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患信任。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医务人员在医疗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因为少数医务人员对待患者态度较差,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关怀很少,也没有耐心的给予指导,从而造成医患矛盾的出现。由于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医患矛盾日益凸显,医患纠纷案件数量也逐步提升,所以医院如何提升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切实转变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促使医务人员对患者关怀意识的提升,从而让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较强的信任感,这样医患关系才能得到转变,并妥善解决医患矛盾。所以,医院工会要将思想建设的职能作用体现出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教育,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二)赢得患者信任,提升治疗效果。
如果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存在着不理解或不信任,则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确保全体医务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增强,能够逐步提升其工作效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1]。这样一来医务人员会给予患者更多关怀,并为患者耐心的讲解病情与医疗不确定因素,能够为某些医疗决策的制定争取宝贵的时间,减少治疗周期。此外,还能够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提升医疗效果,患者在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怀时,能够更加信任和支持医务人员,并积极配合治疗,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还有效缓解了医患关系。
(三)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
面对着我国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医疗纠纷案件的普遍性,医患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切实增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这样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只要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社会才会更加稳定,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对策
(一)工会职工思想建设中应用人文关怀。
只有加强工会职工的人文关怀思想建设,帮助工会职工提升综合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2]。一方面,工会职工应主动加强学习,正确理解人文关怀思想科学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加强人文关怀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医务人员一般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在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过程中,应从医院职工实际特点出发,灵活采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育,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集体活动中应用人文关怀。
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在开展集体活动时融入人文关怀建设,这是加强人文关怀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医院工会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关怀建设主题活动,让全体医务人员在主题活动中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其次,医院工会要采取会议、讲座、宣传板报等方式,加大人文关怀思想宣传力度,从而让医务人员把文化关怀内化为一种个人意识;最后,医院工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并将人文关怀意识渗透到整个活动过程,让人文关怀思想逐步转变为医院的一种集体文化。
(三)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制度。
医院要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制度,为工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群众反映制度,并将制度落到实处,让医务人员及时掌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其次,医院要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网络,并在各个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渗透和贯彻人文关怀;最后,医院组织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制度,让组织与成员之间能够更加密切的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更好的解决患者思想上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极大成效,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也对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此外医院要遵循平等的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注重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让人文关怀贯彻到整个医疗过程,为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作出贡献。
篇2
1.2 提高专科护生的人文素养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生专业由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集生物、心理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病人和疾病症状,甚至医学的概念也需要重新审视和看待。20世纪末至今,世界医学的革新推动了护理学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的医学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护理教育的发展一度徘徊不前,至今任然处于起步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理念的转变,加强专科护生的人文教育至关重要,这是护理专业发展的急切需求。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两者的发展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而现代护理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进步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因此,提高专科护生的人文素养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1.3 提高专科护生的人文素养是护生成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文素养是专科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不仅包括人文知识还包括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高尚的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护理学界的楷模南丁格尔就是一个最好的典型例子,她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扎实的护理知识,都是后来能够闻名世界的基础。再看看现代护理学界的拔尖人物,也无一不是德才兼备,既具有良好的医德,同时护理知识扎实、护理技术精湛。作为护理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专科护生肩上被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越来越重。21世纪的专科护生应具有扎实的护理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高尚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更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成为护理业的人才而非档次很高的护理器材。
2 护理实践教学中专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现状
现代护理专业不仅需要技术,而且综合了新时代的护理理念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整体性,本文就护理实践教学中专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做了相关研究并加以阐述。
2.1 专科护生本身的人文素质不高
考虑到我国专科护生的主要来源是高中毕业的理科学生,几乎没有社会经验,缺乏社会生活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加上大多数的专科护生年龄较小、而且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皇帝或者公主,从小养成的性格往往就是比较自我、任性,在人际交往、理解和尊重他们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受现代经济社会的影响,专科护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多多少少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金钱意识较重。
2.2 高校和不够重视专科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传输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人文关怀教育在实践和时间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研究发现,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的课时还不到总课时的5%,而欧洲发达国家人文课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将近30%,高校医学院在人文教材、教学评价系统、人文素质建设方面有待提高。
2.3 专科护生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
护理专业的教育包括护理科学与人文科学两个方面,要求护理课程的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了解病人和患者的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学素养,做到既懂医学又懂护理还懂患者的心理。专科护生的护理人文课程教师大多数是人文科学的教师或者是护理专业的老师兼任,他们或者缺乏医学和护理临床专业经验,或者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的底蕴,专科护生的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2.4 专科护生的教育和实际的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医院病人多,医生和护士比较少,护士的工作负担严重超荷。每一个护士都有家庭,在社会中生存,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家庭负担。综合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护生与病人之间的心理沟通不够,缺乏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部分医院虽然大力倡导人文关怀,但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专科护生的教育和实际的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护生的心里多多少少会存在困惑和迷茫。
3 护理实践教学中加强专科护生人文关怀教育的对策
3.1 提高专科护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专科护生人文素质的基础和导向,对专科护生的教育应着重贯穿社会主义文化、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素质,帮助专科护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摒弃公主病和皇帝病,学会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温暖的心理安慰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使身体尽快恢复健康正常。
3.2 完善专科护理专业教学体系,增强师资力量,营造校园气氛
篇3
随着社会物质与文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和心理需求也应当进一步提升。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我院手术室开始整合现有的问题,在对病人的狐狸中融入人性化护理服务,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08三月至2010十二月在我院手术患者共有2560例,男1652例,女908例,年龄18 ~ 81岁,平均45.5岁。
1.2人文关怀的方法:在手术室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加以融入,具体情况如下:
1.2.1创建手术室环境人性化的改观;转变观念,加强人文关怀理念。1.2.2人文关怀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在患者中的评价,病人在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5.2%;但是在融入了人文关怀护理之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服务满意度为97.5%。
2 相关讨论
2.1创建手术室的人文环境氛围的举措:
2.1.1创造一个手术室的人文环境氛围可以为患者带来安全,提高患者在院期间的舒适感。
2.1.2手术室的环境的具体要求:保持手术室的环境干净,宽敞,安静;室温保持在22 ~ 25℃,室内湿度保持在50%到60%;护士服干净,整洁,无污迹;护士的妆容,端庄大方,禁止浓妆艳抹。
2.1.3创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手术室氛围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礼貌规范;②操作室内的关系和谐,如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医护关系,创造一个温暖,和谐有爱的环境;③医护人员在人文护理操作前应当想患者解释什么是人文关怀护理,并时时以做到人文关怀护理来要求自己。
2.1.4转变观念。医护人员应当转变自身观念,不将患者认为是病人,而当作是亲人。将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和谐化。让病人心理上有一种身在医院,却心在家里的感觉。
3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传统观念中,认为手术室护理工作属于机械的执行命令。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已经从单纯对患者的身理护理上升到了身心都需要护理的高度。因此在传统的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人文关怀护理的重点在于医护人员在观念上的转变,同时加强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从本质上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有护理工作的弊端,才会真正的使人文关怀会理服务得到患者的真正认可。作为医护人员,应当对工作积极主动的融入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患者第一的宗旨。
4 人文关怀护理工作的具体操作:
4.1手术操作前的人文关怀
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的创伤性治疗,大多数患者会认为手术过程是一个疼痛经验。因此,绝大多数的患者及其家属在手术前都会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偏执,偏执,冲突,消极的心理活动。因此在术前应当给予病人及家属术前人文关怀。术前人文关怀内容包括:术前探视,即准备手术的患者病情的详细了解,并制定详细术前准备工作,给出了详细的,综合性的操作方案,告诉病人手术并不可怕,尽可能使用鼓励的话的人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减少甚至消除不良心理。护士们讲出的具体情况,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友好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护士可以通过聊天对患者的社会角色,名字,做出相印的评价,交换时间一般为10 ~ 15分钟。在交换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时时保持礼貌待人,给患者解释其不能理解的问题。在舒适和安全的氛围中为患者完成术前准备。
4.2手术操作时的人文关怀
作为医护人员,在术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情绪变化,相关液体应做到及时更换,保持导管通畅。如果病人术中处于清醒,协助护士要不定时询问患者感觉是否有不适,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如果服用阿托品后感到口渴的病人,护士可以用湿棉签湿润的嘴唇;需要特殊操作的患者,在每个支撑点的位置所需要的软质材料的应用应该严格控制。
4.3手术操作后的人文关怀
手术后人文关怀从患者出手术室开始,护理人员注意保暖和保护手术切口,帮助患者祛除切口处坏死的皮肤。手术后的第二天应当主动询问患者,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根据病人的不适和怀疑进行解释和安慰,对患者及家属的手术室的意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5 总结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不应还停留在仅对患者进行身理护理,应该进一步做到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只有这样,我们所处的这社会才会一步一步的走向高度文明。
参考文献
[1] 葛建芳.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体现[J].护理与康复,2009,8(2):166.
篇4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概念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是指通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教化和实践等途径,使受教者的个性得到解放,对受教者的人性和人的价值得到肯定。这种人文关怀最终内化于受教者的心灵,外化为受教者的行动,体现为经过较强的身体活动和实践来启发受教者对人生意义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评价,对生命持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人的尊严和价值实施积极的维护。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主要包括团队关怀、个体差异关怀、人的价值实现关怀和审美情操关怀等四个方面。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设置的重要性
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教学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身体强健、人格完整的生力军,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人文关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设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我国“以人为本”的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符合。我国孔子等古代教育学家以及当代教育学者都认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要素。体育教学是众多教学门类中的一种,当然也符合上述认识。因此,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始终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以人为本”的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具体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第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直接体现为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具有人文素质关怀下的体育教学中,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兴趣,甚至能够呼唤出学生内心中“体育,我爱你”的心声。学生对体育学习所产生的这种“有兴趣”的良好心态,有助于他们持续而专心致志地完成体育训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使之心甘情愿地进行体魄锻炼。
第三,普通高校的生源特点及其教学目标进一步强调了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普通高校的学生多为文化课考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教育中形成了一种只重文化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他们往往身体综合素质低下,体育知识匮乏,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而新世纪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恰恰要求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具有单一专业知识的个体,而是要把他们塑造成为一个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一个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设置,使大学生们的体育人文知识、体育人文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设置的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人文关怀设置。
第一,全面更新体育教育观念。随着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我国人民的体育观念得到巨大的更新,体育教育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已成为新世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新的体育教育思想重视人的和谐发展,强调把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终身运动,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竞技活动。对此,普通高校的体育工作者要全面而及时地进行更新,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第二,在体育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技术语言的运用上要考虑趣味性的因素;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环境的优化,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引导学生增加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第三,建设一支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人文关怀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因此,要加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师人文知识的进修和学习;有效措施吸纳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到体育专业任教,完善和优化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和完善体育专业的管理干部,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及全体员工的人文关怀工作,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人文关怀的空间。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下,潜移默化,养成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和文明的行为举止。体育在高校的总课时不多,单靠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难以收到实效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体育课时提供了补充时间。体育教师可积极参加到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融人文关怀于指导学生体育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离不开人文关怀的设置。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再单单是体魄锻炼的体育教学了,而应该是进行人文关怀的神圣载体。我坚信,我国普通高校未来的体育教学将会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的设置,也将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素质、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5
1.人文关怀是形成完整人格的必需元素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是祖国的栋梁,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具有完整和独立人格的人,家长、社会乃至老师承担着巨大责任。
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像住在温室里一样,见不得任何风雨,受不了任何挫折,父母也过度地溺爱孩子,然而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他们意志薄弱,自我、任性又自大,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疯狂、不计后果的行为。为了不让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家长、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的培养形成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事业的贡献,更是对孩子的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贡献。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开心、最幸福的事,会让家庭更加美满。对于社会来说,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塑造一个个栋梁之才的良好开端。
2.培养一个健康乐观的初中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教师,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的性格养成、人生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人类的文化传承就是在这样一代一代的教育中延续下去的。所以,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名教师缺失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那么在教育的工作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人生观和性格养成。
二、初中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分析
初中教学中,出现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在如今的社会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复杂的。(1)出现这种现象,与老师的个人素质和性格分不开。对于广大的人民教师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方法,对于有部分教师,只注重于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部分人民教师在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的重要原因。这种原因造成的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是最广泛存在的。(2)学校的原因,与教师的原因类似,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这种原因所造成的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而且,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后果也比教师个人原因造成的后果要严重。(3)社会上存在的过度依赖成绩来评判一个孩子的好坏的标准的不正风气,也是造成初中教学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的重要原因。社会中这股风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评判标准,从而影响到家长,家长又只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老师的标准,而忽略老师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所做出的努力。然后一环一环地又影响到学校,再反馈到社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初中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初中管理中对加强人文关怀的对策
加强初中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对策主要从三个方面。(1)对于学校的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政策,学校的政策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绝大部分教师都会按照学校的政策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所以学校的教学政策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单一地偏向学生的成绩,只注重学校的升学率,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更注重学校层面的人文关怀。(2)要从教师的个人观念和素质中,加强人文关怀的观念,教师在教学一线,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所以要让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摒弃成绩是最主要的目标的不正确的观念,让教师认识到人文关怀对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加强初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3)学校应组织家长会,仔细而耐心地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改变固有成绩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学校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初中教学管理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原因复杂,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6
1.基于人性发展的需求
人类的需求是多方位的,除了生理需求,人还有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类的本性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必然应当始终紧紧以“人”为核心,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精神需求。通过人文关怀实现对于教育对象个性的发掘和潜能的开发,保证他们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最终实现他们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快乐生活。
2.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一代,既有全面发展的要求,又有个性发展的要求。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适应青年的本质需要,符合青年的根本利益。高校要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积极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要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又要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以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要求。要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其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喜爱,使他们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同时,要培养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使他们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浩大的工程中,高校只有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才能为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应有的物质和人文条件,才能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3.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智力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大量心理健康、心灵和谐的人才。唯物主义历史“育人”观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间向成年期的转变过程中,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人文关怀就成为预防和阻止心理疾患发生的迫切需要。要求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的疑惑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去帮助解决各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爱温暖学生孤独的心灵,为和谐社会育心灵和谐的人才。
二、班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班级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巨大的。因此,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养,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才能做好做实班级管理工作。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班主任应该以大学生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个体需求,包容不同观点,激发大学生主的生命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最直接参与和执行者,首先应该对学生给予以下的人文关怀:
1.生命关怀。
生命关怀是人文关怀之基,班主任应该从生命的意义、价值等维度对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要使学生明白:生命不仅仅属于生命个体本人,更属于家庭、属于社会、属于国家,要引导大学生养成理性平和的心态,真爱生命。
2.尊严教育。
人的尊严主要是指尊严尊重是人文关怀之本。班主任首先要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保障学生各种正当权益,尤其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有心理疾患学生给予更多理解、关怀,让这些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爱与温暖的同时,人格得到尊重,权利得以保障。
3.价值引导。
价值引导是人文关怀之要,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4.发展引领。要遵循创新发展的原则,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求与发展观,促进学生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完善人格,最大限度地尊重、关心、满足和引领学生成长和成才。
三、班级人文关怀管理时效性探索
1.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的关爱
美国国家教育学会前会长内尔•诺丁斯把关怀当作一切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他主张以关怀的价值取向取代说教,我认为特别有道理。对学生的关爱,是班主任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处在大学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他们自尊心强,感情十分脆弱,特别需要同学之情、老师之爱。遵守校纪校规、规规矩矩上课的好学生当然是值得我们赞美的,而对于违反纪律或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如果动辄训斥和批评甚至嘲讽挖苦,极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班主任不仅要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更要用真挚的爱去激发他们对规则的服从、对知识的兴趣、对生活的自信,同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对他们进行自信心的培养。真诚的微信、信任的目光、体谅的了解,殷切的期望,都能够给教育学生的过程增添正面的能量。
2.坚持不懈地用爱和关怀感化学生
“罗琳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够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或不爱学习、或不遵守校纪校规的学生。针对这些特殊的个体学生,我们更应该用真心真情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是真心为他们着想。真心的爱护,不仅是生活上的“扶贫”、学习上的“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扶志”、品行上的“扶德”、心灵上的“扶健”。而且,我们不能期望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能够一蹴而就,班主任需要有这样的信念: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做101次转化工作,坚信用爱和关怀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气、发展成才。
3.人本管理,以尊重学生主体人格为前提
关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首先,要重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尊重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班主任面前,班主任有责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价值选择的多样化,,因材施教。其次,要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要了解和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比如要掌握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相关资助,同时特别需要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把好心理问题关。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感到迷惑时给以引导,在学生遇到挫折时给以安慰,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予以援助。
篇7
1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重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及人类自身解放、自由的追求的实现等[1]。临床上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他体现于对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人格的尊重和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的许多医科院校就开设了人文艺术教育,使人文学科成为医学教育一个崭新的领域,此后,人文艺术得到了迅速、蓬勃的发展,渗透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了护理工作中。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是一门艺术,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全身心付出,精心准备,如同画家或雕刻家创作艺术作品那样。由于护理的对象是人,因此我必须说,护理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2]。”现在看来,南丁格尔当时对护理艺术的感悟,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人文关怀。但是,纵观护理学的形成、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护理学精于自然科学,荒于人文科学,没有真正确认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导致护理学人文底蕴不足[3]。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使护士对护理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但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护士对护理服务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对人文艺术的理解更是知之甚少,人文关怀的现状不容乐观。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各医疗机构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随之对现代护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2 实施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2.1 人文关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患者需要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更需要理解和尊重。患者的需要就是护理的服务目标,患者的满意与否就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不将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不以个人的好恶对待患者,一切以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让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在严格操作的前提下,关心患者、理解患者、指导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尽快康复。
2.2 人文关怀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
让护理人员了解人文关怀,理解人文关怀的实质,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意义重大。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护理人员必须从传统的护理理念中走出来,摆脱医护人员高高在上、以我为尊的思想,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讲话面带微笑,解释简洁明了,操作严格准确,使患者在严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疾病治疗。
2.3 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认同,而实施人文关怀对患者身心的康复意义重大。护理人员良好的心态,热情的关怀,精湛的技术,耐心的解释,无疑会给人们,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祥和与安康,为创造和谐社会而努力。
2.4 人文关怀有利于医院质量的提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要提高对患者心理、疾病的双重重视,并提供人文关怀,使患者在整个医治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在现代社会中医院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患者就诊率及医院的社会认同率,并对医院之间的竞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哪一个医院医技水平高,服务质量好,就会在社会中找到其应有的价值,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社会价值。
2.5 人文关怀促进了人文教育的推广
有关报道分析和比较了国内外护理基础教育,指出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存在指导思想上、教育内容上、教育方法上,及教育层次上的缺陷[4]。目前,开设人文护理教育的学校仅占少数,社会对人文关怀的呼唤,就是对人文教育的呼唤。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整体人的认识,对整体护理的认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内在习惯,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敬他人中找到人生目标,找到工作的乐趣。
3 人文关怀面临的挑战
3.1 改变陈旧的护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理念根深蒂固,传统的思想和行为取向更是约定俗成。倡导人文关怀就是把人们从陈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救出来,营造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谐的、平等的医患关系。以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诠释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同,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护理服务理念。
3.2 改变滞后的人文教育现状
要想迅速推广人文护理,赶超先进国家水平,除注重在职人员的宣教外,还要加大在校学生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的快速推广人文关怀,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改变整个社会对护理工作社会价值的看法。在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逐渐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代替他们的是高科技,但同时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所以说,人文教育迫在眉睫。
3.3 改变紧缺的人力资源现状
护理工作受传统行为意识的束缚 ,一些陈旧思想在社会中根深蒂固,为护理工作的展开带来了阻碍,也为护理退伍的壮大带来了隐患。我国的护患比例严重失调,人文关怀的实施对护理队伍的需求量会更大。转变观念,壮大护理队伍,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不仅是人类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3.4 改变落后的就医环境
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有利于患者 ,也有利于医患沟通。幽雅的环境,亲切的关怀,和蔼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高度的责任心,无一不是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的必备条件。
3.5 改变医院的管理模式
一切先进的东西都是以先进的意识为前提的,医院要改革、要创新,就必须改换意识,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模式,一切以人为本,以患者为出发点,对医护人员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要求与标准。
倡导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护理,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文关怀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它贯穿于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之中。如何在新时期的不断发展中,应对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矛盾,成为我们不断探索和为之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俞吾金 . 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 新华文摘, 2001, 18 ( 5 ): 35-36.
篇8
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
2.1关心并满足人的需要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另外,马斯洛认为只有低级的需求被满足后才会想要满足高级的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需关心并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人文关怀关注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方面。
2.2提升精神文明
社会的迅速发展让人的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地转变,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精神需求就会日益增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们会存在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同样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有些人会追求道德情操,有些则会追求低俗趣味。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单单只停留在物质需求方面,更多的是注重提升人的精神文明,帮助人们从物质利益方面上升到塑造理想人格等精神方面。
2.3创建精神家园
由于社会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部分人无法适应社会的转型,从而产生迷茫,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创建精神家园。创造精神家园是人文关怀的最终关怀,最根本的是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达到精神自由与心灵自由的境界,同时也是是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的策略
3.1加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与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无论在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出现不同的论点时,学习的要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与方法,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讲解三个代表思想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核心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对三个代表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分析和讨论过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看法,从而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习惯,对我国的国情有进一步的了解。
3.2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早地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同时,让人文关怀内容渗透到活动中,积极开展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例如,开展下乡支教的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贫困山区的教学环境以及山区孩子对学习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3教师加强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所具备的要求更加高,需要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最需要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发言或判断存在一定误差时,教师尽量避免正面的批评。高校学生最大的特征是自尊心较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会虚心接受教师所提出的建议与批评,并主动改正。另外,教师对于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所讲述地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
3.4不断地完善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心灵世界变得越来越空虚,甚至有少数人的社会道德观念都令人堪忧,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提高道德水平。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以作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篇9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很好地解决了病原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随着人类战胜一个又一个烈性传染病,人的自然寿命逐渐延长,同时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发病率逐渐提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对生命的威胁远远超过以往的传染病。随着人类自然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群体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老年病成了突出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工作的节奏明显加快,心理负担及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由此带来的心理疾病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逐渐增加。另外环境污染、食品污染、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也威胁人类的健康。传统的医学模式明显不能适应当今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新的生物医学模式,即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它要求医疗服务体系将以疾病为主导转变为以健康为主导;以疾病患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全人类为中心;以医院为基础转变为以社会为基础;以诊疗服务转变为以预防保健和与环境和谐统一为目标。更好的反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应了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把人类与自然、社会看做一个整体,把健康与疾病放在整个自然社会的背景下,运用整体观点、系统方法探索医学规律,促进医学发展。
(二)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转变了以往的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学术性、人文性“三位一体”,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博学多才,独立人格,自主思考。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高职护士生是培养白衣天使,以促进和保护人类健康为主导,全方位的心理服务、社会服务、保健服务,以预防疾病和损伤,以治疗和治愈疾病,减缓由疾病带来的痛苦,预防过早死亡,使每一个生命能优生、活好、好终为目的。这就要求高职护士生在掌握医学护理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二、从护士本身的角度分析
(一)护士的职业使命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对于疾病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就明显提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患者从就医道最后接触的医务人员中,始终离不开护士,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护士不是技术上的顶尖人才,但是最应有爱心和耐心,这是上帝赐给护士的翅膀,是天使带给病人的礼物。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注重患者的临终关怀,这就要求护士除了具备良好娴熟的护理技能,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对于患者,护士应是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这就要求对职护士生在校期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预防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作为特殊民事主体,在和诊疗相关的民事活动中所产生的纠纷,指发生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病人及病人家属之间的所有纠纷。近几年医疗纠纷发生的比例以每年10%―20%的速度逐渐递增的趋势。医疗纠纷的频频发生,有患方的因素,也有医方的因素。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具有精湛的医术及护理技能,还要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要做到:
1.依法执业,行为规范,明确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制关系,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维护护士自身的正当利益。2.重视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通过沟通不仅让患者了解病情,更重要的是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由此看出,高职护士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从人性化角度分析
篇10
正能量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查德?怀斯曼定义正能量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的力量,促进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的内涵丰富,给人传递大爱的胸怀、进取的锐志以及忘我的无私精神,可以说,正能量对社会中的人意义非凡,正能量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人、对事、对物持有的积极正确的态度,积极的影响着人的信念、情感和意志力,强大的正能量能增强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开朗和进取,能有效规避消极、悲观、沮丧和消沉的负能量,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拥有正能量的人能感染周边的人,正能量能传递正能量,拥有正能量的人更常展现出欣喜、欢悦的表情,并且与心理健康指数成正比。正能量直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时期高校中有许多的大学生受到不同心理问题的困扰,会有不同程度的心情抑郁、焦虑,甚至对生活和学习产生绝望,因此专注于正面的情绪和能量,召唤它们进入我们的生命中至关重要。
在教育实践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理念,让学生感到心灵上的归属感和身体上的温暖感,以此提高精神能量对抗负面情绪,获得心理健康。控制思维变化,激发内心含有的正能量,同时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完成“新的自我”的神奇转化。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鼓励和积极传递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信念,深深的影响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当遇到烦恼、挫折时,要善于开解自己,及时做好疏导工作,使氛围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情去给世界着色,这必然会改变事情的原貌,甚至扭曲了事实,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减轻负面的情绪,积蓄积极的情绪,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着正能量。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心理健康成熟的人会善于控制自己,能够紧紧抓住客观因素中的可控部分,坦然接受客观因素中的不可控部分,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用一颗阳光的心灵,把时间花在不断进步上面。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来讲,每个个体正能量的叠加,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正能量场,引领社会健康的发展。正能量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传递正能量就是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和正确的人生理念,对提升心理健康的内在素质发挥着积极作。
二、构建和谐精神家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品位
注重和谐精神家园的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实施人文关怀对策,注重心理疏导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渗入尊重人、关爱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核心精神。人的心理健康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建设和谐精神家园的基础。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会传染给其他人,而激发相同的能量,并且能够引发内部同理心和凝聚力的产生,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脑的机能,而是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精神家园的建设尤为重要。大学生是和谐精神家园的存在元素和能动的建设者,社会的迅速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就业压力的增加等给大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内心深处消极情绪的积淀容易爆发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最大限度的清楚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和失调的外部诱因,促使学生学会用和谐思维认识自我和外部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具有感恩、善念、包容、快乐、和谐的理念,培育学生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调节好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和失落感的不良情绪,以开阔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能量对待学习和生活,用健康丰富的人文知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位。
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精华,是一种赋含人文关怀内涵的文化,其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了作为主体存在的人,与作为客体存在的对象之间的“和谐”思想,譬如,“知行合一”、“中和之美”、“慎独”、德治教化、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如此,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有丰富的心理疏导的知识和方法,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挖掘并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用大学生熟悉和已认知的方式渗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文道德形成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始终是通过社会实践表达的,社会实践的过程是践行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契机,社会中有着丰富传统文化精髓的土壤,有些传统文化的践行突破学校的局限,内涵丰富且有教育的价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历经几千年的演变积淀了厚厚的智慧,然而科学现代化的建设弱化了文化等软实力的作用和地位,长久以来的物质发展忽视了精神的需求,变化的社会环境、先进的传播科技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挑战,也带来难得的机遇。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建设中,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在由说到做的转变,不能只是囿于阐释理论原理,而是在社会实践的立场上发扬和践行人文关怀,转变为行动的理论才有现实的价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应重视开发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所蕴涵的时代精神资源,把它们上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先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尽管对人性只能作出主观的猜测或某种预设,但从本源上确认了人对善和德的需要,铸塑了我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的鲜明特征。
篇11
(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源头活水
社会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创新精神教育资源、文明素养教育资源。我们要从社会大德育的角度来挖掘和锻炼人的品质,最重要的是深入内心从根源处把握大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化,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心理各要素内在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实践是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心理出现问题的实践中找到源头,在社会实践的源头找到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资源和活动,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知行”的结合。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心理焦虑和问题的缓解。首先,在实践活动和相互交往中,学生能积极投身于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能转移自身的心理焦虑,缓解心理冲突。其次,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投身于现实社会生活能发展他们的求知欲、紧迫感和成就感,调节心理功能增强自信心。第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生活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以人文关怀为导向,拓展社会实践的现实路径
积极构筑社会实践平台,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和保障,不仅真正帮助学生踏入社会,完成社会化的蜕变,更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构筑丰富的社会实践平台,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助人关怀的爱的教育
助人关怀是在关怀社会中培养和升华责任感,关注弱势及老弱病残的群体。让学生体会所处的温暖的社会环境及氛围,更加珍惜社会和学校提供的优良学习生活条件。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引导中,走进孤儿院、医院这样的场所,去了解周围无助的人,以此来了解社会,培养同情感教育,并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帮助中学习责任和义务,体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有意义的情感升华,得到心灵的净化,深深体会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
(二)生命关怀的智慧教育
生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生命关怀教育着重于生命的信仰、生命的审美及生命的意义,从生命的深处理解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等地方,思考生死问题;去肿瘤医院,关注绝症病人,去医院的外科,关照慰问那些交通事故或烧伤的病人。通过社会实践中真实情景的触动和内心的强烈感受理解人生观,在对生命的关怀中,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扩大心胸和视野,避免和消除大学生出现的消极情绪和悲观厌世的负面心理。
(三)取舍关怀的权衡教育
人生的道路最难的是选择,这是人生态度也是人生的阅历,在面对选择时人们必须做出权衡取舍,而且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空气中处处充满各种浮躁和诱惑,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在物质层面上以正确的心态去理解生活,在面临贫富差异的时候以成熟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自己的知识和专业素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志愿并付诸于行动。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并正视自身的欲望,化阻力为动力。
(四)老年关怀的涵养教育
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优良传统,现在社会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渐上升,老龄化已经成为我们社会非常关注的现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学习还要关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因为人是社会关系中存在的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要关注老年人问题,在去老人院和老年大学调查和慰问中,学会关注弱势群体,理解尊老爱幼的重要性,直面老年人问题,从内心深处主动关怀老年人,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涵养,在关怀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培养对社会的一种积极态度。
(五)环境关怀的责任教育
篇12
一、人文关怀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员工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增大,思想日益活跃,由此容易引发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企业所有的改革要确保成功就必须符合人性的需求,因此,人文关怀对企业而言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无疑,人文关怀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及和谐社会的本质一脉相承,显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新变化、新要求,进而也引导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更要重视人文关怀,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将人文关怀运用到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中,也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当前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利益诉求
(一)公司薪酬制度,一线项目部施工人员收入增加幅度不大,与职工期望有差距。
(二)项目部职工劳动强度较大,节假日较少,加班比较频繁,希望有更多的休假时间。
(三)希望建立竞争上岗的长效机制,完善公司人才库建设。各个岗位不定期实行竞争上岗,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让职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发展平台。
(四)加强职工培训并进行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当前,公司职工青年占绝大多数,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希望结合岗位的不同,从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兴趣爱好入手,开展各项培训教育,完善自我,提升职工素质。
总体看来,公司职工思想稳定,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对公司战略定位和企业精神高度认同,广大职工能理解和支持企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是目前公司职工的共识。但是,随着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整、人员岗位的变化,少数职工不理解、不适应,引起思想上的波动和疑虑,职工年龄逐年增长,个人生活问题增多。
三、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实现途径的几点建议
企业是一个“以人为本、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的个体。在企业中,加强人文关怀就是要把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立体地对待每名员工的多层次需求。即不仅要考虑员工知识、技能的丰富和提高,更应关注员工个体人格的完善、生命价值的提升。为此,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加强职工心理疏导。
(一)坚持“职工需求无小事,职工困难无小事,职工生活无小事”的原则,真心实意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要对职工群众的思想情绪、情感、意愿给予关心照顾,还要对职工群众的正当利益、合理要求尽量予以满足;对于职工群众提出的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则应加以引导;凡涉及到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始终要把建设和谐企业文化贯穿于工作中,加强企业多元文化建设,夯实构筑和谐高速公路的思想基础,弘扬高速高效,同行同德的企业精神和独具特色、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
篇13
1.人文关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
1.1 人文关怀的涵义
最早的人文关怀的概念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核心内容是围绕着人性和人本身的价值,意义是肯定和积极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要主动考虑人的个体性差异和人的主体地位,对于人的多元化的需求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个体来讲,在个性能够完全释放的自由和理性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个体的潜力和创造性,才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2 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当今社会,企业不仅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还要实现长久的良性运行和提高社会效益。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企业员工的关怀。更是对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人文关怀的理念,是对于工作中的尊重个体、强调人的主体性、关怀人的基本权益的体现。将人文关怀纳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十分有效的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和创新的工作意识。
1.3 人文关怀的实现
从人文关怀最本质的涵义出发,其注重的是人的个体精神以及文化的发展和培养。不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方面,人文关怀就是一定要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具体到企业来讲,不仅仅要满足员工的物质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员工精神需求方面的主体性。这意味着企业要对自己的员工有着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定位,并且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提供给员工长远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只有员工实现了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了潜力,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人文关怀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2.1 “以人为本”的社会需求
首次提出了“人文关怀” 的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成为重点,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如何更加顺畅的处理人际关系、加强沟通、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正确和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注重人的心理需求,这是党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这个新的要求体现了我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注重人的内心、注重多样的个体需求,往往很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每位员工的距离更近了,体现了党对人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关怀。
2.2 充满竞争的环境需求
快速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带来不仅仅是发展机会,更多的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淘汰的社会。对于社会个体的人来讲,难免承受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讲,日渐复杂的环境,导致他们的心理、精神状况也会越来越复杂,同时容易产生很多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真正的融入了人文关怀,才能够发挥对员工的指引和帮助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帮员工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让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促进企业及个人的全面发展。
2.3 实现个人价值的心理诉求
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就是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最高的心理需求就是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根本,必然要关心人的各个层次的需求。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来说,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沟通和对其心理问题的开导、解决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如上文所言,企业对自己的员工有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定位,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推行的前提条件。在员工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上,企业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激励体制,鼓励和关注员工的个性化发展。
2.4 推进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适应新的形势和社会的发展,我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重视人文关怀的要求。同样的,在新的时代,推行思政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有所改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永远是发展的源动力。人文关怀就是我们实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创新点。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做人的工作,这种内在的要求就意味着在教育和工作的过程中,就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所以,不论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都要重视人文关怀的助推作用。必须以人文关怀为工作的重点,才能不断的推动创新,实现稳步发展。
3.结语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以往长期的企业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明显的体现出了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来,让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企业以员工为本,解决员工生活和精神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供长远的发展计划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解决员工的医疗、养老等保障问题……把关怀具体的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身上,切实的关爱员工的个人价值、个体需求和发展,将企业的管理进一步的人文化、人性化、情感化。收效是明显的,每一位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从原来的感到有距离感、严肃到现在的温暖、贴近自身,不仅让员工敞开心扉,接受关怀,也让企业更加了解每一位员工的心理诉求,以便更好的引导员工、推动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