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必须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考虑如果自己是在下面听课的学生的话,应该会如何理解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传授知识,而不是按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念完课本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要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得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并及时进行解答。
二、形象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成年人觉得非常基础、理所当然能懂的词语,对于知识不够丰富的初中学生来说,也可能是很难理解的。比如权利、义务和涉及法律专用的词语等,对于首次接触到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需要教师事先要仔细思考,以浅显的、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去仔细解释。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运用比喻、举例说明等手段,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权利和义务等,可以就学生的生活范围,比如在学校和家庭中结合实例来进行解释说明,以便后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形成感性认识。
三、因材施教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旧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提出“听其言,观其行”。比如他两个学生子路和冉由去问孔子,听到别人鼓励要不要去做的问题。孔子就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子路生性鲁莽,孔子就劝说他三思而后行,而对于生性懦弱的冉由,则鼓励其大胆去做。这一点在现代教学中更是得到充分强调。曾有教育家说,“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只是他的老师不一定知道”。对于学生,应该根据他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教育,而以往那种“流水线式教育”、“模式化教育”应该摒弃。
四、谨防功利性教学
不能否认,目前对于教学的考核,考试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标。“以考为纲”来很功利地进行教学并不可取。抱有这样态度去教学,很容易抛掉有营养的内容,而只教所谓的“考点”、“热点”,将本来充实的书本课程割裂成一条条枯燥的词条,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显然学生不可能从这种“饲养式”的教学中得到什么学习的乐趣。
其实这大可不必,考试与学习的关系并非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考试是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总结,而无论是考试还是学习,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都是其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即分数仅仅是能力的体现,而不是学习的目的,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哪里是重点、哪里是必考之类的暗示。
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根据笔者的考察,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延续几千年来“老师在讲台上读,学生在下面记”的旧模式。而在现代教学中,则反过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事件进行调查和研究讨论,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六、新教学工具的运用
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本来就活泼、好学,求知欲强,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而CAI课件和视频图片等的运用,会让他们觉得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充满趣味,乐在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新的教学手段还大大丰富了所能讲授的内容,笔者的同事曾说过一句话,比划一小时还不如一幅画形象。而不仅仅是图画,音乐等多种元素都能够应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作为有益的补充,可以与后者很好的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2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渗透点。
新目标英语教材是渗透法制教育的载体,根据教材挖掘法律因素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编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可操作性,为实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例如:新目标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中对颜色的识别,可以渗透对红绿灯的认识延伸《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红灯停,绿灯行”,培养“珍爱生命,不闯红灯”的良好交通安全意识;Unit1“My name’s Gina.”中可以渗透《姓名权》,Unit2“This is my sister.”中可渗透《肖像权》;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中的《食品安全法》,Unit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4“Don’t eat in class.(校规)”的内容,贯穿初中英语教材始终,其目的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Unit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可教育孩子们周末不要做对自己身心健康不好的事,比如:周末上网吧、打牌、抽烟、喝酒等。新目标英语教材涉及的法律法规因素是很丰富的,我们应该做有心人,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出更多的法律知识。
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结合现实生活,扩充英语课堂法制教育的信息量,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做社会的合格公民。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法制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受到法律熏陶,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例如: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掌握所有颜色名称后,我让学生说出身边的色彩,学生说出很多物体色彩,其中有学生说出红绿灯,我就顺势启发学生说:Can we go when the light is red?并出示红灯的图片,用立正停下来的姿势示意同学们回答“No”。接着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让学生表演过马路的场景,向同学们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接着用PPT出示闯红灯引发悲惨交通事故的图片,通过活动的方式和真实图片,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本中编制连环画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丢失新自行车和一个偷车男孩在警察局受审的过程,课文中提供大量的词汇。课堂上,我尝试添加如下内容:小男孩Tom沉迷网络游戏,无钱进入网吧,又不敢向父母要钱,同学那儿借不到,于是产生偷盗的念头,最终沦落为小偷……我让学生以小组方式编小品“A policeman and a thief”和布置书面表达作业“Tom’s...day”。学生讨论很激烈,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不仅小品表演精彩,作文也显示出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了一场法制的洗礼,进一步懂得学法、知法、守法,我也感受到一节成功的英语课的快乐。
篇3
语境实践内容是以教材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适当向课外延伸,就能使学生把一种情景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另一语境之中,从而培养语言应变能力。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1.课堂教学时的语境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全英文式的课堂用语来组织教学。英语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工具, 中国学生之所以学起来困难, 主要是因为缺乏运用的环境, 不像婴儿学习母语, 生活在所学的语言环境中, 直接接触信息源。根据教材内容, 我们把语境实践课分为室内语境实践课和室外语境实践课, 两种教学互含互补。恰到好处地使用简单易懂的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激发学生模仿教师用英语组织语言的欲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盲目地追求“全英文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用语。特别是在面对新生时,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将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循序渐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大多数学生在最初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全英文式”的教学模式,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辅以眼神、手势、动作、表情、以旧内容替新内容等形式来做适当的解释说明,但尽量要避免用汉语解释。
2.渗透活动, 延伸语境。我们在语境教学实践中, 界定知识主题, 寻找渗透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界定能力主题, 利用切合点, 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界定情感主题, 培植生长点,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鲜明个性。如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中, 按照“室内与室外并重, 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基本要求, 尝试推行了多项教学活动, 初步形成了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课内向课外发展、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 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 使他们“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因此, 我们将语境教学的范围更多地定位于课内外衔接、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 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故事会、英语手抄报、英语磁带作业、英语卡片的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尤其是《学英语》报赏析栏目的开播, 不但丰富了广播内容, 也优化了学校英语橱窗的创办质量, 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几年来, 笔者一直坚持“办好一份英语手抄报”“抓好节日英语活动课”“设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等一系列活动, 拓展语言实践的空间, 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内容, 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使学生在互动交际的实践活动中, 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篇4
作者简介:钟西友(1962-),男,四川宜宾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
物理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虽然初中物理也比较简单,但其中有些知识点也比较难理解.有的老师对其中的难点知识的理解、把握也不一定很透彻,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有大一部分物理老师是由中等师范毕业,通过函授学习而改教物理的,即使有的老师是刚从本科院校出的大学生,他们对这些难点知识的理解、把握也不是很准确、很透彻,那么,他们在给学生讲解过程中,也就讲不透彻,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不能达到“悟理”的效果,只能被动接受,这也是在基础教育中物理成绩较差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此笔者认为的初中物理难点知识做一下解读,供同仁商榷,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水平.
1运动学部分
1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分析: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位置”,它包含“距离”和“方位”.“位置”的变化就是“距离”和“方位”的变化,也就是说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或方位发生了变化,研究对象就是运动的.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圆心,虽然它们之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它的方位在时时刻刻地发生改变,所以它是运动的.
12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在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沿着直线”和“速度不变”.“沿着直线”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在这里是指速度的大小不变,因为“速度”包括两个因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而前面已经有“沿着直线”,即运动方向不变了,所以,这里就指“速度的大小”了(注:初中物理不提“矢量”一词).因此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运动快慢不变、方向不变.还要强调:①“快慢不变”:指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如,某物体以60m/min的速度运动,它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不一定,它可能是匀速运动,也可能是变速度运动.②“方向不变”:指相对于同一参照物而言.
2热学部分
21影响熔点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56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括号中标有标准大气压,可见晶体的熔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就会问:老师,熔点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分析:熔点的高低是晶w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晶体物质的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还和外界的气压(压力)大小及含杂质的多少有关.气压越高晶体的熔点也越高;含杂质越多,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在结冰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因此影响熔点的因素有:①熔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②熔点与大气压有关;③熔点与内含杂质多少有关.
22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分析:(1)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温度:温度是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物体的质量:质量决定分子数目.内能就是由微观势能和微观动能所决定的,即质量和温度都影响物体内能.一般说来,在温度相同、物态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物体内能高.但是在温度不确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内能就未必高了.
③物体的体积:体积决定了分子势能(相互作用力不同).分子平均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分子间距离改变时,分子平均势能也随之改变(类似于弹簧);宏观上物体体积改变(分子间距离改变),则物体的势能通常改变.在其他量不变时,体积越大内能越大,因为分子动能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隙大,分子势能大,所以内能就大.
改变体积可以改变内能的时候是因为体积增大对外做功释放能量,从而引起内能变化.但有的时候体积变化内能也不一定变化,例如在绝热的情况下让气体在真空中膨胀,其内能不会改变.
④物体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分子间的结构不同,即密度不同.因此,分子运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就不同,所以内能不同.
⑤物体的状态:物体的状态不同,其分子运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就不同,所以它们的内能就不同.如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水比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冰的内能大;质量为1kg、温度为100℃水蒸气的内能比质量为1kg、温度为100℃水的内能大.
(2)内能的特点
①整体性:从内能的定义可知,是整个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是“少数分子”,更不是“单个分子”. “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是谈不上内能的,所以内能具有整体性.
②普遍性:因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对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这就是它的普遍性.
③难测性:由于内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的因素无法用宏观的方法进行测量,所以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内能的具体值.
23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分析:①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大小,这是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②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热学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强调:“不是不同,而是一般不同.”如冰和煤油虽然物质不同,但它们的比热容是相同的.同种物质在状态一定时,其比热容是相同的.
③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热惰性[1].比热容越大的物质越不容易传递热量,因此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热的惰性,也就是说,比热容大小是温度变化快慢的难易程度的一种体现.如:c铁
④比热容描述单位质量的物质容纳热量本领的物理量.可以简单理解为“热容量(热的容量)”、“热的容器”.比如,c铁=046×103 J/(kg・℃),c铝=088×103 J/(kg・℃),质量都为1kg的铁和铝,温度都升高1℃,铝就可容纳088×103 J的热量,而铁只能容纳046×103 J的热量,铝的 “热容量”几乎是铁的 “热容量”的二倍.
⑤比热容的大小只跟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温度、位置以及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无关.
24比热容与比热
分析:比热容和比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理概念.
比热容的大小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物质的比热定义是一定质量的物质升高一定的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与相等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吸收热量之比.比热就如同动摩擦因数一样,不过是一个无量纲的因数(系数)而已.比热容才是描述单位质量的物质容纳热量本领的物理量.
3力学部分
3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的改变,而速度是包含两个因素: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所以只要速度的大小或速度的方向两个因素之一发生改变,那么它的速度就发生了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如匀速转弯的汽车,其中“匀速”是指速度的大小不变,而“转弯”则是指速度的方向在改变.所以“匀速转弯的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32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分析:(1)弹力产生条件:从弹力的定义可知弹力产生的条有两个:⑴要接触;⑵要有挤压(即要有弹性形变).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例如在图1甲中,挨着墙立在墙边的砖与墙之间并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它们虽然接触了,但它们之间没有挤压;在图1乙中,用一根轻弹簧把两个球连接起来,放在水平面上,当它们稳定后,球与弹簧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它们虽然接触了,但弹簧的长短没有发生变化.
(2)弹力的三要素: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胡克定律:f=-kx).弹簧(橡皮筋)中弹力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kx;非弹簧中的弹力一般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高中)]解答.
②弹力的方向: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例如,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绳子中拉力方向沿绳子方向.
③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
33弹力的作用点
分析:弹力的作用点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物体间是面与面接触: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并垂直于接触面(如,一个粉笔盒放在讲桌上,如图2所示);(2)如果物体间是点与面接触:作用点在切点,并垂直于切面(如,一个铁球放在课桌上,如图3所示);(3)如果是点与点接触:作用点在切点,并垂直于切面(如,放在篮球筐里的篮球,如图4所示).
34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直线运动状态.
分析:(1)“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固、液、气;大到天体,小到微粒).
(2)“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指物体所处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等效于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3)“总”:指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即由初始状态决定,也就是说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就保持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就保持静止状态.
(5)“保持”:指物体不受力时,一直静止不动或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5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分析:理解惯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无论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状态改变与否,地理位置、温度及物态变化与否都具有惯性.
(2)惯性有大小,可以用质量来量度,而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就越小.
(3)惯性又叫惰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所以惯性又叫惰性.惯性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小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易改变.
(4)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或“物体受到惯力的作用”.
(4)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36力和运动的关系
分析:在讲“力和运动的关系”时,这个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合力不为零,那么物体就做变速运动;从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和运动的关系
F合=0,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F合≠0,加速运动状态,F与v的方向一致减速运动状态,F与v的方向相反
37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分析:(1)产生条件:从摩擦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产生条件有四个:①要相互接触;②要有挤压(即要发生形变,或有压力);③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④接触面要粗糙(光滑表面无摩擦力)而且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跟物体相对于接触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作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对摩擦力的概念的认识中的关键词: “相对”二字,少了“相对”二字的说法就是错的.
38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分析:①能量简称为能;②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密切的联系,功是能量的一种量度.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一般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③能量定义中的关键词:“能够做功”.能够做功≠正在做功.
4电学部分
41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
分析:半导体具有哪些特殊性质?
(1)热敏性:当环境温度升高一些时,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显著地增加;当环境温度下降一些时,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显著地下降.这种特性称为“热敏性”.利用半导体的电阻率[2]与温度的关系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热敏元件(热敏电阻).
(2)光敏性:当有光线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时,这些半导体就像导体一样,导电能力很强;当没有光线照射时,这些半导体就像绝缘体一样不导电,这种特性称为“光敏性”.利用它的光敏特性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元件,像光电池、光电管、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敏电阻等.
(3)掺杂性:半导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性质,如果在纯净的半导体物质中适当地掺入微量杂质测其导电能力将会成百万倍地增加.利用这一特性可制造各种不同用途的半导体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等.
(4)压敏性:有的半导体在受到压力后电阻发生较大的变化.用途:制成压敏元件,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变化,以确定压力的变化.
(5)气敏性:主要是半导体气敏材料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对待测气体有足够的吸附,气体分子可以充分在气敏材料表面(及晶界)扩散,引起材料的热电阻变化,这时测量电路就可以测量的准确. 简单的说就是不加热气敏材料不够“灵敏”,有待测气体时材料本身电阻变化幅.
42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分析:⑴在讲这个定律时,一定要强调定律中的“隐含条件”.即前者是在“电阻一定时”,后者是在“电压一定时”.
⑵公式中的I、U、R具有同一性.即①对同一段电路;②对同一时刻.不能张冠李戴.
5光学部分
51光线
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的直线(用实线表示).
分析:光线是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的直线,其实,只有大小不同的光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借用了几何中的直线,属于建立模型法的研究方法.
52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分析:在讲光的反射时,首先就必须知道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1)必须有光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见物体;
(2)人眼看东西是按光沿直线传播的;
(3)人眼睛确定光源的位置时应用“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53特性与属性的区别
分析:属性是指事物在任何条件下具有的性质,是所有物质共有的性质.如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因为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因为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等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因为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还有长度、速度、温度等等.
特性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的性质.通常条件变化时,这种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状态是物质的特性,因为状态与温度有关;熔点是晶体的特性,因为熔点与种类、压强及参杂等有关;沸点是液体的特性,因榉械阌胍禾灞砻娴钠压有关;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因为密度与温度、状态、压强等有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因为比热容与状态等有关;热值是燃料的特性,气体料的热值与压强有关;电阻是导体的特性,因为有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会出现超导体.音色是发声体的特性,因为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注:
[1] 热惰性:就是指物体的蓄热和导热的一个基本关系.
[2]电阻率: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导体在常温下(20℃时)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特性.
参考文献:
[1]主编:彭前程,副主编:杜敏.《八年级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主编:彭前程,副主编:杜敏.《八年级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篇5
1.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
“师道尊严”早已过去,现代教学需要建立一种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起着组织,引导,帮助学生的作用,并适时的参与,鼓励,给予学生肯定,从而加强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个性的自我完善,要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目学生的情怀。一句平常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注重师生沟通交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认识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相互沟通,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特别是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因为学生的观点是他们对相关知识及问题联系自身实际生活经验,认真思考后形成的。他们愿意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积极保护和支持,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时间,并且认真倾听。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化,我们必须要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学过程中通过心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合作探讨,从而实现政治知识的共同拥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变成了每个学生发挥的舞台,让学生们在教学中将自己对政治知识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创新的认识,通过交流活动大家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不仅实现了知识的相互学习和促进,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使政治教学与生活走得更近。
3.通过对话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需要借助“对话”来实现。这里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一种在互相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融合互通,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这一点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其实,从《论语》对孔子教学方式的记载,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已经就有了这样的思想萌芽和实践雏形。
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才能相互尊重和配合,营造出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产生愉悦感,提高教学效率。
4.组织生活化的政治教学
作为教师,不要让学生仅仅成为一个听众,而是要让他们多看多做,将教学内容寓于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走向生活,使课堂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模拟生活,选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意志品德有分析评价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充其量就是把它记住,二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篇6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四、强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之所以进行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要变“学会”为“会学”。在引导学生强化记忆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预习环节,预习,是起到一个“心中有数”的作用,在预习初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明确方向,指明预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思路清晰,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当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预习,并试着找出重点和难点。最后则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却不能缺少一定的制约,否则将会成为“放羊式”教学。其次是复习,复习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这已成为千年不变的真理。通过复习,可以起到巩固和查缺补漏的作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完善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改错本,在英语教学中是每个同学必备的。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很多错误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造成“一错再错”的现象,学生只有将其错误写在改错本上不断地提醒自己,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过来。
篇7
1、 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现行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验了上述思想。如第三册写作训练课《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知识教学,掌握"缨、兽、窝、杏、榛、栗、舵、杈、苔等9个字。了解文艺性说明与平实性说明的区别。能力训练,注意积累和运用下列词语:驯良、机警、乖巧、敏捷、狭窄。通过实践,初步抓住特点说明事物。 思想感情教育,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这样教与学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基本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作适当、灵活调整,降低或提高要求。如在听说训练课文《人民的勤务员》这一课,其中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听两遍课文,能复述课文大意,这对几个智商较差的学生目标显得过高,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目标调整为听三次复述课文或改为复述一件事。这样,降低了目标要求,使稍差学生能接受所学的内容,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2、要重视教学效果。初中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春笋》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本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放牛娃,给题目添一个副标题——《一个的放牛娃》。要求用一个能表现放牛娃的品质词语填空,并说说根据。"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热爱科学"的;有说"脚踏实地"的……并引用课文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又跟邮局,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教师接着顺势再设疑:其二"本课既然主要是写放牛娃,那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放牛娃’作为题目,而用’春笋’ 呢?此问一出,再次激发学生兴趣,第二个教学目标--题目的含义、作用及文章的主要写法由此顺利展开……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例如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1、读书的习惯。通过三个要求培养,一是不动笔墨不看书,指导学生勾画、批注。二是讲效率,包括翻书、拿笔、阅读、书写等。三是作摘录。
2、做笔记习惯。第一步老师教,新学的知识,反复探讨的问题,教师小结的总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做笔记。第二步教师导,在应该记的时候,老师给以提示……。思考之二:应注重语文教学法的德育功能。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利用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活动、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学科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和渗透至关重要。不言而喻,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阵地和渠道。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语文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给初中语文教学法带来的又一个思考。德育教育内容丰富,现仅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试作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本身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篇8
1 电工基础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对于中职学校电气专业来讲,电工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其理论性非常强,所涉及到的内容也较为抽象。此门课程的教师往往都比较苦恼,课程枯燥,又难于理解,学生的普遍成绩较差,枯燥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解决这些困扰。
电工基础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高,教师通过实际的操作,更加直观,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极大提高,再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巩固了理论知识,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的应用。
此教学模式的实施,推进了学校中的课本改革,满足了教改的需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材是无法满足课程的要求,这就需要根据此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改革,提高教材的实用效果。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将教学目标进行划分与明确,让教学有根有据的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2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2.1 制定可行性强的教学计划
良好的教学模式要有良好的教学计划做铺垫。首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注重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务部门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进行。其次,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课时要进行灵活的应用,适当地减少理论课时数,以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的认知。中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一线人才,因此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如,在教学复杂直流电路时,这一章节涉及到两种复杂的定理,对于这一内容可以省略不讲,只做了解,对于有兴趣的同学,老师可以单独分析。这种复杂的定理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没有帮助,可以用简单的交流电路或者是直流电路实验代替,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2.2 加强硬件设施的创建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教材内容在不断的变化,电工设备也在逐渐的更新,中职学校中的原有实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改进,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地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业余时间,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教学道具。
2.3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途径
首先,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校中的实验设备有限,这便阻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此时便需要通过演示实验来替代真实的实验。传统模式下的演示实验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老师制作,学生观看。要想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做演示实验课程时,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上台进行动手操作。然后,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而且还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学习信息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行演示实验课程时,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此门课程中的概念较多,内容抽象,学生很难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弥补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声效与图片效果,使得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对电容器的充电以及放电课程进行讲解时,因为此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很短,手动实验是根本无法收到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进行实验的模拟,以灯泡的亮、暗程度来表示充、放电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的全过程,从而感受到充、放电效果。
其次,进行分组实验。此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教材中的概念多数都是来源与实际,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便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逐渐地渗入教学方式。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对实验设备没有过多的接触,起初应该将学习起点降低,根据课程的计划要求,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产生兴趣,能够自主进行学习。
重视实验后的总结工作。实验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分小组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全班的讨论。教师最后对学生结论进行评价与纠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分析问题。
最后,加强课外实验的制作。课外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小制作,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分组进行,不断地扩展课外知识,巩固课内理论知识。在进行课外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在进行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对自己所想的问题进行大胆的实践,通过制作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对于一些疑惑问题,教师应该全力配合,共同分析解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在不影响中职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到单位的相关岗位中,切实了解到实际操作技能,更好地为学生讲解课程,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川.改革实验教学,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7,(4).
篇9
一、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五十年代曾提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所以,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没有严格的纪律性,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便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的有关理论常识,想叫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恐怕是异想天开。
二、优化教学模式,体现教法的新颖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可见,哪怕是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不看实际一律套用,搞一贯制也会僵化。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以新颖的最合适的教法,来求得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自觉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能力。
四、优化“讲”的方法,提高讲课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手段是“讲授”,但怎样讲却大有学问。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讲法,效果会大相径庭。曾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一大罪状,但时至今日,这种“瘪三”还不少。 诸如照本宣科,罗罗嗦嗦、平铺直叙、有气无力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一些课堂中。所以,优化“讲”的方法十分必要。
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求异。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扩展学生思路。例如在讲到“法律的特征”时,问: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的同学说,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我国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而对一些过激的言论,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加以分析。通过求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育。
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个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侯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侯选人不是人们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只得投票吗?这能说是公平选举吗?等等。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明辨是非,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热情。
篇10
一、项目化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方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项目化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项目化教学方法在高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准备
课程项目化重构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而项目的选取则是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区域内,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企业的生产和工作过程调研,概括出毕业生工作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中所对应的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进而选择一个典型的产品来之工作项目具体化,原则上在项目结束后,应该有一件完整的作品。
2.项目背景
我们以简易音频功放电路设计制作项目为例,该项目涵盖了理论知识中的多级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部分的知识内容,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掌握多级放大电路和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产品安装按成后能够实现语音信号的收录级放大输出。
3.项目实施
(1)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小组划分,一般小组由4人构成,在划分的时候,尽量做到,小组成员应分别擅长问题分析,电路安装、故障检测和论文撰写。
(2)教师讲解与项目有关的知识,说明项目任务。
(3)学生学习与会议筹备的相关知识,明确项目对象与要求,通过专业网站、学校图书馆等可以获取信息的地方查阅相关资料,对所给项目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可能存在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假设,然后小组讨论,尝试各种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4)根据设计方案电路选择元器件进行电路安装和调试。
(5)电路安装完成并调试实现所有功能后上交由教师验收产品。
(6)小组完成项目设计制作总结报告。
三、教学过程反思
篇11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
纵观国内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区别于一般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均突出中外办学特色,培养重英语交际能力,强专业技能式复合型人才。笔者所在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既能运用网络技术从事商务工作又具有创新理念的电子商务运作思路,掌握流利的英语会话能力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设计、管理及网页制作的国际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采用通用的三大模块结构,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部分。学生上学期间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深入,脱离社会需求。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能够引进国外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强化英语教学,突破语言障碍,突出国际特色,创新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学生整个三年教学期,开设大量英语课程,全外教授课,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其中,大一,为英语基础课,学习外文原版教材,深入了解纯外语环境,夯实英语口语基础;大二,除开通更深的英语基础课外,更开通商务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合理引进和安排国外专业课教师,全外语集中授课,国内专业课教师部分专业课双语教学,从生源基础,学生素质出发合理安排英文专业课教学比重。使学生在专业英语领域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即学习了专业课知识,又全方位地锻炼自身的英语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与交流能力。大三,开通职场英语等实用英语及专业课,以培养学生语言 “输出” 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国际学术水平及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提高其自身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班级人数一般在五六十人左右,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往往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忽略互动教学及知识的运用。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要改变传统的 “注入式” 教学方法,代之以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更多地采用渐进法、互动法、案例法、专题演讲法、讨论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笔者所在院校国际学院的班级人数军控制在每个班30人左右,采用多媒体、小教室上课的方式授课。这样的小班教学有利于师生更好地互动,使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得到很大的锻炼,加速学生们从多方面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授课方式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效率。
除此之外,笔者所在院校开设了大量由国外教师讲授的课程并通过开设外教讲座,启发和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们接触到的语言信息、专业知识最本色,也最真实。通过讲座和纯外教授课,学生可以接收到大量海外信息。由于外教们上课形式生动活泼,采用国外授课方式,能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四、师资队伍的构建及要求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重点。开展双语教学,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求能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原版教材。具体而言,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外语水平达到能够听、说、读、写和顺畅交流的程度,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在接触专业课外教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之前,对全英文专业课教材、国外的专业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估方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因此,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一方面,可以依托合作高校,引进国外有特色的优质专业课程,搜集整理完备的教学资料,包括英文教材、讲义、作业、试题库等,派遣国内英语能力比较强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内外培训,或选聘合作院校专业课教师来国内教学,所谓“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除此之外,为了较好的完成双语教学任务,还可以招聘优秀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双语授课。学校应为国外的专业课教师配备相应助教,助教可由校内双语课教师担任,这样,既可以帮助外教和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校内教师又可以学习外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举两得。中外教师通过共同研究课程教授方法、交流教学内容等其他形式,加强交流,学习外教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方面擅长使用交际法,并且结合中方教师相对严谨和系统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方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及英语教学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中西合璧,整体提高本校的英语教学水平。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双语教学,将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带来创新革命。双语教学将使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学科前沿与核心,在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们具备学科能力,将具有前沿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边缘性学科实实在在的掌握。实现其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出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与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必然存在过分引进而脱离国内实际等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的融合和革新。可以说,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双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12
“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实现理论研究指导的功能最大化”,这是所有研究人员,乃至技术性教学工作都应该时刻遵守的指导方针,所以为了顺应现在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被大量应用在实际生活方方面面的大趋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切实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工作。
一、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定义与概念
1.1接触器:
由于接触器具有可控较大容量,自身活动性质稳定,功能可靠,工作效率高以及结构经久耐用等特性不仅被广泛应用在远距离操控高频度接断电路,以及容量较大甚至兼具负荷的各种系统物质中,比如各种电热机械装置、电焊机、电动机等,而且由于接触器可以进行自动控制以及欠电压情况下的释放作业保护型调节,所以,在各种进行远距离自动操控中也被作为一种电磁式自动调控开关进行使用(如图一所示)。如果我们将接触器依据自身结构的主触头所通电流类别进行划分可以得到: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两种类别,其中前者种类较为多,而且就我国而言现有常用的自主设计并以进行投产的交流接触器主要有CJ10以及CJ20等系列型号。
(图一:接触器基本结构图)
1.2继电器:
与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点,因为接触器的主触头是可以通过大电流的,但是继电器的却只允许通过小电流。所以,继电器一般在控制系统中只能应用于控制电路里面进行延时,隔离,遥控检测电路从而实现自动转换调节线路以此保证安全性甚至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等功能(如图二、图三所示)。通常按照电气性质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等)和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工作原理分为:电磁式、固态式、时间控制式、温度感应调控式、环境风速感应式、以及其他光度声度加速的等感应式继电器。由于继电器兼具反应敏捷,工作性质稳定,结构经久耐用,占据体积小巧等特性被大量应用在日常生活的电力保护,自动化控制,遥控检测等机械装置中。
(图二:常见空气式时间控制功能及电气工作结构图)
(图三:延时功能继电器控制系统电路结构图)
二、现有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研究中存在问题
2.1过度关注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由于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更换率有一定实效性,所以教材中理论知识会出现脱离实际应用的实践性。
2.2安装时由于注重理论到位忽略了实际安装作业时继电器、接触器触头接触不牢靠等问题。我们知道继电器与接触器如果发生触头接触不良就会使存在于动静触头间接触之间的电阻增大,产生装置接触面温度超过理论限制,致使装置的面接触形式变成点接触,甚至产生不导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安装时结合理论为指导注意观察仪器触头上是否有油污、花毛、异物;经过长期使用后的仪器触头外表面是否发生氧化;一起上面是否存有电弧等高温烧蚀带来的仪器缺陷、毛刺或形成金属屑颗粒等;最后观察仪器的运动部分是否有卡阻问题。
2.3在理论指导安装后出现继电器与接触器功能在控制系统中不能达到和谐共处,影响使用初衷:互助互促互不干扰的原则。这是因为没有做好各自功能分析:继电器:用于控制电路、电流小,没有灭弧装置,可在电量或非电量的作用下动作,一个继电器往往有几对常开/常闭节点,可以用于不同的控制回路,它的节点不能通过大电流,一般不用于动力回路。 接触器:类似于断路器,用于主电路、电流大,有灭弧装置,一 般只能在电压作用下动作。 其实原理都一样,主要是触点容量不同,继电器触点容量较小,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主要用于控制,接触器容量大,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用于主回路较多。接触器原理与电压继电器相同,只是接触器控制的负载功率较大,故体积也较大。 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继电器是一种小信号控制电器,它用于电机保护或各种生产机械自动控制。
2.4对理论充分研究后还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输入信号受到干扰,影响继电器以及接触器的型号选择。由于输入信号是会受到实际工作环境存在的电、温度、时间、光信号等干扰,那么通过这种扰后的输入信号所确定选择的电磁、温度、时间、光电等继电器与接触器一般虽然不会有大问题的。
三、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性
3.1注意实际应用中所选用的继电器与接触器相互间功能的配合,充分实现各自工作效率最大化。比如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在电动机结构中应该主要起到在失压状态以及出现过载情况后应该进行电动机的自主判断与保护(如图四、图五所示)。因为在电机出现失压问题后通过连入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后可以当电机的电源电压低于85%时,出现置入的接触器触头的自动断开活动从而有效防治了烧坏电机的情况;而且,如果电机的电源突然出现暂停后又突然再来的这种瞬时大量电流变化时,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机的瞬间起段所带来的操作人员安全隐患问题。
(图四) (图五)
3.2一定注意对置入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进行充分理论分析,选择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继电器和接触器,一般根据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后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功能需求科学的选择符合机械装置容积规格的继电器与接触器类型,因为一般小型继电器主要考虑电路板安装布局。然而对于小型电器,像玩具等机械装置需要选择超小型体积的继电器。
3.3注意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被连入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继电器和接触器类型以及规格。以继电器为例通常要注意其自身可承受的电压最大限度的电流,同时还要注意所工作环境需要自身进行控制电压及电流大小,以及根据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机械装置问题的继电器需要几组,应采取哪种安装形式这都是要以工作环境中电源电压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的,毕竟想要继电器尽到自身安置的作用是需要电路为继电器给予足够的工作电流才能正常作业的,如若不然继电器进行吸合作用就会十分不稳定。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4注意教学理论充分分析后实际工作环境对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影响。因为实际继电器与接触器工作环境,环境湿度,环境气压、机械装置工作环境的活动振幅等等都会为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功能性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比如因为继电器与接触器材料以及结构不同,所能承受的环境力要求各不一样,超过一定标准就可能发生损坏继电器所以一般在理论分析选择时通常会依据仪器整体的环境力限制条件甚至高一级的条件进行选择。
3.5在理论分析研究出有效的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养护方案后,根据实际工作后继电器与接触器理论分析没有预计到的油垢以及组部件异常松动等问题。
四、结论: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为了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通过安装继电器接触器来进行生产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从而提高生产作业的机械在远距离下也能进行预定程序的安全自动操控。可见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多么重要,为此,作者在此呼吁所有参与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系统研究的工作人员可以切合现实情况,实现应用实践与教学研究理论的完美结合工作,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理论研究更好地为现实需要服务,更好地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篇13
一、中学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1.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是当代语文教育的进步之举
语文基础知识是对语文学习有关规律所进行的科学概括以及学习方法的总觉,因此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以及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从语文发展历程的视角来看,虽然古人并没有学习过语文知识,可他们却是从语言实践中进行学习,并且付出远比现代人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学习的。而新时代对语文知识结构进行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少走一些一些弯路,少花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从该方面来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绝对是语文教学历程上的进步。
2.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语言理论的指导
从心理学教学来看,语文基础教育是学生学习潜能刺激以及完善潜能的阶段,在该阶段中更重视语言学习的科学性,因此需要语言理论和科学知识的引导与刺激,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出来。就学生学习语文来说,现代语文教学是不能和传统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依靠老师不断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让学生在糊里糊涂中学习知识,自己体会以及摸索所学知识的含义,必须将学习态度改变为非自觉性,任凭感觉和经验来学习,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语文能力训练和指导的大纲知识,
3.语文教育被赋予新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之后,对语言文学赋予新的使命,对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何为更高、更新的要求呢?简而言之,就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将信息量最大化地传递出去,并且信息拥有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表达效果最大化。
4.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中学生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表达能力方面,还达不到完美标准,因此为了适应时展需求,必须满足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就在学生学习语文中发挥很好的教学功能,用科学的语言和知识来辅助、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初中时期,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情感正是开始形成阶段,因此,在该阶段教学中,老师必须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并且充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举办一些语文知识竞赛、成语竞赛或者书法比赛,等等,利用这些有趣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提高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教学显得更生动、更活泼,而且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更佳。
2.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需要讲述语法、修辞、标点等知识,让学生对各种语文概念了解,掌握不同语法、修辞、标点带来的不同语言效果。不仅如此,还要加强练习,通过不断练习来加强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作为引导者存在,利用知识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语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将其转化为学习能力。
3.与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
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求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文章分析,还要将其和语文基础知识相结合来讲解文章内容,令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带来的文学魅力,并且了解语文中各个语法、修辞以及逻辑带来的作用。同时,在讲解语文基础知识时要结合实际。比如,在讲述一节基础知识内容时,根据学生对其掌握的情况来找寻学生欠缺的基础知识并重新重点讲解。
4.把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
语文知识中语法、词汇、修辞、标点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比如,学生在学习句子的时候,必然要先将词汇、标点以及修辞等知识掌握,不仅如此,句子的使用也涉及到逻辑,因此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存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语文各种知识的能力。因此,将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起来教学十分必要,不仅丰富课堂内容,还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5.合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老师要正确运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比如,在对一个句子进行讲解时,老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这个句子的语法、修辞、逻辑等,如果在分析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者词语,可以查字典学习,如果还是不懂可以记录下来,等到老师讲解的时候进行提问,这样就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对所学语文知识也更加深刻。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十分重要,它是满足学生语文学习和需求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积累起来的知识,同时也要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重视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语文基础打好,促进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