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于学院管理的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同时又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学生,包括团委、学生会、社团、班委等各级各类干部。他们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也是在校大学生。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开展并完成大量工作,发挥着骨干作用。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在他们身上有着独立学院学生的明显烙印,这支学生队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本校为例,从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性着手,剖析当前我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点建议。
2、我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层次和收费政策,其学生特点鲜明。一方面这些学生创新意识较强、思维比较活跃、为人处世能力强、交际面广;但另一方面,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管理和协作意识较差、集体主义意识淡薄。针对学生特点,我校学生干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学生干部角色定位不准。我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干部,具有双重身份。如何准确进行自我角色定位是学生干部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
第二,几个关系处理得不好。学生干部在正确处理学习、工作的关系、个人利益和服务他人、工作群体和班集体关系还存在很大的偏差。
第三,存在作风,公私小分,遇到有利的事情就照顾好朋友、照顾老乡。工作搞形式,经常为搞活动而搞活动;对待上级或老师积极热情,对待下级或普通学生就消极冷淡等等。
第四,思想不成熟,心理索质差。由于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完全定型,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都考虑不多。顺利时,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地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
3、针对我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鉴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及目前学生干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明确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干部与学生、学习与工作、服务与管理等关系,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建立科学严格的学生干部选拔、监督机制
学生干部选拔作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宝物标准,选拔出品质好、素质高、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选拔的制度要严格,特别是重要学生干部。就我校的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我建议以下几点:
第一、针对我校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脱节的特点,我认为,坚持在学习成绩相对优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圈子中挑选。学生干部的选拔应在考试课平均分为70分及以上的同学中产生。
第二、针对我校学生干部校级与系级脱节的特点,我认为,校院两级学生干部应实行推荐制,择优录取。
第三针对我校学生干部群众基础较差的特点,我认为,我校的学生干部选拔应在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基础上确定,应在选拔等级范围内进行公示。
二、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
我们对学生干部存在“重使用,轻培养”,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用人思路,在选拔过后,对新入选的学生干部的思想水平、学习生活、业务能力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1、从自身内涵上。第一,对学生干部基本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要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态度,改掉陋习,戒骄戒躁。第二,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工作要经常化。第三,可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工作交流会,进行工作方式方法的交流和探讨。可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干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上有进一步的提高。第四,要对学生干部进行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的培训,尤其对基本的办公自动化,如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第五,加强心理知识方面的学习,注重学生干部健康心理的培养。
2、要加强学生干部之间的交流。学生干部的交流不仅在班级之间,院与院之间交流,更要进行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可定期的开展院级和校级学生干部交流会,使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三、加强学生干部综合索质的管理
队伍在于管理,管理在于“分工”、在于“借力”。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不只要实行上级对下级的级别分工,还要实行工作职责上的分工。所谓借力是指上级对下级的一种计划与控制,即上级人员的基本职责在于确定要求下级完成的目标,定期考核下级完成的进度及寻求方法协助他们有效地完成目标。要想实现学生干部的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学生干部的自我约束力。我校学生干部的自我约束力较弱,可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缺点进行约束和改进,对屡教不改者可以弃用。
2、加强对学生干部学习上的管理,提高学生干部整体水平。学生干部的优越性不只体现在工作能力,更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可针对学习好的学生通过谈话和适当的分配工作调动其工作热情,从小干部开始培养其工作能力;针对工作能力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时刻督促其学习,要坚决执行挂科弃用的政策。
3、加强学生干部制度的管理,严格执行。我认为,学生干部在通报批评累计2次及其以上者,应适当调配职务,不可留任主要学生干部。要建设合理的干部考核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生干部予以表彰,对不称职的学生干部给予批评教育,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四、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工作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使学生干部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学生干部不能光完成老师布置的常规性任务,应该思考如何是其所负责的工作能够有超前意识,能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艺术水平,改进管理方法。建议以下四个方面:
1、 根据学生干部的能力特点,安排不同的工作。应“避其短,扬其长”。
2、 向心有余力的学生干部提出高标准的工作要求。
3、 使学生干部充分理解自身的特点及工作的重要性。
4、 给学生干部充分的自由和权力。
五、做好学生干部的工作总结,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干部在完成一项工作或者一个阶段的工作后,应当进行工作总结。在我校的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这个环节经常被忽略,应该让学生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总结,以便找出当中的不足,进而加以改正。
参考文献
[1]黄科,浅析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科教文汇,2010.8
篇2
如何高效地建设与管理医学院校科研型实验室,并充分利用科研实验室中的先进的精密仪器设备,把课题研究的创新方法、创新思路贯穿到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与学生实验教学工作中,促进医学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状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1 缺乏长远规划和全局观念。原有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由于分科细而全,每年上报计划中所列设备档次偏低,导致通用设备和低档次设备较多,而先进设备和高精尖设备缺乏,影响了实验的整体结果,无法把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推上高层次。此外,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分散,不但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缓慢,而且各实验室所分配的面积较小,实验功能不能展开,实验人数受限,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导致实验室建设目标重点不突出,科研条件不完善,难以完成标志性成果,影响优势学科的发展和学校整体科研能力的提高。
1.2 忽视科研服务队伍建设。多年来,高校实验室管理形成了重物轻人的管理模式,重视仪器设备的更新,忽视实验技术人员技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实验室科研队伍一般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高校对于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在学校被列为教辅人员,在医疗单位被列为医技人员,待遇偏低,从而导致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不单单要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研究人员,积极培养实验技术人员,使原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实验人员能自觉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既定的科研目标服务,也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点之一。
1.3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的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多年来一直处于条块分割、自我封闭的状态之中。实验仪器设备大多由学校投资购置,安置在哪个实验室就归哪个实验室所有,由所有者无偿占有、无偿使用,这就造成各实验室竞相攀比、重复购置,但谁都不愿对外提供协作和服务,没有一个共享的机制,造成仪器使用效率不高。
自我封闭、各自为政既不利于学科问的渗透和横向联系,容易造成研究目标的局限和短视,制约科研思路的开阔,不利于培养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医、教、研三方面缺乏统筹安排,极易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这是大多数医学院校和医疗单位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亟需在资源配置格局和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2 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2.1 管理体制的建设。确保科研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好各项制度的建设,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使科研实验室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即人的创造性问题,而创造性又是建立在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上的。调动、诱发和发挥被管理者的这“三性”,始终是管理者的核心问题。对此,应建立起科研实验室人员管理考评制度、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制度、成果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制度体系,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切实有效地保证科研实验室的正常运作。
2.2 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科研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是关系到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果的关键。对于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培养,各单位都非常重视,并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选拔机制和培养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仪器设备日益精密复杂,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学科前沿,掌握最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建立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培养一支在技术上既是专门人才(掌握一种大型贵重仪器的使用),又是通用人才(熟练操作普通设备,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使其在设备使用与维护中做到“一专多能”,协助实验室负责人承担部分管理工作,使实验室整体得以更好地运行。
2.3 信息化管理。一是建立科研实验室网站:一方面,促进与相关科研机构、相关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开发科研成果;另一方面,横向合作,可促进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切实转化科研成果,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二是建立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包括人员、设备、项目、经费等多方面,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
2.4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科研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绝不能忽视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科研潜能。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不仅体现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中,还要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如科研课题申报、组织实施、数据管理、成果奖励等。对获得重大课题的课题组在人力、物力、资源的占有与利用方面给予倾斜,争取早日获得更大的成果。鼓励研究人员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并给予精神、物质的奖励,在晋级晋升方面优先考虑。对于没有获得基金资助,但具有较好创新性的青年科研人员,或有希望产生重大突破的研究方向,给予一定的启动经费,多渠道、多方位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早日成才,创造更好的科研佳绩。
总之,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科研、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实验室的最大效能,取决于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最终使实验室不仅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还成为结出科研硕果的基地。
篇3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而这一认知建构过程常常是通过参与共同的社会互动而完成的。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1 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2 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先天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学时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3 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来完成。
建构主义还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留学生纷纷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关于对外汉语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的制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3.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整个教学工作应立足学生、满足学生;全部教学活动应调动学生、依托学生。教学活动开始前,应明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国别、性格、学习目的、起点等。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充分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做到教学有针对性,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法的适用和学生平等参与的成分越来越突出,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主要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激励和控制教学活动。
3.2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之二就是“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应该将汉语当作工具来教,而不应作为一种知识系统来教。随着语言教学对象对课程要求的提高,在教学中倡导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以及互相合作与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作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3.3 结构——情境——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之三就是“结构——情境——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片、录音、电视、投影、实物以及其它教学用具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 通过词汇、句型语言表达,把枯燥乏味的知识, 变为生动的活的语言,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快捷, 更透彻。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分为两种:模拟情境和想象情境。模拟情境主要指在课堂上准备一些道具,布置一个模拟环境,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的情景。想象情境主要指由教师规定情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参照条件进行单句练习或自己编对话的操练过程。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许多新的诠释,对当今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有广泛的影响。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强调学习与教学的中心是学习者而非指导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及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些见解丰富和深化了学习理论的研究。同时,建构主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总的来看,建构主义理论对进一步推动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指导教育实践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徐子亮 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篇4
攻击有两种指向:一种是指向自身,即自伤、自残或者自杀;另一种是指向他人,即暴力(攻击行为)。大一学生入校后需要在生活、学习、人际等方面进行适应和调试,在这期间会遇到诸多挑战,也必然会遭受挫折。因此,本研究在结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等因素,分析其与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关系,为日后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及帮助。
一、对象、工具与方法
1.对象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某高职院校面向大一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有效问卷率为87.78%。其中男生59人(37.3%),女生99人(62.7%)。问卷由各系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主持施测, 由被试大学生现场独立完成。问卷的发放和填写采用网络和纸质两种方式。
2.工具
① EPQA是在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及其夫人编制的艾森克人格调查表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该表共85个项目,由E、N、P、L四个量表组成,主要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三个维度,其中E维度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强度密切相关,N因素与植物性神经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②暴力风险:攻击问卷(BPAQ),该问卷在对攻击性的测量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该问卷各条目5点计分,共29个条目。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4个维度。③自杀意念: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由夏朝云编制,包含26个条目,包括绝望、睡眠、乐观和掩饰4个因子。④SCLl-90,共90个项目,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⑤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个体进行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方式,其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调解着应激同身心健康的关系。该问卷主要包括两个主成分: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各含10个条目。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 Y果
1.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总体状况
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总体状况如表1所示。
2.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户籍差异比较
经表2数据分析显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学生在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得分及各因子中未见显著差异。
3.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差异比较
经表3数据分析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暴力风险的敌意因子上呈现差异显著,其他各因子及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总分上差异均不显著。
4. 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与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结构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表4显示,大学生SCL-90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200~0.502之间。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均分与绝望、睡眠、乐观、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其他与绝望、睡眠、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敌对与绝望、睡眠、乐观、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与掩饰呈显著负相关。除恐怖因子外,SCL-90各因子与总均分与暴力风险各因子及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恐怖因子与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表5显示,E(内外向)与自杀意念总分及绝望因子呈显著负相关。N(神经质)与绝望、睡眠、乐观和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精神质)与绝望、乐观和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正相关。L(掩饰性)与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负相关。N(神经质)与暴力风险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L(掩饰性)与暴力风险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精神质)与身体攻击、愤怒、敌意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表6显示,NC(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总分及绝望、睡眠、乐观呈显著正相关;PC(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总分及绝望、睡眠和乐观呈显著负相关。NC(消极应对方式)与暴力风险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C(积极应对方式)与暴力风险总分及愤怒、敌意呈显著负相关。
5.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特质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暴力风险和自杀意念为因变量,以SCL-90、EPQA和TCSQ的各因子及总分为自变量,分别考察SCL-90、UPI、EPQA和TCSQ的各因子对暴力风险的预测作用。根据表7、表8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SCL-90中的敌对因子、EPQA中的N和L因子进入了暴力风险的回归模型。SCL-90中的抑郁因子、EPQA中的N(神经质)和TCSQ中的PC(积极应对因子)进入了自杀意念的回归模型。
三、 讨论
1.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在人口学变量中的比较
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暴力风险的敌意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是在面对心理困境或者是挫折情境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为敏感,更容易与他人或环境产生对立情绪。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有留守儿童的经历,离开父母的关爱,在亲戚家或者是寄养家庭生活的经历让他们看待周围世界时多了些紧张和警惕。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具有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由此感到压抑、恐惧和孤独,对目前的生活和现状不太满意。
2. 大学新生自杀意念和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总分和暴力风险总分与SCL-90总均分呈显著性相关(P0.01),与SCL-90各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200~0.502之间;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总分与EPQA的各因子呈显著性相关,暴力风险总分与EPQA中的N、P、L呈显著性相关。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各因子与EPQA各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总分与特质应对方式中的NC和PC均存在着显著性相关,各因子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关性。由此可知,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和特质应对方式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3.大学新生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与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和特质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SCL-90中的扯砸蜃印EPQA中的N,L因子进入暴力风险的回归方程时,可有效预测暴力风险的发生;EPQA中的N和TSCQ中的PC进入自杀意念的回归方程时,可有效预测自杀意念的发生。这一结果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可进一步明确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路径。我们的教育可以在降低敌对状态、稳定情绪水平及提高其社会性的成熟水平方面发挥作用以降低暴力风险;也可以在稳定情绪和减少消极应对方式方面发挥作用以降低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于 情,王礼桂,黄 艳.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3).
[2]夏朝云,王东波,吴素琴,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100-102.
[3]胡玉婷.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篇5
贵阳中医学院作为贵州省为数不多的几所医药学类普通高等学校之一,随着近年招生专业、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工作日益繁重,一级教学教务管理的各种问题日益突现。为了提高教务工作的效率,真正发挥教务部门对教学的宏观调控、指导作用,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尝试进行教学管理改革,逐步实行教学二级管理。我校于2010年初步提出推行学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即学校一级的职能主要侧重于宏观指导、调控和服务,院(部)作为学校下属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实体,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建立这种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综合优势及教职工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扩大各二级学院部的办学自,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学管模式,建立以各院部为重心的管理机制。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体制的这种发展变化对于诸多环节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出现问题再所难免。主要出现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定位不明确,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本文将对我院教学二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力图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1贵阳中医学院二级管理的现状
1.1 二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贵阳中医学院的在校生人数从两年前的 6000人到现在的1万多人,专业从9个专业21个方向增加为14个专业33个方向,教学管理人员从两年前的17人到现在的12人。各二级学院部虽有教务科,但是人员配备不足,很多院系只有一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没有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安排过程,只是作一些简单的传话人的作用,没有发挥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起到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学管理中重要的学生管理部分现在仍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很多时候学校教务处要直接面向学生和辅导员,教务处的教师成了二级学院的“兼职辅导员”,这很不利于学院的二级管理的推进。
1.2管理制度不完善
贵阳中医学院虽然试推行二级管理制度,也做了一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的事,如将排课、学生成绩打印、密码查询等事务放到了二级学院,但是至今仍没有建立明确的二级管理制度,到目前有二级管理制度影子的文件只有《贵阳中医学院教学秘书职责》,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二级管理制度方面的文件。由于没有制度的保障,各管理层面的职责就没有清晰的界定,学校各教学管理层面的管理定位不是很明确,没有明确地规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管理部门的定位。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甚至教学教务处的管理人员都不知道自己明确的工作定位。所以目前学校的二级管理推行缓慢,教务处还是整天都在做一些很具体的事务性教学管理的工作,有的二级学院对二级管理的做法思想认识不到位。
1.3对二级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够
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从一级管理向二级管理的管理模式改革必要性认识不够,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对二级管理没有总体的认识,教务处对学校的二级管理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推行方法,二级学院也没有认识到他们才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对学校教务处推行的二级管理举措持有抵触情绪,使得教学二级管理推行十分缓慢。虽然有些文件里有规定学校教务处就是掌握学校整体的宏观管理,掌握方向的,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以至于教务处的管理人员成了大包大揽的人,而各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成了“会话筒”。
1.4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教学管理具有业务性强和事务多的性质,因此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目前我校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上,有的认真负责,有较好的爱岗敬业精神,工作及时认真还有创造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助手;而有的没有责任心,心思不在工作上,总是消极应付,总是不按时完成应做的工作,给整个的教学管理增加困难。
2解决问题的建议
2.1建立和完善二级教务管理制度
有效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没有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即使有再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也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建议学校教学管理职能应当建立在“校院二级管理,重心在院系”的理念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二级教学管理的现状,制定和完善校院(部)二级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管理,教师教学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教学管理人员责任制等。这样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一方面要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任何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才能切实做好;另一方面相关人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才能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地运行,使教学工作纳入良性循环轨道,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教学管理制度化,是教学管理上的一项基本措施,只有尽快建立和完善我院的二级教务管理制度体系,二级管理改革才会取得成功,才能使教学管理高效化、教学效果明显化。
2.2加强管专职的管理人员建设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学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一样是学校教学管理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都是为教学的教学管理服务的,只是各自的职责和服务的对象不同。各二级学院是教学管理的基层,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者,他们直接对各师生服务,也是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的联络者。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就是要加强各二级学院管理队伍的人员和工作能力的建设。
人员建设方面:目前各二级学院已有教务科这个教学管理岗,为了工作的方便,建议学校将各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和学籍管理员分别设立。原因是教学包含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管理岗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学活动,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如汇总整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安排教学任务,整理教学档案,协助分管领导做好教学质量调查、教学检查等工作。而学籍管理岗主要面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学生注册、学籍管理,各种考试安排、毕业生审核等等。分别设置教学管理岗和学籍管理岗,有利于各司其职,把工作做细、做精、做好,有精力研究教学教务管理的方法、规律,以充分发按其教学管理的功能。
工作能力方面: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实施者,除了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先进的管理意识和良好的工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建议学校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参与一些有益的教学研究会议和参与一些工作技能的培训,这样能多方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
2.3 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
篇6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前,学校共设有25个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特点
综合性大学往往多学科并存,但理工科与文科学院科研管理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特点为:
1.满足教师对科研经费、设备、实验用房的需求,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理工科学院教师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实验药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可靠的实验数据,因此理工科学院往往经费需求较大,科研周期较长。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不能提供足够的实验室,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是理工科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2.平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难点。理工科学院一般要承担学校基础课的教学工作,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承担了此项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学教师因长时间脱离科研工作,对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调动教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
3.促进理、工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未来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焦点。学科发展以科研提升为内在动力。科研能力的增强,是学科发展的第一促进力,第一推动力。但往往是,理科和工科二者之间较为封闭,缺少沟通、孤军奋战,难以团结起来申报重大课题,造成科研资源极大的浪费。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是2008年顺应学校学科调整的需要,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相比起来,学院科研管理应更注重化学与化工这两个优势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集合两个学科的优秀科研力量争取重大项目。
二、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科技处或科研处,负责全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并在每个学院设立了主管科研的副院长,也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科研秘书。但仍会存在着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管理缺乏特色、管理相对封闭、管理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等问题。
1.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片面认为科研管理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学院只需配合、协作。静态管理、事务性工作是学院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把做好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按章办事作为衡量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标准。学校科技处过多地拘泥于学校科研事务性工作,只注重收收发发。
2.科研管理缺乏特色。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学科特点,理科类学院注重基础,工科类学院以应用见长。基础性研究不进行,科研没有后劲,应用性研究开展不了太长时间;应用性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试金石”,有了它,基础研究才会一一被验证。照搬学校规章制度,而没有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很难让科研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3.科研管理相对封闭,与外界联系松散。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体现出科研工作的价值。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仅需要学校,更加需要学院的重视。构建产学研互动平台,加强与其他院校的联系。学校科技处人员有限,无法全面、持续地开展为企业和其他院校“牵线搭桥”,加强双方的合作。
4.科研管理质量不高。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加大,高校科研工作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科研数量和经费额度不断增加,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规模并没有得到相应扩充。甚至于许多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编制有限,无法设置专职科研秘书,学院科研秘书往往身兼数职,工作多而杂,造成其精力分散,无法全面、深入、科学、系统地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无暇进行科研创新管理,严重影响科研管理质量。
5.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各自为政是高校的普遍现象,个别教师满足于承担小项目,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973、863或国家支撑等重大项目,很多二级学院很难做到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学校科技工作不只是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上取胜,积极做好导演角色,变教师个体自由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为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为主导,有效组织和整合力量,联合策划和申报重大项目、重大成果,在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奖方面有所突破。
6.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目前高校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而不问过程。不能只以论文数量、项目数和经费数等作为奖励或考核的依据。在理工科领域里,还应适当关心论文的质量、引用次数、成果的利用率、成果的转化效益等。很多高校单纯地以JCR分区表作为考核或奖励的标准,以论文见长的理科,如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都位列JCR一区。而注重应用的工科,如化工,其学科内的顶级期刊“AICHE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只能在JCR二区内找到踪影,这种考核和奖励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抹煞教师的科研积级性。
三、完善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科研管理特点,及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绩,对理工科学院的科研管理特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服务意识,以人为本。服务是管理的基础,只有做好服务,才能谈得上管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较为繁琐,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意识、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才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广大的教师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关键要素。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着眼于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千方百计挖掘教师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
2.创新科研管理服务,由被动变主动。学校科技处对科研管理由“事无巨细”变为“抓大放小”,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全局出发,侧重于制定科研政策、宏观战略性研究,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管理水平,争取更多的科技资源。学院方面,则由过去那种“坐、等、靠”的被动服务,转变为积极参与其中。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科研激励政策。科研激励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建立高效、合理的激励政策不仅能发挥现在教师的无限能量,还有利于引进人才。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领导充分注意到科研激励的重要性,制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奖励办法(试行,修订)》。学校对教师获奖成果、公开、重大科研项目、授权专利、科研基地获批等项目的奖励作了详尽的规定。科研奖励标准也屡创新高。
4.加强与外界沟通,搭建产学研桥梁。理工科学院应主动走出“象牙塔”,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意识,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开拓与企业的合作机会,与企业、院校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相关领域教师定期下基层,这样不仅能够利用高校高水平设备,高水平智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还能帮助学院教师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5.集中学科优势力量,做好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科研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各个高校都在抢占这一重要资源。学校在重大项目的管理上应建立长效机制。改变以往等指南出来才组织撰写申请的被动局面。组织相关学院,提前布局,从编写指南开始,提前规划。集中优势力量,强强联合。学院方面,站在学院的层面统筹考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加强信息反馈和交流,做好前期动员和部署工作。打破学院之间、团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信息壁垒,充分发挥理工科的学科优势,理科为工科奠定基础理论,工科为理科的基础理论转化应用保驾护航,加强学科交叉合作,争取重大项目的立项。
6.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监管体系。相比起科技处的工作人员,学院的科研秘书对教师的专业领域、科研实力等更为熟悉。从而可以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系列过程给予监督管理。项目前期申报,学院根据项目指南应做好组织动员,对于限项申报项目,根据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选拔有竞争力的申报人;项目立项后,督促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安排,严格执行项目任务;项目中期检查,后期结题,是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也是衡量学院科研过程监管的重要标志。
7.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在思想上,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良好思想品德;在业务上,鼓励科研秘书接受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不定期的组织院际、校际间的科研管理研讨会或工作交流,提升其业务能力;在观念上,提高科研秘书的素质,最重要是转变其工作观念,培养其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学院的科研管理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篇7
2012年,学校印发《关于加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决定》(深职院〔2012〕102号),对复合育人改革进行了整体部署,要求“理论探讨与改革实践并举,全面推进与分类分步实施结合,从2012级新生开始全面启动实施,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构建一套能够较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各二级学院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本文拟从二级学院在实施拓展专业教学过程中对运行管理实践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现状介绍
复合育人改革以三年制专科为基本学制,每个学生除要修一个主干专业外,必须学习一个拓展专业。复合育人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构建“主干专业+拓展专业”平台,并使学生能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拓展专业。目前,学校构建的“主干专业+拓展专业”平台,其拓展专业分三种模式:一是“校内任选”,在全校范围内,学生依据个人意愿任意选择专业组合;二是“院际限定”,在不同教学单位之间,将不同专业限定组合,供学生有限选择;三是“院内限定”,以教学单位内的不同专业限定组合,供学生有限选择。学生选定拓展专业后不能中途退出。完成拓展专业学分,是获得毕业资格必要的条件。
1.“校内任选”拓展专业。针对2012级学生,全校首次有15个二级学院提供了30个拓展专业供学生选择,计划招收2167人。在经过学生志愿报名后,实际录取了24个专业1584名学生。具体情况见表1:
2.“院际限定”拓展专业。汽车与交通学院根据学校的指导思想与管理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立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跨学科的专业复合。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主干专业开设工商企业管理的拓展专业,院际限定的专业将根据汽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更好的贴合方案。旨在培养既具有汽车营销专业的扎实基础又可以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院内限定”拓展专业。汽车学院每个主干专业提供两个拓展专业的复合模式,可采用专业分流的方式实现院内拓展搭配。以教学班级数量相对稳定和教学与管理便利为基础。在汽车类和交通类里交叉进行限定。报读条件:要求报读校任选拓展专业的学生无纪律处分,无单科不及格,无考试作弊处分。每个学生只能报一个任选拓展专业,多报无效并将失去选择机会。若报名人数多于招生规模的拓展专业,依照择优录取的原则,完成录取工作。学生一旦被拓展专业录取,就不能退出。上课时间安排:任选拓展开课时间安排优先于院际拓展和院内拓展。任选拓展专业课程的上课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周一、周四晚上和周五下午。避免与主干专业课程教学的时间冲突。毕业资格审核:对于2012级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要按拓展方案完成15个学分的学习。毕业资格审核按主干专业和拓展的教学执行计划分段审核,符合拓展专业考核要求的,发放拓展专业证书,学生只有完成主干专业和拓展专业才能予以毕业,否则按结业处理。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1.拓展专业教学任务量大,师资不足,建议调配其他专业教师并规范拓展专业的管理。由以上三种情况分析得出开设的拓展专业的教学部门,将面临着学生是毫无该专业基础,教学任务重复且量较大。如何进行教学组织及实现良好的教学秩序将是我们首要思考的。拓展专业是依附于由某个现有主干专业的,主干专业负责课程的开发建设,组成拓展专业课程开发组,由于拓展专业的师资不能满足拓展专业教学班的开设,故需向全院征集教师推进此项工作,首先由专业主任确定课程负责人,再由学院统一协调将其他专业的教师参与其拓展课程建设与授课。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学研讨的组织问题。目前的教研会议是按主干专业组织召开的。非本专业的拓展专业授课老师没有受邀参加,这样极不利于拓展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建议各专业的教研活动不受专业限制,凡属于本学期有该专业的授课教师都应参加,从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是整体交流,而从日常教学管理来看更为顺畅,这样,无论对于教学讨论和课程建设都起到促进作用。
2.学生选择拓展专业时文外类、理工类不均,建议跨类复合。报名工作结束后,统计显示有240余名学生要报本学院以外的专业。而截至报名结束我院开设的两个校任选拓展专业共招收了27名学生,其中汽营专业16名,城轨专业11名。两个专业拟录取的人数分别占计划招生人数的13%和9%,显然这一现实的报名数据与我院最初的招生计划相差巨大。而学校总的招生2167人,录取1584人,其中原计划招收的30个专业中有6个专业的录取数为零。而工科学院的专业占5个,如通信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物业管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妆品技术与营销)。商务日语、商务英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则超过招生计划。出现了学生选择拓展专业学习文外类与理工类极大的不均衡。学校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时的初衷应该是建议学生跨类别复合,即文史类与理工类交叉。而学生实际的选择局面是理工生大部分复合文外类,而文外类仍在本类别内复合。对此,学校应制定进一步的方案,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拓展专业的类别。类似校任选就应该倡导学生跨类拓展,因为院内限定拓展已经将学生局限于学科内部了,如果将校任选的也进行局限,那也就失去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再者,复合应该多样化,不仅仅推出拓展专业,还应该在课程上互通,如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文科课程+理工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常规课程+网络课程;校内课程+企业行业课程;学分置换与替代等多样化。应逐步将全校资源打通,实现学分制。
3.学生报读时无法强调唯一性,建议网上报名。由于目前拓展专业报名是学生个人填写《校内任选拓展专业申请表》,填好后交到拓展专业开设学院。学生完全有可能在两个学院同时报名而同时被录取。因为无法完成筛查或判断报名信息是否唯一的工作程序。而且大量的报名资格审核都需要手工进行完成,工作量较大,建议此项工作应开发一项网上报名的工作,由学生上网进行操作,程序可以判定学生的选择唯一性。利用电脑审核学生的报名资格,既快速又准确。
4.拓展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大幅超过招生计划人数,建议按计划进行招生。在表1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商务日语》、《商务英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三个专业的实际录取率达到200%以上,这一比例除反映出这三门专业的热度外,更多地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思考,更指出我们的管理上的欠缺。首先,录取数量应该遵循计划,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应允许在浮动的比例中录取。但不应是有生源就录,这对该专业有意向而未报名的学生不公平,因为很多情况下都是学生知道某一专业报名人数过多而选择放弃;对于已经报名且已录取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为资源有限,当初专业在列招生计划时是充分考虑到各项资源的,实际录取中超过专业所能承受的数量,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5.拓展专业宣传推动期短,学生不能客观选择拓展专业,建议加大宣传。初次进行此项工作,其推广期只有几天,而且多以讲座和文字介绍的形式推广。建议下次宣传推广时,增加学长的切身宣传,也可开放实训场地供学生参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考察拓展专业,使其真正结合自身的兴趣来选择。
6.拓展专业上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建议增加排拓展专业课程排课时段。目前拓展专业要求安排在周一、周四晚和周五的下午,以汽车学院的五个专业为例,现2012级的学生专业课在周8~周10学时之间,而拓展专业是周7学时。学时相差不大,可供排课时段的总学时划分差距非常大。专业课可排时段每周有26学时(每周一的1~7节,每周二1~4节,每周三1~4节,每周四1~7节,每周五1~4节),而拓展专业可排时段每周只有7学时(每周一的8~9节,每周四的8~9节,每周五的5~7节),两者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主干专业的排课时间是绰绰有余,而拓展专业可谓捉襟见肘。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白天最好的学习时间没有来自学校的学习任务,反而集中在晚上上课,教与学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非常不合理。建议增加拓展专业可排课程的时段,如每周的三个可排课的下午,或者指定每周的几个上午。
三、结论
复合式人才培养是我校新的创新思想,万事开头难,新事物在初期运行实施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找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一定能使拓展专业教学管理更科学合理,使复合人才培养达到预期。
参考文献:
[1]贺萍,董铸荣.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设计思路――以汽车与交通学院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
篇8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主要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在财务工作上存在回避思想、缺少全局性战略思维、预算不科学、账目管理不清晰、财务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不足、财务信息不透明共7个主要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
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法规,但是在结合学校具体财务工作实际制定校内财务工作管理办法方面各个学校差异性较大,一些学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二)在财务工作上存在回避思想
之前,各个高校的资金支出较随意。之后,为了尽量回避财务这个敏感问题,很多高校在资金预算和执行上紧缩口袋,该上的项目不上、能上的项目也不上,限制了高校自身的发展。
(三)缺少全局性战略思维
目前在高校中设置总会计师,并按照风险评估、效益分析的思路开展全校财务工作还属于少数。盲目进行基础建设、盲目进行专业建设,造成了办学资金的浪费,甚至负债累累。
(四)预算不科学
虽然高校都按照要求实行了预算制度,但是因为对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因此在实际执行中随意性较大,经常性改动,失去了预算的实际意义。
(五)账目管理不清晰
很多高校对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应该单独建账使用的专项资金并没有单独建账,全校一本糊涂账,只要收入与支出、结余数目上能核对上即可。因此管理混乱,对资金挪用和具体使用情况无法掌控,如果有检查评估,临时做虚假账。
(六)财务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不足
很多高校的财务从业工作人员把高校财务工作的工作范围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并不能针对即时财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没有发挥出财务工作的内部审计、效益评估、风险评估等作用。
(七)财务信息不透明
财务信息的公开,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工作的监督,预防腐败和铺张浪费。当前,高校财务工作还属于不公开的状态。学校具体的财务预算与执行情况只掌握在财务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的手里。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7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要想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化,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实施依法治校的重要措施。建议高校要深入学习国家在高校财务工作方面的相关法规,在遵守国家法纪法规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校内的调研分析,并参考兄弟院校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订、健全本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办法。
(二)抓不能忽略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议高校领导廉洁自身的同时,要有魄力有胆量引领整个学校健康发展。高校领导不能为了避免犯错误和上级纪委检查而采用回避的态度。俗语讲,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学校的正常建设发展不可丢失。
(三)高校总会计师的制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是一些高校虚设职位,由以前的财务处长或主管校领导兼任。因此建议高校在组织机构上设置具有独立岗位的总会计师,并保证其职位职能的法定地位,能够有效的配合学校领导进行全校的财务工作设计、成本核算和管理。
(四)预算,是整个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预算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做好预算的编写工作,要充分的进行项目必要性分析和市场调研,要明确建设重点和必要支出项目。预算的审核单位,要细致的分析预算的合理性,并进行横向对比,全局性的掌握预算的科学性、严谨性。在执行中,要严格的按照预算投入与使用预算资金,变更项目要重点审核审批。
(五)在财务账目管理上加拿大高校财务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这个办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建议高校将财务工作按照类别进行细化建账,单独管理。对于有要求的“专项资金”,更是要做好单独建账的管理,保障专项资金的有效运行。
(六)在制度上要进一步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权利和义务,将日常财务工作与内部审计、监督检查、风险评估、效益分析、KPI分析等工作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打造专业化的具有较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校财务工作队伍。
(七)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性,建议高校除了在职代会、学院领导党委会公布全校财务工作报告之外,对于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应该定期公布。尤其是对于大宗资金的使用,要空点追踪,加强信息即时公开,并接受全体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反馈。
参考文献:
[1]张小红;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于国安,常海霞;高校财务管理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张雪琳,陈宏斐;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篇9
1.1背景和意义
所谓时间管理, 是指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的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1]。关于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Britton和Macan,他们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进行探讨。国内学者黄希庭等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时间管理倾向,他们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使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是一种人格倾向[2]。时间管理可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及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来分析。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时间监控感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主要涉及目标设置、计划安排、时间分配、优先级和结果反馈等五个维度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主观评估。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的利用程度对管理者的成功与失败起着重要的作用[3]。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汲取知识和经验的黄金时期, 如果大学生想要追求成功,就要学会时间管理,否则就会被时间管理,跟不上时间的步伐[4]。当代大学生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的?又是怎样利用大学期间的时间的呢?他们是否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能否对时间进行良好的管理监控,其时间效能感又呈现出怎样一种状况?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成了当务之急,同时也是提高高校教育管理质量的入手点和着手处,并且可以为大学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1.2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让学生能够合理利用大学的几年时间以及合理规划未来生涯,以提高大学生自我时间管理的认识及能力。本调查旨在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来调查评估温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大学生时间管理上存在的有待改善的地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1.3 研究方法
1.3.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温州医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多层整群抽样后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其时间管理现状相关数据。针对温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根据年级专业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其中有效168问卷份,男生78份,女生90份。
1.3.2研究工具
调查主要采用自编式书面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参考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5]和《公安大学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问卷调查》以及《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等,对其进行相当程度的简化综合,问卷内容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其中时间价值感又分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时间监控感则包括目标设置、计划安排、时间分配、优先级和结果反馈等五个维度,时间效能感分为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与时间管理效能[6]。调查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总共26个问题。
2温州医学院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2.1温州医学院大学生时间价值感
以温州医学院的大学生被试被试选择“大部分事情,首先考虑的是时间因素”的比例是36.30%,而选择“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例高达80.40%。其时间价值感的社会取向部分还是较高的,而个人取向部分则低,被试的时间价值感不够深刻,也不够稳定。该样本的时间价值感更多是停留在表层上,因而对其时间管理行为的影响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7]。
2.2温州医学院大学生时间监控感
对于维度一“目标设置”,问及调查对象是否有确定目标并有为之制定时间计划时,32.1%表示根本没想过,“有目标而无计划”占35.1%,31.5%则选择“目标不定但有日程安排”,三选项几乎平分秋色,整个样本中仅有2个人选择“有目标且有时间计划”,这说明被试对时间利用缺乏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
而维度之二“计划安排”关于“今后三至五年自己希望做的事情”的调查结果显示51.2%“知道一点但不明确”,26.2%“明确但不知如何做”,16%明确目标且知道该如何去做,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试对目标不明确。
时间监控感维度二之“计划分配”部分,显示被试大学生活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比例,学习46.43%、休闲娱乐43.45%、社团活动1.19%、兼职8.93%。调查对象花在娱乐活动上的时间几乎等同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而学习还有可能并不是自主学习,而是服从学校的课表安排,因此学生自由安排时间时,近半的时间是耗费在娱乐活动中,并没有有效综合利用时间。
当然,如果学生把所有的自由时间全用来学习也是不理智的,古语有云,“劳逸结合”。对被试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分配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被试是“偶尔挤时间进行体育锻炼”(68.45%),而计划好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只有23.81%。另有一项结果表明同学们而每天自由学习时间大致分布于“少于2小时”和“2-4小时”两个阶段,分别占样本的42.86%和45.24%。被试每天的运动时间比例相对集中于“少于30分钟”,达57.74%,可见大家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在运动上,那么大家的娱乐活动可能就是偏向于比较不需要太多运动的。研究显示,被试并没有有效分配好时间,让学习,休息,娱乐得到合理搭配。
时间监控感维度之四优先级别,调查大学生的时间分配轻重缓急的秩序,首先是重要紧急的,之后是紧急而不重要而后是重要而不紧急再次是不紧急也不重要,而研究结果得出,同学们花过多时间在“不紧急也不重要”(38.69%)的事情上。紧急重要的事情只占13.10%,经常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会给人们的学生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麻烦问题从而引起“蝴蝶效应”。
时间监控感最后一个评价维度―结果反馈,显示调查样本实施计划或目标的实际效果。数据显示,被试的时间利用反馈性并不是很理想,仅有25.60%的被试达到目标并有所收获,还有一些“坚持实施计划但效果不好”(27.38%)或是“未达预期目标而放弃”(26.19%)或是“没有实施计划”(20.83%)。即使能够坚持实施计划但是不能根据环境各因素的变化适当调整计划步骤还是得不到良好的目标效果。
2.3温州医学院大学生时间效能感
对温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时间效能感进行考查,结果显示,44.05% 被试“认为在学习和课外时间上的分配是合理的”是不一定的,而67.86% 的学生认为不一定能在自习时间把握学习效率。但是,过半学生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见学生的时间管理行为效能尚可;然而,对于“时间管理效能”这一维度,被试对自己的评价却不是很高,只有39.88% 的被试认为要弄清哪些任务最重要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在学习工作中,40.48% 的被试认为实际花费的时间比应当花费的时间更多,可见学生对自我时间管理并不是很满意,即使懂得时间是可以被有效利用的,但自己本身却还未能具备高效管理时间的能力。其对于时间效能感并没有确切的认知。
2.4从温州医学院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中总结存在的问题
综上现状与分析,可得出高校大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时间价值感社会取向良好,个人取向偏低,时间价值感不够深刻。
时间目标制定混乱,没有目标安排或目标不明确;计划分配缺乏理性思考,学习休息娱乐时间安排不合理。
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一般,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低,对计划实施的预计信心有待提高;而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效率普遍较低,时间管理效能有待加强。
3改善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和加强其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3.1对在校大学生的建议
3.1.1重视时间价值,树立时间价值理念
现代大学生,虽然大多数还是认同时间的价值,但是并没有在行事做事时将时间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的个人取向偏低,时间价值感有待提升,这就要求学生能自觉地重塑时间观念。不仅要认识到时间的客观价值,也应当采取一些相应的时间管理方法来使时间价值理念深刻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为学习生活带来便利。我们大学生应该需要认识到,时间就是一种成本,需要事先进行规划,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念[8]。
3.1.2明确目标制定切实计划,实施计划注重时间管理方法
要想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第一,明确目标,只有当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后,才能有动力有方向努力完成任务。第二,细致规划,制定条目和预定期限。第三,实施计划,分清轻重缓急。此外,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地进行自我监督和实施后的自我检查,使计划实施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比如说可以每完成一项计划就打一个勾,没有完成的就划叉,并注明未完成的原因。最后,实施计划时要选择一个好的环境,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同学们更加专心学习,集中注意力。
3.2对培养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建议
此外,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开设相关课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时间管理指导[9]。另外,强化大学生的时间价值观。并且教育系统也应采取措施来提升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再者,社会媒体应更多宣扬正确时间价值观,传播时间管理方法。
4结语
最后,要提升深化大学生对时间价值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并且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个体对时间的认识会更加深入。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学生家庭及学校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社会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 伍瑞妹.本科生时间管理评估体系(TMESU)的创建与利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6).
[2] 潘光花,亓秀梅.10年来我国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取向与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
[3] 潘劲松,刘德瑜.管理者必须具备时间管理的素质[J].管理现代化,1984(4).
[4] 王悦.基于时间管理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6).
[5]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
[6] 王浪.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1(4).
篇10
(一)院级教学工作管理的职责
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提出参考建议;负责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审定各方案、标准以及提出相应的专业调整和专业设置意见;统筹基础课程设置比例;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秩序;负责提出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会同学校人事部门负责任课教师资格的审定;对教学常规资料进行检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组织好各类考试;指导各系教学工作的开展;协调好学校其他各个校级相关部门,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以形成良好的教学工作格局等。
(二)系部教学工作管理的职责
落实学院和教务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本系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并组织实施;落实教学任务,组织好日常教学工作并进行检查;负责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规划及建设;组织好本系部教学改革规划和实施办法,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健全的评价机制,切实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等工作。
(三)在教学制度的保障下优化教学资源
技工院校构建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就是要将二级学院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在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根据专业教学需求科学、规范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制度是开展教学管理的思想指南,其所涵盖的内容也要根据二级教学管理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特别是教学计划环节,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还要对于教学课程进行设计,并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这就意味着,教学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以动态发展的态势实现其可持续性。为了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二级教学管理制度要严格遵守,突出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根据院系的教学实践对于制度框架不断完善,以利于二级教学管理框架能够在学校宏观制度下灵活运用,并实施创造性地管理。
(四)教学计划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
技工院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中,教学计划管理是重点环节。要求在制定教学技术的时候,不仅要将教学目标体现出来,还要满足专业领域所涉及到的行业需求。因此,教学计划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不仅要完成校内教学计划,还要通过强化校内外教学基地建没,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实习环境,并进行实习管理工作。此外,在二级教学计划管理中,还要做好教学课程的考核工作,包括学生的考试课程、考察课程安排和考试日程安排,试卷出题、评卷、成绩登录等等,都包括到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中。当二级学院的教学计划制定完成后,具体实施中,要确保其严肃性,且有序执行,切勿随意更改,也不可以因为个人原因而擅自调整。在日程的教学管理中,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教学计划展开,还要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辅工作,以确保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学校对于二级教学实施管理,主要涉及到管理协调工作,包括教学任务的下达、学期课程表的编排、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各项与教学有关的管理工作,都要在学校的宏观监督下执行。
篇11
1 独立学院及其学生组织概述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1]当前,独立学院学生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四大方面如下:学习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习做事(Learning to do)、学习与人相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与学习发展(Learning to be),如此将得以让全面教育的目标实现。[2]
许多大学学生认为学校自治组织的功能,包括扮演学生与学校间的桥梁、参与学校有关学生权益决策会议、举办全校性大型活动,并且提供重要服务,协助社团推展活动与场地协调。[3]本研究中独立学院学生组织是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学生会的基本职能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学生社团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提升素养。在高校中,这些学生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就是通过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本研究主要是探索与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组织关系营销研究,根据访谈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2 独立学院学生组织的系统性运作模式分析
当前学生自治组织的功能皆以强化活动、权益及服务等工作为目的,然而要达到以上功能,学生自治组织必须先懂得自我营销,而营销(marketing)是发展于企业部门的管理概念,关系营销理论对于长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最合适的指导原则,如今有一些独立学院学生组织也用这一概念于组织管理的运作上。[4]关系营销理论可以在多重服务组织中,吸引、维持与强化与顾客间的关系,而吸引新的顾客,只是营销的中间过程。强化与顾客间的关系、将不同的顾客进一步转换为忠诚的顾客,与使顾客得到宾至如归的感受,更应在营销过程中被重视与落实。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组织与学生会本身的关系人相当多,如学校、学生、校外组织等。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独立学院学生组织如何运用关系营销概念进行系统性运作,包括学生会如何根据哪些策略去吸引、提升与维持与学校、学生与校外组织的关系。具体的系统性运作模式如下:
2.1 学生组织吸引模式
第一,利用社团博览会做招生以人海战术、人情攻势,用人拉人的方式为主。
第二,利用一些影片的方式作为招生,将过去一些活动的成果做成影片,在校园资讯看板上播放,透过动态影片的方式增加同学对于参加自治性社团的意愿。
第三,举办全校的特色活动,结合校内大型庆典活动,吸引提升同学参与率。
第四,鼓励学生会或各社团在办理活动上利用不同的营销方式、活动主题包装,吸引同学参与活动兴趣。
第五,推崇指标性社团典范学习,强化社团间的横向联系,把整个社团干部的培养面做大,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学生组织提升模式
第一,近几年来社团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参与率不足投入度不高的情况,学生会要提升跟潜在社员的关系,投入更多时间组织一些与社员联谊的活动。
第二,提升跟其他校内社团一个策略联盟的关系,社团人数变少,活动量没有减少状况下,学生会必须寻求跟社团策略联盟,共同办理活动,无形当中提升跟社团间的互动。
第三,学生会要提升跟学校的互动,在学生权益部份不断的提升,如积极的参与学校相关的一些会议,代表学生的角度去做一些学校的安排建议。
2.3 学生组织维持模式
第一,每个月定期规划学生社团与课外组活动,透过活动做经验交流及未来活动规划、办理咨询。
第二,潜在社员,主要是透过学生社团内部各部门会议,讨论部内活动规划及执行以维系跟潜在社员的关系。
第三,学生会要适时支援学校行政单位的活动,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主动跟学校维系良好关系。
第四,学生会跟社团干部的维系上面主要透过每个礼拜一晚上的常务会议。
第五,学生社团塑造出给全部社团、社员一个家的感觉,希望学生会不只是一个社团的空间,而是一个游憩的空间,也是一个有情感归属的空间。
第六,学生社团网页建立一个联系空间管道,校外社团组织、学生可透过网页直接跟学生会做出建议与沟通关系维持。
第七,每个学期学生社团举办期初期末社员大会,社团新老交接后学生会也会安排学生会会内旅游,透过会游活动做好前后届间的联谊以及组织传承。
3 相关建议
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组织的潜在干部与社员之间大多办理联谊性活动,针对潜在干部、社员内部训练研习营几乎没有,因此,建议举办会内人员训练营,以提高会内人员素质的培养,进而提升干部、社员对学生会的认同感与关系的长期建立和维持。
有时候学生会以及少数社团太过强大,与其他社团间的活动、会议交流过少,因此建议可以建立各属性社团发展委员会,以及增加社团间的互动,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进一步对于学生组织的投入及产出部分产生助益。而维持方面,一些社团有自己的指导老师和课外组师长协助辅导,建议多举办与课外组师长相关活动,增进彼此感情与业务交流,以助于未来活动办理与情感的维系。
综合以上分析,学生组织系统性运作模式包括了针对不同对象的关系维系,例如:在学生会成员、不同学生社团成员与校友间透过定期会议、传承与活动等办理维系关系;各个社团之间利用情感归属营造、召开会议与研习课程等方式互动交流……对于后续想研究独立学院学生组织关系营销方面的研究者,除了搜集大量文献及明确目的外,更需要团队的努力,才能避免过多的错误,让研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超,杨军丽,李洪霞.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2]曹蕾.项目管理负责制在高校学生组织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9).
篇12
推行二级管理对系级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挑战。在推行二级管理形势下,学院将会把精力主要放在做好学校的整体规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学院的发展建设方面;而各系将具体负责教育管理职责,如日常教学管理、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各项经费的使用管理等。在系级管理中,系级办公室将作为系一级管理的中枢机构存在,系级办公室管理将经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完善的过程,对系级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二级管理背景下独立学院系办公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情况需引起足够重视,避免在教学组织或学生管理中产生重大问题。
二、独立学院系级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与特点
系办公室隶属于学院办公室的管理,作为学院与系沟通协调的枢纽与桥梁,对外接受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任务,负责学院各职能部门或领导安排的各项具体工作的任务传达和协调,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络内外的中心枢纽作用,反映着整个学院品牌的社会形象,对外宣传起着示范作用。系办公室作为系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机构来设置,其职能一般包括协助学院等有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学院政策;传达上级领导或部门的指令与信息;综合协调处理好学院与教师、学院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三方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辅助决策、服务和监督检查工作;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营造文化环境职能;对外窗口职能等内容。
独立学院系级办公室有着传统高校二级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独立学院自身体制带来的一些特殊性,因而也对独立学院系级办公室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1.一人多岗现象普遍。独立学院是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办学,在办学经费方面较紧张,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严格,这就造成了办公室管理人员较少,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对办公室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年龄结构小,经验不够丰富。独立学院的教职员工,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除了一些母体学校选派的干部外,主要以自主招聘人员为主,这些自主招聘的管理人员,又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小,在独立进行系级办公室管理方面经验不够丰富。
三、独立学院系级办公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级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有待于建立和完善。系级办公室作为新的部门,同时作为系政策指令和教学计划的执行部门、从上到下和从内到外的协调部门、承上启下的服务部门;担负着学院和系里的协调关系、承上启下的任务,是系里工作运转的枢纽和调度中心,但系级办公室在成立之初,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对系级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制约。
2.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头绪多且压力大。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决定了管理者会从成本上考虑,人为地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节约学院的运营成本,这就增加了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另外,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院办公室所承担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幅度增加,加上学院办公室作为学院有关部门任务下达的终端、各项信息收集的初端,工作量大、任务之繁重可见一斑。
3.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且缺乏协调。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它的管理体制与传统的院校有些差别,因此,不能照搬原先的管理制度。另外,由于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独立学院的规模快速膨胀,院系逐渐增多,内外联系变得更加频繁且多变,这导致独立学院的各项管理权限、职责划分不够及时,将严重制约办公室工作管理的有效性。在办公室工作中,由于分工、工作季节性等原因,在某一段时间内,经常会出现一部分人工作很忙,而另一部分人却相对较轻闲的局面。正是由于缺乏协调,经常会形成抱怨,甚至引发内部的不团结、工作间的不配合现象。
四、改进独立学院系级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行二级管理,必然要有一批综合素质高的行政管理人员。但是,目前高校办公室管理队伍中高教管理专业出身的较少,部分办公室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技能,因此,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培训补上高等教育理论、行政管理或计算机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形成良性运作机制。一是完善日常工作制度,明确权责分配。要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同时也必须强调协作精神,做到分工不分家,员工互相支持和帮助。二是制定完备的工作程序,照章办事。学院必须对办公室的工作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对接待事项、印章使用及管理、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等都要明确其操作程序和流程,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三是员工要提高监督与自我监督意识,灵活督察方式。办公室负责人要把颁布的学院管理文件落实到位,用制度来约束人。四是鼓励先进,惩罚落后,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领导要善于激励,赏罚分明,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3.提高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一要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全员育人意识。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出来的,要变被动的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参谋助手职能,认真调查、收集、筛选、分析对学院发展有价值的信息,供领导研究,为领导献计献策。同时,也要主动地为全体老师和全体学生服务。二要提高服务的本领。办公室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如何在繁杂的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让师生满意,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十分清楚所负责的业务,掌握相应的服务技巧,优化服务程序,使服务工作既及时周到又不出差错。
4.鼓励求实创新,摸索新的工作思路。求实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武器。对于办公室的工作,工作人员最为了解,如何精简步骤,化繁为简,也只有工作人员最熟悉。让员工提建议,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只要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办公室的工作,就要敢于突破陈规戒律,放开手脚去干。把提合理化建议的制度运用到办公室的管理中,建议一经采纳,就适当奖励。
参考文献:
[1]林瑛.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09,(7).
篇13
一、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独立学院存在着建立时间较短、知名度不够高等原因,使得其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学院以本科学历教师居多,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稀缺,学历结构不合理导致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主要青年和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稀缺;二为知识结构不合理,传统专业教师人数多,新兴专业师资力量弱,单一理论教学教师多,科研实践教学教师少。
2.薪酬制度不合理
薪酬无论在任何行业都是较为敏感的话题,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独立学院的生存、发展以及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独立续学院的薪酬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独立学院人才的引进与教师的工作激情和效率。大多数独立学院缺乏正确的薪酬观念,存在着拖欠员工工资、不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等现象,在资金紧缺时,首先会考虑削减员工的福利、工资。独立学院的绩效考核体系一般也不合理,依然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对独立学院至关重要,是独立学院良性发展的关键[4]。但人才培养体系正是短板所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训体系较为单一,多以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为主,培训资金匮乏,忽视教师在职进修,教师进步空间被大大压缩。此外,绩效考评标准模糊,考核的内容、指标、权重、方法不尽合理,并且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严重脱节,没能有效地作用到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与工作分析的改进上。这些问题无疑抑制了教师们的发展,同时增加了教师流失的可能性。
二、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的对策建议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严格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向学校提供较为详细的人力资源使用报告,其中包括对学校各类人员调动使用的原因及效果的分析。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另外一个职能是保证“人尽其才”,即适当的人员进入适当的岗位,根据人员的技能、知识及能力分配合理的岗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该借鉴公立优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自身的绩效考核与报酬系统,引导教师支持本单位的各项长远规划,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学生院校满意度及学院品牌价值。
2.合理配备师资队伍
首先,对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有一个长远的建设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对未来的长远发展做一个合理的预测,确定教师及教工引进的层次与数量结构。其次,要特别注意已进员工的技能、知识及科研能力培训,因为后期入职以后的各种培训与再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非正式客座教师,也应加强规范化管理,适度提高激励措施,使学校可以分享到公办学校优质的师资资源。
3.健全人力驾校考评体系
与母体学校相比,独立学院在诸多方面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办学机制、师资素养及内部管理。因此,在对独立学院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不能完全照搬原母体学校的模式,应针对独立学院自身的目标规划及内外部环境设计考评体系。考评体系应包括教师的科研能力、课时时间、外出学习与实践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等等。并且,在考核过程中,要尽量通过打分量化考核结果,这样才能更为公平公正的反应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水平。
4.构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应着重从薪酬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职业生涯激励、情感激励及环境激励多个角度构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尤其是薪酬激励方面,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独立学院的薪酬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及吸引力,与此同时,薪酬激励的操作技巧也是薪酬激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使用的“三度原则”可作为薪酬激励操作技巧的指导原则,即“满意度一期望度一焦虑度”,通过较高得薪酬标准及合理,配以有效的激励操作技巧,可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在人力资源争夺战中建立长远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学校可获得优秀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进入学校的人才也能得到切实的保障,辅以相关薪酬激励方法,使学校留住优秀师资,使教师有所期盼而不懈努力。在教师忠诚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让教师理解勤勉的工作是获取优厚的薪酬待遇的保证,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三、结语
高校竞争归根到底优秀师资与优秀生源的竞争,而优秀师资是优秀生源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见,成立时间短、底蕴相对不足的独立学院若想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提升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独立学院自身优势,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最终促进独立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毕菲菲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国年.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0,(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