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自动化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是强调各种机器设施设备均是于无人操作情况下,根据规定的程度展开各种工作,且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则是强调基于机械来达到制造整个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及其管理,其属于新兴生产过程,打破了传统机械制造方式,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可快速提高制造生产效率且确保其质量较高。
2、自动化技术于机械设计制造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自动化技术可促使各种工业生产制造业快速发展,此项技术的应用可确保机械设计制造业基于此项技术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机械设计制造生产作业模式,此类模式可更好的降低产品生产中所需的劳动力,且提高了机械设计企业生产效率,同时其产品生产质量及其参数控制水平更高,以此降低了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业各种产品生产成本[1]。此项技术的应用促使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整个工作流程得以改善,且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自动化技术于机械设计制造业中的应用目的
1、提高机械设计制造业生产效率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机械设计制造业飞速发展,人们也更加强调其产品生产效率及其质量[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促使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自动化技术可与机械设计制造也有效结合,从而促使其相关的生产对象均是于智能化、集成化环境下完成的,以此方式快速提高各项生产投入物,促使其各种加工过程更为快速便捷,这时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是安全适宜的。
2、提高资源配置优化度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业中可确保其间各项资源配置更为优化,从而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为机械制造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且确保机械设计制造业于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则是机械设计,这时应将自动化技术和机械设计有效结合,以此提升机械设计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机械设计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此项技术的应用可确保各项机械作业有序开展,为企业节省了产品生产成本,且增加了机械制造业数量及其规模,这时则合理改善了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环境。
三、自动化技术于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
1、生产模式集成化
随着国际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快速提升,集成制造技术则被视为机械设计制造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其间更强调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的快速改进。自动化技术提高了机械设计制造业的集成化,其多是基于系统工程理论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且注重以信息技术来优化整个制造流程,多是将企业中的机构进行精简,且将其过程进行合理重组,促使企业运营模式更适应于自动化。同时于计算机数据库中加强其信息网络构建,促使机械设计制造业中各方面发展要素和经营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集成化的整体,这样机械设计制造业则是以人为中心的展开各项工作,即柔性化生产。
2、智能机械制造
智能机械制造技术强调机械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与系统工程的充分结合,其间这些技术均是互相渗透的,属于综合性技术。实际生产和应用时,则主要是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结合[3]。此项系统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业中,可促使某些工作智能化运行,可以说智能机械制造技术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及其各种机械制造的充分结合,从而将人工智能充分融于机械设计制造工作中,再将专家们的智力有效模仿,这样其可代替专业而从事相关工作,且能够及时检测出自身的运行情况,发现其间存在的问题而即刻改善。
3、产品生产虚拟化
虚拟化强调的是将各种控制理论及计算机充分结合,其间均是各种高端技术,以此确保各种机械产品设计时可及时模拟,从而将相关的产品模拟应用于其具体生产中,此类技术了快速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其质量。机械设计制造业可采用虚拟化技术将制造过程中可出现的问题及其故障进行仿真与模拟,基于此而提出针对性预防策略,从而快速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亦可提升企业机械生产效率,尽可能的缩短产品开发所需时间,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束语
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与大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机械设计制造业与各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生产目标的充分实现,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发展。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各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适宜的条件,本文探讨了自动化技术对机械设计制造业的重要性,并全面分析了自动化技术于机械设计制造业中的应用目的,且探析了自动化技术于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为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志国.思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12).
[2]于守澎.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6(1).
篇2
1机械设计制造业发展概述
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其所占比重更是随之增多,更是促使我国工业体系快速完善,这也说明探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且基于此而提出相应的创新性制造理念,以确保各种机械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民[1]。我国当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工作已获得巨大成就,但其总体与国际水平有着较大差差异,其间各种基础型理论并不健全和完善,这也说明我国学术界应不断努力,对其进行更深层的探究,以确保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其充分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可于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原则
2.1技术创新改革
着眼于市场经济发展而言,其间各种产品或系统均已被广泛应用,这样说明其相关产品极具市场价值。现代化社会发展条件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更注重其间机械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各种产品可用性取决于其所用材料[2],这时则应以各种先进技术及策略来控制其产品质量,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引入其生产过程中,以此确保其各种产品蕴含更多科学技术,从而快速提高机械设施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功能与应用水平,促使其所生产的各种产品均适应于市场发展需求。
2.2功能开发
许多产品均是小规模生产,以此来提品给相关客户,这实则更加强调整个制造中全面考虑客户不同需求,再基于这些具体需求尽可能的改进自身机械设计制造生产流程,可以说各种产品均有其相应的需求及要求,这时应强调其内部结构的快速创新,从而更快速的完善机械设施设备功能,使得所生产的产品具备更多功能,且积极引进各种先进技术来促使自身技术的完善。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
3.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
就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而言,机械设计业的发展势必是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这几大趋势。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强调机械技术以及电工电子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等综合性技术,这更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智能化则注重的是各种设施设备自动化水平更高,各种设施务以智能化状态运行,以此确保其间各类科目的持续发展;模块化是其各种新型产品开发及其发展中务必注重各类标准化单元,将这些标准化单元模块化,以此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其质量;网络化则是应采用各种远程控制终端设备,以此提升机械产品生产自动化程度,可将现场总线及其局域网技术合理链接,这样人们可在家中享受各类高新技术;微型化是将更多设施设备小型化,使其各项操作简单便捷;绿色化是强调各种产品不会对环境带来危害,或者是危害极小,机械自动化产品绿色化则是相关产品可再次回收利用;人格化是应对机械自动化产品赋予一定的职能与情感,促使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同时可模仿更多生物机理[3]。
3.2安全性及其可靠性增强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应基于动态环境更合理的配置资源及其能量,确保其间各种信息安全输入/出,这样所生产的产品则极具安全性,其间信息的传递也更加安全可靠。自动化操作系统合理缩减了诸多信息交互,使得其间信息传递不局限于人的主观意识。将信息管理系统和机械一体化系统合理结合,从而为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严格定位,基于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自动化系统,此时的产品生产线则更容易操作和控制,且更快速的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及其有效性。同时生产厂区中人工数量的缩减,更好的确保了许多有害工种对员工带来的危害,此项工作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其间更应强调前馈程序编制,从而快速提升各项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3.3耗材降低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可更高的节省各种能源,其可对相应的动态环境产生不同反应,以此方式降低人工生产中极易出现的失误率,从而规避了人工工作时会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以便快速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这时其产品次品率可有效降低,确保其产品质量快速提升。可大规模的将各种机械有效结合,使其形成新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线,可充分降低人工成本,且更充分的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更有效的降低了产品生产中出现的失误率,确保其间各项信息更安全的传递,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使其耗材数量合理降低。
4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亦是快速提高,这也是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此项技术可快速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捷,但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使得人们对此项技术水平及其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概述,并全面分析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原则,对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洪伟,梁喜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与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
篇3
1 引言
当前,工业自动化已然成为新一轮的发展趋势,而面向工业的自动化,工业对物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意义上来说,物联网是对互联网业务的创新、延伸及拓展,在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物联网掀起了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物联网技术科学的应用在工业领域,其能积极促进工业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2 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的识别技术
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的一种基础技术,在物联网的物物交换过程当中,每一个交换对象都具有一个全球唯一且特定的识别代码,该识别代码或是永久特定或是临时特定,亦或是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独有识别代码。不过,在一个交换物上也会存在几个不同的识别代码,但其所代表的ID或IP有且仅有一个,而物联网的识别技术就是为识别这些不同的代码所研发并投入应用。由于一个物体的构成元素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或由多个不同的小物体组成,所以需要将拥有物联网识别技术的设备(与互联网建立了共享数据规则的构架装置)安装在大物体上,用以识别那些小物体构成元素的代码。
2.2 物联网的架构技术
物联网的架构技术是基于识别技术需求而衍生的,通过该技术能够实现在异构信息系统中为提供者与需求者提供可互操作关系的服务。而在物联网的交换过程当中,可互操作性关系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达到,其中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架构共享模式,从而为其提供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服务。这种方法具有直接性与有效性,但需要在满足非语言环境下才能达到共享目的,服务的提供者与需求者其运作空间并不具有理想的开放性。因而,需要借助物联网的架构技术,以确保在提供者与需求者可互操作性过程中实现模块化、较强伸缩性与扩展性的操作环境。
2.3 物联网的数据和信号处理技术
工业自动化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如生产自动化、销售自动化等,而在这些自动化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物联网的数据与信号处理技术来收集工业生产、销售过程的所有数据,借助互联网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输出与分化。工业自动化在运用物联网的数据与信号处理技术时,需要遵循语义的可互操作性规则,利用物联网的识别技术、架构技术对智能识别设备所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并应用结构化信息标准推进技术对数据与信息进行科学处理。
3 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不同工业领域的生产制造、生产流程中应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来达到安全生产、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1 生产制造领域
在工业的生产制造领域中,物联网技术已成为最热点的应用技术,其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制造中的每一个环节里。如在生产设备中安装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通过数据与信号处理技术来采集数据,在生产检测过程中利用物联网识别技术来监控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等现象。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工业生产制造领域,能够有效实现工业生产、机械生产的自动化管理,既节约企业的资本投入,又提高了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3.2 产品信息化领域
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其希望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所以产品信息化已逐渐成为工业自动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实际上,推动工业产品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令产品能够更加智能化的面对市场需求。由于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监测、远程控制的特点,因而在工业产品信息化领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实现对工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同时也是实现产品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3.3 安全生产领域
安全生产是工业领域中的主要规范,因物联网技术具有全球定位、智能感知、红外线感知等优势,所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工业的安全生产领域,这对于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十分有利。在工业的生产环境、生产机器以及工人身上安装具有物联网技术的设备,从而确保对工业生产中的所有对象进行定位的智能化、自动化适时监控,检测与诊断隐患情况,以利于管理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如此,可以有效保障工业的安全生产,以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3.4 节能减排领域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关注的重点,而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突破方向。在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领域中引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安装传感装置、构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等方式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如此,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电能、资源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等就可以得到实时的自动监测,一旦超标系统就会自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在工业节能减排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利于促进工业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4 结语
为有效实现工业自动化,为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领域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能最大程度实现这些发展目标,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改变与提高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促进工业生产的自动化,从而有效提高工业领域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管理,并实现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文献标识码:A
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可确保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各大行业的有序推进,其楦鞔笮幸档目沙中发展提供了更适宜的条件,且现时期的现代工业发展更加强调自动化技术先进形态与产品生产实践途径的结合,这对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因此,分析自动化技术于机械设计制造业中的应用,并提出适应的应用策略,可确保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的行业现状
机械制造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其自动化水平和智能程度得到不断提高。现代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制造产业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机械制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创新的核心,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并以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的机械制造方式进行变革,进而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动化技术对机械设计制造业的重要性
1.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是强调各种机器设施设备均是于无人操作情况下,根据规定的程度展开各种工作,且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则是强调基于机械来达到制造整个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及其管理,其属于新兴生产过程,打破了传统机械制造方式,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可快速提高制造生产效率且确保其质量较高。
2.自动化技术于机械设计制造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自动化技术可促使各种工业生产制造业快速发展,此项技术的应用可确保机械设计制造业基于此项技术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机械设计制造生产作业模式,此类模式可更好的降低产品生产中所需的劳动力,且提高了机械设计企业生产效率,同时其产品生产质量及其参数控制水平更高,以此降低了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业各种产品生产成本。此项技术的应用促使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整个工作流程得以改善,且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自动化技术于机械设计制造业中的应用
1.计算机综合制造系统应用
集成制造系统也被人们称为计算机综合制造系统。在集成技术还没有出现前,机械设计制造的周期中已经应用了很多有关计算机的辅助技术,包括设计制作、工艺规划、质量测试等。这些技术在完成过程中都各自为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在工作时间、人工成本、工作效率等个方面没有得到明显的突出表现。计算机综合技术可以有效将各个独自完成的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建立一个数据分析与信息共享的平台,从而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从技术构成上来讲,计算机综合制造技术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以及一些现代化企业管理制造技术。计算机综合制造技术主要强调计算机、传感器、信息资料、能量集成与理论管理的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行工程对产品的设计制造主要体现在并行工程主要对产品设计、开发人员进行全面管理,保证产品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研发实践,减少设计时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2.柔韧自动化生产技术应用
柔韧自动化生产技术是由英国提出的,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柔韧自动化以产品的生产信息为基础,对产品的系统和数字进行加工,以适应一些不同的产品生产与加工对象。柔韧自动化生产技术在生产和应用中和组成技术类似。组成技术是指根据需要加工的产品进行对应排序,方便设备的加工与储运,如果出现问题,要能很好地进行调整。柔韧自动化生产技术根据金字塔的控制模型,以计算机为整个信息想控制中心,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对应的监测。同时,它还负责组群实现对计算机的生产控制,把下层计算机生产状况向上报告,实现信息传递。底层计算机负责信息工艺设备连接,监测各个生产口的信息,向上级提送报告,并根据上层给出的指令进行调整。柔韧自动化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对系统的毛胚工件、加工工具、加工废料进行运输与储存,其整个操作过程都由计算机技术运行。柔韧自动化技术将数据机床进行加工,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此外,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更换主轴箱进行加工。
3.在智能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机械制造技术强调机械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与系统工程的充分结合,其间这些技术均是互相渗透的,属于综合性技术。实际生产和应用时,则主要是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结合。此项系统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业中,可促使某些工作智能化运行,可以说智能机械制造技术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及其各种机械制造的充分结合,从而将人工智能充分融于机械设计制造工作中,再将专家们的智力有效模仿,这样其可代替专业而从事相关工作,且能够及时检测出自身的运行情况,发现其间存在的问题而即刻改善。
4.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的仪器、传感器使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机械制造的过程中,自动检测技术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即可进行,是降低产品不合格率、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自动检测系统由传感器、信号调节、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等四个环节组成,大都含有微型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不仅要总结经验,还要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寻找更高的效率、更低成本的自动化技术,因此,我们需要在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树立高起点、高标准,循序渐进、持续开发的发展理念,从而促进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又好又快的发展,除此之外,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能不断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一、 近年来,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起步比较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比如,在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中,忽略了对检测软件的建设以及现代信息自动化检测技术的运用,忽视了环境检测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和环境检测的预警能力的应用等等,这些问题的忽略导致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职能难以正常发挥,从而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保护,滞后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要加快环境检测技术的建设,不断完善环境检测体系。
二、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随着社会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在许多方面已经开始渐渐影响社会的发展,面对这种问题,我国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最大程度的协调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能够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环境检测技术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对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检测和监控,通过对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分析,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正确的了解,从而能够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检测技术的构建
环境检测技术的构建首先要注重环境检测观念的改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加大环境检测技术的硬件投入时,还要注重培养环境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为环境监督执法提供基础保证,建立对现代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持机构,加大对现代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督,从而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同时构建环境检测技术的预警体系,促进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完善。环境预警能力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污染灾害的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预警对避免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形成以现代信息自动化检测技术为中心的环境检测技术体系。信息自动化检测,不仅能够提高环境检测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实时在线的监测,促进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最后,要以环境检测技术体系构成要件强化为基础,实现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建立。加快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相关法律的完善,以法律规范实现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与指导。
2、 环境检测技术在不同生态问题中的应用
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不同的生态问题进行监控,从而提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都属于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危害了资源的利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环境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在不同的污染点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污染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同时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对企业和个人的污染排放进行制约,减少了污染排放,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的到改善,这就实现了环境、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协调,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再比如,在水土流失问题中的应用。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需要长时间的数据采集,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水土流失情况,环境检测人员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制定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同时,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将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发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而言之,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因此,积极建设环境检测技术,构建环境检测体系,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开展,从而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财金 论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华章-2012
篇6
1.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
1.1 何谓电气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在工业控制方面主要运用仪器仪表、控制理论、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进行检测、优化、控制、调度、决策和管理,以达到提高效率、增加产量、确保安全、降低效率等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由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硬件、自动化软件三个部分组成。自动化系统其本身并不能创造直接的利益,它主要是提升了企业生产过程的效率,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效率与目标一致性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先进制造领域的领先之技。
1.2 电气自动化与IT 技术的融合
1.2.1 IEC61131 标准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结合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IEC61131 标准的颁布,促使了编程接口的标准化。目前市场上的PLC 产品多达400 多种,厂商200 多家,每种产品都有各自的编程语言和表达方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IEC61131 则可以促使多种产品编程接口的标准化, 才能使得产品被更广泛地接受和运用。IEC61131 同时定义了编程语言的语义和语法,能够有效减少编程周期,有效提高代码使用效率,有效管理程序。IEC61131 已经成为先进的国际化标准,正在被世界各地厂商广泛运用于电气自动化中。
1.2.2 windows 系列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领域, 也越来越多地使用Windows 工控标准平台,Windows NT、Internet explore、Windows CE 等微软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标准平台、规范和语言。Windows 系列易于维护和使用,尤其是易于集成于办公平台的特色,其灵活性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产和技术当中。电气自动化领域与IT 技术的融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地操作,更高效安全。
1.3 电气自动化与IT 技术需求决定市场市场与客服的需求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和革命, 促使了IT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的融合,特别是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更是加速了IT 平台与电气自动化的结合。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也随之带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横向延伸到设备、机器和系统中,纵向延伸到企业的管理层,管理者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提取。
2.电气自动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2.1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综合机械化采煤(“综采”)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采煤工艺。机械化顾名思义,能够减少人力的使用,从煤矿生产的五个主要环节破、装、运、支、处都充分利用了机械化,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和效率。随着综合机械化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煤矿生产中,大量煤田面__临着被强度开采的现状。原煤田中一些开采条件相对比较好的煤层正逐渐枯竭,可采煤储量占总的储量比较大比重的薄煤层,其如何开采,是否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 一系列问题都被提到相关的议事日程之上,亟待解决。薄煤层一直是属于难开采的煤层,约占总储量的18%左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能够提高产量,增加安全性。然而,煤田的可持续开采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急需解决的措施。
2.2 电气自动化采煤工艺
采煤机的发展进程是从厚煤层、中煤层开始,发展到开采薄煤层的大功率的滚筒采煤机。有链牵引发展到无链的液压牵引,再到电磁滑差的无链牵引和变频调速的无链牵引。液压支架从掩护式发展到两柱式高位处放顶煤,四柱式低位处放顶煤,两柱掩护式的低位处放顶煤等多种液压支架架型。目前实现煤炭生产高产高效的设备为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占居首位,在煤炭生产发达国家诸如德国、澳大利亚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和煤矿生产技术等的制约,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只用于年产400 万t 以上的煤矿作业。电气自动化应用在煤矿生产中,使得采煤技术更加人性化,研发出的远程监控系统能对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进行监控,使得采煤机能够根据煤层的变化、厚度进行自动割煤,根据煤层的软硬度来调节采煤机的速度和受力点,实现了高产高效,使得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近期进行的项目选型、调研工作,与科研单位在东庞矿田实施,重点检测采煤机的故障诊断、故障预报、工矿在线检测、自动运行的控制系统、显示和传输系统等问题,逐步完善电气自动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3.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而诞生的,比综合机械化采煤更加人性化和有的放矢,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煤田的可持续开采,是我国煤炭生产工程的福音,应当善加利用。建设高产高效的煤矿一直是煤炭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必经之路,是增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之选。电气自动化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因其技术更加先进,更加人性化,能够较好地实现煤炭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高效高产的现代化煤矿。科
【参考文献】
[1]武钦韬. 我国煤矿生产监控的现状与展望[J].中州煤炭,1992, (05).
[2]王可涵,韩永华,杨义才.煤矿塌陷地复垦研究[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7,(01).
[3]王瑞.关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07).
[4]濮洪九.对新时期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能源,2003,(09).
篇7
1农业机械工程中的绿色技术
1.1协同设计技术
协同设计技术又被称之为人机协同技术,指的是互联网与大数据联合应用于农业机械制造中,即能够显著提高机械制造先进程度,又能够提高绿色农业的工作效率。我们在传统农业机械的使用中可以看到,这些机械设备的使用故障现象极为常见,同时没有及时有效的维修工作,导致机械设备的应用质量往往十分低[1]。
1.2虚拟样机技术
不难发现,在以往的农业机械生产作业中,其流程多具冗杂性,尤其是在绘制样本与模拟试验中的控制流程,使投入其中的人力物力成本得到显著增长,如果其中的机械设备结构设计十分复杂,检验次数与流程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机械生产成本带来浪费现象,更有可能在试验中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安全影响,这样严重有违绿色生产技术的初衷与理念。但是在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中,可以在计算机中实时模拟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流程,再结合参数变化与计算中可以实时监测机械设备的质量好坏与否,这样一来可以显然减少并简化原本复杂的监测控制流程,起到环保作用,更节约了资源成本的支出,真正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1.3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在控制理论与信息理论等多项技术综合之下形成的技术。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信息自动化、生产自动化、机械设备自动化等应用。在信息自动化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在生产自动化中,可以在自动化设备应用中将原材料逐渐加工成产品,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的应用;而在机械设备自动化中,可以帮助机械设备的维检工作得到全面地自动化应用,使机械设备能够自我检验[2]。
1.4绿色维修技术
在农业机械设备中,绿色维修技术在结合资源损耗与环境因素对农业机械设备实行维修工作,确保这些农业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使用质量。在绿色维修技术的应用中,可以在整个维修工作中综合考虑其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与有害物质,尽量将这些物质减少至最低,同时所应用的喷涂技术与磨削技术可以帮助农业机械设备最大化恢复原本的性能、形状等。另外还有切削技术的绿色化应用,如低温切削、湿式切削与干式切削等,具有一定的环保性和经济性特点。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细微零件表面在修复中通常会利用中电阻焊接技术来取代以往所应用的堆焊技术,显著减少在修复中所带来的资源过度损耗现象。此外,在清洗工作中,应用特有的绿色清洗剂来取代以往所应用的汽油或者煤油,对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减少至最低,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3]。
2农业机械绿色技术推广展望
2.1加强人才培养
显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科研人才的有力支持,在农业机械工程领域中,要使绿色技术得到更为先进、广泛的应用,必须要紧跟时展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力度,使之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创新理念,为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的发展贡献人才基础。同时还需要在其中加强人才交流与实验研究,为众多科研人才提供有力的平台供给农业领域的科研发展,真正将理论基础应用于实践之中,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先进的绿色先进技术。
2.2重视企业参与
篇8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毋庸置疑,电气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与诸多领域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来说,包括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该项技术的普及推广,能够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非常紧密的关系,促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不断增收。然而,其当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比而言,中国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水平远远落后,同时发展非常缓慢,根本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具体来说,大体上面临下列几个问题。
2.1突出的节能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造成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尤其突出的当属能源问题,现阶段,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因此,电气工程如果想得到长期发展,必须先将能源问题处理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使得我国的电气工程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知道,电气工程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而且,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并且还能够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电气工程决定着建筑电气的电力消耗高低,要是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则很难在建筑领域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除此之外,该技术还引入到其他各个领域和行业之中,工业、农业、商业等都逐渐普及开来,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的时代,各种高科技纷纷推出并引入到实践之中,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同样引入大量的新技术手段与方法,虽然能够使整个系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有所提高,使其更加安全、准确的运行,然而,随之将带来资源浪费问题,这成为该技术的节能减排引入各界重视的关键,同样是今后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2.2质量和管理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果想使电气工程得到健康持续发展,那么一定要先将质量和管理的问题解决好,高度重视。然而,现实中许多公司一味的注重管理结果,而根本不注重管理过程,这一点在检查电气工程质量的过程中非常突出。与质量对比来说,质量管理相对重要,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往往过于注重前者,如果管理工作做不好,那么将会对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负面作用,最终能够影响到工程质量。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的处理措施
3.1打造全面的自动化系统
正如上文所说,电气自动化中面临问题较多,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其发展。如果想彻底将上述问题解决,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系统,简而言之就是需要打造一个统一的系统,尽可能的与业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其中,最终实现科学化管理系统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测试、开机等环节,需要通过相对先进的模式进行,尽可能的使系统的作用得到发挥,为开发系统功能打下基础。从更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缩减系统管理成本,确保公司可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3.2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网络结构
我们知道,功能机构属于网络结构中之中的重要机构,彼此间形成一个有机体,相互关联,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个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源可以共享,比过去更加安全、便捷,同时,还可以充分体现其独特的功能。将公司的电器自动化各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不管是在生产设备、公司质量监管平台之中,均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公司需要在自身电气设备顺利工作的前提下,引入网络通信技术,同时要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从而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网络结构。
篇9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1.1 电气系统组成问题
关于电气系统的区分方式,方法很多,但是在一般的区分方法是从狭义和广义来界定的。从狭义上看,电气系统主要有供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两部分构成,当然,电气系统中整个电能的供给、使用以及分配都包含在其中。从广义上来看,电气系统除了包含狭义的电气系统之外,还包括电气信息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电气系统的组成问题,设计人员容易出现纰漏,对于电气系统的组成问题考虑不够全面,从短期来看,问题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对整个电气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
1.2 电气系统控制问题
电气系统控制可以再细划分为进排风控制系统、供配电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对这三个子系统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施工建设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电气工程的建设质量。首先在进排风控制系统中,其主要的作用是对工程的空气进行调节,从而改善工程管理建设的环境。该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空调机组工程和新风机组工程。其次,在供配电控制系统中,供配电控制系统承担着整个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监控工作,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纰漏,就容易造成整个电气系统的运行问题,对于电气工程的稳定性大大有损。所以,当供配电控制系统出现质量问题时,应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第三,电气工程中的给排水控制系统主要承担着生活便利度的维系任务。但是与此同时,防火功能也是给排水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通过给排水系统,防火安全与改善环境的目的都能达到。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全面考虑电气工程各个子系统的各个方面,就容易在施工中造成纰漏,从而使得电气工程的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3 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的问题
对于任何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安全问题都是极其重要的,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安全管理意识不足也是影响电气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安全问题比比皆是,安全隐患众多,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序不正确、不能正确操控、设计与施工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事故的滞后性也很好地隐藏了这些潜在安全因素的不利影响。为此,在施工阶段,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安全第一当成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控制重点
2.1 电力负荷分级
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电力负荷分级一直都是整个系统的控制重点。在电力负荷分级的实际操作中,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日常使用的整体电源设备功能和电源中断造成损失的程度这两个方面。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标准,将电气系统的电力负荷划分为I、II、III三个等级。在施工实践中,根据电气工程施工面积的不同,可以将电力负荷分配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如果施工面积超过5000m2,则应该使用I级负荷等级的供电设备;如果施工面积不超过5000m2,则可以采用II级设备。这一点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中也应该得到体现,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对实际施工地点进行详细了解的工作环节必不可少。
2.2 电源
在电气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电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当地电力系统电源,一种是工程内部电源。在使用过程中,I级电力负荷的供电能力有限,只能提供应急照明和少量通信。如果施工地点位于防空地下室,内部电源可以用蓄电池来代替。虽然内部电源的用途不多,但是也不能忽略其安全性。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通过适当加大投资来保证内部电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蓄电池的供电时间与隔绝防护时间具有一致性,保证电气工程的用电需求。
2.3 供电系统
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分别由不同的供电单元组成,在电气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该把供电系统的单独设计作为重点,将其作为单独的供电个体分别进行设计和施工。在不同的供电系统之间要预留出一定的独立空间,从而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通过对配电室的设计和施工也可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处于不断创新中
现阶段,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不断引入新的科技成果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这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开放环境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各相关企业也不断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研发,追求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正是这样一种创新竞争的环境,导致各种技术不断更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处于不断创新的环境中。
3.2 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统一化
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能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大的变化和效益,所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统一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统一化,有利于促进各种电气自动化产品实现周期性的统一,实现各种维修和养护步骤的协调统一性。通过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都可以在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中得到满足。
3.3 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标准化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接口也呈现出标准化的趋势。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标准化,尤其是电气自动化系统接口的标准化,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成为可能,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日趋便利化,进而有利于资源共享局面的实现,通讯问题在无形中得到解决。
3.4 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安全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气工业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我国,短时间内电气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会动摇,所以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电气工业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更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结合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安全化成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安全化、规范化,有利于将电气工业生产的危险性降低,实现可持续发展。
3.5 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先进技术和工艺,其技术性和专业性不断增加。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也不断增加;在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对于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专业化进程。随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技术人员也不断提高了对专业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整体的施工安装技术和维修养护技术都不断得到完善。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电气工程也获得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机会,电气自动化工程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气领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便利。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促进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电气工程行业必然能借助科技的东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晏晨.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探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2]晏晨.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探讨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3(13).
篇10
在煤矿掘进工作中,应用自动化系统可以使自动化掘进机实现原创遥控功能、遥控纠偏功能、定位截断功能,并且掘进机维护、视频图像上传、故障检测等智能化功能实现了工作面机械式除尘、皮带机除尘的集中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在煤矿掘进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煤矿掘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掘进工作面自动控制系统模型
通过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系统与自动化范围,得出相关结论:要想有效完成掘进工作面的自动化控制,就一定要保证在掘进过程与支护作业中,实现一定的自动化与平行化,同时也一定要解决材料与原煤运输过程中的连续化,进而保证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效实现掘进过程的自动化,确保掘进工作面的自动化控制,同时保证各个环节与工艺的有效配合,相互协调,进而实现整个掘进系统的安全、高效、自动运行。
二.掘进工作面自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1. 掘锚机组自动化技术
在煤矿掘进工作中,掘进与支护技术是最为主要的技术之一,要想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有效完成掘进工作面的自动化运行,一定要加强对我国煤层条件的研究,采取适当的自动化技术,比如,掘锚联合机组自动化技术,在掘进过程中,实现了掘、装、运、支等方面的自动化平行运行,实现快速掘进割煤,同时展开相应的支护工作,确保掘进工作面的有序进行。此项技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掘进机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工作中,其核心设备就是掘进机,因此,选用符合煤矿地质条件的设备是完成工作面自动化作业的关键保障,此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其主要包括自主定位、自动纠偏、自动截割等技术,在系统中,要求具备一定的集成化,同时与电子、液压等技术进行共同作用,达成操作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另一方面,锚杆支护自动化技术,在巷道支护工作中,一定要重视锚杆支护的自动化技术,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此项技术中,主要就是进行巷道截面积的增加、锚杆支护能力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在进行矩形大断面煤巷工作时,同时设置相应的煤层,使得巷道支护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巷道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强化锚杆支护的自动化,可以有效增加大断面周边岩层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深入研究锚杆与围岩之间的支护原理与控制技术,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支护自动化技术,保证支护参数的准确,完善锚杆支护自动化。
2.实现运输自动化的技术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煤矿掘进作业中应用的先进技术也越来越多,为煤矿掘进作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在运输方面,皮带集中控制系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随着掘进和支护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相应的想到维护工作正在逐渐增加,应用的一些支护材料也在逐渐增加,同时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对运输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如运输胶带,有效实现运输技术的自动化,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原煤与材料的有效运输,还可以有效促进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实现煤矿掘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保障监控技术
在煤矿掘进工作中,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并且需要应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同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定要加强对其掘进工作安全的监控。在煤矿掘进工作中,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机械设备、外界环境。所以,在进行掘进安全监控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对于机械设备而言,在掘进工作中,需要应用的机械设备比较多,一定要重视其相应功能的实现,并且保证各种机械设备的高效利用,避免出现机械设备闲置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对工作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控,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现掘进工作安全监控。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在掘进工作中,必然要产生一些粉尘、煤尘等,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振动、冒顶、瓦斯等现象,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监控,保证掘进工作的安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掘进工作的有序进行,还可以保证工作人员财产与生命的安全,实现煤矿掘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掘进工作面信息传输技术
在煤矿掘进工作中,信息传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保证煤矿掘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与前提。在煤矿掘进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保证信息传输系统的准确、实时、快速,进行对各种控制命令、环境指标、设备工矿等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输。为此,一定要采取恰当的传输技术,保证掘进工作相关信息的有效传输,同时,为其它工作提供相应的可靠依据。在选用信息传输技术的时候,一定要对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传输技术,其中实时环网交换机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传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快速、安全传输。同时,在传输信息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其快速、安全之外,还要保证其实时性与真实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为相关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信息传输技术的分析与研究,研发出更加高效、实用的传输技术,保证煤矿掘进作业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煤矿掘进工作中,自动化系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具有非常美好的应用前景。通过自动化系统在煤矿掘进作业中的应用,实现了各种参数的有效控制,并且利用对掘进工作面的划分,实现了自动划范围的区分,运用相应的系统模型,有效实现了煤矿掘进作业的自动化,促进了煤矿掘进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煤矿掘进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思路进行分析,保证掘进作业的有序进行,实现掘进作业的全面自动化。
参考文献:
篇11
Key words: Water saving; Drop jet; Micro jet; Modern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目前现代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
作为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之一,滴灌、微喷在发达国家应用非常普遍,技术也逐渐成熟,滴灌、微喷在我国也引起重视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与应用。特别是最近10年,其发展速度之快居世界前列。但在我市应用的还比较少,相信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滴灌、微喷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会更加普及。农业作为用水大户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抓农业节水是我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对保障国家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基层的胶南市张家楼镇千亩蓝莓滴灌工程、张家楼镇茶叶微喷工程就体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但与现代农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差距还很远。
二、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前景-“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我国对农业灌溉技术节水方面十分重视,对节能方面的探究仍然缺乏。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农田种植面积相当可观。节能能提高效率,提高经济性,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电气化,应提倡节水、节能、高效一体化,实现农业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
(二)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降低渠道输水损失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技术措施。渠道防渗方法较多,根据所使用的防渗材料种类,可分为石料衬砌防渗(干砌卵石、浆砌卵石)、混凝土衬砌防渗、塑料薄膜防渗、水泥土衬砌防渗和混合材料防渗等,这些渠道防渗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渠道渗漏损失。
(三)微灌的优点是增产、省水、省肥、省工等优点,是目前最节水的灌水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微灌技术的引进试验,主要进行很小面积的果树和温室蔬菜的试验,进展速度一直很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国节水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微灌技术的不断完善,微灌技术才在新疆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可持续节水为现代农业节水概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是在确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整个流域真正意义上的节水,以流域为尺度的可持续节水技术体系将可实现节约和高效利用流域水资源。对于一个封闭或接近封闭的流域来说,其水土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才能促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节水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安全保障。不过,要实现流域的可持续节水,必须将农业节水看作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考虑、有所侧重地对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研究,缺一不可。
(五)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一种新型的低压节水灌溉技术,它利用专门设计的小口径管道配合预先镶入其中的精密滴头,将水和养分准确地供给作物。自以色列耐特菲姆在1965年发明该技术以来,其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节水、节肥、省劳力,从而缓解用水矛盾,还能大幅度地提高各类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由于地埋式滴灌用的输水管道大多埋于地下,不必象漫灌中占用大量耕地修建田间水渠,更不必对地形有特殊的要求,对落差在20-30M的地块也能正常应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及范围,单位面积的产量也随之提高。滴灌在正常使用下具有系列优点:提高产量、节约用水、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对地形适应能力强。
(六)节能所需设备
1、排灌泵:主要用于大块农田灌溉及菜田、果园、花卉和家庭生活用水,也可用于城乡建筑、工矿企业场地排水,用途十分广泛,尤其受农村和无电地区的欢迎。其结构紧凑、性能优越、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效率高、节约能源(其节电率可达20%一80%)、使用操作方便、工农业通用等特点。
2、液力偶合器:是以油压来传递动力的变速传动装置,因油压大小不受等级的限制,所以它是一个无级变速的联轴器。通过改变工作油量的多少即可改变调节涡轮的转速,从而适应水泵的转速需要。可自动调节灌水量,并且这种调节方式比阀门调节方式效率高得多。可与田间测控设备(土壤水分传感器、管道流量传感器)、PLC控制器相结合实现农田灌溉系统的节水、节能高效一体的自动化控制。也可采用高性能矢量变频器在感应式异步电动机伺服系统上运用,系统采用PLC控制、高性能变频器调速以及上位机监控技术,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工作可靠性,并起到节能高效的作用。
3、系统运作展望。系统不需要人直接参与,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和根据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数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概。人的作用只是调整控制程序和检修控制设备,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红外遥感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应用,使得在土壤水分动态、土壤水盐动态、水沙动态、水污染状况、作物水分状况等方面的数据监测、采集和处理手段得到长足发展,促进了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关于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 张树芳 农业与技术 2012-07-28
[2] 现代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任国兰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4-03-30
[3] 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喷溉 刘建国; 乌多佳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12-30
篇12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的当代高新科技和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其英文是Intelligent Building,又被称作智能大厦。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国际化产生的。其内涵能够很好的体现建筑艺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建筑物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发展为综合自动控制。而智能建筑技术的崛起是多学科,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结果,比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等等。
另外,对于智能建筑的内涵,国际国内针对不同的出发角度不同也各有各自的偏重点。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智能建筑的实质为:为了某一特定的需求,建立一个信息自动化平台,将所有相关的要素结合在一块,包括:数据,知识,设备,网络,模型,信息等等;同时,也包括综合和基础的媒体内容,将其无缝地统一在应用的框架平台下, 并按照应用的需求进行连接、配置和共享,达到系统智能化的总体目标。
二、建筑智能化设计对建筑的要求
在了解智能建筑内涵基础上,必须要明白建筑智能化设计对建筑的要求。总结起来如下:建筑智能化不同于传统建筑设计,它的出现也改变了建筑师的一些思路。具体是:各个智能化子系统有各种不同的设备,比如计算机设备,楼宇自控设备,闭路电视监控设备,通讯设备,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等等。需要的不同管线包括控制电缆,同轴电缆,通讯电缆等等。另外还需要有架空地板、网络地板、线槽等作为室内布线通道;竖井作为垂直通道;需要有吊顶作为水平通道等等。
三、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总结如下:
1、综合性权威组织缺乏
综合性权威组织的缺乏主要也是政策,管理以及能力的问题。我国智能土木建筑起步比较晚,国家也没有行程相应的政策,规定以及标准,导致无章可循。职能部门管理业不全面,出现混乱的现象,因此,很多智能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大都以来国外,这就给了外商机会。智能化建筑是多学科,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整体建筑物业产品。这就要求国内各个部门协调发展,需要统一计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进行管理。
2、智能化建筑技术产品还没有实现国产化
任何一项技术的国产化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产品还没有实现国产化,严重影响了其发展。因此,我们在以后的使用中,必须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国产化的技术产品与系统,建筑技术发展才可能形成国产化产业。同时要把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要实现产业化。
3、政府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智能化建筑是一项新兴的高新技术,尚不成熟不完善,它不同于传统技术领域。因此,技术发展政策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前瞻先进性,更需要有深思熟虑的严谨准确性。政府要对智能化建筑技术正确指导,加大扶持力度,才能保证智能化建筑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适合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
为了加快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改变建筑智能化技术不正规的现状。实际上,建筑智能化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有待我们去攻克,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全新的认识,无论是计划项目还是自筹项目,从国家到地方的科研机构都应该加以重视并对其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2、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技术
为了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技术。从智能大厦到智能土木建筑群,甚至智能城市的发展,是当代建筑设计师的艰巨的使命。智能土木建筑同时也为建筑设计师们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开辟了新的建筑设计创作道路展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在相关城市兴建大型的公共型智能土木建筑,提高其发展。
3、加强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
4、“可持续发展技术” 才是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
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很多智能化系统将会引进生物智能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也将推动更多新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包括:生物技术与建材的融合,使建筑物更节能;环境检测技术。希望将来生物智能芯片的感知能力更接近于人,生物技术将对有害物的处理发挥功效。
五、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趋势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 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1 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 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 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因此,智能化建筑必然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发展,才能更好的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身煌. 浅谈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现状与对策[J]. 科技风, 2009,(06) .
[2] 吉星,赵飞. 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
[3] 王彤方.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J]. 科技风,2010, (07) .
篇13
机械制造;自动化;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即为将机械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维修融于一体的工程科学。同时,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旨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为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不断创新自身自动化生产模式,最终就此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达到最佳的产品生产状态。以下就是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能力较高。即机械制造自动化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呈现出精度高且系统性强的特点,继而将其应用于机械产品生产流程中,可透过自动化技术手段操控产品加工过程,最终就此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并缓解传统机械产品生产模式下凸显出的人工误差问题,达到最佳的产品加工状态,且通过自动化系统中的程序预设提升整体产品加工效率;第二,操作安全。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机械设备使用寿命,且通过对现代化电子元件等的应用,稳固了机械系统运行环境;第三,全新的劳动形式。即在机械制造自动化操控环境下,劳动模式由传统的体力劳动转向智能化劳动,且逐渐呈现出高技术密集型的机械产品加工特点,为此,当代机械工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二、当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突显出的问题首先体现在,部分机械制造厂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制造工艺水平滞后的问题,即忽视了对自动化技术等的引进,继而影响到了自身整体生产效率。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纳米技术、微激光加工技术等应用领域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从而由此呈现出机械制造工艺较为粗糙的现象,为此,当代机械制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对此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其次,基于机械制造领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制造行业在实践运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管理制度较为落后的问题,即未实现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贯穿,最终就此影响到了整体管理成效。再次,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西方国家在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了柔性制造系统,例如,自动化数控机床等,继而营造了全自动机械产品生产空间。但我国自动化、集成化生产的产业仍然维持在少数的应用状态下。
三、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与网络化融合。基于网络化普及的背景下,要求当代机械制造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应注重在机电设备一体化操控过程中,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网络技术间的相互融合,由此来营造良好的机械设备监视环境,并以远程操控形式对机械制造整个流程进行管理,且及时发现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对其进行实时解决。同时,网络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引进,有助于传统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突显出的人工作业量大且存在人工误差的问题,并实现对机械制造生产线情况的严格把控,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此外,基于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网络化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在机械制造流程操控过程中亦应注重将网络、声像、通讯技术融于一体,继而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机械产品生产流程进行操控过程中可通过网络平台编辑图像信息,并以信息处理形式实时掌控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参数变化状况,最终由此达到高效率产品生产效果。
2.以智能化为依托。以智能化为依托亦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其要求当代机械制造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注重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确定自动化产品生产目标,同时将智能化技术贯穿于机械产品生产流程中,即通过心理学、运筹学打造人工智能模拟环境、自动编程等产品生产空间,提升整体产品生产效率,并改善传统脑力劳动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同时,在智能手段应用过程中为了提升操作界面的便捷性,相关技术人员在对数控智能化系统进行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制定统一的用户操作界面,同时确保操作界面以图形为主,并完善窗口中工具栏、菜单等功能,由此满足机械制造智能化操作需求。此外,基于以智能化为依托的基础上,亦应注重将可视化技术贯穿于智能化操作平台中,即将原有的文字信息以直观的图像或动画形式进行传播,由此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另外,智能化技术的贯穿亦要求制造行业应注重利用虚拟技术对机械生产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由此实现预防措施的制定。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关系着机械制造效率,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落实。
3.呈现以人为本。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绿色生产理念的重视,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良好的机械产品生产状态,要求当代机械制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将绿色经济设定为自身主要发展内容,且注重从产品设计、产品包装、产品销售等层面入手引进绿色生产材料,最终就此将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引发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降至最低。同时,当代机械制造产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亦应注重扩大产品回收力度,由此来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在机械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彰显以人为本生产理念,要求机械产业亦应注重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单元化生产系统设计流程中,由此打造少人管理的生产运营氛围,营造良好的机械产品生产空间。同时,机械制造产业在实践产品生产过程中应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且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引进,扩大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由此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
四、结语
综上可知,当前部分机械制造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技术手段滞后等问题,影响到了机械产品整体生产质量。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高效机械产品生产状态,要求机械行业在实践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引进,且结合自身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凸显出的制造工艺水平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自身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进行改进处理,由此提升产品整体生产效率,迎合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滕皓.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湖南农机,2014,12(08):54-55.
[2]杨增光.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5,24(12):204-206.