售产品时保留获取信息的秘密路径留下了可乘之机。另外,国内信息加密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也不能给网络交易安全足够的保障。一方面大多数国内开发的软件没有经过国家安全管理部门审查验证,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另一方面部分银行至今尚未采用恰当的加密手段或加密位数较低,使网上交易留下隐患。
3.人才问题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网络银行亦然。然而目前国内银行人才管理机制存在众多缺陷,给网络银行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1)冗员过多,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网络银行发展中的人才问题首先表现为冗员过多,不仅大大降低了银行的利润,同时也导致冗员挤出优秀人才的负面效应。由于“挤出效应”,又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数万人辞职,其中绝大部分流向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人力资源劣势,复合型人才缺乏。网络银行是信息技术与现代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产物,这就要求从事网络银行的人才需要既懂得金融方面的知识又要懂网络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可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学历平均不是很高,加上银行业普遍对员工的再教育和培训的重视不够,严重缺乏适应网络银行业务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金融领域函需一大批懂技术、有经验、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熟练运用我们并不熟悉的新技术、新工具进行利润创造和风险控制。
第四章 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对策
4.1 加强社会网络环境建设
1.改革专业化金融体制。网络经济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整合和协同的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将以建立金融门户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中国在80年代进行金融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了分业经营的政策,这对规范金融业的经营和运作起了积极作用。目前,国际上金融巨型企业不断涌现,并在向客户提供全能型或“一站式”的金融服务,相比之下,我国金融机构的客户全能服务能力较差。为培育我国的超级金融服务,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要尽快采取措施,解除政策的限制。
2.完善金融法规,构建宏观防护体系。为了使网络银行的发展有一个规范、明确的法律环境,银监会及立法机关应密切关注网络银行的发展动态及其对金融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法规,维护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行。就目前而言,应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方面,明确界定电子交易各方的权力和义务,使安全措施的操作与安全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网络银行是电子化、信息化的产物,它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拓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对此,银监会在对网络银行进行监管时,不能要求网络银行在开展新业务的时候削足适履,套用现有的监管和调控标准,而要主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监控的规则,用制度促进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的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专门的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严惩犯罪分子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4.2 加强技术监督现代化、网络化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日常业务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过分依赖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监管手段不多,检查罚款几乎是基层监管机构的唯一手段,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方式混合使用,职责不明,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为行业监管者和市场规范的维护者、市场秩序的保障者,只有监管者的监管技术及监管手段与作为监管对象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操作技术处于同一技术平台,才能彻底改变监管当局的相对劣势,充分保证监管的有效性。面对网络银行交易的瞬时性及由此引发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监管当局必须完善信息传递手段,利用网络化的快捷优势,加强其与所属分支机构和辖内各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扩大信息源,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另外,从国际金融监管的大趋势看,非现场监管占主导地位。但从国内实际情况看,监管方式正好与国际潮流相反,非现场监管除了比重小外,监管指标体系也不够完善,报表设计不够科学,随意性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非现场监管力度,利用金融工程学,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和自动报警系统,加强对网络银行业务的高效监管。
4.3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新经济时代为银行业揭示了美好的前景,知识“爆炸”使银行业面临着跳跃性质变的巨大机遇,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综合化、全能化、国际化将成为贯穿未来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发展网络银行已成为全球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开展了网络银行业务,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客户数超过40万户。但与经营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拥有高科技优势、高素质人才和丰富成熟金融产品的外资网络银行相比,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银行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管理水平、技术实力、服务质量、金融工具之间的竞争。而管理水平的高低、技术实力的强弱、服务质量的好坏及金融工具的优劣均取决于人的素质,因此网络银行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与人才的竞争。
我国网络银行要想在金融业务创新和发展上领先,要想在未来的国际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必须对现有在职人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迫切需要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的、复合型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包括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研究人才),这些人才的获得主要依靠高等金融院校的培养,这给我国高等金融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经济、又懂金融,既熟悉国内国际银行业务,又擅长管理和网络技术的金融专业人才,既是我国网络银行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我国金融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摆在培养金融人才高校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金融教育来说,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网络化对金融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多年一贯制的教育体制和方法所形成的深层矛盾,在两重压力与挑战之下,高等金融教育必须从课程体系的整合更新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入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篇9
一、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趋势
(一)电子银行品牌建设
近年来,各家银行已经逐渐注意到了品牌的巨大价值,加快了品牌化发展的速度,电子银行渠道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品牌的拓展作用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阵地,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特色电子银行服务平台和产品,如工商银行的“金融e通道”,农业银行的“金e顺”、交通银行的“金融快线”、昆仑银行的“智能通”以及建设银行的“E家亲”等。如今可供客户选择的银行越来越多,这也直接导致了银行竞争的日益激烈。而电子银行品牌建设,是商业银行提供服务好坏的一个侧面反映,也是银行在市场上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证明,在网络化的今天,将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于银行的选择。马云曾对银行隔空喊话,“银行不改变,那就改变银行。” 阿里巴巴集团陆续推出一系列支付增值服务,目前虽受央行相关政策的限制不能大张旗鼓地代替银行吸收存款之后放贷,整合产品,但也让我们看到第三方投资管理机构想与银行争夺业务的意向,因此商业银行大力推进本行电子银行平台的品牌和产品建设已刻不容缓,谁能给客户带来更便捷、贴心的服务,谁能在客户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谁将占据电子银行平台这个商机。
(二)全方位财富管理
一般来说,财富管理包涵有现金储蓄管理、保险管理、退休管理、债务管理、投资管理等几个部分,主要目的是帮助客户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实现个人财务目标。通过财富管理,可以增加客户的投资收入,实现资金的累积和扩大化,从而有效提高财富水平和生活质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日益加重的生活压力下既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生活,又因为时间的缺失或者相关知识的不足往往只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达成自己的财务目标。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的日常资金管理,又能提供全方位的财富帮助,目前,各家银行大多仅能实现对账户的管理,对财富管理仍有较为缺乏,因此今后电子银行平台的发展应从以账户为中心向全面财富管理转变,并逐渐实现个性化。
(三)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产品将为电子银行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An―droid、BlackBerry和Apple的应用商店的飞速发展,终端的出货量已经取代个人电脑成为最广泛的适用平台,银行业务也必须适应3G技术的潮流,逐渐向网络化、随身化及私密化迈进。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时可以借助通讯公司的技术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使得双方在营销渠道、客户服务、应用平台等方面充分互补。为客户定值基于3G智能金融理财的多种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对移动终端安全、快捷、方便的需求,实现真正的银行虚拟化、电子化。结合目前电子银行的业务范围,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账户查询、转账、理财、基金、外汇等金融业务,证券、黄金等产品的客户端交易软件,风险收益对比图,家庭财务报表,保险咨询以及与客户经理视频的工具。
二、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一)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意识薄弱
安全是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资金的安全对于银行、客户来说都是最为关键的,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银行带来了全新的商业风险,电子信息的无纸化、开放性等等严重威胁着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目前大多数银行虽然组建或者聘用了专门的技术团队进行防御,但是计算机犯罪、网络黑客事件仍然屡有发生,于是很多银行采取了限制交易额和使用客户安全证书。前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客户的损失,但是限制了客户的交易金额需求,带来不便。而后者需客户缴纳一定的费用来购买“数字证书”,部分客户不愿承担这个费用,而且使用、冻结、更换证书等程序比较繁琐,使客户产生抵触心理。
因此银行应该从自身出发,将风险管理的成本从客户尽量转移到自身上,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特征,量身定制风险管理策略,从而真正实现对电子银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应该保障交易系统的安全性。银行可以通过设立防火墙、屏蔽相关网络、对网络实时监控等手段阻止银行服务器受到恶意攻击,从而防治网络入侵,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其次,在网络通讯方面,电子银行一般使用大型的多种通信媒体,是基于多种互联网协议而建成的,复杂、多变。银行需要采用综合性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网络管理服务的一体化,当某个协议受到攻击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并保证对其他协议不造成影响,避免造成大面积的网络瘫痪。
(二)银行基础设施薄弱
电子银行的发展是建构在原有的银行基础设施之上,因此其是否完备直接影响到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银行都存着设施滞后的问题。银行系统不集中,客户信息不能共享。电子渠道建设的分撒规划,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滞后等导致在实际运作中不能对客户实现细分,电子渠道不同的客户信息数据格式也不统一,不能实现相关信息的互联;内部管理流程不完善。银行应该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业务为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电子银行管理流程,但大多数银行在业务为王的前提下,存在着多头开发,管理缺乏的现象;银行产品缺少电子化改造。电子化不是“一股脑”的将银行产品放到网络上,需要把汇款、理财等业务产品通过业务梳理,辨别出不同的层次,然而在进行销售。
基于以上,银行应该明确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策略,明确客户需求,让客户满意,提高客户的信任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引导,并逐步将效率低下且占用柜台资源多的业务通过电子银行分流。同时,电子银行业务整体上说应该是以网上银行为中心,围绕业务创新网上银行独有的业务产品,使得各渠道能均衡发展,并逐步规范银行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网上银行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另外,还应该加强对银行传统网点和电子渠道建设的整合。单一的分支机构或者交易渠道已经难以满足客户对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多渠道、整合性后的银行产品更能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篇10
私人银行业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成为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并驾齐驱的主要银行服务体系之一。私人银行业务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瑞士,18世纪,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伦敦的银行开始向经商的家族提供财富管理的特殊服务。其后不久,美国开始崛起,迅速成为世界上头号工业国,大量的财富创造出来,也同时涌现出了大量的富翁,他们需要特殊的银行服务,于是私人银行服务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Lvn Bicker把私人银行定义为:“私人银行是为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维护的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商品,以满足个人的需求。”私人银行业务位于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它是以投资管理业务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正日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并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国际著名商业银行都把此业务当作拓展业务、扩大份额的市场切入点,曾经被国内外誉为“富人俱乐部”的私人银行业务,近两年来在国内开始崭露头角。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特征分析
(一)现状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近调查,中国的富人市场巨大,并且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根据数据统计,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富裕家庭大约有300万户,中国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有价证券、非自住住宅等)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数量约为30万人。不到O.5%的中国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而拥有超过1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富有家庭中,又有70%的财富掌握在那些可投资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中,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过去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出来的。显然,如果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未来将会有更多富人从金字塔的中部向顶端挪移,并最终构成私人银行业务的主体客户。因此国内已成为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银行高端客户市场,而且发展迅速。正是看到了中国私人银行这块诱人的蛋糕,2005年9月27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这是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私人银行,国际私人银行在中国的正式登陆引起了国内金融界的高度关注,由此拉开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而后,国际上一些知名商业银行和中国部分银行也宣布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详细情况参见表1)。
(二)特征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具有以下特征:
1.从发展历程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中资商业银行来说,私人银行是一项新鲜、前沿的业务,缺乏实践经验,其发展是近两年的事情。无论是从发展的规模,还是发展的速度,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几百年的发展实践看,中资银行高端专业人才、管理经验都很匮乏。通过借鉴外资私人银行成熟的管理模式、吸收其成功的运作经验,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国内中资金融机构私人银行业务必将迅速发展。因此,目前表现出了国外金融集团与国内银行合作的趋势,这将是双赢的举措。
2.从服务对象看,以高额净资产客户为服务对象。私人银行的门槛很高,其服务对象不是一般大众客户,而是社会上的富裕人士,或称其为高净资产客户。至于高净资产客户的标准是什么,各个银行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都是根据情况自我确定。从国外的发展看,国外私人银行客户最低金融资产规模要求,最少为20万美元,高的达到500万美元。从国内实践可以看出,私人银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中最为高端的理财业务,是专门为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超级富豪服务的。
3.从服务内容看,提供更高的个性化、差异化及长期的全方位服务。私人银行给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体现出独具尊贵性和私密性,并且允许私人经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从表1可以看出,提供的是一站式的、全方位的服务,向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规划、税收、信贷等资产管理服务。同时,由专职的客户经理队伍负责。
4.从发展地域看,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依托。北京和上海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大型城市,它们的综合经济实力属全国前列,是金融机构聚集地和财富的聚集地。经过这些年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这些地方成为中国经济、金融重镇,也造就和聚集了一大批超级富豪。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富人阶层的出现提供了土壤,而中国富人阶层的崛起又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土壤。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情况看,未来一段时间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将会加剧。从供给角度看,商业银行对富裕客户的争夺正直线上升。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最高不超过lO%,最低的不足1%。商业银行由争夺存贷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争夺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银行业务领域的战略调整,已经势在必行。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国内的证券业、保险业等将来也会加入到高端财富管理服务潮流之中,抢占市场。私人银行业务是高端的中间业务,利润极其丰厚。根据权威数据表明,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过去几年平均利润率超过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至15%,其中资产管理费占收入的45%,经纪费占20%,净利息收入仅占25%,远优于一般零售银行业务的盈利表现。外资银行进来之后,它们所看重的是国内的中高端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即私人银行业务,因而,下一阶段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将会加剧。
(二)将呈现出中外金融机构合作趋势。中资银行在个人理财和私人银行业务上的优势是了解和熟悉内地的客户、市场及法律监管状况,有着大量的个人业务数据和人脉关系。但是对于海外市场缺乏了解,在个人理财和私人银行业务上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外资金融机构面临的情况则恰好与中资银行相反。因此,通过合作可以扬长避短,实现共赢。目前中行已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合作开展国内的私人银行业务。笔者相信,在短期内这是一种趋势。
(三)出现“平民化”趋势。由于管理富裕私人客户资金的利润丰厚,加上盈利主要来自较稳定的费用收入,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大,因此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在国内超级富豪数量的约束下,国内商业银行会将私人银行业务的对象扩展至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客户。同时,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普及和推广的过程。在顶级财富管理与一般的理财服务之间需要一个“准私人银行”服务,兼顾中端客户,使私人银行业务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
(四)业务将逐渐在其他经济发达城市拓展。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将会在广州、深圳、天津和成都等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富豪集聚地区展开竞争。
三、促进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虽然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成熟的商业银行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可是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所要求支持科技系统的先进性以及对从业人员高素质的要求,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象征之一,要想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不能没有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加快银行业务转型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但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如制度约束、经验和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促进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尽快制订针对私人银行私密性特点的法律法规,提高客户经理的道德素质,防止洗钱行为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的隐私尤其是财产隐私,是私人银行服务的基本特征。尊重客户的意见,并切实保护好客户隐私,是作好私人银行业务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根据国外经验,正是借助于这一特点,一些人士利用其进行洗钱活动。2004年花旗银行在日本私人银行业务被封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花旗银行允许开户人不按照正当程序开户,进行洗钱。为促进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应出台相关规定,同时客户经理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防止洗钱行为发生。
(二)需要细分市场客户,开展更加专业的营销。同是私人银行业务,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客户标准定义。各家银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保证相当的富裕客户群,而为获得这些客户群,就必须尽快建立一整套主动的市场营销创新机制,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同是社会富裕人士,但是职业和性别年龄等不同,银行应当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群体,开展错位竞争。这样有利于对于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能够深入了解,同时降低竞争成本,避免市场上不健康的激烈竞争行为发生。
(三)与外资金融机构构建战略联盟。管理、经验、人才等是国内银行的薄弱环节,一时无法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受国内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限制,私人银行业务全面开展将受到制约。通过战略联盟,商业银行可以与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获得全能银行的业务功能。此外,通过合作,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和分享客户基础,更快地积累经验、培养专业人才,从而扩大商业银行本身的地理、产品服务及客户范围。
参考文献:
篇11
1 外资银行造成的影响
1.1 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1.1.1竞争方面的威胁
自从中国进入世贸之后,外资银行就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在资金、产品、管理、服务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使得一些管理不到位的国内企业倍感压力,竞争力度也逐渐增强,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银行效率。
1.1.2技术拓展的作用
现在很多银行都是技术密集型的银行,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对银行的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现在的网络银行业务和金融业务还需要慢慢的投入到市场经济中。
1.1.3制度创新方面的作用
我国银行全面开放的前提内容是各个相互关联的国际和区域之间事先进行协议的签订,从而约束了政府经济管理中的不连续和不稳定的行为。外资金融机构能够有效的帮助金融监管人员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监管,从而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
1.2 对于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2.1造成了我国经济增长不稳定因素的形成
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也大大的增加了我国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外资银行为我国吸引了更多的短期外汇资金。这些外汇资金进入市场之后,如果一直投入到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就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大量的资金,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这些资金是以短期的形式进入我国的市场,就会造成投机行为的产生,给经济造成不稳定因素。首先是短期外汇进入我国市场,会使得人们对于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使得我国人民币汇率面临威胁;还有就是大量的短期外汇,容易造成我国的物价上涨。
1.2.2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行
我国货币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增长,使用多种货币政策手段进行宏观的调控,从而获得有效的发展。但是华外资银行的发展不方便我国进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首先是因为我国现在定义中的货币供给量M2中没有在华外资银行的存款,从而造成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M2的数值出现偏差。到12005年23日为止,在华外资银行的存款就有1695.5亿元人民币,在现有的M2中就遗失了1695.5亿元人民币;还有就是在华外资银行的支付手段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从而增加了电子货币的使用范围。
2 加强我国银行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1 推进国内银行改革,进行公司治理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于本地银行来说是一个威胁,但是也是一个机遇,我们急需要把这些威胁转化成为对我们有利的因素,加强国内银行的改革,不断的健全公司制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为了更好的减少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必须要加强对于企业经济的管理,对于公司中的不足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加强。我国银行的改革主要经历来三个层面,分别是1793年到1993年,建立国家专业银行;1994年到2002年进行国有商行的改革;2003年的时候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所以,我国要不断的改进银行的制度,虽然通过了长久的努力,我国的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的改革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治理制度,但是其中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需要不断的完善,例如怎样使用权利制衡的原则去有效的激励员工、加强员工的责任感等等。
为了更好的进行国内银行的改革,加强公司的治理工作,下面我提出三方面的解决措施:1、可以通过建立资产代表人机构的方法来处理银行中的不足,从而建立专业的新型机构来对银行的固有资金进行监管;2、不断的完善激励制度,通过明确的赏罚制度来有效的监管和激励员工,从而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从上而下进行,就是要建立公平的管理制度,杜绝出现的现象,制度的管理者、建立者和监管者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第二个层面就是自下而上的进行,公司可以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认可制度的公正和真实性,从而保证制度顺利有效的进行;3、国有银行需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决策制度体系。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观念,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
2.2 转化经营制度,加强盈利效果
为了更好的把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时的压力转化成为动力,就需要不断的提升我国本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加强银行的盈利能力,所以这里我就来讨论一下如何更好的加强我国银行的盈利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竞争水平。盈利能力的加强和经营理念的转换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我国现在银行的发展态势来看,经营制度的转变主要是偏向于银行业务方向的延伸和改革。第一要拓展银行的中间业务,国内银行主要有这些方面的不足:负债指数庞大、非利息性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比较小,为了有效的扭转该局面,加强银行的盈利,我国本地银行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在非传统负债业务中进行更为深入的拓展和探索,因为我国银行的主要业务要依靠负债型业务,因此需要对该领域进行拓展,不断的完善新业务的时候还要不断的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非传统负债业务就是指中间业务,也就是包含担保、租贷见证、、融资、银行卡、结算等业务,所以我国本地银行需要在非传统负债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加强银行的业务收入面积,从而加强银行的盈利能力。
而且,我国本地银行还要不断的加强银行的创新能力,针对银行客户的需求来说,如果银行不能及时的对业务进行创新,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丧失客源,也就没有收益可言。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金融创新力度,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的银行盈利能力。现在我国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在金融产品上面的创新和研发还不够,没有吸引力,金融产品的类别和技术还不能满足时代和客户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中,我国银行需要学些外资银行的发展深度和速度,尽快发展,并且依照自身的情况,对于产品的类别和技术进行相应的创新,吸收更多的客源,获得更高的利润。
2.3 完善银行市场竞争制度
为了把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中的劣势地位进行扭转,还需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银行的运营效率,所以我国要建立完善的银行市场竞争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也就建立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我国政府需要不断的加强国民待遇,而且还要规定各个银行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证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可以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而且,我国政府也要适当的放松银行业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原则,虽然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但是我国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外资的开发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因为民营资本的开采力度不够,我国现在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民营性质的银行也只有民生银行。虽然内资在开发的时候牵涉到多方面的风险问题,但是我国民营资本开放中的风险主要是因为监管技术的不成熟和监管方式的不健全,从而限制了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民营资本的进入能够给银行带来新的生机,不但能够处理资本问题,还可以提升整体的营业利润。因此我国政府需要适当的放宽银行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的相关条件,而且还要不断的加强我国监管局的监管能力,不断的完善经济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有效的避免民营银行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2.4 强化外资银行的监管力度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发展密不可分,金融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的安全性和稳定对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金融的安全防护工作,就需要不但的强化外资的监管力度,但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会带来一些威胁,这些为将会阻碍我国本地银行的有效运行,所以我们需要去除这些威胁,甚至要学会把这些威胁转化成为有利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我国监管局把外资银行也归为监管的范围之中,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经营状况的理论和监管制度,从而有效的保证金融行业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综合
我国银行的发展前途,不但需要中资银行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政府机关和监管部门的相互配合,进行市场制度的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从而保证中资银行的顺利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普遍快速增长,因同业和理财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存款增长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为此,2014年9月银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超过3%,防止银行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这一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可以降低存贷款波动带给货币政策的干扰;另一方面能够抑制银行存款“冲时点”的行为,减少短时间内市场资金的剧烈波动,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和规范存款保险制度,有效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人民银行起草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存款保险制度又称存款保障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权益的重要措施。存款保险制度地建立,一方面大大增强了中小银行的信用和竞争力,为大、中、小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同等竞争和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可以有效稳定存款人的预期,进一步提升市场和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增强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2015年起,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包括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资产证券化中的特定目的机构)存放、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等,明确了同业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
二、保山市银行业存款发展变化趋势
近几年来,保山市加快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全市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出了信贷支持与保障作用。而作为信贷资金主要来源的存款,其稳步快速增长为落实国家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基础。随着保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全市银行业存款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一)银行业存款起伏波动趋势较为明显
2014年以来,保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央行流动性管理和调控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各项调控政策,切实加强自身流动性资金的管理,保持合理的融资规模,同时,根据新出台的政策调控要求,切实加强存款偏离度管理。增强存款稳定性,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保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资金的变化趋势较以往呈现出波动较大的特征。从各项存款整体变动的趋势上看,2014年,保山市各项存款10月下降幅度较大,2月、3月、6月、7月和11月存款增幅较大,4月、5月、8月和9月存款增势平稳。从存款增长情况看,6月份,保山市各项存款环比增加了30亿元,增长5.09%;11月份,各项存款环比增加15.83亿元,增长2.54%,这两个月的存款呈现高位运行态势。从存款减少情况看,10月份,保山市各项存款环比减少9.82亿元,下降1.55%,存款呈现大幅回落趋势。从存款总体变动情况看,1~12月,保山市各项存款呈现波动起伏较大的特征。
(二)单位存款增势总体平稳,呈现短暂性波动特征
2014年以来,保山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稳健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要求,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积极助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增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从单位存款变动发展趋势看,2014年,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2月、3月和6月增长幅度较大,而10月份下降幅度较大,其余各月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从增长情况看,6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环比增加20.12亿元,增长9.03%,存款增量达到最大。从减少情况看,10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环比减少5.66亿元,下降2.34%,存款呈现出回落趋势。从单位存款总体情况看,1~12月,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在平稳运行中呈现临时性波动特征。
(三)财政存款呈现持续性波动趋势
从财政存款变动趋势看,2014年,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3月份和12月份下降幅度较大,4~6月,财政存款连续呈现下降趋势,7月份,财政存款呈现回升趋势,增长幅度较大。从增长情况看,7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环比增加8.15亿元,增长141.25%,存款呈高位运行态势。从减少情况看,3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环比减少6.38亿元,下降44.68%;12月份,财政存款环比减少10.54亿元,下降42.59%,这两个月存款呈现大幅回落趋势。4~6月,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呈现持续性小幅下降趋势,8~10月,财政存款则呈现起伏波动趋势。从财政存款总体运行情况看,1~12月,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持续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
(四)储蓄存款呈现短暂性波动趋势
1~12月,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增速较为稳定,占比稳步提高。但从月度增长情况看,全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在6月和10月两个时点上呈现波动较大的特征。其中:6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环比增加10.28亿元,增长2.87%,增量较大,储蓄存款处于高位运行,而10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环比减少3.17亿元,下降0.84%,储蓄存款增速首次呈现回落。从储蓄存款总体增长情况看,1~12月,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体上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三、保山市银行业存款波动因素分析
从存款发展趋势看,保山市存款波动既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又有政策调控、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及社会融资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因素。总体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管政策调整和实施对存款波动产生一定影响
自9月份以来,央行、财政部、银监会联合《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采取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和方式来吸收存款,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在此政策调控和指引下,保山市各金融机构按照要求,进一步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改进绩效考评制度,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相关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受此影响,9月份,保山市银行业存款增势平稳,10月份,存款则呈现大幅回落趋势,环比减少了9.82亿元;而12月份,保山市银行业存款环比减少了1.86亿元,呈现小幅回落趋势。总体上看,银行业存款季末冲时点现象有所缓解。
(二)银行自身信贷管理模式对存款波动产生一定影响
在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政策出台之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实行“以存定贷”的信贷管理模式。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增量存贷比”管理,即将贷款增量与存款时点增量挂钩,根据前期(通常为前一个月)的存款增长幅度确定当期的贷款计划和规模。在这一信贷管理模式的压力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加大吸收存款力度,集中安排理财产品赎回等多种手段在月末、季末等考核时点使存款实现大幅增长,而这些突击性增加的存款往往缺乏稳定性,随时会从银行体系内流出,从而造成存款呈现持续波动的特征。受此影响,3月、6月等季末时点,保山市银行业存款呈现大幅增长。
(三)企业融资方式短期对存款波动产生一定影响
近几年来,为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地方政府不断调整和优化融资结构,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股票、债券等方式的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企业股票、债券、信托、租赁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在这一发展趋势下,6月份,保山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发行18亿元公司债券,对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受此影响,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环比增加了20.12亿元,环比增量及增速均创历史新高,短期内使存款呈现高位运行态势。
(四)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及股票分流等因素对储蓄存款波动产生影响
今年以来,由于理财产品、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市场基金得到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理财及储蓄方式及观念,极大冲击了银行的传统存款业务,对居民储蓄存款短期内产生了分流效应,受此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也随着出现短暂性的波动。1~12月,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从年初的62.16%下降年末的59.63%,下降了2.53个百分点。此外,自三季度以来,A股行情明显回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储蓄存款波动产生了影响。总体上看,2014年以来,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体上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增量较小。截止12月末,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41.89亿元,新增额同比减少11.25亿元。
四、政策调控引导下银行业存款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一)大型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由于社会公众对限额赔付制度以及赔付效率的担忧,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型银行存款较安全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存款从中小型银行向大型银行,从农村金融机构向城市商业银行转移现象。这将会给中小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正常经营带来一定程度影响,甚至造成支付困难、挤兑,对其流动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从中长期来看,小型银行很可能通过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应对存款搬家吸引储户,从而带来存款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中小型银行和农村金融银行由于风险相对较高,在实施风险差别存保费率情况下将缴纳更多的保费,经营成本显著增加。考虑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差收窄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挑战,各种压力叠加下中小型银行的盈利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
(三)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款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影响较大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经营环境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投融资方式转变的影响,存款逐步向银行外体系流动,金融脱媒态势凸显。金融脱媒一方面它是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它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储蓄结构分化和新型投资工具出现的挑战,经营管理压力日益增大。从实际情况来看,2014年以来,全市银行业普遍感受到资金脱媒压力,存款资金逐渐向高息资产流动,对传统银行负债业务产生较大冲击,存款高速增长或将难以为继。
五、政策调控引导下银行业存款业务展的政策及建议
(一)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增强存款稳定性
一是进一步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科学的指标管理体系。要摒弃以月末、季末时点数据进行业绩考核的不科学做法,切实落实月度日均存款的统计制度,并按照月度日均存贷款监测流动性水平、考核存款任务,防止银行员工由于存款考核机制不完善而引发的违规行为,确保存款市场有序竞争和流动性的稳定。二是各金融机构及上级主管行要根据地方经济增速合理设定属地银行机构的存款考核指标,认真分析资金流向,根据资金流的分布,逐步形成一个不断延伸的循环网络。同时,注重负债的动态管理,增强吸引稳定存款的能力,不断创新,改进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银行,切实增强存款稳定性。
(二)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强资金来源能力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通过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以金融产品为纽带,不断增强和拓展客户能力。同时,要积极改善存款结构,摆脱过度依赖单位派生存款的局面,切实增强存款的稳定性。二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通过金融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引导企业合理运用资金,为企业提供理财等创新中间业务,切实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在实现银行和企业经营效益双赢的同时,促进单位存款稳定增长。
(三)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篇13
2000年,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在亚洲的蓬勃发展、不少地区的网络金融业务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如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均表示将推出网上银行服务;渣打银行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网上楼宇按揭、外汇买卖、个人零售和公司融资业务;东亚、永亨银行表示计划分拆电子银行上市;大新银行也打算利用其私人银行安新银行的银行牌照,设立一家独立的电子银行。显然,网上银行服务已经逐步成为银行必须提供的金融服务之一,否则银行就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从我国内地的情况看,网络金融的发展已经迅速起步,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的网上支付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据报道,由中国光大证券和光大集团其它成员共同组建的光大银证数据网络公司将于2000年4月到5月开始内地的网上股票买卖业务。伴随着内地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已经越来越逼近中国金融业。
在传统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要素的构成是有形资产和劳动力,基于其经营的金融产品的同质性、价格易于同一性等方面的原因,传统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一般都是采取增加规模效益性地增加营业网点、外延式扩大营销渠道的大规模无差异营销策略。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加强,处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时代的网络银行的出现已经是时代所趋的必然了。以有形资产和知识资本为资本构成要素,经营无纸化、理念化、数字化的金融产品,突破了传统条件下的时空限制,实际上,不知不觉,我们早已置身于网络银行之中,早已从电子货币和网络服务中体会到“无需等待,无需远行”的快捷了。
目录
网络银行的产生背景
遭遇网络时代
全球金融自由化
金融全球化
网络银行概述
网络银行的基本特征
网络银行的主要业务
网络经济时代的金融游戏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