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口腔医学技术出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大多数医学生的眼中,口腔相关的医学专业是一门比较好就业的专业,针对当下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口腔卫生的维护意识的提高,各种口腔门诊的兴起,口腔相关的医学专业逐渐成为了一门热门的行业。然而,在对于口腔相关的医学生的采访中却不难发现,口腔医学的发展固然可观,但却仅限于本科的专业医学生。对于在学习中更倾向于技术方面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去向却不太乐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身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并不感兴趣
一部分学生在最初选择专业时并没有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有过多的了解,而是受父母或者是亲戚朋友等周边的人影响或怂恿才选择了这个专业。本身抱着混文凭的思想进行学习,得过且过。所以,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是不会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另有一部分同学实在是志不在此。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问题有自己的打算,并且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不感兴趣,以后的就业方向与专业不会挂边。
2、 对于口腔医学技术这门专业认识比较悲观,更多的人选择专升本
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历,获取更多的知识。一个人拥有了追求之后才会拥有前进奋斗的动力,而专升本是大多数专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奋斗目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很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一进入大学就已经在努力为三年后准备,在他们看来专升本与毕业后实习这二者比较而言,专升本才是正道出路。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作是辛苦和没前途的代名词。
二、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偏高。[1]最近几年的医学发展较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期望比较高,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技术”二字上,从而在心底对于口腔医学技术这个专业没有真正的重视,更多的注重于更高学历的追求。
(2)学生本身不能长时间的忍受口腔医学技术的技术工作。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娇气的性格,他们不能吃苦。大多数的学生在看到口腔技术工人的工作条件之后就萌生了退意,他们认为条件太艰苦,不适合自己。因而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更多的人认为,上了大学就不应该再进入工厂,下车间。
2、社会方面的原因
(1)大医院抬高就业门槛,学历要求提高。[2]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就业单位,所以大多数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大医院,或者是知名度较高的医院等。当医院的需求人员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它们更注重的就变为质量,高文凭则成为了他们录取的第一凭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更高的学历就成为了大多数医学生的首要目标,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尤其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实际上是属于技术范畴,因此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向上追求更高学历的欲望。
(2)工作环境的影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方面的学生,以后工作的地点大多数是工厂,而工厂的工作环境与医院或者是诊所相比恐怕是天差地别。首先,工厂的工作环境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的宁静,太过嘈杂的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是一种负担,大多数人更喜欢相对安静一些的工作环境;其次,工厂的强制性比较强,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相对的自由。
3、学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有很多学校更注重于升学率的提高,想凭借升学率来提高知名度,以此获得更大的生源,因此对于学生忽视了自身专业不太重视,更注重于专升本相关科目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这一相关科目也变得轻视起来。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也不够,甚至可以说是落后。
三、解决现状的对策
1、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在招生宣传及新生报到时要向考生详细讲解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是不同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有很大的区别,对口腔医学技术真正感兴趣的同学招收进来,而不是对不明情况的学生及其家长避而不谈,这就等于学生是稀里糊涂的来上学,等到明白了一些情况就错过了转专业的时机。对于招收的同学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习,开阔视野,加强各种基本能力的锻炼,掌握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对于工作充满信心,使自己充满昂扬的斗志。
2、学校应完善教学模式
老师一定程度上要改变教学方式。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引领他们树立起就业的信心。端正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积极地就业心理,并向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3、社会方面应改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作环境
社会方面应改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作环境,从真正意义上使人们对于这门专业产生新的认识,树立起人们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信心,提高专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吕春,赵忠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36.
[2] 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式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96.
篇2
1.2 诊断标准:牙齿萌出期已过,仍在颌骨组织内,X线摄片显示阻生恒牙的牙根已发育完成[3]。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牙牙合模型、口腔全景片、必要时配合CT检查很易确诊。
1.3 治疗方法:53例伴有阻生恒牙的患者采用开放式外科暴露法和闭合外科导萌法:①对唇向阻生的前牙实施改良的根尖复位瓣手术,即在阻生恒牙的唇侧牙龈,梯形切开龈粘膜,剥离覆盖在阻生恒牙表面粘膜瓣,去骨暴露牙面,以备粘结附着体或牵引钩,压迫止血。将粘膜瓣向内及根向翻转并行褥式缝合;②牙槽中部、腭侧、深的骨内阻生恒牙需使用闭合导萌技术。粘结附着体或牵引钩均在手术后立即完成,其操作成功的关键是止血、隔湿;导萌使用进口弹力线、链状橡皮圈,用力约50~60g持续牵引,牵引方向为相应的缺牙间隙,有时需采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牵引方向与角度。2~3周复诊,3例直接修复,7例通过固定正畸技术开拓间隙后再修复。
1.4 患者阻生恒牙位分布见表1。
1.5阻生原因:乳牙滞留5例、多生牙7例、乳磨牙龋坏3例、牙胚异位4例、乳牙期面部外伤13例,不详13例。
2结果
3例第一磨牙阻生明显弯曲根且有足够间隙的直接修复、7例上、下颌前牙阻生,牙根弯曲小于90°拔除后通过正畸开拓间隙后再修复,43例患者的阻生恒牙均经过外科手术结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导萌恢复牙列完整。
典型病例:某女,10岁,因上前牙齿迟萌求治。口腔检查:上唇部欠丰满,替牙牙合,11近中腭向扭转90°。21、22、23 未萌,11、14、16、24、26、、32、36、41、42、46已出,55、74、83、85滞留。53、61、62、63、65、73、75脱落、13、15、17、23、25、27、33、35、37、43、45、47未萌。16、46;26、36呈中性牙合关系,X线片显示11近中扭转,12牙根弯曲,21、22呈水平位骨内埋伏阻生(如图1)。13、15、17、23、25、27、33、35、37、43、45、47垂直位或接近垂直位骨内埋伏,牙根发育尚未完成。诊断: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前牙反牙合伴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分次逐一对22、21、23采用外科手术结合正畸导萌法,总疗程24个月(治疗前如图1~4,治疗后如图5~8)。
3讨论
3.1阻生恒牙治疗的适应证:Ley Iand认为决定阻生恒牙能否成功地矫治到位的因素如下:①位置和方向:洞悉其邻牙牙根与阻生恒牙的位置关系,是否有骨粘连;位于鼻棘附近的阻生恒牙不可能移动到无骨质覆盖;②牙根形成的程度:当牙根完全形成后,即便去除阻萌因素,牙齿也不能自动萌出;③牙根弯曲的程度:若牙冠及牙根的形态正常,移入牙弓的正常位置较顺利;若牙体略弯曲,但有足够的长度,经测量能顺利通过移动轨道,进入预定间隙;而牙体过弯曲,牙根过于短小,则不适应;④排入牙列的空间:阻生区的近远中间隙应等于或略大于对侧同名牙冠近远中的宽度,如果因邻牙倾斜,可以通过扶正扩大间隙;如间隙不足,应扩大间隙达到适当的宽度;或考虑拔除第一前磨牙后在治疗;⑤长轴移动方向:Cam initi等认为较高的成功率部分归因于早期的诊断以及患者的年龄;20岁以前治疗,可以获得最大的成功率[2]。
3.2阻生恒牙的定位:口腔全景片足以发现绝大多数阻生恒牙的存在,但并不能清楚显示牙轴方向、牙的形态既不能直观显示阻生恒牙在颌骨中的具置,离开唇腭侧骨皮质的距离。螺旋CT是确诊阻生恒牙的可靠方法。其意义在于可显示:①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是软组织阻生还是颌骨内阻生;②骨内阻生恒牙的数目、大小,形态;③阻生恒牙的方向:在牙列的唇颊侧或舌腭侧;④阻生恒牙在颌骨中位置的高低;⑤阻生恒牙与相邻牙胚和牙根的距离或嵌入关系等[2]。
3.3本组病例43例实施了改良的根尖复位瓣手术和闭合外科导萌法,二者均能恢复被导萌牙唇侧龈缘的美观;前者在附件脱落时便于再次粘结,后者在操作时应注意施力得当,谨防附件由于牵引力过大而脱落。术后患者处于局麻状态,粘结附件时较易操作。用1‰肾上腺素压迫止血后立即粘结附着体或牵引钩,可防止日后暴露牙面面积缩小导致粘结困难。多个牙同时埋伏时需分次逐一进行外科手术,粘结附着体或牵引钩,定期调整牵引方向,及时更换弹力线或链状橡皮圈,用尽可能小的正畸力持续牵引。先被导萌的牙需与口内其余牙结扎在一起,有增强支抗与保持的作用,治疗时间6~24个月。3例第一磨牙因牙根弯曲根且有足够间隙的直接修复,7例上、下颌前牙埋伏、牙根弯曲小于90°拔除后通过正畸开拓间隙后再修复,明显地缩短了疗程。对于因阻生恒牙压迫而致的牙根吸收,有报道称,应尽可能保存发育较好的埋伏阻生牙,而将已经引起严重牙根吸收的恒牙拔除[4],待导萌后进行义齿修复。
[参考文献]
[1]邱美芳,效海兰,裘 军,等.手术导萌治疗埋伏阻生牙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6):81-82.
[2]张志华,林 军.上颌前牙阻生恒牙的定位及导萌治疗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9,29(6):325-326.
篇3
因此,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要研究当地的产业结构,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是什么学校都可以办高职教育,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建好实训实习基地,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是什么专业都容易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探索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校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一句话,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全局。
提高办学水平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目前,应当把高等职业学校由单纯追求规模、数量,转化到坚持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内在统一的健康协调发展轨道上来,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教育部委托各省自治区通过几年的时间正在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一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这对于系统总结办学经验和成绩,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和定位,规范办学标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提高办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层面。首先是要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包括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及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其二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包括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师生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以及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等。其三是改善教学条件,包括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实训基地、图书资料及经费投入等。其四是教学建设与改革,包括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职业技能训练、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其五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包括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质量标准与监控、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
但是,提高办学水平最终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通过质量树立品牌,促进学校发展。提到质量,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什么是科学的质量观?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对人才要有多样化的质量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是高等教育量的变化,其核心是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变革,在质量观、人才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较精英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单一质量观、人才观认识学生,设定标高。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质量标准是与培养技能型、管理服务型人才要求相符的,考核质量的方式不只是一张试卷定成绩,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应对平时学习和实践环节进行考核,应探索如有限开卷、写论文、做课程设计、做产品、上机和进实验室、实训室现场考核等多种考试方法。其次,要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招生要注重生源的质量;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有科学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也要与教师的学科水平、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后勤、机关服务等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通过几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涌现了许多办学很有特色、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已开始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卓越计划”,即“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介绍,卓越计划就是希望在全国建设100所有特色、有实力,能够代表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发展方向的学校。所谓发展方向,一是希望通过100所学校可以带动更多的学校,从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品牌;二是希望通过“卓越计划”的实施带动所有学校都确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三是希望通过这100所学校带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让他们走在前头,闯出一条路子供其他学校借鉴。[1]这些都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创品牌的很好的举措。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它可以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治学方略,也可以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独具特色,还可以体现在学校制度与管理层面。大多数办得好的学校、高水平的学校在某些方面都独具特色。特色决定水平,水平彰显特色。
浙江大学的办学特色是:“秉承百年办学传统,植根浙江人文文化”,“求知求实、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概括的办学特色是:“融合江苏人文底蕴,秉承百年示范传统,坚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铸就了以‘厚生’为主体的南师精神”。[2]昆明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方略上形成了“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许多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独具特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理念上总结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特色,学校致力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的精神。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以“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为办学宗旨,以“质量立院、特色创优”为治校方针,为我国国防建设、造船工业以及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合格的毕业生,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特色。
有的学校某个专业办得很有特色,如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依托口腔义齿中心,产学结合,医技结合。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既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及生产实习基地,同时也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修复实验室。实训中心包括实验室和义齿加工部两部分,其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需求,同时克隆了义齿加工企业生产流水线的实际布局和结构。按照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两部分相对独立,但为教学服务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义齿加工部承担着教学、实训和生产双重职能,它充分利用实验设施,是实验室向企业的延伸。作为企业,它对外承接各项义齿的加工制作业务,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理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这种企业特征丰富和充实了它的教学活动,强化了其教学职能。在这里,教室就是工厂,老师就是技术工人。在本实训中心,学生可完成从基本技能到模拟操作再到实战性训练的一整套实训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还有很多有特色的高职学院,这里不再一一列举。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多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紧紧锁定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和工程一线培养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所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绝对不能办成本科压缩型。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就业力高峰论坛・高职高专峰会发出声音:“高职高专教育已进入校企合作和就业品牌导向的时代。”与会专家提出,高职院校要对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再认识再定位,要将专业办在地方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的兴奋点上,把课程设在社会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的要求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教育首先是要研究和探索市场需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专业办学机制;其二是研究和探索“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等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三是根据基础够用,服务岗位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其四是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在黑榜上开机床,在练习本上编工艺”的单一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五是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及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和探索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
许多学校许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很有特色。如东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与企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软件标准对接,提出:“定向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又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将课程体系整合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模块,建有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AD/CAM技术应用四大实训室,专业基础课改革为讲座课、导修课、项目教学三类。
我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根据社会需求和印刷及图文信息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印前、印刷、印后系列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要求,构建“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教育模式,坚持以图文印刷系列课程内容为基础,紧紧跟随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现代技能和工程素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践环节进入车间台机教学。为此,学院投入资金建成印刷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中心于教学、生产、试验、实训一体,产学结合,既对外承接印刷业务,又承担实验实训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中心可完成排版、拼晒版、印刷、装订等全部生产实训过程。中心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开拓实验实训教学新思路,逐步建立了基础实验、应用试验、设计和创新实验相结合及现代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紧密整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为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先进的实验、实训、实习与教学、科研的平台。
篇4
关键词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正畸治疗;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32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104-02
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埋伏阻生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类型,阻生牙中又以智齿和尖牙发病率比较高,其中埋伏阻生尖牙中又以上颌阻生尖牙最为多见。我国流行病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造成人体牙颌畸形的关键因素是埋伏阻生牙。临床埋伏阻生牙传统治疗方法将牙齿拔除后义齿修复治疗,对拔牙者心理健康与美观性造成严重影响[1]。该研究选取60例2009年4月—2014年2月在该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对其实施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对其分别实施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与传统正畸技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在该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患者纳入标准为,患者口内双侧或者单侧上颌尖牙较正常萌出时间长,且尚未萌出至口腔,影像学检查示患者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有15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为13~22岁,平均年龄为(15.0±2.5)岁,其中有10例患者为双侧阻生,18例患者为单侧阻生,共计38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观察组患者中,有17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为12~20岁,平均年龄为(14.5±3.0)岁,其中有9例患者为双侧阻生,23例患者为单侧阻生,共计41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正畸技术治疗。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具体治疗步骤为: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口腔影像学常规检查,对患者埋伏阻生牙位置与阻生牙周围进行重点观察,以拔牙的方式对患者牙齿间隙予以开拓,促进患者阻生牙萌出;对患者口腔X线片进行分析,以明确阻生牙走向与牙齿畸形类型;局麻下将患者阻生埋伏牙牙冠暴露出来;通过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列进行矫正,在暴露牙面上粘接舌侧扣,通过弹力线牵引患者阻生牙,避免牵引力度过大,每月加力1次,维持4~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照郑改连[2]拟定的埋伏阻生尖牙手术治疗判定标准实施疗效评价,即埋伏阻生尖牙牵引到位与对颌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为止。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高于观察组(9.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埋伏阻生牙指由于相邻牙齿、骨质等阻挡造成某些牙齿不能正常发育而产生的一种口腔疾病,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是埋伏阻生牙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会对人体正常牙列造成严重影响,延迟或干扰患者牙齿运动功能,甚至发生牙根脱落、吸收现象。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发生和患者乳牙病史、口腔外伤史、牙胚发育不全及牙列拥挤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拔除修复法不能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往往会造成患者牙齿运动能力差。正畸治疗中在近些年逐渐开始应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能够有效治疗牙根发育不完全,能够有效开拓埋伏阻生齿牙齿间隙。
3.1 人体中尖牙的重要作用
尖牙是人类口腔中最为坚固、最长的牙齿,而且尖牙在功能、位置及美学方面都极具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①尖牙有着粗壮的牙根,对人类口角有支撑性作用,保证面部对称丰满,牙冠表面光滑,而且具有良好的自洁作用,出现龋坏的概率比较小,如果尖牙缺失,就会直接影响到牙颌系统的美观与功能,会导致患者口角发生塌陷,给人一种面部衰老的感觉;②尖牙的位置在牙弓前部,形成运动咀嚼的Ⅲ类杠杆,具有比较强的咀嚼功能[3];③尖牙的牙根比较长,所以是具有最长保留时间的牙齿,尖牙可以避免牙槽骨吸收,往往会被视为修复治疗的基牙,因此应该尽可能保留尖牙。传统治疗埋伏尖牙的措施主要是不处理或者拔除。随着近些年正畸技术的不断完善,翻瓣去骨,将尖牙萌出阻力予以开窗去除,通过正畸力对阻生牙进行牵引,再把正常牙弓纳入其中,使其成为临床中对尖牙阻生进行治疗的常用措施。只要对病例进行合理选择,并正确操作,一般埋伏尖牙在治疗后,都能够纳入正常牙弓[4]。
3.2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病因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病因分为全身因素与局部因素。一般全身因素和遗传有关,主要包括颅骨—锁骨发育去全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等,临床中以局部因素最为多见,包括乳尖牙早失、牙量骨量不调以及牙胚位置异常等。尖牙在口内萌出的时间稍晚,萌出路径又较长,若已经有牙列拥挤,则更容易造成尖牙阻生; 上颌侧切牙的影响也较为严重,侧切牙的缺失、牙根的大小和位置对尖牙的萌出也有明显影响
3.3 诊断埋伏阻生尖牙的关键
诊断埋伏阻生尖牙的关键包括以下几点:(1)尖牙埋伏阻生的具置:腭侧与唇侧;(2)对邻牙形成的危害。以上两点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影响。经临床检查发现,多数阻生尖牙都可以直接定位,在其定位过程中,X线片具有重要作用。比较常用的X线片包括CT片、口内根尖片、全景片以及咬合片等,其中CT片对定位埋伏牙的作用非常大。很多患者往往会以口腔内出现“肿块”的名义就诊,对其实施临床检查后,能够定位诊断。此外,一般在8岁左右就应该注意尖牙萌生情况,便于对错位尖牙及早发现,尤其是有埋伏阻生尖牙家族史与上侧切牙先天性缺失的儿童,一定要特别注意。超过10岁的儿童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①儿童在10~11岁时,不能在尖牙正常位置找寻尖牙隆起[5];②左右尖牙隆起差异性比较明显;(3)上侧切牙形态异常或者迟萌倾斜比较明显;(4)无法触及尖牙,而颌骨处于正常发育状态。通过检查全景片发现,替牙后期侧切牙或者切牙牙根吸收。由此可能是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需要对其实施深入检查才能确诊。
3.4 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
埋伏阻生尖牙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是闭合式助萌术,主要是必须对“开窗”位置予以明确,将骨阻力去除后,尖牙牙冠部分暴露出来,通过弹力线对舌侧扣或者贴托槽实施牵引,在牵引时,必须选择较粗的弓丝对弓形进行稳定,通过持久柔和的牵引力,保证正确的牵引方向,一定要防止损伤邻牙牙根,避免牵引过程中唇舌向移位及邻牙压低。相关研究结果表明[6],矫治和侧切牙易位的埋伏尖牙具有很大的困难性。在外力牵引下,埋伏阻生尖牙和正常尖牙萌出时间对等,均在7~9个月之间。在尖牙萌出位置发生改变时,一定要对托槽位置予以及时性调整,确保尖牙位置合适。
4 结语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93.8%,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张发生率(10.7%)高于观察组(9.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传统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拔除修复相比,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齐攀,李淑萍.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2):120-121.
[2] 郑改莲.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效果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147-148.
[3] 刘利,谢迎,苏辉.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甘肃医药,2011(9):151-152.
[4] 张东妹,许天民,李小彤.上颌阻生尖牙的定位及萌出预测[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6):164-165.
[5] 萧雅一,冯辉.上颌尖牙阻生的滑动直丝弓矫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5):152-153.
[6] Cantelmi P,Singer SR,Tamari K.Dental caries in an impacted mandibular second molar: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to explain inconsistent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J]. Quintessence International,2010:148-149.
[7] 王志刚,刘建勋.尖牙埋伏阻生的保留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0(11):120-121.
篇5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1]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上承认的大众化阶段。[2]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毕业生市场供给量迅速攀升。以安徽某医科大学(以下统称该校)近十年统招本科毕业生为例,2004年扩招后到2010年的7年间,[3]年平均本科毕业生1549人,比2001-2003年的743人平均增长了14.98%,毕业生人数最多(1805人)的2008年与(1098人)的2003年相比增长了67.6%(见表1)。大规模毕业生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丰富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就业促进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难题。特别是2003年后在全国面临“就业难”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心城市地区就业岗位趋于饱和、沿海省份大城市就业壁垒尚未破解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期望难以实现。2004年,扩招后第一届医学本科生进入市场,去往市及市级以上单位就业的学生由2003年的54.8%下降为2010年的36.1%,去往县级单位就业的学生由2002年的5.29%上升到2010年的10.02%。
近年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中央和国家各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就业(促进)政策,积极发挥政策的利益调节和刺激功能,引导大学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以面向基层的就业政策为例,从2005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三支一扶项目、预征入伍、选调生等,大力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医疗人才建设”政策,对基层医疗建设提出一系列促进措施,也为鼓励医学毕业生回到基层医疗卫生系统构建了政策支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国家还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统称《就业促进法》),在认真总结我国促进就业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促进就业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该法的基本思路,诸如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关于就业促进的方针政策,并将其制度化,以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注重解决就业促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就业促进工作中存在的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秩序不规范、职业教育培训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规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就业促进法》为消除就业歧视,保护大学生就业平等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4]
本文研究对象和统计样本采自该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1-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派遣数据库有效数据(以下简称派遣数据),时间结点为每年8月31日,毕业生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口腔医学、卫生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等17个医药类本科专业。本文操作性定义包括:(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遵循政府统一统计标准,统计对象不仅包括已经签约并核发派遣证的毕业生,也包括研究生录取率;[5](2)毕业生就业地域分为本省和其它各省(市);(3)毕业生就业层次分为省(市)、地级市、县级、县以下四类。(四)毕业生就业行业,按照派遣数据库分类,分为医疗卫生单位,国有、外资、其他企业、部队,城镇社区、国家项目,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其他事业、科研设计单位五类。
二、2001-2010年医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实证分析
(一)初次就业率:维持平稳运行
依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Labou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提出的工作分层理论认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后,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高校毕业生将主要在主劳动力市场就业,而不愿到次劳动力市场就业。因此,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将导致毕业生在主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相对机会减少。[6]
2004年以来,该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1.30%(见表1),而该校扩招前三年(2001-2003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0%,待就业率为14.0%。说明扩招后初次就业率不仅保持稳定而且略有上升。而且,这一数字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虽然该校平均待就业率为9.70%,但是根据毕业生离校前“一对一”谈话,待就业毕业生中有5%主动选择不就业,准备参加下一年度研究生考试,其他约5%学生基本属于选择性待失业。[8]由于初次就业率统计时间截至为每年8月31日,在9至12月待就业的毕业生仍会继续积极参加各类考试、招聘活动。截止每年年底,从年终就业率统计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约为95%。
(二)职业和升学倾向:签约率略有下降,考研率有所上升
由于初次就业率包括签约派遣率和考研率,从进入劳动力市场看签约率更能代表毕业生职业获得情况。扩招前该校平均签约率为75.3%,扩招后为70.55%,下降4.75%。工作分层理论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也反映出毕业生已经逐渐认识到就业形势严峻,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会主动考虑职业理想与实际市场需求的差异,并积极向市场需求看齐。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该校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录取率节节攀升(见图1)。这是因为地市级以上医疗及科研机构对学历层次提出更高要求。市场需求促成报考研究生比例的居高不下,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考取研究生意味着提升工作找寻的竞争力,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图1: 2001-2010年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统计图
(三)就业流动:市场机制和就业促进政策发挥成效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户籍、地区、行业等体制性分割,不同地区,意味着在劳动保障、发展机会、工资水平、教育、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现实差异,因此,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及市级单位成为毕业生理想就业区域。调查表明,扩招前的2001-2003年毕业生在省外就业平均率占签约人数的28.29%,扩招后7年的平均水平上升到40.11%(见表2),外省签约率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图2)。其中东南部及沿海地区旺盛的人才市场吸引近30%的毕业生,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见图3)。
总之,该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总体上呈现如下特点:一方面,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以显现,省外尤其是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东南沿海地区就业比例上升;另一方面,虽然在省市一级单位就业人数减少,在基层就业政策的干预下,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就业的平稳上升,去县城、西部地区的均有小幅度的上涨,表明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调整期望值,就业重心正在逐步下移(图4)。
(四)职业定位:行业依赖与多元化就业结构并存
2010年该校毕业生由2001年的4个专业发展到17个专业,专业方向由医学单科型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发展到医学相关专业的多学科复合型培养模式,新增法学(医事法方向)、药品营销、医药信息与计算机应用、医疗保险等复合型专业。2001-2003年,毕业生在医疗卫生行业就业的一直维持在50%以上,表明作为医学院校这种单科型高校对行业有很强的依赖性。2010年毕业生在医疗卫生行业就业的降至41.75%,排除政府促进就业项目和研究生录取率提高因素,因为学校专业设置向多学科方向发展,在传统医疗卫生行业就业的比例在下降,三资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的人数在逐年小幅提升。(见表3)
转贴于
三、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执行绩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执行绩效
根据上述2001-2010年以该校为代表的医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分析,不难看出: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能够主动回应市场需求,就业去向趋于理性。显然,这一变化趋势背后是政府就业促进政策“推手”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随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不断激活人力资源市场,市场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信息更加公开,操作更加规范,学生更容易掌握市场信号,并做出积极回应。该校毕业生省外就业人数的增加即说明了这一点。2001年后,安徽省教育厅取消对医学类专业出省就业限制,作为省属重点大学,主要面向省内培养服务本省、服务基层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而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灵活的录用制度,较高的薪酬标准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强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本省内专业技术人才的供给。
其次,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面向基层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和措施,大大缓解了扩招以后带来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为扩招后大学生去往市级医疗单位就业的逐步减少,去往县级单位就业的小幅上扬,参加政府促进就业项目,前往西部、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抬升,反映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中心在下降,他们的期望值在逐步降低、对市场需求信号给予理性的回应。
再次,报考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说明研究生扩招政策也为本科毕业生升学带来机遇。根据该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调查:2004年34.5%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报考研究生,2005和2006年报考比例达到48.1%和44.5%;而不报考的比例则从2004年的19.2%下降到2006年的13.8%,[9]可以预测在今后几年中报考研究生仍然会保持较高比例。继续攻读硕士考研究生作为延缓就业、增加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会提高职业找寻的预期。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初步呈现积极变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向好,说明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预期成效显著。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用人需求总量的减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进一步减少,全国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利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升和就业环境的改善,主要表现为:
其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动机上成就欲望和发展动机需要占主导。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需要动机理论[10],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为维持因素,包括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社会福利和职业安全等;另一类为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可、责任、发展等因素。从就业层次和区域反映出大学生在择业中首要需求已经不是经济收入等维持因素,工作岗位的发展空间、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成就性激励因素成为主导需要,反映出大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和较高的成就欲望。必须承认,在高等教育成本提高的前提下,上大学已经成为一笔很高的投资,对高投入高回报的期望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需要学校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大力开拓就业基地,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教育主管部门、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重视大学生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充分考虑毕业生需要动机的激励因素。
其二,预计就业期望值较高态势仍将维持。统计数据显示,去往县、县以下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涨幅较小,无论是在就业地域、就业单位的层次上,大学生都表现出对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强烈偏好,而中心城市对本科生的需求趋于饱和,市级以上单位对本科生的需求在逐步减少。巨大反差说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仍然偏高,需要调整。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层和西部地区自身能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待遇与大学生的期望有很大差距,可以预见,较高就业期望值短时间不易改变。因此,有关部门要积极提供多项公共就业服务,创造城乡公平就业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去。
其三,寻求高质量就业,升学不是唯一出路。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竞争加大,加大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人数持续增多,许多大学生将解决就业的途径落在继续攻读研究生上。但是,攻读研究生不是高质量就业的唯一途径,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才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根本。另外,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对本科生就业的“挤占效应”将会逐渐显现,本科生竞争优势岗位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因此,如何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把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结合起来是我们教育者的新课题。
其四,就业促进政策的负效应逐步凸显。从博弈论角度来看,公共政策实际上是一个由政策部门与利益相关的当事人进行的重复博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外部效应,使某些并不享受该项公共政策权益的社会成员也可能利用公共政策最优化其自身的利益,因之,某些社会成员会因为公共政策的外部效应而受到损失。[11]如在“西部计划”实施之初,有关部门承诺在考研、报考国家公务员等方面为志愿者提供优惠政策,但国家尚未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有学者担忧,倘若志愿者服务期满时,该方案仍未确定,那么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志愿者将承担因此而造成的全部损失。[12]
总之,政府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和制度供给,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合理流动。流动性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劳动力就业的特点趋势和内在要求。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流动,特别是自觉向西部地区、艰苦行业的流动,政府仍需要未雨绸缪,认真调查研究,积极调整和完善各项政策,从宏观政策上促进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同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就业资助和补偿政策,提高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的说明[M].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4.
[2]顾明远.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5(1): 18-19.
[3]我国高校扩招从1999年开始,医学本科的学制为5年,2004年为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因此,文章将2004年以后作为扩招后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与2001-2003年情况进行比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的说明[M].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北京市: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5.
[5]有学者提出不同统计口径,参见文东茅.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25-30.
[6] Cain,G.The challenge of Segmented Labor Market Theory to Orthodax Theory : 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76, No3.
[7]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近几年本科院校初次就业率为80-88%,近年来全国初次就业率水平80%。引自:2005--2008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年鉴[A].安徽省教育厅,2009.
[8]选择性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择业过程中因主动放弃某一或某些就业机会,而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的状况。参见:郭飞.大学生就业难与选择性失业[N].人民日报.2004年10月21日,第九版.
[9]潘莉莉.医科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变化趋势分析 [J].中国大学生就业(社会科学版),2006(24):59-61
篇6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3)06003306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疾病,据相关资料统计,平均每出生600~1 000个婴儿中就有一个是唇腭裂患者。唇腭裂影响患者面部美观,严重的腭裂会引起发音障碍,使患儿言语不清楚,呈开放性鼻音状态。唇腭裂患儿的症状给患儿和家长的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根据调查显示,有194%①的患儿照顾者②在照顾过程中感觉非常累,有301%③的患儿照顾者感觉比较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郑雷蕾的研究显示,唇腭裂患者出生对照顾者来说是一个“精神打击”,照顾者在照顾患儿期间经常会出现焦虑、乏力、头晕、惊恐、发疯感、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噩梦等精神症状,尤其以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噩梦较为严重。[1]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患儿的成长,主要表现在影响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影响患者的心理发育,甚至可能引起患者早期的心理变化,并对以后心理障碍产生深远影响。[2]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照顾者对患者的照顾水平已经成为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需求
需求(want)是个体自身对于某一需要满足物的取向,需求具有主观性。从2011年3月份开始,重生行动——唇腭裂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支持服务计划一共开展了两期社会服务活动,每期项目开展五次活动,每次为两个小节的小组团体活动。2012年第二期项目中,除了第一期的小组活动外,还增加了社区宣传和对唇腭裂照顾者的调查研究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有874%④的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来自农村,唇腭裂患者的出生给原本经济就不好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唇腭裂患者出生后,大部分照顾者都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接纳患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对孩子未来的不好的预期等原因,照顾者面临很大的精神压力。综合项目调查收集的资料分析显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需求。
(一)物质需求
在唇腭裂患者照顾者中,来自农村地区的照顾者较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户籍在城市的患者,巨额的治疗费用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由于唇腭裂疾病的康复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系统治疗过程,即唇腭裂的序列治疗。“序”意味时间的先后,即按照生长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相应的解剖形态的恢复、语音训练、二期修复等;“列”是从横向上看,意味着遗传学、心理学、社会学、颌面外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参与。因此,序列治疗所需的费用对于照顾者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即使是一般正常的家庭也很难承受这笔巨大的医疗费用的开销。除了费用方面的需求外,患儿照顾者刚接触患儿时,由于患儿的特殊情况,缺乏相关的护理技巧,迫切需要学习患儿护理方面的知识。
(二)心理需求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个体积极生活和工作的保证。研究显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心理状态既与患儿患病类型的严重程度有关系,还与是否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影响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心理状态的是其自身的素质。由于唇腭裂患者的照顾者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据调查了解,在某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由于接受不了所生的孩子是唇腭裂患儿而直接遗弃的现象。在入户进行深入访谈过程中也了解到,很多唇腭裂患儿的照顾者曾有过遗弃孩子的念头,后来得知这种疾病能够治好,才得以让孩子生存下来。但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接纳孩子。另外由于家庭的贫困,很多家长普遍存在焦虑的症状,担心自己无法负担孩子巨额的医疗费用,担心手术不顺利对孩子带来伤害。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畸形是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为孩子的畸形感到自卑,不敢把孩子抱出去,无法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担心受到歧视。有些大点的孩子的照顾者宁愿自己的孩子呆在家里,而不愿意让孩子跟别的孩子一起玩耍。这些现象显示,如何消除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自卑感和自责感,减少他们因患儿的畸形而带来的无助感是当前唇腭裂患者照顾者中尤为突出的问题。
(三)精神需求
精神支撑是个体生活的重要动力,是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源泉。唇腭裂患儿的出世给患者照顾者巨大的打击,使照顾者个体产生焦虑、失落、沮丧等多种负面的情绪,随之会出现情绪紊乱、无法控制自己、睡眠障碍和饮食问题。研究指出,80%以上的唇腭裂患者的母亲对唇腭裂患者的第一反应是感到震惊,内心产生沮丧、怨恨的心理,这使她们想抚养一个“完美”婴儿的美梦破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缺陷的婴儿,这使她们在精神上难以接受这个事实。[3]原来对出生的孩子抱着美好的希望顿时落空,心里面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又直接影响其对患儿的照顾。研究显示,同正常儿童的照顾者相比,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对患者的微笑、说话及玩游戏的次数较少,对患者的行为缺少面部表情和反应。如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微笑次数明显少于正常的父母亲,因此,照顾者的精神状况也同样可能导致患儿日后精神障碍的产生。
二、唇腭裂患者照顾者
需求满足现状及困境
(一)需求满足现状
首先在医疗费用的支持方面,目前资助唇腭裂患者医疗费用的有微笑列车、嫣然基金、重生行动(重生行动项目于2012年8月1日截止,以后纳入大病医保)等项目为唇腭裂患者提供手术治疗费用。由于唇腭裂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治疗才能实现全面的康复,资助唇腭裂疾病治疗的基金会只资助其中部分治疗费用,这些资助并不能全部满足唇腭裂患儿的手术费用需求,贫困家庭的患儿要实现全面的康复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唇腭裂患儿照顾知识方面,院方护士在病人入院时都会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宣讲,但由于时间较短,且各个患者的接受水平和需求不一样,所以还有患者照顾者没有很好地接收掌握对患儿照顾护理需要的知识和技巧。
基金会和医院的介入给唇腭裂患者容貌的修复提供了保证。但现代医学的康复理念表明,仅有手术治疗上的康复还不能算是真正实现康复,除了手术治疗之外,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唇腭裂患者这类特殊疾病的群体中,主要表现在其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成长的影响。在目前的医疗机构中,由于很少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医务社工进驻医院,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失落、焦虑、沮丧的心理状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照顾者的自信心及自我效能感仍然较低,对孩子未来存在很大的担忧,感觉没有希望。照顾者的这些情绪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患儿的照顾质量,影响患儿今后的健康成长。
(二)需求满足困境
民政部重生行动项目于2012年8月1日停止对患者的手术费用资助,项目截止后,根据民政部门的通知要求,唇腭裂疾病的费用将通过大病医保的途径进行报销。根据笔者在院方了解到的信息,纳入大病医保后仍然面临很多困境。比如手术报销比例是多少,对唇裂的修复费用是否属于费用报销的范围,根据之前的医疗报销信息,唇腭裂患者二期修复属于美容系列,不在费用报销范畴,这无形之中又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很大的负担。
在有关患者的护理知识方面,由于医院的病人较多,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较重,在有关护理知识方面的讲解和传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现象,不可能满足全部唇腭裂患者对护理知识的特殊要求。
农村唇腭裂疾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城市,大部分唇腭裂患者的照顾者来自农村地区,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心理素质也较脆弱,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唇腭裂患者这个事实。此外,由于缺少相关的知识,个体内心焦虑、沮丧、紧张的时候,并没有心理调节的方法,最经常的做法就是跟自己的爱人倾诉。但是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很多唇腭裂患者的家庭成员由于工作的压力而出现家庭支持系统减弱或缺失的状态,家庭已经不能有效缓解照顾者的心理状态,精神慰藉的功能也越来越小,这使得照顾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迫切需要专业的工作者去关注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面临的困境,缓解她们的精神压力,提升她们对未来的希望,这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契机。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依据
唇腭裂患者的状况给照顾者带来巨大的创伤和压力,照顾者自身对事件的不正确的认知和归因造成其自身过分的自责和愧疚。复杂的序列治疗,巨额的手术治疗费用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以沉重的负担。虽然身边可能有些资源,但由于照顾者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缺乏,并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另外由于长时间形成问题视角的思维模式使得照顾者在患者出生后只注意到其所带来的问题,而没有看到潜在的能量和希望。照顾者面临的这些困境和需求为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提供了依据。
(一)理论依据
1.社会支持的概念
社会支持的经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来源于美国社会网络干预运动。早期的研究者认为,社会支持是宽泛、统一的关系整体,倾向于认为只要关系存在,就能够帮助个人应付生活中的困难。随着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类型与个体的网络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网络关系呈现不同的社会支持类型。范德普尔从社会支持行为的实施者出发,将社会支持定义为“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为某个人提供的帮助”[4]。巴勒内尔从支持的内涵和功能出发,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物质帮助,如提供金钱、实物等;行为支持,如分担劳动等;亲密互动,如倾听,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如提供建议、信息;反馈,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回应;正面的社会互动,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加社会互动。[5]阮曾媛琪和古学斌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们在互动中形成并能够提供工具性和表达性资源的社会结构,即个人拥有的与重要他人(如家人、朋友、同僚)之间的间接或直接的联系,在出现危机时可以发挥援助功能的社会互动关系。[6]林南认为,社会支持就是意识到的或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7]本研究采用的是林南对社会支持的定义。
2.社会支持的特征
林南关于社会支持的定义解读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理解。第一,社会层面中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根据宋丽玉等人的研究解读,社会网络主要包括亲戚、同事和朋友。这些人群使个人具有“连接感”(sense of bonding),而社区是居于社会网络外层的一般关系,可能使个人产生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ness)。具体的社区主要指个人所接触到的一些活动。最重要的关系存在于亲密伴侣之间,即亲属关系(sense of binding)。这三层关系在范围上具有一定的交叉部分。第二,从支持层面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和表达性支持(expressive support)两类。工具性支持主要指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达到某种目标;表达性支持则本身既是手段又是目标,它涉及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和挫折、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和尊严等。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行动;表达性支持则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及认可。[8]从以上理论内涵及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支持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社会支持理论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1.整合现有资源
在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所处的社会系统中,存在很多能够利用的资源。比如为唇腭裂患者提供资助的一些基金会资助项目,与基金会定点的医疗单位,各医疗机构的情况;在同一医疗机构一起入院治疗的患者及家属;患者当地政府的政府部门;所在地区的志愿服务资源等等。由于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人员进驻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这些存在的资源只是一个零散的存在状态,不能很好地用来为唇腭裂照顾者提供服务。资源的链接者是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则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系统中已有的资源为唇腭裂照顾者提供支持服务。
2.有针对性地满足需求
从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在物质、心理、精神三个层面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需求,物质层面需求主要表现为患者序列治疗所需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医疗护理知识的需求;心理方面的需求主要是由于缺乏心理疏导机制,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在患者出世时给心理带来的伤心、沮丧、痛苦等负面心理情绪,以及由此负面情绪使照顾者在心理和行为上疏远患者,不能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接纳和对待患者,给患者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照顾者内心深处的希望的泯灭,对孩子的未来没有期望而造成的低下的照顾动机。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唇腭裂患者的需要,特别是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在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满足。
3.实现增权赋能
充权是指人们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挣脱生活中所受到的束缚,试着追求自己想要的。社会工作的介入目的就是要增强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效能感,增加其对于生活的控制力,并能够对心中所预定的目标付诸实践和行动。充权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照顾者对患者的信息,增强照顾者对环境的掌控能力,感觉到自己有能量去达到未来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并能够持之以恒坚持走下去。另一方面是通过提升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患儿的知识、舒缓释放自己压力的技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管理生活的技巧,以实现增权赋能的目的。
四、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建立社工
与照顾者信赖联盟
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是社会工作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的有效途径。社工与照顾者的信赖联盟是从微观实务层面对社会工作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所做的阐述,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尊重、接纳、引导等方法与唇腭裂患者照顾者建立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照顾者动机,提升照顾者的照顾技巧和水平。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信赖联盟的建立不仅是照顾者对社工专业能力的信任,同样,社工也相信照顾者在社工的带领和引导下有能力处理目前面临的问题,走出困境。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主要是从照顾者的动机和知识技巧方面充权,有效提升照顾者的照顾动机水平及应对各种困难的知识水平和技巧能力。
(一)提升照顾者的动机水平
照顾者的动机来源主要有自信、自我效能感、希望、能量、坚持五个方面。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的其中之一就是要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提升照顾者的动机水平。
第一,在自信方面。自信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将会影响个体的行为,照顾者的自信心是指其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患儿,提升患儿的生活品质。相关研究显示,作为父母的照顾者自信心越高,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则越积极与医生和护士沟通,主动了解关于唇腭裂手术护理的相关知识,悉心听取院方专业人士的讲解。在患者康复成长过程中,自信心高的照顾者会注重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影响,让患者积极融入社会环境中,以实现心理社会全面的康复。此外,自信心还具有感染性,照顾者对患者有信心,表现出来的行为不仅能够感染患者本身,还能让患者身边的他人也感染这种气息,促使彼此之间达到充权的目的。
第二,在自我效能感方面。自我效能感在这里是指照顾者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在的境况。社工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使能者的角色,通过与照顾者一起努力,让患者的照顾者了解身边有哪些资源可以选择并由照顾者自己综合考虑自由做出决定。社工在这里不是专家的身份,而是与照顾者一起,培养他们的自决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
第三,心怀希望。所谓心怀希望是指相信通过自己努力使内心的期望能够实现,心怀希望是提升照顾者动机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学的研究指出,自我信念的提升及某种期望较高的想象能够引发较高的动机水平,因此,心怀希望就能够协助人们创造自我实现预言。提升照顾者的期待和希望最有效的方法是分享同类症状的患者成功的故事。社工通过收集整理唇腭裂患者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例,并将这些资源分享给照顾者,增强他们对患者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第四,能量,即肯定及增强照顾者的能量。既有的研究显示,唇腭裂患者的出生会给父母一系列的打击,照顾者在面对患者时常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社工在介入过程中重视转换问题的视角,从优势的角度看待照顾者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困境,重视照顾者及其家庭固有的能量,协助照顾者通过与家庭成员的正向沟通和合作增强自己的效能感,同时利用所在社区的资源,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量。
第五,培养照顾者坚持的品质。照顾者内心所产生的一些期望和目标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在经过自身的努力仍然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时候,照顾者仍然要有不屈不饶的坚持精神。唇腭裂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可能会有照顾者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社工在照顾者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需要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不断给予他们希望和能量,使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二)协助患者照顾者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
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协助照顾者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是给照顾者充权的另一条社会工作实践途径。照顾者相关知识与技巧主要从信息的获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生活管理技巧及沟通技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信息的获取。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需要各种信息,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信息、资助手术治疗的基金会、医疗机构、患者照顾知识和技巧、心理疏导和减压的方法和技巧、在患者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信息。社工需要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协助照顾者获取信息,使其在面临困境时能够有效获得可以利用的信息处理面临的问题。
第二,照顾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问题出现后,社工与照顾者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目前照顾者所能利用的资源有哪些,然后根据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行计划,以解决面临的困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社工与照顾者的努力外,还需要家人一起参与努力,培养照顾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生活管理技巧的培养。生活管理技巧是指照顾者能够了解如何处理发生在身上的事情。在生活管理技巧的培养中,需要培养照顾者从传统的负向思维转向正向的思考思维。在照顾患者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优势视角发掘患者身上的优点,给予自身以积极的能量。同时能够坚持自己心中希望的信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从亲朋好友处获得社会支持,同时能够有效利用专业资源为自己服务。
第四,沟通技巧。沟通是双方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过程。在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建立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社工在协助照顾者练习沟通技巧时,也要运用回应、释义等语言沟通技巧和提供支持、提供协助的影响以及肢体接触和倾听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增进和照顾者的沟通和理解。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唇腭裂患者照顾者需求的分析和需求满足现状的探讨,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从社会工作微观实务层面阐释了通过建立社工与照顾者信赖联盟的方式介入唇腭裂患者照顾者群体的路径。这是笔者全程参与两期“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服务计划”实施后的总结和分享,但在实际的介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唇腭裂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较短,这一介入模式建立后如何维持,在患者出院后如何更好地跟进和维护等。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群体,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要用心去理解,用爱去服务,有针对性满足他们面临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促进唇腭裂患者照顾者更好地接纳、照顾患者,从而实现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①“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的数据.
②“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数据显示,唇腭裂患儿的照顾者主要为患儿的父亲和母亲,占调查总数的84.5%.
③唇腭裂患儿中有的是唇裂(唇裂中又分为单侧唇裂及双侧唇裂症状),有的是腭裂,有的是唇裂和腭裂两种症状都有。这些患儿在喂养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喂养辅具,且要掌握一些技巧,与正常孩子的照顾相比,唇腭裂患儿的照顾者需要付出更多。这与“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④农村地区唇腭裂疾病发病率远高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照顾者相应占照顾者的比例较高,这也是“2012年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试点服务研究”项目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的结果.
[1]郑雷蕾.唇腭裂患者家长心理状况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4:7.
[2]郑雷蕾,郑谦,石冰,等.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6):489—491.
[3]石冰,郑谦.开展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途径[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4): 345—347.
[4]马特·范德普尔.个人支持网概述[J].国外社会学,1994(4): 32—33.
[5]周林刚.社会支持与激发权能——以城市残障人福利实践为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85.
[6]古学斌,阮曾媛琪.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