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篇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十分严峻,如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因此,深入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对促进与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风险管理

COSO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重要含义:

(一)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渗透于企业各项活动中的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普遍存在于管理者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是企业日常管理所固有的。

(二)该过程可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目标,它与企业的预期和任务相联系并支持预期和任务的实现

一个企业为实现其战略目标而制定战略,并将战略分解成相应的子目标,再将子目标层层分解到业务部门、行政部门和各生产过程。在制定战略时,管理者应考虑与不同的战略相关联的各种风险。

(三)风险管理过程应贯穿于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涉及一个企业各个层次员工,企业管理者应从总体层面采取风险组合来处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设计合理、运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向企业的管理者和董事会在企业各目标的实现上提供合理的保证。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资金安全风险分析、社会信用风险分析、资金流动性风险分析等。

(一)资金安全风险是指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引起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资金安全管理是一项制度性很强的工作。大多数企业在控制程序方面虽有些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人员限制等因素,却有章不循、有制不遵,导致控制程序失效。

(二)社会信用风险一般指因客户违约(不守信),不能按期偿还货款所引起的风险

信用交易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大量债务拖欠和坏账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三)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适当价格上将资产变现或以适当成本取得足够资金,以致不能支付购买或履行到期责任的风险

香港百富勤集团的倒闭,就是因为流动性风险的爆发而导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对资金收支的流动性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匡算和预测,确定一定时期内企业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然后据此制定较为有效、可行的流动性管理和控制策略,通过合理配置流动性储备水平和结构,调度资金,提供流动性供给,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在确保满足支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收益。

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许多中小企业中的经营者、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都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往往只追求高额的利润,而忽视了对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等观念的重视。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会计与财务的职责划分不清的毛病,往往是重会计而轻财务,对于财务活动的风险预测、识别以及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业资金使用一般缺少计划,经营急需的资金捉襟见肘,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同时中小企业负债比例较高,对企业未来经营与财务的影响较大。中小企业对日常现金缺乏管理,流失、浪费现象严重,流动资产如存货、应收账款等闲置或者周转效率低下,流动负债到期偿还风险较大,导致很多企业无视约定的付款时间,滥用商业信用,无故拖欠货款,引发“三角债”。

(三)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表现出基础薄弱、起点较低的特点,特别是在财务风险管理上,仅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家族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没有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没有过多地对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予以重视,无形中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并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在金融危机下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随意性强;内部管理松弛,人力、财力、物力浪费严重;假账、错账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无法为财务决策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等方面。此外,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方面缺少必要的制度控制,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全控制等,造成财务信息质量不高,账务处理随意性较大等。

五、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建设,提高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中小企业要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建设,提高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就要时刻关注世界经济走向,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财税货币政策、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防止企业财务成本的不正常上升和资金链的中断而陷入财务危机。在物资供应方面,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在生产组织方面,要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客户的不同需要和增加自身的业务收入;在营销策略方面,要做好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培育新客源,加强业务整合,确保收入来源的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通过银行借款、债券和商业信用等方式,从不同来源取得资金。不同的筹资方式,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资金成本及筹资风险也高低有别。商业信用比较容易取得,但只能在短期内使用,无力偿还的风险太大。银行借款与发行债券相比,限制条件较少,容易筹集,筹资速度也快。当企业用于增添小型设备、增加适量库存或用于扩大商业信用规模时,以银行借款方式为最好。如果企业所需资金额度大、期限长,以发行企业债券筹资为最好,因为社会资金市场实力雄厚,而且大额度筹资成本相对较低。由于不同筹资方式和资金来源各有优缺点,因此企业必须注意债务结构的合理性,使之相互配合,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控制体系可以有效保护中小企业抵御财务风险。首先,应制定合理的财务控制体系,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其次,要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计划,合理的配置好企业内部的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完善财务人员的选拔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财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种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企业通过库存物资、资金收支结余、资产变现率、坏账金额等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经营运行过程进行监测,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企业财务部门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公司各部门的运营状况和风险情况,从而为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六、结束语

中小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因此,需要不断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使其不断走向正规的企业管理道路,促进中小型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郎拴牛.论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J].企业家天地,2010(2).

篇2

在二十一世纪,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医院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然而,医院是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搞好医院财务管理控制、最大限度地做好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深入分析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状况,并且提出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接下来,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地探索。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状况分析

(一)资产流动性较差。

在当前形势下,物价飞速上涨,药品的价格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医院为了节约成本,一味地降低药品进价,而没有综合考虑到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这就导致大量药品的积压,并且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医疗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

(二)资产变现能力较差。

仅仅只有部分医疗设备是高利润率的投资项目,而很多医疗设备,比如X光机类的基本医疗配置项目,不存在收回投资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现代医疗设备的价格都是非常高昂的,并且经常会更新换代,倘若不能够得到预期的投资效益,那么,医院就必须担负非常大的投资风险。

(三)应收账款比例大。

医院应收账款中的大部分就是医疗欠费,这是在各级医院中广泛存在着的,这一方面使医院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医院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受到直接的影响。

(四)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

财务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这也是医院理财的关键前提。医院必须在具备良好的财务信誉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做好筹资、信用结算、药品卫生材料的采购等一系列的工作。信用低的医院在筹资方面存在困难,并且其整体形象也不好,不利于医院的正常经营。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降低

部分医院面临着医疗质量降低、门诊量减少的问题,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降低。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的决策系统和评价系统。

决策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引发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决策工作。具体来说,医院一定要改进决策方法,想方设法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医院必须建立针对决策项目的评价系统,根据特定决策项目,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启动项目之后,就开始着手监控并分析评价,从而能够从源头上消除财务风险,防止出现经济损失。

(二)做好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能否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能否具备进行正常运营的经济实力。医院必须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关键是必须高度重视人工费、材料费这两个成本项目,逐层分解降低成本的各项指标,在医院内部营造出所有人重视成本、所有人重视效益的良好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成本是考核医院经济效益和衡量医院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医院的各方面管理的成果最终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成本来得到体现,所以,医院成本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限制在生产活动的范围之内,也必须进一步扩大到生产组织、计划,材料的采购、供应,劳动力的调配等一系列的方面,使医院能够实现对于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

(三)医院管理层人员必须提升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提升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

医院管理层人员除了必须做好医疗管理工作之外,也必须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做到认真学习各个方面的财务知识,学会看懂财务报表,真正深入地掌握医院的财务状况,了解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状况,尤其是必须高度重视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安排医院工作人员都必须做到遵规守纪,保证医院整体的资金的透明性、公开性,保证医院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与此同时,医院管理层人员在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决策手段。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医院管理层人员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权衡影响决策的各个方面因素,可以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决策,保证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也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必须设立医院财务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成员应该包括财务审核、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不同的岗位的人员。另一方面,风险防范小组必须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了解医院中的各个财务流程的功能,从中发现可能存在风险的流程环节,并且提出相应地流程再造的方案。另外,对医院而言,在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流程中是非常容易发生风险的,这就要求医院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如《业务收入解缴制度》、《财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住院病人费用核改操作规范》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医院也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从而保证医院中的各项财务制度的真正深入落实,更加科学有效地防范风险。

(三)优化医院财务工作者素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医院财务工作者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为此,首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医院财务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其次要经常组织医院财务工作者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提高医院财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再次,要对医院财务工作者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其政治素质。在加强医院财务工作者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要从制度上完善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等一系列的内控制度的建设。依靠内、外部审计,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工作者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医院审计工作者应通过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情况,对内部控制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总之,医院在财务管理中要扬长避短,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动态的完善医院的激励、约束、评价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确保医院资金的良性化运行,提高其抗御风险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水平、医疗环境更高的需求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明显,医院求发展、求生存,就必须扩大规模发展,政府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就必须加大对医院的投入,高度重视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在当今形势下,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真正做好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最终使医院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使医院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3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1.医院财务风险的概念。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在医院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医院的财务收益和其预期收益之间发生偏离,从而使医院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其行业特殊性,但是也具有一些企业特征,存在着财务风险。当前实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现代医院的管理要向企业化的管理转变,医院的财务活动也变得更加复杂,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增大。医院财务活动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可能引起财务风险,使得医院出现经营危机。财务风险不但对医院的正常财务资金运动产生影响,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对医院来说意义重大。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的重要内容。

2.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从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外部环境方面:医院运营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政策、金融市场的状况以及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等,另外,各级政府对不同的医院也有不同的融资偏好。医院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会给其带来财务风险。其次,内部环境方面: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偏差会带来财务风险。类似于一般的企业,医院的财务活动也是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等几个方面,不同方面的财务活动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这些都需要医院进行应对,加之医院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医院产生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现状

1.资产流动性较差。一些医院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进价来降低药品购置成本,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存货大量积压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2.资产变现能力较差。除了少数医疗设备属于高利润率的投资项目外,相当部分的医疗设备,尤其是如X光机类的基本医疗配置项目,基本上没有收回投资的可能。加上现代医疗设备价值高、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如果不能取得预期的投资效益,医院需要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

3.应收账款比例大。医院应收账款主要由医疗欠费构成。医疗欠费在各级医院普遍存在,不仅给医院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且直接影响医院财务成果的真实性。

4.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财务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理财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财务信誉,对医院的筹资、信用结算、药品卫生材料的采购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信用低的医院不但筹资困难,还会损害医院的整体形象,给医院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部分医院存在医疗质量降低、门诊量减少的现象,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

三、医院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外部环境带来的财务风险。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将医疗重点放在了社区和农村,在一些大中型医院中,不断下调药品价格、金融市场变动等使得医院购买设备的成本上升,融资成本也上升,另外,患者随意拖欠医院费用和医疗赔偿增加等原因也使得医院的财务风险加大,使医院财务陷入资金困境。现阶段,医疗服务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患者也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篇4

一、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地勘单位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分:外部管理风险。地勘单位的外部管理风险包括投资决策的风险和工程款回笼的风险,其中投资决策是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工程款回笼的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地勘单位的现金流;内部管理风险。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风险主要是单位日常经营中经济业务往来的相关风险,也就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

新形势下导致地勘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单位财务信誉的降低。地勘单位财务信誉的日益降低,将会导致资金的缺乏和项目承揽的困难;单位财务结构的不合理。目前地勘单位财务结构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筹资方式不合理,地勘单位没有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从而导致额外费用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地减少单位税前盈余,产生财务风险;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地勘单位如果将筹集到的短期资金用于永久性资产,将筹集到的长期资金用于波动性资产,那么将会造成资金到期期限和使用期限的不匹配,从而导致负债本金偿还困难或利息费用过高的问题;单位财务经营秩序混乱,突出表现为投资回报率低、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财务经营机制比较落后、经常随意使用资金、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

二、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具体来讲:由于在短期内,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并非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项支出。因此,地勘单位要构建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从而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地勘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特点,确定合理的预警指标,构建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一般情况下,地勘单位的预警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部资产收益率等,地勘单位应该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合理的构建和计算,从而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

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地勘单位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是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地勘单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使自身的资金运作符合资金管理的客观规律,对自身的整体资金运作过程进行控制、激励和评价,建立健全资金管理责任制,强化考核奖惩制度,根据各资金使用单位的任务量,计算实际占用的数额和时间,从而将资金管理的责任细分化,促进内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地勘单位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地勘单位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中,所编制的预算必须充分体现本单位的业务活动目标,明确划分各项职责,确保各项收入都纳入到单位预算中;在预算执行时,由于某些客观因素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的,必须逐级审批后方可对预算进行调整;对预算要定期进行考核和反馈,以便监控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预算执行结束后应该对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考核和分析,总结差异产生的原因和问题,从而便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制定预算资金支出的严格审批制度,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地勘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而且能够为内部控制提供改进建议。因此,地勘单位要将内部审计由查错防弊向管理审计转变,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提高全体职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其一、提高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地勘单位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所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牢固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其二、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财务部门是地勘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单位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执行效果,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力;其三、提高全体职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管理者的事情,而是整个单位和所有职工的共同责任。单位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都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进而提高本单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地勘单位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勘单位与市场中所有自由竞争主体一样,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管理风险。由于地勘单位所处的环境和经营方式等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因此,财务风险也有其独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针对不同的风险探寻应对策略。

篇5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制度风险

它是指国家机构或行业组织为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和协调不同财务主体之间财务关系而制定的外部财务制度,以及医院管理层制定的用来规范医院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医院内部财务关系,协调医院与相关利益主体财务关系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而产生的风险。

(二)负债风险

它是指过渡举债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出现负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公立医院领导心中存在医院贷款、政府“买单”思想。某些公立医院领导为加快发展规模和提升规格层次而负债。一些医院领导短期行为十分明显,给医院留下沉重的债务。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三)管理风险

由于开源不够和节流不力导致的风险。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医院经费自给能力不足,而随着医院运行成本的逐年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势成必然,催生财务危机。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使日常开支及不合理开支日益膨胀,各种支出大大增加,从而给医院的运营带来潜在风险。

(四)运营风险

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墨守成规,不能正确测算医院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发展,资金运用不合理,导致医院综合财力入不敷出,加剧了财务运营风险。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医疗机构改制,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往往存在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设施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主要存在于公立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评价和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造成医院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需由医院垫付,对医院营运资金带来重大风险。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费用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一类资金也存在不确定性,在一定情况下会给整个医院资金带来风险。

(三)其它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公立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这都可能造成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很多业务都需要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客观、公正地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如果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引发财务风险。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是医院财务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医院应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的方法,积极主动提高医院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规范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公立医院要更新预算管理观念,通过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和机制。预算的编制要细化到部门和项目,使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另外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及时、定期向领导汇报,做到适时监督和及时控制。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流动比率是衡量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医院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最佳值为150%。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再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资产负债率是评价医院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为100%。债务基金比率=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为100%。医院财务部门应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高层管理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经营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3.完善财务监控体系。建立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尤其要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稽核。事中控制需要通过具体的复核的岗位来实现,重点是对预算、定额、合同的执行、资金的收付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把关、审核。通过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检查,在医院财务活动的关键环节或岗位建立安全防范屏障,杜绝和有效防范岗位舞弊和违法、违纪现象发生。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的重点是对财务收支状况、科室经济分配、基建维修工程决算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等开展经常性的审计检查,通过经常性的审计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控制系统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经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增强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对会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

2.加强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消耗等实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切实发挥成本核算在奖金分配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一套权、责、效、利相统一的、真正具有激励机制的奖金分配方案,结合医院的实际和各科室的特点,在统一的成本核算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科室的特殊情况作局部的调整,某些核算因素应做到因科而异。

3.强化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管理。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临床、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预备”。

4.实行有效筹资。首先要合理确定医院发展资金需要量。其次,要正确选择筹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资本成本。无论选用任何一种渠道或方式进行筹资,都要付出相应的筹资成本代价。因此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渠道和方式的优劣,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选出最佳的渠道和方式,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最后,要资金的筹资与投放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筹资是为了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要确定有利的投资方向,安排明确的资金用途。在资金筹措中要防止那种把资金筹集同资金投放割裂开来的做法。

5.进行科学投资理财。应在探索、认识投资风险发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以防范或控制投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现有的财经法规、财务制度框架下,结合医院资金流量及其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财会人员的专业优势,依托其他行业的优良业绩与优质服务,对暂时闲置的资金、应收账款等进行科学的理财筹划,实现医院资本和现金的保值、增值。首先,要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投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科学周密地进行可行性分析,使投资决策科学化,根据资金实力,选择投资机会及投资对象;最后,制定最佳投资组合,使投资风险分散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资金,防范因投资失误带来的种种风险。

参考文献

[1]于丹,李楠.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篇6

1.1 不良资产风险

不良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风险超出预先估计,可能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的资产。如三年以上应收款项、积压闲置的存货。不良资产使得企业经营步履维艰,经济效益受到重大影响。这部分资产处理不好,势必造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企业的行风建设水平和电力服务质量。处理这些资产,要投入过多的精力,损失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最终导致财务管理复杂化。因此对于后续管理工作,完善各项内控制度,保障、巩固清产核资工作成果,防止出现前清后乱的情况,不良资产的经济隐患不容忽视。

1.2 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其价值高所占比重大,折旧费、修理费在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大。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价值核算不准确,就会造成多计或少提折旧额而影响成本费用的真实性,引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等涉税问题。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有:未建立全员管理使用责任制:资产管理台帐不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未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网络系统。

1.3 资金支付风险

即出现资金短缺,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别是给正常的生产流动资金带来压力,一些急需的电力建设资金难以及时到位,严重影响电力质量。电费回收难是形成资金支付风险的主要原因,其表现为:电能商品的发、输、配、供、用过程同时完成,电力部门在售出电力的同时,并没有收回相应的货币,从而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处于被动:电力用户缴费观念淡薄,能拖即拖,能欠即欠;国家进行产业政策调整,加上欧盟对华纺织品设限的冲击,部分企业负债过多或严重亏损,加大了欠费清缴难度。

1.4 纳税筹划风险

税收筹划对于电力企业是个热点,然而在筹划过程中如果不遵从税法、对有关税收政策运用和执行不到位或整体利益把握不够,则会存在风险:①税收政策不稳定。税收政策变化,有可能使筹划方案的依据由合法变成不合法,由合理变成不合理;②筹划因素法律层次低下。目前,大量的筹划内容如税收优惠政策、财务与税收核算差异等以暂行条例、部门规章等形式出现,缺乏统一性和严肃性,企业据此开展税收筹划,有可能因为对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风险;③税务执法存在偏差。无论哪一种税,在纳税范围上都留有一定的空间,对于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有权判断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其结果是:企业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偏差被认为是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加以处罚。

二对防范和控制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采取的措施

2.1 提高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意识贯穿到企业职能部门的业务环节中,由被动风险管理变主动风险管理,由静态风险管理变动态风险管理,由风险结果管理变过程控制管理,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风险控制。

2.2 夯实财务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使决策者对以往的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而且会导致企业未来的决策偏离经济规律,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至关重要。

(1) 努力提高员工素质。企业的每位员工都通过自身的工作影响他人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信息的提供过程。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在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可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座谈会、研讨会、论坛、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于财务人员,还应注重电力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

(2) 成立专门组织,充实财务政策研究力量,对财务制度、税收筹划政策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规避企业在财会、税收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另外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税收处理要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

2.3 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合法可靠。

(1) 岗位牵制制度。将经济业务划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岗位,赋予各个岗位相应的权限和责任,使之相互制约、上下监督,减少和控制错弊发生的风险。

(2) 协调配合制度。各岗位和环节都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都紧密衔接,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减少矛盾和消耗,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有效、连续。

(3) 账实内稽制度。将企业财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会计部门在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价值循环的同时,紧密结合其他职能部门的实物管理,及时发现差异,避免不利差异的扩大和差错的产生。

(4) 强化审计监督。通过企业内外部审计形成监督合力并把审计关口前移,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向源头追踪,从注重事后监督转向过程控制,从注重经济领域转向基建、生产、工程等领域,不断延伸审计范围,及时发现内控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和措施。

(5) 在公司系统各层面全面开展同业对标,通过不断与先进指标对照,找出差距,模仿中寻求创新,努力在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6) 提倡快乐工作。努力营造统一协调的融洽环境,实现人人快乐工作,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完成任务,减少低效率引发的风险。

2.4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深入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实质是把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的偏离控制在最小范围,而财务预算则是财务目标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体现。因此,以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作为约束指标切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经济活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分析视野,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查找原因、分析研究对策,可以提升风险控制的敏感度。

2.5 转移风险,稳健经营

近年的“电荒”使得电力投资速度加快,电力资产呈现成倍增长的势头,如此巨大的资产对风险的转移要求也相应加大。一般情况下,电力资产20%的风险靠加强管理来规避,80%的风险要通过各种保险来转移。针对电力资产经常遭受人为和自然破坏的现状,应及早向保险公司投保;另外企业可以通过计提各种减值准备防备和化解风险损失。计提方法由单一的余额百分比法改按账龄分析与个别认定法相结合,这正是企业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

2.7 以主业为标杆。

积极推进农电事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农电工作的方针政策,使之与电力体制改革相协调、相适应。

(1) 做好农电资产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农电资产的接收、运行、维护和拉修工作,切实履行管理维护责任。

(2)做好农村电工用工管理。①用工制度和用工形式符合《劳动法》和国家其他法规;② 规范岗位标准,加大考核机制;③完善劳动保险制度,稳定队伍。

(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健全财务、资产、安全、优质服务等管理制度,促进农电工作有章可循。

2.8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实现部门数据整合、协同管理传统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各自为政,没有做到“无缝”连接信息共享,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各项动态信息,不利于进行风险管理。因此,逐步将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管理系统有机结合,改变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相互分割的孤岛型财务管理,消除管理运作上的时间差,可以使信息沟通更为快捷、决策反应更为迅速,从而提高各层面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 参考文献:

篇7

一、企业风险的产生与分类

1.企业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预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利润与预计利润发生离差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于长期贷款利息、折旧、人员费用、税费等企业固定费用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有杠杆效应,这是产生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2.企业运营管理中风险的分类

企业运营中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费用杠杆由此产生,原因上看,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和外部市场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

二、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指企业在运营中因经营管理上的各种失误、缺陷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具体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决策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从而产生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经营风险强弱程度

在企业产品结构和资金结构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论企业的市场销量如何,企业的固定费用都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市场销售量越多,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固定费用就越小,企业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就越大,反之,销售量越少会使企业的获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销售额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则表明经营杠杆风险影响的强弱程度。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分类,可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2.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战略选择、销售手段等经营管理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特别是企业使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作经营风险。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外部因素经常发生变化,结合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影响被放大,使息税前利润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管理系统不能良好适应外部环境

企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但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不能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应对措施不力、反应滞后,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伴随在财务活动中。然而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财务决策不够科学

导致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不够科学恰当。为了避免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必须的。许多企业财务决策都有主观经验拍板的现象,“一言堂”、家长制、情感用事的决策风格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造成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

企业财务风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间、企业与上级企业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资金发生流失现象,资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异同及协同性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关系到市场的不断变化,也关系到企业战略方向、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经营风险是相对长期的一种风险,而且企业在防控经营风险上,要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

而财务风险更多地与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相关联,财务风险相对经营风险来讲,比较短期,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虽然没有应对经营风险那么复杂,但是却需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产生机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两种风险的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才能达到最优的管理效用。

五、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

1.经营风险的防控管理

(1)明确受托责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实质的实质就是基于一种受托责任的法律合同关系,并以此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并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强公司价值的组织架构上的保障。从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闭是因财务舞弊引起的。但实质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才导致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造假行为成为可能,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不但要有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责任下的企业治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改变以往注重事后监督的现象,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督机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但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还要分清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内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具体风险,必须建立相应具体风险防范制度进行防控。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经理,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做到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控水平

通过会计政策和策略防控当前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任何步骤和环节发生错误都会给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经理必须始终贯彻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要注重建立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系统,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决策,采用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做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的决策,应避免主观臆断。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首先根据生产经营的情况合理准确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再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资本流动是周而复始的,可以说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快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做到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和资金链的高速周转。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会大大减少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4)大力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种财务计划,反映企业未来的特定时间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目标利润为宗旨,把销售预测作为起点,进而预测生产运营,经营成本和现金收入和支出,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预算表,来反映在未来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推行全面预算并不是为了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本身,是为了将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通过全面预算紧密联系。全面预算立足于企业整体战略需要,经过科学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实物和货币、证券等多种形态来反馈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和运营成果等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良好的全面预算执行能使企业将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运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也能更好更准确地衡量、监控,使公司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贯彻。

参考文献:

篇8

1.1.1意外风险。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政策、价格变动等因素所造成的意外风险。

1.1.2价格风险。一是由于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企业采购蒙受损失。二是当企业采购认为价格合理情况下,批量采购,但该种物资可能出现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

1.1.3采购质量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或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1.1.4技术进步风险。一是企业的制造产品由于社会技术进步引起贬值,无形损耗甚至被淘汰,原有已采购原材料的积压或者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损失;二是采购物资由于新项目开发周期缩短,如计算机新型机不断出现,更新周期愈来愈短,刚刚购进了大批计算机设备,但因信息技术发展,所采购的设备已经被淘汰或使用效率低下。

1.1.5合同欺诈风险。①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他人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②接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逃之夭夭。③签订空头合同,而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而所需的物资则无法保证。④供应商设置的合同陷阱,如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违反合同规定等可能性及造成损失。

1.2企业物资采购内因型风险。

1.2.1计划风险。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采购计划管理技术不适当或不科学,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导致采购中计划风险。

1.2.2合同风险: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口头协议,君子协定;鉴证、公证合同比例过低等等。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往往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给予虚假优惠,以某以些好处为诱饵公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有些采购人员则贪求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不能严格按规定签约。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1.2.3验收风险。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合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发生变形等等。

1.2.4存量风险。一是采购量不能及时供应生产之需要,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二是物资过多,造成积压,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失去了资金的机会利润,形成存储损耗风险。三是物资采购时对市场行情估计不准,盲目进货,造成价格风险。

1.2.5责任风险。许多风险归根至底是一种人为风险。主要体现为责任风险。例如,合同签约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把好合同关,造成合同纠纷。或是采购人员假公济私、收受回扣、谋取私利。

2. 企业防范物资采购风险的主要对策

2.1应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应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2.2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1)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2)加强签约监督。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通过资信调查,切实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对那些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入情货等非正常情况严格审定;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2.3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全过程的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2.3.1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审计。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计划目标与实现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

2.3.2做好合同鉴证审计。(1)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3)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4)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通过审计鉴证,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提请当事人对缺少的必备条款予以补充;对显失公平的内容予以修改;对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活动予以制止,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

2.3.3做好对合同台帐、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审计。当前,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如果合同丢失,那么在处理时会失去有利的地位而遭受风险。因此,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汇总,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也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9

与其他组织不同的是,医院具有独特的服务特点,受这些特点的影响,以致医院出现诸多财务风险,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严峻的负面影响。以药物为例,随着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临床药物更新换代较频繁,新一代药物的产生势必要造成旧一代药物销售量大大消减,导致大量的旧一代药物库存,并占据医院药品成本,进而不利于医院现金正常有序流转。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新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等一系列医疗保障政策,受这些保障政策的影响,给予医疗基金使用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如易引发医疗基金结算被拒风险等,以至于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医院财务风险管理高效性职能。

一、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1、经营风险。推进医院补偿机制变革是新一轮医改政策的核心内容,该项内容要求实现医药分开,规范以药补医机制,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收入补偿渠道。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后,医院药品加成收入补偿渠道被取消,致使医院财务支出、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另外,医院资金周转状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改革配套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即若各项改革配套措施均能够落实到实处,将能够促进医院资金高效有序周转,以保证医院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运行。以新医改政策实施为例,新医疗政策要求取消药品加成收入补偿渠道,并由政府财政部门与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进行相应补偿,其补偿款是否能够按时足额拨付给医院,将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经营活动运行状况。除此之外,医院各类科研项目、绩效薪酬也需要占据大量的资金,加剧了医院资金负担,易引发医院财务风险。

2、分配风险。医院发展与职工利益实现之间的关系同样是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要求医院协调好自身发展与职工利益实现之间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进程不断推进,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医院岗位竞争大幅度增加,导致利益分配矛盾日益突出。 这里提及的医院利益分配矛盾主要体现为医院发展的资金投资与职工短期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既对医院资金流量控制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降低了医院偿债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医院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医院因无法及时回收患者的医药费用,以致发生医疗欠费或资金紧缺等现象,甚至让医院面临着坏账、呆账风险,从而影响到医院各项经营活动正常开展。从深层次方面讲,医院资金回收风险的发生与医院所坚持的社会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直接关系。

4、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尽完善,无法合理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以及提高医院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医院实现发展战略。

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已经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了体现。其一,缺乏资产管理控制力。一方面,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够充分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投入资金上缺乏重点方向。对医院投资项目,缺乏必要的效益评估,自目的投资,使得资产闲置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给医院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导致了资金不必要的浪费。而投资项目无法快速地回收,加上价格波动地影响,使得投入资金闲置和流动资金短缺现象并存,从而造成浪费出现;另一方面,对流动资产缺乏积极有效管理。存货的库存量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库存物资的管理是否有效执行,应收医疗款项的形成、回款的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等等,都可能影响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特别是,对应收医疗款形成原因的管理是否到位(如对医疗保险等政策的解读及医疗诊治行为是否规范等),则直接影响到医疗欠费的结算,严重的还可能产生负债(如罚柳。其二,缺乏实时的内部财务监控力度,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绝大多数医院内部的财务监督执行都是表面现象,缺少内部监控体系,更不存在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约束体制。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1、加大应收医疗款管理力度。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府部门越来越关注广大人民医疗卫生问题,并打出“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口号,由此可见,日后,病患的待结算款在医院业务收入中的比重将持续升高,医院所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为此,需要医院不断加大应收医疗款管理力度,尽可能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资金回收风险,具体从下述四方面进行:(1)医院各部门应全面落实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严格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各项医疗服务活动;(2)科学合理配置、使用医疗、新农合基金,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诊治行为,以防因诊治违规而出现拒付医疗结算款现象;(3)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构建信息系统,依托于信息系统实时监管各项诊疗行为;(4)医院财务部门应依据预算管理合理配置医疗、新农合基金,并规范临床部门基金使用行为,切实规避资金浪费、流失现象的发生。

2、构建医院风险监督与评价体系。风险监督与评价是医院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决策监督与评价。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能够有效规避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所以要求医院组织相关部门对实时监督评价财务管理全过程,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足之处,并采取应对措施予以解决。同时,着力于市场、政策等多个方面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依托于该体系确保医院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高效性;另一方面,项目监督与评价。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跟踪监督重要投资项目运行状况,一旦发生风险因素及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以保障医院投资项目高效有序运行。

3、提高成本核算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水平。由于医疗服务技术性强、涉及面广且复杂多样,专业分工精细,业务流程和经济的运行比较复杂,而且成本核算的层次多,数据量非常大,因此医疗服务的成本核算必须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医院要在全院建立一套功能完善、包含核算管理功能模块的计算机系统,在收费处、临床、医技科室、仓库、药库、后勤、财务实行联网,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共享,全面提高成本核算管理质量和效率,使计算机网络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发挥作用。

4、严格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正在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医院必须把人力资源作为战略资源考虑,合理控制人员增长,精简科室人员,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实行竞争上岗、转岗分流,避免因人才的“高消费”而导致成本的升高,从而影响医院经济效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形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总的说来,随着不断深入的医疗改革,医院处于不断激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想要在市场当中站稳脚跟,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尽可能地降低、规避风险,将医院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才是医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荣.加强医院财务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1(03).

[2]李芹.对我国医院财务风险的思考及预警.中国市场.2011(01).

[3]杨魁.加强医院财务分析 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会计师.2011(01).

[4]毛炯,李凯,李丽文,刘健超.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科技创业月刊.2011(02).

篇10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概述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和绝大多数企业一样,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也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营运管理三大主要模块构成,并贯穿于医院经营活动的始终。这其中的任一方面和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影响医院的资金正常周转,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引发破产。因此,风险防范问题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所谓的医院财务风险即指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实际收益偏离了预期的利润目标,甚至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医院的正常资金运转,还损害医院的经济效益。只要存在经营活动,其收益和财务状况就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医院的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

自从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颁布以来,大多数医院都采用企业化管理的方式进行财务核算,使得医院的财务目标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医院必须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合理管控财务风险,才能其持续健康发展。如何生存和发展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成因

1.外部原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预见且无法改变,不利的变化必然会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以近期国家对卫生补偿机制的调整为例,规定的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等条款,大大压缩了医院在药品领域的利润空间,对收支结余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

2.内部原因

内部环境引致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和营运等各个环节之中。

(1)筹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日渐萎缩,每年的财政补贴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不到一成,加之药品加成的渠道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医院只能通过提供医疗服务获得主要资金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意识到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新技术和开展新项目等活动。但由于其自有资金有限,拟投入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所需要的大额资金将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增加负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但过度的负债却会导致财务风险。医院需要结合其真实的财务情况审慎决定负债水平。

(2)投资风险。在对外投资方面,很多医院的投资决策者缺乏充分、适当的管理经验,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加之医院内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极易导致盲目投资,造成投资失败,财务风险不断。对内投资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这方面,很多医院往往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缺乏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成本效益分析,盲目构建造成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半闲置)、利用率低下,投资项目无法取得预期的收益,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3)营运风险。营运风险可进一步分为资金的回收风险和分配风险。

①资金回收风险。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回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部分病人确实存在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或恶意欠逃;二是由于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所导致的医院垫付病人住院费用问题。

②资金分配风险。资金分配的重点在于取得职工福利和医院建设之间的平衡,协调好医院发展和职工利益之间的关系。

三、医院在财务管理风险方面的分析与识别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医院无法及时偿还债务,陷入财务困境。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识别。例如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率,前者为筹资费用除以筹集总额,后者为投资利润除以投资总额。如果资金成本率大于投资收益率,则一般意味着医院存在筹资风险,需引起警惕。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医院在投入资金后,资金的回收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或者遭遇如利率调整、通货膨胀等因素,陷入财务危机。目前很多医院采取集团化发展的路线,采取直接收购某家医院的方式进行大量投资。投资所需的资金主要依靠医院自筹,贷款当然成为其获得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投资项目评价使用的基本方法是现金流量折现法,包括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两种。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方法,如回收期法和会计报酬率法。

3.营运风险

相应地,资金回收风险主要通过对应收医疗款项进行财务分析(如通过账龄分析等方法及时提取坏账准备等)进行识别与评估。资金分配风险主要表现为职工薪资福利过低而导致人才流失或者医院基础设施(包括配置的医疗器材等)建设滞后,导致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落后于竞争对手,服务质量低下。

四、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有效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一方面,国家需要加大对医院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保障措施来确保医院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外部环境,让医院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影响,医院自身也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尽可能地搜集行业相关信息,及时加以分析比较,把握变动的规律和趋势,能够提前制定应对措施,调整财务管理策略和方法,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变动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2.加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一方面,医院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根源上建立起财务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医院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人人、时时有风险意识。树立整体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其与医院每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每个员工作为医院整体的一部分,都需要为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作出相应贡献;二是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在进行具体的风险管理与应对时不能只着眼于某一具体的部分,而是应当确保整体资源的平均分配和整体效益最大化。

3.增强风险意识,完善内控制度

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财务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充分、适当的财务制度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根本,可以为财务风险的管理提供主要依据和准绳。如果缺乏财务制度或者财务制度不健全,都将极大地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训,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方面,医院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达到增强其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的目的。比如说,医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法律意识教育,使得其通过熟悉和掌握法律相应的知识、增强法律规范意识,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并依法对现存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这一运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制度,将员工的薪资与其工作业绩挂钩的薪酬机制,能够让员工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自身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职责,主动发挥起团队的风险防范效应,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财务管理风险。

(3)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作为内部控制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完善财务制度和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外,医院还应当充分发挥内审的积极作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科学的审计方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及时指出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可以帮助完善医院及时完善财务制度和风险管控机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才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4.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一套规范且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医院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等敏感性指标进行动态追踪,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日常监控,及时发出风险信号,能够起到警报器的作用。

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当将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与供应商的往来账款和应收的医疗费用等,据统计,这些流动资产平均占医院总资产的三成)等作为重点,同时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负债水平,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建立起全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能够更好地监控医院的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

五、结论

总的来说,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成因是多方面的,其风险防范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医院需要综合采纳多种不同的方法,并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才能做到在主客观方面都能真正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并应当注意到,在这当中,合理调控内部资金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核心,辅以完善的财务和预警制度,才能真正提高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文.试论非营利性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J].事业财会, 2007,(1):16-18.

篇11

一、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企业财务风险的复杂性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使企业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导致企业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由于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特殊性,建筑设计企业承担的多是投资大、时间长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会给资金回收带来不确定性。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而且又是企业外部因素,建筑设计企业难以进行掌握,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一定的影响。

2.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

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企业融资以及相关的负债经营问题,还有企业组合型投资、利润分配公平与效率的问题等等,这些经济活动都会使企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但近几年来,建筑设计企业从承包项目设计到工程开展,持续的项目时间长,导致企业债务风险增大。

3.企业财务人员没有树立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树立起财务风险的理念,没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意识,这将直接导致企业人员对财务风险的不重视,企业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到实处,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发挥不了该有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有的单位割裂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导致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理念没有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导致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更有可能埋下贪污的隐患。

二、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财务风险防控理念,变企业专注资金管理的方法为侧重对信息的收集和信息化的管理和分析,做到及时预防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筑设计企业面对财务风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市场化机制、商业性原则来处理财务风险问题。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市场,自然也要运用开放性的财务风险方法,要把企业的信息化的财务风险深入到企业各个部门当中,在员工中形成财务风险信息化的观念。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决策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强化会计工作,降低财务风险。单位可以通过采取多种财务决策方案择优选择的方式,分散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

建筑设计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例如建筑设计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和渠道的时候,要从自身出发,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调整企业的负债结构,作出合理的财务决策,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建筑设计企业要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和银行、政府进行友好的交流,积极开拓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除了主动进行外部融资外,还可以进行内部融资,例如通过员工持股、预收账款融资等方式。企业要努力寻求金融互助的合作方式,创新融资的方式,延长企业的资金链,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管理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筑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规避财务风险,合理评估企业的各个理财方案,选择最优方案,降低企业的风险。

3.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饱和,建筑设计企业只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利润。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制度,通过激励因素和约束机制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筑设计企业不断完善开支标准制度、财务决算等制度,才能保证建筑设计企业财务运作的顺利开展。建筑设计企业也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的权责分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的效益,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客观地对资金收支进行评价和预期估算,为接下来的财务工作展开进行指导和建议。落实岗位责任制、财务科科长责任制、会计岗位责任制、会计稽核岗位责任制和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维护我国财政制度和会计制度,加强对建筑设计企业财务的管理。

4.建筑设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交流系统

顺畅的信息沟通能提高事业建筑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筑单位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才能为员工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及时作出反映,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

5.加强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的监督

建筑设计企业开展财务风险工作,保证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每个细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筑设计企业要成立监督小组,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建筑设计企业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对相关的指标进行计算,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对于一些重大的问题,单位要进行细致分析,找出个中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加强对建筑设计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督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及时发现财务风险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整。动态的监督可以灵活及时地对企业管理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把事后分析的行为转变为事中控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企业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职能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方式,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风险在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此企业要灵活变通,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紧密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及时地对单位管理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把事后分析的行为转变为事中控制。建筑设计企业只有做好财务风险工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强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大宇.刍议投资风险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4(23).

篇12

    1.资本减值风险。出资者投入资本后就要求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增值价值包括资本有形增值和资本无形增值等。因此,资本减值风险是出资者所投入资本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上的原因而造成的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2.资本投资风险。出资者对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等方面变化引起对外投资收益出现不确定性变动的风险,即资本投资风险,同时,出资者除了受被投资企业影响外,还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国家的宏观政策、市场条件等。

    3.资本经营财务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资本经营财务风险。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二、出资者财务风险管理的手段

    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征,要防范和控制这种风险,必须制定一系列监督、激励措施以约束和激励经营者,使经营者自身的财务目标与出资者财务目标趋于一致。

    一是进行成本费用的约束。成本费用的增加会直接减少利润从而减少出资者权益,因而,它必然是出资者进行控制的对象。成本费用可以分为人员成本费用和非人员成本费用,前者是支付给各类人员的收入、补贴等。后者是指与人的收入、补贴无直接联系的成本费用。对于非人员成本费用因其不会直接落入个人腰包,一般不直接约束,而是在经营损益中体现。对于人员成本费用,西方国家采取最低标准由政府规定,以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最高标准由出资者规定,以维护出资者权益,资产经营者则在两者之间确定各人员的收入、补贴水平,出资者对成本费用的约束涉及范围、标准和支付方式。

    二是建立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出资者财务的监督机制就是建立企业的所有权监督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代表现实的股东或所有者的监督审计,对资产经营者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二是建立代表法人所有权的企业审计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分公司和职能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三是聘请代表潜在所有者利益的民间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公证审计。通过这一监督体系从外部对监督对象的财务活动是否维护所有者权益进行监督。企业要通过财务预决算管理、中介机构财务审计监督、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

篇13

二、正海的财务分析

所以,综合来看,在整体上正海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还是相较于其他同行业的水平是较高的,具有优秀的偿债能力,但是同时,有一点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即其短期能力的指标,都相对较高,并且高于国际上公认的水平,会造成长期的短期资产诸如存活的占用资金导致其经营的不利。

再者,我们可以看到在周转率上,横向来讲,总资产周转率在2013年为29.36498%,在2014年为39.1952%,对比这俩年的数据,在一年的时间里,该周转率下降了将近十个百分点。这或许是由于其2014年其营业收入的下降或者是其资产的缩减,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的分析,但是无论哪一点,对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会给其经营带负面的影响。从纵向来看,正海的存活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的周转率都很高,这就表明了该公司具有优秀的出货能力以及具有很好的营业收入,但是其总资产的周转率和其他几个周转率相比,却是出奇的低,这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是否是其应收账款都是收款较难。

三、企业风险管理的处理措施

上文提及了我们可以从企业的表象来探究企业的内在本质,而风险管理以及风险处理的措施则是我们尤为应该关注的。风险管理的概最早应该是萌芽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The Great Depression(即经济大萧条)时代。一系列风险事件让我们惊醒,所以风险管理的理论化也就逐渐提上了日程。而风险种类在经过多年的理论化发展,业界也有了一下公认的认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战略风险,其次为经营风险,最后是财务风险。而另一类分类则从风险存在的因素来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作业风险等等。

无论是风险的识别还是风险的分类,亦或是一些风险理论的争议,都是为了更好的对风险处理,而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如下;

1.调查环境,识别风险

调查环境是风险管理的先锋队,是风险管理中的第一环节也是基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内部环境,诸如企业文化和经营决策,更要关注企业外部的社会,法律,以及行业背景和环境,在认识了环境之后,要进一步关注企业在环境中存在的风险。

2.设立部门,确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