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环境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和处理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功能独立的多台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连成的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计算机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倍增器。信息需要交流、传播才能发挥作用。一条有用的信息只被一个人所利用,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如果被许多人所利用,所起的作用就大多了。信息社会中,网络为人类信息交流创造了全新的模式,使得信息瞬间便可传播到全世界。信息的利用及其作用,较之工业社会都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信息社会才达到今天的规模和声势。
二、网络对信息社会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网络是工具,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交流工具;网络是媒体,是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媒体;网络是信息源,是庞大的、实用的、可共享的信息源。网络的作用还不限于此。网络更新了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引起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深刻变化。网络已经建构了一个类似于科幻世界的虚拟社会,成为一个面向芸芸众生的崭新的社会形态。当我们在网络空间里自如地模拟和创造时,人类拥有了自己的第二生存空间。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化建设也是紧密结合的。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标志是标准化、自动化与网络化。其中标准化是基础,自动化是手段,网络化是实现战略信息资源共享的最高形式。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网络化。这个观点虽然具有片面性,但它反映了一种客观实际:没有网络化就没有信息化。
三、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对于档案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篇2
一、烟草信息资源建设的的迫切性
网络环境下烟草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他行业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行列,以及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盈利,如果烟草行业不能够快速实现信息资源建设,会大幅度地落后于时代,从而严重制约其自身的发展。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烟草信息资源受众群体不断拓宽,如果不能尽早实现烟草资源信息化,就容易导致服务提供不完善,获得信息资源困难等,从而影响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进程。
二、网络环境下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就必须符合网络发展的要求,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以及用户的实际需要。所以,在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在网络发展的要求下不断符合企业的要求,并且根据用户的需要来不断进行建设。
(一)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必须要有一支能够胜任信息资源建设的队伍。在烟草企业推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就必须保障企业内部员工能够掌握烟草信息化知识和技术,能够对烟草信息资源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并且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地根据企业以及用户的需要进行创新。只要这样,才能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公布,能够促使信息资源库的不断扩大和及时更新,使得信息资源库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一支能够胜任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任务的人才队伍,通过对各级烟草公司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信息化技术;同时,开辟出一条信息传递渠道,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准确快速地共享。
(二)烟草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应尽量做到全面准确。我们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库建设,就是为了实现烟草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查询,使得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烟草信息动态,所以烟草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一定要做到全面、准确。在烟草信息资源库的整体架构中,应该通盘考虑各个地方存在的实际情况,在基本信息一致的基础上对各个省份的具体信息统计内容做一定程度的增减,使得信息录入能够更加符合本省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建设烟草信息库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省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充分掌握各省的烟叶种植类型、卷烟制作类型、卷烟销售的主要品牌、卷烟库存状况及订购状况等,按照具体的需要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库建设,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烟草信息资源库的结构合理性和内容全面性。其次,给省级企业烟草企业的资源库建设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使得资源库的建设能够符合本省的实际要求。
(三)烟草信息资源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必须对信息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信息安全是网络环境下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进行烟草资源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旦烟草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我们的信息资源库数据被窃取、被篡改、被非法利用等一些列问题,使得我们企业利益受损。所以,很有必要对烟草信息资源的信息安全进行多重防护。首先,在烟草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就必须保证烟草信息的安全。在烟草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多种防护手段,来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密,同时提高信息资源的安全级别,避免出现因为攻击而将资源库暴露于危险之中。其次,在平常的运行过程中应对服务器等进行维护,避免服务器故障引起的风险。在平常的运用过程中进行服务器维护就是要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加强对服务器的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排查与维护,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在省级公司之间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很多省公司等都有自己的烟草信息门户网站来公布烟草信息,让经销商通过网络渠道订购卷烟、查看卷烟供应的基本情况等,基本实现了烟草信息资源的公开以及烟草订购的信息化。在这些省级烟草公司信息资源化的建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自己管自己,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建设,没有考虑到同内网的兼容性也没有同其他的省级公司进行合作,这导致了技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的大幅浪费,造成了信息的大量重复以及人力与物力的浪费。所以我们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推行合作开发,共同维护,减少成本,提升效率。
(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中应该注重信息开发的效益。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就是为了促使烟草行业的资源信息化,使得烟草信息能够实现方便的存储、统计、提取和共享等,从而提升信息共享的效率,获得企业效益的增加。所以,在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中一定要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实现烟草信息资源建设的效益化。不能够只注重烟草信息的存储而忽视了信息的统计和处理,使得信息存储变得毫无意义;也不能够只关注烟草信息的统计和处理而忽视信息的录入,使得前者为无本之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对烟草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对烟草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信息资源队伍的建设,使得建设好的信息资源库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和维护;对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应该要求内容涵盖全面等,只有如此,烟草信息资源建设才能够健康科学发展。
篇3
我国在解决电子商务的诚信安全问题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诚信安全技术保障方面,主要采用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身份验证等来保证交易信息及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在网络实现方面,有第三方支付方案和硬信用方案提供诚信担保。在诚信安全环境建设方面,交易网站提供诚信评价机制促进网络诚信的建设。在法律法规方面,2005年4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它的出台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为中国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诚信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04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还倡导成立“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并于2006年3月在北京正式颁布《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诚信评价将不再是一片空白,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开始走向规范化道路。但是,诚信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二、诚信安全的网络环境建设
(一)当前网站的诚信安全建设。第三方支付和硬信用较好地避免“收款不发货”、“发货不付款”的非诚信的发生,起到诚信担保作用,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顺利进行。然而,为了预防发生产品质量问题、降低网络欺诈等非诚信行为的发生,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主要采用了信用评价和举报制度。
1、信用评价。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站内买卖双方互评的方法,以好评度的高低来反映信用程度。交易后的评价反馈机制激励诚实可靠的参与者累积良好信誉度并长期留在这一市场上而淘汰不诚实者,从而减少非诚信行为发生。
目前,淘宝网、eBay易趣和拍拍网都采用信用评价的方式来加强本网站诚信安全。信用评价的方式、管理办法基本相同。具体措施有:交易后,双方对该笔交易做出评价,分“好”、“中”、“差”三等,并累计各种评价的个数,对参与者的评价可供查询。根据反馈评价,通过数学模型得出对不同参与者的不同信誉等级,并对不同信用等级做出相应的交易限制。
通过拍拍网的信用评价规则,可以了解当前网站信用评价方式。信用评价方式交易成功互评,信用评价分三个方向:好评为正、中评为零、差评为负。买卖信用评价彻底分离,可以有效减少恶意炒卖信用度的行为,净化信用环境。以后,可考虑允许卖方通过设置“买方级别限制”参数来控制买方的出价,减少恶意竞拍的发生。
2、限制交易规则。当卖信用度低于-4时,该卖家登陆后不能继续商品;编辑商品后,该商品修改后的信息只保存在仓库中。其他动作都可以做。当买信用度低于-2时,该买家登陆后不能继续买商品。除了不能买商品,其他都可以做。买家同时在处理中的未支付买入交易最多不得超过20笔。
通过信用评价规则,可以看出,交易双方在交易后进行互相评价,可以对交易双方的信用进行量化,进而根据信用度进行交易限制,对信用度低的卖家可以限制和减少出售次数,甚至禁止出售商品,对信用度低的买家可以限制和减少购买次数,甚至禁止购买商品。其次,信用评价信息和信用度可供查询,买方和买方都可以根据对方的信用度决定是否与之交易。
据研究分析,买方的信用评价对卖方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卖方的贸易数量。由于诚信问题成为公众或企业最为担心的问题,而对卖方信用评价就是对卖方诚信的评估,因此公众和企业在网上交易前,特别关注卖方的信用评价。2006年9月4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以下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和本届大会的执行主席赵银虎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调查表明,64.2%的公众和71.1%的企业在网上交易时会查看卖方的信用评价,这也显示了信用评价的重要性。信用评估对规范电子商务诚信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买方在交易完成后能及时对卖方行为进行评估,并形成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卖方非诚信行为的发生。据显示,公众或企业虽然意识到信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公众和企业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公众中只有23.5%的买方“总是及时评估”卖方信用,而企业的比例仅为16.7%,40.3%的买方企业在交易完成后对卖方企业“不评估”。公众和企业的这种行为如果持续下去,将很难建立起积极的诚信评价机制。
3、举报制度。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也提供举报制度,举报制度是电子商务平台为了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打造诚信交易环境,针对网上交易产生的违规行为采取的一种措施。举报是对用户违反网络交易规则行为的事前监督,有益于网络交易诚信环境的建立。整个举报体系由举报、处罚和申诉三部分组成。举报内容包括出售禁售品、商品违规、商品侵权、信用炒作、哄抬价格、求购违禁商品等。对于举报,被举报方可以申诉。如果举报属实,被举报方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举报制度的目的是营造公正、公开、公平、和谐的电子商务诚信安全环境。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可以有效减少相关非诚信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和监管机构。诚然,各电子商务平台在诚信安全建设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信用评价对买卖双方分级管理、举报制度处罚非诚信行为,有些网站还推出了“先行赔付”举措。这些都为各自的诚信安全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各电子商务平台自身没有一个有效、完善的约束机制,使得网络里充斥着众多假冒伪劣的商品和商家。而且容易出现信用炒作现象。各个电子商务平台也是各自为政,信息评价、举报制度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各平台的信用评价的评价方式、信用度的计算方法、管理办法以及举报处罚措施并不相同。各个电子商务平台各自为政,诚信信息无法共享。因此,需要建立统一信用评价和监管机构。
信用评价与监管机构应能实现如下功能:(l)建立并完善统一信用评价机制。采用统一的信用评价方式、信用度计算方法、信用管理办法,对电子商务交易双方进行信用评价,并对企业和个人信用分等级管理。提供网站调用接口,各电子商务网站的信用评价采用统一的信用评价机制。(2)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从企业和个人登记、经营、信用评价以及举报、奖惩等方面采集信用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到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3)对公众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公示服务。公众可以从查询系统中方便地查询相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信用评价与监管机构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用好的企业和个人以及失信企业和个人的不良行为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进行公示,唤起社会广泛的监督。目前,在我国关于某个企业、某个人的信用信息是封闭的,在一个市场主体里没有办法查询别人的信用信息,各个部门都把这些当作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加以保护。这使得在许多商业活动中,电子商务的交易者都是在不了解对方信用的情况下进行的,大大增加了电子商务的风险。
三、诚信安全的社会环境建设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2005年1月8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4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电子签名法》;2006年3月11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诚信评价中心颁布《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诚信评价中心于2006年3月11日在北京正式颁布由该中心制定的《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这个基本规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诚信评价将不再是一片空白。中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走向规范化道路。《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涉及企业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企业对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企业的在线商务行为等三方面内容:
1、企业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规定电子商务企业应该符合真实性和合法性的要求。真实性侧重于企业的真实存在,既是有营业执照的实体存在。合法性就是指企业经营业务的相关许可证,譬如从事电子商务所必需的ICP证、经营音像必需的影像制品经营许可证、经营图书必需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经营医药必需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了这些保证,才能证明网站真正的有能力来经营此项业务,才能真正对自己的销售行为负责。
2、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对网站隐私公告、消费者信息收集、信息使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规范。让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操作流程对于消费者透明化,让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提交的信息如何被使用,这对于获得消费者信赖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消费者的敏感信息,如信用卡和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一旦被不法网站得到,极有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补救不仅显得滞后而且会很困难。另外,对于网民其他信息和网上行为的保护也是重要的一项,如果将网民的个人信息和上网行为习惯等泄露出去,对于其本人势必会造成一定的麻烦,甚至会对其日常工作、生活产生困扰。
3、企业在线商务行为。对运营电子商务站点的企业进行审核,包括企业运营状况、经营范围、客服支持、承诺履行、软件插件、商品信息等多项考核内容。因为诚信评价是每年复核一次,周期较长,所以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格要求也比较高。良好运营证明,争端处理机制的良好记录都是审核的标准。此外,在商品及服务表述信息上,《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也将进行考核。买家收到的商品与商家描述不符是网上交易投诉的热点,一些诚信缺失的商家仅仅用图片来标示商品而不加详细文字说明,一旦买家提出商品不符的投诉,图片是不能成为证据的,能成为证据的只能是商家对商品的说明文字。由于对法规的不了解,网上购物者很容易掉入诚信缺失的商家设置的陷阱,而且只能“哑巴吃黄连”。对于在线商务行为信息的审查,可以很好地弥补现实法律在网上执行上的漏洞,避免消费者被误导或欺骗。根据《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条例,通过12个一级指标和60个二级指标,对自愿参与的企业核查和评价诚信规范的程度。电子商务诚信标识共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蓝色代表企业达到基本的诚信标准,红色代表企业达到高级诚信标准。根据诚信状况,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将悬挂不同的标识。这些诚信标识有效期为一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诚信评价中心每年将对企业的诚信状况核查一次,对悬挂的标识及时做出调整。
在中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却麻烦不断的状态中,《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的应运而生是里程碑式的事件。经过推广传播,《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必将在打击诚信缺失的电子商务网站上给予相关部门有效配合,在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一个真正诚信、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国的电子商务才能取得长足而且符合人民利益的发展。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对电子商务诚信安全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不容乐观。目前,电子商务诚信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失信行为的发生。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快诚信立法,以形成对诚信体系的强势约束力,营造良好的诚信法律法规环境。法律的健全包括银行诚信、非银行诚信的立法,商业诚信与消费者诚信行为的立法,以及商业授信的立法等等。同时,建立对诚信缺失企业与个人的约束和惩处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弘扬诚信。失信成本过低,必然导致各种不讲诚信的欺诈行为泛滥,且容易失去控制。赋予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实施奖惩的权力,如对信誉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采取免于检查、实行信誉年检等措施予以奖励;对于确实缺乏诚信的企业与个人可以采用金融制裁,降低信用等级,在交易时要求提供各种保证,甚至不与其交易。通过上述方式加大失信行为的道德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和法律成本,同时将失信企业或个人的不良行为记录进行广泛传播,让失信者难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生存。
(二)促进诚信自律,提高企业诚信形象。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加强电子商务企业诚信建设,还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企业诚信自律。2004年12月21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倡导成立的“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eBay易趣、卓越等业内40多家互联网企业老总聚集,并签下了“诚信宣言”。这显示了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开始从他律走向自律。成立电子商务诚信联盟的目的是营造放心的网上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电子商务诚信联盟主要职责是建立并实施电子商务信用监督、失信惩处制度;制定电子商务行业诚信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对企业电子商务评级制度;制定电子商务行业规范,监督电子商务诚信经营。
篇4
网络硬件设施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我们建设的网络基础包括了总校和各分校的局域网、城域网、互连网的连接。为满足在家学习的需要,还鼓励学生购买电脑上网。我们架设的网站可满足对内的宽带和对外的窄带连接两种需求。
上海电大拥有发达的教育教学网络,25所分校和35个工作站遍布全市城乡。为适应视频信息的高速传递,上海电大自身校园网是星型千兆以太网,全部采用CISCO交换机及路由器,以保证其稳定、可靠。另外上海电大通过电信ATM宽带网已经把在上海每个区、县设立的电大分校与电大总校通过光缆连通,建立了一个基于ATM宽带的上海远程教学网,同时开展了视频点播(VOD)、双向视频等服务,学生在所在分校电子浏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就可以浏览课件、网页、视频直播课堂,电子阅览室配备10台计算机通过宽带网直接与总校相连,多媒体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机、摄像头、音响等系统。同时我们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卡,凭此卡学生在家里通过电话拨号就可以进入上海电大网上课堂学习,每小时电话费加信息费仅需一元人民币,解决了学生上网费用较贵的问题。对于学习开放专业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可自己申请的Email帐号,通过Email学生可以实现与教师交流、问题解答等功能。
2.集成学习平台(OL学习系统)的建设
为实现OL开放学习模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互动,我们进行了OL学习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学习平台开发。OL学习系统主要由网上课堂系统和一些学习服务支持系统如网上邮局、报名系统等组成,能适应宽带与窄带网络环境中的同步和异步、群体和个人学习的需要,为一适合电大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成人分布式学习平台。本系统经过数万学生的实践检验和开发调整,功能上基本满足实用性和教育性并重的要求,有效适应了开放学习中的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OL学习系统着眼于平台的建设,从方便用户的角度(教师和学生)出发,实现最佳的网上教学效果。系统以易于使用的Web形式出现在用户(教师和学生)的面前,提供多个简单易用的工具,包括管理工具、学习工具等。系统各模块使用数据库作为后台,前端使用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模板。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教与学解决方案,本系统还与其他系统(如教务系统)衔接一致。通过本系统可以使网上学习规范起来,为有效的教学管理打好基础。
本系统的基本特点为各种特性的协调统一,以适合各种教育的需求:
(1)集成性和分立性的统一:平台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协调的,由各个子系统组合在一起。既可拿出其中一个子系统单独使用,也可集合在一起使用,实现了模块化的要求。通过超连接和数据库技术可方便地将系统的各个部分无缝地集成在一起,其核心为课程类别库和用户库。
(2)灵活性和规范性的统一:由于电大的学生多为在职工作,学习不一定能跟上面授。所以网上学习提供了基本的学习进度表,学生可参照进度表进行学习,这样可避免网上学习的随意性。同时学习的方式又是灵活的,可随时通过网络进行适合自己的重难点学习和网上辅导。
(3)在线学习性和离线学习性的统一:平台实现了完全的在线学习和维护,学生可在任何连上网站的机器上完全在线学习,教师也可方便地在浏览器中通过学习进度表进行教学内容的远程维护和教学答疑等。同时大多数教学材料如网页和教学文档都可方便下载离线学习。
(4)版本完整性和简易性的统一:本系统以网站形式出现,可方便出现在用户面前。目前提供两种版本:完整版和简易版。简易版使用系统自动转换的纯粹HTML格式内容,保证了访问速度,这对公众网访问教科网的用户适用,对网速较快的如教科网用户则使用动态内容较多和交互性较强的完整版,从而使各种用户能方便接近。
(5)电子学习性和真实学习性的统一:从报名、学习、交流到交作业、考试,我们基本实现了开放学习的流程。通过网上学习,学生能感受到E时代的完整网上学习的高效性,与电大一般教学流程协调一致,实现了完整的开放学习经历。
系统的运行环境:
我们设计的系统有多个版本,包括适应内联网、互连网环境中的完整版和简易版。目前完整版系统架构于WindowsNT平台上,以MicrosoftSQLServer做为后台数据库,用来存放各种各种学习信息数据,便于远程管理和大规模的存取;中间层为各种asp功能文件,用户端为各种功能解释执行过的网页形式。针对大规模的网上浏览,我们还采取了各种优化措施,例如对课程网页内容自动生成HTML的功能,以避免反复读取数据库而消耗大量的服务器资源。我们还准备开发基于Linux平台上的PHP版本OL系统,以便更加稳定地实现Web学习服务。
按照上海电视大学的一般教学流程,我们逐步实现了教学各个环节的Web化,使大规模的共享和电子化得以形成,并使之集成化。下面简单介绍OL学习系统主要子系统的功能,见图2。
图2OL学习系统的组成
一、网上报名:为实现上海电视大学新生报名的高效性,设计了基于Web的报名系统,学生只要登上学校的网站就可轻松地进行网上预约报名,在通过学校认证和交费之后,即可成为上海电大的正式注册学生。
二、网上邮局:所有正式的电大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在网上申请邮箱地址,具有邮箱的在线收发和管理权限。在网上邮局中申请的用户名和密码同样也是网上课堂登录的凭证,实现了一处申请,全网通用的功能。
三、网上认证:针对不同用户的登录认证,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员,实现不同的网上学习栏目浏览权限。
四、教学公告:从教学公告中我们可以获得最新的教学信息,以便按照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已实现了快速的公告信息在线编辑和功能。
五、课程学习:课程学习为教学的核心,本系统包括学生课程学习和教师课程编辑两部分。系统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获取与面授教学相配套的最新课程内容和多媒体辅助材料。
课程学习:在课程学习中,系统提供了电大各门课程的进度表,该表包含了面授时的时间、周次及其相关网页内容,能有效集合和管理各种教学媒体内容,为强大的教学进度导航图。各种媒体既可在线浏览也可方便下载到本地进行观看。
课程维护:是一个强大和灵活的课程开发、发送和管理的系统,学生端的内容即是由这个系统维护。系统提供了自动生成教学进度表的功能,为教学内容提供了模板生成网页、上载已有网页和文档的接口的功能。
另外为强调视频资源,我们还将相关专业的Real格式课程视频汇总在一起形成视频库,按课程分类提供高质量的宽带和窄带视频内容,可供学生搜索和目录控制浏览。目前已为学历课提供了300多段视频资料。为进一步加强视频的交互性,还正在研制基于Quicktime的流式视频、文字、幻灯片、BBS同步的网上多媒体课堂集成系统。
六、学习交流:学习交流以BBS课程分区讨论形式出现,让学生在不限时空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老师的的辅导。根据BBS讨论还设置了教师回答学生、答疑精华等功能。除了简单的文字性内容交流外,还给主持老师提供了发送文档(如能内嵌图片和公式的Word文件)的功能,这样就解决了普通教师不能在网上书写理科图解公式的不便。同时主持教师还有删除、确定精华的权利。
七、学习记录和评价:自动跟踪学生上网的情况,记录下相关数据。根据上网记录如上网天数、课程点击数记录等。学生可看到自己个人上网记录,教师也可看出学生网上学习情况并可进行数据的自动汇总评价以反映学生总体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网上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依据这些记录我们设计了网上学习排行榜,如课程点击排行榜、学生上网次数排行榜、BBS发言排行榜等。
八、个性空间:为体现网上学习的个别化,在个性空间中为学生提供了书签设置、记事本、网上课堂资料搜索等功能。学生可以为自己认为重要的网页内容设置书签,并随时调用书签以快速进入该网页。学习者还可使用网上笔记本记下自己的信息,以便以后使用。另外还给学生提供了网上课堂全文资料检索,以方便学生快速查找学习资料。
九、作业系统:我们进行了网上作业的功能实验,为教师发收作业和学生发送作业答案提供了通道。
十、虚拟实验:虚拟实验室是一个安全和模拟真实的Web环境,目前我们开发了了炒股实验室。实验可作为金融专业学生成绩评定的一部分。由一程序适时抓取网上真实股票信息,更新本地数据,为学生买人买出股票提供接近真实数据的依据,最后以学生抄股次数和赢利情况进行评分成绩。
十一、网上考试
模拟考试:模拟考试系统包括考试试卷录入、生成、模拟在线考试、判卷评分等功能,能使学生在网上进行随时的模拟测试。题型包括各种标准试题,如选择题、判断题等。
网上试卷库:按照课程分类对电大历年的试卷进行整理,由数据库管理,提供了查询,调用、打印等功能。
在线考试:目前已开发了基于Web的交通违章考试系统及网上英语听力考试系统。考试随到随考,随机抽题,及时评判,给出成绩。而网上英语听力考试的的声音既可从网上以流的形式传输播放,也可从预储存的本地机器上读取播放,解决了音频传输问题。
成绩查询:为实现电大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时获取,设计了学生考试成绩查询系统,学生只要轻点鼠标并输入自己的学号,就可以轻松便捷地查到自己的考试成绩。
3.交互学习资源的建设
通过集成平台可无缝连接各种交互资源,载体以Web为主,配之与网络连接的光盘。这些资源有简单的如普通网页和交互操作的Java应用软件,形式有CDROM(与Web连接或可运行在Web上的光盘内容)、网页、教学文档、网上动画、网上视音频等。在集成平台的维护系统支持下,我们还可方便地实现网页、标准试卷的生成。目前已有部分网上内容由普通教师开发和管理,这样我们技术人员编辑普通网页的精力就减少许多。
下面是一些有特色的网上学习资源:
课程网页:依托网上课程管理系统连接大量开放式学历和非学历课程。目前我们的重点是建设六本二专学历专业的网上课程,本学期已有77门学历课程内容上网,另外还有其它大量的非学历网上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库:包括文化人物、文化典籍、珍品文物等大量网上多媒体信息。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包括中文Word97、中文Windows95、PowerPoint97、Execel97、Internet漫游与收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实验等内容。软件利用JAVAAPPLET编制,易于网上教学。系统左边是目录,当您点击某一条目时,在系统的右边将出现模拟场景。您可点击"演示"按钮,浏览整个操作过程;期间,通过拖动滑竿来调节演示速度。还可以点击"尝试"按钮来亲自尝试一番,交互性很强。
远距离开放教学辅助学习光盘:该类光盘包含:学习上网、网上课堂、上网软件、休闲娱乐、帮助主题等多个栏目,以及各种方便登录上海电视大学网站和OL网站的快捷方式。
五、上海电视大学网上开放学习实践效果
随着众多的学生使用和反馈,网上学习环境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实践检验。从数万学生网上报名到大规模网上学习经历,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利用我们的网上资源优势,也实现了与其他学校如厦门电大进行了合作使用,使资源共享得到了真正落实。
1.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由于网站的方便接近和网页的及时维护,学生可随时获取最新教学内容并与老师进行交流,而不会因为没有参与面授而影响学习。随着学生对网上学习参与的增多,各个课程的点击数在不断增加,例如“宏微观经济”课程在9月份的点击数为5330,而在10月份则上升到13920,充分说明了大家对网上学习的重视。同时网上交互性很强的学习内容也为高级学习提供了支持,完整的电子经历使得在家学习已成为现实。
2.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教学管理的效率提高
由于系统的使用简单,许多老师直接参与远程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不可靠性。老师与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学生的沟通由于网上通讯而变得更为便捷,当然24小时都可与学生交流的情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挑战。
六、结论
实践证明,E-learning在上海这样一个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地区的成人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其他学习方式相配合,能实现最佳的成人学习效果。我们所提出OL开放学习模式及网上开放学习环境的建设,为E时代的学习作出了自己贡献。
当然,技术的进步和学生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清醒认识到建设功能更强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需要实现人-网-人和人-机交互的协调环境。我们将在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和开发,一是支持教师和学生教学的资源库建设,另外一个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虚拟学区建设。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对教学参与者的要求也需要提高,包括学生和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没有他们的充分支持是不能完成网上学习活动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与众多院校合作开发和资源共享,从而取长补短,实现网络教育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上海电视大学校园网,
[2]OL网站,
[3]Whatise-learning,
篇5
1.网络环境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影响
1.1馆藏结构发生了变化。馆藏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馆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整体效益的发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并且数字资源的比例越来越大。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向复合型转变,包括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实体馆藏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以及图书馆所拥有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数据库等数字馆藏,虚拟馆藏是指本馆读者借助于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等可以广泛利用(检索、传输等)的本馆以外的网上电子信息资源的总和。
1.2网络环境下馆藏建设出现了新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的环境下,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并存,图书馆面临着经费有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使用和分配经费,合理配置印刷型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比例,保证重点、综合平衡,将有限的经费用于选购最切合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并使之发挥最大作用,己是图书馆馆藏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同时,由于资源的大量增加,书刊价格上涨以及经费有限等问题,使得每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拥有满足所有读者需求的资源,因此,更需要开展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共享,尤其是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
随着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和数字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知识产权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建设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必要性原则,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采购方针等对馆藏进行采选、合理配置,从而确保采集到优秀的适合本馆读者需求的资源。
特色性原则,每个图书馆由于地理位置、办馆性质、服务对象等客观因素的不同,都有自己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独特之处,这就是图书馆的特色。特色化不仅是解决印刷型馆藏选择的捷径,也是特色化是数字资源建设的生命。
用户中心原则,馆藏建设的首要出发点是用户需求,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宗旨和要求。就要从用户的利益出发,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千方百计地提高馆藏质量。
可行性原则,是指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制定着眼于本馆长远发展并符合实际情况的馆藏文献发展政策,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特点及现有馆藏强弱确定馆藏特色及各种类型文献的发展准则,确保对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分配,做到量力而行。
安全性原则和标准化原则,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由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共同组成,资源的获取由“拥有”而变为“存取”,因此,安全性和标准性就成为馆藏建设的突出原则。
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重视馆藏质量控制,更新馆藏质量观念。质量是馆藏建设的根本,从文献采集开始,就要严把质量关(包括获取使用权的网上资源)。馆藏建设岗位的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图书馆领导更要建立起符合本馆实际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本馆的馆藏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调整,从文献的结构、数量及经费的分配上进行宏观调控。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中数字馆藏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尤其要树立数字馆藏质量意识,提高数字馆藏建设质量,同时,由于其馆藏构成的多样性,要重视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树立整体馆藏质量观念。同时,要树立协作观念,馆藏质量控制工作不是靠一个部门能完成的,图书馆的相关工作部门及工作环节必须树立协作的观念、相互配合。
3.2重视自建数字馆藏工作。自建数字馆藏也就是图书馆把自己拥有的传统馆藏进行数字化,建设开发一些专题数据库。所谓数字化技术,就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把一定形式的如文字、数值、图像、图形等信息输人计算机系统进行数字编码,以对它们进行组织、处理、加工、贮存,用数字传输技术加以传送,并在用户需要时把这些数字化了的信息再还原成文字、数值、图像、图形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逐步建立和开发高质量的多种类型专题数据库,如:地方文献数据库、报刊文摘数据库、目录索引数据库、专题信息数据库等。只有形成了自己独特信息资源,才能在网络环境带来的激烈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3.3建设虚拟馆藏,重视共建共享。图书馆根据用户需求及馆藏发展需要,搜索、选择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下载存到本馆或本地网络之中,或者链接到图书馆的网页上,使其成为本馆的虚拟馆藏。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最深层的本质是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馆的实体馆藏可以是另一个馆的虚拟馆藏,开展馆藏资源共享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3.4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网络环境下,实现图书馆馆藏建设需要一支在观念先进、能力突出、知识全面和技术高超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他们不仅要具备辨识、选择与取得不同信息媒体的能力,还要懂得如何甄别、选择数字资源,如何努力发掘网上的特色资源以及如何开发自己的特色数据库等。只有这样的工作队伍,才能推动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长期有序发展。要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就需要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图书馆也应该为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提供相应的培养体系和充分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郝培芬.网络环境一下信息资源建设原则探析.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31一34
[2]张向东等.西部地方综合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oo5(l):103一106
[3]崔明淑等.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延边党校学报.2010(6):162-163
篇6
1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变化
1.1传统的馆藏赋予新含义
处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众已经不再用旧的衡量标准来评价少儿图书馆的好坏。“藏与用”之间的矛盾一直让传统的少儿图书馆很难处理,网络环境下的少儿图书馆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个问题,让各式各样的读物不因其物质价值而不能供少年儿童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少年儿童阅读的范围。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就是为了增大少儿图书馆的馆藏量。传统的少儿图书馆在收藏图书的时候会考虑到少年儿童的特点,着重于收集一些适合供给少年儿童阅读的纸质、影像资料等。传统的少儿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图书馆面积不够、时效性较低以及投入经费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现代社会信息量巨大且增长迅速,单单靠传统形式的馆藏形式是远远不够的。网络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快,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趋势。但是,网络中的内容比较杂乱无序也是儿童在阅读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建设正好作为一个管理并传播知识的平台,使大量有序的信息源源不断在网络上进行补给。因此,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是扩大馆藏的一种方式,是信息时代下的必然产物。
1.2图书馆服务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少儿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在于馆藏工作,就是说在传统模式下的少儿图书馆为少年儿童提供的服务工作都是以藏书为中心来进行的,藏书的规模将受到馆舍大小的制约,而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将把服务重心放在读者身上,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都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目的,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发展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形式、目的始终如一,但是,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将随着少年儿童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建设要及时了解当下少年儿童读者的需要,尽最大的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服务多了一项关于读者需求调研的工作,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统计读者阅读量以及访问的方法来了解读者的喜好。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地服务应该形成咨询、检索以及文献提供的一条龙服务,这也是网络计算机时代的一个发展方向。
1.3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变化
传统的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需要掌握图书馆学的一般业务知识,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技术,能够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条件下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渠道的服务。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善于了解和发现少年儿童的喜好,根据读者当下的能力状况,引领少年儿童安全、健康以及正确地运用互联网资源。同时,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的发展和创新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站,一方面可以给少年儿童读者提供所需的网络咨询,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少年儿童自身特点提供科学合理的服务。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建设措施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分散在世界各地,通过网络联接,可以获得任何地方的信息资源。信息存储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独的实体存储形式,而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共享体系。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把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然后根据少年儿童的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服务的内容包括信息的检索、获取、处理以及利用。读者只需要把自己的设备联接上网络,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快速地获取所需资源。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建设适应形式的变化,让读者在信息化时代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下面对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建设意见展开具体论述。
2.1多元化馆藏资源,建立读者数据库
传统的少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主要还是印刷品文献,然而,在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中将出现影像资源、数字化资源以及光盘等多种多样的新媒体信息资源[3]。这些信息资源传播速度快,信息存储量大而丰富,方便检索,获取便捷。在互联网时代下,它们拥有印刷品文献没有的优点,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在进行少儿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时候,应该着重搜集一些具有创新性、有益健康成长的读物、影像和光盘,全方位地去激发和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和生活情趣。这种形式的教育会让少年儿童更容易接受,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让读者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所以,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馆藏资源必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立读者数据库,是少儿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读者多种多样需求的工作要求。每个读者需要的资源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少儿图书馆会形成一种互动形式的网络系统,为每个读者提供其真正需要的最新资源,提供最高效直接的服务。这样的服务一定是建立在非常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所以,网络环境下的少儿图书馆应该建立完善的读者数据库,记录和跟踪少年儿童的阅读情况,分析其阅读倾向,全方位地了解少年儿童的需求,尽量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2.2转换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
进行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建设的时候,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于之前的观念,也就是说工作人员不能再以馆藏作为服务理念的中心而是转变到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中心,将过去那种“重藏轻用”的理念舍弃掉,全心全意的以读者的需求为服务目标,并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资源提供形式将一步一步成为以读者需求为重点,将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集中起来并进行传递。工作人员开通网上阅览、查询、咨询以及网上借书等服务形式,把信息、文献和读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服务模式。除此之外,少儿图书馆还可以专门针对儿童的特点开展创新型的服务如中华文化展览、古诗词背诵大赛、读书月以及英语角等。为了更好地获取少年儿童和老师家长的建设意见,创立专门的意见邮箱,定期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设立专家应答系统,就少儿图书馆的各项问题做出解释,赋予少儿图书馆更多的服务特色。目前,少儿图书馆的建设正向着更深层次服务的方向发展,不再是单一的提供书籍的借还服务,而是融入了家庭和社会的理念,使服务更加多元化,在更加明确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同时积极开展一些创新性、主动性的活动,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形式,帮助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并且利用图书馆。
2.3全面提高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网络环境下的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这不仅仅是指图书馆学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程度。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既是知识的管理者又是信息的导航者,利用专业的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信息的海洋中,把读者真正需要的资源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组建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队伍的时候,应该全面地优化队伍的结构,包括年龄、知识素养、学历以及职称等各个方面。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应该从网络技术、文献信息管理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工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爱岗就业精神,增强其竞争意识并且提升其创新能力。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拥有越高层次的素质,网络环境下的少儿图书馆建设就更加完善。
3总结
网络信息时代促使少儿图书馆的建设进入了一个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局限性的信息共享时代。少儿图书馆的发展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网络环境下的少儿图书馆建设应该积极抓住发展的机遇,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勇于挑战,敢于创新,顺应时展,在机遇与挑战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军.论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中文信息,2014(9):37-40
篇7
一、网络环境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影响
(一)拓展了图书馆馆藏的内涵
INTEMET的诞生与发展,使图书馆馆藏的含义首先超越了印刷型书刊资料、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等范畴,延伸到各种电子出版物、电子信息资源,即包含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格式(录像带、磁盘、磁带、CD—ROM光盘等)和信息类型(应用软件、书目文档、全文信息、数值文档、多媒体等),馆藏内涵的变化还体现为外部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这实际上是传统馆藏观念上的一大突破,这些外部信息资源不是图书馆自身拥有的物理实体馆藏,但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到读者所需要的信息,无形中这种资源就成为图书馆资源的一部分,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范围。
(二)馆藏评价标准的再选择
“虚拟馆藏”概念的引人导致馆藏结构的转变和馆藏建设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强调选书,重视物理意义上实体馆藏的建设,评价的对象只能是文献本身,而网络环境下评价馆藏质量就不能只以本馆拥有多少馆藏和多少电子出版物为标准,而应该以它在整个信息服务中为读者提供的选择性信息存取能力为标准。
(三)馆藏建设内容的变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正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亮点,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对文献的需求转向对信息的需求,即人们不再重视信息载体的差别,而是注重有用信息的获得。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不能只限于向用户提供文献,而应提供包括本馆文献在内的所有网络上的可得信息。因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象就不再是传统的文献概念,而是包括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涵盖范围较广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的手段不仅包括对实体文献的人藏,也应包括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导航和租用。
二、网络环境下馆藏建设的新特点
(一)文献载体和类型的变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不再仅仅是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还有光盘型和网络型,各类文献并存,互为补充,成为整体,信息资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
(二)文献收集途径和获得方式的变化。除了延伸传统文献做法外,信息采集方式和途径将被大大拓宽,通过网络采购、下载,自建共享书目数据库及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等途径来完成。
(三)文献收藏方针和策略的变化。随着各种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数量的增加,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文献收藏方针应突出专业化、特色化、针对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突出馆藏特色,确保专藏,使其由单一印刷型向多类型、多载体的方向转变。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策略
(一)重视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关键,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的宝贵资源,建设馆藏数据库就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目前,数据库类型主要有三种,即:规模较大的联机系统数据库,CD—ROM光盘检索系统数据和规模较小的专门文献数据库;所采用建库方式主要有三种:C1)利用网络条件联机进行联合编目和回朔建库,如在版编目数据库。(2)利用外部数据源,包括利用兄弟馆的标准数据和购买国家图书馆的CNMARC数据。在建立本馆的数据库时,用外部数据进行套录、修改、转换,使其成为本系统的数据。联合编目、利用本地标准数据和外部数据源,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加工速度,还可以提高数据加工的质量。(3)自建数据库,包括新书编目和回溯建库,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已采用CNMARC格式建的书目数据库。像本馆建立的馆藏数据库就属于此种类型。在建库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应步骤包括:(1)书目数据应统一规则、统一原则、统一协调。(2)成立CNMARC格式维护咨询小组,以指导对MARC格式的执行、修订、补充工作。(3)加强数据库的安全举足轻重,在建库过程中所使用的软硬件发生故障或操作有误,计算机病毒或其他意外都会影响到数据库的安全,因此一定要确保数据库安全可靠。在必要时,可留备份,以防万一。
(二)增大电子文献入藏的比例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毫无疑问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相互补充和共存的局面。在文献配置方面就必然出现两者的比例问题和两者关系的处理问题。图书是人们通过持续阅读获得知识的最佳方法,就阅读习惯而言,人们不可能长时间地盯着计算机屏幕去读((战争与和平》。因此,图书作为一种持续性的阅读媒体将继续存在下去。
由此可见,印刷型文献在短期内不断的攀升,同时高密度光盘价格却逐年下降,其与印刷型文献相比,电子文献有着存贮量大、出版周期短、检索便捷、声像并重、大批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要求图书馆应调整采访策略,对各类文献的人藏比例和经费比例进行调整,逐渐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藏并增加与之相应的设备投人,为加快信息检索自动化,促进网络化建设进程,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三)建立具有本馆藏书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建设更加注重藏书结构的变化,突出藏书重点,从而形成本馆馆藏特色,以利于馆际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藏书特色是指馆藏在某些学科领域或某个专题方面在数量、品种、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情报价值,文献保障率高、具有研究级水平,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方便、快速,这些文献资源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经过科学地组织管理又具有多种检索途径和检索功能。例如,民族大学图书馆根据本馆馆藏的实际情况、本校的科研教学力量及本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建立了一整套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蒙文藏书体系。随着电子出版物的普及和网络化的发展,可以想象,如果今后要是某个出版商将出版的图书全部输人光盘,那么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查阅任何资料,图书馆数百万册的藏书就只有版本价值了。因此在未来的图书馆发展中谁先注重特色文献的收集,谁就拥有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文献财富,也就拥有了更多的读者。
(四)剔旧策略
网络时代,图书馆规模及藏书量已不再是引以为荣的资本,而馆藏资源的质量却越来越受到重视。馆藏必须经常处于新陈代谢之中,才能够符合藏书的发展规划。在阿瑟·柯利著的《图书馆藏书建设》一书中,提出对一般参考著作,如百科全书和目录,“10年以后就没有多大用处”,而社会科学类书则要求不断修改。随着信息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读者对文献的新颖性、时效性的要求日益迫切,所以提高藏书剔旧的频率,增加藏书质量的时效性和新颖性,才能适应读者需求。
四、网络环境下馆藏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由于电子文献对信息技术设备的依赖性,在馆藏电子文献数量逐渐增加的同时,还应相对增加计算机等技术设备方面的经费投入。
(二)利用网上信息建设虚拟馆藏,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将网络上现有信息进行虚拟链接,建立图书馆的虚拟性典藏。
(三)在馆际协调与资源共享前提下,利用有限的经费购置重要的和适用的印刷型图书、期刊等传统文献,做好传统图书馆的过渡工作。
(四)将传统馆藏文献转化为电子出版物。图书馆应独立或与商业公司合作,将馆藏中有独特价值的印刷型文献转化为扫描版或全文版的数字文献制成光盘或上网传播。
(五)大力发展馆际协作,加强全国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图书馆不仅在收藏印刷文献时要进行协调与共享,而且在将馆藏文献转换为电子出版物时,更需要进行协调,这是因为,为避免网上信息的冗余与浪费,保证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面、充足与系统,客观上要求加强馆际协调,使备馆上网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雷同。
(六)加强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网络信息资源是动态韵、作为其传递系统的虚拟数据库应具有相应的动态性和开放性特征,为指引读者方便及时地查找最新信息。必须跟踪网上站点的变化,修改更换站点。
(七)培养信息意识强,素质高的采访队伍二。图书馆必须加紧培养一支信息意识强、素质高的采访队伍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搜索和获取的技术,对某个学术领域的相关信息源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和了解,能够及时监测相关的信息源的信息更新情况。
篇8
一、提高网络化图书资料管理意识
现在的图书资料要想实现网络化管理就是要先提高领导层面对其的重视意识,因为领导部门是对图书资源进行综合决策和统筹规划的核心,加强领导部门对图书资料网络管理的重视程度是重要的一项工作环节。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领导改变传统图书资料管理的模式,让他们明确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使用于现代化图书管理工作,从而意识到电子图书资源管理建设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网络化图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二、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素养
在图书管理中,资料管理人员是很重要的角色,他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素养,并有一定的责任感才能胜任这项工作。相关的领导要对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首先,资料管理人员应该有综合技能和知识,要想将网络化彻底融入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和建设中,就要对资料管理人员进行更专业的培训,比如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数据信息库等方面,要保证他们能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对网上图书资料的检索功能和管理功能都能完善掌握,还要懂得数据库的联机操作以及光盘数据库的结构检索等方面,对每一种搜索引擎和检索系统都有一定了解。图书资料室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源头,也是前沿阵地,图书室所体现出来的使用效果和图书资料结构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还要在图书情报知识方面对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到图书管理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让所有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这样也就能让他们更好的服务于图书管理工作。其次,图书资料中会涉及到一些外国文献资料,而且网络上也会有大量的英文信息资源,所以要培训资料管理人员在英语方面的水平,这样能不受英文资料的使用限制。如果资料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英语水平,也就不能对图书资料中的英文资源进行分类管理甚至是阅读,也就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图书资料管理事业。
三、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图书数据库也就是图书信息储存的一个网络仓库,这也是网络化图书资料管理最基本的建设基础,数据库建设越完善,图书资料实现网络管理的速度也就越快,网络图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就越快,能向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图书服务。在数据库建设上不能只注重形式上的建设,要将其网络化的功效真正发挥出来,为人们所用。我国目前的图书网络数据库还有一定缺陷,体现在数量少、储存容量少等方面,特别缺乏的是社科方面,现在多数的社科方面数据库都不是开放的,都是为自己的企业开放,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标准。对于免费的数据库还是很紧缺的,而且质量还不高,有很多信息资料都是重复的,再加上数据库在建设上也比较落后,贡献出来的专业文献并不多,还有的资料根本就没有,尤其是各个学科中比较权威的资料更是少的可怜;数据库更新也比较慢,一些最新的资料都没有及时更新出来,对于科研需求更合不能满足。所以,加强建设网络数据库,让图书资源实现信息化是现在亟需要做的,同时还要建设更多种类的专题数据库,让每一学科的权威资料都涵盖在其中,再额外购买一些国外权威的资料和杂质供人们使用,使数据库信息实现综合性的建设,让人们能在网络数据库中检索、下载到更优质的图书资料。
四、加强用户教育
建设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所服务,在为用户提供网络图书资料之前,要先对使用用户进行专业的使用方法教育,让他们对电子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功能有一定了解,还能让他们熟悉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过程和情报检索功能。同时还要制定一些使用手册,向人们宣传电子图书资料的专业知识,还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学堂,教授人们更专业的电子图书馆知识和使用方法,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电子导航等网络功能去指导人们更具体的电子图书馆使用步骤。总之,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让人们传授电子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和操作理论等内容,让人们能和时代接轨,逐渐走进网络时代,并能了解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网络图书检索系统,进一步了解电子图书馆的应用。让人门学会在网络上检索和使用图书资料,并能对其进行分类和处理,实现全民使用电子图书资料。
五、强化网络的安全管理
以往的图书管理都是架式管理模式,除了日常的资料归档和分类处理之外,还要进行防火防潮等工作。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却不用这些现实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做是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这方面是不能被资料管理人员所忽视的。图书资源信息化虽然好保管,也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资源,但是网络毕竟是开放使用的,这会为电子图书资料带来安全隐患,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做的一项工作,以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侵入电子图书系统。在计算机中安装有效的安全防护软件,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是很有必要的,在登录电子图书资料室时也应该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建立有效的安全防火墙技术,这样也能减少病毒的侵入,进行有效的防范,从而保证电子图书资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实现资源共享
文献资源的共享性是网络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虽然,资源共享已经宣传了很多年,但是很多学校、学院仍然走着保守路线,实行封式的管理。不能做到优势互补,自身的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白白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因此,各图书馆、图书资料室必须树立起资源共享的观念,强化共享意识,走网络化管理的路线,通过资源共享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实现互补。
七、结束语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网络化是必然趋势。要想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做好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我们必须紧扣网络环境的特点,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不断创新图书资料网络化管理策略,开展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1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分析
1.1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信息化实现后,能够为档案利用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档案信息采集、管理、服务等职能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加快了档案开发性进程。而且电子档案产生后,有效的提升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效率,档案的查询和利用操作更为简单,档案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为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及规范化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2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等提供智能化服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具有一次性特点,但其产出则具有多次性,而且档案信息化实现后,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服务,而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次文献信息的编著时间大幅度降低,有效的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而且大量的文献信息也能够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提供智能化服务,为这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3档案信息化可避免出现“时空黑洞”。当前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开始普及,档案信息内容实现了数字化,开发利用形式也更具多样化,这也对档案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不同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出现,使人们在利用档案过程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档案利用更具便利性,有效的提高了档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强化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出档案信息的效益。
2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2.1拓宽档案管理工作思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加快观念的转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加快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拓宽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档案进行优化升级,构建档案数据库,并及时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更新,从而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这不信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而且能够促进档案工作的有序发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搭建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为从前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和信息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档案的分类管理和处理,降低档案风险,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2提升档案信息管理质量。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应该重视档案信息管理质量,优化档案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电子档案受到广泛关注,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可以应用电子档案提升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通过网络建设与计算机管理两个系统的开发,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同时,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必须要将档案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提升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提高其经济效益。除了可以为社会提供经济服务之外,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3制定完善的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在重视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主要因为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的行程具有多元化特征,无论是工程项目确立还是项目的改革,都需要档案建立的行程,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一方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难易程度的分析,确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目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学习与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认真参与到软件开发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档案工程管理软件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提升工程信息共享水平,创造有利于档案管理的条件,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2.4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化技术和资金保障体系。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技术支撑和软件、硬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档案馆建设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档案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平台建设,数字化转换、数据库的建设,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既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还要加强技术支持,推动档案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打造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平台。2.5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档案的存储和网络化平台建设,特别是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并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利用等各个流程的网络化,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入口的通畅性,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2.6构筑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档案事业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新形势下国家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建立健全档案建设、管理和应用等各个环节涉及档案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档案数据备份和应对突发灾难的档案数据恢复机制,增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档案部门为了能够更好的与时展相适应,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而且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也并不是某一个部门及单纯依靠几个技术人员即能够实现的,其需要档案人员及各部门的有效参与和积极配合,打造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网络化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冯关生 单位: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公路管理站
参考文献
篇10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能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保护企业的资产的安全,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运作效率,大大降低企业经营上存在的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能得以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重新确立企业会计组织结构
网络环境下ERP的运用,让企业会计业务的运作环境与运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内部环境方面,为确保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严密性,企业应该在扁平化结构下重新确立会计组织结构,并将其设定成会计信息系统运作组、财税金融组以及计算机中心管理组。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组主要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会计信息的采集、审核、分析等;而计算机中心管理组包含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财税金融组包含纳税筹划、资金管理等。
2 创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实行内部控制时,有风险控制能力弱的问题,其原因是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还未建立与之相联的风险管理体系,这让企业没有能力去应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中遇见的风险。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遇到的风险逐渐加大,例如授权方式的改变、网络环境本身的开放性等,这无疑增加了企业风险管理难度,所以,加强i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重心是创建风险管理系统。创建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一方面,企业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企业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研究并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的策略,而企业的董事会则主要是负责监督与决策,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对股东会负责;企业经历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策略加以执行,尤其是要抓好企业的风险管理日常事务,将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来对企业董事会负责;企业财务等风险管理部门可以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相互之间联系,构成一个有机体;企业财务部内的人员应对本部门的业务非常熟悉,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风险评估。所以,企业财务部门的应该建立专门负责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团队。另一方面,创建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应包括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处理。企业将风险预警系统内嵌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程序内,当会计信息系统在遇到风险时,其能提供预警方面的功能,生成具体的预警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负责人。负责人按照风险的具体性质,选取恰当的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案,以便完成风险控制。
3 开展网上确认控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会计内部控制框架建设,企业在控制活动过程中,需要加强网上确认技术,加强会计信息安全方面的控制。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原始资料数字化进一步加大了会计信息的安全风险。为了有效防止会计原始信息被篡改与盗用,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实施传输方面的功能,对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进行严格控制,也就是开展网上确认。企业在网络上的认证机构申请数字签名与密码,当双方进行相关的业务往来的时候,将相关的单据和交易凭证传输给认证机构,再由认证机构对其进行核实,对其进行数字签名,并进行加密,之后将已经加密与没有加密的凭证传输给双方,这就完成了双方都认可的公正交易。在这样的交易中,交易一方因为没有办法获得另外一方的签名与密码,所以不能对交易凭证进行修改。与此同时,这一凭证采用加密与未加密两种形式存在企业数据库内,企业会计人员也是只能对没有加密的进行修改,企业的主管人员对某项业务出现疑惑时,只将加密凭证交给客户与指定的认证机构进行解密,将结果进行对照,就可以得到答案,大大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4 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开发、维护与操作的整个流程进行检测,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报,这能弥补信息系统控制上的缺陷,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一般是由专门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采用第三方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性的检测与评价,向被审计企业提出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综合使用了信息技术、审计理论等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提供了保证。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框架的建设,应从重新确立企业会计组织结构、创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开展网上确认控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等方面出发,提升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峰.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8,(02).
篇11
教育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双方信息交流基础上的活动,需要使用一定的媒体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它不仅是提高信息效率和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师生主体行为进行了重新塑造和建构。[1]
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是系统工程,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建设初期需要经过周密的设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已经不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课的场所,而是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的便利性、学习的高效性以及管理的科学性几个层次上不断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2]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目标需要依据教学实际的需求,设计、安装和选购既要考虑时效性,也要为长期的管理和维护做规划。
1 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目标
目前,多媒体教室已经普遍是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多媒体演示型教室,其主要由投影系统、网络中控系统、计算机、音响系统、监控系统组成,由这些子系统组成的集中式、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独立的系统。多媒体教室日常情况下可完全开放,平时学生可在教师内自习,但是又要保证多媒体系统不受人为因素的破坏,目前普遍的方案是将多媒体设备安放在钢制讲台内,保持完整的封闭状态。
(2)简易的操作。教师只需刷卡打开钢制讲台的同时,多媒体设备总电源随即开启,教师再根据需要开启使用所需媒体。上课完毕后,只需关闭多媒体总电源开关,无需等待所有设备关机完毕,就可以关闭讲台离开。
(3)自动化的IC卡。网络中控的非接触式IC卡与多媒体专用讲台配套使用,通过IC卡自动开启讲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4)网络电话。多媒体设备的故障是突发性的,上课中途或者上课前的故障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持续影响正常教学,教师只需要拨通网络电话就可以通知总控室工作人员处理故障。
(5)远程控制。有些情况下上课老师不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误以为发生了故障,立刻赶到有故障的教室维修设备也不现实,遇到这种突况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总控室内远程开启并调试教室内的多媒体系统,实现电子锁开启、监控摄像头转动,投影机开关、屏幕升降、设备切换、教室音量控制等所有操作功能,并在总控端实时观测教室内的监控画面。
2 多媒体教室的设计原则
2.1 整体化设计
就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整体的分析构成多媒体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和设备,对音响系统、投影系统、中控系统、监控系统、网络等做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的硬件冲突,无线信号干扰等情况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在多媒体系统工程实施之前,需要预先测试设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2.2 实用性原则
操作简单,切换自如,管理方便的多媒体操作软件容易被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接受。
2.3 先进性原则
多媒体设备的系统结构应该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系统设计、施工和设备选型遵循先进性原则,能够使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系统的建设在技术平台水平上实现对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使扩展设备与现有设备保持兼容。
2.4 可靠性原则
设备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是管理人员最为关注的层面,多媒体教室对一些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一些设备甚至每天运转24小时,对这种关键的设备应当提供突况的应急方案,考虑系统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比如提供备用机器或者提供大功率替代设备。对超过人体安全电压的设备和电缆应当使用绝缘线圈密封,尤其应当选购表面有绝缘漆的钢制讲台,这样避免设备漏电给师生造成安全隐患,而完整密封的钢制讲台可以保护多媒体设备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2.5 可扩展性原则
所谓可扩展性就是设计系统需要为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合理的结构、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系统设计和规划时必须支持将来的扩容和平滑升级。系统应采用模块化,并在设备选型方面有一定的可替换性。
2.6 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价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到最经济性的目标,系统设计和设备选购注重的是实用功能,没有必要盲目追求设备高性能。从学校教学需求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权衡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做到设备性能价格比的最好综合。
3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3.1 计算机
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配置要适应技术发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如今课堂教学中需要使用的软件在不断升级,对计算机硬件的需求配置也逐渐提升,常常需要较高的计算机运算速度、磁盘空间和内存等,而且教学软件本身也占了相当大的磁盘空间,教学软件一般还要存放在电脑硬盘里以备再次安装,都将占用计算机系统资源。
3.2 投影显示系统
大屏幕投影已成为多媒体教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投射计算机、影碟机等视频信号,又能投射展示台的实物。目前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普遍使用的分辨率是XGA(1024×768),主流的投影机也能够支持这个级别的分辨率,教师机与投影幕布的画面如果要保持一致,应当设置相同的分辨率。具备断电自动保护功能的投影机,能有效应对误操作和突然停电对投影机的损伤。
投影幕的尺寸和材料质地对输出图像的色彩还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室空间的大小制约着投影幕布的大小,小教室适宜选用较小尺寸的幕布。根据实验经验,对于一般长宽比为1.5∶1的教室,前排离银幕的最近距离不得小于银幕宽度的1.5倍,最远距离不得超过银幕宽度的6倍。
光线环境对使用投影机的影响较大,室外光线和室内强光都会直接影响其投影效果。相关的实践经验有:(1)应将屏幕上方或近处的灯光关闭,尽可能使用聚光灯照明。(2)尽量用窗帘遮挡室外光线。(3)屏幕升降过程中避免触碰障碍物或者挤压窗帘。(4)房间墙壁和地板不宜使用反光材料。
3.3 音响扩声系统
多媒体教学室对扩声系统的要求都集中在对语言扩声为上,扩声系统必须能很好的将语言信号还原出来,保证有良好的语言清晰度和足够的声压级,而语言的清晰度由其频带所决定,大约是300 Hz~6000 Hz,选择音响器材需要参照响应的技术参数。
3.4 网络中央集中控制系统
如果大量的多媒体设备没有集中式的操作平台,设备的切换、环境的控制将会使老师手忙脚乱,辗转于操作设备和教学内容之间,顾此失彼。网络中央集中控制系统是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最新成果,将所有设备的操作集中在一个界面上来完成,把复杂繁琐的操作过程简单化,让老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3.5 IC卡及课表管理系统
在管理方面,开放多媒体的使用可以采用提前开启多媒体或者分发多媒体IC卡的方式,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多也增加了管理难度。使用IC卡及课表管理系统配合使用,可以降低大规模教室管理的难度。开启多媒体系统的IC卡需要与读卡器配合使用,读卡器一般需要安装在密封性完好的多媒体钢制讲台内,而且具有大容量存储器的功能,用于存贮IC卡的数据库。IC卡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可编程性,使用IC卡可以实现进行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在总控软件系统中导入教师姓名、工号等信息,教师就可以在读卡机上刷开多媒体系统。
3.6 IP网络电话系统
IP电话通过网络完成教师和管理员的内线连接,不产生费用,又可以自行设置每间多媒体教室的呼叫号码,师生能够借此很快速的反应多媒体系统的意外状况。IP电话系统由电话听筒和语音网关组成,连接网络的语音网关放置在钢制讲台内,讲台台面上放置电话听筒。网络电话主机需要设置固定IP地址,并且要与其它多媒体设备分配在同一网段内。
3.7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室端的云台摄像头进行现场画面采集,通过多媒体系统的局域网实现高达25帧的动态远程视频图像传输。内置WEB服务器使视频摄像机的管理、配置和监控都能通过浏览器来完成,操作简单方便。视频监控系统功耗低,可以常年不间断运行。管理人员通过画面能实时看到远端教室摄像机捕捉的视频图像,也可以远程监听教室的界面话筒捕捉到的声音,并且能将这些捕捉的视音频进行录制存放在本地计算机的磁盘上。
4 结语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兴起,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育媒体”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应用开来。值得注意的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因此而淡出课堂,相反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产生了新的活力,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新的乐趣。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被取代,而是获得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条件。没有教师的教育,再先进的辅助工具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建设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营造了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它为课堂活动中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创设了尽可能多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还将不断发展,如远程电子教室系统、虚拟教室等,在更深层次上影响教学活动本身。
篇12
引言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等要求。本人所在团队通过对近10年来100余篇有关教师发展理论基础和模式的文献研究,同时重点针对运作理念、整体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对55个典型教师发展平台(其中国内平台31个、国外平台24个)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化支持环境,该环境能够服务多种形式的教师学习活动,如教师培训、自主学习、与名师对话、校本研修等。
一、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被看作是一种由标准指导、根植于教师工作、聚焦于学生学习、而且适合于教师职业发展的终身化、情景式的发展形式,其目的就是发展、实施和分享教师间的知识、实践与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价值观。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发掘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并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包涵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和有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经验和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让个体、团体或学校得益,进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综合以上观点结合实践共同体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即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或称为从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需要系统性的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理念存在三种基本取向:
(1)理智取向,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差是因为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假设,认为教师能力的发展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过程,因此采取大量的短期集中培训、各种形式的专家讲座来提高教师的能力,这种方式对于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师理论知识效果很好,但往往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脱节,所学的知识难以转化为教师教学的实践能力。
(2)实践反思取向,认为教师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个体实践经验的积累,因而强调对教学实践以撰写反思日志、开展行动研究等形式进行“反思”。然而这一时期的课题研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素养要求很高,成为少数优秀教师和学校的展示平台,无法大面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3)生态取向,认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不能依靠对少数骨干教师的精英式培训,而应当构建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和制度,关注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并且教师的学习应当与教师的实践密切结合。
“理论先行模式”中注重教师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迁移,“实践先行模式”中过多的重视教师的个体探索性实践和反思,导致教师出现迷茫、教师教育者尴尬的局面,呼吁一种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即“知行合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3.实践共同体理论引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
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0f Practice),国内也译成“实践社团”,是人类学视角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要素。最初由莱芙(Lave)和温格(Wenger)在《情境认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用以表达一种“基于知识的社会结构”,并借助于这一概念提出了“学习即实践参与”的观点。他们认为“实践共同体包括了一系列个体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实践和信念以及对长时间追求共同利益的了解”,Barab和Duffy归纳了共同体的三个必备特点:共同的文化历史传统、相互依赖的系统和再生产循环。
在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师通过实践共同体的活动,获得自己的专业发展。它以“共同体”为载体、以“共同的愿景”为导向、以“协商的文化”为机制、以“教师实践问题”为基础、以“实践参与中的身份认同”为标志,有利于培育教师合作文化、提升教师实践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有着共同理想、目标和愿景的教师聚集到共同体中,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交流、思考、互动和反思等行为,在共同体成员的相互合作中发生实践学习活动,在共同协商中成长自我智慧,在不断螺旋上升的共同体中发展自我能力。
二、网络支持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快速发展,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的的网络支持环境也应运而生。近来年,我国各类教育机构、公司、科研机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相继推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为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网络支持环境的设计和开发应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责任思想和专业思想的培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平台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依据“知行合一”、“实践共同体”等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构建了以实践共同体为核心,专家引领、资源支撑、教学管理部门支持和技术支持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支持环境新模型,如图1所示。
1.以活动为中心的实践共同体
Barab和Dufry指出,人们在某种现实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形成了某一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两者是不可分离的。Lave和Wenger~7]把这种情境称之为“实践共同体”,并把它定义为“一群追求共同事业,一起从事着通过协商的实践活动,分享着共同信念和理解的个体的集合”。综上不难发现,实践共同体形成了教师间协作互助、交流互动的核心,强调成员要有共同的任务、历史、知识基础与假设,同时各自负担相应的责任,充分利用工具、资源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任务。
Tapped in是由SRI International(斯坦福研究所)创建的网络学习环境(如图2所示)。该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资源、在线支持工具,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小学教师(K-12)、图书管理员、学校管理者、大学教师、研究者共聚一堂,通过学习、合作、分享、帮助得到共同发展。同时,为访问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体验,借助工具、资源、同伴、专家、顾问的帮助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坊中得到发展。在“知行合一”模式的网络支持环境中,共同体成员围绕实践共同体这一核心,开展以“专题讨论”、“研修课程”和“集体备课”为主题的活动。
(1)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活动中,教师根据兴趣或要求加入不同的讨论组,并针对专题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专题内容的认识。美国College Board网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最初是由多所高等院校联合成立,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多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民主化(如图3所示)。College Board中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模块下的Workshops andSummer Institutes为K-12的教师、管理者和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实时授课和在线交流活动。该模块的一般流程是:①点击左侧导航栏,浏览工作坊的日程安排等信息;②根据社区列表中的标题,选择感兴趣的社区;⑧在共同体中,共同体成员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研讨;④活动结束,主题发起者总结活动成果,上传至共享区域,实现资源的再扩散。
(2)研修课程
研修课程主要通过集体面授、混合式学习、网上学习等形式开展,促进教师对某一特定领域知识的掌握。“中国教师研修网”中研修课程的实施流程:①研修活动发起者发起研修课程,公布课程相关信息,包括课程主题、课程类别、主持人和起止时间。②“研修课程”分为同步研修和异步研修。同步研修中发起者组织教师在规定时间利用交互工具(如:聊天室、ICQ)参与研修课程;异步研修中,教师对感兴趣的课程通过协作交互工具如:留言板、BBS、News等发帖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③研修课程结束,教师查看评价,进行总结与反思。
(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的系列性活动。集体备课有效地将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优势,即保证教学进度的统一,也能保障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凭借已有经验和独特的自我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集体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例如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协作备课”模块,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了集体备课。途径①教师在word文本中撰写教学设计方案利用网络上传至平台共享区其他教师下载、批注后上传重复多次后,教师上传最终版的设计方案;途径②教师上传教学设计至平台专家通过批注、点评、划分等级等方式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反思后修改和完善设计上传至平台平台提供两个版本的对比供成员学习借鉴。
2.专家引领
在顶层的专家引领下,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之间传递经验、开展教学指导、进行专业对话,新手教师的身份是不断再生产的,新手教师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熟实践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即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逐步到共同体中的核心人员,从新手到专家。“名师工作室”实现了专家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因其功能的综合性为教师发展提供多种有效途径,同时符合教师发展周期性特征,成为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运作模式之一。工作室一般由2名以上的名师组成指导小组,指导10余名新手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示范、诊断和评价。同时教师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反思、问题、困惑上传至名师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同步或异步讨论区中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分享和协商。
美国Annenberg Learner平台(如图4所示)借助媒体和电信技术在美国学校推进优秀的教学,主要授权于针对K-12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视频项目与协调网络和印刷材料项目。该平台中的专家讲座紧扣教学、主题鲜明。访问者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分类(如按学科、年级搜索),检索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并免费观看。
台湾的“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整合平台”和浙江教学资源网是国内较为典型的名师工作室。其中浙江教学资源网中的“教师工作室”模块为省内各学科特级教师建立个人名师工作室,通过为教师制定学习、实践、反思的计划,在课例研修的过程中提供视频、语音的指导活动,组织教师在讨论区中进行同步、异步交流互动活动,促进教师在名师引领下的发展。
3.资源支持
“资源支持”是指一切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按照教师发展的层级递进性、系列化、结构化和模块化共建共享资源,包括学科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学评优课以及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呈现形式丰富多样的优质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支持,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从平台分析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港台和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支持环境中均提供资源支持,占比分别为80%和54.17%。
LEARN NC是北卡罗来纳州公共学校有关K-12教与学的平台,该平台中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计划、学习材料(课本知识的补充资源)、课程标准等;专业技能资源包括最佳实践(文本、图片、视听和联网资源等)、在线课程、NC专业教学工作标准等;所有资源支持教师在线搜索、免费浏览。
本文中将资源支持分为了网络课程和协作工具两类。
(1)网络课程
通过对平台的分析发现,国内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的功能模块繁多,包括教学评价、案例研究、教学沙龙等20余类,其中网络课程占比最大,占到了19.23%。国外平台中,英国的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中提供了许多与实际项目挂钩的网络课程资源,充分满足了教师了解教育教学知识的需求。
网络课程指教师将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以多种形式提交到网上,学习者采取在线或离线方式浏览学习,包括同步网络课程和异步网络课程两种。其中同步网络课程以视频或音频为主,文字为辅;而异步网络课程以文字、图片为主,动画、视频、音频为辅。同时网络课程还包括各种教学活动,例如测试、答疑、讨论以辅助学习者学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基于协作的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系统化课程知识,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人所在团队于2011年12月实施了“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向教师教学能力迁移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实践孕育创新”项目),搭建了Moodle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设计开发了《Imel课题研究》、《教育研究方法》两门网络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展示和灵活多变的学习活动设计,重点帮助教师厘清研究思路,提供研究方法指导,该平台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协作工具
常见的协作工具包括BBS、Wiki、讨论区、留言板、News、学习论坛、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和微信平台等。共同体中的成员,通过协作工具,实现知识交流机会的创造,成员主动梳理并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手段、课堂组织形式,将基础知识进一步的系统化、巩固化。在“实践孕育创新”项目实施期间课题组教师通过在论坛中发帖和回帖、利用腾讯即时聊天工具和YY语音参与课题讨论,实现了课题组教师与指导专家的远程交流。如图5所示就是当地教研员指导课题开展以及远程指导专家与课题组教师互动交流的实时截图。通过即时交流互动促进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即时性。
4.技术支持
网络支持环境的建设是围绕支持平台展开的,因此学习实践共同体中成员自主建设教学网站是实现教师专业化能力发展的前提。通过研究发现,网站的更新速度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关注较多的,教师学会了自主建站,才能根据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及时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进行调整,保证在实践共同体中做到接受最新资讯,反馈最前沿的教学科研信息。技术支持就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技术性问题设立的专栏,教师就自身遇到的某一问题或困惑,在网络平台上发起的寻求支持和帮助的活动。活动一般由教师个体发起,其他教师本着自愿原则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之间在互动、交流、合作、反馈过程中达到共同解决教学问题和困惑的目的。同时平台具有保存实时、非实时记录的功能,按主题将所有帮助信息进行分类,为教师检索查看提供便利。
5.教学管理部门支持
篇13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由最初的电子零售阶段、电子贸易阶段发展到网上交易市场阶段。网上交易市场是一个从内向外、内外整合的供应价值链。当然这也要求进入网上交易市场的企业内部必须先有一套合作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并且这套系统能与外部信息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企业生产、采购、销售全过程的整合信息化。
1 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现状
在我国网络营销起步较晚,直到1996年才开始被我国企业尝试。 1997年~2000年是我国网络营销的起始阶段,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网络营销。2000年至今,网络营销进入应用和发展阶段,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网站建设迅速发展;网络广告不断创新;营销工具与手段不断涌现和发展。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企业越来越关注口碑的作用。到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高达2.53亿,居世界首位,网购人数达6329万人。到2009年12月网民已经超过3.6亿,截至2011年11月底网民数量达到4.5亿。目前,各种网络调研、网络广告、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网络营销活动,正异常活跃地介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2 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障碍
目前,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主要有以下障碍:
1)消费者心理上的障碍
消费者传统购物观念的束缚。据调查,有59%的人认为网上商品无实体感,对其质量不放心。这种眼见为实的购买心态及对新事物的不信任感,多少也会制约网络营销的发展
2)网络安全和信用环境上的障碍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信用消费充分发育,以信息网络、安全机制、认证系统、电子对账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度成熟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商务形式。但是从安全保障上看,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和安全电子交易体系还不健全。今年春季,曾有人利用在新闻组中查到的普通技术手段,轻而易举地从多个商业站点窃取8万余个信用卡号和密码,并标价26万元出售,由此可见网络安全机制薄弱造成的损失非同小可。
3)网络营销技术上的障碍
技术方面的障碍主要包括网络的复杂性,企业网与INTERNET互联时,性能、管理、安全等都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的思维方式与战略方案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据的可靠性,软件不可靠、线路不可靠、系统不可靠,我国通信及服务质量也是不尽人意;带宽与速度等方面,这些都是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挡路石。
4)企业自身上的障碍
有些企业领导对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甚至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网络营销,在目睹了一些国内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失败的案例后,更加失去了开展网络营销的动力。有些企业虽然也进行了网络营销,但其网络营销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网络广告和网络促销上面,他们仅仅把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厂址和电话等信息上了网,而没有注重对企业形象、产品信息作具体、系统的介绍。
5)物流网络不配套
网络营销虽然缩小了企业之间的信息虚拟市场上的竞争差距,但对企业的物流水平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拥有全国物流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物流能力不强,效率不高,不能及时与网络用户实物交割,已成为阻碍其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发展网络营销,物流先行是可行之路。
3 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对策
网络营销作为新经济形式下的产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网络营销飞速的发展过程中,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当然,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我国网络营销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再认识和调整:
1)树立网络营销观念和意识
对于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层和管理层,一定要树立网络营销的新观念,改变自己的传统经营管理思想,以适应在新经济形式下的竞争。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网络营销给他们带来了低成本优势,也带来了更多的营销机会,同时也带给他们和大企业同等竞争的机会,在没有规模经济制约其自身的情形下,参与到全国甚至是全球的市场竞争中。
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要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毕竟网络营销会带给自己更大的方便和快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在我国的发展会有更大的空间,也将会成为未来营销的主流,消费者也应该适应潮流接受网络营销的新观念。
2)搞好互联网基础建设
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适合大众品位的信息服务和内容较少。上网普及率低,而且我国上网费用普遍较高。为此,要大力开发计算机网络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构建一套完整的网络体系,制定优惠措施、降低费用鼓励企业和个人上网。
3)加强对网络营销的立法与监督,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
在网络商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交易的合同认证、执行和赔偿、反欺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等方面制定规则,为网络营销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
4)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制定鼓励、扶持网络营销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对网络营销的发展也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既要防止畏缩不前,又要避免不顾客观现实条件的急躁冒进。
5)树立网络个性化营销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