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

篇1

在实践“学讲计划”的过程中,贯穿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改的自觉性,使得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成为落脚点;教师教学素养提升成为根本;教学管理方式创新成为保障。

为什么要“讲出来”“学进去”?“学进去”是信息的输入,是学习有效的先决条件,“讲出来”是信息的输出,是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在不断“讲出来”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像奥苏伯尔所说:你要知道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这是教师在教授新课钱要做好的充分准备工作。

二、汉字特点实质是联系识字教学开展的关键

(一)汉字特点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备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征。

2.“形声”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结构模式呈现出来的,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成为创造汉字的主要方法。形声字“美化加偏旁”的结构特点,使得儿童学习汉字的整体意义,并且表音的声旁同时表示意义。

(二)识字教学的价值与目标

独立识字中要求儿童在汉字穿插编排汉语拼音内容下,能够通过认识字母,最终达到会拼读,这是最基本的拼音学习。再到由相对词串、归类、韵语、随文五种结合学习,并且要有计划的学习偏旁部首,运用插图理解字词的音、形、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工具书。通过先由儿童掌握部首学习,在到使用归类教学开启儿童在多元智力方面开发儿童的潜能。

三、遵循汉字习得规律教学生学汉字是“学讲计划”的践行

汉字习得规律中教学汉字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如下:

(一)汉字字音

在“学讲计划”中最突出的是“学进去,讲出来”。然而,学习汉字,首先就得从这个汉字的字音入手,比如徐州大马路小学示范课《海底世界》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回忆课下预习的方法,再通过课堂小组开展自学活动:通过圈字、标小节、朗读自己在预习单上所完成的以下几个模块内容:(1)生字,较难的字。(2)词,新词。(3)句,造句。(4)形近字区分“梭”“棱”。(5)提问之后学生汇报预习单上所写下的字音、字形。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预习提到本课中的一个多音字“差”,教师顺势及时进行板书,加强儿童的记忆,同时以“底”字为例,回忆归纳出形近字“抵”“低”“纸”三个字。之后,教授“底”字写法,教师有意督促半包围结构的生字写法,并且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儿歌,作为写字要领进行强化。如,把小树叶送回家。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个词语“落叶归根”,加强儿童对字形的记忆。这也巧妙地运用得到在汉字习得规律中从相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方针。

(二)汉字字形

再比如,徐州大马路小学示范课《识字八》,教师一开始就说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随之就出示一只家禽图画,再过渡到甲骨文,在儿童的观察中,引申出今天要学习的汉字部件“隹”,同时理解贯穿全课的重点“长尾为鸟,短尾为隹”的概念。在认知心理学对汉字部件的加工中提到汉字的不同部位、不同结构类型所提供的识别信息是不同的。部件性质不同则加工方式不同:将标准形声字中的左形旁和右声旁与非形声字中的左右部件以部件识别的任务相比,形声字中的左形旁与右声旁差异不大,但形声字的右声旁快于非形声字的右部件,左形旁也快于非形声字的左部件识别。从而说明:在教学生学汉字时要有计划安排偏旁部首的学习,渗透分辨部首的方法,并以归类的方式,在现有的认知层次上得到提升。

篇2

关键词 :先语后文;语文分开;语文同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53-02

汉字教学顺序的首要问题还不在于哪些汉字先教、哪些汉字后教,而在于对外汉语课程在总体设置上,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孰先孰后,汉字课与综合课、阅读课、听力课、口语课如何协调等问题。为此,本文就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与“文”的关系阐述自己的观点,兼及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课程的设置。

一、“先语后文”——口语课在先、文字课在后

语言学习的自然顺序一定是口语在先、文字在后的。任何语言的儿童母语习得顺序都是先语后文,先认后写的,因为口语是第一位的,口头交际是最重要的。汉语学习也应符合“先语后文”的语言学习一般规律,赵元任指出:“学讲中文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远比花大量时间用正确笔画学写汉字重要得多。因为学讲中文是一种活生生的体验。”法国人和日本人曾根据实验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作用于人脑的部位有区别,拼音文字由大脑负责符号的左半球支配,汉字则由大脑负责图形的右半球支配。习惯于用左脑输入拼音文字的外国人,在学习汉字时要转换成右脑输入,如果没有口语听说作基础,汉字的认读和书写都将是十分困难的,左右脑的认知转换是艰难的,这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主张“先语后文”的生理依据。Everson考察美国汉语初学者在阅读中语音认知与字义辨识关系的实验证明:读音正确的汉字,对相同汉字字义辨别的正确率可达90%;汉字字义辨别正确的,其相同汉字读音正确率可达91%。这表明美国汉语初学者是通过语音通达语义的,语音的认知有助于汉字字义的认知。Yang通过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对初学者首先要加强汉语口语教学,这样有助于学习者汉字阅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石定果做的认知实验证明,外国人初识中文时字音的作用甚为显著;随着中文水平的提高,字形的作用逐渐增强,但字音仍起作用。这就是说,外国人在初学汉语时要借助口语语音来引入汉字字形的认读。汉字教学对于母语是拼音文字系统的学习者来说,应该在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口语技能和词汇量以后再引进汉字教学,因为,学习者在最初阶段主要是依靠汉语口语的技能来帮助汉字的识别。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汉学家高本汉等外国人成功学习汉语的经历,都是先学口语,尤其要到中国本土学习鲜活的口头交流,后学汉字及书面语的。国外有本汉语教材叫《中文入门》,在“请教师注意”一项写到:“发音阶段极为重要,应集中精力练习发音,不宜介绍中国字,写字应在发音阶段结束后开始。”因此,在对外汉语课程的总体设置上,一定是口语教学在先、汉字教学在后的,即所谓“先语后文”的规律。

国内各高等院校长期进修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初级阶段一般都遵循口语听说课为主、在前,汉字读写课在后、注意配合的课程设置原则。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学历部在本科一年级开设必修课程:初级综合课、初级阅读、初级听力、初级口语;选修课程:汉字课(共18周,每周2学时,共36 学时),开设时间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笔者认为汉字的引入的时间有点晚,失去引进汉字教学的最佳时机。赵金铭认为:“汉字的导入不应太晚,至少应在第一学期的中间导入汉字。”这与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汉字始教时间恰好一样。汉字课一定在有口语能力的恰当时机再引进汉字,这个“恰当时机”究竟掐在哪个学习节点上,学术界还缺乏有力的教学研究。

二、“语文分开”——口语课、精读课与汉字课分别设课

如果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外国人在一开始就引进汉字教学,汉字学习注定要失败,这也就是我们反对“语文同步”即口语与汉字同步的教学安排的原因。“语文同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您好”、“谢谢”等从一开始学口语来说是必要的;但从汉字来说,一开始就学习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难字,不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学习原则。“语文同步”在学术界也叫“随文识字”或者“分散识字”,指在起始的口语课、精读课中,汉字是随着课文词语出现的次序被动地出现的,汉字教学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导致难字先学、易字后学,其后果就是外国人觉得汉字太难学了。说汉字难学,是由于没有按照由简入繁的认知规律去教,为此,学术界主张对外汉语的初期教学应先“语文分开”,汉字独立设课,使用专门的汉字教材以增强系统性,让汉字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独立系统的教学。汉字教学如果笔画按照由少到多,诸如“一、二、三、八、十……”“人、大、天、夫……”“日、月、目、明、萌……”等顺序去教,按照先独体字后合体字、先部件后整字的顺序去教,外国人就不会对汉字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了。在起始阶段先扎扎实实地教好几十个汉字,把笔画、笔顺、结构及理据教清楚后,往后学习就会越来越容易。汉字课从字出发,以字带词,以词带句的教学路子可以使汉字教学按汉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系统地进行,弥补了口语课、精读课教材“随文识字”的不足。

但是,最早随口语课、精读课碰到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往往是常用的高频汉字,怎么处理口语课、精读课出现的难写汉字呢?可以借鉴“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经验,用汉语拼音来标注难写汉字,以保证口语、语法、词汇等学习序列的顺利安排。吕叔湘提出了一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路:先教汉语拼音,接着利用标注拼音的课文尽量满足小学生发展语言和增长知识的需要,逐渐过渡到全用汉字的课本。这种教学理念值得对外汉字教学借鉴。在初始阶段,可利用汉语拼音先教口语,不回避汉字,但只要求看拼音认读,学生在读注音课文时一目双行,拼音及汉字同时接触,把汉字的“音”与“形”联系起来,起到慢慢识字的作用;此时不要求会写汉字,书写汉字是后期汉字课的主要任务。在初始学口语的时候要求学习者认读汉字的目的在于让外国人对汉字先有一个视觉感性认识,为日后的汉字书写教学做铺垫,这种教学策略叫做“认读优先,书写随后”。这样,口语课、精读课就可以避开汉字难题困扰,按照自身的学习规律正常进行下去。

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有长期、有短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目的和需求,例如,丹麦有家驻京大公司职员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培训的时间就半年,他们明确要求这半年只开设精读课、听说课、阅读课,不学汉字书写。为此,柯彼德主张:“按照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目的设立不同类型的汉语课程。在维持‘语’和‘文’并行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该为时间有限、只需口语交际的人开设专门的汉语听说课程,汉字可以不教,或有限度地教,基本上用汉语拼音来尽快提高汉语口语能力。”“语文分开”有利于弹性的对外汉语课程设置。

三、“语”与“文”先分后合——在基本掌握汉字结构规律的基础上,尽快“随文识字”、“语文同步”

“先语后文”、“语文分开”是从汉语与汉字的特点出发而采取的初级汉语学习策略。“先语后文”在初期的确分散了教学难点,但在后期却集中了难点, 因为学生既要学新的汉字,又要补学旧的汉字。汉字课很少的课时量很难把汉字放入较多的语境当中,长期缺少课文语境的汉字教学会令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识字量既是一个方法问题,又是一个时间问题,不是汉字课能独立承担解决的问题。汉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和词汇、语法教学想结合,这就需要回到精读课上来,在精读课的语境框架内进行汉字教学。“语”与“文”长期分家,对汉字及汉语学习都不利。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对有三年以上汉语学习经历的留学生进行调查:多数留学生赞成汉字教学和汉语教学同步进行;即使汉字课单独设立,也要与精读课的配套协调。所以,等外国人有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作为基础以后,需要尽快“随文识字”、“语文同步”。

“随文识字”是精读课在学课文的同时进行生字学习,在口语课、阅读课、综合课中兼顾汉字,不仅识字、写字、用字是同步进行的,而且口语教学和汉字教学同步进行(即所谓“语文同步”),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高。“随文识字”讲究不孤立地学习汉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都在课文语境中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每天记忆每课有限数量生字的“分散识字”,学生不会感到过分负担。把应掌握的汉字有计划地分配到初级、中级、高级各年级的课文里,识字量随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逐步积累扩大。

综上所述,口语教学在先、文字教学在后,即所谓“先语后文”,符合语言学习一般规律。对外汉语的初期教学应“语文分开”:让汉字独立设课,有利于汉字按自身的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独立系统的教学;借助“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经验, 口语课、精读课也可按照自身的学习规律正常进行下去。“语文分开”有利于弹性的对外汉语课程设置。在基本掌握汉字结构规律的基础上,尽快“随文识字”、“语文同步”,完成“语”与“文”的先分后合。“语”与“文”的关系体现了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涉及对外汉语课程总体设置全局的大事。

参考文献:

〔1〕赵元任.中国社会语言学的若干方面(Aspects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 edited by Anwar S. Dil)[M].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6.

〔2〕石定果,万业馨.有关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第一号)[A].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Everson, M. E. Word Recognition among Learners o 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ming and Knowing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

〔4〕Yang,J. Orthographic Effect on Word Recognition by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J].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Association,2000.

〔5〕Ch’en Ta-Tuan, et al. Chinese Primer (《中文入门》).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6〕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1).

〔7〕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问题[A].吕叔湘论语文教育[C].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篇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在中国文化传承以及传播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汉字,文明才能够得以延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进行对外汉字研究,必须知道汉字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了解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困难。

王宁(1999)曾指出:“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独一无二的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就汉字的整体来说,它具有完整的表意体系;就汉字的个体来说,它又是形与音义的统一体,亦即字的形体结构同语素所固有的音与义结合体。”吕叔湘先生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1987:142)中曾提到世界上的文字可以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分成三类:“一类是音素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第二类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就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体;第三类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汉字是语素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与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我们看一下拼音文字和汉字的区别,例如:看到“desk”,这个词形就可以发音,从发音也能拼出词形,音形是相对统一的。而汉字是形、音、义统一的,认识一个汉字,往往需要分三步走:“音义、形义、音形”三结合。认识汉字的“伞”,发音“san”和事物“伞”结合。“伞”的字形与事物“伞”的概念相联系,发音“san”和字形相联系。学生认识“伞”字必须完成形、音、义的联系。所以相对拼音文字的学习,学习汉字的难度更大。同时汉字是平面结构,不是线性的,笔画和构件的组合又为学习汉字增加了难点。

针对汉字的性质特点,我国学者做了很多探索,回顾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六书”对中国文字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不仅把它用在汉字研究中,而且还用在民族文字和对外汉字教学中。比如学习象形字,教师可以简单地把象形字的构字原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觉到汉字不是随意地由笔画或部件组合而成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和技巧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有更深的印象,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汉字。对基本的象形字有了了解以后,教师可以把某些象形字类化为意符的字进行归纳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比较快速地掌握汉字的形义。通过讲解汉字,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以及构字的理据性。在应用汉字的理据性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汉语的阶段。应该在初级汉字启蒙教学中应用象形字的理据,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结构,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把握“度”,用太多文字学的知识去讲授,反而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所以教师对学生每节课的识字量要把握好,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

上述方法也是很多教师在初中级阶段留学生汉字教学时使用的方法。汉字经过“隶变”,象形表意性已经逐渐淡化。现在使用的楷书,形义的联系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所以有时候教学中会出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这是汉字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特点,需要教师区别对待。对于形体和字义有密切联系的字,可以使用此方法,对于不太明显的字,应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

二、汉字教材设计

小学生学习汉字,随文识字是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重语轻文或者是根据语法学习的需要排入汉字,使得汉字教学经常处于无序状态。教师由于缺乏根据汉字自身特点、规律编写的教材,因而使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没有遵循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从而觉得汉字的学习有些杂乱。随着人们对汉字教学的重视,有意识地教授留学生汉字的教材出版了——张朋朋编写的《现代千字文》以及白乐桑和张朋朋合编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按照汉字本身的规律,开设独立的汉字教学课,编写专门的汉字教材,是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班的编排

教学班的编排主要是按照学生的汉语起点和汉语基础,分零起点、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等级来安排。这样的分班方式将汉语水平大致相同的不同国家的学生安排在一个课堂,使用统一的汉语教材。这种授课方式和分班方式对属于不同汉字背景的零起点的留学生来说效果不太好,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有的奋起直追,有的则选择放弃学习汉字,只学习口语。周有光先生在《世界字母简史》中指出当前汉字文化圈的大致范围如下:

1.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2.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3.日本,朝鲜,韩国。

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汉字和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汉字是有区别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外语教学上称为语言迁移。日韩学生在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因为他们很熟悉汉字的一些笔画和构件,但是汉语学习中不仅有母语的正迁移,也有母语的干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常不自觉地使用母语的发音并理解为母语的字义。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这种趋势逐渐减小。

欧美学生的母语是拼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其笔画走势相对复杂,分为上下、左右、包围等。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对于新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没有接触过汉字的欧美学生来说,如果不给予其适当的引导,他们很容易产生“汉字难学”的畏惧心理,甚至丧失学习汉字的信心。

如果有条件,可以按照是否是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分班并选用不同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四、汉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及留学生汉字习得的规律

形声字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意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音符表示读音。汉字的形声字比例是比较高的。形声字的学习可以先教意符,以意符为中心,学习有相同意符的一批字,对汉字构形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种原理,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特点,并利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规律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大规模地集中识字,从而提高识字、用字的水平。构意部件教学、简单的汉字部件以及独体象形字教学都是必要的。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研究主要是从汉字的本体、汉字识字课本、教学理论和方法、留学生汉字习得的规律及方法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反复练习对于成年留学生来说是比较适用的。

在中国历史上,汉字很早就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国家传播,并对其文字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老乞大》《朴通事》等,对后世研究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和周边民族的交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也启示我们:只要深入地研究汉字的性质和学习者母语的语言文字性质,研究汉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编写适合不同语系学习者的教材,汉字难教难学的问题就有可能较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

篇4

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开始得到重视和研究,九十年代初期,学界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对外汉字的教授问题,研究的重点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的关系从以前的薄弱处成为研究的重点,汉字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认可,同时有关该方面的专著逐渐增加。《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和《语言文字研究》三种期刊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核心期刊,可以反映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和态势,本文对2005 年至2014 年10 年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63 篇文章进行分类综述,以期把握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一、教学对象

对外汉字教学的目的是让留学生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通过对学习者的偏误分析、认知规律的研究探究教学对象在汉字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策略,以更好的帮助学习者学习汉字。

1、认知规律

近年来,众多学者结合汉字文本因素,通过设计实验和任务研究留学生对汉字字形、音、义的认知特点,对认知规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王骏在《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以31 名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对象进行试验研究,发现部首和词汇量是影响留学生汉字习得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建议。李俊红《声符对于形声字意义认知的效应——DSICP 学生声符与形声字意义认知自主联结测查报告》通过测查,发现了非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形声字的过程中,对于形声字整字及其声符的认知联系程度。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模拟研究》中通过实验研究,对留学生不同习得模式进行分析以及对教学对象字形意识的构建,得出了汉字模型构建认知的规律和意义。张金桥《印尼华裔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设计了一项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印尼华裔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2、偏误分析

对教学对象的语言偏误分析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是第二语言习得规律探索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偏误分析进行学习策略的研究。汉字习得过程中的偏误主要内容是字形和识读方面的偏误,徐彩华等在《留学生汉字形误识别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中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留学生对汉字形误判断的能力。黄伟《字形特征对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水平学习者书写汉字的影响——基于“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观察》,通过对“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汉字的书写错误率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字形特征对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书写汉字的影响。刘丽萍《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设计了两个实验,通过对认读、书写正确率和偏误情况的分析,考察了汉字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认读和书写汉字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

1、根据汉字系统性进行教学

万业馨和李大遂都强调了汉字的体系和系统性,认为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汉字规律,将形音义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性地学习汉字。李运富《“六书”性质及价值的重新认识》认为“现代的汉字教学存在诸多偏误”,应该充分发挥“六书”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从“六书”的本义出发,“同时关注字源、字构、字类和字用等知识要点,让学生初步构建汉字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系”。①2014 年,他又在《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中针对英文探讨汉字的特点,分析了汉字难学的原因,提出根据汉字的形音义特点指导对外汉字教学。姚敏《现代汉字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对外汉字教学应从理据性入手,探讨了理据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认为针对中高级水平留学生,采用字理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更好。陈颖《从汉民族思维特点入手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字词教学》提出了从汉民族思维特点入手,将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2、根据形声字进行教学

形声字是现行汉字的主体,其表音、表义及结构规律是指导汉字教学的重要依据,形声字教学法从声旁和形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李蕊《留学生形声字形旁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对《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形声字进行了封闭性数字统计,并分析了形旁的表义状况及其与整字的各种关系,及其对教学的意义。张熙昌《论形声字声旁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留学生汉字学习中重形旁、轻声旁的原因,考察了2500 个常用字中形声字声旁,提出了应充分利用声旁进行教学,培养留学生的声旁意识。

3、根据笔画进行教学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应该同时把握汉字拼音与笔画的基本知识,做到能按照笔顺正确的书写笔画。王汉卫、苏印霞《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画》以“等级划分”3000 汉字为范围,得出并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用字笔画、教学笔画、基础笔画的数据差异,为笔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的笔顺问题——从书写汉字的个案分析谈起》对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和教师教授汉字的过程进行了定性分析,发现笔顺问题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的水平,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转向部件教学。

4、不同教学方法的探讨

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一文评析了“新说文解字”教学方法,认为应该从汉字教学的角度思考字理解释,在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加以规范。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比较了“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和“认写同步”两种汉字教学方法对汉字形、音、义习得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组的识字、写字效果均好于“认写同步要求”。2013 年,严彦也比较了这两种教学方法,发现“两种教学方法对汉字的语音习得效果差异不显著,时间造成的遗忘对字音和字形习得效果的负面硬性显著大于字义”②。施正宇《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提出字、词兼顾教学,在语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字能力。有的学者,如王汉卫和李大遂等人,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测查,考察了不同阶段、不同水平和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的课堂效果,以探索新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三、规范与测试

该领域主要围绕汉字的识读和字形书写的规范与《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及测试大纲》进行研究。陈燕《汉字部首法取部位置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设立取部位置的原则以规范汉字。王立军《汉字的自然发展规律与人为规范》一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规范的经验以及当代汉字规范的具体实践。李红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词”分析》统计出《大纲》实际收“语”的数量和主要类别,分析了《大纲》收“语”存在的问题。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参照“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规范”的拆分原则,对《(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2905 个汉字全部拆分,建立了数据库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

四、其他

教材编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字教材依据汉字本身特点进行编写,同时兼顾了不同阶段的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所以可从对教材的研究中挖掘学习者的习得规律和认知策略。如:于龙、陶本一《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语料库的小学语文教材用字研究》对汉字的量、序、法等问题作了研究,为小学识字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李香平《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研究》对留学生高级班汉字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针对高级班留学生在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关注的汉字基本知识,并提出了其汉字知识编选原则。

此外,王东海《汉字属性整理与展示平台“字网”建设与研究——兼论其在辞书编纂、修订中的应用》探讨了Unicode 大字符集汉字属性整理与展示平台“字网”的建设,并讨论了“字网”在辞书编纂、修订中的应用。吴贺《俄罗斯首例汉字科学化教学方案——19 世纪王西里的汉字识记体系分析》,介绍分析了俄罗斯19 世纪王西里的汉字识记体系,肯定了该体系对现今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此外,有不少学者在汉字评估、语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及汉字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如王宁、张先亮、张一清等。

结语

回顾近十年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汉字本体研究、汉字教学法以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定量、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使结论更加可行、可靠,利用汉字字形进行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教学对象方面,虽然汉字本体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对汉字的系统性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对汉字形音义三维特点的研究较少,影响对留学生习得规律研究的效果;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偏误分析及认知策略研究虽然受到重视,但是显得过于零散,需要进一步深入;偏误分析多集中于字形方面,欠缺字音、字义方面的偏误研究。

2、教学方法方面,研究成果大多侧重汉字字形方面,忽略了汉字的表音体系以及字义、字音和字形的内在机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的阶段式教学模式还需要学者深入研究探索,使整个汉字教学系统更加科学、完整。

3、教材编写方面,各种教材鱼龙混杂,水平不一,教材选择比较随意,没有一个规范的大纲;虽然制定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及测试大纲》,但对大纲可行性的研究仍然欠缺,不同阶段学生识字量还没有制定出比较统一的标准。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对外汉字教学需要推进和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需要学者们共同努力推进汉字教材编写、汉字课程的设置以及汉字课堂教学方法模式的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要不断研究出新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汉字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①李运富,《“六书”性质及价值的重新认识》[J]《. 世界汉语教学》,2012(1)

篇5

字理知识是汉字教学的独特资源,它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让学生见形知义,牢记于心,把他们从繁重的机械抄写、识记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合理开发、恰当运用字理知识,可使识字教学如虎添翼,高效地达成目的。

一、字理识字,激发兴趣

运用字理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并适当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由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性,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我们把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加深对汉字构形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识记的效果。

例如:《秋天的颜色》一课,我在教学“秋”字,出示课件 ,告诉学生“秋”的本义是成熟的庄稼,为此编了一首儿歌以帮助孩子们记住这个“秋”字 :秋天颜色多又多,稻谷黄黄要收割,火儿红红烧秸秆,一日不见隔三秋。

因为汉字的构成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适时呈现几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体会构字规律,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为课堂增添几分文化味儿、语文味儿,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激发孩子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二、字理识字,教给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教会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独学。如:读课文一遍,圈出生字,利用拼音拼读生字三遍,给生字组词。再读课文两遍,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遇到不懂的地方划下横线,独学时可以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等,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

为了使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在《对对歌》中,教学一类生字“新”字时,出示课件: 让学生知道这个字由“辛”、“斤”两偏旁组成,“辛”表声,“斤”是斧子。是刚刚开始砍伐树木,以获取木材的意思,是“薪”的本字,现在的“新”已经表示新生、初次出现的意思,但是右边的“斤”则保留斧子的意思。告诉学生以后遇到的“斩、砍、断”等字都与斧头有关。很多学生课后很有兴趣去翻查字典,跟我探讨那些字的意思。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不断地体验,这些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到“浓厚的兴趣”,进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字理识字,培养能力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学生对汉字学习的认知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汉字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逐渐形成自能识字的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四、字理识字,提高素养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认真研究分析每个生字,注意汉字音、形、义统一的问题。汉字中的形近字很多,即拥有相同或类似偏旁的形声字。在识字教学中,针对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意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占有近百分之六十以上,所以引导学生掌握形旁表义这一规律很重要。

在教学“壮”字,为了区别于“状”,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俩字的字里:“壮”本义为“大,强壮”左边为“床”代表字音,右边为“士”古代为雄性人、畜生,表示强壮,代表字义,因此,“壮”常用来形容雄狮、公牛、男人力量强大。后来,“壮”字又引申为壮丽、宏伟、坚实等,古代三十岁是男人人生的壮年。

而“状”也是形声字。从犬, 左边为“床”(或“ 爿”pán声)代表字音,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引申为形状,形态。

这样两相比较以后,学生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这样分析意符的不同含义,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不同含义,避免混用。而且学生能够记得牢、用得准。

我在《詹天佑》一课中藐视一词的理解,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不难发现“藐”是形声字,草字头表意,表示“藐”是一种草,“貌”表声。本义是紫草,引申为小,如藐小;还有轻视,小看的意思,如:藐视。

《一个这样的老师》一课中,我校的王海霞老师在“矫健”一词的时候,对于“矫”这个本课的生字,在学生交流完毕,王老师适时点拨了这个字。她先出示了课件,让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学生知道了了:矢字旁表示一支箭,表示矫是矫正箭杆的器具;乔表声,有高而曲的意思,表示将过长或弯曲的箭杆纠正得平直长度适度。本义是将箭杆夹直的钳子。引申指把弯曲的东西变直,如:矫形、矫正;引申为强壮、勇武的意思,如:矫健、矫捷,引申为假托的意思,如:矫饰、矫命等。如此形义结合,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像这样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汉字学”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识字教学科学化,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既要注重挖掘汉字本身蕴藏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又要关注了学生的发展,采用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汉字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汉字演变》

2.《字理――识字析词的根本》(黄亢美编著)

篇6

1. 符合汉字构形规律。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象形、指事、会意字的表意性是不言而喻的,形声字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成,但即使是表音部分,也仍然是以象形、指事字为基础的表意符号,具有表意功能。这样的汉字决定了它的形与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虽经隶变和历代的简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残骸,可以借助教学手段追本溯源,使其形与义的关系显而易见。

2. 符合识字教学规律。字理识字教学重视循序渐进和直观教学的原则。

(l)循序渐进。字理识字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安排。在汉字中,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指事)字的组合。

(2)直观教学。直观性是我国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字理识字教学法鼓励教师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在解析字理时,除了运用形象化语言外,还提倡使用形象物体,如挂图、幻灯、录像、电脑等,也可采用自然物体或象征性教具。

3. 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字理识字教学与人的认知心理具有一致性。

(l)重视形象思维。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儿童更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少已经十分抽象,看上去仅是点点画画。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将汉字的构形理据直观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加深了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

(2)增加理解记忆。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这是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理论构想要点之一。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从汉字的构形理据这个根本的问题上找到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使学习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从而强化了记忆。儿童的机械识记能力强,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理解识记,就“如虎添翼”了。

(3)引导知识迁移。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推及它们的字理。用它们表义时,多与其本义有关;表音时,大多能从这个基本字的读音上得到提示。这样,就能既快又好地学习汉字。这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

二、字理识字法可操作性强,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程序和模式具体可行,便于教师操作

1. 字理教学与韵味相结合

(1)偏旁带字歌。这类韵文适合于教学合体字。偏旁又可分声旁与形旁,因此就有声旁带字歌与形旁带字歌。

通过韵文,学生很容易区分不同形旁与“丁”组字后的不同含义,避免了错别字的出现。

(2)生字形义结合歌。在这类韵文中,既描述了字形,又讲述了字义,字形与字义有机地结合在读物里。如:羊――头上两只角,称王把尾拖,专爱吃青草,生来胡子多。

2. 字理教学与计算机结合

(l)深入浅出,提高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

(2)使静变动,调动学习兴趣。儿童的性格特点便是活泼、好动,一成不变的识字教学会令他们觉得枯燥、厌倦。计算机进入课堂后,可大大改观这种情况。

(3)寓学于乐,培养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乐学。

3. 字理教学与谜语相结合。通过各种猜谜比赛,能突破教学环境(教室)的单调、狭窄局限,使学生进入各种各样的角色,活跃思想,陶冶情操。

(1)字谜。常见的是拆字谜语,每个字都可以和读物联系起来,如:狐,看瓜狗、不是狗,比狗狡猾比狗瘦。

(2)画谜。这是根据字理绘出图画引导学习者按画面上所表示的意思猜字。如:画面上两个人站在草地上,猜“丛”字。

“猜谜”活动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进行,笔者在此介绍3种:

抢答。

篇7

1.曲解

有的教师为了增加识字的趣味性,降低识字难度,会创编一些儿歌、字谜来说解汉字。如“碧”,有的教师将其解释成“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学文化”。又如“春”,被解释为“三人去看日”。 “煮饭要用水,煮的四点底就表示水”。其实孩子不知道煮的四点底表示火,如“热、煎”,还可以表示尾巴,如“熊、燕”。

2.肢解

很多教师以为用“拆解组装生字” 或者“换偏旁” 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识记生字。如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合体字,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形近字,更有甚者,许多构成复杂的汉字如“能”“瀚”“籍”,也让学生进行肢解,把一个字分得支离破碎。

二、从汉字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策略

(一)开掘汉字文化,激发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蕴含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因,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历史,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汉字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浓缩,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挖掘汉字中蕴藏的历史背景,从而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如特级教师黄亢美老师在教学“一副球拍”为什么要用立刀旁的“副”时,插入了古人一段这样的历史:(教师从“券”字为什么是刀字旁说起)古人借钱物把数据写在木简上,然后用刀从中间剖开,借债和放债的各持一半,还债时两半木简相和数目才完整显现,互相符合,因而债券的券是刀字底,由此又把具有“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事物用立刀旁的“副”作量词。

由此,学生想到了球拍为什么要说一副,对联为什么要用一副。这样有汉字文化浸染的课堂,也给了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

2.揭示汉字由画到字的演变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汉字形义结合的构字特点以及由画到字的演变规律,与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不谋而合。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借助图画、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具象化,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形、音、义的来龙去脉,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记忆生字的效率。

(二)遵循汉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汉字有着形象而又富于理性的建构体系。我们要利用汉字优势,按照汉字自身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启发儿童感知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1.抓住汉字的特点,培养识字能力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所有汉字的80%还多”,其重要特点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如果我们利用这个特点,就可以找到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更有效的办法了。如“清”,“氵”表示和水有关,水“纯净透明,没有杂质”为清,“青”是声旁,表音读“青(qing)”,如果进一步类推带“青”的汉字“请”“晴”“情”……就会发现相同特点:这些字读音大多与“青(qing)”相同或相近。又如 “月”旁的字,大多表示身体部位及器官的名称,如:胸、膀、臂等;“舟”字旁的字,与船有关,如船、舰、艇等。这样的高频部件,只要稍加归纳分析,规律就立即显现。

2.总结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学生学了“木”“口”等基本汉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加一加”的办法认识新的字,学生可以加出“杏”“呆”等字,自身相加还可以变为“林”“森”“吕”“品”等字,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由认2个字变成会认8个字。

总之,识字教学有法可依,同时又“教无定法”。 只有掌握汉字的造字规律,识字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领汉字价值,启迪儿童思维

由于汉字是由形、音、义大量信息浓缩而成的一个个方块,独立性强,能够层层灵活组合,才使汉字具有了许多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教识字,就不能只停留在读音上,而忘记了这些“特异功能”的教育价值。

刘发建老师教学“京”字片段:

师:大家看看这个图标。(北京奥运会会标)从这个图案化了的“京”字里,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你知道这个会标价值多少钱吗?

生:500万。

生:我觉得好像没有最终的价格。

……

师:据有关方面的市场估算,这个字值14亿~15亿美元。

生:喔!啊!(惊叹声一片)

师:我们只听说过一字千金,还没听说过一字值15亿美金的。但主要设计者张武说他们最后得到的报酬是25万。为什么是25万呢?因为这是他整个设计制作过程花去的经费。记者问他:“15亿美金没了,你不吃亏吗?”

师:面对15亿美金,谁会不心动。张武是这么说的:“我不觉得吃亏,因为这不是我的智慧,这是我们祖先创造了这个‘京’字赋予了我们创作的灵感。我应该做的就是弘扬老祖宗的文化和智慧,能做到这一点,我感到自豪。”大家说有道理吗?

篇8

汉字因其独特的表意性、微妙的字族系统、灵活的构词力、优美的艺术构形而被誉为东方魔块。然而,尽管汉字的魅力如此之大,汉字教学却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

如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字文化大观》(以下均简称“《大观》”)为根本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提供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理念。笔者从中得到了汉字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通过阅读《大观》,了解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有助于汉字的理据性教学

“汉字是在一个两维度的平面上来构形部件的,这个两维度的空间为汉字部件的结合提供了很多区别的因素。”“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各部件摆放的方位也是构成字间差异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说,任何汉字字符都不是部件或笔画的无序堆积,而是有理据的。如在楷书里,‘从’字中的两个‘人’都是正面放置,‘比’中的两个‘人’是向右侧放,‘北’中的两个‘人’是左右反向侧放”。(王宁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汉字的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笔势和体态的变化,一般称为形体的演变;一是笔画组合的变化,一般称为字形的发展。”(《大观》第17页)但是汉字字形的变化并不等同于汉字理据的完全丧失,只不过是由显性存在衰减为隐性存在,依赖汉字的系统性来体现。

教师通过阅读《大观》,可以深入了解并梳理汉字潜在的理据,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理据科学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形体和结构功能,辨别不同的结构形式,归纳汉字的构形模式。在讲授某些象形字时, 外国学生从楷书的字型上无法建立起抽象的字型与现实中活生生的牛的联系,而逼真生动的原始构型则可以非常形象、快速地帮助外国学生建立起联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妨给学生展示其字形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几种典型字体,让学生体会到汉字逐渐抽象化的演变过程。如讲解汉字 “牛”时,教师可以给出如下几种形式:

原始图画的“牛”字本就取自牛之头,用牛头之局部指代完整的牛,突出了弯弯的牛角,尖尖的牛耳朵,大大的牛鼻子。甲骨文的“牛”字进一步演化,上面的竖弯表示牛角,中间的一竖是简化而成的牛面,下面的两小撇表示牛耳。金文的“牛”字和篆书的“牛”字与甲骨文的形体演化不大,隶书就彻底不见了牛的形象,已经看不出了原形。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汉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的特点,将古汉字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能力的话,甚至可以做成一个小小的动画短片,将汉字由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画到高度抽象的文字符号的形体演变过程动态展示出来,这种对字形系统分析解读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个汉字,而且还展示了中国人文历史发展的轨迹,生动地展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二、利用《大观》,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是一个符号

网络系统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汉字学习能力

周健(2004)从汉字教学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汉字学习能力这一概念,认为汉字教学的基本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只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更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汉字结构特点、表音表义的规律和汉字体系的系统性知识,了解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汉字学习能力。

实际上,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经验和知识的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在主动寻找甚至是创造学习汉字的“窍门”,摆脱孤立、机械地记忆方式。留学生们常常会自创出一些有效的办法,如猜字谜法、故事联想法等。当看到汉字的时候,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汉字的部件拆分开,根据拆分出的部件的形状或者意义,或编撰一个字谜,或联想出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帮助记忆汉字。这种方法类似于我们常常听说的“新说文解字”法。实际上不仅学生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识记汉字,一些教师也采用这样的方法解析汉字,而且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这样的方法对于个别汉字还有效,但是随着学习的汉字量的增多,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汉字都适合用这种方法,另一方面每个汉字都去联想又加重了记忆负担。并且这种方法太个性化,因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联想也会有所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人的“说文解字”可能不被另一个人所接受,特别是学生们不了解汉字文化,他们的随意联想常常并不符合汉字本身的文化含义和规律,反而在进一步的学习中造成干扰和混乱。

张德鑫(1999)就曾经指出:“太随意俗解就出麻烦了,这就需要有个科学、合理、适当的限度和规范。”教学中要传授给学生汉字这个符号系统的基本规律,并让学生去理解它,而这个基本规律又是和中国的汉字文化息息相关的。汉字是复杂的,但也是整齐有序、有章法可循的。“它的造字方法是古老的,表义方式是直接的,很多字能够据形索义。”教师在汉字教学时,若能把相关的汉字文化浅显易懂地讲授给学生,非但不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汉字不是图画,而是一个和拼音文字一样的严密而又有规律的符号网络系统,同时,汉字文化的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对原本畏惧的汉字产生亲近感和好奇心。

在教学中,《大观》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归纳汉字的规律,建立汉字“字群”库,有计划地科学地引导学生识记汉字,使学生能够运用汉字本身的特点规律来识记新的、未知的汉字。比如根据字源,将“炎”字下部的“火”、“灼”字左部的“火”、“赤”字下部的“火”、“然”字底部的“火”、“光”字上部的“火”归为一组;根据意义之间的联系可考虑将“水、永、氵、冫”归为一组;根据形似关系将“己、已、巳”归为一组等等。这种归并利于联想和对比,利于对部件的识记,进而利于对汉字的正确识记。

三、通过研读《汉字文化大观》,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懂得汉字的文化,能够欣赏汉字的文化,能够传达汉字的文化。要善于在教材中随时发现跟文化有关的内容,并要能够决定哪些应该在课上教,哪些不应该在课上教,或者暂时不应该教,尤其是对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更为重要。教师要非常清楚汉字的构字规律及演变过程,做到科学地讲解字义字理。如:“亻”与“彳”旁字形相近,不利于学生记忆,如果能向学生说明两个偏旁的来源不同,意义不同,学生会比较记忆相关的汉字。

要做到上述要求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自修,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大观》兼有学术研究和工具书两种功能,书中展示了汉字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对汉字的历史和特征,对以汉字为载体的辉煌文明,对汉字的研究和教学,都有较系统的介绍、论述。介绍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研究与应用,汉字与汉民族文化,汉字与汉语及兄弟民族文字,汉字与文学艺术,汉字与年号、姓氏、避讳,汉字与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汉字与兵、法、吏,汉字与衣食住行,汉字与经济活动,汉字与动物、植物,以及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等各个方面,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汉字文化的多彩图画。阅读本书可以对汉字在各个文化的、社会的领域里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受的影响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必将会成为对外汉语教师案头上的良师益友。

篇9

一、从汉字的字形入手,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外国人一直认为汉字像图画,写汉字就像画画一样。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从汉字的字形入手无疑是最直接最合适的方法。通过字形的分析可以让外国留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表音、表意功能等,帮助外国留学生逐步形成汉字的字感及汉语思维。

外国人学习汉字和中国小学生学习汉字是不同的:因为中国小学生已经具备很好的汉语听说能力,他们学习汉字时,一般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将汉语中的音义对应于不同的字形。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汉语听说能力,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因此要集中学习汉字。目前初级阶段汉字课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笔画—部件—整字”由易到难的教学法,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汉字的书写规则、构字规则等。

此外,“部首教学法”也是集中识字的一种方法,即以常用汉字的常用部首为主进行教学。以及“字源教学法”,通过告诉学生这个汉字的古字形,让学生从字形演变的过程去体会现代汉字的形义联系等等。汉字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法。

二、要充分体现引导性和趣味性

(一)善于引导学生

汉字本来就是较难掌握的一种字体。对于课堂上教授的一些汉字的规律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的、循序渐进底引导学习者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其他的汉字。学习者一旦了解了汉字的一种规律,自然就会慢慢了解这种规律中的其他汉字,甚至是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分析、识记其他的同类汉字。若学生能准确地切分汉字了,便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字感了。

(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可以让学习者主动去了解和探索汉字的奥秘。只要他们产生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并且教师能在教授时让他们一直保持这种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会很乐观。在教授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上,因汉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身也带有一些趣味,但老师仍然要采取有趣的、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讲解。

三、尊重学习者的特殊性,因材施教

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一般分为以日韩为主的汉字圈的和以欧美学生为主的非汉字圈的学生。

对于汉字圈内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母语中接触过汉字,很多学生受母语中的汉字影响便产生了负迁移,这一点在同一汉字在汉语、韩语和日语中的字体结构、字义和字音上都有体现。尤其是汉字的声调问题,有时候日韩学生错误率比欧美学生更高。这些问题汉字老师应多注意。

对于非汉字圈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汉字完全没有概念。因此,欧美学生学习汉字的难点在于重塑学习者对汉字的认知心理。这时,汉字教师要更加耐心地、仔细地讲解,再加上欧美学生因文化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强、学习懒散等特质,汉字老师都应多关注。因此,对于欧美学生老师应该注意多多鼓励;对于日韩学生的书写、发音等问题,汉字老师就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

参考文献:

1.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学林出版社,2008.1

篇10

其一,构形简单。纵观300个基本字中的大部分,构形的确都并不复杂或不十分复杂。此为识字、写字基本字的特征之一,但这不是构成基本字的必要条件。比如,表中的“画、饱、然、海、亮”等,构形就不简单或不太简单。

其二,大多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即具有很强或较强的构字能力。但这也不能成为必要条件,如,“饱、跑、包”都在基本字表中,而在现代常用字和通用字中,除了“包”以外,“饱、跑”都不能成为其他汉字的结构成分。

其三,重现率高,即使用频率高。具体表现是,在语料中覆盖率高。这才是识字、写字基本字的必要条件,也是首要条件。“的”与“勺”、“窗”与“囱”、“吃”与“乞”、“知”与“矢”、“穿”与“穴”、“跳”与“兆”,后者都比前者构形简单得多,构字能力也强得多,但前者进入基本字表,后者没有进入,那是因为后者的重现率远低于前者。《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2500个汉字,表二1000个汉字),三表选择汉字最主要依据就是重现率的高低。教育部、国家语委的《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指出:“五年的用字调查显示,覆盖率达到80%、90%、99%的汉字个数分别在581~602、934~971、2314~2400之间,其占汉字总数的比例分别没有超过7?郾15%、11?郾49%、28?郾47%,也就是说每一年不超过用字总量30%的高频汉字覆盖了全部语料的99%。因此高频字的使用数量相对稳定。”可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表二的汉字,虽同为常用汉字,但就覆盖率而言,其实具有天壤之别。而《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汉字的覆盖率又远远高于表一中除了它们之外的其他汉字。

这三个特征也是确定识字、写字基本字的三个标准。构形简单和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是重要特征,但只是辅助标准;重现率高是主要特征,才是首要和核心标准。

二、基本字表隐藏的识字教学规律

上述标准或条件隐藏着识字教学的规律,或者透露出识字教学规律的种种端倪,我们管窥一斑,并适当加以延伸,便可揭示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主要规律之全貌。

(一)汉字规律

“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是基本字的三大特征之一。以此为条件确定基本字,是以汉字主要特点为依据。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必须先学这些汉字,实际上在告知我们,识字教学必须首先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

关于汉字的规律,从不同角度有不同发现。以下两条对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有着导向性、规约性的意义:一是汉字的理据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书”法则,它首先赋予汉字内部结构以理据性。汉字由笔画或偏旁构成,由几笔几画,由什么偏旁构成,不是随意而为,而有其内在的道理或根据。概而言之,汉字因义赋形,形与义具有内在的联系;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声符表示读音,形与音本具有必然联系。二是汉字构字的系统性。系统性为“六书”尤其是形声造字法所赋予。相当多的声符和义符具有很强的构字能力:首先是以共同的义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系统内部的汉字具有内在的意义联系。如“隹”为义符的字有“雀、雁、鹰、雏”等,意义都跟鸟有关。其次是以共同的声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如以“分”为声符的字有“气、份、芬、纷、粉”等,都是前鼻韵母的字。基本字“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也就是基本字多数能够充当义符和声符。

(二)汉字认知规律

“构形简单”“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还暗示我们,汉字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构形简单”为标准确定基本字,才能与第一学段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相适应。而学习心理学研究还表明,经验里已有的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经验里阙如的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识记汉字音、形、义的过程,就是对汉字信息编码、储存和检索的过程。在信息论看来,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一种是新信息,一种是冗余信息。新信息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和目标,是信息量;超出了最低所需信息量的那部分信息是冗余信息,信息量为零。新信息愈少,就愈容易学。教某个汉字时,经验里没有的是新信息,经验里已有的是冗余信息。如,学过“木”和“才”,再学习“材”。单就字形而言,“木”和“才”的基本笔画和结构都是冗余信息,只有二者的组合和“木”字字形的细微变化才是新信息,除去冗余信息,新信息其实并不多。基本字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这就让后续学习的汉字字形中拥有学生熟知的成分,因而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经验里没有的转化为已有的,让新学习的汉字增加了冗余信息,减少了新信息,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三)与书面语学习互动规律

《识字、写字基本字表》将重现率高取代构字能力强作为基本字的首要和必要条件,更暗示了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最重要规律——识字教学必须与学生的书面语学习互动。为什么?因为学习识字本身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为了学习书面语服务。要实现识字与书面语学习互动,汉字学习就必须以学生的言语活动为中介,也就是要与学生特定阶段的读写活动相适应,简单地说,所学的字必须能够运用于最近阶段的读写实践。《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的300个汉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最常用的汉字,尤其是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先要用到的汉字。换一句说,它们能经常出现在这个学段的教材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中,先学这些字,既可以让识字为书面语言学习服务,也能以读写活动巩固识字,实现互动相生。

《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汉字的三大特征并非并行不悖,非但不能齐备,有时更相互矛盾。因而,《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的300字,是三个标准彼此沟通、协调与平衡的结果。同样,识字教学特殊规律之间,也绝非都能和谐运行,更多的是存在着千缠百结的复杂矛盾,彼此冲突或对立,相互牵制或相克,因此,遵循某些规律,往往悖逆另一些规律。比如,着眼于汉字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应先学“囱”和“穴”再学“窗”,先学“口”和“乞”再学“吃”,但遵循与书面语言学习互动规律,显然应先学“窗”和“吃”,因为“窗”和“吃”重现率高,先学才便于在读写实践中运用。

三、基本字表背后的科学识字

《识字、写字基本字表》告知我们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律及其关系。若进一步深究,则可以认识科学识字的具体含义。科学识字是遵循识字教学规律的识字教学。而所谓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其实根本无法实现所有规律的契合,更不用说相得益彰,只能在全面认清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规律的平衡与调和。当规律之间冲突或相克时,彼此宽容和接纳、互相妥协和让步才是平衡与调和的唯一途径,换言之,识字教学各种规律的妥协、让步、平衡与调和,才是遵循识字教学规律的要义。在汉字规律和与书面语学习互动规律之间,后者为主要方面,因为,识字非终极目的,为学习书面语言服务才是。在认知规律和汉字规律之间,前者为主要方面,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协调平衡的结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换一句话说,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基本指标判断识字教学的科学性:

其一,合适的字量。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个汉字,会写2500个,这一识字总量有相当的科学依据。旧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识字总量与此相同,但具体分配到各个学段却不尽合理。经过十年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一线教师普遍反映第一学段识字量偏大,超过该学段学生的承受力。新课程标准在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后进行了调整,减少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增加第三学段的识字量: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这使各个学段的识字数量更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承受力,也就更具科学性。

其二,合理的字种。确定字种就是确定应学哪些字。汉字总量高达6万个,绝大多数汉字在现代都失去了使用价值,成为所谓的死字。因此,相对于确定字量,确定字种对于识字教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书面语学习角度看,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的2500字必须在阅读中经常得到复现,在写的活动中经常得到运用,方能确保识字与书面语学习互动。从认知角度看,也才利于巩固,避免遗忘。因此,语文课标里要求会写的汉字重现率必须排在所有汉字的前2500位。新课程标准根据重现率制定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表一”中的字,第一学段要求会写《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的字(但不限于此),也就是确定了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字种,部分确定了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字种,从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目前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

篇11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是写字教育的关键时期。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规范字都大有裨益。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汉字学知识,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规律迁移,从汉字特点渗透字理,运用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独立书写能力。

1. 创设情境,趣味导学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认知心理的兴趣效应,在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尤为重要。老师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将古今书法家练字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怀素“芭蕉练字”,王羲之吃墨的故事,岳飞沙上练字……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

(2)教师准确示范与讲解结合。教师示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形象的动作,亲眼看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结构美。

(3)歌谣正姿。“头要正,肩要平,足要安,一尺、一拳和一寸,牢记心头多自省。”运用歌谣提示不仅能帮助学生自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2. 注重观察,规律迁移 进行写字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汉字的形体规律。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结构严谨,由不同形状的笔画组成的。汉字的每一个笔画在字的某一部分是固定的,一个字的各部分位置不能变动,组成具体的某个字时,无非是笔画结构的千变万化。因此,指导学生初学写字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笔顺笔画、分析字形,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间架结构,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而应做到胸中有田字格,胸中有范字,即“意在笔尖,笔居心中”,训练学生眼到、心到、手到。指导书写具体笔画时,教师适时点拨观察方法,如观察笔画的位置、长短、变化等,引领学生掌握书写读帖的基本方法。

其次通过揭示汉字的规律来指导学生写字,使之较为牢固地建立相应的图式,以增强其同化、迁移能力。比如:“女”字作部件构成一批字,在下时应宽而扁;在右时应方而放;在左时应狭而收,且需将横改为提并不超出该字第二笔撇。又如汉字合体字,通常应按“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交接地带、穿插相让”的方法来处理部件关系和笔画变化。我们把这样的规律通过典型汉字的演示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形成了图式,便能举一反三了。

篇12

汉字又称方块字,是我们汉族人的祖先经历多年历史传承总结出来的,并经过无数社会实践之后归纳出来用于记录语义的表达符号,凝结了千万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20世纪以来,关于汉字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关于汉字性质的划分也成为汉字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对汉字性质的定性依然是众说纷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表意(义)文字说。汉字的表意性是目前为止最为认同的一种说法。“所谓表意体系是指一个词只用一个与该词构成的声音无关的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和整个词语存在某些关联,因而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存在关联。汉语鲜明的代表了这种语言体系”。[1]在汉字对外教学中,汉字表意性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很据汉字的字义来将汉字划分,对学习者来说也是最好接受的一种方式。(2)表音文字说。表音文字主要是通过记录字母语音来记录语言。这种文字体系较为代表性的主要是拉丁语系。据此,笔者认为汉字的性质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几种汉字性质学说也都有自己的道理,当然这其中表意性是最为大家所接受的,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在这里介绍汉字性质,希望遵循汉字的性质特点,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去全面地认识我们所使用的书面语言的记录工具,从而理出一些有利于汉字对外教学的方法。

二、汉字性质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启示

研究汉字的性质特点不仅是为了汉字的字理研究,也给我们在汉字对外教学中带来了一些启示。

1.汉字性质诠释中国文化,体现中国人思维方式。汉字是汉语文化的书面表现形式,直接反映出中国特色文化。外国人想要学好汉语,就得要理解汉字的性质,想要理解汉字性质,就得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中国人惯用的思维特点。这一点犹如兵法上所讲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背景之后,才能铺平学习汉字的道路。

2.对外汉字教学应遵循汉字性质特点,将汉字性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汉字性质的复杂性和难懂性有时可能会限制汉语对外教学的发展,可是学习汉字的难点恰好是它的魅力之处。一切事物都有规律可循,从汉字性质入手就是学习汉字最好的规律。

3.利用汉字性质制定科学教学方法,指导对外汉字教学。将汉字性质特征作为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标杆,围绕这个标杆并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最佳效益的教学方案。

二、汉字性质在对外汉字教学方法上的应用

关于汉字性质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尤其在对外汉字教学方面。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辐射到的交叉学科很多,其中包含语言学、对外汉语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对外汉字教学方法需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还要保证教师人员的素质。下面介绍的这几种根据汉字性质特点出发的教学方法。

(一)“系联法”汉字教学

汉语分为声母和韵母两种,系联法恰好就是利用反切来研究他们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形似而联,音近而联的方式,以旧带新,音同辨异,从而发现其中规律,加强记忆”。[3]系联法教学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据形系联

据形系联是利用汉字形体可供分析的信息,将形符相关的汉字系联在一起。据形系联可以通过“形”将同一形符的汉字系联在一起, 便于学习者掌握汉字的偏旁、部首。举例说明,比如教师讲到“水”这个字,据形系联以形符“水”为纽带,可以系联海、洋、湖、池、汤、汗、洗、澡、游、泳等字。据形系联还可以通过“形”将字形相近的汉字系联进行对比,便于学习者总结特点区分形近字。如贝-见、土-士、庄-压等。

2.据音系联

据音系联根据汉字的语音线索,把读音相同相近的汉字系联起来。可以通过声符将同一声符的汉字进行系联,使学习者认识到汉字声符标示字音的作用。可以先引导学生系联声韵调全同的汉字,例如,以声符“半”为线索,可以系联伴、拌、绊。再指导学生系联声韵相同调不同的汉字,例如,以声符“冈”系联刚、纲、钢、岗等。

据音系联可以解决一些留学生第一语言产生的语音负迁移现象,如韩国学生在双唇音(p)和唇齿音(f)的分辨上有苦难,因而可以将声母分别为p,f且韵母相同的字系联起来一起进行教学。例如:翻――潘,冯――朋,胖――放等。

3.据义系联

据义系联是把意义有关的汉字系联在一起进行教学,便于学习者对比区分。据义系联可以通过同义进行系联,如胖-肥、低-矮、拘束-拘谨;也可以通过反义系联,如多-少、矮-高、轻视-重视;还可以根据意义系联同类事物,如红、黄、绿、蓝、白、黑等。据义系联有助于学习者形成系统知识结构,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信息,浓厚学习兴趣。

汉字教学不能杂乱无章,必须要把握规律性和系统性,这样不但能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高学习效率,而系联法恰好是符合这以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理据法汉字教学

1.理据的涵义

理据这个词的本意是理论,依据。那么在语言学中,汉字的理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从历史角度上可以划分为溯源理据字和现状理据字。而溯源理据字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符号形成之时。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法,对汉字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就是根据汉字的理据。

2.理据法汉字教学的主要内容

理据可以解说为汉字的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把汉字分成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这四大类,这些理据就合成了汉字形体表意表音的基本特征,“汉字特定的字式结构就是根据这些理据积淀而成”。[5]

(1)象形字

象形字来源于图画,大多是使字形与所表示的图画相像,从而传达它的意义。象形字是人类早期智慧的一种体现。如“山”字完美的体现出山峰的模样,再例如“眉”字,仔细一看与眉毛果真有几分神似。

(2)指事字

当要表达的图像没有或者不方便时就产生了指事字。它的目的旨在用抽象的方法表达具体的含义。指事字又可以分为独体、合体、变体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上、下、凶、吉。大多数时态、动态、情态以及表示虚拟场景的汉字都属于指事字范畴。在讲解指事字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让学生感知字义。

(3)会意字

会意字的出现是为了填补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局限性。它可以表示更多的抽象意义。现代汉字中属于会意字的字较多,典型的有“人、林、尾、看”等等。掌握会意字要求学习者理解这个汉字的构造,记起来会有些难度。在讲解会意字时,可以根据各部分的组成意义来帮助理解,如讲解“苗”字,可以理解为田地上长着一点草,即为苗。

(4)形声字

形声字一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字的复合体。一部分表形,另一部分表声。而形声字的读音多数也和其中表音的一部分读音相同或相似。可以说先掌握一个字,再掌握它的形声字这种类比的方法对于学生接受起来还是很有效果的。常见的形声字有“远、镇、糖、机”等等。这种类型的字在结构上的特征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和里外结构。

理据识字法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点优势:首先方法科学,符合汉字构型规律,符合识字教学原则,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其次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合于课堂,在大量的实践中也表明学生接受状况良好,得到老师学生的一致认可。最后它还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和博采众长的兼容性。理据识字法符合国外留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他们成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有助于他们尽快地建立起汉字的字感。

(三)几种新型识字法教学

汉字性质的研究与应用不应该具有局限性,而是应该发散到多个方面,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从汉字性质特点出发。语言学的最大特性就是使用,使用也是学习语言最好的一种方法。趣味是最好的良师益友,有了趣味才能更好的投身于学习当中。这种途径也给了我们如何学习第二语言的启示。

1.拆分识字法

这种识字方法的核心在于掌握汉字结构的规律,类似于我们记英语单词时的词根+联想方法。主要要求学习者会对汉字进行偏旁部首拆分,例如三点水字旁,认识这个偏旁,近而知道带有这个偏旁的汉字大多与水有关系,从而掌握这一类汉字。这种方法学习汉字速度快,应用也方便,只是对学习者汉字结构理论要求较高。

2.动作识字法

这种方法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方便学习者牢记,也能增加学习者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较适用于青少年外国学生。比如在讲解“大”字时,教师可以将双臂抬起,与肩平行,两腿分开,这样一个人就成了一个大字型。应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快速记住这个字,但这种识字法学习速度较慢,而且不适用于每一个汉字,很多汉字无法用肢体动作表达。

3.游戏识字法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想必对游戏都是没有抗拒力的。所以根据汉字性质,将汉字进行划分,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填表格、连线、回答问题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汉字游戏的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了。越来越多学习汉字的电子游戏应运而生,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把它们带到我们的手机和电脑里。这种学习方式方便快捷,能使学习者的空余时间利用更加充分。

以上几种识字法看似新颖,实则都是利用了汉字的性质特点,将汉字性质的精髓融入活跃的现代教学方法之中,目前在国外有很多优秀的汉语学堂都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因为这样的方法更贴近生活,既保证学生能够学会汉字,也能增加乐趣。实践表明这些新式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活跃度,实现了课堂的优质化、高效化,使学生乐在其中并能学以致用。

三、结语

“汉字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字教学与研究的发展,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地位的不断攀升,汉字教学近年来也在不断前进”。[6]因此也取得了很大成果,理论建设初具规模、教学对象范围逐步扩大、教学方法逐渐成熟。在经历了不断努力之后,我们已经得出了很多实用具体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离不开汉字性质特点,汉字性质特点像一条链子一样,把这些方法紧紧连在一起;最后研究成果可观丰硕。虽然对外汉字教学上还有欠缺和不足,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强烈需求性在日渐高涨,我们的汉字教学之路仍然漫长。综上,对外汉字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既有难点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可用,这需要我们及相关工作者多多实践与发现。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50.

[2]王德寿.关于汉字性质研究的一些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05):110.

[3]王伯熙.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J].中国语文,1984,(2):103.

篇13

学五笔字型之前,都会体会到汉字是“方块字”,是由若干笔画复合连接交叉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也就是说,“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即:汉字笔画(其实偏旁本身也是由笔画组成)。而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型”的角度出发,认为汉字是由一个一个的“字根”组成的,其中“字根”才是由笔画组成。也就是汉字字根笔画。因此在讲授过程中,首要问题是要讲清汉字、字根、笔画的概念及关系,让学生建立一个汉字“积木式”概念。

二、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讲授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首先碰到的就是课程讲授的顺序问题,因为学习五笔字型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钻研,吃透教材,又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心态,而且,我们目前采用的教材对五笔字型这部分内容没有详细叙述,于是,我对教学过程做了一些调整:

1.先抓基本概念

在讲解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时,除了向学生们介绍这五个基本笔画的名称、特点外,直接讲了它们相应的代码,最后对一些笔画变异进行总结,例如:①“提笔”视为横;②左竖钩为竖;③点点均为捺;④带折均为五(带转折的笔画代号为5),这样便于学生集中记忆。

2.走捷径,抓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学的一句名言,因此,根据学生急于想输入汉字的心理,在讲解五笔字型字根表的分布规律时,趁热打铁讲了“键名汉字”和“高频汉字”的输入方法,学生们看到自己输入的汉字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另外,这样安排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防止学生在今后的编码过程中把某些键名汉字和高频汉字作为合体字进行拆分编码,达到对这一问题严格把关的目的。

3.总结规律,概括记忆

由于五笔字型采用的是四键击入法,这样一来,对于拆分出的字根多少就有讲究,如果某汉字正好有四个字根,顺序输入没什么问题,学生也很好记忆,但当某汉字少于四个字根或多于四个字根的时候怎么输入呢?在讲这两个部分的时候,我注意总结规律,把它们概括为四个字:“截长补短”,然后再结合实例讲解具体的取码方法,最后总结:凡超过四码的汉字,截;不足四码的汉字,补——这就是截长补短原理,这样就使学生对这两类汉字的编码规则有了很深的印象,强化了记忆。

4.利用练习软件提高巩固

由于五笔字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结合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掌握,实习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学生对单调的键盘训练失去兴趣,应充分利用目前较优秀的五笔字型练习软件配合理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练习,使学生在轻松的训练中,不仅很快掌握了基本的输入规则,而且通过屏幕提示的时间、质量等信息,输入速度逐步提高。

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介绍五笔字型字根总表时,难度较大,因为学生一看到要记住130个字根,才能正确输入汉字时,对后面的学习就有些信心不足,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不仅单调乏味,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我利用他们好胜心强这一特点扬长避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探索知识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解时,先简单介绍字根在键盘上的区位分布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每个字根的分布特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学生们都乐于参与,积极动脑,变苦学为乐学,变单调乏味为情趣盎然,记忆起来也感到很轻松,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