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物流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Abstract: Developing railway modern times logistics is inevitable trend by analyzing relations between traffic transportation and modern times logistic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railway modern times logistics development are cleared,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railway modern times logistics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railway; modern times logistics; advantage; problem; strategy
从某种意义来看,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泛,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比较狭窄。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铁路运输市场全面开放,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参与中国运输市场的竞争,加之与国内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日益激烈,铁路运输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铁路运输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传统的铁路运输业已经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运输组织改革,发展铁路现代物流,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1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优势
铁路作为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统一的全国铁路路网体系,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二是遍布全国的铁路仓储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三是大运量、低运价、全天候、持续均衡运输,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最重要的经营基础;四是铁路为推动低碳物流发展创造外部环境条件。
2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2.1供需不平衡
尽管全社会货运需求旺盛,铁路货运量以年均2亿吨的增速上升,但由于我国铁路部分区段货运能力紧张,加之90%以上的货运能力都是用于煤炭、粮食、冶炼、农用物资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大量零散的、高端货物和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2.2服务意识滞后
铁路系统相对滞后的服务意识,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传统的铁路货运实行“站到站”的生产组织模式,处于现代物流产业链的低端,扮演的是“拉脚”的角色,发展空间和效益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与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很不匹配。
2.3信息集成平台缺乏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已建成确报、调度、货运制票、货运营销、车号识别、车站现在车管理等多个信息系统,但并未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全面、全过程地描述运输组织各个要素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打破系统壁垒,整合现有各系统信息,统一标准接口,统一统计结果,统一综合运用。
2.4专业人才缺乏
铁路企业虽然有多年从事货运工作的相关经验和为数众多的货运工作人员,但对现代物流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整体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无法对发展现代物流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篇2
Abstract: The modern logistics is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as the third profit source of enterprises. Modern logistics through the science of its own,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flow rate, while the logistics costs continue to reduce. This paper is by himself through the SWOT analysis of some views and ideas of modern logistics in Qinghai.
Key words: SWOT analysis; Qinghai; modern logistics
青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资源输出省份,而且还是通向的枢纽节点。随着道路设施的不断完善,京藏高速公路、青藏铁路玉树名用机场的建成,以及“村村通”工程不断竣工,都为青海发展现代化物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青海在自身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下,物流企业逐渐迅猛的发展起来。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组织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用SWOT法分析青海现代物流的建设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探索青海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和实施对策。
1 青海现代物流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地理区位优势。青海位于西北地区,是连接西北五省的交通枢纽。青海素有“海藏咽喉”、“玉塞咽喉”之称。青海省现拥有青藏铁路、兰青铁路两条已完全建成的铁路和已规划兴建的川青铁路等12条铁路,已逐渐成为连接东北地区和新疆、及西南地区的纽带;并有青海湖水路运输和石油管道运输,为青海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资源优势。青海经济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水资源存储量大,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带。青海境内盐湖资源丰富,青海省已决定今后将以钠盐与钾盐开发为重点,加快钾、钠、硼、锂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盐化工业的发展,争取把柴达木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化工基地。青海矿物质资源居全国前列。青海亦是旅游胜地,极具青藏高原特色,全省已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游区,青海更多旅游资源正在开发过程中。
(3)产业基础优势。青海省抓住国家西部开发的机遇,着力于本身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盐化产业和水电开发产业,四大产业已经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朝阳产业。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项目已开展多时,造福百姓。国家已经把青海省“西肥南运”工作列为西部开发“十大工程”之一。
1.2 劣势分析
(1)经济发展限制物流发展。青海省经济发展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参与国内和国外经济合作程度不高;由于地理环境差异,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差异巨大,贫富差距较大,脱贫任务沉重;长期的分散居住和分散生产导致商品流通渠道窄小、商品化和商场化程度低,人们的需求层次低、品种单一、渠道固定,这些问题限制了青海现代物流发展。
(2)物流现代化进程缓慢。虽然青海省专业化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但是青海现代物流还处于基础阶段,物流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低,及时性和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方式粗放,无法提供竞争力和规范的物流服务。
(3)物流人才缺乏。青海省各所高校还未开展物流方面专业课程,物流教育方面投入资金少、力度小,教育落后。青海省由于经济发展和地理区位因素,不能满足物流人才所需的要求,导致物流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短期培训是青海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式,但这种方式不利于人才长期发展,大大阻碍了青海现代物流发展。
1.3 机遇分析
(1)西部大开发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新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意在拉动西部省市的经济发展,必将推动青海省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其他省市地区和国外商品流通和对外贸易的增加,进而扩大物流行业的发展空间。同时,青海物流刚刚起步,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为以后青海物流投资建设提供更多的机会。
(2)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在国外众多国家经历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进程依旧高速发展,增长明显。经济发展带动物流发展,提升物流行业需求。
(3)加入WTO进一步促进青海物流发展。中国加大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外商投资,推动贸易发展,为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更大的物流需求市场。对青海发展现代物流有了新的要求,不断地需要青海物流行业更加规范化。
(4)国家和青海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加大对青海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支持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在青海投资物流行业,为青海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新鲜的活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进入将促进物流行业技术革命和发展。青海省政府认识到青海省物流行业发展薄弱,已制定《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青海现代物流业发展被列入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1.4 威胁分析
(1)国外物流公司冲击国内物流企业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物流公司意识到青海物流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外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进入青海现代物流行业,大企业集团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入驻青海物流行业,对省内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威胁。
(2)周边省市物流行业竞争激烈。鉴于物流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新疆、四川等地区已针对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便利。如何在众多省市物流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已成为青海省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3)物流市场混乱,物流行业服务要求高。青海现代物流企业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服务质量比较低。物流市场长期无秩序竞争,没有物流行为规范的确立。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物流行业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这要求青海物流行业的工作方式实现高标准和高质量。
2 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建议
(1)树立物流行业发展新观念。物流行业是通过物流服务来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物流行业的提供者必须以顾客为中心,使用户满意为目标,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行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思想和技术,大力开展物流行业人才教育工作,培养优秀的行业人才,增加青海物流行业的竞争吸引力。
(2)加快发展青海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先进的物流经营模式,以灵活应用新的技术,打破了原有的物流运作流程,从而实现了“零库存”的目标,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金周转,应对经营危机挑战。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使青海的物流行业呈现多样化的形式,不断使物流服务趋于完善。
(3)构建青海省特有的一体化绿色物流发展战略。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青海省作为物流薄弱地区,各项资源还未完全开发,自然环境保持完整。随着经济发展,现代物流行业得以开发,物流行为的增加会加重空气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等问题,会对青海省现代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青海省发展现代物流应同时考虑物流行业绿色化,打造符合青海省自身特色的现代物流。
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了青海省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青海物流应重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结合自身情况,应对劣势和威胁,抓住机遇,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符合青海省自身特色的物流战略。
参考文献:
篇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物流行业面临这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正视差距,反思不足,重新思考总结我国物流发展现状,探索现代物流发展之路。我国物流产业从起步到现在规模逐渐壮大,但在体制和模式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在刚刚拥有物流产业的初期,我们主要是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物流模式,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只在个别区域进行小范围的配送,在很小范围内的部门进行物流产业发展的探索。在这发展期间,也为现代物流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但向前走的道路不能是盲目从众的,要结合现代社会特点,制定完善的发展计划,加速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
一、物流中心的规划
在物流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依据城市形态和可行性进行深入思考,先从大范围的各个环节设计和规划,在考虑某一环节当中的小面积对物流中心的便捷程度。要提高效益,改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就要在物流中心的策划上好好思考。为了解决物流中心的构建问题,需要决策者对项目做到烂熟于心,对物流中心的环境进行实地的调查分析。这种分析对物流中心的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应调查当地的中心商务区,人口密集区,工厂车间生产区,以及人均消费水平,江镇建设程度等。物流中心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规划方案,确定交通主线路和人口密集区域。可以选择交通便利,但不拥挤的场所。由于物流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汽车的尾气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尽量不能选在人口集中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应以环保为主,废水废气循环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合理规划物流中心的绿色植物面积,在减少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
物流中心应改变人们对于物流仓库的传统记忆,打造现代化的高科技物流中心。应将各部分不同功能的区域按照计划好最省时最便利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可以大致形成物流生产线。合理布局内部结构,若进货,分配,存储,发货可以以一字型或U字型排列,是物流过程顺利进行。由于货运的流畅与否与交通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不仅要保证外部交通的顺畅性,还要保证物流中心内部工作人员与货运车的安排合理。
为提高货运效率,我们可以采用自动化仓库,对货物进行自动分类,流水线运输到下一环节。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电子网络实现货物的控制已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劳动力,又能保证让物流人员在安全轻松的环境下工作。将货仓区与工作区分开,但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渠道保证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进行检查。保证货物在物流运输商不出现纰漏,让客户信任,并发展潜在客户。
二、物流业务的规划
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和取得更高的效益,我们需要在众多领域实现对物流业务的探索。根据风险原则,物流公司可以征集客户意愿,和各个物流环节组成联保小组,共同承担货物风险和企业的经营风险。这种联保小组既降低了每一环节的保险金额度,也增强了物流公司对货运业务的推进,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随着金融经济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很多金融企业对于物流业务都很积极的参与,但由于一些小型城乡城市缺乏大型的物流园区,他们的物流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这就需要一些金融机构与物流公司展开合作,由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共同派出人员前往中小型物流公司,进行对仓单的监管和调控。这样在中小型物流业务能在异地等到很好的监控和管理,同时加强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
在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会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力。物流企业需要为此提高自身管理制度,增强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争取在本地区赢得市场。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展开与外部的合作关系,积极寻找扩张业务的机会,多派专业人员前往其他企业学习实践,开展合作交流的和谐竞争关系。
电子商务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在网站上扩展业务,及时信息,成为物流行业另一个交流平台。方便民众快捷的查询信息,大客户了解企业情况,是结合了信息与物流的优秀成果。如果在网站拥有大量的访客,对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业务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被我国传统的生产发展方式所限制,企业长期存在着重视生产,对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也因为对物流模式的不熟悉,导致在物流方面管理不当,造成货物的不流畅。所以,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从根源上提高对物流认识度,使物流企业最大程度的适应时展。由于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不完全,产业结构模式单一,造成很多非物流企业只愿意将简单的例如储存,运输的委托给物流公司,造成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如果将物流企业的单一功能转化为多方面的一条龙服务,在包装运输储存配送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才能更好的发展。
随着社会分工的一步步详细,物流行业的规划也朝着更加专业更加发达的时代迈去。物流将是经济发展,信息科技综合能力提升的标志之一。物流是无形的商品,我们在对待物流产业的时候也应将他作为普通商品,营销对路。积极转变有需求才销售的思路,主动考虑各市场和客户的需要,提供更加详尽的服务。在竞争中求的发展。物流企业可以常见客户反馈窗口,客户的需求可以方便的提供在窗口上面,客户的最终目的是货物,而货物是经过一层一层的分类配送到达客户手中,如果物流企业不能将这些服务的质量进行收购,将很大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现代物流要想在发展时期取得突破,就必须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适应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开发健全的货运系统。可以将生产商,运输渠道,客户的信息进行有机的结合,各部门切实发挥优势,信息联通,对各个渠道的货物讯息实时掌控,促进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铎,丁立新.物流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4
现代物流管理是通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根据法规完成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一系列的运作,在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被视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现代物流管理强调业务流程的重组思想、快速反应思想和价值链战略思想,也分别为现代物流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效益的集成与优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快速反应和优化,快速反应主要集中在买方市场环境当中,是由企业通过对顾客的需求深度进行了解,通过最快的速度生产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竞争需要。而优化主要是要关注企业的整个价值链,通过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以最有效的运用价值链激励机制,寻求非增值活动及相应结构的最小化,从而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效益的优化。
同时,在现代物流管理现象背后,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其组织集成和优化基础,通过快速反应和优化,时刻关注价值链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效益的集成和优化。
二、石化物流的现状
石化企业是我国的一个支柱企业之一,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紧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大,石化展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对物流的需求也更为高涨。
现阶段我国的石化企业基本还都是一体化销售物流体系,这个物流体系在石化的销售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体化的销售物流体系的大致流程基本就是物流公司为各大区域销售公司服务,将石化产品通过物流运输到各大销售公司,之后地区公司的销售中心对于物流的需求进行调运,输送到分部,最后才进入到市场当中。在一体化的销售物流当中,主要的物流业务是由销售中心来完成,包括运输等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取缔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中的各种繁琐事务,为物流的畅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基本的物流流程如下图1:
然而,这种物流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物流管理理念
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准确,可以及时的将货物送达需求地,主要的理念就是服务性、快捷性、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规模适当化及库存控制,而石化企业中,缺乏了这种统一的理念和实施效应,导致石化物流不能快捷和优化;
2、缺乏专业机构与管理
石化物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与物流公司的部分合作,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去管理石化物流的整个运作,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将石化产品快速、准确的送到需求地,而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机构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运营出现很多问题;
3、缺乏统一的规范与布局
石化企业是国内的主要企业之一,面对的是整个国家这个市场,然而石化物流现阶段却不能将整个市场全部统一,或者是因为路程的远近或者是时间的长短而导致各地的物流信息不能统一,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布局,去适应现代化的石化物流市场,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和发展带来阻碍。
与此同时,由于一体化的销售体系虽然给石化企业带来了简洁的流程,但也不可避免的给管理带来的很大的冲突,而对于现代物流而言,石化物流管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落后,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能做到货物的及时运输,做好物流的优化和快速等,阻碍了石化物流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急需解决。
三、现代化物流管理在石化物流中的应用
现代化物流强调的是快速发应和优化,提倡各个公司的共赢,尤其是对整体的快速反映和市场的竞争力为主。将现代物流管理带入到石化物流管理中,可以为石化的物流提升很大的空间,增加很大的市场竞争力,达到共赢的目的,通过总结,现代物流管理进入石化物流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物流为导向的一体化销售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是在现代物流的思想中提出的,产品仓储在物流公司当中,是一种从下而上的物流,主要是通过销售市场的开拓,先对市场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将需求信息反馈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再进行整体的物流资源配置,根据销售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配送货物。这种机制避免了原来石化物流因为对市场了解和不及时而产生的货物屯压或不足,主要的流程如下图2。
2、建立石化中转中心
虽然现在石化企业已经有了一些转运中心,但还是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包括联运中心和陆地转运中心,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转运中心串联起来,做成三级配送体系,同时,在客户较为集中的地域建立二级区域配送中心,通过运转中心和二级区域配送中心,形成一体化的配送体系,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费用将货物输送到市场当中,完成物流体系。
篇5
现代物流产业是营口市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深入分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对于加快营口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营口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分析
1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营口位于辽东半岛渤海湾北部,坐拥天然良港――营口港,是南北大通道和内陆连接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是东北内陆最近的出海口和对外重要的门户与龙头之一,具有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发展枢纽经济的优势条件。
2拥有强大的腹地经济支撑
营口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东北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直接腹地以沈阳经济区为主,间接腹地包括辽宁省其他区域、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在内的辽阔地域,同时通过海上通道辐射京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沈阳经济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经济实力雄厚,区域发展潜力巨大;间接腹地土地广阔、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产区。营口是腹地货物的运输中枢,腹地经济为营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交通运输网络发达
营口拥有密集的交通网,其中哈大高速铁路、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纵贯全境,构成以营口为节点的九个城市的90分钟城市圈。营口港作为全国沿海十大亿吨港口之一,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展开了航运业务,构建了发达的内贸与外贸海上交通运输网络。营口兰旗机场的兴建,将实现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
4政策优势明显
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先后下发《营口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意见》《全市物流业发展提速计划》和《营口市关于实施加快发展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的若干政策》等,制定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土地、金融、税收、财政补贴等相关的扶持政策。
5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增长
近年来,物流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2009―2014年,增长率均保持在9%以上。物流业增加值每年也稳定增长,2014年达到198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9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 3%。2010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市”。良好的物流业发展态势为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物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截至2014年,已有1132家物流企业,达到国家A级及以上标准的物流企业46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15家。开展多种业务的综合型物流企业不断增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基础业务基础上,优势物流企业积极向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物流金融等业务拓展,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能力显著提高,涌现7物流集聚区建设已成规模
近年来,先后建立了仙人岛综合物流园区、鲅鱼圈港前物流园区、营东新城现代物流集聚区、营口港物流园区、辽南盖州中顺农副产品物流园区、沿海产业基地物流园区、空港产业物流园区、港口物流贸易园区8大物流园区,以及保税物流中心。其中,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作为东北地区第一家保税物流中心,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坐落于港区内的保税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建设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
2营口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分析
1体制不完善
物流业是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目前营口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部门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没有完整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口岸管理职能弱化,协调作用发挥不足。
2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传统物流比重过大,现代物流业发展刚刚起步,大部分物流企业“小、散、弱”,先进技术推广缓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之间衔接、配套能力差,难以达到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
3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由于各地税收、土地、财政补贴等政策存在差异,不少物流企业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有的只设办事处而不注册和纳税。融资渠道少、融资门槛高。由于可供抵押和担保的资产较少,很难取得银行信用获得贷款,民间贷款成本又过高,众多中小物流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公路执法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三乱”问题屡禁不止,企业对此意见很大。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现有财政扶持资金额度低,而且存在不到位问题。
24基础性工作薄弱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乏物流信息交换、共享,运营效率低下。物流统计核算方法与调查体系不规范、不完善,统计覆盖面不够,调查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物流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滞后,专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端人才紧缺。
3营口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机遇
1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重大机遇
营口地处东线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是“一带一路”四大经济走廊之一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目前营口已建成或正在构建多条海陆高速物流通道。一是2014年12月底开辟了辽鲁陆海货滚甩运输大通道,形成营口至山东潍坊跨渤海湾第一条货运滚装甩挂运输通道,大大缩短了两地运输距离,同时单次运力大幅增加,为营口物流产业探索综合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模式打开了突破口。二是构建“营满欧”大陆桥。2014年开通由营口北站到莫斯科及欧洲的中欧班列,实现了铁路与港口的无缝衔接,打通了海铁联运通道,使营口至欧洲多国的运输距离和时间大大缩短。以营口至莫斯科为例,通过“营满欧”大陆桥单程时间为23天,比传统海运节省了21~27天,而运费基本相同。2015年5月,营口港经满洲里到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专列开通,“营满欧”大陆桥的结构更加完善。目前在“一带一路”物流体系布局上,营口港在国内东南沿海的货物占到了60%以上,经营口港过境满洲里的货物占东北各港口的90%以上,占全国满洲里口岸出境货物的47%。
2中韩自贸区建立带来的重大机遇
中韩自贸协议于2015年6月1日正式签署,辽宁省政府明确提出在营口建设中韩自由贸易区示范区,并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打造辽宁省承接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唯一口岸,为营口融入中韩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为韩国产品从营口进入俄罗斯等欧洲市场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经营口港中转运往欧洲的韩国产品已初见规模,2014年营满欧大陆桥总货运量的378%为韩国产品。相信中韩自贸区正式实施后,韩国产品经营口港中转的量会成倍增长。
此外,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战略,实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这些重大机遇正以叠加的方式推动营口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
4营口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挑战
1经济下行压力对营口物流业影响明显
近年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物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依赖程度,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在经过连续高速增长之后,营口市物流业增速自2009年以来一路放缓,预计2016年仍将延续小幅回落的势头。其中,港口物流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受到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1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
篇6
随着城市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业成了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现代物流业不仅为城市的GDP做贡献,为城市创造税收收入,也能解决大量劳动力。
(一)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2011年,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总产出为588.99亿元,较2010年增幅为27.9%,高于服务业的平均增幅。据统计显示,成都市现代物流业2011年实现增加值312.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9.9%,税收和利润增幅均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其中税收23亿元,增长42.2%,在所有服务行业中增幅居第五位。
(二)现代物流也兴衰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速度
现代物流也是衡量地区投资环境,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的成都无论从区位优势、需求空间及交通条件等方面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
从城市经济发展需求来看,成都也需要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2012年,社会物流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9.8%,较上年同期回落2.5%。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较上年同期也有所回落。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放缓,但总体实现平稳适度增长。
2012年中国物流业经受了严峻挑战和考验,实现了平稳适度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行业运行增速趋缓,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突出问题既是,物流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的作用下,物流企业的利润却有下滑趋势,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中国物流企业运行成本较高,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9.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2年物流企业人力成本平均增长15%到20%,燃油价格则相当于2000年的3倍左右,过路过桥费占到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
就2012年对成都市376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多数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超过利润总额。2012年成都市现代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2%,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9.7%,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于4%。
现代物流业经营风险大,要素成本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是企业发展的瓶颈。政府在为其搭建良好平台的同时,也要考虑现代物流业的税负水平,从税收政策上给予企业发展一定的帮助。
三、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分析方法选择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缴纳的税款,简称税负。税收负担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指标。绝对值指标指的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款额,也就是我们说的税款额。相对值指标是的是纳税人缴纳的税额占计税依据的比重,即税收负担率。税收负担体现了国家的税收政策,是税收的核心,也是税收杠杆作用的着力点。
税收负担的高低是一个相对值,通过比较确定。科学的评价税收负担意义重大,对税负对比参照的选择也尤为重要。
(一)传统税收负担分析方法
传统的税负水平分析是用行业税收负担水平与社会宏观税负水平比较。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显示该行业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
1、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
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可以反应为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民收入(NT)之比。
2、行业税收负担的衡量
传统的行业税收负担水平的测算是用当期纳税额与行业利润或收入之来评价。
3、传统税负分析方法不适合现代物流也税负测算
现代物流业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行业特点。企业为了能正常的运作,需要投入相应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一次性投资大,存在着资金回收期长,资本回报率低的特点。虽然这几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但是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实在逐年下降的。现代物流也的行业特点使得它不能承担较重的税收负担。对于利润率水平很低的现代物流业用传统税收负担水平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评价结论。
(二)适应现代物流业的税负分析方法
社会平均利润是由社会各个部分的利润平均而来。但是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润水平是不一样的。由于各行业及部门的利润率的差别,资本会从利润率低的部分流入利润率高的部分。资本由低(利润率)到高(利润率)之间的流动分配,行程了资本的供求关系,使得不同行业和部分会有不同的利润率水平。
由于资本流动的推手是利润率的高低,现代物流业的低利润率会使资本流出。这与目前政府经济发展规划是相悖而行的。结合现代物流业特点和政府经济规划,应该充分发货税收的调节功能。政府对现代物流业正睡得最大限度是征完税以后,现代物流业的利润率等于社会平均水平。
对于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的研究应在传统税收负担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用社会利润率平均水平为参照系,以现代物流业利润水平对传统的衡量指标进行修正。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反其实际税负水平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理论依据。
为此,在现代物流业税负研究中必须引入差额利润修正法。将差额利润修正发与行业利润率因素相结合对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四、差额利润修正法的操作
(一)操作程序
1、计算全社会平均利润率;
2、计算现代物流业总资产利润率;
3、计算现代物流业利润利润率;
现代物流业理论利润=现代物流业资产总额×全社会平均利润率
4、计算物现代流业所取得的差额利润;
现代物流业差额利润=现代物流业实际利润一现代物流业理论利润
差额利润为负值时,该行业实际利润率低于所有行业平均利润率。
5、计算现代物流业应纳税额
现代物流业应纳税额=现代物流业平均应纳税额+现代物流业差额利润
其中:
现代物流业平均应纳税额=现代物流业利润总额×社会平均税收负担
社会平均税收负担=全部税收收入/利润总额
(二)税负评价
通过差额利润分析法的计算,把现代物流业实际缴纳税额与现代物流业应纳税额进行比较,如果实际缴纳税额大于应纳税额,那么税收负担重,应当及时减税。如果实际缴纳税额小于应纳税额,那么税收负担轻,可以考虑适当加税。
参考文献:
篇7
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大
表1显示:1991-2007年物流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物流对GDP的拉动力指标从1991年的6%增加到2007年的7.71%。从1991年到200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物流增加值和GDP的增长变化状况基本一致,在此阶段,二者都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其中,1994年和2005年是我国物流发展最快的两年,这两年的物流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13%和40%,这两年也是我国GDP增长最快的两年,GDP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5.26%和33.16%。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持
从表1看,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其中物流业功不可没。1991年至2007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从3.02万亿元上升到75.2万亿元,增长了24.1倍,年均以22.3%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16.5%(按现价算)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23%。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38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万亿元,同比增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29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1991年到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物流需求系数从1991年1.5增加到2007年的3.0,即1991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1.5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而到了2007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则需要3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
现代物流业和国民经济高度正相关
根据1991-2007年GDP和社会物流总额统计数据绘制被解释变量y(GDP)与解释变量x(社会物流总额)相关度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使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进一步确认两者高度相关。
查相关系数检验表得知:r0.01(15)=0.606<0.990
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0.01下,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据此可以构建线性模型:Y=a+bx,其中,a与b是待估计参数,x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y为我国GDP。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参数a和b的值:a=2.843,b=0.306,于是得到回归方程:Y=2.843+0.306x,R2=0.980。
该结果说明,我国物流总额每增加1万亿元,GDP增加0.306万亿元。其中GDP变异的98%可以由社会物流总额的变异来解释。
但是回归方程Y=2.843+0.306x是否能真实地反映GDP和现代物流之间的关联度,能否合理解释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因此有必要对回归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方差分析显示,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即检验假设“H0:回归系数b=0”成立的概率等于0,从而应该拒绝H0,说明回归效果极为显著。模型Y=2.843+0.306x可以用来描述现代物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综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应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形成可控与自由运作的现代物流机制,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努力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物流亟需人才的培养,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的物流产业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政.全球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篇8
据近几年吉林省GDP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GDP增长总额为8220.29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也在此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由此可得,吉林省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巨大的。
一、吉林省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1.1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态势
从近几年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态势呈良好状态,以社会物流总额来进行分析,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物流总额已由初期的11861.3亿元增长至27378.5亿元,相比增长2.3倍。以物流总额的增长速度来进行分析,2006年吉林省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为17.9%,并在之后几年间,增长速度还在不规则变动,但总体增长速度的变动态势还是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到2011年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以高达21.0%。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近几年间吉林省物流发展态势是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的,发展前景可观。再从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变化态势来进行分析,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17.2%。2011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在总体服务业增加值中占17.0%。但是吉林省物流业的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表明吉林省物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所减小。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方面进行分析,2011年吉林省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22.5%,高达1881.1亿元,增幅较之2010年提高4.5个百分点。而且,2006年到2011年间,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呈下降趋势,比率的降低表明吉林省的物流效率在不断地提高。
1.2 物流供给充足
2011年吉林省与物流业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达660.9亿元,同比增长15.2%,较之于2006年,是2006年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2.83倍。由此可以得出,吉林省与物流业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呈飞速增长趋势。随着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飞速增长,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再就是吉林省物流园区的建设工作已基本成型,这些条件足以证明吉林省物流供给较为充足。
1.3 省内物流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物流需求的变化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的,工业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反映着物流需求的变化。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1年间,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3%,增长速度快。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也在18.2%,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9%,这三个要素的飞速发展,直接证明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快,增长明显。另外,货物运输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的增加。相比于2006年,2011年货物运输量增加了33.7%,年均增长6.2%。货物运输周转量比与2006年增长了119.0%,年均增长16.1%。无论书从侧面还是从正面,这两个方面的增长水映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的变化状况,省内物流需求呈上升趋势。
二、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优势
2.1 物流需求空间大
吉林省内物流需求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物流需求空间在不断的加大,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物流需求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吉林省内对于物流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在高需求下迎来了其竞争优势。
2.2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供给充足
有需求自然有供给,在大需求的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充足的供给能力,那本身存在的竞争优势将没有任何意义,然而从近几年吉林省内物流业增加值我们可以得出,吉林省内物流业的供给是很充足的,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7%,而物流增加值的不断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运输、仓储、邮政等产值的增大,而这些产业产值的增加也保证了物流的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在就是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物流供给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3 电子商务运用于现代物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助力也在不断的明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业在物流效率与物流信息统计、物流派送安排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代物流的服务效率与工作效率。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省内现代物流的竞争优势。
2.4 物流园区的建设所带了竞争优势
吉林省省内几个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便了物流货物的集中派送,增加了物流服务面积,提高了物流工作效率,物流服务种类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这无疑是给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2.5 物流联盟的发展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由于一个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做到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然而,吉林省内物流联盟的发展提高了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宽了省内现代物流业的服务领域,提高了现代物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了竞争优势。
总结
本文根据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几年来吉林省内与现代物流业相关的统计数据,对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分析得出,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由于其各种影响因素的不断发展,其竞争优势也是在不断地扩大与提高,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物流业赶超战略与发展路径研究 》吉教科文[2014]第236号
篇9
1、地理位置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长三角、京津翼、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河南省居中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其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和集中功能,十分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河南省位于西部原材料产地和东部消费地的结合点,这也十分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时,河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其在获取高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也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2、交通区位优势
河南省位于全国心脏部位,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体系。(1)铁路运输。目前,京广、京九、太焦、焦柳、陇海、侯月、新月、新菏、宁西等9条铁路干线经过河南,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2014年,晋豫鲁铁路煤运通道开通使河南省又有了一条贯通东西的铁路运输通道。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铁路运营里程为5017公里,其中高铁915公里。(2)公路运输。河南省公路交通发达,全国众多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河南交汇。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公路通车总里程为24.9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5859公里。(3)航空运输。河南省内拥有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三个民用机场。现有飞行航线69条,航线里程223578公里,其中国际航程里程为12326公里,国内航程里程为20396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是4E级机场和国内一类航空口岸。(4)水路运输,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643公里,形成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4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
3、产业优势
河南的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涉及多个行业。原煤、铝、黄金、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河南省拥有宇通客车、三全食品、莲花味精、金星啤酒、思念食品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河南省的食品加工业、物流业,汽车制造业、信息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产业优势,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制成品等物流资源。
4、以郑州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格局正在形成
郑州已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截至2013年底,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15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59公里。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之一,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另外,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区具有四通八达、十分便捷的交通优势,郑州将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高效衔接的客货运中心,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5、企业自营配送中心发展迅速
在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以企业自营配送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物流的也得以迅速发展。一些大型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建立了自营性配送中心,能更快速、更灵活的满足企业要求。既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又节省了成本。例如双汇集团、新飞电器、思念食品集团、思达商业、丹尼斯百货集团等。
二、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
1、人才劣势
人才对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哪个企业拥有懂专业、会外语的高水平人才,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获取优势。目前,河南省物流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善于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手段进行仓储、配送、采购等物流活动并熟悉物流运作的人才较少。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提供的还是传统业务,在增值的提供上缺乏人才。人才短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必将会成为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2、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现代物流是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流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信息传输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但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滞后,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不会使用GPS、制造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跟真正的物流信息化距离尚远导致物流效能低且成本高。
3、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
现代物流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还是新鲜事物。一些物流企业的物流意识淡薄,物流观念落后,对第三方物流了解更少,没有意识到现代物流产业存在着极大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把现代物流等同于传统的运输和储存,不思创新,不能更好的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物流观念落后已经成为河南省现代物流的发展主要阻力之一。
三、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遇
1、政策环境给河南现代物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河南省把物流业定位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河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规划提出“一个中心、十个行业”的发展思路。“一个中心”,就是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十个行业”,包括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汽车物流等河南省有优势的产业。另外,河南省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纲要、规划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将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以积极的引导及适当的优惠,并为物流发展提供软件、硬件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0年11月17日印发了《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意见》,郑州航空港的发展必然会加快河南省物流业的发展。
2、经济发展给河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几年,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快。2005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为10587.42亿元,2013年,河南省生产总值为32155.86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3.04倍。2014年,河南省生产总值为34939.38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60.8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902.6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875.90亿元,增长9.4%。河南省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带动能源、原材料供应量和产品销售量的激增,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基础,同时也为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中原经济区规划》带来的机遇
国务院于2012年11月17日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指出:“提升郑州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和多式联运;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河南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会产生大量物流需求,为河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使河南物流业的发展受益匪浅。
四、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威胁
1、市场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物流成本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物流业发展模式,主要提供运输、装卸和仓储等简单物流功能的服务。这种单一功能、靠拼价格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利润越来越少,且缺乏竞争力,无法适应市场上日益增多的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物流企业要想求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改进的速度,提高综合营运能力和管理能力,提供多种类型的增值物流服务,承运人型增值服务、仓储型增值服务、信息型增值服务等,增强竞争力,实现物流服务所承诺的高效、便捷、及时、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获得长远发展。
2、低碳经济的推进带来的挑战
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能为人类面临的大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趋势。物流业的低碳排放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河南省物流业处于粗放式、低效式发展模式,发展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且物流成本高。另外,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是河南省的重要产业,为了防止农产品及其制品腐烂变质,冷链物流成为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的重点。比如双汇、思念、众品、大用等食品加工企业,都有自己的冷链物流公司。河南省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要重点打造十大物流行业,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食品冷链物流业。河南冷链物流市场庞大,但冷链物流的发展,必须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3、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竞争激烈
据郑州市企调队公布,仅2012年上半年郑州市就新增物流公司近两百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左右。到目前,郑州市有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6000多家,全省物流企业约10万家,物流企业数量急剧增加。此外,在经历了优胜劣汰后,一批跨地区的大型物流公司涌现出来。如郑州的豫鑫物流公司,该公司是集运输、仓储、产品配送、物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郑州交运集团、新飞专运、郑州中外运公司等物流企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业务辐射能力突破省际。受“物流热”的影响,社会上还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河南中邮物流、长通物流等。由于河南省物流企业多,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142400411145)。)
【参考文献】
篇1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新兴、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服务贸易行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总体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各级政府和一些企业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物流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不少地区将发展物流作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3年,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制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河南省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流效率为核心,以粮、棉、畜等优势农产品物流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发展。
2.现代物流业的概念
现代物流业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有机整合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复合型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是以物流活动为基本共同点的行业群体,其主要特点是服务性,因此通常将物流业列为第三产业类,属于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
3.河南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基本符合国家物流企业分类评估标准的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发展到270多家,其中运输型物流企业占39%,仓储型物流企业占26%,综合型物流企业占35%;国有物流企业占39.6%,非国有物流企业占60.4%。但从总体上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4.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分析
4.1 河南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雄厚,生产物流发展空间巨大
河南是经济大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未来的制造业大省,经济总量、制造业规模、商贸业规模均居全国第5位,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发展现代物流的产业基础雄厚。我省社会物流总额与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5年1.93倍上升到2008年2.01倍,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和“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步伐加快,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我省生产物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4.2 人口多、市场大,消费品物流发展前景良好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经济腹地广阔,近1亿人口本身就可以带来庞大的消费市场,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46亿元。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实力快速提高,对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品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4.3 区位优势突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分拨物流发展前途广阔
我省地处中部核心区域,承东启西,陆路交通发达,航空运输快速成长,是距离天津、青岛和连云港等港口最近的省份之一,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区位交通优势,有望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全国铁路主通道有“三纵三横”贯穿河南,铁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郑州至西安、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建成后,郑州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双十字”铁路中心;现有公路通车总里程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41公里,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全部省辖市和90%以上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郑州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货吞吐量快速增长,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区域枢纽机场之一;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的天然优势。
4.4 物流资源丰富,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
我省拥有3个一类口岸、9个二类口岸、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另外,建设中的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港等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省“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电子口岸、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4.5 劳动力、仓储等成本低,物流人才可得性高
我省仓库租金水平、在岗职工工资水平都比较低,具有物流成本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全省高校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达12000多人,其中郑州高校占90%以上,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可得性较高。
以上五方面的优势作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为现代物流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把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面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5.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物流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客观需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是根据我省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途径。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省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Z].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2]孟素芳.河南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浅析[J].市场研究,2009.
[3]金琳,王晓展.河南省物流产业集群模式及策略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篇11
1 现代物流业概述
1.1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复合型产业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连接着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贯穿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三大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行,也将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并且,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2013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9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占GDP的比重为6.8%。
1.2 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成为物流大国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在经历了2009年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启动后,我国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种种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物流大国的行列,并且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同时,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据统计,我国的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快递量居世界第三。伴随着物流运营规模的快速扩展,我国物流基础建设和硬件规模也呈现递增之势,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地产的建设持续升温。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1.3 现代物流业亟需转型升级,提升运作效率与服务水平
根据《2013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3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但201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比美国、日本、德国高出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国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明显。同时,全社会物流企业收入增速低于物流费用增速,物流企业普遍盈利能力偏低。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物流仍处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的过程中,物流效益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国家及各地区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优先发展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
2 智能装备业概述
2.1 智能装备是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装备和设备的先导性行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基础。物流装备作为现代物流技术的载体,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先进的智能装备能够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运作水平,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事实证明,通过实现企业物流装备和信息的现代化来提升管理水平,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已成为有远见的企业家成功的有效途径。
2.2 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阶段,物流产业也面临升级的要求,促进了企业对物流机械化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使得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处于快速增长周期。2013年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市场规模超过了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成为物流系统技术与装备的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受电子商务物流大发展影响,智能终端自提货柜系统出现爆发增长,GPS设备、快递手持终端设备呈现高速增长,输送分拣设备、物流拣选技术产品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一些新的技术与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物流业影响巨大。
2.3 智能装备应用范围广泛,新型装备和技术不断涌现
据《中国物流装备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所有12种类的物流装备在应用市场上均有高于20%的企业正在使用。目前,仅有17%的企业采用纯人力的物料搬运与装卸等操作方式,32%的企业采用单纯的平面仓库模式,专业化的新型物流装备和新技术物流装备不断涌现。
在应用领域层面上,随着制造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种行业出现丰富多样的物流技术应用形式,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在物联网、检测、智能识别等技术的支撑下,物流设备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可以达到更高水平。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AGV特别强调全自动化,配置品种丰富和专业化的搬运移载工装,使其能够运用在几乎所有的搬运场合,甚至设备和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互,自主完成任务分配和路径选择,几乎不需要人工的干预。
3 广东省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业人才需求分析
3.1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的人才需求量庞大
随着物流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十分迫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物流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统计,2010年我国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在广东省特别是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珠三角地区,由于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行业,其物流行业相关人才的缺口达到60万人,特别是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人。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众多的生产制造和商贸企业,这些企业的对物料采购与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运输等岗位人才都有需求;其次,广东省的交通、运输、外贸、第三方物流企业众多,有许多是物流龙头企业,这些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庞大。
3.2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复合型人才
由于物流与智能装备是涉及全产业链、多社会经济部门、连接生产和流通消费环节的复合型产业,主要有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货运、报关报检、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
3.3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多层次人才,目前尤其缺乏高技能、高层次人才
在人才的需求层次方面,由于物流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多。
尽管广东省已基本形成以中高等教育和职业认证教育为主的双轨运行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但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普遍较低。现阶段广东省物流行业中高级职位普遍处于紧缺状态,特别是同时具备多种技能包括外贸、外语应用、国际商务等与国际贸易经济活动相关的经验的物流人才非常缺乏。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纷纷以高薪招聘总监、市场拓展总监、仓储经理、采购经理、国际货代、销售主管等职位,而各类大中型国内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高端管理职位。另外在基层岗位上,物流人才和其他岗位相比表现出在流动性大,忠诚度低,各类人才的系统性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都参差不齐。
4.1 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迎合行业需求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总数到达112所,其中99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占64所,占85%;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各高等院校已招收培养各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7.1万人(含在校生),为地区经济建设输送各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4.8万人,其中,高等职业物流管理人才约为2.6万人。而近年来以物流管理为主专业的毕业生能基本实现就业,这些数据表明了我省的物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已初见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物流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
4.2 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一定问题
但同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企业需要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缺乏针对性的专业设置、缺少协同、缺乏专才。
相关专业设置大同小异,特色不足,没能体现行业特色或地区特色,并且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开发,使得在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和企业需要不匹配,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复合型、高技能、高层次的要求。
4.3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需要校企多方协同培育
针对广东省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需求庞大、对人才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问题,各方必须重视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满足广东省物流产业升级和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在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案上,广东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多管齐下、发挥协同作用:
(1)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设置过程中,要重视行业、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力求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计划。在设计之初做好充分的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多方深度参与,通过开展研讨会等方式,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在设计完成后,还要注重企业的反馈,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的细节。
(2)重视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培训和教育工作。企业与各教育机构共同开发符合企业实际的继续教育课程,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能。
篇1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衍生了生产经营活动,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不断发展,物流仓储业也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及厂家提升了对物流业的发展的重视度。为了能够促进物流业的顺利运营,现代物流发展对仓储管理的要求也更高,单一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仓储理论,结合新技术提升仓储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提升货物流转的速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 现代物流和仓储的概念
现代物流技术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和基础,现代物流是将物品从供应地点转向接收地点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实体流动的。结合实际的需求,应用现代系统化理念,将存储、搬运、包装、运输以及加工、配送以及客户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在整个流通领域中,配送是其中一个新的形式,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经过近些年来的事实证明,配送已经形成了一条通畅的渠道。配送是一种现代化的送货形式,而不是单一的门到门服务,配送是流通领域中专业化生产和分工的体现,其促进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将运输及搬运有效统一,促进运输的不断优化,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1]。与此同时,分散库存因为配送中心的完善而集中,调控能力更强,在满足通货需求及企业生产的前提下,降低企业库存,增大效益。
2 仓储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现价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电销行业也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和仓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一些大中型的仓储企业近年来的营业额不断增加,企业在发展的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而来也遇到很多的问题,一些企业的规模较小,并不具备很强的优势,很难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求,无法大规模的出货,极可能出现压货的现象,无法有应对跨国的客户或者大型的客户需求。
现阶段,我国的仓储业在发展中不断的探索并进行合理的模式改革及体制改革等,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一些仓储企业的创新意识不足,服务意识不高,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对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和网络电销发展迅速,致使一些中小型的仓储企业存在严重的服务设施不足现象。由此可见,中小型的仓储企业将扩大仓储的设施建设和加大规模作为了重点,而忽视了仓储的现代化设施建设以及服务建设,虽然一些企业的规模在扩大,营业收入也很高,但是从利润上看并没有很明显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物理服务中,企业的利润在下降[2]。因此,物流仓储企业需要进一步改革服务模式、增添服务领域,促进企业利润的提升。
3 在现代物流发展中,仓储管理存在的几大问题
3.1 仓储管理消耗材料较多
仓储材料值得是在储存货物的过程中需要垫支的相关材料。物流公司的货物在流动过程中速度十分迅速,因此,需要衬垫的仓储材料也十分多,在材料方面的耗损十分大,一些物流公司甚至在仓储材料上的垫付比重占到整个成本的40%以上[3]。
3.2 仓储管理的内部配置不够合理
在物流公司中,仓储作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业务之一,是具有销售性质的特殊作业,但是由于在仓储作业过程中,设备更换率较低,在仓储管理中,设备折旧的费用占很大的比例。虽然仓储相关设备进行折旧,但是利用率却很低,一些资源被无情的浪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物流的特点还没有进一步转变,其中体积小但是重量大的货物所占比例较大。针对此类货物,因其体积小搬运相对较为方便,因此一些物流公司更加倾向于使用人工搬运的模式,导致很多搬运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的状态,仓储管理中的成本管理缺少合理性及经济性[4]。
3.3 仓储管理的费用较高
仓储管理的费用包括人工的费用以及其他的一些成本费用。人工的费用主要包含了在仓储作业中工作人员的薪资及福利补贴等方面的支出。一些物流公司在仓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工作分配不够合理化,重复性较高,虽然对每一个工作人员制定了岗位职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人员的工作重复范围较大,自身工作特长无法发挥,有时也会出现一个人完成需多人承担的工作量,而多人完成仅需一人完成的工作量。这样的工作分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仓储工作的效率,也增添了很多的人工成本。因此,在仓储管理中的成本管理,需要合理分配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支出。其他成本费用主要包含了电力、易耗品以及燃料等方面的支出,在仓储成本中,虽然这些支出所占比例不高,但是却十分重要,需加强管理。
4 现代物流发展中仓储管理分析策略
4.1 优化仓储管理模式,提升效率
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仓储管理需要紧随时展的脚步,想要持续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固有观念,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将传统的手工为主的操作模式逐渐转变为应用现代化资源及信息技术手段。首先,将仓储相关设备进行更新,应用先进的技术及现代化设备,使仓储管理更加规范、严格。与此同时,增加仓储的数量,使设备能有有效利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结合管理软件,优化管理,科学管理,促进仓储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每一个运作流程,降低仓储的运作成本,提升管理效率[5]。
4.2 优化仓储管理资源配置
合理规划仓储管理资源,合理有效进行完善,减少不必要的程序,避免浪费时间。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员、合理分配工作,做到各司其职。与此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合理配合人力、物力。安排机动人员,如发生紧急情况,发挥其重要作用。对于仓促设备及空间的配置规划,需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避免出现设备闲置等现象。合理规划设置使用空间,避免出现空间闲置现象,影响仓促管理运作。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仓储管理的整体水平,引进专业性人才。定期组织培训,更新人员的知识库,提升工作人员的才做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完善仓储管理相关机制,采用激励和淘汰机制,促进仓储管理人员能够提升自身责任感,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5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方向
现阶段,在企业制定大规模的经济服务环境中,我国现代物流仓储管理能否取得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与客户运送服务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采用现代信息的传输系统以及物流的服务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制,加强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管理系统,不断改革创新,加强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物流发展中,仓储管理需要不断的提升水平,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转化观念和思想,不断创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促进仓储水平的不断提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恒.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
[2]珊珊.中小城市物流企业仓储管理模式探析[J].商业经济,2011.
篇13
Keywords:modernlogistics;freight;railwaytransportation;virtualenterprise
1.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物流过程是企业产品制造、流通链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是继制造商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1]
在加入WTO以后,由于物流业的市场准入,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根据我国在WTO协议中的有关承诺,国外运输可以直接进入我国从事铁路集装箱、冷藏、快运、特货和多式联运等专业性运输。中国铁路只有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迎接来自国际的外部挑战。同时国内的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发展迅速,这类企业的优势在于经营观念、机制、管理方式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将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以及部分传统工业运输、仓储、批发企业(如中外运集团),在其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面对国内物流业的竞争,铁路也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转换的进程。
2.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契机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已势在必行,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化的条件和优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抢占物流发展先机,加快铁路物流的发展。下面对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几个契机逐一作出客观地分析。
2.1垄断与竞争问题
一方面运输市场存在着5种运输方式,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另一方面,在铁路行业内部,铁路的经营大体仅限于国铁一家,因此,将铁路行业定义为:“外部的非垄断性与内部的垄断性并存”是比较合适的。[2]
外部的非垄断性问题。运输市场的完善意味着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的增强,这其中包含了其它运输方式对铁路运输方式替代性的增强。如在我国的运输市场上,公路运输已延伸至长途;而民航在发挥超长距离运输优势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服务向中长途、城际间延伸。在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已经日趋强化的状况下,铁路外部的垄断日益淡化。
其次,铁路内部的垄断性问题。迄今,中国铁路的主要经营者基本国铁一家,尚未出现第二个主体可以与国铁进行对等或平行地进行竞争经营。虽然中国铁路网中已出现了一些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但这些铁路大体上分布与铁路网的末梢或支线,基本与国铁不构成竞争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在铁路行业内部,确实存在着国铁一家垄断性经营的问题。
社会运输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铁路观念的改变,只有主动地满足现代物流的要求,铁路才能成为现代物流寻求社会运输力量的首选。为了解决内部的垄断可以通过组建若干铁路路网集团公司,增加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因此,观念转变是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化的第一个挑战,同时第一个契机。
2.2政策与法规
“十五”规划中,明确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是货运物流化。建立综合的物流体系,为铁路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铁路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运输资源的重新配置。
党的十六大以后,铁道部提出了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作为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铁路分离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推进主辅分离和改制,必须解决辅业发展的体制,从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实施突破。政府必然会在铁路创建现代企业的过程中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这就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另一个重要契机。
2.3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以及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等软件的开发,同时最优化算法和模拟预测算法的应用等,对各子系统的信息加以综合利用和处理,优化了决策支持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安全、高速、可靠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信息共享程度,构造了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运输全程的实时监控信息,使物流中心实时的掌握所托运货物的运行路线、到达时间、装卸搬运情况已有无货损货差等意外情况。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铁路从传统运输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转变提供了第三个契机。
3.铁路物流企业建设
3.1发挥铁路自身优势
一方面,在现代物流运输中,可分为干线运输和集散运输两类。在国内运输方式中,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在时限、价格、服务的综合优势上应比公路、航空运输更具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中国特定国情的背景中,其他的运输方式在若干方面对铁路不具有替代弹性,从而决定了铁路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较之公路,铁路运输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性。公路运输的经济辐射作用一般以短距离最优,在短距离内可以最大限度的覆盖区域经济。由于铁路运输的连续性、直通性、最优的全天候性、陆路中长距离物流的规模不可替代性,使其较之公路运输具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作用。
较之航空,铁路运输有更大空间的经济辐射性。铁路运输在所经过的区域可以集散物流,可以将偏僻区域的物流输送到铁路网络的任何一点。
较之管道,铁路运输有更多样化的经济辐射性。管道运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只能运送油类或经过液化处理的物品。铁路运输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物品。
较之水运,铁路运输有更密集的经济辐射性。水运只能在极少数同行的水系对经济发生辐射作用。而铁路将一国所有的区域联结起来。
3.2建立铁路物流企业
铁路物流企业完全独立于铁路运输主业之外,一般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法人治理机构。铁路物流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货运物流化。所成立的物流企业是在发挥铁路干线运输优势的前提下,将铁路货运由传统的承运、交付组织方式,向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务的方向转变;将铁路货场传统的计划管理、作业方案和设备管理向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良好的经营利润。
货运多样化。改变货运产品单一的局面,形成满足不同客户运输需求的系列产品。货物运输的营业办理也向多样化转化,整车,零担和集装箱已初具规模。
产权明晰化。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采用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法律制度,促进铁路物流企业经营者职业化,以满足现代企业运行的要求,规范经营者行为,督促经营者尽心尽责的工作。
服务综合化。发挥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改革传统的货运站和货场的管理,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对于中小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技术层次较低的简单物流服务;对于大型枢纽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需用电子化、信息化、机械化装备的现代物流服务。进一步可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集约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并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很好地衔接、沟通、协调,分工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服务综合化。[3]
货代第三方化。目前铁路多经货运企业为数不少,经过几年的发展,铁路货代企业已逐步拥有一定的设备和人力,但货代企业的业务基本停留在铁路运输的延伸服务上。因此,将铁路货代企业发展成第三方物流企业非常必要。铁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来自各种顾客手中的小批量货源整合成大批量装载,利用铁路进行运输。其优点是:(1)使铁路货运的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小批量货物可以集中到达发运地,便于整合运输。(2)节省了托运人的发货时间,减少了货物在途停留,提高运输效率。(3)收集的大量货物可以集中一次发运到目的地,不用中途倒装,减少作业量,减少了货物的破损率。由于以上优势,可以为主业吸引更多的货源,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从中获得利润。
3.3铁路物流企业的虚拟化
现代物流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物流,在于它将从未有过的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用于物流管理和运作,最大限度地协调与调动地区或全国的社会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以获得整体效用的最大化。在IT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不能单独打拼,而必须在竞争中求协作,在协作中求发展。任何一个企业部同时处在多条供应链和超时空的增值网中.为了从中获取最大的能量,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立体化、网络化的虚拟系统,进行信息集成和管理,发挥系统内的自有资源和系统外的社会资源的总体效用,增强竞争力。[4]
(1)虚拟物流企业的建立。现代综合物流的虚拟化是指物流经营人将他人的资源为己“所有”通过网络,把他人的资源变为自己物流的一部分,借助他人的力量突破有形界限,延伸、实现自身的各种功能,进而扩展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物流的虚拟化是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的临时性、动态联盟形式的虚拟物流。现代综合物流的虚拟化,以电子通讯技术为手段,以客户为中心,以机会为基础,以参与成员的核心能力为条件,以协议目标和任务为共同追求,把不同地区、国家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空间约束,靠电子网络手段联系,统一指挥的虚拟经营实体,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2)虚拟企业的特征。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1.松散性——由独立企业自愿为某一目标暂时结合在一起,完成某一要求。2.灵活性——随时根据市场反馈信号调整组织结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加盟的人数不限,加盟的方式不限,完成任务便宣告解散,再进入下一个虚拟组合;3竞争力强——可通过分享高技术、分担成本费用的手段迅速融资和提高综合技术实力,实现优势互补,集中竞争优势,形成规模效益。
(3)铁路物流企业的主导作用。在现代物流条件下,商品运输由单一的传统运输方式变成多种运输方式的最佳组合,为此,铁路必须改变服务理念,仿效其他行业组建虚拟企业的成功案例,与基于其他运输方式的物流企业建立虚拟物流联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在利益上实现“双赢”或“多赢”。铁路作为物流联盟的主导核心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合同体系实现对成员企业的监督以确保联盟的运行绩效。此外还要有激励机制以鼓励成员之间的协调和信任行为。
综上所述,面对国际、国内物流给铁路运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铁路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契机,建立铁路现代物流企业,增强铁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铁路现代物流企业的建立,也是落实铁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智文.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的若干建议[J].铁道货运,20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