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餐饮消费现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餐饮消费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餐饮消费现状

篇1

一、石家庄外出餐饮消费现状

1、餐饮业营业额连年递增。石家庄餐饮消费市场近几年来呈快速发展势头,餐饮业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尤其在2004~2005年,更是达到了50%以上,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外出餐饮消费的热潮。截至2007年,石家庄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增速为21.6%,已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外出餐饮消费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成为经济运行中增长速度较快的热点之一。

2、假日餐饮消费成为城市餐饮消费的一大亮点。节假日在外就餐成了许多家庭的重要生活方式,亲朋聚会、家庭消费和婚礼宴请成为假日餐饮市场的三大消费热点,各档次酒店也因婚家宴、聚会宴的强劲增长而顾客盈门。中国公民现有114天法定休息日,1/3的时间都在休假,火暴的假日经济刺激了餐饮消费进一步升级的热潮。大中型餐饮企业日均客流量均比平时增长50%左右,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据监测,今年春节期间,石家庄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增幅继续高居各行业榜首;十一黄金周期间,饮服集团、新燕春集团、国大集团3家大型餐饮集团企业在黄金周期间共实现销售收入843万元,同比增长35.8%。

3、两头热、中间冷。石家庄餐饮消费市场呈两头热、中间冷局面:第一,高档酒楼越开越多。石家庄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高端人群的增多需要一批相匹配的高档酒店,城市中婚丧嫁娶等大型活动已经从家庭转向社会,而高档餐厅具有这个承接的能力,也为高档餐饮消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石家庄高档饭店、名店几乎是开一家火一家,填补了石家庄的差距与空白,对石家庄餐饮消费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大众化消费成为主流。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家庭消费为代表的大众化餐饮消费规模日趋扩大,石家庄大众化餐饮已占整个餐饮消费市场份额的70%,在大众化餐饮消费潮流的带动下,一些家常菜馆、火锅店、小吃街、美食广场、快餐厅、外卖店等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中间层次消费冷淡。沿街的几十平米到几百平米的餐厅档次低于高级酒店、成本高于大众餐厅,设施陈旧、管理落后,因此受到了顾客的冷落,这类餐馆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被迫加盟大众餐厅或寻找市场细分是他们目前的最佳选择。

二、石家庄外出餐饮消费中的问题

1、外出餐饮消费水平不高。石家庄外出餐饮消费无论是人均水平、还是餐饮支出占收入比例都不高。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石家庄五个城市人均餐饮消费水平占人均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0.8%、14.4%、23.7%、10.6%、6.5%,对比其他城市来说,石家庄人均餐饮消费水平(983元)和餐饮消费占收入百分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2、餐桌浪费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但请客吃饭、攀比炫富、各种铺张浪费接踵而来,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和违背自然、不以人为本的畸形消费在社会上屡见不鲜。无论是私人请客中的炫富、崇洋等畸形消费,还是公款消费中的大手大脚、拿公家钱不当钱的奢侈消费,与我们这个社会都是不相容的。

3、食品安全问题触目惊心。“非典”、禽流感等一系列食品问题一次次地为市民敲响了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石家庄卫生监督部门最新抽查显示:中型以上餐饮企业有保障,小餐馆卫生状况堪忧,近30%的饭店存在各种各样的卫生问题。大型餐饮单位状况较好,而中小型餐厅、饭馆的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三、石家庄外出餐饮消费健康发展对策

1、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增加餐饮消费力。没有强劲的购买力支撑,外出餐饮消费难以真正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空间,要唤起他们极大的消费热情,背后必须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做后盾。应该意识到,只有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外出餐饮消费才能稳步增长,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围绕这个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尽可能快地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会促进农民消费城市化,农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不断向城市居民看齐”,农民的外出餐饮消费水平也会随之不断攀升,从而带动餐饮消费的进一步扩大;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使居民积极消费,免除外出餐饮消费后顾之忧;三是要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来增加居民的货币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另外,还要改善消费环境,包括完善消费信贷,改善人们的未来预期,解除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使人们放心大胆地进行消费,这是保证外出餐饮消费持续旺盛的关键。

2、调整餐饮结构,刺激消费需求。石家庄不同水平、不同档次的餐饮企业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市场竞争格局,应树立以大众消费为宗旨的思想,积极调整餐饮结构。切实降低门槛,开拓大众化的便民服务网点,不断推出百姓欢迎的大众化品种;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提供不同种类的餐饮产品,满足来自各种口味人们的饮食偏好和习惯;积极发展早点、快餐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把经营的立足点放到大众需求上面来,带动餐饮消费的发展;可以开拓地区市场,向新建居民区发展、向社区发展、向院校发展;推进早点工程、厨房工程、绿色餐饮工程等便民利民工程,包括上门服务,开展营养保健、食品安全的宣传、示范和培训等;配合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高等、中等院校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

3、培养健康的餐饮消费观念。提倡节约消费,让理性消费成为消费者必备的社会责任。消费不是“炫富场”,每一个消费者都应当从自己做起,承担起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倡导理性、责任与文明的新消费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文明消费的新风尚。健康的餐饮消费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同样也是影响民族、国家的大事,国民个人的节俭是国家富裕的基础,餐饮消费中讲排场、摆阔气、攀比性的餐饮陋习是创建节俭型餐饮文化的大敌。建设节俭型餐饮并不是提倡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节衣缩食、带有禁欲色彩的做法,而是在肯定并且提倡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行为。这一消费观不再把餐饮消费单纯视作社会个体的私事,不再把餐饮消费仅仅看作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过程,而是要求每个人在餐饮消费时都应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1.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2.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卢嘉瑞.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2]卢嘉瑞.创建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5.

篇2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97-03

一、引言

近年,笔者在与国内会展业界的一些一线经理人接触交流时,发现他们在组展或参展时颇为国内大型展览会餐饮消费中的某些问题而头疼,比如展馆中的就餐场所少、餐饮品种少、餐饮价格高等。相比而言,国外展会的组织中,设置的餐饮场所会方便于参展商、观众及其他人员的就近消费,餐饮品种丰富,餐饮价格与展馆外的市场价格也基本相当,就餐条件有助于参展人员就近进餐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在展馆内参观和交易,也会提供方便条件使客商在展馆内边吃边谈进行商务就餐。相反,在我国很多城市的一些大型展会上,在宏大的展馆内,参展人员的活动通常只能依靠徒步,往往半天下来只参观了一小部分展场面积,但为了就餐却不得不离开展馆,等到在展馆外四处搜寻餐馆就餐结束后又不愿意再次长途折返回展馆继续参观,其实,这对于组展商、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本身而言,都会产生损失和浪费。

国内有关商务游客的餐饮行为研究尚是一个盲点(罗秋菊 张安安,2010)。国外英文文献的研究多聚焦于一般游客的餐饮行为,也是很少把商务会展客的餐饮消费问题专门拎出来进行研究。那些一般性的游客餐饮消费研究,普遍关注到食物的口味和质量(Miller & Ginter,1979;Koo,et al.,1999;Hart & Casserly,1985;Morgan,1993)、服务和价格(June & Smith,1987;Domingo,2002;Brooker,et al.,1986)、环境(Finkelstein,1989;Bitner,1992;Clark & Wood,1998;Kivela,1997;Foster,1997;Soriano,2002;Tzeng,et al.2002,)、吸引力(Auty,Kivela,et al.,1992;Hong & Woo’s,2004;Bowie & Chang,2005;Lin & Mattila,et al.2006,)等是消费者餐饮消费的影响因素。

苑炳慧,杨杰(2009)基于参展商视角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的展览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时,发现在20个评价指标里,参展商对餐饮的满意度最低,且与其他指标满意度的差距较大。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光大会展中心内部及附近区域餐饮配套设施不足,展览会期间餐饮供求矛盾突出所造成的。,杨杰(2006)对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2005年举办的8个展览会为例研究会展经济效应时,发现展览会对当地住宿餐饮业的影响巨大。他们调研发现,餐饮消费是观众参展的主要消费活动,其中,境外观众和国内观众参展消费的高低位序依次是住宿、餐饮、购物、旅游、娱乐、交通、门票消费等,本地观众参展消费的高低位序依次是餐饮、交通、购物、娱乐、门票、旅游消费等。

综上,基于对大型展会餐饮消费问题的关注,并在充分综合了文献研究的成果后,笔者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广州琶洲展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5个大型展览会上进行了专项调查,包括“中国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2009.11.13-15)”、“2009第十三届广州广告展览会(2009.11.25-27)”、“2010年快乐广州迎春时尚购物节(2010.1.22-2.22)”、“第二十五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办公环境展)(2011.3.27-30)”、“第1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10.4.15-5.5)”,针对展会餐饮消费现状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篇3

1我国餐饮业发展背景概述

我国食品和饮料管理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是亚洲第二大食品和饮料市场,价值仅次于日本。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成熟的消费者口味偏好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中国市场发展餐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及其人均收入上升。新兴二线市场和富裕的沿海城市,像北京、上海和广州等,餐饮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的食品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中国消费者对餐饮的要求越来越挑剔:高质量,现代包装,新鲜,更高的营养,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成分的完整性,便利以及品种多样。多样化的需求使得餐饮行业产生了多元化的发展,例如风格迥异的主题餐厅,功能多种多样的酒水饮料等。这些不同的餐饮企业或者生意有着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而使得我国餐饮行业的整体管理上存在漏洞与不足。例如,不同的餐饮公司在卫生标准上就有所不同,这就使得餐饮卫生管理部门难以统一进行管理和监督。

2我国餐饮管理现状综述

近二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餐饮行业也不单单局限于小本经营模式,更多的走向了系统的、具有规模的发展趋势,然而餐饮团体发展壮大了,就必然会面临管理难题,如何管理好餐饮行业成为了现今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人们对餐饮行业的要求不仅只拘泥于解决温饱,而更注重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以及对高标准服务的要求。因此,许多餐饮行业,例如:旅游饭店、高级宾馆、地方小吃、农家乐餐馆等都面临着管理上的问题,对餐饮管理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总体上表现在对菜品的创新、对服务态度的提高、对食品质量的检验以及对餐饮环境的改善上。

从目前来看,我国餐饮业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营管理特点:

(1)经营大众化。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餐饮企业越来越向大众化发展,在开拓新兴餐饮消费市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大众宴席,早点夜宵,快餐,风味小吃和家常菜肴等餐饮市场持续红火,而餐饮类的食品,外卖,半成品,休闲小吃等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相应的餐饮连锁网,配送中心,中心厨房等也很好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餐饮行业的种类繁多,发展规模速度不一,使得整体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消费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等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老百姓已经改变了自己买菜做饭等日常习惯,而选择到菜馆就餐或者买半成品的餐点来做饭,这样就可以减少厨房劳作的麻烦,又可以增加自我充实或者自我休闲的时间。因此,对于餐饮管理来说,其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管理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3)投资多元化。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其技术含量比较低,相应的投资周期也比较短,因此资金的回收速度比较快,这就使得很多资金不断地涌入餐饮行业中,甚至一些其他行业如酒店,交通等行业纷纷加入到餐饮行业的投资中,大部分投资属于股份制、民营、私营、个体或外资形式。因此,整个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样使得餐饮行业管理混乱,因为既有可能涉及酒店行业的管理,也有可能涉及交通行业如航空,铁路等,从而使得餐饮行业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

(4)市场细分化。现代餐饮消费主要有儿童消费,家庭消费,大众消费,商务消费,旅游消费,白领消费,休闲消费等多种不同的消费形式,使得餐饮市场呈现差异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也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机遇和空间,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经营特长和技术优势,进行特色化经营,构建丰富多彩的餐饮文化,从而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

3我国餐饮管理问题和对策

从总体上说,我国餐饮在近几年的发展背景下,管理方面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旅游景区饭店管理水平低,特别表现在服务质量不高上。旅游景区大多数酒店、餐馆都是与旅行社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因此他们并不缺少客源,对于到这些餐馆就餐的旅客而言,当然不会受到很好的服务。再加上许多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多数是从员工中提拔的,缺乏管理经验,也没有很好的管理培训机制,在服务上有可能能够提供一个好的服务态度,但在服务质量上与以往相比没有较大的提高,不能及时解决顾客的突发状况和问题。其次,经营方式相对落后的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求也是餐饮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大多数餐饮行业虽然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出了相对具有创新性的消费模式和特色菜品,但是从总体上说,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餐饮行业没有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的瓶颈,特别是一些小型的、非连锁餐饮行业,这些餐饮企业对于餐饮管理还停留在改革初期,没有自我的特色也没有管理的体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后,经营者对餐饮管理认识不足是另一个管理上的难题。目前来看,包括一些大型连锁餐饮机构,经营者对管理方面的素质普遍偏低,有些一味追求餐饮环境而忽略了菜品质量,有些过于注重服务态度而忽视了对菜品的创新,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经营者考虑不够周全而造成的。总体来说,我国餐饮管理近些年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1)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计划经济时期餐饮业曾一度出现经营官商化,管理混乱等问题,而21世纪的消费层决不单单以简单化的服务,单一的品种可以满足,培养管理和营销人才是从封闭式的单纯销售管理型向开放式的经营管理型转变的关键,树立生产销售流水线的品牌意识,加强人才效率的竞争无疑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者管理水平是搞活餐饮的根本出路。按照的观点,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需要,具有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是企业内部必然的组织和指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包括通信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运行,后勤物资,人事管理,财务处理,状态控制,安全控制,楼房管理等,而这些人、物、财的管理是以人为第一位因素。我强调“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而这个人由管理员、员工和顾客三者组成,基本观念是理顺这三者关系。作为有决策的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给员工灌输文化常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厨师队伍的学科建设,实现具有知识化,专业化,有良好品质的餐饮系统。

(2)加强品牌管理,培育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独有韬略,因行业的特点、性质而迥然不同。餐饮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制度创新,顺应产权制度发展的规律和潮流,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二是建立民主决策程序,明确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职责和目标,从而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四是促进企业管理由生产管理向创新管理、知识管理转变。同时餐饮决策部门应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制定中小餐饮企业发展规划。目前,许多地方的餐饮业还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规划,许多场合把餐饮业当作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的万能钥匙。为此,就要高起点设计、高规格策划餐饮业发展蓝图,强调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全方位构建餐饮行业布局,造就一大批会烹饪、懂管理的新时期餐饮人才。

4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餐饮行业发展迅速,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餐饮行业的多样化发展也使得其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餐饮行业的管理需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优化市场环境,积极推动品牌经营,并在培育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就一定能迎来中国餐饮业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裘然军.试论现代饭店餐饮管理的制度建设[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张志强,艾星,浅谈餐饮行业管理规范[J].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加工学院学报,2011(4).

[3]杨小军,郑智,关于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的研究[J].中国质量报告,2010(1).

篇4

十二五期间,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刹住了利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坏风气,全社会节约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在社会风气好转的同时,此前主要依靠公款消费生存的高档餐馆也步入寒冬,国内不少高档餐馆正向平民化转型。2013年全国月餐饮企业倒闭率高达15%,与全国性的餐饮现象一致,合肥不少酒店经营集体"瘫软",难逃歇业的结局,一年的时间里,美利酒都、贵人香、北一环悦香楼大酒店、富临名家大酒店、杏花公园御盛堂会馆、金满楼酒店等纷纷关门歇业。为应对市场的变化,餐饮企业纷纷推出大众餐,以在"餐饮业寒冬时期"谋得生存与发展。

安徽省餐饮协会为推进安徽餐饮业向更专业和积极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举办了较多的大型公益性活动如:安徽省推广'星体验模式'新闻会",举行首家"星体验餐厅"揭牌仪式、举办2013安徽餐饮(酒店)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节约型餐饮》安徽省地方标准实施启动大会暨2013年度钻级酒店授牌仪式等。近两年,通过餐饮协会、各餐饮企业、媒体、政府以及大众的努力,合肥的高档餐饮业逐渐向积极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但在转型平民化中仍存在经营成本高、经济业绩下滑等问题。本文基于对合肥高档餐馆转型大众化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思考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对策与建议。

1 合肥高档餐馆平民化现状

(一)合肥高档餐馆运营现状

2013年全国月餐饮企业倒闭率高达15%,与全国性的餐饮现象一致,合肥不少酒店经营集体"瘫软",难逃歇业的结局。2014上半年,我省餐饮业营业额增速继续回落,但比一季度有所回升。餐饮业营业额437.9亿元,增长17.5%,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高档酒店经营形势依然严峻。上半年,全省123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实现营业额16.1亿元,同比下降10.9%;其中,餐费收入7.4亿元,下降12%。有85家营业额同比增速呈负增长,占四星级以上酒店的69.1%。从行业种类看,快餐行业增速高于正餐行业。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中,快餐行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2.6%,其中,蜀王美心和老乡鸡分别增长75.7%和32.5%。正餐行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4%,其中,金满楼同比下降34%,蜀王和黄山一楼分别增长7.8%和6.9%,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下表是2013年合肥市分行业企业景气指数表,从表中可看出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景气指数最低,餐饮业面临的形式严峻。

(二)合肥高档餐馆转型大众化的经营模式

(1)更改餐馆名字--走平民路线

更改餐馆名字,首先实现"改头换面"的第一步,以达到亲民的目的,降低就餐心理门槛。但与此同时,也有消费者反映"以后找会计报账就方便多了",显然,想要真正实现高档到平民的转变,只是更改名字是远远不够的。

(2)调整餐馆菜式价格

更改餐馆名字只能保证减少平民百姓对高档餐馆望而止步的现象,真正实现平民化最根本还是得从"钱"上解决,努力缩小消费水平上的"贫富差距"。许多高档餐馆高档菜品的价格未调整,但部分热菜价格下调三到四成,也是逐步朝着转型努力,只有价格降下来,平民百姓才有可能真正走进去消费,而餐馆也才能真正实现转型。

(3)改变经营方式

高档餐馆的经营理念多为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些不仅体现在菜式上、消费价格上,还体现在餐馆的装修环境、服务业务等方面。自八项规定以来,众多高档餐馆纷纷走平民路线,如从公务宴、正餐向简餐、快餐、特色餐、主题餐等方向发展,同时有些餐饮企业连锁加盟,推出团购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实现消费平民化。然而另一方面,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是明显地感觉,有些高档餐馆做的还是不算成功的,比如我们走访的"阿一鲍鱼",名字的确改变了,但总体环境并未有所改变,以致我们这些平民望而止步,就更别说是进去消费了。

2 合肥高档餐馆转型中出现的问题

(1)经营者不重视平民化消费,缺少宣传

在市场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步入了中产阶级行列,而相应的消费水平也倾向与中等水平。对于一些高档餐馆,在这样的坏境之下,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然而转型中的高档餐馆,有许多不重视宣传,即便是转型成功了,与那些大众餐馆的消费差不了多少后,还是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在普通消费者眼中,依旧是高高在上。

(2)经验主义,有人坚持"党风调整无法持久"观念,未从根本上响应八项规定的要求

在中央转作风的"八项规定"之下,一些主要依靠公款消费的高档酒店,遭遇了十年不遇的悲惨境遇。"节俭风"一直劲吹,但是一些高档餐馆仍然坚持认为"党风无法持久"观念,不从根本上响应党的号召,仅仅在名义上即在名称上进行转变。这实质上是一种走极端的行为,既然无法从根本上进行转变,仅仅改变名称"换汤不换药"。这些经验主义思想无疑也是阻碍高档餐馆真正实现平民化的因素之一。

(3)转型成本高(特别是租金,服务等运营成本)

高档餐馆转型,是无奈之举,也是生存之举,更是壮大之机。但是高档餐馆的成本支出比人们想象的高得多,加上人力成本每年都在大幅上涨,企业负担越来越重。有些餐馆为了成功转型,不得不裁员,这些高星级酒店即使往大众化方向转型,成本也难以降低,很可能陷入越转型亏得越多的困境。目前商务消费、家庭消费、个人消费业务的增加,是大势所趋,大众消费者将成为充满活力的主体市场。高档饭店在租金、服务等方面的运营成本要高于大众饭店,现在又走大众路线,利润就更薄了。所以,怎样从这个困境中走出,只有看看谁能顶住转型高成本的压力了。

(4)市场不稳定,团购市场混乱

众所周知,团购的最大特点就是快捷方便,贴近生活,但是最近据报道消费者协会屡屡接到对酒店餐馆等的投诉消息,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团购可以赚钱,于是很多人都来抢这块肥肉,再加上国内团购刚刚兴起,市场机制也很不完善,团购市场不规范,要想在同行市场上占据一席,就要用低价格来吸引顾客,但是现实中出现的情况是价格降下来了,但服务与产品质量却跟着也降下来了,于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投诉也就不足为奇了。

(5)"名亡实存"

自"八项规定"以来,各地也都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公款吃喝风有效得以遏制。但是在这表面现象之后,实际隐藏的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事实上,部分官员对"八项规定"能否长期坚持心存疑虑。近来,对公款大吃大喝"人人喊打",这类现象却并未绝迹,变相的、更隐蔽的公款吃喝在一些地方悄然抬头:从五星级饭店临时邀请大厨掌勺,鲍参翅肚、名酒名烟一样都不少,随之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喝茅台撕商标""矿泉水瓶装白酒"等已成为不言之秘,换包装目的就是掩人耳目,高档餐馆的转型也就变得"名亡实存"了。

3 高档餐馆转型平民化的对策

(1)经营者要转变发展中心,将"公务宴"转变成寻常宴、商务宴

过去高档餐厅就靠拼奢华来吸引公务接待和商务宴请,相互之间拼装修、拼价格、拼关系、拼资金等这些外在的东西,却大大忽视了寻常宴。十二五期间,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刹住了利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坏风气,此前主要依靠公款消费生存的高档餐馆也步入寒冬,金满楼作为合肥老牌餐饮名店,其尊贵豪华的品牌形象一度令"潘"消费者望而却步,如今酒店调整策略,大走亲民路线。可见,寻常宴、商务宴是经营者今后的发展中心。如合肥经营很好的梧桐小栈、庐州太太、三河酒家等人均消费不超过50元,合肥的消费水平总体来说一般,这样的价位相信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

(2)加强宣传,亲民化理念,让大众接受,重实质

合肥的"阿一鲍鱼"虽然改名为"老妈菜馆", 酒店另一侧的广告牌上写着"尊贵不贵,百姓消费",然而鲍鱼、佛跳墙、燕窝这类高档菜品的价格未调整,部分热菜价格下调三到四成,包厢加收百分之十的服务费。内部装潢气派,不接地气,服务人员态度不亲和,令大众望而却步,门可罗雀。与之相反的是门庭若市的庐州太太,主打徽菜,价格合理,服务热情。在转型平民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宣传,破除大众的观念,塑造亲民形象,但绝不是简单的改名字,不改变实质。

(3)推出特色营养菜系,不走高档食材路线,定价改革

创制特色菜,一是原料要特别,要走出鲍鱼、鱼翅、海参等高档食材的局限;二是烹调方法要独特,一定要走出高档菜品城市化的烹调模式,如高档海鱼,除了蒸还是蒸,能不能烤或采取别的烹调方法,潮汕的鱼饭的制作方法就非常精彩。

其次,在高档特色菜的包装和宣传上,一定要注意"亲民",不要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人不可接近。亲民就是要给平民一种亲和力,如果一家高档餐厅的黄焖鱼翅很有特色,可以开发出个人鱼翅小套餐,没有服务费或包厢费,吸引个人、情侣或小家庭前来品尝美味。

(4)服务理念创新转型,环境氛围接地气

现今高档餐馆转型之后 不能再承继以前的服务理念:高端大气上档次。在平民化过程中,不能因为走大众路线而对服务不加重视,要知道,餐饮业经营活动主要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准的高低不仅关系着餐馆酒店的效益、声誉,更关乎餐馆的生存与发展。调研数据显示,13.88%的消费者选择就餐地点是看餐馆的服务态度。所以转型后的服务理念应该更加接地气,追求"和谐服务",即以服务员的亲情、热情、技能、效率、知识和良好的修养,向消费大众提供满意称心的服务。

除了餐馆的服务理念要创新外,环境也是影响餐馆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调研,有22.22%的人选择就餐地点是看其环境氛围。餐馆的内外部装修根据自己的经营实际情况接地气,吸引大众。例如现在一些餐厅开始推出主题餐厅,即通过一些文化元素的结合,来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往往能够勾起客人的好奇,引起客人的注意。

(5)个性化转型,加强目标定位的准确度

高档餐馆转型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契合转型市场,符合大众消费者的需求,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明确目标定位,重点推出标准化的服务与特色化的产品,制定和实施向大众消费转型的长期性战略与阶段性举措。

(6)适应市场,选定合适经营方式,转变营销策略

简餐、小吃、快餐、主题餐、特色餐以及连锁加盟如合肥的老乡鸡等也是现今高档餐馆转型的主要经营方式。改变营销手段,如:产品组合营销:推出一些套餐优惠等;情感营销:走的是情感路线,如海底捞的三七女生节、妇女节优惠活动,女性只要进店消费,免费美甲;淡季活动营销和差异化营销如合肥的主题餐厅等。通过数据显示:68.75%的大众去餐馆吃饭选择实地付款,不到一半的人选择网上团购和电子券的形式,也就表示团购和电子券的经营方式发展还有巨大的市场。

(7)加大高端餐饮转型过程中的基础管理力度

将开源与节流工作相结合,采取原料直采与农餐对接等方式,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与经营成本管控。整合餐饮业人力资源,注重员工队伍的建设,强化餐饮服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培养,提升服务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

(8)餐饮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定,建立餐饮企业"人才库",规范工作标准

目前仍有一些高档餐馆转型失败,中小餐馆在发展中存在的濒临倒闭"关门店"和环境差、菜肴差、服务差、管理差、效益差的"五差店",以及餐饮团购市场混乱,带来"后遗症"等。这就要求餐饮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定,建立餐饮企业"人才库",为高档餐馆转型之路提出思路,并且规范工作标准,为餐饮业市场创造良好有序的环境,推动餐饮业向积极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9)政府鼓励支持走大众路线

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高档餐饮行业所面临的形势,积极为餐饮企业创造良好的消费条件及舆论环境,主动为高档餐饮进行清声正名。加强监管力度,强化对餐饮行业乱收费等问题的规范和整治,为相关餐饮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4 结语

虽然转型之路困难重重,形势严峻,但高档餐馆转型平民化顺应餐饮业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不仅对推动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大众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

总之,只要我们政府、餐饮协会以及大众的关注与支持,餐饮企业的亲身实践,努力探索,诚信经营,我相信,未来的餐饮业市场必将是一个诚信、开放、有序的市场,高档餐馆的转型之路必将平坦。

参考文献:

[1]申国华.看好高档餐馆"接地气"[N]. 经济时报,2013-12-18.

[2]袁平,刘智华.高档餐饮业税收锐减,调整经营结构迫在眉睫[N].中国税务报,2014-3-5.

[3]刘辉,向策.消费回归理性,高端酒楼转型[N].贵州政协报,2014-1-9.

[4]刘明.我国餐饮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河北大学 2011.

[5]魏锡钦.论餐饮企业的特色经营[J].职业. 2007(23).

篇5

随着全球商品化经济的发展,餐饮企业能根据消费者的饮食需求来提供快捷的服务。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家餐饮企业要成功,除了应当向餐饮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和特色的服务以外,还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兼顾餐饮消费者的身心需求。一家餐饮企业的运营,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除了可运用于财务计算外,还可以及时地反映餐饮企业的营业现状,指导经营,看清未来的走势并最终提升营业额。为了提高餐饮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规范餐饮企业的管理,我们应该对餐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应用。大数据分析的前提,关键是要有消费者大数据。例如,消费者搜索数据、购买数据、到店频率数据等。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企业普遍运用餐饮管理软件、结账时使用POS机、支付宝或是微信。即使是使用计算器结账的小餐馆,也有点菜单。这样,管理软件、POS系统和社交媒体便为餐厅积累了大量的经营数据。直观的数据有就餐人数、时间、所点的热菜、凉菜、主食、酒水的品种和数量;间接的数据有原材料领用量、使用量、库存量,以及店铺与采购、店铺与加工等表格单据。某餐饮企业部分菜品日销售数据见表1。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订制餐饮商业模式,制作消费者喜爱的菜品,餐饮企业没有难做的生意。

二、餐饮企业的数据处理和经营分析

目前,餐饮企业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这方面的数据处理技术相对分散,这使得餐饮企业经营者很难加以利用和决策。此前餐饮企业都是通过一些专门的餐饮软件、POS系统和社交媒体上记录产生的数据。但暂时还无法达到减少决策错误率、缩短时间,同时简化数据呈现方式的程度。现在我们可采用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形式,选取某一单位或一部分人(选取餐饮市场目标客户群体),每人按问卷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回答,由调查者按时回收。再运用较为专业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SPSS软件(即“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辅助:利用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过程中运用到的方法有均值比较、数据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综上进行整理汇总,以取得市场信息以及其他方法的运用。随后,我们就可得出最受欢迎的菜品,客流量最大的时间段以及可能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各个因素(例如,天气的变化,近期发生的大事件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服务员在每张点菜单上所注明每张餐台的就餐人数,可以知道当天的就餐总人数和人均消费,这是进行经营分析的最基础数据。其次,了解人数分布规律,也就是说每张餐台得就餐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根据人均消费制定服务策略,按就餐人数分布比例设置相应的二人台、四人台等,人数分布规律是餐饮企业内餐台设计的基本依据。以上只是简单地对数据处理进行描述,部分环节仍需专业人士配合进行操作。但大数据的运用必须得到餐饮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三、提出相关建议以供餐饮企业进行决策

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加以辅助等方法了解餐饮企业经营现状,对消费者的饮食偏好进一步掌握。根据客源调整菜品和价格以及当前餐饮企业的餐台摆放等。提高餐饮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规范管理以此谋求餐饮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营销都将以大数据为基础,用大数据洞悉餐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者就是上帝,要做符合消费者喜好的菜品,而不是一味从众。数据不仅提供了精准预测的能力,更将创造新的商业规则。大数据可以量化生活,质化餐饮企业管理。其中,掌控数据、运用数据、活化数据都是大数据运用的关键。所以,餐饮企业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数据的运用,便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生存发展之地。

参考文献:

[1]吴恽.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者行为和餐饮空间规划研究[J].包装工程,2016(08):20-23.

篇6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受地理环境、民族习惯、人文特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地方特色乡土面点。乡土面点制作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面点师的不断实践和创新形成一些别具风格的面点。笔者结合当前餐饮业发展现状、乡土面点的特点和顾客的消费心理阐述乡土面点发掘的必要性、发掘的具体方法以及乡土面点在餐饮业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餐饮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餐饮业得到快速发展,餐饮企业间竞争激烈,从单纯的价格、产品质量竞争发展到文化品位、品牌的竞争。消费者的需求不再是为了满足温饱,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心理和精神需求,这样经营者越来越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文化品位。现在餐饮业已由过去少数饭庄酒楼和路边摊点,发展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高档餐厅和酒楼;环境优雅的快餐店;地方风味浓厚的小吃街;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休闲餐厅;送餐上门的外卖店等。

目前,连锁经营、集团化已成为我国餐饮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1987年,肯德基进入中国,拉开了中国连锁经营的序幕。外资企业多采取直营连锁发展进行品牌渗透,内资采取特许加盟方式。一些大型餐饮企业如全聚德、小肥羊、俏江南等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

国内企业正在追求规模经济和资本运作。像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西安饮食集团、锦江国际酒店、百胜餐饮集团、小肥羊等成为上市公司。

我国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餐饮企业规模小,难以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从业人员相对缺乏。(2)创新不足,产业化进程缓慢。

二、乡土面点的特点与顾客的消费心理

中国的乡土面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风格各异。乡土面点有很强的地域性,各民族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风俗习惯,利用本地原料创造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地方风味面点。乡土面点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通过继承、发扬、开拓、创新而形成。

不同的饮食消费者在消费同一食物时消费心理是不一样的,下面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饮食消费心理:(1)有一些消费者对过去的食物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些消费者就带有怀古、恋旧心理,这样的消费者中老年居多。有些老年食客常常抱怨食物味道不如以前,总喜欢老字号。(2)目前,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年龄大的、收入低的和家庭负担重的消费者还是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营养丰富的食品。这些消费者就具有求实求廉心理。(3)一个时期在一个地方吃的总是同一类食物或味别,就会倒胃口,这样消费者就希望消费新的食物,这类消费者青年人居多。饮食消费者的求新心理往往在对新鲜食品上市上体现得更突出。像江苏的饮食消费每个季节都有时鲜货,如冬季的螃蟹、春季的刀鱼河豚,虽然价格十分昂贵,但竞相攀比的追鲜食客大有人在。另外某些饭店推出一种新菜受到一些人欢迎,饮食消费者听说后也会争相品尝。(4)有些消费者追求无公害、无污染的天然食品,对都市生活不安,渴望回到大自然,追求田园生活。这些消费者都希望就餐环境优雅,不愿意在脏乱差的饭店吃饭。(5)人们的日常消费关系到身体健康,餐厅提供安全、卫生的饮食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饮食健康心理越来越强烈。(6)由于受到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追求外国饮食。(7)一些消费者比较注重环境、饮食、服务档次,对价格不太关心。这类消费者一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三、乡土面点发掘的必要性及方法

乡土面点是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历代古籍中有大量饮食方面的著述,我们应当取其精华,把那些有特色的乡土面点继承下来。乡土面点的发掘有利于把具有乡土风格特色的面点保存下来并开发利用,推出新的品种,丰富人们餐桌,满足部分消费者需求。乡土面点具有丰富多彩、技艺高超、调味精妙、特色浓郁等特点让世人折服,通过创新开发出口到国外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

乡土面点发掘方法主要有:(1)古为今用。我们发掘整理一些古代面点,运用当时的制作方法,根据现代人口味需要加以改进。(2)举办一些乡土面点大赛。通过大赛展示地域民俗文化,展示乡土面点发展的成果,推动乡土面点产业化。(3)高校相关专业加强创新开发。(4)对于一些制作方法难度较大的乡土面点,加强人才培养,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5)借鉴国外的烹饪方法。外国的烹饪注重工具设备的使用,特别是加热设备,而乡土面点注重手工,在保持乡土面点原有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烹饪方法。

四、乡土面点在餐饮业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乡土面点在餐饮业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现代社会节奏加快,要求生产经营者对面点的加工速度也要加快,慢工出细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2)乡土面点要方便携带。不管是成品还是半成品,要将开发的品种进行必要的包装,尽量用盒,便于袋装、手提。例如半成品水饺、元宵。便携性可以保证扩大经营范围,大量供应、扩大销售。(3)乡土面点要体现地域风味特点。乡土面点在香、色、形、味及营养方面各有千秋,在面点的制作过程中要保持原有的地域性特点。乡土面点在开发过程中,在原料采购、技艺的运用,要尽量考虑各自的乡土风格,突出地方性特点。尽量利用当地独特原料,当地人的加工方法。

小结:随着社会发展,乡土面点得到大量消费者追捧,为了使乡土面点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有必要进行发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目前餐饮业现状、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发掘方法以及乡土面点在餐饮业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者单位: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诸葛敏.充分利用广西原料资源开拓面点品种[J].中国食品,2009(3).

[2]钟志惠,熊红,程万兴等.苦荞系列保健面点的开发[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3]朱在勤,陈霞,张文娟等.淮扬风味面点特色探析[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24(2).

篇7

一、大众餐饮的涵义

(一)概念

大众化餐饮是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以消费便利快捷、食品卫生安全、价格经济实惠等为主要特点的现代餐饮服务形式,包括各类早餐、快餐、特色正餐、地方小吃、社区餐饮、团体供膳、外卖送餐、食街排档、“农家乐”,以及相配套的中心厨房和加工配送中心等经营类型。大众餐饮也是以大众化的原料、高超的厨艺、较低的价格向社会大众提供较高质量标准的餐饮产品、良好的环境和相应服务,使饭店成为社会绝大部分消费者服务的经营方式。

(二)大众餐饮的特点

(1)便利快捷(convenient):制售快捷,食用便利,服务简便、迅速、高效,满足客户的基本需要和节省时间两方面的需求,服务方式遵循便利顾客的原则。(2)经济实惠(cheap):提供配套、合理、适中的菜品及服务,经营价位低廉物美,物有所值,与顾客的消费水平相适应,满足其“精打细算”的节俭心理。(3)卫生安全(clean):餐饮单位持合法有效卫生许可证、食品卫生状况较好,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满足大众基本的食品安全和清洁的要求,提供无公害的就餐食品。

二、镇江中式大众餐饮现状分析

镇江大众餐饮发展非常迅速,西式大众餐饮由于发展时间长,管理规范,很多已经成为中式餐饮学习的典范。因此,对于镇江大众餐饮的发展现状,笔者等人主要针对中式大众餐饮展开分析。通过对镇江大众餐饮顾客群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镇江中式大众餐饮的发展现状,调查访问的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被访问者的问讯,得到人们外出就餐的意向以及镇江中式大众餐饮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总结出镇江大众餐饮的优势及不足,以帮助镇江中式大众餐饮的经营走上繁荣。

(一)镇江中式餐饮发展优势分析

1.餐饮需求量大。镇江是江苏省省辖市,镇江有350万人,加上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重要的港口、工贸和旅游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有利条件。有足够的人口基础;镇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一万多,对于餐饮消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据调查镇江居民外出就餐的消费水平在50到80元的占48%,镇江的小吃街也非常繁荣热闹,如南门小街的小吃街,晚上的消费者就是络绎不绝。

2.市场增长速度快。镇江的大众餐饮业同中国的大众餐饮一样,也在飞速发展中,增长速度非常之快。来自市统计部门数据显示,1997年市区餐饮业年销售额为7.74亿元,到2006年,已增长到35亿元,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就刚过去的2009金融危机年,全市餐饮业营业额达6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增长幅度超过历史水平。

3.市场进入门槛低。餐饮业的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起点较低的行业,投资者只要有一定场地、资金就可以营业,不需投入很高的技术、太多资金。其经营风险较低,获利相对有保障,尤其对于街头流动摊点,又没有房租、税收等的压力,能够吸引大量下岗失业人员或者城市外来人员加入大众化餐饮服务提供的行列。镇江小摊贩和小吃零售点也不少,比如鸭血粉丝的小摊、刀削面的小餐馆,分布在镇江的各个角落。

(二)镇江中式餐饮发展存在问题

1.卫生条件存在隐忧,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由于大众化餐饮规模不等,食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人员素质整体不高,流动性相对较强,卫生部门的监管难以到位等原因,其卫生消防安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和走访从摊贩、小型餐馆到酒店的餐饮,卫生条件令人担忧,设摊环境街头巷口,苍蝇缭绕、蟑螂乱走、环境阴暗、存在异味、服务人员上岗自身卫生条件不尽人意。这些都在调查问卷中有反应,51%的市民对食品安全有不安全感。摊贩及餐馆的分布没有规则,有些没形成规模效益,走到街头根本不知道哪能吃到规模正规并有镇江特色的餐饮。

2.缺乏明显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饮食观念、品位的变化都对餐饮消费提出新的要求。由于时间的流逝,饮食文化的交流,很多地方的菜肴或多或少会丧失原始特色,而消费者恰恰需要的就是这些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据问卷调查统计46%的镇江市民希望在餐馆中吃到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镇江特色有肴肉、锅盖面、鸭血粉丝、蟹黄包等。说是镇江小吃,很多市民、消费者对镇江小吃存在怀疑态度:“吃起来没啥特别,与平常的面、肉没啥区别”。其实,特色不仅仅是镇江特色,也指餐馆的特色,比如家常菜馆,这需餐馆经营人员分析客源市场、定位餐饮的特色,因为这些特色就是吸引回头客,取得好效益的源泉,现在的这种有自己特色的餐馆在镇江已经是寥寥无几。

3.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服务态度有待提高。由于餐饮行业进入门槛低,对投资者资金、技术等要求都不高,政府对餐饮行业的进入限制很少,加上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大量的下岗工人或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其中,一些小摊贩充当了市场的补缺者。随之而来的就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落后、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和质量。据调查,市民对镇江中式大众餐饮的印象一栏中,76%市民认为餐馆的服务态度一般。

4.餐饮单位分布不合理,有待提高规模效益。镇江的饭馆,摊位的分布、安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江苏科技大学南校区的小吃餐饮摊位,摊主与城管人员经常打“游击战”,这一种现象使摊主、城管人员、消费者都受到了不良影响和损失。再如镇江大市口附近,摊位拥挤,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饭馆分布凌乱,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网络不清,这使旅游者、消费者很难兼顾镇江各种特色,饮食需求难以满足。这对于大众餐饮的供给方、消费方都蒙受损失。

三、镇江中式大众餐饮发展对策

(一)强化监督管理

对于镇江餐饮卫生条件的监督,卫生防疫部门可以实行卫

生监督公示制度为消费者营造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餐饮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卫生监督的工作效率,就进一步提高了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此制度要积极引导消费者和经营者参与食品卫生监督,让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三方受益,既可节约监督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又可保护消费者利益,建立良性循环的卫生监督约束机制,全面提升镇江市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政府要加强监督力度,实打实的执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的卫生安全意识。一个严格的制度和有力的执行,镇江餐饮卫生条件有一个规范的条框,就能够达到提高卫生条件的目的。对于小摊贩的卫生条件应不定时检查,强制性使其卫生水平得到提高。

(二)树立榜样,加强创新,菜肴品种多样化与特色化相结以镇江运作中各方面优秀的餐饮为实例,树立榜样,进行大力宣传,在餐饮业中倡导学习,从而达到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创新要用大众化原料辅之以创新的加工方法并精工细做。粗菜细做用平常的原料,改变做法,运用厨师的厨艺使之成为一道新菜,以达到菜品更新的目的。镇江著名的小吃刀削面,做的好的餐馆,应传承优良传统,加上自己的创新兼顾营养,多变花样。镇江的特色小吃都应有所发展创新,提高其品质。

(三)政府扶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餐饮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第一,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为镇江大众餐饮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享受政策优惠。第二,政府资金扶持,建立培训机构。第三,政府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的扶持,鼓动、教育餐饮人员对专业知识和服务知识学习。餐饮人员自身要有提高服务水平的意识,愿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另外,无论大小饭店餐馆都应进行制度化管理。中式大众餐饮都以个体为主,个体户的业主往往也是服务人员,这样业主自身的服务态度显得很重要,业主本身应该像大型酒店饭店的服务人员一样标准化自身的服务行为。

篇8

“互联网+”时代,传统经济形态与互联网的融合变得越来越有可能,互联网连接传统行业,为传统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推动传统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是其商业模式创新的体现。餐饮团购是传统线下餐饮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典范,是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经济形态,同时打通了线上信息获取、线下消费的产业链,使得餐饮行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更为的便捷、高效。美团网作为国内团购市场的领军企业,其发展模式和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显露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美团为例,从服务团购企业角度出发,探讨当下中国餐饮团购市场发展现状并积极寻求对策,助力解决当下餐饮团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餐饮团购研究概述

 

餐饮团购是指餐饮商家与消费者以互联网为载体,根据量大从优、薄利多销的销售原理采取网上超低折扣、团体大宗订餐的方式、利用电子货币进行网上交易,线下到店消费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其目的在于为餐饮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快速、优质的餐饮消费信息,连接消费者和餐饮服务提供商,为餐饮消费者获取优质、价廉的餐饮消费品提供可能。

 

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餐饮团购进行了评述。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专家学者们认为餐饮团购对于提高餐饮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消费者获益具有积极意义,餐饮企业可以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找到新的商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消极的角度来看,餐饮团购存在消费者信任度不高、商品质量不能保障、信息不对称、市场准入门槛低、存在额外隐性消费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团购网站要加强监督管理、改进消费环境。 总体而言,团购很好的发挥了价格杠杆下调节客流量、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的作用。团购网站通过为客户提供价格低廉的团购产品,为商家进行推广宣传帮助其实现薄利多销,自己获得一定的佣金这种模式,很好的实现了共赢的局面。

 

二、餐饮团购市场分析

 

(一)餐饮团购市场运作分析。餐饮团购的模式其实很简

 

单,餐饮商家将自己的产品入驻到团购网站,通过餐饮团购这一新渠道,来推销一部分商品同时提升自己品牌知名度、受众度。选择团购的餐饮商家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是新兴品牌,这类餐饮商家刚起步,急需要扩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认识自己的品牌,同时尽快的占领市场份额,这类商家与团购网站的合作中比较处于被动的关系,它的餐饮商品一般都是以明显低于商品正常价位的价格在出售,可以说其团购商品大多都是以接近成本价甚至亏本价在出售。另一类,就是那些比较成熟的商家了。由于是大品牌,它们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在团购网站上投放低价高质量的产品来扩大知名度吸引顾客了。这时候它们选择团购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推广宣传,而是一种更为科学销售及分配高效利用自身资源的手段。大品牌选择团购,首先在价格上一般会控制在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价格,同时有时间限制,但仍然有吸引力。其实这类大品牌的作法很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团购这一平台来优化配置自己的资源。

 

(二)餐饮团购规模分析。据资料显示,2011—2014年,我国餐饮团购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0%以上,参团人数也保持着75%以上的增速。餐饮团购交易额逐年增长,由其是2014年以后,市场份额爆炸性增长。2014年,我国餐饮团购的成交额为441.7亿元,同比增长13.20%,餐饮团购市场份额达59.1%,餐饮团购7.1亿人次,同比增速160.01%。201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团购成交额为48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0.20%,餐饮团购占团购市场份额达62.83%,餐饮团购8.0亿人次,同比增速218.13%。我国餐饮团购在团购市场份额当中始终保持的大比例的份额,餐饮团购保持了较高的市场成交额和市场增速。

 

三、餐饮团购市场现有问题分析

 

2015年是中国餐饮团购市场不平凡的一年,期间百度投入百度糯米200亿人民币,阿里投60亿重启口碑网、大众点评依托腾讯京东获得8.5亿美元的F轮融资,而美团则进展到了第E轮融资。3大团购巨头之间真正进入了烧钱抢用户流量的恶性价格战,资本市场的角逐开始慢慢变味。价格战明显暴露了一部分问题,一方面,加重了团购平台自身的压力,在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背景下,融资成了团购巨头烧钱竞争的唯一途径,巨头们进入了烧钱—融资—烧钱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团购平台以不科学的价格战为营销手段,并没有获得太多有价值的稳定用户流量,用户对团购平台粘连性、忠诚度不高的问题逐渐暴露。不可否认的是,团购平台的价格战,很大程度上培养了用户餐饮消费习惯,那么在用户消费习惯培养成熟后,平台需要将重心放到如何增加用户粘连性,培养用户忠诚度上。

 

四、美团餐饮团购案例研究

 

(一)美团的运营模式分析。通过团购平台,为商户宣传自身服务于产品的同时,导流消费者流量;对于消费者,平台则是一个线上传递服务信息的渠道。美团网赚取的就是团购过程中的成交费。在实际团购经济活动中,美图网注重通过对餐饮团购消费者提供明显低与正常价的商品给消费者来扩大自身的用户群体。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团不仅要求平台餐饮商户提供价格明显低廉的产品,还会在激烈的团购市场当中采用价格补贴商家和消费者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用户群体。为扩大用户群体、吸引流量,美团和大众、糯米一样,进入“烧钱”的价格战,平台自身微薄的交易营收根本支撑不了飞速的“烧钱”行为。

 

(二)美团的发展现状分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美团作为中国第一批出现的团购团购网站,经历了“千团大战”和“诸侯争霸”后,依据其良好的运营模式、经营理念,逐渐成为中国团购市场的“龙头老大”。现阶段的美团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美团从建立之初,自身已单独完成过5轮总计21亿美元的融资。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抢占市场的价格战中,但即便如此,美团的融资速度依旧赶不上其“烧钱”的速度。一味的价格战和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是美团现阶段发展的一大困境,同时还伴随着用户粘连性、忠诚度不高的问题。

 

(三)关于美团发展的SWOT分析。(1)优势(S)。现今,我国有6.49亿互联网用户,特别2010年以来,智能手机的爆发,同时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餐饮团购移动APP的普及提供了硬件和高速移动网络支撑。同时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方便了餐饮团购消费支付过程。这为美团网的发展提供了来自用户的最直接直观的消费信息,便于美团对用户消费行为进行一个针对性的分析,以便更好的进行市场针对性决策;餐饮团购的规模化越来越明显,这对于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团购市场秩序越发有利;美团作为中国团购市场的龙头老大,拥有最大的用户占有率,最庞大是用户群体,同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美团大众点评合并,新美大33亿美元融资,这都给美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2)劣势(W)。受当前几个团购巨头烧钱竞争的影响,美团自身也陷入无序的“价格战”,直接导致用户群体的部分流失和内部资金周转困难。美团现有融资速度根本赶不上其融资速度,融资受困、上市受困;很多用户都是价格敏感型客户,对美团忠诚度本身不高,缺乏提高用户忠诚度的运行机制和明显的盈利模式。(3)机遇(O)。美团的模式在团购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同时由于和大众点评合作后,能够吸收大众点评市场运营的优势之处以及大众点评团购产品的优势(闪惠、到店付)。互联网大环境下,O2O是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热捧,而且其模式自身也越来越成熟,餐饮团购作为本地生活O2O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符合潮流的。因为团购的兴起,给了很多消费者冲动消费的理由。(4)挑战(T)。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淘汰之后,现阶段市场仅剩美团、百度糯米几家巨头,百度糯米现阶段有着充裕的资金源,有能力开展很多市场活动。美团网同时有着来自百度外卖、口碑外卖、饿了么的威胁,外卖的兴起,瓜分了团购一大部分市场。

 

五、餐饮团购平台发展对策

 

(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打造智慧团购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注重对餐饮消费个体消费需求把握、通过对餐饮团购消费者日常消费轨迹数据的分析,消费行为的分析、潜在消费行为的分析从而生成客户的精确画像,提前预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自动推送消费者所需的商品与服务,自动记录消费者消费轨迹,并在不同阶段持续提供让人满意的组合式产品与服务推荐。餐饮团购在APP端对用户消费进行智能化的推送服务,尽可能减少消费者在寻找所需个的时间,让消费者在打开APP端的时候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通过智能化的推送,平台甚至可以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

 

(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打造用户信用评分体系。通过对团购网站所记录的餐饮团购消费者的各项消费行为数据的整合、调用、分析或者引入别家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包括平台线下商户基础会员数据,对消费个体进行一个信用分值的判定。让消费用户注重对自身餐饮团购消费行为的约束、增强用户对餐饮团购平台的认知度。平台需要尽最大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优惠、便捷高效的服务,但同时也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平台的角度出发,培养用户对平台的敬畏感。另外,也可对平台优质用户或者全用户推行基于团购信用分的团购到店付消费方式。如果推行团购到店付,就可以大大缩短消费时间,提高消费体验度。

 

篇9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前往旅游景区赏美景、吃美食成为了休闲放松的主要方式,旅游业随之蓬勃发展,景区餐饮也因此备受关注。目前,餐饮消费的中坚力量主要由85后、95后和00后组成,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意识不断升级,日常及旅游餐饮消费的关注重心也从食品价格品质转向了价值和消费体验,使得餐饮消费进入了情景时代。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普及,对餐饮业的行业环境造成巨大冲击,迫使餐饮业转型创新,而旅游景区人流量大,既是优势更是挑战,景区餐饮行业同样需要创新。因此,在新时代环境下,旅游餐饮行业需要合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改进营销策略,从而适应时代潮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中,场景化营销是个不错的选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餐饮行业的转型带来了动力和压力,餐饮从业人员要想突破传统餐饮业的困境,就必须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即将目光从经营自我转移到优化产品上。餐饮店并不只是一味推出符合自己口味的菜,而是要推出符合消费者口味的菜;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毋庸置疑,好的烹饪必不可少。但同样存在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很多时候不去一些烹饪很好的餐馆?答案可能各式各样,但总的来说:这些餐馆在某些方面差了点什么,不能满足需求。通过调研日常餐饮案例和分析发现,关键点正是场景。一家成功的餐厅必然更贴近顾客习惯,使顾客对氛围和环境有认同感,提高就餐之外的“附加值”。也就是说,餐饮场景定位于某类特定的人群,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来满足相应需求,即消费者可以快速准确地将场景和内心需求相匹配。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手机软件采集消费者相关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人群画像,分析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口味偏好等,从而打造受主流消费群体喜爱的线下场景。这也说明:对潜在顾客的选择应更注重“小”而放掉“大”,要结合人群特点而不是一味兼顾所有。因此,餐饮行业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红利,采用场景化营销方式不断创新,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进而更好地发展。受日常餐饮行业转型及场景化营销案例的启发,景区餐饮行业作为餐饮行业的重要组成,尤其是现在正处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更需要注重景区餐饮行业的创新与改善,这不仅仅体现在食品质量上,更应该发挥旅游景区的天然优势,结合场景化营销策略,为顾客打造新颖多样的就餐场景,切实满足顾客内心需求。

(二)研究意义

本文受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日常餐饮行业场景化营销的启发,旨在通过分析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现状,探讨研究景区餐饮行业应用场景化营销的方法,从而改善目前景区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希望景区餐饮行业蓬勃发展。通过日常餐饮行业案例能够更加形象地体现场景化营销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对景区餐饮行业的转型创新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同时,本文所提出的应用方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景区餐饮业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场景化营销

(一)场景化营销的概念

场景化营销是根据消费者在现实场景中的内在需求和心态而设计的营销行为,涵盖了营销学、企业管理学、文学等学科。场景化营销主要是通过构造场景来激发和满足消费者内在的心理状态或需求。在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心态和实际需求是变动的,场景的作用是把他们内心潜藏的东西挖出来,通过满足消费者当时当地的消费心态和实际需求来进行产品营销是场景化营销的关键。当前时代,营销过程更要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将移动互联网和场景营销结合起来,形成“互联网+场景营销”的模式,提升场景化营销的效率[1,2]。

(二)场景化营销的核心要素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场景化营销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要素:1.数据信息。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消费者在对应场景产生的多种数据,包括用户真实的消费轨迹等;场景需要明确标出,这样才能在具体场景下,对数据进行记录、挖掘、分析与持续追踪,将消费者行为串联起来,形成立体鲜活的消费者。2.核心算法。以数据为基础,设计一套高效算法来让数据发挥最大价值。算法需要海量数据训练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在场景营销中,主要算法为推荐算法、分类算法等。3.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与产品营销的有效结合使得营销内容可以实时呈现给用户。场景营销十分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对营销内容、互动方式和产品展现形式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力求达到营销效果与用户体验的动态平衡。4.场景设立。移动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普及,手机应用软件不断增多,使得场景营销无处不在,尤其体现在衣食住行这些必不可少的需求上。但是,需要对场景不断细化,设计新颖多样的场景来促使营销内容与之契合。

(三)场景化营销的优势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场景化营销主要有以下优势:1.所有消费行为都会被记录。消费者线上线下的操作轨迹都会被完全记录下来,通过利用真实消费数据,场景化营销中的消费者意图将会被更准确预测。2.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的情景能够有效促进线下消费,使得营销的一些活动和线下直接相连,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3.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内容。分析挖掘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并构建与之对应的营销内容,从而使营销主题与消费者的目标需求相一致。4.与广告商合作。场景化营销能够取缔效率低下、辨识率不够的传统广告宣传方式,并为广告商提供数据可量化和产品可视化的营销服务。

三、旅游景区餐饮行业分析

(一)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现状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多与消费能力的提升,受大众欢迎的美食市场正在良好发展,旅游行业也在这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餐饮消费在旅游消费中比重较大。在旅游景区,游客基数大,景区餐饮需求也因此较大,而景区餐饮行业的发展却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餐饮行业普遍受到巨大冲击,亟需通过创新转型来应对当前时代潮流下的挑战和机遇。目前,国家非常关注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塑造景区美好形象,不仅加大了对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保护和宣传,还非常注重对景区餐饮行业的管理。景区餐饮店多分布在景区附近及景区内部,因游客流量大、毗邻景区、环境优美等优势,餐饮店铺日益增多,店铺间竞争激烈,而且存在餐厅缺乏特色、餐品质量差、价格贵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3,4]。

(二)旅游景区餐饮行业发展趋势

受移动互联网和消费意识升级的影响,促生了景区餐饮行业发展的新趋势。1.主题化。目前,消费意识的升级使得消费者不再满足食品本身,更偏向于寻求精神享受,因此,越来越多餐饮店设计多种场景或主题来打造特色餐厅,以此吸引更多顾客。旅游景区具有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历史或两者兼具,利用景区特色和地方美食,设计与环境文化相契合的场景和主题,营造沉浸式体验,打造个性化的特色主题餐厅,将会极大地刺激景区餐饮消费[5,6]。2.O2O(OnlinetoOffline)化。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餐饮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随着饿了么、美团等软件的推广,传统的线下餐饮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诸多餐饮店都逐步将传统线下实体店与新型线上店铺相结合。而景区餐饮行业同样可以采用O2O的方式来改善景区餐饮店的服务质量。3.健康化。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加强,餐饮健康化的趋势正是很好的体现。每年媒体都有餐饮行业不卫生的报道和新闻,消费者关注食物好吃可口的同时更加关注健康卫生。那么,在旅途中只会更加注重饮食健康问题,以免耽误游览行程和影响旅途心情。

(三)旅游景区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

1.从店铺到餐品都缺乏特色。在旅游景区内及周边,小型餐厅比重较大,而大部分餐饮店从外在装修到产品食物都和景区外餐厅没有区别,缺乏特色,没有充分利用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优势来设计场景、打造特色主题餐厅和餐品,只是单纯的提供饮食产品,无法给客户带来深刻美好的体验。2.排队等候时间较长。景区游客流量较大,就餐时间集中,尤其是午餐和晚餐时间,同一时间段内大量游客涌入同一家餐厅就餐,但是餐厅场所有限,从而导致大量游客不得不排队等候,浪费大量时间。3.餐品价格昂贵且质量较差。景区营销成本较大,这就导致景区的物价偏高,餐饮食品尤其突出,价格昂贵,甚至有宰客现象。另外,餐厅卫生状况较差,而且为了快速做出食物,常常忽略菜品质量,与当地特色美食口味差别很大。

四、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场景化营销

(一)日常餐饮行业的场景化营销案例

1.盒马鲜生。盒马鲜生正在挑战传统商业购物中心的销售模式,其主打产品是生鲜,与传统购物超市有鲜明对比;支持顾客亲自选择、当场加工,从食材挑选到成品上桌的过程均是肉眼可见。盒马鲜生充分借用线上线下优势。基于完善的软件支持,顾客打开软件的第一眼就能发现诸多亮点:清晰的产品分类,诱人的食品配图等,在选购完商品后,消费者能自主选择配送时间,方便提前规划时间。智能化体验从打开软件一直延续到产品送达整个过程,消费者可以全面知晓产品的状态。盒马鲜生打造的快捷时尚、创新型、智能化、一站式的购物场景能满足新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通过对传统销售模式的改革创新吸引了广大消费者,也打造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塑造了有别于传统的场景体验。另外,盒马鲜生的场景化营销对上班族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工作之余,在手机上选好产品,一键配送服务节约了白领们的大量时间,具有较好的购物体验。2.一人食火锅最近,各大城市的一人食火锅火了。餐厅布局类似于传统的日本拉面馆,座位少且小。但就是在两个面对面的座位中间挂起了一层可拉动的帘子,使得许多年轻男女争相排队。该火锅店又被称为“单身狗火锅”。报道显示,我国现在大约有2亿的单身男女。社交圈的匮乏和工作生活的压力,使得其中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和机会认识异性。作为单身人士,日常花销占比最大的正是“吃饭”。一人食火锅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了合适的就餐场景,吃一顿饭的时间可以认识坐在对面的异性,不需要额外花时间、挑场地。此外,挂起的帘子也增加了神秘感,符合当代年轻人追求时尚和奇异的心态。总的来说,与其说一人食火锅是在贩卖火锅食品,更不如说它贩卖的正是商家为顾客打造的就餐环境和体验。

(二)场景化营销在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应用方法

针对景区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受上述日常餐饮行业场景化营销案例的启发,仅就场景化营销在景区餐饮店的应用提出了以下可能的方法。1.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打造特色餐厅。景区餐饮店不仅仅是提供餐饮食物的地方,更应该让游客有参与感和沉浸式体验。餐饮店应该充分挖掘景区及当地的文化历史,选择合适的主题,设计独具特色的场景,然后从餐厅布局、食物命名、服务员着装等入手,打造个性化餐厅。例如,西湖美景与汉服文化相得益彰,可以设计一个与汉服文化相结合的古装场景,餐厅布局设计成宫廷模样,食物以西湖特色加古代方式命名,然后服务员身穿汉服,再设计些舞蹈等表演节目,游客置身其中,犹如身在仙境,切身体会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相信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极致享受肯定会吸引大量游客。2.借助移动互联网,打造线上智能化平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店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景区餐饮行业能够合地的应用线上智能化平台,将能为游客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例如,设计一款景区餐饮相关的手机软件,包含餐厅食物预览、座位预定、线上订餐、在线付款等功能。其中,食物预览可以方便游客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座位预定和线上订餐可以提前预定座位和菜品,便于游客合理安排时间,这样也会解决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在线付款便于游客快速结账,同样节约时间。将线下部分就餐场景搬到线上来,不仅节约游客时间,而且餐厅可提前准备食物,提高餐饮店效率,达到双赢。3.结合当地小吃,打造健康平价菜品。餐饮健康是人们持续关注的话题,所以健康的食物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结合当地小吃,但也不能仅仅把特色小吃照搬就行,而应该结合餐厅主题,对菜品进行改进创新。另外,可以设计活动进行打折促销、抽奖等,例如设置抽奖大转盘来提供不同的打折力度等,通过海报等形式引导暗示,设计抽奖的场景来降低餐品价格,吸引游客参与,同时迎合及满足游客“占便宜”的心理。

五、结论

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餐饮行业营销的精细化程度势必需要提高。近年来互联网思维的普及,为场景化营销创造了有利条件。线下餐饮消费面临互联网餐饮的竞争,场景化是最可见的发展方向;线上餐饮拥有天然的数据资源,为场景化营销奠定了基础。景区餐饮消费的场景化营销普及是个性化服务的必然成果,未来势必更加深刻地影响餐饮行业。

[参考文献]

[1]冯燕芳.基于消费体验需求的“互联网+场景营销”及其营销效率提升[J].企业经济,2017(11):107-112.

[2]丁蕾.场景营销: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思维[J].出版广角,2017(3):65-67.

[3]黄莉.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地方传统美食旅游的开发[J].粮食流通技术,2018(19):5-7.

[4]赵雪峰.旅游景区餐饮业发展的前景探讨[J].赤子,2020(4):153.

篇10

近两年来,随着O2O模式的大范围普及,刺激了各界商家们的神经。餐饮业作为O2O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块区域,自然而然受到了外界诸多的眼光。所以,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纷纷试水餐饮O2O。因为毕竟对于餐饮业来说,餐饮O2O能给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说O2O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创新,其次是能够降低餐饮业的成本,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服务体系,增强顾客黏性。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餐饮企业必须得摆正餐饮O2O的营销态度,才能在激烈的餐饮市场中找到容身之处。在这一方面,海底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O2O模式下海底捞发展现状

(一)海底捞企业简介

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平日里获取信息并且做出相应反应的工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网上下单。在此背景下,海底捞大力深化改革餐饮O2O,试图依靠线上和线下相互融合的方式在餐饮业诸多竞争者面前仍能稳步前行。海底捞已有20余年的历史,它于1994年在四川成立了第一家火锅店,其火锅以川味为主,与此同时也融合了多地特色,深受广大四川人民的喜爱。直到1999年海底捞在西安开设了分店,这才开始了海底捞以直营扩张为扩张模式的扩张之路。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海底捞火锅的门店以平均每年5~8家的速度进行扩张,到2015止,海底捞门店数量已达142家。不过,海底捞早在2003年就已经接触了互联网,之后的时间里,海底捞一直在努力构建线上和线下的平台。算起来,海底捞也算是我国最早接触餐饮O2O的先行者之一了。

(二)海底捞O2O模式的现状

近几年餐饮O2O风暴席卷餐饮行业,根据下图艾瑞最新推出的《2016年中国外卖O2O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为1615.5亿元,占餐饮行业总体比重的5%,预计2018年餐饮市场将达到2897.9亿元。截至2016年4月,主要第三方外卖平台的月度覆盖人数已高达1705万人。这些数据也说明了餐饮O2O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明了餐饮O2O已经成为海底捞不可回避且必须重视如何运用的问题。下文对海底捞O2O模式现状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图一 2010~2018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根据艾瑞统计模型核算所得。

1.海底捞餐饮O2O战略布局。(1)与大众点评和口碑合作:大众点评和口碑是目前平台化运作较为成功的企业,海底捞通过将大众点评和口碑作为长期的顾客导入平台,加码电子优惠券以及做一些小幅度的折扣,吸引顾客到店消费。并且海底捞非常重视用户差评,努力改善自身不足,提升用户体验。众所周知,口碑或者大众点评这样的第三方外卖网站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海底捞必须不可忽视这些网络阵地。

(2)特色服务:为了更好地加深消费者对海底捞的体验,海底捞还定制了一些个性化的服务,这也是公司为了推进餐饮O2O而做出的努力。首先,海底捞在线上推出了底料DIY和味碟DIY便于顾客提前选择,减少等待时间,线下服务员及时将其所爱摆放到桌上。其次是开发了游戏,海底捞开发了一个类似农场偷菜的游戏,但不同的是顾客在玩游戏到一定程度时可到线下门店兑换菜肴,这样无形当中宣传了企业。最后海底捞还推出了吸粉神器―美图打印,这项服务帮助客户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当然这些服务都需经过海底捞的餐饮O2O工具方可享受。

(3)用户体验提升:在海底捞用餐前,海底捞还会向顾客发送行车路线。不仅如此,顾客还能通过网上留言选择位置偏好,这样顾客就能自行选择好自己喜欢的环境。对于海底捞来说,能够满足顾客的偏好和需求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以顾客需求来拉拢顾客是企业保持不败之地的重大原因之一。

2.海底捞餐饮O2O营销。餐饮业必须灵活运用O2O营销特质,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培养顾客的归属感。可以说,海底捞在O2O营销上就做的非常优秀。海底捞O2O营销的成功之处在于很早就开始在网上搭建了自己的官方网站。通过该网站,海底捞能够及时地将自己的信息公布给广大消费者并及时收到消费者的反馈。这样一来,海底捞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在线上对产品进行营销和推荐,并且在线下也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将海底捞的品牌理念传递给顾客。与此同时,海底捞还推出了与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相配套的APP,方便顾客更好地查看。海底捞通过有效的O2O营销策略,扩大其空闲时段的客流量,从而提升销售额。

三、海底捞O2O模式存在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O2O模式的海底捞发展体系已较为完善,和许多相似企业相比已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但是这个时代特有的背景下,海底捞的餐饮O2O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网站建设问题

从下图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消费者认为网站建设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网站打开速度慢。众所周知,海底捞虽然实现了WiFi全覆盖,但是WiFi速度却较为缓慢,这就导致消费者进行网上订餐时,进入速度较慢。而且18%的消费者在进入后发现网站不简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顾客满意度。此外,30%的消费者认为海底捞的网站内容也较为贫乏,有待加强。同时,6%的顾客认为海底捞的支付问题也占了官网建设问题的一个小部分。这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客户端入口可以进入支付页面,使得一些顾客对海底捞的移动客户端支付存在一定的不安。

图二 消费者对网站问题反馈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所得。

(二)没有明确自身价值点

海底捞一直以服务突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可是海底捞在做线上营销时却没有明确其价值点。海底捞在做线上营销时尚未明白自己在餐饮020这个时代潮流中自己到底处于哪个地位以及餐饮O2O实质上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我们知道线上不足线下弥补,可是线下的不足应该如何通过线上来改善。这些问题都是海底捞企业在做O2O是应该考虑到的。可是结合海底捞当前的经营形式来看,海底捞还没有完完全全地从这些问题中走出来。正因为这样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所以导致海底捞的价值点就无法凸显出来,最终使得海底捞的竞争优势淡化。

(三)线上线下难以对接

对于海底捞来说,其采用的O2O模式―不管是大众点评、口碑网、还是在微信CRM上的尝试以及个性化服务等等,都是将会形成一个开放的圈子,就是把消费者放在海底捞的资源里,但是这些线上的管理更需要线下的内功来完善。线下的内功主要还是靠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这也是真正凝聚用户实现落地的地方。所以说线下是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海底捞应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传递品牌故事,提升用户口碑。可是现在海底捞的线上线下数据仍未完全打通。海底捞线下实体店优质的服务无法体现在线上,而线上就算订好餐在线下仍旧无法解决等位问题。并且海底捞的O2O营销虽然有一定的突破性,但仍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使得线上和线下的发展策略不能一致,导致同其他行业竞争时无法完全发挥餐饮O2O带来的潜力。

四、海底捞O2O模式发展策略

(一)加强网站建设和网络维护

海底捞应该加大对电商平台的投入,并且加强对官网的维护和建设,同时也要对客户端实时监测,以便随时发现客户端存在的问题。餐饮行业曾一度陷入瓶颈期,这是因为时代在变、消费者的行为在变,而且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话语权在变,消费者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在提高,消费者已经不是盲目的信息接收者,他们还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说,海底捞的网站建设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海底捞所传达信息的接收。同时,一个优质的餐饮企业就应该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WiFi环境。我们都知道,国内的一些餐饮业中WiFi覆盖较为全面的多为外资企业或者中外合资企业。所以,海底捞应抢占先机,加大WiFi覆盖率和提高WiFi速度,这样就可以给消费者享受到良好的上网环境,提升消费者黏性。

(二)意识到企业在餐饮O2O中的发展方向

许多公司在企业运作中总会提出许多宏大的愿景,但是实际操作与愿景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现在这个市场上,顾客越来越多的往线上走,所以餐饮业也得往线上走,但是这个线上走不是盲目的走,而是要明确线上走对企业长期经营的价值点以及发展方向。“生意好不好都愁,不好的时候愁房租,好的时候愁规模,不大不小的时候愁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海底捞CEO张勇在一次大型餐饮峰会中的表态。海底捞在做O2O时,在区分各个细分市场的目标顾客都不明确,最终可能出现总营业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以至于不足以抵消因营销产生的折扣成本的情况。就海底捞而言,做餐饮O2O应该加强数据分析,识别具有差异化的顾客渠道,使得营销的资源更加有效率并且更加具有针对性。当然,海底捞在明确发展方向时,注重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是前提。海底捞应该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技术,不断规范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各个服务环节,从而保证企业高速营运。

(三)实现线上线下高度对接

对于海底捞来说,要想真正实现餐饮O2O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打通线上以及线下的数据资源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可是如果线上线下数据不打通,那么餐厅就无法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那么就不利于海底捞的实际运营,因此海底捞必须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对接。所以说海底捞尽快升级O2O系统,尽可能地收集用户数据,这样就可以使线下进行精准的二次营销。当然了,无论餐饮O2O走向何方,海底捞的线下实体店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用户最看重的。所有餐饮O2O模式的创新,都是要以客户为主向的,这样才能使海底捞企业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五、结论

海底捞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就,除去它的产品和服务尤为突出外,它在O2O方面的不断创新和不断改善也是占了极大一部分原因的。总的来说,餐饮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关注市场的动向,根据最新的市场动向做好餐饮O2O,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餐饮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任何餐饮公司都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海底捞需要如此,任何餐饮业也需要如此。

参考文献

篇11

【摘要】促进绿色消费和减少直至杜绝浪费现象是我国餐饮业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国内在校大学生群体的餐饮消费习惯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部分国际知名快餐品牌在我国开展绿色消费活动的状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绿色消费;大学生; 国际知名餐饮品牌

一、餐饮业绿色消费现状调查

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维护消费者健康和大众利益为宗旨,符合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的总称。在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绿色消费”这一概念也更为频繁的呈现在公众视野中。

国际上公认的倡导绿色消费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1]。本研究主要关注第三层次的含义,即如何鼓励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节约资源;以及倡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可持续发展。

提到节约资源,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当属餐饮企业。据2005年面向北京市2211个就餐样本的调查显示[2],被调查人群在外就餐的平均食物丢弃浪费量为11.09%。其中在以星级酒店为代表的高档餐厅中,食物剩余量的百分比为14.21%,食物丢弃的百分比为9.45%;中档餐厅的食物剩余百分比为16.43%,丢弃百分比为10.56%;而以快餐店为代表的低档餐馆中食物剩余量为14.71%,丢弃量为11.5%。由此可见,餐饮企业的浪费情况不容乐观。

关注餐饮消费,就不能不关注以“洋快餐”为先遣军和典型代表的国际餐饮品牌涌入中国市场后所带来的影响与变化。它们不仅带来了标准化、品牌化、和注重形象宣传等先进的经营理念,还引进了重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新价值观。不仅如此,西餐文化对我国大众餐饮习惯的改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西餐的“分餐制”帮助我国消费者更精细的考量自己的食量,而饭后“打包”的习惯则帮助国人恢复珍惜粮食的良好传统。

此外,我国餐饮业也必须面对消费对象消费观念的改变。处于80后和90后两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新兴餐饮消费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最能接受“洋品牌”餐饮服务的消费群体。这种新兴消费力量追求独立、新颖、标新立异的消费观,拒绝被动接受现有产品,而要求主动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生活习惯相契合的产品与服务,希望树立独特的个人消费主张。比较起来,这一群体也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保护。作为未来的社会主导力量,他们需求特点不仅会引领整个市场未来的走向,也会对我国社会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思路,选取“洋快餐”品牌作为国际知名餐饮品牌的代表,并进一步选择麦当劳(代表牛肉汉堡类快餐)、肯德基(代表鸡肉类快餐)、必胜客(代表比萨类快餐)和星巴克(代表咖啡简餐)作为西方快餐文化的代表,以上述品牌在济南市开设的下属门店作为研究样本,以济南市在校大学生在上述品牌门店的浪费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现实生活中餐饮浪费现象的根源和成因,从而为该问题的系统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有:

假设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理解程度与绿色消费行为呈正相关,与其不合理消费程度呈负相关。即理解越深入,行为越符合绿色消费要求。

假设二: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有待加强。

二、文献综述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检索,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所确定当年的主题为绿色消费,是我国官方机构倡导绿色消费活动的肇始。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在理论领域探讨绿色消费的意义及相关措施。

2002 年,司林胜等人对全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研究结果是: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其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知识不足以指导消费;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普遍比较淡薄,收入水平影响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3]。在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绿色消费概念刚刚受到政策上的重视的当时,这一结论是意料之中的。

2005年,韩艳宾等人对武汉地区消费者绿色消费现状的研究表明:绿色消费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较以往有所加深,但还不够全面;绿色消费群体也比较局限[4]。

2008 年,李君等人将研究对象锁定在成都大学生群体,其分析结果是:成都大学生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对绿色消费具体内容的认知度不够、对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够;成都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健康度和环保度不高[5]。

2009 年,钱明慧等人对北京地区绿色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是: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认识不够,对绿色商品满意度偏低,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6]。

2010年,赵志耘等人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绿色消费的调查研究引入了“绿色消费模式”这一概念,得出的结论包括:首先,绿色消费模式尚未成为大学生主流消费模式;其次,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超前于社会;最后,大学生绿色消费行动滞后于观念[7]。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这份报告将绿色消费提升到消费模式的高度,体现出绿色消费不是单独的行为,而是由专业理念指导的一系列行为的组合,是一个系统。

此外,200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要提高绿色消费的行为意向, 也可从绿色消费的态度入手[8]。更早在2003年,我国台湾学者廖家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具有绿色认知之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高于“不具有绿色认知”之消费者。”[9]由此可知,绿色消费态度会增强绿色消费意向,绿色消费意向则可以直接带来绿色消费行为。

纵览国内在绿色消费领域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当下国内针对于绿色消费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生产企业为主,且多数侧重于对绿色产品的研究,对服务行业的研究相对不足,从而与百姓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脱节;二是目前尚没有针对国际企业绿色消费现状的专门讨论,也鲜有文章提及国际餐饮品牌在绿色消费中所发挥的作用;三是业界对餐饮企业、消费者和其他社会组织在推进绿色消费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的认知缺乏系统性,存在着单一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为此,本研究选择从分析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华推进绿色消费活动的现状入手,从中分析餐饮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组织在绿色消费中应该承担的职能和作用方式。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了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整个调研过程分为三步:首先在多家门店进行暗访式预调研,定性观察店内消费者浪费程度,并随机以聊天的形式与值班店员进行互动;而后制定专业访谈提纲,对上述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最后,以山东大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主体,组织了系统的问卷调查活动。

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首先从山东大学随机抽取出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院、软件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五个学院,然后按照分层抽样原则按比例分配样本数额,此后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收集答卷,最后运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暗访发现

调查组在对多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门店进行现场暗访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每家门店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浪费现象。其中,肯德基、麦当劳门店的浪费现象比较轻,而必胜客门店的浪费现象较严重,星巴克门店的浪费情况则与所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经过针对个别店员的试探性提问,调研组发现,他们普遍对浪费现象持一种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觉得浪费可惜,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为了提高门店的经营效益,一定的浪费则是必要的,这种观点非常值得关注。与此同时,我们又随机向店员、顾客询问他们对于“浪费”和“绿色消费”的理解,发现答案存在着较大的个人差异。

因此,我们提出两个新的假设:

假设三:有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在就餐时的浪费情况。

假设四: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推广存在欠缺。

(二)访谈发现

在组织预调研活动之后,调研组又采用访谈形式,意图深入了解了国际餐饮品牌门店一线员工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我们选择对济南市的1家麦当劳门店、5家肯德基门店、1家必胜客门店和1家星巴克门店的部分员工和在店消费者进行访谈,问题既涉及作为从业人员对店内浪费现象的客观评价与主观感受,也涉及作为消费者对浪费情况的经历与看法。以下是主要的访谈发现:

对于店内浪费现象是否严重的问题,各店员工的答案相对比较平均,大部分员工认为浪费现象存在但不是非常严重。普遍认为不同的食品、不同的套餐、不同的促销时期、不同的客户群,以及门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都在共同影响消费者的浪费。但品牌定位或人均平均消费对浪费量并没有绝对突出的影响。

对于门店是否已经采取措施减少浪费的问题,大部分受访者的回答是没有或者不清楚,有一位员工提到了餐厅中倡导节约的提示牌,还有一位提到套餐本身就是一种减少浪费的措施。但是,在对其他几位员工的访谈记录中我们了解到,套餐、饮料和小食(snacks)是最容易导致浪费的三种类型。由此调研组认识到利用套餐方式促销并不能起到抑制浪费的作用。而仅仅使用餐厅提示标语减少浪费的做法,无论是在中式餐厅还是西式餐厅,都未被证明有明显效果。

我们提出店员对绿色消费认知的问题,是希望能从一个侧面考察国际餐饮品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推广情况。调查统计显示,肯德基和麦当劳员工对绿色消费的理解普遍更专业和全面,而必胜客和星巴克门店的员工则表现出一种相对陌生感。但是由于本次访谈的样本量不足,这一现象并不作为本次研究的结论,我们会在以后的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此外,从受访者的反馈中我们看到,大多数餐饮从业人员都听过“绿色消费”这个概念,并能够建立自己的认识。

对于企业可以从那些方面推动绿色消费的问题,受访者提出了诸如直接宣传、调整价格、奖励不浪费的顾客、按需推销等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受访店员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并没有进过长时间思考,多数都立即给出了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店员对浪费现象早有关注。

访谈还涉及了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浪费现象以及出现浪费的原因等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二:首先,消费者浪费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固有消费方式习以为常”、追求新奇而导致不合理消费、随意点餐后发现菜品不合口味、以及受大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有的受访者还特意提到,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普遍对食物浪费不在意。其次,那些能主动减少浪费的消费者的原因一种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另一种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这一点”。

(三)问卷调查发现

在集中进行访谈调研之后,调研组又进行了问卷调研。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向以山东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为主的、覆盖各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发放了共计143份问卷,最终回收问卷143份,且全部问卷都是合格问卷。问卷共计18题、四个板块,分别调查:回答者基本信息,对绿色消费概念的了解程度和绿色消费态度,自己浪费的频率、原因及对别人浪费的态度,对国际知名餐饮企业推广绿色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看法等。问卷设计运用了量表测量法,包括连续等级量表(6个维度,分数从1-6)、李克特量表(五个维度,分数从1-5)等,还有对原因重要性推断的排序题以及作为补充作用的开放式问题。

我们采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如下:

1.大学生对绿色消费定义有一定认识,平均得分为3.8;他们普遍认为浪费行为不好、需要改正,并且愿意根据绿色消费的第三条定义改变自身的餐饮观念和习惯。

2.大学生平日餐饮消费中浪费的频率得分为3.09,表明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在针对导致日常消费出现不合理现象原因的排序中,按照“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本题填写人次”的计算方法,可选项得分如下:“合适分量(例如分大小杯、大小份)”,得分为5.76;“出于自身习惯”,得分为3.53;“品牌的定位(例如高消费、低消费)”,得分为2.8;“价位因素”,得分为2.62;“服务员的热情推荐或推销”,得分为2.24;“整体文化影响”,得分为2.23;“出于面子考虑”,得分为1.89;以及“其他因素”,得分为1.11。

4.大学生对国际餐饮公司在绿色消费方面的理念和宣传的认识程度得分为2.48,属于不太了解。大部分的受调查者(占63.31%)认为此类宣传能够体现出国际知名品牌的社会责任感,61.87%受调查者赞同国际餐饮企业可以在企业和消费者中树立榜样,推动绿色消费。同时,93.53%的受调查者希望国际餐饮企业重视绿色消费,开展更多活动,并且80.42%表示愿意以实际消费行为支持。

5.剔除极端数据来看,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越深入,其实际消费行为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可能性就越高。如表1所示,了解程度达到5分的受调查者得分为4.88,远高于了解程度仅为2的受调查者(3.89)。

五、讨论与分析

概括上述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1. “绿色消费”意识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广泛扎根,但是对具体概念的理解仍有待强化。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大多听说过绿色消费这一理念,并且对其有独立的见解,体现出公众已经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这其中公共媒体的普及宣传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消费者对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比较抽象,不科学、不具体,仍需进行系统的培养;此外,消费者对“浪费”和“节约”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个现象对我们的调查研究也有一定阻碍,更阻碍绿色消费概念的准确传播。

2. 大学生群体认为,造成浪费的最主要原因是饭店没有提供或自己没有选择合适的食品分量,其次是自身的不良习惯。相比于其他年长的消费者,大学生浪费现象的成因比较单纯而且更容易纠正。

3. 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和理论研究可以发现,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理解程度越深,其消费行为就越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

4. 截至目前,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华企业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和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而大部分消费者期待这些企业能够在环境保护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

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也有一些调查对象认为: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减少浪费,更应该从高星级酒店和高消费人群入手。我们之所以坚持将关注点和切入点放在“洋快餐”品牌上,主要是看中它们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与年轻消费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之国际餐饮品牌一直保持相对良好的企业形象,也一直在引领国内餐饮行业变化,这本身会对餐饮市场形成一种导向作用。遗憾的是,调查结果没有印证我们的预期。故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推广“绿色消费”应该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宣传绿色消费理念,不一定过多依赖学校和公共媒体,企业和社会力量也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国民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奉行节俭、减少浪费,树立良好的餐饮习惯,要比单纯依靠学校和媒体“说教”效果更好。

2. 国际餐饮品牌企业在推动绿色消费活动中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这些在华开展业务的国际品牌餐饮企业能奉行内外一致的管理标准,及时有效地把他们在国外推广绿色消费的经验和做法转化到中国市场上,加快中国餐饮市场绿色消费的发展水平;同时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把减少消费者浪费行为纳入对门店和员工考评标准,并加强对内部员工的专业培训,以便更好地履行承担的社会责任。

六、结论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餐饮行业而言,作为快餐企业领导者和风向标的国际餐饮品牌在华业务无疑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既要能为广大消费者进行提供高标准和规范化的绿色服务;也要积极担承社会责任,确保把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倡导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标准如一地在中国市场落地,做合格的中国公民企业。这应该成为他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此外,我国众多的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在“绿色消费”活动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群体,重视对这一群体“绿色消费”理念的宣贯和引导,无疑将对我国的生态社会建设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编.绿色消费知识手册[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0.

[2] 许世卫.中国食物消费与浪费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

[3] 司林胜.对我国消费者绿色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2(5).

[4] 韩艳宾.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实证研究[J].理论界,2006(9).

[5] 李君,刘智琳,卢娟,刘欢.成都大学生绿色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消费导刊,2008(9).

[6] 钱明慧,孙筠婷.绿色消费现状与零售绿色经营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16).

篇12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大会将邀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家分别对“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形势、餐饮服务业发展举措、餐饮业经济结构转型方式等进行深度解读。与此同时,大会还邀请来自餐饮一线的企业家共同探讨当前我国餐饮服务业在通胀状态下的突围策略以及餐饮服务业的经济体制改革转型升级思路,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从法规、道德、管理多角度关注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篇13

1.1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是从有利于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有利于调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管理积极性、规范卫生监督管理行为而创建的一种全新的监督管理模式。量化分级管理把以往的拉网式检查改为重点检查,提高了卫生监督工作效能,降低了卫生行政执法的成本。根据量化分级管理的指导原则,卫生状况差、风险高的单位成为卫生监督的重点,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卫生信誉度进行分级来确定监督频率,把监督重点放到卫生监督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上,在很大程度上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资源,降低了行政执法的成本。

1.2城固县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现状

城固县根据本县实际情况,从2007年起按照《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精神,制定《城固县食品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各类餐饮业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对促进当地餐饮卫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客观评价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现状,笔者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城固县2009年度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城区餐饮单位和县内学校食堂,通过查看资料、询问、现场检查的方法,统一按照《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和《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的内容逐项打分,评出食品卫生信誉度级别。

1.2.1分级结果:2009年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城区餐饮单位、县内学校食堂共有493个,其中城区餐饮单位419个,县内学校幼儿园食堂74个。经严格审查打分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的标准评得A级单位0个,B级单位4个,占0.81%,C级单位489个,占99.19%。被评为B级的4个单位中,大型餐饮单位2个,县直中学2个,被评为C级的全部为中、小型餐饮单位。

1.2.2评审情况:大型饮食单位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率占90.2%,中型餐饮单位的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率占63.7%、小型餐饮单位的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率占35.4%。所有餐饮加工场所使用面积都大于8m2,厨房地面都能采用耐磨、防滑、不渗水的材料铺设,墙壁建筑材料均符合卫生要求。原料库房大多只设一个仓库,主、副食仓库未分开设置;29.2%的小餐饮单位未设置独立的粗加工间;70.6%的餐饮单位都有餐具保洁设施;62.1%的餐饮单位有防蝇、防尘、防鼠设施。约31.5%的小餐饮单位,其建筑、布局、设施和装修相对陈旧,各生产加工间的使用面积相对较小,特别是烧烤制作间、熟肉销售间、凉菜制作间等,这些餐饮店在量化评审过程中得分相对较低。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占95.6%,从业人员基本卫生知识与消毒知识掌握、知晓率68.3%。食品及原料采购都能按照相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索证台账资料完整的仅占46.6%;很大一部分索证范围不全、验收登记不齐。食品库房混乱,与非食品混放现象较为普遍;餐饮具消毒、保洁完全规范的占45.8%。

1.2.3反映出目前食品卫生安全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城固县2009年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检查、评审结果看,当地餐饮业、特别是小餐饮业卫生水平与国家卫生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布局、硬件设施配置较差,全年无A级单位,B级单位比例较低,绝大多数为C级餐饮单位,餐饮业卫生水平相对滞后。其原因可能与城固县地处经济不活跃地区,生活消费水平较低;流动人口少,餐饮业不发达,餐饮业投资少、规模小;经营观念落后,卫生意识不强等因素有关。城区大型餐饮单位的卫生设施、卫生管理体系较中小型餐饮单位完善,这可能与大型餐饮企业在生存竞争中,总结和摸索出了成功经验,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型餐饮企业为使企业做大做强,在卫生管理中加大了软硬件投入,不断规范内部制度落实与管理等因素有关。城区县级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好转,与近年来国家对学校餐饮卫生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城区县直中学加大卫生管理投入,以及坚持开展学校餐饮整治工作密不可分。

2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县级在推行量化分级管理中,经营单位主动参与性不强,缺乏市场经济动力,不是积极主动配合,需以强制力来保证。突出表现基层低等级C级占绝大比例,获得C牌、低等级的餐饮经营单位不愿挂牌,对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审积极性、主动性不高[1]。经营者诚信机制尚未建立,无约束惩戒制度,表现在经营者多为短期行为,以牟利为主要目的,自律性差,无视信誉的养成,重复着垮掉-转让-重开的过程,随意性大。食品采购索证管理办法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2,3]。突出表现在基层小餐饮单位食品原料、调味品、添加剂种类繁多,采购量小而频繁,要求全部索取卫生许可证和检验报告不符合实际,不便操作和坚持。社会问题与卫生监管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外来打工、进城农民、下岗职工从事小餐饮经营居多,这类经营者多以糊口、谋生、短期盈利为主要目的,成本小且条件简陋,卫生问题较多[4]。但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卫生问题得不到彻底根除,卫生条件改善困难较大,在量化分级管理中有一定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