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体能训练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能训练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体能训练培训

篇1

一、体能教学训练模式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一)体能

体能是体质的一个方面。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三个方面。良好的体能是提高学员实战水平和工作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应对各种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

(二)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指为了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而进行的训练。取决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体能训练具有长期性,也就是说学员必须从心理上接受体能训练,在训练中必须持之以恒、认真对待。体能训练内容主要由身体形态、机体机能、运动素质三类训练内容组成。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训练的核心部分。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对于改制生学员应重点练习力量、速度、耐力这三大基本运动素质。

(三)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其意志品质。警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塑造身心和谐的改制生学员,通过教学使其具备健硕的体格和健康的心理,为公安基层工作培养合格的预备警官。

(四)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选用体育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这些体育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体能教学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学员的注意力,一是为了让学员掌握体能训练的技术环节,二是为了使学员明白体能训练的方法,这样就为学员的课外自主训练提供了基础。

(五)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体育教学训练思想的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体育课的设计与实施上。与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联系。改制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固定单一,要从学员的心理需求和身体实际状况出发,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模式,达到警体课的教学目的。

(六)体能教学训练模式

体能教学训练模式是在体能教学训练中表现出的体能教学训练思想的教学程序。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组织体能教学训练,也就是以什么形式来进行体能教学训练课。改制生学员心理较为成熟,思想上存在优越感,在体能教学中会出现懈怠情绪,因而为提高体能教学的质量必须合理设计体能教学训练模式。

二、体能教学训练模式的分类及特征

(一)体能教学训练模式的分类

体能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采取哪种教学训练模式,使用恰当的教学训练模式会大大提高学员体能训练的效果和质量。根据不同的训练形式,我们可将体能教学训练模式划分为:传统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模式、体育游戏模式、比赛模式、考核模式等。

(二)体能教学训练模式的特征

1、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

传统教学模式是指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组织下带领全体学员共同进行体能训练的模式。改制生不同于一般的本科公安专业学员,加上他们已经具备在职警察的身份,心理上较为成熟,警体教师在警体课中开展体能教学一般会采用传统的体能教学训练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使用较为简单,易于进行体能训练,但这种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员本身没有主观能动性,训练不积极,往往由于训练内容的单一枯燥使学员失去训练的兴趣,形成一种应付心理,造成了教学训练效果均不佳的后果。

2、分组教学模式的特征

分组教学模式是由体育教师采用一定的方式把学员分成几乎均等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自进行体能训练的模式,最后由体育教师检查各小组体能训练的成果。分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员自身的训练积极性,加深了学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和理解,但由于失去了教师的管控,学员分组后会出现一些小组成员纪律问题,训练的动机难以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后加强对各小组的指导和督促,这种分组模式往往在擒拿格斗课程里面使用,较多用于擒敌拳的练习中。

3、体育游戏模式的特征

体育游戏模式是由体育教师安排某一项或几项游戏活动以促进学员体能水平提高的教学模式。体育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学员身体各器官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身体耐力、柔韧、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也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能训练的主体是学员,只有满足学员自身的需求才能提高训练的效果,体育游戏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有些集体游戏还能够促进学员之间的团结互助,而且游戏有它的规则限制,也加强了学员的组织纪律性。改制生毕业后会进入公安系统的基层工作,警务工作的高压力、高负荷、高应激的特性不可避免,在体能训练中运用体育游戏在锻炼他们身体的同时,也会调整他们的心态,形成积极乐观轻松愉悦的情绪。体育游戏模式可在警体课教学中使用,但不宜过多,过多会造成改制生学员心理过于放松,形成懒惰懈怠的心态,而且很多游戏的训练强度较小,对体能水平的提高的幅度不大。

4、比赛模式的特征

比赛模式是由体育教师运用比赛的手段,让全体学员加入到体育比赛的竞争中,来加强学员体能的教学模式。学校每年会举行校际的运动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在这些比赛中学员会努力训练,争取好的名次,体能训练的成绩大幅提升,但参加这些比赛的学员毕竟是少数,既然这种模式对学员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我们尝试把这种比赛模式引入到警体课中,在本班级内可进行田径类比赛,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更好的方法是与同时上课的其他班级举行友谊对抗赛,尤其是球类的对抗赛,包括足球、篮球、橄榄球等,这几个球类项目参与的人数多,对抗激烈,趣味性浓,能够锻炼到的身体素质较多,但比赛模式的训练强度较大,身体对抗较多,容易造成伤病,而且比赛期间学员心理也较为紧张,不宜过多使用,教师应把握好学员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在学员身心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可采用。

5、考核模式的特征

考核模式是由体育教师在警体课对学员进行体能测试,把体能测试的成绩加入到学员的总成绩中,这是一种以考促训的教学模式。考核是检验学员训练成绩的风向标,改制生体能训练的效果是需要考核来检验的,以考促训是教育工作者常常采用的手段,另外,学员特别重视自己的考核成绩,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往往会加大自己训练的强度,调整自己的训练态度,更加积极主动的地配合教师完成每一堂课的体能训练,但如果考核贯穿在每一次教学中,教师与学员的压力较大,脱离了基本的体能训练,体能水平的提升也就比较缓慢,考核模式可在每学期开始 、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分别采用,以检验出学员每个阶段的体能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知5种体能教学训练模式各有优势和短处,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合理设计该使用哪种训练模式是教学中的关键。研究认为在警察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始阶段首先宜使用考核模式,这样能让教师掌握每个学员的体能情况,有助于下一步的体能教学,考核的项目应该涉及耐力、柔韧、力量、速度、灵敏性等;教师在掌握学员的体能成绩之后,可根据每次课的天气、场地、学员的心理状态和兴趣,有变化的选择传统模式、分组模式、体育游戏模式和比赛模式,这样就保证了体能教学训练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员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在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堂课,可以进行体能测试以作为学员警察体育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

(二)建议

由于当前大多数警察院校对于改制生没有安排专门的体能课程,只有警察防卫控制或者擒拿格斗课程,研究认为:第一,警察院校应开设体能课程,如果没有条件开设体能课程,警察体育教师应在警察防卫控制或者擒拿格斗课程中加大体能教学训练的比例,打造学员成为具备娴熟的格斗技术和强健的体魄的优秀人民警察。第二,警察体育教师应加强对体能教学训练模式的深入学习,在宏观上把握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体能教学训练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大辞海﹒体育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6).

[2]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1).

篇2

首先,我要转变心态和思想。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应调整好心态,应该以学生的视角,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教学,打造互动、个性、灵活的课堂氛围。

其次,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要善于主动运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预见,未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教师需要善于利于互联网技术,让自己重塑,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教师的竞争力才会不可撼动,才会使教师的职业得到不可想像的发展空间,让互联网技术回归为教学辅助利器的本质,终归人的智慧是一切新事物的起源。

当下,“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互联网拥有巨大的资源、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育创建新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形态。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实现教育的“五个任何”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应用于远程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书本开始、学习任何课程。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互联网推动教育的发展,教师可结合线上移动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掌握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时间限制的问题。网络教育灵活方便、多样性的“五个任何”,在教学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成长中的现代网络教育的基本规定。  

二、实现教育双向互动、实时交互模式

网络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在网上利用BBS、E-mail等网络工具或“速课网”移动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开展全面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形成交互式学习。通过学生与老师在线授课与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解答疑问、完成作业、考试等,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拉紧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网络教学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三、提供个性化教学和服务

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测评结果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开展针对不一样学员的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指导方案等。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方法和条件。

此外,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发展。学校培养人才也不能都按照以往单个标准。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才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的兴趣。因此,注重在学生阶段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多变,可选资源充分丰富,为个人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件生动多样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能够将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来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学习,给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出一些数据或者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场景。利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教师可制作生动多样的教学课件来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除传统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和枯燥感。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接收更多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更好的吸收知识和成长。

篇3

篇4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观察事物活动的速度和灵活程度,指迅速且善于发现容易被忽略的信息。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无不是对简单的自然现象观察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观察力千差万别,同是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一眼就看出问题的要害和内在联系,有的同学则相反。敏锐性的高低是观察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并从中找出实质,快速解题。

分析: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一般习惯于通分运算,计算量较大,但如果不只是观察分母,同时观察到分子:3,74,111的最小公倍数是222时,只需要比较这三个分数倒数的大小就行了,这种解法非常简捷。(解略)

观察力的敏锐性与个人的兴趣往往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在观察同一现象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注意到事物不同的侧面。兴趣可以提高人们观察力的敏锐性,例如,同样是在乡村,植物学家会注意到各种不同的庄稼和野生植物;而动物学家则会注意到各种不同的家畜和野生动物。观察力的敏锐性也与个人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在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自然容易观察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相反,一个知识面狭窄、经验贫乏的人,面对被观察的对象,总有应接不暇的感觉,结果什么都发现不了。当然,知识对观察的敏锐性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有些人常凭借已有知识对一些事物进行主观臆断。歌德就曾说过:“我们见到的只是我们知道的。”

篇5

技能的失调。他指出:“在课堂里要做两件事,第一要学生掌握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努力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如果不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我们不要认为,既然学生掌握了知识,他们就会变得聪明,事情永完不是这样简单。”从数学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以为要使学生变得聪明,就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数学思想和方法,灵活地处理问题。其具体表现就是反映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程度方面。在现实的教学与人才的选拔机制中,有这样一个争的事实:学生教材同步训练的要求高于教材,而高考的要求的难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高于同步训练要求的难度。这是由高考的选拔性质决定的,进而客观上使教材习题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存在一些不足,造成一些学校出现了本需要加强习题教学(而不是削弱)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思维锻炼,却因习题训练量不足或严重不足,数学教学质量受到不应有的影响,如何通过习题教学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行培养,我认为这是值得人们探究的。

一、加强针对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法的教学研究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思想和方法,数学思维得到了培养,这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于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以选择的形式出现的地要求学生“眼睛一看、脑筋一转、手一勾”从而在时间上把握主动权的题型。我们是否宜在日常的教学中,注得指导学生对题型进行归纳,并通过实际训练对一些问题摸索出解题模式,此种做法对学生解决同类问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为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仍需要归结到基本的题型和解题模式上去。与此同时还要关注这一趋势:从升学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考察也成为大势所趋。我认为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这种能力在考察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方面得到了具体体现,因此在重视指导学生概括解题模式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也应据高考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失时机地予以加强巩固和提高。所谓时机,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教学阶段(章节、单元、学期、学年等)结束之时,也往往是题型、解题模式为学生基本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培养之机,这时我们不仅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一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而且更需要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灵活性地训练充分挖掘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或者说进放高三时的突出强化训练是有效但却是有限的,因此我以为这类做法宜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何况我们的教学阶段大都有一定的课时安排,我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安排而不宜挪为他用(如因课时紧、任务重等),必要求时还需要增加上若干个课时用手此阶段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建构。

二、强化学生的“积累”意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值得借鉴: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现状,有意识地日积月累,精选一些紧扣教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灵活性比教材稍高(相当于高考中的中档题的难度)又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和解决问题的习题,有较强针对性地来加强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使所进行思维训练的梯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对涉及到思维灵活性的“稍纵即逝”和智慧火花,下意识地进行捕捉和积累,因为数学思维灵活性也常体现在新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认知结构的改善等方面。这样做的结果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现有的思维水平基础上有了提高,又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题海战术”之苦。那么如何寻求到教与学的“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比例及关系,这需要针对影响中学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因素(如生理因素、社会环境发展因素)深入开展教育科研的开发研究工作。

固然我们的数学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在现有的教育资源的配置下以及受高考的“竞争、选拔”性质的使然,教师和学生应有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我以为对于教师和高中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没有这种精神,教师就难以有理想的教学成果,学生也就难以取得升学深造的资格,这也成为人们的共识。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高中数学教学中,还是要以课本中习题为基础,首先打牢基础,从中归结总结解答题目的思路和办法,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能解答高考题目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篇6

例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时,在学生学会了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之后,出事一些不规则物体:芒果、凹凸不平的石块、橡皮泥塑、缺损魔方……等等,说:“像这些无法用语言准确说出它们具体形状的不规则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有谁有办法把这些缺损的魔方的体积求出来呢?”然后把形状不一缺损魔方交给各小组的组长,问题深度突然增加了许多,在他们短时间内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老师予以提示:“能否把它变或分割成我们学过的有规则物体体积后计算呢?”此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茅塞顿开,学习情绪高涨了,思维一下也活跃起来了,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开始进行讨论研究,探索手上魔方体积的方法,尝试求出魔方体积。学生经过谈论、研究、思考之后,得出答案各有千秋:有把缺损魔方摘下再拼成有规则的物体后再求体积;有摘下一小块小正方体计算它的体积再数数共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最后求出;还有的把它看成几个有规则物体组成,把各个部分体积求出后,再求和即可。老师在肯定“转形”求法是好办法,予以充分的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提出了更深的问题:“如果要求的是这个芒果或石块的体积呢?时否也用‘转形’法来求呢?”这时,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思想处于放松状态的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之后,这一问,思维再次被激活了,立马投入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思索,迎接新的挑战。

二、探索规律,训练和发展思维的抽象性

探索规律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加工活动,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方式和手段之一。小学数学教材中探索规律内容主要是以探索数量间的关系为主,探索数量间的关系教学中,要明确构成规律的元素(各个数字)结构和规律的重复特征,针对前后元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最后归纳出整组数据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后面元素是什么,即预测规律发展趋势。学生经历了通过事物(各个数字元素)的表象,进行分析,反复思考、推敲、判断、推理,理清各个元素间的关系,到最后概括规律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和提升。

三、说辩并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缜密性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人类的思维是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语言这特殊的工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设计一些难度适中,方法多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同时又要鼓励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与其进行辩驳,争论,在辩驳争论的过程中,使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得到完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我在教学正方形面积和周长之后,设计了真阳一个问题:让学生判断和思考: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经过思考,有的认为相等,因为得数都是16,有的则说绝对不会可能相等,因为那是两个不同概念的问题,只是数值上相等。在争辩中,则用了“两个人、两块钱、两条腿.....想相等吗?”来反驳对方。使对方认识到了自己对问题思考不周密,有疏漏现象。

四、操作实践,训练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篇7

1.当前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与训练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国内体育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与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文字表达与语言能力训练现状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表达,通过语言来感染人,而且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载体。教学用语的研究,语言表达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课堂语言应用艺术,同时这也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功能和素养,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时,一方面要给学生揭示体育运动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还应当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强化思想教育。然而,从当前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现状来看,这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比如,培养模式相对比较单一,而且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缺乏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部分高校相对而言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学校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坚持学生中心主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模式,主动获取教学技能。从实践来看,各高校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提问以及教案编写,提高了教学技能,这一方面有气可取之处。

1.2课堂管理及把控能力培养现状

体育专业学生的课堂管理能力培养,实际上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有效的联系和管理,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的顺利。从当前高校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现状可见,其现状如下:第一,在专业课上一般会安排要求学生至少体验一次做代课老师的感受,以此来锻炼学生组织、管理以及课堂教学把控能力。第二,部分学校会安排见习周,由学生观摩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待学生熟知了课堂流程以后,再分配给他们具体的教学内容;见习生个人组织、设计教学方案,并让老师对见习成绩进行评价考核。第三,学校通常会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实习过程中进行摸索和积累经验。第一,学校没有专门课程设置以及文件,要求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做专门训练和培训。对学校的具体培养方式和方法评价,既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若想全面提高和改善现状,仅靠上述培养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1.3课程设计及落实能力训练现状

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应用本学科理论方面知识,并且结合实践操作,对授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优化设计。课程设计技巧执行能力,则是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所设计的内容意图全面贯彻和落实,并且将课程设计有效地转化成课程成果的能力。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设计及其落实和执行能力,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若想上好体育课,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中又包括课程内容、组织以及方法和管理等。目前的现状是,虽然课前做好了准备,但是真正的执行起来却因时间等限制而出现其手忙脚乱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因心理素质差而过度紧张,以致于课堂教学难以正常进行。对于这些知识和能力而言,仅靠课堂上的训练和培养是不够的,还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1.4专业技能培养现状

扎实的技能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的素质要求,除此之外,还应当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技能培养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专业课上,老师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专业技能传授,以致于重专项技能、轻综合技能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学生理论与技能失衡。第二,各学校对此都有专门的文件指导和课时安排。第三,各学校老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方法、内容等过于单一。第四,在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过程中,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践授课,缺乏创新。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和训练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与训练现状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针对性应对。

2.1针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措施

2.1.1学生自己应当多参加具有积极意义的体育活动、讨论会以及学术交流和演讲活动,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以及沟通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策划相关活动,并以此来加强知识的积累与沉淀,通过强化实践训练,有效的连接和贯通教案编写、技术动作以及语言表达。2.1.2教师可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所编写的教案及其能力进行检验和评价。在对学生技能进行培养时,也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教学体验,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灵感。2.1.3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在设置课程、培养目标时,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指导,并且设置专门的文件以及考评体系,对学生加强锻炼和培训。同时,还要准确把握文字表达予以语言能力训练时机,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加强举一反三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意境,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2.2针对学生课堂管理能力的培训策略

实践中,学生应当不断学习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充实学生的素质,并且将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时,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观摩,采用多媒体课件,要求他们利用个人的思维去写观后感。就体育专业课上的快速、合理地组织队形以及口令训练等,应当安排好课时,进行专门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实践经验非常的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学校应当优化调整学生实习时间,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学生应当注意个人学习态度的转变,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还要对待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而是应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课堂教学的愉快。

2.3针对课程设计及其执行能力的培训策略

以全新的理念和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宗旨和目标,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在体育专业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创设与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及反馈信息等进行思考,探寻更适合学生教学技能提高的方法和手段。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当注重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此来有效调整学生的课程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加强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自身也应当注意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二次开发教材的意识和能力,以此来提高课程设计以及实施能力。学校方面也应当加大力度,创建更多更好的平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4针对专业技能的培训策略

高校应当合理安排课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使其更加的合理化。同时,还要避免重专项技术培养,轻综合技能训练现象,将理论与技术有机协调起来,实现二者共同发展和进步。扎实的技能是以理论知识作为依据,应当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动作;基础知识是在专业技能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更新和整合。虽然当前国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但是师生也应当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我。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实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老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既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又要进行创新。

2.5针对理论知识与教学创新能力的培训策略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认真学好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注重二者的协调发展。同时,学生还应当端正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学校应当强化教学创新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创新发展;多参与学术交流会,并且为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展示提供平台和机会。学生应当将“考而学”的观念,有效的转变成“学而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使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纵观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宏观方面来讲,国家、学校应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改善和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同时,各个体育院校应当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人才;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模式等,培养多能型人才。在此过程中,还应当构建科学、完善的考评体系,并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公平,使其能够有效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从中观方面来看,体育院校应当注意培养目标的及时矫正,并且设置专门的训练模块,以此来完善技能培养机制。学校还应当不当完善课程体系,不当优化设置结构。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专项技能培养而轻综合教学技能创新的模式,注重理论发展与改善技术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制定系统、合理的考核机制,采用全面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各体育学院应当制定科学有效的机制,以确保教学技能考评制度的有效落实。从微观层面来讲,应当不断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和培训,给自己制定可实施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采用微格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同时,还应当根据社会和时展要求,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模式,以此来有效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实践中,建议学校充分考虑延长实习时间,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人从中获取体育教学技能的活动,通过兼职、私教以及培训班等方式,来有效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生,应当自我调整心态,加强个人教学技能的训练;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个人成为能力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人才。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体育学科的教育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体育专业教学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和改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科设置方式和内容,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陈旧思想,不断更新理念。这既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未来体育教学事业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许强;吴秋林;赵国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9).

[2]吴建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1(04).

篇8

一、新课改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水平

我们随机对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共67名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有76.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有13.6%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仅有9.6%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上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尚处于一个较低的层级。因此,在新课改实施的进程中,探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无疑为增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2)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技能水平。因此,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无疑是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体育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要想达到体育新课改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进行职后教育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了。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有助于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形成学习型团队营造良好的环境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是一种有效的职后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能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体育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有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形成学习型团队。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所谓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是指以提高和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以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为载体的一种职后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主要特点有:①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相互交融。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培训过程中,既显示出动作技能的具体行为表现。也彰显出智力技能的调节和完善作用,这两种教学训练技能始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②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及行为习惯等,因此,即便他们在接受相同的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时,每个体育教师将会感受到不同的体现,他们所获取的教学训练技能也将是有差异的,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⑧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在对高职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中,一般会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效果;其二,是因为教学训练技能本身具有多样性特征。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分类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分类情况,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对我国具有丰富教学训练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的访谈基础上,认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六种:①教学训练目标设定的技能培训。教学训练目标设定技能是为了实现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体育教师所设定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易于观察和测量学生行为和心理变化的一类行为方式。它是体育教学的灵魂,亦是评价体育教学的依据。因此,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目标设定培训就显得必要迫切;②交流与沟通技能培训。交流与沟通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特定的沟通与交流环境下,选择适宜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合理地准备和组织沟通与交流信息来实现沟通与交流的一种行为方式,交流与沟通技能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素质,也是组织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③讲解技能培训。讲解技能是体育教师通过语言,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技战术等进行描述、解释、分析,以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所学习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讲解技能是体育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它几乎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认为体育教师的讲解技能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④直观演示技能培训。直观演示技能是体育教师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运动技术动作的表象、过程、要领等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直观演示技能是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因此,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师这类技能非常必要;⑤反馈强化技能培训。反馈强化技能是体育教师以学生的练习行为为载体,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对学生完成的技术动作情况进行诊断或强化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反馈强化技能是改进学生动作技术技能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因此,也需要进行培训来加以提高;⑥变化技能培训。变化技能是指体育教师通过教学训练过程中的语言信息传递、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量与练习方式的转换、改变对学生身心的刺激等,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变化技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了变化技能能够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新课改下,对体育教师进行变化技能培训无疑是必要的;⑦控制技能培训。控制技能是体育教师在遵循体育教学训练规律和教学训练原则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地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控制技能实质上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教法手段、练习负荷等各个方面的调控能力。这种能力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控制技能培训可以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地实现;⑧结束技能培训。结束技能是指在体育课结束部分时,体育教师通过反复强调、概括、总结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上述教学训练技能均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的必备技能,因此,强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这些教学与训练技能的培训,无疑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理论基础

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目前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教学训练培训的理论基础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传播学理论。

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行为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过程,第一步,要准备所要传授的信息;第二步,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把信息内容转换成可以传递的信号,如口头语言、动作示范等,将各种信息传播出去,使其作用于学生;第三步,学生把所接受的信号还原为信息内容,并通过加工处理理解内容,再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之中。从上述体育教师教学训练行为的整个过程的阐述中,不难发现,体育教学教学训练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

许多研究者利用传播理论的概念及相关模型对教学训练过程进行诠释,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训练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式,为体育教学训练技能培训奠定了理论基础。譬如,哈罗德·拉斯韦尔(1984)认为,传播的过程就是谁(控制分析),说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分析),对谁(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分析)。拉斯韦尔的这种“5W”模式,说明传播过程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的行为过程。

(2)行为学理论

篇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相应地提高了对小学数学语言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语言的训练,在小学阶段限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数学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语言是具有一定的形、音、义的符号系统,数学语言就是表达数学关系和形式的符号系统。在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过程中,数学语言充当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感性刺激物,起着其它信号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学生正是用数学语言进行逻辑思维的:用数学语言来凝结某一概括性的结论,形成概念;用数学语言来凝结某一判断性的结论,作出判断;用数学语言来凝结某一序列性的结论,进行推理。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四个方向的目标是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的需要。笔者普通话等级一级乙等,所担任学科成绩连续十多年位于全乡前两名,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与研究,得出一些浅显的课题结论,总结如下:

第一、启与严相结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读。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议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论让学生构建。

所谓严,就是严格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表达要准确,严谨,表述简明扼要,并合科逻辑。把启迪思维和严格训练结合起来是发展教学语言的首要一环。

第二、学生在动手、动口中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从一年级起,笔者就注意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和训练,给学生多说的机会,鼓动学生动口说,通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学9+几时,出示:9+3=?不仅让学生动手作学具,而且让其口述操作过程。首先给操作小棒的过程表达“凑十”的思路,因为9根和1根凑成10根,所以把3根分成1根和2根,9根和1根凑成10根,再加上剩下的2根,共12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因为9和1凑成10根,所以把3分成1和2,9和1相加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等于12。再如:“教学两位学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出示例题:34+2=,34+20=,让学生摆小棒找出它们的答案。然后比较这两首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两位娄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出示例题:34+2=,34+20=,让学生摆小棒找出它们的答案。然后比较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光将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做题的准确性和速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语言训练应该突出在应用题教学中。

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语言基础,教学中组织学生说算理,说思路,更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准确性、有序性,以数学语言促其思维。可以开展:

1、式题表述训练根据每个式子题,译成文字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述。如(7+2.3)×5译成:①7加2.3的和乘以5,积是多少?②5乘7与2.3的和,积是多少?③把7和2.3的和扩大5倍,得多少?④5个7与2.3的和,积是多少?

2、编题激发思维训练创建不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根据指定的思路去组织语言进行说的训练。如某农场原有化肥5吨,,农场现在存化肥多少吨?学生补充:①现在又买来化肥7吨;②已用去化肥3吨;③现在买来3车化肥,每车5吨。

篇10

EFFECT OF SCENARIO SIMULATION TRAINING ON IMPROVING RESCUE ABILITY OF NURSES IN COMMUNITY DISASTER SITE

YANG Ling, ZHOU Lingli, LI Jiayi, et al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模式对提高护士参与社区灾害现场救援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0名护士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模式培训,评价培训后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结果

干预组护士的社区灾害救援能力,较对照组护士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护士社区灾害救援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职称和工作年限护士社区灾害救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对提高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直观培训方法。

【关键词】情景模拟培训灾害护理社区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cenario simulation training to nurses in improving the rescue ability at community site. Methods

A total of 60 nurse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training,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scenario simulation mode training. Results

The score of disaster rescue ability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p>0.05).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evident in different sections, professional titles and working years (p<0.05). ConclusionScenario simulation model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rescue as an ideal and intuitive method.

【Key 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Training; Disaster nursing; Community

【Author′s address】Nursing Department, Zhuhai People&acute;s Hospital, Zhuhai 51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62

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中国的灾难医学救援随之发展,与临床医学不同, 灾害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学一般在院内实施救护,而灾害医学要到灾害现场, 临时组建医疗机构, 完成灾区伤病员的救护工作[1]。医院在灾害发生时会面临对医护人员临场应变能力、急救知识的挑战,做好灾害发生前的预防工作,同时加强灾害救援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目前对灾害救援能力的培训方式主要是理论培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等方式,实际操作机会相对较少,为提高护理人员在面对真实灾害时救援能力,本研究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式演练,探讨其对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条件的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纳入标准:科室推荐、自愿参与培训;年龄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具有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所有研究对象经过此次培训后纳入医院灾害救援后备人员库。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从全院吸收有丰富临床急救经验的急救专家,共10人组成灾害护理教育团队。灾害护理教育团队成员任务是采用授课形式,课程培训每月培训1次,每次培训时间为2学时,持续3个月。内容为灾害护理理论讲课,包括常用救援知识,通用技能,专科技能,高级生命支持、灾后创伤护理技术、灾后卫生防疫和灾后心理护理、高级灾难医学救援知识,同时强化救援中自我保护与生存能力的培训。护士基本操作能力培训,吸痰、吸氧、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外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约束、解毒等和急救仪器的使用如简易呼吸器、除颤仪、担架运送等。

1.2.2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每月1次,每次2学时,持续3个月。护士首先要完成单项灾害救援护理技术操作,然后进入剧情角色练习。护士进行模拟练习,包括项目有第一现场预检分诊,第二现场急救气管插管,吸氧,吸痰、输液,止血包扎固定,转运伤者,疾病控制,卫生保障等,使每项技能操作达到动作熟练、迅速、准确。建立三级灾害护理救援团队,每个团队设立高级、中级、初级救援护士,原则是充分发挥高级救援护士的指挥协调能力,施展中级救援护士的配合救助能力,快速培养初级救援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设置ABCD制[3]护士配合分工流程,ABCD 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适用于灾害救援现场情况实施,即A 护士服从事件指挥系统(ICS)的指挥,安排小组内人员调配,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救援工作,提供急救物品,协助其他救援成员疾病控制,卫生保障。B护士在灾害救援现场负责捡伤分类,转运等等。C 、D护士负责第二现场伤员的快速救治,如维持呼吸系统功能,维持循环功能,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展开对症救护措施如止血、止痉、止吐、制动、外伤包扎等。

1.3评价方法

1.3.1由灾害护理教育团队成员担任评委在灾害结束后对受培训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进行评分,评分表参照前人研究[4]从技术操作能力(20分)、批判性思维能力(20分)、预检分诊能力(20分)、配合协调能力(20分)、应急处理能力(20分)5个维度考评每名护士在灾害救援现场的救援能力,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灾害救援能力越强。

1.3.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 18.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灾害救援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间护士灾害救援能力评价干预组护士的技术操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预检分诊能力、配合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对干预组护士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不同学历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职称、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一旦有事故灾害发生便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5]。社区是突发灾害的源头,是第一时间救治的现场,情景模拟演练以社区为依托,提高护士分析受灾地区的地形和布局,迅速找到所需人力物资,对受灾人员进行抢救的专业能力。我国护士对灾害护理基本知识、急救技能、心理援助以及备灾能力的需求较高, 而对恢复和重建期的灾害中远期护理培训需求最低[4]。社区灾害情景模拟演练同时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在灾害发生前,对群众人员需要健康教育为主,内容包括交通事故、水灾、风灾,泥石流突发,重大传染病等原因,伤情特点,进行灾前预防,实现以社区为主,保护自己,互相支持,共同安全的灾害救援策略。

3.2陈林[6]指出灾害护理不同于一般护理工作,亟需加强对灾害护理的知识与能力的理解,促进课程构建。灾害护理侧重在特殊环境下救护与管理,缺乏常规医院院内救护所需的大型设备和高级救护条件, 灾害护理救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其工作策略、方式和方法与急诊护理有不同的方面。灾害护理救援队伍成员是能战斗的现场急救队员,要求掌握救援常识、通用技能、专科技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和各自为战的能力,强调救援护士完善救援预案,能配合医生的救灾工作,也能在单独面临灾害突发状况时实施救援工作。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模拟演练后,护士的技术操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预检分诊能力,配合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五个能力都得到提高,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社区合作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让护士感悟到灾害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氛围,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取救援的实战经验。因此,灾害救援护士在现场的急救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在理论学习中不能获得的经验。

3.3对比两组人员,两种方法培训后得分发现,对于灾害护理救援知识掌握水平与学历无相关,这与灾害医学与护理救援知识专业特殊性、实践性强有关,说明目前临床科室的日常操作及普通的护理学教育未能有效提高护士对于灾害护理救援知识水平,而且为组建灾害救援队伍,所挑选人员为全院骨干护士,工作能力均较高,减少学历导致的差异性。本研究显示,急危重症科室护士得分最高,得分具有差异性,p<0.05,这与急危重症科室护士工作中涉及多系统知识,灾害护理救援工作具有相似性,刘庆秋等[7]提出灾害护理教育要促进全科知识储备。护士职称、工作年限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调查显示[8-9],职称与工作年限和学习能力成正相关。年资越高、职称越高护士,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经历完善,人生阅历增加,工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越强,由此产生差异性。

总之,灾害现场救援情景模拟演练可以直观、有效现场记录灾后救援中存在问题,在后续灾害救援知识培训针对性解决。在灾害救援情景模拟现场发现救援护士具有较强的救灾技能,能保护自己的同时寻找伤员,使伤员脱离危险,能配合医生对伤员的伤情做出正确和快速的判断,分类即预检分诊能力,快速、正确完善伤员的救护卡,对危重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尽最大努力防止感染和伤残,能顺利找到所需人力物资,对伤员进行快速转运。灾害现场救援模拟可控性强,可以设置小范围受灾现场抢救,也可以参与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日”综合救援演练,以有限的资金,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专业的灾害救援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娄伟, 李红玉.构建灾害护理课程体系的研究.护理研究,2010,24(12):3272-3273.

[2]赵光昱, 朱兴莲,刘梅瑶,等.灾害救援护理备灾体系的构建与管理.护理学报,2013,20(12A):19-21.

[3]严秀芳. 应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实践及其效果评价.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79-80.

[4]王玉玲,刘钰,黎檀香.急诊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应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67-68.

[5]孙平,朱伟,王剑.基于灾害评估的社区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及模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3):172-176.

[6]陈林,臧渝梨.灾害护理特征分析及发展展望.护理学报,2010,17(2B),1-4.

篇11

1.2 负重弓步:拉弓步时先拉一个最大负重的弓步。一般是以张莹自身重量的10%负重弓步练习每组20次,5―10组,间隙2min,让其得到恢复,随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

1.3 步伐的加速位移练习:听到信号后急速后退,再听到信号小步伐连贯向前,前进时不要求速度,但要求步伐的步幅。做到小而连贯,后退时听到信号反应及时,达到最快的后退速,做到步频快并且有一定的步幅。

1.4 速度练习:为了使张莹的下肢肌肉收缩频率有所提高,训练方法为:10-12s完成所规定动作的最快频率,间歇20s的短暂休息再重复进行,共4次1组,4-6组,两组间隔休息2min。

1.5 综合性训练:实战姿势下蹲跳、下蹲跳弓步、7m往返步伐移动。这些专项素质训练能快速提高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因为这些综合性练习的运动部位、动作结构、用力的性质都符合比赛中专项的素质要求。

通过以上的训练手段使张莹体内的ATP和CP储备最多维持高强度活动10s左右时间。因此张莹的机能较好地具备ATP、CP的储备和供能能力,高能磷酸物得到了良好供应。

2 手上训练内容及协调灵敏度训练要点与成效

2.1 手上训练法:女子佩剑中的劈和直刺是比赛中唯一的得分手段。据统计,一场比赛从个人赛打到决赛,劈和刺要近200次左右(张莹达到230次)。张莹在比赛中动作线路多、握剑能力强、力量足、动作小、变化突然,基本上都能做到准确、快速、突然,这需要运动员具备手臂力量爆发力及手指控制剑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一般采用15kg杠铃快速挺举,每10组为一单元,每组30次,必须在15s内完成。通过一个阶段练习,张莹手臂和手腕力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2.2 协调性、柔韧和灵敏训练要点:在对张莹的协调性、柔韧和灵敏性训练中,要使她把平时训练的技战术运用到实战比赛中去,再根据不同对手运用不同的技战术,做到战术多变,这需要运动员自身的理解力。因此,在协调性、柔韧性训练的同时,要以动脑筋、善思考、理解力强、想象力丰富、具有创造力和应变能力的动作为练习手段。

张莹个子较高,相对来说反应值的能力低一点。然而击剑运动员必须手脚和大脑思维结合,要求运动员在视觉接受刺激信号并及时分析判断后,能随意做出任何相应技战术。张莹在佩剑比赛中各关节活动都很大,特别是下肢髋关节和上肢肩关节活动幅度更大。为保证使其大幅度地完成动作,防止受伤,一般采用以打羽毛球、7m移动往返跑、跳绳双飞等训练方法。由于在专项能力训练上抓得很紧,所以张莹一般在世界大赛和全国比赛中都能根据赛场上的情况变化,随机应变,迅速做出进攻、劈刺、躲闪等动作。

2.3 速度训练方法与成效,

A、快速高抬腿跑、有力后蹬跑、有节奏性的小步跑;

B、60m速度跑,注意动作轻松和技术要领;

C、沿直线快速跑50m;

D、集体听信号站立式起跑、快速跑30m;

E、行进间30m、60m跑;

F、放松跑、加速跑交替进行训练;

G、50m跑与放松、加速跑完整练习;

通过以上的训练方法,张莹的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有很大的提高。

2.4 心理承受能力训练要点

A、认知教育:对奋斗目标的价值的认可和经历挫折意义的认识,能明显增加运动员的动机水平,有意识地接受锻炼。

篇12

据了解,通过“全时云培训”等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已经让福田雷沃重工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培训网点逐渐成为培训效率高、培训内容升级快的一站式“农机培训网”。

本次培训作为我国农机行业最高端的培训活动,受到了全国范围内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及行业专家的充分肯定。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事业部服务总监张增祥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公司的培训软硬件设施在过去基础上已实现全面升级,未来,我们还将在课件开发、培训形式等方面尝试新的举措,不断丰富‘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的内涵,努力把福田雷沃重工打造成国内农机行业领先的培训基地,并以公司所在地潍坊为中心建成辐射全国的农机培训网,为提升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保障农机作业安全、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贡献力量。”

篇13

【Key words】Occupation education;Service profession;Technical ability character;The body train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实用性技能人才,那么我们在学校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技能素质。那么作为服务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呢?如今的知识经济年代,对服务人员的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良好的外形、较好的身体素质、得体的谈吐、亲和力、沟通能力等。那么我们平时所开设的艺术类的课程应该为以上的这些技能素质的培养而服务,而我们艺术类的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也应该参照以上的这些技能素质的培养而安排教学内容。笔者以服务专业的《形体训练》课程为例来浅探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与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培养相结合的问题。

1.良好形体的塑造

服务行业一般都要求服务人员具有匀称、修长的身材,那么我们在《形体训练》课上如何来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呢。

1.1 正常体形或偏瘦体形的学生的训练方法。

1.1.1 科学地采用高强度训练方法。

服务专业学生的体形美是比较重要的,而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都担心在练习的过程中肌肉体积增加而影响体形。但是只要科学地把握训练强度,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据研究表明,大强度的训练(肌肉最大力量的85%)可以使肌肉的力量明显增加,但是肌肉的体积增加不明显。而采用中等强度的训练,肌肉的体积则会明显增加。所以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地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方法,学生在完成动作的时候因为肌肉力量的增加而增添了动作的优美性,同时又保持了良好的体形。例如我们在教学的准备部分可以采用一些行进间的跳跃组合进行练习;准备活动结束后还可以采用两人一组的对抗练习法来进行柔韧性练习,这样可以增强肌肉的负重力量。当然,在教学的基本部分还应该多利用把杆进行弹腿、踢腿、擦地等组合练习,这样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争取达到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使用肌肉最大力量的85%,从而增加学生的训练强度,也达到增加肌肉力量,而肌肉体积不增加的效果。

1.1.2 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教学。

经研究表明,在记忆过程中,尝试回忆法收效比反复机械练习的效果要更好,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已经牢记的东西,其标志之一就是在闭上眼睛时依然历历在目。也就是说,要让记忆达到脱离视觉刺激而独立存在的程度。在记忆某一材料的前期,视觉的刺激起促进作用;在记忆的后期,对记忆材料的视觉依赖则不利于“记忆的脱胎”。记忆是要脱胎的,它要从“感官刺激的母体”中脱胎出来。尝试回忆的过程,就是使记忆逐步摆脱视觉依赖的过程。那么,形体训练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在一段组合的教学之后,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独立练习,但是在练习之前给同学一点时间回忆一下这段组合的完整动作,提醒学生说:我们在独立练习之前,大家在脑子里面把刚才的动作象放电影一下重现一遍,然后再进行独立练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动作协调,加速完成“动力定型”,可以达到较高的运动强度;反之,如果学生在独立完成动作的时候还要一边跳一边想,同时一边模仿别人,就很难达到我们所预期的高强度。多采用这种尝试回忆法进行教学会达到“长劲不长块”的效果。

1.1.3 采用示范教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一个动作,最好的办法就是示范教学,同时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比较大的强度,只能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从而达到保持良好体形的目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而且保持较大的运动强度,我们就应该灵活采用各种示范教学法,比如,学习新动作之前,我们可以采用分解示范教学法,同时采用背面教学法,让学生能初步掌握动作要领;而在学生掌握比较熟练之后,我们也可以采用镜面示范,让学生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到教师的表情或一些细小动作;在学完一小节动作之后,我们又可以采用完整示范教学法,反复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就可以控制学生的练习强度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

1.1.4 根据肌纤维类型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人类的肌纤维分为两种,即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而两种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直径要比慢纤维大;同时,慢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快肌,如慢肌纤维氧化脂肪的能力为快肌的4倍。针对两种肌纤维的形态特征和代谢特征,那么我们如何采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呢?虽然人体内的肌纤维类型的比例和遗传有关系,但是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采用恰当的方法,是可以让两种肌纤维得到转化的。可想而知,为了让学生在运动中保持良好的体形,我们当然是要让体积较大的快肌纤维一部分转化为体积较小的慢肌纤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肌纤维会随专项训练形式而逐渐产生相互转变。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时进行训练时应多采用一些有氧运动的内容,如现在很流行的有氧健身操,有氧拉丁,有氧搏击操等,我们在安排这些有氧运动的时候,不必编排太复杂的套路,也不必太强调动作的细节,只须教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并按照音乐的节奏不间断地进行运动。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尽量地接近标准动作。以上的这些有氧运动方式均可以让学生的部分纤维发生转化,从而达到让学生保持较好体形的目的。

1.2 体形偏胖学生的训练方法。

对于体形偏胖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能源物质的代谢来合理安排训练方法。众所周知,人体中体脂含量高的话,人体的形态肯定偏胖,而脂肪和糖是运动中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据研究表明,长时间的亚极量运动后期,如马拉松和越野跑的后半程时,脂肪供能可占总能耗的90%,这也是为什么长跑运动员都偏瘦的原因。那么,可以说运动特别是长时间的亚极量运动能达到体脂减少、控制肥胖的目的。但是,为了降体脂而运动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强度要低,并需长期坚持。所以我们对于那些体形偏胖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训练以外,还应该在课余时间给他们加量,比如每天坚持长距离的慢跑,而他们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肯定会碰到“极点”,这时候要提醒他们依靠意志力和稍减慢运动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过一会儿在“极点”出现时的不适感觉逐渐减轻或消失,运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同时会达到“第二次呼吸”,这样才能达到减少体脂的效果。 2.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

作为服务专业的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肌肉抗疲劳能力,便如航空服务、旅游、饭店服务等服务专业都需要员工有长时间站立和运动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应该配合市场的需要。

2.1 有氧耐力的训练。

2.1.1 训练方法。

有氧耐力训练方法一般采用持续性练习和间断性练习两大类,而发展有氧耐力所采用的方法,一般采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的持续性练习及长段落的间歇训练,对年龄小的少年及训练程度较低者,尤宜以采用匀速低强度的持续性练习为主。所以,对于服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可采用该方法进行训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在上形体训练课的时候不再有新奇感,而且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则可以采用长段落的间歇训练方法,也就是在学生的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的前提条件下再接着进行练习,这样才可以达到增强学生的有氧耐力的目的。

2.1.2 运动强度。

发展有氧耐力的运动强度,一般应采用超过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0%,才能使有氧能力显著提高。那么如何来判断该运动强度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就是个人的最高心率为220减去年龄。所以我们在上形体课的时候可以在持续运动一段时间后测量一下学生的心率,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运动强度。

2.1.3 训练频率。

据研究表明,每天进行运动对最大吸氧量的影响远远超过集中一天进行,当训练的次数增加到每周3次以上时最大吸氧量趋于平缓,而每周训练少于两次时最大吸氧量提高不明显。因此,我们在安排学生的训练频率时,应该除了上课的时间以外,还应该恰当安排其他的训练时间,总之应该保持每周训练三次或三次以上。

2.2 力量训练方法。

由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一定的静态力量,那么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静力性练习,也就是对抗固定不动的阻力练习。在形体房内,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把杆做一些对抗练习,也可以利用一些器械进行练习来达到增强学生的静态力量。此外,还有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可以将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站姿、走姿和蹲姿等姿态纳入我们的形体训练课程中来,可以在课堂上花个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持续时间地站立和行走,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站立和行走,是要符合服务专业人员标准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